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5183A - 薄片缓冲设备、后处理设备、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薄片缓冲设备、后处理设备、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5183A
CN102295183A CN2011101296894A CN201110129689A CN102295183A CN 102295183 A CN102295183 A CN 102295183A CN 2011101296894 A CN2011101296894 A CN 2011101296894A CN 201110129689 A CN201110129689 A CN 201110129689A CN 102295183 A CN102295183 A CN 102295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unit
post
processing
cp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96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5183B (zh
Inventor
三宅聪行
佐藤光彦
横谷贵司
安藤裕
松本英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95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5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5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5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20Controlling associated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0Piling apparatus of which the discharge point mo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ight to the pile
    • B65H29/51Piling apparatus of which the discharge point mo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ight to the pile piling by collecting on the periphery of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缓冲设备、后处理设备、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一种薄片缓冲设备,其保持要输送给用于对薄片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单元的薄片,所述薄片缓冲设备包括:缓冲单元,用于进行缓冲处理,以保持要输送给所述后处理单元的薄片并重叠所要保持的薄片和随后的薄片;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禁止对薄片进行所述缓冲单元的缓冲处理;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要保持的薄片随后的薄片是禁止进行所述缓冲处理的薄片时,控制所述缓冲单元以不对所要保持的薄片进行保持。

Description

薄片缓冲设备、后处理设备、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一种薄片缓冲设备、后处理设备、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在对已经过了图像形成的薄片进行后处理时具有保持随后的薄片的缓冲功能的后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过去提出了一种系统,在该系统中,在图像形成设备的薄片输送方向上,在诸如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下游连接后处理设备(自动整理装置)以进行诸如订钉和打孔等的后处理。还提出了一种后处理设备,该设备将从图像形成设备接收到的薄片顺次堆叠在被配置于堆叠托盘上游的中间托盘(称为处理托盘)上,并且在完成用以形成小册子的所有薄片的堆叠时,在处理托盘上进行诸如订钉等的后处理。将处理托盘上经过了后处理的薄片束从处理托盘排出到堆叠托盘。
在对处理托盘上的前一薄片束进行后处理(例如订钉)时,一些设备在处理托盘的上游侧使数张随后的薄片重叠(称为缓冲)以防止随后的薄片与后处理过程中的薄片束冲突(日本特开平9-4854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48545号公报中的该结构防止执行后处理时的图像形成生产率的下降。更具体地,在日本特开平9-48545号公报中,将薄片缠绕在被配置在用于进行后处理的处理托盘的上游的卷取辊上,然后该辊停止并等待。在随后的薄片到达的定时,再次驱动该辊以将缠绕的薄片与随后的薄片重叠。重叠作为随后的薄片束的预定数量的薄片,从而防止在对处理托盘上的前一薄片束执行后处理期间将随后的薄片束排出到处理托盘。可以在不会加大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薄片输送间隔的情况下,对薄片束进行后处理,并且不会降低图像形成设备的生产率。
还提出了一种禁止对特定材料的缓冲操作并限制缓冲操作中要重叠的薄片的数量的设备(USP 6672586)。在USP 6672586中,对于诸如索引纸张、厚纸张和薄纸张等的特殊薄片禁止或限制缓冲操作,以防止由于对特殊薄片的强制缓冲而发生薄片的划痕或褶皱或者发生卡纸。
传统后处理设备执行缓冲取消处理。更具体地,当在能够缓冲的薄片之后输送如USP 6672586中所述的缓冲禁止薄片时,该能够缓冲的薄片暂时等待直到对处理托盘上的前一薄片束的后处理结束为止,然后将所缓冲的薄片排出到处理托盘。然后,与缓冲薄片时的薄片间隔相比,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在缓冲禁止薄片和前一薄片之间以更宽的薄片间隔将缓冲禁止薄片排出到后处理设备。此后,后处理设备在无需进行缓冲的情况下将随后的该缓冲禁止薄片排出到处理托盘。
作为缓冲结构,除如USP 6672586所述的通过卷取实现缓冲的结构以外,过去还提出了一种通过输送路径上的回转进行缓冲的结构。在回转中,在薄片的后端通过输送路径和用于进行缓冲的输送路径之间的分支点之后,在相反方向上输送薄片,并且通过路径分支挡板等将薄片引导至缓冲输送路径,并且等待直到下一薄片到达为止。在具有这两个示例性结构的设备中,需要将薄片输送预定距离以进行缓冲,并且缓冲本身需要预定时间。根据前一薄片束所需的后处理时间和上游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生产率,当进行控制以在不执行缓冲的情况下逐一输送薄片,并且以与处理托盘上薄片束处理的处理时间相对应的薄片间隔、预先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排出随后的薄片时,可以提高生产率。
近年来,在POD市场上,在表单打印和交易单打印等中常常执行使用在一个束中同时存在的不同类型的薄片的打印作业。POD市场要求高的生产率。然而,当进行上述操作时,在与传统后处理设备连接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中取消缓冲处理,由于后处理设备而导致生产率降低。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薄片缓冲设备,其保持要被输送至用于对薄片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单元的薄片,所述薄片缓冲设备包括:缓冲单元,用于进行缓冲处理,以保持要被输送至所述后处理单元的薄片,并重叠所要保持的薄片与随后的薄片;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禁止对薄片进行所述缓冲单元的缓冲处理;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要保持的薄片随后的薄片是禁止进行所述缓冲处理的薄片时,控制所述缓冲单元以不对所要保持的薄片进行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后处理设备,其对从图像形成单元接收到的多个薄片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设备包括:薄片输送单元,用于沿输送路径输送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接收到的薄片;薄片堆叠单元,用于堆叠由所述薄片输送单元所输送的多个薄片;后处理单元,用于对包括由所述薄片堆叠单元所堆叠的多个薄片的薄片束进行后处理;缓冲单元,其被配置在所述薄片堆叠单元的上游,用于在对所述薄片束进行后处理期间,从形成下一薄片束的第一个薄片开始保持一个以上的薄片直到预定数量的薄片为止,并且重叠所保持的一个以上的薄片与随后的薄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判断是否禁止对薄片进行所述缓冲单元的缓冲处理的薄片信息;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定数量的薄片中第N个薄片的薄片信息和第(N+1)个薄片的薄片信息,控制是否保持所述第N个薄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后处理设备和用于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单元;其中,所述后处理设备对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接收到的多个薄片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设备包括:薄片输送单元,用于沿输送路径输送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接收到的薄片;薄片堆叠单元,用于堆叠由所述薄片输送单元所输送的多个薄片;后处理单元,用于对包括由所述薄片堆叠单元所堆叠的多个薄片的薄片束进行后处理;缓冲单元,其被配置在所述薄片堆叠单元的上游,用于在对所述薄片束进行后处理期间,从形成下一薄片束的第一个薄片开始保持一个以上的薄片直到预定数量的薄片为止,并且重叠所保持的一个以上的薄片与随后的薄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判断是否禁止对薄片进行所述缓冲单元的缓冲处理的薄片信息;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定数量的薄片中第N个薄片的薄片信息和第(N+1)个薄片的薄片信息,控制是否保持所述第N个薄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后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后处理设备包括:薄片输送单元,用于沿输送路径输送从图像形成单元所接收到的薄片;薄片堆叠单元,用于堆叠由所述薄片输送单元所输送的多个薄片;后处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薄片堆叠单元所堆叠的薄片束进行后处理;以及缓冲单元,用于在通过所述后处理单元对所述薄片束进行所述后处理期间,从形成下一薄片束的第一个薄片开始暂时保持一个以上的薄片直到预定数量的薄片为止,并且在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接收到薄片的位置向所述薄片堆叠单元延伸的薄片的输送路径上,重叠并缓冲所保持的一个以上的薄片和随后的薄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步骤,用于使所述后处理设备的控制单元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获取与每一个薄片有关的薄片信息;以及控制步骤,用于使所述后处理设备的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薄片信息,控制所述缓冲单元对薄片的保持,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预定数量的薄片中第N个薄片的薄片信息和第(N+1)个薄片的薄片信息,控制是否保持所述第N个薄片。
在设置是否缓冲前一薄片束的薄片时,通过不仅判断是否可以缓冲后处理期间的薄片束中随后的薄片、还判断是否也可以缓冲随后的第二个薄片,来设置缓冲。可以防止发生对缓冲处理的取消,从而防止在混合堆叠各种薄片的作业中的生产率的下降。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断面图;
图2是示出系统的整体控制器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操作显示装置的图;
图4是示出自动整理装置的断面图;
图5是示出自动整理装置的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不整理操作的断面图;
图7A、7B和7C是用于说明整理操作的断面图;
图8A、8B、8C和8D是用于说明对第二副本和随后的副本的整理操作的断面图;
图9A、9B、9C和9D是用于说明订钉/整理操作的断面图;
图10A和10B是用于说明订钉模式设置的图;
图11是示出CPU 952的缓冲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CPU 901的薄片间隔控制的流程图;
图13A和13B是用于说明通信数据的表;
图14是在CPU 952接收到薄片信息通知时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后处理时间获取表T1的表;
图16是在CPU 952确定缓冲模式时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缓冲薄片计数器获取表T2的表;
图18是在CPU 952确定缓冲模式时的流程图;
图19是在CPU 952确定缓冲能力时的流程图;以及
图20是用于说明缓冲控制中的薄片间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整体结构和基本操作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整体结构的断面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作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以及用作后处理单元的自动整理装置500。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包括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器200以及打印机300。装配自动整理装置500以接收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所发送的原稿。
在图像读取器200上装配原稿进给器100。原稿进给器100从第一页开始逐一顺次进给面朝上放置在原稿托盘上的原稿薄片。原稿进给器100通过弯曲路径经由台玻璃102上的进给读取位置从左向右输送原稿。然后原稿进给器100向外部排出托盘112排出原稿薄片。
当原稿薄片在台玻璃102上从左向右通过进给读取位置时,被保持在与进给读取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扫描器单元104读取原稿图像。通常将该读取方法称为原稿进给读取。更具体地,当原稿薄片通过进给读取位置时,利用扫描器单元104的灯103所发射的光照射原稿薄片的读取面。经由镜105、106和107将由原稿薄片所反射的光引导至透镜108。通过透镜108的光在图像传感器109的摄像面上形成图像。
通过输送原稿薄片从左向右通过进给读取位置,进行原稿读取扫描。此时,与原稿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用作主扫描方向,并且输送方向用作副扫描方向。更具体地,当图像传感器109在原稿薄片通过进给读取位置时在主扫描方向上读取每一行的原稿图像时,在副扫描方向上输送原稿薄片,从而读取整个原稿图像。图像传感器109将光学读取的图像转换成图像数据,并且输出该图像数据。从图像传感器109输出的图像数据经过图像信号控制单元922(后面说明)的预定处理,然后将其作为视频信号输入给打印机300的曝光控制单元110。
注意,可通过原稿进给器100在台玻璃102上输送原稿薄片,并且将其停止在预定位置,并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从左向右扫描扫描器单元104读取该原稿薄片,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打印机300的曝光控制单元110基于输入的视频信号调制并输出激光束。在通过多棱镜110a扫描时,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11。在感光鼓111上形成与扫描的激光束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通过从显影单元113所提供的显影剂将感光鼓111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为显影剂图像。在与开始激光束照射同步的定时,从纸盒114和115、手动进给单元125和双面输送路径124中的一个进给薄片。
当进给的薄片到达辊119时,该薄片暂时停止。在停止时,经由通信部件(后面说明)将停止的薄片的薄片信息通知给下游设备(在本情况下为自动整理装置500)。薄片信息包括纸张大小、克重、薄片材料类型和后处理模式。在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的CPU 901接收到薄片信息通知时,自动整理装置500的CPU 952将暂时停止的薄片的纸张大小和后处理模式与紧接着输送的薄片的纸张大小和后处理模式进行比较,后面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自动整理装置500的CPU 952计算自动整理装置500中所需的后处理时间,并且确定暂时停止的薄片和前一薄片之间的间隔。自动整理装置500的CPU 952将该薄片间隔信息通知给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的CPU 901。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的CPU901使薄片停止在辊119处,直到经过了从自动整理装置500的CPU 952所接收到的薄片间隔为止。在经过了停止时间之后,在感光鼓111和转印单元116之间输送该薄片。转印单元116将在感光鼓111上所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所进给的薄片上。
承载显影剂图像的薄片输送至定影单元117。定影单元117热压该薄片以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上。通过了定影单元117的薄片通过挡板121和排出辊118,并且从打印机300向外部(自动整理装置500)排出。
在以图像形成面朝下(面朝下)排出薄片时,通过挡板121的切换操作将通过了定影单元117的薄片暂时引导至翻转路径122。在薄片的后端通过挡板121时,使薄片换面,并且通过排出辊118从打印机300排出该薄片。将该排出形式称为翻转排出。在从第一页开始顺次形成图像时,例如,在形成使用原稿进给器100所读取的图像时,或者在形成从计算机输出的图像时,执行翻转排出。排出之后的薄片顺序变成正确页顺序。
当设置双面打印以在薄片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时,进行下面的控制。更具体地,通过挡板121的切换操作将薄片引导至翻转路径122,并且将薄片输送至双面输送路径124。在上述定时,将被引导至双面输送路径124的薄片再次进给至感光鼓111和转印单元116之间的空隙。将从打印机300排出的薄片发送至自动整理装置500。自动整理装置500进行诸如装订等的处理。
系统框图
参考图2说明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器的结构。图2是示出控制图1中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控制器包括CPU电路单元900。CPU电路单元900包含CPU 901、ROM 902和RAM 903。CPU 901基于存储在ROM 902中的控制程序总体控制图2所示的块。RAM 903暂时保持控制数据,并且被用作控制所伴随的计算处理的工作区。
原稿进给器控制单元911基于来自CPU电路单元900的指示控制对原稿进给器100的驱动。图像读取器控制单元921控制驱动上述扫描器单元104和图像传感器109等,并且将从图像传感器109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传送给图像信号控制单元922。
图像信号控制单元922将来自图像传感器109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且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此外,图像信号控制单元922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并且将视频信号输出给打印机控制单元931。另外,图像信号控制单元922对经由外部I/F 904从计算机905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并且将视频信号输出给打印机控制单元931。CPU电路单元900控制图像信号控制单元922的处理操作。打印机控制单元931基于输入的视频信号驱动曝光控制单元110。
操作显示装置控制单元941在操作显示装置400和CPU电路单元900之间交换信息。操作显示装置400包括用于设置与图像形成有关的各种功能的多个按键和用于显示表示设置状态的信息的显示单元。操作显示装置400将与对每一个按键的操作相对应的按键信号输出给CPU电路单元900。另外,操作显示装置400基于来自CPU电路单元900的信号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相应信息。
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被装配在自动整理装置500中,并且通过与CPU电路单元900交换信息来控制对整个自动整理装置的驱动。后面将说明控制内容。
操作显示装置
图3是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显示装置400的图。操作显示装置400包括用于开始图像形成操作的开始按键402、用于中断图像形成操作的停止按键403、用于进行输入设置等的十个按键404~412和414、ID按键413、清除按键415和复位按键416、以及用于设置各种设备的用户模式按键(未示出)。配置具有由触摸面板构成的表面的显示单元420,并且显示单元420可以在画面上提供软按键。
作为后处理模式,该图像形成设备具有诸如不整理模式、整理模式、订钉模式(装订模式)和订册模式等的各种处理模式。通过来自操作显示装置400的输入操作进行处理模式设置等。例如,当设置后处理模式时,在图3所示初始画面上选择“自动整理”软按键。然后,显示单元420显示菜单选择画面,并且使用菜单选择画面设置处理模式。
自动整理装置
参考图4说明自动整理装置500的结构。图4是示出图1的自动整理装置500的结构的断面图。自动整理装置500进行薄片后处理,诸如顺次接收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排出的薄片、并使所接收到的薄片对齐以将其捆扎成一束的处理、用于对捆扎成的薄片的后端订钉的订钉处理、整理处理和不整理处理等。
自动整理装置500经由通过入口马达M1(后面说明)所驱动的入口辊对502在内部接收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排出的薄片。经由同样通过入口马达M1(后面说明)所驱动的输送辊对503和504,向缓冲辊505进给通过入口辊对502接收到内部的薄片。输送传感器531被配置在沿入口辊对502和输送辊对503之间的输送路径的中途,并且检测薄片的通过。
缓冲马达M2(后面说明)驱动缓冲辊505。缓冲辊505是能够围绕其外表面缠绕堆叠经由输送辊对503和504所输送的预定数量的薄片的辊。在转动期间,通过压辊512、513和514将薄片缠绕在缓冲辊505的外表面。在缓冲辊505的转动方向上输送缠绕的薄片。在压辊513和514之间插入由螺线管S1(后面说明)所驱动的切换挡板511。在压辊514的下游配置由螺线管S2(后面说明)所驱动的切换挡板510。在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接收到薄片的位置向处理托盘630延伸的输送路径上插入缓冲辊505。
切换挡板511将缠绕缓冲辊505的薄片与缓冲辊505分离,并且将其引导至不整理路径521或整理路径522。切换挡板510将缠绕缓冲辊505的薄片与缓冲辊505分离,并且在薄片保持缠绕缓冲辊505时将其引导至整理路径522或缓冲路径523。
当将缠绕缓冲辊505的薄片引导至不整理路径521时,切换挡板511工作以从缓冲辊505分离缠绕的薄片,并且将其引导至不整理路径521。经由通过排出马达M3(后面说明)所驱动的输送辊对509将被引导至不整理路径521的薄片排出到样品托盘701。输送传感器533被配置在沿不整理路径521的中途。
当将缠绕缓冲辊505的薄片引导至缓冲路径523时,切换挡板510和切换挡板511均不工作,并且薄片在缠绕缓冲辊505时被发送至缓冲路径523。输送传感器532被配置在沿缓冲路径523的中途以检测缓冲路径523上的薄片。当将缠绕缓冲辊505的薄片引导至整理路径522时,切换挡板511不工作,而是切换挡板510工作以将缠绕的薄片与缓冲辊505分离并且将其引导至整理路径522。
经由通过排出马达M3(后面说明)所驱动的输送辊对506和507,将被引导至整理路径522的薄片排出到用作薄片堆叠部件的处理托盘630。通过与输送辊对507同步驱动的滚花带661和通过桨板马达M7(后面说明)所驱动的桨板660,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拉回处理托盘630上成束排出的薄片。拉回的薄片抵接止动件631并停止。
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别通过前对齐马达M5和后对齐马达M6移动被配置在处理托盘630近侧和远侧的对齐构件641。对齐构件641使堆叠在处理托盘630上的薄片对齐。如果需要,薄片经过订钉等,然后通过由排出辊680a和680b组成的排出辊对680将其排出到堆叠托盘700。
束排出马达M4(后面说明)驱动排出辊对680,并且摆动引导件650支撑排出辊680b。摆动引导件650通过摆动马达M8(后面说明)来驱动,并且摆动以使得排出辊680b抵接处理托盘630上的最上面的薄片。在排出辊680b抵接处理托盘630上最上面的薄片时,可以与排出辊680a协作向堆叠托盘700排出处理托盘630上的薄片束。
可缩回托盘马达M11(后面说明)驱动可缩回托盘670。当将薄片堆叠在处理托盘630上时,可缩回托盘670向上突出以防止通过输送辊对507所排出的薄片P悬挂和返回失败等,并且改善处理托盘630上的薄片对齐。
托盘升降马达M12(后面说明)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堆叠托盘700。纸面检测传感器540(后面说明)可以检测托盘或托盘上的薄片的顶面。根据来自纸面检测传感器540的输入驱动托盘升降马达M12以控制顶面始终处于预定位置。注意,样品托盘701不同于堆叠托盘700,不能够上下移动,并被固定于图4所示的位置。
订书机601进行订钉处理。订书机601通过订钉马达M9(后面说明)来驱动,并且执行装订处理。订书机601在沿薄片输送方向的薄片的后端位置(后端)处对堆叠在处理托盘630上的薄片束进行装订。
订书机移动马达M10(后面说明)可以沿处理托盘630的外表面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订书机601。在薄片到达与用户所设置的装订位置的指定相对应的位置之前,订书机601预先移动至该位置。
自动整理装置框图
将参考图5说明控制对自动整理装置500的驱动的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的结构。图5是示出图2的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的结构的框图。如图5所示,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包括CPU 952、ROM 953和RAM 954。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经由通信IC(未示出)与配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中的CPU电路单元900通信,并且交换诸如作业信息和薄片传送通知等的数据。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基于来自CPU电路单元900的指示,执行存储在ROM 953中的各种程序,并且控制对自动整理装置500的驱动。
将说明自动整理装置500的各种输入和输出。自动整理装置500包括用于上述薄片输送的入口马达M1、缓冲马达M2、排出马达M3、螺线管S1、螺线管S2和输送传感器531~534。另外,自动整理装置500包括用于进行诸如上述整理和订钉等的后处理的束排出马达M4、前对齐马达M5、后对齐马达M6、桨板马达M7、摆动马达M8、订钉马达M9、订书机移动马达M10、可缩回托盘马达M11、托盘升降马达M12和纸面检测传感器540。
薄片的流向
将针对不整理模式、整理模式和订钉模式说明薄片在自动整理装置500中的流向。
不整理操作
参考图3、6、10A和10B说明不整理模式下的薄片的流向。当用户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的操作显示装置400上选择了图3所示的初始画面上的“自动整理”软按键时,显示单元420显示图10A所示的自动整理菜单选择画面1001。如果用户取消对图10A中的所有软按键的选择、然后结束自动整理的选择时,则设置了不整理模式。
当用户指定不整理模式并输入作业时,除诸如薄片大小等的信息以外,CPU电路单元900的CPU 901还向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的CPU 952通知诸如选择不整理模式等的与作业有关的信息。
当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向自动整理装置500排出薄片P时,CPU电路单元900的CPU 901向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的CPU 952通知开始传送薄片。将说明通过CPU 952对自动整理装置500中的各种输入和输出的控制。
在接收到薄片传送开始通知时,CPU 952驱动入口马达M1、缓冲马达M2和排出马达M3以驱动入口辊对502、输送辊对503和504、缓冲辊505以及输送辊对509转动,如图6所示。将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排出的薄片P提供至自动整理装置500中并进行输送。
螺线管S1驱动切换挡板511转动至图6所示位置。在不通过缓冲辊505进行缓冲的情况下,将薄片P引导至不整理路径521。当输送传感器533检测到薄片P的后端时,改变排出马达M3的速度,以适于进行堆叠的速度转动输送辊对509,并且将薄片P排出到样品托盘701。
整理模式操作
参考图7A~7C、10A和10B、以及图11的流程图,说明整理模式下的薄片的流向。当用户在图10A所示的自动整理菜单选择画面上选择“整理”软按键1002的情况下结束对自动整理的选择时,设置了整理模式。当用户指定整理模式并输入作业时,类似于不整理模式,CPU电路单元900的CPU 901向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的CPU 952通知选择了整理模式。
将说明形成用作一个薄片束的一个“副本”的薄片的数量是3时的整理模式下的操作。首先将说明下面的情况:根据通过CPU 952(后面说明)对缓冲操作模式(后面说明)的设置,将“通过”设置为每一薄片的缓冲模式。当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向自动整理装置500排出薄片P时,CPU电路单元900的CPU 901向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的CPU 952通知开始传送薄片。将说明通过CPU 952对自动整理装置500中的各种输入和输出的控制。
在接收到薄片传送开始通知时,CPU 952驱动入口马达M1和缓冲马达M2,从而驱动入口辊对502、输送辊对503和504以及缓冲辊505转动,如图7A所示。将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排出的薄片P提供至自动整理装置500中并进行输送。此时,在不通过缓冲辊505进行缓冲的情况下输送每一薄片。
图11是示出通过CPU 952的缓冲操作(称为缓冲操作)的序列的流程图。如果CPU 952检测到输送传感器531的ON操作(步骤S101为“是”),则控制入口马达M1以将薄片P输送预定距离(步骤S102为“是”),然后进入步骤S103。
如果在步骤S103,缓冲模式为“通过”,则在步骤S104中定位切换挡板510以将薄片引导至整理路径522,如图7A所示。如果作业继续(步骤S113为“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以继续保持薄片直到下一薄片到达为止,并且等待直到引导该薄片为止。
还将切换挡板511设置在图7A所示的位置处,并且将薄片P1引导至整理路径522。通过输送辊对506和507将被引导至整理路径522的薄片P排出到处理托盘630。当输送传感器534在检测到薄片P1的后端之后,检测到薄片P1前进了预定距离时,CPU952检测到已将薄片P1排出到处理托盘630。
处理托盘630上排出的薄片P1首先由于其自重开始向处理托盘630上的止动件631移动。诸如桨板660和滚花带661等的偏置构件使薄片P1的移动偏置。当薄片P1的后端抵接止动件631并且薄片P1停止时,对齐构件641使排出的薄片对齐。以同样的方式,将薄片P2和P3堆叠在处理托盘630上。
此后,驱动摆动马达M8以使摆动引导件650向下移动,如图7B所示。排出辊680a和680b夹持薄片束P以进行束排出操作,从而将薄片束P排出到堆叠托盘700。在每一薄片束中,按照页顺序向上堆叠薄片,以使得它们的图像形成面朝下并且使第一页位于底部。将这些薄片顺次堆叠在堆叠托盘700上(图7C)。
将参考图8A~8D和图11的流程图,说明在对于薄片P1和P2将缓冲模式设置为“缓冲”并且对于薄片P2随后的薄片P3将缓冲模式设置为“最后一个薄片”时的缓冲操作。
在图11,如果CPU 952检测到对于薄片P1的输送传感器531的ON操作(步骤S101为“是”),并且入口马达M1将薄片P1输送预定距离时(步骤S102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103。
在步骤S103,判断薄片P1的缓冲模式。由于缓冲模式是“缓冲”,处理进入步骤S107。如图8A所示,薄片P1是第一个缓冲薄片(步骤S107为“是”),因而将切换挡板510切换至缓冲路径523(步骤S108)。如果检测到输送传感器532的ON操作(步骤S110为“是”),并且缓冲马达M2将薄片P1输送预定距离(步骤S111为“是”),则缓冲马达停止(步骤S112)。为了缓冲薄片P1并且将随后的薄片P2重叠在其上,如图8B所示,薄片P1在缠绕在缓冲辊505上时停止,并且等待直到薄片P2到达为止。也就是说,薄片被保持在预定输送路径上,直到一个以上的随后的薄片到达为止。
如果CPU 952对于薄片P2同样地检测到输送传感器531的ON操作(步骤S101为“是”),并且入口马达M1将薄片P2输送预定距离(步骤S102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103。
由于薄片P2的缓冲模式也是“缓冲”,因而类似于薄片P1,处理进入步骤S107。在步骤S107,薄片P2是第二个缓冲薄片(步骤S107为“否”),因而处理进入步骤S109。在步骤S109,启动缓冲马达M2以转动缓冲辊505并将薄片P1和P2重叠在缓冲辊505上。如果检测到输送传感器532的ON操作(步骤S110为“是”),并且缓冲马达M2将薄片P2输送预定距离(步骤S111为“是”),则缓冲马达停止(步骤S112)。结果,薄片P1和P2在被缠绕在缓冲辊505上时停止,如图8C所示。
接着,将说明在缓冲模式为“最后一个薄片”时的薄片P3的流向。如果CPU 952对于薄片P3检测到输送传感器531的ON操作(步骤S101为“是”),入口马达M1将薄片P3输送预定距离(步骤S102为“是”)。切换切换挡板510以将薄片引导至整理路径522,如图8D所示(步骤S105)。在步骤S106,启动缓冲马达M2以开始转动缓冲辊505。结果,将下一薄片P3重叠在从缓冲辊505展开的薄片P1和P2上。然后将这些薄片输送至整理路径522,如图8D所示。
此时,对堆叠在处理托盘630上的薄片束P的束排出操作结束,并且处理托盘630可以接受薄片。将薄片束P排出到处理托盘630。如上所述,暂时缓冲每一薄片束中从第一个薄片开始直到预定数量的薄片为止(在该处理序列中为直到最后一个薄片紧前的薄片为止)的薄片。在最后一个薄片到达后,对由一个以上缓冲的薄片和最后一个薄片组成的整个束进行排出操作。
如果存在第四个薄片和随后的薄片,则通过整理路径522将它们排出到处理托盘630,类似于对第一个副本的束的薄片排出操作。在将第二个副本的薄片束排出到堆叠托盘700之后,对于下一副本和随后的副本的薄片束重复执行相同的操作。因此,将预先设置数量的薄片束堆叠在堆叠托盘700上。
订钉模式操作
参考图9A~9D、10A和10B说明订钉模式下薄片的流向。当用户在如图10A所示的自动整理菜单选择画面上按下“订钉”软按键1003时,显示单元420显示图10B所示的订钉设置画面1010。在该显示中,用户可以选择诸如角钉装订或双钉装订等的装订方法。
类似于整理模式,当用户设置订钉模式时,CPU电路单元900的CPU 901向自动整理装置控制单元951的CPU 952通知选择了订钉模式。类似于上述整理模式下的薄片的流向,CPU 952控制自动整理装置500中的各种输入和输出以将薄片顺次堆叠在处理托盘630上(图9A)。
如图9B所示,在将形成一个小册子的所有薄片堆叠在处理托盘630上、并且对最后堆叠的薄片完成了利用对齐构件641的对齐处理之后,驱动订钉马达M9以利用订书机601对薄片束进行装订。注意,如图9C所示,在输送方向上的后端处利用订书钉H对薄片束P进行装订。
在完成利用订书机601的装订操作时,驱动摆动马达M8以向下移动摆动引导件650。排出辊680a和680b夹持薄片束P以进行束排出操作,从而将薄片束P排出到堆叠托盘700(图9D)。类似于整理模式操作,当薄片束P在处理托盘630上经过订钉处理时,随后的薄片缠绕在缓冲辊505上(图9D)。通过在对前一薄片束进行后处理期间缓冲下一薄片束,可以在不降低生产率的情况下执行订钉处理(后处理)。
薄片信息的通知和薄片间隔的控制
将参考图12的流程图以及图13A和13B,说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的CPU 901对来自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的薄片的排出间隔的控制。如上所述,当从盒114等所进给的薄片到达辊119时,打印机控制单元931根据来自CPU 901的指示暂时停止该薄片。图12是示出当停止在辊119时、CPU 901确定薄片间隔时的序列的流程图。除非另有说明,将说明CPU 901的处理。为了便于说明,将连续薄片中的第N个薄片和第(N+1)个薄片称为薄片N和薄片N+1。
在步骤S1001,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的CPU 901经由通信IC(未示出)向自动整理装置500的CPU 952通知薄片N的信息。图13A示出薄片信息通知的格式。该薄片信息格式定义用于每一薄片的薄片信息。在该格式中,还向薄片N的信息添加用于判断薄片N随后的薄片N+1的缓冲能力(后面说明)所需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附加有薄片N+1的纸张长度、纸张宽度、克重、薄片材料类型和后处理模式(后处理类型)。薄片信息通知中的“标准薄片间隔时间”是根据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的生产率所计算出的时间。例如,当以均等间隔每分钟在120个薄片上形成图像时,标准薄片间隔时间为500[msec]。通过CPU 901来计算该标准薄片间隔时间,并且将其附加至薄片信息通知。注意,可以根据设备规格预先定义该信息。
在步骤S1002,CPU 901等待直到从自动整理装置500的CPU952接收到薄片N的薄片间隔信息为止。后面将说明来自CPU952的薄片间隔信息的发送。如果CPU 901从CPU 952接收到薄片间隔信息(步骤S1002为“是”),则进入步骤S1003。图13B示出从CPU 952接收到的薄片间隔信息的格式。
在步骤S1003,CPU 901将从CPU 952接收到的薄片间隔信息通知的“必要薄片间隔时间”代入设置在RAM 903中的变量TD。在步骤S1004,CPU 901判断薄片N是否是作业的第一个薄片。如果薄片N是作业的第一个薄片(步骤S1004为“是”),则CPU901将此时的时间戳保存在RAM 903中的变量TP中(步骤S1005)。如果薄片N是作业的第一个薄片,则不存在与前一薄片的薄片间隔时间。相反,设置TP以等待自动整理装置500中的用于接受准备所需的时间(=TD)。
在步骤S1006,CPU 901将当前时间戳保存在RAM 903中的时间变量TN中。CPU 901等待直到TN≥TP+TD成立为止(步骤S1007)。TP+TD表示在开始通过辊119对前一薄片N-1的输送时的时间TP之后经过了必要薄片间隔时间TD时的时间。也就是说,当辊119在等待直到TN≥TP+TD成立为止之后开始输送时,在薄片N-1和薄片N之间确保了薄片间隔时间TD以上。
如果TN≥TP+TD成立(步骤S1007为“是”),则CPU 901将此时的时间戳保存在TP中(步骤S1008),并且进入步骤S1009。在步骤S1009,CPU 901请求打印机控制单元931再开始输送薄片N,并且打印机控制单元931控制辊119再开始输送薄片N。
缓冲信息设置
参考图14的流程图和图15,说明在自动整理装置500的CPU952基于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的CPU 901接收到的薄片N的薄片信息通知的内容向CPU 901通知薄片间隔信息通知时的序列。除非另有说明,将说明CPU 952的处理。
在步骤S1101,CPU 952等待直到CPU 901通知CPU 952薄片N的薄片信息为止。在接收到薄片信息通知时,CPU 952将薄片信息保存在RAM 954中,并且进入步骤S1102。在步骤S1102,CPU 952将所接收到的薄片N的薄片信息的标准薄片间隔时间信息代入设置在RAM 954中的变量IN
在步骤S1103,CPU 952将用作RAM 954中的变量的必要薄片间隔时间D清除成0,并且进入步骤S1104。如果CPU 952在步骤S1104判断为薄片N是用作产品单位的“副本”的第一个薄片(步骤S1104为“是”),则进入步骤S1105。在步骤S1105,CPU 952基于薄片N和薄片N-1的多个薄片信息,查找图15所示的后处理时间表T1,并且将从表T1所获取的后处理时间代入RAM 954中的变量TB
使用图15的后处理时间表T1来获取薄片N-1和薄片N之间所需的时间,即薄片N-1的后处理所需时间和准备对薄片N进行后处理(例如,将订书机601移动至初始位置)所需时间的和。例如,当排出目的地是“托盘700”,并且后处理模式是对于薄片N-1和薄片N均为“单钉装订(近侧)”时,将1200[msec]代入TB。当薄片N是作业的第一个薄片、不存在薄片N-1,薄片N的排出目的地是“托盘700”、并且模式是“双钉装订”时,将2000[msec]代入作为用于接收薄片N的准备时间的TB。假定根据设备规格预先定义后处理时间表T1。
在步骤S1105,CPU 952获取后处理时间,然后进入步骤S1106以进行处理FA。在处理FA中,针对“副本”的第一个薄片设置缓冲模式并且计算必要薄片间隔时间,后面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必要薄片间隔时间是薄片N-1和薄片N之间的薄片间隔时间。除薄片N-1和薄片N的后处理内容以外,必要时间还根据对薄片N执行/不执行缓冲操作而改变。
如果CPU 952在步骤S1104判断为薄片N不是“副本”的第一个薄片(步骤S1104为“否”),则进入步骤S1107以进行处理FB。在处理FB中,当薄片N不是“副本”的第一个薄片时,设置缓冲模式并且计算必要薄片间隔时间,后面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106的处理FA或步骤S1107的处理FB之后,CPU 952在步骤S1108判断在处理FA或处理FB中计算出的必要薄片间隔时间D是否小于IN。如果必要薄片间隔时间D等于或大于IN(步骤S1108为“否”),则CPU 952进入步骤S1109。如果必要薄片间隔时间D小于IN(步骤S1108为“是”),则CPU 952将IN代入D(步骤S1111),并且进入步骤S1109。
在步骤S1109,CPU 952将值D设置在薄片间隔信息通知的必要薄片间隔时间中,并且经由通信IC(未示出)将薄片间隔信息通知发送给CPU 901。此后,CPU 952进入步骤S1110,并且如果判断为继续作业(步骤S1110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1101。
缓冲模式的设置/必要薄片间隔时间的计算:第一个薄片
参考图16的流程图和图17,说明在CPU 952在处理FA中设置“副本”的第一个薄片的缓冲模式并计算必要薄片间隔时间时的序列。除非另有说明,将说明CPU 952的处理。
在步骤S1201,CPU 952将图14所示的在步骤S1105所获取的后处理时间TB与同样如图14所示在步骤S1102所获取的标准薄片间隔时间IN进行比较。如果后处理时间TB较长(步骤S1201为“是”),则CPU 952进入步骤S1202;如果后处理时间TB相等或较短(步骤S1201为“否”),则进入步骤S1214。
在步骤S1202,CPU 952根据排出目的地和后处理模式,在RAM 954中的变量缓冲薄片计数器C中设置从图17所示的缓冲薄片计数获取表T2所获取的值。例如,对于将薄片排出到样品托盘701的不整理模式,C=0,并且对于将薄片排出到堆叠托盘700的装订模式,C=2。这是表示在薄片N上重叠的薄片的最大数量的信息。C=0意味着不重叠薄片。C=2意味着最多两个薄片缠绕在缓冲辊上,并且重叠并输送包括薄片N的最多三个薄片。假定预先定义缓冲薄片计数获取表T2。缓冲薄片计数获取表T2中定义的信息不局限于图17所示的信息,并且对应于设备功能和其它后处理模式,可以定义更多数量的值。
如果CPU 952在步骤S1203判断为缓冲计数器C=0(步骤S1203为“是”),则进入步骤S1214;如果缓冲计数器C表现其它值(步骤S1203为“否”),则进入步骤S1204。在步骤S1204,CPU952将RAM 954中设置的变量TN清除成0。用作变量的束间隔时间TN存储当通过缓冲来重叠薄片时、在自动整理装置500中缓冲处理之前的薄片和已经过了缓冲处理的薄片束之间的束间隔时间的过去。
在步骤S1205,CPU 952将薄片N的薄片信息传送给处理FC,并且将返回值保存在RAM 954中的缓冲能力信息中。在处理FC中,基于所传送的薄片信息检查是否可以缓冲薄片,并且返回缓冲能力作为返回值(TRUE或FALSE),后面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206,CPU 952判断在步骤S1205所获取的薄片N的缓冲能力信息。如果缓冲能力信息是TRUE,则CPU 952进入步骤S1207;如果是FALSE,则进入步骤S1213。在步骤S1207,CPU 952判断薄片N是否是“副本”的最后一个薄片。如果薄片N是最后一个薄片(步骤S1207为“是”),则CPU 952进入步骤S1213;如果不是最后一个薄片(步骤S1207为“否”),则进入步骤S1208。
在步骤S1208,CPU 952将附加至薄片N的信息的薄片N+1的薄片信息传送给处理FC,并且获取薄片N+1的缓冲能力信息。CPU 952将处理FC的返回值保存在RAM 954中的缓冲能力信息中。在步骤S1209,CPU 952判断在步骤S1208所获取的薄片N+1的缓冲能力信息。如果缓冲能力信息是TRUE,则CPU 952进入步骤S1210;如果是FALSE,则进入步骤S1213。
在步骤S1210,CPU 952将“缓冲”作为薄片N的缓冲模式存储在RAM 954中,并且进入步骤S1211。然后,CPU 952将标准薄片间隔时间IN与束间隔时间TN相加(步骤S1211)。在步骤S1212,CPU 952将0代入必要薄片间隔时间D,并且结束处理FA
如果CPU 952从步骤S1206、S1207或S1209进入步骤S1213,则将缓冲计数器C清除成0,并且进入步骤S1214。在步骤S1214,CPU 952设置“通过”作为薄片N的缓冲模式。在步骤S1215,CPU952将TB代入必要薄片间隔时间D,并且结束处理FA
缓冲模式的设置/必要薄片间隔时间的计算:除第一个薄片 以外的薄片
参考图18的流程图说明CPU 952在处理FB中设置除第一个薄片以外的“副本”的薄片的缓冲模式、并计算必要薄片间隔时间时的序列。除非另有说明,将说明CPU 952的处理。
在步骤S1301,CPU 952判断薄片N-1的缓冲模式。如果模式是“缓冲”(步骤S1301为“是”),则CPU 952进入步骤S1302;如果是其它模式(“最后一个薄片”或“通过”),则进入步骤S1314。
在步骤S1302,CPU 952判断薄片N是否是“副本”的最后一个薄片。如果薄片N不是最后一个薄片(步骤S1302为“否”),则CPU 952进入步骤S1303;如果是最后一个薄片(步骤S1302为“是”),则进入步骤S1307。在步骤S1303,CPU 952将处理时间TB与束间隔时间TN+标准薄片间隔时间IN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需要缓冲薄片。如果CPU 952判断为TB>TN+IN成立(步骤S1303为“是”),则缓冲处理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CPU 952进入步骤S1304。如果CPU 952判断为TB≤TN+IN成立,则缓冲处理不能提高生产率,并且CPU 952进入步骤S1307。
在步骤S1304,CPU 952将附加至薄片N的信息的薄片N+1的薄片信息传送给处理FC,并且获取薄片N+1的缓冲能力信息。CPU 952将处理FC的返回值保存在RAM 954中的缓冲能力信息中。在步骤S1305,CPU 952判断在步骤S1304所获取的薄片N+1的缓冲能力信息。如果缓冲能力信息为TRUE,则CPU 952进入步骤S1306;如果是FALSE,则进入步骤S1307。
在步骤S1306,CPU 952将缓冲计数器C减小1,并且进入步骤S1308。如果CPU 952从步骤S1302、S1303或S1305进入步骤S1307,则将缓冲计数器C清除成0,并且进入步骤S1308。如果CPU 952在步骤S1308判断为缓冲计数器C≠0(步骤S1308为“否”),则进入步骤S1309;如果判断为C=0(步骤S1308为“是”),则进入步骤S1312。
在步骤S1309,CPU 952将“缓冲”设置为薄片N的缓冲模式,并且将其保存在RAM 954中。然后,CPU 952将标准薄片间隔时间IN与束间隔时间TN相加(步骤S1310)。在步骤S1311,CPU 952将标准薄片间隔时间IN代入必要薄片间隔时间D,并且结束处理FB
在步骤S1312,CPU 952将“最后一个薄片”设置为薄片N的缓冲模式,并且将其保存在RAM 954中。CPU 952将通过从前一薄片束的后处理时间TB减去缓冲操作所抵消的时间(束间隔时间TN+标准薄片间隔时间IN)所获得的值代入必要薄片间隔时间D(步骤S1313),并且结束处理FB。在步骤S1314,CPU 952将“通过”设置为薄片N的缓冲模式,并且将其保存在RAM 954中。在步骤S1315,CPU 952将标准薄片间隔时间IN代入必要薄片间隔时间D,并且结束处理FB
缓冲能力的判断
参考图19的流程图说明CPU 952在处理FC中基于所传送的薄片信息判断缓冲能力时的序列。除非特别说明,将说明CPU952的处理。
在步骤S1401~S1403,CPU 952判断传送给处理FC的薄片信息中的薄片材料类型信息是否与OHP薄片、铜版纸和索引纸张中的一个相对应。如果薄片对应于这些类型中的一个,则CPU952进入步骤S1408;如果与其中任一个都不对应,则进入步骤S1404。
CPU 952在步骤S1404判断克重是否落在50~200gsm的范围内,在步骤S1405判断纸张宽度是否落在182~297mm的范围内,并且在步骤S1406判断纸张长度是否落在182~216mm的范围内。如果在步骤S1404、S1405或S1406为“否”,则CPU 952进入步骤S1408;如果在步骤S1404、S1405和S1406均为“是”,则进入步骤S1407。
在步骤S1407,CPU 952判断为可以缓冲薄片,并且将TRUE代入结果。在步骤S1408,CPU 952判断为不能缓冲薄片,并且将FALSE代入结果。CPU 952返回该结果作为返回值,并且结束处理FC
注意,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设备的功能和规格,改变图19的判断中的各薄片材料类型和各薄片的规格(例如,大小和克重)。因此,薄片材料类型和规格不局限于图19所示的值和条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判断是否对薄片N进行缓冲处理时,不仅基于薄片N的缓冲能力判断结果,而且还基于薄片N+1的缓冲能力判断结果,来进行该判断。即使在不能缓冲薄片N+1时,也可以在缓冲薄片N之后不发生取消缓冲处理的情况下、无论薄片组合如何都以最佳薄片间隔执行后处理。
参考图20说明现有技术和本实施例的具体差异。如图20的最上段所示,假定对于薄片束的最后一个薄片,薄片间隔时间I=500ms,并且处理时间P=700ms。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处理最后一个薄片,薄片间隔时间少了200ms。此时,如果可以缓冲下一薄片束(第(X+1)个副本)的第一个薄片,则可以将薄片束之间的时间(束间隔时间B)设置得长于处理时间P,因而不会影响生产率。在图20中,束间隔时间B=1000ms。此时,薄片间隔时间I=500ms保持不变。
将检查在传统缓冲控制中不能缓冲下一薄片束(第(X+1)个副本)的第一个薄片的情况。由于不能缓冲第一个薄片,因而在过去处理时间P时输送下一薄片束的第一个薄片。如果薄片间隔时间I=500ms保持不变,则排出延迟直到结束对前一薄片束的处理为止所需的时间(200ms)。
然而,在传统缓冲控制中,可能发生下面的情况。假定可以缓冲下一薄片束(第(X+1)个副本)的第一个薄片并且不能缓冲第二个薄片。在这种情况下,缓冲第一个薄片,直到前一薄片束(第X个副本)的最后一个薄片的处理时间P经过为止。然而,不能缓冲第二个薄片,因而取消了对被暂时缓冲的第一个薄片的缓冲,并且排出了第一个薄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薄片的排出延迟了缓冲时间(300ms)。如果下一薄片束(第(X+1)个副本)的第一个薄片和第二个薄片之间的薄片间隔时间I保持为500ms,则与在经过处理时间P时输送第一个薄片的上述情况相比,它们的排出延迟更加严重。与如下的情况相比系统的生产率下降更加严重:在不缓冲第一个薄片的情况下,第一个薄片等待直到结束处理前一薄片束为止,然后排出第一个薄片。这是因为,仅使用薄片束的第一个薄片的信息来判断是否缓冲第一个薄片,并且当不能缓冲第二个薄片时,在不重叠第一个薄片和第二个薄片的情况下排出它们(取消缓冲)。
相反,根据本实施例,使用下一薄片束(第(X+1)个副本)的第Y个薄片和第(Y+1)个薄片的多个薄片信息来判断是否缓冲第Y个薄片。这可以防止现有技术中可能发生的生产率的下降。
还可以利用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装置)和通过下面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方面,其中,利用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的步骤。为此,例如,通过网络或者通过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将该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薄片缓冲设备,用于保持要被输送至用于对薄片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单元的薄片,所述薄片缓冲设备包括:
缓冲单元,用于进行缓冲处理,以保持要被输送至所述后处理单元的薄片,并重叠所要保持的薄片与随后的薄片;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禁止对薄片进行利用所述缓冲单元的缓冲处理;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要保持的薄片的随后的薄片是禁止进行所述缓冲处理的薄片时,控制所述缓冲单元以不对所要保持的薄片进行保持。
2.一种后处理设备,用于对从图像形成单元接收到的多个薄片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设备包括:
薄片输送单元,用于沿输送路径输送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接收到的薄片;
薄片堆叠单元,用于堆叠由所述薄片输送单元所输送的多个薄片;
后处理单元,用于对包括由所述薄片堆叠单元所堆叠的多个薄片的薄片束进行后处理;
缓冲单元,其被配置在所述薄片堆叠单元的上游,用于在对所述薄片束进行后处理期间保持从形成下一薄片束的第一个薄片开始直到预定数量的薄片为止的一个以上的薄片,并且重叠所保持的一个以上的薄片与随后的薄片;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判断是否禁止对薄片进行利用所述缓冲单元的缓冲处理的薄片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定数量的薄片中第N个薄片的薄片信息和第(N+1)个薄片的薄片信息,控制是否保持所述第N个薄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N个薄片是不禁止进行所述缓冲处理的薄片的情况下,
当所述第(N+1)个薄片是禁止进行所述缓冲处理的薄片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不保持所述第N个薄片;以及
当所述第(N+1)个薄片不是禁止进行所述缓冲处理的薄片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保持所述第N个薄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N+1)个薄片是禁止进行所述缓冲处理的薄片的情况下,
当所述第N个薄片是下一薄片束的第一个薄片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不保持所述第N个薄片;以及
当所述第N个薄片是下一薄片束的除第一个薄片以外的薄片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缓冲单元,以重叠在所述第N个薄片之前所述缓冲单元所保持的一个以上的薄片和所述第N个薄片,并且将所述一个以上的薄片和所述第N个薄片输送至所述薄片堆叠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不保持所述第N个薄片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将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向所述后处理设备排出所述第N个薄片和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向所述后处理设备排出第(N-1)个薄片之间的间隔设置为比当保持所述第N个薄片时的间隔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信息包括薄片大小、克重、薄片材料类型和后处理类型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禁止进行所述缓冲处理的薄片是以下薄片中的一个:
所述薄片信息中的薄片大小落在预定大小范围外的薄片;
所述薄片信息中的克重落在预定克重范围外的薄片;以及
所述薄片信息中的薄片材料类型是索引薄片、OHP薄片和折叠薄片中的一个的薄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缓冲单元所保持的薄片包括具有不同薄片大小的薄片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不进行所述缓冲处理。
9.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设备和用于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10.一种后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后处理设备包括:薄片输送单元,用于沿输送路径输送从图像形成单元所接收到的薄片;薄片堆叠单元,用于堆叠由所述薄片输送单元所输送的多个薄片;后处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薄片堆叠单元所堆叠的薄片束进行后处理;以及缓冲单元,用于在通过所述后处理单元对所述薄片束进行后处理期间暂时保持从形成下一薄片束的第一个薄片开始直到预定数量的薄片为止的一个以上的薄片,并且在自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接收到薄片的位置延伸至所述薄片堆叠单元的薄片输送路径上,重叠并缓冲所保持的一个以上的薄片和随后的薄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步骤,用于使所述后处理设备的控制单元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获取与各薄片有关的薄片信息;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使所述后处理设备的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薄片信息,控制所述缓冲单元对薄片的保持,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预定数量的薄片中第N个薄片的薄片信息和第(N+1)个薄片的薄片信息,控制是否保持所述第N个薄片。
CN201110129689.4A 2010-05-18 2011-05-18 薄片缓冲设备、后处理设备、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2295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4709 2010-05-18
JP2010-114709 2010-05-18
JP2011083126A JP5486544B2 (ja) 2010-05-18 2011-04-04 シートバッファ装置、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後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083126 2011-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5183A true CN102295183A (zh) 2011-12-28
CN102295183B CN102295183B (zh) 2014-07-02

Family

ID=4487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9689.4A Active CN102295183B (zh) 2010-05-18 2011-05-18 薄片缓冲设备、后处理设备、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573582B2 (zh)
EP (1) EP2397911B1 (zh)
JP (1) JP5486544B2 (zh)
KR (1) KR101350131B1 (zh)
CN (1) CN1022951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4954A (zh) * 2014-10-14 2017-05-31 株式会社理光 打印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6750B2 (ja) * 2010-05-18 2015-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86544B2 (ja) 2010-05-18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ファ装置、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後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665450B2 (ja) * 2010-09-17 2015-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12749B2 (ja) * 2011-07-29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0718B2 (ja) * 2011-08-19 2016-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7627B2 (ja) * 2012-03-30 2014-11-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047959B2 (ja) * 2012-07-06 2016-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846188B2 (ja) * 2013-12-16 2016-01-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WO2016063658A1 (ja) * 2014-10-24 2016-04-28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紙葉類処理装置、紙葉類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紙葉類処理方法
JP7003587B2 (ja) * 2017-11-10 2022-01-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7198130B2 (ja) 2019-03-22 2022-12-28 株式会社竹内製作所 作業用車両の収納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9166A (ja) * 1997-04-09 1998-10-20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014733A1 (en) * 1997-10-27 2002-02-07 Norifumi Miyake Sheet process device once stacking received sheets on first stack means and then transferring them to second stack means
US20030006548A1 (en) * 1999-07-23 2003-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a therefor
US7354034B2 (en) * 2003-03-07 2008-04-08 Canon Finetech Inc.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9208B2 (ja) * 1994-08-24 2004-03-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後処理制御方法
JP3415708B2 (ja) 1995-08-09 2003-06-0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273465B2 (ja) * 1996-12-27 2002-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7631A (ja) 1999-07-23 2001-04-10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シート処理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4175553A (ja) 2002-11-29 2004-06-24 Ricoh Co Ltd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43446B2 (ja) * 2003-03-07 2008-09-0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674622B2 (ja) * 2003-11-04 2005-07-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05263457A (ja) * 2004-03-19 2005-09-29 Canon Inc 後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518925B2 (ja) * 2004-11-30 2010-08-0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5486544B2 (ja) 2010-05-18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ファ装置、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後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9166A (ja) * 1997-04-09 1998-10-20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014733A1 (en) * 1997-10-27 2002-02-07 Norifumi Miyake Sheet process device once stacking received sheets on first stack means and then transferring them to second stack means
US20030006548A1 (en) * 1999-07-23 2003-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a therefor
US6672586B2 (en) * 1999-07-23 2004-01-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a therefor
US7354034B2 (en) * 2003-03-07 2008-04-08 Canon Finetech Inc.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4954A (zh) * 2014-10-14 2017-05-31 株式会社理光 打印系统
US10479638B2 (en) 2014-10-14 2019-11-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Print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27331B2 (en) 2014-05-20
US8573582B2 (en) 2013-11-05
US20110285071A1 (en) 2011-11-24
KR101350131B1 (ko) 2014-01-09
CN102295183B (zh) 2014-07-02
US20140021675A1 (en) 2014-01-23
EP2397911B1 (en) 2015-02-25
JP2012003235A (ja) 2012-01-05
KR20110127069A (ko) 2011-11-24
JP5486544B2 (ja) 2014-05-07
EP2397911A1 (en)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5183B (zh) 薄片缓冲设备、后处理设备、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JP3393150B2 (ja) 挿入用シートの挿入方法およびドキュメント作成装置
US7281707B2 (en) Aftertreatment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JP3250725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8245050A (ja) プリンタメールボックスの分割ジョブオーバーフローバナーシート表示システム
US6976672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with plural sheet feeding means feed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to sheet post-processing system
CN102910479A (zh) 薄片堆叠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050353A (zh) 薄片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薄片处理设备
US20070069452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the program
JP2002193545A (ja) 新聞を作製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65462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book-binding method
US20120025440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09091065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用紙処理方法、用紙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1870421B (zh) 纸张后处理装置及其排纸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JP4208502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72586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a therefor
JP4878232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1071517B (zh) 介质集聚装置
CN10335872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3576488A (zh) 将薄片排出至后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及系统
EP2465798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s well as controlling apparatus
JPS62186279A (ja) 記録紙後処理装置
JP2533095B2 (ja) シ−ト後処理装置
JP5806750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744075B2 (en) Bookbind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