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5189A - 改善梗死区灌注的组合物以及血管损伤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善梗死区灌注的组合物以及血管损伤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5189A
CN102245189A CN2009801487591A CN200980148759A CN102245189A CN 102245189 A CN102245189 A CN 102245189A CN 2009801487591 A CN2009801487591 A CN 2009801487591A CN 200980148759 A CN200980148759 A CN 200980148759A CN 102245189 A CN102245189 A CN 102245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xcr
mediation
chemotactic activity
compat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87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5189B (zh
Inventor
安德鲁·佩科拉
罗伯特·普雷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cora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Amorcyt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orcyte LLC filed Critical Amorcyte LLC
Publication of CN102245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5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5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5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04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0Peptides having 12 to 20 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3Amines
    • A61K31/155Amidines (), e.g. guanidine (H2N—C(=NH)—NH2), isourea (N=C(OH)—NH2), isothiourea (—N=C(SH)—NH2)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21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 A61K31/215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 A61K31/22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of acyclic acids, e.g. pravastat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4Non condensed pyridines; Hydrogen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4427Non condensed pyridines; Hydrogen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 A61K31/4439Non condensed pyridines; Hydrogen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containing a five-membered ring with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omepraz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5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at least one nitrogen and one oxygen as the ring hetero atoms, e.g. 1,2-oxazines
    • A61K31/53751,4-Oxazines, e.g. morpho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14Blood; Artificial blood
    • A61K35/16Blood plasma; Blood se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28Bone marrow;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any origin, e.g.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04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08Peptides having 5 to 11 amino acids
    • A61K38/085Angiotens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703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from vertebrates
    • A61K38/1709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from vertebrates from mam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61P9/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eating ischaemic 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e.g. antianginal drugs, coronary vasodilators, drug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tinopathy, cerebrovascula insufficiency, renal arterioscler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34Cells from the blood or the immune system
    • C12N5/0647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Uncommitted or multipotent progeni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2035/124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the cells being hematopoietic, bone marrow derived or blood cel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Vir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梗死区损伤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在由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的受治疗者中治疗或修复梗死区损伤的方法,通过导管肠胃外地施用无菌药物组合物至该受治疗者,其含有作为第一治疗剂的治疗有效量未扩增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以及任选地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相容第二治疗剂。该改善梗死量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分离的自体CD34+细胞富集群,其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的亚群,从而使得所述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提供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

Description

改善梗死区灌注的组合物以及血管损伤修复方法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美国申请11/552,396号(于2006年10月24日提交)、2008年12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1/119,552号、以及2009年4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1/169,850号的提交日的权益。这些申请的内容均在此通过引用以其全文并入本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善梗死区灌注的组合物,其包含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以及其在由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的受治疗者中修复梗死区损伤的使用方法。
发明背景
心动周期
术语“舒张期”是指心腔的正常收缩后扩张,在此期间心腔充满血液。术语“收缩期”是指心脏、尤其是心室的收缩,通过此收缩将血液分别通过主动脉和肺动脉驱动穿过体循环和肺循环。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心动周期”是指与冠脉血流或血液相关的全部或任何力学事件,其从一次心搏开始至下一次心搏开始。在心动周期中,血压升高和下降。心动周期的频率是心率。心脏的每一次“搏动”包括5个主要的阶段:(1)“舒张晚期”,其是当半月瓣关闭,房室(AV)瓣打开,并且整个心脏舒张;(2)“心房收缩”,其是当左右心房的心肌收缩,AV瓣关闭,且血从心房流到血管;(3)“等容心室收缩”,其是当心室开始收缩,AV和半月瓣关闭,并且体积没有变化;(4)“心室喷血”,其是当心室是空的,但仍然收缩并且半月瓣打开;(5)“等容心室舒张”,当压力降低,没有血液进入心室,心室停止收缩并开始舒张,并且半月瓣关闭,这是由于主动脉的血液推动它们关闭。心动周期由一系列电冲击来协调,这些电冲击由存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中的特定心脏细胞产生。
冠脉血流
通过冠状动脉的血流是搏动的,具有特征性的时相的收缩和舒张流成分。收缩流与心脏周期的收缩或泵送期相关,具有快速、短暂、逆行反应。舒张流与心脏周期的舒张或填充期相关,在心肌收缩后的舒张期发生,具有超过收缩水平的突然升高和与主动脉舒张压平行的逐渐下降。壁内冠状血体积在每一心跳期间发生改变,由心肌来容纳由肌肉收缩造成的体积变化。冠状静脉流与冠状动脉流不协调,冠状静脉流主要发生在收缩期并且在舒张期几乎不存在。
对于每一次心跳,血液在收缩和舒张压之间变化。术语“收缩压”是指动脉中的峰压,其在心动周期即将结束当心室收缩时发生。术语“舒张压”是指动脉中的最小压力,其在心动周期接近开始的时间当心室充满血液时发生。
冠脉血流不仅是时相的,而且还随着血管类型和在心肌中的位置而不同。冠状小动脉似乎沿着它们的长度具有特定的调节元件,其以集成的方式“串联”运作。由多个功能性“瓣”组成的系统允许冠状循环的精细控制。最小的小动脉在代谢性应激期间扩大,导致减小的微血管阻力和升高的心肌灌注。狭窄即血管的变窄产生对血流的阻力,这与狭窄的形态特征直接相关。当上游小动脉压下降(这是由于穿过狭窄的扩张压下降所导致的)时,上游稍大的小动脉发生肌源性扩张,并且导致阻力的进一步下降。最大小动脉中升高的血流增加剪切应力并且引发血流介导的扩张,进一步减少这一网络的阻力。
心脏动脉和静脉搏动流特征取决于心肌的柔度。术语“柔度”是指中空器官在移除扩张或压缩力之后抗弹回其原始大小的倾向性的程度。柔度越高,材料越有弹性。应用以下等式计算柔度,其中ΔV是体积变化,以及ΔP是压力变化:
C = ΔV ΔP
心脏作为储存器的能力受控于小动脉对冠状血管入流的阻力。出口阻力与壁内心静脉相关。心肌毛细血管阻力影响动脉和静脉反应,但主要与出口阻力协同作用。
约75%的总冠状阻力发生在动脉系统中,其包括传导(R1)、前小动脉(R2)和小动脉及心肌内毛细血管(R3)。人正常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的直径通常为0.3至5mm,并且对血流没有可评估的阻力。通常,大心外膜血管阻力(R1)是不重要的,直到动脉粥样硬化梗阻累及管腔。大小为100至500μm的前毛细血管小动脉(R2)是连接心外膜的与心肌毛细血管的阻力血管,并且是冠脉血流的主要控制者。它们贡献了约25%至35%的总冠状阻力。末梢前毛细血管小动脉(直径<100μm)是冠脉血流代谢调节的主要部位,其负责40-50%的冠脉血流阻力。每平方毫米约4000毛细血管的密集网络保证了每一肌细胞与毛细血管相邻。毛细血管不是一致开放的(意思是打开,允许自由通过),因为前毛细血管括约肌根据心肌的需要调节血流。
多种病症,诸如左心室肥大、心肌缺血或糖尿病,会损害微循环阻力(R3),使得在需氧量增加时冠状流的最大绝对增长减弱。
局部缺血
心肌几乎完全依赖于需氧代谢,因为心脏中氧气储存是不足的。心肌氧气供应随着心肌的氧气(能量)需求而升高或降低。术语“自体调节”是指面对驱动力改变将心肌灌注维持在恒定水平的能力。自体调节在很宽的平均主动脉压范围内维持冠状灌注在相对恒定水平。当主动脉压超过其上限或下限时,冠脉血流成比例地突然下降或上升。
心脏需要供应足量的氧量以避免灌注不足。当狭窄远端的降低的灌注压不能被阻力血管的自体调节扩张补偿的话,则发生局部缺血,即缺乏血液供应和氧。由于最少供应的区域通常是最远处,局部缺血通常在距离血液供应最远区域出现。
在冠状动脉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合后,心肌灌注通过侧支的方式发生,即心外膜动脉间相互连接的血管通道。侧支通道可急性形成或可能在出现冠状动脉疾病之前以未发育的状态预先存在。预先存在的侧支是直径为20μm至200μm的薄壁结构,在不同的物种中有不同的密度。预先存在的侧支通常是闭合的且没有功能,因为不存在压力梯度以驱动在它们连接的动脉之间的血流。在冠状动脉闭塞后,远端压力突降,并且预先存在的侧支几乎在一瞬间打开。
术语“心肌缺血”是指对心肌细胞的血液供应和氧的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已被归因于两种机制:(1)升高的心肌氧需求;以及(2)降低的心肌灌注和氧递送(Willerson,J.T.等,JACC 8(1):245-50(1986))。心肌缺血首先出现在心内膜下区域以及在这里更广泛,因为这些更深的心肌层离血液供应最远,需要更多的氧。
短暂性局部缺血、冬眠心肌以及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不同的病症。
短暂性局部缺血。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短暂性局部缺血”是指在休息时或运动中冠状动脉的可逆(即心肌细胞在发作之后仍存活)狭窄,其中没有血栓或血小板破裂,但是其中不能满足血液供应。每次心脏需氧量升高时,产生了需氧量和供应之间的不平衡。短暂性局部缺血产生了事件级联,首先是代谢和生物化学改变,导致受损的心室放松和舒张紊乱、受损的心脏收缩功能以及具有ST段改变的心电图异常,随后是左心室不同步性的升高的舒张期末压、运动机能减退、运动不能以及运动障碍,并且最后是心绞痛的疼痛症状。尽管缺血肌细胞在冠脉血流停止后数秒内经历生理和代谢改变,导致T波以及有时ST段异常(但没有血清酶升高),但是没有细胞由于缺血死亡。Kloner,R.A.和Jennings,RB,Circulation 104:2981-89(2001)。一旦重新建立血流,则肌细胞收缩功能完全恢复。
尽管心绞痛(胸痛)可能是短暂性局部缺血的症状,但基本上在79%的受治疗者中短暂性局部缺血是无症状的(即存在ST-段的至少1mm的降低,但是没有相关的症状,例如胸痛)。例如,在患有稳定型心绞痛的多数患者中,用力或情绪,及其导致的心率、血压或收缩状态增加或其任意组合,增加了心肌需氧量,而在通过紧紧变窄的(狭窄)冠状动脉的氧气递送没有充足的递送。超过40%的应用一种或多种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无症状缺血的频繁发作,其已被证实预兆着更高的冠状动脉事件和心脏死亡的风险。Deedwania,PC,Carbajal,EV,Arch.Intern.Med.150:2373-2382(1991)。
慢性心肌缺血。本文使用的术语“慢性心肌缺血”是指由于冠状血管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的延续急性或慢性状态,其中心肌“冬眠”,意思是心肌下调或减少其收缩性,并且因此减少其需氧量,以匹配减少的灌注,由此保持细胞活力和逃避凋亡。心肌如此的基础机制为人知之甚少。在恢复足够的血液供应后,这一冬眠的心肌能够恢复正常或几乎正常的功能。然而,一旦冠脉血流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并且局部缺血解除,冬眠心肌仍然不收缩。这一在局部缺血解除后导致心功能缓慢恢复的血流-功能错配称为顿抑(stunning)。功能恢复的时长是很不相同的,从几天到数月,并且取决于多个参数,包括最初局部缺血发作的持续时间、最初发作期间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动脉血流恢复的充分性。许多研究提供了冬眠心肌中炎症的证据。Heusch,G.等人,Am.J.Physiol.Heart Circ.Physiol.288:984-99(2005)。在心肌冬眠的猪模型(其中将平均静止LAD冠脉血流降低至基线值的约60%,持续24小时至4周的时间)中进行的研究中,在所有试验猪的由狭窄LAD提供的动脉区域中检测到凋亡肌细胞,意味着在冬眠心肌中功能下调可能不足以阻止逐步的、正在进行的通过细胞凋亡的肌细胞死亡。Chen,C,等,J.Am.Coll.Cardiol.30:1407-12(1997)。对进行冠状动脉分流术的人类患者的活组织检查同样地将肌细胞凋亡认定为冬眠心肌的重要现象,其不利地影响左心室功能的恢复。Angelini,A.,等,Eur.J.Heart Failure 9(4):377-83(2006)。
急性心肌梗死(AMI)。另一类型的发作在AMI期间发生。AMI是冠状血管腔的突然改变,其导致缺血性梗死,意思是其一直持续直到心肌死亡。按肉眼检查,可将心肌梗死分为两类:透壁性梗死,其中心肌坏死涉及心室壁的全部或几乎全部厚度;以及心内膜下(非透壁性)梗死,其中心肌坏死涉及心内膜下、壁内心肌,或两者,而没有扩展到穿过心室壁到心外膜的所有部分。通常有血管的完全闭塞,伴有ST段的升高,因为血小板破裂而导致在官腔内形成血栓。延长的局部缺血导致凋亡和坏死的心肌细胞死亡。参见Kaj stura,J.,等,LabInvest.74:86-107(1996)。坏死累及肌纤维膜和细胞内大分子的完整性,由此释放血清心脏标志物,诸如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和酶,诸如血清肌酸激酶(CK)。此外,由于对肌肉的全厚损伤,患者可能具有心电图改变(ECG)。ST升高的心肌梗死(STEMI)是比没有ST升高的心肌梗死更大的损伤。ECG的ST段升高和Q波是两个高度指示心肌梗死的的特征,其仅在约一半的所展示的心肌梗死病例中看到。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很普遍,仅在美国就每年报道有110万病例发生(Antman,E.M.,Braunwald,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第15版,Braunwald,E.等,编辑,New York:McGraw-Hill(2001))。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证实,心肌梗死后,心肌肌细胞的急剧丧失和伴随的梗死区周围灌注不足导致事件的级联反应,引起心功能的立即减少,具有长期持续的可能。心肌细胞丧失的程度取决于冠状动脉阻塞的持续时间、现存的侧支冠状循环以及心脏微血管系统的状况。Paul等人,Am.Heart J.131:710-15(1996);Pfeffer,M.A.,Braunwald,E.,Circulation 81:1161-72(1990);Sheilban,I.等人,J.Am.Coll.Cardiol.38:464-71(2001);Braunwald E.,Bristow,M.R.,Circulation 102:IV-14-23(2000);Rich等,Am.J.Med.92:7-13(1992);Ren等人,J.Histochem.Cytochem.49:71-79(2002);Hirai,T.等人,Circulation 79:791-96(1989);Ejiri,M.等,J.Cardiology20:31-37(1990)。由于心肌细胞事实上没有再生功能,因此心肌梗死导致永久的心脏机能障碍,这是由于收缩肌细胞丧失并替代以没有功能的纤维疤痕。Frangogiannis,N.G.,等人,Cardiovascular Res.53(1):31-47(2002)。此外,有活力的心脏肌肉的代偿性肥大导致微血管不足,其通过引起梗死区周围肥大肌细胞的心肌肌肉冬眠和凋亡而进一步损害心功能。
在心肌梗死的幸存者中,残留的心功能受到心室重建(意思是心脏受损后大小、形状以及功能的改变,通常是功能的逐渐下降)程度的影响。心肌梗死后,心室地形图(意思是心室形状、构造、或形态)的改变发生在梗死和健康心脏组织中。Pfeffer,M.A.,Braunwald,E.,Circulation 81:1161-72(1990)。心室扩张(意思是超过该心室的延伸、变大或扩展)造成总体心功能的下降,并且受到梗死大小、梗死愈合以及心室壁应力的影响。近期最小化重建的努力已取得了成功,通过应用溶血栓试剂以及机械介入(包括但不限于支架)通过快速再灌注(意思是血流的恢复)限制梗死大小,以及通过适当地应用预加载的治疗和合适的加载后处理而降低心室应力。见上。不管这些介入,很高百分比的患者在心肌梗死后经历临床相关和长期的心功能不良。Sheiban,I.等人J.Am.Coll.Cardiol.38:464-71(2001)。尽管有与动脉循环相关的血运重建和适当的医学管理从而最小化心室壁应力,但显著比例的这些患者经历心室重建、永久的心脏机能不良以及心功能的逐步退化,并且保持在升高的经历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的生命危险当中。Paul等人,Am.Heart J.131:710-15(1996);Pfeffer,M.A.,Braunwald,E.,Circulation 81:1161-72(1990)
在细胞水平,在心肌梗死之后,瞬时全面的心脏官能不良立即均匀地发生。在短暂的(即,持续3分钟至5分钟)冠状动脉阻塞的情况下,能量代谢受损,导致显而易见的心脏肌肉功能不良,尽管立即再灌注其也能持续达48小时。这一所谓的“顿抑心肌现象”在再灌注随后或之后发生,并且认为是活性氧类的结果。该过程是瞬时的,并且不与炎症反应相关。Frangogiannis,N.G.,等,Cardiovascular Res.53(1):31-47(2002)。在成功的血运重建后,在3至4天内发生顿抑的显著恢复,尽管完全恢复可能需要长得多的时间。Boli,R.,Prog.Cardiovascular Disease 40(6):477-515(1998);Sakata,K.等人,Ann.Nucleic Med.8:153-57(1994);Wollert,K.C.等,Lancet 364:141-48(2004)。
更显著长时间(即,持续超过5分钟)的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并且与显著的炎症反应相关,所述炎症反应在再灌注后马上开始并可持续数周。Frangogiannis,N.G.,等人,Cardiovascular Res.53(1):31-47(2002);Frangogiannis,N.G.等,Circulation 98:687-798(1998)。
再灌注后的炎症过程是复杂的。最初其导致心肌损伤,但后来导致愈合及疤痕形成。这一复杂的过程似乎以两个阶段发生。在第一个所谓的“热”阶段(在前5天内)中,活性氧簇(在缺血心肌组织中)以及补体激活产生白细胞的信号趋化性(趋化性是能动的细胞、有机体或部分定向向其认为有吸引力的环境中移动和/或远离其发现相斥的环境)以及启动细胞因子级联。Lefer,D.J.,Granger,D.N.,Am.J.Med.4:315-23(2000);Frangogiannis,N.G.,等.,Circulation 7:699-710(1998)。肥大细胞脱粒,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以及升高的白介素-6(IL-6)、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I”或CD-54,其为通常在内皮细胞和免疫系统细胞上表达的受体)、选择蛋白(L、E和P)以及整联蛋白((CD11a、CD11b和CD18))的表达均似乎导致缺血性心肌中嗜中性粒细胞的积聚以及脱粒。Frangogiannis,N.G.等人,Circulation7:699-710(1998),Kurrelmeyer;K.M,等人,Proc.Nat’l Acad.Sci.10:5456-61(2000);Lasky,L.A.,Science 258:964-69(1992);Ma,X.L.,等人,Circulation 88(2):649-58(1993);Simpson,P.J.等,J.Clin.Invest.2:624-29(1998)。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地导致通过微血管阻塞的心肌细胞损伤和死亡以及在配体特异性地与心肌细胞粘附后嗜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通路的活化。Entman,M.L.,等人,J.Clin.Invest.4:1335-45(1992)。在“热”阶段期间,血管发生受到抑制,这是由于释放了血管生成抑制物质,包括干扰素γ可诱导蛋白(IP 10)。Frangogiannis,N.G.,等人,FASEB J.15:1428-30(2001)。
在第二阶段,心脏修复过程开始(约第6天至约14天),其最终导致疤痕形成(约第14天至约21天)以及随后的心室重建(约第21天至约90天)。再灌注之后,单核细胞马上渗透到梗死的心肌中。受到补体(C5a)、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吸引,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其通过清除死亡组织、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以及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而开始愈合过程。Birdshall,H.H.,等人,Circulation 3:684-92(1997)。由渗入的淋巴细胞分泌的白介素10(IL-10)也通过下调炎症细胞因子和影响组织重建而促进愈合。Frangogiannis,N.G.等人,J.Immunol.5:2798-2808(2000)。肥大细胞似乎还通过参与纤维疤痕组织的形成而参与到心肌修复的后期阶段。干细胞因子(SCF)是肥大细胞的强吸引物。已显示SCF mRNA在心肌梗死犬模型的缺血心肌区域上调,并因此可能导致肥大细胞在缺血心肌部位积聚。Franigogiannis,N.G.等人,Circulation 98:687-798(1998)。肥大细胞产物(包括TGF-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明胶酶A及B)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外基质代谢、以及诱导血管发生。Fang,K.C,等人,J.Immunol.162:5528-35(1999);Takeshi,S.,等人,Cardiology 93:168-74(2000)。
心肌梗死后,新血管发生在炎症过程的“热”阶段消退(约第5天)后发生,这与VEGF升高的水平相一致(VEGF在约第7天达到峰值,并约第14天至21天逐步下降至基线水平)。在愈合过程的这一阶段,内皮前体细胞(EPC)被动员并募集至梗死部位。Shinitani,S.,等人,Circulation 103:2776-79(2001)。不受理论限制,已有人提出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其为CD34+细胞上表达的CXCR-4趋化因子受体的配体)在将细胞归巢至缺血损伤区域中也起作用。Ceredini,D.J.,等人,Nature Medicine 10:858-63(2004);Askari,A.,等,Lancet 362:697-703(2003);Yamaguchi,J.等,Circulation 107:1322-34(2003)。尽管已知SDF-1在血细胞发生中起作用,并且参与造血祖细胞的迁移、归巢和存活,以及尽管已显示SDF-1涉及通过增加EPC募集至缺血部位而参与体内缺血新血管形成(Yamaguchi等,Circulation 107:1322-1328(2003)),但SDF-1在新血管发生中的作用并不确定。存在涉及SDF-1的提示性证据。例如,在缺氧(组织中的氧缺乏)期间,SDF-1基因的表达通过缺氧诱导性因子-1(HIF-1)而上调。此外,CD34+细胞还能够归巢至缺血、富SDF-1区域,包括缺血性心肌。Askari等人,Lancet 362:697-703(2003)。此外,几乎所有表达VEGF-2的细胞均共表达CD34和CXCR-4,但是仅有约1%至2%的CD34+CXCR-4+细胞共表达VEGF-2。
梗死周围边界区
由冠状动脉阻塞产生的功能不良心肌区域扩展至梗死区域以外,以包括相邻的看起来正常的组织的可变边界(Hu,Q.,等人,Am.J.Physiol.Heart Circ.Physiol.291:H648-657(2006))。这一缺血但有活力的梗死周围区组织将逐渐坏死的区域与周围正常心肌分离开来。梗死周围区不与梗死大小的酶参数相关,并且基本上在小梗死中更大。Stork,A.,等人,European Radiol.16(10):2350-57(2006)。
边界区域中由浮肿和血管压缩导致的局部缺血对结果可能非常重要。例如,已知AMI后,在边界区域发生短暂性局部缺血,也知打开了梗死相关动脉的经皮冠状介入能不利地影响梗死周围边界区域的健康。已有人提出平均血流的中间水平可以在梗死边界处作为缺血组织半岛与正常灌注心肌区域交错混合的结果而存在。(Hu,Q.,等人,Am.J.Physiol.Heart Circ Physiol.291:H648-657(2006))。然而,在狗中不超过3mm宽的混合冠状微血管不能解释梗死周围功能不良心肌的相对宽的区域。Murdock,RH,Jr.,等,Cir.Res.52:451-59(1983);Buda,AJ,等人,J.Am.Coll.Cariol.8:150-58(1986)。这一梗死周围区心肌随时间进行性的功能不良可能在AMI之后将代偿性重建转变为进行性的心脏衰竭。
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用于预防血管功能不全,尤其是心肌梗死后显著血管功能不全的长期不利结果。尽管大血管血运重建(即成功地放置支架)看起来是有希望的,但是目前的研究显示此类应用在解决由代偿性心肌肥大所引起的升高的需求是不够的。结果,梗死扩大以及纤维替换普遍发生,而不管大血管再通、心室壁应力的合适医学管理、以及可能的天然(尽管是次理想的)CD34+细胞介导的新血管发生(涉及引起心肌梗死基础原因的理论之一是动员这些细胞的能力可能是在生物学上受限的)。
人们对于评估内皮和心肌前体细胞限制梗死后对心肌的损伤以及限制或预防心室重建的能力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显著的临床前数据和一些临床数据表明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能性,所述细胞治疗应用各种细胞前体(尤其是造血细胞)以帮助新血管发生、有限的心脏肌生成(主要通过融合)、以及在心肌梗死区肌肉保存。例如,参见,Jackson,等人,J.Clin.Invest.107:1395-1402(2001);Edelberg,J.M.,等人,Cir.Res.90:e89-e93(2002);Schichinger,V.等人,New Engl.J.Med.355(12):1210-21(2006)(应用骨髓衍生的祖细胞);Assmus,B.等人,New Engl.J.Med.355(12)1222-32(2006)(应用骨髓衍生的祖细胞),但参见Lunde,K.等人,New Eng.J.Med.355(12):1199-209(2006)(应用骨髓衍生的祖细胞)。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心室重建能够逆转或逆转达到何种程度。
骨髓由各种前体和成熟细胞类型组成,包括造血细胞(成熟血细胞前体)和基质细胞(广谱结缔组织细胞的前体),这两者均表现出能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Wang,J.S.等人,J.Thorac.Cardiovasc.Surg.122:699-705(2001);Tomita,S.等人,Circulation 100(Suppl.II):247-256(1999);Saito,T.等,Tissue Eng.1:327-43(1995)。已将未修饰(即,未分级)的骨髓或血液衍生的细胞用于多种临床研究,例如,Hamano,K.等人,Japan Cir.J.65:845-47(2001);Strauer,B.E.,等人,Circulation106:1913-18(2002);Assmus,等人,Circulation 106:3009-3017(2002);Dobert,N.等人,Eur.J.Nuel.Med.MoI.Imaging,8:1146-51(2004);Wollert,K.C.等人,Lancet 364:141-48(2004)。由于骨髓的单核细胞级份含有基质细胞、造血前体和内皮前体,这些群体中的每一种对所观察到的效果的相关贡献(如果有的话)仍然是未知的。
CD34是在衍生自人骨髓、血液和胎儿肝脏中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上选择性表达的造血干细胞抗原。Yin等人,Blood 90:5002-5012(1997);Miaglia,S.等人,Blood 90:5013-21(1997)。表达CD34的细胞称为CD34+。基质细胞不表达CD34,并且被称为CD34-。从人血液中分离的CD34+细胞能够在体内分化为心肌细胞、上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参见See Yeh,等人,Circulation 108:2070-73(2003)。CD34+细胞占骨髓衍生的有核细胞约1%;CD34抗原也由未成熟内皮细胞前体表达,而成熟的内皮细胞不表达CD34。Peichev,M.等人,Blood 95:952-58(2000)。在体外,从成年人骨髓衍生得到的CD34+细胞产生大多数粒细胞/巨噬细胞祖细胞(CFU-GM)、一些集落生成单位混合物(CFU-Mix)以及小群前红细胞祖细胞(爆发集落形成单位、红细胞或BFU-E)。Yeh,等人,Circulation 108:2070-73(2003)。CD34+细胞还可能具有分化为新心肌或对新心肌的发育作出贡献的潜力,尽管不频繁。
已开发了应用免疫磁珠分离的技术,从而从骨髓单核细胞中分离高纯度且有活力的CD34+细胞群。参见美国专利号5,536,475、5,035,994、5,130,144、4,965,205,其每一份文献的内容均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两个临床研究均支持了骨髓衍生的CD34+细胞在心肌梗死后的临床应用。参见C.Stamm,等,Lancet 361:45-46(2003);Herenstein,B.等,Blood Supplement,Abs.2696(2004)。
动物模型
优选的AMI后的治疗将能在康复期间阻止细胞死亡,其导致逆转重建和衰竭,或用心肌细胞替换垂死细胞。
已在小鼠中描述了允许控制VEG-F表达时间的条件转基因系统。May,D等人,Proc.Nat′l Acad.Sci.105(1):282-87(2008)。应用这一系统来产生心室灌注不足和心肌局部缺血的可调状态。在将大量心肌细胞驱动进入仍没有可检测的细胞死亡的冬眠模型中的条件下,发现心肌细胞功能不良(冬眠)与微血管密度的减少程度线性相关。这没有模拟AMI-诱导的心室重建,后者是梗死扩展、炎症、疤痕形成和肌细胞肥大过程的并发。
周围动脉疾病(PAD)也称为周围血管疾病(PVD),其由局部缺血的后肢模型来作为模型,其中将小鼠的股动脉结扎以模拟周围动脉疾病。PAD通常影响影响供应大腿的动脉并且包括手臂和大腿大动脉梗阻所导致的所有疾病,其可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狭窄的炎症过程、栓塞或血栓形成所导致。由于动脉狭窄或梗死所导致的血流的限制通常导致患者抱怨行走时肌肉痛(间歇性跛行)。血流任意的进一步减少导致静止时引起局部缺血疼痛。这一病症称为慢性肢局部缺血,意思是静止时对氧的需求不能持续。随后可能在最远离血液供应的趾中发生溃疡和坏疽,并且如果不治疗的话可能导致所涉肢的丧失。
对于肢体局部缺血的治疗具有侧支发育和血液供应补充的目的。已在此类后肢局部缺血模型中测试了骨髓衍生的CD34+单核细胞,但该后肢局部缺血模型不能模拟心脏中发生的事情。
最接近的动物模型即猪模型不是人类疾病的良好模型,因为(i)所有实验均一般地在非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中完成,(ii)没有用血管成形术治疗该动物,(iii)正常猪不会栓塞血管,(iv)猪的循环不与人精确相同;以及(v)梗死周围边界区域可能不相同。
最近报道,当用GCSF动员CD34+细胞、5天后分离并然后基于Noga作图注射至心脏的缺血区域时,心绞痛症状有微小的改善。
本发明描述了用于改善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灌注的治疗。来自阶段I试验的数据提供的这样的证据,即用至少10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含有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有效CD34+细胞的亚群)治疗的受治疗者与接受500万个细胞和对照的受治疗者相比,在6个月的静止期灌注率显著得到改善,如通过SPECT总严重性得分(Total Severity Score)测得的那样(-256对+13,p=0.01)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梗死区损伤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在由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的受治疗者中治疗或修复梗死区损伤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导管肠胃外地施用一种无菌药物组合物至该受治疗者,该组合物含有作为第一治疗剂的治疗有效量未扩增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以及任选地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相容第二治疗剂。该改善梗死量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分离的自体CD34+细胞富集群,该富集群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的亚群,从而使得所述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提供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由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的受治疗者中治疗或修复梗死区损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导管肠胃外地施用无菌药物组合物至该受治疗者,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i)作为第一治疗剂的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未扩增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其中,所述的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所述富集群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从而使得所述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提供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ii)稳定量的血清,其中,所述稳定量的血清为超过20%(v/v),以及(iii)任选地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相容第二治疗剂;以及(b)在至少一个梗死区相对于对照改善灌注,其中,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在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中至少70%的细胞是CD34+细胞,以及其中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后至少约24小时,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1)保持该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2)至少约70%有活力;以及(3)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其中施用步骤(a)发生在一个或多个灌注日期,以及其中第一灌注日期包含由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定义的特定时间间隔,其中该第一时间是在梗死区中峰值炎症细胞因子级联发生之后,以及第二时间是在梗死区中形成心肌疤痕之前。根据该方法的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至少10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其含有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该梗死区的凋亡心肌细胞丧失。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不利心室重建。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至少一个缺血的心肌组织梗死周围区的灌注过少。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梗死周围边界区中的心肌冬眠。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在第二灌注日期施用冷冻并解冻的第二无菌药物组合物的第二等分试样,该冷冻并解冻的第二等分试样包含:(i)冷冻并解冻的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其含有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ii)稳定量的血清,其中,所述稳定量的血清为超过20%(v/v);其中,在从解冻该第二等分试样后至少约24小时,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该第二等分试样冷冻并解冻的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1)保持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2)含有至少70%CD34+细胞;(3)至少70%有活力;以及(4)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任选地在第三灌注日期施用冷冻并解冻的无菌药物组合物的第三等分试样,该第三等分试样包含冷冻并解冻的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其含有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ii)稳定量的血清,其中,所述稳定量的血清为超过20%(v/v);其中,在从解冻该第三等分试样后至少约24小时,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该第三等分试样冷冻并解冻的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1)保持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2)含有至少70%CD34+细胞;(3)至少70%有活力;以及(4)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第二灌注日期是第一灌注日期后约30天。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第三灌注日期是第一灌注日期后约60天。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b)在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48小时。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b)在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72小时。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在从受治疗者中获得该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24小时。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该组合物血管内递送至梗死相关动脉的步骤。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导管将该组合物递送至心肌的步骤。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导管是流量控制导管。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导管是球囊扩张心导管。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导管具有至少约0.36mm的内直径。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第一灌注日期特定时间间隔的第一时间是梗死后至少约5天。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第一灌注日期特定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是梗死后少于约14天。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第一灌注日期特定时间间隔的第一时间是梗死后至少约5天,以及第一灌注日期特定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是梗死后少于约14天。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任选的第二治疗剂是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任选的第二治疗剂选自如下所述地构成的组,即,所述组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剂、抗心绞痛剂、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血管活性剂、抗凝剂、纤维蛋白溶解剂、以及降胆固醇剂组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含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神经调节蛋白1。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方法比成分(i)加上(ii)或单独的成分(iii)更能减少梗死区损伤。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方法改善梗死区中的微血管血流。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方法减少梗死损伤的面积。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方法减少梗死量。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方法增加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的灌注。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方法增加对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中冬眠心肌的灌注。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选自由VEGF-A、VEGF-B、VEGF-C和VEGF-D组成的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胎盘生长因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儿茶酚胺。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儿茶酚胺是去甲肾上腺素。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内皮素-1。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前列腺素F。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是血管紧张素II。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佛波酯。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神经肽Y。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1。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Gq蛋白。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甘油二酯。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salusin-α。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salusin-β。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肌抑素。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凋亡弱诱导剂(TWEAK)。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噻唑烷二酮。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噻唑烷二酮是罗西格列酮。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由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的受治疗者的梗死区损伤的组合物,其包含:(a)梗死损伤改善量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其中,所述梗死区改善量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所述富集群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从而使得所述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提供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b)稳定量的血清,其中,所述稳定量的血清为超过20%(v/v),以及(c)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其中,通过导管将该组合物肠胃外地施用至受治疗者;其中,当通过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在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中至少70%的细胞是CD34+细胞,以及其中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后至少约24小时,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1)保持该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2)至少约70%有活力;以及(3)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根据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至少10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其含有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组合物比成分(i)加上(ii)或单独的成分(iii)更能减少梗死区损伤。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该梗死区的凋亡心肌细胞丧失。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不利心室重建。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至少一个缺血的心肌组织梗死周围区。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梗死周围边界区中的心肌冬眠。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从自该受治疗者获得的骨髓抽吸物的细胞成分纯化得到。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从周围血纯化得到。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b)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48小时。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b)在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72小时。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在从受治疗者中获得该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24小时。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通过导管将该组合物血管内递送至梗死相关动脉。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通过导管将该组合物递送至心肌。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组合物改善梗死区中的微血管血流。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组合物增加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的灌注。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组合物增加对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中冬眠心肌的灌注。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组合物减少梗死损伤的面积。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组合物减少梗死量。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选自如下所述地构成的组,即,所述组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剂、抗心绞痛剂、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血管活性剂、抗凝剂、纤维蛋白溶解剂、以及降胆固醇剂组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神经调节蛋白1。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选自由VEGF-A、VEGF-B、VEGF-C和VEGF-D组成的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胎盘生长因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儿茶酚胺。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儿茶酚胺是去甲肾上腺素。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内皮素-1。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前列腺素F。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是血管紧张素II。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佛波酯。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神经肽Y。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1。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Gq蛋白。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甘油二酯(DAG)。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salusin-α。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salusin-β。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肌抑素。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凋亡弱诱导剂(TWEAK)。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噻唑烷二酮。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噻唑烷二酮是罗西格列酮。
附图简述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在72小时的功能生存力与48小时的相当。
图2显示了本发明配制的包含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迁移效率。
图3显示了在人血清中配制的CD34+细胞的改善的稳定性。
图4(A)显示了灌注缺损(RTSS)的改变对产物(CD34+剂量乘以在SDF梯度中移动的CD34+的百分比)。图4(B)显示了作为LV质量百分比的梗死大小的改变对产物(CD34+剂量乘以在SDF梯度中移动的CD34+的百分比)。
发明详述
本发明提供了改善梗死区灌注的组合物,其包含未扩增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以及其在血运重建受治疗者中对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心肌梗死后果治疗梗死区损伤和改善心功能的用途方法。
术语表
术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指在许多细胞类型中控制增殖、分化和其他功能的多功能蛋白。许多细胞合成TGF-β1并且具有特定的针对它的受体。其正向或负向调控许多其他生长因子,并且作为成骨细胞骨形成的有效刺激剂,在定型成骨细胞中引起趋化性、增殖和分化,在骨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Schluter,K.D.,和Piper,H.M.FASEB J.13:S17-S-22(1999))。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施用”以其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给予或应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施用”包括体内施用,以及体外直接施用至组织。一般地,可以以剂量单位制剂肠胃外地或局部地全身性施用组合物,所述制剂含有如所需要的常规无毒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佐剂和运载体,或可通过诸如以下的方式局部地施用组合物:注射、植入、移植、局部施用或肠胃外地施用,但不限于此。施用细胞的方法可包括但不限于灌注。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后果”是指由事件引起的或由其得出的后果或结果。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血管发生”是指血管形成与发育的过程。
术语“血管紧张素II”是指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或ACE)的作用从血管紧张素I形成的多肽激素。
术语“细胞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有助于生物体内稳态的高度调控且活跃的过程,其包括一系列导致各种形态学改变的生物化学事件,包括起泡、细胞膜改变(诸如膜不对称性和附着的丧失)、细胞收缩、细胞核片段化、染色质浓缩、以及染色体DNA片段化,不会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细胞凋亡死亡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诱导,并且包括多个信号通路,有些依赖于半胱天冬酶(一类半胱氨酸蛋白酶)以及其他是不依赖半胱天冬酶的。其可由许多不同的细胞刺激引发,包括细胞表面受体、线粒体对胁迫的反应、以及细胞毒T细胞、导致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活化。
参与细胞凋亡的半胱天冬酶在蛋白水解级联中传递细胞凋亡信号,其中半胱天冬酶切割并或活化其他半胱天冬酶,后者然后降解其他导致细胞死亡的细胞靶。在该级联上端的半胱天冬酶包括半胱天冬酶-8和半胱天冬酶-9。半胱天冬酶-8是涉及对死亡结构域(DD)(如Fas)受体的反应的起始半胱天冬酶。
TNF受体家族中的受体与细胞凋亡的诱导、以及炎症信号相关。Fas受体(CD95)通过其他细胞表面表达的Fas-配体介导凋亡信号。Fas-FasL相互作用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这一系统的缺乏导致自体免疫,表明Fas-介导的凋亡移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Fas信号还参与免疫监视,以移除转化的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Fas与另一细胞上的寡聚体化FasL的结合通过称为死亡结构域(DD)的胞浆结构域活化凋亡信号,所述死亡结构域与包括FAF、FADD和DAX在内的信号转换器相互作用,从而活化半胱天冬酶蛋白水解级联。半胱天冬酶-8和半胱天冬酶-10被首先活化以随后切割和活化下游半胱天冬酶以及各种导致细胞死亡的细胞底物。
线粒体通过释放线粒体蛋白至细胞质从而参与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细胞色素c是电子传递的重要蛋白,其被从线粒体释放作为对细胞凋亡信号的响应,并活化从线粒体释放的蛋白酶Apaf-1。经活化的Apaf-1激活半胱天冬酶-9以及剩余的半胱天冬酶通路。Smac/DIABLO从线粒体释放以抑制LAP蛋白,所述LAP蛋白正常情况下与半胱天冬酶-9相互作用以抑制细胞凋亡。当Bcl-2家族成员形成进入线粒体膜的复合物时,发生由Bcl-2家族蛋白调节的细胞凋亡,调节细胞色素c和其它蛋白质的释放。引起细胞凋亡的TNF家族受体直接活化半胱天冬酶级联,但还可活化Bcl-2家族成员Bid,其活化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Bcl-2家族的另一成员Bax由这一通路活化,从而定位至线粒体膜上,并增加其渗透性,释放细胞色素c和其它线粒体蛋白。Bcl-2和Bcl-xL防止孔形成,阻断细胞凋亡。如细胞色素c一样,AIF(细胞凋亡诱导因子)是在线粒体中发现的、通过细胞凋亡刺激而从线粒体释放的蛋白。尽管细胞色素C与半胱天冬酶依赖性细胞凋亡信号连接,但AIF释放刺激了半胱天冬酶不依赖性细胞凋亡,移入细胞核中,在此处其与DNA结合。由AIF结合的DNA刺激染色质浓缩,以及DNA片段化,可能是通过募集核酸酶。
线粒体应激通路以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的释放开始,其然后与Apaf-1相互作用,引起自我切割并活化半胱天冬酶-9。半胱天冬酶-3、-6、和-7是由该上游蛋白酶活化的下游半胱天冬酶,并且它们自身作用以切割细胞靶。
由细胞毒T细胞释放的粒酶B和穿孔素蛋白诱导靶细胞凋亡,形成跨膜孔,并诱发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半胱天冬酶的切割,尽管也有人提出过粒酶B诱导细胞凋亡的半胱天冬酶非依赖性机制。
通过多个核酸酶的细胞核基因组片段化是凋亡的细胞反应特征,所述核酸酶通过凋亡信号通路活化以产生核小体梯状物(ladder)。参与细胞凋亡的一个核酸酶是DNA片段化因子(DFF),其为半胱天冬酶活化的DNA酶(CAD)。DFF/CAD通过在凋亡期间的半胱天冬酶蛋白酶切割其相关抑制剂ICAD而得以活化。DFF/CAD与染色质成分(诸如拓扑异构酶II和组蛋白H1)相互作用,以浓缩染色质结构,并可能募集CAD至染色质。另一细胞凋亡活化的蛋白酶是核酸内切酶G(EndoG)。在正常细胞中,EndoG在细胞核基因组中编码,但定位于线粒体中。EndoG可能在线粒体基因组的复制中、以及在凋亡中起作用。凋亡信号引起EndoG从线粒体释放。EndoG和DFF/CAD通路是独立的,因为在缺乏DFF的细胞中EndoG通路仍然发生。
缺氧以及复氧后的缺氧能诱发细胞色素c释放和凋亡。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是在多数细胞类型中遍在表达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似乎介导或加强由许多刺激导致的细胞凋亡,活化线粒体细胞死亡通路。Loberg,RD,等,J.Biol.Chem.277(44):41667-673(2002)。已证明其诱导半胱天冬酶3的活化,以及活化促凋亡肿瘤抑制基因p53。还有人提出GSK-3促进原凋亡Bcl-2家族成员Bax的活化和运输,所述Bax通过聚合及线粒体定位,从而诱导细胞色素c释放。Akt是GSK-3的关键调节子,并且GSK-3的磷酸化和失活可能介导Akt的某些抗凋亡作用。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生物标志物”是指客观测得的疾病风险、基础病理过程、诊断和疾病状态、预后、治疗反应、复发和临床结果的指示物。生物标志物可以是基因、遗传变体、RNA、蛋白和代谢物的形式。能可靠地反映或预测疾病进展或改善的生物标志物可帮助疾病诊断以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风险、以及进展。
术语“c-kit”是指在一些细胞表面的、与干细胞因子(引起某些类型的细胞生长的物质)结合的蛋白。这一受体的变形可能与一些类型的癌症相关。
术语“心脏生物标志物”是指与心功能、损伤或衰竭相关的、用于诊断和预后目的的酶、蛋白和激素。不同的心脏标记在体内的水平升高、峰值和下降的时间不同,使得它们不仅可用于跟踪心脏病发作的进展,还能用于估计其何时开始以及用于监测复发。有些测试对心脏是特异的,而其他则还随着骨骼肌的损伤而升高。当前的心脏生物标志物包括但不限于:CK(磷酸肌酸激酶或肌酸激酶)和CK-MB(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水平(以帮助区分骨骼肌和心肌))、肌钙蛋白(肌钙蛋白I和T的血液水平将在心脏病发作后1-2周保持高水平,肌钙蛋白通常不受其它肌肉损伤的影响)、肌红蛋白(以确定是否有肌肉,尤其是心肌受损)、以及BNP(脑利纳肽)或NT-原BNP(N端前激素脑利纳肽(以帮助诊断心脏衰竭和定级心脏衰竭的严重程度))。
术语“心导管插入术”是指使导管通过通往心脏动脉并到达冠状动脉的方法。这一方法产生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心脏的主要泵送室)的血管造影片(即,X射线图像),其可用于测量肺动脉的压力,以及监测心功能。
术语“儿茶酚胺”是指任意类型的拥有儿茶酚(C6H4(OH2))环的胺。儿茶酚胺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降肾上腺素)。
分化抗原簇(命名簇(cluster of designation))(通常简写为CD)是用于鉴定和研究白细胞表面存在的细胞表面分子的方案。CD分离可以以各种方式起作用,通常作为对细胞很重要的受体或配体(意思是活化受体的分子)起作用。信号级联通常被启始,改变细胞的行为。一些CD蛋白不在细胞信号中起作用,但具有其他功能,诸如细胞粘附。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细胞表面标志物”是指在特定类型的细胞表面发现的抗原决定簇或表位。细胞表面标志物可促进表征细胞类型、其鉴定以及最后促进其分离。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CD34+细胞”是指衍生自人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其对造血干细胞抗原是“阳性的”,即“表达”该抗原,至少其的亚群表达CXCR4,并且其能迁移至受损区域。
术语“CD38”是指在巨噬细胞、树状突细胞、以及活化的B和NK细胞上的蛋白质标志物,其可介导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
术语“CD45”和“白细胞共同抗原”是指位于除红细胞和血小板之外的造血细胞上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TP)。
术语“CD59”是指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膜糖蛋白,其保护人细胞不被补体介导的裂解所裂解。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CXCR-4”是指G蛋白连接的趋化因子受体。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细胞因子”是指由细胞分泌的小的可溶蛋白物质,其对其他细胞具有各种作用。细胞因子介导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发育、损伤愈合以及免疫反应。它们通过与其位于细胞膜上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而起作用,这允许不同的信号转导级联在细胞中开始,其最终将导致靶细胞的生物化学和表型改变。一般地,细胞因子局部地作用。它们包括:I型细胞因子,包括许多白介素、以及多种造血生长因子;II型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和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分子,包括TNFα和淋巴毒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包括白介素1(“IL-1”);以及趋化因子,即在许多免疫和炎症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分子的家族。取决于细胞状态,相同的细胞因子可能对细胞具有不同的作用。细胞因子通常调节其他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引发其他细胞因子的级联。
术语“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负责控制白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类型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术语“甘油二酯”(DAG)是指由两条脂肪链组成的甘油酯,所述脂肪链通过酯键共价地与甘油分子结合。甘油二酯还可具有许多不同组合的与C1和C2位置结合的脂肪酸。
术语“内皮素”是指血管收缩肽,其由血管内皮合成并释放,并且其为内皮功能的标志物。
术语“制剂”和“组合物”在本文中可互换,表示本发明的包含所有活性和惰性组分的产物。术语“活性”是指本发明组合物中负责预期治疗效果的要素、成分或组分。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药物制剂”或“药物组合物”是指被应用以预防、减少其强度、治愈或以其他方式治疗靶病症或疾病的制剂或组合物。
术语“Gq”蛋白是指异源三聚体G蛋白亚单位,其活化磷脂酶C并且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
术语“造血干细胞”是指从血液或从骨髓分离的细胞,其可更新其本身、分化为各种特异的细胞、从骨髓移出至循环血液中、以及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从人受治疗者中衍生得到的造血干细胞表达至少一种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包括但不限于:CD34、CD38、HLA-DR、c-kit、CD59、Sca-1、Thy-1和/或CXCR-4,或其组合。
“HLA-DR”是指人II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其存在于多种细胞类型中,包括抗原递呈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活化的T细胞。
术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指在功能和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蛋白质,其为参与介导生长和发育的蛋白家族的成员。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分离”及其各种语法形式是指以基本上没有污染物或其他的通常与下述物质联系的材料的形式放置、分离出、获得蛋白、分子、物质、核酸、肽、细胞或粒子。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白介素”是指由白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为与其他白细胞通信的方式。
术语“VDGF”、“VEGF-1”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表示介导内皮细胞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包括增殖、迁移、侵袭、存活以及渗透性。术语“VEGF-2”是指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调节子。VEGF-2刺激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但抑制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趋化因子”是指一类趋化性细胞因子,其提供白细胞以特定方向移动的信号。
术语“化学向性”或“趋化性”是指能动的细胞或部分沿着化学浓度梯度向其认为有吸引力的环境条件移动和/或远离其发现排斥的环境的定向移动。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的潜能CD34+CXCR-4+能够移动,意思是它们可从一个地方、位置或区域移动至另一个。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它们的迁移由趋化性驱动。
术语“全血细胞计数”(CBC)是指提供了每一种血细胞类型的数量及质量详细信息的实验测试。其通常包括测量3种主要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每一种,以及测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HGB)是指每分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克数(g/dL)。在健康成年受治疗者中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是男性为约14g/dL至约18g/dL,以及女性为约12g/dL至约16g/dL。作为大体的指引,血红蛋白通常应当是红细胞比容的三分之一。“红细胞比容”(HCT)是指作为总血体积百分比的红细胞比重。人受治疗者的正常红细胞比容是男性为约40%至约55%,以及女性为35%至45%。“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在一定量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总量。人受治疗者中的正常范围是男性为约450万细胞/mm3至约600万细胞/mm3,以及女性为约400万细胞/mm3至约550万细胞/mm3。“白细胞计数”(WBC)是指在一定量的血液中白细胞或白血球的总量。人受治疗者中的正常范围是约4.3x103细胞/mm3至约10.8x 103细胞/mm3
本文所用的术语“疾病”或“障碍”指健康的恶化或异常执行功能的状况。本文所用的术语“综合征”是指表现出某种疾病或状况的症状的型式。本文所用的术语“状况”是指各种健康状态,并意在包括由任何潜在的机理或紊乱、损伤以及对健康组织和器官的促进作用引发的障碍或疾病。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炎症”是指对感染和损伤的反应,其中参与解毒和修复的细胞通过炎症介质迁移到受损部位。
无论引发动因如何,伴随急性炎症的生理变化包括4个主要特征:(1)血管舒张是对急性组织损伤的一种早期身体反应,它导致血流量的净增加;(2)响应于炎性刺激,内衬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收缩,扩展细胞内连接以形成间隙,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这可使血浆蛋白质和血细胞泄漏出血管;(3)炎症通常以在炎症部位白细胞的强烈浸润为特征,特别是嗜中性粒细胞(多形核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在血管壁或者未损伤的组织内释放有毒物质而促进组织损害;以及(4)发热,作为对特异性刺激的反应,由从白细胞释放的热原引起。
在炎症过程中,炎症反应的可溶炎症介质与细胞成分以全身方式一起起作用,以试图遏制并消除引起身体不适的动因。在本文中关于介质使用术语“炎症”或“免疫炎症”时,是指炎症过程的分子介质。这些可溶的、可扩散的分子在组织损伤和感染的部位局部起作用,以及在更远的部位起作用。一些炎症介质由炎症过程激活,而其他的炎性介质响应于急性炎症或因另外的可溶性炎性介质而从细胞源合成和/或释放。炎症反应的炎症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血浆蛋白酶、补体、激肽、血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性蛋白、脂质性介体、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肽和胺(包括但不限于组胺、血清素和神经肽)以及促炎因子(包括但不限于白介素-1、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以及白介素12)。
术语“入时”(in-date)是指从完成在无菌条件下从受治疗者获得包含潜能CD34+细胞富集群的制备物至开始从该制备物无菌纯化潜能CD34+细胞之间的时间间隔。术语“出时”(out-date)是指从完成在无菌条件下从受治疗者获得包含潜能CD34+细胞富集群的制备物至将该配制的包含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药物组合物输注给该受治疗者之间的时间间隔。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输注”或“输液”是指将除血液之外的其他流体引入包括人在内的受治疗者的血管之中,用于治疗目的。
本发明的无血清“输注溶液”含有补充有25USP单位/ml肝素和1%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磷酸盐缓冲盐水(PBS)。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该输注溶液补充有血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血清是自体的。
术语“损伤”是指由物或力对受治疗者身体结构或功能引起的损坏或伤害,它可以是物理或化学的。术语“脉管损伤”是指对脉管系统(即,脉管网络,意思是血管或运输流体(诸如但不限于血液或淋巴液)的导管的网络)的损伤。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限制”是指限制或限定范围、程度或量。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巨噬细胞”是指从骨髓的单核干细胞产生的单核、活跃的吞噬细胞。这些细胞广泛地分布于身体中,并且形态和运动性不同。吞噬作用活性通常由包括某些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系统成分在内的血清识别因子介导,但也可以是非特异性的。巨噬细胞还参与抗体的产生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参与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它们分泌各种免疫调节分子。
术语“微菌”和“微生物”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指小到无法用肉眼清楚看到的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微小的细菌、真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和病毒。
本文所使用的各种语法形式的术语“调节”的意思是调控、改变、调适、操纵或调整某一量或比例。此类调节可以是任何改变,包括不能检测到的改变。
术语“心肌梗死”是指对心肌的死亡或永久损伤。多数心脏病发作是由冠状动脉的阻塞所引起的,所述阻塞阻断了对心肌的血流和氧气,导致这些区域中心脏细胞的死亡。受损心肌丧失其收缩的能力,使得剩下的心肌补偿弱化的区域。本发明包括了涉及评估受治疗者对根据本发明治疗的适合性的步骤,通过应用测试以查看心脏在跳动时的大小、形状和功能,检测对心脏节律的改变,以及检测和评估受损的组织和阻断的动脉。此类测试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显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以及核心室造影术。心脏生物标志物也被用于评估受治疗者对根据本发明的治疗的适合性。
术语“肌抑素”(MSTN)是指属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家族和TGF-β超家族成员的蛋白。这一蛋白组由多元蛋白水解处理部位所表征,其被切割以产生含有7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的成熟蛋白。这一家族的成员是胚胎组织和成人组织中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节子。
术语“神经肽Y”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且影响许多生理过程的神经肽,所述生理过程包括皮层兴奋性、应激反应、摄食、昼夜节律以及心血管功能。其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起作用,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抑制活化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调节细胞内钙水平、以及活化钾通道。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灌注”是指动脉血液向生物组织中毛细血管床的营养递送过程。灌注(“F”)可用公式F=((PA-PV)/R)计算,其中PA是平均动脉压,Pv是平均静脉压,以及R是血管阻力。可在体内测量组织灌注,例如通过,但不限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该技术包括应用注射的造影剂和动脉自旋标记(ASL)(其中在其进入目标组织前磁性地标记动脉血,以及测量标记量并与对照记录相比较)。
术语“胎盘生长因子”(PIGF)是指一种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的细胞因子。
术语“佛波酯”是指天然的、植物衍生的有机化合物,其为二萜的惕各烷家族的成员。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潜能的”或“潜能”是指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必需的生物活性,即本发明的潜能CD34+CXCR-4+细胞保持有生存力,能够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以及能够生长,即在体外CFU测试法中形成造血干细胞集落。
本文使用的术语“前列腺素”是指一组为前列腺烷酸衍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中的任一个,所述前列腺烷酸是20碳结构,其为含有五元环戊烷环的脂肪酸。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祖细胞”是指骨髓中的未成熟细胞,其可通过将骨髓悬浮液培养于添加有生长因子的培养皿中而分离。祖细胞成熟为前体细胞,前体细胞成熟为血细胞。祖细胞称为集落形成单位(CFU)或集落生成细胞(CFC)。祖细胞的具体世系由后缀表明,诸如但不限于:CFU-E(红细胞)、CFU-GM(粒细胞/巨噬细胞)以及CFU-GEMM(多能造血干细胞)。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减少”及其各种语法形式是指变小、变窄或降至更小的范围、大小、量、程度或强度。
本文所使用的作为名词的术语“修复”是指任何恢复功能的修正、强化、更新、补救、弥补、修补、复原、修复、修补等等。当用作动词时,其意思是修正、强化、修整、补救、弥补、使完好、更新、愈合、修补或以其他方式恢复功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修复”包括完全修复和部分修复。
术语“salusin”是指28个氨基酸(salusin-α)或20个氨基酸(salusin-β)的生物活性肽,其从TOR2A的可变剪接mRNA翻译得到,所述TOR2A是编码一个扭转张力障碍家族蛋白的基因。Salusin增加细胞内Ca2+,上调各种基因以及诱导细胞有丝分裂。
术语“Sca-1”或“干细胞抗原-1”是指影响间充质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信号通路中的表面蛋白成分。
术语“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高增值潜能未分化细胞,其能产生子细胞,所述子细胞能末端分化为超过一种不同的细胞表型。
术语“支架”是指用于撑开动脉的小管。使支架塌缩为小直径,放置在球囊导管之上,通过腹股沟(股动脉)或手臂(肱动脉)的主动脉插入,并穿达动脉的狭窄/阻滞区域。当其到达正确的位置,球囊轻微膨胀以推开任何斑块,并扩展血管(球囊血管成形术)。当球囊膨胀后,支架张开,在适当的地方固定,并形成支架以维持动脉张开。支架永久地停放在血管中。在某些受治疗者中,支架减少球囊血管成形术或其他应用了导管的方法之后发生的再狭窄。支架还可能有助于恢复正常血流,以及保持动脉张开,如果其被球囊导管撕裂或损伤的话。再闭合(再狭窄)可能是支架方法的问题。药物洗脱支架是包被有缓慢释放的药物的支架。这些药物可能帮助保持血管不再闭合。
术语“受治疗者”和“患者”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并且包括哺乳动物起源的动物物种,包括人类。
本文使用的术语“易感受治疗者”是指有风险的人群的成员。
术语“噻唑烷二酮类”(TZD)是指一类与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结合的化合物,所述PPAR是一组在细胞核内部的的分子受体。这一类化合物的成员是母体化合物噻唑烷二酮的衍生物,并且包括罗西格列酮、匹格列酮和曲格列酮。
术语“Thy-1”是指Ig超家族细胞表面糖蛋白Thy-1,其在啮齿类动物和人类的免疫细胞和神经元上表达,推测其在细胞粘附,以及T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的信号转导中起作用。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治疗”或“处理”可互换使用,包括消除(废除、清除)、基本上抑制、减缓或逆转病症的进程,基本上改善(改良)病症的临床或审美症状,基本上阻止临床或审美症状的出现,保护免受有害刺激,以及实现以下一种或多种:(a)降低障碍、疾病或病症的严重性;(b)限制治疗中的障碍、疾病或病症的特征性症状的发展;(c)限制治疗中的障碍、疾病或病症的特征性症状的恶化;(d)限制患者曾患的障碍、疾病或病症的复发;以及(e)限制患者先前曾有的障碍、疾病或病症症状的复发。
术语“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凋亡弱诱导剂”(TWEAK)是指TNF-α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其作为II型跨膜蛋白产生并且被加工为156个氨基酸的可溶细胞因子。(Chicheportiche,Y.等,J Biol.Chem.272:32401-410(1997))。TWEAK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刺激细胞生长和血管发生、诱导炎症细胞因子,以及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刺激细胞凋亡(Wiley,S.R.,等,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14(3-4):241-9,2003),并且是心肌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子(Novoyatieva,T.,等,Cardiovacs.Res.2009年11月26,PMID:19887380)。TWEAK通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诱导的分子14(FN14)受体介导这些过程(参见Harada,N.等,Biochem.Biophys.Res.Commun.299:488-93(2002);Nakayama,M等,Biochem.Biophys.Res.Communic.,306:819-825(2003)),所述受体是严紧调控的且可诱导的受体,已有人提出其通过各种下游信号级联传递信号。(Ando,T.,等,Arthritis Res.Ther.8:R146(2006);Brown,S.A.,等,Biochem.J.371:395-403(2003);Saitoh,T.等,J.Biol.Chem.278:36005-36012(2003);Dogra,C.等,FASEB J.21:1857-69(2007),其每一个均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术语“血管功能不全”是指不充分的血流。
本发明提供了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以及其在由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治疗和修复梗死区损伤的方法。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治疗由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的受治疗者的梗死区损伤的组合物,其包含:(a)梗死区改善量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其中,所述梗死区改善量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至少10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细胞富集群,其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b)稳定量的血清,其中,所述稳定量的血清为超过20%(v/v),以及(c)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其中通过导管将该组合物肠胃外地施用于受治疗者;其中,当通过导管和在体外测试时,在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中至少70%的细胞是CD34+细胞,以及其中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后至少约24小时,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1)保持该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2)至少70%有活力;以及(3)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所述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选自如下所述地构成的组,即,所述组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剂、抗心绞痛剂、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血管活性剂、抗凝剂、纤维蛋白溶解剂和降胆固醇剂组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是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神经调节蛋白1。其他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和VEGF-D、胎盘生长因子(PIGF)、儿茶酚胺(诸如但不限于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1、前列腺素F、血管紧张素II、佛波酯、神经肽Y、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β)、Gq蛋白、甘油二酯(DAG)、salusin-α、salusin-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肌抑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凋亡弱诱导剂(TWEAK)、噻唑烷二酮,诸如但不限于罗西格列酮,及其变体或重组衍生物。
根据一种实施方案,该组合物比成分(i)加上(ii)、或单独的成分(iii)更能减少梗死区损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相比较,该组合物改善梗死区的微血管血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相比较,该梗死区损伤包括该梗死区的凋亡心肌细胞丧失。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相比较,该梗死区损伤包括心室重建,如通过LVEF下降或LVESV升高所测得的那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梗死区损伤包括由AMI导致的心肌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相对于对照,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梗死周围边界区中的灌注不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相比较,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梗死周围边界区中的心肌冬眠。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与对照相比较,该组合物增加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的灌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相比较,该组合物增加对至少一个心肌组织梗死周围区中冬眠心肌的灌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相比较,该组合物减少梗死损伤的面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相比较,该组合物减少梗死量。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从自该受治疗者获得的骨髓抽出物的细胞成分纯化得到。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从周围血纯化得到。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b)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48小时。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b)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72小时。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在从受治疗者中获得该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24小时。
根据一种实施方案,通过从自该受治疗者获得的骨髓中分离或纯化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从而制备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根据一种实施方案,通过从周围血中分离或纯化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从而制备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
根据本发明,该富集CD34+细胞的造血干细胞产物含有至少70%的纯CD34+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富集CD34+细胞的造血干细胞产物含有至少75%的纯CD34+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富集CD34+细胞的造血干细胞产物含有至少80%的纯CD34+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富集CD34+细胞的造血干细胞产物含有至少85%的纯CD34+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富集CD34+细胞的造血干细胞产物含有至少90%的纯CD34+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富集CD34+细胞的造血干细胞产物含有至少95%的纯CD34+细胞。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24小时,至少约70%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24小时,至少约75%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24小时,至少约80%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24小时,至少约85%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24小时,至少约90%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24小时,至少约95%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48小时,至少约70%的CD34+细胞是是有活力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48小时,至少约75%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48小时,至少约80%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48小时,至少约85%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48小时,至少约90%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48小时,至少约95%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72小时,至少约70%的CD34+细胞是是有活力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72小时,至少约75%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72小时,至少约80%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72小时,至少约85%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72小时,至少约90%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72小时,至少约95%的CD34+细胞是有活力的。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24小时,该CD34+细胞能形成造血集落。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48小时,该CD34+细胞能形成造血集落。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该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72小时,该CD34+细胞能形成造血集落。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包含至少约10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11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12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13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14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15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16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17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18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19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20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25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30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35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40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45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50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55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约6000万个从受治疗者获得的、并且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
CD34+细胞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方法富集/选择。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荧光激活细胞选择术(FACS)针对表达CD34细胞抗原和CXCR4细胞抗原的细胞富集包含CD34+细胞的骨髓细胞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正向或负向免疫分离技术富集/选择骨髓中的CD34+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于细胞分级方法从骨髓分离和/或纯化造血干细胞,所述细胞分级方法基于大小和细胞密度、代谢染料的流出、或对细胞毒剂的耐性。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例如,应用单克隆抗CD34+抗体和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富集/选择骨髓中的CD34+细胞。
可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技术鉴定、量化和表征选择的CD34+细胞。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FACS分析确定CD34+细胞在骨髓和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中的百分比。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方法量化CD34蛋白质表达。术语“蛋白质免疫印记”是指在复杂混合物中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在凝胶介质中电泳分离蛋白质;从凝胶转移至蛋白结合片或膜上;将含有分离的蛋白质的片或膜暴露于抗体,所述抗体结合、定位以及使得可显现目的蛋白质。例如,可应用单克隆抗CD34抗体检测原位附着在膜上的CD34蛋白。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分离的CD34+细胞中CD34mRNA和DNA的表达可以被量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RNA印记”(Northern blot)是指这样的技术,其中通过电泳将来自标本的RNA在凝胶上分离为其组成部分,并转移至特异修饰的纸支持物上,以把mRNA固定在其电泳位置上。应用包含报告分子(诸如,但不限于放射性标记)的探针鉴定CD34相关序列。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CD34和/或CXCR4的表达水平通过定量或半定量PCR或实时PCR(“RT-PCR”)技术得以确定。缩写“PCR”是指聚合酶链式反应,其是用于扩张DNA数量,从而使得DNA更易于分离、克隆和测序的技术。例如,参见美国专利号5,656,493、5,333,675、5,234,824和5,187,083,其每一个均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实时PCR是同时进行DNA定量和扩增的方法,其中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地扩增DNA,并且在扩增的每一个循环之后,量化DNA。
本发明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选择的CD34+造血干细胞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CD34+细胞亚群。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最小量的分离的CD34+造血干细胞,使得存在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CD34+细胞的亚群。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6%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7%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8%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9%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1%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6%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7%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8%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9%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1%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6%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7%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8%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9%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1%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4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4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5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5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6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6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7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7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8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8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9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9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6%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7%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8%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9%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1%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6%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7%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8%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9%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1%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6%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7%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8%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9%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1%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4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4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5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5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6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6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7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7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8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8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9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9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6%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7%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8%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9%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1%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6%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7%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8%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19%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1%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6%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7%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8%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29%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1%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2%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3%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4%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3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4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4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5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5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6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6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7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7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8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8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90%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至少约95%的CD34+CXCR-4+细胞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CD34+CXCR-4+细胞的至少平均约17%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24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CD34+CXCR-4+细胞的至少平均约17%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48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获得富集的CD34+细胞群后,CD34+CXCR-4+细胞的至少平均约17%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得以保持至少72小时。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中的CD34+CXCR-4+细胞维持至少约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72小时。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还包含浓度为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体积至少10%的血清。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血清是自体的。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血清是合成的或重组血清。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1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1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2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21%。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22%。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23%。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24%。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2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26%。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27%。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28%。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29%。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3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31%。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32%。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33%。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34%。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3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36%。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37%。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38%。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39%。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4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4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5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5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6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6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该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7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该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7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该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8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8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该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9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该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小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至少约95%。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10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9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9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8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8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7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7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6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6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5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5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4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4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39%。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38%。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37%。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36%。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3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34%。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33%。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32%。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31%。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3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29%。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28%。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27%。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26%。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2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24%。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23%。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22%。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21%。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20%。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15%。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本发明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中的血清的最大浓度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终体积表达的约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用赋形剂、载体或运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溶剂)配制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赋形剂”、“载体”或“运载体”是指适于本文描述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配制和施用的载体材料。在本文中有用的载体和运载体包括本领域公知的、无毒且不与其他成分相互作用的任何此类材料。本文所使用的短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对本发明组合物的配制和施用有用的任何基本上无毒的载体,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在其中将保持稳定和生物可利用。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纯度和足够低的毒性,以使其适合施用到所治疗的哺乳动物。其还应当保持有效物质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液体或固体,并且根据头脑计划的施用方式进行选择,从而当与活性剂和给定组合物的其他成分结合时,提供期望的体积和一致性等。例如,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但不限于:粘结剂(例如,预胶化玉米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填充剂(例如,乳糖及其他糖、微晶纤维素、果胶、明胶、硫酸钙、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酯、磷酸氢钙,等)、润滑剂(例如,硬脂酸镁、滑石、硅石、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硬脂酸金属盐、氢化植物油、玉米淀粉、聚乙二醇、苯甲酸钠、醋酸钠,等)、崩解剂(例如,淀粉、淀粉羟基乙酸钠,等),或润湿剂(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其他可用于本发明组合物的合适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水、盐溶液、醇、聚乙二醇、明胶、直链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硅酸、粘性石蜡、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此类载体溶液还可含有缓冲剂、稀释剂和其他合适的添加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缓冲剂”是指这样的溶液或液体,其化学组成中和酸或碱,使得没有pH的显著改变。本发明设想的缓冲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杜伯科氏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林格氏溶液、5%葡萄糖水溶液(D5W)、和正常/生理盐水(0.9%NaC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输注溶液与受治疗者组织等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输注溶液与受治疗者组织相比是高渗的。用于肠胃外施用的本发明组合物可包括诸如以下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无菌水溶液、在一般溶剂诸如乙醇中的非水溶液、或在液体油基中的溶液。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的载体可包括释放剂,诸如持续释放或延迟释放载体。在此类实施方案中,载体可以是能够持续或延缓释放有效物质的任何材料,以提供更有效的施用,例如,导致组合物的更低频率和/或降低的剂量、改进处理的方便性、以及扩展或延迟对正在接受治疗、预防或促进的疾病、障碍、病症、综合征等的效果。此类载体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天然及合成的聚合物的脂质体、微海绵体、微球体或微胶囊等。脂质体可由各种磷脂如胆固醇、硬脂酰胺或磷脂酰胆碱形成。
可作为无菌可注射水或油混悬液的形式肠胃外地施用本发明的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肠胃外”或“肠胃外地”是指通过注射的方式引入体内(例如,通过注射施用),包括但不限于输注技术。通过适于将流体组合物(即,能够流动的组合物)递送至所选择的解剖结构的球囊导管方式将本发明的包含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递送至受治疗者。
本发明的无菌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可以是在无毒肠胃外可接受的稀释剂或溶剂中的无菌溶液或混悬剂。通常认为溶液是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均质混合物;它通常是液体,尽管并非是必要的。在溶液中,溶质(或所溶解的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分子之间。混悬剂是分散体(混合物),其中被精细分离的物质与另一种物质结合,前者被如此精细地分离和混合以至于它不会迅速沉淀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混悬剂是固体分散在液体水中的那些。在可以采用、可接受的的运载体和溶剂中包括水、林格液、以及等渗氯化钠(盐)溶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应用高渗溶液。此外,通常应用无菌不挥发油作为溶剂或混悬介质。对于肠胃外应用,尤其合适的运载体由溶液(优选油或水溶液)、以及混悬液、乳剂或埋植剂组成。水混悬剂可含有增加该混悬剂粘度的物质,例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山梨糖醇和/或葡聚糖。
本发明的其他梗死区灌注改善组合物可容易地应用本领域公知的技术制备,诸如描述于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8或19版,由宾夕法尼亚州Easton市Mack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其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治疗有效”、“梗死区改善量”、“灌注改善量”或“药学有效量”是指在其施用于患者后产生治疗或有益效果的本发明组合物的量。梗死区改善、灌注改善、治疗、或药学有效可以是治愈、最小化、预防或改善疾病或病症,或可以具有任何其他的梗死区改善、灌注改善、治疗或药学有益效果。选择物质的浓度,从而使其发挥梗死区改善、灌注改善、治疗或药学效果,但是在医生范围和合理的判断内足够低以避免显著的副作用。组合物的有效量可随着所治疗的生物受治疗者的年龄和生理状况,病症的严重程度,治疗的持续时间,并行治疗的性质,输注的时间,所应用的特定化合物、组合物或其他有效成分,所使用的具体载体等多种因素而不同。
通过确定诱发给定强度的剂量单位(意思是使用单位)中的剂量(下文称为“单位剂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确定本发明组合物的药学有效量。术语“剂量-强度关系”是指个体接受者中的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的方式。作用强度通常指定为最大强度的50%。相应的剂量称为50%有效剂量或个体ED50。术语“个体”的使用是将本文所使用的基于作用强度的ED50区别于从群体反应数据的频率确定的半数有效剂量,也缩称ED50。本文所使用的“功效”是指本发明组合物达到期望反应的性质,以及“最大效果”是指可达到的最大效果。对治疗特定障碍或病症有效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用量将取决于障碍或病症的本性,并可通过标准的临床技术确定(例如,参见,Goodman和Gilman的THE PHARMACOLOGICALBASIS OF THERAPEUTICS,Joel G.Harman,Lee E.Limbird,编辑;McGraw Hill,纽约,2001;THE 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Medical Economics Company,Inc.,新泽西州Oradell市,1995;以及DRUG FACTS AND COMPARISONS,FACTS AND COMPARISONS,INC.,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1993)。在本发明制剂中应用的精确剂量还取决于施用途径以及疾病或障碍的严重性,并且应当根据医师的判断和每个受治疗者的情况确定。预期受治疗者可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多次施用中收益。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以医生的判断肠胃外施用的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每剂量单位含有至少10x 106个CD34+造血干细胞,其含有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CD34+细胞的亚群。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本发明的梗死区灌注改善药物组合物还进一步可包含一种或多种相容有效成分,其在由本发明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提供的药物效果之外,还给该梗死区灌注改善药物组合物提供另一药物效果。本文所使用的“相容”的意思是此组合物的有效成分能够以此种方式彼此结合,从而使得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没有会实质性地减少每种有效成分或该组合物的功效的相互作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联合治疗包括给有需要的受治疗者施用梗死区灌注改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与选自以下组的相容剂相结合的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所述组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剂、抗心绞痛剂、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血管活性剂或肌力药、抗凝剂、纤维蛋白溶解剂、以及降胆固醇剂组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是神经调节蛋白1。神经调节蛋白1(NRG1)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的激动剂,由ErbB1、2、3和4组成。(Fuller,SJ,等,J.MoL Cell Cariol.44:831-54(2008))。NRG1与Erb4的结合升高其激酶活性,并且导致与erbB2的异质二聚化或与Erb4的同源二聚化,以及刺激细胞内细胞转导途径。同上。NFRG1受体亚单位ErbB2和ErbB4也在分化的心肌细胞中表达。同上。最近显示在小鼠中,NRG1通过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离开增殖静止期,从而诱导分化的单核心肌细胞增殖。Bersell,等(Bersell,K.等,Cell 138:257-70(2009))。未分化的干细胞和祖细胞对这一增殖没有贡献。(同上)。应用小鼠模型,其中永久结扎两个月大小鼠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并在一周后每天一次施用NRG1共施用12周,显示施用NRG112周导致心肌功能的持续改善,通过射血分数、缩小的梗死疤痕大小以及心肌细胞肥大的减弱来确定。(同上)。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除了作为缺血结果的坏死细胞死亡之外,进行性凋亡细胞死亡和心肌细胞冬眠共同导致心功能的减弱,其可能随时间恶化并且最终引起重大的不利心脏事件。一旦丧失,心肌细胞不能显著地再生以恢复心功能。心肌细胞的碳14年龄测定显示心肌的再生能力低于每年1%(Bergman O.Science.2009;324:98-10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含约0.5%至约5%的白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0.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0.7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1.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1.7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2.7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3.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3.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4.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4.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的最小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5.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5.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4.7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4.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4.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4.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3.7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3.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3.25%。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3.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2.7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1.7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1.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组合物中白蛋白的最大量是作为ml/100cc组合物体积表达的约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白蛋白是人白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白蛋白是重组人白蛋白。
本发明的方法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制备包含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受治疗者的梗死区灌注改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
(1)在无菌条件下通过趋化性细胞获得方法从受治疗者体内获得包含潜能CD34+细胞富集群的制备物;
(2)从该制备物无菌纯化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潜能CD34+细胞;
(3)无菌配制该纯化的潜能CD34+细胞,以形成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
(4)无菌配制该含有具有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CXCR-4+细胞亚群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以形成药物组合物;
(5)评估该药物组合物的无菌度;
(6)释放合格的无菌药物组合物,用于输注至受治疗者;
(7)将治疗有效量的药物组合物载入递送装置;以及
(8)任选地将该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包含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无菌药物组合物的递送装置运输至心导管插入术场所,用于输注至受治疗者。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完成获得步骤(1)后约12至约24小时开始步骤(2)。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只有在完成获得步骤(1)后约48至约72小时将无菌配制的细胞产物输注给受治疗者,才要进行释放步骤(7)。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完成获得步骤(1)后约12至约24小时内开始步骤(2),并且只有在完成获得步骤(1)后约48至约72小时内将无菌配制的细胞产物输注给受治疗者,才要进行释放步骤(6)。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步骤(5),即评估该药物组合物的无菌度的步骤,还包含步骤:(i)离心包含有效CD34+CXCR-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以形成细胞沉淀和上清液,该细胞沉淀包含有效CD34+CXCR-4+细胞;(ii)在不扰动细胞沉淀的情况下无菌移除上清液,以及(iii)分析该上清液是否被微生物污染,从此确定细胞沉淀的无菌度,而不会耗费其细胞含量。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步骤(a)中,该趋化性细胞采集方法是小量骨髓采集技术,用于在无菌条件下从受治疗者的骨髓获得包含潜能CD34+细胞富集群的制备物。对于骨髓收集技术,步骤(a)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i)在从受治疗者收集骨髓之前,用肝素预加载收集注射器;(ii)应用该收集注射器和小量骨髓采集技术从受治疗者左后髂嵴和右后髂嵴抽出骨髓,从而形成收集的骨髓;以及(iii)将该收集的骨髓注入收集袋中。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步骤(i)中的收集注射器以及步骤(iii)中的收集袋含有无防腐剂的肝素化溶液,其包含0.9%生理盐水。在肝素化盐水溶液中肝素的终浓度为约20单位/ml至约25单位/ml。
任选地,在该方法的一种实施方案中,将收集的骨髓运输至加工场所,该加工场所不同于在其中收集骨髓的场所。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将该收集的骨髓运输至加工场所的方法包括步骤:(a)将收集的骨髓置于收集袋中;(b)将该收集袋置于第二袋中;(c)将该含有收集袋的第二袋置于运输容器中,所述运输容器包含含有冷冻湿冰的内部腔室,以及至少一层包装纸(bubble wrap);(d)将温度标签监测器固定在该运输容器中的内部腔室;(e)密封该运输容器;以及(f)将该运输容器运送至加工场所。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由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的受治疗者中治疗或修复梗死区损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导管肠胃外地施用无菌药物组合物至该受治疗者,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i)作为第一治疗剂的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未扩增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其中,所述的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至少10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所述富集群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ii)稳定量的血清,其中,所述稳定量的血清为超过20%(v/v),以及(iii)任选地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相容第二治疗剂;其中,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在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中至少70%的细胞是CD34+细胞,以及其中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后至少约24小时,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1)保持该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2)至少70%有活力;以及(3)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b)在一个梗死区相对于对照改善灌注,其中施用步骤(a)发生在一个或多个输注日期,以及所述第一输注日期包含由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定义的特定时间间隔,其中该第一时间是梗死区中峰值炎症细胞因子级联产生之后,以及第二时间是在梗死区中形成心肌疤痕之前。
根据一种实施方案,该治疗有效量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至少15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其含有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b)在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48小时。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b)在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72小时。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在从受治疗者体内获得该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24小时。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所述任选的第二治疗剂选自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剂、抗心绞痛剂、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血管活性剂、抗凝剂、纤维蛋白溶解剂、以及降胆固醇剂组成的组。根据一些实施方案,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是神经调节蛋白1。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所述梗死区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功能的进行性下降。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该方法比成分(i)加上(ii)或单独的成分(iii)更能减少至少一种梗死区损伤。根据一些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该梗死区的凋亡心肌细胞丧失。根据一些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不利心室重建。根据一些实施方案,该梗死区损伤包括由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方法增加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的灌注。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方法增加对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中冬眠心肌的灌注。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相对于对照,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梗死周围区的灌注不足。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相对于对照,该梗死区损伤包括梗死周围区中的心肌冬眠。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方法改善梗死区微血管血流。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方法减少梗死面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较,该方法减少梗死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有需要的受治疗者是血运重建的心肌梗死患者。在这一实施方案中使用的“血运重建”是指成功地放置了支架。应用非实验室测试、心导管插入术、炎症细胞因子测量、以及心脏生物标志物测量对例如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评估可用于确定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施用药物组合物的合适时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检测峰值炎症细胞因子级联产生使得能够将施用制定在对具体患者最重要的窗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测量血浆和/或尿液中的合适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确定峰值炎症细胞因子级联产生。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免疫化学地测量合适细胞因子的水平,例如通过夹层酶免疫测试法(sandwich enzyme immunoassay)、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ELISA)或通过多珠试剂盒。
根据一种实施方案,在炎症细胞基因剂量产物峰值之后的第一输注日期将组合物施用受治疗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梗死后约5天至约14天的第一输注日期将组合物施用于血运重建的心肌梗死患者。在第一输注日期将组合物施用于血运重建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最小时间是约5、6、7、8、9、10、11、12、13或14天。在第一输注日期施用组合物的最大时间是约14、12、11、10、9、8、7、6或5天。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在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中CD34+细胞的最小数量是提供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的细胞数量。因此,在其中例如可通过选择和富集CXCR-4+运动细胞从而增加CXCR-4的表达和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预期可需要更少数量的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1x 105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的富集群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5x 105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9x 105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的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1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2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3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4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5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6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7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8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至少9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提供了足够数量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运动性的潜能CD34+细胞,以产生梗死区灌注改善效果。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在第二输注日期施用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含有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其包含至少10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所述富集群含有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7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8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9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1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11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12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13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14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1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16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17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18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19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2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21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22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23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24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2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26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27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28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29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1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2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3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4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6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7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8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9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4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4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5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5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二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0天。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在第三输注日期施用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趋化造血干细胞产物,其包含至少10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所述富集群含有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1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2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3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4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6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7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8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39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4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4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5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5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1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2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3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4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6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7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8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69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7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7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80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85天。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该第三输注日期是第一输注日期之后至少90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递送至有需要的受治疗者体内的递送装置包含输注注射器、冲洗注射器、四通旋塞阀、以及球囊导管。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该递送装置包含(a)与无菌四通旋塞阀连接的输注设备,其含有包含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药物组合物;(b)与该无菌四通旋塞阀连接的冲洗设备,该冲洗设备含有冲洗溶液;以及(c)通过该无菌四通旋塞阀与该递送装置连接的导管。根据一种实施方案,该输注设备是由任何合适材料制得的注射器。合适四通旋塞阀的本体和把手可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得。合适的四通旋塞阀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聚碳酸酯本体/聚碳酸酯把手的旋塞阀,具有聚乙烯本体/聚乙烯把手的旋塞阀,具有聚碳酸酯本体/聚乙烯把手的旋塞阀,或一次性旋塞阀。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还有一设备与该旋塞阀连接以调节施加于递送溶液上的压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集成的冲洗装置或注射器与该旋塞阀连接。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该导管是球囊导管。术语“球囊导管”是指一类“软”的薄的可弯曲管,其在其顶部具有可膨胀的“球囊”,所述球囊在导管插入术期间用于扩大体内狭窄的开口或通道。放置泄气的球囊导管,使其膨胀以完成需要的步骤,然后再次泄气以便移出。
本发明的包含潜能CD34+CXCR-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生存力和潜在功效取决于当细胞通过导管时维持它们的潜能。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导管具有至少0.36mm的内直径。具有至少0.36mm内直径的任何类型的导管在递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均可能是有效的。
例如,使得通过冠状动脉系统的血流排放变慢的流量控制导管可以给细胞时间以通过血管壁并进入组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导管是球囊导管。例如,但不限于,已验证了以下导管:可从Cordis、Boston Scientific、Medtronic和Guidant获得的、具有约0.36mm内直径的球囊扩张导管(参见表1)。
表1:已证实可用于通过IRA输注所选择的CD34 + 细胞的 球囊导管
此外,还描述了这样的导管,其具有与球囊相邻的液体递送出口,从而使得该球囊可抗血管壁而膨胀,从而从与球囊相反的血流动力学将递送位点与该出口分离,其可能位于球囊远端。此外,已公开了这样的球囊导管,其具有在位于球囊导管近侧的侧孔中终结的腔,这些球囊导管可一般地称为“球囊/递送”导管,尽管具体的文献可能使用不同的描述语。参见,例如Forman的美国专利5,415,636号,其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治疗或修复在由天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梗死区损伤的方法包括:通过球囊导管血管内地(意思是在血管内)将梗死区灌注改善药物组合物递送至梗死的动脉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血管修复术之后,将递送球囊导管通过股动脉插入需要的冠状动脉中,诸如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一些医学病症可能不仅需要球囊导管而且也需要流体递送导管两者以帮助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导管将细胞直接注射至心肌。
在提供数值范围的情况下,除非文中另外明确指明,应当理解为在该范围及任一其他所描述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一个中间值,到下限单位的十分之一,或在所描述范围内的中间值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被独立地包括在这些较小范围内的这些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也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所描述的范围内可以有任何明确排除的界限。当所描述的范围包括一个或者两个界限时,排除这些所包括的界限的两者中任一个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除非另有说明,在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如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那样,具有相同的含义。尽管任何与本文中所述的那些类似或等同的方法和材料也可用在本发明的实施和试验中,但现在对优选的方法和材料进行描述。在本文中所提及的所有公开出版物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以结合引用的公开出版物披露和描述这些方法和/或材料。
在本文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以及“该”包括复数个指示对象,除非上下文明确地以其他方式指出。在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相同的含义。
在本文中引用的每一个参考文献均通过引用以其全文并入本文。本文中讨论的公开出版物的提供仅是因为它们公开于本发明的申请日之前。本文中并没有内容可理解为承认本发明由于在先发明而不能早于这样的出版物。此外,所提供的公开日也可能不同于需要独立核实的实际公开日。
实施例
提出以下实施例,以便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如何制备和使用本发明的完全的公开和描述,并且不旨在限制发明人所认为的其发明的范围,而且它们也不代表以下实验为所实施的全部或唯一的实验。已努力地保证所使用的数值(例如,量、温度等)的精确,但需要计及一些实验误差和偏差。除非另外指出,份数是按重量计的份数,分子量是重均分子量,温度是摄氏度,以及压力是或近似大气压。
I期临床试验方案
实施例1.合适受治疗者的选择
具有暗示患心肌梗死的症状和临床发现的受治疗者/患者根据机构指南接受急诊诊断和临床管理。如果确认透壁(意思是穿过壁)性心肌梗死,则记录首个症状的时间,以及成功放置支架的时间。血运重建的受治疗者根据机构指南接受恰当的医疗管理,以降低心室壁应力。在这一实施方案中使用的术语“血运重建”是指成功地放置支架。
包括药物洗脱支架(例如,紫杉醇或西罗莫司)在内的所有类型的支架均可用于梗死相关动脉的血运重建。应用球囊导管以输注细胞产物的之前的研究称,对于用于放置支架的参考血管直径没有限制。由于这一研究是用来将细胞产物分散至IRA循环中,并且试图限制损伤非常小的血管的可能性,因此本发明要求在输注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之前放置支架。
与支架相关的药物作用主要在该支架与血管壁接触的部位发生。随着球囊扩张,有限的血液在细胞输注期间流过支架,并且因此预期对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中的CD34+细胞没有显著不利的药物介导作用。此外,先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放置药物洗脱支架后过96小时,紫杉醇或西罗莫司的全血水平也低于检测极限。因此,可以预料到,在所输注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CD34+细胞将要迁移至此的心肌部位的组织水平是无关紧要的。参见,Sousa,J.等人,Circulation 107:2274-79,2383-89(2003)。
在血运重建期间,通过标准方法评估受治疗者的心功能和灌注。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相关测量包括评估总体射血分数、心室容积、静止灌注以及梗死面积。
术语“射血分数”(“EF”)是指在收缩期间从心室排空的血液的百分数。更具体地说,其为每一次搏动射出的舒张期末容积的百分数,即,其为每搏量(SV)除以舒张期末容积(EDV)。在紧位于收缩之前的心室中的血液容量被称为舒张期末容积,而在收缩结束时心室中剩余的血液容量被称为收缩期末容积。舒张期末容积和收缩期末容积之间的差是每搏量,即每一次搏动射出的血液容量。在健康的70kg(154lb)男性中,SV大约为70ml,并且左心室EDV是120ml,给出的射血分数是70/120,或0.58(58%)。认为EF在55-60%的范围内是正常的。在有限的限度内,右心室的射血分数(“RVEF”)通常等于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
心回波描记术、放射性核素扫描[例如,多门控采集扫描,其为评定心室、心腔的泵血功能和心脏收缩如何的核扫描]以及左心室造影术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容易利用且精确的测量手段。已利用心回波描记术,通过采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确定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容积。
在梗死后期间心功能的其他度量方法包括评估每搏量指数和周径纤维缩短的速率。Strauer,等人,Circulation 106:1913-18(2002)。每搏量(SV)是每次搏动左心室射出的血量,以每搏毫升数(ml/搏)计量。通过将SV除以体表面积以产生心搏指数(SI),可根据患者的身体大小为SV加索引。
对梗死心肌的修复的评估还包括应用铊闪烁造影法评定梗死周围区域灌注。同上。
磁共振成像(MRI)是这一设定当中评估心功能和活力(梗死面积)的一种有用工具。参见Yin,A,等人,Blood 90:5002-5012(1997)。
在成功放置支架后的第二天,对受治疗者进行研究合格性评估,在合适的情况下,使其知情同意参与到研究中。出院前,对在成功放置支架前表现出症状不超过三(3)天的受治疗者进行研究合格性的评估。对于发现符合合格标准(见后)的受治疗者,使其知情同意参与。
同意的受治疗者在放置支架后不早于96小时进行研究进入心回波描记术。受治疗者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有资格继续进行研究:(i)根据心回波描记术,LVEF小于或等于50%,以及(ii)在IRA中观察到节段性心室壁异常。
合格的受治疗者立即完成基线心功能和灌注评定。具体地说,基线心功能包括:在静止时以及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的情况下的经胸廓心回波描记术,以评估心功能,包括射血分数、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容积、以及壁运动评分指数和活力。心回波描记术。在放置支架后4天,采用心肌对比心回波描记术进行研究筛查,以识别具有左心室功能不良的患者(心回波描记的射血分数≤50%)。
心脏灌注。在基线时及6个月后,在静止状态且在静脉内注射腺苷之后,采用常规的锝(Tc-99m)塞斯米比(Sestamibi)放射性核素扫描评估灌注。采用静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成像(SPECT)作为静态总严重性得分(RTSS)来判断灌注缺损大小。应用Emory CardiacToolbox来进行图像量化;评估使用17-段模型。核心审查实验室通过对研究队列不知情的解释者来评估该灌注研究。以半定量的用语(是/否)来表达灌注的改善。将观察到具有灌注改善的受治疗者的百分比在剂量队列中进行比较。
MRI。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对所有入选的受治疗者进行钆增强的心脏磁共振成像(MRI),以评定左心室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容积(LVESV和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梗死面积。受治疗者在扫描期间接受钆对比。MRI扫描采用屏气技术。如钆成像那样进行稳态进动成像,以获得完全的和部分LV功能。应用AHA/A VV17-段模型报告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期末容积、LVEF、LV舒张期末大小、梗死区收缩期和舒张期中的壁厚、以及梗死面积大小,其中梗死的透壁程度被报道为<25%、26%-50%、51%-75%和>76%。核心审查实验室通过对研究队列不知情的解释者来评估MRI。
选择用于这一研究的受治疗者必须符合所有以下临床标准(“包涵标准”):
●年龄:18-75岁
●符合ACC/AHA标准的急性ST段升高心肌梗死,具有在入院前3天内胸痛的症状。这些标准包括(在肢体导联中,ST升高>1mm,或者在两个或多个心前区导联中,ST升高>2mm,以及升高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MB(CPK MB)或其两者的水平),I、II或III级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脏衰竭分类(待记录的)。
●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可进行MRI;
●可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成像;
●在检查了入院心回波描记术后能够足以评估心脏参数的心回波描记术实验室结论。
●研究进入心回波描记术[放置支架后96至144小时{即,约4天至约6天}],根据心回波描记术LVEF小于或等于50%,以及在再灌注后通过心回波描记术在IRA循环中的节段性心室壁异常;
●受治疗者必须能够提供知情的书面同意书,而且必须愿意参与所有要求的研究随访评定;
●在骨髓采集的前一天,受治疗者必须具有血红蛋白含量(Hgb)>10克/dL、白细胞计数(WBC)>3500个细胞/mm3、血小板计数>100,000个细胞/mm3,以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试验)<2.0;
●在骨髓采集的7天之内,受治疗者必须具有血清肌酸酐<2.5、总胆红素<2.0;
●当在超过一个血管中存在疾病时,IRA和靶病变必须是已可以清楚辨认的;
●成功地再灌注和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并且在血运重建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2或3级血流,以及IRA具有<20%的狭窄;
●受治疗者必须已经被认为适宜接受清醒镇静、小量骨髓采集以及用于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输注的第二次导管插入术;
●必须记录了所用支架的类型、插入的时间和日期;
药物洗脱支架仅限于紫杉醇或西罗莫司类型;
●包括的受治疗者必须具有至少一年的预期存活期,并且在血运重建后必须不患有多种血管疾病,或者不预期在研究进入的6个月内需要介入;
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受治疗者是不合格的,并且从本研究中排除(“排除标准”):
●受治疗者不是经皮介入、清醒镇静、MRI、SPECT成像或小量骨髓采集的候选者;
●有在血运重建前4天或更多天发生不能通过硝酸盐缓解持续胸痛的病史;
●再灌注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失败的受治疗者,或放置支架失败的受治疗者;
●在入院心回波描记术检查后,心回波描记术实验室的结论是该研究不足以评估心脏参数;
●表现出心原性休克的受治疗者(在采用血管升压药或主动脉内反搏法时收缩压<80);
●具有>2mm的靶损伤侧支,并且在血运重建后具有>50%直径狭窄的门口狭窄的受治疗者;
●不能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的受治疗者;
●接受丙酮苄羟香豆素的受治疗者必须具有小于或等于2的INR[术语INR是指INR国际标准化比率,其为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血栓形成和止血委员会建立的系统,用于报告凝血(凝固)试验的结果];
●具有严重主动脉狭窄的受治疗者;
●具有严重免疫缺陷状态(例如,AIDS)的受治疗者;
●需要积极的医疗管理的肝硬化的受治疗者;
●具有需要积极疗法的患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皮肤癌除外)的受治疗者;
●具有有记录的活泼醇和/或其他物质滥用的受治疗者;
●可能怀孕的女性,除非在小量骨髓采集的7天内妊娠试验为阴性;
●根据研究进入心回波描记术,具有超过50%射血分数的受治疗者(放置支架后96至144小时);
●在加索引程序后经历少于三个月的计划抗血小板疗法的受治疗者;
●在血运重建后具有多血管疾病、在接下来的6个月期间需要随后的计划介入的受治疗者;
●参与正在进行的研究实验的受治疗者;
●具有活性细菌感染、需要全身性抗生素的受治疗者。
在所计划的小量骨髓采集和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输注的前一天获得心功能和心脏灌注的初始期评估(参见下文)。在初始期评估心功能和心脏灌注后的第二天进行小量骨髓采集(“MMH”)。
实施例2.心导管插入术
无菌准备和铺巾
在研究者获得知情同意之后,将每一受治疗者带入心导管插入术实验室。受治疗者在心导管插入术实验室接受无菌准备和铺巾。
心导管插入术
应用右或左腹股沟通过标准技术获得脉管通路。将护套置于股动脉或者右或左肱动脉。通过获得右和左冠状动脉的标准视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获得多个视图,以识别之前放置支架的梗死相关动脉。所有受治疗者在导管插入术期间根据操作规程接受标准药物。
实施例3:获得可富集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获得方法
尽管可以想到任何适于获得包含潜能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获得方法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但是以下实施例描述了在本文中称为小量骨髓采集技术的这样一种方法。
采集注射器的准备
在骨髓采集之前,在无菌条件下准备40个10cc注射器,这些注射器装载约2ml无防腐剂的肝素化盐水溶液(约100单位/ml至约125单位/ml,APP货号42592B或等同物)。在从每一个袋子中移除10cc至12.5cc生理盐水后,通过无菌端口将肝素注射到两个100ml袋的无菌0.9%生理盐水溶液(“生理盐水”,Hospira货号7983-09或等同物)的每一个中,产生约100单位/ml(U/ml)至约125单位/ml(U/ml)的肝素终浓度。在无菌条件下将2ml无防腐剂的肝素溶液(约100U/ml至约125U/ml)装载到这40个10cc注射器的每一个中,然后加盖并置于无菌袋中,用于运输至采集场所。
在如实施例1中详细描述的那样获得书面知情同意后,受治疗者接受骨髓采集准备。采用标准的机构程序和指南提供清醒镇静。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骨髓采集。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无菌条件”包括适当的洗涤,以及采集医生和助手穿戴具有无菌面罩的手术服和手套。
采集过程可在手术室外边进行,该过程如下进行:在消毒准备和铺巾后,用1%利多卡因溶液,以每一嵴最少10ml的方式对每一髂嵴进行麻醉。麻醉区是直径不超过10cm的环形区。插入采集针头,直到穿刺髂嵴。移除盖帽和管心针,并将2ml骨髓采集至含有2ml肝素溶液的10ml采集注射器中。然后,将注射器移除并置于无菌区域。在重新插入管心针后,轻微地向前推动采集针头并随后旋转90°。此后,移除管心针,并将2ml附加的骨髓抽吸到从无菌区域取回的采集注射器中。这一过程重复两次以上,直到该采集注射器含有8ml骨髓,此时肝素化骨髓总共10ml,肝素终浓度为约20U/ml至约25U/ml。最后,将满的采集注射器递交给采集助手,并进行摇动,以及如下所述的那样输注到无菌采集袋中。采集医生随后采用之前用肝素溶液冲洗的其他采集针头,并重复这一过程。
如下所述地将满的采集注射器输注到无菌采集袋中。采集助手手持满的采集注射器,并通过一个装在袋子上的无菌接头将该注射器排空至500ml采集袋中。然后,用肝素溶液冲洗采集针头,并将其放回无菌区域。
在一个髂嵴上重复该采集过程,直到收集了约19个注射器并倒入采集袋中。在另一髂嵴上重复相同的过程,直到另外大约19个注射器被充满。从两个髂嵴获得总共38个8ml吸出物(理想的是从每一髂嵴获得19个),得到在380ml终体积中采集的302ml骨髓,肝素浓度为约20U/ml至约25U/ml。
通过结扎连接管3次并随后将末端夹紧在结上来密封采集袋。将袋子适当地标记“人骨髓采集物”,并在Mayo Clinical Risk Score(MCRS)病历报告表上记录采集过程的结果,包括采集的最终体积以及任何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将完整的标签固定在骨髓袋上。随后,将该袋子置于待运送至处理实验室的无菌运送袋中。
实施例4:用于运输的骨髓产物的制备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下所述地将采集的骨髓输送至处理实验室。当准备临床场所以运送骨髓制备物时,给处理实验室提供24小时的预先通告。处理实验室对于在当天递送至该处理实验室、在尽可能最早的时间对获取做好运输安排。在收集骨髓之后,立即将该骨髓产物置于提供的运输容器中。该运输容器包括在底部的两小块冷冻湿冰以及在湿冰顶部的一片气泡包装膜(bubble wrap)。将骨髓产物置于第二袋中,并将该第二袋置于气泡包装膜的顶部。将温度特征监测器(用于监测内部温度的传感器)固定在盒子的内部。然后,在密封该运输容器之前,将另一层气泡包装膜置于产物的顶部。
实施例5:从采集的骨髓产物中选择CD34+细胞
从采集的骨髓产物中分离CD34+细胞。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在美国专利5,536,475、5,035,994、5,130,144、4,965,204、5,968,753、6,017,719、6,251,295、5,980,887、6,676,937、美国公开申请No.2003/0232050和Isolex 300i产品说明书(以上的每一篇文件均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应用Isolex 300i磁细胞选择系统(Baxter Healthcare Corp.货号4R9734)的抗CD34单克隆抗体(Mab)、Dynabeads
Figure BPA00001385429100801
M-450羊抗小鼠IgG、以及PR34+(TM)干细胞释放剂成分分离CD34+细胞。这一操作系统适于从根据本发明的骨髓分离CD34+细胞。
在到达处理实验室后,立即检查收集的骨髓产物(在收集袋中),并检查袋子是否有任何泄漏。采集物应当可以自由流动,没有视在团块,并且应当没有发生溶血。如果袋子的完整性以任何方式受到破坏,则不使用该采集物。
在检查后约12小时至约24小时内处理骨髓产物。获得300ml或400ml转移包装容器,并将血浆转移设备与该容器的取样端口连接。将骨髓产物从收集袋中转移至转移包装容器。通过颠倒该容器二十(20)次,彻底地混合汇集的骨髓采集产物。
然后,取样该汇集的骨髓采集产物,以用于分析。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总共移除2.0ml体积的产物,并且按如下所述地分样:0.3ml用于一式两份地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0.2ml被分配至75x100mm玻璃试管中,以用于通过革兰氏染剂检测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剂盒,VWR,货号BB231401);作为无菌检查,将0.6ml分配至胰蛋白酶豆胨培养液(Tryptic SoyBroth(TSB))(VWR,货号29446-184)瓶中,用于需氧细菌生长测定;将0.6ml分配至液态巯基乙酸培养基(FTM)(VWR货号29446-138)瓶中,用于厌氧细菌生长测定;以及将0.3ml用于流式分析CD34+细胞计数和细胞生存力。
在电子秤上称重收集物,并且记录收集袋的适当的皮重。骨髓产物的体积与产物重量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
体积(ml)=[产物重量(gm)-袋子皮重(gm)]÷1.06(gm/ml)(式I)
应用从CBC获得的白细胞(WBC)计数,根据以下关系计算骨髓产物中总有核细胞(TNC)的数量:
TNC=WBC/μl x 1000x产物体积(ml)    (式2)
根据以下关系计算骨髓产物中CD34+细胞的个数:
骨髓产物中总的CD34+细胞=CD34+细胞数/μl x 1,000x产物体积(ml)                                  (式3)
根据以下关系计算骨髓收集产物的红细胞(RBC)体积:
RBC体积(ml)=产物体积(ml)x红细胞比容(%)/100(式4)
在最初计算RBC体积后,包装骨髓产物并在20℃以100g离心20分钟,制动设定为“关”。离心后,从离心机中小心地移出骨髓容器,并悬挂在具有朝下的取样端口的100级生物安全橱柜中。小心地将血浆转移设备置于袋子的中间取样端口中,并将RBC级分抽吸到注射器中。用其他新的注射器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剩余的RBC从MMH中移除。从洗涤程序中制备MMH,该程序首先是在20℃以1,000g离心10分钟,其中制动为“关”,随后是血浆挤压,所有均为在PBS基洗涤缓冲溶液[在PBS(无Ca++和Mg++)中1%的HSA和0.41%的柠檬酸钠(w/v)](其在这一过程的早些时候制备)中的洗涤做准备。在添加洗涤缓冲液后,再次使细胞在20℃以1,000g离心10分钟,其中制动处于“关”位置。在这次(最后)离心之后,应用血浆挤压器挤压细胞,移除上清液,并使用60ml注射器将150ml PBS洗涤溶液转移至该产物袋中。通过人工按压使压紧的细胞重悬浮。在这一洗涤过程之后,如下所述地计算RBC减损和有核细胞(NC)回收。根据以下关系确定消耗了RBC的骨髓产物中的TNC:
消耗了RBC的产物中的总TNC=消耗了RBC的产物中的WBC/μl x 1000x RBC  消耗掉的MMH体积(ml)(式5)
根据以下关系计算消耗了RBC的产物的TNC回收率,其必须至少是初始产物计数的80%:
TNC回收率=消耗了RBC的产物的TNC÷未经处理产物的TNC x 100%                    (式6)
如上所述地计算总RBC;在消耗了RBC的产物中RBC体积应当≤20ml。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根据以下处理步骤,应用Isolex 300i系统处理消耗了RBC的产物或骨髓产物,其RBC体积<20ml:
(i)自动地洗涤骨髓,以移除血小板;
(ii)特异性地标记CD34阳性(CD34+)细胞,以通过与Isolex 300iCD34单克隆抗体(Mab)温育而进行选择;
(iii)通过用缓冲溶液洗涤细胞悬液而移除未结合的试剂;
(iv)通过Dynabeads M-450羊抗小鼠IgG捕获致敏的CD34+细胞(意思是用CD34Mab标记的CD34+细胞);
(v)采用选择柱将已捕获CD34+细胞的磁标记Dynabeads与不想要的细胞分开,所述不想要的细胞被从选择柱中洗脱并被收集在阴性级分袋中;以及
(vi)PR34+干细胞释放剂将CD34+细胞从所述柱上释放,并将该CD34+细胞收集于终产物袋中。该系统进行数次洗涤步骤,将多数液体处置在缓冲液废物袋中。
如下地分析Isolex(R)选择的CD34+细胞级分,以确定WBC和CD34+细胞产量。通过在终产物袋中混合细胞而确定CD34阳性级分的体积;用手轻柔地按压袋子,以确保细胞均匀地分布。将转移设备插入终产物袋的取样端口,并连接一个60ml注射器。将细胞悬液抽入注射器中(一次最多50ml),以便测量总体积。
使用3ml或5ml注射器,以通过转移设备从终产物袋中移出2.0ml样本,用于质量控制测试。样本的等分体积以及对这些样本进行的分析如之前所述,即CBC:0.3ml;革兰氏染色:0.3ml;CD34+细胞计数和细胞生存力:0.2ml。
根据以下关系计算CD34阳性级分的总TNC
阳性级分的总TNC=WBC/μl阳性级分x 1000x阳性级分体积(式7)
根据以下关系计算阳性级分的TNC回收率,其必须少于初始产物计数的5%:
TNC回收率=阳性级分的总TNC÷未经处理产物的总TNC x100%                                (式8)
根据以下关系确定阳性级分中有活力的CD34+细胞的总数:
阳性级分中的总CD34+细胞=终产物的CD34+细胞数/μl x 1,000x终产物体积(ml)                       (式9)
根据以下关系计算阳性级分的CD34+细胞回收率
CD34+细胞回收率=阳性级分中的总CD34+细胞÷未经处理产物的总CD34+细胞x 100%                   (式10)
实施例6:制备选择的CD34+细胞用于输入
移出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样本,以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法(用于CD34+细胞计数和生存力)、革兰氏染色和无菌度而进行用于测试WBC计数。
CD34+细胞通过用抗CD34和抗CD45抗体(Beckman Coulter,PNIM3630)进行双标记来表征CD34和CD45荧光性的流式细胞检测分析来表征。通过排除那些摄取嵌入的DNA染料7-氨基放线菌素D(7AAD)的垂死细胞,可确定CD34+细胞和CD45+细胞的生存力。参见Brocklebank AM,Sparrow RL.Cytometry.2001;46:254-261(2001);Barnett D等人,Br.J Haematol.106:1059-1062(1999);Sutherland,等人,J Hematotherapy 5:213-226(1996),以及美国专利No.4,520,110、4,859,582、5,055,556;欧洲专利No.76.695;加拿大专利No.1,179,942(PE,APC);美国专利No.4,876,190PerCP);美国专利No.5,268,486、5,486,616、5,569,587、5,569,766、5,627,027(Cy);美国专利No.4,714,680、4,965,204、5,035,994(CD34);美国专利No.5,776,709(溶解/无洗涤方法);美国专利No.5,723,218和5,187,288(TruCOUNTTubes),这些文献中的每一个的的全部内容均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任何流式细胞仪或等同设备均可用于进行CD34+细胞计数和生存力的分析。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处理实验室使用BDFACSCalibur(TM)流式细胞仪,并且采用BD FACSComp(TM)软件来用于仪器设定和监测。预先安装模板和一组图例标记,以用于采样和分析。在使用前,使试剂,即CD45FITC/CD34PE、Stem-CountFluorospheres、浓缩的氯化铵裂解液以及7AAD活力染料处于室温。运用CD34+细胞对照作为阳性对照,以确认该仪器被调定用于分析CD34+细胞,并将结果与生产商预先确定的CD34百分比范围进行比较。
未处理的骨髓产物和经Isolex处理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可通过许多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例如,如果样本的WBC计数大于2x 107个细胞/ml,则在获得该样本之后立即用鞘液稀释该样本,以达到约2x 107个WBC/ml的细胞计数。将100μl稀释产物等分至两个15x 100mm管中。应用微量移液管,将20μlCD45FITC/CD34PE和7-AAD活力染料试剂加入到每一个管中,并轻微地涡旋振荡样本。用铝箔覆盖这些管,并置于室温下15至20分钟。通过往每一管中加入1.5ml 1x裂解液、轻微涡旋振荡,从而裂解RBC。将管在室温下避光温育10分钟。将样本在约2℃至约8℃(即,在冰浴上)的条件下避光储存,直到进行数据采集。必须在添加裂解缓冲液后1小时内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之前,通过竖转式旋转(end-over-end rotation)(10次)使Stem-Count Fluorospheres重悬浮。将100μl Fluorospheres添加到每一管中,并且轻微地涡旋振荡,小心地不产生气泡。根据以下关系计算产物中的CD34+细胞的绝对计数:
每微升产物中有活力的CD34+细胞数=LCD34x FAC
                                            (式11)
其中,LCD34是活CD34+/总CD45+事件的平均数,“FAC”是Fluorospheres测试的浓度;以及F是Fluorosphere单态计数的平均数量。
计算CD34+阳性级分的体积,以获得所需给药量需要的CD34+细胞的数量。需要的阳性级分体积(ml)被定义为:
所要求的CD34+细胞剂量÷(阳性级分中每μl的总CD34+细胞x1,000)                                          (式12)
将合适数量的细胞分配至50ml圆锥管中,并以500g离心10分钟。采用30ml血清移液管移除上清液并作为废物处理,而在这一过程中小心操作以避免使在管底的细胞沉淀分散。将输注溶液(20ml)添加到CD34+细胞阳性级分管中,并且利用10ml血清移液管通过重复吸移来分散细胞。使重悬的细胞在500g离心10分钟。使用30ml血清移液管(在避免扰乱细胞沉淀的情况下)将上清液/输注溶液转移至带有“阳性部份上清液”标签的50ml锥形管中。涡旋振荡含有该上清液的管,以使该溶液均匀。使用10ml血清移液管将10ml匀化的上清液转移回CD34+细胞阳性级分管中。上清液管中的剩余的10ml悬浮液用于无菌度测试(TSB(胰蛋白酶豆胨培养液)瓶和FTM(液态巯基乙酸盐培养基)瓶各加入5ml)。采取通过固定在10ml注射器(输注注射器)上的钝端针头缓慢地抽吸数次的方式,使CD34+细胞阳性级分中的细胞重悬。将细胞悬液吸入注射器,抽出任何气泡,并将钝端针头取下。将该输注注射器装在四通旋塞阀的注射端口上。
仅在其满足以下标准的情况下,才释放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以用于输注:
●至少约70%、75%、80%、85%、90%或95%的CD34+细胞纯度;
●所选择的阳性级分的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阴性;
●内毒素水平:少于约0.5内毒素单位/ml;
●该“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中有活力的CD34+细胞产量符合按照治疗队列的需求剂量;
●根据7-AAD,CD34+细胞至少约70%、75%、80%、85%、90%或95%是有活力的;
●“阳性级分上清液”的USP无菌度结果:阴性(14天后);以及
●在完成骨髓采集后约12至约24小时内开始骨髓CD34+细胞选择。
在产物释放以用于输注之前,对干细胞产物进行无菌度评估,包括革兰氏染色和内毒素。进行USP无菌度(细菌和真菌)培养,并将结果报告给首席研究员。在阳性USP无菌度结果的情况下,立即通知受治疗者和待命主治医师,当可得到时提供该生物的鉴定和敏感性,并且由研究场所和发起人记录适当的抗微生物治疗的文件以及治疗结果。
在符合这些释放标准后,释放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用于输注,并进行包装以便运输至导管插入术场所。还将一份样本送去进行试管内测试。只有在完成骨髓采集后12至约24小时内开始选择CD34+细胞,以及只有在完成骨髓采集后约48小时至72小时内输注的情况下,才释放产品。
实施例7:配制包含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
将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配制在10ml补充有1%HAS(人白蛋白US P,Alpha,货号521303)(“灌注溶液”)和至少20%自体血清的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USP,Hospira,货号7983-09)中。此外,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中可能存在痕量的在产物处理过程中使用并残留的物质(未确定量)。这些物质包括:Dulbecco磷酸盐缓冲盐水-不含Ca++、Mg++(D-PBS)(Baxter,货号EDR9865)、柠檬酸钠(Baxter/Fenwal,货号4B7867)、羟乙基淀粉(Abbott Laboratories,货号0074-7248-03)、IVIg(Gammagard
Figure BPA00001385429100871
静脉内免疫球蛋白,Baxter,货号060384),以及Isolex
Figure BPA00001385429100872
300i干细胞试剂盒(Baxter,货号4R9734)中的试剂,包括抗CD34单克隆抗体、干细胞释放剂和羊抗小鼠磁珠。
实施例8.将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运送至导管插入术场所
在位于控制无菌环境(例如,最少为100,000级细胞处理场所;优选10,000级,但这不是必须的)的100级生物安全橱中将符合释放标准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装载入无菌10cc注射器中。将该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悬浮于补充有HAS的10ml PBS中,并根据释放标准标记该容器。将该临床实验设计为具有四个剂量队列,每一个队列由5个受治疗者组成。第一组接受约5x 106个CD34+细胞、第二组约10x 106个CD34+细胞、第三组约20x 106个CD34+细胞以及第四组约30x 106个CD34+细胞。将队列2-4中没有足够的CD34+细胞量以满足所指定的队列剂量的受治疗者以其最大可能的CD34+细胞剂量添加到前一个队列当中。将已装载的灌注注射器及冲洗注射器与四通旋塞阀连接,并盖上;施加安全罩以防止泄露。将该递送装置密封在双层无菌袋中,并置于安全运输盒中,用于运输至心脏导管插入术场所。在释放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以及分配队列后,将该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运送至导管插入术场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血管内施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即,通过直接的梗死相关动脉灌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肠胃外地将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施用到心肌中。
实施例9:冠脉内灌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
在从细胞处理场所获得已释放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用于灌注的通知后(参见上文),安排受治疗者/患者在与该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到达相符的时间到达导管插入术场所。
在即将灌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之前,进行心肌酶(脑利钠肽(BNP)、肌钙蛋白和CPK MB)、全血细胞计数、全化学检查(肾和肝功能测试)以及EKG。记录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功能分类系统的心脏衰竭期的临床评估。
在接收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和用于灌注的最终质量保证释放(通过传真)后,受治疗者进行如上详述的心脏导管插入术。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术,以评估梗死相关动脉的开放性(意思是开放,没有阻塞)以及在心肌梗死(TIMI)血管造影流中的血栓溶解。将在导线之上的球囊导管放置于梗死相关动脉的支架部分。可使用具有至少约0.36mm的内直径、与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相容的任何合适的球囊导管。在放置后,移除球囊导线。从运输盒中移出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递送装置。
递送装置在无菌袋中,并且具有与灌注注射器(含有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和冲洗注射器相连的安全保护部件。该装备由灌注注射器(含有10ml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和冲洗注射器(含有6ml冲洗溶液)组成,其中两者均与无菌四通旋塞阀相连。轻微地振荡整个递送装置,以将CD34+细胞重悬于灌注溶液中。冲洗注射器用于消除该装置中的所有气泡(以预防空气栓塞),并随后通过旋塞阀将该递送装置与球囊扩张导管相连。
通过如下进行的灌注将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递送至受治疗者。首先,在冲洗注射器(6ml溶液)和球囊导管中央腔室之间的旋塞阀打开的状态下,在15秒内将1ml冲洗溶液灌注(在移除防护之后)至导管的中央腔室。然后,在两个大气压下使球囊在支架内膨胀,以避免对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然后调节旋塞阀以允许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灌注至膨胀的球囊远端(在移除防护之后)。在球囊膨胀后,用手在约30秒至约45秒的时间内(计时并记录)从灌注注射器灌注约3cc至约4cc。使球囊保持膨胀总共约2分钟至约3分钟(包括灌注时间),以允许CD34+细胞粘附以及避免回流。在灌注之间,使球囊保持收缩3分钟,以允许恢复血流(再灌注)。一般地,需要3次灌注以清空灌注注射器。第三,在完成灌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以及球囊缩小后,调节旋塞阀上的阀以允许从冲洗注射器填充灌注注射器。最后,使球囊膨胀(约2分钟至约3分钟),在约30秒至约45秒的时间内灌注现在在灌注注射器中的4ml冲洗溶液,以将任何残留CD34+细胞从注射器和导管冲洗至IRA循环。然后移除导管。
在灌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后第一个24小时期间进行灌注相关的缺血(血流不足)评估。获得在约12小时和约24小时的EKG,约24小时中约每8小时的心肌酶(BNP、肌钙蛋白和CPK MB)分析化学。在灌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后,立即进行心律失常评估(24小时Holter监测仪)。在灌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后,受治疗者出院前,进行常规经胸廓心回波描记术以评估全部和部分的左心室功能。
其他的安全性评估随访包括在施用产物后1周和2周的访问。访问评估包括全面的病史以及体格检查、EKG、全血细胞计数、全化学检查(肾和肝功能测试)、以及血清心脏标志物的测定(BNP、肌钙蛋白和CPK MB)。在第1周和第2周记录NYHA功能分级的临床评估。
在灌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后第4周,获得EKG和心肌酶(BNP、肌钙蛋白和CPK MB)。应用24Holter检测仪评估心率失常。记录NYHA功能分级的临床评估。还进行了采用症状限制性Bruce方案的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
在灌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后约3个月和约6个月,进行24小时Halter监测。记录NYHA功能分级的临床评估。在灌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后约6个月,记录采用Bruce方案的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
在灌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后约12个月的安全性评估包括全面的病史以及体格检查、EKG、全血细胞计数、全化学检查(肾和肝功能测试)、以及血清心脏标志物的测定(BNP、肌钙蛋白和CPK MB)。进行24小时Halter监测,并记录NYHA功能分级的临床评估。
统计分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配对设计,其中每一受治疗者作为其自身的对照。分析每一受治疗者4个数值型心功能(即,心肌收缩力、收缩期末容量、舒张期末容量和灌注)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应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增加的剂量水平的显著性。零假设是回归线的斜率(剂量水平作为自变量,以及“之后”减去“之前”的差作为因变量)等于0。对于剂量和心功能改善之间0.5的高度相关,拒绝错误零假设的指数(power)是0.05α显著水平上的0.68。应用该回归线斜率的95%置信区间来评估剂量水平升高的医学显著性。如果回归线的斜率没有显著地不同于0,但回归线的截距不同于0,则合并所有的治疗组,并进行配对t-测试,以评估总治疗效果。零假设是差异的平均值等于0。
比较治疗组的基线临床和人口统计学特征,对连续变量应用Student t测试,以及对分类变量应用卡方检验。应用卡方检验比较治疗组之间不利事件的发生率。为测量疗效,应用Student t测试,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心功能和局部心肌灌注的基线及第6月随访值的配对差异。应用箱形图(box plot graph)检查治疗组疗效变化的分布。在事后分析(post-hoc analysis)中,通过结合对照和500万个细胞队列受治疗者,并应用Student t测试将它们与1000万个及1500万个细胞队列受治疗者比较,从而检查剂量阈值对治疗反应的影响。另外,检查细胞特征对结果测量值的影响。对于目标变量对中的每一个,计算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r)与相应的p值。
对于应用尾检验(tailed test)测试零假设,将1类(α)误差设置为0.05。由于实际上探究了次级端点的分析,没有将用于多重比较的校正报告为α误差。没有对所分析的任何变量中的漏失值归责,并且在撤出点对从研究中撤出的患者进行检查。应用SAS版本9.1(Carey,North Carolina)执行所有的统计程序和分析。
对符合要求但没有接受CD34+细胞的并行组(未治疗对照)进行与治疗组相同的评估,并且评估心功能/灌注的显著改善。每一研究点改变治疗组和未治疗对照的自然增长量。应用抛硬币法确定初始(治疗或未治疗)受治疗者在每一位点的顺序。比较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之间的结果。核心实验室对治疗或未治疗而言是不清楚的。
进行评估以确定在临床结果与细胞含量(CD34+)和/或体外集落生长(CFU-GM、CFU-GEMM、BFU-E)、CXCR-4运动性、以及CXCR-4和/或VEGF表面抗原表达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参见图4和以下讨论]
如计划的那样,总共20名受治疗者接受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有4个剂量队列(约5x 106、约10x 106、约20x 106和约30x 106个CD34+细胞)。如果任何受治疗者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对该指定的队列而言是不够的,则将该受治疗者以其最大可能剂量重新分配到在前的队列。具有少于5x 106个可用于灌注的CD34+细胞的受治疗者从该研究中除去,不进行重复导管插入术并且不计为该20个受治疗者研究组的一部分。此外,如果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不满足释放标准,则该受治疗者不接受细胞产物,并且不计为研究候选者,由下一个受治疗者替换。在任何队列剂量组中,如果受治疗者经历了认为(可能)是细胞产物灌注所导致的急性(意思是灌注后马上至约7天)非预期毒性,剂量递增停止,并将3名其他受治疗者增加至这一剂量水平。如果没有观察到其他非预期毒性,则恢复剂量递增;然而没有超出总共20个受治疗者。如果在该剂量水平发生了另一毒性,则将所有随后的受治疗者均增加至前一个更低的剂量水平。
直到来自前一个剂量队列的所有受治疗者均完成产物施用两周后的随访评估,才将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施用至更高剂量队列的受治疗者。
实施例10:初步研究的实验结果
进行了一系列初步的临床前研究,以试图实现以下目标:
(1)优化小量骨髓采集(MMH)的生产过程;
(2)评估内边界MMH产物和外边界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稳定性;
(3)评估导管的内径容差和安全性;
(4)评估细胞产物与计划在该研究中使用的导管的相容性;
(5)评估用最终造血细胞产物上清液代表最终造血细胞产物用于稳定性测试的合适性。
研究1:优化小量骨髓采集(MMH)的生产过程
评估了关键生产变量对于从代表性骨髓产物生产有活力的CD34+细胞的影响。总共六(6)位45岁以上(基于45-67的范围)的供者志愿供者和三位30岁以下(基于21-28的范围)的志愿供者供者同意贡献平均45ml(基于31ml-54ml)骨髓,并提供了对于该程序的书面知情同意书。所使用的骨髓抽吸技术与对于临床级MMH(参见上文实施例3)实施的技术是相同的。如表2所示,从志愿供者收集的小量骨髓采集(“MMH”)衍生的细胞中有核细胞(NC)和CD34+细胞的细胞计数显示出与年龄相关。
表2 供者年龄对MMH有核细胞收率的影响
来自老年供者(N=6)的骨髓产物的平均细胞计数是每毫升28.4x106(基于15.8x 106-49.5x 106的范围)个有核细胞[“NC/ml”],如通过7-ADD染料排斥和流式细胞术那样所确定的平均生存力是90.42%(基于80.95%-98.21%的范围),以及CD34+含量是3.06x 105/ml(基于1.27x 105/ml-5.58x 105/ml的范围)。在年轻受治疗者组中(N=3),收集自骨髓抽吸物中的平均细胞计数是46.2x 106NC/ml(基于39.9x 106NC/ml-50.6x 106NC/ml的范围),平均7-AAD生存力是93.5%(基于87.17%-96.90%的范围),以及总CD34+含量是8.5x105/ml(基于5.99x 105CD34+细胞/ml-11.60x 105CD34+细胞/ml的范围)。
红细胞减少和CD34+选择
表3:来自老年组(4557)供者的MMH中RBC消耗后的CD34 + 胞回收
如表3所示,在对收集自老年供者的MMH衍生骨髓产物进行红细胞消耗后,回收了来自初始MMH的平均79.83%(基于65.68%-92.36%的范围)的CD34+细胞。在初始CD34+细胞纯度(1.58%,基于1.09%-1.99%的范围)和红细胞减少之后的CD34+细胞纯度(1.57%,基于1.33%-1.84%的范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量化趋化性的测试方法
用于确定CD34+细胞由CXCR-4介导的体外迁移活性的测试法从Jo等(J.Clin.Invest.105:101-11(2000))描述的方法改造而来,其依赖CD34+细胞的跨膜迁移。CD34+细胞从transwell聚苯乙烯板(6.5mm直径,5μm孔径,Costar)的上室跨膜迁移至下室的跨膜迁移由放置在下室中的SDF-1诱导。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采用CD34/CD45抗体和7-ADD,确定下室中迁移的有活力的CD34+细胞数。在下室中无SDF-1的情况下进行CD34+细胞的对照自发迁移。
表4:在Isol ex处理来自老年组(45岁至57岁)的MMH后立即 的CD34 + 细胞回收率、纯度、CXCR-4迁移活性、生存力和造血CFU 生长
Figure BPA00001385429100951
如表4所示,在应用Isolex系统(其包括免疫磁Dynabeads(R)和抗CD34mAb)选择CD34+后,回收了平均32.11%(基于15.31%-43.60%)的CD34+细胞,其平均纯度是73.32%(基于71.66%-73.64%的范围),以及平均生存力是97.27%(基于93.80%-98.49%的范围)。此外,这些CD34+细胞在紧接选择后显示出17.26%(基于2.60%-22.10%的范围)的平均CXCR-4迁移活力,并且能够在MethoCult培养基上产生造血集落(21.89个集落/10个涂板的CD34+细胞(基于17.0个集落/100个涂板的CD34+细胞-27.5个集落/100个涂板的CD34+细胞)。
研究2:评估内边界小量骨髓采集物和外边界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稳定性;
进行了一系列使用健康志愿者的实验,以评估本发明内边界MMH和外边界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稳定性。通过细胞生存力(7-AAD)、SDF-1/CXCR-4介导的CD34+细胞迁移、以及在甲基纤维素中形成造血集落的能力(CFU集落形成能力)来评估内边界和外边界产物的功能生存力。
为评估用于运输及物流目的、以及为了与临床安排相一致的内边界稳定性,如所显示的那样将MMH产物储存于4℃至8℃。为评估用于运输及物流目的外边界产物稳定性,如所显示的那样将在MMH后包含富集分离的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储存于4℃至8℃。
在初步研究中,立即处理细胞,或在处理前将细胞在4-8℃保持12小时,以评估运输和物流持续时间对生产用于灌注的合适细胞产物的影响。尽管在处理前有储存时间(内边界产物期满),但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数据未显示)。
在另一个实验系列中,在再评估之前将细胞在4℃至约8℃储存约12小时或约24小时,以分别模拟在MMH后约36小时或约48小时灌注的产物。
表5:Isolex处理MMH后13-13.5小时CD34 + 细胞的生存力、生 长和CXCR-4迁移活性
Figure BPA00001385429100961
如表5所示,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中分离的CD34+细胞的平均生存力为97.24%(基于96.90%-97.59%的范围)以及平均CXCR-4介导的迁移能力为7.60%(基于7.50%-7.70%的范围)。如表6所示,在平均储存26.3小时(基于26.0h-26.5h的范围)后,这些细胞的平均生存力为96.81%(基于96.39%-97.22%的范围),且平均CXCR-4介导的迁移能力为4.75%(基于4.50%-5.00%的范围)。此外,这些细胞仍然维持它们在体外产生造血集落的能力。
表6:Isolex处理MMH后26.0-26.5小时CD34 + 细胞的生存力、 生长和CXCR-4迁移活性
因此,在CD34+细胞选择后平均13.3小时(基于13.0-13.5小时的范围),即代表MMH后26.0-26.5小时,CD34+细胞群的平均生存力为97.24%(基于96.90%-97.59%的范围),平均CXCR-4介导的迁移能力为7.60%(基于7.50%-7.70%的范围)。在MMH后平均26.3小时(基于26.0h-26.5h的范围),细胞的平均生存力为96.81%(基于96.39%-97.2%的范围),并且维持了4.75%(基于4.50%-5.00%的范围)的平均CXCR-4介导的迁移能力。
本发明包含这一产物的组合物的配制发生在MMH采集后平均8小时(8.63±1.80N=4),并且灌注发生在MMH的24小时之内。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收集四(4)个MMH产物(A-D),并在通过Isolex方法分离CD34+细胞之前,在4℃储存平均12.8小时(基于12.5h-13.0h的范围)。这一组代表“12小时入时”组(意思是,该产物在约12小时的入时时间之内配制),评估其在MMH采集后“24小时”(22.9h±1.63,N=4)、“33小时”(33.38±1.11,N=2)以及“48小时”(48.33±0.82,N=4)的出时功能生存力。概括于表7-9中的数据分别证实,在MMH后,包含富集的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保持:1)高活力(>90.0%的平均生存力,表7);2)76.85%(±21.66)的其SDF-1/CXCR-4介导的迁移能力(表8);以及3)它们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的能力(表9)。
表7:作为MMH后时间函数的CD34 + 细胞生存力:12小时的入 时和48小时的出时(所有时间点均从完成MMH开始测定)
Figure BPA00001385429100981
表8显示作为MMH后时间函数的SDF-1/CXCR-4介导的CD34+细胞迁移(迁移的CD34+细胞百分比):12小时的入时和48小时的出时(所有时间点均从完成MMH开始测定)。为确定MMH后时间对CD34+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时间点“X”被认为是参照点,因为这一点被确定为代表在MMH之后可合理地预计将细胞在成品制剂中返回给受治疗者的最早时间点。作为在24小时(X)时间点剩余迁移能力的百分比计算接下来的时间点(Y=33小时,Z=48小时)的剩余迁移活力。
表8:作为MMH后时间函数的SDF-1/CXCR-4介导的CD34 + 胞迁移(迁移CD34 + 细胞的百分比):12小时的入时和48小时的出时(所 有时间点均从完成MMH开始测定)
Figure BPA00001385429100991
*=(Y÷X)x 100%        =(Z÷X)x 100%
表9显示了作为MMH后时间函数的每100个涂板的有活力的CD34+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CFU)数:12小时的入时和48小时的出时(所有时间点均从完成MMH开始测定)。
表9:作为MMH后时间函数的每100个涂板的有活力的CD34 + 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CFU)数
为了将本发明包含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入时和出时稳定性参数分别从12小时(入时)和48小时(出时)(12/48)延长至24小时(入时)和72小时(出时)(24/72),在MMH采集后12小时(12小时入时)和MMH采集后约24小时(24小时入时)纯化CD34+细胞,并在约48小时和约72小时的从MMH至测试/预期灌注时间的总时间(分别为48小时出时和72小时出时)分析功能生存力。具体地,在48小时和72小时评估本发明的两个MMH/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功能生存力特征。进一步将结果数据与在之前的12/48时间点产生的相同指数(表7-9)进行比较。
表10-12显示了在33小时(基于32.5±0.71,N=2)、48小时(基于在49小时的一个数据点),以及在72小时(基于72.5h±0.71,N=2),本发明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中分离的CD34+细胞保持1)超过90%的生存力(表10);2)102.19±32.69%的其SDF-1/VEGF/CXCR-4介导的迁移能力(表11);以及3)它们在体外产生造血集落的能力(表12)。
表10:作为MMH后时间函数的CD34 + 细胞生存力:24h的入时 和72h的出时(所有时间点均从完成MMH开始测定)
表11:SDF-1/CXCR-4介导的CD34 + 细胞迁移(作为MMH后时间 函数的迁移的CD34 + 细胞群的百分比):24h的入时和72h的出时(所 有时间点均从完成MMH开始测定)
表11中的剩余百分比如上述表8那样确定。
表12:作为MMH后时间函数的每100个涂板的有活力的CD34 + 细胞的CFU数:24h的入时和72h的出时(所有时间点均从完成MMH 开始测定)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012
在MMH后8小时(8.6h±1.80,N=4)、12小时(12.87h±1.92,N=4)、32小时(在33.5h的一个时间点)、48小时(47.50h±2.5,N=2)和72小时(71.5h±0.50,N=2)对本发明包含分离的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进一步的功能生存力参数评估表明,72小时后,该产物保持与24小时时间点相等的1)活力(表13);2)SDF-1/CXCR-4介导的迁移能力(表14),以及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的能力(表15)。
表13:临床产物实验:作为MMH后的时间函数的CD34+细胞生存力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021
表14:临床产物实验:SDF-1/CXCR-4介导的CD34 + 细胞迁移(作 为MMH后的时间参数的迁移CD34 + 细胞百分比)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022
*=(Y÷X)x 100%
所有剩余比均如上述表8那样计算。
表14:临床产物实验:作为MMH后的时间参数的每100个涂板 的有生存力的CD34 + 细胞的CFU数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032
基于这些数据,证明了将本发明CD34+细胞临床产物的入时延长至24小时(从12小时)以及将出时延长至72小时(从48小时)是合理的。
图1表明了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在72小时的功能生存力与在48小时评估的相同指数相当。
研究3:导管安全性
本发明包含潜能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生存力和潜在效能依赖于当细胞通过导管时对其效力的保持。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导管具有至少0.36mm的内直径。具有至少0.36mm内直径的任何类型的导管在递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均可能是有效的。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导管是球囊导管。进行了球囊导管安全性研究,以确定高细胞浓度和重复灌注是否对细胞生存力、细胞回收率或导管完整性有影响。使用了未动员的周围血祖细胞以获得进行这一分析的足够数量的细胞。评估了导管通过IRA灌注本发明的包含选择的CD34+细胞的细胞产物。在所测试的0.36mm内直径导管中,没有一个不利地影响选择的CD34+细胞的活力、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或在CXCR-4测试中的运动性。
表16:通过导管灌注前和灌注后CD34 + 细胞的生存力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041
如表16所示,在所有测试的导管中,通过导管后的平均CD34+细胞生存力是70%或高于70%。
为证实CD34+细胞产物的灌注不会对所使用的导管造成任何安全性破坏,以及没有显著量百分比的产物粘附在导管的内壁,用细胞浓度比临床所使用的高得多的CD34+细胞产物重复灌注对导管进行测试。评估了4个牌子的导管(Sprinter、Voyager、Maverick和Raptor),每一类型使用了5根导管。采用未动员的血液分离产物以获得进行该分析的足够数量的细胞。将比测试计划的治疗剂量高三倍的细胞浓度(即,在10ml灌注溶液中160x 106个含有CD34+细胞的有核细胞)通过每一导管两次。在通过导管后,平均CD34+细胞回收率是100.59%(基于76.99%至228.70%的范围)。
在用有核细胞灌注两次后,用亚甲蓝染料泄漏试验测试所有20根导管的完整性。通过检查,没有泄漏的证据,接触点和导管尖正常。
如表17a和17b所示,细胞通过导管的灌注对细胞的影响显得并不依赖于这些测试导管间的导管型号和制造,以及不依赖于处理前和/或CD34+细胞选择后及灌注前储存细胞的时间量,导致通过导管灌注后,最终制剂具有96.0%(范围在80.8%-102.2%)的CD34+细胞平均回收率(表17b)和86.36%的CD45+细胞平均回收率。此外,细胞的平均生存力是96.5%(92.5%-98.6%的范围,N=16);细胞保持了CXCR-4迁移能力(数据未显示)以及它们在甲基纤维素中形成造血集落的能力(平均25.8个CFU/100个接种的细胞(范围在21.0%-30.5%))。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061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071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081
这些实验共同表明了包含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连续通过具有至少约0.36mm内直径的心脏导管不会不利地影响导管完整性或CD34+细胞潜能,即,CD34+细胞生存力、CFU集落生长、或CD34+CXCR+介导的迁移能力/运动性。
研究4:细胞产物与导管的相容性
为进一步测试包含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与可以用于递送本研究中的细胞产物的每一种导管的相容性,在多次通过每一种导管后测试细胞产物,以评估极端应急条件(其可能比在治疗方案期间预期的那些更大)的影响。
在MMH采集后48小时,将从单个供者获得的包含约5.73x 106个CD34+细胞至约21.10x 106个CD34+细胞(即,反应治疗队列的剂量)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顺次通过相同品牌的3根导管灌注,每一种导管用于一个供者(Sprinter、Voyager或Maverick),并且评估细胞产物的CD34+细胞回收率、集落形成和生存力。
如表18所示,在对所有三种测试导管的所有试验中回收有活力的集落形成细胞(细胞回收率99%、99%和106%)。
表18:顺次通过导管灌注后CD34+细胞回收率和无菌度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091
如表19所示,通过第三根导管后的CD34+细胞平均生存力是94.000%(基于93.55%-94.40%的范围),而灌注前细胞产物的CD34+细胞平均生存力是96.01%(基于94.18%-97.93%的范围)。
表19:顺次通过导管灌注后CD34 + 细胞生存力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101
如表20所示,衍生自通过第三根导管后的CD34+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CFU)生长为灌注产物(即,灌注的包含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95.27%(基于43.47%-163.64%的范围)。
表20:顺次通过导管灌注后的CD34+细胞的CFU生长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102
为确定导管灌注对CD34+细胞运动性和在培养基中生长能力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将从健康供者获得的MMH细胞在Isolex处理开始前在4℃储存12或24小时。然后将在Isolex处理前储存了约12小时的分离的CD34+细胞储存于4℃,直到处理从结束后过去约36小时,MMH后总共约48小时。此时评估它们灌注通过0.36mm内直径(i.d.)心脏球囊导管之前和之后的SDF-1/CXCR4运动性和CFU生长。同样地,然后将在Isolex处理之前储存了24小时的细胞储存于4℃,直到Isolex处理从结束后过去约48小时,总共约72小时,并随后进行评估。
表21的结果表明,在任何测试时间点的CD34+CXCR-4-介导的细胞运动性,以及细胞在培养基中生长的能力,均没有受到通过具有至少0.36mm内直径的导管的灌注的不利影响。
表21:从MMH开始的12入时/48出时以及48小时入时/72小时出 时:导管灌注前(“PRE”)和导管灌注后(“POST”)的SDF-1/CXCR4运 动性(迁移CD34 + 细胞群百分数)和CFU(每100个涂板的有活力的CD34 + 细胞)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111
血清的稳定作用
以下数据证实了血清的稳定作用对选择的CD34+细胞迁移能力的重要性。
如表22所示,当在无血清的情况下配制包含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组合物时,对于包括导管灌注前样本在内的所有测试样本,均未观察到CXCR-迁移活性。
表22:在无血清的情况下,CD34+细胞顺次通过导管灌注后的趋化性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121
图2和图3进一步阐述了在存在人血清的情况下配制时,Isolex选择的CD34+细胞更长地保持它们的迁移能力。Isolex处理后,在以下溶液中配制从骨髓获得的包含选择的CD34+细胞的造血干细胞产物,即,(1)含有1%人血清白蛋白、25U/ml肝素钠和各种浓度的(约0%、约10%、约20%、或约70%)自体血清的磷酸盐缓冲盐水(Dulbecco磷酸盐缓冲盐水,不含Ca++、Mg++(Baxter货号EDR9865)(“PBS”),或(2)含有1%人血清白蛋白、25U/ml肝素钠和(约0%或约10%)自体血清的生理盐水(0.9%)。在终产物储存(2℃-8℃)期间的不同时间,以及在如临床方案所预期的相同速率和持续时间使细胞通过导管后,评估SDF-1/CXCR-4介导的CD34+细胞迁移能力。这些制剂均没有影响CD34+细胞通过导管后的生存力和回收率。
不管包含选择的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是(i)在PBS-血清还是在盐水-血清中配制,以及(ii)立即通过导管还是在约4℃至约8℃延长的稳定性测试储存间隔时间之后通过导管,它们均保持平均96.6%的生存力(92.5%-98.6%的范围)以及11.4%(2.4%-30.6%的范围)的平均CXCR-4-介导的迁移能力,代表从采集到运动性分析的达48小时的总时间。
如图2中(a)图所示,在单独的PBS中配制的细胞在约25小时保持约10%的CXCR-4迁移能力,其在约48小时降至接近0。如(b)图所示,在单独的生理盐水中配制的细胞保持很小(如果有的话)的迁移能力,如果存在的话。如(c)和(d)图所示,在含有至少约10%血清的PBS中配制的细胞保持约10-15%的迁移能力(c)长达约55小时,而用盐水和至少约10%血清配制的细胞在保持约20%的迁移能力长达约50小时。如(e)和(f)图所示,在补充有更高浓度血清的PBS中,细胞在更长的持续时间内保持更高的迁移能力。
如图3所示,当在10%血清中配制时,包含选择的CD34+细胞的本发明产物在采集后约24、约32、约48和约56小时,分别保持4.25%、<1%、6%和5.8%的CD34+CXCR4介导的迁移能力。图3还显示,当在20%血清中配制时,包含选择的CD34+细胞的本发明产物在采集后约24、约32、约48和约56小时,分别保持18.25%、10.25%、17%和11%的CD34+CXCR4介导的迁移能力。因此,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稳定量”是指这样的血清量,当其包含在包含选择的CD34+细胞的本发明产物制剂中时,能够使得这些细胞保持它们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和造血集落形成能力。
研究5:终产物
由于从300ml MMH获得的CD34+细胞的产量有限,应用从终产物制剂移除的上清液评估终细胞产物的无菌度,以便于保存用于灌注的细胞产物。以与用于将细胞产物装载至用于灌注的注射器中相同的方式(参见上文)将上清液样本装载至注射器。
为证实这样的样本代表终细胞产物制剂,我们在离心之前用生孢梭菌(C.sporogenes)(13CFU/ml)、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2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18CFU/ml)、黑曲霉(A.niger)(17CFU/ml)、白假丝酵母(C.albicans)(3CFU/ml)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17CFU/ml)接种终产物中选择的灌注溶液中的CD34+细胞(参见表23)。离心后,采用USP好氧和厌氧测试评估细胞沉淀和非细胞上清液级分的无菌度。
表23:用于无菌度研究的细菌和真菌。每一来源微生物瓶由 Microbiological Environments制备,每毫升含有400个微生物,但衍生 自每一物种的CFU数不同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141
如表24所示,来自所有测试样本的细胞沉淀级分和悬液级分均显示出接种微生物的向外生长,而未接种的对照没有显示生长。此外,对于所有测试的微生物,在细胞沉淀级分和上清液级分测试之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同的生长率。所有在处理过程每一步骤前和通过导管最终灌注后取得的样本对于微生物污染的测试均是阴性的。
表24:用特定种类微生物接种的有核细胞(NC)(在21ml NC样本中400个微生物)的14天无菌度测试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142
a巯基乙酸钠液体培养基
b胰蛋白酶豆胨培养液
临床前研究总结
这些临床前数据共同表明所描述的生产和测试方法能够产生足够数量的、能够经受运输和通过导管灌注的有生存力的细胞,所述灌注是以这样的方式,即除了与常规使用通过球囊导管的液体灌注相关的那些之外,不需要施加其他的安全关注。
实施例11.I期功效数据
以下I期功效数据显示在≥10x 106个CD34+细胞范围内,有足够以实现生物效应(旁分泌和新血管发生)的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所述生物效应预防心肌细胞死亡以及与心室重建一致的后期改变。
按照实施例1公开的内容,总共31位患者同意、合格并入选本研究中。在由长期灌注不足(意思是阻塞的血液供应)所表征的ST升高的心肌梗死(STEMI)5天后,将入选I期的31位患者随机分配至自体干细胞采集治疗组,或分配至对照组。在入选的31位受治疗者中,16位在治疗组,15位在对照组。将每个中心的首个受治疗者随机地分配到治疗组或对照组,并且将每一位随后的患者登记在交替的治疗组或对照组。如果受治疗者被分配到治疗组,则只要继续符合所有的包含/排除标准就继续进入治疗期。分配到对照组的受治疗者进入随访期。组之间在基线人口学或临床特征上没有显著差异。入选的患者年龄从34岁至71岁,87%男性,77%白种人,61%为NYHA II或III级以及49%为NYHA I级,74%经历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梗死,以及55%接受了药物洗脱支架。根据筛查心回波描记术,获得的LVEF在25%至50%之间变化。
放置支架5-8天内,如实施例3所述通过小量骨髓采集从骨髓分离CD34+细胞。然后如实施例4所描述的那样将采集的骨髓运输至cGMP细胞处理场所,以及如实施例5所描述的那样进行分离。
如最初计划的那样,以及如实施例8所述,在本研究中有4个剂量队列(500万个、1000万个、1500万个和2000万个CD34+细胞)。然而,不能可靠地获得超过1500万个CD34+选择后的细胞。因此,在15x 106作为所评估的最高细胞剂量的队列3结束时终止入选。
在细胞产物释放和队列分配后,将CD34+细胞产物运输至导管插入术位置,用于直接的梗死相关动脉灌注。在放置支架后6-9天(以及在小量骨髓采集48小时内)进行治疗灌注。仅在CD34+细胞产物到达该场所并且接受用于灌注的最终释放后,才将受治疗者带至导管插入术实验室。
剂量队列由队列1和2中的5位受治疗者,队列3中的6位受治疗者,以及15位对照受治疗者组成。对于队列1,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5x 106个分离的CD34+趋化性干细胞,其含有至少0.5x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表示为“5M”]。对于队列2,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10x 106个分离的CD34+趋化性干细胞,其含有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的亚群[表示为“10M”]。对于队列3,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15x 106个分离的CD34+趋化性干细胞,其含有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表示为“15M”]。对照受治疗者(即,没有接受CD34+细胞的那些)在6个月随访中预计没有心功能(射血分数、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容积、心室壁运动得分指数)及梗死区灌注的显著改善。
(i)表达CXCR-4且(ii)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以极低的水平表达VEGFR-2(平均值0.84%,范围是0-2.39%)。由于潜能CD34+细胞亚群共表达CXCR-4,{CXCR-4共表达;平均值60.63%,中位数52%,范围是31-98%的CD34+细胞,能够在SDF-1梯度中迁移},而少于2.5%的CD34+细胞共表达VEGFR-2,功能上这些细胞是VEGFR-2,即VEGFR-2不是驱动细胞进入梗死周围区的因素。
如实施例9所述,在STEMI后7至11天,通过导管经由梗死相关的动脉灌注,从而将本发明无菌药物组合物递送至队列1、2和3中的每一受治疗者。该无菌药物组合物包含:(a)治疗有效量的无菌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该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所述富集群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当通过导管时该细胞亚群保持潜能;以及(b)稳定量的血清。
在灌注后3个月及6个月进行心功能随访。灌注后6个月评估心脏梗死区灌注。通过对每一受治疗者的研究治疗状态不清楚的中心实验室场所评估灌注和功能随访。将这些结果与基线指数进行比较。在12个月进行长期随访,以及在2至5年每年对受治疗者进行电话采访。在12月随访心回波描记术中,许多受治疗者具有节断性壁运动异常,在这一患者群体不是不寻常的,并且没有受治疗者具有临床显著的胸腔积液。没有任何一个12月随访心回波描记术产生严重的不利事件。对于完成了2年电话随访的那些受治疗者,没有报告严重的不利事件,并且因此,在这一点没有检测到长期的安全事件。
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评估心脏功能,测量静止总严重性得分(RTSS)、梗死百分比(“%梗死”)、收缩期末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并与对照相比较以评估组合物与对照相比较的功效。
SPECT扫描。本文所使用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扫描是一类核成像测试,其使用放射性物质和特殊相机以产生心脏的三维图像,以显示通向心脏的血流。一般地,“静止总严重性得分(RTSS)”是基于在SPECT扫描中不被摄入的锝的量的得分。来自静止总严重性得分的数据代表心脏灌注,即,微血管水平上的血流,以及肌肉功能。简而言之,在SPECT扫描中使用的锝由健康的、灌注的心肌摄取。因此,如果心肌是健康的并且有足够的血流,则该心肌将摄取锝。如果心肌是冬眠的或凋亡的,锝摄取则减少或根本不发生。
梗死百分比(MRI)。梗死的大小决定患者将从AMI恢复的程度。罹患超过30%的心脏左心室损伤的患者在一年内由于该损伤死亡的可能性是罹患更少损伤的患者的两倍,并且更大的梗死通常需要更强大的治疗。计算机方法通过比较损伤组织和未损伤组织之间的MRI信号强度计算受损组织的量。损伤心脏组织比未损伤组织更致密,因为肌肉结构已经萎陷,并且MRI可区分不同密度的组织。本文使用的术语“梗死百分比(%)”是指与剩余心脏相比的梗死面积。为本研究的目的,超过20%的梗死百分比被认为是显著的。
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变
结果在表25中显示。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191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201
对照组中的两位患者(拒绝),以及1500万组中的两位患者(一位在灌注后死亡,1位在灌注前急性支架再狭窄)没有完成6个月SPECT扫描。对于MRI,对照组中的5位患者(1位死亡,2位拒绝,2位冠状动脉内装置(ICD)),1000万组中1位(ICD),以及1500万组中的3位(1位死亡,1位不好的基线图像,1位ICD)没有完成成像。组之间的比较使用仅来自完成了研究的患者的数据。如表25所示,与治疗组患者相比较,对照患者具有更小的基线灌注缺损大小(RTSS)(p≤0.04),以及更低的作为LV质量百分比的梗死大小(p≤0.03)。
如表25所示,在对照(259+/-282至273+/-394,p=0.80)和接受500万个CD34+细胞(714+/-657至722+/-520,p=0.94)的患者中,以SPECTRTSS所度量的灌注缺损在6个月保持未改变。相反,接受1000万个和1500万个CD34+细胞的患者则经历了心肌灌注缺损的下降(分别为998+/-753至635+/-531,p=0.57,以及584+/-439至462+/-289,p=0.41)。灌注缺损的下降是显著的(-255+/-297,p=0.03),并且当与对照(p=0.02)以及对照和500万组联合(p=0.01)相比较时,在接受>1000万个CD34+细胞的患者之间显著更高。尤其是,10位接受>1000万个CD34+细胞的患者中有9位具有RTSS的下降,与之相比较的是13位对照中仅7位(54%),以及5位接受500万个细胞的患者中仅有2位(40%)。在1500万组中RTSS没有下降的一位患者是其CD34+SDF-1运动性<1.0%(0.43%)的唯一的治疗患者(所有组中)。
与对照相比,治疗组中心肌灌注缺损有更大减小的趋势,p=0.08。事后分析检查了接受两个较高剂量(1000万个或1500万个细胞)的受治疗者之间与低剂量(500万个细胞)或对照治疗相对的心肌灌注的改变。与接受500万个细胞或无细胞治疗的受治疗者相比较,接受了≥1000万个CD34+细胞的受治疗者具有RTSS的显著改善,p=0.02。结果不受人口统计学特征、基线心室功能不良或基线梗死大小的影响。
如表25所示,在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中这些参数的改变没有显著的差异。由于仅在两个较高剂量水平观察到灌注的改善,事后分析检查了接受高剂量CD34+细胞灌注(1000万个或1500万个细胞)的受治疗者之间与低剂量灌注(500万个细胞)或对照相对的心功能的改变。尽管在对照和500万个细胞组中LVEF没有改变(+0.7%,p=0.68),但在接受≥1000万个CD34+细胞的那些受治疗者中有朝向LVEF改善的强烈倾向(+4.5%,p=0.059。尽管观察到收缩期末容积、舒张期末容积以及梗死大小减少的改变的类似倾向,但这些改变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
CD34+细胞在SDF-1梯度中的运动性
为研究所灌注的CD34+细胞的CXCR-4表达或SDF-1运动性是否影响结果,评估了表达CXCR-4的灌注细胞数和SDR-1运动性,以及RTSS与梗死大小的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下图4中显示。
图4(A)显示了灌注缺损(RTSS)的改变对CD34+剂量乘以在SDF梯度中移动的CD34+的百分比。图4(B)显示了作为LV质量百分比的梗死大小的改变对CD34+剂量乘以在SDF梯度中移动的CD34+的百分比。在整个治疗队列中,在灌注的CD34+/SDF-1移动细胞量(CD34+细胞产物和SDF-1运动性)与RTSS减小(r2=0.45,0.011)以及作为LV质量百分比的梗死大小的减小(r2=0.49,0.015)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关联,表明更高的SDF-1运动性与更高的梗死大小减少以及改善的梗死区灌注相关。然而,在灌注的CD34+/CSCR-4+细胞数、灌注的CD34+/VEGF+细胞数或集落形成(CFU)能力与RTSS或梗死大小改变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可能是因为CSCR-4表达与SDF-1运动性之间没有关联。在LVEF或LVESV改变与细胞特征之间没有识别出显著关联(数据未显示)。
讨论
这些结果显示≥1000万个CD34+细胞的IRA灌注是安全的,并且与RTSS在6个月与基线相比的显著(31%)减小相关。相反,接受500万个CD34+细胞的患者及对照则没有RTSS的显著改变。RTSS是由SPECT评估的灌注缺损范围和严重性的复合,以及还可能是心肌细胞生存力的指标,其能有效检测单个体重复测量的10%或更高的差异。进一步支持6个月与基线相比较的剂量阈值作用,当与对照、接受500万个CD34+细胞的患者、以及合并的对照和500万组相比较时,在接受≥1000万个CD34+细胞的受治疗者中有LVEF改善的倾向。支架术后更大的梗死大小,尤其是如果与更广泛地灌注缺损相关时,导致不利心室重建的更大可能,显示出随时间LVEF的减少和LVESV的升高。在所述研究中,在基线时,接受≥1000万个CD34+细胞的患者具有更大的梗死大小和更高的RTSS。然而,尽管如此,在这些患者中存在RTSS更大的减小,以及LVEF的改善(倾向)。此外,在合并的500万和对照组中的患者中,平均LVEF在3个月或6个月均没有改善,并且LVESV从基线稳定地升高,与不利的心室重建一致。显著地,在接受≥1000万个CD34+细胞的患者中,尽管开始有更大的梗死以及灌注缺损,但LVEF在3个月得到改善,并在第6个月改善至更高的程度,而LVESV在最初三个月期间恶化后从3个月至6个月得到改善,共同表明进行中的治疗效果。
如表26所示,在1000万和1500万队列中,没有一位患者具有超过1%的LVEF降低(即,没有一位患者具有LVEF的临床相关的降低),而对照为30%以及500万组为40%(-2.9至-17.4%的范围)。这与本发明趋化性造血干细胞能够预防心室重建(临床显示为LVEF在6个月的下降)的结论一致。
表26:RTSS和LVEF的6个月变化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231
除了灌注的细胞数之外,所述数据显示患者的剂量阈值取决于灌注细胞的数目和运动性,并且该运动性随时间下降,在完成骨髓采集后24至48小时之间有中位57%的下降,以及72小时进一步下降11%。实际上,在接受≥1000万个CD34+细胞的患者中,没有经历RTSS下降的那一位患者具有所有测试患者中最低的CD34+细胞运动性(0.43%)。
实施例12:多次施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至受治疗者
梗死周围缺血边界区的血液供应很少,使得边界区的心肌细胞处于危险之中。多次施用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通过支持边界区域的细胞,可能保持/恢复梗死周围心肌的生存力。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在第一灌注日期施用组合物的第一等分试样,在第二灌注日期施用组合物的第二等分试样,以及在第三灌注日期施用组合物的第三等分试样。第二灌注日期和第三灌注日期的安排由治疗医师根据他/她的医学判断为给定受治疗者进行确定。根据一种实施方案,在第一灌注日期、第一灌注日期后30天的第二灌注日期、以及第一灌注日期60天后的第三灌注日期施用组合物。
如实施例1描述的那样选择具有暗示患心肌梗死的症状和临床发现且适合包括在本研究中的合格患者,并如实施例2所描述的那样进行导管插入术。如实施例3所述从受治疗者/患者获得包含潜能CD34+细胞的骨髓,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实施例4所述将收集的骨髓运输至处理场所。如实施例5所述从采集的骨髓产物中选择CD34+细胞。
根据以下处理步骤,将采用Isolex 300i系统处理消耗了PRB的产物或骨髓产物,其RBC体积<20ml:
(i)自动地洗涤骨髓,以移除血小板;
(ii)特异性地标记CD34阳性(CD34+)细胞,用于通过与Isolex 300iCD34单克隆抗体(Mab)温育而进行选择;
(iii)通过用缓冲溶液洗涤细胞悬液而移除未结合的试剂;
(iv)通过Dynabeads M-450羊抗小鼠IgG捕获致敏的CD34+细胞(意思是用CD34 Mab标记的CD34+细胞);
(v)采用选择柱将已捕获CD34+细胞的磁标记Dynabeads与不想要的细胞分开,所述不想要的细胞从选择柱中洗脱并收集在阴性级分袋中;以及
(vi)PR34+干细胞释放试剂将CD34+细胞从该柱上释放,并将CD34+细胞收集于终产物袋中。该系统进行多次洗脱步骤,将大部分数液体处置在缓冲废物袋中。
然后如实施例6所述测试Isolex(R)选择的CD34+细胞,以确定WBC和CD34+细胞收率。如实施例7所述将配制含有至少10x 106个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第一等分试样,如实施例8所述运输至导管插入术场所,并在第一灌注日期如实施例9所述灌注至患者。将至少两份其余的每份含有至少10x 106个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等分试样在-70℃储存,用于随后的施用(参见以下“深低温保藏研究”)。
深低温保藏研究
进行这一研究以评估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生产方法中基于Isolex的部分有效富集深低温保藏的MMH的CD34+细胞的能力。设计方案以评估从富集深低温保藏的MMH衍生得到的CD34+细胞的产量、活力、功能性和稳定性。设计该研究以评估和描述在基于Isolex的CD34选择之前RBC减少的MMH的深低温保藏对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影响。
应用了以下实验条件:(1)三(3)个平行测定中的每一个的两(2)份MMH,以提供足够的细胞产量以满足实验设计的要求;在MMH和开始进行RBC减少步骤之间二十四(24)小时的时间间隔;
(2)研究对照:新鲜制备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在MMH之后48和72小时通过导管输注该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后,进行完全产物表征;
(3)实验:衍生自深低温保藏的MMH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在MMH之后48和72小时[减去该深低温保藏的MMH保持在储存中的时间(定义为>24小时)],通过导管输注衍生自该深低温保藏的MMH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后,进行完全产物表征。
研究设计
为产生进行预期实验的足够的CD34+细胞,需要两(2)位供体。从每一供体采集超过或等于80ml MMH和≥30ml周围血。
内边界储存:在开始RBC减少步骤之前,在2至8℃储存样本二十四(24)小时。
RBC减少后,汇集来自两个供体的MMH,并且然后分为两个相等级份。一个级份将用作新鲜(未冷冻)产物对照,以及另一级份将用于深低温保藏测试。
对于深低温保藏测试,在-86℃冷冻机中冷冻RBC减少的MMH,然后应用含有液态源羟乙基淀粉(在0.9%氯化钠中的6%羟乙基淀粉,由Hospira生产)的冷冻保护剂,在液态氮冷冻机(LNF)的蒸气相(≤-150℃)中深低温保藏。制备冷冻保护剂的方法,以及冷冻和深低温保藏RBC减少的MMH的方法如下:将145ml 25%HSA(人血清白蛋白,Baxter,060-998或等价物)以及71.4mL DMSO(Cryoserv)转移至一(1)袋500ml的6%羟乙基淀粉(Hospira,0074-7248-03或等价物)中。成品冷冻保护剂含有10%DMSO、4.2%羟乙基淀粉和5%HAS。颠倒羟乙基淀粉袋约10次,以混匀。制备后,将制备的冷冻保护剂储存于2-8℃冰箱中至少2小时,且不超过24小时。将必需体积的冷冻保护剂转移至MMH制备物中,使得在人祖细胞产物中的DMSO、羟乙基淀粉和HAS的终浓度分别是5%、2.1%和2.5%。收集添加有冷冻保护剂的MMH产物样本,用于台盼蓝不相容测试(活力)、WBC计数、以及无菌度。热密封所制备的冷冻袋的管子,确定每一制备的冷冻袋的MMH产物体积,然后将冷冻袋置于冷冻罐/盒中。将冷冻罐/盒水平地放置于-86℃机械冷冻机中。MMH产物可在-86℃机械冷冻机中储存长达六(6)个月的短期储存。对于长期储存,从-86℃机械冷冻机中移出盒子并置于液态氮冷冻机(LNF)中,与用于分析的MMH产物样本一起在液态氮蒸汽相中储存。
基本上如上文实施例5所述那样,Isolex处理对照(未冷冻)和深低温保藏(解冻后)的样本。从所选择的CD34+细胞制备在两个10ml注射器中的样本。在以下时间点进行完全产物表征:(i)MMH之后48小时通过导管灌注该产物后;以及(ii)MMH之后72小时通过导管灌注该产物后。对于深低温保藏的样本,例如,术语“采集72小时”的意思是从采集至测试的时间,除去冷冻和深低温保藏RBC减少的骨髓所消耗的时间。
造血干细胞产物中CD34+细胞质量的关键决定子包括:(i)CD34+细胞数量和7-ADD活力;(ii)SDF-1/CXCR-4介导的CD34+细胞迁移活性;(iii)CD34+细胞上CXCR-4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iv)造血祖细胞集落(CFU)的生长。这一实验将重复3次。
结果概要
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这一研究。来自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材料的所有误差均详细反映在以下相关的结果部分中。
表27总结了在这一研究中使用的骨髓供者的相关信息。
表27:用于冷冻保存研究的骨髓供者的年龄和性别
表28总结了在2-8℃冰箱中储存24小时后未处理过的MMH中的样本体积、RBC含量以及细胞的产量、生存力和纯度。
表28:在2-8℃储存24小时后-MMH的体积、细胞产量和质量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282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291
#通过血液分析仪确定
*通过样本的CD45-FITC/CD34-PE抗体及7-ADD染色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确定
~通过样本的CD34-FITC和CXCR4-PE抗体染色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确定
在每一个实验当中,在RBC减少后汇集来自每一个供者对的MMH。
表29显示了RBC减少后汇集的MMH的RBC含量、生存力和细胞回收率:
表29:RBC减少后-RBC含量和细胞质量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供者1&2   供者3&4   供者5&6
  RBC体积   15.35ml   13.80ml   20.85ml
  TNC回收率#   76.95%   85.93%   89.37%
  CD45+细胞生存力   84.97%   93.35%   95.60%
  CD34+回收率#   72.89%   84.00%   88.36%
  CD34+细胞生存力   93.99%   97.92%   98.95%
  表达CXCR4的CD34+细胞   71.33%   64.89%   74.64%
#与处理前的样本相比较
在RBC减少后,将汇集的MMH样本中的每一个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作新鲜(未冷冻)对照,另一部分用于深低温保藏测试。
对于冷冻保存,将与等体积的冷藏的冷冻保护剂混合的MMH均匀地装载到两个250ml Cryocyte容器中,在机械式冷冻机(-86℃)中冷冻,然后根据计划书以LNF的蒸汽相深低温保藏。表30显示了从解冻和洗涤后的MMH获得的数据。
表30:解冻并洗涤后的MMH-细胞质量和细胞回收率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301
#与深低温保存之前的RBC减少的MMH相比较。
*PBS工作溶液在PBS(无Ca++和Mg++)中含有1%的HAS和0.41%的柠檬酸钠(w/v)。根据计划书中的指导,用这种溶液进行细胞的洗涤。
~这种洗涤溶液在PBS(不含Ca++和Mg++)中含有2%的葡聚糖40、1%的HSA和0.4%的柠檬酸钠。用200ml这种溶液使解冻的样本扩增,然后用这种溶液洗涤两次,每次200ml。离心设置为600g,20℃离心10分钟。用150ml PBS工作溶液重悬经过洗涤的细胞,以用于Isolex处理。
这种溶液在盐水中含有8.3%的葡聚糖40和4.2%的HSA。洗涤步骤基本上同采用2%的葡聚糖40洗涤溶液时所描述的那样。
表31总结了在Isolex处理后,从未冷冻和深低温保藏的MMH制备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CD34+细胞质量和回收率。
表31:Isolex后—细胞质量和细胞回收率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311
#对于未冷冻的样本,与RBC减少的样本相比较;对于冷冻的样本,与经过解冻和洗涤后的样本相比较。
在Isolex处理每一RBC减少的MMH汇集对后,制备两份具有相等数量的CD34+细胞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AMR-001”)样本,每一份均在10ml注射器当中。将两份AMR-001样本储存于2-8℃,以用于稳定性测试。自MMH 48和72小时(对于深低温保藏的MMH样本,不包括低温保存的时间),以如同用于临床AMR-001的方式,通过球囊扩张导管灌注制备的AMR-001。对经灌注的AMR-001样本进行全CD34+细胞表征,并且将结果显示于表32、33、34和35中。表36显示出所使用的球囊扩张导管。
表32:通过导管输注之后-CD34 + 细胞纯度、生存力和回收率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312
#与灌注前制备的AMR-001相比较
表33:通过导管输注之后—表达CXCR4的CD34 + 细胞(总CD34 + 细胞的百分比)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322
表34:通过导管输注之后—迁移的CD34 + 细胞(总的有活力的CD34 + 细胞的百分比)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323
*SDF-1诱导迁移。总的有活力的CD34+细胞中迁移的CD34+细胞的百分比,具有三次重复的标准差。
#自然迁移(未添加SDF-1)
表35:通过导管输注之后—每100个培养的有活力的CD34 + 细胞的 CFU数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331
表36:所使用的球囊扩张导管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332
Figure BPA00001385429101341
*在第二次使用之前,首先用70%异丙醇、然后用无菌PBS洗涤和冲洗导管和中心腔室。然后将空气注入中心腔室中,以便去除内部的残留液体。在生物安全橱内进行洗涤过程。
讨论
这一研究的目的是评定从深低温冷藏的MMH制得的AMR-001的质量。
从未冷冻的MMH(对照样本)制得的AMR-001的Isolex后CD34+细胞回收率平均为34.6±4.35%(在30.3%至39%的范围内),其在用于临床应用的AMR-001制备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应当注意,上述数据是在没有考虑用于中间测试所移除的细胞的情况下估计出的,因此实际的CD34+细胞回收率将比上述数据稍高。
通过导管后的CD34+细胞回收率是:在MMH后48小时为100.52±4.39%(95.65%至104.17%),以及在MMH后72小时为94.50±6.67%(89.20%至101.99%)。与在MMH后48小时所监测到的那些数据相比较,MMH后72小时的CD34+细胞的生存力(表32)、CXCR-4表达(表33)、迁移活性(表34)和CFU生长(表35)都没有显著下降。
对于深低温保藏测试,根据深低温保藏移植用骨髓的方法深低温保藏RBC减少的MMH样本,其中将MMH样本与等体积的冷冻保护剂[终浓度为:5%DMSO、2.5%HAS以及2.1%羟乙基淀粉(来自液体来源6%羟乙基淀粉,Hospira)]混合,并在-86℃冷冻,然后在液氮冷冻机(LNF)的蒸汽相中深低温保藏。
在冷冻保存和解冻之后,Isolex选择的CD34+细胞的稳定性、生存力、运动性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均得以保持。因此,冷冻-解冻的细胞符合临床使用的标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份等分试样包含冷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份试样将在第一输注日期后30天解冻,并且取出解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样本,以为进行WBC计数而通过流式细胞术(用于CD34+细胞计数和生存力)、革兰氏染色和无菌度测试进行分析。只有其符合以下标准,才能在解冻后1至2天为进行输注而释放解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
●CD34+细胞纯度至少约为70%、75%、80%、85%、90%或95%;
●所选择的阳性级分的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阴性;
●内毒素水平:少于约0.5内毒素单位/ml;
●该“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中有活力的CD34+细胞产量符合按照治疗队列的需求剂量;
●根据7-AAD,CD34+细胞至少约70%、75%、80%、85%、90%或95%是有活力的;
●“阳性级分上清液”的USP无菌度结果:阴性(14天后)。
在为输注而释放产物之前,对干细胞产物进行无菌度评估,包括革兰氏染色和内毒素。进行USP无菌度(细菌和真菌)培养,并将结果报告给首席研究员。在阳性USP无菌度结果的情况下,立即通知受治疗者和待命主治医师,当可得到时提供该生物的鉴定和敏感性,并且由研究场所和发起人记录适当的抗微生物治疗的书面文件以及治疗结果。
如实施例7中所描述的那样配制包含解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第二等分试样,如实施例8中所述的运输至导管插入术场所,并在第二输注日如实施例9中所描述的那样输注至患者体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输注日是第一输注日后30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输注日期后60天解冻包含冷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第三等分试样,并且移出包含解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第三等分试样的样本,以为进行WBC计数而通过流式细胞术(用于CD34+细胞计数和生存力)、革兰氏染色和无菌度测试进行分析。只有其符合以下标准,才能在解冻后1至2天为进行输注而释放本发明的解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
●CD34+细胞纯度至少约为70%、75%、80%、85%、90%或95%;
●所选择的阳性级分的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阴性;
●内毒素水平:少于约0.5内毒素单位/ml;
●该“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中有活力的CD34+细胞产量符合按照治疗队列的需求剂量;
●根据7-AAD,CD34+细胞至少约70%、75%、80%、85%、90%或95%是有活力的;以及
●“阳性级分上清液”的USP无菌度结果:阴性(14天后)。
在为输注而释放产物之前,对干细胞产物进行无菌度评估,包括革兰氏染色和内毒素。进行USP无菌度(细菌和真菌)培养,并将结果报告给首席研究员。在阳性USP无菌度结果的情况下,立即通知受治疗者和待命主治医师,当可得到时提供该生物的鉴定和敏感性,并且由研究场所和发起人记录适当的抗微生物治疗的书面文件以及治疗结果。
可如实施例7中所描述的那样配制解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的第三等分试样,如实施例8中所述地运输至导管插入术场所,并在第三输注日、如实施例9所述地输注至患者体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三输注日是第一输注日后60天。
在此提出,根据本发明在AMI之后的合适时间施用有效的细胞剂量,可能导致较多不利的心脏事件的减少,所述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过早死亡、复发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脏衰竭、显著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实施例13.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与心肌细胞生长促进剂的联合施用
本发明证实了可通过增强灌注和预防凋亡来预防AMI之后的心肌细胞丧失。心功能的进一步恢复要求显著提高心肌细胞的再生能力。再生的心肌细胞会需要足够的灌注,以允许支撑可持续的心肌细胞生长,否则将面临包括冬眠和细胞凋亡在内的缺血后果。
在此提出,包含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和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能够:(i)在AMI后恢复心功能,以及(ii)预防较多不利的心脏事件。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包含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和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增加了在梗死周围区中的灌注。在另外一种实施方案中,包含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和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增加了冬眠心肌中的灌注。在另外一种实施方案中,包含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和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挽救了心肌细胞不凋亡。在另外一种实施方案中,包含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和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可挽救心肌细胞不冬眠。在另外一种实施方案中,包含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和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产生了新的心肌细胞,以替换丧失的心肌细胞。在另外一种实施方案中,包含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和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可预防左心室重建。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包含神经调节蛋白1。可从商业来源获得重组人神经调节蛋白1(CellSciences,Novus Biologicals,R&D Systems,Raybiotech,Inc.,ShenandoahBiotechnology,Spring Bioscience)。其他的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VEGF-D,胎盘生长因子(PIGF),儿茶酚胺类(诸如但不限于去甲肾上腺素)(Adams,J.W.,和Brown,J.H.Oncogene.20(14):1626-1634,2001;Laks,M.M.,等人.Chest.64:75-78,1973),内皮素-1(Adams,J.W.,和Brown,J.H.Oncogene.20(14):1626-1634),前列腺素F(Adams,J.W.,和Brown,J.H.Oncogene.20(14):1626-1634),血管紧张素II(Adams,J.W.,和Brown,J.H.Oncogene.20(14):1626-1634),佛波酯(Schluter,K.D.,和Piper,H.M.FASEB J.13:S17-S22,1999),神经肽Y(Schluter,K.D.,和Piper,H.M.FASEB J.13:S17-S22,199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β),Gq蛋白(Schluter,K.D.,和Piper,H.M.FASEB J.13:S 17-S22,1999;Adams,J.W.,和Brown,J.H.Oncogene.20(14):1626-1634),甘油二酯(DAG)(Schluter,K.D.,和Piper,H.M.FASEB J.13:S17-S22,1999),salusin-α(Yu,F.,等,Regul.Pep.122(3):191-197,2004)、salusin-β(Yu,F.,等.Regul.Pep.122(3):191-197,200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Davis,M.E.,等人.Proc.Natl.Acad.Sci.USA.103(21):8155-8160,2006),肌抑素(Sharma,M.,等人,J.Cell.Physiol.180(1):1-9,1999),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Ohki,Y.,等人,FASEB J.doi:10.1096/fj.04-3496fje),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Okazaki,T.,等人,Am.J.Pathol.171:1093-1103,2007),TWEAK,噻唑烷二酮类,诸如但不限于罗西格列酮(Duan,S.Z.,等人,Circul.Res.97:372-379,2005),及其变体或重组衍生物。每一个引用的文献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将增加剂量的以下至少一种与本发明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混合:神经调节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和VEGF-D、胎盘生长因子(PIGF)、儿茶酚胺类(诸如但不限于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1、前列腺素F2α、血管紧张肽II、佛波酯、神经肽Y、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β)、Gq蛋白、甘油二酯(DAG)、salusin-α、salusin-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肌抑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TWEAK、噻唑烷二酮诸如但不限于罗西格列酮,及其变体或重组衍生物;并在储存达72小时后,在通过导管后体外测试产物生存力、无菌度、纯度和潜能、平均生存力、迁移能力和CUF生长。如果维持潜能、纯度和生存力,则将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纯化的、无菌的人来源CD34+细胞通过尾静脉输注至冠状动脉结扎和减压释放(诱导的AMI模型)后的Nod SCID小鼠中。输注后评估这一治疗对心脏灌注、心肌功能、组织病理学、细胞凋亡以及疤痕的作用,并与对照物(即,没有接受细胞的Nod SCID小鼠)相比较。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治疗组与对照动物相比较,在灌注、人新血管发生、预防细胞凋亡以及保护心功能方面存在改善。接下来,将增加剂量的至少一种如下所述的物质添加到本发明的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纯化的、无菌的人来源CD34+细胞中:神经调节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和VEGF-D、胎盘生长因子(PIGF)、儿茶酚胺类(诸如但不限于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1、前列腺素F2α、血管紧张肽II、佛波酯、神经肽Y、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β)、Gq蛋白、甘油二酯(DAG)、salusin-α、salusin-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肌抑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TWEAK、噻唑烷二酮,诸如但不限于罗西格列酮,及其变体或重组衍生物;并将该结果与对照动物比较,以及与单独用本发明的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纯化的、无菌的人来源CD34+细胞治疗的动物相比较。
如果此临床前模型显示,利用与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结合的本发明的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纯化的、无菌的人来源CD34+细胞,可提高协同的有益效果,则建议持续地以及在AMI患者中进行剂量升级安全和效果试验。对于这一研究,患者将接受本发明的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纯化的、无菌的人来源CD34+细胞,而且其具有或不具有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以增加的剂量施用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活性剂,以确定(i)平均治疗剂量(MTD)以及(ii)与单独的本发明的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纯化的、无菌的人来源CD34+细胞相比,通过神经调节蛋白1和本发明的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纯化的、无菌的人来源CD34+细胞的联合,是否能提高灌注和心功能。
尽管参考特定的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际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并且可用等同物或方案进行替代。此外,可进行许多修改以使具体情况、材料、物质组合物、方法、方法步骤适应本发明的目的、精神和范围。所有此类修改均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95)

1.一种在由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的受治疗者中治疗或修复梗死区损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导管肠胃外地施用无菌药物组合物至该受治疗者,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
(i)作为第一治疗剂的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未扩增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
其中,所述的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所述富集群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从而使得所述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提供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
(ii)稳定量的血清,其中,所述稳定量的血清为超过20%(v/v),以及
(iii)任选地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相容第二治疗剂;以及
(b)在至少一个梗死区相对于对照改善灌注,
其中,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在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中至少70%的细胞是CD34+细胞,以及
其中,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后至少约24小时,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该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
(1)保持所述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
(2)至少约70%有活力;以及
(3)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
其中,施用步骤(a)发生在一个或多个灌注日期,以及
其中,第一灌注日期包含由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定义的特定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是在梗死区中峰值炎症细胞因子级联产生之后,以及第二时间是在梗死区中心肌疤痕形成之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至少10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其含有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梗死区损伤包括该梗死区的凋亡心肌细胞丧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梗死区损伤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不利心室重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梗死区损伤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功能的进行性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梗死区损伤包括至少一个缺血的心肌组织梗死周围区的灌注过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梗死区损伤包括梗死周围边界区中的心肌冬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步骤:在第二灌注日期施用冷冻并解冻的无菌药物组合物的第二等分试样,所述冷冻并解冻的第二等分试样包含:
(i)冷冻并解冻的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其含有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以及
(ii)稳定量的血清,其中,所述稳定量的血清为超过20%(v/v);
其中,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在所述解冻该第二等分试样后至少约24小时,所述第二等分试样冷冻并解冻的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
(1)保持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
(2)含有至少70%CD34+细胞;
(3)至少70%有活力;以及
(4)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任选地在第三灌注日期施用冷冻并解冻的无菌药物组合物的第三等分试样,所述的第三等分试样包含冷冻并解冻的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所述富集群含有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
(ii)稳定量的血清,其中,所述稳定量的血清为超过20%(v/v);
其中,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在从解冻所述的第三等分试样后至少约24小时,所述的第三等分试样冷冻并解冻的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
(1)保持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
(2)含有至少70%CD34+细胞;
(3)至少70%有活力;以及
(4)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灌注日期是第一灌注日期后约30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灌注日期是第一灌注日期后约60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
(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
(b)在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48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
(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
(b)在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72小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在从受治疗者中获得该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24小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该组合物血管内递送至梗死相关动脉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导管将该组合物递送至心肌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管是流量控制导管。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管是球囊扩张导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管具有至少约0.36mm的内直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灌注日期特定时间间隔的第一时间是梗死后至少约5天。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灌注日期特定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是梗死后少于约14天。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灌注日期特定时间间隔的第一时间是梗死后至少约5天,以及第一灌注日期特定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是梗死后少于约14天。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任选的第二治疗剂是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任选的第二治疗剂选自如下所述地构成的组,即,所述组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剂、抗心绞痛剂、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血管活性剂、抗凝剂、纤维蛋白溶解剂、以及降胆固醇剂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神经调节蛋白1。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比成分(i)加上(ii)或单独的成分(iii)更能减少梗死区损伤。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方法改善梗死区中的微血管血流。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方法减少梗死损伤的面积。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方法减少梗死量。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方法增加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的灌注。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方法增加对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中的冬眠心肌的灌注。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选自由VEGF-A、VEGF-B、VEGF-C和VEGF-D组成的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胎盘生长因子。
3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儿茶酚胺。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儿茶酚胺是去甲肾上腺素。
3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内皮素-1。
3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前列腺素F
3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是血管紧张素II。
3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佛波酯。
4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神经肽Y。
4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1。
4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Gq蛋白。
4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甘油二酯。
4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salusin-α。
4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salusin-β。
4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4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肌抑素。
4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4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5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噻唑烷二酮。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噻唑烷二酮是罗西格列酮。
5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凋亡弱诱导剂。
53.一种治疗由自然疾病过程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的受治疗者的梗死区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
(a)梗死损伤改善量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
其中,所述梗死区改善量的无菌分离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所述富集群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从而使得所述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提供至少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
(b)稳定量的血清,其中,所述稳定量的血清为超过20%(v/v),以及
(c)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
其中,通过导管将该组合物肠胃外地施用至受治疗者;
其中,当通过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在所述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中至少70%的细胞是CD34+细胞,以及
其中,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后至少约24小时内,当通过该导管并在体外测试时,所述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
(1)保持该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
(2)至少70%有活力;以及
(3)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
54.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梗死区灌注改善量的趋化性造血干细胞产物包含至少10x 106个分离的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富集群,其含有0.5x 106个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CD34+细胞亚群。
55.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比成分(i)加上(ii)或单独的成分(iii)更能减少梗死区损伤。
56.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梗死区损伤包括所述梗死区的凋亡心肌细胞丧失。
57.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梗死区损伤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不利心室重建。
58.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梗死区损伤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功能的进行性下降。
59.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梗死区损伤包括至少一个缺血的心肌组织梗死周围区的灌注过少。
60.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梗死区损伤包括梗死周围边界区中的心肌冬眠。
61.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从采集自所述受治疗者的骨髓抽吸物的细胞成分纯化得到。
62.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分离的CD34+细胞富集群从周围血纯化得到。
63.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
(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
(b)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48小时。
64.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
(a)能在体外形成造血集落;以及
(b)在从受治疗者获得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72小时。
65.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含有表达CXCR-4且具有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在从受治疗者中获得该含有在(a)中表达CXCR-4的潜能细胞亚群的CD34+细胞富集群之后,保持至少2%的CXCR-4介导的趋化活性至少24小时。
66.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通过导管将所述组合物血管内递送至梗死相关动脉。
67.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通过导管将所述组合物递送至心肌。
68.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组合物改善梗死区中的微血管血流。
69.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组合物增加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的灌注。
70.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组合物增加对至少一个心肌组织缺血梗死周围区中冬眠心肌的灌注。
71.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组合物减少梗死损伤的面积。
72.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与对照相比较,所述组合物减少梗死量。
73.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选自如下所述地构成的组,即,所述所述组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剂、抗心绞痛剂、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血管活性剂、抗凝剂、纤维蛋白溶解剂、以及降胆固醇剂组成。
74.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酪氨酸激酶受体激动剂神经调节蛋白1。
75.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选自由VEGF-A、VEGF-B、VEGF-C和VEGF-D组成的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76.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胎盘生长因子。
77.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儿茶酚胺。
78.根据权利要求77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儿茶酚胺是去甲肾上腺素。
79.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内皮素-1。
80.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前列腺素F
81.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是血管紧张素II。
82.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佛波酯。
83.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神经肽Y。
84.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1。
85.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Gq蛋白。
86.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甘油二酯。
87.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salusin-α。
88.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salusin-β。
89.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90.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肌抑素。
91.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92.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93.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噻唑烷二酮。
94.根据权利要求9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噻唑烷二酮是罗西格列酮。
95.根据权利要求5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促进心肌细胞生长的相容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凋亡弱诱导剂。
CN200980148759.1A 2008-12-03 2009-12-02 改善梗死区灌注的组合物以及血管损伤修复方法 Active CN1022451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955208P 2008-12-03 2008-12-03
US61/119,552 2008-12-03
US16985009P 2009-04-16 2009-04-16
US61/169,850 2009-04-16
PCT/US2009/066354 WO2010065601A1 (en) 2008-12-03 2009-12-02 Infarct area perfusion-improv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vascular injury repai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5189A true CN102245189A (zh) 2011-11-16
CN102245189B CN102245189B (zh) 2015-06-17

Family

ID=42231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8759.1A Active CN102245189B (zh) 2008-12-03 2009-12-02 改善梗死区灌注的组合物以及血管损伤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9034316B2 (zh)
EP (1) EP2367432B1 (zh)
JP (2) JP5705127B2 (zh)
CN (1) CN102245189B (zh)
BR (1) BRPI0920976A2 (zh)
CA (1) CA2743255C (zh)
ES (1) ES2640587T3 (zh)
HK (1) HK1163542A1 (zh)
RU (2) RU2497532C2 (zh)
WO (1) WO2010065601A1 (zh)
ZA (1) ZA20110405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2650A (zh) * 2013-01-12 2015-12-09 西斯卡治疗学有限公司 自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快速输注
CN110799200A (zh) * 2017-05-26 2020-02-14 仲恩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麸酰氨酸(polyq)疾病的治疗
WO2020143548A1 (zh) * 2019-01-07 2020-07-16 上海泽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神经调节蛋白用于预防、治疗或延迟心肌损伤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11494606A (zh) * 2020-04-24 2020-08-07 广州医科大学 神经肽y的新应用
CN112891631A (zh) * 2021-01-29 2021-06-04 江南大学 一种植物源导管及其在修复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CN115205294A (zh) * 2022-09-16 2022-10-18 杭州脉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评估装置和方法
CN117305241A (zh) * 2023-11-28 2023-12-29 上海兴瑞一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iPSCs诱导分化为NK细胞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76255A1 (en) 2005-11-07 2011-03-31 Pecora Andrew 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progressive myocardial injury due to a vascular insufficiency
WO2010132502A2 (en) 2009-05-11 2010-11-18 Cytotech Labs, Llc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metabolic disorders using epimetabolic shifters, multidimensional intracellular molecules, or environmental influencers
CA2778664C (en) * 2009-10-23 2019-12-24 Amorcyte,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progressive myocardial injury due to a vascular insufficiency
CN102139095A (zh) * 2010-01-29 2011-08-03 上海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神经调节蛋白用于预防、治疗或延迟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和组合物
CA2807944C (en) * 2010-08-12 2020-02-18 Fate Therapeutics, Inc. Improved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therapy
AU2015201990B2 (en) * 2010-08-12 2017-06-22 Fate Therapeutics, Inc. Improved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therapy
AU2012240222B2 (en) 2011-04-04 2017-04-27 Berg Llc Methods of tre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
US20130096500A1 (en) * 2011-07-07 2013-04-18 Gabor Rubanyi Nucleic acid based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WO2013053076A1 (en) 2011-10-10 2013-04-18 Zensun (Shanghai)Science & Technology Limite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heart failure
US9533010B2 (en) 2011-10-31 2017-01-03 Amorcyte, Ll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progressive myocardial injury due to a vascular insufficiency
EP3381456A1 (en) * 2011-12-02 2018-10-03 Fate Therapeutics, Inc. Improved methods for treating ischemia
CA2857640C (en) 2011-12-02 2021-11-16 Fate Therapeutics, Inc. Enhanced stem cell composition
WO2014150602A1 (en) 2013-03-15 2014-09-25 Fate Therapeutics, Inc. Cell potency assay for therapeutic potential
US10933032B2 (en) 2013-04-08 2021-03-02 Berg Llc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using coenzyme Q10 combination therapies
EP3730131A1 (en) * 2013-09-04 2020-10-28 Berg LLC Methods of treatment of cancer by continuous infusion of coenzyme q10
CN107072189B (zh) * 2014-07-08 2021-07-20 罗廷灿 用于改善干细胞稳定性的组合物
SG10202012175YA (en) * 2016-06-07 2021-01-28 Modernatx Inc Modified rna encoding vegf-a polypeptides, formulations, and uses relating thereto
ES2922462T3 (es) 2017-10-31 2022-09-15 Astrazeneca Ab Nanopartículas lipídicas para suministrar ARN modificado que codifica un polipéptido de VEGF-A
US11922630B2 (en) * 2019-01-25 2024-03-05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dic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using simulations of patient-specif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odels and machine learning
US11697799B2 (en) 2019-04-15 2023-07-11 Ossium Healt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raction and cryopreservation of bone marrow
CN111281400B (zh) * 2020-01-22 2022-08-19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借助于非接触式血管可视化设备的辅助操作装置及方法
WO2022020210A1 (en) 2020-07-18 2022-01-27 Ossium Health, Inc. Permeation of whole vertebral bodies with a cryoprotectant using vacuum assisted diffusion
AU2021360590A1 (en) 2020-10-14 2023-06-15 Ossium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traction and cryopreservation of bone marrow
EP4262831A1 (en) 2020-12-18 2023-10-25 Ossium Health, Inc. Methods of cell therapi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1708B1 (en) * 1998-07-27 2006-09-05 Yed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Hematopoietic cell composition for use in transplantation
US20070105217A1 (en) * 2005-11-07 2007-05-10 Pecora Andrew 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vascular injury repair
US20070190127A1 (en) * 2005-12-30 2007-08-16 Mingdong Zhou Extended release of neuregulin for improved cardiac fun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0144B1 (en) 1984-02-06 1995-08-15 Univ Johns Hopkins Human stem cells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US4965204A (en) 1984-02-06 1990-10-23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Human stem cells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FR2596413B1 (fr) 1986-03-27 1988-06-10 Merieux Inst Nouveaux milieux de culture de bacteries appartenant au genre bordetella, contenant des derives etherifies de polymeres de d-glucose, et leur application
US5536475A (en) 1988-10-11 1996-07-16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magnetic cell separation
US5061620A (en) 1990-03-30 1991-10-29 Systemix, Inc.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US5726152A (en) 1990-09-21 1998-03-10 Merck & Co., Inc.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II
DE69229454T2 (de) 1991-03-28 2000-01-05 Merck & Co Inc Untereinheit-C des vaskulären endothelialen Zellwachstumsfaktors
WO1993025216A1 (en) 1992-06-08 1993-12-2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Human primitive stem cells
AU685506B2 (en) 1993-08-25 1998-01-22 Systemix,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ighly enriched popul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US5628761A (en) * 1994-07-08 1997-05-13 Rizik; David G. Guide wire passage creation device
US20030113304A1 (en) 1995-06-07 2003-06-19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Selective tissue site revascularization by combined focal injury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introduction
US5810836A (en) * 1996-03-04 1998-09-22 Myocardial Stent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TMR)
US8075880B2 (en) 1999-01-11 2011-12-13 Steward St. Elizabeth's Medical Center Of Boston,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regulating angiogenesis
US5980887A (en) 1996-11-08 1999-11-09 St. Elizabeth's Medical Center Of Boston Methods for enhancing angiogenesis with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WO1999037751A1 (en) 1998-01-23 1999-07-29 Imclone Systems Incorporated Purified populations of stem cells
US6676937B1 (en) 1998-03-09 2004-01-13 Caritas St. Elizabeth's Medical Center Of Boston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vascularization
US7115417B1 (en) 1998-05-01 2006-10-03 Chancellor Michael B Soft tissue and bone augmentation and bulking utilizing muscle-derived progenito compositions, and treatments thereof
EP1084227A4 (en) 1998-05-29 2002-06-12 Univ Jeffers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ODIFY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POPULATIONS IN MAMMALS
US6060317A (en) * 1998-08-11 2000-05-0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Method of transducing mammalian cells, and products related thereto
IL141683A0 (en) 1998-08-31 2002-03-10 Univ New York Stem cells bearing an fgf receptor on the cell surface
WO2000045842A2 (en) * 1999-02-04 2000-08-10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human allografting
US6287265B1 (en) 1999-06-23 2001-09-11 Cindy L. Gleason Blood collection kit
US8075881B2 (en) 1999-08-05 2011-12-13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se of multipotent adult stem cells in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O2001032842A1 (en) 1999-10-29 2001-05-10 Children's Hospital Los Angeles ηc NEGATIVE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US20020142457A1 (en) 1999-12-28 2002-10-03 Akihiro Umezawa Cell having the potentiality of differentiation into cardiomyocytes
AU2001250966A1 (en) 2000-03-23 2001-10-03 Stem Cells, Inc. Pluripotential stem cells
WO2001094420A1 (en) 2000-06-05 2001-12-13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Identification and use of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to improve myocardial function after ischemic injury
US20020061587A1 (en) 2000-07-31 2002-05-23 Piero Anversa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repair and/or regeneration of damaged myocardium
US7862810B2 (en) 2000-07-31 2011-01-04 New York Medical College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repair and/or regeneration of damaged myocardium
US7547674B2 (en) 2001-06-06 2009-06-16 New York Medical College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repair and/or regeneration of damaged myocardium
WO2002013760A2 (en) 2000-07-31 2002-02-21 New York Medical College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repair and/or regeneration of damaged myocardium
WO2002020003A2 (en) 2000-09-11 2002-03-14 Merck Patent Gmbh Use of carp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s
JP2005508831A (ja) 2000-10-02 2005-04-07 ザ スクリプス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血管新生促進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組成物
FR2819265B1 (fr) 2001-01-10 2004-01-02 Centre Nat Rech Scient Cellules du tissu adipeux extramedullaire et leurs applications dans la reconstitution des lignees hematopoietiques
WO2002064157A2 (en) 2001-01-23 2002-08-22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Localized myocardial injec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ischemic myocardium
JP2004536794A (ja) 2001-04-09 2004-12-09 メドトロニック、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マイクロ遠心機を用いる血液成分の分離方法及びその使用法
ITTO20010517A1 (it) 2001-05-31 2002-12-01 Giulio Alessandri Cellule progenitrici vascolari umane.
WO2003013570A1 (en) 2001-08-09 2003-02-20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rotection of cardiac myocardium
US9969980B2 (en) 2001-09-21 2018-05-15 Garnet Biotherapeutics Cell populations which co-express CD49c and CD90
KR101001119B1 (ko) 2001-11-21 2010-12-14 예다 리서치 앤드 디벨럽먼트 캄파니 리미티드 인간 단핵 식세포성 백혈구의 제조 방법
US20050095228A1 (en) 2001-12-07 2005-05-05 Fraser John K. Methods of using regenerative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WO2003060077A2 (en) 2001-12-21 2003-07-24 Immunex Corporation Endothelial stem cells, populations, methods of isolation and use thereof
WO2003063575A2 (en) 2002-01-29 2003-08-07 Colb A Mark Endothelialization of vascular surfaces
US20030199464A1 (en) 2002-04-23 2003-10-23 Silviu Itescu Regeneration of endogenous myocardial tissue by induction of neovascularization
US20050249731A1 (en) 2002-07-16 2005-11-10 Hadi Aslan Methods of implat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issue repair and formation
DK1542536T3 (da) 2002-07-25 2012-01-23 Scripps Research Inst Hæmatopoietiske stamceller og fremgangsmåder til behandling af neovaskulære øjensygdomme dermed
US20040126879A1 (en) 2002-08-29 2004-07-01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Heart derived cells for cardiac repair
US9969977B2 (en) 2002-09-20 2018-05-15 Garnet Biotherapeutics Cell populations which co-express CD49c and CD90
WO2004030626A2 (en) * 2002-09-30 2004-04-15 Massachussetts Eye & Ear Infirmary In vitro culture of tissue structures
US20040136973A1 (en) 2002-11-07 2004-07-15 Eliezer Huberman Human stem cell materials and methods
WO2004052177A2 (en) 2002-12-05 2004-06-24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ell-based therapies for ischemia
US7470538B2 (en) 2002-12-05 2008-12-30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ell-based therapies for ischemia
RU2245162C2 (ru) * 2003-01-04 2005-01-27 Козлов 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пособ терапии инфаркта миокарда
US20040197310A1 (en) 2003-02-12 2004-10-07 Sanberg Paul 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using umbilical cord progenitor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NZ542127A (en) 2003-02-13 2008-04-30 Anthrogenesis Corp Use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to treat individuals having a disease, disorder or condition
DE10347436B4 (de) 2003-10-13 2007-08-02 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ät Frankfurt am Main In vitro Verfahren zur Diagnose der kardiovaskulären Funktionalität von Blut-abgeleiteter zirkulierender Vorläuferzellen (BDP)
EP1718735A1 (en) 2004-02-11 2006-11-08 Aldagen, Inc. Stem cell popula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50232905A1 (en) 2004-03-26 2005-10-20 Yeh Edward T Use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for cardiac regeneration
US7910755B2 (en) 2004-09-29 2011-03-22 Harbor Biosciences, Inc. Stem cell expansion and uses
JP2006115771A (ja) 2004-10-22 2006-05-11 Kyoto Univ 骨格筋由来の心筋幹細胞
US20060165667A1 (en) * 2004-12-03 2006-07-27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Novel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devices for inducing neovascularization
MX2007010451A (es) 2005-02-28 2007-11-08 Regenetech Inc Metodo y composicion para la reparacion del tejido cardiaco.
AU2006244639A1 (en) 2005-03-31 2006-11-16 Mytogen, Inc. Treatment for heart disease
US20080118977A1 (en) * 2006-11-22 2008-05-22 Institut De Recherche En Hematologie Et Transplantation Process to cary out a cellular cardiomyoplasty
CA2778664C (en) * 2009-10-23 2019-12-24 Amorcyte,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progressive myocardial injury due to a vascular insufficienc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1708B1 (en) * 1998-07-27 2006-09-05 Yed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Hematopoietic cell composition for use in transplantation
US20070105217A1 (en) * 2005-11-07 2007-05-10 Pecora Andrew 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vascular injury repair
US20070190127A1 (en) * 2005-12-30 2007-08-16 Mingdong Zhou Extended release of neuregulin for improved cardiac function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2650A (zh) * 2013-01-12 2015-12-09 西斯卡治疗学有限公司 自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快速输注
CN105142650B (zh) * 2013-01-12 2019-08-27 西斯卡治疗学有限公司 自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快速输注
CN110799200A (zh) * 2017-05-26 2020-02-14 仲恩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麸酰氨酸(polyq)疾病的治疗
WO2020143548A1 (zh) * 2019-01-07 2020-07-16 上海泽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神经调节蛋白用于预防、治疗或延迟心肌损伤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11494606A (zh) * 2020-04-24 2020-08-07 广州医科大学 神经肽y的新应用
CN111494606B (zh) * 2020-04-24 2021-12-14 广州医科大学 神经肽y的新应用
CN112891631A (zh) * 2021-01-29 2021-06-04 江南大学 一种植物源导管及其在修复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CN115205294A (zh) * 2022-09-16 2022-10-18 杭州脉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评估装置和方法
CN115205294B (zh) * 2022-09-16 2022-11-22 杭州脉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评估装置和方法
CN117305241A (zh) * 2023-11-28 2023-12-29 上海兴瑞一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iPSCs诱导分化为NK细胞的方法
CN117305241B (zh) * 2023-11-28 2024-03-19 上海兴瑞一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iPSCs诱导分化为NK细胞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640587T3 (es) 2017-11-03
JP5705127B2 (ja) 2015-04-22
RU2497532C2 (ru) 2013-11-10
BRPI0920976A2 (pt) 2015-08-18
US20100143317A1 (en) 2010-06-10
CA2743255C (en) 2014-02-18
CA2743255A1 (en) 2010-06-10
RU2011127184A (ru) 2013-01-10
EP2367432A1 (en) 2011-09-28
EP2367432B1 (en) 2017-08-30
RU2013136170A (ru) 2015-02-10
WO2010065601A1 (en) 2010-06-10
US9034316B2 (en) 2015-05-19
CN102245189B (zh) 2015-06-17
RU2550959C2 (ru) 2015-05-20
HK1163542A1 (zh) 2012-09-14
ZA201104059B (en) 2012-02-29
EP2367432A4 (en) 2012-05-02
JP2013166803A (ja) 2013-08-29
JP2012510521A (ja) 201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5189B (zh) 改善梗死区灌注的组合物以及血管损伤修复方法
CA2628712C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vascular injury repair
JP6761236B2 (ja) 血管の機能不全による進行性心筋傷害治療の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US8637005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vascular injury repair
US9533010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progressive myocardial injury due to a vascular insufficiency
US9534202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progressive myocardial injury due to a vascular insufficienc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35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35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3

Address after: new jersey

Patentee after: Pecora Limited

Address before: new jersey

Patentee before: Amorcyt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