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2295A - 水处理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处理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2295A
CN102292295A CN2010800051395A CN201080005139A CN102292295A CN 102292295 A CN102292295 A CN 102292295A CN 2010800051395 A CN2010800051395 A CN 2010800051395A CN 201080005139 A CN201080005139 A CN 201080005139A CN 102292295 A CN102292295 A CN 102292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reatment
treatment device
film component
filter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51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扪垣龙男
小宫强介
岸本哲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92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2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10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47Micro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58Multistep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2Membrane cleaning or sterilisation ; Membrane regen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及其设置方法。水处理装置(1)用于过滤被处理水以生成处理水,该装置具备可搬运的底座(4)、装载在底座(4)上的具有MF膜单元(7)和RO膜单元(8)的水处理部(3)以及覆盖水处理部(3)的盖部(5)。经MF膜单元(7)处理的第一次处理水,通过RO送液泵(12)直接供给到RO膜单元(8)。MF膜单元(7)具有对组装在该单元中的MF膜组件(9)进行反洗的机构以及向MF膜组件(9)供给空气洗涤用压缩空气的高压空气供给管(29)。

Description

水处理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被处理水以生成处理水的水处理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就已知利用过滤膜从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原水(被处理水)来生成处理水的水处理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过滤膜的水处理装置。就这种水处理装置而言,通常要根据目的性能、占地面积等而进行整体的布局、规格等设计,并在对设施进行施工时,向现场用地内运送物资材料、各种部件等,在现场对其进行组装而完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660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以往的水处理装置需要较大的设置面积,可能会有无法进行设置的情况,因此需要紧凑型的水处理装置。此外,由于过滤膜、槽类等各种设备需要稳定地安装在地上,并且为了连接这些设备需要进行配管,因此现场的施工性较差,施工所需的时间加长且作业负担重。另外,当不需要水处理装置时,由于过滤膜、槽类及配管等的拆卸作业等较为繁琐,因此存在无法容易地进行拆除作业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及其设置方法,能够在狭窄的占地空间上进行设置,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施工现场的设置作业及拆除作业。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是过滤被处理水以生成处理水的水处理装置,其中,通过装载在可搬运的底座上的包含过滤膜组件和反渗透膜组件的水处理部,处理电导率为250μS/cm且浊度为30NTU的被处理水时,处理水的电导率为10μS/cm以下,底座的每1m2面积所对应的由水处理部处理的处理水的水量为0.7m3/h以上,与以往的单床离子交换树脂塔相比,每单位面积所对应的处理水的处理能力可以得到大幅提高。因此,在处理水的水量相同的情况下,与以往相比,可以实现装置的紧凑化。另外,与以往的水处理装置相比,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所需的面积变小。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由于水处理部装载于可搬运的底座上,因此可以事先组装水处理部后搬运到现场。由此,可以提高现场的施工性,能够容易地进行施工现场的设置作业及拆除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容易地进行设置作业及拆除作业,而且可以将不需要的水处理装置容易地挪用到其它的现场,从而可以提高水处理装置的应用性。另外,从过去就已知,在可搬运的底座上设置水处理装置的方式。但是,其大多数用于小规模或临时设施等临时使用的装置上,在大规模且永久使用的情况下,通常较为常见的是在厂房内设置水处理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搬运并且每单位底座面积所对应的水处理能力高,因此可以提供搬运体台数少、不需要设置厂房、大规模且永久的具备可搬运的底座的水处理装置。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优选将经过滤膜组件处理的处理水通过高压泵直接供给到反渗透膜组件。
以往,通过使经过滤膜组件处理的处理水经由中间槽供给到反渗透膜组件来进行了压力控制,而本发明在过滤膜组件和反渗透膜组件之间不设置中间槽等,有助于节约空间,与现有技术的离子交换树脂塔等相比较,易于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
而且,当水处理部收容在可搬运的框体内时,不仅可以抑制噪音泄露到外部,而且还可以防止紫外线对水处理部的损坏。此外,可以谋求对抗风雨、提高装置的美观性。进而,由于水处理部具有过滤膜组件和反渗透膜组件,因此例如与砂过滤等相比,可以提高处理水的水质,易于保持水质的稳定。并且,由于通过过滤组件可以抑制反渗透膜组件的堵塞,因此能够谋求稳定的运转。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优选使水处理部具备对过滤膜组件进行反洗的反洗机构。此时,通过定期对过滤膜组件进行反洗,可以提高过滤膜组件的寿命,从而实现装置长期稳定的运转。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优选使水处理部具备向过滤膜组件供给空气洗涤用压缩空气的高压空气供给机构。此时,通过定期对过滤膜组件进行空气清洗,可以提高过滤膜组件的寿命,从而可以实现装置长期稳定的运转。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优选在可搬运的框体内设置作业通路。此时,使装置运转中的维护变得简便。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优选在可搬运的框体内,将过滤膜组件设置成过滤膜组件全长/框体内部高度=90%以下。此时,由于可以在不需要弯曲总配管的情况下在框体内紧凑地设置过滤膜组件,因此也能够实现水处理装置整体大小的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将过滤膜组件设置成过滤膜组件全长/框体内部高度=85%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优选使可搬运的框体内的过滤膜组件与框体的高度方向平行设置,反渗透膜组件与框体的高度方向垂直设置。此时,作为可确保框体的作业空间的同时紧密地填充组件的方法,最适合用于进行小型化。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优选在可搬运的框体内同时具备过滤膜组件的阀单元和反渗透膜组件的阀单元。此时,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实现经由高压泵直接连结过滤膜组件和反渗透膜组件。在此,过滤膜组件的阀单元是指具备例如原水、反洗水、清洗水、过滤水、原水返回、气体、排水各自的流路转换阀和/或流量调节阀,以及对压力、流量、温度进行检测的仪表部件的单元。反渗透膜组件的阀单元是指具备例如原水、透过水、浓缩水、清洗水各自的流路转换阀和/或流量调节阀,以及对压力、流量进行检测的仪表部件的单元。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优选利用可搬运的框体的内壁来固定过滤膜组件和/或反渗透膜组件。此时,易于确保组件更换、断裂纤维(糸切れ)检查等的作业空间。在此,上述“内壁”包括可搬运的框体内部的壁、顶棚、底板。
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是过滤被处理水生成处理水的水处理装置,该水处理装置优选具备包含过滤膜组件和反渗透膜组件的水处理部,并且使经过滤膜组件处理的处理水通过高压泵直接供给到反渗透膜组件。以往,通过使经过滤膜组件处理的处理水经由中间槽供给到反渗透膜组件来进行压力控制,因此导致装置整体大型化,然而在经过滤膜组件处理的处理水通过高压泵直接供给到反渗透膜组件的情况下,在过滤膜组件和反渗透膜组件之间不设置中间槽等,有助于节约空间,与现有技术的离子交换树脂塔等相比,易于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优选使该水处理装置还具备:向过滤膜组件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泵、对过滤膜组件的过滤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过滤水流量测定机构、对高压泵的吸入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检测机构、对反渗透膜组件的透过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透过水流量测定机构、对反渗透膜组件的浓缩水量进行调整的浓缩水量调节机构、以及对水处理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基于过滤水流量测定机构的测定结果控制供给泵,基于压力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控制高压泵,基于透过水流量测定机构的测定结果控制浓缩水量调节机构。此时,可以实现装置稳定的运转。
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优选将过滤膜组件的过滤液全部供给到反渗透膜组件。此时,可以确保处理水的处理能力。
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特征在于,事先组装包含过滤膜组件和反渗透膜组件的水处理部,然后将其搬运到施工现场,并安装在施工现场。根据这样的设置方法,可以缩短水处理装置的设置时间,并且可以实现现场作业的简单化,能够提高现场的施工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容易进行施工现场的设置作业及拆除作业的水处理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用来说明使用水处理装置的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流程的模式图。
[图6]是示出水处理部的控制的示意模式图。
[图7]是示出搬运水处理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水处理部的控制的示意模式图。
符号说明
1,37,53水处理装置
2,38容器(框体)
3水处理部
4,39底座
5,40盖部
9MF膜组件
10RO膜组件
12RO送液泵(高压泵)
13反洗室(反洗机构)
19NaClO储槽(反洗机构)
25MF送液泵
26供给管(反洗机构)
29高压空气供给管(高压空气供给机构)
30高压空气供给管(反洗机构)
41罩(ハウジング)
42门(可动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中对相同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1是过滤被处理水(例如工业用水、工厂废水、河流水等)生成处理水的装置,该装置具备容器(框体)2以及收容在容器2内的水处理部3。
容器2是通常用于货物输送的箱状的海上集装箱,该容器2由设置在容器2底部的平板状底座4以及安装在底座4上的盖部5构成。底座4是可搬运的。在盖部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门6。容器2的全长可以采用约6m(20英尺)或12m(40英尺)的各种形式。
水处理部3装载在底座4上,主要由微滤膜(下面称为MF膜)单元7和反渗透膜(下面称为RO膜)单元8构成。MF膜单元7由沿容器2的长度方向排列成10列的20根MF膜组件9构成。这些MF膜组件9形成为圆柱状,直立设置在上下总管之间,各MF膜组件9经由支管与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各总管相连接。
RO膜单元8由沿容器2的高度方向排列成7列的14根RO膜组件10构成。这些RO膜组件10形成为圆柱状,与底座4平行地安装在安装台11上(参考图3及图4)。各RO膜组件10与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各总管相连接。MF膜单元7的各MF膜组件9和RO膜单元8的各RO膜组件10通过配管14直接连通。
在容器2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向RO膜单元8供给处理水的RO送液泵12以及向MF膜单元7供给反洗液的反洗室(反洗机构)13。RO送液泵(高压泵)12设置在配管14的中途,利用高压将经MF膜单元7处理的第一次处理水直接供给到RO膜单元8。
反洗室13设置在配管14的上方,并与配管14相连通。因此,通过MF膜单元7处理的、流经配管14的第一次处理水的一部分流入并存积在反洗室13。存积在该反洗室13的第一次处理水在对MF膜单元7进行反洗时所使用。另外,在反洗室13和MF膜单元7之间的配管14下方设置有控制水处理装置1的操作盘15。
在容器2的门6的一侧排列有NaOH储槽16、防水垢剂(スケ一ル防止剤)储槽17、SBS储槽18及NaClO储槽(反洗机构)19。与这些储槽分别对应地连接有送液泵20、21、22、23。NaOH储槽16、防水垢剂储槽17、SBS储槽18及NaClO储槽19通过支撑台24架设。在支撑台2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向MF膜单元7供给被处理水的MF送液泵25。
下面,参照图5对使用水处理装置1的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图5是用来对使用水处理装置的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的模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1。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1中,MF膜单元7和RO膜单元8不经由中间槽等而通过配管14直接连接。这样一来,通过RO送液泵12将经MF膜单元7处理的第一次处理水直接供给到RO膜单元8。
NaClO储槽19经由供给管(反洗机构)26与配管14连通。存积在该NaClO储槽19的NaClO溶液在对MF膜组件9进行反洗时使用。另外,SBS(sodium bisulfite,亚硫酸氢钠)等还原剂储槽18经由供给管27与配管14相连通,防水垢剂储槽17经由供给管28与配管14相连通。存积在这些储槽的SBS及防水垢剂在对RO膜组件10进行清洗时使用。RO膜组件10的清洗废水与MF膜组件9的反洗废水一起排出到外部。
MF膜单元7的底部与高压空气供给管(高压空气供给机构)29连通。该高压空气供给管29向MF膜组件9供给空气洗涤用压缩空气。反洗室13的顶部与高压空气供给管(反洗机构)30连通。该高压空气供给管30具有如下功能:在对MF膜组件9进行反洗时,向反洗室13供给高压空气,并且将存积在反洗室13内的第一次处理水向MF膜组件9侧挤出。
如图5所示,作为涉及水处理装置1的前处理的设备,有原水槽31、活性炭前处理塔32、存积槽33。原水槽31是用来暂时存积工业用水、工厂废水、河流水等原水(被处理水)的槽,在该原水槽31中,对原水中的垃圾等进行沉淀分离。沉淀分离后的原水在活性炭前处理塔32进一步除去杂质等而成为前处理水(被处理水),并存积在存积槽33。然后,存积槽33内的前处理水通过MF送液泵25供给到MF膜单元7。
另一方面,作为涉及水处理装置1的后处理的设备,有存积槽34、离子交换树脂塔35及纯水槽36。通过RO膜单元8处理的第二处理水暂时存积在存积槽34,经离子交换树脂塔35进行离子交换后流入到纯水槽36。
图6是示出水处理部的控制的示意模式图。如图6所示,在MF膜单元7和RO送液泵12之间,设置有对流经配管14内的第一次处理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流量计48和对第一次处理水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49。流量计48和压力传感器49与设置于操作盘15的控制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52相连接,将测定得到的各数据发送到控制CPU52。
另外,在RO膜单元8和存积槽34之间,设置有对从RO膜单元8流出的第二次处理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流量计50和对该流量进行调节的调节阀51。流量计50与控制CPU52相连接,将测定得到的数据发送到控制CPU52。MF送液泵25、RO送液泵12及调节阀51分别与控制CPU52相连接,接收控制CPU52的控制信号进行各种动作。
控制CPU52基于流量计48测定的数据,对MF送液泵25进行定流量控制,基于压力传感器49检测的数据,对RO送液泵12进行控制使得RO送液泵12的吸入侧为正(+)。另外,该控制CPU52基于流量计50测定的数据,对调节阀51进行控制使得第二次处理水的流量为恒定。
在这样构成的水处理装置1中,当利用水处理部3处理前的被处理水(即,通过MF送液泵25向MF膜单元7的各MF膜组件9供给的前处理水)的电导率为250μS/cm、浊度为30NTU时,经水处理部3处理后的处理水(即,通过RO膜单元8的各RO膜组件10过滤后的第二次处理水)的电导率为10μS/cm以下。这样一来,底座4每1m2面积的经水处理部3处理后的处理水的水量为0.7m3/h以上,优选为1.4m3/h以上。例如,从在可搬运的底座4上的作业性及维护的容易性考虑,优选为5.0m3/h以下,更优选为4.0m3/h以下。
这样一来,与以往的单床离子交换树脂塔相比,可以大幅提高每单位面积的处理水的处理能力。因此,在处理水的水量相同的情况下,与以往相比,能够使装置更为紧凑。并且,与以往的单床离子交换树脂塔相比,由于可以在底座4上紧密地装载MF膜组件9及RO膜组件10,因此在以往无法设置的狭窄用地上也可以设置水处理装置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部3的处理能力等不受上述数值的限定。例如,随着被处理水的电导率的变化,处理后的处理水的电导率也会变化。然而,利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部3,即使被处理水的电导率发生变化,也可获得具有稳定的电导率的处理水,例如,即使使原水的电导率在100~1000μS/cm变化,也可以制造电导率稳定在50μS/cm以下且0.5m3/h以上的低纯水。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1,由于水处理部3装载在可搬运的底座4上,因此如图7所示,在工厂组装水处理部3后,能够利用卡车T等搬运机构搬运到现场,并安装在施工现场。由此,可以缩短水处理装置1的设置时间,并且能够简化现场的作业,并提高现场的施工性,从而易于进行施工现场的设置作业。这样,不仅易于进行水处理装置1的设置作业及拆除作业,而且容易将不需要的水处理装置1挪用到其它现场,从而可以提高水处理装置1的应用性。
自以前开始,即已知在可搬运的底座上设置水处理装置的方式。但是,其大多数用于小规模或临时设施等临时使用的装置上,在大规模且永久使用的情况下,通常较为常见的是在厂房内设置水处理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1,由于其能够搬运,并且底座4的每单位面积的水处理能力高,因此可以提供搬运体台数少、不需要设置厂房、大规模且永久的具备可搬运的底座的水处理装置。
另外,由于装载在底座4上的水处理部3通过盖部5覆盖,因此可以抑制噪音泄露到外部,并且还可以防止紫外线对水处理部3的损坏。此外,可以谋求对抗风雨、提高装置的美观性。
另外,由于水处理部3具有MF膜组件9和RO膜组件10,因此例如与砂过滤等相比能够提高处理水的水质,易于保持稳定的水质。并且,通过MF膜组件9可以抑制RO膜组件10的堵塞,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运转。
进而,由于通过MF膜组件9处理的处理水,经由RO送液泵12直接供给到RO膜组件10,因此,与以往那样在MF膜组件9和RO膜组件10之间设置中间槽的类型相比,省略了中间槽,由此,可有效地节省空间,从而易于谋求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进而,由于具备由对MF膜组件9进行反洗的反洗室13、高压空气供给管30、NaClO储槽19等构成的反洗机构,以及向MF膜组件9供给空气洗涤用压缩空气的高压空气供给管29,因此,通过定期对MF膜组件9进行反洗或空气清洗,可以提高MF膜组件9的寿命,从而可以实现水处理装置1长期稳定的运转。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37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容器(框体)38的盖部40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底座39上。由于其它结构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对其进行重复说明。
具体来说,箱状的容器38与通常用于货物输送的容器2不同,容器38由可搬运的底座39以及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底座39上的盖部40构成。底座39形成为矩形形状,在该底座39的四角上分别设置有从底座39的本体向外突出的突出部44。在这些突出部44的中央分别形成有沿突出部44的板厚方向延伸的贯通孔46。
盖部40具有包围水处理部3的罩41以及能够对形成在罩41的侧壁上的开口进行开闭的门(可动壁部)42。在盖部40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从罩41向外突出的突出部43。这些突出部43的位置分别与底座39的突出部44相对应。在突出部43的中央形成有与突出部44的贯通孔46相对应的贯通孔47。
在制造水处理装置37时,首先,在底座39上设置MF膜单元7、RO膜单元8等部件以组装水处理部3。在将水处理部3组装后,用盖部40覆盖水处理部3,并且使突出部43的贯通孔47与突出部44的贯通孔46的位置对准,然后向贯通孔46、47内插入螺栓45,利用螺栓45将底座39和盖部40固定。
除了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1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由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37通过在底座39上组装水处理部3后利用盖部40覆盖水处理部3并使盖部40安装在底座39上,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水处理装置37。另外,由于盖部40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底座39上,因此,例如在对水处理部3整体进行维护时或更换部件时,通过卸下盖部40,即可容易地进行上述这些作业。进一步,当不需要水处理装置37时,通过卸下螺栓45,从底座39上容易取下盖部40,可以容易地进行水处理部3的分解作业和拆除作业。
此外,由于在罩41的侧壁上形成有门42,因此例如在对组装在MF膜单元7中的MF膜组件9进行检查或更换时,如图9所示,通过打开门42,操作者等能够容易地进入容器38的内部,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MF膜组件9的检查作业和更换作业。结果,可以提高水处理装置1的维护性。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0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5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该装置53并未收容在容器内部,而是装载在能够移动的底座54上。由于其它的结构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对其进行重复说明。
即,水处理装置53具备水处理部3,该水处理部3装载在平板状的底座54上。水处理部3主要由MF膜单元7和RO膜单元8构成。经MF膜单元7处理的第一次处理水通过RO送液泵12直接供给到RO膜单元8。
以往,通过使经滤膜组件处理的处理水经由中间槽供给到反渗透膜组件来进行压力控制,因此导致装置整体大型化,然而,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53中,经MF膜单元7处理的第一次处理水经由RO送液泵12直接供给到RO膜单元8时,在MF膜单元7和RO膜单元8之间不安装中间槽等,有助于节省空间,与以往的离子交换树脂塔等相比,易于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图11是示出水处理部的控制的示意模式图。如图11所示,在MF膜单元7和RO送液泵12之间,设置有对流经配管14内的第一次处理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流量计(过滤水流量测定机构)48,以及对RO送液泵12的吸入侧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压力检测机构)49。流量计48和压力传感器49与设置在操作盘15上的控制CPU52相连接,将测定得到的各数据发送给控制CPU52。
另外,在RO膜单元8的后方,设置有对从RO膜单元8流出的透过水(第二次处理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RO透过水流量计(透过水流量测定机构)56。此外,在RO膜单元8上直接连接有对RO浓缩水量进行调整的RO浓缩水量调节阀(浓缩水量调节机构)55。RO透过水流量计56与控制CPU52连接,将测定得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CPU52。MF送液泵25、RO送液泵12及RO浓缩水量调节阀55分别与控制CPU52连接,接收控制CPU52的控制信号并实行各种动作。
在这样构成的水处理装置53中,进行所谓流量控制、压力控制、流量控制的MF-RO联机控制。具体来说,首先,流量计48测定MF过滤水(第一次处理水)的流量,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控制CPU52。控制CPU52基于流量计48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并输出该结果。需要说明的是,作为PID运算,可例举出根据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来进行的输出运算。接下来,控制CPU52基于PID运算的输出,进行MF送液泵25用变频器(インバ一タ)的频率控制。由此,进行MF送液泵25的马达转速控制,从而改变进入MF膜单元7的供给量。
压力传感器49对RO送液泵12的吸入侧压力进行检测,将该压力信号输出到控制CPU52。控制CPU52基于RO送液泵12的吸入侧压力信号进行PID运算,并输出该结果。接下来,控制CPU52基于PID运算的输出来进行RO送液泵12用变频器的频率控制。由此,进行RO送液泵12的马达转速控制,从而改变RO送液泵12的排出量。
RO透过水流量计56对RO透过水流量进行测定,将该测定信号输出到控制CPU52。控制CPU52基于RO透过水流量信号进行PID运算,并输出该结果。接下来,控制CPU52基于PID运算的输出来进行RO浓缩水量调节阀55的控制。由此,改变RO浓缩水量。与此相伴,改变RO透过水量。
例如,在MF过滤水量的设定值为25m3/h、RO送液泵12的吸入压力的设定值为5m水柱的情况下,RO送液泵12的排出量为25m3/h。然后,RO透过水量设定值为20m3/h时,RO浓缩水量为5m3/h,处于平衡。
当RO送液泵12的吸入压力设定值为5m水柱而稳定时,从MF膜单元7挤入的流量和流出RO送液泵12的流量达到平衡。此时,RO送液泵12的排出量与进入MF膜单元7的供给量相同,为25m3/h。然后,RO浓缩水量调节阀55工作,分成RO透过水量20m3/h和RO浓缩水量5m3/h。
然后,MF膜压差增大时,MF送液泵25的转速上升,将MF过滤水量设定值维持为25m3/h,RO膜压差增大时,RO送液泵12的转速上升,将RO透过水量设定值维持为20m3/h(RO浓缩水量5m3/h)。由此,RO送液泵12的吸入压力设定值的5m水柱(即,挤入流量和流出RO送液泵12的流量处于平衡的状态)持续稳定。这样一来,可以实现水处理装置53的稳定运转。
上述实施方式仅对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一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不受实施方式所述的内容的限定。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可以是在不变更各项权利要求所述要旨的条件下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水处理装置进行变形,或者适用于其它形式的装置。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RO膜单元8为一段式,但是根据需要,RO膜单元8可以是将前段的浓缩水或前段的透过水作为原水的二段式、三段式。另外,设置门42作为能够对形成在罩41上的开口进行开闭的可动壁部,但也可以设置百叶窗。另外,过滤膜除微滤膜之外,也可适用超滤膜。
下面,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准备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水处理装置,对每1m2面积的水处理部所处理的水量进行了测定。容器的大小为20英尺、容器的设置面积为15m2(6m×2.5m)、容器能力为10.5m3/h。测定的结果,由每1m2面积的水处理部所处理的水量为0.7m3/h以上。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准备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水处理装置,对每1m2面积水处理部所处理的水量进行了测定。容器的大小为20英尺、容器的设置面积为15m2(6m×2.5m)、容器能力为20m3/h。测定的结果,由每1m2面积的水处理部所处理的水量为1.3m3/h。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准备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水处理装置,对底座的每1m2面积的水处理部所处理的水量进行了测定。该实施例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与实施例2相比,不含药液槽、药液泵。另外,容器的大小为20英尺、容器数为3台、容器的设置面积为45m2(6m×2.5m×3台)、容器能力(RO1出口)为72m3/h。测定的结果,由每1m2面积的水处理部所处理的水量为1.6m3/h。
(比较例)
另外,准备以往的厂房型水处理装置,对每1m2面积的水处理部所处理的水量进行了测定,并与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进行了比较。由于厂房型水处理装置具有RO1供给槽(即中间槽)和反洗泵,因此设置面积大。另外,MF过滤水量为28.6m3/h、RO1供给槽容量为28.6m3、槽内的停留时间为60分钟、RO1供给槽直径为3.5m、RO1处理能力为20m3/h。而且,RO1供给槽的设置面积16m2(4m×4m)、反洗泵的设置面积为0.6m2(0.8m×0.7m)、水处理装置的设置面积为15m2(6m×2.5m)。测定的结果,由每1m2面积的水处理部所处理的水量为0.6m3/h。
如上所述,可以确认如下结果:在以往的厂房型水处理装置中,每1m2面积的处理水量为0.6m3/h,在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装置中,每1m2面积的处理水量为0.7m3/h以上。

Claims (14)

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是过滤被处理水以生成处理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装载在可搬运的底座上的水处理部处理电导率为250μS/cm且浊度为30NTU的被处理水时,处理水的电导率为10μS/cm以下,所述底座的每1m2面积所对应的由所述水处理部处理的所述处理水的水量为0.7m3/h以上,其中,所述水处理部包含过滤膜组件和反渗透膜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所述过滤膜组件处理后的处理水经由高压泵直接供给到所述反渗透膜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处理部具备对所述过滤膜组件进行反洗的反洗机构。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处理部具备向所述过滤膜组件供给空气洗涤用压缩空气的高压空气供给机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处理部收容在可搬运的框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搬运的框体内设置有作业通路。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搬运的框体内,所述过滤膜组件被设置成
过滤膜组件全长/框体内部高度=90%以下。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搬运的框体内的所述过滤膜组件与框体的高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反渗透膜组件与框体的高度方向垂直设置。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搬运的框体内同时具备所述过滤膜组件的阀单元和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阀单元。
10.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可搬运的框体的内壁来固定所述过滤膜组件和/或所述反渗透膜组件。
1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是过滤被处理水以生成处理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水处理装置具备包含过滤膜组件和反渗透膜组件的水处理部,经所述过滤膜组件处理后的处理水经由高压泵直接供给到所述反渗透膜组件。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水处理装置还具备:
向所述过滤膜组件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泵、
对所述过滤膜组件的过滤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过滤水流量测定机构、
对所述高压泵的吸入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检测机构、
对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透过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透过水流量测定机构、
对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浓缩水量进行调整的浓缩水量调节机构、
对所述水处理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过滤水流量测定机构的测定结果控制所述供给泵,基于所述压力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高压泵,基于所述透过水流量测定机构的测定结果控制所述浓缩水量调节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膜组件的过滤液全部供给到所述反渗透膜组件。
14.一种水处理装置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事先组装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然后将该水处理装置搬运到施工现场,并安装在施工现场。
CN2010800051395A 2009-01-23 2010-01-22 水处理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Pending CN1022922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2858 2009-01-23
JP012858/09 2009-01-23
PCT/JP2010/050825 WO2010084962A1 (ja) 2009-01-23 2010-01-22 水処理装置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2295A true CN102292295A (zh) 2011-12-21

Family

ID=42356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51395A Pending CN102292295A (zh) 2009-01-23 2010-01-22 水处理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562871B2 (zh)
KR (1) KR101335730B1 (zh)
CN (1) CN102292295A (zh)
SG (1) SG173100A1 (zh)
WO (1) WO20100849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20459A1 (ja) * 2010-08-13 2012-02-16 Ikuta Kazumasa コンテナ型浄水処理装置
JP5743774B2 (ja) * 2011-07-25 2015-07-01 株式会社クボタ 膜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JP5838642B2 (ja) * 2011-08-05 2016-01-06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水処理システム
AU2012309380B2 (en) * 2011-09-15 2016-10-20 Toray Industries, Inc. Freshwater 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reshwater
JP6809775B2 (ja) * 2015-03-24 2021-01-06 三菱ケミカルアクア・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医薬精製水製造装置および医薬精製水の製造方法
EP3072575A1 (de) 2015-03-25 2016-09-28 Helmholtz-Zentrum Geesthacht Zentrum für Material- und Küstenforschung GmbH Membranmodul
NO20150956A1 (en) * 2015-07-18 2017-01-19 Vetco Gray Scandinavia As Seawater injec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JP6879814B2 (ja) * 2017-04-28 2021-06-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逆浸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海水淡水化プラント
JP7119623B2 (ja) * 2018-06-18 2022-08-17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連結ユニット
JP6727280B2 (ja) * 2018-12-10 2020-07-22 三菱ケミカルアクア・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濾過装置、医薬精製水製造装置および医薬精製水の製造方法
CN109502853A (zh) * 2018-12-29 2019-03-22 河南绿色九州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中水处理系统
JP2020127910A (ja) * 2019-02-07 2020-08-27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膜濾過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97075B2 (ja) * 1995-11-20 1998-09-17 株式会社モリタ 車両搭載型清水製造装置
JP2000254673A (ja) * 1999-03-05 2000-09-19 Shigen Seibutsu Kenkyusho:Kk コンテナ型汚水処理装置
JP2002273423A (ja) * 2001-03-16 2002-09-24 Orion Mach Co Ltd 純水製造装置
JP2003080246A (ja) * 2001-09-10 2003-03-18 Toray Ind Inc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水処理方法
JP2003245666A (ja) * 2002-02-25 2003-09-02 Kobe Steel Ltd 海水の処理法
JP2005270705A (ja) * 2004-03-23 2005-10-06 Suido Kiko Kaisha Ltd 膜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水処理施設および薬品洗浄施設
KR20060009128A (ko) * 2004-07-20 2006-01-31 주식회사 삼양사 역삼투 여과 및 나노여과를 이용한 공업용수의 처리 공정
WO2006057249A1 (ja) * 2004-11-24 2006-06-01 Hitachi Zosen Corporation 逆浸透膜法海水淡水化装置
JP4984017B2 (ja) * 2005-03-23 2012-07-25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造水方法
FR2902026A1 (fr) * 2006-06-12 2007-12-14 Vladimir Grcevic Unite mobile pour le traitement d'une eau brute
JP2007181822A (ja) * 2006-12-19 2007-07-19 Kobelco Eco-Solutions Co Ltd 飲料水製造用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KR100853205B1 (ko) * 2007-03-15 2008-08-20 제주특별자치도개발공사 고농도의 바나듐을 함유한 음용수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위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82574A (ko) 2011-07-19
WO2010084962A1 (ja) 2010-07-29
KR101335730B1 (ko) 2013-12-02
SG173100A1 (en) 2011-08-29
JPWO2010084962A1 (ja) 2012-07-19
JP5562871B2 (ja)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2295A (zh) 水处理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CN102616954B (zh) 一体化净水供水系统
US20180280888A1 (en) Reverse osmosis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reverse osmosis treatment method
US20110036760A1 (en) Grey water regeneration system
CN102471100A (zh) 造水系统
CN103764574A (zh) 废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2292296A (zh) 水处理装置
KR20100114000A (ko) 소규모 하수처리시설의 자동 운전 시스템
CN107486018A (zh) 采用商用纳滤膜、正渗透膜的纳滤‑正渗透组合系统及其应用
JPWO2019039155A1 (ja) 水処理膜の洗浄装置及び洗浄方法
CN204000331U (zh) 洗衣机
KR101199583B1 (ko) 분리막침전조를 이용한 화학폐수 처리장치
KR20170087005A (ko) 워터블랜딩을 이용한 해수담수화 시스템
CN106007040A (zh)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KR20150077086A (ko) 수질측정 수단을 구비한 수처리장치
JP2010253364A (ja) 純水生成装置
KR102424522B1 (ko) 에너지 절감형 농업용수 수질개선장치
CN107596920A (zh) 采用商用纳滤膜、正渗透膜的纳滤‑正渗透组合系统及其应用
TW201431599A (zh) 過濾系統及方法
CN210544421U (zh) 一种超滤膜在线化学强化反冲洗装置
CN206814545U (zh) 反渗透装置和除盐水处理系统
KR20210043122A (ko) 난분해성 폐수처리 장치
CN208512290U (zh) 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
ITBS20070059A1 (it) Impianto e processo per il trattamento di acque reflue
JP2013081890A (ja) 水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