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5348B - 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5348B
CN102265348B CN200980152303.2A CN200980152303A CN102265348B CN 102265348 B CN102265348 B CN 102265348B CN 200980152303 A CN200980152303 A CN 200980152303A CN 102265348 B CN102265348 B CN 102265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lements
data
mentioned
record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23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5348A (zh
Inventor
板垣浩
藤原忍
尾关和弘
石本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Global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65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5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5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53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9Command handling arrangements, e.g. command buffers, queues, command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3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throughpu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82Tape devi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2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ta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7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ta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60Solid state media
    • G11B2220/65Solid state media wherein solid state memory is used for storing indexing information or metadata
    • G11B2220/652Solid state media wherein solid state memory is used for storing indexing information or metadata said memory being attached to the recording medium
    • G11B2220/655Memory in cassette [MI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Indexing, Searching, Synchronizing, And The Amount Of Synchronization Travel Of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从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分散记录的记录介质高效读出这些数据要素。带驱动器的控制器16中,指令处理部61接受数据的识别符d‑id和元数据的识别符m‑id后,CM输入输出部64取得记录由d‑id识别的数据和由m‑id识别的元数据的卷及表示卷方向的物理位置(L‑POS)的位置表,读出顺序确定部65控制记录抽出部71、方向判别部72、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确定与各个卷的方向的L‑POS相应的数据及元数据的读出顺序。然后,信道输入输出部63按照读出顺序从带读出数据及元数据,缓冲器管理部62经由指令处理部61向外部输出。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及方法。特别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轨道的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作为照片数据、视频数据等的存档,往往使用带状介质。该场合,重要的是不仅数据(主数据)本身而且其附加信息即元数据也作为应该长期保管的数据。这里,作为元数据,例如对于照片数据,为照片的拍摄场所、日时、被摄体、拍摄者、拍摄设备、记录格式、文件名、文件尺寸等。
这样,数据和元数据相互关联,因此进行备份、存档、迁移等的处理时,最好对数据和元数据一同进行处理。该情况以对带介质的存档为例进行说明。假如数据和元数据分别处理,分别在不同带盒存档。这样,为了获得某带盒记录的数据的信息,必须从其他带盒查出该数据的元数据,获得信息的成本大。从而,数据和元数据最好在同一带盒一同存档。
但是,数据和元数据即使在同一带盒存档,也难以保证数据和元数据在带盒上的邻接位置记录。这是因为,带介质是序列装置,因此若从后追加或者削除元数据,则无法在带介质的任意的位置记录数据。因此,即使在同一带盒记录数据和元数据对或组合,也有分别在带介质上分散的位置记录的情况。
这里,作为公报所述的传统技术,有再生记录多个内容的大容量带媒体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在带媒体的主题列表设置内容数显示区域、合计时间显示区域、类型显示区域、内容显示区域,通过从内容显示区域显示的内容中用光标选择期望的内容,读出选择的内容的开头地址,再生内容的视频数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856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关联的数据和元数据在带盒上的分散的位置记录的场合,为了从带盒上读出关联的全部数据和元数据的组合,必须反复进行向记录必要数据的位置移动并读取的动作。即,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在带介质分散记录的场合,存在无法高效读出这些的问题。另外,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磁盘等带介质以外的记录介质中。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本来也没有假定想同时读出的多个内容分散记录的状况。从而,没有公开高效读出分散记录的多个数据要素的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是从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分散记录的记录介质高效读出这些数据要素。
根据该目的,本发明提供装置,读出具有多个轨道的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具备:接受部,接受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的指定;确定部,确定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即使所述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在多个轨道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多个数据要素。
这里,该装置还具备:取得部,取得表示沿记录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位置信息,确定部根据取得部取得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
另外,确定部根据沿记录多个数据要素中的一个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该一个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和沿记录多个数据要素中的其他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该其他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关系,确定所述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以不伴随读出头部的反转的一个扫描,读出所述多个数据要素中包含该一个数据要素且不包含该其他数据要素的数据要素群。该场合,确定部确定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以读出头部的一个扫描后的其他扫描,读出包含其他数据要素的数据要素群。
而且,多个数据要素包含在第1方向读出数据的第1轨道群所记录的第1数据要素群和在与该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读出数据的第2轨道群所记录的第2数据要素群,
确定部确定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即使该第1数据要素群的各数据要素在第1轨道群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第1数据要素群,且,即使该第2数据要素群的各数据要素在第2轨道群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第2数据要素群。该场合,取得部还取得识别记录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识别信息,确定部根据取得部取得的识别信息,将多个数据要素分割为第1数据要素群和第2数据要素群。
另外,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是主数据或该主数据的附加信息即元数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读出具有在从前端向终端的第1方向读出数据的第1轨道群和在从终端向前端的第2方向读出数据的第2轨道群的带介质所记录的数据,具备:接受部,接受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的指定;取得部,取得识别记录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识别信息和表示沿该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位置信息;分割部,根据取得部取得的识别信息,将多个数据要素分割为第1轨道群记录的第1数据要素群和第2轨道群记录的第2数据要素群;确定部,根据取得部取得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即使该第1数据要素群的各数据要素在第1轨道群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第1数据要素群,且,即使该第2数据要素群的各数据要素在第2轨道群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第2数据要素群。
而且,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方法,读出具有多个轨道的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具备:接受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的指定的步骤;确定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即使所述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在多个轨道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多个数据要素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也提供一种程序,使计算机起到作为具有多个轨道的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的功能,其中,使计算机起到以下部分的功能:接受部,接受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的指定;确定部,确定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即使所述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在多个轨道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多个数据要素。
根据本发明,可从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分散记录的记录介质高效读出这些数据要素。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存档装置的构成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dm-id、d-id、m-id的关联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dm-id、d-id、m-id的关联的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及元数据在带上分散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位置表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及元数据在带上分散配置的状态中,高效读出数据及元数据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功能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中的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以下,称为“实施例”)。另外,本发明可适用任何记录介质,这里以带介质(以下简称带)为例进行说明。首先,说明适用本实施例的数字数据存档装置(以下简称存档装置)。
图1是适用本实施例的存档装置100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如图示,存档装置100具备带驱动器10、控制机构30、访问器40、盒槽50。
其中,带驱动器10包含主机接口(以下称为主机I/F)11、缓冲器12、信道13、写入头部14a、读出头部14b、马达15。另外,包含控制器16、头部位置控制系统17、马达驱动器18。而且,带盒(以下简称盒)20通过插入可装填到带驱动器10,因此,这里也图示了盒20。该盒20包含在卷轴21、22卷绕的带23。带23伴随卷轴21、22的旋转,从卷轴21向卷轴22的方向或从卷轴22向卷轴21的方向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另外,带23例示了磁带,但也可以是磁带以外的带介质。
另外,盒20也包含盒存储部24。该盒存储部24例如记录在带23上以何种方式写入数据的信息。然后,通过调查例如采用RF接口以非接触方式写入带23的数据的索引或带23的使用状况等,可高速访问数据。另外,图中,该RF接口那样的用于访问盒存储部24的接口表示为盒存储部接口(以下称为CMI/F)19。
这里,主机I/F11经由控制机构30与主机200进行通信。例如,从主机200接收指示对带23写入数据的指令、使带23移动到目的位置的指令、指示读出带23的数据的指令。另外,作为该主机I/F11采用的通信规格,可例示SCSI。为SCSI的场合,第一个指令与Write指令相当,第二个指令与Locate指令、Space指令相当,第三个指令与Read指令相当。另外,主机I/F11对主机200返回与这些指令相应的处理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应答。
缓冲器12是积累要写入带23的数据和从带23读出的数据的存储器。例如,由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构成。另外,缓冲器12由多个缓冲段组成,各缓冲段存储与带23对应的读写的单位即数据组。信道13是将要写入带23的数据向写入头部14a发送和从读出头部14b接收从带23读出的数据中采用的通信通路。
写入头部14a在带23沿长度方向移动时,对带23写入信息,读出头部14b在带23沿着长度方向移动时,从带23读出信息。
马达15使卷轴21、22旋转。另外,图中,用一个矩形表示了马达15,马达15也可以对卷轴21、22逐一设置,合计设置2个。
控制器16控制带驱动器10的全体。例如,按照由主机I/F11接受的指令,控制数据对带23的写入和从带23的读出。另外,也进行头部位置控制系统17、马达驱动器18的控制。
头部位置控制系统17是控制使写入头部14a及读出头部14b追踪期望的一个或多个卷的系统。这里,卷是指带23上的多个轨道的组。需要切换卷时,需要电气切换写入头部14a及读出头部14b,因此,这样的切换的控制由该头部位置控制系统17进行。
马达驱动器18驱动马达15。另外,如上所述,使用2个马达15时,马达驱动器18也设置2个。
另外,控制机构30是根据来自主机200的指示,控制访问器40及带驱动器10的机构。即,对于访问器40,以能够读出或者写入从主机200指示的数据的方式,指示将盒20装填到带驱动器10,对于带驱动器10,指示将从主机200指示的数据从由访问器40装填的盒20读出或写入盒20。
访问器40通过控制机构30的控制,将盒20从盒槽50取出,装填到带驱动器10。
盒槽50是用于保管不进行读写的盒20的场所。这里,盒槽50由一个矩形表示,实际上,也可以是分别存储多个盒的多个槽。
另外,图中,仅仅表示了1台带驱动器10,但是也可以设置多台带驱动器10。该场合,控制机构30通过向访问器40传送作为读出命令或写入命令的目的地的带驱动器10的识别信息,指示对该带驱动器10进行盒20的装填。
但是,考虑到这样的存档装置100采用的带23上,关联的数据和元数据在分散的位置记录的情况。这样的场合,为了从带23上读出关联的全部数据和元数据的组合,必须反复进行移动到记录了必要数据的位置而读取的动作。
具体地说明该情况。
一般,信息在带23上作为数据、元数据进行记录时,信息分割为称为记录的单位而进行记录。然后,通过从由“从头开始的第N个记录”这样的形式指定所获得的信息读出连续的多个记录,从带23取得任意的信息。
这里,例如,照片数据作为从第0个到第100个记录进行记录,该元数据作为从第300个到第308个记录及从第428个到第436个记录,在2处进行记录。该场合,为了全部读出照片数据及其元数据,必须执行以下的顺序。
(1)移动到第0个记录之前。
(2)读取构成照片数据的101个记录。
(3)移动到第300个记录之前。
(4)读取构成第1个元数据的9个记录。
(5)移动到第428个记录之前。
(6)读取构成第2个元数据的9个记录。
另外,“从头开始的第N个记录”这样的逻辑位置信息不表示带23上的物理位置。例如,LTO(线性磁开放Linear Tape-Open)等的线性带方式中,由于在带23上往复记录数据,因此不能说记录编号越大就离带23的开头越远。从而,为了高效读出关联的全部数据和元数据,需要花费特别的工夫。
另外,从主机200接收“移动到第N个记录之前”的指令的带驱动器10,也有可通过根据带驱动器10内的带目录这样的信息求出目标记录在带23上的物理位置来高速访问该记录的情况。但是,这是对各个记录的访问的高速化,不能提高在多个位置分散记录的数据的全体的访问速度。
因而,本实施例中,在带23记录由识别符d-id识别的数据和由识别符m-id识别的元数据,由识别符dm-id识别数据和元数据的关联的记录方式中,通过还管理数据和元数据在带23上的记录位置,提高数据及元数据从带23的读出速度。
此时,通过将数据和元数据在带23上的记录位置记录在盒20附属的半导体存储器,可提高数据和元数据从带23的读出速度。
另外,读出由dm-id关联的数据和元数据的场合,根据现在的带23上的访问位置和数据及元数据的记录位置,优化数据及元数据的读出顺序。
以下,详细说明实现这样动作的构成。
作为该前提,首先说明数据及元数据的关联。
图2是数据和元数据关联时的情形的示意图。
如(a)所示,首先,主机200通过分配任意的识别编号dm-id而作成数据和元数据的关联。然后,数据经由数据端口转发到控制机构30,元数据经由元数据端口转发到控制机构30。
接着,控制机构30中,将经由数据端口转发的信息作为数据处理,ID生成部31生成d-id,向数据分配。这里,d-id是数据的识别编号,至少在存档装置100动作的环境中是唯一值。另外,经由元数据端口转发的信息作为元数据处理,ID生成部31生成m-id,向元数据分配。这里,m-id是元数据的识别编号,至少在存档装置100动作的环境内是唯一值。另外,即使数据和元数据时间分离地转发,在存档装置100内也可以通过dm-id构筑它们的关系。
从而,控制机构30将基于dm-id的数据和元数据的关系作为dm-a表(以下简称“dm-a”)在数据库(DB)32记录。(b)表示了dm-a的形式。这里,对一个数据关联一个元数据,但是数据和元数据也可以具有M对N的关系(M、N是自然数)。
而且,控制机构30将数据和元数据的存档装置100内的记录场所作为dm-l表(以下简称“dm-l”),逐个数据及元数据地在DB32记录。(c)表示dm-l的形式。这里,在存档装置100内安装多个存储器空间,在这些空间存在数据或元数据的多个拷贝的场合,以该拷贝数在dm-l登记项。图中,这样的项用Location-1,Location-2,...表示。
这里,用具体例说明数据及元数据的关联。
图3是数据及元数据的关联的具体例的示意图。
(a)表示了在介质名为“A001”的记录介质,由d-id识别的数据和由m-id识别的元数据以由dm-id识别的关联被记录的状态。具体地说,d-id为d3的数据和m-id为m4、m6、m8的元数据以dm-id为dm03的关联被记录,d-id为d1的数据和m-id为m1、m7的元数据以dm-id为dm01的关联被记录,d-id为d2的数据和m-id为m5的元数据以dm-id为dm02的关联被记录,d-id为d5的数据和m-id为m9的元数据以dm-id为dm04的关联被记录。
另外,(b)表示了对于具有dm-id为dm03的关联的数据和元数据,其识别符(d-id,m-id)在dm-a列表的情形。
但是,数据、元数据对带23的写入在该准备完成的时刻进行,因此,带23上的数据、元数据的记录顺序不能唯一确定。从而,数据和元数据间的关系即使由dm-id逻辑地构筑,它们在带23上记录时,带23上的物理记录位置存在分散的可能性。
图4是这样分散记录的带23上的数据及元数据的例的示意图。如图示,带23上存在多个卷。另外,图中,空白箭头表示数据的写入方向,实线的箭头表示带23的行进方向逆转的情况。
这里,首先,对卷#1在顺方向写入m-id为m6的元数据、d-id为d3的数据、m-id为m1的元数据、d-id为d1的数据、m-id为m4的元数据。接着,对卷#2在逆方向写入m-id为m5的元数据、d-id为d2的数据。然后,对卷#3再次在顺方向写入m-id为m7的元数据、m-id为m9的元数据、d-id为d5的数据、m-id为m8的元数据。
即,即使在某记录介质保管图3(a)所示的数据和元数据群,若它们在带23移行,则也可能与数据和元数据的关联无关地进行配置。该场合,若不进行多次带23的对齐,则无法读出某dm-id对应的数据及元数据,因此,由于带23的对齐而导致访问性能降低。
因而,本实施例中,例如在盒存储部24存储数据和元数据在带23上的物理位置的信息。这里,物理位置的信息有表示在第几个的卷(单程的第几次的行进)记录的值和表示从带23的前端向终端的方向上的位置的L-POS。
图5是与dm03相关的位置表的一例。该位置表记录了具有dm-id为dm03的关联的元数据m4、m6、m8、数据d3的列表、各自的记录编号和各自的物理位置的信息(卷编号及L-POS)。这里,作为L-POS,记录了记录的开始点的L-POS(开始LPOS)和记录的结束点的L-POS(结束LPOS)。图中,前者用L-POS(s)表示,后者用L-POS(e)表示。另外,卷编号是识别记录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识别信息的一例,L-POS是表示沿记录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位置信息的一例。
本实施例中,根据在该位置表记录的信息,确定最佳读出顺序。
图6表示dm03对应的数据及元数据读出时的最佳访问顺序的例子。带驱动器10从盒存储部24取得dm03对应的数据及元数据的物理位置的信息,以不伴随数据读出的移动距离尽可能少的方式确定读入顺序。
该例中,根据图5的位置表,可知元数据m8在数据d3和元数据m4间以相同行进方向被记录。从而,通过比元数据m4先读出元数据m8,可缩短行进距离,提高访问的性能。
接着,详细说明进行这样的动作的带驱动器10。
图7是带驱动器10的控制器16的功能构成例的方框图。
如图示,控制器16具备指令处理部61、缓冲器管理部62、信道输入输出部63、盒存储部输入输出部(以下称为CM输入输出部)64、读出顺序确定部65、记录抽出部71、方向判别部72、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头部位置管理部67、带行进管理部68。
其中,指令处理部61从主机I/F11接收指令。这里,指令是指示向缓冲器12存储数据的Write指令、指示向带23写入在缓冲器12存储的数据的同步指令、指示从带23读出数据的Read指令等。本实施例中,作为接受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的指定的接受部的一例,设置指令处理部61。
缓冲器管理部62在指令处理部61接收Write指令时,在缓冲器12内准备数据。另外,指令处理部61接收同步指令时,从缓冲器12读出数据,向信道输入输出部63输出。而且,指令处理部61接收Read指令时,若缓冲器12内没有对象数据则对信道输入输出部63指示读出该数据,若缓冲器12内有对象数据则将该数据经由指令处理部61返回主机200。
信道输入输出部63将缓冲器管理部62从缓冲器12读出的数据向信道13输出,将从信道13接收的数据向缓冲器管理部62输出。
CM输入输出部64经由CMI/F19读出在盒存储部24存储的位置表。本实施例中,作为取得位置信息的取得部的一例,另外,作为还取得识别信息的取得部的一例,设置CM输入输出部64。
读出顺序确定部65接收CM输入输出部64读出的位置表,通过控制后述的记录抽出部71、方向判别部72、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确定数据及元数据的读出顺序。本实施例中,作为确定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的确定部的一例,设置读出顺序确定部65。
记录抽出部71从读出顺序确定部65接收位置表,从其中抽出指定的d-id、m-id相关的记录群。
方向判别部72判别指定的记录群所包含的各记录中的数据或元数据是在正方向的行进中被记录还是在逆方向的行进中被记录。然后,将指定的记录群分为前者的记录群和后者的记录群。这里,前者的记录群中的数据或元数据是在第1方向读出数据的第1轨道群记录的第1数据要素群的一例,后者的记录群中的数据或元数据是在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读出数据的第2轨道群记录的第2数据要素群的一例。
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生成成为执行用于确定数据及元数据的读出顺序的评价的对象的记录的列表。
头部位置管理部67将相对于带23的写入头部14a及读出头部14b的位置向带23的宽度方向偏移的信号向头部位置控制系统17输出。另外,取得与写入头部14a及读出头部14b的带23上的宽度方向上的现在位置相关的信息。
带行进管理部68向马达驱动器18输出用于使带23在顺方向行进的信号和使带23在逆方向行进的信号。
接着,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带驱动器10的动作。
首先,主机200向存档装置100发送伴随dm-id的Read指令。这样,存档装置100中,控制机构30根据dm-a确定与dm-id关联的d-id和m-id。另外,根据dm-l确定与d-id和m-id关联的盒20,指示访问器40将该盒20装填到带驱动器10。然后,控制机构30向带驱动器10发送d-id、m-id。从而,带驱动器10的动作开始。
图8是此时的带驱动器10的控制器16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控制器16中,首先,指令处理部61经由主机I/F11接收分别确定读出对象的数据及元数据的d-id及m-id(步骤601)。此时,d-id、m-id经由缓冲器管理部62向读出顺序确定部65转发,且向记录抽出部71转发。
接着,在读出顺序确定部65的控制下,记录抽出部71取得确定读出顺序所必要的记录的列表即必要记录列表RR[](步骤602)。具体地说,首先,读出顺序确定部65指示CM输入输出部64经由CMI/F19读出盒存储部24存储的位置表。然后,CM输入输出部64接收读出位置表,向记录抽出部71转发。从而,记录抽出部71从位置表所包含的多个记录中抽出包含步骤601转发的d-id或m-id的记录。然后,该必要记录列表RR[]返回读出顺序确定部65。
然后,在读出顺序确定部65的控制下,方向判别部72从必要记录列表RR[]取得正方向的评价对象列表SRf[]和逆方向的评价对象列表SRb[](步骤603)。具体地说,首先,读出顺序确定部65将必要记录列表RR[]向方向判别部72转发,方向判别部72根据必要记录列表RR[]所包含的卷编号,将必要记录列表RR[]分为正方向的评价对象列表SRf[]和逆方向的评价对象列表SRb[]。例如,与在奇数编号的卷记录的数据或元数据相关的记录分为SRf[],与在偶数编号的卷记录的数据或元数据相关的记录分为SRb[]。然后,该评价对象列表SRf[]、SRb[]返回读出顺序确定部65。
然后,读出顺序确定部65向表示数据及元数据的读出顺序的变量i代入0(步骤604)。
然后,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在读出顺序确定部65的控制下,进行生成评价执行列表SR[]的评价执行列表生成处理(步骤605)。这里,评价执行列表SR[]意味着执行是否可以不伴随读出头部14b的反转的1次行进来读出的评价的对象的数据或元数据相关的记录。然后,该评价执行列表SR[]返回读出顺序确定部65。另外,评价执行列表生成处理中,在读出顺序列表RO[]完成的场合,将该信息返回读出顺序确定部65。另外,评价执行列表生成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该评价执行列表生成处理结束后,读出顺序确定部65判定数据或元数据相关的记录以读出顺序存储的读出顺序列表RO[]是否完成(步骤606)。
这里,读出顺序列表RO[]若未完成,评价执行列表SR[]所包含的记录中,将不伴随读出头部14b的反转的1次行进来读出的数据或元数据相关的记录设定在读出顺序列表RO[],将这些数据或元数据以外的数据或元数据相关的记录设定在再评价对象列表SRN[]。
即,首先,读出顺序确定部65算出从已经确定的最新的读出顺序列表的要素即RO[i-1]的结束LPOS到现在的评价对象的SR[j]的开始LPOS为止的距离(步骤607)。另外,图中,距离用x表示,记录n的开始LPOS用LPs(n)表示,记录n的结束LPOS用LPe(n)表示,y和z间的距离用f(y,z)表示。
接着,读出顺序确定部65判定x/v是否比t1+α大(步骤608)。这里,v表示带23的速度。另外,t1表示从卷到卷的移动时间,根据RO[i-1]所包含的卷编号和SR[j]所包含的卷编号确定。另外,在卷编号相同的场合,t1=0。而且,α是保证物理差异等造成的时间的摇摆的容限值,必须根据适用系统设定适当值。
结果,x/v不比t1+α大的场合,将位于RO[i-1]的结束LPOS的读出头部14b向记录SR[j]的卷移动时,读出头部14b已经通过SR[j]的开始LPOS。从而,读出顺序确定部65将SR[j]作为SRN[k]追加到再评价对象列表(步骤609)。然后,k+1,并且j+1(步骤610)。然后,判定SR[j]是否最后的记录(步骤613),若非最后的记录,则返回步骤607。即,该场合,不向RO[]追加新要素,将SR[]的评价对象的要素变更为下一个要素,进行同样的评价。
另一方面,x/v比t1+α大的场合,将位于RO[i-1]的结束LPOS的读出头部14b向记录SR[j]的卷移动后,读出头部14b通过SR[j]的开始LPOS。从而,读出顺序确定部65将SR[j]作为RO[i]追加到读出顺序列表(步骤611)。然后,i+1,并且j+1(步骤612)。然后,判定SR[j]是否最后的记录(步骤613),若非最后的记录,则返回步骤607。即,该场合,向RO[]追加这里作为读出对象而确定的数据或元数据相关的要素,将SR[]的评价对象的要素变更为下一个要素,进行同样的评价。
另外,步骤613中,若判定SR[j]是最后的记录,则读出顺序确定部65返回步骤605,进行关于其他方向的对读出顺序列表的设定处理,或者,关于由步骤609在再评价对象列表设定的记录的对读出顺序列表的设定处理。
另一方面,步骤606中,若读出顺序列表RO[]完成,则读出顺序确定部65将读出顺序列表RO[]向缓冲器管理部62转发,缓冲器管理部62按照读出顺序列表RO[],读出数据及元数据(步骤617)。具体地说,从缓冲器管理部62接受指示的头部位置管理部67控制头部位置控制系统17,进行读出头部14b的带23在宽度方向上的对齐,并且,从缓冲器管理部62接受指示的带行进管理部68控制马达驱动器18,使带23行进。另一方面,信道输入输出部63经由信道13取得读出头部14b读出的数据及元数据,向缓冲器管理部62转发,缓冲器管理部62在缓冲器12积累数据及元数据。然后,缓冲器12积累的数据及元数据向控制机构30发送。
接着,详细说明评价执行列表生成处理。
图9是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的评价执行列表生成处理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首先,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判定在正方向的评价对象列表SRf[]是否存在数据(步骤621)。
结果,若SRf[]存在数据,则将SRf[]拷贝到SR[](步骤622),对j代入0(步骤623),清除SRf[]的内容(步骤624)。然后,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将SR[j]设定成RO[i](步骤629)。该场合,例如,最初调用评价执行列表生成处理的场合,由于在其之前的步骤604对i代入0,因此,将SR[0]设定成RO[0]。另外,对于后述步骤632取得的SRf[],调用评价执行列表生成处理的场合,SR[0]设定成与此时的i的值相应的RO[i]。然后,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将i+1加法,并且将j+1(步骤630)。
另一方面,SRf[]若不存在数据,则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判定逆方向的评价对象列表SRb[]是否存在数据(步骤625)。
结果,SRb[]若存在数据,则将SRb[]拷贝到SR[](步骤626),对j代入0(步骤627),清除SRb[]的内容(步骤628)。然后,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将SR[j]设定成RO[i](步骤629)。该场合,例如,最初调用评价执行列表生成处理时,在SRf[]没有数据而仅仅SRb[]存在数据的场合,由于在其之前的步骤604对i代入0,因此,将SR[0]设定成RO[0]。另外,在SRb[]的处理前进行SRf[]的处理的场合及对于后述步骤632取得的SRb[]调用评价执行列表生成处理的场合,SR[0]设定成与此时的i的值相应的RO[i]。然后,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将i+1加法,并且将j+1(步骤630)。
另一方面,SRb[]若没有数据,则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判定再评价对象列表SRN[]是否存在数据(步骤631)。
结果,SRN[]若存在数据,则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从再评价对象列表SRN[]取得正方向的评价对象列表SRf[]和逆方向的评价对象列表SRb[](步骤632)。然后,清除SRN[]的内容(步骤633),对k代入0(步骤634),返回步骤621。然后,对这里取得的SRf[]、SRb[],进行与由步骤603从RR[]取得的SRf[]、SRb[]同样的处理。
另一方面,SRN[]若没有数据,则对读出对象的全部数据及元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评价执行列表生成部73将RO[]完成的信息返回读出顺序确定部65(步骤635)。
以上,本实施例的动作结束。
另外,本实施例中,带驱动器10接受d-id和m-id,根据它们和位置表,确定数据及元数据的读出顺序,但是本发明实施时的形态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在带驱动器10接受dm-id后,参照自身保持的dm-a,取得d-id和m-id,根据它们和位置表,确定数据及元数据的读出顺序的形态。另外,也可以考虑控制机构30从带驱动器10取得位置表,确定数据及元数据的读出顺序的形态,以及主机200从控制机构30取得dm-a并且从带驱动器10取得位置表,确定数据及元数据的读出顺序的形态。
这样,本实施例中,预先保持表示记录数据及元数据的物理位置的L-POS,即使记录数据及元数据的卷编号不同,也可以按照该L-POS读出数据及元数据。从而,即使读出对象的数据及元数据在不同卷分散记录,也可以高效读出这些数据及元数据。
这里,本发明可以全部由硬件实现,也可以全部由软件实现。另外,也可以由硬件及软件的两方实现。另外,本发明可以作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程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在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存储并提供。这里,介质可以是电子、磁、光学、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传输介质。另外,计算机可读取介质例如有半导体、固态存储装置、磁带、可拆卸计算机软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刚性磁盘及光盘。现时刻中的光盘例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盘读写器(CD-R/W)及DVD。
以上,用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专业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或者采用替代的形态。
符号的说明
10...带驱动器,11...主机I/F,12...缓冲器,13...信道,14a...写入头部,14b...读出头部,15...马达,16...控制器,17...头部位置控制系统,18...马达驱动器,19...CMI/F,20...盒,30...控制机构,40...访问器,50...盒槽,100...存档装置,200...主机。

Claims (9)

1.一种具有多个轨道的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读出具有多个轨道的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受部,接受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的指定;
确定部,确定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即使所述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在上述多个轨道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上述多个数据要素,
其中所述确定部进一步可操作以通过比较两个数据要素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的商与读出装置的读出头部在两个轨道之间的移动时间来确定读出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取得部,取得表示沿记录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位置信息,
上述确定部根据上述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位置信息,确定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确定部根据沿记录上述多个数据要素中的一个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一个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和沿记录上述多个数据要素中的其他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其他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关系,确定所述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以不伴随读出头部的反转的一个扫描,读出所述多个数据要素中包含所述一个数据要素且不包含所述其他数据要素的数据要素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确定部确定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以上述读出头部的上述一个扫描后的其他扫描,读出包含上述其他数据要素的数据要素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数据要素包含在第1方向读出数据的第1轨道群所记录的第1数据要素群和在与该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读出数据的第2轨道群所记录的第2数据要素群,
上述确定部确定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即使该第1数据要素群的各数据要素在上述第1轨道群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上述第1数据要素群,且,即使该第2数据要素群的各数据要素在上述第2轨道群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上述第2数据要素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取得部还取得识别记录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识别信息,
上述确定部根据上述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识别信息,将上述多个数据要素分割为上述第1数据要素群和上述第2数据要素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是主数据或该主数据的附加信息即元数据。
8.一种具有多个轨道的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读出具有在从前端向终端的第1方向读出数据的第1轨道群和在从终端向前端的第2方向读出数据的第2轨道群的带介质所记录的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受部,接受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的指定;
取得部,取得识别记录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识别信息和表示沿该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位置信息;
分割部,根据上述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识别信息,将上述多个数据要素分割为上述第1轨道群记录的第1数据要素群和上述第2轨道群记录的第2数据要素群;
确定部,根据上述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位置信息确定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即使该第1数据要素群的各数据要素在上述第1轨道群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上述第1数据要素群,且,即使该第2数据要素群的各数据要素在上述第2轨道群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上述第2数据要素群,其中所述确定部进一步可操作以通过比较两个数据要素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的商与读出装置的读出头部在两个轨道之间的移动时间来确定读出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顺序。
9.一种具有多个轨道的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方法,读出具有多个轨道的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受读出对象的多个数据要素的指定的步骤;
确定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使得即使所述多个数据要素的各数据要素在上述多个轨道的任一轨道记录,也以沿记录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轨道的方向上的所述各数据要素的记录位置的顺序读出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步骤,
其中所述确定上述多个数据要素的读出顺序的步骤通过比较两个数据要素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的商与读出装置的读出头部在两个轨道之间的移动时间来进行。
CN200980152303.2A 2008-12-25 2009-08-31 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5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9602 2008-12-25
JP2008329602 2008-12-25
PCT/JP2009/065160 WO2010073776A1 (ja) 2008-12-25 2009-08-31 記録媒体に記録されたデータを読み出す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5348A CN102265348A (zh) 2011-11-30
CN102265348B true CN102265348B (zh) 2017-08-25

Family

ID=42287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230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5348B (zh) 2008-12-25 2009-08-31 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36286B2 (zh)
EP (1) EP2372715B1 (zh)
JP (1) JP5480163B2 (zh)
CN (1) CN102265348B (zh)
WO (1) WO20100737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05023B2 (ja) 2009-12-25 2012-08-2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読出し及び書込み命令の混在するコマンド列を受け取った場合の最適な書込みを実行するリニア記録方式の装置、そ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021175B2 (en) * 2010-08-24 2015-04-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ordering access to reduce total seek time on tape media
JP5426036B2 (ja) 2010-11-25 2014-02-26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複数のプロセッサのメモリ共有化のためのメモリアクセス装置、及びそのアクセス方法
US8526136B2 (en) * 2010-12-16 2013-09-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ccess sequence of data stored on a tape medium
US8316057B2 (en) * 2010-12-17 2012-1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storing deduplicated data objects from sequential backup devices
US8867160B2 (en) * 2012-08-09 2014-10-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total seek time for determining an access sequence of data stored on a tape medium
JP5999650B2 (ja) 2013-03-14 2016-09-28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テープ上の複数のレコード群の読み出し順序を検索する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052812B2 (ja) 2014-07-11 2016-12-27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テープ上のファイルの管理、書き込み、及び読み出し方法
JP6242326B2 (ja) 2014-11-19 2017-12-06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情報提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952780B2 (en) * 2016-06-28 2018-04-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trieving data from a tape drive
US20180275976A1 (en) * 2017-03-22 2018-09-27 Qualcomm Innovation Center, Inc. Link time optimization in presence of a linker script using path based rules
EP3770768A1 (en) * 2018-03-22 2021-01-27 Fujifilm Corporation Recording device, reading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program, reading method, reading program and magnetic tape
EP3859736A4 (en) * 2018-09-26 2021-08-04 FUJIFILM Corporation RECORDING DEVICE, READING DEVICE, RECORDING PROCESS, RECORDING PROGRAM, READING PROCESS, READING PROGRAM, AND MAGNETIC TAPE
US11494445B2 (en) 2019-09-11 2022-11-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roup-based tape storage access ordering
US11061579B2 (en) 2019-09-11 2021-07-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 ordering for tape cycle optimization
JPWO2021054243A1 (zh) * 2019-09-17 2021-03-25
US11176968B2 (en) * 2019-10-22 2021-11-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uffered writing of datasets and end longitudinal positions (end LPOSs) on a magnetic recording tape and validating the end LPOSs during reading of a later dataset thereafter
JPWO2021171683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JP2022077842A (ja) 2020-11-12 2022-05-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ラ,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5316A (en) * 1996-05-23 1998-12-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cheduling random I/O for data storage tape
CN1822198A (zh) * 2005-02-08 2006-08-23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控制磁带驱动器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6730A (ja) * 1997-08-18 1999-03-09 Fujitsu Ltd 磁気テープ装置の制御方法
US6349356B2 (en) * 1997-12-10 2002-02-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ost-available device block map for optimized file retrieval from serpentine tape drives
JP2000048549A (ja) * 1998-08-03 2000-02-18 Fujitsu Ltd テープ装置
JP2001118365A (ja) * 1999-10-19 2001-04-27 Nec Corp 記憶階層管理システム、記憶階層管理方法及び記憶階層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1210014A (ja) 2000-01-25 2001-08-03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方法
JP4505110B2 (ja) * 2000-06-28 2010-07-21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磁気テープ記録装置の試験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6127571A (ja) 2004-10-26 2006-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8082388B2 (en) * 2008-03-27 2011-12-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mizing operational requests of logical volum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5316A (en) * 1996-05-23 1998-12-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cheduling random I/O for data storage tape
CN1822198A (zh) * 2005-02-08 2006-08-23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控制磁带驱动器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61480A1 (en) 2011-10-27
EP2372715A4 (en) 2013-03-06
EP2372715B1 (en) 2016-11-02
EP2372715A1 (en) 2011-10-05
WO2010073776A1 (ja) 2010-07-01
US9036286B2 (en) 2015-05-19
CN102265348A (zh) 2011-11-30
JP5480163B2 (ja) 2014-04-23
JPWO2010073776A1 (ja) 201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5348B (zh) 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读出装置及方法
JP5954751B2 (ja) テープ上のデータをロールバックする方法及びファイルシステム
TWI234768B (en) Magnetic tape drive and recording system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writing received synchronized data to magnetic tape
US7511915B2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storing data in a storage medium
JP5999650B2 (ja) テープ上の複数のレコード群の読み出し順序を検索する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3858163B (zh) 带驱动数据更改检测方法和文件系统
US8081396B2 (en) Processing data recorded on a tape medium
JP451378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656853B2 (en) Tape having multiple data areas
US78132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data when a recording process has failed
JP3421898B2 (ja) データ記録装置およびデータ管理方法
US6950257B1 (en) Writing to magnetic tape with backhitchless backspacing and data set invalidation
CN1574047B (zh) 图像处理设备
US20070236817A1 (en) Magnetic-tape recording method, magnetic-tap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ystem
JP4470270B2 (ja) 記録再生装置、ファイル管理方法
JP2010267352A (ja) データテープ制御装置
JP2001014110A (ja) ファイル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7114443A (ja) ファイル検索方法及び磁気テープ装置
JPH0147809B2 (zh)
JPH07109688B2 (ja) 情報ファイル装置
JP2004078445A (ja) ファイルシステム、ファイル管理方法およびファイル管理装置
JP2001297538A (ja) デジタルデータストレージ装置
JPH10241345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07262756A (ja) カセツトオートチエンジヤ
JPH08212125A (ja) 情報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0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Singapore

Applicant after: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New York

Applicant befo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6

Address after: 23 / F, Lincoln building, 979 King's road, Quarry Bay,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Glob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City

Patentee before: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