CN102298220A -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8220A
CN102298220A CN2011101301318A CN201110130131A CN102298220A CN 102298220 A CN102298220 A CN 102298220A CN 2011101301318 A CN2011101301318 A CN 2011101301318A CN 201110130131 A CN201110130131 A CN 201110130131A CN 102298220 A CN102298220 A CN 102298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unit
straight line
bolster
unit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01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山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98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8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固定件;由固定件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一从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保持透镜或成像器件,并由第一从动单元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二从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一致动器;和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二致动器。

Description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考虑到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和透镜或其它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在预定位置放置第一和第二致动器,提高模糊校正的性能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些可携式摄像机、静态照相机和其它成像设备包括通过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透镜或成像器件,校正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这种类型的一些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绕着第一支承轴用固定件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一从动单元,和绕着第二支承轴用第一从动单元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二从动单元,第一和第二支承轴被布置成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例如,参见JP-A-6-35022)。
在JP-A-6-35022中描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任何其它组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与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所述任何其它组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垂直,透镜或所述任何其它组件的中心位于所述两条直线的交点。
在这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其中第二从动单元保持透镜或成像器件,当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使第一从动单元相对于固定件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时,响应第一从动单元的枢轴运动,驱动由第一从动单元支承的第二从动单元,从而沿着第一方向移动透镜或成像器件。此外,当沿着与光轴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使第二从动单元相对于第一从动单元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时,可使透镜或成像器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包括沿着第一方向枢轴转动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一致动器,和沿着第二方向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二致动器。第一致动器位于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第二致动器位于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发明内容
但是,在JP-A-6-35022中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三个组件,即,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和透镜的中心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这样设定的,以致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垂直于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从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位于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如上所述。
这种情况下,当沿着第一方向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时,会不利地沿着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约45°的方向移动第二支承轴,所述第二方向是驱动第二从动单元的方向。结果,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的校正会极大地影响沿着第二方向进行的校正,从而不利地导致模糊校正性能的降低。
从而,理想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高模糊校正的性能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固定件,由固定件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一从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保持透镜或成像器件,并由第一从动单元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二从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一致动器,和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二致动器。当第一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第二支承轴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和第二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时,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互垂直,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或第二直线上。
在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当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时,不会使第二支承轴沿着相对于驱动第二从动单元的方向倾斜约45°的方向移动。
在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理想的是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直线上,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二直线上。
当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直线上,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二直线上时,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被布置在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第二支承轴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被布置在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理想的是,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包括检测第一从动单元在其枢轴运动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检测装置,和检测第二从动单元在其枢轴运动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二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最好被布置在第一直线上,第二检测装置最好被布置在第二直线上。
当第一检测装置被布置在第一直线上,和第二检测装置被布置在第二直线上时,第一检测装置被布置在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第二支承轴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第二检测装置被布置在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在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理想的是,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二直线上。
当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二直线上时,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被布置在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理想的是,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包括检测在第二从动单元的枢轴运动方向上,第二从动单元沿着第一直线的方向的位置的第一检测装置,和检测在第二从动单元的枢轴运动方向上,第二从动单元沿着第二直线的方向的位置的第二检测装置。理想的是,第一和第二检测装置被布置在第二直线上。
当第一和第二检测装置被布置在第二直线上时,第一和第二检测装置被布置在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理想的是,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包括一对导轴,每个导轴的两个轴向端部被固定到固定件上。理想的是,第二从动单元由所述一对导轴支承。
当第二从动单元由一对导轴支承时,不需要用于支承第一从动单元的导轴。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通过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透镜或成像器件,校正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固定件,由固定件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一从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保持透镜或成像器件,并由第一从动单元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二从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一致动器,和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二致动器。当第一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第二支承轴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和第二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时,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互垂直,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或第二直线上。
在该成像设备中,当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时,不会使第二支承轴沿着相对于驱动第二从动单元的方向倾斜约45°的方向移动。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固定件,由固定件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一从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保持透镜或成像器件,并由第一从动单元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二从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一致动器,和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二致动器。当第一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第二支承轴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和第二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时,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互垂直,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或第二直线上。
结果,当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时,在驱动第二从动单元的方向上进行的校正几乎不受影响。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被有效地驱动,因此能够提高模糊校正的性能。
在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可在第一直线上,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可在第二直线上。
结果,能够更有效地驱动透镜或成像器件。
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可包括检测第一从动单元在其枢轴运动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检测装置,和检测第二从动单元在其枢轴运动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二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被布置在第一直线上,第二检测装置被布置在第二直线上。
结果,能够更精确地检测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位置。
在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可在第二直线上。
结果,能够更有效地驱动透镜或成像器件。
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可包括检测在第二从动单元的枢轴运动方向上,第二从动单元沿着第一直线的方向的位置的第一检测装置,和检测在第二从动单元的枢轴运动方向上,第二从动单元沿着第二直线的方向的位置的第二检测装置。第一和第二检测装置被布置在第二直线上。
结果,能够更精确地检测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位置。
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可包括一对导轴,每个导轴的两个轴向端部被固定到固定件上。第二从动单元由所述一对导轴支承。
结果,能够减少部件的数目,能够简化机构。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包括通过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透镜或成像器件,校正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固定件,由固定件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一从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保持透镜或成像器件,并由第一从动单元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二从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一致动器,和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二致动器。当第一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第二支承轴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和第二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透镜或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时,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互垂直,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或第二直线上。
结果,当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时,在驱动第二从动单元的方向上进行的校正几乎不受影响。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被有效地驱动,因此能够提高模糊校正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9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图1是分解透视图;
图2是放大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沿着与图1中的方向不同的方向观察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表示沿着与图2中的方向不同的方向观察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放大的正视图;
图6是沿着图5中所示的线VI-VI获得的横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5中所示的线VII-VII获得的横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被驱动的状态的放大正视图;
图9是表示沿着与图8中的方向不同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状态的放大正视图;
图10及图11-19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图10是分解透视图;
图11是放大的透视图;
图12是表示沿着与图11中的方向不同的方向观察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放大透视图;
图13是放大的正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被驱动的状态的放大正视图;
图15是表示沿着与图14中的方向不同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状态的放大正视图;
图16及图17-19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图16是分解透视图;
图17是表示沿着与图16中的方向不同的方向观察的变形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8是放大的透视图;
图19是放大的正视图;以及
图20是成像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实现按照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的方式。
在下面说明的实施例中,呈成像设备形式的本发明被应用于可携式摄像机,呈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形式的本发明被应用于包含在可携式摄像机中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呈成像设备和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形式的本发明的覆盖范围并不局限于可携式摄像机和包含在可携式摄像机中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呈成像设备和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形式的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包含在静态照相机、移动电话机、个人数字助手(PDA)和各种其它设备中的成像设备,以及包含在上述成像设备中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在下面的说明中,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右和向左的方向是当操作者拍摄图像时,可携式摄像机的操作者观察到的方向。这种情况下,被摄对象在前方,操作者在后方。
为了便于说明,定义了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的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右和向左的方向。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定义,相反可根据其它方向定义实现本发明。
下面说明的透镜可以由单个透镜构成,或者可以由包括多个透镜的透镜组构成。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总体结构]
下面首先说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第一实施例>
下面说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9)。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包括固定件2、第一从动单元3和第二从动单元4(参见图1-5)。
固定件2大体呈T字形,不过被旋转90°,包括纵向伸长的第一部分5,和从第一部分5的一部分向左突出的矩形第二部分6,所述矩形第二部分6不包括上下方向的两个端部。固定件2还具有沿着前后方向贯通形成的开口2a。
第一部分5具有从其上端向下突出的支承突出体7,向前突出的第一支承轴7a被设置在支承突出体7的下端部。第一部分5还具有位于其上端附近并且彼此沿着左右方向隔开设置的第一轴保持部分5a,5a。第一部分5还具有位于其右端附近并且彼此沿着上下方向隔开设置的第二轴保持部分5b,5b。
沿着前后方向取向的板状第一线圈附加部分8被设置在第一部分5的下端部,贯通第一线圈附加部分8形成向前开口的安置孔8a。
第二部分6具有位于其左端附近并且彼此沿着上下方向隔开设置的第三轴保持部分6a,6a。
沿着前后方向取向的板状第二线圈附加部分9被设置在第二部分6中,贯通第二线圈附加部分9形成向前开口的安置孔9a。
第一导轴10附加在第一部分5的第一轴保持部分5a,5a之间。第二导轴11附加在第一部分5的第二轴保持部分5b,5b之间。第三导轴12附加在第二部分6的第三轴保持部分6a,6a之间。
第一驱动线圈13和第一检测装置14沿着上下方向,被并排布置在第一线圈附加部分8中的安置孔8a中。第二驱动线圈15和第二检测装置16沿着左右方向,被并排布置在第二线圈附加部分9中的安置孔9a中。第一检测装置14和第二检测装置16都可以是磁性检测装置。
第一从动单元3由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受支承部分17、从受支承部分17的一部分(具体地说,从受支承部分17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向下突出的支承部分18、和从支承部分18向下突出的磁体附加部分19构成。
均向上开口并沿着左右方向彼此隔开地设置的U字形第一轴接纳部分17a,17a被设置在受支承部分17的上端部。受支承部分17还具有沿着前后方向贯通的受支承孔17b。
相对于受支承部分17和磁体附加部分19,支承部分18被布置在前方。支承部分18具有沿着前后方向贯通形成的支承孔18a。
向右开口的U字形第二轴保持部分19a被设置在磁体附加部分19的下端部的右端部。第一磁体20被附加到磁体附加部分19上。
在设置在固定件2的支承突出体7上的第一支承轴7a向后插入贯通受支承部分17形成的受支承孔17b中的情况下,第一从动单元3由固定件2绕着第一支承轴7a枢轴转动地支承7。
在第一从动单元3由固定件2枢轴转动地支承的情况下,第一轴接纳部分17a,17a由第一导轴10可滑动地支承,第二轴接纳部分19a由第二导轴11可滑动地支承,第一磁体20被布置在第一驱动线圈13和第一检测装置14之前,并且面对第一驱动线圈13和第一检测装置14(参见图6)。
第一磁体20和第一驱动线圈13构成绕着第一支承轴7a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3和第二从动单元4的第一致动器21。
第二从动单元4被加工成这样的形状,以致它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由透镜附加部分22和从透镜附加部分22向左突出的磁体附加部分23构成(参见图1-5)。
均向右开口并沿着上下方向彼此隔开地设置的U字形第一轴接纳部分22a,22a被设置在透镜附加部分22的右端部,向前突出的第二支承轴22b被设置在透镜附加部分22上,在其右端附近的位置处。
透镜24被容纳在透镜附加部分22的左端部中。代替透镜24,CCD(电荷耦合器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成像器件可被容纳在透镜附加部分22中。
向左开口的U字形第二轴接纳部分23a被设置在磁体附加部分23的左端部。第二磁体25被附加到磁体附加部分23上。
在设置在透镜附加部分22上的第二支承轴22b向后插入贯通第一从动单元3的支承部分18形成的支承孔18a中的情况下,第二从动单元4由第一从动单元3绕着第二支承轴22b枢轴转动地支承。
在第二从动单元4由第一从动单元3枢轴转动地支承的情况下,第一轴接纳部分22a,22a由第二导轴11可滑动地支承,第二轴接纳部分23a由第三导轴12可滑动地支承,第二磁体25被布置在第二驱动线圈15和第二检测装置16之前,并且面对第二驱动线圈15和第二检测装置16(参见图7)。第一从动单元3的支承部分18被布置在第二从动单元4的透镜附加部分22前面,透镜24位于与贯通固定件2形成的开口2a对应的位置。
第二磁体25和第二驱动线圈15构成绕着第二支承轴22b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4的第二致动器26。
柔性印刷配线板27被附加到固定件2的背面。第一驱动线圈13、第一检测装置14、第二驱动线圈15和第二检测装置16被安装在柔性印刷配线板27的前侧。于是,把柔性印刷配线板27附加到固定件2的背面使第一驱动线圈13和第一检测装置14可被布置在贯通第一线圈附加部分8形成的安置孔8a中,使第二驱动线圈15和第二检测装置16可被布置在贯通第二线圈附加部分9形成的安置孔9a中。
如上所述构成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现在,考虑沿着通过连接第一从动单元3绕其枢轴转动的第一支承轴7a的中心和第二从动单元4绕其枢轴转动的第二支承轴22b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L1,和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22b的中心和透镜24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L2。第一直线L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二直线L2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参见图5)。
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相互垂直,彼此相交于第二支承轴22b的中心。第一致动器21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直线L1上,第二致动器26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二直线L2上。此外,第一检测装置14被布置在第一直线L1上,第二检测装置16被布置在第二直线L2上。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操作]
在这样构成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中,当向第一驱动线圈13供给电流时,第一致动器21按照第一磁体20和供给的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产生向左或向右的推力,产生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一从动单元3。当向左或向右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一从动单元3时,使第一从动单元3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绕着第一支承轴7a相对于固定件2枢轴转动,使第二从动单元4大体沿着左右方向(图5、8和9中所示的方向R1)移动。
此外,当向第二驱动线圈15供给电流时,第二致动器26按照第二磁体25和供给的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产生向上或向下的推力,产生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二从动单元4。当向上或向下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二从动单元4时,使第二从动单元4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绕着第二支承轴22b相对于第一从动单元3枢轴转动,使第二从动单元4大体沿着上下方向(图5、8和9中所示的方向R2)移动。
例如,当第一致动器21对第一从动单元3施加向右的推力,和第二致动器26向第二从动单元4施加向上的推力时,使透镜24或成像器件向上但是向右倾斜地移动,如图8中所示。另一方面,例如,当第一致动器21对第一从动单元3施加向左的推力,和第二致动器26向第二从动单元4施加向下的推力时,使透镜24或成像器件向下但是向左倾斜地移动,如图9中所示。
当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3和第二从动单元4时,第一检测装置14检测第一从动单元3在左右方向(第一方面)的位置,第二检测装置16检测第二从动单元4在上下方向(第二方向)的位置。根据第一检测装置14检测的第一从动单元3的位置,和第二检测装置16检测的第二从动单元4的位置,计算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中透镜24或成像器件被移动到的位置。
如上所述,磁性检测装置被用作第一检测装置14和第二检测装置16,根据第一磁体20和第二磁体25产生的磁通量的变化,检测第一从动单元3和第二从动单元4的位置。于是,第一磁体20和第二磁体25不仅起第一致动器21和第二致动器26的组件的作用,而且分别起第一检测装置14和第二检测装置16的检测磁体的作用。
由于如上所述,第一磁体20和第二磁体25不仅起驱动第一从动单元3和第二从动单元4的驱动磁体的作用,而且起检测第一从动单元3和第二从动单元4的位置的检测磁体的作用,因此能够减少部件的数目,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如上所述,通过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中,沿着R1和R2方向,枢轴转动保持透镜24或成像器件的第二从动单元4,校正图像模糊。
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中,由于如上所述,第一致动器21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直线L1上,第二致动器26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二直线L2上,因此能够更高效地驱动透镜24或成像器件。
此外,由于第一检测装置14被布置在第一直线L1上,第二检测装置16被布置在第二直线L2上,因此能够更精确地检测第一从动单元3和第二从动单元4的位置。
<第二实施例>
下面说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参见图10-14)。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包括固定件32、第一从动单元33以及第二从动单元34(参见图10-13)。
固定件32包括横向伸长的矩形框架35,在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具有开口32a。
向前突出的第一支承轴35a设置在框架35的下端部。在与框架35的左端接近的位置,在框架35上设置沿着上下方向彼此隔开设定的第一轴保持部分35b,35b,在与框架35的右端接近的位置,在框架35上设置沿着上下方向彼此隔开设定的第二轴保持部分35c,35c。
在开口32a的左侧和右侧,在固定件32中设置沿着前后方向取向的第一板状线圈附加部分36和第二板状线圈附加部分37。贯通第一线圈附加部分36形成安置孔36a,贯通第二线圈附加部分37形成安置孔37a。
第一导轴38被附加在框架35的第一轴保持部分35b,35b之间,第二导轴39被附加在框架35的第二轴保持部分35c,35c之间。
第一驱动线圈40和第一检测装置41被布置在贯通第一线圈附加部分36形成的安置孔36a中,并且第一检测装置41被布置在第一驱动线圈40的中心部分中。第二驱动线圈42和第二检测装置43沿着左右方向,被并排布置在贯通第二线圈附加部分37形成的安置孔37a中。第一检测装置41和第二检测装置43都可以是磁性检测装置。
第一从动单元33由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构成中间部分的连接部分44、与连接部分44的下端连接的受支承部分45、和与连接部分44的上端连接的支承部分46构成。
受支承部分45具有沿着前后方向,贯通形成的受支承孔45a。
支承部分46具有沿着前后方向,贯通形成的支承孔46a。
在设置在固定件32的框架35上的第一支承轴35a向前插入贯通受支承部分45形成的受支承孔45a中的情况下,第一从动单元33由固定件32绕着第一支承轴35a枢轴转动地支承。
第二从动单元34被加工成这样的形状,以致它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由布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的透镜附加部分47、与透镜附加部分47的左端连接的第一磁体附加部分48、和与透镜附加部分47的右端连接的第二磁体附加部分49构成。
透镜50被容纳在透镜附加部分47中。代替透镜50,在透镜附加部分47中可容纳CCD,CMOS器件,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成像器件。
均向左开口并且沿着上下方向彼此隔开地设定的U字形第一轴接纳部分48a,48a被设置在第一磁体附加部分48的左端部。向前突出的第二支承轴48b被设置在第一磁体附加部分48上。第一磁体51被附加到第一磁体附加部分48上。
向右开口的U字形第二轴接纳部分49a被设置在第二磁体附加部分49的右端部。第二磁体52被附加到第二磁体附加部分49上。
在设置在第一磁体附加部分48上的第二支承轴48b向后插入贯通第一从动单元33的支承部分46形成的支承孔46a的情况下,第二从动单元34由第一从动单元33绕着第二支承轴48b枢轴转动地支承。
在第二从动单元34由第一从动单元33枢轴转动地支承的情况下,第一轴接纳部分48a,48a由第一导轴38可滑动地支承,第二轴接纳部分49a由第二导轴39可滑动地支承。第一磁体51被布置在第一驱动线圈40和第一检测装置41之前,并且面对第一驱动线圈40和第一检测装置41,第二磁体52被布置在第二驱动线圈42和第二检测装置43之前,并且面对第二驱动线圈42和第二检测装置43。
第一磁体51和第一驱动线圈40构成绕着第一支承轴35a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33的第一致动器53。第二磁体52和第二驱动线圈42构成绕着第二支承轴48b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34的第二致动器54。
柔性印刷配线板55被附加到固定件32的背面。第一驱动线圈40、第一检测装置41、第二驱动线圈42和第二检测装置43被安装在柔性印刷配线板55的前侧。于是,把柔性印刷配线板55附加到固定件32的背面使第一驱动线圈40和第一检测装置41可被布置在贯通第一线圈附加部分36形成的安置孔36a中,使第二驱动线圈42和第二检测装置43可被布置在贯通第二线圈附加部分37形成的安置孔37a中。
如上所述构成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现在,考虑沿着通过连接第一从动单元33绕其枢轴转动的第一支承轴35a的中心和第二从动单元34绕其枢轴转动的第二支承轴48b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L1,和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48b的中心和透镜50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L2。第一直线L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二直线L2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参见图13)。
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相互垂直,彼此相交于第二支承轴48b的中心。第一致动器53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54的大体中心部分都在第二直线L2上。此外,第一检测装置41和第二检测装置43都被布置在第二直线L2上。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操作]
在这样构成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中,当向第一驱动线圈40供给电流时,第一致动器53按照第一磁体51和供给的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产生向左或向右的推力,产生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一从动单元33。当向左或向右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一从动单元33时,使第一从动单元33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绕着第一支承轴35a相对于固定件32枢轴转动,使第二从动单元34大体沿着左右方向(图13-15中所示的方向R1)移动。
当向第二驱动线圈42供给电流时,第二致动器54按照第二磁体52和供给的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产生向上或向下的推力,产生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二从动单元34。当向上或向下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二从动单元34时,使第二从动单元34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绕着第二支承轴48b相对于第一从动单元33枢轴转动,使第二从动单元34大体沿着上下方向(图13-15中所示的方向R2)移动。
例如,当第一致动器53对第一从动单元33施加向右的推力,和第二致动器54向第二从动单元34施加向上的推力时,使透镜50或成像器件向上但是向右倾斜地移动,如图14中所示。另一方面,例如,当第一致动器53对第一从动单元33施加向左的推力,和第二致动器54向第二从动单元34施加向下的推力时,使透镜50或成像器件向下但是向左倾斜地移动,如图15中所示。
当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33和第二从动单元34时,第一检测装置41检测第二从动单元34在左右方向(第一方向)的位置,第二检测装置43检测第二从动单元34在上下方向(第二方向)的位置。根据第一检测装置41检测的第二从动单元34的位置,和第二检测装置43检测的第二从动单元34的位置,计算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中,透镜50或成像器件被移动到的位置。
如上所述,磁性检测装置被用作第一检测装置41和第二检测装置43,根据第一磁体51和第二磁体52产生的磁通量的变化,检测第一从动单元33和第二从动单元34的位置。于是,第一磁体51和第二磁体52不仅起第一致动器53和第二致动器54的组件的作用,而且分别起第一检测装置41和第二检测装置43的检测磁体的作用。
由于如上所述,第一磁体51和第二磁体52不仅起驱动第一从动单元33和第二从动单元34的驱动磁体的作用,而且起检测第一从动单元33和第二从动单元34的位置的检测磁体的作用,因此能够减少部件的数目,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如上所述,通过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中,沿着R1和R2方向,枢轴转动保持透镜50或成像器件的第二从动单元34,校正图像模糊。
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中,由于如上所述,第一致动器53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54的大体中心部分都在第二直线L2上,因此能够更高效地驱动透镜50或成像器件。
此外,由于第一检测装置41和第二检测装置43被布置在第二直线L2上,因此能够更精确地检测第一从动单元33和第二从动单元34的位置。
此外,由于第二从动单元34由第一导轴38和第二导轴39支承,不需要支承第一从动单元33的导轴,因此能够减少部件的数目,从而能够简化机构。
<变形例>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的变形例(参见图16-19)。
下面说明的作为变形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A与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的唯一区别在于第二从动单元不是由导轴支承,而是由支承弹簧和球体支承。于是,下面将仅仅详细说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A和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不同的部分。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相同的其它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对这些部分进行说明。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A包括固定件32A,第一从动单元33和第二从动单元34A。
固定件32A具有横向伸长的矩形板状形状,并在大体中心的部分中具有开口32b。
在固定件32A的下端部设置向前突出的第一支承轴32c。沿着固定件32A的前侧的外缘部分设置挂簧突出体32d,32d,32d。在固定件32A的前侧,在位于开口32b周围并且沿着圆周方向彼此隔开设定的位置形成均向前开口并呈凹形的球体支承部分32e,32e,32e。
在把设置在固定件32A上的第一支承轴32c向前插入贯通受支承部分45形成的受支承孔45a中的情况下,第一从动单元33由固定件32A绕着第一支承轴32c枢轴转动地支承。
第二从动单元34A被加工成这样的形状,以致它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由布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中的透镜附加部分47A、与透镜附加部分47A的左端连接的第一磁体附加部分48A、和与透镜附加部分47A的右端连接的第二磁体附加部分49A构成。
透镜50被容纳在透镜附加部分47A中。代替透镜50,在透镜附加部分47A中可容纳CCD,CMOS器件,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成像器件。
在第一磁体附加部分48A的左端部,设置沿着上下方向彼此隔开地设定的挂簧件48c,48c。在第一磁体附加部分48A上,设置向前突出的第二支承轴48d。第一磁体51被附加到第一磁体附加部分48A上。
在第二磁体附加部分49A的右端部,设置挂簧件49b。第二磁体52被附加到第二磁体附加部分49A上。
在第二从动单元34A的背面,形成凹形球体接纳部分34a,34a,34a,球体接纳部分34a,34a,34a被布置在透镜50周围,并且是沿着圆周方向彼此隔开地设定的。
在把设置在第一磁体附加部分48A上的第二支承轴48d向后插入贯通第一从动单元33的支承部分46形成的支承孔46a中的情况下,第二从动单元34A由第一从动单元33绕着第二支承轴48d枢轴转动地支承。
柔性印刷配线板55被附加到固定件32A的前侧。
在第二从动单元34A由第一从动单元33枢轴转动地支承的情况下,球体56,56,56被置于在固定件32A上形成的球体支承部分32e,32e,32e和在第二从动单元34A中形成的球体接纳部分34a,34a,34a之间。此外,在第二从动单元34A由第一从动单元33枢轴转动地支承的情况下,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支承弹簧57,57,57被附加在固定件32A的挂簧突出体32d,32d,32d和第二从动单元34A的挂簧件48c,48c,49b之间。
在球体56,56,56在第二从动单元34A和固定件32A之间的情况下,支承弹簧57,57,57产生的推动力把第二从动单元34A压在固定件32A上,由于球体56,56,56能够滚动,因此第二从动单元34A能够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相对于固定件32A移动。
在第二从动单元34A由第一从动单元33枢轴转动地支承的情况下,第一磁体51被置于第一驱动线圈40和第一检测装置41之前,并且面对第一驱动线圈40和第一检测装置41,第二磁体52被置于第二驱动线圈42和第二检测装置43之前,并且面对第二驱动线圈42和第二检测装置43。
如上所述构成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A。现在,考虑沿着通过连接第一从动单元33绕其枢轴转动的第一支承轴32c的中心和第二从动单元34A绕其枢轴转动的第二支承轴48d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L1,和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48d的中心和透镜50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L2。第一直线L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二直线L2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参见图19)。
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相互垂直,彼此相交于第二支承轴48d的中心。第一致动器53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54的大体中心部分都在第二直线L2上。此外,第一检测装置41和第二检测装置43都被布置在第二直线L2上。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操作]
在这样构成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A中,当向第一驱动线圈40供给电流时,第一致动器53按照第一磁体51和供给的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产生向左或向右的推力,产生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一从动单元33。当向左或向右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一从动单元33时,使第一从动单元33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绕着第一支承轴32c相对于固定件32A枢轴转动,使第二从动单元34A大体沿着左右方向(图19中所示的方向R1)移动。
当向第二驱动线圈42供给电流时,第二致动器54按照第二磁体52和供给的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产生向上或向下的推力,产生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二从动单元34A。当向上或向下的推力被施加给第二从动单元34A时,使第二从动单元34A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绕着第二支承轴48d相对于第一从动单元33枢轴转动,使第二从动单元34A大体沿着上下方向(图19中所示的方向R2)移动。
当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33和第二从动单元34A时,第一检测装置41检测第二从动单元34A在左右方向(第一方向)的位置,第二检测装置43检测第二从动单元34A在上下方向(第二方向)的位置。根据第一检测装置41检测的第二从动单元34的位置,和第二检测装置43检测的第二从动单元34A的位置,计算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中,透镜50或成像器件被移动到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在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中,沿着R1和R2方向,枢轴转动保持透镜50或成像器件的第二从动单元34A,校正图像模糊。
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1A中,由于如上所述,第一致动器53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54的大体中心部分都在第二直线L2上,因此能够更高效地驱动透镜50或成像器件。
此外,由于第一检测装置41和第二检测装置43被布置在第二直线L2上,因此能够更精确地检测第一从动单元33和第二从动单元34A的位置。
此外,能够利用简化的结构,相对于固定件32A移动第二从动单元34A,在所述简化的结构中,在球体56,56,56在第二从动单元34A和固定件32A之间的情况下,支承弹簧57,57,57产生的推动力把第二从动单元34A压在固定件32A上。
[成像设备]
下面说明成像设备的例子(参见图20)。
成像设备100包括照相机部件110,照相机DSP(数字信号处理器)120,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30,介质接口140,控制部件150,操作单元160,LCD(液晶显示器)170,和外部接口180。记录介质200可被装入成像设备100中,和从成像设备100中取出。
记录介质200可以是基于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卡,可记录的DVD(数字通用盘),可记录CD(压缩盘),和各种其它盘式记录介质。
照相机部件110包括成像单元111,透镜驱动系统112,手抖动校正系统113,和图像取回系统114。
成像单元111包括产生光学图像的成像透镜111a,和把产生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成像器件111b。例如,成像器件111b是上面说明的CCD或CMOS器件。
透镜驱动系统112具有驱动成像透镜111a中的活动透镜从而实现变焦和聚焦的功能。透镜驱动系统112包括驱动活动透镜的驱动单元112a(比如步进电动机)、向驱动单元112a发送驱动信号的驱动器112b、和反馈驱动单元112a的操作的检测装置112c。
手抖动校正系统113包括模糊检测单元113a(比如检测在成像设备100中发生的图像模糊的检测装置)、和根据从模糊检测单元113a提供的检测结果,驱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13b的驱动器113c。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13b对应于上面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31和31A任意之一。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13b可以和成像透镜111a一起被置于机壳中。置于机壳中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13b和成像透镜111a构成镜筒300。镜筒300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100的机身上的可换镜头,或者可以与机身一体化。
图像取回系统114包括在控制部件150的控制下生成驱动成像器件111b的驱动定时的定时信号发生电路114a、根据定时信号发生电路114a生成的定时驱动成像器件111b的驱动器114b、和把从成像器件111b提取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电路114c。
A/D转换电路114c对包含在输入的电信号中的图像信息进行CDS(相关双采样),以确保令人满意的S/N比,进行AGC(自动增益控制),以控制增益,进行A/D(模拟/数字)转换,从而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产生图像数据,和进行其它处理。
照相机DSP 120对从A/D转换电路114c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AF(自动聚焦)、AE(自动曝光),AWB(自动白平衡)和其它信号处理。利用预定方法压缩经过AF、AE、AWB和其它信号处理的图像数据,并在控制部件150的控制下,将其输出给和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
照相机DSP 120包括指令SDRAM 130高速读取和写入数据的SDRAM控制器121。
控制部件150是由通过系统总线155相互连接的CPU(中央处理器)15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52、闪速ROM(只读存储器)153、时钟电路154和其它组件构成的微计算机,具有控制成像设备100中的各个组件的功能。
CPU 151向驱动器112b和113c发送指令信号,经定时信号发生电路114a向驱动器114b发送指令信号,和向其它组件发送指令信号,以操作这些组件。
RAM 152主要用作临时保存过程中结果的工作区。
闪速ROM 153保存在CPU 151中执行的各种程序,各种处理所必需的数据,和其它信息。
时钟电路154输出当前年、月、日,星期几,当前时间,拍摄图像的日期和时间,以及其它信息。
操作单元160是设置在成像设备100的外壳上的触摸面板,控制键或者其它组件。当操纵操作单元160时,与所述操作相应的信号被输入CPU 151,CPU 151随后根据输入的信号,向相关组件发送指令信号。
LCD 170由连接到系统总线155的LCD控制器171控制。LCD 170根据来自LCD控制器171的驱动信号,显示图像数据和其它各项信息。
外部接口180连接到系统总线155。外部接口180是连接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外部设备1000和成像设备100的连接器。经外部接口180连接外部设备1000和成像设备100,使成像设备100不仅可以从外部设备1000接收图像数据,和把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而且可以把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外部设备1000。记录介质200经与系统总线155连接的介质接口140,连接到控制部件150。
此外,经外部接口180把诸如通信模块之类的外部设备1000连接到成像设备100使得可以连接到诸如因特网之类的网络,以及获取各种图像数据和其它信息,把获得的数据和其它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和通过网络,把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的数据传给目的地设备。
外部接口180可以是基于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或USB(通用串行总线)之类的有线接口,或者光学或电波无线接口。
根据与通过操作单元160执行的用户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从记录介质200读取记录于其上的图像数据,读取的图像数据经介质接口140被发给照相机DSP 120。
照相机DSP 120解压缩(展开)从记录介质200读取和输入的压缩图像数据,经系统总线155把解压缩的图像数据发给LCD控制器171。LCD控制器171把基于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信号发给LCD 170,LCD 170随后根据图像信号显示图像。
[综述]
如上所述,在任意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31和31A及包括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成像设备100中,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7a,35a或32c的中心和第二支承轴22b,48b或48d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L1垂直于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22b,48b或48d的中心和透镜24或50或者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L2。
这种情况下,当绕着第一支承轴7a,35a或32c,沿第一方向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3或33时,不会使第二支承轴22b,48b或48d沿着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约45°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是驱动第二从动单元4,34或34A的方向,从而在第一方向进行的校正几乎不会影响在第二方向进行的校正。
此外,由于第一致动器21或53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直线L1上,第二致动器26或54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二直线L2上,因此更有效地沿着第一方向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3或33,和沿着第二方向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4,34或34A。
如上所述,由于在第一方向进行的校正几乎不会影响在第二方向进行的校正,并且更有效地沿着第一方向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3或33,和沿着第二方向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4,34或34A,因此能够提高模糊校正的性能。
上面说明了其中第一磁体20或51和第二磁体25或52被附加到活动的第一从动单元3和第二从动单元4,34或34A上,第一驱动线圈13或40和第二驱动线圈15或42被附加到附着于不能移动的固定件2,32或32A的柔性配线板27或55上的情况。
相反,在上面说明的任意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可以这样构成致动器,以致驱动线圈被附加到活动单元上,而磁体被附加到不能活动的单元上。
在上面说明的实现本发明的方式中表示的组件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只是具体体现本发明的例子。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应被解释成受这些具体形状和结构限制。
本申请包含与在2010年6月2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0-143692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该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在此引为参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产生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
固定件;
由所述固定件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一从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承轴沿着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保持透镜或成像器件并由第一从动单元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二从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承轴沿着与所述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和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一致动器;以及
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二致动器,
其中当第一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第二支承轴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并且第二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所述透镜或所述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时,
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互垂直,并且
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直线或第二直线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其中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直线上,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二直线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包括:
检测第一从动单元在其枢轴运动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检测装置;和检测第二从动单元在其枢轴运动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二检测装置,
其中第一检测装置被布置在第一直线上,
第二检测装置被布置在第二直线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其中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二直线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包括:
检测在第二从动单元的枢轴运动方向上,第二从动单元沿着第一直线的方向的位置的第一检测装置;和
检测在第二从动单元的枢轴运动方向上,第二从动单元沿着第二直线的方向的位置的第二检测装置,
其中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被布置在第二直线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包括一对导轴,每个导轴的两个轴向端部被固定到所述固定件上,
其中第二从动单元由所述一对导轴支承。
7.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通过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透镜或成像器件来校正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
固定件,
由所述固定件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一从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承轴沿着与所述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保持所述透镜或所述成像器件并由第一从动单元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地支承的第二从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承轴沿着与所述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绕着第一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一从动单元和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一致动器,以及
绕着第二支承轴枢轴转动第二从动单元的第二致动器,
其中当第一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一支承轴的中心和第二支承轴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并且第二直线被定义成沿着通过连接第二支承轴的中心和所述透镜或所述成像器件的中心而确定的方向延伸的直线时,
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互垂直,并且
第一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和第二致动器的大体中心部分在第一直线或第二直线上。
CN2011101301318A 2010-06-24 2011-05-19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 Pending CN1022982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3692A JP5577882B2 (ja) 2010-06-24 2010-06-24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0-143692 2010-06-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8220A true CN102298220A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52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01318A Pending CN102298220A (zh) 2010-06-24 2011-05-19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25022B2 (zh)
JP (1) JP5577882B2 (zh)
CN (1) CN102298220A (zh)
TW (1) TW20123204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8985A (zh) * 2020-12-18 2021-03-26 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 磁吸附机器人系统以及磁吸附机器人控制方法
CN112703449A (zh) * 2018-09-27 2021-04-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单元
CN113050344A (zh) * 2019-12-10 2021-06-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40284A (ja) * 2012-01-05 2013-07-18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4013305A (ja) * 2012-07-04 2014-01-23 Jvc Kenwood Corp 撮像装置
JP6114049B2 (ja) * 2013-02-04 2017-04-12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5036716A (ja) * 2013-08-12 2015-02-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6079974B2 (ja) * 2015-04-23 2017-02-15 Tdk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584209B2 (ja) * 2015-08-10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6073A (ja) * 2001-12-21 2003-07-03 Tamron Co Ltd 画像安定化結像装置
JP2009042369A (ja) * 2007-08-07 2009-02-26 Pikuseru Giken Kk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2009217051A (ja) * 2008-03-11 2009-09-24 Sony Corp カメラ装置及びレンズ鏡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5022A (ja) 1992-07-20 1994-02-10 Asahi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像ブレ補正装置の補正レンズ駆動機構
JP3446194B2 (ja) 1995-01-13 2003-09-16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防振用補正レンズの支持構造
JP2003075881A (ja) * 2001-08-31 2003-03-12 Pentax Corp 像振れ補正装置
JP2003140218A (ja) * 2001-11-07 2003-05-14 Tamron Co Ltd 像ぶれ補正レンズ系
JP2005352033A (ja) * 2004-06-09 2005-12-22 Sony Corp レンズ駆動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4627640B2 (ja) * 2004-07-09 2011-02-09 Hoya株式会社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ステ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4587810B2 (ja) * 2005-01-05 2010-11-24 Hoya株式会社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ステ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2006301098A (ja) * 2005-04-18 2006-11-02 Sony Corp 光学装置、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CN101317118A (zh) * 2005-11-30 2008-12-03 诺基亚公司 用于图像稳定的方法和系统
JP4193151B2 (ja) * 2006-09-05 2008-1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KR101345299B1 (ko) * 2007-06-07 2013-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용 손떨림 보정 모듈
JP4488043B2 (ja) * 2007-08-28 2010-06-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397730B2 (ja) * 2008-02-28 2014-01-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JP4513879B2 (ja) 2008-03-05 2010-07-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
JP4666238B2 (ja) * 2009-03-04 2011-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650906B2 (ja) * 2009-12-25 2015-01-07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像振れ補正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5556429B2 (ja) * 2010-06-24 2014-07-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6073A (ja) * 2001-12-21 2003-07-03 Tamron Co Ltd 画像安定化結像装置
JP2009042369A (ja) * 2007-08-07 2009-02-26 Pikuseru Giken Kk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2009217051A (ja) * 2008-03-11 2009-09-24 Sony Corp カメラ装置及びレンズ鏡筒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3449A (zh) * 2018-09-27 2021-04-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单元
US11982865B2 (en) 2018-09-27 2024-05-14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CN113050344A (zh) * 2019-12-10 2021-06-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US11733538B2 (en) 2019-12-10 2023-08-2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CN112548985A (zh) * 2020-12-18 2021-03-26 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 磁吸附机器人系统以及磁吸附机器人控制方法
CN112548985B (zh) * 2020-12-18 2024-04-23 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 磁吸附机器人系统以及磁吸附机器人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317060A1 (en) 2011-12-29
US8625022B2 (en) 2014-01-07
JP2012008311A (ja) 2012-01-12
JP5577882B2 (ja) 2014-08-27
TW201232044A (en)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8220A (zh)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
CN102298221A (zh)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和成像设备
EP3591958B1 (en) Mobile zoom using multiple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cameras
CN101180874B (zh) 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显示装置、打印控制装置、以及打印装置
CN100405110C (zh) 透镜驱动机构和图像获取装置
CN103033947A (zh) 模糊校正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00442105C (zh) 光学装置、透镜单元和图像捕获装置
EP1898249B1 (en) Imag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EP1795944A1 (en) Lens device and imager apparatus with image stabilizer
CN100406949C (zh) 透镜驱动机构、透镜单元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0412597C (zh) 透镜驱动机构、镜头单元以及图像拾取装置
US20230188852A1 (en) Multi-Axis Image Sensor Shifting System
CN105812679A (zh) 用于超分辨率成像的三轴ois
CN102447825B (zh)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US11743586B2 (en) Camera actuator with moving coils and dynamic flex circuit
CN101825777B (zh) 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05049695A (zh) 一种视频录制方法及装置
CN101825776A (zh) 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和图像拾取装置
JP201212990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1039113A1 (ja) 撮像素子、撮像装置、撮像素子の作動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U2019100876A4 (en) Mobile zoom using multiple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cameras
CN207010808U (zh) 摄像装置
WO2020037564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04017A1 (en) Camera with Tilt Compensation
US20220321784A1 (en) Imaging element, imaging apparatus, operation method of imaging element,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