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1355B - 移动体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体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1355B
CN102281355B CN201110228383.4A CN201110228383A CN102281355B CN 102281355 B CN102281355 B CN 102281355B CN 201110228383 A CN201110228383 A CN 201110228383A CN 102281355 B CN102281355 B CN 102281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or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83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1355A (zh
Inventor
生田目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81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1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3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77Arrangements for enabling portable transceivers to be used in a fixed position, e.g. cradles or boos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wireless LAN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移动体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通过蜂窝通信进行经由移动体通信网(10)的通信,是能够与固定电话机和无线LAN接入点等通信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非蜂窝通信)的双模终端。在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向通信装置(200)接入,进行经由连接通信装置(200)的固定电话线路(21)的呼叫时,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获取在能够利用的蜂窝通信中使用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电话号码作为通知信息,发送给通信装置(200)。通信装置(200)执行经由固定电话线路(21)的呼叫,以便将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通知的电话号码通知被呼叫方。提高在移动体通信终端中使用固定电话线路时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移动体通信终端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9月23日、申请号为200810165795.6、发明名称为“移动体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体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尤其涉及适合于从移动体通信终端进行经由固定电话线路的通信的移动体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便携电话等移动体通信终端中的一种,已经实现了所谓双模终端,除连接移动体通信网(所谓蜂窝网)的无线通信功能之外,例如也安装了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和蓝牙等其他系统的无线通信功能(以下称为“非蜂窝通信功能”)。 
根据这种双模终端,实现能够在经由固定电话网的通信中使用移动体通信终端的所谓FMC(Fixed Mobile Convergence/固定与移动融合)。根据该FMC,通过利用非蜂窝通信功能在连接固定电话网和IP电话网的无线LAN接入点和固定电话机等通信装置上连接移动体通信终端,能够使用移动体通信终端作为连接在固定电话网的电话机,或使用移动体通信终端作为固定电话机的子机。 
结果,为了能够使用费用一般低于移动体通信网的固定电话网,在能够向连接固定电话网的通信装置接入的环境下(例如办公室和自家住宅等确定的室内等),在非蜂窝通信功能中利用固定电话网,在不能向通信装置接入的环境下进行经由蜂窝通信网的通信,由此能够实现通信成本的降低和提高便利性。 
但是,在使用了固定电话网的通信中呼叫时,固定电话网直接连接的通信装置呼叫,所以该通信装置收容的固定电话线路的序号(电话号码)作为呼叫者的序号通知被呼叫方。即,与呼叫时使用的移动体通信终端是谁无关,在企业和住宅中签约的电话号码被通知对方。 
另一方面,在经由蜂窝网的移动体通信终端彼此间的通信中,将独立的电话号码通知给每个移动体通信终端,所以通过与电话簿功能的链接能够分别得知收到了来自谁的呼叫。这已体现为使用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便利性的一个方面。因此,仅限于使用FMC的情况时不能通知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这明显有损于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06-67192号公报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使移动体通信终端和固定电话协作的技术中,当在固定电话中使用移动体通信终端具有的电话簿功能时,不将固定电话的电话号码通知对方。但是,该技术仅仅是单纯地不通知固定电话的电话号码,不能通知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另外,日本特开2006-67192号公报的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说明书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体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当在移动体通信终端中利用固定电话网时,也能够进行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号码通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移动体通信终端,能够执行针对移动体通信线路的基于无线接入的移动体通信和与所述无线接入不同的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否通信判断部,判断可否和不同于所述移动体通信线路的非移动体通信线路连接的通信装置进行基于所述无线通信的通信;和呼叫指示部,在通过所述可否通信判断部判断为能够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向该通信装置接入,指示该通信装置通过所述非移动体通信线路执行能够确定所述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呼叫;通信设定存储部,存储包括用于所述移动体通信的识别信息的移动体通信设定信息;和识别信息获取部,在通 过所述可否通信判断部判断为能够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从所述移动体通信设定信息获取所述识别信息,所述呼叫指示部指示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非移动体通信线路执行呼叫,以便将所述识别信息获取部获取的识别信息通知被呼叫方,所述通信设定存储部还存储包括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移动体通信的利用用途的所述移动体通信设定信息、以及包括经由所述非移动体通信线路的非移动体通信的利用用途的非移动体通信设定信息,所述识别信息获取部从包含与所述非移动体通信设定信息中含有的所述非移动体通信的利用用途相同的利用用途的所述移动体通信设定信息中获取所述识别信息。 
根据本发明,在从移动体通信终端进行经由固定电话线路的通信时,能够将移动体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通知被呼叫方。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根据表示作为本发明示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及以下相关说明将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存储部中存储的信息的示例的图,图3A表示存储在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中的蜂窝通信设定的示例,图3B表示存储在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中的非蜂窝通信设定信息的示例,图3C表示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中的地址信息的示例。 
图4是表示通过图2所示的控制部实现的功能的功能方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说明图5所示存储部的图,图6A表示构成存储部的存储区域,图6B表示存储在图6A所示的线路信息存储区域中的线路信息的示例,图6C表示存储在图6A所示的终端信息存储区域中的终端信息的示例。 
图7是表示通过图5所示的控制部实现的功能的功能方框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终端侧呼叫处理(1)”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侧呼叫处理” 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终端侧呼叫处理(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系统。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系统1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由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和通信装置200构成。并且,通信系统1包括用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进行移动体通信(所谓蜂窝通信)的移动体通信网(蜂窝网)10、和用于通信装置200进行固定电话通信的固定电话网20。 
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构成为能够向移动体通信网10和通信装置200无线接入。移动体通信终端100通过向通信装置200接入,能够实现能够进行经由固定电话网20的通信的所谓FMC。 
移动体通信网10是由移动体通信运营公司提供的蜂窝网,包括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在此,无线接入网络由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进行无线接入的多个无线基站、和控制多个无线基站的多个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等构成。并且,核心网络由将多个RNC彼此连接的中继交换机、用于连接其他通信网络的网关交换机、和登记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的本地存储器等构成。移动体通信终端100通过向这种移动体通信网10进行无线接入,能够建立移动体通信线路并进行移动体通信。 
固定电话网20是用于实现使用固定电话机等非移动体通信终端的普通加入者电话和IP电话的通信网络(非移动体通信网),由线路交换方式的电话线路网、和进行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通信的数据包交换方式的通信网络等构成。在此,作为线路交换方式的电话线路网,例如能够列举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和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 业务数字网)等。并且,作为数据包交换方式的通信网络,例如能够列举光纤网和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等。这种固定电话网20和通信装置200通过作为接入线路的固定电话线路21(非移动体通信线路)连接。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能够通过FMC进行经由连接通信装置200的固定电话线路21的通信(非移动体通信)。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例如是便携电话或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机系统)等进行所谓蜂窝通信的移动通信的移动电话终端。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是所谓的双模终端,除其基本功能、即通过移动体通信网10进行的语音通话和数据通信等通信功能(以下称为“蜂窝通信功能”)外,例如具有与无线LAN和蓝牙等蜂窝通信为不同系统的无线通信功能(以下称为“非蜂窝通信功能”)。 
参照附图说明这种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结构。图2是表示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结构的方框图。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如图2所示,由控制部110、蜂窝通信部120、非蜂窝通信部130、接口部140、语音处理部150和存储部160等构成。 
控制部110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作为工作区域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等构成,通过执行预定的动作程序,控制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各个部分。即,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各个构成部分由控制部110控制,并且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等通过控制部110进行。 
蜂窝通信部120用于进行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蜂窝通信动作,例如由采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复用)方式等通信方式的通信装置等构成。蜂窝通信部120通过进行对应该通信方式的天线121的无线发送接收,能够与附近基站进行无线通信。因此,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能够通过蜂窝通信部120实现向移动体通信网10的无线接入。 
非蜂窝通信部130用于进行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非蜂窝通信动作, 例如由依据IEEE802.11系列无线LAN标准和蓝牙(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等的无线通信装置等构成。非蜂窝通信部130通过进行对应该通信标准的天线131的无线发送接收,能够与对应该无线通信方式的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00对应于非蜂窝通信部130的无线通信方式。因此,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能够通过非蜂窝通信部130的动作与通信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 
接口部140构成为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与其使用者的接口,例如由操作部141和显示部142等构成。 
操作部141由形成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外表面的按钮和键等构成,由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用户操作。操作部141具有与各个按钮和键等连接的输入电路等,生成对应用户的操作的输入信号,输入到控制部110。 
显示部142例如是由液晶显示装置等构成的显示输出装置,通过控制部110的控制显示图像等。 
语音处理部150例如由语音数据用的解码电路等构成,进行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语音输入、语音输出的相关处理。具体地讲,语音处理部150进行以下受话动作,把通过蜂窝通信部120和非蜂窝通信部130接收的数字语音数据转换为模拟语音信号,并从扬声器151输出。并且,语音处理部150也进行以下送话动作等,把从麦克风152输入的用户的讲话声音转换为数字语音数据,输出给蜂窝通信部120和非蜂窝通信部130。 
存储部160例如由闪存等存储装置构成,除存储控制部110执行的动作程序外,还存储实现本发明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部160如图2所示,由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和程序存储区域164等存储区域构成。 
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是存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进行蜂窝通信时所需要的设定信息(蜂窝通信设定信息)的存储区域。具体地讲,在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中,对根据与移动体通信运营公司的合同而分配的每个移动体通信终端,存储有唯一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 等识别信息和各种认证密钥等。 
这种蜂窝通信的设定信息能够通过存储了与通信运营公司的合同对应的加入者信息的所谓UIM(User Identity Module)卡等提供。即,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能够设于存储部160内部,也能够设于附加安装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上的UIM卡等存储元件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存储部160的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中预先存储有作为默认设定的一个设定信息,读出安装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上的UIM卡的存储信息并进行存储。 
在此,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构成为能够至少安装一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以上)这种UIM卡。即,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是能够在一台设备中选择使用两个以上电话号码等的双模终端。在这种双模终端中,例如能够按照将电话号码区分为公务用和私人用等的目的,选择使用两个以上的电话号码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例如根据法人合同等主要用作公务用。因此,在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中存储有作为默认设定信息的公务用电话号码等(例如与顾客和交易商等通信使用的电话号码等)。对此,私人用的电话号码等(例如与家人和朋友等通信使用的电话号码等)的设定信息存储在UIM卡中。并且,使用者通过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上安装这种UIM卡,能够把使用一台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通信区分为公务用和私人用。 
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是存储与通信装置200之间进行非蜂窝通信所需要的设定信息(非蜂窝通信设定信息)的存储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FMC的利用合同的设定信息存储在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因此,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例如在根据法人合同等签约了公务用途的FMC利用合同时,通过与设置在该使用者所属的事业部门的建筑物内等的通信装置200通信,能够实现使用该事业部门签约的固定电话线路的FMC。 
在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存储有根据这种FMC的利用合同分配的设定信息。具体地讲,在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例如 除与通信装置200通信所需要的各种认证信息外,还存储有根据该FMC合同能够利用的固定电话线路的电话号码等。另外,根据这种FMC合同而分配的设定信息也能够通过UIM卡等提供。因此,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与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的情况相同,也能够设于安装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上的UIM卡等存储元件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上的UIM卡等存储元件上设有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即,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上安装有蜂窝通信(私人用)的UIM卡、和非蜂窝通信的UIM卡。由此,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能够使用3个电话号码(两个蜂窝通信用和1个非蜂窝通信用)。 
图3是表示存储在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和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的信息的示例的图。其中,图3A表示存储在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中的信息的示例,图3B表示存储在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的信息的示例。 
在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中,如图3A所示,存储有默认登记的公务用的蜂窝通信设定、和从UIM卡读出的私人用的蜂窝通信设定。在各个信息设定中记录着分别使用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及表示对应利用目的用途的信息等。 
以后,把默认登记在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中的公务用的蜂窝通信设定设为“UIM1”,把从UIM卡读出的私人用的蜂窝通信设定设为“UIM2”。该情况时,在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中,如图3A所示,针对有关UIM1的用途记录为“公务”,针对有关UIM2的用途记录为“私人”。表示这种用途的信息例如由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使用者任意设定。 
并且,在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如图3B所示,记录着根据FMC合同与能够利用的通信装置200通信所需要的认证信息、通过该通信装置200能够在FMC中使用的固定电话线路(以下称为“FMC线路”)的电话号码等、以及利用该电话号码的用途。以后,把对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设定的非蜂窝通信设定设为“UIM3”。如上所述,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签约了公务用途的FMC合同。因此, 在非蜂窝通信设定信息存储区域162中,如图3B所示,针对有关UIM3的用途记录为“公务”。表示这种非蜂窝通信的用途的信息,例如在签约FMC时等由FMC服务的提供者等设定。 
图2所示的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是存储实现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地址簿功能(电话簿功能)时所需要的地址信息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存储有分别对应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能够使用的电话号码等登记的地址信息。 
图3C是表示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的地址信息的示例的图。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如图3C所示,除对方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一般地址信息外,还记录着各个地址信息的属性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记录着作为属性信息的、表示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能够使用的通信的信息(例如UIM1、UIM2、UIM3等)。 
在此,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根据想要通知所登记的通信对象的电话号码是哪一个,任意设定将要使用的通信。例如,对想要通知对应UIM1的移动体通信用的电话号码的对象(例如图3C中的“A先生”),登记“UIM1”作为属性信息。并且,对想要通知对应UIM2的移动体通信用的电话号码的对象(例如图3C中的“B先生”),登记“UIM2”作为属性信息。另外,在能够使用FMC时,对想要通知在FMC中使用的固定电话线路21的电话号码的对象(例如图3C中的“C先生”),登记“UIM3”作为属性信息。 
在使用UIM卡时,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存储有对应该UIM卡的地址信息。由此,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存储有对应此前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曾经使用的UIM卡的地址信息,所以能够防止能够使用的电话号码等由于UIM卡的插拔而被不确定地改变。另外,基于安全性原因,在限制为对应UIM卡的地址信息只记录在该UIM卡中的情况下,能够把安装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上的UIM卡作为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的一部分,直接从该UIM卡参照地址信息。 
程序存储区域164是存储控制部110执行的程序的区域。在程序存 储区域中存储有控制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整体动作的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实现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等。控制部110通过执行存储在程序存储区域164中的程序,能够实现为了执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而需要的构成要素。 
具体地讲,在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进行呼叫动作时,通过控制部110执行存储在程序存储区域164中的程序,实现图4的功能方框图所示的功能。控制部110如图4所示发挥接口控制部111、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使用线路选择部113、通知信息获取部114和呼叫动作控制部115的作用。 
接口控制部111控制接口部140,接受来自操作部141的输入信号,并且生成各种画面输出给显示部142。 
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控制蜂窝通信部120和非蜂窝通信部130,判断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能够使用的线路。具体地讲,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通过监视蜂窝通信部120和非蜂窝通信部130的动作,判断是否能够利用蜂窝通信和非蜂窝通信。更加具体地讲,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通过监视蜂窝通信部120是否能够与附近的无线基站通信,判断是否在蜂窝通信的服务范围内。并且,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通过监视非蜂窝通信部130是否能够与通信装置200通信,判断是否在与通信装置200的通信服务范围内。 
并且,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根据来自操作部141的输入信号,判断是否能够使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使用者所期望的通信对象所使用的线路。 
使用线路选择部113根据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的判断结果和来自操作部141的输入信号,选择利用的线路。 
通知信息获取部114根据使用线路选择部113选择的线路和来自操作部141的输入信号,从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或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获取来自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呼叫时通知的电话号码等(通知信息)。 
呼叫动作控制部115根据使用线路选择部113选择的线路,控制蜂 窝通信部120或非蜂窝通信部130进行呼叫动作。在此,在通过蜂窝通信呼叫时,呼叫动作控制部115控制蜂窝通信部120将通过通知信息获取部114获取的通知信息通知通信对象。另一方面,在通过非蜂窝通信呼叫时,呼叫动作控制部115控制非蜂窝通信部130,使通信装置200进行将通过通知信息获取部114获取的通知信息通知给通信对象的动作。该情况时,呼叫动作控制部115生成用于控制通信装置200的动作的控制信号,并从非蜂窝通信部130发送给通信装置200。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通过控制部110执行程序从逻辑上实现图4所示的各种功能的情况,但这些各种功能例如也能够通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硬件实现。 
并且,上述的各个构成部分是使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发挥本发明涉及的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作用所必须的构成部分,关于作为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涉及的其他构成部分,能够根据需要设置。 
下面说明通信装置200。如上所述,通信装置200例如是连接在固定电话线路21的固定电话机、连接固定电话线路21的无线通信接入点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00是通过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进行无线通信,中继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和固定电话网20的通信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利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和通信装置200实现FMC。因此,例如在一般家庭等中利用FMC时,通信装置200采用能够通过无线通信(例如蓝牙的无线通信)把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用作子机的固定电话机。并且,在办公室等中利用FMC时,通信装置200采用例如与在办公室内构建的LAN连接的无线LAN接入点等。另外,FMC的利用场所与通信装置200的组合形式是任意的,不限于上述示例。 
参照附图说明这种通信装置200的结构。图5是表示通信装置200的结构的方框图。通信装置200如图5所示由控制部210、线路收容部220、无线通信部230、接口部240和存储部250等构成。 
控制部210例如由CPU和作为工作区域的RAM等构成,通过执行预定的动作程序,控制通信装置200的各个部分。即,通信装置200的各 个构成部分由控制部210控制,并且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等通过控制部210进行。 
线路收容部220收容用于连接固定电话网20的固定电话线路21,使用该固定电话线路21进行经由固定电话网20的通信。另外,在线路收容部220中只要至少收容签约了FMC合同的电话号码的固定电话线路21,则也能够收容多个线路。 
并且,线路收容部220利用在已知的FMC用通信装置中使用的构成要素实现。另外,根据将要采用的FMC的标准,在当执行FMC时需要经由IP网的接入的情况下等,在线路收容部220中收容针对固定电话网以外的通信网络的接入线路即可。并且,在线路收容部220与固定电话线路21或固定电话网20等通信网络之间,根据需要适当介入对应线路和通信网络的通信装置(例如调制解调器、路由器、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专用交换分机)、网关装置、线路终端装置等)。 
无线通信部230是能够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进行非蜂窝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因此,无线通信部230利用与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和通信装置200的非蜂窝通信中采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构成。无线通信部230通过控制按照该无线通信方式动作的天线231的无线电波的发送接收,进行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无线通信。 
接口部240是用于进行通信装置200的设定和控制的、与通信装置200的使用者的接口,例如在通信装置200采取固定电话机方式时,电话机的电话听筒和拨号按钮等包含于接口部240中。并且,在通信装置200采取无线LAN接入点等方式时,除指示器和交换机等外,用于通过LAN等连接外部装置(个人计算机等)的构成要素包含于接口部240中。 
存储部250例如利用闪存等存储装置构成,除存储控制部210执行的动作程序外,也存储实现本发明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存储部250中确保图6A所示的存储区域。并且,在各个存储区域中存储有预定的信息。存储部250例如图6A所示,由线路信息存储区域251、终端信息存储区域252、和程序存储区域253等存储区域构成。 
线路信息存储区域251是存储有关收容在线路收容部220中的固定 电话线路21的信息(线路信息)的区域。图6B是表示存储在线路信息存储区域251中的信息示例的图。在线路信息存储区域251中如图6B所示,除所收容的固定电话线路21的电话号码外,还记录着表示在FMC中使用的线路(FMC线路)是哪一个的信息。这种线路信息通过经由接口部240的操作记录在线路信息存储区域251中,例如由提供所收容的线路的通信经营商和提供FMC服务的经营商、通信装置200的使用者等设定。 
终端信息存储区域252是存储有关通过通信装置200进行FMC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信息(终端信息)的区域。图6C是表示存储在终端信息存储区域252中的信息示例的图。在终端信息存储区域252中如图6C所示,除能够向通信装置200接入并利用FMC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相关识别信息(例如,分配给该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电话号码、IP地址和MAC地址等唯一的识别信息)、和与该移动体通信终端100通信时所需要的有关安全性的信息(例如加密密码等)外,还记录着该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能够在FMC中使用的线路(FMC线路)的电话号码等。这种终端信息通过经由接口部240的操作记录在终端信息存储区域252中,例如由提供FMC服务的经营商和通信装置200的使用者等设定。 
程序存储区域253是存储控制部210执行的程序的区域。在程序存储区域253中存储有控制通信装置200的整体动作的OS、和用于实现通信装置200的各种功能的程序等。控制部210通过执行存储在程序存储区域253中的程序,能够实现用于执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所需要的构成要素。 
具体地讲,在通过来自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接入来进行基于FMC的呼叫动作时,通过控制部210执行存储在程序存储区域253中的程序,实现图7的功能方框图所示的功能。控制部210如图7所示发挥无线通信控制部211、终端认证部212、线路选择部213、通知信息获取部214和呼叫动作控制部215等的作用。 
无线通信控制部211通过控制无线通信部230,进行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无线通信(非蜂窝通信)有关的动作。 
终端认证部212判断向通信装置200无线接入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 是否是能够利用使用该通信装置200的FMC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具体地讲,终端认证部212通过对照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在接入时发送的识别信息、和存储在线路信息存储区域251和终端信息存储区域252中的信息,判断是否是被允许利用FMC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 
线路选择部213选择向通信装置200接入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在FMC中使用的线路。具体地讲,线路选择部213根据存储在线路信息存储区域251和终端信息存储区域252中的信息,从收容在线路收容部220中的线路中选择所接入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能够在FMC中使用的固定电话线路21。 
通知信息获取部214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通过FMC呼叫时,获取通知被呼叫方的通知信息。在此,把呼叫方的电话号码作为通知信息。在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指定了通知信息时,通知信息获取部214获取所指定的电话号码作为通知信息。另一方面,在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没有指定通知信息时,通知信息获取部214获取线路选择部213选择的线路的电话号码作为通知信息。 
呼叫动作控制部215控制线路收容部220,使已向通信装置200接入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进行基于FMC的呼叫动作。具体地讲,呼叫动作控制部215通过执行有关预定的呼叫控制的动作,通过被指定为FMC线路的固定电话线路21(固定电话网20)向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指定的被呼叫方呼叫。呼叫动作控制部215通过使有关呼叫控制的控制信息包含通知信息获取部214获取的通知信息,能够将该通知信息通知被呼叫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控制部210执行程序从逻辑上实现图7所示的各种功能的情况,但这些各种功能例如能够通过ASIC等硬件实现。 
并且,上述的各个构成部分是使固定电话机和接入点装置等发挥本发明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作用所必须的构成部分,关于作为固定电话机和接入点装置的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涉及的其他构成,能够根据需要设置。 
以下说明具有以上所述结构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在此,说明移动 体通信终端100通过通信装置200进行基于FMC的呼叫动作的动作示例。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输入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并呼叫时,由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执行的“终端侧呼叫处理(1)。该终端侧呼叫处理(1)以构成操作部41的呼叫按钮被操作为契机而开始。 
在呼叫按钮被操作时,控制部110被输入表示已从操作部141操作呼叫按钮的输入信号,并通过接口控制部111受理。接口控制部111根据来自操作部141的输入信号,判断为呼叫按钮已被操作时,询问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是否能够使用非蜂窝通信。 
响应来自接口控制部111的询问,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控制非蜂窝通信部130并判断是否能够使用非蜂窝通信(步骤S111)。具体地讲,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根据非蜂窝通信部130的无线通信动作,判断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是否在与在FMC中使用的通信装置200的通信服务范围内,由此判断是否能够使用非蜂窝通信。 
在此,在判断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不在与通信装置200的通信服务范围内、不能够使用非蜂窝通信时(步骤S111:否),结束终端侧呼叫处理(1)。该情况时,通过另外执行基于蜂窝通信部120的动作的蜂窝通信,能够进行基于蜂窝通信的呼叫动作。 
另一方面,在判断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在与通信装置200的通信服务范围内、能够使用非蜂窝通信时(步骤S111:是),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将该情况通知给使用线路选择部113。使用线路选择部113响应来自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的通知,向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接入并选择对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设定的线路,作为在FMC中使用的线路(FMC线路),并将该情况通知通知信息获取部114。 
通知信息获取部114响应来自使用线路选择部113的通知,向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接入,并确定对所选择的线路(FMC线路)设定的用途(步骤S11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把FMC线路的用途设定为“公务”。 
然后,通知信息获取部114向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接入,并确定被设定了与在步骤S112确定的用途相同的用途的蜂窝通信设定(步骤S113)。如上所述,FMC线路的用途被设定为“公务”,所以通知信息获取部114确定在存储于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中的蜂窝通信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UIM1和UIM2)中、用途被设定为“公务”的蜂窝通信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UIM1的用途为“公务”。因此,通知信息获取部114确定UIM1作为用途与FMC线路的用途相同的蜂窝通信设定。 
然后,通知信息获取部114获取对在步骤S113确定的蜂窝通信设定记录的电话号码作为通知信息(步骤S114)。 
另外,通知信息获取部114将所获取的通知信息和使用的线路通知给呼叫动作控制部115,并指示在呼叫时附加该通知信息。 
在此,该处理是在输入电话号码并呼叫时执行的处理。因此,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使用者通过操作构成操作部141的数字键,输入所期望的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并进行指示呼叫的键操作等。对应这种操作的输入信号被从操作部141输入到控制部110时,接口控制部111判断为已指示呼叫(步骤S115:是),将所输入的电话号码通知呼叫动作控制部115,指示其进行针对该电话号码的呼叫动作。 
呼叫动作控制部115以来自接口控制部111的指示为契机进行呼叫动作。此时,呼叫动作控制部115根据从通知信息获取部114通知的线路,控制蜂窝通信部120或非蜂窝通信部130中任一方进行呼叫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11判断能够与通信装置200通信,在步骤S113选择了FMC线路,所以呼叫动作控制部115控制非蜂窝通信部130,从而向通信装置200接入(步骤S116)。 
该情况时,呼叫动作控制部115根据在进行FMC时规定的步骤,将存储在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的认证信息等发送给通信装置200,从而建立与通信装置200之间的通信。 
然后,呼叫动作控制部115向通信装置200请求针对从接口控制部111通知的电话号码的呼叫,并且生成把通知信息获取部114获取的通知 信息作为表示呼叫方的通知信息的控制信息,发送给通信装置200(步骤S117),然后结束终端侧呼叫处理(1)。 
下面,参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发送了控制信息时由通信装置200执行的“通信装置侧呼叫处理”。该通信装置侧呼叫处理以在图8所示的步骤S116建立了与向通信装置200接入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通信为契机而开始。 
具体地讲,通信装置200通过无线通信控制部211的动作,进行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无线通信(非蜂窝通信)。并且,通信装置200利用终端认证部212,根据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发送的认证信息与存储在终端信息存储区域252中的终端信息的对照等,认证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从而建立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通信。 
然后,终端认证部212获取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发送的控制信息,并通知线路选择部213。在来自该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控制信息中,包括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和应该通知被呼叫方的通知信息。 
线路选择部213根据来自终端认证部212的通知,向线路信息存储区域251和终端信息存储区域252接入,选择在FMC中使用的线路(步骤S121)。并且,线路选择部213将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获取的控制信息和所选择的线路通知给通知信息获取部214。 
通知信息获取部214判断从线路选择部213通知的控制信息中是否包含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指定的通信信息(步骤S122)。在此,在来自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控制信息中包含通知信息时(步骤S122:是),通知信息获取部214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控制信息中获取应该在呼叫时附加的通知信息(步骤S123)。 
另一方面,在来自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控制信息中不包含通知信息时(步骤S122:否),通知信息获取部214向线路信息存储区域251接入,并从线路选择部213选择的有关FMC线路的设定信息中,获取该FMC线路的电话号码作为通知信息(步骤S124)。 
并且,通知信息获取部214将来自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控制信息表示的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线路选择部213选择的线路的电话号码、 以及在步骤S123或S124获取的通知信息,通知给呼叫动作控制部215,从而指示使用FMC线路的呼叫。 
呼叫动作控制部215响应来自通知信息获取部214的指示,控制线路收容部220,使用所选择的FMC线路,进行向所指定的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呼叫的动作。具体地讲,呼叫动作控制部215进行把从通知信息获取部214通知的通知信息表示的电话号码作为呼叫方号码的呼叫,将该电话号码通知给对方(步骤S125),然后结束通信装置侧呼叫处理。 
在此,在上述的终端侧呼叫处理(1)中,自动获取被设定了与对FMC线路设定的用途相同的用途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电话号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UIM1的电话号码),作为通知信息。因此,在该通信装置侧呼叫处理中,不通知FMC线路的电话号码,而是把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电话号码作为呼叫方电话号码通知给对方。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能够进行经由固定电话网20的通信时,不通知固定电话线路的电话号码,而是把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电话号码作为呼叫方电话号码通知给被呼叫方。 
并且,预先把根据用途选择使用的多个线路的设定信息存储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中,由此被设定了与使用固定电话网20时的用途相同的用途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电话号码被自动设定为呼叫方电话号码。由此,例如当在办公室内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呼叫时,能够把作为公务用途对该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设定的电话号码作为呼叫方号码,进行经由固定电话网20的呼叫。因此,能够实现对方能够以个人水平识别呼叫方的便利性、和利用固定电话网20的经济性,而且不需要使用者进行烦杂操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自动选择呼叫方电话号码,但也能够使显示部142显示预定的选择画面等,使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使用者选择所期望的呼叫方电话号码。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10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使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地址簿功能进行呼叫时由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执行的“终端侧呼叫处理 (2)”。该终端侧呼叫处理(2)以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使用者操作操作部141指示执行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地址簿功能为契机而开始。 
对应用于使执行地址簿功能的、操作预定的键的输入信号从操作部141输入控制部110后,接口控制部111生成基于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的地址信息的地址簿画面,并显示在显示部142中,从而实现地址簿功能。具体地讲,在显示部142上显示能够选择性地一览显示登记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的名称的地址簿画面。 
此时,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使用者例如通过操作十字键等,从一览中选择所期望的名称作为被呼叫方,进行用于指示向所选择的名称发送的键操作。对应这种操作的输入信号从操作部141输入到控制部110时,接口控制部111判断为输入了来自地址簿的呼叫指示(步骤S211:是)。该情况时,接口控制部111询问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是否能够使用对从地址簿指定的被呼叫方设定的线路,并且将所指定的被呼叫方通知给使用线路选择部113。 
响应来自接口控制部111的询问,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向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接入,确定对应从地址簿指定的被呼叫方的通信设定、即在针对该被呼叫方的呼叫中使用的线路(以下称为“既定线路”)(步骤S212)。例如,在根据图3C所示的地址信息指定名称“A先生”作为被呼叫方时,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确定对应名称“A先生”设定的属性信息“UIM1”作为既定线路。 
然后,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向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和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接入,检索有关所确定的既定线路的设定信息。例如,在步骤S212确定了UIM1时,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获取记录在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中的UIM1的设定作为检索结果。 
然后,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参照所检索的设定信息,确定对所确定的既定线路设定的用途(步骤S213)。另外,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向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接入,判断非蜂窝通信设定中记录的用途是否与在步骤S213确定的既定线路的用途相同(步骤S214)。 
在此,在判断既定线路中设定的用途与非蜂窝通信中设定的用途不 同时(步骤S214:否),结束终端侧呼叫处理(2)。该情况时,根据有关所确定的既定线路的蜂窝通信设定,进行基于蜂窝通信部120的蜂窝通信中的呼叫。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既定线路中设定的用途与非蜂窝通信中设定的用途相同时(步骤S214:是),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控制非蜂窝通信部130,判断是否能够使用非蜂窝通信(步骤S215)。 
在此,在判断为不能够使用与通信装置200的非蜂窝通信时(步骤S215:否),结束终端侧呼叫处理(2)。该情况时,也进行基于蜂窝通信部120的蜂窝通信中的呼叫。 
另一方面,在判断能够使用非蜂窝通信时(步骤S215:是),能够使用线路判断部112将在步骤S213确定的既定线路和表示能够使用非蜂窝通信的情况通知给使用线路选择部113。并且,使用线路选择部113选择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设定的非蜂窝通信作为使用线路,并从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获取从接口控制部111通知的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 
使用线路选择部113将从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获取的被呼叫方电话号码、所确定的既定线路和使用的线路通知给通知信息获取部114。通知信息获取部114在通过非蜂窝通信进行通信时,获取从使用线路选择部113通知的既定线路的电话号码作为通知信息(步骤S216)。 
然后,通知信息获取部114将针对基于非蜂窝通信的被呼叫方电话号码的呼叫请求、和表示将在步骤S216获取的通知信息通知给被呼叫方的情况,通知给呼叫动作控制部115。响应来自通知信息获取部114的通知,呼叫动作控制部115控制非蜂窝通信部130,从而向通信装置200接入(步骤S217)。 
该情况时,呼叫动作控制部115根据在进行FMC时规定的步骤,向通信装置200发送存储在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的认证信息等,从而建立与通信装置200之间的通信。 
然后,呼叫动作控制部115向通信装置200请求针对所指定的被呼叫方电话号码的呼叫,并且生成把通知信息获取部114获取的通知信息 作为表示呼叫方的通知信息的控制信息,发送给通信装置200(步骤S218),然后结束终端侧呼叫处理(2)。 
这样,在从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向通信装置200发送控制信息时,在通信装置200中执行在实施方式1中示例的“通信装置侧呼叫处理”,由此进行将来自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控制信息中包含的通知信息通知给被呼叫方的呼叫动作。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利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地址簿功能选择并呼叫被呼叫方时,在对该被呼叫方设定的用途与对非蜂窝通信设定的用途相同时,优先选择非蜂窝通信作为使用线路,并且不通知该非蜂窝通信的电话号码,而是将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电话号码通知给被呼叫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自动选择呼叫方电话号码,但也能够使显示部142显示预定的选择画面,使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使用者选择所期望的呼叫方电话号码。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此前曾经使用的地址信息被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并对每个地址信息记录属性信息,但也能够对每个蜂窝通信设定记录地址信息。该情况时,将预先把在从地址簿选择对方并从固定电话线路21呼叫时通知的电话号码设定为、例如“按照地址簿的设定”、“设为对应的蜂窝通信设定的电话号码”、和“设为固定电话的电话号码”任一方的设定信息,存储在例如地址信息存储区域163中,从而能够根据设定获取通知信息。 
并且,作为所选择的地址信息的属性信息,在登记了对应固定电话线路21的“UIM3”时,获取存储在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的固定电话线路21的电话号码作为通知信息,或者使针对通信装置200的控制信息不包含通知信息,由此把根据来自通信装置200的呼叫而通知的电话号码设为固定电话线路21的电话号码。由此,不会一律地通知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例如对于虽然知道固定电话的电话号码,但不知道移动体通信用的电话号码的对象,能够不通知移动体通信用的电话号码,而通知固定电话的电话号码。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关于蜂窝通信的设定,示例了设定公务用途和私人用途的情况,但也能够在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1中记录用途相同的多个蜂窝通信设定。并且,例如能够通过追加UIM卡等,在非蜂窝通信设定存储区域162中记录多个非蜂窝通信的设定。 
该情况时,预先在存储部160等中设定把进行基于FMC的呼叫时通知的呼叫方电话号码设为哪一个的条件,移动体通信终端100根据该条件设定获取通知信息。例如,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使用者从事于工作场所和所属地点根据星期和时间段而变化的工作时,通过在存储部160等中对应多个蜂窝通信设定和多个非蜂窝通信设定分别存储利用该设定的星期和表示时间段的日期信息,即可进行条件设定。 
并且,移动体通信终端100在能够利用对应已指示呼叫动作的日期的非蜂窝通信时,能够有关把该日期对应的蜂窝通信设定的电话号码作为呼叫方电话号码。 
通过进行这种条件设定,即使在相同用途的设定为多个时,也能够向被呼叫方通知合适的呼叫方电话号码。另外,这种条件设定不限于日期,能够采用任意内容。 
根据以上的说明,通过按照上述实施方式适用本发明,在从移动体通信终端进行经由固定电话线路的呼叫时,能够通知有关该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由此,能够同时实现能够根据个人水平识别呼叫方的便利性、和利用固定电话线路的经济性。 
在该情况下,在所使用的移动体通信终端是能够选择性地使用对应用途的多个电话号码的双模终端时,自动选择并通知与对能够使用的固定电话网设定的用途相同的用途的电话号码。因此,在根据用途区分使用电话号码时,能够通知合适的电话号码。 
并且,通过在对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地址簿功能登记的地址信息中登记所期望的通信设定(电话号码),在从地址簿进行经由固定电话网的呼叫时,也能够自动选择有关所登记的通信的电话号码,并作为呼叫方电话号码通知。因此,在根据对象而区分使用电话号码时,也能够通知合 适的电话号码。 
在该情况下,登记预先把从地址簿进行呼叫时通知的电话号码设定为“按照地址簿的登记”、“设为对应的通信的电话号码”、“设为固定电话的电话号码”中任一方的设定信息,由此能够通知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使用者所期望的电话号码。 
另外,在对移动体通信终端进行了多个蜂窝通信设定和多个非蜂窝通信设定时,关于期望通知的电话号码,通过进行例如基于日期等的条件设定,在相同用途下区分使用移动体通信终端能够使用的多个电话号码时,也能够通知合适的电话号码。 
并且,有关蜂窝通信的设定和有关非蜂窝通信的设定分别能够使用UIM卡等能够在移动体通信终端上装卸的存储介质。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利用固定电话线路通知的呼叫方电话号码的扩展和变更等合适的通知。 
并且,中继来自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经由固定电话线路的呼叫的通信装置,例如能够通过对固定电话机那样把与固定电话线路的连接作为主要功能的装置追加用于进行与移动体通信终端的通信的结构来实现,此外,例如也能够通过对无线LAN接入点那样把与移动体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作为主要功能的装置追加用于进行与固定电话线路的连接的结构来实现。即,通过对固定电话机和无线接入点追加功能,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并且也能够采用对应用途和使用场所的形式的通信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仅是一例,本发明的适用范围不限于此。即,能够实现各种应用,所有实施方式都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把移动体通信终端100进行经由固定电话网20的通信(FMC)时的利用用途设为公务,但作为蜂窝通信设定和非蜂窝通信设定而设定的用途是任意的。例如,在使用一般家庭中的固定电话线路时,能够将家庭成员拥有的各个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通知对方。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对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登记根据公务用和私人用而区分的多个蜂窝通信设定的情况,但蜂窝通信设定的登记数量不是必须为多个,也能够是一个。即,只要登记一个以上与通 过非蜂窝通信进行呼叫的通信装置通常使用的电话号码不同的电话号码即可。 
并且,移动体通信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设置的场所,不限于办公室和住宅中。例如,在把设置于住宿设施的各个房间中的电话机作为本发明涉及的通信装置时,如果住宿客人使用本发明涉及的移动体通信终端,则能够从自己的移动体通信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网呼叫,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通知被呼叫方。此外,通过把对应移动体通信终端的非蜂窝通信功能的各种通信装置作为本发明涉及的通信装置,能够在能够利用固定电话网的各种场所通知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并呼叫。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蜂窝通信中使用的电话号码通知被呼叫方,但只要是能够独立识别移动体通信终端或其使用者的识别信息,则通知信息不限于电话号码,能够是任意信息。例如,能够把电子邮件地址和使用者名称等作为通知信息。 
另外,当然能够提供像上述移动体通信终端100那样预先具有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的移动体通信终端,根据程序的应用,也能够使不具有这些功能的已有的移动体通信终端等发挥本发明涉及的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作用。 
该情况时,至少对具有与蜂窝通信为不同系统的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体通信终端,适用与实现上述移动体通信终端100的各种功能的程序相同的程序,使控制该移动体通信终端的计算机(CPU等)执行该程序,由此能够发挥本发明涉及的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作用。 
并且,关于通信装置也相同,通过适用程序,能够使已有的通信装置等发挥本发明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作用。该情况时,至少对能够进行向固定电话网的接入以及与移动体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适用与实现上述通信装置200的各种功能的程序相同的程序,使控制该通信装置的计算机(CPU等)执行该程序,因此能够发挥本发明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作用。 
这种程序的适用方法是任意的,例如能够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例如 存储卡、USB存储器、FD、MO盘、CD、DVD、HD-DVD、BD等)中存储程序并发布,由此能够提供给任意装置,此外还能够通过因特网等通信介质提供并适用。 
具体地讲,将该程序上传到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公告牌系统)中,并通过通信介质发布该程序即可。并且,也能够利用表示该程序的信号调制载波,并传输所得到的调制波,接收到该调制波的装置解调调制波并将这些程序复原。 
并且,与其他应用程序相同,通过起动该程序并在OS的控制下执行,能够执行上述处理。 
另外,在OS分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OS构成本申请发明的一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记录介质中存储除该部分之外的程序。该情况时,在本发明中,在该记录介质中存储用于执行计算机执行的各种功能或步骤的程序。 
本发明并不限定为上面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状况下,也可以实施其他的实施例、变形及变更。本发明是根据优选的实施例记述的,即使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任何详细说明,本发明都不被限制,并且在本发明中包括与附加的权利要求所述的目的相符的全部实施例。 
本申请基于2007年9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247845,并包括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在此,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的内容作为参考全部包含在本申请中。 

Claims (5)

1.一种移动体通信终端,能够执行针对移动体通信线路的基于无线接入的移动体通信和使用与所述移动体通信线路不同的非移动体通信线路的非移动体通信,所述非移动体通信经由进行与所述无线接入不同的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而进行,该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
移动体通信设定存储单元,存储包括关于所述移动体通信的用途在内的设定信息;
接口控制部,判断是否输入了来自地址簿的呼叫指示;
能够利用线路判断单元,从地址簿中确定关于所指定的被呼叫方的既定线路,从存储在所述移动体通信设定存储单元中的设定信息中检索关于所述既定线路的所述设定信息,从检索到的设定信息中,获取用于所述移动体通信的所述移动体通信终端的用途,判断获取的用途与所述通信装置的用途是否一致,在判断为用途一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非移动体通信能否利用;
利用线路选择单元,在由所述能够利用线路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非移动体通信能够利用的情况下,响应通知了所述非移动体通信能够利用和所述既定线路而选择所述非移动体通信作为利用线路,并且获取所述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
通知信息获取单元,响应从所述利用线路选择单元通知所述非移动体通信作为所述利用线路、并且通知了所述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和所述既定线路的情况,而取得所述既定线路的电话号码作为通知信息,并且请求基于所述非移动体通信的向所述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的呼叫和向所述通知信息的所述被呼叫方的通知;以及
呼叫控制单元,按照来自所述通知信息取得单元的请求,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对所述通信装置进行接入,并经由所述非移动体通信线路指示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将所述通知信息通知给被呼叫方的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体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地址信息存储单元,该地址信息存储单元将被呼叫方的地址信息和在向各个被呼叫方的呼叫中使用的通信对应存储,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从与被指定为被呼叫方的地址信息对应的通信的所述设定信息中获取所述用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体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条件设定存储单元,该条件设定存储单元存储能够利用的每个通信的条件设定,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从与所述条件设定的条件对应的通信的所述设定信息中获取所述用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体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定存储单元由能够在所述移动体通信终端上装卸的存储介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体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定存储单元由能够在所述移动体通信终端上装卸的存储介质构成。
CN201110228383.4A 2007-09-25 2008-09-23 移动体通信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1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7845A JP4483921B2 (ja) 2007-09-25 2007-09-25 通信システム
JP247845/2007 2007-09-2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57956A Division CN101400183B (zh) 2007-09-25 2008-09-23 移动体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1355A CN102281355A (zh) 2011-12-14
CN102281355B true CN102281355B (zh) 2014-09-10

Family

ID=401398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838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1355B (zh) 2007-09-25 2008-09-23 移动体通信终端
CN20081016579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0183B (zh) 2007-09-25 2008-09-23 移动体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579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0183B (zh) 2007-09-25 2008-09-23 移动体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49648B2 (zh)
EP (1) EP2043340B1 (zh)
JP (1) JP4483921B2 (zh)
KR (1) KR100960697B1 (zh)
CN (2) CN1022813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11229B1 (ko) * 2010-03-02 2012-02-14 주식회사 네이블커뮤니케이션즈 발신자 번호 변환 어플리케이션 서버
JP5732878B2 (ja) 2011-02-07 2015-06-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3042455A (ja) * 2011-08-19 2013-02-28 Hikari Tsushin Inc 発信者番号通知プログラム、ゲートウェイサーバ、発信者番号通知システム及び発信者番号の通知方法
CN103051761A (zh) * 2011-10-17 2013-04-17 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通话底座以及移动终端与通话底座共享通话数据的方法
GB201118992D0 (en) 2011-11-03 2011-12-14 Clever Call Ltd A method of routing cal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673656B2 (ja) * 2015-08-20 2020-03-2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携帯無線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05450866A (zh) * 2015-12-02 2016-03-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129213B2 (en) * 2018-10-12 2021-09-2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ell identif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526A (zh) * 2006-02-15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融合终端
CN101022291A (zh) * 2007-03-23 2007-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主叫线路号码显示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46955A4 (en) * 1994-02-24 1999-08-18 Gte Mobile Comm Servinc CELLULAR RADIOTELEPHONE SYSTEM WITH REMOTE PROGRAMMING STATIONS
JP2003339083A (ja) 2002-03-15 2003-11-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携帯端末装置、通信装置、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3742029B2 (ja) * 2002-04-15 2006-02-01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2004193802A (ja) 2002-12-09 2004-07-08 Sharp Corp 電話通信装置
JP2004289551A (ja) 2003-03-24 2004-10-1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に接続自在な電話機装置
US7058415B2 (en) * 2003-05-12 2006-06-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providing unified cellular and wire-line service to a dual mode handset
US20050064853A1 (en) * 2003-09-23 2005-03-24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Unified telephone handset for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wireline and wireless network convergence
JP4208076B2 (ja) * 2004-01-22 2009-01-14 日立ソフトウエア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構内交換システム
KR100584640B1 (ko) * 2004-03-02 2006-05-30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유선 전화에 대한 발신 정보 제공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KR100608792B1 (ko) * 2004-05-28 2006-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발신통신망 식별 시스템 및 휴대단말기 및 휴대단말기의 발신통신망 식별 방법
KR100810752B1 (ko) * 2004-08-02 2008-03-10 주식회사 유시드 통합통신 id의 호접속용 단말기 및 그 단말기를 이용한호접속 시스템과 호접속 방법
JP2006067192A (ja) 2004-08-26 2006-03-09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13648A (ja) 2005-06-30 2007-01-18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
EP1750421B1 (en) 2005-08-04 2017-11-08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Execution of an appli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hen plugging on cradle for charging
JP4389854B2 (ja) 2005-09-01 2009-12-24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電子機器、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197335B2 (ja) 2005-12-28 2008-12-17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携帯無線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160981B2 (ja) 2006-01-30 2008-10-08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130461B2 (ja) 2006-02-15 2008-08-06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携帯無線端末および携帯無線端末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593492B2 (ja) 2006-02-16 2010-12-08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741958B2 (ja) 2006-02-17 2011-08-10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526A (zh) * 2006-02-15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融合终端
CN101022291A (zh) * 2007-03-23 2007-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主叫线路号码显示的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93802A 2004.07.08
JP特开2007-13648A 2007.01.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31820A (ko) 2009-03-30
CN102281355A (zh) 2011-12-14
EP2043340A3 (en) 2013-03-06
CN101400183B (zh) 2011-10-05
JP2009081559A (ja) 2009-04-16
EP2043340B1 (en) 2014-06-25
JP4483921B2 (ja) 2010-06-16
EP2043340A2 (en) 2009-04-01
KR100960697B1 (ko) 2010-05-31
US8249648B2 (en) 2012-08-21
CN101400183A (zh) 2009-04-01
US20090082060A1 (en) 200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1355B (zh) 移动体通信终端
JP3031567B2 (ja) 移動端末を有するディジタル無線電話設備
US77389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ntrolled access to telematic and voice services
US76533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data acces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022891B1 (en) Telephone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MXPA05012671A (es) Registro hibrido de llamadas.
CN1770886B (zh) 一种蜂窝电话及其传送消息的方法
JP2002519965A (ja) 識別名を動的に変更可能な移動無線システム
CN103648095A (zh) 控制对通信服务的访问
WO200611424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one of a set of sim card readers comprised by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setting up an outgoing call
JP2013511189A (ja) 通信デバイスおよび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方法
US20060222156A1 (en) Secure global telephone number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20200145525A1 (en) Telephone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JP4495833B2 (ja) 簡単化された移動電話機からセルラ移動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へのアクセスを許可する方法と、それに関連する移動無線システムおよび簡単化された電話機
EP135040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access procedure to mobile telephony networks through sim cards
US20060194574A1 (en) Incoming telephone call indicators
CN101317478B (zh) 蜂窝电话服务管理
EP0526764A2 (en) Method for contacting a subscriber of a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
CA2107982C (en)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for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JP2007180838A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交換機、移動体通信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383861B (zh) 一种通话中共享信息的方法及终端
JP2003125118A (ja) 借用電話番号を使用した通信方法および電話端末装置
JP3636992B2 (ja) Phs端末の所在位置確認方法と、この方法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プログラムを実行する構内交換システム。
KR100678056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전화번호 표시 및 발신 방법
RU97583U1 (ru)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с обратным вызово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