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6309A -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6309A
CN102266309A CN 201110193707 CN201110193707A CN102266309A CN 102266309 A CN102266309 A CN 102266309A CN 201110193707 CN201110193707 CN 201110193707 CN 201110193707 A CN201110193707 A CN 201110193707A CN 102266309 A CN102266309 A CN 102266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xithromycin
novel
capsule
preparation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937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海涛
唐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 Ltd JIANGSU
Original Assignee
HUANG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 Ltd JIANGS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 Ltd JIANGSU filed Critical HUANG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 Ltd JIANGSU
Priority to CN 20111019370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63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6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63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它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罗红霉素55~70%,黏合剂3~6%,包衣材料15~20%,增塑剂6~8%,致孔剂5~9%,助流剂0.5~1.5%。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罗红霉素胶囊极大的改善了罗红霉素普通口服剂型服用次数多,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将罗红霉素制成小丸,采用改进的流化床包衣法将罗红霉素小丸制成缓释小片,并装填胶囊,制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易于实现大量生产,而且与其他市售缓释胶囊剂型相比,通过流化包衣后的再硫化工艺,使得包衣材料发挥缓释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发挥疗效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罗红霉素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没有臭味、具有苦味,略带有吸湿性的结晶性粉末。它易溶于乙醇,溶于甲醇和乙醚,在水中几乎不容。罗红霉素的化学名称为9-[0-[(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肟]红霉素,对酸稳定,口服易吸收,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广泛、疗效优良的红霉素产品。1987年首先在法国上市,迄今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都有抗菌作用。
在专利(公开号CN101224217A)中公开了一种骨架型罗红霉素缓释微丸胶囊,该剂型延缓了药物的释放,降低了缓释微丸的密度,延长了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滞留时间,但是由于该胶囊的制备方法使用了较为传统的挤压-滚圆成丸法,其生产制备过程中必须采用挤压机和滚圆机两台机器才能完成造丸过程,制备工艺较为复杂,且操作时间相当的长,非常不利于产业化生产。在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80779C)中公开了一种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缓释胶囊剂减少了每日服药次数,给患者减少了痛苦,且使用常规工艺制备,质量稳定,但由于其未考虑到在后期包衣过程中包衣材料的再流化流程,按该方法制备出来的缓释胶囊释药速率较快,未能达到预期良好的缓释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以改善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且更容易实现产业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它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罗红霉素55~70%,黏合剂3~6%,包衣材料15~20%,增塑剂6~8%,致孔剂5~10%,助流剂0.5~1.5%。
通过调节处方中包衣材料、增塑剂、致孔剂以及抗粘的用量配比,进行体外溶出速率试验证实以上组成可有效的延缓罗红霉素在人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血药浓度可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如处方配比不在以上范围内,将不能确保单位时间内的释药速率,且血药浓度波动较大。
上述罗红霉素胶囊,优选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罗红霉素62~68%,黏合剂4~6%,包衣材料15~18%,增塑剂6~7%,致孔剂5~7%,助流剂0.5~0.8%。
其中,所述的黏合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卡波普、糊精、微晶纤维素、糖粉及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黏合剂优选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
其中,所述的包衣材料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及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30D-55)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包衣材料优选为乙基纤维素或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 30D-55)。
其中,所述的增塑剂为癸二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丁酯及蓖麻油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增塑剂优选为癸二酸二丁酯或苯二甲酸二丁酯。
其中,所述的致孔剂为聚乙二醇(PEG1540)、乳糖或聚山梨酯20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致孔剂优选为聚乙二醇(PEG1540)或乳糖。
其中,所述的助流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及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助流剂优选为硬脂酸镁或滑石粉。
上述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配方量的罗红霉素及黏合剂,加入润湿剂混合均匀制成软材,20目筛制粒,50~60℃烘干;
(2)将步骤(1)得到的烘干后的颗粒加入配方量的助流剂,混匀并压成直径1~3mm药芯片;
(3)称取配方量的包衣材料,加入配方量的增塑剂、致孔剂及水;
(4)对步骤(2)所得的药芯片用步骤(3)制得的包衣水分散液进行流化床旋转包衣,制得包衣小丸;
(5)对步骤(4)所得的包衣小丸在高于流化制粒包衣操作的温度下再进行硫化操作制得罗红霉素缓释微丸,装填胶囊,可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
步骤(1)中,所述的润湿剂为水和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润湿剂的加入量为罗红霉素和粘合剂总重量的8~12%,优选10%。
步骤(3)中,水的加入量为包衣材料、增塑剂和致孔剂总重量的3~7%,优选5%。
步骤(4)中,所述的流化床制粒包衣,其条件为:进风温度40~50℃,进风量1.5~2.5m3/min,喷液速度1.0~4.0m3/min。
步骤(5)中,所述的再硫化操作,其条件为:置高于包衣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5℃的流化床内沸腾硫化2~6小时。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罗红霉素胶囊极大的改善了罗红霉素普通口服剂型服用次数多,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将罗红霉素制成小丸,采用改进的流化床包衣法将罗红霉素小丸制成缓释小片,并装填胶囊,制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易于实现大量生产,而且与其他缓释胶囊剂型相比,通过流化包衣后的再硫化工艺,使得包衣材料发挥缓释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发挥疗效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所采用的实验设备和原料来源如下:
罗红霉素: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流化床制粒包衣机:常州佳发制粒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其余试剂材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罗红霉素            64%,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4%,
乙基纤维素          18%,
癸二酸二丁酯        7%,
聚乙二醇(PEG1540)   6.2%,
硬脂酸镁            0.8%。
生产方法如下:
(1)称取罗红霉素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其总重10%(w/w)的水混合均匀制成软材,20目筛制粒,60℃烘干;
(2)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后压成为直径2mm药芯片;
(3)称取乙基纤维素、癸二酸二丁酯和聚乙二醇(PEG1540),加入其总重5%(w/w)的水溶解作为包衣液;
(4)对步骤(2)所得罗红霉素药芯片利用步骤(3)所得包衣液进行流化床包衣,进风温度50℃,进风量2m3/min,喷液速度3.0m3/min,包衣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5℃,制得包衣小丸;
(5)对步骤(4)所得包衣小片置于110℃的条件下流化床内沸腾硫化2小时后装填胶囊,制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
实施例2: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罗红霉素                            68%,
羧甲基纤维素钠                      5.5%,
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 30D-55)      15%,
苯二甲酸二丁酯                      6%,
乳糖                                5%,
滑石粉                              0.5%。
生产方法如下:
(1)称取罗红霉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其总重10%(w/w)的水混合均匀制成软材,20目筛制粒,60℃烘干;
(2)加入滑石粉混匀后压成为直径2mm药芯片;
(3)称取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 30D-55)、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乳糖,加入其总重5%(w/w)的水溶解作为包衣液;
(4)对步骤(2)所得罗红霉素药芯片利用步骤(3)所得包衣液进行流化床包衣,进风温度50℃,进风量2m3/min,喷液速度3.0m3/min,包衣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制得包衣小丸;
(5)对步骤(4)所得包衣小片置于70℃的条件下流化床内沸腾硫化4小时后装填胶囊,制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
实施例3:体外释放度测定试验。
测定方法:取实施例一、二制备的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以及市售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按照释放度(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D)。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C)第二法装置以盐酸溶液(1→1000)9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在2、4、8小时分别取溶液5ml滤过,并即时在操作容器中补充溶剂5ml。分别取续滤液适量,加盐酸溶液制成每1ml含罗红霉素60u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4ml分别置10ml刻度试管瓶中,再加硫酸溶液(75→100)4ml,混匀,放置30粉针,冷却后,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VA),以介质加显色剂作为空白,在482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分别计算在不同时间的溶出量。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0075160720000051
比较表1中不同时间段的释放度可以看出:制剂A、B在2h释放未超过30%,且较C而言在后期的释放过程中,更持续维持到12小时以上,因此实施列所制得的制剂在释放过程中具有治疗持续时间更长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罗红霉素55~70%,黏合剂3~6%,包衣材料15~20%,增塑剂6~8%,致孔剂5~10%,助流剂0.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黏合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卡波普、糊精、微晶纤维素、糖粉及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衣材料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及丙烯酸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剂为癸二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丁酯及蓖麻油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孔剂为聚乙二醇、乳糖或聚山梨酯20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流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及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配方量的罗红霉素及黏合剂,加入润湿剂混合均匀制成软材,20目筛制粒,50~60℃烘干;
(2)将步骤(1)得到的烘干后的颗粒加入配方量的助流剂,混匀并压成直径1~3mm药芯片;
(3)称取配方量的包衣材料,加入配方量的增塑剂、致孔剂及水;
(4)对步骤(2)所得的药芯片用步骤(3)制得的包衣水分散液进行流化床旋转包衣,制得包衣小丸;
(5)对步骤(4)所得的包衣小丸在高于流化制粒包衣操作的温度下再进行硫化操作制得罗红霉素缓释微丸,装填胶囊,可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润湿剂为水和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润湿剂的加入量为罗红霉素和粘合剂总重量的8~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流化床制粒包衣,其条件为:进风温度40~50℃,进风量1.5~2.5m3/min,喷液速度1.0~4.0m3/min。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再硫化操作,其条件为:置高于包衣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5℃的流化床内沸腾硫化2~6小时。
CN 201110193707 2011-07-12 2011-07-12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2663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93707 CN102266309A (zh) 2011-07-12 2011-07-12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93707 CN102266309A (zh) 2011-07-12 2011-07-12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6309A true CN102266309A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4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93707 Pending CN102266309A (zh) 2011-07-12 2011-07-12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630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6135A (zh) * 2014-02-28 2014-05-28 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盐酸美金刚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38419A (zh) * 2017-06-26 2018-01-30 安徽永生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64040A (zh) * 2018-10-18 2019-02-22 珠海安生凤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罗红霉素胶囊及其生产工艺
WO2022227116A1 (zh) * 2021-04-25 2022-11-03 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779C (zh) * 2002-05-20 2004-12-22 广州贝氏药业有限公司 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709273A (zh) * 2004-06-18 2005-12-21 秦引林 一种罗红霉素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24217A (zh) * 2008-01-03 2008-07-23 西安德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骨架型罗红霉素缓释微丸胶囊
CN101664395A (zh) * 2008-09-03 2010-03-10 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 罗红霉素胶囊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779C (zh) * 2002-05-20 2004-12-22 广州贝氏药业有限公司 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709273A (zh) * 2004-06-18 2005-12-21 秦引林 一种罗红霉素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24217A (zh) * 2008-01-03 2008-07-23 西安德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骨架型罗红霉素缓释微丸胶囊
CN101664395A (zh) * 2008-09-03 2010-03-10 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 罗红霉素胶囊的生产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6135A (zh) * 2014-02-28 2014-05-28 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盐酸美金刚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16135B (zh) * 2014-02-28 2016-01-06 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盐酸美金刚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38419A (zh) * 2017-06-26 2018-01-30 安徽永生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64040A (zh) * 2018-10-18 2019-02-22 珠海安生凤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罗红霉素胶囊及其生产工艺
CN109364040B (zh) * 2018-10-18 2020-01-14 珠海安生凤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罗红霉素胶囊及其生产工艺
WO2022227116A1 (zh) * 2021-04-25 2022-11-03 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2949A (zh) 一种醋酸氟氢可的松口腔崩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478B (zh) 含有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口服片剂
CN102266309A (zh)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0913B (zh) 一种奥美沙坦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22694A (zh) 双氯芬酸钾缓释片及其生产工艺
CN104873473A (zh) 一种氯化钾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75224B (zh) 一种格列齐特缓释片
CN105343028B (zh) 一种诺氟沙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4923A (zh) 一种盐酸坦洛新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01020060A (zh) 恩替卡韦的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应用
CN102302466A (zh) 一种可粉末直接压片的卡培他滨药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895203A (zh) 一种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制备方法
CN102824644B (zh) 使用羟丙基纤维素制备的高稳定性的缓释片
CN102697761B (zh) 一种布洛芬缓释固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6135B (zh) 大豆异黄酮固体分散体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8507B (zh) 一种愈创木酚甘油醚和伪麻黄碱的复方缓释制剂
CN101716162B (zh) 一种氨茶碱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6843B (zh) 地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
CN101897678B (zh) 头孢克洛缓释组合物
CN105997913A (zh) 低吸湿性格列喹酮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9929B (zh) 42-(二甲基亚膦酰)雷帕霉素固体组合物及其包衣方法
CN106821961B (zh) 一种热熔挤压制备奥拉西坦口腔膜剂的方法
CN103908437B (zh) 一种苯扎贝特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1076B (zh) 控释软膏组合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8034A (zh) 一种含有盐酸安非他酮的缓控释固体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