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5965A - 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由该装置进行的对用户的通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由该装置进行的对用户的通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5965A
CN102235965A CN2011100779411A CN201110077941A CN102235965A CN 102235965 A CN102235965 A CN 102235965A CN 2011100779411 A CN2011100779411 A CN 2011100779411A CN 201110077941 A CN201110077941 A CN 201110077941A CN 102235965 A CN102235965 A CN 102235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container
reagent container
cover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79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5965B (zh
Inventor
滨田雄一
桑野桂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35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5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5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5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712Automatic status testing, e.g. at start-up or period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01N35/00663Quality control of consum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0Staining; Impregnating ; Fixation; Dehydration;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samples of tissue, cell or nucleic acid material and the like for analysis
    • G01N1/31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01N35/00663Quality control of consumables
    • G01N2035/00673Quality control of consumables of reag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792Type of components bearing the codes, other than sample carriers
    • G01N2035/00811Type of components bearing the codes, other than sample carriers consumable or exchangeable components other than sample carriers, e.g. detectors, flow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2035/00891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the operator
    • G01N2035/009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the operator alarms, e.g. audib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2035/00891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the operator
    • G01N2035/0091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3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 G01N2035/0405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manipulating closing or opening means, e.g. stoppers, screw caps, lid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29Sample carrie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G01N2035/0436Sample carrie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with pre-packaged reagents, i.e. test-p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1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体分析装置,包括:第1容器设置部,具备在设置收容有检测体的分析中使用的第1试剂的第1试剂容器时由用户操作的第1操作部,通过由用户操作第1操作部而设置第1试剂容器;第1探测部,对由用户操作第1操作部进行探测;第2容器设置部,具备在设置收容有检测体的分析中使用的第2试剂的第2试剂容器时由用户操作的第2操作部,通过由用户操作第2操作部而设置第2试剂容器;第2探测部,对由用户操作第2操作部进行探测;输出部;控制部,当需要在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第1试剂容器的情况下,如果通过第2探测部探测到由用户操作了第2操作部,则使输出部输出规定的通知。还公开了由检测体分析装置进行的对用户的通知方法。

Description

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由该装置进行的对用户的通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试剂来分析检测体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由检测体分析装置进行的对用户的通知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可以将多个试剂容器设置到装置内部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例如,在Japanese Laid-Open Patent Publication No.H10-96733中,公开有具备试剂瓶收纳库的自动分析装置。该试剂瓶收纳库可以设置多个试剂瓶,与各设置位置对应地设置了显示灯。另外,在该自动分析装置中,设置有试剂信息读取装置,当从试剂瓶上附加的条形码读取试剂信息后,为了显示应设置试剂瓶的场所,位于设置位置最近的显示灯点亮或者闪烁。操作者通过该点亮或者闪烁的信号,确认并设置试剂瓶的设置场所。
但是,在所述Japanese Laid-Open Patent Publication No.H10-96733所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即使位于设置位置最近的显示灯点亮或者闪烁,操作者也有可能在错误的设置位置设置试剂瓶。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完全没有考虑这样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项限定,并且不受本发明内容部分中的陈述的任何程度上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
(1)一种检测体分析装置,包括:
第1容器设置部,具备第1操作部,所述第1操作部在对收容了在检测体的分析中所使用的第1试剂的第1试剂容器进行设置时由用户操作,该第1容器设置部通过由用户操作所述第1操作部来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
第1探测部,对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1操作部的情况进行探测;
第2容器设置部,具备第2操作部,所述第2操作部在对收容了在检测体的分析中所使用的第2试剂的第2试剂容器进行设置时由用户操作,该第2容器设置部通过由用户操作所述第2操作部来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
第2探测部,对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的情况进行探测;
输出部;以及
控制部,当需要在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第1试剂容器的情况下,如果由第2探测部探测到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则使所述输出部输出规定的通知。
通过所述(1)的结构,可以比比以往更正确地进行试剂容器的设置。
(2)在(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设置容许部具备第1罩,所述第1罩能够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2设置容许部具备第2罩,所述第2罩能够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1探测部具备第1传感器,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所述第1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该第1探测部通过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所述第1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来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1操作部,
所述第2探测部具备第2传感器,所述第2传感器探测所述第2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该第2探测部通过所述第2传感器探测所述第2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来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
(3)在(2)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设置容许部具备第1罩,所述第1罩能够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2设置容许部具备第2罩,所述第2罩能够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1探测部具备第1传感器,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所述第1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该第1探测部通过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所述第1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来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1操作部,
所述第2探测部具备第2传感器,所述第2传感器探测所述第2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该第2探测部通过所述第2传感器探测所述第2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来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
(4)在(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通知包括对旨在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进行通知的消息。
(5)在(3)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罩能够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2罩能够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规定的通知包括促使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移动的所述第2罩朝向不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移动的消息。
(6)在(2)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信息读取部,从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具备该记录部;以及
第2信息读取部,从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设置于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具备该记录部,
所述第1试剂容器具备第1记录部,该第1记录部记录了表示所述第1试剂的第1试剂信息,
所述第2试剂容器具备第2记录部,该第2记录部记录了表示所述第2试剂的第2试剂信息,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第1信息读取部从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所具备的所述记录部读取出的所述试剂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第1试剂信息,来判定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所述试剂容器适合与否。
(7)在(6)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不适合的情况下,使所述输出部输出催促设置其他试剂容器的消息。
(8)在(6)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适合的情况下,使所述输出部输出催促用户操作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具备的所述第1操作部的消息。
(9)在(6)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设置容许部具备第1罩,所述第1罩能够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2设置容许部具备第2罩,所述第2罩能够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1探测部具备第1传感器,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所述第1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该第1探测部通过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所述第1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来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1操作部,
所述第2探测部具备第2传感器,所述第2传感器探测所述第2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该第2探测部通过所述第2传感器探测所述第2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来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
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所述试剂容器适合,由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为所述第1罩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的情况下,开始试剂更换动作。
(10)在(3)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吸引管,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第1试剂容器吸引第1试剂;
第2吸引管,从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第2试剂容器吸引第2试剂;
第1连动部,与所述第1罩的移动连动地使吸引管移动,以便在使所述第1罩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时,所述第1吸引管从所述第1试剂容器退出,在使所述第1罩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时,所述第1吸引管进入到所述第1试剂容器;以及
第2连动部,与所述第2罩的移动连动地使吸引管移动,以便在使所述第2罩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时,所述第2吸引管从所述第2试剂容器退出,在使所述第2罩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时,所述第2吸引管进入到所述第2试剂容器,
所述第1罩能够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2罩能够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
(11)在(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1以及第2试剂容器的液量进行监视,基于监视结果,判定是否需要设置第1以及第2试剂容器。
(12)在(3)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和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的形状相互相同,
所述第1罩和所述第2罩的形状相互相同。
(13)在(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样调制部,根据第1试剂容器中收容的第1试剂和检测体调制第1测定试样,根据第2试剂容器中收容的第2试剂和检测体调制第2测定试样;以及
检测部,具备能够导入由所述试样调制部调制出的第1以及第2测定试样的流通池,从通过流通池的第1以及第2测定试样中的至少某一个,检测规定的血球。
(14)在(1)~(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试剂容器设置部设置试剂容器,所述试剂容器收容用于对检测体中包含的规定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染色的染色液。
(15)在(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信息读取部,从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具备该记录部;以及
第2信息读取部,从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设置于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具备该记录部,
所述第1试剂容器具备记录部,该记录部记录了表示所述第1试剂的第1试剂信息,
所述第2试剂容器具备记录部,该记录部记录了表示所述第2试剂的第2试剂信息,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第1信息读取部从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中具备的所述记录部读取出的所述试剂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在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第1试剂容器。
(16)一种通过检测体分析装置向用户通知的通知方法,包括:
判定是否需要向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第1试剂容器以及是否需要向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第2试剂容器;
在判定为需要向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第1试剂容器的情况下,如果由第2探测部探测到由用户操作了第2操作部,则使输出部输出规定的通知,所述第2探测部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所述第2操作部在设置第2试剂容器时由用户操作。
通过所述(16)的结构,可以比以往正确地进行试剂容器的设置。
(17)在(16)所述的通知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通知包括对旨在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进行通知的消息。
(18)在(16)或者(17)所述的通知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由第1信息读取部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所述试剂容器中具备的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所述第1信息读取部从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所具备的所述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以及
基于在所述试剂信息中是否包含表示第1试剂的第1试剂信息,判定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所述试剂容器适合与否,所述试剂信息由所述第1信息读取部从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所具备的所述记录部读取。
(19)在(18)所述的通知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在判定为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不适合的情况下,使所述输出部输出催促设置其他试剂容器的消息。
(20)在(18)所述的通知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在判定为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适合的情况下,使所述输出部输出催促用户操作第1操作部的消息,所述第1操作部在设置第1试剂容器时由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检测体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检测体分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测定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测定单元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测定单元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试剂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试剂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信息处理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试剂代码表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的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检测体分析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A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的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试剂更换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B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的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试剂更换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C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的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试剂更换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测定单元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19A是示出由实施方式2的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试剂更换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9B是示出由实施方式2的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试剂更换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9C是示出由实施方式2的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试剂更换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检测体分析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1是将血液检测体中包含的血球分类为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等,并对各血球进行计数的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1如图1所示,具备:在箭头X2方向侧配置的第1测定单元3以及在箭头X1方向侧配置的第2测定单元2这2个测定单元;在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的前面侧(箭头Y1方向侧)配置的检测体搬送单元(取样器)4;和与第1测定单元3、第2测定单元2以及检测体搬送单元4电连接的由PC(个人计算机)构成的信息处理单元5。另外,检测体分析装置1通过信息处理单元5与主机计算机6(参照图2)连接。
<测定单元的结构>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1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是实质上相同种类的测定单元,相互邻接地配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测定单元2使用与第1测定单元3相同的测定原理,针对同一测定项目测定检测体。进而,第2测定单元2还测定第1测定单元3没有分析的测定项目。另外,如图2所示,第2测定单元2以及第1测定单元3分别具有:从样品容器100吸引检测体即血液的检测体吸引部21以及31;根据由检测体吸引部21以及31吸引出的血液调制测定试样的试样调制部22以及32;以及从由试样调制部22以及32调制出的测定试样检测血液的血球的检测部23以及33。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中,分别设置了驱动各机构部的致动器,接收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驱动器基板3a以及2a。
另外,第2测定单元2以及第1测定单元3如图2所示,分别还包括:在内部收容检测体吸引部21以及31、试样调制部22以及32等的单元罩24以及34;将样品容器100取入到单元罩24以及34的内部,将样品容器100搬送至由检测体吸引部21以及31进行吸引的吸引位置600以及700的样品容器搬送部25以及35;和在吸引位置600以及700固定保持样品容器100的固定保持部26以及36。另外,如上所述,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是实质上相同种类的测定单元,所以以下说明第2测定单元2,对于第1测定单元3,省略其说明。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2测定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检测体吸引部21如图3所示,具有试剂通过内部的吸引管即穿孔器21a以及定量部21b。穿孔器21a形成为前端可以贯通(刺穿)样品容器100的后述的密闭盖100a。另外,穿孔器21a可以通过未图示的穿孔器驱动部在铅直方向(Z方向)上移动,可以移动至后述的反应腔22a。定量部21b由注射器泵等构成,具有经由穿孔器21a,从样品容器100吸引规定量的检测体并吐出的功能。由此,可以从样品容器100吸引检测体测定所需的规定量的检测体,供给到反应腔22a。
检测部23通过稍流DC检测法进行RBC检测(红血球的检测)以及PLT检测(血小板的检测),并且通过SLS-血红蛋白法,进行HGB检测(血液中的血色素的检测)。另外,检测部23如图3所示,具有通过使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流式细胞术进行WBC检测(白血球的检测)的FCM测定部23a。FCM测定部23a具备粒子通过的流通池、对通过流通池的粒子照射光的半导体激光器、以及接收来自照射了光的粒子的散射光的受光部。另外,由检测部23得到的检测结果作为检测体的测定数据(测定结果)发送到信息处理单元5。
如图3所示,第2测定单元2的试样调制部22具有反应腔22a、和与反应腔22a连接的试剂供给部22b。反应腔22a使由检测体吸引部21吸引出的检测体(血液)、与从试剂供给部22b供给的试剂混合以及反应。反应腔22a根据测定类别设置了多个,对各反应腔22a供给与测定项目对应的多个种类的试剂(染色液等),经由检测体与试剂的混合以及反应过程而调制与各种测定项目对应的测定试样。所调制出的测定试样供给到FCM测定部23a。
在本实施方式中,试剂供给部22b具有在单元罩24的内部中设置的、保持收容有规定量的试剂的多个试剂容器200(参照图9)或者300(参照图10)的试剂容器保持器60。在所述试剂容器保持器60中,设置有吸收试剂容器200(或者300)内的试剂的穿孔器64。另外,试剂供给部22b具有:气泡传感器22p、由注射器泵以及隔膜泵等构成的定量部22c、和进行将所吸引出的试剂移送到定量部22c以及反应腔22a时的流路的开闭的电磁阀22d以及22e。如图3所示,气泡传感器22p设置在穿孔器64与反应腔22a之间的流路中,对从穿孔器64吸引出的液体中包含的气泡进行检测。进而,试剂供给部22b除了具有试剂容器保持器60中保持的试剂容器200(或者300)以外,还具有用于从测定单元的外部中配置的大容量试剂容器110移送试剂(溶血剂等)的定量部22f和电磁阀22g以及22h。另外,对于试剂容器200以及300,在后面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单元罩24的前面侧,设置有可开闭的前面罩24a。试剂容器保持器60配置在第2测定单元2的前面上部,通过打开前面罩24a,向外部露出。由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更换试剂容器200以及300。另外,在第1测定单元3的单元罩34的前面侧,也设置有可开闭的前面罩34a。同样地,试剂容器保持器60配置在第1测定单元3的前面上部,通过打开前面罩34a,向外部露出。
另外,在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中,设置了发出警报音的蜂鸣器39、29。蜂鸣器39、29与驱动器基板3a、2a独立地连接,通过信息处理单元5的控制信号发出警报音。
接下来,详细说明试剂容器保持器60的结构。图4以及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2测定单元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结构的立体图以及正面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试剂容器保持器60具有5个保持器部60a、60b、60c、60d以及60e,保持合计5个(5种)试剂容器200(或者300)。试剂容器保持器60中保持的试剂容器200(或者300)收容有用于通过FCM测定部23a测定多个测定项目的、分别不同种类的试剂(染色液)。对于试剂容器,根据试剂的种类使用大型(约100mL)的试剂容器200(参照图9)、和小型(约20mL)的试剂容器300(参照图10),但各保持器部60a~60e可由试剂容器200或者300中的任意一个保持。即,5个保持器部60a~60e分别具有同样的结构。在3个保持器部60a~60c中设置大型的试剂容器200,在2个保持器部60d以及60e中设置小型的试剂容器300(在图4以及图5中未图示)。更详细而言,在保持器部60a~60c中设置收容有白血球的子等级分类用的染色液的试剂容器200,在保持器部60d中设置收容有网状红血球检测用的染色液的试剂容器300,在保持器部60e中设置收容有血小板检测用的染色液的试剂容器300。这些保持器部60a~60e分别具有机架61、试剂容器设置部62、用于开闭试剂容器设置部62的罩63、所述的穿孔器64、以及穿孔器升降机构65。
在保持器部60a~60e中,分别设置有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读出器61a~61e、和与RFID读出器61a~61e分别逐个对应地连接的天线62a~62e。在试剂容器200以及300中,分别安装有存储与试剂相关的各种信息的RFID标签260(360)。RFID标签260(360)是不需要电池的无源标签,通过从天线62a~62e发送的电波驱动。在RFID标签260(360)中,存储有表示试剂的种类的试剂代码、试剂的使用期限、试剂的最大使用次数、对各试剂独立地分配的串行编号、批号、开封后有效期限的各信息。RFID读出器61a~61e在从RFID标签260(360)读取了试剂信息时,从天线62a~62e发送电波。当从天线62a~62e发送电波后,其一部分被RFID标签260(360)反射。在该反射波中,载有RFID标签260(360)中存储的试剂信息。天线62a~62e接收来自RFID标签260(360)的反射波,RFID读出器61a~61e取得该反射波中包含的试剂信息。
试剂容器设置部62设置在机架61的下部(参照图5),在其内部设置有用于设置试剂容器200(300)的空间。
图6~图8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图6示出在试剂容器保持器中装卸试剂容器的状态,图7示出试剂容器保持器中的试剂容器的设置状态,图8示出使试剂容器保持器的罩下降了的状态。如图6所示,试剂容器设置部62具有:支撑试剂容器200(300)的支撑部624;以及可旋转地支撑支撑部624的旋转机构625。支撑部624具有与试剂容器200(30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试剂容器200(300)的前面以及下面接触。旋转机构625可以以支撑部624的弯曲部附近处设置的轴承625a为中心,使支撑部624旋转。
进而,在机架61的内部,设置有通过与支撑部624接触,吸附旋转的支撑部624的吸附部626。在吸附部626中设置有磁铁,通过磁力与支撑部624的前侧部分吸附。由此,支撑部624在试剂容器200(300)的下面成为水平的设置位置P1(参照图6)、与试剂容器200(300)的前侧以及后侧端面成为垂直的设置位置Q1(参照图7)之间移动。如图7所示,在配置于该设置位置Q1的状态下,试剂容器200(300)的后述的开口部212(312)成为水平并且位于穿孔器64的正下方。
天线62a~62e分别安装在各试剂容器设置部62的侧面部分中。在试剂容器200(300)配置于设置位置Q1时,该试剂容器200(300)的RFID标签260(360)配置在与设置了该试剂容器200(300)的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的天线62a~62e邻接的位置。由此,来自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设置的试剂容器200(300)的RFID标签260(360)的反射波被天线62a~62e中的最接近(即邻接)的1个接收。从RFID标签260(360)发出的反射波非常微弱,对于最接近的天线以外的天线,无法接收。
罩63如图6所示,配置在保持器部60a~60e(机架61)各自的跟前侧(箭头Y1方向侧),安装在穿孔器升降机构65中。通过该穿孔器升降机构65,罩63可以移动到打开试剂容器设置部62的上升位置P2(参照图7)、和覆盖(关闭)试剂容器设置部62的下降位置Q2(参照图8)。另外,如图5所示,在罩63的规定位置,设置有由开口构成的窗部631。如图8所示,在罩63位于覆盖(关闭)试剂容器设置部62的下降位置Q2的状态下,使用者经由该窗部631,可以视觉辨认试剂容器200(300)上粘贴的标签250(350、参照图10)。在可以经由标签250(350)的窗部631进行视觉辨认的位置,印刷有识别试剂容器200(300)的种类(试剂的种类)的标识。另外,在罩63中,粘贴有印刷了识别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设置的试剂容器200(300)的种类(试剂的种类)的标识的标签632。即,在5个保持器部60a~60e中,分别设置收容确定的种类的试剂的试剂容器200(300),所以与其对应地,在各保持器部60a~60e的罩63中,粘贴识别应设置的试剂的种类的标签632。由此,在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设置了试剂容器200(300)的状态(使罩63下降到下降位置Q2的状态)下,可以从罩63上附加的标签632、和经由窗部631进行视觉辨认的标签250(350),确认正确的试剂是否被设置在各保持器部60a~60e中。
另外,在保持器部60a~60e中,分别设置了对对应的罩63的开闭进行检测的罩开闭传感器63a。罩开闭传感器63a是具有相互对向配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的光斩波器,通过检测穿孔器升降机构65中设置的检测片65a,检测罩的开闭。更详细而言,在位于下降位置Q2时,检测片65a配置于罩开闭传感器63a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通过受光部对检测片65a遮挡来自发光部的光进行检测,从而检测出罩63被关闭,来自发光部的光未被检测片65a遮挡而由受光部检测到,从而检测出罩63被打开。
如图7所示,穿孔器64配置在试剂容器设置部62的最里部(箭头Y2方向侧端部)的上方位置,通过保持穿孔器64的穿孔器升降机构65其在铅直方向(Z方向)上移动。穿孔器64被尖锐地形成,以使前端可以贯通(刺穿)用于盖住试剂容器200(300)的开口部212(312)的密封件213(313)(参照图9以及图10)。另外,如图3所示,穿孔器64的上端与直至定量部22c以及反应腔22a的流路(在图6~11中省略图示)连接。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穿孔器升降机构65保持穿孔器64和罩63。另外,穿孔器升降机构65可以在机架61中设置的槽部611以及612中进行铅直方向(Z方向)移动。由此,穿孔器升降机构65与罩63的开闭(升降)连动地使穿孔器64在铅直方向(Z方向)上一体移动。然后,如图7所示,在罩63配置于上升位置P2中的状态下,穿孔器64配置到试剂容器设置部62的上方的上升位置P3,如图8所示,在罩63配置于下降位置Q2中的状态下,穿孔器64配置到试剂容器200(300)的开口部212(312)正下方的内底部附近的下降位置Q3。
如图3所示,定量部22c通过以将穿孔器64在试剂容器200(300)内部配置到下降位置Q3的状态(参照图8),打开电磁阀22d并且关闭电磁阀22e,可以经由穿孔器64将试剂容器200(300)内的规定量的试剂吸引到定量部22c内部。由此,定量出在测定试样的调制中所需的规定量的试剂。另外,定量部22c通过关闭电磁阀22d并且打开电磁阀22e,可以对反应腔22a移送在定量部22c内部定量出的试剂。
另外,与配置在外部的大容量试剂容器110连接的定量部22f、电磁阀22g以及22h也是同样的,通过控制这些各部的动作,向反应腔22a内移送各种试剂。另外,在第2测定单元2内部中,设置有用于废弃测定完毕(调制完毕)的试样的废液腔27,通过电磁阀27a的开闭,进行测定完毕(调制完毕)试样的废弃。
如图2所示,样品容器搬送部25可以在铅直方向(箭头Z1以及Z2方向)上进行直线移动,具有:可以夹持样品容器100的把手部25a;使样品容器100在箭头Y1以及Y2方向上水平移动的样品容器移送部25b;以及条形码读取部25c。
把手部25a配置在检测体搬送单元4搬送的架子101的搬送路径的上方。另外,把手部25a如果通过检测体搬送单元4对规定的取入位置43b搬送了样品容器100,则在移动到下方(箭头Z2方向)之后,夹持架子101中收容的样品容器100。
另外,把手部25a可以对所夹持的样品容器100内的血液进行搅拌。另外,在搅拌结束后,在通过样品容器移送部25b移动到检测体设置位置610的检测体设置部25d中,设置样品容器100。另外,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第2取入位置43b和检测体设置位置610被重叠地设置。
样品容器移送部25b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有检测体设置部25d,可以使检测体设置部25d移动到与测定处理的动作对应的规定的位置。具体而言,通过样品容器移送部25b,可以将检测体设置部25d配置到图2所示的吸引位置600、和检测体设置位置610。另外,样品容器移送部25b如图1所示,可以移动至单元罩24的外部的规定位置,以便在进行紧急检测体的测定的情况、不使用检测体搬送单元4的情况下使用者手动设置样品容器100。
条形码读取部25c读取各样品容器100上粘贴的条形码(未图示)。另外,各样品容器100的条形码(未图示)固有地附加在各检测体上,用于各检测体的分析结果的管理等。
固定保持部26固定保持移送到吸引位置600的样品容器100。具体而言,固定保持部26如图2所示,具有一对夹具部26a,一对夹具部26a相互接近移动而夹持样品容器100。
接下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测定单元2以及第1测定单元3中使用,并设置在试剂容器保持器60中的试剂容器200以及300。
图9以及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试剂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与所收容的试剂的种类对应地使用大型(容量约100mL)的试剂容器200、和小型(容量约20mL)的试剂容器300。即,在大型的试剂容器200中,收容白血球的子等级分类用的染色液,在小型的试剂容器300中,收容网状红血球检测用的染色液以及血小板检测用的染色液。试剂容器200以及300分别在前端(插入到试剂容器设置部62时的插入方向侧端)的上部具备插入穿孔器64的开口部212以及312,设置了该开口部212以及312的前侧部分的形状相互相同。另外,大型的试剂容器200的后侧部分(设置了开口部212的前侧的相反侧部分)的宽度较宽。另一方面,小型的试剂容器300形成为在全长的范围内其宽度均匀。这样,对于试剂容器200以及300,由于各自的前侧部分的形状共通,所以可以分别设置到具有同一形状的保持器部60a~60e的试剂容器设置部62。进而,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大型的试剂容器200以及小型的试剂容器300这双方的前侧部分的侧面中,在对应的部位安装有RFID标签260以及360。该前侧部分的形状在试剂容器200以及300中相同,所以在试剂容器200以及300设置于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的状态下,试剂容器200以及300的某一个中设置的RFID标签260以及360也分别配置于与对应的天线62a~62e邻接的位置。
开口部212(312)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从试剂容器200以及300的前侧部分向上方形成为圆筒状。在开口部212(312)中,设置有由铝箔等构成的密封件213(313),封闭试剂容器200(300)。如上所述,在试剂容器200以及300设置于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的状态下,罩63被关闭,在与其连动地穿孔器64下降了时,利用穿孔器64的前端刺穿密封件213以及313,穿孔器64插入到开口部212以及312中。
另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各试剂容器200(300)中,分别粘贴有印刷了所收容的试剂的名称、试剂的批号、以及使用期限等的标签250(350)。该标签250(350)粘贴在各试剂容器200(300)的后侧表面、和至少一方的横侧面。另外,在标签250(350)的一部分(与各试剂容器200(300)的后侧表面相当的部分)或者全部中,附加了表示所收容的试剂的种类的色彩,可以通过标签250(350)中显示的颜色来识别试剂的种类。通过该标签250(350)、与试剂容器保持器60的罩63上粘贴的标签632(参照图5)各自的颜色是否一致,可以确认试剂容器200(300)是否正确地设置于保持器部60a~60e中。
<检测体搬送单元的结构>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检测体搬送单元4具有:可以保持收容了收容进行分析前的检测体的样品容器100的多个架子101的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可以保持收容了收容进行分析后的检测体的样品容器100的多个架子101的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使架子101在箭头X1以及X2方向上水平地直线移动的架子搬送部43;条形码读取部44;探测有无样品容器100的有无探测传感器45;以及向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内移动架子101的架子送出部46。
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具有架子送入部411,通过架子送入部411在箭头Y2方向上移动,将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中保持的架子101逐个推出到架子搬送部43上。
架子搬送部43如图2所示通过搬送架子101,将架子中保持的规定的样品容器100配置到第1测定单元3取入检测体的取入位置43a、以及第2测定单元2取入检测体的取入位置43b。另外,架子搬送部43可以向有无探测传感器45确认有无样品容器100的检测体有无探测位置43c、和条形码读取部44读取样品容器100的条形码(未图示)(参照图4)的读取位置43d搬送样品容器100。
架子送出部46配置成夹着架子搬送部43而与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对向,在箭头Y1方向上水平地移动。另外,架子送出部46通过在箭头Y1方向上水平移动,将架子搬送部43的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和架子送出部46所夹持的位置处配置的架子101推出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侧。
<信息处理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信息处理单元5的结构。信息处理单元5由计算机构成。图11是示出信息处理单元5的结构的框图。信息处理单元5由计算机5a实现。如图11所示,计算机5a具备本体51、图像显示部52、以及输入部53。本体51具备:CPU51a、ROM51b、RAM51c、硬盘51d、读出装置51e、输入输出接口51f、通信接口51g、以及图像输出接口51h。CPU51a、ROM51b、RAM51c、硬盘51d、读出装置51e、输入输出接口51f、通信接口51g、以及图像输出接口51h通过总线51j连接。
读出装置51e可以从可移动型记录介质54读出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单元5而发挥功能的计算机程序54a,将该计算机程序54a安装到硬盘51d中。
在硬盘51d中,保存有将指定保持器部60a~60e的信息、和表示可以设置到各保持器部60a~60e中的试剂的种类的试剂代码对应起来存储的试剂代码表RCT。图12是示出试剂代码表的构造的示意图。如上所述,针对保持器部60a~60e的每一个,决定了可设置的试剂的种类。即,在保持器部60a中设置收容了白血球的第1子等级分类用的染色液的试剂容器,在保持器部60b中设置收容了白血球的第2子等级分类用的染色液的试剂容器,在保持器部60c中设置收容了白血球的第3子等级分类用的染色液的试剂容器,在保持器部60d中设置收容了网状红血球检测用的染色液的试剂容器,在保持器部60e中设置收容了血小板检测用的染色液的试剂容器。在试剂代码表RCT中,与表示保持器部60a的试剂设置位置编号“1”对应地,存储有白血球的第1子等级分类用的染色液的试剂代码“S001”,与表示保持器部60b的试剂设置位置编号“2”对应地,存储有白血球的第2子等级分类用的染色液的试剂代码“S002”,与表示保持器部60c的试剂设置位置编号“3”对应地,存储有白血球的第3子等级分类用的染色液的试剂代码“S003”,与表示保持器部60d的试剂设置位置编号“4”对应地,存储有网状红血球检测用的染色液的试剂代码“S004”,与表示保持器部60d的试剂设置位置编号“5”对应地,存储有血小板检测用的染色液的试剂代码“S005”。
另外,在硬盘51d中,设置有试剂管理表RMT的区域。试剂管理表RMT是用于管理试剂容器保持器60中设置的试剂的表,保存试剂的设置位置(保持器部)、试剂代码、试剂的使用期限、试剂的最大使用次数、串行编号、批号、开封后有效期限、开封日、使用次数等信息。
进而,在硬盘51d中,存储有通知消息MS。通知消息MS是在需要更换试剂时或者由用户进行试剂更换作业时输出的文字信息。具体而言,在硬盘51d中,存储有“试剂用完。请打开罩更换试剂容器。”、“不是更换对象的罩被打开。请关闭。”、“请设置适合的试剂容器。”、“已设置了适合的试剂容器。请关闭罩。”、“试剂更换已完成。”这样的各通知消息MS。
对输入输出接口51f,经由电缆分别连接着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输入输出接口51f与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的驱动器基板3a以及2a可通信地连接,可以将控制信号输出到驱动器基板3a、2a。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的驱动器基板3a、2a对该控制信号进行解码,与控制信号对应地驱动各机构部的致动器。另外,气泡传感器22p、5个罩开闭传感器63a、以及RFID读出器61a~61e与驱动器基板3a、2a连接,从气泡传感器22p、罩开闭传感器63a、以及RFID读出器61a~61e输出的信号经由驱动器基板3a、2a发送给信息处理单元5。
[检测体分析装置的动作]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1的动作。
<检测体分析动作>
首先,说明由检测体分析装置1进行的检测体分析动作。通过信息处理单元5的CPU51a执行检测体分析控制处理,控制第1测定单元3、第2测定单元2、以及检测体搬送单元4,来进行检测体分析。图13是示出由信息处理单元5进行的检测体分析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用户在开始通过检测体分析装置1进行检测体分析时,通过操作信息处理单元5将检测体分析的开始指示提供给检测体分析装置1。CPU51a等待受理所述检测体分析的开始指示(在步骤S101中“否”),当受理了检测体分析的开始指示(在步骤S101中“是”),使检测体搬送单元4搬送架子101(步骤S102),使条形码读取部25c读取第1个(在架子101中搬送方向最下游侧)样品容器100上粘贴的条形码,取得该检测体的检测体信息(检测体ID、测定命令、患者信息等)(步骤S103)。CPU51a根据该检测体信息,从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决定进行该检测体的测定的测定单元(步骤S104),使所决定的测定单元取入样品容器100,使检测体吸引部21或者31从样品容器100吸引检测体(步骤S105)。检测体的吸引完成后的样品容器100从测定单元排出,返回到架子101的原来的位置。
在检测体的吸引之后,CPU51a使试样调制部22混合该检测体、和与该检测体的测定项目对应的试剂,调制测定试样(步骤S106)。如果这样使用1次试剂而调制了测定试样,则CPU51a在试剂管理表RMT中将该试剂的使用次数更新为增加了1的值。进而,CPU51a使试样调制部22将测定试样供给到检测部23,使检测部23执行检测体的测定(步骤S107)。CPU51a取得检测体的测定数据,解析该测定数据,得到检测体的分析结果(步骤S108)。接下来,CPU51a判定是否将架子101中保持着的所有样品容器100供给到了测定单元(步骤S109),在存在尚未供给到测定单元的样品容器100的情况下(在步骤S109中“否”),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02,搬送架子101,使条形码读取部25c读取下一个样品容器100上粘贴的条形码,取得该检测体的检测体信息。之后,执行步骤S105以后的处理,进行该检测体的分析。
在步骤S109中,在所有样品容器100都供给到测定单元的情况下(在步骤S109中“是”),CPU51a使检测体搬送单元4将架子101搬送至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步骤S110),判定是否存在收容了未测定的样品容器100的接下来的架子101(步骤S111)。在存在接下来的架子101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中“是”),CPU51a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02,针对接下来的架子101中保持的检测体执行步骤S102以下的处理。由此,多个架子101被连续搬送,对这些架子101中保持的检测体依次进行分析。在不存在收容了未测定的样品容器100的接下来的架子101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中“否”),CPU51a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
另外,此处,说明了通过检测体搬送单元4搬送架子101的自动检测体分析动作,但检测体分析装置1还可以进行不使用检测体搬送单元4而由用户逐个设置样品容器100,并将所设置的样品容器100取入到测定单元内,而进行检测体的分析的人工检测体分析动作。
<试剂更换动作>
在进行了所述那样的检测体分析的结果试剂被消耗的情况、或者经过了试剂的使用期限的情况等下,需要更换试剂。在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1中,信息处理单元5的CPU51a执行试剂更换控制处理,控制第1测定单元3或者第2测定单元2,进行试剂更换。图14A~图14C是示出由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单元5进行的试剂更换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首先,CPU51a判定是否需要更换试剂(步骤S201)。在该处理中,通过分析使试剂消耗,在试剂管理表RMT中试剂的使用次数与最大使用次数一致的情况、即试剂的残料已用完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更换试剂。另外,在通过气泡传感器22p,在从试剂容器200或者300供给到反应腔22a的试剂中检测到气泡的情况下,也判定为试剂的残料用完,需要更换试剂。进而,在经过了试剂的使用期限的情况、或者经过了由试剂的开封日决定的开封后有效期限的情况下,也判定为需要更换试剂。
在步骤S201中不需要更换试剂的情况下(在步骤S201中“否”),CPU51a直至成为需要更换试剂为止,反复步骤S201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需要更换试剂的情况下(在步骤S201中“是”),CPU51a执行第1测定单元3或者第2测定单元2的测定中断处理(步骤S202)。该测定中断处理是指:控制第1测定单元3或者第2测定单元2,以便在执行自动检测体分析动作的过程中的情况下,以便针对尚未进行测定的检测体不开始测定,针对在该时刻正在执行测定的检测体,直到最后为止进行检测体的测定,在执行人工检测体分析动作的过程中的情况下,控制第1测定单元3或者第2测定单元2的处理,以便针对在该时刻正在执行测定的检测体,直到最后为止进行检测体的测定,不受理新的检测体。如果执行测定中断处理,则CPU51a从硬盘51d读出通知消息MS,使“试剂用完。请打开罩更换试剂容器。”的通知消息显示在图像显示部52(步骤S203)。另外,在步骤S203中,与所述通知消息一起,CPU51a使蜂鸣器29、39产生警报音。
在步骤S203中,与所述通知消息一起,将应更换的试剂的名称、以及表示需要更换试剂的测定单元的信息显示在图像显示部52。作为所显示的表示需要更换试剂的测定单元的信息,例如,可以是第1测定单元3或者第2测定单元2的名称、单元编号、“右侧的测定单元”或者“左侧的测定单元”等文字信息、或者是用图形显示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并用不同的颜色将其中的需要更换试剂的测定单元与无需更换试剂的测定单元进行显示等图像信息,还可以组合文字信息以及图像信息这双方。
用户通过所述通知消息,除了可以知道需要更换试剂以外,还可以知道应更换的试剂的种类以及需要更换试剂的测定单元。用户准备要更换的新的试剂,打开需要更换试剂的测定单元的前面罩24a或者34a。用户确认试剂容器保持器60的各罩63上附加的标签632,指定保持器部60a~60e中的试剂的更换对象的保持器部,打开试剂的更换对象的保持器部中的罩63,从而执行试剂容器的设置操作。这样当打开罩63后,与该罩63对应的罩开闭传感器63a对罩63的打开、即试剂容器的设置操作进行检测,输出检测信号。CPU51a通过这样的罩开闭传感器63a的检测信号,判定检测到哪一个罩63的打开(步骤S204)。如果没有检测到罩63的打开(在步骤S204中“否”),则CPU51a直至检测到某一个罩63的打开为止,反复步骤S20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4中检测到某一个罩63的打开的情况下(在步骤S204中“是”),CPU51a判定所打开的罩63是否为试剂更换对象的保持器部的罩(步骤S205)。在所打开的罩63与试剂更换对象的保持器部的罩不同的情况下(在步骤S205中“否”),CPU51a从硬盘51d读出通知消息MS,将“不是更换对象的罩被打开。请关闭。”的通知消息显示在图像显示部52中,使蜂鸣器39、29产生警报音(步骤S206)。由此,向用户通知与试剂更换对象不同的保持器部的罩被打开,催促注意。
如果由用户关闭了所打开的罩63,则与该罩对应的罩开闭传感器63a检测罩的关闭。CPU51a通过罩开闭传感器63a的输出信号,判定罩63是否被关闭(步骤S207)。如果没有检测到罩63的关闭(在步骤S207中“否”),则CPU51a直至检测到罩63的关闭为止,反复步骤S207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7中检测到罩63的关闭的情况下(在步骤S207中“是”),CPU51a使蜂鸣器39、29停止警报音,结束通知消息的显示(步骤S208)。此时,结束显示的通知消息是在步骤S206中显示的、催促关闭罩的通知消息,维持在步骤S203中显示的、催促更换试剂的通知消息的显示。另外,在该时刻,在显示着后述的步骤S211中显示的、催促设置适合的试剂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结束该通知消息的显示。
此处,在罩63被打开一次的保持器部中,有时试剂容器被更换。例如,即使是更换对象的试剂以外的试剂,也有时由于试剂量的剩余量少、使用期限接近等理由而被更换。另外,还考虑用户弄错更换对象的试剂的保持器部而打开其他保持器部的罩63,并将此处的试剂容器更换为更换对象的新的试剂容器。因此,CPU51a对罩63被关闭的保持器部的RFID读出器进行驱动,从该保持器部中设置的试剂容器200、300的RFID标签260、360,读出试剂信息(步骤S209),判定所设置的试剂适合与否(步骤S210)。在该处理中,CPU51a从试剂代码表RCT读出与罩63被打开的保持器部对应的试剂代码,通过是否与从RFID标签260、360读出的试剂信息中包含的试剂代码一致,判定保持器部中设置的试剂容器是否适合。
在步骤S210中,在所更换的试剂不适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210中“否”),CPU51a从硬盘51d读出通知消息MS,将“请设置适合的试剂容器。”的通知消息显示在图像显示部52中,使蜂鸣器39、29产生警报音(步骤S211)。由此,对用户,通知保持器部中设置的试剂不适合,催促设置适合的试剂。进而,CPU51a通过罩开闭传感器63a的检测信号,再次判定是否检测到罩63的打开(步骤S212)。如果没有检测到罩63的打开(在步骤S212中“否”),则CPU51a直至检测到罩63的打开为止,反复步骤S212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2中检测到罩63的打开的情况下(在步骤S212中“是”),CPU51a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07,判定罩63是否被关闭。
另外,在步骤S210中,在罩63被关闭的保持器部中设置的试剂适合的情况、即该保持器部中设置的试剂的试剂代码与和该保持器部对应起来的试剂代码一致的情况下(在步骤S210中“是”),CPU51a判定在该保持器部中是否更换了试剂(步骤S213)。在试剂管理表RMT中,预先登记有与所设置的试剂相关的信息,包括各试剂固有的串行编号。即,如果从RFID标签260、360读出的串行编号与试剂管理表RMT中登记的该设置位置处的试剂的串行编号一致,则可以判断为在罩63开闭前设置在该保持器部中的试剂、和在罩63开闭后设置在该保持器部中的试剂相同,试剂没有被更换。另一方面,如果从RFID标签260、360读出的串行编号与试剂管理表RMT中登记的该设置位置处的试剂的串行编号不一致,则可以判断为在罩63开闭前设置在该保持器部中的试剂、和在罩63开闭后设置在该保持器部中的试剂不同,试剂被更换了。在步骤S213的处理中,CPU51a通过这样核对从RFID标签260、360读出的试剂的串行编号、和试剂管理表RMT中登记的该设置位置处的试剂的串行编号,判断试剂是否被更换。
在步骤S213中,在所述保持器部中更换了试剂的情况下(在步骤S213中“是”),CPU51a将从RFID标签360、260读出的试剂信息在试剂管理表RMT中与表示该保持器部的设置位置对应起来进行存储(步骤S214)。此时,在试剂管理表RMT中此前存储的与该设置位置对应的试剂信息、即与更换前的试剂相关的试剂信息被删除。CPU51a在执行了步骤S214的处理之后,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04。另一方面,在步骤S213中,在所述保持器部中试剂没有被更换的情况下(在步骤S213中“否”),CPU51a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04。
在步骤S205中,所打开的罩63是试剂更换对象的保持器部的罩的情况下(在步骤S205中“是”),CPU51a结束在步骤S203中显示的、催促更换试剂的通知消息的显示(步骤S215)。
接下来,CPU51a对罩63被打开的保持器部的RFID读出器进行驱动,开始从该保持器部中设置的试剂容器200、300的RFID标签260、360读出试剂信息(步骤S216)。在该处理中,对RFID读出器进行驱动,开始从与该RFID读出器连接的天线发送电波。此处,如果在该保持器部中试剂容器300、200被更换,则从新的试剂容器300、200上粘贴的RFID标签360、260通过RFID读出器读出试剂信息。CPU51a根据这样读出的试剂信息,判定是否设置了新的试剂容器(步骤S217)。在该处理中,CPU51a核对从RFID标签260、360读出的试剂的串行编号、和试剂管理表RMT中登记的该设置位置处的试剂的串行编号,如果两者一致,则判定为没有设置新的试剂容器,如果两者不一致,则判定为设置了新的试剂容器。CPU51a在步骤S217中没有检测到新的试剂容器的设置的情况下(在步骤S217中“否”),直至检测到新的试剂容器的设置为止,反复步骤S217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7中检测到新的试剂容器的设置的情况下(在步骤S217中“是”),CPU51a判定所更换的试剂适合与否(步骤S218)。步骤S218的处理与步骤S210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218中,在所更换的试剂不适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218中“否”),CPU51a从硬盘51d读出通知消息MS,将“请设置适合的试剂容器。”的通知消息显示在图像显示部52中,使蜂鸣器39、29产生警报音(步骤S219),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17。由此,对用户通知保持器部中设置的试剂不适合,催促设置正确的试剂。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8中,在所更换的试剂适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218中“是”),CPU51a从硬盘51d读出通知消息MS,将“已设置了适合的试剂容器。请关闭罩。”的通知消息显示在图像显示部52中(步骤S220)。在该情况下,在其他通知消息显示在图像显示部中,并且发出了警报音的情况下,CPU51a结束该其他通知消息的显示,使警报音停止。
接下来,CPU51a通过罩开闭传感器63a的输出信号,判定罩63是否被关闭(步骤S221)。如果没有检测到罩63的关闭(在步骤S221中“否”),则CPU51a直至检测到罩63的关闭为止,反复步骤S221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1中检测到罩63的关闭的情况下(在步骤S221中“是”),CPU51a结束在步骤S220中显示的、催促关闭罩的通知消息的显示(步骤S222),将从RFID标签360、260读出的试剂信息登记到试剂管理表RMT中(步骤S223)。在该处理中,在试剂管理表RMT中此前存储的与该设置位置对应的试剂信息、即与更换前的试剂相关的试剂信息被删除,从RFID标签360、260读出的试剂信息与表示该保持器部的设置位置对应起来存储。
接下来,CPU51a使所驱动的RFID读出器停止,结束从设置有该RFID读出器的保持器部中设置的试剂容器200、300的RFID标签260、360读出试剂信息(步骤S224)。
另外,CPU51a执行试剂更换时序(步骤S225)。试剂更换时序是指:为了排除在第1测定单元3或者第2测定单元2中由于试剂更换而在从穿孔器64至反应腔22a为止的流路中产生的气泡,从更换了的试剂容器吸引规定量的试剂,其结果废弃积存于反应腔22a中的试剂的第1测定单元3或者第2测定单元2的控制处理。
如果试剂更换时序结束,则CPU51a从硬盘51d读出通知消息MS,将“试剂更换已完成。”的通知消息显示在图像显示部52中(步骤S226)。在步骤S226中从显示通知消息起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CPU51a结束该通知消息的显示(步骤S227),结束试剂更换控制处理。
(实施方式2)
[检测体分析装置的结构]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的结构。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2测定单元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结构的正面图。如图15所示,试剂容器保持器660具有5个保持器部660a、660b、660c、660d以及660e,保持合计5个(5种)试剂容器200(或者300)。保持器部660a~660e分别具有:机架661、用于使试剂容器设置部62开闭的罩663、以及穿孔器升降机构665。另外,在各罩663的前面,分别安装有按压按钮开关667。
图16~图18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图16示出在试剂容器保持器中装卸试剂容器的状态,图17示出试剂容器保持器中的试剂容器的设置状态,图18示出使试剂容器保持器的罩下降了的状态。如图16所示,在穿孔器升降机构665中,设置有由罩开闭传感器63a检测的检测片665a。该检测片665a形成为支撑穿孔器64的支撑板665b的一部分突起,支撑板665b从检测片665a的上部向后方连续延伸。进而支撑板665b在检测片665a的后方处向下方弯曲,从弯曲部分,下侧成为垂直板状的锁定部666。锁定部666在下端附近设置有第1锁定孔666a,在上端附近设置有第2锁定孔666b。
从机架661的罩开闭传感器63a的安装位置附近,螺线管支撑部661a向后方突起。所述螺线管支撑部661a在前端弯曲90度,支撑螺线管668。螺线管668具有棒状的插棒668a,可以通过进行驱动而使插棒668a移动。插棒668a通过螺线管668中内置的未图示的弹簧而向后方移动,在未对螺线管668提供电流时,插棒668a位于螺线管668的本体中收容的锁定解除位置。如果对螺线管668提供了电流,则通过电磁力,插棒668a向前方移动。将插棒668a的前侧的移动终端位置称为锁定位置。即,螺线管668可以使插棒668a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变位。
在罩63被打开,穿孔器64处于上升位置P3时,锁定部666的第1锁定孔666a与螺线管668对向。此时,如果对螺线管668进行驱动插棒668a到达锁定位置,则插棒668a贯通第1锁定孔666a,锁定部666被螺线管668固定。由此,在罩663被打开的位置(以下,称为“打开位置”)处锁定,此时无法关闭罩663(参照图16)。
另一方面,在没有对螺线管提供电流时,插棒668a位于锁定解除位置,插棒668a从第1锁定孔666a退出。因此,锁定部666未被螺线管668锁定,而可以向下方移动,可以关闭罩663(参照图17)。
在罩63被关闭,穿孔器64处于下降位置Q3时,锁定部666的第2锁定孔666b与螺线管668对向。此时,如果对螺线管668进行驱动插棒668a到达至锁定位置,则插棒668a贯通第2锁定孔666b,锁定部666被螺线管668固定。由此,在罩663被关闭的位置(以下,称为“关闭位置”)处锁定,此时无法打开罩663(参照图18)。
可以通过按压按钮开关667的操作使所述螺线管668动作。处于关闭位置的规定的罩63被锁定,在用户打开该罩63的情况下,如果用户按下了该罩63中设置的按压按钮开关667,则停止向螺线管668供给电流,插棒668a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该罩63的锁定被解除。在该状态下,用户可以打开该罩63。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检测体分析装置1的结构相同,所以对同一构成要素附加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检测体分析装置的动作]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的动作。
<检测体分析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在检测体分析装置的电源被切断,检测体分析装置未起动的状态下,不会如上所述对螺线管668供给电流,而成为各罩663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因此,在检测体分析装置是电源OFF的状态下,用户可以自由地开闭罩663,来更换试剂。
如果检测体分析装置的电源被接通,检测体分析装置起动,则对螺线管668供给电流,罩663被锁定。在该状态下检测体分析装置进行包括各机构的动作检查的初始化动作。在该初始化动作中,CPU51a对RFID读出器61a~61e进行驱动,从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各自的试剂容器保持器60中设置的试剂容器300、200的RFID标签360、260读出试剂信息,对各个试剂信息中包含的试剂代码与试剂代码表中保存的试剂代码进行比较,判定是否设置有适合的试剂。另外,在该处理中,还判定试剂的残料是否用完、试剂的使用期限是否已过、以及由试剂的开封日决定的开封后有效期限是否已过,由此也判定所设置的试剂是否适合。在该处理中,在试剂不适合的情况下,由CPU51a执行与后述的试剂更换控制处理同样的处理。但是,在初始化动作中不进行检测体的测定,所以不执行步骤S302的测定中断处理。
当初始化动作完成后,检测体分析装置成为可以开始检测体测定的准备就绪状态。在该准备就绪状态下,向各螺线管668的电流供给被停止,各罩663成为锁定解除的状态。因此,在准备就绪状态下,用户可以开闭罩663。
如果执行了自动检测体分析动作或者人工检测体分析动作,则再次向各螺线管668供给电流,各罩663被锁定。由此,在第1测定单元3以及第2测定单元2的测定动作中由于取出试剂容器而引起的动作异常被防止。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的检测体分析动作除了在测定动作中罩663被锁定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检测体分析装置1的检测体分析动作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试剂更换动作>
图19A~图19C是示出由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单元5进行的试剂更换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步骤S301以及S302的处理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S201以及S202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果测定中断处理结束,则CPU51a停止向各螺线管668供给电流,解除各罩663的锁定(步骤S303)。由此,可以实现罩663的开闭。步骤S304~S316的处理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S203~S215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316中,如果结束了催促更换试剂的通知消息的显示,则CPU51a向与所打开的罩663对应的螺线管668供给电流,将该罩663在打开位置处锁定(步骤S317)。由此,防止在没有更换试剂的情况、以及没有设置适合的试剂的情况下罩663被关闭,恰当并且可靠地进行试剂更换。步骤S318~S321的处理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S216~S219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320中,在所更换的试剂适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320中“是”),CPU51a停止向与处于打开位置的该罩663对应的螺线管668供给电流,解除该罩663的锁定(步骤S322)。由此,可以在设置了适合的试剂之后关闭罩663。步骤S323以及S324的处理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S220以及S221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324中检测到罩663的关闭的情况下(在步骤S324中“是”),CPU51a再次开始向与检测到关闭的该罩663对应的螺线管668供给电流,将该罩663在关闭位置处锁定(步骤S325)。由此,防止再次更换为错误的试剂。步骤S326~S330的处理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S222~S226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330中将旨在试剂更换完成了的通知消息显示于图像显示部52中之后,CPU51a停止向各螺线管668供给电流,解除各罩663的锁定(步骤S331)。在步骤S330中从显示通知消息起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CPU51a结束该通知消息的显示(步骤S332),结束试剂更换控制处理。
通过设成所述那样的结构,在实施方式1以及2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在需要更换试剂容器时,在检测到用于设置与需要更换的试剂容器不同的试剂容器的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所设置的罩63、663被打开的情况下,输出“不是更换对象的罩被打开。请关闭。”这样的通知旨在与试剂容器的更换对象的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不同的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设置的罩63、663被打开的通知消息,所以用户通过确认该通知消息,可以容易地认识到向错误的试剂容器设置部62正要设置试剂容器。另外,所述通知消息还包括催促罩63、663的关闭的“请关闭”的文字信息,所以用户可以容易地认识到接下来应进行的作业是关闭正打开着的罩63、663。
另外,在新的试剂容器设置于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时,对该试剂的试剂代码、与在试剂代码表RCT中应设置到该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的试剂的试剂代码进行核对,在所设置的试剂容器并非收容应设置到该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的试剂的试剂容器的情况下,输出“请设置适合的试剂容器。”这样的催促设置其他试剂容器的通知消息,所以用户可以容易地认识到没有设置适合的试剂容器,并且可以容易地认识到接下来应进行的作业是设置适合的试剂容器。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了在检测体分析装置判断为需要更换试剂的情况下,执行试剂更换动作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检测体分析装置从用户受理了试剂更换的指示的情况下,执行试剂更换动作的结构。另外,例如,也可以设成在用户希望设置试剂的设置对象的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没有设置试剂容器,在该情况下,如果从用户受理了用于向该设置对象的试剂容器设置部62设置试剂的指示,则执行试剂更换动作。此时,也可以输出“打开了并非设置对象的罩。请关闭。”这样的通知旨在与试剂容器的设置对象的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不同的试剂容器设置部62中设置的罩63、663被打开的通知消息。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了在步骤S210、S218、S311、S320中判定所设置的试剂是否为适合的试剂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成省略这些步骤,而不判定所设置的试剂容器是否适合。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了将罩63、663和穿孔器64通过穿孔器升降机构65连结,通过用户的操作使罩63、663和穿孔器64一体地升降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成设置用于使穿孔器64升降的马达等驱动源,当使罩63、66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了时,信息处理单元5控制驱动源,与罩63、663的升降连动地使穿孔器64升降,也可以独立于罩63、663使穿孔器64升降。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了在步骤S206、S211、S219、S307、S312、S321中,通过与通知消息一起产生警报音来进行通知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输出通知消息,而不产生警报音,也可以仅输出警报音,而不输出通知消息。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了第1测定单元以及第2测定单元分别将样品容器100取入到单元内部,在单元内部从样品容器100吸引检测体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成第1测定单元从处于检测体搬送单元上的样品容器100直接吸引检测体,也可以构成为第2测定单元从处于检测体搬送单元上的样品容器100直接吸引检测体。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了在罩上升一点时就探测罩63、663的打开,在罩完全关闭时探测罩63、663的关闭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成在罩63、663完全打开时探测罩63、663的打开,在罩63、663从完全打开的状态下降一点时就探测罩63、663的关闭。另外,也可以设成在罩63、663上升至规定的高度时探测罩63、663的打开,在罩63、663下降至该规定的高度时探测罩63、663的关闭。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了通过罩开闭传感器63a探测试剂容器的设置操作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探测穿孔器64的移动来探测试剂容器的设置操作,也可以通过探测支撑部624的旋转来探测试剂容器的设置操作,也可以通过探测试剂容器200(300)从保持器部60a~60e被抽出来探测试剂容器的设置操作。对于试剂容器200(300)从保持器部60a~60e被抽出,可以通过由RFID读出器读取试剂容器200(300)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的变化来探测。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了检测体分析装置具备第1测定单元以及第2测定单元这2个测定单元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成检测体分析装置具备3个以上的测定单元,也可以设成检测体分析装置具备1个测定单元。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了通过与第1测定单元、第2测定单元以及检测体搬送单元独立地设置的信息处理单元,控制第1测定单元、第2测定单元以及检测体搬送单元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第1测定单元、第2测定单元以及检测体搬送单元各自的内部中设置搭载了CPU以及存储器等的控制基板,将各个控制基板与信息处理单元可通信地连接,按照从信息处理单元发送的指令,控制基板控制第1测定单元、第2测定单元以及检测体搬送单元的各机构部分。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了检测体分析装置具备与第1测定单元以及第2测定单元独立地设置的信息处理单元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测定单元以及信息处理单元设成在1个筐体内搭载的一体型的检测体分析装置。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中应用了本发明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血液凝固测定装置、免疫分析装置、尿中有形成分分析装置、尿定性分析装置、生物化学分析装置、或者免疫分析装置那样的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以外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即使用多个种类的试剂来分析检测体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中应用本发明。在该情况下,试剂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试剂容器不限于收容了血球分析用的染色液的试剂容器。可以设成在血液凝固测定装置中,将收容血液凝固测定用试剂的试剂容器设置到试剂容器设置部中,在尿中有形成分分析装置中,将收容尿中有形成分分析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设置到试剂容器设置部中,在尿定性分析装置中,将收容尿定性分析用试剂的试剂容器设置到试剂容器设置部中,在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将收容生物化学分析用试剂的试剂容器设置到试剂容器设置部中,在免疫分析装置中,将收容免疫分析用试剂的试剂容器,设置到试剂容器设置部中。另外,也可以设成在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中,将收容了血球分析用的染色液以外的试剂、例如溶血剂的试剂容器设置到试剂容器设置部中。另外,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具备流式细胞仪的粒子分析装置。作为具备流式细胞仪的粒子分析装置,例如,可以举出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尿中有形成分分析装置、以及血中癌细胞分析装置等。在所述粒子分析装置中,因为使用多个种类的染色试剂对检测对象物的粒子进行染色,所以流体系统易于被染色试剂污染,并且,染色试剂的种类也不如生物化学分析装置那样多。因此,预先针对每个染色试剂的种类,决定将各染色试剂设置到分析装置的位置,在使用粒子分析装置时,从所设置的位置不使染色试剂移动。这样在粒子分析装置中,由于针对每个染色试剂的种类决定了染色试剂的设置位置,所以对于用户可以比以往更正确地设置试剂容器,与粒子分析装置以外的分析装置相比是更有意义。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叙述了由单一的计算机5a执行计算机程序54a的所有处理的结构,但不限于此,还可以设成通过多个装置(计算机)分散执行与所述计算机程序54a同样的处理的分散系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检测体分析装置作为使用试剂来分析检测体的检测体分析装置是有用的。

Claims (20)

1.一种检测体分析装置,包括:
第1容器设置部,具备第1操作部,所述第1操作部在对收容了在检测体的分析中所使用的第1试剂的第1试剂容器进行设置时由用户操作,该第1容器设置部通过由用户操作所述第1操作部来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
第1探测部,对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1操作部的情况进行探测;
第2容器设置部,具备第2操作部,所述第2操作部在对收容了在检测体的分析中所使用的第2试剂的第2试剂容器进行设置时由用户操作,该第2容器设置部通过由用户操作所述第2操作部来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
第2探测部,对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的情况进行探测;
输出部;以及
控制部,当需要在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第1试剂容器的情况下,如果由第2探测部探测到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则使所述输出部输出规定的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操作部具备第1设置容许部,所述第1设置容许部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
所述第2操作部具备第2设置容许部,所述第2设置容许部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设置容许部具备第1罩,所述第1罩能够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2设置容许部具备第2罩,所述第2罩能够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1探测部具备第1传感器,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所述第1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该第1探测部通过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所述第1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来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1操作部,
所述第2探测部具备第2传感器,所述第2传感器探测所述第2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该第2探测部通过所述第2传感器探测所述第2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来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通知包括对旨在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进行通知的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罩能够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2罩能够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规定的通知包括促使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移动的所述第2罩朝向不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移动的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信息读取部,从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具备该记录部;以及
第2信息读取部,从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设置于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具备该记录部,
所述第1试剂容器具备第1记录部,该第1记录部记录了表示所述第1试剂的第1试剂信息,
所述第2试剂容器具备第2记录部,该第2记录部记录了表示所述第2试剂的第2试剂信息,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第1信息读取部从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所具备的所述记录部读取出的所述试剂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第1试剂信息,来判定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所述试剂容器适合与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不适合的情况下,使所述输出部输出催促设置其他试剂容器的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适合的情况下,使所述输出部输出催促用户操作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具备的所述第1操作部的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设置容许部具备第1罩,所述第1罩能够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2设置容许部具备第2罩,所述第2罩能够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1探测部具备第1传感器,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所述第1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该第1探测部通过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所述第1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来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1操作部,
所述第2探测部具备第2传感器,所述第2传感器探测所述第2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该第2探测部通过所述第2传感器探测所述第2罩朝向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移动,来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
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所述试剂容器适合,由所述第1传感器探测为所述第1罩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的情况下,开始试剂更换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吸引管,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第1试剂容器吸引第1试剂;
第2吸引管,从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第2试剂容器吸引第2试剂;
第1连动部,与所述第1罩的移动连动地使吸引管移动,以便在使所述第1罩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时,所述第1吸引管从所述第1试剂容器退出,在使所述第1罩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时,所述第1吸引管进入到所述第1试剂容器;以及
第2连动部,与所述第2罩的移动连动地使吸引管移动,以便在使所述第2罩移动到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时,所述第2吸引管从所述第2试剂容器退出,在使所述第2罩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时,所述第2吸引管进入到所述第2试剂容器,
所述第1罩能够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位置,
所述第2罩能够移动到不容许向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1以及第2试剂容器的液量进行监视,基于监视结果,判定是否需要设置第1以及第2试剂容器。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和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的形状相互相同,
所述第1罩和所述第2罩的形状相互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样调制部,根据第1试剂容器中收容的第1试剂和检测体调制第1测定试样,根据第2试剂容器中收容的第2试剂和检测体调制第2测定试样;以及
检测部,具备能够导入由所述试样调制部调制出的第1以及第2测定试样的流通池,从通过流通池的第1以及第2测定试样中的至少某一个,检测规定的血球。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试剂容器设置部设置试剂容器,所述试剂容器收容用于对检测体中包含的规定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染色的染色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信息读取部,从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具备该记录部;以及
第2信息读取部,从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设置于所述第2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具备该记录部,
所述第1试剂容器具备记录部,该记录部记录了表示所述第1试剂的第1试剂信息,
所述第2试剂容器具备记录部,该记录部记录了表示所述第2试剂的第2试剂信息,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第1信息读取部从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中具备的所述记录部读取出的所述试剂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在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第1试剂容器。
16.一种通过检测体分析装置向用户通知的通知方法,包括:
判定是否需要向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第1试剂容器以及是否需要向第2容器设置部设置第2试剂容器;
在判定为需要向第1容器设置部设置第1试剂容器的情况下,如果由第2探测部探测到由用户操作了第2操作部,则使输出部输出规定的通知,所述第2探测部探测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所述第2操作部在设置第2试剂容器时由用户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通知包括对旨在由用户操作了所述第2操作部进行通知的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者17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第1信息读取部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所述试剂容器中具备的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所述第1信息读取部从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所具备的所述记录部读取试剂信息;以及
基于在所述试剂信息中是否包含表示第1试剂的第1试剂信息,判定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所述试剂容器适合与否,所述试剂信息由所述第1信息读取部从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所具备的所述记录部读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判定为设置于所述第1容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不适合的情况下,使所述输出部输出催促设置其他试剂容器的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判定为设置于所述第1客器设置部的所述试剂容器适合的情况下,使所述输出部输出催促用户操作第1操作部的消息,所述第1操作部在设置第1试剂容器时由用户操作。
CN2011100779411A 2010-03-30 2011-03-30 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由该装置进行的对用户的通知方法 Active CN1022359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8995 2010-03-30
JP2010078995A JP5579479B2 (ja) 2010-03-30 2010-03-30 検体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5965A true CN102235965A (zh) 2011-11-09
CN102235965B CN102235965B (zh) 2013-08-14

Family

ID=44012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79411A Active CN102235965B (zh) 2010-03-30 2011-03-30 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由该装置进行的对用户的通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52506B2 (zh)
EP (1) EP2372368B1 (zh)
JP (1) JP5579479B2 (zh)
CN (1) CN1022359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5916A (zh) * 2012-08-01 2014-02-1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分析设备控制系统和分析设备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5956B2 (en) 2011-05-27 2017-05-30 Abbott Informatics Corporation Graphically base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an instrument
WO2014039703A1 (en) * 2012-09-05 2014-03-13 Cepheid Universal docking bay and data door in a fluidic analysis system
CN103175724B (zh) * 2013-03-20 2015-04-01 嘉兴凯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染色机
JP2014194359A (ja) * 2013-03-28 2014-10-09 Kurita Water Ind Ltd 微粒子測定方法及び微粒子測定システム並びに超純水製造システム
EP3080615B1 (en) * 2013-12-13 2018-07-25 Roche Diagnostics GmbH Reagent vessel holder for an analytical instrument, reagent supply system for an analytical instrument and an analytical instrument
US20160238627A1 (en) 2015-02-13 2016-08-18 Abbott Laboratories Decapping and capping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diagnostic analyzers
JP7093188B2 (ja) * 2018-01-25 2022-06-2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薬容器、試薬の吸引方法および検体測定装置
JP7073516B2 (ja) * 2018-09-12 2022-05-2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CN112964886B (zh) * 2019-12-13 2024-02-23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仪控制方法、分析仪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4464A (en) * 1996-11-06 1998-03-31 Cobe Laboratories, Inc. Red blood cell spillover detection technique
CN2800264Y (zh) * 2005-04-08 2006-07-26 姜世民 自动化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仪
CN1834659A (zh) * 2005-03-17 2006-09-20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料分析装置和试料分析方法以及血液分析装置
CN1875280A (zh) * 2003-10-28 2006-12-06 迪艾斯诊断锡耶纳股份公司 进行生物流体分析的装置及相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38559A1 (de) * 1989-11-21 1991-05-23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Reagenzbevorratungssystem fuer ein medizinisches analysegeraet
JP2692413B2 (ja) * 1991-04-26 1997-12-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試薬取扱方法
JP3047937B2 (ja) * 1991-12-26 2000-06-05 株式会社東芝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
JPH09196925A (ja) * 1996-01-19 1997-07-31 Hitachi Ltd 自動分析装置
JP3314629B2 (ja) * 1996-09-24 2002-08-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JPH10232234A (ja) * 1997-02-19 1998-09-02 Hitachi Ltd 自動分析装置
JPH10282099A (ja) * 1997-04-10 1998-10-23 Hitachi Ltd 自動分析装置
JP4658411B2 (ja) * 2001-09-11 2011-03-23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流路接続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試薬ホルダ
JP2003201004A (ja) * 2002-01-11 2003-07-15 Nippon Yusoki Co Ltd 物品管理装置
EP2413136B1 (en) * 2003-07-18 2013-07-03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analyte detection
DE102005057191B4 (de) * 2005-11-29 2011-12-08 Leica Biosystems Nussloch Gmbh Gewebeprozessor
JP4832121B2 (ja) * 2006-03-10 2011-12-0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システム
JP4851266B2 (ja) * 2006-06-30 2012-01-1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装置
JP4861762B2 (ja) * 2006-07-13 2012-01-25 ベックマン コールタ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自動分析装置
JP4851267B2 (ja) * 2006-08-18 2012-01-1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装置
JP5669340B2 (ja) * 2008-01-23 2015-02-1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装置及び試料分析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4464A (en) * 1996-11-06 1998-03-31 Cobe Laboratories, Inc. Red blood cell spillover detection technique
CN1875280A (zh) * 2003-10-28 2006-12-06 迪艾斯诊断锡耶纳股份公司 进行生物流体分析的装置及相关方法
CN1834659A (zh) * 2005-03-17 2006-09-20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料分析装置和试料分析方法以及血液分析装置
CN2800264Y (zh) * 2005-04-08 2006-07-26 姜世民 自动化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5916A (zh) * 2012-08-01 2014-02-1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分析设备控制系统和分析设备控制方法
CN103575916B (zh) * 2012-08-01 2016-05-1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分析设备控制系统和分析设备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5965B (zh) 2013-08-14
EP2372368A3 (en) 2017-11-22
EP2372368A2 (en) 2011-10-05
US20110244580A1 (en) 2011-10-06
EP2372368B1 (en) 2019-03-27
JP5579479B2 (ja) 2014-08-27
US8852506B2 (en) 2014-10-07
JP2011209206A (ja) 201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5965B (zh) 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由该装置进行的对用户的通知方法
CN102314929B (zh) 检测体分析装置及向试剂容器的记录介质写入信息的方法
CN102207510B (zh) 检测体分析装置
US7943100B2 (en) Cuvette for in vitro diagnosis
CN100523817C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02023227B (zh) 检测体处理装置
CN105785058B (zh) 粒子分析装置以及试剂容器
CN101844051B (zh) 试剂调制装置、试剂调制方法以及检体处理系统
CN102192974B (zh)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搬送方法
EP2182370A2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US8728413B2 (en) Reagent container pack
MXPA06000249A (es) Analizador multi-detector automatizado.
EP2299281A2 (en) Rack collecting unit and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726611B (zh)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
US20110076194A1 (en) Rack collecting unit and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EP3673451A1 (en) Smart method for feedback generation during sample control and surveillance
US11953511B2 (en) Sampl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porting racks
CN113777318A (zh) 样本分析仪及特定蛋白检测方法
CN112703403A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16893267A (zh) 样本分析仪及样本分析仪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