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5463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5463A
CN104635463A CN201410598748.6A CN201410598748A CN104635463A CN 104635463 A CN104635463 A CN 104635463A CN 201410598748 A CN201410598748 A CN 201410598748A CN 104635463 A CN104635463 A CN 104635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 boss
main body
component
manual feed
apparatus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87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35463B (zh
Inventor
大仓义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635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5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5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5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e.g. for separation from top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4Manual supply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1Pivoting support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9Copy medium holder
    • G03G2215/00392Manual input tr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图像形成部、托盘部、以及安装部。托盘部以支点部为中心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开放,在打开状态下被载置片材,在关闭状态下能够在支点部的轴向滑动。托盘部具备钩部,所述钩部以从轴向的两端部向装置主体凸出设置,并包含在前端部向轴向的外侧凸出的凸起部。安装部具备凸起部进入的一对开口部、以及能够与凸起部卡合的一对卡合部。根据托盘部的关闭状态下的滑动,凸起部相对于卡合部的卡合位置在轴向是可变的。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在钩发生塑性变形。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供纸部、图像形成部、以及排纸部。从供纸部中供应的片材的表面在图像形成部中被形成图像。此后,所述片材被排出到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被设置的排纸部。并且,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已知具备手动送纸托盘的图像形成装置。手动送纸托盘相对装置主体能够开放,在开放状态下,在手动送纸托盘上载置片材。
另外,已知以下技术:具备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中抽出的手动送纸托盘;以及被连结到所述手动送纸托盘并能够相对装置主体开放的盖部件。
在这样的技术中,能够开放的盖部件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具备一对与装置主体卡合的钩部件。并且,当在只有一个钩部件与装置主体卡合的、单侧关闭的状态下盖部件被长时间放置时,另一个钩部件发生塑性变形,失去卡合功能。特别是存在以下问题:与盒等供纸部比较手动送纸托盘的使用频率少,因此盖部件很容易在上述的单侧关闭的状态下被长时间放置,容易发生所述塑性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图像形成部、托盘部、以及安装部。图像形成部被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并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托盘部在下端部具备支点部。托盘部通过绕所述支点部旋转而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开放。在托盘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打开状态下,在托盘部的上表面载置所述片材。在托盘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关闭状态下,托盘部能够在所述支点部的轴向滑动。安装部被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托盘部被安装在安装部。所述托盘部具备一对钩。钩从所述轴向的两端部向所述装置主体凸出设置,并包含基端部以及从所述基端部向所述轴向的外侧凸出的凸起部。安装部具备一对开口部以及一对卡合部。在开口部,所述凸起部向所述轴向外侧进入。卡合部划定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并能与所述凸起部卡合。根据所述托盘部在所述关闭状态下的所述滑动,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位置在所述轴向上是可变的。
根据本构成,钩的凸起部进入开口部,并且所述凸起部与卡合部卡合,由此托盘部处于被安装到安装部的关闭状态。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托盘部能够在轴向上滑动。并且,根据所述滑动,凸起部相对于卡合部的卡合位置在轴向可变。其结果为,即使在钩以倾斜的状态被固定的情况、或者一个钩未被固定的单侧关闭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托盘部的滑动也能够防止向钩施加过剩的负载的情形。因此,能够防止在钩上发生塑性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被开放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被开放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6是放大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放大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与装置主体的连结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8的手动送纸托盘与装置主体的连结状态的俯视图;
图10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被正常地固定在装置主体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被正常地固定在装置主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放大了图10B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相对于装置主体以单侧关闭的状态被固定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13是放大了图12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4是放大了图12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示打印机100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图1和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是所谓的单色打印机,但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以及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片材上的其他装置。此外,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上”和“下”、“前”和“后”、“左”和“右”的表示方向的术语仅仅是以说明的清楚为目的,并不是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进行任何限定。
打印机100具备框体200(装置主体),所述框体200容纳用于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框体200包含限定框体200的上表面的上壁201、限定框体200的底面的底壁220(图2)、上壁201和底壁220之间的背面壁245(图2)、以及位于背面壁245的前方的前壁250。框体200具备配置各种装置的主体内部空间260(内部空间)。
在上壁201的中央部配置排纸部210。排纸部210包括从上壁201的前方部分朝向后方部分来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在排纸部210上,在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20中被形成图像的片材被排出。
另外,在前壁250的中央部配置手动送纸托盘5。手动送纸托盘5通过被设为能够绕在下端部配置的后述的支承轴部6(支点部)上下转动(图2的箭头D1),并能够相对框体200开放。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手动送纸托盘5,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打印机100具备片材运送路SP1、盒110、搓纸辊112、第一供纸辊113、延迟辊117、第二供纸辊114、运送辊115、校准辊对116、以及图像形成部120。片材运送路SP1是被设置在框体200内并在预定方向上运送片材S的运送路。
盒110在内部容纳片材S。盒110具备支承片材S的升降板111。升降板111倾斜以向上推片材S的前头边缘。盒110划定框体200的前壁250的一部分,相对于框体200能够向前方抽出。
搓纸辊112被配置在通过升降板111而被向上推的片材S的前头边缘上。当搓纸辊112旋转时,片材S被从盒110中抽出,并被运入到片材运送路SP1。
第一供纸辊113被配置在搓纸辊112的下游。第一供纸辊113将片材S还向下游送出。延迟辊117抑制多个片材S被第一供纸辊113同时送出。第二供纸辊114被配置在手动送纸托盘5的支点的内侧(后侧)。第二供纸辊114将手动送纸托盘5上的片材S引入到框体200内。使用者能够选择性使用盒110中所容纳的片材S、或者手动送纸托盘5上被载置的片材S。
运送辊115被配置在第一供纸辊113的片材运送方向(以下,也简称为运送方向)的下游(以下,也简称为下游)。运送辊115与第二供纸辊114对置配置,并将被第一供纸辊113送出的片材S还向下游运送。
校准辊对116具有矫正片材S的倾斜运送的功能。由此,对形成在片材S上的图像的位置进行调整。校准辊对116与基于图像形成部120的图像形成的正时相配合,将片材S供应到图像形成部120。
图像形成部120被配置在框体200中,并在片材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部120具备感光鼓121、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124、调色剂容器125、转印辊126、以及清洁装置127。
感光鼓121具有圆筒形状。感光鼓121在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与该静电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带电器122被施加预定的电压,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大致均匀带电。
曝光装置123向被带电器122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周面上照射激光。该激光按照从外部装置(未图示)输出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照射,所述外部装置是与打印机100能够进行通信地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其结果为,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124向形成了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供应调色剂。调色剂容器125向显影装置124供应调色剂。调色剂容器125依次或者根据需要向显影装置124供应调色剂。当显影装置124将调色剂供应到感光鼓121后,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其结果为,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辊126以与感光鼓121的周面抵接的方式能够旋转地被配置。当从校准辊对116运送的片材S通过感光鼓121和转印辊126之间时,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上。此外,从感光鼓121观察时,转印辊126被配置在曝光装置123的相反侧。
向片材S转印了调色剂图像之后,清洁装置127除去感光鼓121的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127,被清洁的感光鼓121的周面再次通过带电器122的下方,被均匀带电。此后,重新进行上述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打印机100还具备定影装置130,所述定影装置130在与图像形成部120相比更靠运送方向下游侧对片材S实施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处理。定影装置130具备使片材S上的调色剂熔融的加热辊131、以及将片材S紧密接触到加热辊131的压力辊132。当片材S通过加热辊131和压力辊132之间时,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片材S上。加热辊131被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压力辊132与加热辊131从动而被旋转。
打印机100还具备被设置在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运送辊对133、以及被配置在运送辊对133的下游的排出辊对134。片材S被运送辊对133向上方运送,最终通过排出辊对134从框体200排出。从框体200排出的片材S被堆叠在排纸部210上。
接着,除了图1和图2还参照图3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5(托盘部)的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5的立体图。此外,图3示出手动送纸托盘5相对于框体200的关闭状态,也显示了作为框体200的一部分的前框架250H。另外,图4和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5被开放的情形的立体图。
在手动送纸托盘5相对于框体200的打开状态下,在手动送纸托盘5的上表面载置片材S。另外,手动送纸托盘5在相对于框体200的关闭状态下能够在片材宽度方向(后述的支承轴部6的轴向、左右方向)上滑动。
参照图4以及图5,手动送纸托盘5具备托盘主体50、钩51(hook)、连结部件52、以及轴承部53(支点部)。
托盘主体50是手动送纸托盘5的主体部分。在前述的手动送纸托盘5的打开状态下,片材S被载置在托盘主体50上。钩51在手动送纸托盘5中被配置一对。钩51被从手动送纸托盘5的所述轴向的两端部朝向框体200凸出设置。钩51在前端部包含向所述轴向的外侧凸出的凸起部51B(图11)。此外,关于钩51的构造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连结部件52(图4)是被配置在手动送纸托盘5和后述的前框架250H之间、将框体200与手动送纸托盘5中被分开的未图示的下游侧托盘(移动托盘)进行连结的部件。连结部件52限制手动送纸托盘5的开放角度。轴承部53在手动送纸托盘5的托盘主体50的下端部被配置一对。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轴承部53被配置在肋501的下方,所述肋501是沿着托盘主体50的周围边缘以大致U字型设置。轴承部53是外嵌到后述的支承轴部6的轴承部,形成手动送纸托盘5的旋转动作的支点部。
参照图3以及图4,框体200具备形成前壁250的一部分的前框架250H(安装部)。前框架250H是被立起设置在框体200的前侧部分的树脂框架。在手动送纸托盘5相对于框体200的关闭状态下,手动送纸托盘5被安装在前框架250H。
接着,参照图6至图9,对手动送纸托盘5与框体200之间的连结构造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说明。图6是放大了手动送纸托盘5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放大了图5的下方框架250K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示出手动送纸托盘5和框体200的下方框架250K之间的连结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示出图8的连结状态的俯视图。
参照图6,一对轴承部53分别具备第一部件53A以及第二部件53B。
第一部件53A被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轴承部53的中央部。在手动送纸托盘5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手动送纸托盘5的关闭状态(图3)下,第一部件53A是从肋501的下方部分向后方且向下方凸出设置的凸片。第一部件53A中开设有卡合孔531。卡合孔531在第一部件53A中沿着手动送纸托盘5的转动上的周向被开口成长孔状。卡合孔531被插入后述的卡合凸起部61。卡合孔531具备第一支承部532、以及第二支承部533。第一支承部532相当于卡合孔531中所述周向的一端侧,第二支承部533相当于卡合孔531中所述周向的另一端侧。另外,第一部件53A具备第一轴承部534。第一轴承部534是第一部件53A在与托盘主体50对置的区域形成的周面。第一部件53A的第一轴承部534支承后述的轴部60的周向的一部分。
第二部件53B以在左右方向(后述的轴部60的轴向)上隔着第一部件53A的方式被配置一对。第二部件53B是从托盘主体50凸出设置的凸片。如图6所示的立体图中,第二部件53B的上端部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并向后方凸出设置。所述上端部的前端配置有进入凸起部536。进入凸起部536被插入到后述的孔部62。另一方面,第二部件53B的下端部具有比所述上端部低的高度,并被凸出设置成梯形形状。在第二部件53B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第二轴承部535,所述第二轴承部535朝向托盘主体50被切口成圆弧状。第二部件53B的第二轴承部535与后述的轴部60的周向的一部分抵接,并与第一部件53A的第一轴承部534一起将轴部6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另外,前框架250H具备下方框架250K(图5)。下方框架250K是前框架250H中被配置在下方的框架。如图5所示,下方框架250K是在前后方向具有预定的宽度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下方框架250K被配置成与打开状态的手动送纸托盘5的托盘主体50连接。手动送纸托盘5所载置的片材S沿着下方框架250K的上表面部被运入到框体200的内部。此外,虽然图5中没有显示,但如图4所示,在下方框架250K的上表面部配置升降板250L。升降板250L能够转动,使得将手动送纸托盘5中堆叠的片材S的前端侧向上方抬起。这时,升降板支点部251(图5)是升降板250L的转动中的支点。
下方框架250K具备支承轴部6(图7)。支承轴部6在下方框架250K的前侧的端缘被配置一对。支承轴部6被从所述端缘向前方凸出设置。参照图7,支承轴部6具备轴部60、卡合凸起部61、以及孔部62。轴部60被配置在支承轴部6的前侧端部。轴部60的前方是圆弧形状。轴部60沿着手动送纸托盘5的转动中的轴向(左右方向)被延伸设置,为手动送纸托盘5的所述转动中的旋转轴。轴部60被安装在手动送纸托盘5的轴承部53。卡合凸起部61被从轴部6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上方凸出设置。卡合凸起部61是大致U字形状的凸起。
此外,支承轴部6的卡合凸起部61与手动送纸托盘5的轴承部53的卡合孔531作为限制部7(图8)而发挥功能。限制部7在手动送纸托盘5相对于框体200的打开状态下限制手动送纸托盘5在所述轴向上的位置。
接着,对于以轴承部53以及支承轴部6为支点的手动送纸托盘5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在与左右方向交差的截面观察图6所示的轴承部53(未图示)时,第一部件53A和第二部件53B之间沿周向被部分打开(开放区域5A、参照图6)。在图6中,第一部件53A和第二部件53B之间的下方部分被开放。并且,当手动送纸托盘5被安装在框体200的下方框架250K时,经由所述开放区域5A,轴承部53能够被安装到支承轴部6的轴部60中。其结果为,如图8所示,变成在第一部件53A的第一轴承部534与一对第二部件53B的第二轴承部535之间嵌入了支承轴部6的轴部60的状态。并且,手动送纸托盘5能够以轴部60为支点相对于框体200进行转动。这时,以从轴部60凸出设置的卡合凸起部61被插入到在第一部件53A被开口的卡合孔5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孔531的第一支承部532中所述轴向(左右方向)的开口宽度被设定为比卡合凸起部61的所述轴向的宽度宽。另一方面,卡合孔531的第二支承部533中的所述轴向的开口宽度被设定为与卡合凸起部61的所述轴向的宽度大致相等。换而言之,在图9所示的俯视图中,卡合孔531的第二支承部533侧以朝向后方开口宽度变窄的方式顶端变细地被开口。这时,第二支承部533向中心倾斜,因此能够在卡合孔531的中心对卡合凸起部61进行定位。
伴随手动送纸托盘5相对于框体200的开关动作,第一部件53A的卡合孔531相对于卡合凸起部61在所述周向上移动。在图3所示的手动送纸托盘5的关闭状态下,卡合凸起部61被配置在卡合孔531的第一支承部532侧。这时,在划定第一支承部532的第一部件53A的内壁部与卡合凸起部61之间在轴向上形成预定的间隙。因此,在手动送纸托盘5的关闭状态下,手动送纸托盘5能够相对于框体200在左右方向上滑动预定的距离。
另一方面,当手动送纸托盘5被开放而变成图5所示的打开状态时,如图9所示,卡合凸起部61与卡合孔531的第二支承部533卡合。此外,当手动送纸托盘5被开放时,卡合凸起部61向第二支承部533侧移动,并被引导到第二支承部533的倾斜面。其结果为,卡合凸起部61如上述被定位在卡合孔531的中心位置。其结果为,手动送纸托盘5的所述轴向(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在手动送纸托盘5的打开状态下,有必要限制手动送纸托盘5的托盘主体50所载置的片材S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这是因为,如果所述片材S的位置变动,则运入到框体200的内部的片材S的运入姿势发生变动,发生片材卡住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载置有片材S的状态下,由于手动送纸托盘5的位置被稳定地维持,因此能够防止所述片材卡住等缺陷。另外,能够防止由于片材S的供纸位置错开而导致的图像位置错开。
接着,参照图10A至图14对手动送纸托盘5相对于框体200的固定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0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5被正常固定在框体200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5被正常固定在框体200的状态的截面图,是图10A的A-A截面中的截面图。另外,图11是放大了图10B的一部分(以虚线所示的区域)的放大截面图。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手动送纸托盘5以单侧关闭的状态被固定在框体200的情形的截面图。图13以及图14是放大了图12的一部分(以虚线所示的区域)的放大截面图。
参照图11,钩51具备基端部51A以及凸起部51B。基端部51A是钩51的基础部分,并从手动送纸托盘5的托盘主体50朝向前框架250H凸出设置。凸起部51B被配置在基端部51A的顶端部,并向手动送纸托盘5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凸出。如图11所示,在沿着轴部60(图8)的轴向的截面观察(包含前后以及左右方向的截面观察)中,凸起部51B是大致三角形形状。凸起部51B具备第一斜面511、第二斜面512、以及顶点部513。第一斜面511是沿着朝向框体200的安装方向(图11的箭头DT方向)向所述轴向外侧(以接近后述的开口部257)倾斜的倾斜面。第一斜面511是以与基端部51A连接设置。另外,第二斜面512被配置在与第一斜面511比靠近所述安装方向前端侧,是沿着所述安装方向向所述轴向内侧(以从后述的开口部257分离)倾斜的倾斜面。顶点部513被配置在第一斜面511和第二斜面512之间,相当于凸起部51B的顶点部分。顶点部513是沿着前后方向的平面部。
另一方面,前框架250H具备固定部25L(图11)。固定部25L与手动送纸托盘5的一对钩51对应而在前框架250H被配置一对。在一对固定部25L上分别固定钩51。固定部25L具备开口部257以及抵接部255(卡合部)。另外,前框架250H具备对置板256。对置板256是所述前框架250H中与托盘主体50对置而被立起设置的壁部。
开口部257是在前框架250H的左右被配置的一对内壁部分别被开口的开口部。当手动送纸托盘5相对于框体200处于关闭状态时,前述的钩51的凸起部51B朝向所述轴向外侧(图11的左方向)进入到开口部257。抵接部255划定开口部257的一部分,能够与凸起部51B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255划定开口部257的前侧,并能够抵接到凸起部51B的第一斜面511。抵接部255是前框架250H的一部分,是在开口部257的前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壁面。此外,在图11中,虽然只示出手动送纸托盘5的左侧的钩51的周边,但手动送纸托盘5的右侧的钩51的周边也具备相同结构。
如前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手动送纸托盘5相对于框体200的关闭状态下,手动送纸托盘5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稍微滑动。并且,手动送纸托盘5具有与所述滑动对应而凸起部51B相对于抵接部255的卡合位置在所述轴向(左右方向)上可变的特点。
如图10A、10B所示,在一对凸起部51B分别被卡合到抵接部255的、手动送纸托盘5的关闭状态下,凸起部51B在第一位置P1(图11)与抵接部255卡合。此外,伴随手动送纸托盘5的关闭动作,顶点部513与抵接部255抵接,凸起部51B向右侧弯曲的同时,顶点部513被引导到开口部257。在第一位置P1,第一斜面511和第二斜面512之间的顶点部513进入到开口部257,并且抵接部255与第一斜面511抵接,由此凸起部51B被固定部25L固定。抵接部255与第一斜面511的大致中央部抵接。另外,在图11中未图示的相反侧的手动送纸托盘5以及固定部25L中,钩51也以同样的状态被固定。
另一方面,在一对钩51中的一个凸起部51B(图12中的左侧的钩51的凸起部51B)被卡合到抵接部255、且另一个凸起部51B(图12中的右侧的钩51的凸起部51B)并未卡合到抵接部255的单侧关闭状态下,有时手动送纸托盘5被设为关闭状态。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钩51被配置的托盘部是手动送纸托盘5的情况下,与盒110(图1、图2)比较手动送纸托盘5的使用频率相对低。因此,存在在如图12那样的单侧关闭的状态下手动送纸托盘被长期间放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偏向手动送纸托盘5的负载被长期间施加时,钩51的基端部51A发生塑性变形,妨碍以后的对手动送纸托盘5的正常的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即使手动送纸托盘5处于所述单侧关闭状态,也能够降低施加在钩51上的负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2所示的单侧关闭状态下,左侧的钩51的凸起部51B在第二位置P2与抵接部255卡合(图13)。在第二位置P2,顶点部513处于与第一位置P1相比更多地进入开口部257的状态。即,当用户将左侧的钩51安装到固定部25L时,凸起部51B在与作为原来的固定位置的第一位置P1相比更多地被插入到开口部257的状态下被固定。在该第二位置P2,顶点部513与第一位置P1相比更深地进入开口部257,并且抵接部255与第一位置P1的情况相比以更接近第一斜面511的基端部51A侧相抵接,由此所述钩51被固定在固定部25L。
并且,如此,在凸起部51B与原来的固定位置(第一位置P1)相比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移动的状态下,为了能够固定手动送纸托盘5,如前述那样,手动送纸托盘5在左右方向能够滑动。即,在图12中所示的单侧关闭的状态下,与图10A、图10B所示的正常的关闭状态相比,手动送纸托盘5稍稍向左侧移动。因此,参照图14,与手动送纸托盘5不能被滑动的情况相比,右侧的钩51在移动到左侧(图14的箭头D16)的位置静止。因此,即使手动送纸托盘5在所述单侧关闭的状态下被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下,右侧的钩51(图14)的顶点部513无需被强力按压到抵接部255,能够防止在所述钩51的基端部51A发生塑性变形。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手动送纸托盘5的关闭状态下,手动送纸托盘5能够在轴向滑动。并且,根据所述滑动,凸起部51B相对于抵接部255的卡合位置在轴向能够变更。其结果为,即使在钩51倾斜的状态下被固定到固定部25L的情况、以及一个钩51未被固定在固定部25L的单侧关闭状态的情况中,也能够通过手动送纸托盘5的滑动防止向钩51施加过剩的负载。因此,能够防止在钩51发生的塑性变形。尤其在手动送纸托盘5的单侧关闭状态下,在一个钩51的凸起部51B与正常时相比更多地插入到开口部257的状态,凸起部51B与抵接部255卡合。因此,另一个钩51在轴向被向从固定部25L远离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所述另一个钩51上施加过剩的负载。
另外,通过如此防止手动送纸托盘5的钩51的塑性变形,能够对钩51采用树脂材料。换而言之,钩51的主要部分无需采用金属材料,能够降低钩51的成本。另外,能够以树脂成型一体地成形托盘主体50和钩51,能够降低手动送纸托盘5的制造成本。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表面载置片材S的手动送纸托盘5的打开状态下,手动送纸托盘5在轴向的位置被限制。因此,所述被载置的片材S的位置被稳定地维持。其结果为,向框体200的内部稳定地运入片材S,防止在所述片材S形成图像的位置发生变动。另外,抑制所述片材S在倾斜的状态下被运入,从而抑制片材卡住。并且,通过支承轴部6以及轴承部53,能够稳定地实现手动送纸托盘5的旋转。另外,通过支承轴部6的卡合凸起部61和轴承部53的卡合孔531,实现手动送纸托盘5的关闭状态下的滑动、以及打开状态下的轴向的位置限制。
以上,虽然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取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以手动送纸托盘5的钩51具备第一斜面511以及第二斜面512两个倾斜面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钩51可以是具备如第一斜面511那样的一个倾斜面的方式,也可以是具备其他弯曲的面的方式。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在手动送纸托盘5侧配置卡合孔531、在框体200侧配置卡合凸起部61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是在手动送纸托盘5侧配置卡合凸起部61、在框体200侧配置卡合孔531的方式。另外,手动送纸托盘5并不限于经由第一部件53A和第二部件53B之间的空间被安装到框体200侧的支承轴部6的方式。可以是第二部件53B被嵌入到支承轴部6的轴部60之后、第一部件53A相对于手动送纸托盘5通过螺丝等来连接的方式。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装置主体;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被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并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托盘部,所述托盘部在下端部具备支点部,并通过绕所述支点部转动而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开放,所述托盘部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打开状态下,在上表面载置所述片材,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关闭状态下,在所述支点部的轴向上能够滑动;以及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被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安装部被安装所述托盘;
所述托盘部具备一对钩部,所述一对钩部从所述轴向的两端部朝向所述装置主体凸出设置,并包含基端部以及从所述基端部向所述轴向的外侧凸出的凸起部,
所述安装部具备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轴向的外侧进入的一对开口部、以及划定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凸起部能够卡合的一对卡合部,
根据所述托盘部在所述关闭状态下的所述滑动,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位置在所述轴向上是可变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对钩部的所述凸起部分别与所述一对卡合部卡合的、所述托盘部的关闭状态下,所述凸起部在第一位置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在所述一对钩部中的一个凸起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且在另一个凸起部不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所述托盘部的单侧关闭状态下,所述一个凸起部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加进入所述开口部的第二位置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凸起部具备:
顶点部,所述顶点部从所述基端部向所述开口部凸出;
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被配置在朝向所述装置主体的安装方向后端侧,并从所述基端部向所述顶点部倾斜;以及
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被配置在比所述第一斜面靠近所述安装方向前端侧,从所述顶点部向所述基端部倾斜,
所述卡合部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安装方向后端侧,并能够与所述第一斜面抵接,
在所述第一位置,通过所述顶点部进入到所述开口部、且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一斜面抵接,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在所述第二位置,通过所述顶点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进入所述开口部、且所述卡合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向所述第一斜面的所述基端部侧抵接,所述一个凸起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打开状态下限制所述托盘部在所述轴向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安装部具备轴部,所述轴部沿着所述轴向延伸设置,并成为所述托盘部在所述转动中的旋转轴,
所述支点部是被外嵌到所述轴部的轴承部,
所述限制部具备:
卡合凸起部,所述卡合凸起部从所述轴部凸出设置;以及
卡合孔,所述卡合孔在所述轴承部沿着所述托盘部的旋转中的周向被开口成长孔形状,并被插入所述卡合凸起部,
所述卡合孔的所述周向的一端侧在所述轴向的开口宽度被设定为比所述卡合凸起部在所述轴向的宽度宽,并且所述卡合孔的所述周向的另一端侧在所述轴向的开口宽度被设定为与所述卡合凸起部在所述轴向的宽度同等,
伴随所述托盘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关动作,所述卡合孔相对所述卡合凸起部能够在所述周向移动,
在所述关闭状态下,通过在所述卡合孔的所述一端侧与所述卡合凸起部之间形成所述轴向上的间隙,所述托盘部能够进行所述滑动,在所述打开状态中,通过所述卡合凸起部嵌入到所述卡合孔的所述另一端侧,所述托盘部在所述轴向上的位置被限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轴承部具备: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被开口有所述卡合孔,并支承所述轴部的周向的一部分;以及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在所述轴向上以隔着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式配置一对,并支承所述轴部的周向的一部分,
在从与所述轴向交差的截面观察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沿着周向被部分地开放,通过经由所述被开放的区域而所述轴部被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所述轴部能够旋转地被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支承。
CN201410598748.6A 2013-11-13 2014-10-30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635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4998A JP6035228B2 (ja) 2013-11-13 2013-11-13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4998 2013-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5463A true CN104635463A (zh) 2015-05-20
CN104635463B CN104635463B (zh) 2019-05-31

Family

ID=51903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8748.6A Active CN104635463B (zh) 2013-11-13 2014-10-3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72856B2 (zh)
EP (1) EP2874006B1 (zh)
JP (1) JP6035228B2 (zh)
CN (1) CN1046354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0459A (zh) * 2016-01-28 2017-08-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5833B2 (ja) 2016-08-29 2019-08-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86933B2 (ja) * 2016-08-29 2019-10-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24867B2 (ja) * 2018-05-11 2022-08-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カバー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4090A (ja) * 1998-07-28 2000-02-15 Mita Ind Co Ltd 検出スイッチ
US20100080620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04001B2 (en) * 2005-12-27 2010-04-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89164A (zh) * 2010-04-28 2011-12-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
US8331826B2 (en) * 2008-07-04 2012-12-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ver opening/closing struc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0995A (ja) * 1995-11-30 1997-06-10 Ricoh Co Ltd 手差し給紙装置
US6215970B1 (en) 1999-01-13 2001-04-10 Ricoh Company, Ltd. Duplex unit with recess for retracting manual sheet feeding tra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duplex unit
JP2004189384A (ja) 2002-12-10 2004-07-08 Murata Mach Ltd 反転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2113B2 (ja) * 2006-07-26 2012-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4034B2 (ja) 2008-10-23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49517B2 (ja) 2011-02-21 2015-07-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給紙トレイ
JP5613650B2 (ja) * 2011-12-21 2014-10-2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4090A (ja) * 1998-07-28 2000-02-15 Mita Ind Co Ltd 検出スイッチ
US7704001B2 (en) * 2005-12-27 2010-04-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31826B2 (en) * 2008-07-04 2012-12-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ver opening/closing struc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00080620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89164A (zh) * 2010-04-28 2011-12-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0459A (zh) * 2016-01-28 2017-08-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10459B (zh) * 2016-01-28 2018-10-1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4006B1 (en) 2019-05-01
JP2015094888A (ja) 2015-05-18
CN104635463B (zh) 2019-05-31
US20150130125A1 (en) 2015-05-14
JP6035228B2 (ja) 2016-11-30
EP2874006A1 (en) 2015-05-20
US9272856B2 (en) 201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546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952490B2 (ja) 回転体支持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190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71035B2 (en) Handle of drum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2469349B1 (en) Process unit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using process unit
US1064221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refeeding path having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feeding paths
CN106094465A (zh) 显影剂补给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剂收容容器
CN100474140C (zh) 成像设备以及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的方法
US855410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25955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108616B (zh) 薄片体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60152428A1 (en) Sheet feed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0453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210861A (zh) 供纸装置及具备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CN103818742A (zh) 供纸装置、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19885A (zh) 接触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964264B2 (ja) 現像剤収容体、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ピン構造体
JP7420979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48241B (zh) 送纸装置以及具备该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815304B2 (en) Print medium stack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CN104249939A (zh) 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094469A (zh) 显影剂补给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剂收容容器
JP2016040195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944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收容容器
JP2020169077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