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2585A -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2585A
CN103152585A CN2011104023085A CN201110402308A CN103152585A CN 103152585 A CN103152585 A CN 103152585A CN 2011104023085 A CN2011104023085 A CN 2011104023085A CN 201110402308 A CN201110402308 A CN 201110402308A CN 103152585 A CN103152585 A CN 103152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picture
dimensional image
shielding area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23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维
刘广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4023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52585A/zh
Priority to US13/532,888 priority patent/US20130141425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152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25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61Image signal generators with monoscopic-to-stereoscopic image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2Improving the 3D impression of stereoscopic images by modifying image signal contents, e.g. by filtering or adding monoscopic depth c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依据一原始二维图像的一画面以产生一三维图像的一第一眼画面与一第二眼画面;于该第一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一屏蔽区域与一第二屏蔽区域;以及于该第二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三屏蔽区域与一第四屏蔽区域。该第一与该第四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的长度包括一比对区域的长度,该些比对区域的长度是比对该第一眼画面与该第二眼画面中的像素数据的差异来决定。该第一至该第四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的长度还包括一第一延伸边框区域的长度。

Description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观赏三维图像具有较佳娱乐效果,故而,愈来愈多的显示装置(比如三维电视机等)支持三维图像显示。不过,三维显示装置所接收的图像信号可能只是二维图像信号,故而,三维显示装置将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
在将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时,亦可称为三维覆盖(wrapping),必须参考所谓的深度图(depth map)。所谓的「深度」是指,人眼在看此图像中的物体时所感觉到物体的远近程度。量深图是由许多量深位所组成,各深度位代表相对应的二维图像中的一个像素的深度。如此,可从一张已知视角的图像与其相对应深度图来提供立体图像给观赏者。
三维图像包括左眼画面与右眼画面。人眼在观赏三维图像时,如果左眼所看的左眼画面与右眼所看的右眼画面有视差,则人眼会感觉此物体有立体感。反之,如果无视差,则人眼会感觉此物体为平面。
一般来说,如果将物体显示在远方,要将左眼画面向左移并将右眼画面向右移。相对地,将物体显示在近方,要将左眼画面向右移并将右眼画面向左移。在查询深度图后,即可得知,左眼画面与右眼画面要往何方向平移,及其平移量为何。
然而,在处理三维图像时,在会左眼画面与右眼画面的边界处产生边框(border),但边框会影响到三维图像的可视内容也会影响到人眼观看时的舒适感。
发明内容
在此所揭露的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可产生不对称的虚拟边框。
本发明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所产生的虚拟边框与三维图像可处于不同视觉平面。
根据一示范性实施例,提出一种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依据一原始二维图像的一画面以产生一三维图像的一第一眼画面与一第二眼画面;于该第一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一屏蔽区域与一第二屏蔽区域;以及于该第二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三屏蔽区域与一第四屏蔽区域。该第一与该第四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的长度包括一比对区域的长度,该些比对区域的长度是比对该第一眼画面与该第二眼画面中的像素数据的差异来决定。该第一至该第四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的长度还包括一第一延伸边框区域的长度。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提出一种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依据一原始二维图像的一画面以产生一三维图像的一第一眼画面与一第二眼画面;于该第一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一屏蔽区域与一第二屏蔽区域;以及于该第二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三屏蔽区域与一第四屏蔽区域。该第一至该第四屏蔽区域的长度分别为第一至第四长度,该第一至第四长度均不为零,且该第一长度不等于该第三长度,该第二长度不等于该第四长度。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远方三维图像的左眼画面的左边界LB与右眼画面的左边界LB的图像处理示意图。
图2B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远方三维图像的左眼画面的右边界RB与右眼画面的右边界RB的图像处理示意图。
图3A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近方三维图像的左眼画面的左边界LB与右眼画面的左边界LB的图像处理示意图。
图3B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近方三维图像的左眼画面的右边界RB与对右眼画面的右边界RB的图像处理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10~130、210~260、310~36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于步骤110中,依据原始二维图像的画面以产生三维图像的第一眼画面与第二眼画面。第一眼画面比如但不限于为左眼画面与右眼画面的任一者,而第二眼画面则为左眼画面与右眼画面的另一者。比如,于步骤110中,将原始二维图像沿两相反方向平移一平移量以分别产生第一眼画面与第二眼画面。
于步骤120中,比对第一眼画面与第二眼画面中的像素数据的差异,以决定一比对区域的长度。
于步骤130中,依据该比对区域的长度,于该第一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一屏蔽区域与一第二屏蔽区域,以及于该第二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三屏蔽区域与一第四屏蔽区域。
于步骤140中,从第一至第四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还延伸出一第一延伸边框区域。
选择性地,于步骤150中,将第二与第三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还延伸出一第二延伸边框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中,步骤150用虚线框住,代表此步骤为一选择性步骤,可依照设计需求来决定是否实施。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140亦可作为一选择性步骤,但实施步骤150。
以下将利用图2A~图3B所示的实施例,以详述图1中所示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中步骤120~150的细节。在图2A~图3B中,相似参考符号代表相似意义。此外,在图2A~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也说明了步骤120~150中,第一至第四屏蔽区域与比对区域间的长度关系,以及第一延伸边框区域与第二延伸边框区域间的长度关系。
远方图像的处理
图2A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远方三维图像的左眼画面的左边界LB与右眼画面的左边界LB的图像处理示意图。图2B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远方三维图像的左眼画面的右边界RB与右眼画面的右边界RB的图像处理示意图。人眼观看图2A与图2B的远方三维图像时,人眼觉得此三维图像显示在较远方。也就是说,人眼觉得此三维图像显示在屏幕较后方。
请先同时参考图1与图2A。2D代表原始二维图像,LF与RF分别代表左眼画面与右眼画面。LB与RB代表左边界LB与右边界RB。可视区域则代表人眼在观看二维图像或三维图像时所能观看的区域。
首先,说明图1的步骤110。于图2A中,二维图像2D的某一像素列在左边界LB的从左至右的像素依序为A、B、C、D、E、F...。因此,于步骤110中,可将二维图像2D往左平移一平移量以产生左眼画面LF,以及将二维图像2D往右平移此平移量以产生右眼画面RF。值得注意的是,二维图像的实际分辨率并不受限于本实施例的范例说明。此外,在此平移量系举例为4像素,但当知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举例而言,比如,平移量可以是1/2像素、1/4像素、1/8像素等。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20。可观察到于图2A中,由于将右眼画面RF往右平移4个像素,故右眼画面RF的左边界LB的四个像素值已被移除而不具意义(在此以X1~X4表示之)。另一方面,由于将左眼画面LF往左平移4个像素,所以左眼画面LF的原先最左边4个像素值A~D被移出可视区域外而不可见。
因此,经比较左眼画面LF与右眼画面RF后可发现,于左边界LB处,像素数据X1~X4与A~D虽然出现于右眼画面RF,但却未出现于左眼画面LF。故而,可将像素数据X1~X4与A~D所在的区域取为一比对区域M1,其长度等于平移量的2倍。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30,其对应于图2A的步骤210。于步骤210中,是根据比对区域M1的长度,在左眼画面LF的左边界LB产生屏蔽区域LF_ML,以及于右眼画面RF的左边界LB产生屏蔽区域RF_ML。而左眼画面于左边界LB处的屏蔽区域LF_ML的长度暂时为0。步骤210的屏蔽区域RF_ML包括比对区域M1,或者说,屏蔽区域RF_ML的长度包括比对区域M1的长度Lcom。因此,于步骤210进行后,是将左眼画面LF的左边界LB屏蔽0个像素,而将右眼画面RF的左边界LB屏蔽Lcom个像素。
简单言之,步骤120与130是将左眼画面LF与右眼画面RF进行比对,并将未出现于左眼画面LF的像素数据所在的区域取作比对区域M1,并将其加以屏蔽。进行步骤120与130的原理在于,以人眼而言,左右眼都要看到同一个像素,人眼才有办法聚焦,亦即,如果只有一眼看到一像素而另一眼看不到此像素的话,则人眼无法聚焦此像素。在无设置比对区域屏蔽的情况下,像素A~D只在右眼画面RF中而不在左眼画面LF中,所以人眼无法聚焦像素A~D。故而,于本实施例中,将比对区域屏蔽住,可避免人眼看到无法聚焦的点,如此可提高观看舒适感。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40,其对应于图2A的步骤220。于步骤220中,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L与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还延伸出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1。亦即,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L的长度与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皆包括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1的长度Lvf。亦即,于步骤220中,将左眼画面LF的左边界LB还进一步地屏蔽Lvf个像素,也将右眼画面RF的左边界LB还进一步地屏蔽Lvf个像素。于此实施例中,举例而言,是将左眼画面LF的像素E、F与右眼画面RF的像素E、F皆遮住。
在进行步骤220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L的长度为Lvf,而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则为Lcom+Lvf。步骤220的原理在于,人眼观看图2A的步骤220的左眼画面LF与右眼画面RF的话,人眼较会觉得边框与图像在同一视觉平面,且人眼可以聚焦此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1。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50,其对应于图2A的步骤230。于步骤230中,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L还延伸出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1,但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则未延伸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1。亦即,于步骤230中,将左眼画面LF的左边界LB还进一步地屏蔽Lfs个像素。因此,于步骤230进行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L的长度为Lvf+Lfs,而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则为Lcom+Lvf。
步骤230可以让屏蔽区域所构成的虚拟边框与三维图像在不同视觉平面,也就是说,人眼观看虚拟边框犹如相框的感觉,比如,人眼会觉得三维图像内凹于虚拟边框。这样的话,可以提高人眼观看三维图像的舒适感。如果让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也包括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1的话,则虚拟黑框与三维图像会处于同一视觉平面,无法提高人眼观看舒适感。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1的长度为Lfs。值得注意的是,于其它可能实施例中,亦可令人眼在观看时,觉得三维图像凸出于虚拟边框,此亦在本发明精神范围内。
接下来,请改为同时参考图1与图2B。首先,说明图1的步骤120。可观察到于图2B中,由于将左眼画面LF往左平移4个像素,故左眼画面LF的右边界RB的四个像素值已被移除而不具意义(在此以Y1~Y4表示之)。另一方面,由于将右眼画面RF往右平移4个像素,所以,右眼画面RF的原先最右边4个像素值A1~D1被移出可视区域外而不可见。
因此,将左眼画面LF与右眼画面RF比对后可发现,在右边界RB,像素A1、B1、C1、D1、Y1、Y2、Y3、Y4虽然出现于左眼画面LF但并未出现于右眼画面RF。故而,可将像素数据Y1、Y2、Y3、Y4、A1、B1、C1、D1所在的区域取为一比对区域M2,其长度等于平移量的2倍。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30,其对应于图2B的步骤240。于步骤240中,根据比对区域M2的长度,在左眼画面LF的右边界RB产生屏蔽区域LF_MR,以及于右眼画面RF的右边界RB产生屏蔽区域RF_MR。屏蔽区域LF_MR包括比对区域M2,其长度也为Lcom。亦即于步骤240中,将左眼画面LF的右边界RB屏蔽Lcom个像素,而将右眼画面RF的右边界RB屏蔽0个像素。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40,其对应于图2B的步骤250。于步骤250中,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R与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R还延伸出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2。亦即,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R的长度与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R皆还包括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2的长度Lvf。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1与n2的长度皆为Lvf。
亦即,于步骤250中,将左眼画面LF的右边界RB还进一步地屏蔽Lvf个像素,而将右眼画面RF的右边界RB还进一步地屏蔽Lvf个像素。因此,于步骤250进行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R的长度为Lcom+Lvf,而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R则为Lvf。人眼观看图2B的步骤250的左眼画面LF与右眼画面RF的话,人眼会觉得边框与图像在同一视觉平面。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50,其对应于图2B的步骤260。于步骤260中,从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R还延伸出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2,但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R则并未延伸出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2(步骤150),其理由同于图2A的步骤230。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2的长度也为Lfs。亦即,于步骤260中,将右眼画面LF的右边界RB还进一步地屏蔽Lfs个像素。在步骤260进行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R的长度为Lcom+Lvf,而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则为Lvf+Lfs。
由图2A与图2B可看出,对于左眼画面LF而言,其左边界LB的屏蔽区域LF_ML与其右边界RB的屏蔽区域LF_MR是不对称的。同样地,对于右眼画面RF而言,其左边界LB的屏蔽区域RF_ML与其右边界RB的屏蔽区域RF_MR亦是不对称的。
近方图像的处理
请参考图3A与图3B。图3A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近方三维图像的左眼画面的左边界LB与右眼画面的左边界LB的图像处理示意图。图3B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近方三维图像的左眼画面的右边界RB与对右眼画面的右边界RB的图像处理示意图。人眼观看图3A与图3B的近方三维图像时,人眼觉得此三维图像显示在较近方。也就是说,人眼觉得此三维图像显示在屏幕较前方。
请改为同时参考图1与图3A。首先,说明图1的步骤120。可观察到于图3A中,由于将左眼画面LF’往右平移4个像素,故而左眼画面LF’的左边界LB的4个像素值已被移除而不可见(在此以X1’~X4’表示之)。另一方面,由于将右眼画面RF’往左平移4个像素,所以,右眼画面LF’的原先最左边4个像素值A’~D’被移出可视区域外而不可见。
因此,经比较左眼画面LF’与右眼画面RF’后可发现,于左边界LB’处,像素数据X1’~X4’与A’~D’虽然出现于左眼画面LF’,但却未出现于右眼画面RF’。故而,可将像素数据X1’~X4’与A’~D’所在区域取为一比对区域M1’,其长度等于平移量的2倍。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30,其对应于图3A的步骤310。于步骤310中,根据比对区域M1’的长度,在左眼画面LF’的左边界LB’产生屏蔽区域LF_ML’,以及于右眼画面RF’的左边界LB’产生屏蔽区域RF_ML’。步骤310的屏蔽区域RF_ML’的长度暂时为0。步骤310的屏蔽区域LF_ML’包括比对区域M1’,或者说,屏蔽区域LF_ML’的长度包括比对区域M1’的长度Lcom’。亦即于步骤310中,将左眼画面LF’的左边界LB’屏蔽Lcom’个像素,而将右眼画面RF’的左边界LB屏蔽0个像素。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40,其对应于图3A的步骤320。于步骤320中,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L’与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还延伸出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1’(步骤140)。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L’的长度与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皆包括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1’的长度Lvf’。
换言之,于步骤320中,将左眼画面LF’的左边界LB’还进一步地屏蔽Lvf’个像素,而将右眼画面RF’的左边界LB’还进一步地屏蔽Lvf’个像素。因此,于步骤320进行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L’的长度为Lcom’+Lvf’,而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则为Lvf’。人眼观看图3A的步骤320的左眼画面LF’与右眼画面RF’的话,人眼会觉得边框与图像在同一视觉平面。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50,其对应于图3A的步骤330。于步骤330中,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L’还延伸出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1’,但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则并未延伸出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1’(步骤150),其理由如步骤230。亦即,于步骤330中,将左眼画面LF’的左边界LB’还进一步地屏蔽Lfs’个像素。因此,于步骤330进行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L’的长度为Lcom’+Lvf’+Lfs’,而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则为Lvf’。
请改为同时参考图1与图3B。首先,说明图1的步骤120。可观察到于图3B中,由于将右眼画面RF’往右平移4个像素,故而右眼画面RF’的右边界RB’所在的4个像素值已被移除(在此以Y1’~Y4’表示之)。另一方面,由于将左眼画面LF’往右平移4个像素,所以左眼画面LF’的原先最右边4个像素值A1’~D1’被移出可视区域外而不可见。
因此,经比较左眼画面LF’与右眼画面RF’后可发现,在图3B中,于右边界RB’处,像素数据Y1’~Y4’与A1’~D1’虽然出现于右眼画面RF’,但却未出现于左眼画面LF’,故而可将像素数据Y1’~Y4’与A1’~D1’所在的区域取作一比对区域M2’。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30,其对应于图3B的步骤340。于步骤340中,根据比对区域M2’的长度,在左眼画面LF’的右边界RB’产生屏蔽区域LF_MR’,以及于右眼画面RF’的右边界RB’产生屏蔽区域RF_MR’。屏蔽区域RF_MR’包括比对区域M2’,其长度也为Lcom’。步骤340的屏蔽区域LF_ML’的长度暂时为0。亦即于步骤340中,将右眼画面RF’的右边界RB’屏蔽Lcom’个像素,而将左眼画面LF’的右边界RB’屏蔽0个像素。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40,其对应于图3B的步骤350。于步骤350中,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R’与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R’还延伸出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2’。亦即,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R’的长度与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R’皆还包括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2’的长度Lvf’。第一延伸边框区域n1’与n2’的长度皆为Lvf’。
亦即,于步骤350中,将左眼画面LF’的右边界RB’还进一步地屏蔽Lvf’个像素,而将右眼画面RF’的右边界RB’还进一步地屏蔽Lvf’个像素。因此,在步骤350实施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R’的长度为Lvf’,而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R’则为Lcom’+Lvf’。人眼观看图3B的步骤350的左眼画面LF’与右眼画面RF’的话,人眼会觉得边框与图像在同一视觉平面。
接下来,说明图1的步骤150,其对应于图3B的步骤360。于步骤360中,从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R’还延伸出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2’,但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R’则并未延伸出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2’,其理由同于图2A的步骤230。第二延伸边框区域k2’的长度也为Lfs’。亦即,于步骤360中,将右眼画面LF’的右边界RB’还进一步地屏蔽Lfs’个像素。因此,在步骤360进行后,左眼画面LF’的屏蔽区域LF_MR’的长度为Lvf’,而右眼画面RF’的屏蔽区域RF_ML’则为Lcom’+Lvf’+Lfs’。
由图3A与图3B可看出,对于左眼画面LF’而言,其左边界LB’的屏蔽区域LF_ML’与其右边界RB’的屏蔽区域LF_MR’是不对称的。同样地,对于右眼画面RF’而言,其左边界LB’的屏蔽区域RF_ML’与其右边界RB’的屏蔽区域RF_MR’亦是不对称的。
简言之,于上述实施例中,最后所产生的左眼画面的左边界屏蔽区域与右边界屏蔽区域分别具有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最后所产生的右眼画面的左边界屏蔽区域与右边界屏蔽区域分别具有第三长度与第四长度的话,则第一至第四长度均不为0,且第一长度不等于第三长度,第二长度不等于第四长度。更进一步地,第一长度与第四长度实质上可相等,以及第二长度与第三长度实质上可相等。
另外,该第一长度可大于该第三长度,该第四长度可大于该第二长度。另外,该第一长度与该第四长度实质上可相等,以及该第二长度与该第三长度实质上可相等。
于一范例中,该第一长度与该第四长度均可等于Lcom+Lvf,该第二与第三长度均可等于Lvf,其中Lcom代表比对区域长度,其为第一眼画面与该第二眼画面经比对而仅出现于其中的一者的像素数据所占据的一比对区域的长度,譬如为该第一眼画面或该第二眼画面相对该原始二维图像的该画面的一平移长度的2倍。而Lvf代表虚拟边框长度,其可根据设计需求来设定。
于另一范例中,该第一长度与该第四长度均可等于Lcom+Lvf,该第二与第三长度均可等于Lvf+Lfs,其中Lcom代表比对区域长度,其可依据上述的比对方式或得。另外,Lvf代表虚拟边框长度,Lfs代表边框平移长度,两者皆可根据设计需求来设定。
再于另一范例中,该第一长度与该第四长度均可等于Lcom+Lvf+Lfs,该第二与第三长度均等于Lvf,其中Lcom代表比对区域长度,Lvf代表虚拟边框长度,Lfs代表边框平移长度,三者分别依照上述方式来设定。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一像素列,其平移量与其比对区域的长度可以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更甚者,每一像素列所对应的平移量与其比对区域的长度可依此像素列的列数而变。比如,愈顶端的像素列的平移量与其比对区域的长度可愈大,而愈底端的像素列的平移量与其比对区域的长度可愈小,如此可更增进人眼观看三维图像的舒适感。
另外,于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将左眼画面的两边虚拟边框彼此不对称,所以,可尽量保留原本二维图像的内容。另外,于上述实施例中,虚拟边框可以填入黑像素或白像素(亦即虚拟边框可为黑框或白框),此亦在本发明精神范围内。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8)

1.一种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依据一原始二维图像的一画面以产生一三维图像的一第一眼画面与一第二眼画面;
于该第一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一屏蔽区域与一第二屏蔽区域;以及
于该第二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三屏蔽区域与一第四屏蔽区域;
其中
该第一与该第四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的长度包括一比对区域的长度,该些比对区域的长度是比对该第一眼画面与该第二眼画面中的像素数据的差异来决定;以及
该第一至该第四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的长度还包括一第一延伸边框区域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该第一屏蔽区域的该比对区域包括经该比对而未出现于该第二眼画面中的像素数据;以及
该第二屏蔽区域的该比对区域包括经该比对而未出现于与该第一眼画面中的像素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第一屏蔽区域的该比对区域包括位于该第一眼画面的该第一边界处且未出现于该第二眼画面中的像素数据,以及该第四屏蔽区域的该比对区域包括位于该第二眼画面的该第二边界处且未出现于该第一眼画面中的像素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依据该原始二维图像以产生该三维图像的该第一眼画面与该第二眼画面的步骤包括:
将该原始二维图像沿两相反方向平移一平移量以分别产生该第一眼画面与该第二眼画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第一与该第四屏蔽区域各自的该比对区域的长度是等于该平移量的2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第一至该第四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的该第一延伸边框区域的长度是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第二与该第三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的长度还包括一第二延伸边框区域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第二与该第三屏蔽区域当中每一者的该第二延伸边框区域的长度是相等。
9.一种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依据一原始二维图像的一画面以产生一三维图像的一第一眼画面与一第二眼画面;
于该第一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一屏蔽区域与一第二屏蔽区域;以及
于该第二眼画面的一第一边界处与一第二边界处分别产生一第三屏蔽区域与一第四屏蔽区域;
其中
该第一至该第四屏蔽区域的长度分别为第一至第四长度,该第一至第四长度均不为零,且该第一长度不等于该第三长度,该第二长度不等于该第四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第一长度大于该第三长度,该第四长度大于该第二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第一长度与该第四长度实质上相等,以及该第二长度与该第三长度实质上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第一长度与该第四长度均等于Lcom+Lvf,该第二与第三长度均等于Lvf,其中Lcom代表一比对区域长度,Lvf代表一虚拟边框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第一长度与该第四长度均等于Lcom+Lvf,该第二与第三长度均等于Lvf+Lfs,其中Lcom代表一比对区域长度,Lvf代表一虚拟边框长度,Lfs代表一边框平移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第一长度与该第四长度均等于Lcom+Lvf+Lfs,该第二与第三长度均等于Lvf,其中Lcom代表一比对区域长度,Lvf代表一虚拟边框长度,Lfs代表一边框平移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比对区域长度是该第一眼画面与该第二眼画面经比对而仅出现于其中的一者的像素数据所占据的一比对区域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比对区域长度是该第一眼画面或该第二眼画面相对该原始二维图像的该画面的一平移长度的2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比对区域长度是该第一眼画面与该第二眼画面经比对而仅出现于其中的一者的像素数据所占据的一比对区域的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比对区域长度是实质上等于该第一眼画面或该第二眼画面相对该原始二维图像的该画面的一平移长度的2倍。
CN2011104023085A 2011-12-06 2011-12-06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31525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023085A CN103152585A (zh) 2011-12-06 2011-12-06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US13/532,888 US20130141425A1 (en) 2011-12-06 2012-06-26 Three-dimensio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023085A CN103152585A (zh) 2011-12-06 2011-12-06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2585A true CN103152585A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23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23085A Pending CN103152585A (zh) 2011-12-06 2011-12-06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41425A1 (zh)
CN (1) CN103152585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25042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wing a user to dynamically manipulate stereoscopic parameters
US20110273543A1 (en) * 2009-01-21 2011-11-10 Nikon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2199A (ja) * 1996-05-29 1997-12-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立体映像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25042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Conversion 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wing a user to dynamically manipulate stereoscopic parameters
US20110273543A1 (en) * 2009-01-21 2011-11-10 Nikon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41425A1 (en) 201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1761B (zh) 立体图像显示器及其立体图像调整方法
US893083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EP2648414B1 (en) 3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using the same
US10237539B2 (en) 3D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73127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multi-viewpoint image
JPWO2012176431A1 (ja) 多視点画像生成装置、多視点画像生成方法
US11050997B2 (en) Dynamic display system capable of generating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ositions of users
RU259898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трехмерного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для такового
CN108076208B (zh) 一种显示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EP3072294A2 (en) Generation of images for an autosteroscopic multi-view display
US20170230647A1 (en) Multiview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7209949B (zh) 用于产生放大3d图像的方法和系统
US10939092B2 (en) Multiview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ultiview image display method thereof
WO2014136144A1 (ja)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方法
US2012015455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thereof
JP2010259017A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TWI589150B (zh) 3d自動對焦顯示方法及其系統
CN104598035A (zh) 基于3d立体图像显示的光标显示方法、智能设备及系统
EP2752815A1 (en)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2780900B (zh) 一种多人多视角立体显示器影像显示方法
JP6008322B2 (ja) 視差画像生成装置、視差画像生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3152585A (zh)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
KR101754976B1 (ko) 적층형 홀로그램용 콘텐츠 변환방법 및 변환장치
KR101912242B1 (ko)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영상 처리 방법
US925347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