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9164A - 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9164A
CN102289164A CN2011100934614A CN201110093461A CN102289164A CN 102289164 A CN102289164 A CN 102289164A CN 2011100934614 A CN2011100934614 A CN 2011100934614A CN 201110093461 A CN201110093461 A CN 201110093461A CN 102289164 A CN102289164 A CN 102289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locking mechanism
receptacle
relative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34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9164B (zh
Inventor
辻下洋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89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9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9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9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3/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 E05C3/12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 E05C3/16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moving otherwise than rigidly with the latch
    • E05C3/162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moving otherwise than rigidly with the latch the handle or member moving essentially towards or away of the plane of the wing or fram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43Allowing easy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or in case of paper jam
    • H04N1/00546Allowing easy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or in case of paper jam using a side ope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4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E05B63/143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e.g. in parallel or series, on one or more w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Abstract

一种盖打开/闭合机构,包括:具有开口的外壳;能够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弹性盖;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其中,为了使第一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第一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相对于彼此滑移的第一距离长于为了使第二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第二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相对于彼此滑动的第二距离。用于使第一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相对于彼此滑移的外力小于用于使第二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相对于彼此滑动的外力。

Description

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盖开闭机构和具有所述盖开闭机构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盖开闭机构被构造成打开和闭合用于覆盖形成在外壳中的开口的盖。
背景技术
通常地,应用具有盖开闭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盖开闭机构能够打开和闭合用于覆盖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外壳中的开口的盖。其中一种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除了具有一对主锁定机构之外,还具有一对辅助锁定机构,从而防止盖在一侧闭合的状态(即,盖的左右侧中的一侧被锁定的状态)下被闭合。日本专利临时公报No.2000-79739A(以下,称为JP2000-79739A)公开了这种盖开闭机构。
在JP2000-79739A中描述到,当盖被推到闭合位置时,通过锁定弹簧(1a,1b)和获取部(4a,4b)之间的接合,盖被拉到锁定位置,从而防止一侧闭合状态的出现。
发明内容
但是,存在以下可能性:如果盖的刚度等级低且盖在接收外力时会发生形变,则用于将盖拉向闭合位置的拉力减弱,从而盖可能在一侧闭合的状态下被闭合。
如果用于检测盖是否闭合的传感器位于相对于一对锁定机构的中心更靠近其中一个锁定机构的位置上,则传感器可能错误地检测盖的状态。
本发明的各方面的优势在于,它们提供至少一种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所述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被构造成防止盖在一侧闭合的状态下闭合,并且即使在用于检测盖的状态的传感器位于更靠近一对锁定机构的其中一个的状态时,也可以正确地检测盖是否闭合或者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盖开闭机构,所述盖开闭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开口;盖,所述盖被附接到所述外壳,以便绕着预定的旋转轴线可旋转,使得所述盖能够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盖被形成为具有弹性并且在接收外力时会发生变形;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上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外壳上的对应位置上的一对构件,当所述盖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进入锁定状态;和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上的第二位置和所述外壳上的对应位置的一对构件,当盖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进入锁定状态。在这种构造中,,第一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为使第一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而相对于彼此滑移的第一距离比第二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为使第二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而相对于彼此滑移的第二距离长。用于引起第一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相对于彼此滑移的外力小于用于引起第二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相对于彼此滑移的外力。
采用这种构造,能够防止仅第一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的状况发生。即,能够防止盖在一侧闭合的状态下闭合。
在至少一个方面中,第一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有第一引导表面,第一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沿着该第一引导表面相对于彼此滑移,第二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中至少一个可以具有第二引导表面,第二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沿着该第二引导表面相对于彼此滑移。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引导表面与第一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在第一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彼此接触时相对于彼此运动的方向所形成的第一角度小于第二引导表面与第二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在第二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彼此接触时相对于彼此运动的方向所形成的第二角度。
在至少一方面中,盖在接收外力作用时可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一锁定机构在第二锁定机构未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进入锁定状态。当盖发生弹性变形时,盖产生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会防止第一锁定机构在第二锁定机构未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进入锁定状态。
通过盖发生弹性变形时所产生的弹性恢复力,能够防止仅第一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的情况发生。与通过不同于盖的单独构件产生用于防止第一锁定构件运动到锁定状态的力的情况相比,同样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简化结构。
在至少一个方面中,第一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止动部,该第一止动部被设置在盖上的第一位置和外壳上的对应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上;和第一接纳部,该第一接纳部被设置在盖上的第一位置和外壳上的对应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当盖运动到闭合位置时,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并且彼此接触,然后相对于彼此在第二方向上运动第一距离,之后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在相对于彼此经过形成在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中至少一个上的峰部之后进入锁定状态。第二锁定机构的一对构件可以包括第二止动部,该第二止动部被设置在盖上的第一位置和外壳上的对应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上;和第二接纳部,该第二接纳部被设置在盖上的第二位置和外壳上的对应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当盖运动到闭合位置时,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在第三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并且彼此接触,然后相对于彼此在第四方向上运动第二距离,之后第二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在相对于彼此经过形成在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峰部之后进入锁定状态。
在至少一个方面中,第一锁定机构的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可以分别设有形成为彼此平行的峰部。在这种情况下,当盖在第二锁定机构未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沿使第一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的方向运动时,峰部从盖的峰部和外壳彼此平行的状态进入到峰部不彼此平行的状态,使得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不能够经过彼此。
采用这种构造,能够可靠地防止仅有第一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的状况发生。
在至少一个方面中,第一锁定机构的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被构造成在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相对于彼此经过峰部之后进入锁定状态,然后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滑移。在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相对于彼此经过峰部之后彼此接触的状态下,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相对于彼此滑移,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弹性变形会引起第一弹性恢复力。第二锁定机构的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被构造成在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相对于彼此经过峰部之后进入锁定状态,然后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滑移。在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相对于彼此经过峰部之后彼此接触的状态下,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相对于彼此滑移,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弹性变形会引起第二弹性恢复力。由使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进入锁定状态的第二弹性恢复力所引发的力大于由使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进入锁定状态的第一弹性恢复力所引发的力。
由于用于使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进入锁定状态的力大于用于使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进入锁定状态的力,所以在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经过峰部之后,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能够容易地运动到锁定状态。这种构造促进盖适当地运动到闭合位置,同时防止盖在一侧闭合的状态下闭合。
在至少一个方面中,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在经过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峰部之后彼此相对滑移的距离可以比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在经过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峰部之后彼此相对滑移的距离长。
在至少一个方面中,盖开闭机构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被构造成通过检测盖是否已经运动到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位置来检测盖是否处于闭合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和上述盖开闭机构中的一个。
采用这种构造,能够防止仅有第一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的状况发生。即,能够防止盖在一侧闭合的状态下闭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竖直截面图。
图3A是说明盖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说明盖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说明盖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B是说明盖从闭合位置向着打开位置稍微运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A是说明钩部接合接纳部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B是说明钩部从接纳部释放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A是说明盖从闭合位置向着打开位置稍微运动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6B是说明盖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7A是说明盖从闭合位置向着打开位置稍微运动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7B是说明盖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8A是说明第一锁定机构的止动部和接纳部互相接触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8B是说明止动部和接纳部彼此接合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8C是说明第二锁定机构的止动部和接纳部互相接触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8D是说明第二锁定机构的止动部和接纳部彼此接合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9是用于解释性地说明盖的左边缘部被按压时引起的盖的变形。
图10A是说明止动部与接纳部适当接合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B是说明止动部与接纳部适当接合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10C是说明止动部不能与接纳部接合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D是说明止动部不能与接纳部接合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参考图中标示的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来说明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在外壳3的下前部的拉出纸盒5。在外壳3的前侧,盖7被设置在纸盒5的上方。盖7被附接到外壳3,以便能够绕着位于盖7下侧的轴线旋转,使得盖7的上侧能够相对于该轴线向前倾斜。输出盘9被形成在外壳3的顶表面上,其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被排到该输出盘9。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被形成为具有能够通过电子照相处理形成图像的串联型图像形成单元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供纸单元11、带单元12、处理盒13、扫描单元14、定影单元15、排出单元16和抽屉17。
供纸单元11沿纸张传送通道(图2的双点划线表示)向下游侧发送容纳在纸盒5中的片状记录介质(例如一张纸)。
在将记录介质夹在带单元12和处理盒13之间的同时,带单元12将由供纸单元11发送的记录介质从前侧传送到后侧。四个处理盒13被设置在带单元12的上方,相隔相同的间隔。每个处理盒13包括感光体和显影机构,该显影机构显影在感光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
扫描单元14向着每个处理盒13的感光体发射激光束,从而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扫描单元14形成在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被设置在处理盒13中的显影机构显影成为色粉图像。接着,色粉图像被转印到正被携带在带单元13上的记录介质上。
定影单元15通过加热和按压其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而在记录介质上定影色粉图像,同时将记录介质夹在辊之间。已经经过定影单元15的记录介质然后通过排出单元16被排到输出盘9。
抽屉17被构造成使得抽屉17在盖7被打开的状态下能够被向前侧抽出。处理盒13被安装在抽屉17上,从而通过抽出抽屉17就能够替换处理盒13。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上框架21L和21R以及下框架23L和23R(见图3A和3B),上框架21L和21R以及下框架23L和23R用作支撑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上述各种组件的框架。上框架21L和21R中的每一个都是由金属薄板制成的构件。上框架21L和21R被设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特定间隔,使得上框架21L和21R分别位于下框架23L和23R的上方。下框架23L和23R中的每一个都是由硬度小于上框架23L和21R的硬度的树脂制成。
供纸单元11、带单元12、处理盒13、扫描单元14、定影单元15、排出单元16和抽屉17被容纳在上框架21L和21R之间的内侧。纸盒5被容纳在下框架23L和23R之间的内侧。
盖7被附接在下框架23L和23R的前边缘部。盖7被设置成使得盖7能够通过绕着旋转轴25旋转而在闭合位置(见图3A)和打开位置(见图3B)之间倾斜,旋转轴25平行于形成在外壳3的前侧的开口24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通过将盖7旋转到打开位置,能够经过开口24抽出抽屉17。应该注意,旋转轴25不可能完全平行于开口24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例如,旋转轴25可以相对于开口24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稍微倾斜。即,旋转轴25可以被设置成大致平行于开口24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
如图4A和4B所示,按钮27被设置在盖7的上边缘部分。用户按压按钮27以打开盖7。
更具体地,如图4B和5A所示,接纳部31L和31R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中。在盖7上,钩部33L和33R被分别设置在与接纳部31L和31R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在图5A中,显示钩部33R)。
在盖7闭合的状态下,钩部33L和33R分别接合接纳部31L和31R,从而防止盖7向着打开位置运动。当按压按钮27时,钩部33L和33R随着按钮27的运动而旋转。
因此,在钩部33L和33R与按钮27的运动一起旋转时,如图5B所示,钩部33L和33R与接纳部31L和31R之间的接合被释放。通过在钩部33L和33R与接纳部31L和31R的接合被释放的状态下推动盖7,盖7能够被打开。
如图6A所示,第一锁定机构40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表面的左侧。第一锁定机构40包括设置在盖7上的止动部41,和设置在上框架21L的左表面上的接纳部43。接纳部43处于被来自压缩弹簧45的弹力向上按压的状态。
如图6B所示,在盖7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互相锁定,从而可以防止盖7向打开位置运动。
限位开关47被设置在第一锁定机构40的附近。当盖7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时,形成在盖7上并从盖7突出的突起49与杆47A接触,从而限位开关47从ON切换到OFF。
另一方面,当盖7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时,突起49运动远离杆47A,从而限位开关47从OFF切换到ON。因此,能够根据限位开关是ON或者OFF,来检测盖7是否处于闭合位置。
如图7A所示,第二锁定机构50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表面的右侧。第二锁定机构50类似于第一锁定构件40的构造。第二锁定机构50包括设置在盖7上的止动部51,和设置在上框架21R的左表面上的接纳部53。接纳部53处于被压缩弹簧55的弹力向上按压的状态。
如图7B所示,在盖7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止动部51和接纳部53互相锁定,从而可以防止盖7向着打开位置运动。
但是,第二锁定机构50的止动部51被形成为与第一锁定机构40的止动部41稍有不同。由于止动部51和止动部41在形状上的不同,第二锁定机构50使止动部51处于与接纳部53锁定的状态所需要的力比使止动部41处于与接纳部43锁定的状态的力更大。
更具体地,如图8A所示,当盖7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时,第一锁定机构40的止动部41在行进方向D1(当止动部41接触接纳部43时是基本水平的方向)上运动,并且在接触起始点41A接触接纳部43。
然后,随着止动部41在行进方向D1上进一步运动,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在保持互相接触的同时相对于彼此滑动。结果,限定在接纳部43上的、在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之间的接触点沿着第一引导表面41B从接触起始点41A运动到峰点41C。
接着,随着止动部41在行进方向D1上进一步运动,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在保持互相接触的同时相对于彼此滑动。结果,限定在接纳部43上的、在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之间的接触点经过峰点41C,并继续沿着第二引导表面41D从峰点41C运动到接合结束点41E。当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之间的接触点到达接合结束点41E时,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处于锁定状态。
关于止动部41,第一引导表面41B被形成为使得第一引导表面41B与行进方向D1(当止动部41接触接纳部43时为基本水平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θ1相对较小。因此,当用于使止动部41在行进方向D1上运动的力被分为相对于第一引导表面41B水平的分力和垂直于第一引导表面41B的分力时,几乎所有的力作为相对于第一引导表面41B水平的分力,因此相对于第一引导表面41B水平的分力导致止动部41沿着第一引导表面41B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8C所示,当盖7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时,第二锁定机构50的止动部51在行进方向D1(当止动部51接触接纳部53时为基本水平的方向)上运动,并且在接触起始点51A接触接纳部53。
然后,随着止动部51在行进方向D1上进一步运动,止动部51和接纳部53在保持互相接触的同时相对于彼此滑动。结果,限定在接纳部53上的、在止动部51和接纳部53之间的接触点沿着第一引导表面51B从接触起始点51A运动到峰点51C。
接着,随着止动部51在行进方向D1上进一步运动时,止动部51和接纳部53在保持互相接触的同时相对于彼此滑动。结果,限定在接纳部53上的、在止动部51和接纳部53之间的接触点经过峰点51C,并继续沿着第二引导表面51D从峰点51C运动到接合结束点51E。当止动部51和接纳部53之间的接触点到达接合结束点51E时,止动部51和接纳部53处于锁定状态。
关于止动部51,第一引导表面51B被形成为使得第一引导表面51B与行进方向D1(当止动部51接触接纳部53时是基本水平)之间形成的角度θ2大于角度θ1。
因此,当用于使止动部51在行进方向D1上运动的力被分为平行于第一引导表面51B的分力和垂直于第一引导表面51B的分力时,平行于第一引导表面51B的分力小于在止动部41的情况下平行于第一引导表面41B作用的分力。
因此,用于使止动部51沿着第一引导表面51B滑动的力小于用于使止动部41沿着第一引导表面41B滑动的力。此外,由于垂直于第一引导表面51B的分力大于在止动部41的情况下垂直于第一引导表面41B的分力,所以与止动部41压靠第一引导表面41B的情况相比,止动部51更强地压靠第一引导表面51B。即,作用在止动部51和第一引导表面51B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于止动部41和第一引导表面41B之间的摩擦阻力。
因此,在止动部41和51分别接触接纳部43和53的状态下,能够用比向着闭合位置推动止动部51的力更小的力向闭合位置推动止动部41。换句话说,为了使第二锁定机构50处于锁定状态,有必要将外力作用到第一锁定机构50上,该外力大于使第一锁定机构40处于锁定状态的外力。
止动部51被形成为使得接触起始点51A和峰点51C之间的距离比在止动部41的情况下接触起始点41A和峰点41C之间的距离更短。因此,能够使止动部51运动,使得限定在接纳部53上的接触点经过峰点51C并且到达第二引导表面51D而不需要将止动部51压向相对深的位置,尽管为了使第二锁定机构50处于锁定状态,有必要将大于使第一锁定机构40处于锁定状态的力的力作用到第二锁定机构50上。
关于止动部51,第二引导表面51D的倾斜被限定为使得当从接纳部53向上按压止动部51时作用在止动部51上的压力同样作为向着闭合位置拉动止动部51的拉力。因此,当止动部51被按向闭合位置时,在止动部51和接纳部53之间的接触点经过峰点51C之后,盖7能够给被拉到闭合位置而不需要对止动部51施加强力。
在这种观点下,关于止动部41,接触起始点41A与峰点41C之间的距离比接触起始点51A到峰点51C之间的距离更长。因此,有必要将止动部41按到相对深的点,以便使起接纳部43经过峰点41C。换句话说,如果止动部41未被按到相对深的点,则第一锁定机构40不能进入锁定状态。
此外,在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之间的接触点经过峰点41C之后,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之间的接触点通过稍微按压止动部41而到达接合结束点41E。因此,用于向着闭合位置拉动止动部41的拉力不足以向着闭合位置拉动止动部51。
即,虽然与止动部51相比,起初止动部41能够被容易地推动,但是与止动部51的情况相比,止动部41不会被有力地拉向闭合位置。另一方面,起初止动部51难以被推向闭合位置,但是在此之后,与止动部41的情况相比,止动部51变得容易被拉到闭合位置。
另外,盖7被构造成使得左右方向上的抗弯刚度相对较小。因此,在止动部41易于推动并且止动部51难以推动的情况下,例如当通过按压盖7的左边缘部分而使盖7运动到闭合位置时,盖7会发生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盖7会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那样发生变形。
如果盖7像上述那样变形,根据盖7的弹性形变而引起盖7中的弹性恢复力。该弹性回复力作用在将止动部41从闭合位置侧向后拉的方向上。因此,通过该弹性恢复力,能够防止盖7在一侧闭合状态下(即,盖7的一侧被闭合的状态)闭合。
此外,如图10A和10B所示,关于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当止动部41在合适的行进方向D1上直线运动时,止动部41的峰部41P和接纳部43的峰部43P变得互相平行,在这种情况下,在峰部41P和43P经过彼此之后,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彼此接合。
相反地,如图10C和10D所示,当止动部41在相对于合适的行进方向D1倾斜的方向D2(不合适的方向)上运动时,峰部41P和43P进入峰部41P和43P互相不平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峰部41P和43P不能够互相经过。结果,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不能够运动到止动部41和接纳部43互相接合的位置。止动部41的这种构造同样有助于防止盖7在第一锁定机构40中一侧闭合的状态下闭合。
在下文中,将说明上述实施例的优点。如上所述,盖7被构造使得盖7在接收外力时发生变形。因此,存在以下的情况:不论盖7的左上部是否到达闭合位置,盖7的右上部都不能够到达闭合位置。但是,即使当这种情况发生,通过盖7的弹性恢复力,能够防止第一锁定机构40处于锁定状态。
因此,通过采用这种构造,能够防止只有第一锁定机构40处于闭合状态的状况发生,从而确保第一锁定机构40和第二锁定机构50两者都处于锁定状态,该构造利用弹性回复力防止盖7在一侧闭合的状态下闭合的状况发生。
因此,对于限位开关47而言,没有必要检测盖7是否在第一锁定机构40和第二锁定机构50两者都处于锁定状态的位置上。这种构造能够简化检测单元的构造,与需要检测单元检测盖7是否在第一锁定机构40和第二锁定机构50两者都处于锁定状态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该检测单元不需要检测盖7是否在第一锁定机构40和第二锁定机构50两者都处于锁定状态的位置上。
即,即使检测单元由单个限位开关47形成,也能够防止检测单元在只有第一锁定机构40处于锁定状态而第二锁定机构50不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错误地检测出盖7处于闭合状态。
虽然已参考特定优选实施例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其他实施例也是可行的。之后,将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变化例。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通过按压按钮27打开盖7时,用于释放第一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的力不同于用于释放第二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的力。因此,相对于第二锁定机构50,第一锁定机构40易于被从锁定状态释放。如果盖7在倾斜的状态下被打开,用户可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为了抑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根据用于锁定第一锁定机构50的力与用于锁定第二锁定机构50的力的差别,按钮27可以位于靠右的位置上。这种构造能够防止盖7在倾斜状态下被打开。换句话说,按钮27所在的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在左右方向上第一和第二锁定机构40和50之间的中心。
在上述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被描述成构造为通过电子照相处理形成图像并且具有在其中形成有开口的外壳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是,上述实施例的特征可以被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图像处理装置,诸如在外壳中设有从文件读取图像的读取单元的图像读取装置,和设有读取单元和图像形成单元的多功能型图像处理装置。

Claims (9)

1.一种盖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开口;
盖,所述盖被附接到所述外壳而能够绕着预定旋转轴线旋转,使得所述盖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盖形成为具有弹性并且在接收外力时会发生变形;
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上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外壳上的对应位置的一对构件,当所述盖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进入锁定状态;和
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上的第二位置和所述外壳上的对应位置的一对构件,当所述盖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进入锁定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为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而相对于彼此滑移的第一距离比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为使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而相对于彼此滑移的第二距离更长;
其中,用于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相对于彼此滑移的外力小于用于使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相对于彼此滑移的外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引导表面,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沿着所述第一引导表面相对于彼此滑移;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引导表面,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沿着所述第二引导表面相对于彼此滑移;以及
当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彼此接触时,所述第一引导表面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的方向形成第一角度,当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彼此接触时,所述第二引导表面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的方向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盖在接收外力作用时发生弹性变形,该外力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二锁定机构未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进入锁定状态;
当所述盖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盖产生弹性回复力,所述弹性回复力作用以防止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二锁定机构未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进入锁定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包括第一止动部和第一接纳部,所述第一止动部被设置在所述盖上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外壳上的对应位置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接纳部被设置在所述盖上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外壳上的对应位置中的另一个上;
当所述盖运动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并且互相接触,然后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第一距离,之后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在相对于彼此经过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所形成的峰部之后进入锁定状态;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一对构件包括第二止动部和第二接纳部,所述第二止动部设置在所述盖上的第二位置和所述外壳上的对应位置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接纳部设置在所述盖上的第二位置和所述外壳上的对应位置中的另一个上;
当所述盖运动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在第三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并且互相接触,然后在第四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第二距离,之后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在相对于彼此经过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所形成的峰部之后进入锁定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分别设置有形成为彼此平行的峰部,
当所述盖在所述第二锁定机构未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沿着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峰部从所述盖和所述外壳的峰部彼此平行的状态进入到所述峰部不彼此平行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不能够相对于彼此经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相对于彼此经过所述峰部之后进入锁定状态,然后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滑移;
在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相对于彼此经过峰部之后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相对于彼此滑移,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弹性变形引起第一弹性回复力,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相对于彼此经过峰部之后进入锁定状态,然后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滑移;
在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相对于彼此经过峰部之后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相对于彼此滑移,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弹性变形引起第二弹性回复力;
根据使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进入锁定状态的第二弹性回复力而引起的力大于根据使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进入锁定状态的第一弹性回复力而引起的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在经过所述第二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峰部之后相对于彼此滑移的距离比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在经过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一接纳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峰部之后相对于彼此滑移的距离更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构造成通过检测所述盖是否已经运动到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位置来检测所述盖是否处于闭合位置。
9.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和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盖开闭机构。
CN201110093461.4A 2010-04-28 2011-03-31 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 Active CN102289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3811A JP5051268B2 (ja) 2010-04-28 2010-04-28 カバー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0-103811 2010-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9164A true CN102289164A (zh) 2011-12-21
CN102289164B CN102289164B (zh) 2014-09-17

Family

ID=44858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3461.4A Active CN102289164B (zh) 2010-04-28 2011-03-31 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3362B2 (zh)
JP (1) JP5051268B2 (zh)
CN (1) CN10228916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695A (zh) * 2012-04-27 2013-10-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481687A (zh) * 2012-06-12 2014-01-01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功能滚章式盖章机
CN104635463A (zh) * 2013-11-13 2015-05-2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17381A (zh) * 2013-12-12 2015-06-17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结构及事务机器
CN110476129A (zh) * 2017-04-06 2019-11-1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824876A (zh) * 2018-08-09 2020-02-2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7657B2 (ja) * 2011-11-16 2016-0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着脱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87072B2 (ja) 2013-10-31 2018-03-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791822B2 (en) * 2015-03-31 2017-10-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opening-closing member and a lock mechanism
JP6708443B2 (ja) 2016-03-01 2020-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06949B2 (ja) * 2019-01-25 2023-01-1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43956B2 (ja) * 2020-06-26 2024-03-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開閉扉機構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9739A (ja) * 1998-09-04 2000-03-21 Canon Inc 開閉カバーのロック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7110A (ja) * 2004-11-12 2006-06-01 Canon Inc 筐体の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14143A (zh) * 2006-07-26 2008-0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可高精度关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271408A (ja) * 2008-05-09 2009-11-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09296A (zh) * 2008-06-19 2009-12-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00003050A1 (en) * 2008-07-04 2010-01-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ver opening/closing struc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28236B2 (ja) * 1991-05-20 1997-07-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266327B2 (en) * 2003-07-25 2007-09-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a removable process cartridge
JP4134959B2 (ja) 2004-07-12 2008-08-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
KR100618344B1 (ko) * 2005-01-19 2006-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4732125B2 (ja) * 2005-10-28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96047B2 (ja) * 2008-06-19 2010-1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9739A (ja) * 1998-09-04 2000-03-21 Canon Inc 開閉カバーのロック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7110A (ja) * 2004-11-12 2006-06-01 Canon Inc 筐体の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14143A (zh) * 2006-07-26 2008-0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可高精度关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271408A (ja) * 2008-05-09 2009-11-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09296A (zh) * 2008-06-19 2009-12-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00003050A1 (en) * 2008-07-04 2010-01-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ver opening/closing struc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7448A (zh) * 2012-04-27 2016-05-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9052682B2 (en) 2012-04-27 2015-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376695B (zh) * 2012-04-27 2016-01-2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76695A (zh) * 2012-04-27 2013-10-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481687B (zh) * 2012-06-12 2017-11-24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功能滚章式盖章机
CN103481687A (zh) * 2012-06-12 2014-01-01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功能滚章式盖章机
CN104635463B (zh) * 2013-11-13 2019-05-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635463A (zh) * 2013-11-13 2015-05-2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17381A (zh) * 2013-12-12 2015-06-17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结构及事务机器
CN104717381B (zh) * 2013-12-12 2017-12-08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结构及事务机器
CN110476129A (zh) * 2017-04-06 2019-11-1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476129B (zh) * 2017-04-06 2022-03-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824876A (zh) * 2018-08-09 2020-02-2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824876B (zh) * 2018-08-09 2022-03-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30406A (ja) 2011-11-17
US20110267657A1 (en) 2011-11-03
CN102289164B (zh) 2014-09-17
JP5051268B2 (ja) 2012-10-17
US8653362B2 (en) 2014-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9164B (zh) 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2314108B (zh) 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0461011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0916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98565C (zh) 成像装置
CN101900988B (zh) 图像形成设备的盒组件
US8787795B2 (en) Image reproduc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a waste toner assembly
US90022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ase
US1001699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4442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18270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53565B2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CN102419524B (zh) 成像设备
CN10407664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675290B2 (en) Reusable media packaging for imaging device
CN105437794A (zh) 罩体开闭装置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85776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erable with regular toner container properly mounted
US7212766B2 (en) Wet-typ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setting method thereof
CN10380941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087285B2 (ja)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008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63366B2 (ja) 複合機
US112839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161549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2480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operating member that moves to an activated position where cooperating member is enabled to cooperate with cover when cover is opened for first time after delivery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