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6503A -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6503A
CN102266503A CN2011102091069A CN201110209106A CN102266503A CN 102266503 A CN102266503 A CN 102266503A CN 2011102091069 A CN2011102091069 A CN 2011102091069A CN 201110209106 A CN201110209106 A CN 201110209106A CN 102266503 A CN102266503 A CN 102266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rate
fengre
preparation
weight
volatil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91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6503B (zh
Inventor
谭登平
魏梅
张德雄
张光大
汪梅
陈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f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f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f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f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2091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65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6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6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6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6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颗粒剂主要由主料和辅料组成,主料包括板蓝根、连翘、薄荷、荆芥穗、桑叶、芦根、牛蒡子、菊花、苦杏仁、桑枝和六神曲,辅料主要包括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羧甲淀粉钠和适量麦芽糊精;其制备方法是先将薄荷和荆芥穗提取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和其他主料按规定的顺序投料,煎煮三次,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将筛选的辅料加入到浸膏粉,然后投入到干法制粒机内,制成10~30目颗粒,喷入提取的挥发油,混合均匀,包装即得;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颗粒剂不含蔗糖,辅料用量少,比原颗粒剂服用量大幅减少,生产成本低,工艺改进后,有效成分牛蒡苷含量高。

Description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颗粒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热感冒颗粒剂处方来源于中国药品标准第一册第44页,由板蓝根、连翘、薄荷、荆芥穗、桑叶、芦根、牛蒡子、菊花、苦杏仁、桑枝、六神曲等药味组成,功能与主治为:疏风清热,利咽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
全国有累计50多家公司生产风热感冒颗粒,主要生产企业有广东一方制药、云南白药、三九药业、宁夏启元药业、武汉健民药业等,各企业该类产品年销售额在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生产企业少数为大中型企业或其控股公司,各中大中型企业具备较好的生产、研发能力,但专业中药生产、研发企业不多,各公司均采用传统处方、工艺和设备实施生产。
目前市场上都是按处方添加大量蔗糖粉和糊精,按照该标准规定的处方和制法,每袋颗粒剂10g,其中含辅料总量约7g,蔗糖占5g以上,风热感冒颗粒为常用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服用大量的糖,会大大加重胰岛的负担,加重疾病;另外,最近几年肥胖症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糖份经代谢后容易转化为脂肪,因此,肥胖症患者应减少糖份的摄入,因此,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含大量蔗糖的风热感冒颗粒剂是不合适的,为了解决目前风热感冒颗粒剂含有大量蔗糖而影响其应用的问题,技术人员对无糖型的风热感冒颗粒剂进行了配方和工艺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传统风热感冒颗粒剂添加大量蔗糖而影响其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糖的风热感冒颗粒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各组分的重量含量为:
板蓝根194g,连翘145.3g,薄荷145.3g,荆芥穗97g,桑叶145.3g,芦根145.3g,牛蒡子145.3g,菊花145.3g,苦杏仁145.3g,桑枝145.3g,六神曲145.3g,以上提取所得的浸膏粉,加入甜菊糖苷4~6g,阿斯巴甜1~2g,羧甲淀粉钠10~25g,麦芽糊精适量,制成500g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备用;
(2)按以下二种投料方式之一进行操作,完成第一次煎煮:
方式一:将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中,加入整个处方总投料重量6~10倍的水,煮沸,投入牛蒡子饮片,再煮沸,投入苦杏仁、板蓝根、连翘、桑叶、芦根、菊花、桑枝、六神曲八味药,煎煮3小时,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方式二:将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中,投入苦杏仁、板蓝根、连翘、桑叶、芦根、菊花、桑枝、六神曲八味药,加入整个处方总投料重量6~10倍的水,煮沸,投入牛蒡子饮片,再煮沸,煎煮3小时,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3)滤渣中加入总投料重量5~9倍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完成第二次煎煮。滤渣中再加入总投料重量4~8倍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完成第三次煎煮;将三次滤液合并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将甜菊糖苷4~6g、阿斯巴甜1~2g、羧甲淀粉钠10~25g和适量的麦芽糊精辅料加入到浸膏粉,然后投入到干法制粒机内,制成10~30目颗粒,喷入挥发油,混合均匀,包装即得;
上述的麦芽糊精的DE值为11≤DE值<16;
步骤(2)所述的投入牛蒡子饮片,其罐内温度控制在95℃~100℃,实际操作可采取一边对提取罐进行加热的同时,保持微沸状态,按少量多次的原则将牛蒡子饮片投入提取罐;
步骤(3)所述的滤液减压浓缩的条件是真空度-0.04~-0.08MPa,温度60℃~80℃,减压浓缩的温度为60℃~65℃。所述的喷雾干燥的控制进风温度为180℃~190℃,出风温度为85℃~95℃。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其中的牛蒡苷含量测定方法如下: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20.5:7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牛蒡苷对照品适量,用甲醇制成每1ml含0.20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7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发明颗粒剂的辅料配方经过筛选得到,筛选过程如下:
设计5个制剂辅料配方进行对比试验,考察干法制粒的一次成粒率、颗粒溶化性、口感、吸湿性等指标。
表1、制剂实验辅料配方
Figure 645866DEST_PATH_IMAGE001
结果见表2
表2、不同制剂处方比较结果
Figure 425603DEST_PATH_IMAGE003
上述结果表明:配方五的一次成粒率高、颗粒溶化性很好,口感也很好,但是吸湿性差,而且成本较高;唯有配方一各项指标都较优,故选用。
按配方一组成中,麦芽糊精在辅料中占较大比例,因此,在该配方的基础上,对不同DE值的麦芽糊精进行试验,考察一次成粒率、溶化性、口感以及防潮性等参数指标,结果表明,采用DE值为11≤DE值<16麦芽糊精各参数均优。 见表4
表4、不同麦芽糊精比较结果
Figure 883129DEST_PATH_IMAGE004
 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1、不含蔗糖。
本发明颗粒剂不含蔗糖,通过添加麦芽糊精和甜菊糖苷等,甜味适中,溶解性能佳,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也可使用。
2、口感更好。
原辅料处方添加了大量糊精作赋形剂,占辅料总量的21%,由于糊精采用化学方法水解,口感较差;而麦芽糊精采用酶法水解,没有经过高温高热和化学处理,口感明显比糊精好,但由于麦芽糊精粘性较大,因此不适合湿法制粒而适合干法制粒。
原工艺采用湿法制粒,受工艺限制,只能采用糊精;而工艺改为干法制粒后,采用麦芽糊精代替糊精使用,尤其选用11≤DE值<16的麦芽糊精后,口感有明显改善。 
改进后的辅料处方添加羧甲淀粉钠,改善了干法制粒颗粒的溶化性,使产品溶化性更佳,同时,羧甲淀粉钠也起增稠作用,和甜菊糖苷等矫味剂一起使用,口感更加柔和。
3、比原颗粒剂服用量大幅减少。
本发明颗粒剂采用干法制粒工艺,风热感冒颗粒工艺处方合计1598.7g饮片,原工艺采用传统制粒方法,制成1000g颗粒;采用干法制粒方法,大幅减少辅料用量,同样的工艺处方只制成500g颗粒,每袋由原来10g减少为5g,日服用量减少一半。
Figure 261283DEST_PATH_IMAGE005
4、工艺改进后,有效成分牛蒡苷含量高。
本发明颗粒剂制备方法中,在原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规定投料顺序,采用微沸腾状态下投料,将牛蒡子自身所含的酶灭活,使牛蒡苷不被酶所水解,以牛蒡苷的形式存在,利用牛蒡苷水溶性大的特点,将其提取完全,从而达到保留有效成分的目的。
本处方以连翘、板蓝根为君,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桑叶、桑枝、菊花、荆芥穗、薄荷为臣,辛开逐邪、助君药解表退热;牛蒡子、杏仁利咽祛痰;芦根清热生津,六神曲健脾和胃,共为佐使药。全方以疏风清热为主,并有宣肺利咽之效,对风热感冒尤为适宜。
牛蒡子的功效为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在风热感冒的症状中,咽喉肿痛是最为特征性的症状,在感冒过程中这种症状让患者感觉最为难受,而牛蒡子在处方中主要起清咽利喉的作用,减轻咽喉肿痛的症状。
牛蒡子主要成分为牛蒡苷,分子式为C27H34O11,为木脂素成分,从牛蒡苷的结构可看出其苷元上连有一个葡萄糖,因此,牛蒡苷易溶于水,牛蒡苷经有机酸水解或生物酶水解,脱去一个葡萄糖变成苷元,苷元不溶于水。
现代研究表明,牛蒡苷及其苷元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对热休克反应的抑制活性。1998年, Chae 等为寻找新型抗炎药物, 对一系列的天然产物进行了筛选, 发现木脂素类化合物对炎性因子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 以牛蒡苷元的作用最为明显。另外,高阳等对牛蒡苷元在抗甲1型流感病毒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认为牛蒡苷元能直接抑制或灭活流感病毒, 在体外有较强的抗甲1 流感病毒作用, 是牛蒡子解表功能的有效成分。
现代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牛蒡苷在胃肠道中至少生成两种代谢产物牛蒡苷元(M1)与2-(3″, 4″-二羟基苯甲基)-3-(3′, 4′-二甲氧基苯甲基)丁内酯(M 2), 经肠吸收后M 2 在肝脏COM T 的作用下经甲基化转化为M 1, 这样血液中仅M 1形式,即牛蒡苷元形式存在,牛蒡苷元被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从而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无论牛蒡苷还是牛蒡苷元,最后都以牛蒡苷元起作用。
据文献记载,牛蒡苷容易被蜗牛酶、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产生苷元,这些水解方法被研究运用于苷元的制备,而牛蒡子自身就含有此类生物酶。风热感冒颗粒是口服制剂,根据药动学研究结果,在体内最终是牛蒡苷元发挥作用,因此,无论是保留牛蒡苷或苷元来说,都是有意义的。牛蒡苷易溶于水,而水解后的苷元不溶于水,由于风热感冒颗粒工艺采用水提取,对于水溶性好的牛蒡苷提取率高,对于水溶性差的苷元,则大部分溶解在种子的脂肪油中,不能提取完全,因此,从水提取工艺考虑,应尽量避免水提过程中牛蒡苷的水解。
由于其自身所含生物酶的原因,酶在25~50℃的活性最强,在风热感冒颗粒生产过程中,不考虑牛蒡苷的水解,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后,投入其余药材,加入常温水,此时罐内温度大约在30~40℃之间,此时温度正好适合酶发挥作用,常规提取罐从加水到煮沸至少需要40分钟以上,这一段时间里,在自身所含生物酶的作用下,很大部分牛蒡苷水解成为苷元,水溶性下降,提取得到的牛蒡苷和苷元含量总体下降,药效自然就差。
本发明方法在原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规定饮片投料顺序,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后,无论是按投料方式一还是投料方式二进行,投入牛蒡子时,提取罐内温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达到了酶灭活温度,再煮沸,酶的灭活只需5~10分钟,经过这过程已经将自身酶灭活,自身所含酶一旦被灭活,之后便不受温度影响了,因此,在提取过程中确保了牛蒡苷不被水解成苷元,牛蒡苷水溶性好,因此,经过改进的方法提取得到的牛蒡苷含量高。
5、本发明还包括本发明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该方法规定性状、检查,以及制定了以牛蒡苷为指标成分的鉴别、含量测定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颗粒;气芳香,味甘、微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蒡子对照药材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牛蒡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液,分别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C)。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20.5:7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牛蒡苷对照品适量,用甲醇制成每1ml含0.20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7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牛蒡子以牛蒡苷(C27H34O11)计,不得少于40m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板蓝根19.4kg,连翘14.53kg,薄荷14.53kg,荆芥穗9.7kg,桑叶14.53kg,芦根14.53kg,牛蒡子14.53kg,菊花14.53kg,苦杏仁14.53kg,桑枝14.53kg,六神曲14.53kg,甜菊糖苷500g,阿斯巴甜100g,羧甲淀粉钠1500g,麦芽糊精适量。 
取以上十一味饮片,将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药渣和其余药材加水煎煮,加水煎煮的步骤为:第一次加总投料量9倍水,煮沸,先投入牛蒡子饮片,投料时一边对提取罐进行加热,保持微沸状态,按少量多次的原则将牛蒡子饮片投入提取罐,罐内温度控制在95℃~100℃,投料完毕,再煮沸,投入苦杏仁、板蓝根、连翘、桑叶、芦根、菊花、桑枝和六神曲八味药,煎煮3小时,过滤,得滤液;第二次加总投料量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第三次加总投料量7倍水,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三次所得的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真空度-0.04~-0.08MPa,温度60℃~80℃)至相对密度为1.07~1.10(60℃)的清膏,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80℃~190℃,出风温度85℃~95℃),得到浸膏粉,浸膏粉加麦芽糊精、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羧甲淀粉钠,混匀,投入干法制粒机内,制成20目颗粒,制成50kg颗粒,喷入挥发油,混合均匀,包装,每袋5g,即得。
小试对比试验
按工艺处方量放大4倍,即每批饮片投料量为6.39kg(即试验型提取机组的提取罐1罐的投料量),分别按原提取工艺和改进后提取工艺试验3批。
1、原提取工艺
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药渣和其余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总投料量9倍水,(模拟大生产,从投料到煮沸时间为40分钟)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总投料量8倍水,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总投料量7倍水,煎煮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其余按实施例1自“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包装,每袋5g,即得。”操作。
2、改进后提取工艺
按实施例1
3、成品牛蒡苷测定结果如下表:
牛蒡子饮片来自于批号YL090911,测定牛蒡苷含量为6.0%,其余饮片均按企业内控标准检验合格。
小试试验设备:TN100型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GPJ-03型喷雾干燥机,LGJ-80型干法制粒机,CH-10型搅拌机,标准检验筛。
实施例2
板蓝根19.4kg,连翘14.53 kg,薄荷14.53 kg,荆芥穗9.7 kg,桑叶14.53kg,芦根14.53kg,牛蒡子14.53kg,菊花14.53kg,苦杏仁14.53kg,桑枝14.53kg,六神曲14.53kg,甜菊糖苷400g,阿斯巴甜200g,羧甲淀粉钠1000g,麦芽糊精适量。 
取以上十一味饮片,将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药渣和其余药材加水煎煮,加水煎煮的步骤为:第一次加入苦杏仁、板蓝根、连翘、桑叶、芦根、菊花、桑枝、六神曲八味药,加入总投料重量10倍的水,煮沸,再投牛蒡子饮片,投料时一边对提取罐进行加热,保持微沸状态,按少量多次的原则将牛蒡子饮片投入提取罐,罐内温度控制在95℃~100℃,投料完毕,再煮沸,煎煮3小时,过滤,得滤液;第二次加入总投料重量5倍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第三次加入总投料重量4倍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08(6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浸膏粉加麦芽糊精、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羧甲淀粉钠,混匀,然后投入到干法制粒机内,制成10~30目颗粒,制成50kg颗粒,喷入挥发油,混合均匀,包装,每袋5g,即得。
实施例3
板蓝根19.4kg,连翘14.53 kg,薄荷14.53 kg,荆芥穗9.7 kg,桑叶14.53 kg,芦根14.53 kg,牛蒡子14.53 kg,菊花14.53 kg,苦杏仁14.53 kg,桑枝14.53 kg,六神曲14.53 kg,甜菊糖苷600g,阿斯巴甜100g,羧甲淀粉钠1200g,麦芽糊精适量。
取以上十一味饮片,将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药渣和其余药材加水煎煮,加水煎煮的步骤为:第一次将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中加入总投料重量10倍的水,煮沸,先投入牛蒡子饮片,一边对提取罐进行加热,保持微沸状态,按少量多次的原则将牛蒡子饮片投入提取罐,罐内温度控制在95℃~100℃,投料完毕,再煮沸,加入板蓝根、苦杏仁、连翘、桑叶、芦根、菊花、桑枝、六神曲八味药,煎煮3小时,过滤,得滤液;第二次加入总投料重量9倍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第三次加入总投料重量8倍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2(6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浸膏粉加麦芽糊精、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羧甲淀粉钠,混匀,然后投入到干法制粒机内,制成10~30目颗粒,制成50kg颗粒,喷入挥发油,混合均匀,包装,每袋5g,即得。

Claims (6)

1.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含量为:
板蓝根194 g,连翘145.3g,薄荷145.3g,荆芥穗97g,桑叶145.3g,芦根145.3g,牛蒡子145.3g,菊花145.3g,苦杏仁145.3g,桑枝145.3g,六神曲145.3g,以上提取所得的浸膏粉,加入甜菊糖苷4~6g,阿斯巴甜1~2g,羧甲淀粉钠10~25g,麦芽糊精适量,制成500g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
2.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备用;
(2)按以下二种投料方式之一进行操作,完成第一次煎煮:
方式一:将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中,加入整个处方总投料重量6~10倍的水,煮沸,投入牛蒡子饮片,再煮沸,投入苦杏仁、板蓝根、连翘、桑叶、芦根、菊花、桑枝、六神曲八味药,煎煮3小时,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方式二:将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中,投入苦杏仁、板蓝根、连翘、桑叶、芦根、菊花、桑枝、六神曲八味药,加入整个处方总投料重量6~10倍的水,煮沸,投入牛蒡子饮片,再煮沸,煎煮3小时,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3)滤渣中加入总投料重量5~9倍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完成第二次煎煮。滤渣中再加入总投料重量4~8倍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完成第三次煎煮;将三次滤液合并进行减压浓缩,在6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将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羧甲淀粉钠和适量的麦芽糊精辅料加入到浸膏粉,然后投入到干法制粒机内,制成10~30目颗粒,喷入挥发油,混合均匀,包装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麦芽糊精的DE值为11≤DE值<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投入牛蒡子饮片,其罐内温度控制在95℃~100℃,实际操作可采取一边对提取罐进行加热的同时,保持微沸状态,按少量多次的原则将牛蒡子饮片投入提取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液减压浓缩的条件是真空度-0.04~-0.08MPa,温度60℃~80℃,减压浓缩的温度为60℃~65℃,所述的喷雾干燥的控制进风温度为180℃~190℃,出风温度为85℃~9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剂中的牛蒡苷,其含量测定方法如下: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牛蒡苷对照品适量,用甲醇制成每1ml含0.20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7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CN 201110209106 2011-07-25 2011-07-25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266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09106 CN102266503B (zh) 2011-07-25 2011-07-25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09106 CN102266503B (zh) 2011-07-25 2011-07-25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6503A true CN102266503A (zh) 2011-12-07
CN102266503B CN102266503B (zh) 2013-06-05

Family

ID=45049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09106 Active CN102266503B (zh) 2011-07-25 2011-07-25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650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9845A (zh) * 2014-11-29 2015-04-08 徐国华 一种含桑枝提取物的姜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06870A (zh) * 2018-08-15 2019-01-01 康美保宁(四川)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风热感冒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9289032A (zh) * 2018-12-12 2019-02-01 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 风寒感冒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CN110393762A (zh) * 2019-08-12 2019-11-01 昆明科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04338A (zh) * 2021-12-30 2022-04-12 北京康益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感冒的新鲜花叶饮料的制备方法
RU2803967C1 (ru) * 2020-03-03 2023-09-25 Ци Лю Медицинское применение анемозида b4 при лечении язв в полости рта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31 December 1989 *
王大林: "谈无糖冲剂及颗粒剂的新工艺", 《中成药》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9845A (zh) * 2014-11-29 2015-04-08 徐国华 一种含桑枝提取物的姜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06870A (zh) * 2018-08-15 2019-01-01 康美保宁(四川)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风热感冒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9289032A (zh) * 2018-12-12 2019-02-01 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 风寒感冒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CN110393762A (zh) * 2019-08-12 2019-11-01 昆明科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RU2803967C1 (ru) * 2020-03-03 2023-09-25 Ци Лю Медицинское применение анемозида b4 при лечении язв в полости рта
CN114304338A (zh) * 2021-12-30 2022-04-12 北京康益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感冒的新鲜花叶饮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6503B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4477B (zh) 一种无糖型风寒感冒颗粒剂制备方法
CN102266503B (zh)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2909B (zh) 抗病毒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控方法
CN101757099B (zh) 金茵利胆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3230517B (zh) 一种沙参麦冬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2120015A (zh) 一种用于舒肝解郁、安神定志的中药及制法和质量标准
CN101966244A (zh) 无糖型抗感解毒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2114075A (zh)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系列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和质控方法
CN106620610A (zh) 一种甘草泻心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1890087A (zh) 含有黄连、大黄、黄芩的组合物
CN105031005A (zh)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CN101269182B (zh) 一种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药物组合物
CN1895552A (zh) 复明合剂制备方法及其检验方法
CN112516219B (zh)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
CN1887324B (zh) 一种治疗肝肾不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分析方法
CN102058637B (zh) 一种黄花败酱浸膏的制备方法
CN101428130A (zh) 一种治疗胰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标准
CN1935240A (zh)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1062204B (zh) 辛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辛芩胶囊
CN106540233A (zh) 一种橘皮竹茹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2048929A (zh) 一种消瘀康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6591A (zh) 一种柏子养心制剂的制作方法
CN1695713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0361650C (zh) 一种障眼明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05106653A (zh) 一种金线莲颗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