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7174B - 静止感应电器 - Google Patents
静止感应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37174B CN102237174B CN 201110090524 CN201110090524A CN102237174B CN 102237174 B CN102237174 B CN 102237174B CN 201110090524 CN201110090524 CN 201110090524 CN 201110090524 A CN201110090524 A CN 201110090524A CN 102237174 B CN102237174 B CN 1022371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bs
- screening
- soundboard
- mentioned
- static ind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ulation Of General Use Transformers (AREA)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制作工时少且具备较高的振动绝缘性能和噪声降低性能的静止感应电器。其包括:通过被固定于收纳静止感应电器主体(1)的容器外侧面(3)从而在该容器侧面的横方向上形成朝向上下的多根凸条的容器加强构件(4)、使容器加强构件(4)相互间接合起来的容器加强肋(7)、以及以覆盖由容器加强构件(4)和容器加强肋(7)形成的空间部的方式通过焊接而安装的遮音面板(5)。遮音面板(5)包括对置的2片以上的遮音板(5a、5b)和多边形的框状加强肋(5c)。多边形的框状加强肋(5c)以在遮音板(5a、5b)之间形成闭空间(9)的方式配置,并且使相邻接的边的夹角相对于正多边形的情况下的夹角倾斜4度以上地进行安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止感应电器,特别是涉及具有振动绝缘性能和噪声降低性能的静止感应电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噪声限制变得严格起来,强烈期盼着变压器等静止感应电器的低噪声化。静止感应电器的噪声是因为静止感应电器主体的振动传播到容器(tank)、使容器侧面振动并使声音放射到周围而产生的。
作为用于防止这样的放射声音的扩散的手段,考虑了将静止感应电器收纳于用铁板等制作的防音建筑物内的方法。由于在这种方法中,有占据面积增大的问题,所以广泛实施了在容器的周围直接设置遮音板的对策。该遮音板通过声音透过遮音板时的降低效果、即透过损失,使从容器侧面放射的声音降低。在该防音对策中,以通过容器侧面的振动使遮音板自身振动、不产生噪声的方式,进行着结构上的考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下面,参照图16至19,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防音对策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6所示,静止感应电器主体1收容于容器2内。容器2设置于基础6上。在容器2中,在4个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在水平方向分别通过焊接将剖面为“コ”字形的上部加强梁161和下部加强梁162接合起来。
在上部加强梁161的上端面安装上部支承点17,另一方面,在位于下部加强梁162的下方的容器外侧面3下部安装下部支承点18,在这些上部支承点17与下部支承点18之间,以覆盖容器外侧面3的方式安装有遮音板5a。遮音板5a通过遮音板主体(遮音面板)22、弹性要素23和24、密封材料25和26构成。
遮音板主体22本身如图17所示那样由长方形的1片平板19、安装于该平板19的周缘的框状的加强肋20、以及十字状的加强肋21构成。平板19、加强肋20和加强肋21通过焊接接合起来。
弹性要素23配置于遮音板主体22与上部支承点17之间,弹性要素24配置于遮音板主体22与下部支承点18之间。密封材料25和26具有柔软性,通过配置了弹性要素23、24从而密闭在遮音板主体22与容器外侧面3之间产生的间隙。
在采用了以上这样的防音对策的现有技术中,遮音板5a有通过透过损失使从容器外侧面3放射的声音衰减的效果。同时,由于使来自遮音板5a自身的噪声的产生降低,所以通过利用加强肋20、21,使遮音板主体22的弯曲刚性提高,从而会防止遮音板主体22的弯曲振动,使包括弹性要素23、24和遮音板主体22的振动系统接近理想的1自由度系统。因此,由于会使弹性要素23和24带来的振动绝缘效果提高,会抑制遮音板主体22的振动,所以能够降低从遮音板主体22放射的噪声。
此外,通过设置弹性要素23和24,会在遮音板主体22与容器外侧面3之间产生间隙。但是,利用柔软的密封材料25和26,会防止从容器外侧面3放射的声音从遮音板5a的内侧的空间,通过该间隙而漏出到外部。
另外,使遮音板主体22由减振钢板构成,还能提高遮音板的减振效果。减振钢板是在多个钢板间夹着高分子粘弹性材料而一体成形的,如公知的那样,针对振动的衰减能力高。
此外,如图18所示,还提出了将3片遮音板5a安装于容器外侧面3。通过使用这样多片被分割后的遮音板5a,从而能使1片遮音板5a小型化,能使制造和输送变得容易。
进而,如图19所示,还提出了在遮音板主体22的内壁粘贴由玻璃棉等构成的吸音材料14。通过像这样使用吸音材料14,从而能降低图示的驻波27引起的声音的反射,能降低遮音板5a的内侧的空间的噪声级别,因此,会进一步降低透过遮音板主体22的噪声、透过密封材料25和26漏出的噪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49920号公报。
然而,在作为上述这样的防音对策使用了遮音板的静止感应电器中,有如下这样的问题。
即,在图16所示的现有技术中,通过利用加强肋20和21提高了弯曲刚性的遮音板主体22、弹性要素23和24,构成防振支承,从容器外侧面3进行振动绝缘。这相当于对连续体进行弹性支承的振动系统,但是与一般的1自由度系统的情况相同,拥有根据质量和弹簧常数计算的固有频率越低、针对输入的振动绝缘性能越提高的性质。由此,为了推进振动抑制,优选使弹性支承23和24变得柔软,并将遮音板5a的固有频率设定得较低。
但是,这会同时使遮音板5a的固有频率接近地震的主频区,通过将固有频率设定得较低,从而可能会使遮音板主体22对地震输入的响应增大,引起过大的振动。这样,当推进振动抑制时,会使遮音板5a的耐震性能降低。
此外,在图18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当遮音板5a的片数增加时,设置在容器外侧面3的上部支承点17、下部支承点18和弹性要素23、24、密封材料25、26等部件也会增加。而且,在容器外侧面3配置有凸缘、配管等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在最佳的位置配置上部支承点17和下部支承点18、或变得会需要复杂形状的构件。
进而,由于组装误差,在遮音板主体22、上部支承点17、下部支承点18的位置相互偏移的情况下,两者的间隙的位置和间隔双方均按每个遮音板5a而不同,将密封材料25和26安装于间隙中变得并不容易。这样,当增加遮音板5a的数目时,制作工时会增加。
此外,在图16至图19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在上部加强梁161和容器外侧面3的表面遍及容器全长地安装上部支承点17、下部支承点18,在这些支承点表面经由弹性要素23、24安装遮音板主体22,因此,有部件件数多、耗费安装工时的缺点。
即,难以根据噪声规格,自由指定遮音板5a的安装范围。此外,由于经由弹性要素23、24安装遮音板主体22,所以在遮音板主体22表面重量物支承构件的安装变得困难,那些用于安装重量物支承构件的支承构件的构造变得复杂。进而,在油兜(pocket)、油配管、工作口(manhole)等构造物不得不设置于遮音板安装位置附近的情况下,有无法在遮音板5a上设置切口等无法使设备主体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工时少且具备较高的振动绝缘性能和噪声降低性能的静止感应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方案1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发明具有:收纳静止感应电器主体的容器、以在该容器外侧面的上下方向或横方向形成多根凸条的方式固定在上述容器的外侧面的容器加强构件、将上述容器加强构件相互间接合起来的容器加强肋、以及以覆盖由上述容器加强构件和容器加强肋形成的空间部的方式通过焊接而安装的遮音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遮音面板包括:对置的2片以上的遮音板和多边形的框状加强肋,其中,所述框状加强肋以在这些遮音板相互间形成闭空间的方式配置,并且,使相邻接的边的夹角相对于正多边形的情况下的夹角倾斜4度以上地进行安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通过针对容器外侧面在横方向上并列配置多个朝向上下方向的容器加强构件、或在上下方向上并列配置多个朝向横方向的容器加强构件从而构成的凹形空间部的开口部,直接利用焊接而安装遮音面板,所以能获得足够的振动降低效果,而且不需要遮音面板用的基础,安装变得容易,因此,能降低制作工时、制作成本。
此外,遮音面板能够根据振动和噪声规格而自由变更安装范围,能够获得一种与噪声规格相应的最佳构造和低成本的静止感应电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实施方式1的透视侧面图。
图2是在向视II方向观察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在向视III方向观察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所采用的遮音面板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实施方式2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实施方式3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实施方式4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实施方式5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5中的静止感应电器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5中的静止感应电器的侧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实施方式6所采用的遮音面板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实施方式7所采用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实施方式8所采用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图16是表示以往的静止感应电器的一个例子的侧面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6中使用的遮音板主体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以往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19是表示以往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又一个例子的透视侧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静止感应电器主体,2...容器,3...容器侧面,4,41~44...容器加强构件,5...遮音面板,5a...遮音板,5b...遮音板,5c...框状加强肋,5d...十字状加强肋,6...基础,7、711~732...容器加强肋,8...凹形空间部,9...闭空间,10...真空用阀,11...真空用止回阀,12...真空用配管,13...夹层形减振板,14...吸音材料,15...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静止感应电器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另外,通过各图对相同部分赋予相同附图标记,重复的说明适当地省略。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1的静止感应电器,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静止感应电器的透视侧面图,图2是图1的向视II方向主视图,图3是图2的向视III方向俯视图,图4和图5分别是实施方式1所采用的遮音面板的主视图和侧面图。
(构成)
在图1和图2中,本实施方式1的静止感应电器中,将包括铁心和线圈的静止感应电器主体1与绝缘油或者绝缘气体等绝缘介质一起密封于形成为横长的长方体的容器2的内部,并设置于基础6上。
而且,如图2和图3所示,对容器2的4个外侧面3(下面,称为容器外侧面3)中的宽度宽的一对容器外侧面3,以在上下方向形成多根凸条的方式,使剖面为四角状或“コ”字形的容器加强构件4朝向上下方向地在横方向上并列配置多根(41、42、43和44),而且,将容器加强构件41、42、43和44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容器外侧面3。其结果是,在容器外侧面3上,在横方向上交替形成由容器加强构件41、42、43和44形成的凸条、以及凹形空间部81、82和83。
进而,以将容器加强构件41、42、43和44相互间接合起来并将上述凹形空间部81在上下方向上3分割的方式,利用焊接等安装相对于基础6大致并行的2片板状的容器加强肋711和712,并同样地利用焊接等在凹形空间部82安装2片容器加强肋721和722,利用焊接等在凹形空间部83安装2片容器加强肋731和732。
这种情况下的焊接地点是,容器加强肋7的3边在凹形空间部8内接触的部分,即,容器加强构件4的两侧面和被该侧面包围的容器外侧面3。另外,虽然在图2中,示出了对每一个凹形空间部8安装了2片容器加强肋7的状态,但容器加强肋7不限于2片,也可以是3片以上(73……7n)。
这样,在形成“纵向的凸条”的容器加强构件41、42、43和44间所形成的纵向的凹形空间部81、82、83,安装了容器加强肋7之后,利用具有适当厚度的遮音面板5覆盖凹形空间部8的开口部,将该遮音面板5的周缘部通过直接焊接而安装于容器加强构件41、42、43和44以及容器加强肋71、72。
上述遮音面板5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对置的一对遮音板5a和遮音板5b、夹在这些遮音板5a与遮音板5b间并形成闭空间9的由4边的带状加强肋5c1、5c2、5c3和5c4构成的框状加强肋5c、以及配置于该框状加强肋5c的内部的十字状的加强肋5d。
而且,这些一对遮音板5a、5b、框状加强肋5c和十字状加强肋5d全部由铁板构成,各自的接触部位通过焊接固定。由于一对遮音板5a和遮音板5b通过十字状的加强肋5d焊接,所以能够抑制振动。另外,遮音面板5的制作由于通常在大气中进行,所以会在闭空间9内进入空气。
如图3所示,这样制作的遮音面板5以仅残留遮音板5b且框状加强肋5c和遮音板5a隐没在凹形空间部8内的方式安装,因此,遮音板5a的纵和横的尺寸被选定为比遮音板5b小焊接余量相当的量。
另外,被遮音板5a和遮音板5b夹持的多边形的框状加强肋5c中,以4边的带状加强肋5c1、5c2、5c3和5c4中的对置的边(5c1和5c3、5c2和5c4)成为不平行状态的方式相邻接的边彼此的安装角度(相邻接的边的夹角),装配成相对于正多边形的情况倾斜4度以上。以图4的例子来说,加强肋5c1和5c2间的安装角度θ1、加强肋5c1和5c4间的安装角度θ4均比90°小4度以上,相反地加强肋5c2和5c3间的安装角度θ2、加强肋5c3和5c4间的安装角度θ3均比90°大4度以上。因此,加强肋5c1和5c3、加强肋5c2和5c4成为不平行状态的关系。
另外,虽然在图4中,利用4边的加强肋将框状加强肋5c构成为四角形,但是,在做成5角形以上的框的情况下,由5边以上的加强肋构成。
(作用)
这样覆盖通过为了在横方向形成多根凸条而安装于容器外侧面3的容器加强构件41、42、43和44相互间以及容器加强肋71、72…7n而形成于容器外侧面3的凹形空间部8的遮音面板5,能根据静止感应电器的振动和噪声规格,自由变更安装片数、安装范围进行安装。
而且,遮音面板5由于由铁板构成,所以是低价的,由于以覆盖由容器加强构件41、42、43和44以及容器加强肋71、72包围的凹形空间部8的表面的方式,直接通过焊接而安装遮音面板5,所以安装操作容易。
此外,遮音面板5由于通过焊接而稳固地安装于容器外侧面3,所以能够在遮音面板5表面直接装配储油器、散热器架台、衬套油兜(bushingpocket)等重量物支承构件,能使支承构件的构造简化。另外,在需要将油兜、油配管等构造物设置于遮音面板5的安装位置附近的情况下,通过在安装遮音面板5之前预先在遮音面板5上设置切口,从而能容易设置构造物。
进而,由于对置的2片遮音板5a和遮音板5b彼此形成闭空间,所以会使透过遮音面板5的声音的遮音性能提高。在以使2片遮音板5a、5b隔着闭空间对置的方式构成遮音板面板5的情况下,能获得比与将该2片合计后的板厚相等的板厚的1片遮音板(也就是说同质量的遮音板)更高的遮音效果。这是因为,通过在2片遮音板5a、5b间形成中间层,从而能有效使用声能输入到遮音面板5时的成为阻力的媒质(即遮音面板5间的阻抗之差)。
此外进而,通过使构成框状加强肋5c的4边加强肋5c1、5c2、5c3和5c4的安装角度,相对于正四边形的情况倾斜4度以上地安装,从而能够防止在闭空间9内的声音的共鸣。在从静止感应电器产生的噪声的情况下,成为问题的一般是频率100Hz到500Hz的噪声,其半波长为340mm至1700mm。
声音的共鸣在成为问题的声音的半波长的整数倍与闭空间9的各尺寸大体相等的方向上产生。在闭空间9产生声音的共鸣的情况下,被遮音面板5衰减的声能再度被放大,会使遮音性能降低。此外,通过在对置的遮音板5a和遮音板5b之间形成的闭空间9内,在遮音板5a、5b表面焊接安装十字状的肋5d,从而会得到遮音面板5表面的振动降低效果、遮音性能双方。在此,在框状加强肋为多边形的情况下,十字状的加强肋包括:以从框状加强肋的1边的中点到达对置的边或顶点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加强肋、以及以在该第一加强肋的中点附近与其相交的方式设置的第二加强肋。而且,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均安装成与框状加强肋的每一边都不平行。
(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针对容器外侧面3,将容器加强构件在横方向并列配置多根并进行固定,利用容器加强肋使该容器加强构件相互间接合起来,由于在通过这些容器侧面、容器加强构件和容器加强肋构成的空间部的开口部直接利用焊接而安装遮音面板,所以能获得足够的振动减低效果,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安装遮音面板的基础,使安装操作变得容易,所以能降低制作工时、制作成本。
此外,遮音面板能根据振动和噪声的规格自由变更安装范围,能获得与噪声规格相应的最佳构造和低成本的静止感应电器。
此外,由于将遮音面板以覆盖在容器加强构件相互间形成的凹形空间部的方式直接利用焊接而安装于容器加强构件,所以能在遮音面板的表面安装重量物(储油器、散热器架台、衬套油兜等),其结果是,能进行设备的紧凑化。
进而此外,通过使构成多边形的框状加强肋的各边的加强肋的安装角度,相对于正多边形的情况倾斜4度以上地安装,从而能够使在闭空间内的声音的共鸣降低到在实用上无法成为问题的程度,使遮音性能进一步提高,能以低制作工时和低成本提供一种振动降低效果和防音效果高的静止感应电器。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2的静止感应电器进行说明。
图6是本实施方式2所采用的遮音面板5的透视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2所采用的遮音面板5如图6所示,使对置的一对遮音板5a和遮音板5b间以及框状加强肋5c所形成的闭空间9内成为真空状态。框状加强肋5c本身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的图4是同样的。
通过这样使遮音面板5的闭空间9内保持为真空状态,从而使在闭空间9内的声音的传播消失,而且由于透过损失提高,所以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期待进一步提高防音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2,通过将闭空间9内保持为真空,能抑制在闭空间内的声音的传播,能提供防音效果更高的静止感应电器。
[实施方式3]
下面,参照图7,对本实施方式3的静止感应电器进行说明。
图7是本实施方式3所采用的遮音面板5的透视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3所采用的遮音面板5如图7所示,使对置的一对遮音板5a与遮音板5b间以及由框状加强肋5c形成的闭空间9内成为真空状态,而且,在构成闭空间9的上述遮音板5b外侧表面安装真空用阀(バルブ)10。
由于在静止感应电器的长期运转后遮音面板5的闭空间9内的真空度降低的情况下,遮音性能会降低,所以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与遮音面板5的闭空间9内连通的真空阀10安装未图示的压力计,通过该压力计,确认闭空间9内的压力,在真空度降低的情况下,能够在真空阀10上与真空泵连接,使闭空间9内再次保持为良好的真空状态。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3,能够提供一种静止感应电器,其能够通过在遮音面板表面安装真空阀从而进行遮音面板安装后的遮音板闭空间内的真空度的监视和维持,能够长期地维持高品质、高可靠性、遮音性能。
[实施方式4]
下面,参照图8,对本实施方式4的静止感应电器进行说明。
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遮音面板5的透视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4所采用的遮音面板5如图8所示,使对置的一对遮音板5a与遮音板5b间以及由框状加强肋5c形成的闭空间9内成为真空状态,而且,在构成闭空间9的上述遮音板5b外侧表面安装与内部的闭空间9连通的真空用止回阀11。
这样,能够通过在遮音面板5的表面安装真空用止回阀11从而容易将遮音板内的闭空间内保持为真空,与真空阀相比,能够抑制安装面积,因此,能在遮音板表面简化重量物(储油器、散热器架台、衬套油兜等)的支承构造,能够降低制作成本。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4,能够通过在遮音板5b的表面安装真空用止回阀11从而有效活用遮音板表面的空间,与真空用阀相比能够低价地获得,能够提供一种制作成本的降低、设备的小型化、防音性能优良的静止感应电器。
[实施方式5]
下面,参照图9,对本实施方式5的静止感应电器进行说明。
图9是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5所采用的遮音面板5如图9所示,使对置的一对遮音板5a与遮音板5b间以及由框状加强肋5c形成的闭空间9内成为真空状态,而且,在构成闭空间9的上述遮音板5b外侧表面安装与内部的闭空间9连通的真空用配管12,遮音面板5彼此利用真空用配管12如图10和图11所示那样连结起来。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5,能够通过在遮音板5b表面安装真空用配管12从而在多个遮音面板的闭空间9内进行一次真空操作,能提供一种容易进行真空操作的静止感应电器。
[实施方式6]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对本实施方式6的静止感应电器进行说明。图12是本实施方式6的遮音面板的主视图,图13是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6所采用的遮音面板5将图4所示的遮音面板5作为基底,在闭空间9内安装夹层形减振板13。
即,如图12、图13所示,在遮音面板5的表面侧的遮音板5b的内表面,安装有组合了铝约束板以及具有橡胶和黏土双方的性质的粘着层的夹层形减振板13。
这样,由于通过在遮音板5b的内表面安装有组合了铝板和粘着层的夹层形减振板13,从而在振动传递时在2片钢板的弯曲中产生相位差,所以会在处于其间的粘弹性树脂产生剪切力,振动能被吸收而变为热能,能够使遮音面板5表面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的放射变小。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6,由于通过在表面侧的遮音板5b的内表面安装有组合了铝板和粘着层的夹层形减振板13,从而遮音面板5的遮音板表面的振动降低效果提高,并使遮音面板5的遮音性能大幅提高,夹层形减振板13能非常低价地得到,所以能够以低成本提供一种防音性能优良的静止感应电器。
[实施方式7]
下面,参照图14,对本实施方式7的静止感应电器进行说明。
图14是本实施方式7所采用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7的遮音面板5如图14所示,在对置的一对遮音板5a与遮音板5b间以及由框状加强肋5c形成的闭空间9内填充吸音材料14,进入闭空间9内的吸音材料14的声音在吸音材料14内部被吸收声能,有不会透过遮音板5b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7,由于在遮音面板的闭空间9内填充吸音材料14,所以进入闭空间9内的声音在吸音材料14内部被吸收声能,因此声音不会透过。吸音材料14本身为低价,易于得到,寿命较长,不选择使用的场所等,能提供一种降低制作工时且防音效果高的静止感应电器。
[实施方式8]
下面,参照图15,对本实施方式8的静止感应电器进行说明。
图15是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遮音面板的透视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8所采用的遮音面板5如图15所示,在对置的一对遮音板5a与遮音板5b间以及由框状加强肋5c形成的闭空间9内填充液体15。
本实施方式8的遮音面板5如实施方式1所示,与在闭空间9内封入气体(空气)相比,声音的衰减大。此外,即使在液体中有大的音响输出的音源,放出高级别的声音,由于空气与液体的固有音响抵抗之差大,所以声音也会在其接触面几乎都反射,几乎不向空气中放出,因此,对处于大气中的人无法成为感到麻烦那样的大的噪声级别。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8,封入遮音面板5的闭空间9内的液体,与气体相比,在密度相当大的物质中传播声音的情况下,为了使液体振动而需要较大的能量,声音的衰减比空气中大,能提供一种防音效果更高的静止感应电器。
[变形例]
此外,虽然在以上的说明中,将容器加强构件4、41~44设定于上下方向、将容器加强肋7、711~732设定于横方向,但是也可以使两者的位置关系反过来,将容器加强构件4、41~44设定于横方向、将容器加强肋7、711~732设定于纵向。
Claims (10)
1.一种静止感应电器,具有:收纳静止感应电器主体的容器、以在该容器外侧面的上下方向或横方向形成多根凸条的方式固定在上述容器的外侧面的容器加强构件、将上述容器加强构件相互间接合起来的容器加强肋、以及以覆盖由上述容器加强构件和容器加强肋形成的空间部的方式通过焊接而安装的遮音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音面板包括:对置的2片以上的遮音板和多边形的框状加强肋,其中,多边形的框状加强肋以在这些遮音板相互间形成闭空间的方式配置,并且,使多边形的框状加强肋的相邻接的边的夹角相对于正多边形的情况下的夹角倾斜4度以上地进行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感应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遮音面板在由对置的2片以上的遮音板和框状加强肋形成的上述闭空间内,设置与上述遮音板接合并防止该遮音板的振动的十字状的加强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止感应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十字状的加强肋由设置成从上述框状加强肋的1边的中点到达对置的边或顶点的第一加强肋、和设置成在该第一加强肋的中点附近与该第一加强肋相交的第二加强肋构成,上述第一加强肋和上述第二加强肋均安装成与上述框状加强肋的每一边都不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感应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遮音面板使由对置的2片以上的遮音板和框状加强肋形成的上述闭空间内成为真空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止感应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遮音面板使由对置的2片以上的遮音板和框状加强肋形成的上述闭空间内成为真空状态,在上述遮音板外侧表面安装有真空用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止感应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遮音面板使由对置的2片以上的遮音板和框状加强肋形成的上述闭空间内成为真空状态,在上述遮音板外侧表面安装有真空用止回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止感应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遮音面板使由对置的2片以上的遮音板和框状加强肋形成的上述闭空间内成为真空状态,在构成上述闭空间的上述遮音板外侧表面安装有真空用的配管,利用配管使上述多个遮音面板的闭空间彼此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止感应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遮音面板的对置的遮音板的任一方,安装有组合了铝约束板以及具有橡胶和黏土双方的性质的粘着层的夹层形减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止感应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遮音面板在由对置的2片以上的遮音板和框状加强肋形成的上述闭空间内填充吸音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感应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遮音面板在由对置的2片以上的遮音板和框状加强肋形成的上述闭空间内填充液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91434/2010 | 2010-04-12 | ||
JP2010091434A JP5498233B2 (ja) | 2010-04-12 | 2010-04-12 | 静止誘導電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37174A CN102237174A (zh) | 2011-11-09 |
CN102237174B true CN102237174B (zh) | 2013-07-31 |
Family
ID=4488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09052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7174B (zh) | 2010-04-12 | 2011-04-12 | 静止感应电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98233B2 (zh) |
CN (1) | CN102237174B (zh) |
BR (1) | BRPI1101674A2 (zh) |
TW (1) | TWI4412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13649A (zh) * | 2013-08-05 | 2013-11-27 | 大同(上海)有限公司 | 非晶质干式变压器小型隔音外箱 |
JP6296916B2 (ja) * | 2014-06-20 | 2018-03-2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静止誘導電器 |
TW201705162A (zh) * | 2015-07-24 | 2017-02-01 | Fortune Electric Co Ltd | 具有抑制噪音功能之輸配電變壓器 |
CN105428029A (zh) * | 2015-12-28 | 2016-03-23 |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铁路桥式整体运输的大型电力变压器油箱结构 |
CN106601436A (zh) * | 2016-12-01 | 2017-04-26 | 王秋林 | 设有吸振结构的变压器油箱 |
CN106601452A (zh) * | 2016-12-12 | 2017-04-26 | 孙荣华 | 低噪声增强型非晶变压器 |
CN108335837B (zh) * | 2018-02-13 | 2021-12-21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变压器、变压器箱体及用于变压器箱体的减振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5429A (zh) * | 2006-09-06 | 2008-03-19 | 株式会社东芝 | 静止感应电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317446Y1 (zh) * | 1966-04-09 | 1968-07-19 | ||
JPS58170B2 (ja) * | 1978-09-14 | 1983-01-05 | 株式会社高岳製作所 | 変圧器の遮音壁 |
JPS5651331U (zh) * | 1979-09-27 | 1981-05-07 | ||
JPS60136124U (ja) * | 1984-02-20 | 1985-09-10 | 株式会社東芝 | 静止誘導電器 |
JPS6199312A (ja) * | 1984-10-22 | 1986-05-17 | Toshiba Corp | 誘導電器 |
JPS6258023U (zh) * | 1985-09-30 | 1987-04-10 | ||
JPS62103227A (ja) * | 1985-10-31 | 1987-05-13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両用差動制限制御装置 |
JPH03120707A (ja) * | 1989-10-04 | 1991-05-22 | Toshiba Corp | 静止誘導電器 |
JP3161238B2 (ja) * | 1994-08-16 | 2001-04-25 | 株式会社明電舎 | 防音形静止誘導電器 |
JP3455036B2 (ja) * | 1996-11-15 | 2003-10-06 | 株式会社東芝 | 静止誘導電器 |
JPH11251161A (ja) * | 1998-02-27 | 1999-09-17 | Toshiba Corp | 静止誘導電器 |
JP2000133524A (ja) * | 1998-10-27 | 2000-05-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静止誘導電磁機器 |
JP4680152B2 (ja) * | 2006-08-28 | 2011-05-11 | 近畿車輌株式会社 | 中空形材の減圧または真空構造付加方法 |
-
2010
- 2010-04-12 JP JP2010091434A patent/JP549823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4-08 TW TW100112297A patent/TWI44120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4-11 BR BRPI1101674 patent/BRPI1101674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04-12 CN CN 201110090524 patent/CN10223717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5429A (zh) * | 2006-09-06 | 2008-03-19 | 株式会社东芝 | 静止感应电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498233B2 (ja) | 2014-05-21 |
BRPI1101674A2 (pt) | 2012-09-11 |
JP2011222816A (ja) | 2011-11-04 |
TWI441207B (zh) | 2014-06-11 |
CN102237174A (zh) | 2011-11-09 |
TW201207872A (en) | 2012-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37174B (zh) | 静止感应电器 | |
KR20110055669A (ko) | 소음 저감 장치 및 소음 저감 방법 | |
RU2498150C2 (ru) |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й герметизированный и теплоизолированный резервуар, встроенный в несущую конструкцию | |
KR101965852B1 (ko) | 내진 시스템이 구비된 물탱크 | |
KR101120502B1 (ko) | 투명판 연결용 이음기구와 이 이음기구를 포함하는 방음벽 | |
JP2005061465A (ja) | 真空断熱材 | |
JP5022844B2 (ja) | 防音パネルおよび防音タンク | |
KR20060078348A (ko) | 건축물의 층간바닥 충격음 차단 다중패널 | |
JP5168326B2 (ja) | 防音壁および防音ハウス | |
JPH11251161A (ja) | 静止誘導電器 | |
JP4467353B2 (ja) | 柱の構造 | |
CN217926936U (zh) | 震动设备降噪减震装置 | |
CN213204196U (zh) | 5g机柜安装结构和5g通信设备 | |
WO2015145337A1 (en) | Composite foundations for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 | |
KR100926503B1 (ko) | 조립식 저장고의 패널 | |
JPH10149920A (ja) | 静止誘導電器 | |
KR200408460Y1 (ko) | 이중바닥구조용 벽면 단열완충재 | |
KR102268137B1 (ko) | 클립을 이용한 건축용 외장재의 내진 결합구조 | |
JP3800530B2 (ja) | 免震装置の取付構造 | |
JP5080853B2 (ja) | 建物の避雷構造 | |
JP2006214187A (ja) | 免震装置 | |
KR102092262B1 (ko) | 내진형 단열 구조물 및 그의 가공방법 | |
KR200357995Y1 (ko) | 공동주택용 온돌 바닥의 층간 소음방지패널 | |
KR20050102825A (ko) | 공동주택용 온돌 바닥의 층간 소음방지패널 및 그 시공방법 | |
JPS61196078A (ja) | 浮遊免震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