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3001B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3001B
CN102293001B CN201080005065.5A CN201080005065A CN102293001B CN 102293001 B CN102293001 B CN 102293001B CN 201080005065 A CN201080005065 A CN 201080005065A CN 102293001 B CN102293001 B CN 102293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hand member
left end
viewing area
side im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50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3001A (zh
Inventor
潮嘉次郎
市原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111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68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709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2419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93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3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3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30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2Improving the 3D impression of stereoscopic images by modifying image signal contents, e.g. by filtering or adding monoscopic depth c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8Adjusting depth or dispa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61Image signal generators with monoscopic-to-stereoscopic image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83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for tracking with gaze detection, i.e. detecting the lines of sight of the viewer's ey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 G02B2027/013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of stereoscopic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information/image process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0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lenticular lenses, e.g. arrangements of cylindrical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消除立体图像中的画面的右侧及左侧的端部部分的不自然。本发明提供了图像处理装置(10),该图像处理装置(10)为用于将二维图像立体地显示,具备:生成将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而得到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生成部(20);将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右端图像添加在左侧图像的右侧的右端处理部(22);将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左端图像添加在右侧图像左侧的左端处理部(24);将添加了右端图像的左侧图像对用户的左眼输出、将添加了左端图像的右侧图像对用户的右眼输出的输出部(30)。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方法
技术区域 
本发明关于图像处理装置、程序、图像处理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根据以往,立体(3D)图像的展示技术被公知。作为展示立体影像的技术的一种,存在以下技术(立体视觉技术),该技术生成从右眼观察物体时的右眼用图像及从左眼观察该物体时的左眼用图像,对于用户的右眼仅显示右眼用图像,对于用户的左眼仅显示左眼用图像。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公开公报特开平10-117362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公开公报特开2002-262310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公开公报特开平8-205201号 
可是,这种立体视觉技术有给用户不舒服感的情况。在立体视觉技术中,通过两眼的视差,犹如感觉到平面上显示的图像具有纵深及突出。所以,与通常的观察立体物体的情况比较,由于视觉与大脑的工作不同,这种情况可能使图像产生不自然感,结果会引起不舒服感。尤其,视觉的辐辏与调节的不一致(两眼辐辏的交叉点与实际上作为像对准焦点的位置不同)成为较大的要因。 
并且,立体视觉技术用于生成立体影像用的视差图像的成本高。立体视觉技术中,对1个场面必须生成具有视差的2个图像(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所以,在摄影时,必须通过被适当地设置及控制的2个以上的相机来取得视差图像,成本高。并且,即使在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等人工地合成图像的情况下,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的成本也高。 
并且,也提出了以二维图像为基础来生成视差图像的各种方法。例如,提出了将有时间差地取得的多个图像分别作为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方法。并且,例如,也提出了解析二维图像、用户进行添加纵深信息的工作而从二维图像生成视差图像的方法。然而,不论哪个方法均 处理繁杂且包含伴随人的判断的手动工作,成本高。 
此外,也提出了不对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施加视差地展示立体影像的方法(专利文献1~3)。然而,不论哪种方法,相对用于适当地展示立体影像的具体的处理没有明确。进一步,以这种二维图像为基础被提供的立体影像,有在画面的右侧及左侧的端部部分上生成仅存在一方的图像的部分而不自然的情况。 
并且,这种立体视觉技术在显示画面的端部部分上图像上有产生不自然感的情况。例如,立体影像在与画面的端部对应的部分中有中断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以给予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图像处理装置、程序、图像处理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为目的。此目的通过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的组合来达成。并且从属权利要求规定本发明的更佳的具体例。 
为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为用于能够将二维图像立体地显示的图像处理装置,其具备:生成部,该生成部生成将所述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而得到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右端处理部,该右端处理部将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右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左侧图像的右侧;左端处理部,该左端处理部将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左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右侧图像的左侧;以及输出部,该输出部将添加了所述右端图像的所述左侧图像对用户的左眼输出,并将添加了所述左端图像的所述右侧图像对用户的右眼输出。并且,还提供使计算机作为这种图像处理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图像处理方法。 
并且,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记录方法,其为记录用于能够将二维图像立体地显示的记录方法,生成将所述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而得到的左侧图像的图像数据及右侧图像的图像数据,将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右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左侧图像的右侧,将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左 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右侧图像的左侧,将添加了右端图像的所述左侧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保持利用再生装置而读取且对用户的左眼输出的图像的左侧图像数据记录区域中,将添加了左端图像的所述右侧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保持利用再生装置而读取且对用户的右眼输出的图像的右侧图像数据记录区域中。并且,还提供通过这种记录方法来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 
并且,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程序及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装置为从二维图像生成显示用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且该图像处理装置具备显示用图像生成部,该显示用图像生成部生成在外缘上设置的外框的内侧显示的所述显示用图像,其中,所述显示用图像为以不依存于包含在所述二维图像内的各显示对象物的移动量使所述2次元图像向左右移动而形成的。 
并且,本发明的第4方式中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为从二维图像生成显示用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其具备:外框图像生成部,该外框图像生成部生成作为在所述显示用图像的外缘设置的外框的至少一部分应被显示的外框图像;以及显示用图像生成部,该显示用图像生成部生成所述显示用图像,其中,所述显示用图像是在所述外框的内侧的显示区域中以不依存于包含在所述二维图像内的各显示对象物的移动量将所述2次元图像向左右移动形成的。 
另外,上述发明的概要并没有例举本发明的必要的特征的全部,这些特征组的组合也可以成为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构成。 
图2表示由显示部32显示的一例。 
图3表示左侧图像上的显示点、右侧图像上的显示点及由用户所感知的像的一例。 
图4表示显示区域内的用户的有效视野、以及仅将显示区域内的左侧图像或右侧图像中的一个显示的非对应区域的一例。 
图5表示用户向显示区域的右端部注视的情况的视线的一例。 
图6表示添加了单一色的右端图像的左侧图像的一例,以及添加了 单一色的左端图像的右侧图像的一例。 
图7表示添加了将右侧图像的一部分拷贝的右端图像的左侧图像的一例,以及添加了将左侧图像的一部分拷贝的左侧图像的右侧图像的一例。 
图8表示向右方扩大了的左侧图像的一例,以及向左方扩大了的右侧图像的一例。 
图9表示显示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显示部32的构成的一例。 
图10表示删除了左端部分的左侧图像的一例,以及删除了右端部分的右侧图像的一例。 
图11表示将二维图像放大之后,生成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情况的一例。 
图12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构成。 
图13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构成。 
图14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构成。 
图15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生系统50的构成。 
图16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的构成。 
图17表示仅显示左侧图像或右侧图像中的一个的非对应区域及串扰的一例。 
图18表示外框图像的一例。 
图19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的构成。 
图20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中具备的输出部118的构成。 
图2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机1900的硬件构成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虽然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范围所涉及的发明。并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并非全部都是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图1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构成。图像处理装置10为用于能够将被给予的二维图像立体地显示的装置。更加具体地,图像处理装置10基于被给予的二维图像,生成对用户的右眼输出的图像及对该用户的左眼输出的图像,并显示于显示装置。另外,被给予的二维图像可以为静止图像,也可以为包含时间上连续的多个静止图像的动画图像。 
图像处理装置10具备生成部20、右端处理部22、左端处理部24及输出部30。作为一例,生成部20从由记录介质再生数据的再生装置或从接收被传送的数据的接收装置来接收二维图像。 
生成部20,生成将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错开瞳孔间距以下的距离而得到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作为一例,生成部20基于同一二维图像生成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 
此处,瞳孔间距为人的瞳孔间的距离(40mm~90mm),且是在隔开该距离的位置上显示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时,人能够将左眼看到的左侧图像的显示物与右眼看到的右侧图像的显示物融合作为一个像来识认,且能够无限远地识认所融合的像的距离。该情况下,观看者的两眼的视线为平行的。所以,生成部20优选生成将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错开大于0且小于等于90mm的距离而得到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 
另外,人有时候对于处于两眼的视线从平行状态向左右2~3度左右打开的方向的对象也能够两眼融合观看。所以,左侧图像与右侧图像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左眼的视线从平行状态向左侧偏离3度以下(优选为2度)、右眼的视线从平行状态向右侧偏离3度以下(优选为2度)的距离。左侧图像与右侧图像之间的距离可以偏离瞳孔间距的容许量随着观看者与显示面之间的距离越远而越大。 
并且,显示区域为对用户提供立体图像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的显示部分的区域。更加具体地,例如,显示区域为电视装置的显示面、计算机的显示器内所显示的一个窗口区域等的一个画面上所形成的区域。并且,例如,显示区域也可以为像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面等的由2个画面形成的区域。生成部20,作为一例,也可以对应被给予的二维图像的像素大小与显示区域的尺寸,变更左侧图像与右侧图像之间的数据上的距 离,以使得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间的显示区域上的距离为瞳孔间距。 
生成部20,作为一例,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左方向偏移而生成左侧图像。并且,生成部20,作为一例,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右方向偏移而生成右侧图像。并且,生成部20,作为一例,也可以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左方向偏移而生成的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侧边界向左侧露出的部分删除。生成部20,作为一例,也可以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右方向偏移而生成的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侧边界向右侧露出的部分删除。 
并且,该图像处理装置10通过具有1个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提供立体图像的情况下,生成部20将在垂直方向上每隔规定条数地交替选择该显示区域的水平线时的一方的水平线(例如偶数线)上所显示的图像作为左侧图像。并且,该情况下,生成部20将垂直方向上每隔规定条数地交替选择显示区域的水平线时的另一方的水平线(例如奇数线)上所显示的图像作为右侧图像。 
并且,该图像处理装置10通过具有1个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提供立体图像的情况下,生成部20将包含在动画图像中的各个帧按时间顺序每隔规定枚数地交替选择时的一方的帧(例如偶数帧)上所显示的图像作为左侧图像。并且,该情况下,生成部20将包含在动画图像中的各个帧按时间顺序每隔规定枚数地交替选择时的另一方的帧(例如奇数帧)上所显示的图像作为右侧图像。 
并且,该图像处理装置10通过具有像头戴式显示器那样的左眼用显示面及右眼用显示面的显示装置对用户提供立体图像的情况下,生成部20将左眼用显示面上显示的图像作为左侧图像。并且,该情况下,生成部20将右眼用显示面上显示的图像作为右侧图像。 
并且,生成部20,作为一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软件演算进行生成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处理。代替这种结构,生成部20也可以对实时传送或再生的视频信号实时地进行图像处理。 
右端处理部22在左侧图像的右侧添加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右端图像。右端处理部22,作为一例,在将原本的二维 图像向左方向偏移的结果的左侧图像的右侧的空白部分添加右端图像。另外,关于右端处理部22添加的右端图像的具体例,后面详细描述。 
左端处理部24在右侧图像的左侧添加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左端图像。左端处理部24,作为一例,在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右方向偏移的结果产生的右侧图像的左侧的空白部分添加左端图像。另外,关于左端处理部24添加的左端图像的具体例,后面详细描述。 
输出部30具有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不重叠显示的区域位于用户的有效视野的外侧的显示区域。而且,输出部30通过该显示区域对用户的左眼输出添加了右端图像的左侧图像。并且,输出部30通过该显示区域对用户的右眼输出添加了左端图像的右侧图像。 
输出部30,作为一例,也可以构成为在像固定型的液晶显示器那样的1个画面上形成的显示区域内重叠显示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代替这种结构,输出部30也可以构成为在通过像头戴式显示器那样的2个画面形成的各个显示区域上分别显示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 
本实施方式中,输出部30具有显示部32与立体视用眼镜34。显示部32具有包含二维矩阵状地配置的多个像素,并将针对用户的左眼及右眼显示图像的像素线交替配置的显示区域。立体视用眼镜34仅对右眼给予通过显示部32的右眼用的像素线来显示的图像,仅对左眼给予通过显示部32的左眼用的像素线来显示的图像。输出部30具有这种显示部32及立体视用眼镜34的情况下,生成部20从与显示区域内针对左眼的各个像素线对应的二维图像的各个像素来生成左侧图像,并且将与显示区域内针对右眼的各个像素线对应的二维图像的各个像素向右侧偏移并生成右侧图像。这种生成部20通过将像素数据以像素线单位沿水平方向偏移,能够生成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从而能够使电路构成简易。 
显示部32,作为一例,从左眼用像素线发出第1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此外,显示部32,作为一例,从右眼用像素线发出与第1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反向旋转的第2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并且,显示部32通过左眼用像素线显示左侧图像,通过右眼用像素线显示右侧图像。 
并且,立体视用眼镜34,作为一例,具有左眼用偏振光滤镜与右眼用偏振光滤镜,该左眼用偏振光滤镜配置于用户的左眼上,用于使第1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透过而遮蔽第2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该右眼用偏振光滤镜配置于用户的右眼上,用于使第2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透过而遮蔽第1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由此,立体视用眼镜34能够仅对左眼给予通过显示部32的左眼用像素线来显示的左侧图像,仅对右眼给予通过显示部32的右眼用像素线来显示的右侧图像。 
另外,输出部30若能仅对用户的左眼给予左侧图像、仅对用户的右眼给予右侧图像,则任何构成都可以。输出部30,作为一例,也可以具有按时间交替地显示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显示装置、以及具有与显示装置同步的快门的带快门的眼镜。该情况下,带快门的眼镜在显示左侧图像期间内打开左眼的快门、关闭右眼的快门,在显示右侧图像期间内打开右眼的快门、关闭左眼的快门。根据这种输出部30,能够仅对用户的左眼给予左侧图像,仅对用户的右眼给予右侧图像。 
并且,输出部30也可以为具有左眼用显示面与右眼用显示面的头戴式显示器。并且,输出部30也可以为利用颜色滤光镜或者光谱特性区别、偏向方向的不同等仅对用户的左眼显示左侧图像且仅对用户的右眼显示右侧图像的装置。 
根据以上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10,通过将二维图像向左右偏移而生成立体图像。由此,根据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用非常简单的处理且较小的成本向用户提供立体图像。 
图2表示由显示部32显示的一例。作为一例,显示部32,在垂直方向上每隔1条地交替选择显示区域内的水平线时的一方(例如偶数线)为左眼用像素线,另一方(例如奇数线)为右眼用像素线。然后,该情况下,生成部20从与在这种显示部32的显示区域内的左眼用像素线对应的二维图像的各个像素来生成左侧图像,并且从与显示区域内的右眼用像素线对应的二维图像的各个像素生成右侧图像,并给予显示部32。由此,通过使用立体视用眼镜34,显示部32能够仅对左眼给予通过左眼用像素线来显示的左侧图像,仅对右眼给予通过右眼用像素线来显示的右侧图像。 
图3表示左侧图像上的显示点、右侧图像上的显示点及由用户所感知的像的一例。在人观察近距离的二维图像的情况下,左眼被给予的图像与右眼被给予的图像不是相同的,存在视差。人根据该视差,将观察的物体识认为二维图像。此外,在人观察无限远(例如10m以上)的物体的情况下,左眼被给予的图像与右眼被给予的图像没有视差,变为相同的。在观察无限远的情况下,由于左眼被给予的图像与右眼被给予的图像之间没有视差,人会感觉到正在观察的物体及景色等具有立体感及临场感。 
图像处理装置10生成向左右偏移为与用户的瞳孔间距相同的距离的没有视差(即,彼此相同)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然后,图像处理装置10对用户的左眼给予左侧图像、对用户的右眼给予右侧图像。结果,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将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视线为平行状态,即,能够将用户的视线为不辐辏(左眼及右眼的视线不交叉)状态。由此,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使用户为观察无限远的状态。即,例如,如图3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使用户将A点(黑圆点)及B点(三角形点)都作为位于无限远的点来感知。 
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通过使用户为观察无限远的状态且对左眼与右眼给予没有视差的图像,能够给用户提供感到立体感的图像。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对例如风景图像等给予如同从窗户向外观察的临场感。并且,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对微距摄影等的近距离摄影的图像给予如同用放大镜观察的实物感。 
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对画像给予如同以上所述的临场感及实物感这样的现实感的理由推定为以下。由于图像处理装置10让用户的视线不辐辏,从而不能确定基于视差的像的位置。然而,即使在没有视差的情况下,人根据从经验常识得出的实际对象物的尺寸与视场角也能推定像的位置。并且,人在无意识且瞬时地进行这种位置的推定,且得到立体感及实际尺寸的感觉。所以,图像处理装置10即使让用户的视线不辐辏,也能够对图像给予如同上述的现实感。 
并且,在看动画图像的情况下,人感到远处的物体的动作较小,近处的物体的动作较大。在看动画图像的情况下,相比视差,人对这种物体的动作感到更加强烈的立体感。所以,图像处理装置10在显示动画 图像的情况下,能够让用户感到更加强烈的立体感。 
并且,图像处理装置10不会产生被称为布景效果的平面似乎站立的现象,以及被称为园林盆景的、通过强调纵深及突出感而降低画面的横方向的扩展感的现象。所以,根据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提供具有自然的立体感及临场感的立体图像。 
并且,图像处理装置10使用户的视线不辐辏,从而不产生视觉的辐辏与调节的不一致,能够减少不舒服感。并且,图像处理装置10在比画面更远的位置上感知立体像,所以能够对用户给予如同通过框(例如,窗框及放大镜的框等)来观察的感觉。所以,根据图像处理装置10,不会产生看着从画面向前突出的像被画面框不自然地切断的现象,从而能够给用户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 
图4表示显示区域内的用户的有效视野、以及仅将显示区域内的左侧图像或右侧图像中的一个显示的非对应区域的一例。在显示区域的左边部分存在将1枚二维图像向左右偏移而生成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情况下显示了左侧画面但不显示右侧画面的区域(非对应区域)。同样,在显示区域的右边部分存在显示了右侧画面但不显示左侧画面的非对应区域。这种非对应区域不能给用户提供立体图像。 
并且,人的视觉区域中存在有效视野与周边视野。有效视野在分辨力及颜色检测方面优秀,应用于视线瞬间移动、有意识的认知及注视中。即,有效视野是在观看电视影像或绘画等的情况下意识到正在看的范围。周边视野,虽对明暗敏感,但对认知性的理解(例如判断一个人物是谁、识别字)基本没有帮助。 
因此,相对于非对应区域位于有效视野的外部那样尺寸的显示区域,图像处理装置10优选显示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由此,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让用户无意识地认知不能提供立体图像的非对应部分的图像。 
图像处理装置10,例如,优选在左右方向的宽度由下列式(1)所表示的值的显示区域内显示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在式(1)中,W表示显示区域的左右方向的宽度。D表示从用户的视点到显示面的距离。 L表示用户的瞳孔间距。θ表示用户的有效视野的角度。另外,θ一般大约为20度。 
W≥(3×L)+(2×D×sin(θ/2))…(1) 
即,显示区域内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优选为将有效视野的角度的1/2的值的正弦值乘以从视点到显示面的距离的2倍的值的值(2×D×sin(θ/2))与瞳孔间距的3倍的值(3×L)加在一起的值以上的值。 
如上所述,显示区域具有通过式(1)表示的横向宽度的情况下,生成部20生成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由此,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 
作为一例,显示部32的画面具有通过式(1)表示的宽度W的条件下,生成部20生成向左右偏移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对用户提供立体图像。宽屏尺寸(纵横比16∶9)的电视机中推荐的从用户的视点到显示面的距离为从画面中央部开始画面纵向尺寸的3倍左右的距离。所以,作为一例,在显示部32为20英寸以上的宽屏电视机的条件下,生成部20对用户提供立体图像。 
图5表示用户向显示区域的右端部注视时的视线的一例。人在观察显示区域时,通常会注视中央部,而不会注视端部。所以,若显示区域的横向宽度具有在式(1)中表示的值,通常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10不会给用户很大的不协调感。 
然而,显示区域的左端部或右端部上显示注视物的情况下,或者,注视物从中央部朝向左端部或右端部移动的情况下,人会注视显示区域的右端部或左端部。用户注视显示区域的左端部或右端部且不发生辐辏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一个眼睛的视线在显示区域内,另一个眼睛的视线在显示区域外。这种在端部上产生的不协调感对全体的监视感有影响。 
在此,人从窗框看外面的风景的情况下没有不协调感。所以,图像处理装置10通过让用户意识到框那样地进行显示,能够在显示区域的右端部及左端部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 
图6表示添加了单一色的右端图像的左侧图像的一例,以及添加了 单一色的左端图像的右侧图像的一例。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在左侧图像的右侧添加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单一色的右端图像。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在左侧图像的右侧添加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黑色等暗色或白色等的亮色的右端图像。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在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左方向偏移而可能导致的显示区域内的左侧图像的右侧的空白部分添加黑色等的暗色或白色等的亮色的右端图像。 
并且,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在右侧图像的左侧添加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黑色等的暗色或白色等的亮色的左端图像。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在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右方向偏移而可能导致的显示区域内的右侧图像的左侧的空白部分添加黑色等的暗色或白色等的亮色的右端图像。 
通过添加这种右端图像及左端图像,图像处理装置10在显示区域内的右端部及左端部中,能够使人意识到框那样地进行显示。由此,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给用户提供如同从窗框观察外面的风景那样自然的立体图像。 
并且,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在添加了右端图像的左侧图像中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进一步添加瞳孔间距以上的宽度的黑色等的暗色或白色等的亮色的框图像。同样,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在添加了左端图像的右侧图像中的右侧及左侧分别进一步添加瞳孔间距以上的宽度的黑色等的暗色或白色等的亮色的框图像。由此,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在显示画面内显示明确的框。 
图7表示添加了拷贝了右侧图像的一部分的右端图像的左侧图像的一例,以及添加了拷贝了左侧图像的一部分的左端图像的右侧图像的一例。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将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作为右端图像添加在左侧图像的右侧。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将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端到左侧图像的右端所对应的位置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拷贝,并作为右端图像添加到左侧图像的右侧。 
并且,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将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 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作为左端图像添加在右侧图像的左侧。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将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端到右侧图像的左端所对应的位置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拷贝,并作为左端图像添加在右侧图像的左侧。 
在向显示区域的右端部或者左端部注视的情况下若发生辐辏,会产生右眼与左眼之间所观察的物体为不同的双眼竞争的问题。该情况下,右眼被给予的图像与左眼被给予的图像相差越悬殊,给人的不自然感就越大。然而,本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在显示区域的右端部或左端部中对右眼及左眼给予相同的图像。所以,本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即使在显示区域的右端部或左端部中发生辐辏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双眼竞争,提供不感到不自然的图像。另外,显示区域的中央部中,由于保持两眼融合的条件,与端部比较发生辐辏的可能性低。 
并且,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也可以将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虚化的图像作为右端图像添加在左侧图像的右侧。并且,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也可以将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虚化的图像作为左端图像添加在右侧图像的左侧。 
在对右眼及左眼给予聚焦等级不同的图像的情况下,人立体地感觉被给予的图像。所以,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在显示区域的右端部或左端部发生辐辏时,能够减轻双眼竞争,并且能够让用户感到立体感。 
并且,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也可以将右端图像的颜色作为从右侧图像中的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色。另外,可以加上这种构成或代替这种构成,右端处理部22也可以将右端图像的辉度作为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辉度。并且,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也可以将左端图像的颜色作为左端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色。另外,可以加上这种构成或代替这种构成,左端处理部24也可以将左端图像的辉度作为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辉度。在显示区域的右端部或左端部发生辐辏时,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由于能够对左眼与右眼给予色调或辉度相同的图像,从而能够减轻双眼竞争。 
图8表示向右方放大了的左侧图像的一例,以及向左方放大了的右侧图像的一例。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将左侧图像向右扩大而生成包含左侧图像及右端图像的图像。该情况下,右端处理部22,将左侧图像以向左右的端部越近越大的放大率地向右放大而生成包含左侧图像及右端图像的图像。另外,该情况下,右端处理部22也可以不从左侧图像的规定位置(例如中央位置)开始放大左侧的图像。 
并且,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将右侧图像向右放大而生成包含右侧图像及左端图像的图像。该情况下,左端处理部24将右侧图像以向左右的端部越近越大的放大率向左放大而生成包含右侧图像及左端图像的图像。另外,该情况下,右端处理部22也可以不从右侧图像的规定位置(例如中央位置)开始放大右侧的图像。这种本例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提供端部上图像连续的自然的图像。 
并且,右端处理部22及左端处理部24也可以按照向右方向及左方向的放大率,将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上下放大。该情况下,右端处理部22及左端处理部24,在上下放大之后,将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中的显示区域外的部分删除。 
并且,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也可以将该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例如,从右端开始1列大小或多列大小的像素列)在右方向重复,并将该重复的图像作为右端图像添加在左侧图像的右侧。并且,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也可以将该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例如,从左端开始1列大小或多列大小的像素列)在左方向重复,并将该重复的图像作为左端图像添加在右侧图像的左侧。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提供端部上图像连续的自然的图像。 
图9表示显示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显示部32的构成的一例。显示部32构成为具有覆盖由显示区域显示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中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彼此不重叠的非对应区域的物理的外框部40。作为一例,外框部40为在显示部32的显示面上直接粘贴的胶带等。由此,图像处理装置10将不能提供立体图像的非对应部分的图像隐藏,从而能够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 
图10表示删除了左端部分的左侧图像的一例,以及删除了右端部分的右侧图像的一例。作为一例,代替在左侧图像的右侧添加右端图像,右端处理部22将右侧图像的右侧的规定的范围删除。并且,作为一例,代替在右侧图像的左侧添加左端图像,左端处理部24将左侧图像的左侧的规定的范围删除。 
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显示将不能提供立体图像的非对应部分去掉的图像。此处,显示部32从显示区域中的图像被删除的部分输出暗色(例如黑色图像)等。所以,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与设置了与图9同样的外框的情况相同地,能够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 
图11表示将二维图像放大之后生成了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情况的一例。作为一例,图像处理装置10也可以进行下述那样的处理。 
首先,生成部20将二维图像按规定距离大小向左右放大。例如,生成部20向左右方向进行放大,以将宽度变将显示区域的横向宽度与瞳孔间距加在一起的距离。在该情况下,生成部20对二维图像的上下方向,也可以用与左右方向相同的放大率放大。 
接下来,生成部20生成将放大了的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规定的距离而得到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作为一例,生成部20将左侧图像向左侧偏移瞳孔间距的1/2的距离,将右侧图像向右侧偏移瞳孔间距的1/2的距离。 
接下来,代替在左侧图像的右侧添加右端图像,右端处理部22将右侧图像的右侧的规定距离的范围删除。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将从右侧图像的右端开始瞳孔间距大小的范围删除。 
并且,代替在右侧图像的左侧添加左端图像,左端处理部24将左侧图像的左侧的规定距离的范围删除。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将从左侧图像的左端开始瞳孔间距大小的范围删除。 
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显示将不能提供立体图像的非对应部分去掉的图像。所以,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另外,在也将二维图像向上下方向放大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10删除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中的超出显示范围的上下的界限的部分。 
图12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构成。本变形例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由于采用与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10大致相同的构成及功能,对于采取大致相同的功能及构成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以下仅说明不同点。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还具备特性测定部44。特性测定部44测定在由生成部20生成的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特性。并且,特性测定部44测定在由生成部20生成的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特性。作为一例,特性测定部44测定对应的部分中的空间频率、平均色及每小时的变化率等。 
本例涉及的右端处理部22,根据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特性,选择是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右端图像,还是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右端图像。并且,本例涉及的左端处理部24,根据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特性,选择是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左端图像,还是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左端图像。此处,所谓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图像,例如,被称为预先设定的颜色的图像、预先设定的辉度的图像及预先设定的图案(pattern)图像等。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根据图像特性,在发生辐辏时切换为进行不给用户不舒服感的显示,或者是显示框而给用户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 
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在右侧图像中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空间频率在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而生成右端图像,在该部分的空间频率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右端图像。并且,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在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空间频率在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左端图像,在该部分的空间频率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左端图像。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在显示区域的端部上,当显示空间频率高的注视物的情况下即使发生辐辏也能够不给予不舒服感地显示,当不显示空间频率高的注视物的情况下显示框而能够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 
并且,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在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 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色在基准范围外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右端图像,在该部分的平均色在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右端图像。并且,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在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色在基准范围外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左端图像,在该部分的平均色在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左端图像。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在显示区域的端部,当显示与其他部分颜色不同的注视物的情况下即使发生辐辏也能够不给予不舒服感地显示,当不显示与其他部分颜色不同的注视物的情况下显示框而能够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 
并且,该图像处理装置10为用于将包含在动画内的连续的多个二维图像立体地显示的装置。该情况下,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在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每小时的变化率在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右端图像,当该部分的每小时的变化率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右端图像。并且,作为一例,左端处理部24,在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每小时的变化率在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左端图像,当该部分的每小时的变化率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左端图像。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在显示区域的端部上,当显示随时间变化大的注视物的情况下即使发生辐辏也能够不给予不舒服感地显示,当不显示随时间变化大的注视物的情况下显示框而能够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 
进一步,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及左端处理部24也可以根据在被给予的二维图像在摄影时的聚焦控制中所使用的距离信息、动画图像的生成者为另外输入的值等,切换右端图像及左端图像的生成处理内容。并且,作为一例,右端处理部22及左端处理部24在被给予动画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场景的内容,切换右端图像及左端图像的生成处理内容。 
图13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构成。本变形例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由于采用与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10大致相同的构成及功能,对于采取大致相同的功能及构成的部 件使用相同的符号,以下仅说明不同点。 
本变形例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还具备视线测量部46。视线测量部46测量用户的视线方向。作为一例,视线测量部46从利用在显示部32上安装的摄像传感器等而得到的用户的脸部图像,检测出该用户的眼球部分,并测量用户的视线方向。并且,视线测量部46也可以通过在立体视用眼镜34上设置的传感器等来测量用户的视线方向。 
本例涉及的右端处理部22,当视线方向相比包含显示区域的中心的基准范围向右偏移的情况下,基于从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图像来生成右端图像,当视线方向相比基准范围不向右偏移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右端图像。并且,本例涉及的左端处理部24,当视线方向相比包含显示区域的中心的基准范围向左偏移的情况下,基于从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图像来生成左端图像,当视线方向相比基准范围不向左偏移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左端图像。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当用户的视线方向为朝向显示区域的情况下即使发生辐辏也可以不给予不舒服感地显示,当用户的视线方向朝向显示区域的中央部位的情况下显示框而能够提供自然的立体图像。 
图14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构成。本变形例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由于采用与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10大致相同的构成及功能,对于采取大致相同的功能及构成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以下仅说明不同点。 
本变形例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还具备设定色存储部48。设定色存储部48存储应对右端图像及左端图像设定的颜色。 
作为一例,设定色存储部48存储黑色等暗色或白色等亮色的颜色。并且,作为一例,设定色存储部48也可以存储与显示装置的框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并且,作为一例,设定色存储部48存储左右不同的颜色。并且,作为一例,设定色存储部48存储由用户指定的颜色。 
本例涉及的右端处理部22及左端处理部24将右端图像及左端图像的颜色设定为在设定色存储部48中存储的颜色。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0, 能够显示具有适合于让用户意识到框的颜色或减轻双眼竞争的颜色的右端图像及左端图像。 
图15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生系统50的构成。记录再生系统50从二维图像生成用于能够立体地显示的数据,并记录于记录介质100。并且,记录再生系统50从记录介质100再生数据而显示立体图像。 
记录再生系统50具备生成部20、记录装置62、再生装置64、输出部30。生成部20及输出部30与参照图1~图14说明的生成部20及输出部30具有同样的功能及构成。另外,记录再生系统50也可以为不具备输出部30的构成。 
记录装置62将由生成部20生成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100。再生装置64读取记录介质100中存储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并提供给输出部30。 
记录介质100记录由再生装置64读取并立体地显示的图像。记录介质100具有左侧图像数据记录区域与右侧图像数据记录区域。左侧图像数据记录区域保持左侧图像的图像数据,该左侧图像为通过将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而生成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之中的左侧图像,且该左侧图像由再生装置64读取并对用户的左眼输出。右侧图像数据记录区域保持右侧图像的图像数据,该右侧图像为通过将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而生成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中的右侧图像,且该右侧图像由再生装置64读取并对用户的右眼输出。 
根据这种记录再生系统50,能够通过简易的处理来生成自然的立体图像并记录于记录介质100。进一步,根据记录再生系统50,能够从记录介质100再生数据并给用户提供立体图像。 
图16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的构成。图像处理装置110从二维图像生成显示用图像。更加具体地,图像处理装置110,基于被给予的二维图像,生成对观看者的右眼输出的图像及对该观看者的左眼输出的图像,并显示于显示装置。另外,被给予的二维图像也可以为静止图像,也可以为包含时间上连续的多个静止图像的动画图像。 
图像处理装置110具备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外框图像生成部114、合成部116、输出部118。作为一例,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从由记录介质再生数据的再生装置或从接收被传送的数据的接收装置来接收二维图像。 
显示用图像生成装置112生成在外缘上设置的外框的内侧显示的显示用图像,该显示用图像为使二维图像向左右移动不依赖包含在二维图像内的各显示对象物的移动量大小而得到的显示用图像。作为一例,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生成将二维图像向左右偏移对应二维图像内的位置预先决定的移动量大小而得到的显示用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生成包含有将二维图像向左右位置偏移预先决定的移动量大小而得到的右眼用的右侧图像及左眼用的左侧图像的显示用图像。更加具体地,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生成将相同的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瞳孔间距以下的距离大小而得到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 
作为一例,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左方向偏移瞳孔间距的1/2的距离大小而生成左侧图像。并且,作为一例,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右方向偏移瞳孔间距的1/2的距离大小而生成右侧图像。并且,作为一例,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也可以删除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左方向偏移而生成的左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左侧界限向左侧突出的部分。作为一例,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也可以删除将原本的二维图像向右方向偏移而生成的右侧图像中的从显示区域的右侧界限向右侧突出的部分。 
外框图像生成部114生成应被作为显示用图像所显示的显示区域的外框而被显示的外框图像。外框图像生成部114也可以在显示用图像所显示的显示区域的周围,生成作为至少一部分上设置的外框而被显示的外框图像。 
合成部116将左侧图像与外框图像合成,并提供给输出部118。并且,合成部116将右侧图像与外框图像合成,并提供给输出部118。 
输出部118对观看者的左眼输出左侧图像。并且,输出部118对 观看者的右眼输出右侧图像。进一步,输出部118对观看者的左眼及右眼双方输出外框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部118具有显示部120与观察用眼镜122。显示部112包含显示用图像显示部132与外框图像显示部134。显示用图像显示部132在外框的内侧的显示区域,显示包含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显示用图像。外框图像显示部134在与外框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外框图像。 
作为一例,显示部120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32相同,具有包含二维矩阵状地配置的多个像素,并交替地配置对观看者的左眼及右眼显示图像的像素线的显示区域。显示部120根据左眼用的各像素线来显示合成了外框图像的左侧图像。作为一例,显示部120从左眼用像素线发出第1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 
并且,显示部120根据右眼用的像素线来显示合成了外框图像的右侧图像。作为一例,显示部120从右眼用像素线发出与第1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反向旋转的第2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这种显示部120能够在显示用图像显示部132中显示包含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显示用图像,并且能够在外框图像显示部134中显示外框图像。 
观察用眼镜122仅对右眼给予根据显示部120的右眼用的像素线显示的图像,且仅对左眼给予根据显示部120的左眼用的像素线显示的图像。作为一例,观察用眼镜122具有左眼用偏振光滤镜与右眼用偏振光滤镜,该左眼用偏振光滤镜配置于观看者的左眼上,用于使第1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透过并遮蔽第2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该右眼用偏振光滤镜配置于观看者的右眼上,用于使第2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透过并遮蔽第1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 
这种具有显示部120及观察用眼镜122的输出部118能够对观看者的左眼输出左侧图像,且对观看者的右眼输出右侧图像。进一步,这种输出部118能够对观看者的左眼及右眼双方输出外框图像。 
另外,输出部118若能够仅对观看者的左眼给予左侧图像、仅对观看者的右眼给予右侧图像,且对观看者的左眼及右眼双方给予外框图 像,则任何构成都可以。作为一例,输出部118也可以具有按时间交替显示合成了外框图像的左侧图像及合成了外框图像的右侧图像的显示装置、以及具有与显示装置同步的快门的带快门的眼镜。该情况下,带快门的眼镜在显示合成了外框图像的左侧图像期间打开左眼的快门、关闭右眼的快门,在显示合成了外框图像的右侧图像期间打开右眼的快门、关闭左眼的快门。 
并且,输出部118也可以为具有左眼用显示区域与右眼用显示区域的头戴式显示器。并且,输出部118也可以为利用颜色滤光镜或光谱特性区别、偏向方向的不同等仅对观看者的左眼显示左侧图像且仅对观看者的右眼显示右侧图像的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10,通过将二维图像向左右偏移而生成显示用图像。由此,根据图像处理装置110,能够用非常简单的处理且较小的成本向观看者提供显示用图像。 
进一步,图像处理装置110作为外框图像生成部114及外框图像显示部134在显示用图像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设置的外框部来发挥功能。所以,图像处理装置110能够经由外框观看显示用图像。即,图像处理装置110能够在外框的内侧显示显示用图像。由此,根据图像处理装置110,不会给观看者带来显示用图像的周围部分看起来中断的感觉,能够提供自然的显示用图像。 
另外,作为一例,外框图像生成部114也可以用比显示用图像的移动量小的移动量大小将外框图像向左右偏移。即,外框图像生成部114在左眼被给予的外框图像(即,合成于左侧图像的外框图像)与右眼被给予的外框图像(即,合成于右侧图像的外框图像)之间,也可以给予比显示用图像的移动量小的移动量。例如,外框图像生成部114也可以生成移动量为0的外框图像。由此,图像处理装置110能够比显示用图像的显示对象物靠前(观看者侧)地显示外框,给观看者提供更加自然的显示用图像。 
并且,外框图像显示部134也可以为以下构成,在该图像处理装置110显示显示用图像的情况下显示外框图像,在该图像处理装置110不立体地显示二维图像的情况下不显示外框图像。作为一例,外框图像 显示部134接收表示是否显示显示用图像的参数,从而进行切换。由此,图像处理装置110在不提供显示用图像的情况下,能够扩大有效的显示区域。 
并且,输出部118为头戴式显示器的情况下,显示用图像显示部132及外框图像显示部134在头戴式显示器的右眼用显示区域及左眼用显示区域中显示显示用图像及外框图像。并且,该情况下,外框图像生成部114生成以与头戴式显示器的右眼用显示区域及左眼用显示区域相比看起来更接近视点的移动量大小向左右偏移而得到的外框图像。由此,图像处理装置110,能够比显示用图像的显示对象物靠前(观看者侧)地显示外框,给观看者提供更加自然的显示用图像。 
这种图像处理装置110,通过让用户作为看无限远的状态且给左眼与右眼以无视差的图像,能够给用户提供感到立体的图像。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1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同样地,能够对例如风景图像等给予从窗户向外看的临场感。并且,图像处理装置110,能够对微距摄影等的近距离摄影的图像给予用放大镜看的实物感。 
图17表示仅显示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中的一个的非对应区域及串扰的一例。在不显示外框图像的情况的显示区域的左边部分中,在将1枚二维图像向左右偏移生成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情况下,存在显示左侧画面而不显示右侧画面的区域(即,右侧图像及左侧图像不重叠的非对应区域)。同样地,在不显示外框图像的情况的显示区域的右边部分中,存在显示右侧画面而不显示左侧画面的非对应区域。 
并且,从显示区域的右端开始瞳孔间距大小内侧的位置及从显示区域的左端开始瞳孔间距大小内侧的位置,观察到可见为纵向的线的串扰(或重像)。这种非对应区域及串扰给用户不自然感。 
图18表示外框图像的一例。那么,外框图像生成部114优选生成包含于显示用图像的、至少覆盖非对应区域及串扰的外框图像。即,外框图像生成部114优选生成左边及右边各自的框的宽度至少为瞳孔间距以上的外框图像。由此,根据图像处理装置110,将显示用图像中给予不自然感的非对应区域及串扰部分隐藏,从而能够给观看者提供自然的显示用图像。 
并且,外框图像生成部114也可以生成仅具有左边部分及右边部分的外框图像。即,也可以生成不具有上边部分及下边部分的外框图像。由此,图像处理装置110能够提供至少将非对应区域及串扰部分隐藏的显示用图像。 
图19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的构成。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由于采用与图16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110大致相同的构成及功能,对于采取大致相同的功能及构成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以下仅说明不同点。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具备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与输出部118。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输出部118具有显示部120、观察用眼镜122、外框部136。显示部120显示包含由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所生成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显示用图像。 
外框部136设置于显示部120与观看者之间,作为显示用图像的外框发挥功能。作为一例,外框部136设置于显示部120的画面的周缘部分。 
外框部136覆盖由显示部120所显示的显示用图像中的、将二维图像向左右偏移而得到的右侧图像及左侧图像不重叠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更加优选为,外框部136与图18所示的外框图像相同地,覆盖包含于显示用图像的至少非对应区域及串扰部分。根据这种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在显示用图像中将给予不自然感的非对应区域及串扰部分隐藏,从而能够给观看者提供自然的显示用图像。 
另外,外框部136也可以为以下构成,在该图像处理装置110显示显示用图像的情况下,覆盖右侧图像及左侧图像不重叠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图像处理装置110不立体地显示二维图像的情况下,不覆盖该显示区域。作为一例,外框部136也可以为以下构成,在显示显示用图像的情况下,为将显示部120的显示面的周缘部分隐藏向内侧方向移动,在不显示显示用图像的情况下,为使显示部120的显示面全部露出向外侧方向移动。由此,外框部136在不显示显示用图像的情况中,能够扩大有效的显示区域。 
图20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中具备的输出部118的构成。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由于采用与图19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110大致相同的构成及功能,对于采取大致相同的功能及构成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以下仅说明不同点。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输出部118被安装于观看者的头部,为对该观看者显示显示用图像的头戴式显示器。显示用图像显示部132将显示用图像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中的左眼用显示区域140及右眼用显示区域142。 
并且,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输出部118具有左眼用的外框部136-L与右眼用的外框部136-R。左眼用的外框部136-L覆盖从左眼用显示区域140输出的左侧图像的一部分。右眼用的外框部136-R覆盖从右眼用显示区域142输出的右侧图像的一部分。然后,这种左眼用的外框部136-L及右眼用的外框部136-R相比头戴式显示器中的左眼用显示区域140及右眼用显示区域142,靠近视点设置。根据这种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能够隐藏在显示用图像中给予不自然感的非对应区域及串扰部分,从而给观看者提供自然的显示用图像。 
图21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机1900的硬件构成的一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机1900具备:CPU周边部,该CPU周边部具有通过主机控制器2082彼此连接的CPU2000、RAM2020、图像控制器2075及显示装置2080;输入输出部,该输入输出部具有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2084连接主机控制器2082的通信接口2030、硬盘驱动器2040及CD-ROM驱动器2060;以及遗留输入输出部,该遗留输入输出部具有与输入输出控制器2084连接的ROM2010、软盘驱动器2050及输入输出芯片2070。 
主机控制器2082连接RAM2020、以高传输速率访问RAM2020的CPU2000及图像控制器2075。CPU2000基于ROM2010及RAM2020中存储的程序来动作,进行各部分的控制。图形控制器2075取得CPU2000等在RAM2020内设置的帧缓冲区上生成的图像数据,并使之显示于显示装置2080上。代替这种结构,图形控制器2075也可以在内部包含存储CPU2000等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帧缓冲区。 
输入输出控制器2084将主机控制器2082与比较高速的输入输出装置即通信接口2030、硬盘驱动器2040、CD-ROM驱动器2060连接。通信接口2030经由网络与其他装置通信。硬盘驱动器2040存储计算机1900内的CPU2000使用的程序及数据。CD-ROM驱动器2060从CD-ROM2095读取程序或数据,并经由RAM2020向硬盘驱动器2040提供。 
并且,在输入输出控制器2084中,将ROM2010与软盘驱动器2050、及输入输出芯片2070的比较低速的输入输出装置连接。ROM2010存储计算机1900在启动时执行的引导程序及/或依赖计算机1900的硬件的程序等。软盘驱动器2050从软盘2090读取程序或数据,并经由RAM2020向硬盘驱动器2040提供。输入输出芯片2070将软盘驱动器2050与输入输出控制器2084连接,并且将经由例如并行口、串行口、键盘口、鼠标口等各种输入输出装置与输入输出控制器2084连接。 
经由RAM2020向硬盘驱动器2040提供的程序被存储于软盘2090、CD-ROM2095或IC卡等的记录介质中,并由利用者提供。程序被从记录介质读出,并经由RAM2020被安装于计算机1900内的硬盘驱动器2040,并被CPU2000实行。 
将计算机1900作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或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来发挥功能。被安装于计算机1900、使计算机1900作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0发挥功能的程序具备生成模块、右端处理模块、左端处理模块及输出模块。这些程序或模块驱动CPU2000等,使计算机1900分别作为生成部20、右端处理部22、左端处理部24及输出部30发挥功能。 
这些程序中记述的信息处理,通过被计算机1900读取,作为软件与上述的各种的硬件资源相互协作的具体的机构即生成部20、右端处理部22、左端处理部24及输出部30发挥作用。然后,根据这些具体的机构,通过实现符合本实施方式中的计算机1900的使用目的的信息的演算或加工,构筑符合使用目的的特有的图像处理装置10。 
并且,被安装于计算机1900、使计算机1900作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10发挥功能的程序具备显示用图像生成模块、 外框图像生成模块、合成模块及输出模块。这些程序或模块驱动CPU2000等,使计算机1900分别作为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外框图像生成部114、合成部116及输出部118发挥功能。 
这些程序中记述的信息处理,通过被计算机1900读取,作为软件与上述的各种硬件资源相互协作的具体的机构即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2、外框图像生成部114、合成部116及输出部118发挥功能。然后,根据这些具体的机构,通过实现符合本实施方式中的计算机1900的使用目的的信息的演算或加工,构筑符合使用目的的特有的图像处理装置10。 
作为一例,在计算机1900与外部的装置等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CPU2000执行在RAM2020上所加载的通信程序,根据通信程序中记述的处理内容,对通信接口2030指示通信处理。通信接口2030接收CPU2000的控制,读取RAM2020、硬盘驱动器2040、软盘2090或CD-ROM2095等的存储装置上设置的发送缓存区域等中存储的发送数据并向网络发送,又或者,将从网络接收的接收数据写入存储装置上设置的接收缓存区域等。这样,通信接口2030也可以通过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方式在与存储装置之间传送收发信数据,或者也可以代替这种方式,CPU2000从传送源的存储装置或通信接口2030读出数据、向传送目的地的通信接口2030或存储装置写入数据,从而传送收发信数据。 
并且,CPU2000从在硬盘驱动器2040、CD-ROM驱动器2060(CD-ROM2095)、软盘驱动器2050(软盘2090)等的外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文件或数据库等中,将全部或必要的部分通过DMA传送等向RAM2020读入,并对RAM2020上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然后,CPU2000将处理已结束的数据通过DMA传送等向外部存储装置回写。在这种处理中,由于RAM2020将外部存储装置的内容作为暂时地保持的内容,所以本实施方式中将RAM2020及外部存储装置等总称为内存、存储部或存储装置等。本实施方式中的各种程序、数据、表格、数据库等各种信息,被存储于这种存储装置上,并作为信息处理的对象。另外,CPU2000能够将RAM2020的一部分保持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并能够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上进行读写。在这种方式中,由于高速缓冲存储 器担负了RAM2020的功能的一部分,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区别表示的情况,高速缓冲存储器也包含于RAM2020、内存及/或存储装置中。 
并且,CPU2000对于从RAM2020读出的数据,进行根据程序的命令列指定的包含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种演算、信息的加工、条件判断、信息检索·置换等的各种处理,并向RAM2020回写。例如,CPU2000在进行条件判断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各种的变量与其他的变量或者常量比较,判断是否满足大、小、以上、以下、相等等的条件,在条件成立的情况(或不成立的情况)下,向不同的命令列分支,或调出子程序。 
并且,CPU2000能够检索存储装置内的文件或数据库等中存储的信息。例如,在第2属性的属性值相对于第1属性的属性值分别建立对应关系而得的多个表列值存储于存储装置的情况下,CPU2000从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多个表列值中检索与第1属性的属性值被指定的条件一致的表列值,通过读取该表列值中存储的第2属性的属性值,能够得到与满足规定条件的第1属性相对应的第2属性的属性值。 
以上所示的程序或模块也可以存储于外部的记录介质中。作为记录介质,除了软盘2090、CD-ROM2095之外,能够使用DVD或CD等的光学记录介质、MO等的光磁记录介质、磁带介质、IC卡等的半导体内存等。并且,也可以将与专用通信网络或因特网连接的服务器系统中设置的硬盘或RAM等的存储装置作为记录介质来使用,并经由网络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1900。 
以上,虽然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上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另外进行多种的变更或改良。另外进行的这种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上的范围内,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述可以明确。 
需要注意的是,权利要求的范围、说明书及附图中表示的装置、系统、程序及方法中的动作、操作顺序、步骤及阶段等的各个处理的实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明确“在……之前”、“预先”等,并且,之前的 处理的输出只要不在之后的处理使用,则可以按照任意的顺序来实现。关于权利要求的范围、说明书及附图中的动作流程,即使为方便起见使用“首先”、“接下来”等进行说明,也不意味着必须使用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实施。 
【符号说明】 
10…图像处理装置;20…生成部;22…右端处理部;24…左端处理部;30…输出部;32…显示部;34…立体视用眼镜;40…外框部;44…特性测定部;46…视线测量部;48…设定色存储部;50…记录再生系统;62…记录装置;64…再生装置;100…记录介质;110…图像处理装置;112…显示用图像生成部;114…外框图像生成部;116…合成部;118…输出部;120…显示部;122…观察用眼镜;132…显示用图像显示部;134…外框图像显示部;;136…外框部;140…左眼用显示区域;142…右眼用显示区域;1900…计算机;2000…CPU;2010…ROM;2020…RAM;2030…通信接口;2040…硬盘驱动器;2050…软盘驱动器;2060…CD-ROM驱动器;2070…输入输出芯片;2075…图形控制器;2080…显示装置;2082…主机控制器;2084…输入输出控制器;2090…软盘;2095…CD-ROM 

Claims (23)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用于能够将二维图像立体地显示,其特征在于,具备:
生成部,该生成部生成将所述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
右端处理部,该右端处理部将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右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左侧图像的右侧;
左端处理部,该左端处理部将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左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右侧图像的左侧;以及
输出部,该输出部将添加了所述右端图像的所述左侧图像对用户的左眼输出,并且将添加了所述左端图像的所述右侧图像对用户的右眼输出,
所述生成部,在所述显示区域具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横向宽度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左侧图像及所述右侧图像,
W≥(3×L)+(2×D×sin(θ/2))...(1)
式(1)中,W表示所述显示区域的左右方向的宽度,D表示从用户的视点到显示面的距离,L表示用户的瞳孔间距,θ表示用户的有效视野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部,基于同一所述二维图像生成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具有显示部,该显示部具有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包含二维矩阵状地配置的多个像素,且交替地配置有对用户的左眼及右眼显示图像的像素线,
所述生成部,从与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针对左眼的各像素线对应的所述二维图像的各像素中生成所述左侧图像,并且,该生成部将与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针对右眼的各像素线对应的所述二维图像的各像素向右侧偏移而生成所述右侧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部,生成将所述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瞳孔间距以下的距离而得到的所述左侧图像及所述右侧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部,生成以左眼的视线从平行状态向左侧偏移3度以下、右眼的视线从平行状态向右侧偏移3度以下的距离而得到的所述左侧图像及所述右侧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部,生成将所述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大于0且小于等于90mm的距离而得到的所述左侧图像及所述右侧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将所述右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作为所述右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左侧图像的右侧,
所述左端处理部,将所述左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作为所述左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右侧图像的左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将虚化了所述右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图像作为所述右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左侧图像的右侧,
所述左端处理部,将虚化了所述左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图像作为所述左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右侧图像的左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将所述左侧图像向右放大而生成包含所述左侧图像及所述右端图像的图像,
所述左端处理部,将所述右侧图像向左放大而生成包含所述右侧图像及所述左端图像的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将所述左侧图像以越靠近左右端部越大的放大率向右放大,从而生成包含所述左侧图像及所述右端图像的图像,
所述左端处理部,将所述右侧图像以越靠近左右端部越大的放大率向左放大,从而生成包含所述右侧图像及所述左端图像的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将所述左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在右方向重复而形成的图像作为所述右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左侧图像的右侧,
所述左端处理部,将所述右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在左方向重复而形成的图像作为所述左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右侧图像的左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对应所述右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特性,选择是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所述右端图像,还是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所述右端图像,
所述左端处理部,对应所述左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特性,选择是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所述左端图像,还是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所述左端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在所述右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空间频率在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所述右端图像,在该部分的空间频率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所述右端图像,
所述左端处理部,在所述左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空间频率在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所述左端图像,在该部分的空间频率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所述左端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在所述右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色在基准范围外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所述右端图像,在该部分的平均色在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所述右端图像,
所述左端处理部,在所述左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色在基准范围外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所述左端图像,在该部分的平均色在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所述左端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处理装置为用于能够将包含于动画的连续的多个二维图像立体地显示的装置,
所述右端处理部,在所述右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每小时变化率在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所述右端图像,在该部分的每小时变化率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所述右端图像,
所述左端处理部,在所述左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每小时变化率在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该部分的图像生成所述左端图像,在该部分的每小时变化率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所述左端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测量用户的视线方向的视线测量部,
所述右端处理部,在所述视线方向与包含所述显示区域的中心的基准范围相比向右偏移的情况下,基于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图像生成所述右端图像,在所述视线方向与所述基准范围相比不向右偏移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所述右端图像,
所述左端处理部,在所述视线方向与包含所述显示区域的中心的基准范围相比向左偏移的情况下,基于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图像生成所述左端图像,所述视线方向与所述基准范围相比不向左偏移的情况下,生成预先设定的显示条件的所述左端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具备存储在所述右端图像及所述左端图像中应该设定的颜色的设定色存储部,
所述右端处理部及所述左端处理部,将所述右端图像及所述左端图像的颜色设定为所述设定色存储部中存储的颜色。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将所述右端图像的颜色作为所述右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色,
所述左端处理部,将所述左端图像的颜色作为所述左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色。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将所述右端图像的辉度作为所述右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辉度,
所述左端处理部,将所述左端图像的辉度作为所述左侧图像中的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部分的平均辉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端处理部,代替将所述右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左侧图像的右侧这种方式,将所述右侧图像的右侧的规定的范围删除,
所述左端处理部,代替将所述左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右侧图像的左侧这种方式,将所述左侧图像的左侧的规定的范围删除。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部,生成将所述二维图像向左右放大规定的距离、将放大了的所述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规定的距离而得到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
所述右端处理部,代替将所述右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左侧图像的右侧的方式,将所述右侧图像的右侧的规定的距离的范围删除,
所述左端处理部,代替将所述左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右侧图像的左侧的方式,将所述左侧图像的左侧的规定的距离的范围删除。
22.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为用于能够将二维图像立体地显示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生成将所述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而得到的左侧图像及右侧图像的生成步骤,
将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右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左侧图像的右侧的右端处理步骤,
并且将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左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右侧图像的左侧的左端处理步骤,
将添加了所述右端图像的所述左侧图像对用户的左眼输出,将添加了所述左端图像的所述右侧图像对用户的右眼输出的输出步骤,
在所述生成步骤,在所述显示区域具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横向宽度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左侧图像及所述右侧图像,
W≥(3×L)+(2×D×sin(θ/2))...(1)
式(1)中,W表示所述显示区域的左右方向的宽度,D表示从用户的视点到显示面的距离,L表示用户的瞳孔间距,θ表示用户的有效视野的角度。
23.一种记录方法,其为记录用于能够将二维图像立体地显示的图像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生成将所述二维图像在显示区域内向左右偏移而得到的左侧图像的图像数据及右侧图像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步骤,
将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右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左侧图像的右侧的右端处理步骤,
将从所述显示区域的左端起在规定的范围内显示的左端图像添加在所述右侧图像的左侧的左端处理步骤,
将添加了右端图像的所述左侧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保持利用再生装置而读取且对用户的左眼输出的图像的左侧图像数据记录区域中的左侧图像数据记录步骤,
将添加了左端图像的所述右侧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保持利用再生装置而读取且对用户的右眼输出的图像的右侧图像数据记录区域中的右侧图像数据记录步骤,
在所述生成步骤,在所述显示区域具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横向宽度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左侧图像及所述右侧图像,
W≥(3×L)+(2×D×sin(θ/2))...(1)
式(1)中,W表示所述显示区域的左右方向的宽度,D表示从用户的视点到显示面的距离,L表示用户的瞳孔间距,θ表示用户的有效视野的角度。
CN201080005065.5A 2009-01-21 2010-01-18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3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1155 2009-01-21
JP2009011155A JP5396877B2 (ja) 2009-01-21 2009-01-21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09-070947 2009-03-23
JP2009070947A JP2010224190A (ja) 2009-03-23 2009-03-23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PCT/JP2010/000218 WO2010084724A1 (ja) 2009-01-21 2010-01-18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9721.7A Division CN103607585A (zh) 2009-01-21 2010-01-18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3001A CN102293001A (zh) 2011-12-21
CN102293001B true CN102293001B (zh) 2014-05-14

Family

ID=423557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506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3001B (zh) 2009-01-21 2010-01-18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方法
CN201310529721.7A Pending CN103607585A (zh) 2009-01-21 2010-01-18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9721.7A Pending CN103607585A (zh) 2009-01-21 2010-01-18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91989B2 (zh)
CN (2) CN102293001B (zh)
TW (1) TWI508519B (zh)
WO (1) WO20100847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9641B2 (en) * 2006-04-07 2010-03-16 Real D Vertical surround parallax correction
US11275242B1 (en) 2006-12-28 2022-03-15 Tipping Point Medical Imag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tereoscopic rotation of a volume on a head display unit
US9349183B1 (en) * 2006-12-28 2016-05-24 David Byron Dougla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ree dimensional viewing of images
US11228753B1 (en) 2006-12-28 2022-01-18 Robert Edwin Dougla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tereoscopic zooming on a head display unit
US10795457B2 (en) 2006-12-28 2020-10-06 D3D Technologies, Inc. Interactive 3D cursor
US11315307B1 (en) 2006-12-28 2022-04-26 Tipping Point Medical Imag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otating viewpoints using a head display unit
JP5663857B2 (ja) * 2009-10-08 2015-02-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US20110205336A1 (en) * 2010-02-23 2011-08-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12094111A (ja) * 2010-09-29 2012-05-17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2060170A1 (ja) * 2010-11-02 2012-05-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KR20120066891A (ko) * 2010-12-15 2012-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영상 처리 방법
KR20120101881A (ko) * 2011-03-07 2012-09-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83244A (zh) * 2011-05-20 2013-09-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立体影像提供装置以及其方法
JP5972535B2 (ja) * 2011-06-30 2016-08-17 株式会社ソシオネクスト 画像処理装置
KR20130024504A (ko) * 2011-08-31 2013-03-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삼차원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주시각 조정 방법
TW201316761A (zh) * 2011-10-14 2013-04-16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影像畫面的黑邊偵測方法與影像處理裝置
US20130100120A1 (en) * 2011-10-25 2013-04-25 Chimei Innolux Corporation 3d image display devices
US8866852B2 (en) * 2011-11-28 2014-10-21 Goog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put detection
CN103152585A (zh) * 2011-12-06 2013-06-12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US8994614B2 (en) * 2012-10-11 2015-03-31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Europe Limited Head mountable display
US9881373B2 (en) * 2012-12-07 2018-0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GB201310360D0 (en) * 2013-06-11 2013-07-24 Sony Comp Entertainment Europe Head-Mountable apparatus and systems
US20150116197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n a vehicle instrument console
KR102233223B1 (ko) * 2014-01-20 2021-03-29 소니 주식회사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화상 표시 방법, 화상 출력 장치 및 화상 출력 방법과, 화상 표시 시스템
US9995933B2 (en) * 2014-06-24 2018-06-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isplay devices with transmittance compensation mask
EP3032378B1 (en) * 2014-12-10 2018-02-07 Application Solutions (Electronics and Vision) Limite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KR20160139461A (ko) * 2015-05-27 2016-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드 마운티드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216715A (zh) * 2015-10-13 2016-01-06 湖南七迪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员视觉辅助增强系统
US10488920B2 (en) * 2017-06-02 2019-11-26 Htc Corporation Immersive headse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735707B2 (en) * 2017-08-15 2020-08-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ry
CN109599032B (zh) * 2018-12-28 2021-10-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KR102149732B1 (ko) * 2019-04-17 2020-08-31 라쿠텐 인코포레이티드 표시 제어 장치, 표시 제어 방법, 프로그램, 및 비일시적인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정보 기록 매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2097A (en) * 1987-09-02 1989-03-08 Hitachi Ltd Two-eye type stereoscopic vision picture display system
US5883739A (en) * 1993-10-04 1999-03-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for vehicle
JPH08205201A (ja) * 1995-01-31 1996-08-09 Sony Corp 疑似立体視方法
JP2826710B2 (ja) * 1995-02-27 1998-11-18 株式会社エイ・ティ・アール人間情報通信研究所 2眼式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JPH09322199A (ja) * 1996-05-29 1997-12-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立体映像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10117362A (ja) 1996-08-23 1998-05-06 Shinko Koki Seisakusho:Kk 立体視映像表示装置
WO2001039512A1 (en) * 1999-11-26 2001-05-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two-dimensional video to three-dimensional video
JP2002262310A (ja) 2001-02-26 2002-09-13 Nsp Corp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3939127B2 (ja) 2001-10-25 2007-07-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WO2003092304A1 (ja) 2002-04-25 2005-09-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画像データ再生装置、および画像データ記録媒体
JP2004102526A (ja) * 2002-09-06 2004-04-02 Sony Corp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表示処理方法及び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174001B2 (ja) * 2002-09-27 2008-10-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記録方法、及び伝送方法
US20060087556A1 (en) * 2004-10-21 2006-04-27 Kazunari Era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JP4630149B2 (ja) * 2005-07-26 2011-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4013989B2 (ja) * 2006-02-20 2007-11-2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仮想現実感生成システム
EP2067360A1 (en) * 2006-09-25 2009-06-10 Nokia Corporation Supporting a 3d presentation
CN102027749B (zh) * 2008-11-18 2014-0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考虑特殊再现的再现装置、集成电路、再现方法
KR101667723B1 (ko) * 2008-12-02 2016-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3차원 영상신호 전송 방법과, 3차원 영상표시 장치 및 그에 있어서의 신호 처리 방법
JP5515301B2 (ja) * 2009-01-21 2014-06-11 株式会社ニコン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WO2010087794A1 (en) * 2009-01-29 2010-08-05 Thomson Licensing Single camera for stereoscopic 3-d image cap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3001A (zh) 2011-12-21
TWI508519B (zh) 2015-11-11
TW201029440A (en) 2010-08-01
US8791989B2 (en) 2014-07-29
CN103607585A (zh) 2014-02-26
US20110273543A1 (en) 2011-11-10
WO2010084724A1 (ja) 2010-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3001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方法
JP551530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KR100913173B1 (ko) 3d 그래픽 처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JP4809142B2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及び3d映像−立体映像変換器
JP5059922B2 (ja) 立体画像生成装置、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立体画像調整方法、立体画像調整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39687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方法
JP4471979B2 (ja) 画像合成装置及び画像合成方法
JP2010259017A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JP6963399B2 (ja) 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方法
KR101212223B1 (ko) 촬영장치 및 깊이정보를 포함하는 영상의 생성방법
US10567744B1 (en) Camera-based display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mulators
KR100586029B1 (ko) 입체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3802629B2 (ja) 立体画像生成装置
JP2010226391A (ja)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A3018454C (en) Camera-based display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mulators
JPH09224267A (ja) 立体映像作成装置及び立体映像表示装置並びにシステム
JP5037713B1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JP6814686B2 (ja) 立体画像表示制御装置、立体画像表示制御方法及び立体画像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3464633B2 (ja) 三次元表示方法
JP3431549B2 (ja) 三次元表示方法
JPH0418891A (ja) 立体表示装置
JP2010245849A (ja) 画像提示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提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24190A (ja)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3425416B2 (ja) 立体画像を表示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4248583A (ja) 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