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9138A - 电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9138A
CN102249138A CN2011101295887A CN201110129588A CN102249138A CN 102249138 A CN102249138 A CN 102249138A CN 2011101295887 A CN2011101295887 A CN 2011101295887A CN 201110129588 A CN201110129588 A CN 201110129588A CN 102249138 A CN102249138 A CN 102249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case
rope sheave
brake portion
oil
lift fac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95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五十岚章智
早野富夫
中岛豪
高木俊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49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91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设备,该电梯设备在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能够方便地对绳轮和制动部分进行确认,并且能够避免制动部分受到从绳轮侧飞散来的主绳索的油的影响。在支撑部分(8)的靠电梯轿厢(4)侧的位置设置制动部分(9)以及绳轮(10),在绳轮(10)的靠制动部分(9)侧的位置形成在周向上连续的槽部(13),在与该槽部(13)对应的位置设置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的保护罩(14a、14b)的对向部分侧,通过该保护罩(14a、14b)来遮蔽飞散到制动部分(9)侧的油,并且通过设置在槽部(13)内的排出构件(23)来限制进入到槽部(13)内的油的飞散方向。

Description

电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支撑部分具有制动部分和绳轮的薄型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与电梯轿厢之间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在电梯设备中,在将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时,需要采取措施以避免主绳索的油、电动机轴承的润滑油和导轨油对制动部分的制动面(制动鼓和制动磁盘等)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设置在升降通道顶部和底部电梯坑等部分的瘦长型卷扬机均将绳轮和制动部分设置在电动机的轴向的各个端部上,以形成不会受到来自主绳索的油的影响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此外,如果是在升降通道的中间部分设置在电梯轿厢和升降通道墙壁之间的薄型卷扬机,则在绳轮与制动部分之间设置有隔离件,以防止主绳索的油附着在制动部分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公昭64-61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平1-2361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特开平4-1648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专利特许第2515616号公报
可是,在现有的电梯设备中,由于支撑部分固定在升降通道的墙壁上,而绳轮设置在支撑部分的靠电梯轿厢侧的部位,制动部分设置在支撑部分的与电梯轿厢相反的一侧的部位,所以在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在从电梯轿厢侧对绳轮和制动部分进行确认的情况下,需要分别在支撑部分的两侧进行作业,导致维修检查的作业变得非常繁琐。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该电梯设备在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能够方便地对绳轮和制动部分进行确认,并且能够避免制动部分受到从绳轮侧飞散来的主绳索的油的影响。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本发明的电梯设备中,支撑部分具有制动部分和绳轮的薄型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与电梯轿厢之间,所述电梯轿厢通过卷绕在所述绳轮上的主绳索来驱动,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设置在升降通道墙壁侧,所述绳轮设置在电梯轿厢侧,所述制动部分设置在所述绳轮和支撑部分之间,在所述绳轮与所述制动部分之间设置有用于遮蔽的保护罩,以防止所述主绳索上的油从所述绳轮飞散出来而附着在所述制动部分的制动面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绳轮的靠所述制动部分侧的外周部的周向上形成有连续的槽部,所述保护罩被构造成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所述二个部分的各自的对向部分侧被设置成在与形成在所述绳轮上的所述槽部相对应的位置上相对接。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被构造成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所述二个部分被设置成包围所述绳轮的靠所述制动部分侧的外周部,并且各自的对向部分侧相对接地设置,此外,设置在下方侧的所述保护罩的设置位置与设置在上方侧的所述保护罩的设置位置相比更靠近所述制动部分侧。
又,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设置有限制进入到所述槽部内的油的飞散方向的排出构件。
又,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的所述保护罩分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的主体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即使将绳轮和制动部分设置在支撑部分的靠电梯轿厢侧的部位,也能够通过在制动部分的前面侧设置保护罩这一简单的结构来防止油附着在制动部分的制动面上,因此,在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作业人员能够从电梯轿厢侧同时对绳轮和制动部分进行确认,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支撑部分的与电梯轿厢相反的一侧进行作业,从而能够在整体上使作业变得更为方便。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由于能够根据保护罩与槽部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二个保护罩的对接位置,所以能够通过槽部切实地防止二个保护罩的对向部分与绳轮发生接触,而且能够使保护罩延伸到靠近绳轮的外表面的位置,从而能够切实地避免附着在主绳索上的油通过绳轮而飞散到制动部分侧。并且,由于附着到保护罩上的油滴落到槽部,所以能够通过环状的槽部使油滴落到下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由于保护罩不是采用一块板状体制成的保护罩,也不是在左右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的保护罩,而是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的保护罩,所以能够使位于下方的保护罩的设置位置与位于上方的保护罩的设置位置相比朝制动部分侧错开一点,并且能够将二个保护罩设置在所期望的位置上。此外,能够方便地使位于下方的保护罩的设置位置与位于上方的保护罩的设置位置相比朝制动部分侧错开,所以能够防止从上方的保护罩上滴落下来的油在下方的保护罩的引导下附着到制动部分的制动面上的现象发生。
又,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由于在槽部内设置了排出构件,所以能够通过排出构件的折返部来限制进入到槽部和排出构件内的油的飞散方向,因此,即使二个保护罩的对向部分设置在离开绳轮的外径部分稍远的位置上,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油侵入制动部分9侧。
又,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由于需要确保适当的位置关系的保护罩和绳轮均由制动部分支撑,所以保护罩和绳轮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现场安装后不会受到垂直负载的影响,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位置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卷扬机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使用了图1所示的卷扬机的电梯设备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卷扬机的详细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卷扬机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卷扬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主要部分的油飞散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主要部分的其它油飞散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7所示的主要部分的又一油飞散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图7所示的主要部分的另一油飞散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升降通道
2升降通道墙壁
3、5导轨
4电梯轿厢
6平衡重
7卷扬机
8支撑部分
9制动部分
10绳轮
11主绳索
12a~12d臂部
13槽部
14a、14b保护罩
15a~15d防振材料
16a~16d支撑承受部分
17a、17b支撑梁
18槽部
19倾斜面
20油
21排出构件
22锥形面
23折返部
24~27油
28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备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在升降通道1内设置有通过固定在升降通道墙壁2上的一对导轨3引导而进行升降的电梯轿厢4和通过一对导轨5引导而进行升降的平衡重6,并且在电梯轿厢4和升降通道墙壁2之间设置有卷扬机7。该卷扬机7被构造成在固定在升降通道墙壁2上的支撑部分8的靠电梯轿厢4侧的部位具有呈圆柱形状且外周面为制动面9a的制动部分9和绳轮10,制动部分9和绳轮10被支撑成旋转轴相同。
如图2的放大的主视图所示,在上述卷扬机7中,连接电梯轿厢4和平衡重6的多根主绳索11与形成在绳轮10上的多个槽部分别吻合地卷绕在各个槽部中,通过使绳轮10旋转来驱动主绳索11,由此使电梯轿厢4和平衡重6分别沿着导轨3和5进行升降。
以下参照图1的侧视图对卷扬机7进一步进行说明。
在上述种类的电梯设备中,由于主绳索11上通常涂有润滑油脂,所以主绳索11上的油会附着在与主绳索11接触的绳轮10上,而附着在绳轮10上的油可能会飞散而附着到制动部分9的前面侧,附着到前面侧的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能会流动到制动部分9的制动面9a上。因此,在上述支撑部分8上,利用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在该支撑部分8的四个角上的臂部12a~12d来支撑并固定用于阻止油朝制动部分9的制动面9a流动的保护罩14a、14b。
保护罩14a、14b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的结构,该二个部分的对向部分以不与在后述部分进行详细说明的绳轮10的规定位置的外周部接触的方式设置在与该外周部隔开一定间隔的位置上。此外,如图1的虚线部分所示,现有的绳轮10以实质上相同的外径延伸到制动部分9,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绳轮10的靠制动部分9侧的外周形成有在周向上连续的槽部13。上述保护罩14a、14b的对向部分位于该槽部13处。
如图4所示,该保护罩14a、14b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其中心部分形成有与绳轮10相当的切孔,在槽部13的位置上,保护罩14a、14b的端部从上下方向隔着绳轮10相对向地设置,并在这一状态下例如可拆卸地固定在臂部12a~12d上。更为具体地说,在臂部12a~12d的上表面分别设置防振材料15a~15d,在该防振材料15a~15d上分别载置支撑梁17a、17b的各个支撑承受部分16a~16d,并且通过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支撑梁17a、17b。具有各个支撑承受部分16a、16b的纵长形状的支撑梁17a固定在支撑部分8的臂部12a、12b之间,同样具有各个支撑承受部分16c、16d的纵长形状的支撑梁17b固定在支撑部分8的臂部12c、12d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的保护罩14a、14b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这些支撑梁17a、17b之间。
如图5的放大的俯视图所示,在位于上方的臂部12a、12c上载置上述支撑承受部分16a、16c,以此来设置与该支撑承受部分16a、16c一体形成的截面呈L字形状的支撑梁17a、17b,同时,在绳轮10的槽部13的位置上,以桥接该支撑梁17a、17b之间的方式固定保护罩14a。为了便于了解保护罩14a的内端部与槽部13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图5的截面图中只示出了保护罩14a的截面。设置在该保护罩14a的下方的保护罩14b利用大致相同地位于下方的臂部12b、12d进行支撑。二个保护罩14a、14b在中心部分具有切孔,与槽部13对应的绳轮10插入到该切孔中。
以下参照图6说明二个保护罩14a、14b与槽部13之间的关系。
从图6可以知道,在绳轮10上形成有多个槽部18,多根主绳索11分别卷绕在这些槽部18中,离制动部分9最近的槽部18的最后的倾斜面19平缓地朝着制动部分9侧倾斜。如上所述,涂抹在主绳索11上的油会附着在绳轮10上,而附着在绳轮10上的油可能会因绳轮10的旋转而飞散并附着到制动部分9的前面侧,附着在前面侧的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能会流动到制动部分9的制动面上。可是,如图6所示,即使附着在绳轮10上的油20受到最后的倾斜面19的影响而朝着箭头所示的方向飞散,该油20也将飞散到保护罩14a上,从而能够阻止油20飞散到制动部分9侧。保护罩14b的情况与保护罩14a的情况相同。
如此,即使将绳轮10和制动部分9设置在支撑部分8的靠电梯轿厢4侧的部位上,也能够通过在制动部分9的前面侧设置保护罩14a、14b这一简单的结构来防止油附着到制动部分9的制动面上,在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作业人员能够从电梯轿厢4侧对绳轮10和制动部分9这两者进行确认,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支撑部分8的与电梯轿厢4相反的一侧进行作业,从而能够在整体上使作业变得更为方便。
如上所述,沿着图6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飞散的油20附着在保护罩14a上,但最终会滴落到下方。此时,滴落下来的油在位于保护罩14a下方的保护罩14b的引导下可能会流动到制动部分9的制动面上。可是,如上所述,由于保护罩14a、14b不是采用一块板状体制成的保护罩,也不是在左右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的保护罩,而是如图6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的保护罩,因此,能够使位于下方的保护罩14b的设置位置与位于上方的保护罩14a的设置位置相比朝制动部分9侧错开一点。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从正面观察时,保护罩14a、14b的对向部分相对接地设置而呈对向设置的状态,同时,如图6所示从侧面方向观察时,设置在下方的保护罩14b的设置位置与设置在上方的保护罩14a的设置位置相比朝制动部分9侧错开。通过使图5所示的支撑梁17a、17b和位于下方的保护罩14b的连接固定位置与支撑梁17a、17b和位于上方的保护罩14a的连接固定位置相比朝制动部分9侧错开一些,能够方便地实现上述的设置。通过采用上述位于下方位置的保护罩14b,即使有油从上方的保护罩14a上滴落下来,该滴落下来的油也难以进入到保护罩14b的内侧,所以能够防止从上方的保护罩14a上滴落下来的油在位于下方位置的保护罩14b的引导下流动到制动部分9的制动面上的现象发生。
此外,在一般情况下,如图1和图6的虚线所示,现有的绳轮10以实质上相同的外径延伸到制动部分9内,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绳轮10的靠制动部分9侧的位置上形成有在周向上连续的槽部13,并且保护罩14a、14b的对向部分与该槽部13相对应。因此,通过该槽部13能够切实地防止保护罩14a、14b的对向部分与绳轮10发生接触,同时能够使保护罩14a、14b的对向部分延伸到靠近绳轮10的外表面的位置。
通过采用如上设置的保护罩14a、14b,由于能够使保护罩14a、14b的对向部分延伸到靠近绳轮10的外表面的位置,所以能够切实地避免附着在主绳索11上的油通过绳轮10飞散到制动部分9侧。并且,附着到保护罩14a上的油之后滴落到槽部13中,并且通过环状的槽部13滴落到下方。
图7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在图7中只示出了与图6相对应的部分。与图6相当的部分采用与图6相同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绳轮10的靠制动部分9侧的位置上具有在周向上连续形成的槽部13,排出构件21嵌合在该槽部13内。嵌合在该槽部13内的该排出构件21整体上呈环状,从其截面观察时具有锥形面22和折返部23,该锥形面22的直径随着从绳轮10侧朝向槽部13的底部侧逐渐缩小,该折返部23形成在该锥形面22的直径最小部分的附近,具有朝着位于制动部分9的相反侧的绳轮10侧折返的面。位于上方的保护罩14a的位于下部的内端部位于该排出构件21的折返部23的附近。设置在下方的保护罩14b的情况与位于上方的保护罩14a的情况一样,只是与位于上方的保护罩14a相比,设置在下方的保护罩14b的设置位置更靠近制动部分9侧一点。
根据上述结构,虽然在绳轮10旋转时,油与上一个实施方式一样,从绳轮10侧朝制动部分9侧飞散,但通过保护罩14a发挥的遮蔽作用,能够对制动部分9的制动面进行保护。附着在保护罩14a上的油沿着保护罩14a朝下方流动并滴落到槽部13内和排出构件21内。
在绳轮10继续旋转时,进入到槽部13内和排出构件21内的油在收纳在该槽部13内的排出构件21的折返部23的作用下,可能像图8所示的油24那样流出槽部13,但该油不会向制动部分9侧流动,而是反复地进行相同的流动。此外,也可能像如图9所示的油25那样在排出构件21的折返部23的作用下沿着保护罩14a流动,并在之后滴落到下方,该部分油反复地进行上述流动,但也不会飞散到制动部分9侧。
此外,还有一部分油通过槽部13内和排出构件21的内部朝下方部分流动,但如图10所示,在下方部分,进入到槽部13内和排出构件21内部的油26虽然会在排出构件21的折返部23的作用下从槽部13流出,但该部分油同样也不会朝向制动部分9侧流动。
之后,在绳轮10停止旋转的情况下,由于槽部13和排出构件21在周向上连续在一起,所以油朝下方流动。如图11所示,流动到下方的油27进一步朝下方滴落,在排出构件21的折返部23和保护罩14b的限制下,油27不会进入制动部分9侧。
如此,通过在槽部13内设置排出构件21,进入到槽部13和排出构件21内的油的飞散方向受到排出构件21的折返部23的限制,所以即使将保护罩14a、14b的对向部分设置在离绳轮10的外径部分稍远一点的位置上,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油侵入到制动部分9侧。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卷扬机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通过杆等固定装置28将保护罩14a、14b固定在支撑部分8的主体上,在支撑梁17a、17b与保护罩14a、14b之间设置有作为缓冲垫的缓冲材料29,从而形成以摩擦力进行支撑的结构。
在表示相似结构的图5中,保护罩14a、14b安装在支撑梁17a、17b上,该支撑梁17a、17b通过支撑部分8的各个臂部12a~12d进行固定。此外,在支撑部分8和支撑梁17a、17b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卷扬机7的振动传递的防振材料15a~15d。可是,卷扬机7在现场安装好以后,经由主绳索11而承受垂直负载,可能导致臂部12a~12d和防振材料15a~15d等发生变形,使得支撑梁17a、17b发生倾斜。因此,保护罩14a、14b与槽部13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者保护罩14a、14b与排出构件21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发生变化。
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两者需要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关系的保护罩14a、14b由难以因垂直负载而发生变形等的支撑部分8的主体支撑,所以保护罩14a、14b与槽部13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者保护罩14a、14b与排出构件21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现场安装后不会受到垂直负载的影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位置关系。此外,由于使用了支撑梁17a、17b,所以通过支撑梁17a连接各个臂部12a、12b之间,并且通过支撑梁17b连接各个臂部12c、12d,能够进行修正,使得各个臂部12a~12d所受到的垂直负载保持均等。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保护罩14a、14b的形状以及大小可以在保持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图3所示的电梯设备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结构的电梯设备。

Claims (5)

1.一种电梯设备,在所述电梯设备中,支撑部分具有制动部分和绳轮的薄型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与电梯轿厢之间,所述电梯轿厢通过卷绕在所述绳轮上的主绳索来驱动,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设置在升降通道墙壁侧,所述绳轮设置在电梯轿厢侧,所述制动部分设置在所述绳轮和所述支撑部分之间,在所述绳轮与所述制动部分之间设置有用于遮蔽的保护罩,以防止所述主绳索上的油从所述绳轮飞散出来而附着在所述制动部分的制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绳轮的靠所述制动部分侧的外周部的周向上形成有连续的槽部,所述保护罩被构造成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所述二个部分的各自的对向部分侧被设置成在与形成在所述绳轮上的所述槽部相对应的位置上相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被构造成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所述二个部分被设置成包围所述绳轮的靠所述制动部分侧的外周部,并且各自的对向部分侧相对接地设置,设置在下方侧的所述保护罩的设置位置与设置在上方侧的所述保护罩的设置位置相比更靠近所述制动部分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限制进入到所述槽部内的油的飞散方向的排出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二个部分的所述保护罩分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的主体上。
CN2011101295887A 2010-05-19 2011-05-12 电梯设备 Pending CN1022491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5619 2010-05-19
JP2010115619A JP2011241062A (ja) 2010-05-19 2010-05-19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9138A true CN102249138A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76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95887A Pending CN102249138A (zh) 2010-05-19 2011-05-12 电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241062A (zh)
CN (1) CN10224913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0167A (zh) * 2014-02-24 2015-08-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曳引机
CN105565123A (zh) * 2014-10-31 2016-05-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用卷扬机
CN115010032A (zh) * 2021-03-05 2022-09-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制动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5616B2 (ja) * 1990-06-22 1996-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巻上機
CN1241528A (zh) * 1998-07-07 2000-01-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升降装置
CN1749145A (zh) * 1999-08-26 2006-03-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2009161322A (ja) * 2008-01-09 2009-07-23 Meidensh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5616B2 (ja) * 1990-06-22 1996-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巻上機
CN1241528A (zh) * 1998-07-07 2000-01-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升降装置
CN1749145A (zh) * 1999-08-26 2006-03-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2009161322A (ja) * 2008-01-09 2009-07-23 Meidensh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0167A (zh) * 2014-02-24 2015-08-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曳引机
CN105565123A (zh) * 2014-10-31 2016-05-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用卷扬机
CN115010032A (zh) * 2021-03-05 2022-09-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41062A (ja) 201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6686B (zh) 电梯装置
EP1471026B1 (en) Elevator device
EP3194319B1 (en) Elevator car with removable battery
CN110914183B (zh) 电梯系统
CN102137806A (zh) 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
EP1302430B1 (en) Elevator device
JP2008532881A (ja) エレベータ設備
JP5411931B2 (ja) つり下げ式エレベータかご構造
CN102249138A (zh) 电梯设备
CN100486882C (zh) 电梯装置
CN102575483A (zh) 用于车辆的停车场电梯系统
JPWO2007069311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3510781A (ja) 軸受カートリッジ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マシンアッセンブリ
CN105366507A (zh) 无机房电梯的改装方法和无机房电梯
CN103449284A (zh) 电梯用卷扬机
WO2014006703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531458A (zh) 电梯系统
JP550876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894153B (zh) 无机房电梯装置
RU2481262C2 (ru) Лифтовая система и противовес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лифтовой системе
JP2009274809A (ja) エレベータの異物噛み込み防止装置
WO2009147749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17245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1105173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0572248C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95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595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