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2710A - 燃料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2710A
CN102282710A CN2010800045229A CN201080004522A CN102282710A CN 102282710 A CN102282710 A CN 102282710A CN 2010800045229 A CN2010800045229 A CN 2010800045229A CN 201080004522 A CN201080004522 A CN 201080004522A CN 102282710 A CN102282710 A CN 102282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dance
water content
fuel cell
catalyst layer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45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2710B (zh
Inventor
末松启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82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2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7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634Other electric variables, e.g.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 H01M8/04641Other electric variables, e.g.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of the individual fuel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828Humidity; Water cont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燃料电池内的干燥程度。包括:阻抗计算部(74),算出燃料电池(2)的阻抗,从该阻抗提取高频区域内的阻抗即高频阻抗以及低频区域内的阻抗即低频阻抗,从低频阻抗减去高频阻抗,由此算出差分阻抗;含水量计算部(75),使用高频阻抗算出电解质膜的含水量,使用差分阻抗算出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含水量控制部(76),在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少于规定含水量的情况下,执行使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增加的含水量恢复处理。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燃料电池的内部电阻受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的干燥程度的影响。具体地说,在燃料电池内的含水量不足而电解质膜干燥时(所谓的“干涸”(dry up)),内部电阻变大,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降低。为了使燃料电池高效地运转,需要将燃料电池内的含水量控制为最适合的程度。燃料电池内的含水量与燃料电池的阻抗具有相关关系。因而,例如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燃料电池的阻抗,能够间接地把握燃料电池内的含水量。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即,在燃料电池的输出信号上叠加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来测定燃料电池的阻抗,然后使用从该阻抗中提取出的高频区域的阻抗和低频区域的阻抗来对干涸程度进行判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7-124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电解质膜的外侧的两个面上分别层叠有催化剂层。因而,在干涸加剧的情况下,从位于电解质膜的外侧的催化剂层开始干燥加剧。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按照电解质膜的含水量等判定干涸程度。但是,未考虑到干燥发展得快的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因而,在更准确地把握燃料电池内的干燥程度方面还具有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的现有技术产生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燃料电池内的干燥程度的燃料电池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具有由一对催化剂层夹着电解质膜的两个面而成的膜-电极接合体,并接受反应气体的供给而通过该反应气体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力;阻抗计算部,分别算出第一阻抗和第二阻抗,所述第一阻抗为第一频率区域内的所述燃料电池的阻抗且与所述电解质膜的电阻相对应,所述第二阻抗为第二频率区域内的所述燃料电池的阻抗,其中,所述第二频率区域为频率比所述第一频率区域低的区域;及含水量计算单元,使用作为所述第二阻抗与所述第一阻抗之差的差分阻抗,算出所述燃料电池的含水量。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作为第一阻抗与第二阻抗之差的差分阻抗算出燃料电池的含水量,所述第一阻抗为第一频率区域内的阻抗且与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的电阻相对应,所述第二阻抗为频率比第一频率区域低的区域内的阻抗。因而,能够算出与位于电解质膜的外侧的部分的电阻相对应的含水量。由此,能够基于比电解质膜容易干燥的部分的含水量把握燃料电池内的干燥程度。
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中,所述含水量计算单元能够使用所述差分阻抗算出所述催化剂层的含水量。
由此,能够基于位于电解质膜的外侧且比电解质膜容易干燥的催化剂层的含水量把握燃料电池内的干燥程度。
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含水量控制单元,该含水量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含水量计算单元算出的所述催化剂层的含水量比为了预防所述催化剂层的干燥而设定的规定含水量少的情况下,执行使所述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增加的含水量恢复处理。
由此,在催化剂层干燥之前,能够使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增加。
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中,所述燃料电池具有多个包括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单电池,所述阻抗计算部针对每个所述单电池算出所述第一阻抗和所述第二阻抗,所述含水量计算单元使用每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差分阻抗算出每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催化剂层的含水量,所述含水量控制单元在每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催化剂层的含水量中的至少任一个含水量比所述规定含水量少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含水量恢复处理。
由此,能够针对每个单电池把握催化剂层的干燥状态,即使在一部分单电池的催化剂层干燥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催化剂层的含水量恢复。
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中,所述阻抗计算部针对每个将所述单电池的面分割为多个面而设定的分割区域,算出所述第一阻抗和所述第二阻抗,使用每个该分割区域的所述第一阻抗和所述第二阻抗算出每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第一阻抗和所述第二阻抗。
由此,即使在单电池面内的干燥程度不均匀的情况下,也能够算出考虑了局部的干燥状态的含水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燃料电池的干燥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在复平面上表示利用交流阻抗法得到的燃料电池的阻抗测定结果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高频阻抗和差分阻抗算出电解质膜的含水量和催化剂层的含水量的过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燃料电池的电池组中的单电池的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用作燃料电池车辆(FCHV;Fuel Cell Hybrid Vehicle)的车载发电系统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说明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系统1具有:燃料电池2,接受作为反应气体的氧化气体和燃料气体的供给,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力;氧化气体配管系统3,向燃料电池2供给作为氧化气体的空气;氢气配管系统4,向燃料电池2供给作为燃料气体的氢;电力系统5,对系统的电力进行充放电;冷却系统6,向燃料电池2循环供给冷却水;控制部7,统一控制系统整体。
燃料电池2例如是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形成为将多个单电池层叠起来的电池组结构。单电池具有:MEA(Membrane-ElectrodeAssembly:膜-电极接合体),其利用作为一对电极(阴极、阳极)的催化剂层夹着由固体高分子材料的离子交换膜形成的电解质膜而构成;一对扩散层,夹着MEA;一对隔板(Separator),再夹着MEA和扩散层。
电解质膜是由具有含水性的碳化氟类或烃类等高分子材料形成的质子传导性的离子交换膜。催化剂层具有促进电化学反应的例如铂或铂合金等催化剂。扩散层由具有气体透过性及电子传导性的部件构成。扩散层例如由以碳纤维为主成分的碳纸(Carbon Paper)形成。隔板例如使用碳制的基材。隔板是在该基材中浸渗了规定量的规定树脂得到的不透气的碳基复合隔板,具有导电性。
在这样的燃料电池2中,向一侧隔板的氢气流路供给氢气,向另一侧隔板的氧化气体流路供给氧化气体,通过这些反应气体进行化学反应而产生电力。在燃料电池2中设置有检测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的电压传感器V和检测燃料电池的输出电流的电流传感器A。
氧化气体配管系统3具有:压缩机31,对经由过滤器收进的空气进行压缩,将压缩了的空气作为氧化气体送出;氧化气体供给流路32,用于向燃料电池2供给氧化气体;氧化废气排出流路33,用于排出从燃料电池2排出的氧化废气。在氧化废气排出流路33中设置有调整燃料电池2内的氧化气体的压力的背压阀34。
氢气配管系统4具有:作为燃料供给源的氢罐40,积存高压氢气;作为燃料气体供给流路的氢气供给流路41,用于向燃料电池2供给氢罐40中的氢气;作为燃料循环流路的氢循环流路42,用于使从燃料电池2排出的氢气废气返回到氢气供给流路41。在氢气供给流路41上设置有将氢气的压力调节为预先设定的二次压的调节阀43。在氢循环流路42上设置有对氢循环流路42内的氢气废气进行加压然后向氢气供给流路41侧送出的氢泵44。
电力系统5具有DC/DC转换器51、作为二次电池的蓄电池52、牵引逆变器(Traction Inverter)53、牵引电动机(Traction Motor)54、未图示的各种辅机逆变器。DC/DC转换器51是直流的电压变换器,具有对从蓄电池52输入的直流电压进行调整然后向牵引逆变器53侧输出的功能,和对从燃料电池2或牵引电动机54输入的直流电压进行调整然后输出至蓄电池52的功能。
蓄电池52是蓄电池单元层叠而构成的,将一定的高电压作为端子电压。蓄电池52通过未图示的蓄电池计算机的控制,将剩余电力充电或者辅助性地供给电力。牵引逆变器53将直流电流变换为三相交流,供给至牵引电动机54。牵引电动机54例如是三相交流电动机,构成搭载有燃料电池系统1的燃料电池车辆的主动力源。辅助逆变器是对各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的电动机控制部,将直流电流变换为三相交流后供给至各电动机。
冷却系统6具有用于使冷却水冷却的散热器61、用于向燃料电池2和散热器61循环供给冷却水的冷却水流路62、使冷却水循环至冷却水流路62的冷却水泵63。在散热器61上设置有散热器扇64。
控制部7测定燃料电池车辆上所设置的加速操作部件(例如,油门)的操作量,接受加速要求值(例如,来自牵引电动机54等电力消耗装置的要求发电量)等控制信息,对系统内的各种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电力消耗装置除了包括牵引电动机54之外,还包括例如为了使燃料电池2工作而需要的辅机装置(例如压缩机31、氢泵44、冷却水泵63、散热器扇64的电动机等)、在与车辆行驶相关的各种装置(变速器、车轮控制装置、转向装置、悬架装置等)中使用的促动器、乘员空间的空调装置(空调)、照明、音响等。
硬件方面,控制部7具有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存储器例如包括存储通过CPU处理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的ROM、主要作为用于控制处理的各种作业区域使用的RAM。这些要素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在输入输出接口上,连接有电压传感器V等各种传感器,并且连接有用于驱动压缩机31等的各种驱动器。
CPU按照ROM中存储的控制程序经由输入输出接口接受各种传感器测定的测定结果,使用RAM内的各种数据等进行处理,从而执行各种控制处理。另外,CPU经由输入输出接口向各种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从而控制燃料电池系统1整体。下面,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7执行的含水量控制处理。
在说明含水量控制处理之前,参照图2,说明燃料电池的阻抗。图2是在复平面上表示通过通常的交流阻抗法测定的燃料电池的阻抗测定结果的图。图2所示的阻抗曲线Z,是通过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各频率的燃料电池2的阻抗,在复平面上描画阻抗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的轨迹得到的。
图2所示的Z1V表示高频即1KHz附近的燃料电池2的阻抗(下面,称为“高频阻抗”(第一阻抗))的矢量。Z2V表示低频即100Hz附近的燃料电池2的阻抗(下面,称为“低频阻抗”(第二阻抗)的矢量。Z21V表示通过从低频阻抗减去高频阻抗求得的差分阻抗的矢量。
在此,已知高频阻抗相当于燃料电池2的电解质膜的电阻值。另外,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2的阻抗具有随着测定频率降低而增加的倾向。也就是说,在使测定频率的值从与高频阻抗对应的频率开始降低时,位于电解质膜的外侧的部分的电阻值逐渐累加。本申请的发明人基于这样的原理研究与燃料电池2的电解质膜的电阻值和位于该电解质膜的外侧的催化剂层的电阻值的合计值相当的阻抗,得知100Hz附近的燃料电池2的阻抗即低频阻抗相当于燃料电池2的电解质膜的电阻值和催化剂层的电阻值的合计值。由此,通过从低频阻抗减去高频阻抗求得差分阻抗,能够把握燃料电池2的催化剂层的电阻值。此外,电解质膜的电阻值能够与电解质膜的含水量建立对应,同样地,催化剂层的电阻值能够与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建立对应。
因而,通过使用与催化剂层的电阻值对应的含水量检测出干燥程度,能够更准确地控制燃料电池内的干燥程度。下面,详细说明执行这样的含水量控制处理的控制部7的功能。
在功能性方面,控制部7具有目标电压决定部71、叠加信号生成部72、电压指令信号生成部73、阻抗计算部74、含水量计算部75、含水量控制部76。
目标电压决定部71基于从油门踏板传感器(未图示)等输入的各传感器信号决定输出目标电压(例如300V等),并将该输出目标电压输出至电压指令信号生成部73。
叠加信号生成部72生成应该叠加在输出目标电压上的阻抗测定用信号(例如振幅值为2V的特定频率的正弦波信号),将该阻抗测定用信号输出至电压指令信号生成部73。该阻抗测定用信号中包括低频和高频2种正弦波信号。例如100Hz附近的频率区域(下面,称为“低频区域”)相当于低频,例如1KHz附近的频率区域(下面,称为“高频区域”)相当于高频。此外,测定阻抗所使用的低频和高频各自的频率不需要限定于上述值。另外,输出目标电压和阻抗测定用信号的各参数(波形的种类、频率、振幅值)能够按照系统设计等适当设定。另外,能够由叠加信号振幅控制部(未图示)适当改变阻抗测定用信号的振幅值。
电压指令信号生成部73在输出目标电压上叠加阻抗测定用信号,作为电压指令信号输出至DC/DC转换器51。DC/DC转换器51按照所输入的电压指令信号对燃料电池2等进行电压控制。
阻抗计算部74以规定的采样率对由电压传感器V检测出的燃料电池2的输出电压(下面称为“FC电压”)以及由电流传感器A检测出的燃料电池2的输出电流(下面称为“FC电流”)进行采样,并进行傅里叶变换处理(FFT运算处理或DFT运算处理)等。阻抗计算部74通过将傅里叶变换处理后的FC电压信号除以傅里叶变换处理后的FC电流信号等算出燃料电池2的阻抗,从该阻抗中提取高频阻抗以及低频阻抗。阻抗计算部74通过从低频阻抗减去高频阻抗而算出差分阻抗。阻抗计算部74将高频阻抗、低频阻抗以及差分阻抗输出至含水量控制部76。
图1所示的阻抗计算部74例如能够使用针对每个电池组、每个单电池、每个将单电池的面分割而设置的单电池分割区域测定的阻抗算出燃料电池2的阻抗。针对每个电池组算出阻抗的步骤按照记载在上述的阻抗计算部74的步骤进行。
说明针对每个单电池算出阻抗的步骤。首先,阻抗计算部74针对每个单电池算出阻抗,从这些阻抗中分别提取高频阻抗和低频阻抗。接着,阻抗计算部74算出所提取的各高频阻抗的总和,并且算出所提取的各低频阻抗的总和。由此,能够算出燃料电池2的高频阻抗以及低频阻抗。
说明针对每个单电池分割区域算出阻抗的步骤。首先,阻抗计算部74针对每个单电池分割区域算出阻抗,从这些阻抗中分别提取高频阻抗和低频阻抗。接着,阻抗计算部74针对每个单电池算出将所提取的各高频阻抗乘以对应于该高频阻抗的单电池分割区域的面积得到的相乘值的总和。并且,阻抗计算部74针对每个单电池算出将所提取的各低频阻抗乘以对应于该低频阻抗的单电池分割区域的面积得到的相乘值的总和。由此,算出每个单电池的高频阻抗以及每个单电池的低频阻抗。进一步,阻抗计算部74求出每个单电池的高频阻抗的总和和每个单电池的低频阻抗Z2的总和。由此,能够算出燃料电池2的高频阻抗和低频阻抗。
含水量计算部75使用高频阻抗算出电解质膜的含水量。含水量计算部75使用差分阻抗算出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在此,在阻抗计算部74针对每个单电池或针对每个单电池分割区域使用所测定的阻抗算出燃料电池2的阻抗的情况下,含水量计算部75例如下述那样算出电解质膜的含水量以及催化剂层的含水量。
参照图3,具体地说明。首先,如图3(A)所示,通过阻抗计算部74算出每个单电池的高频阻抗Z1和每个单电池的差分阻抗Z21。接着,含水量计算部75参照图3(B)所示的表示高频阻抗与电解质膜的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的电解质膜含水量映射M1、以及表示差分阻抗与催化剂层的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的催化剂层含水量映射M21,将图3(A)所示的每个单电池的高频阻抗Z1以及每个单电池的差分阻抗Z21分别变换为图3(C)所示的电解质膜的含水量H1以及催化剂层的含水量H21。由此,得到图3(C)所示的每个单电池的电解质膜的含水量曲线H1以及每个单电池的催化剂层的含水量曲线H21。此外,电解质膜含水量映射M1以及催化剂层含水量映射M21预先通过实验等求出,存储在映射存储部77(存储器)中。
在由含水量计算部75算出的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少于规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含水量控制部76执行使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增加的含水量恢复处理。例如为了预防催化剂层的干燥而设定的含水量相当于规定含水量。
例如下面列举的各处理相当于含水量恢复处理:使压缩机31的流量减小而使阴极化学计量比降低的阴极化学计量比降低处理;向氧化气体供给流路32注入水分等而对氧化气体进行加湿的氧化气体加湿处理;调整背压阀34使氧化气体的背压上升的氧化气体背压上升处理;使氢气的供给量增加而使阳极化学计量比增加的阳极化学计量比增加处理;减少氢气的供给量而使阳极化学计量比降低的阳极化学计量比降低处理;驱动散热器扇64等而使冷却水的温度降低的冷却水温降低处理;驱动冷却水泵63等而使冷却水的流量增加的冷却水量增加处理。
在此,在阻抗计算部74针对每个单电池或针对每个单电池分割区域使用所测定的阻抗算出燃料电池2的阻抗的情况下,含水量控制部76例如如下述那样判定是否执行含水量恢复处理。
含水量控制部76使用图3(C)所示的每个单电池的催化剂层的含水量曲线H21比较每个单电池的催化剂层的含水量与作为阈值的规定含水量,来判定是否存在比规定含水量少的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即使在比规定含水量少的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存在一个的情况下,含水量控制部76也执行使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增加的含水量恢复处理。该含水量恢复处理能够按照判定为比规定含水量少的单电池的位置(参照图4)如下述那样来执行。
在判定比规定含水量少的单电池的位置位于阴极入口侧的情况(图4的a区域)下,执行上述的阴极化学计量比降低处理、氧化气体加湿处理、阳极化学计量比增加处理、冷却水入口侧温度降低处理中的至少任一个处理是有效的。通过执行阴极化学计量比降低处理,能够减少由氧化气体带出水的现象。通过执行氧化气体加湿处理,能够使氧化气体的水分量增加。通过执行阳极化学计量比增加处理,能够使从阴极出口侧循环到阳极入口侧的水从阳极侧返回电池组内。通过执行冷却水入口侧温度降低处理,能够对水蒸发而被带出的现象进行抑制。
在判定为比规定含水量少的单电池的位置位于阴极入口与出口的中央部的情况(图4的b区域)下,执行上述的冷却水量增加处理、冷却水温降低处理中的至少任一个处理是有效的。通过执行冷却水量增加处理,能够使隔板的热传导率上升,因而能够使冷却水的冷却能力上升而降低冷却水温。由此,与上述的冷却水温降低处理同样地,能够对水蒸发而被带出的现象进行抑制。
在判定为比规定含水量少的单电池的位置位于阴极出口侧的情况(图4中的c区域)下,执行上述的阴极化学计量比降低处理、氧化气体背压上升处理、阳极化学计量比降低处理、冷却水出口侧温度降低处理中的至少任一个处理是有效的。通过执行氧化气体背压上升处理,能够使氧化气体的压力上升,因而能够抑制水被带出的现象。通过执行阳极化学计量比降低处理,能够抑制水从阳极侧被带出的现象。通过执行冷却水出口侧温度降低处理,能够抑制水蒸发而被带出的现象。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系统1,能够使用与燃料电池2的电解质膜的电阻相当的高频阻抗Z1和与燃料电池2的电解质膜以及催化剂层的电阻相当的低频阻抗Z2之差即差分阻抗Z21,算出燃料电池2的含水量。因而,能够基于位于电解质膜的外侧且比电解质膜容易干燥的催化剂层的含水量把握燃料电池内的干燥程度。由此,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燃料电池内的干燥程度。
另外,在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少于规定含水量的情况下,能够执行含水量恢复处理,因而在催化剂层干燥之前,能够使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增加。
另外,因为能够针对每个单电池算出阻抗,并针对每个单电池算出电解质膜的含水量以及催化剂层的含水量,所以能够针对每个单电池把握催化剂层的干燥状态。因而,即使在一部分的单电池的催化剂层干燥的情况下,也能够恢复催化剂层的含水量。
而且,因为能够针对每个单电池分割区域算出阻抗,并针对每个单电池算出电解质膜的含水量以及催化剂层的含水量,所以即使在单电池面内的干燥程度不均匀的情况下,也能够算出考虑了局部的干燥状态的含水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含水量控制部76在执行含水量恢复处理时,虽然将催化剂层的含水量低于规定含水量作为必要条件,但是执行含水量恢复处理时的必要条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图3(A)所示的差分阻抗Z21大于规定阻抗的情况下,执行含水量恢复处理。例如为了预防催化剂层干燥设定的阻抗相当于规定阻抗。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搭载在燃料电池车辆上的情况,但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也能够适用于除了燃料电池车辆以外的各种移动体(机器人、船舶、飞行器等)。另外,也能够将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在作为建筑物(住宅、大厦等)用的发电设备使用的固定放置用发电系统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适于更准确地把握燃料电池内的干燥程度。
标号说明
1…燃料电池系统,2…燃料电池,3…氧化气体配管系统,4…氢气配管系统,5…电力系统,6…冷却系统,7…控制部,31…压缩机,32…氧化气体供给流路,33…氧化废气排出流路,34…背压阀,40…氢罐,41…氢气供给流路,42…氢循环流路,43…调节阀,44…氢泵,51…DC/DC转换器,52…蓄电池,53…牵引逆变器,54…牵引电动机,61…散热器,62…冷却水流路,63…冷却水泵,64…散热器扇,71…目标电压决定部,72…叠加信号生成部,73…电压指令信号生成部,74…阻抗计算部,75…含水量计算部,76…含水量控制部,77…映射存储部。

Claims (5)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料电池,具有由一对催化剂层夹着电解质膜的两个面而成的膜-电极接合体,并接受反应气体的供给而通过该反应气体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力;
阻抗计算部,分别算出第一阻抗和第二阻抗,所述第一阻抗为第一频率区域内的所述燃料电池的阻抗且与所述电解质膜的电阻相对应,所述第二阻抗为第二频率区域内的所述燃料电池的阻抗,其中,所述第二频率区域为频率比所述第一频率区域低的区域;及
含水量计算单元,使用作为所述第二阻抗与所述第一阻抗之差的差分阻抗,算出所述燃料电池的含水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水量计算单元使用所述差分阻抗算出所述催化剂层的含水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含水量控制单元,该含水量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含水量计算单元算出的所述催化剂层的含水量比为了预防所述催化剂层的干燥而设定的规定含水量少的情况下,执行使所述催化剂层的含水量增加的含水量恢复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具有多个包括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单电池,
所述阻抗计算部针对每个所述单电池算出所述第一阻抗和所述第二阻抗,
所述含水量计算单元使用每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差分阻抗算出每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催化剂层的含水量,
所述含水量控制单元在每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催化剂层的含水量中的至少任一个含水量比所述规定含水量少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含水量恢复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计算部针对每个将所述单电池的面进行分割而设定的分割区域,算出所述第一阻抗和所述第二阻抗,使用每个该分割区域的所述第一阻抗和所述第二阻抗算出每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第一阻抗和所述第二阻抗。
CN201080004522.9A 2009-01-13 2010-01-05 燃料电池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2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04371A JP4640661B2 (ja) 2009-01-13 2009-01-13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9-004371 2009-01-13
PCT/JP2010/000010 WO2010082453A1 (ja) 2009-01-13 2010-01-05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2710A true CN102282710A (zh) 2011-12-14
CN102282710B CN102282710B (zh) 2014-01-29

Family

ID=42339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452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2710B (zh) 2009-01-13 2010-01-05 燃料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16307B2 (zh)
JP (1) JP4640661B2 (zh)
CN (1) CN102282710B (zh)
DE (1) DE112010000815B4 (zh)
WO (1) WO2010082453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9244A (zh) * 2014-09-22 2016-03-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5609834A (zh) * 2014-11-15 2016-05-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干燥程度取得方法
CN106299402A (zh) * 2015-06-23 2017-01-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6374126A (zh) * 2015-07-23 2017-0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检测燃料电池系统中的阳极污染物的系统和方法
CN107112558A (zh) * 2014-12-26 2017-08-2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的状态检测装置以及方法
CN108140856A (zh) * 2015-10-05 2018-06-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的状态判定方法和状态判定装置
CN108390088A (zh) * 2017-02-01 2018-08-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9613444A (zh) * 2018-12-25 2019-04-12 河南利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CN110380087A (zh) * 2018-04-12 2019-10-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和估测金属离子的含量的方法
CN113646649A (zh) * 2018-11-30 2021-11-12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用于测量电池单元电阻的装置及方法
CN114725438A (zh) * 2021-01-05 2022-07-0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水管理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09949A (ja) * 2011-11-21 2013-06-06 Denso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838773B2 (ja) * 2011-12-13 2016-01-06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燃料電池診断装置
JP5864277B2 (ja) * 2012-01-16 2016-0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ピーダンス計測方法、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ピーダンス計測装置
JP5790516B2 (ja) * 2012-01-24 2015-10-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811958B2 (ja) * 2012-06-12 2015-11-11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乾湿指標測定装置、および燃料電池診断装置
JP6144180B2 (ja) 2012-12-07 2017-06-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加湿制御方法
JP6115261B2 (ja) 2013-04-02 2017-04-19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燃料電池監視装置
JP6167800B2 (ja) 2013-09-25 2017-07-26 株式会社Soken 電流測定装置
JP6197601B2 (ja) * 2013-11-20 2017-09-20 株式会社Soken 燃料電池監視装置
KR101592704B1 (ko) * 2014-06-11 2016-02-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스택의 상태 진단 방법 및 연료전지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KR101832685B1 (ko) 2015-03-03 2018-02-26 닛산 지도우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연료 전지 내부 상태 검출 시스템 및 상태 검출 방법
CA2978525C (en) 2015-03-03 2019-04-23 Nissan Motor Co., Ltd. State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uel cell
JP6455363B2 (ja) * 2015-08-27 2019-01-23 株式会社Soken 診断装置
JP6518603B2 (ja) * 2016-02-24 2019-05-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JP6258378B2 (ja) * 2016-02-26 2018-0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7020239B2 (ja) * 2018-03-29 2022-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KR20200129268A (ko) * 2019-05-08 2020-11-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임피던스를 이용한 연료전지 차량의 물 제거 시스템 및 방법
JP7292326B2 (ja) * 2020-12-15 2023-06-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式水素昇圧システム
CN114639852B (zh) 2020-12-15 2024-04-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化学式氢升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6110B1 (en) * 1997-04-10 2002-04-23 Magnet-Motor Gesellschaft Für Magnetmotorische Technik Mbh Method for regulating membrane moisture of a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and a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JP4259088B2 (ja) * 2002-10-25 2009-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7099787B2 (en) 2004-09-15 2006-08-29 Plug Power Inc. Technique and apparatus to measure a fuel cell parameter
JP4821962B2 (ja) 2005-06-30 2011-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7128665A (ja) * 2005-11-01 2007-05-24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用電極触媒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7173071A (ja) * 2005-12-22 2007-07-05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診断装置及び燃料電池診断方法
JP4876671B2 (ja) 2006-03-29 2012-02-15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特性測定装置及び方法
JP2008103156A (ja) 2006-10-18 2008-05-0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の含水量制御方法
JP2008166236A (ja) * 2007-01-05 2008-07-17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9244B (zh) * 2014-09-22 2018-1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5449244A (zh) * 2014-09-22 2016-03-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5609834B (zh) * 2014-11-15 2018-07-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干燥程度取得方法
CN105609834A (zh) * 2014-11-15 2016-05-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干燥程度取得方法
CN107112558A (zh) * 2014-12-26 2017-08-2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的状态检测装置以及方法
CN106299402B (zh) * 2015-06-23 2018-09-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6299402A (zh) * 2015-06-23 2017-01-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6374126A (zh) * 2015-07-23 2017-0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检测燃料电池系统中的阳极污染物的系统和方法
CN106374126B (zh) * 2015-07-23 2019-06-0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检测燃料电池系统中的阳极污染物的系统和方法
CN108140856B (zh) * 2015-10-05 2020-09-2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的状态判定方法和状态判定装置
CN108140856A (zh) * 2015-10-05 2018-06-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的状态判定方法和状态判定装置
CN108390088A (zh) * 2017-02-01 2018-08-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8390088B (zh) * 2017-02-01 2021-02-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10380087A (zh) * 2018-04-12 2019-10-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和估测金属离子的含量的方法
CN110380087B (zh) * 2018-04-12 2022-04-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和估测金属离子的含量的方法
CN113646649A (zh) * 2018-11-30 2021-11-12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用于测量电池单元电阻的装置及方法
CN109613444A (zh) * 2018-12-25 2019-04-12 河南利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CN114725438A (zh) * 2021-01-05 2022-07-0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水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725438B (zh) * 2021-01-05 2024-04-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水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0000815B4 (de) 2022-10-20
JP4640661B2 (ja) 2011-03-02
US20110269046A1 (en) 2011-11-03
WO2010082453A1 (ja) 2010-07-22
JP2010165463A (ja) 2010-07-29
US8916307B2 (en) 2014-12-23
CN102282710B (zh) 2014-01-29
DE112010000815T5 (de) 2012-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2710B (zh) 燃料电池系统
KR100955506B1 (ko) 연료전지시스템
US8268495B2 (en) Controller in a fuel cell system that controls the measurement of AC impedance and drives the DC/DC converter
KR101053991B1 (ko) 연료전지시스템 및 전원제어방법
KR101136500B1 (ko) 연료전지시스템
EP2306572B1 (en) Fuel cell system
CA2938133C (en) A fuel cell system with wetness and anode gas concentration control
JP4868239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7078323B (zh) 燃料电池的状态判定装置及方法
US8053123B2 (en) Fuel cell system with a scavenging device and AC impedance measuring unit
JP6237715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WO2008047526A1 (fr) Système de pile à combustible
US20150357659A1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fuel cell powered vehicle
JP5779952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11081715B2 (en) Fuel cell system
JP5030013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7168299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フラッディング判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