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7313A - 控制装置、激光投射装置、记录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激光投射装置、记录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7313A
CN102227313A CN2009801480056A CN200980148005A CN102227313A CN 102227313 A CN102227313 A CN 102227313A CN 2009801480056 A CN2009801480056 A CN 2009801480056A CN 200980148005 A CN200980148005 A CN 200980148005A CN 102227313 A CN102227313 A CN 102227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oke
coordinate
transmission
scanning
st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80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7313B (zh
Inventor
长谷川史裕
石见知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27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7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7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73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41J2/36Print density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 B41J2/475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using thermosensitive substrates, e.g. pap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控制装置包括:形状信息存储器,存储要绘制的形状信息;笔划产生单元,产生具有第一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和结束坐标的第一和第二笔划数据;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单元,当选择具有最短距离的第一和第二点时,通过调节扫描第二笔划的等待时间、从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到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的行进速率以及扫描第一和第二笔划的扫描速率以在所选的点之间具有期望的时间间隔,来确定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绘制指令产生单元,产生包括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以及第一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和结束坐标的绘制指令;绘制指令存储器,存储绘制指令;和绘制指令执行单元,执行绘制指令。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激光投射装置、记录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用于控制以接触或非接触方式绘制比如字符之类的线图像或光栅图像的绘图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即使在记录材料的表面上重复地记录或从其上擦除信息也能够减少记录材料表面上的损坏量的绘图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该控制装置的激光投射装置,用于减少记录材料的表面上的损坏量的记录方法,用于执行该记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和包含该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用热在材料上标记字符和符号的激光投射装置(激光标记器)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特别地,这种激光投射装置通常集成了这样的技术:在该技术中,材料在暴露于激光束的情况下吸收激光束以产生热且产生的热改变材料曝光部分的颜色,从而在材料上记录字符和符号。
激光投射装置的激光源的实例包括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并基于曝光的激光器的振荡波长,在比如金属或塑料之类的介质、热敏纸和热可重写介质之类的材料上标记字符和符号。
在金属或塑料介质上,在激光投射时产生的热雕刻或烧灼介质的表面,从而在介质上标记字符和符号。同时,在热敏纸或热可重写介质上,在激光投射时产生的热使得介质的记录层产生颜色,从而在介质上打印字符和符号。
热敏纸还可用作在其上打印商品的目的地或名称的介质。例如,这种热敏介质在工厂中粘贴于塑料容器上以用作标签。因为包括热敏纸的热敏介质具有由于热引起的褪色特性,所以用热敏头(thermal head)在介质上写字符和符号。近来,可重写型热敏纸已经为公众可用,以便现在可以在可重写热敏纸上重复地记录并从其中擦除字符和符号。优选地,这种粘贴于容器的热敏纸是可重写的,而不用在物理分发服务中从容器去除这种热敏纸。例如,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4-90026公开了由激光投射以非接触方式在期望的介质上打印字符的技术。在该技术中,通过使得介质的表面产生热的激光投射以非接触方式在期望的介质上打印期望的字符。该申请还公开了由多个透镜系统和柔性接点(joint)组成的中继透镜系统。在所公开的中继透镜系统中,经由中继透镜系统的一端由激光投射形成的图像被发送到另一端。
注意,由激光投射形成图像是公知技术,例如,公开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4-341373中。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4-341373公开了一种成像技术:初始图像数据单元被划分为多条线且通过激光投射在感光鼓上形成被划分图像的每条线。
注意,热可重写介质上的颜色在某个温度下消失,但通过进一步增加温度而再次出现。然而当过量的热施加到热可重写介质时,该特性可能改变而引起比如介质的服务寿命的降低或字符或图像从介质的不完全擦除之类的退化。
当在介质上记录某个图像时,介质的某些部分可能容易获取过量的热。例如,存在光栅扫描(由扫描紧密遮蔽(solidly shade))热可重写介质的某个封闭区域(enclosed area)的情况。图26A是图示光栅扫描封闭区域的示图。通过逐渐地移位原点(即,扫描起点)来在热可重写介质的封闭区域中施加激光束,且激光束以稳定速率从左到右水平地扫过。暴露于激光束的热可重写介质的封闭区域产生热,且获得紧密遮蔽的区域。此后,投射激光的笔划(stroke)也被简单地称为“扫描”或“扫描笔划”。通过从顶部线到底部线而在线之间没有任意间隙地顺序地扫描而紧密遮蔽封闭区域。
例如,在图26A中,在扫描线I之后扫描线II,而在线I和II之间没有间隙。而如果在扫描I之后立即扫描线II,则在刚刚扫描的线I仍然具有激光束的余热时正在扫描线II。因此,线I和II的热重叠区域的温度可能超过由热可重写介质的规范指定的温度。在该情况下,热可重写介质的分子结构可能由于热变性而损坏,从而展现对热可重写介质的副作用,比如不能擦除所记录的东西。
例如,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8-208631公开了控制线I和II的扫描位置从而不创建线I和II的上述热重叠区域的技术。然而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8-208631未公开消除两个平行笔划之间的热重叠的技术。难以控制扫描位置而不创建线I和II的热重叠区域,且难以显示颜色而不在线I和II之间创建任意间隙。
日本专利No.3990891公开了用于防止由于余热引起的副作用的技术,在其中当激光束正在扫描线II时减少激光投射的时间或量。然而类似于控制线I和II的扫描位置的情况,激光投射的时间的减少或激光投射的量的减少在线I和II之间产生间隙。
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8-62506公开了通过在激光束正在扫描两个平行的线时控制在笔划之间的时间来克服这种缺点的技术。特别地,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8-62506公开了控制在扫描线I的先前笔划的开始和扫描线II的后续笔划的结束之间的时间的技术。以这样的方式,因为在由先前笔划引起的线I的余热已经冷却下来之后扫描线II的后续笔划,所以可以防止对热可重写介质的副作用。
然而,以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8-62506中公开的技术,仍然可能观察到对对热可重写介质的副作用。图26B图示了在光栅扫描时线I的笔划比线II的笔划短的这种情况。利用仅控制在两个笔划的扫描之间的时间的技术,即使存在用于扫描相应条线I和II的两个笔划的总计足够时间,在已经完成线I的短笔划的扫描之后,也可能已经开始线II的笔划的扫描,而不具有足够的冷却时间。也就是说,因为扫瞄线I的笔划的时间短,因此可以在所扫描的线I周围的区域仍然具有余热时扫描线II。因此,可能存在超过热可重写介质的温度规范的线I和II的热重叠区域。
另外,在该公开的技术中,还可能在相邻笔划之间,也就是,在彼此不平行的笔划之间发生由于余热引起的干扰。图27是图示在扫描基于笔划的字体(font)时产生的余热干扰的示图。在以图27中图示的次序和方向扫描基于字体的笔划时,笔划“0”的终点和笔划“1”的起点彼此接近。因此,简单地控制在笔划“0”的起点和笔划“1”的终点之间的时间可能不能完全消除由于在笔划“0”的终点和笔划“1”的起点之间的余热产生的热干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新颖和有用的控制装置、包括该控制装置的激光投射装置、记录方法、用于执行该记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和包含该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当在热可重写介质上绘制多个笔划时能够减少在笔划之间的余热干扰的控制装置、具有该控制装置的激光投射装置、用于当在热可重写介质上绘制多个笔划时减少在笔划之间的余热干扰的记录方法、用于执行该记录方法的程序产品和包含该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控制通过改变能量传送的位置而在介质上形成可视信息的可视信息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形状信息存储,被配置为存储关于要绘制的期望的可视信息的形状信息集;笔划产生单元,被配置为从形状信息存储检索关于要绘制的可视信息的形状信息集,以基于检索到的关于要绘制的可视信息的波形信息集来产生第一笔划数据集和第二笔划数据集,第一笔划数据集和第二笔划数据集中的每个至少具有第一笔划数据集和第二笔划数据集中相应的一个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当选择形成基于产生的第一笔划数据集通过能量扫描使得可视的第一笔划的第一点之一和形成基于产生的第二笔划数据集通过能量扫描在第一笔划的能量扫描之后使得可视的第二笔划的第二点之一以在其间具有最近距离时,通过调节开始扫描第二存储的第一等待时间、从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到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的行进速率和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相应扫描速率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从而在扫描所选的第一笔划的第一点之一和扫描所选的第二笔划的第二点之一之间具有期望的时间间隔;绘制指令产生单元,被配置为产生包括至少第一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一绘制指令集,和包括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和至少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二绘制指令集;绘制指令存储,被配置为存储包括至少第一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所产生的第一绘制指令集,和包括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和至少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所产生的第二绘制指令集;和绘制指令执行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包括至少第一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所存储的第一绘制指令集,和包括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和至少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所存储的第二绘制指令集,以绘制关于介质的可视信息。
将部分地从以下的说明,和部分地从描述中明白上述实施例的附加的目的和优点,或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习得。将理解前述总的说明和下面的具体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和说明性的,且不限制如权利要求的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硬件配置的实例的示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控制装置的硬件配置的实例的示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功能组件的实例的框图;
图4是图示绘制指令的实例的示图;
图5A和图5B每个都是示意地图示绘制指令的产生的实例的示图;
图6A和图6B每个都是图示余热等待时间的实例的示图;
图7A到图7C每个都是图示激光投射位置从扫描笔划1的起点的坐标移动到扫描笔划2的起点的坐标的时间T的实例的示图;
图8A和图8B是图示在时间T和余热等待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实例的示图;
图9A和图9B每个都是示意地图示激光扫描轨迹的实例的示图;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操作序列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1是图示图10图示的步骤S40中的流程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操作序列的另一实例的流程图;
图13是图示从其排除交点(intersection)的符号或字符的笔划数据的实例的示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实例的功能框图;
图15A和图15B每个都是图示字体数据的实例的示图;
图16是图示在距离L和阈值之间的关系的实例的示图;
图17A和图17B每个都是图示用于数字“1”的绘制指令集的示图;
图1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操作序列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实例的功能框图;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操作序列的另一实例的流程图;
图21是图示当紧密遮蔽封闭区域时笔划和笔划的扫描方向的实例的示图;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实例的功能框图;
图2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操作序列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24是图示图23的流程图的步骤S4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25A、图25B、图25C每个都是示意地图示用于字符和符号的绘制指令的产生的实例的示图;
图26A和图26B每个都是图示光栅扫描封闭区域的实例的示图;以及
图27是图示扫描符号时的余热干扰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在下面实施例中,存在用于防止当通过扫描激光束的多个笔划绘制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形时对热可重写介质(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为“可重写介质”)20的余热干扰的副作用的两种方法A和B。
方法A:当激光投射装置200以受控的扫描速率扫描激光束的第一和第二笔划时,激光投射装置200基于第一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和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在其中在第一和第二笔划之间不产生余热干扰效应的时间(在下文中,也称为“等待时间wa”),并在开始扫描第二笔划之前等待所计算出的等待时间wa。
方法B:当激光投射装置200以受控的扫描速率扫描激光束的第一和第二笔划时,激光投射装置200基于第一笔划的扫描结束时间和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在其中在第一和第二笔划之间不产生余热干扰效应的时间(在下文中,也称为“等待时间wb”),并在开始扫描第二笔划之前等待所计算出的等待时间wb。
方法A具有比方法B更多的参数,然而与等待时间wb比较,等待时间wa可以急速地减小。因此,以方法A扫描图形需要的时间可能比用方法B扫描图形需要的时间更短。方法A在以相同方向扫描两条平行线时在减小绘制时间上特别有效。然而,普遍采用具有更少参数的方法B。例如,当扫描不平行的两条相邻线时,或当以相互相反的方向扫描两条平行线时使用方法B。然而扫描图像需要的时间可能不被最小化。
以下更详细地描述这些方法。注意在下面实施例中,“笔划”指示由激光束扫描的直线或曲线(从起点到终点),“图像”指示以笔划形成的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形,且“绘制图像”指示图像的形成。“笔划”不仅指示实线而且包括虚线和点划线。
第一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描述通过方法A扫描笔划的激光投射装置200。首先,描述激光投射装置200的硬件配置。图1图解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的硬件配置的实例。注意,激光投射装置200的硬件配置在以下所有实施例中相同。
激光投射装置200包括控制激光投射装置200的整体操作的整体控制装置100和投射激光束的激光投射部件160。激光投射部件160还包括产生激光束的激光振荡器11、控制产生的激光束的方向的激光方向控制镜13、控制激光方向控制镜13的激光方向控制马达12、光学透镜14和会聚透镜15。
在该实施例中的激光振荡器11是半导体激光器(LD:激光二极管)振荡器,然而其可以是气体激光振荡器、固体激光振荡器、液体激光振荡器等。激光方向控制马达12可以是在两个轴向上控制激光方向控制镜13的反射面的伺服马达。激光方向控制马达12和激光方向控制镜13形成检流计镜。光学透镜14调节由激光束投射的斑点的直径,且会聚透镜15通过会聚激光束调节焦点距离。
可重写介质20是可以通过加热在180℃或更高然后立即冷却下来来产生颜色并可以通过加热在大约130到170℃的范围内来擦除颜色的热记录介质。典型的热记录纸或可重写介质不吸收在近红外波长区域中的激光。因此,如果激光投射装置200采用在近红外波长区域中振荡激光的激光源(半导体激光器或比如YAG之类的固体激光器),则可能需要将吸收激光的材料或层添加到热记录纸(热敏纸)或可重写介质20。
在可重写介质20中,可通过控制激光笔划的往复来防止在笔划的交叉区域、重叠区域和转向区域中由于过量的热产生的难以辨认的字符。可以通过在笔划之间形成间隙来保持可重写介质20上字符的质量。特别地,在可重写介质20中,可以通过防止激光笔划的往复来控制在笔划的交叉区域、重叠区域和转向区域中过量的热的产生。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可重写介质的退化引起的、可重写介质上的剩余字符或图像(即,不可擦除的字符和图像)或显示颜色的退化。在这里,“可重写”指示通过以激光束加热介质而记录字符或图像并通过以激光束、热气或热填充物(hot-tamping)加热来擦除所记录的字符和图像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可重写介质20用作介质的实例。然而,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如热敏纸、塑料介质和金属介质之类的不可重写介质。注意,不可重写的热敏纸指示其中不通过加热擦除颜色的热记录纸。
由激光振荡器11产生的激光束通过光学透镜14从而扩大由激光束形成的斑点的直径。此后,由检流计镜根据字符的形状调节所产生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然后由会聚透镜15将激光束会聚在预定焦点距离,从而将激光束投射到可重写介质20上。在曝光于激光束时,可重写介质20的曝光部分产生热以形成颜色,从而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字符或图像。注意,可以抑制在该处理中可重写介质20的可擦除性。
调节激光投射位置以使得整体控制装置100驱动激光方向控制马达12以移动激光方向控制镜13。整体控制装置100还控制激光振荡器11以打开或关闭激光束,或调节激光束的强度。可以通过控制激光投射的强度、光学透镜14和会聚透镜15的位置或焦点距离以及可重写介质20的位置来改变笔划的宽度。
整体控制装置100对于笔划在RAM 32上记录扫描开始时间和扫描结束时间。因此,可以检索相应的扫描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和扫描结束时间。注意,在这里“时间”可以是绝对时间,或可以是基于扫描第一笔划的开始时间确定的相对时间。
图2图示整体控制装置100的硬件配置的实例。特别地,图2图示在主要由软件实现整体控制装置100的情况中的硬件配置。因此,在该配置中的计算机是物理组件。在计算机不是物理组件的情况下,整体控制装置100由用于特定功能的IC(比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实现。
整体控制装置100包括CPU 31、RAM 32、硬盘35、输入装置36、CD-ROM驱动器33、显示器37和网络装置34。硬盘35包括存储比如字符和符号之类的字体数据的字体数据DB 41、存储比如形状之类的图形数据的图形数据DB42,和通过基于字体数据或图形数据来产生绘制指令来控制激光投射部件160的激光控制程序43。
CPU 31从硬盘35检索激光控制程序43以执行检索到的激光控制程序43,从而基于之后描述的过程在可重写介质上绘制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形。注意,RAM 32是比如DRAM之类的易失性存储器,且用作正在由CPU 31执行激光控制程序43时的工作区。输入装置36可以是由用户使用来输入用于控制激光投射部件16的指令的鼠标或键盘。显示器37用作用户界面并基于由激光控制程序43指令的屏幕信息,以预定分辨率显示具有预定数目的颜色的GUI(图形用户接口)。GUI的实例可以是用户输入用户期望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的字符的输入域(entry field)。
CD-ROM驱动器33被配置以使得可以拆卸在其中插入的CD-ROM 38。当需要从CD-ROM 38检索数据时,或当需要将数据记录在可记录介质上时,使用CD-ROM驱动器33。在其上记录激光控制程序43、图形数据DB 42和字体数据DB 41的CD-ROM 38被分发给用户,以便可以从CD-ROM 38中检索它们以安装在硬盘35上。CD-ROM 38可以是比如DVD、蓝光盘、SD卡、存储棒(注册商标)、多媒体卡和xD卡之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任意一个。网络装置34是用于将装置连接到因特网或LAN的接口(例如,以太网(注册商标))。网络装置34能够基于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中指定的协议执行处理,并能够基于字符编码将绘制指令发送到激光投射部件160。激光器程序43、图形数据DB 42和字体数据DB 41可以从经由网络连接的预定服务器下载。作为选择,整体控制装置100和激光投射部件160可以具有经由USB(通用串行总线)、IEEE 1394、无线USB和蓝牙而不经由网络连接的直接物理连接。
可以列出要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的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形,并存储在硬盘35中,或可以由输入装置36输入它们。字符、符号和数字由比如JIS编码之类的字符编码指定,而图形由图形编码指定。整体控制装置100从字体数据DB 41检索与字符编码对应的字体数据之一,且还从图形数据DB 42检索与图形编码对应的图形数据之一。整体控制装置100通过将字体数据或图形数据转换为如之后所述的绘制指令来控制激光投射部件160。
[功能组件]
图3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的功能组件的实例。在功能组件由软件实现的情况下,通过使得CPU 31执行激光控制程序43来实现激光投射装置200的功能组件。激光投射装置200包括绘制图像获取部件51、绘制指令存储部件55、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和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以下描述激光投射装置200的各功能组件。
绘制图像获取部件51从字体数据DB 41检索字体数据并从图形数据DB42检索图形数据。检索到的字体数据或图形数据可以存储在硬盘35中,或可以从输入装置36输入。
<绘制指令: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
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基于字体数据或图形数据集来产生绘制指令集。图4图示绘制指令集的实例。激光投射装置200重复地扫描笔划以绘制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形。因此,绘制指令集包括用于扫描笔划的信息的集合。在图4中,“t”、“u”、“v”、“m”、“d”和“wa”分别表示“笔划宽度”、“在一个点和后续扫描起点之间的行进速率”、“一个笔划的扫描速率”、“在一个点和指定坐标之间的行进(时间)”、“在一个点和指定坐标之间的扫描(时间)”和“等待时间”。注意,因为第一笔划不需要“等待时间”因子,所以对于第一笔划没有“wa”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对于每个笔划指定“t”、“u”、“v”、“m”和“d”。作为选择,可以不对每个笔划指定“t”、“u”和“v”,而是对于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形指定。
回去参考图3,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基于字体数据或图形数据产生图4的绘制指令集。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包括绘制速率计算部件52、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和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包括等待时间计算部件531、行进速率计算部件532和扫描速率计算部件533。
首先,描述由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执行的计算绘制位置的处理。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涉及字体数据的处理。第一实施例描述基于图形数据产生绘制指令的处理。
图解数据包括两种主要图形类型,即,矢量数据和位图数据。矢量数据被临时转换为光栅数据(即,光栅化)且位图数据被转换为光栅数据。术语“位图数据”和“光栅数据”通常用作具有相同含义且可互换地使用。然而,在整个实施例中它们用作具有单独的含义。
图5A和图5B每个示意地图示了产生的绘制指令集的实例。当对矢量数据产生绘制指令时,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光栅化矢量图形以获得具有由输入装置36指定的字体大小的光栅图形。在对位图数据产生绘制指令时,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从具有不同登记大小的相同图形数据中检索具有指定大小或与原始数据最接近的大小的位图图形。因此,可以获得图5A中图示的光栅数据。也就是说,光栅数据形成如图5A所示的指向左的箭头。
此后,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检索获得的光栅数据的轮廓的坐标集。获得的光栅数据的轮廓的、检索到的坐标集对应于在之后要扫描的笔划的坐标集。因此,对于每个笔划宽度检索坐标集。坐标还对应于激光束的扫描方向,也就是,坐标的检索方向平行于激光束的扫描方向。例如,如果扫描方向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则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检索光栅数据的轮廓的左边点和右边点的坐标。
具体地,如果笔划宽度是d(在这里,笔划宽度“d”是测量的值,且不同于指示绘制指令中的控制代码的笔划宽度“t”),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在从顶部到底部d/2距离的点处检索光栅数据的轮廓的坐标(参考图5B)。如图5B所示,当左侧坐标和右侧坐标之一是由绘制指令“m”指定的扫描起点时,另一坐标将是由绘制指令“d”指定的扫描终点。笔划产生在笔划的中心线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上传送的热,从而形成笔划宽度d。因此在离光栅数据的顶部d/2距离处检索光栅数据的轮廓的坐标。此后,在离先前笔划笔划宽度d的距离处检索光栅数据的轮廓的坐标。重复地执行检索光栅数据的轮廓的坐标的处理,直到完成光栅数据的最低笔划的处理为止。因此,可以获得每个笔划的相应绘制指令“m”和“d”的坐标(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注意,当剩余距离比离光栅数据的底部d/2短时,可以结束笔划的扫描。在该情况下,可能未在下侧绘制图像的一小部分。然而,笔划宽度d足够薄以至于对于绘制图像几乎没有影响。
<绘制指令:扫描速率和行进速率>
如之前所述,绘制指令包括行进速率“u”和扫描速率“v”。如果行进速率“u”被设置为最大速率,则以最快的速率完成绘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行进速率“u”固定为最大速率的值。
相反,扫描速率“v”可能需要具有适当的值。该适当的值指示扫描速率“v”:在其下由于可重写介质20和激光束的物理特性,可重写介质20产生足够的颜色且不产生过多热。基于实验确定这种扫描速率“v”,然而扫描速率“v”具有vmin到vmax的可容许范围。因此,绘制速率计算部件52适当地选择vmin到vmax的中位数、最小值和最大值之一作为扫描速率“v”,并设置所选的值为绘制指令“v”。在绘制时间(持续时间)和扫描速率之间的关系如下。如果扫描速率“v”小,则可重写介质20的已扫描部分产生良好的颜色(excellent color),同时绘制时间更长,而扫描速率“v”大时,可重写介质20的已扫描部分产生不良的颜色(poor color),同时绘制时间更短。因此,绘制速率计算部件52基于由用户指定的“质量优先”、“速率优先”等从扫描速率vmin到vmax选择扫描速率“v”。
注意,在扫描速率“v”和等待时间“wa”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考虑先前笔划的温度充分地冷却下来的等待时间(此后简单地称为“余热等待时间”或“余热减小时间”),如果扫描速率“v”很大,则等待时间“wa”变长,而如果扫描速率“v”小,则等待时间“wa”变短。“余热等待时间”指示在第一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和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之间的时段,在该时段中第一笔划的温度充分地降低以使得余热干扰几乎不影响第二笔划的扫描。因此,即使默认扫描速率“v”已经设置为vmin,绘制速率计算部件52也计算并设置扫描速率“v”的某个值,从而不产生等待时间。同样地,即使默认扫描速率“v”已经设置为vmax,绘制速率计算部件52也计算并设置扫描速率“v”的某个值,从而不产生等待时间。
以下描述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的功能。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通过调节在第一和第二笔划的扫描之间的等待时间、在第一和第二笔划的扫描之间的行进时间和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相应扫描速率中的至少一个,来为第二笔划确定扫描开始时间,从而在第一笔划和第二笔划的两个临近点之间获得适当间隔。因此,存在三种方法来确定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也就是,调节在第一和第二笔划的扫描之间的等待时间的方法,调节在第一和第二笔划的扫描之间的行进速率的方法,或调节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相应扫描速率的方法。
<等待时间wa的调节>
接下来,描述等待时间wa。在每个笔划的扫描速率“v”是固定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等待时间wa来防止余热干扰。图6A图示余热等待时间的实例。等待时间计算部件531在正在扫描第一笔划的同时,开始从已经暴露于激光束的部分测量余热时间。第一笔划从较接近扫描起点的部分开始逐渐地冷却下来。可以在从第一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起已经经过余热等待时间之后扫描相邻笔划。从第一笔划的扫描终点开始测量余热等待时间。因此,可以在从第一笔划的扫描终点起已经经过余热等待时间之后扫描相邻第二笔划。注意,无论扫描速率“v”如何,在可重写介质20中余热等待时间都是恒量。
实际上,存在第一笔划的扫描终点和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的扫描之后的行进时间,也就是,直到在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的坐标处扫描了后续第二笔划为止的行进时间。因此,如果第一笔划的扫描时间和在第一和第二笔划的扫描之间的行进时间的总和超过余热等待时间,则等待时间wa被设置为零,由此立即开始第二笔划的扫描。
相反,如图6B所示,如果第一笔划的扫描时间和在第一和第二笔划的扫描之间的行进时间的总和比余热等待时间短,则需要设置等待时间wa。在该情况下,通过以下等式获得等待时间wa:
(余热等待时间)-(第一笔划扫描时间+第一笔划行进时间)等待时间计算部件531以该过程对于第一到最后笔划中的每个计算等待时间wa。
注意,上述过程在第二笔划的扫描速率“v”等于或低于第一笔划的扫描速率“v”的情况下是适当的。在第二笔划的扫描速率“v”高于第一笔划的扫描速率“v”的情况下,使用将在之后描述的不同过程。
以下通过参考图7A描述用于计算等待时间wa的特定过程。在图7A中,第一笔划的扫描速率是“v1”,在第一和第二笔划之间的行进速率是“u”,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的坐标是(Xs1,Ys1),第一笔划的扫描终点的坐标是(Xe1,Ye1),而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的坐标是(Xs2,Ys2)。时间T是其中激光束投射位置从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移动到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的时间。时间T由以下等式(1)表示。
T = ( Xe 1 - Xs 1 ) 2 + ( Ye 1 - Ys 1 ) 2 / v 1 + ( Xs 2 - Xe 1 ) 2 + ( Ys 2 - Ye 1 ) 2 - - - ( 1 )
因此,如果时间T<余热等待时间,则需要等待时间wa。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基于以下等式计算等待时间wa。如果时间T<余热等待时间,则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设置由以下等式获得的等待时间wa:
等待时间“wa”=余热等待时间-时间T
注意,在图7A中,在X轴方向上第一和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相同;而如果它们不同,则在计算等待时间wa时可能需要考虑在之后图示的被称为“最近点”的另一因子。在图7B中,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位于X轴方向上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的左侧。在图7C中,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位于X轴方向上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的右侧。因此,将激光束的扫描位置从第一笔划移动到最接近第二笔划的点(第一最近点)需要的时间或将激光束的扫描位置从第二笔划移动到最接近第一笔划的点(第二最近点)需要的时间可能需要与余热等待时间比较。
对于该比较,例如,最近点确定部件61确定从第一笔划最接近第二笔划的第一最近点和从第二笔划最接近第一笔划的第二最近点。最近点确定部件61通过以下过程获得最近点。首先,通过从第一笔划的两端到第二笔划画垂线获得交点(或可能不具有交点),或通过从第二笔划的两端到第一笔划画垂线来获得交点(或可能不具有交点)。通过该过程,可以获得最多四个交点。接下来,获得在四个交点之间的最多四个距离,然后将所获得的四个距离中最短的一个距离确定为最近点。此后,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基于所获得的最近点计算时间T。
注意,因为第一和第二笔划彼此平行,因此存在关于第一和第二笔划的无穷多的最近点的组合。如果第二笔划的扫描速率“v”等于或低于第一笔划的扫描速率“v”,则基于其中之一包括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的最近点的组合来获得最短时间间隔。如果v1=v2,则基于所获得的最近点的组合的任意一个获得相等的时间间隔。
如图7B所示,如果v1=v2,则最近点的组合是(Xs1,Ys1)和(Xs3,Ys3)。在该情况下,在最近点之间移动激光投射位置的时间T可以由以下等式(2)表示。
T = ( Xe 1 - Xs 1 ) 2 + ( Ye 1 - Ys 1 ) 2 / v 1 + ( Xs 2 - Xe 1 ) 2 + ( Ys 2 - Ye 1 ) 2 / u
+ ( Xs 3 - Xs 2 ) 2 + ( Ys 3 - Ys 2 ) 2 / v 2 - - - ( 2 )
因此,如图7B所示,如果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位于X轴方向上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的左侧,则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基于以上等式(2)计算时间T以将所获得的时间T与余热等待时间比较。
图7C图示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位于X轴方向上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的右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果v1=v2,则最近点的组合当中的最短时间间隔是(Xs4,Ys4)和(Xs2,Ys2)的组合。注意,在点(Xs2,Ys2)到(Xs3,Ys3)之一与在垂直方向上远离点(Xs2,Ys2)到(Xs3,Ys3)的任意一个点之间,最短时间间隔可能相同。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计算激光束在两个点之间经过的时间,也就是,扫描第一笔划的最近点(Xs4,Ys4)且激光束投射位置移动到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Xs2,Ys2)的时间T。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然后将所获得的时间T与余热等待时间比较。
所获得的时间T由以下等式(3)表示。
T = ( Xs 4 - Xe 1 ) 2 + ( Ys 4 - Ye 1 ) 2 / v 1 + ( Xs 2 - Xe 1 ) 2 + ( Ys 2 - Ye 1 ) 2 / u - - - ( 3 )
以下,描述第二笔划的扫描速率“v2”高于第一笔划的扫描速率“v1”的情况。如图7C所示,如果第二笔划的扫描速率“v2”高于第一笔划的扫描速率“v1”,则基于其中之一包括第一笔划的扫描终点的最近点的组合,即(Xe1,Ye1)和(Xs3,Ys3)来获得最短时间间隔。因此,在扫描第一笔划的点(Xe1,Ye1)和扫描第二笔划的点(Xs3,Ys3)之间的时间Tb可能需要比余热等待时间更长。激光束投射位置从第一笔划的最近点(Xe1,Ye1)移动到第二笔划的最近点(Xs3,Ys3)的时间T由以下等式4表示。
T b = ( Xs 2 - Xe 1 ) 2 + ( Ys 2 - Ye 1 ) 2 / u + ( Xs 2 - Xe 3 ) 2 + ( Ys 2 - Ye 3 ) 2 / v 2 - - - ( 4 )
在等式(4)中,等待时间wa=余热等待时间-时间Tb
因此,如果紧密遮蔽具有相同形状但是具有不同尺寸的图形,则基于在时间T和余热等待时间之间的获得的关系选择性地设置等待时间wa。例如,存在要绘制的具有不同尺寸的两个箭头。如果箭头的尺寸很大且因此第一笔划的长度充分地长,则在激光投射位置移动到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之前可能经过余热等待时间。在该情况下,不需要等待时间wa。相反地,如果箭头的尺寸小且因此第一笔划的长度短,则直到激光投射位置移动到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为止,可能未经过余热等待时间。在该情况下,可以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设置等待时间wa。也就是说,即使基于相同形状的图形产生绘制指令,也可以仅在以较小尺寸绘制图形数据DB中存储的图形的情况下对于激光投射装置200设置等待时间wa。
<行进速率“u”的调节>
代替设置等待时间wa,对于激光投射装置200可以替代地设置更低的行进速率(u-Δu,其中Δu>0)。在该情况下,基于以下等式调节行进速率。在以下等式中,如果在第一笔划的扫描终点和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之间的距离是Lu(即,行进距离),且行进距离的行进速率是u-Δu(Δu>0),则可以如由以下等式表示那样的调节在第一和第二笔划的扫描之间的行进速率。
Δu=lu/wa
行进速率计算部件532基于比如从用户接收的指令而不是等待时间wa计算Δu。
<扫描速率“v”的调节>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中,笔划的扫描速率“v”被设置为固定值vmax,以便可以通过调节等待时间wa来防止余热干扰。然而如之前所示,还可以调节每个笔划的扫描速率“v”,且以下描述这种情况。扫描速率计算部件533调节扫描速率“v”。
图8A图示激光束投射位置从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移动到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的时间T,以及比时间T短的余热等待时间。在该情况下,存在显著地长的等待时间wa,所以可以增加第一笔划的扫描速率“v”,从而减小第一笔划的扫描时间。这种调节在关注于绘制时间的减小而不是绘制的图形的质量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在该情况下,可以减小扫描时间,直到时间T获得等于余热等待时间的值为止。注意,行进时间T0对于第一和第二笔划是固定值,因此可以仅减小扫描时间T1。如果Tx表示在调节时间T(或已调节时间T)之后获得的扫描时间,则通过将第一笔划的长度S除以已调节的扫描时间Tx来获得调节时间T之后的扫描速率“v”。Tx=(余热等待时间-T0),且v=笔划长度S/(余热等待时间-T0)。实际上,因为扫描速率“v”具有上限vmax,因此扫描速率计算部件533调节扫描速率“v”以等于或低于vmax。
图8B图示激光束投射位置从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移动到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的时间T以及比时间T长的余热等待时间。在该情况下,可以降低第一笔划的扫描速率“v”以增加第一笔划的扫描时间。结果,增加时间T从而获得等待时间wa。在该情况下,因为行进时间T0是固定值,所以当在如图8B中所示的扫描时间T1和Tin中扫描了笔划长度S时,获得调节第一笔划的扫描时间之后的扫描速率“v”。因为时间T1和Tin的总量相等(余热等待时间-T0),所以扫描速率v=(第一笔划长度S/(余热等待时间-T0))。实际上,因为扫描速率“v”具有上限vmax,所以扫描速率计算部件533调节扫描速率“v”以等于或低于vmax。这种调节在关注于绘制的图形的质量而不是绘制时间的减小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因此,在存在等待时间wa和不存在等待时间wa两种情况下都由余热等待时间限制适当的扫描速率v。
注意,在调节扫描速率v的情况下,改变施加到可重写介质20的热量。例如,如果增大扫描速率v,则激光束的投射时间减小。也就是说,由于激光投射的增大了的速度,可重写介质20上的某个点仅在短时间内暴露于激光束。在该情况下,由于每单位面积投射的激光束能量的减小量,可重写介质20暴露于激光束的一部分可能不充分地产生颜色。因此,如果增大扫描速率v,则可能需要增大施加的激光束的强度。以这样的方式,每单位面积投射的激光束能量可保持恒定强度,因此可重写介质20暴露于激光束的部分可充分地产生颜色。相反,如果减小扫描速率v且激光束具有恒定强度,则每单位面积投射的激光束能量的量增大。因此,通过减小激光束的投射的能量,每单位面积投射的激光束可保持恒定强度,从而防止过量的热施加到可重写介质20暴露于激光束的部分。
[存储绘制指令]
绘制指令存储部件55在硬盘35中存储绘制指令。当整体控制装置100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图形时,绘制指令存储部件55从硬盘35检索要发送到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的绘制指令。当获得绘制指令时,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基于关于绘制指令的笔划的宽度的信息来调节激光振荡器11和会聚透镜15的输出功率,然后从笔划的扫描起点到扫描终点投射激光束。因此,可重写介质20产生热以显示颜色,结果,可以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图形或符号。
图9A示意地图示激光扫描轨迹的实例,而图9B图示通过扫描图9A图示的笔划绘制的图像的实例。在图9A中,虚线表示轨迹,而实线表示在由扫描产生的颜色之间的边界。每条轨迹的两端确定当产生绘制指令时检索到的光栅数据的轮廓。
因此,如果激光束的笔划宽度是d,则在离箭头的图形的上部点d/2距离的位置处扫描第一笔划,且随后,在离第一笔划d距离的位置处扫描第二笔划。此后,在离相应的先前的笔划d距离的位置处扫描后续笔划,从而从顶到底扫描箭头的全部笔划。作为选择,从底到顶顺序地扫描笔划。
注意在该实施例中,从左至右扫描笔划,而如果指令的“m”的坐标替换为相同指令的“d”的坐标,则可以从右到左扫描笔划。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基于来自用户的指令切换扫描方向。如上所述,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可以基于来自用户的指令将扫描方向切换到从顶到底或从底到顶方向。另外,扫描方向不限于从顶到底或从底到顶方向。如果产生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的方向的绘制指令,则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也可以切换扫描方向到这种方向。
[激光投射装置200的操作过程]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的操作序列的实例的流程图。在图10的流程图中,用户操作激光投射装置200以启动符号、数字和图形的绘制。
首先,绘制图像获取部件51从字体数据DB 41和图形数据DB 42中相应的一个检索字体数据或图形数据(步骤S10)。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检索与光栅数据的轮廓的点之一对应的坐标;也就是说,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检索在离光栅数据的顶部距离d/2处第一笔划的轮廓点的坐标集,以及当扫描向前的第二笔划的轮廓点时,在离先前笔划d距离处轮廓点的坐标集(S20)。这样获得全部笔划的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
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一次一笔划地产生绘制指令集。因为第一笔划不需要余热等待时间,所以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基于在步骤S20获得的坐标产生第一笔划的绘制指令集(S30)。在该流程图中,行进速率u固定为最大速率,而扫描速率v固定为足够的速率。
随后,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对于第二笔划和第二笔划之后的笔划产生绘制指令集(S40)。图11图示图10的步骤S40中的流程的详细过程。
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获得先前笔划(即,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S110)。
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还获得先前笔划的扫描速率(S120)。已经从在先前步骤已经产生的绘制指令中获得先前笔划的扫描速率。
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还获得先前笔划的扫描速率(S130)。具体地,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计算等式(1)的时间T的第一部分。已经从先前笔划的绘制指令中知道了先前笔划的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最近点确定部件61计算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相应最近点的组合(对)。
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然后获得后续笔划(即,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S140)。由绘制速率计算部件52设置第二笔划的扫描速率v和行进速率。
此后,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计算从先前笔划的扫描结束到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的行进时间(S150)。具体地,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计算等式(1)的时间T的第二部分。
等待时间计算部件531基于余热等待时间计算在步骤S130获得和在步骤S150获得的行进时间的总时间T,和等待时间wa(S160)。这由等待时间“wa”=余热等待时间-时间T表示。注意,如果余热等待时间<时间T,则等待时间“wa”可以被设置为零。
在这一点上,获得当前笔划的全部因子,因此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产生用于后续笔划的绘制指令集(S170)。注意,作为选择,行进速率计算部件532可以计算(调节)行进速率,且扫描速率计算部件533可以计算(调节)扫描速率。
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确定是否已经产生了用于全部笔划的绘制指令。如果已经产生了用于全部笔划的绘制指令,则处理返回到图10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50(S180)注意,在用于绘制一个字符等的指令中,可以混合比如等待时间、行进速率和扫描速率之类的不同调节因子。
在如图10所示的步骤S50中,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确定是否已经产生了用于要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的全部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形的绘制指令(S50)。因此可以产生用于全部字符、符号、数字和图形的绘制指令(S20到S50)。
已经产生了用于字符、符号或图形的全部绘制指令后,绘制指令存储部件55在硬盘35中存储所产生的绘制指令(S60)。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基于所产生的指令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字符、符号或图形。
[绘制过程]
图12是由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执行的绘制过程的流程图。当产生了绘制指令时,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字符、符号或图形。
已经顺序地检索了多个绘制指令集中相应一个绘制指令集后,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一次一个地绘制字符、符号或图形。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基于绘制指令中的笔划宽度t调节光学透镜14和会聚透镜15,从而获得期望的笔划宽度d。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然后基于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来控制激光束投射位置,以扫描第一笔划。
已经扫描了第一笔划后(转移到S1的“是”),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将激光束投射位置移动到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S2)。也就是说,激光投射装置200基于绘制指令m行进到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
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检查是否对于第二笔划设置了等待时间wa(S3)。如果对于第二笔划未设置等待时间(转移到S3的“否”),则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启动激光投射装置200扫描第二笔划而没有等待时间wa(S5)。
如果对于第二笔划设置了等待时间wa(转移到S3的“是”),则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允许激光投射装置200等待,直到已经经过第二笔划的等待时间wa为止(S4)。在已经经过第二笔划的等待时间wa之后,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启动激光投射装置200扫描第二笔划(S5)。
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基于是否已经扫描了字符、符号或图形的全部笔划来检测字符、符号或图形的绘制的完成(S6)。通过如第一笔划那样扫描最后笔划直到已经扫描了字符、符号或图形的全部笔划为止来从步骤S1起重复该过程。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中,因为余热等待时间可以并入先前笔划的扫描时间中,所以可以最小化绘制图像需要的时间。具体地,当以相同方向扫描平行直线时,或当紧密遮蔽封闭区域时(无论是否存在轮廓;通常,当简单地绘制图形时不绘制轮廓),该过程是有效的。注意,如之后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绘制方法还可以用于绘制字符或符号。
第二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描述通过方法B扫描笔划的激光投射装置200。也就是说,绘制指令包括等待时间wb,在该等待时间wb中不从“先前笔划的扫描结束时间”到“后续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中产生余热干扰。
在第一实施例中,扫描方向是统一的,因此可以最小化用于绘制一个图形的绘制时间。然而在不要求紧密遮蔽字符或符号的情况下,也就是说,笔划构成字符、符号或图形的轮廓的情况下,在将激光投射位置从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移动到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之后立即开始扫描而没有绘制方法A的等待时间wa可能更有效。
在方法B中,绘制指令包括等待时间wb,在该等待时间wb中不在“先前笔划的扫描结束时间”和“后续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之间产生余热干扰。在该方法中,通过在“先前笔划的扫描结束时间”和“后续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之间设置等待时间wb而无论笔划的扫描速率如何,来简单地防止余热干扰。因此,在对于每个笔划将扫描速率设置为固定值、对于每个笔划将扫描速率设置为不同值、或对于每个笔划将扫描速率设置为变量的情况下,简单地设置等待时间wb以防止余热干扰的副作用。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以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方式调节行进速率u。调节先前笔划的扫描速率不是有效的。
图13(a)图示由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绘制不期望的字符的实例。如图13(a)所示,在绘制具有交点的字符或符号的情况下,将激光束再次投射到先前笔划的交点上,而先前笔划的交点仍具有余热。结果,将交点加热到高温以负面地影响可重写介质20。
因此,在图13(b)图示的实施例中,产生不具有交点的字符或符号的笔划数据。之后描述产生没有交点的字符或符号的方法。
然而即使字符或符号没有交点,在笔划之间的临近部分可能仍具有余热干扰的副作用。例如,如图13(b)所示,不适于在已经以箭头图示的方向扫描第一笔划之后立即扫描第二笔划。相反,在已经扫描第二笔划之后立即扫描第三笔划的情况下可能只有很少的副作用。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基于通过比较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和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之间的距离L与预定阈值获得的结果(outcome)来确定是否在绘制指令中包括等待时间wb。
[没有交点的字体数据的产生]
接下来,描述适于激光投射装置200的字体数据的产生。图14图解根据本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的功能配置的实例。注意,在图14中,向与图3相同的组件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描述。图14中图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功能组件不同在于,第二实施例包括笔划产生部件57和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笔划产生部件57基于字体数据产生笔划,而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计算两个笔划之间的最近距离。注意,在日本专利申请2008-208631中更详细地描述了产生排除交点的笔划的方法。
图15A图示字体数据的实例。该实例表示由笔划字体组成的字符“1”的字体数据。该笔划字体采用指定线(例如,直线或曲线)的组合以描述字形(glyph)的外观。字体数据包括与线的端点对应的坐标和绘制次序(此后,也被称为“扫描次序”)。当字符或符号光栅化为位图数据时,将该坐标被指定为预定位图像素的原点。
在图15A的字体数据中,第一图像由从(48,48)到(176,48)的坐标集组成,第二图像由从(112,48)到(112,448)的坐标集组成,而第三图像由从(112,448)到坐标(48,352)的坐标集组成。
笔划产生部件57基于上述的三条线产生适于激光投射装置200的笔划。笔划产生部件57还基于线的坐标确定是否存在字符的重叠部分。注意,如果没有交点但是存在两条线的临近部分,则可能需要调节一条线的长度。因此,笔划产生部件57计算两条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如下地获得两条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如果存在两条线的交点,则两条线之间的最近距离是零。另一方面,如果两条线没有交点,则从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结果选出最近距离:
-在第一和第二线的相应端点之间的距离,和
-在通过从第一线的末尾垂直于第二线画线或通过从第二条线的末尾垂直于第一线画线而获得的第一线的端点和第二线的端点之间的距离(假设存在垂线)。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交点,则从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结果选出两条线之间的最短距离。然后,笔划产生部件57基于所获得的最短距离确定是否存在两条线的重叠部分。
在检测到的距离当中,如果存在比字符的宽度更短的距离,则存在两条线的重叠部分。注意,在该情况下,因为两条线的重叠部分的长度=字符宽度-在两条线之间的最短距离,所以两条线之一的长度减小所获得的重叠部分的长度。
图15B图示从其排除了重叠部分(交点)的绘制的数字“1”的实例。在图15B中,可以基于激光投射的强度、光学透镜14和会聚透镜15的相应透镜位置或焦距以及可重写介质20的位置来绘制具有获得的宽度的数字“1”。
尽管图15A的数字“1”由三条线组成,但作为排除重叠部分的结果获得的图15B的数字“1”由四条线组成。
第一笔划包括扫描起点的坐标(48,48)和扫描终点的坐标(80,48);
第二笔划包括扫描起点的坐标(112,48)和扫描终点的坐标(112,448);
第三笔划包括扫描起点的坐标(80,400)和扫描终点的坐标(48,352);而
第四笔划包括扫描起点的坐标(144,48)和扫描终点的坐标(176,48)。
在该处理中,优选地,复位扫描次序(或绘制次序),然而在该实施例中,以基于初始扫描次序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笔划的次序扫描图15B的数字“1”。
注意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图示的目的产生笔划从而从数字“1”中排除重叠部分。然而预先产生用于字符或符号的笔划,因为对于比如日文和英文之类的每个语言存在固定的字体数据集。因此,在该情况下可以省略笔划产生部件57。
[笔划间距离的计算]
接下来,描述笔划间距离的计算。可以在其扫描次序是顺序的笔划之间计算笔划间距离,然而可以替代地在全部笔划之间计算笔划间距离,而无论扫描次序如何。在后一情况中,如果在相互具有时间上分开的扫描次序的笔划(例如,第二和第四笔划)之间的距离很短,则在绘制指令中设置等待时间wb。尽管在该情况下绘制时间变得更长,但可以消除在短距离中扫描的笔划之间的余热干扰。
如果在其扫描次序是顺序的笔划之间计算笔划间距离,则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计算以扫描次序的顺序笔划的组合之间的笔划间距离。如图15B所示,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计算在第一笔划的扫描终点(80,48)和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112,48)之间的距离L1。同样地,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计算在第二笔划的扫描终点(112,448)和第三笔划的扫描起点(80,400)之间的距离L2。此外,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计算在第二笔划的扫描终点(48,352)和第四笔划的扫描起点(144,48)之间的距离L3。此后,以下距离L1到L3简单地称为距离L。
L 1 = ( 112 - 80 ) 2 + ( 48 - 48 ) 2
L 2 = ( 80 - 112 ) 2 + ( 400 - 448 ) 2
L 3 = ( 144 - 48 ) 2 + ( 48 - 352 ) 2
在计算了全部笔划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无论扫描次序如何,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计算第一笔划与第二到第四笔划中相应的一个之间的距离L,第二笔划与第三和第四笔划中相应的一个之间的距离L以及第三和第四笔划之间的距离L。也就是说,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对于笔划的每个组合计算距离L。随后,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计算在笔划的每个组合的最近端部之间的距离L。
<等待时间“wb”的设置>
接下来,描述等待时间wb的设置。如果获得的距离L超过阈值,则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不设置绘制指令的等待时间wb,而如果获得的距离L等于或低于阈值,则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设置绘制指令的固定等待时间wb。
图16图示距离L和阈值之间的关系的实例。如果在已经经过余热等待时间之前扫描后续笔划,则可能不利地影响可重写介质20。因为在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和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即,激光束投射位置移动到其)之间存在行进时间,行进时间比余热等待时间短不是最好。
通过以下等式获得行进时间:
行进时间=距离L/行进速率u。因此,为了满足由“行进时间>余热等待时间”表示的关系,距离L>余热等待时间*行进速率u。因此,与距离L比较的阈值通过以下等式获得:
阈值=余热等待时间*行进速率u。
注意,作为选择,阈值可能由实验获得。
如果距离L<阈值,则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设置等待时间wb为笔划的绘制指令。在该实施例中,距离L1和L2低于阈值。另外,在全部笔划之间的距离L低于阈值。
注意,要设置的等待时间wb对于全部笔划是固定值。然而,作为选择,要设置的等待时间wb可以是根据获得的在距离L和阈值之间的差的可变值。也就是说,如果“获得的差=阈值-距离L”大,则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设置绘制指令的长等待时间wb。
作为选择,通过以下等式获得等待时间wb:
余热等待时间-行进时间
[字体数据的绘制指令]
已经获得了每个笔划的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因此,如果字符、符号或数字具有固定的笔划宽度t、行进速率u和扫描速率v,则可以通过获得等待时间wb来产生绘制指令。图17A和图17B每个图示了数字“1”的绘制指令。在图17A中,在以顺序扫描次序执行的笔划之间计算距离L,如果获得的距离L低于阈值,则对于相应的指令设置等待时间wb。在图17B中,另一方面,在全部笔划之间计算距离L而无论顺序扫描次序如何,如果获得的距离L低于阈值,则对于相应的指令设置等待时间wb。注意,笔划宽度“t”和行进速率“u”对于每个笔划是固定值,以便不对向前的第二笔划的指令设置它们。
如图17A的实例中所示,在距离L1到L3之中,距离L1和L2低于阈值,因此对于第二和第三笔划的绘制指令设置等待时间wb。相反,如图17B的实例中所示,在笔划之间的全部距离L都低于阈值,因此除第二和第三笔划之外也对第四笔划的绘制指令设置等待时间wb。
[激光投射装置200的操作过程]
图18是由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执行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图18的流程图图示在用户操作激光投射装置200以绘制字符或符号的情况下的操作过程。流程图的步骤在用户以激光投射装置200绘制字符或符号时开始处理。图18图示了这样的过程:如果在以顺序扫描次序执行的笔划之间计算距离L,且如果相应的获得的距离L低于阈值,则对于指令设置等待时间wb。
首先,绘制图像获取部件51从字体数据DB 41中检索字符或符号的字体数据(S210)。注意,在该流程图中,已经基于这种字符或符号的字体数据产生了字符或符号的笔划。
绘制指令产生部件然后产生初始笔划的绘制指令。注意,一次对于一个笔划产生绘制指令。因为没有余热干扰,所以初始笔划在绘制指令中不包括等待时间wa因子。因此,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基于笔划宽度t、行进速率u、扫描速率v、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产生绘制指令(S220)。行进速率u和扫描速率v包括相应固定值,以便行进速率u和扫描速率v被设置为相应最大速率。
随后,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检索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S230)。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然后计算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和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之间的距离L(S240)。
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然后确定所计算出的距离L是否低于阈值(S250)。如果所计算出的距离L等于或大于阈值(S250的“否”),则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不设置绘制指令的等待时间wb。如果所计算出的距离L低于阈值(S250的“是”),则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设置绘制指令的等待时间wb(S260)。
此后,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基于行进速率u、扫描速率v、扫描起点、扫描终点和等待时间wb(如果需要)产生绘制指令(S270)。
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全部笔划的绘制指令(S280),并产生未产生的笔划的绘制指令(S230到S270)。
已经产生了字符或符号的绘制指令后,绘制指令存储部件55在硬盘35中存储所产生的绘制指令(S290)。绘制指令执行部件56基于所产生的指令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字符、符号或图形。
如迄今为止所示,在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绘制字符、符号和数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和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之间提供等待时间wb来防止余热干扰。也就是说,根据第二实施例,可以通过简单地设置绘制指令的等待时间wb来防止余热干扰。
第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图示通过紧密遮蔽来绘制封闭区域的方法,而第二实施例图示了通过组合笔划来绘制字符、符号或数字的方法。注意,可以通过设置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等待时间wb来紧密遮蔽图形;而如果由于等待时间wb的增加而扫描方向不恒定,则绘制时间可能增加。因此,优选地,绘制方法A或B是基于比如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形之类的要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的对象(此后也称为“绘制对象”)可选择的。第三实施例描述可以基于绘制对象选择绘制方法A和B之一的激光投射装置200。
图19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的功能组件的实例。注意在图19中,向与图14相同的部件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描述。图19图示的第三实施例的功能配置与第二实施例的功能配置不同在于,第三实施例包括绘制方法选择部件59。
绘制方法选择部件59通过基于绘制对象选择绘制方法A和B之一来产生绘制指令。具体地,绘制方法选择部件59选择绘制方法A来绘制笔划字体,而选择绘制方法B来绘制笔划字体之外的绘制对象。字体数据和图形数据每个包括用于识别数据的类型和识别最优的绘制指令产生方法的标识信息。作为选择,可以通过要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器中的相应字符编码方案存储字体数据和图形数据,以便绘制方法选择部件59基于字符编码方案的相应一个对于字符、符号、数字和图形的每个集选择绘制方法A和B之一。
例如,在绘制对象由字符和符号的组合(比如“公司A→公司B”(这里,“→”是图5中图示的图形数据的单元))组成的情况下,绘制方法选择部件59选择绘制方法B以使得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基于绘制方法B产生用于绘制“公司A”的绘制指令,随后绘制方法选择部件59确定“→”是图形并选择绘制方法A,以便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基于绘制方法A产生用于绘制“→”的绘制指令。另外,在产生了用于“→”的绘制指令之后,绘制方法选择部件59确定“公司B”是字符(即,笔划字体)并选择绘制方法B,以便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基于绘制方法B产生用于绘制“公司B”的绘制指令。因此,可以基于相应的绘制对象选择最优绘制方法。因为绘制指令的格式相同,所以激光投射装置200可以绘制绘制对象而没有在A与B之间改变绘制方法的任意副作用。
图20是由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执行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图20的流程图图示在用户操作激光投射装置200以绘制字符或符号的情况下的操作过程。当用户以激光投射装置200绘制字符或符号时流程图的步骤开始。
首先,绘制图像获取部件51从字体数据DB 41检索字符、符号或数字的字体数据并从图形DB检索图形数据集(S310)。
绘制方法选择部件59确定绘制对象是否是笔划字体(S320)。如果绘制对象是笔划字体(S320的“是”),则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基于绘制方法B产生绘制指令(S330)。具体地,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产生图18中图示的步骤S210到S270的绘制指令。
如果绘制对象不是笔划字体(S320的“否”),则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基于绘制方法A产生绘制指令(S340)。具体地,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产生图10中图示的步骤S20到S40的绘制指令。
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重复步骤S310到S340,直到产生了绘制对象的全部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形的绘制指令(S350)为止。已经产生了用于全部字符、符号、数字和图形的绘制指令后,绘制指令存储部件55在硬盘35中存储所产生的绘制指令(S360)。
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中,可以以简单的控制绘制笔划字体,且可以通过基于绘制对象简单地改变绘制方法,以最快速率绘制要紧密遮蔽的图形。也就是说,可以基于相应的绘制对象选择最优绘制方法。
第四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等待时间wa(即,绘制方法A)来产生使得以最快绘制速率紧密遮蔽绘制对象的封闭区域的绘制指令。注意,第一实施例中的等待时间wa包括先前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和后续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以等待直到不产生由于余热干扰的副作用为止。然而作为选择,通过设置绘制方法B来产生使得以最快绘制速率紧密遮蔽绘制对象的封闭区域的绘制指令。如第二实施例中所示,通过在先前笔划的扫描结束时间和后续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之间设置等待时间而无论每个笔划的扫描速率如何,来简单地防止余热干扰。
图21图示当紧密遮蔽封闭区域时笔划和扫描方向的实例。如图21所示,最初扫描第一笔划的扫描起点(Xs1,Ys1)和扫描终点(Xe1,Ye1),且随后扫描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Xs2,Ys2)和扫描终点(Xe2,Ye2)。因此,第一笔划的扫描方向和第二笔划的扫描方向交替地改变。
如果通过交替地改变扫描方向来扫描笔划以使得如上所示地紧密遮蔽图形的封闭区域,则从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到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的行进时间变短,以便仅分配行进时间给余热等待时间可能不够了。因此,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中,当紧密遮蔽图形的封闭区域时对于后续笔划的绘制指令设置等待时间wb。
图22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的功能组件的实例。注意在图22中,向与图3和图14相同的组件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描述。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以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方式计算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和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之间的距离L。注意,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绘制指令的产生中,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确定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并以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方式设置等待时间wb。
首先,描述怎样确定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读取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光栅数据的轮廓的坐标;然而对于每个笔划交替地切换与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对应的轮廓的读取的左边坐标和右边坐标。例如,在从左至右方向扫描第一笔划时,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定义轮廓的左边坐标为扫描起点,且定义轮廓的右边坐标为扫描终点。然而因为从右到左扫描第二笔划,所以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定义轮廓的右边坐标为扫描起点,且定义轮廓的左边坐标为扫描终点。因此,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可以基于光栅数据产生其中对于每个笔划交替地改变扫描方向的绘制指令。
接下来,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等待时间“wb”。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通过将在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和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之间的距离L除以行进速率u来计算行进时间,并从余热等待时间减去所计算出的行进时间。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然后通过以下等式计算等待时间wb,以对于绘制指令设置所计算出的等待时间wb。
等待时间“wb”=余热等待时间-L/u
具体地,如果余热等待时间比激光束投射位置从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移动到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而没有激光束投射的行进时间长,则获得的在余热等待时间和行进时间之间的差(即,余热等待时间的余数)被设置为等待时间wb。而如果获得的距离L充分长,则等待时间wb将等于余热等待时间。第四实施例的绘制指令与如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绘制指令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在第四实施例中,也可以以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方式调节行进速率u。然而因为第一笔划的扫描终点通常位置接近第二笔划的扫描起点,所以行进速率u的调节在第四实施例中可能不是有效的。调节先前笔划的扫描速率可能也不是有效的。
图23是由根据本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执行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图23中图示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类似于图10中图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但是在步骤S40的子例程上有差异。因此,在第四实施例中,仅通过参考图24的流程图来描述步骤S40的子例程的详细过程。
在从向前的第二笔划产生绘制指令时,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获得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S410)。
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还获得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S420)。
笔划间距离计算部件58然后计算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和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之间的距离L(S430)。
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基于先前笔划的扫描终点和后续笔划的扫描起点之间的距离L和与距离L对应的行进速率u来计算行进时间(S440)。
扫描开始时间计算部件53设置余热等待时间与所获得的行进时间之间的差为等待时间wb(S450)。
在这一点上,获得当前笔划的全部因子,因此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产生用于后续笔划的绘制指令集(S460)。
绘制指令产生部件50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全部笔划的绘制指令(S470),并产生未产生的笔划的绘制指令。如果已经产生了用于全部笔划的绘制指令,则处理返回到图2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50。
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中,可以通过简单地提供在笔划之间的等待时间wb来紧密遮蔽图形的封闭区域,而不会由于余热干扰的副作用,且无论扫描速率如何。
第五实施例
迄今为止,提供了通过绘制方法A产生图形数据的绘制指令的激光投射装置200和通过绘制方法B产生字体数据和图形数据的绘制指令的激光投射装置200的描述。而如果字符、符号和数字都被定义为图形,则可以通过绘制方法A和B中的任意一个产生字体数据的绘制指令。
图25A、图25B和图25C示意地图示产生字符、符号或数字的绘制指令的实例。字体包括位图字体和轮廓字体,基于其可以以类似于图形的方式产生绘制指令。例如,轮廓字体通过光栅化由贝塞尔曲线的参数表示的字体数据来描述比如字符之类的字形。注意,轮廓字体广义上包括笔划字体。
图25A图示将轮廓字体“A”光栅化为具有期望的尺寸的光栅图像的处理。如图5A和图5B所示,绘制位置计算部件54通过读取光栅数据的轮廓的坐标,可以获得每个笔划的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如图25A所示,在绘制具有复杂结构的字符时,在Y轴方向上以相同坐标(即,Y坐标)产生不同笔划的绘制指令。
用于设置等待时间wa和wb的方法分别与在第一和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相同。如果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扫描方向恒定,则控制第一笔划的行进速率u和扫描速率v1是有效的。
也就是说,用于轮廓字体的绘制指令涉及紧密遮蔽轮廓字符。因此,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对于全部笔划扫描方向可以是固定方向,或类似于第四实施例,可以对于每个笔划交替地改变方向(在Y轴方向上)。另外,扫描方向可以是固定方向和在扫描字符时交替改变方向的组合。在绘制轮廓字体时,因为如上所述地紧密遮蔽字符,所以可以通过在固定方向上扫描笔划来减小绘制时间(在相同Y坐标上开始的多个笔划)。相反,每次扫描方向在Y坐标的方向上移位时,扫描方向可以交替地改变为与先前方向相反的方向。
除字符和符号的绘制指令之外,激光投射装置200还产生用于绘制条型码或二维条型码的绘制指令。可以以与如之前所述的扫描箭头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扫描条型码或二维条型码;还可以以与第一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同样的方式产生条型码或二维条型码的绘制指令。图25B图示条型码的实例,而图25C图示二维条型码的实例。
条型码由排列在平行方向上的垂直的直线组成。因此,如果以Y轴方向投射激光束,则要绘制的笔划的数目可能减小。另外,如果以Y轴方向投射激光束以形成条型码,则可以防止在每个笔划的扫描起点和扫描终点处形成的绘制误差(即,线的舍入)。因此,在由扫描仪读取条型码时可以防止读数误差。
如上所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可以产生比如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形之类的二进制格式图像(即,光栅数据)的绘制指令,以在可重写介质20上绘制二进制格式图像。
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中,当在避免笔划之间的余热干扰的同时紧密遮蔽图形的封闭区域时,绘制时间可以减小到最小数。另外,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激光投射装置200中,通过简单地添加等待时间wb到绘制指令等,可以绘制由笔划字体形成的字符、符号或数字。也就是说,可以基于要绘制的相应的期望的对象或可视信息来最优化绘制方法。另外,即使绘制要紧密遮蔽的比如轮廓字体或条型码之类的封闭区域,也可以减小绘制时间。
注意,本公开采用可重写介质20作为通过施加激光束打印字符、符号、数字或图像到其的实例,但是实例不限于此。在本公开中公开的技术在比如热敏纸、塑料或金属材料之类的任意一般材料中是有效的。例如,本技术可应用于由于由强烈的激光束照射引起的表面的热熔化而在其上打印字符或图形的塑料瓶。对于塑料材料,过量热的施加导致不均匀的热传导。例如,由于不均匀的热传导强度可能不统一地雕刻塑料的某个部分,或由于到超出意向扫描部分的周围区域的热传导,可能在意向扫描部分以外的非意向部分中形成可视信息。因此,打印质量可能恶化。
然而,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甚至在扫描先前短笔划并在接近于先前笔划的位置立即扫描后续笔划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基于先前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和后续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以及余热等待时间计算两个笔划之间的等待时间来防止余热干扰的产生。本技术在以相同方向扫描两条平行线时,在减小绘制时间上特别有效。
本公开的技术可以提供当在热可重写介质上绘制多个笔划时,能够减少在笔划之间的余热干扰的控制装置;具有该控制装置的激光投射装置;用于当在热可重写介质上绘制多个笔划时,减少在笔划之间的余热干扰的记录方法;用于执行该记录方法的程序产品和包括该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
在这里列举的全部实例和条件性语言意在用于教导的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发明人贡献来增进现有技术的概念,且被看作不是限制于这种具体列举的实例和条件,说明书中这种实例的组织也不涉及显示本发明的优点或缺点。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更。
本专利申请基于2008年12月3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No.2008-308956和于2009年10月9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No.2009-235614,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合并于此。

Claims (16)

1.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通过改变能量传送的位置而在介质上形成可视信息的可视信息形成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形状信息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关于要绘制的期望的可视信息的形状信息集;
笔划产生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形状信息存储器检索关于要绘制的可视信息的形状信息集,以基于检索到的关于要绘制的可视信息的形状信息集,来产生第一笔划数据集和第二笔划数据集,每个数据集具有第一笔划和第二笔划中相应的一个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
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当形成通过基于所产生的第一笔划数据集的能量扫描使得可视的第一笔划的第一点之一和形成通过基于所产生的第二笔划数据集的能量扫描在第一笔划的能量扫描之后使得可视的第二笔划的第二点之一被选择为具有在其间的最短距离时,通过调节开始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一等待时间、从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到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的行进速率以及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相应扫描速率之一从而在扫描第一笔划的所选的一个第一点和扫描第二笔划的所选的一个第二点之间具有期望的时间间隔,来确定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
绘制指令产生单元,被配置为产生包括第一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一绘制指令集,和包括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以及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二绘制指令集;
绘制指令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所产生的包括第一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一绘制指令集,和所产生的包括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以及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二绘制指令集;和
绘制指令执行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所存储的包括第一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一绘制指令集,和所存储的包括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以及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二绘制指令集,以在介质中绘制可视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单元包括:最近点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计算在第一笔划的第一点和第二笔划的第二点之间的距离,并选择在其间具有最短距离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第一点之一和第二点之一作为相应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第一最近点和第二最近点;和时间计算单元,被配置为计算在扫描第一笔划的第一最近点和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二最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和
其中,所述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单元假设所计算出的在第一笔划的第一最近点的扫描和第二笔划的第二最近点的扫描之间的时间间隔比介质上余热影响减小的预定余热减小时间短,通过调节开始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一等待时间、从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到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的行进速率以及扫描第一笔划和第二笔划的相应扫描速率之一从而将所计算出的在扫描第一笔划的第一最近点和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二最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增加到等于或比预定余热减小时间长,来确定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假设所述最近点获取单元获得在其间具有最短距离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第一和第二最近点,所述时间计算单元选择在其间具有最短距离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第一和第二最近点的组合中具有最短时间间隔的一个组合,以计算在所选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第一和第二最近点的组合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的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单元包括第一等待时间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在第一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和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其中介质上余热影响减小的预定余热减小时间,来计算开始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一等待时间,和
其中,所述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单元基于所计算出的开始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一等待时间来确定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扫描开水时间计算单元包括第二等待时间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在第一笔划的扫描结束时间和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其中介质上余热影响减小的预定余热减小时间,来计算开始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二等待时间,和
其中,所述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单元基于所计算出的开始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二等待时间来确定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扫描开始时间计算单元基于通过将在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之间的行进距离除以所计算出的开始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一等待时间而获得的值,来调节从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到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的行进速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绘制指令集每个进一步包括关于第一和第二笔划中相应的一个的扫描速率和从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到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的行进速率的信息,和
其中,所述绘制指令执行单元基于关于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相应的扫描速率和从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到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的行进速率的信息,来控制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相应扫描速率。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
扫描速率计算单元,被配置为调节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相应扫描速率,以便第一笔划的扫描时间和基于在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之间的行进距离计算的行进时间的总和近似于预定余热减小时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笔划产生单元确定第一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以便以统一方向扫描第一和第二笔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笔划产生单元确定第一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以便以交替地反转的方向扫描第一和第二笔划。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笔划产生单元基于位图数据集的轮廓来检测第一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笔划产生单元基于一维和二维条型码中相应的一个的光栅数据集的轮廓来检测第一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形状信息存储器包括字体数据存储器,其存储每个形成字符、数字或符号的线的第一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以及扫描其线的次序,
其中,所述绘制指令产生单元包括:距离计算单元,被配置为计算从所述字体数据存储器检索到的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和第二等待时间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计算出的在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和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之间的距离等于或比预定阈值短时,计算开始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二等待时间,和
其中,所述绘制指令产生单元产生包括第一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一绘制指令集,和包括开始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二等待时间以及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二绘制指令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产生的第二绘制指令集进一步包括从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到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的行进速率,和
其中,所述第二等待时间计算单元设置其中在介质上的余热的影响减小的预定余热减小时间和从所产生的第二绘制指令集获得的从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到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的行进速率的乘积作为所述预定阈值。
15.一种激光投射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激光振荡器,被配置为产生激光束;
方向控制镜,被配置为控制所产生的激光束的方向;和
方向控制马达,被配置为驱动器所述方向控制镜。
16.一种通过改变施加到介质的能量传送而在介质上形成可视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索关于要绘制的可视信息的形状信息集以基于检索到的关于要绘制的可视信息的形状信息集来产生第一笔划数据集和第二笔划数据集,每个数据集具有第一笔划和第二笔划中相应的一个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
当形成通过基于第一笔划数据集的能量扫描使得可视的第一笔划的第一点之一和形成通过基于第二笔划数据集的能量扫描在第一笔划的能量扫描之后使得可视的第二笔划的第二点之一被选择为具有在其间的最短距离时,通过调节开始扫描第二笔划的第一等待时间、从第一笔划的传送结束坐标到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的行进速率以及第一和第二笔划的相应扫描速率之一从而在扫描第一笔划的所选的一个第一点和扫描第二笔划的所选的一个第二点之间具有期望的时间间隔,来确定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
产生包括第一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一绘制指令集,和包括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以及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二绘制指令集;
存储所产生的包括第一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一绘制指令集,和所产生的包括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以及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二绘制指令集;和
执行所存储的包括第一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一绘制指令集,和所存储的包括第二笔划的扫描开始时间以及第二笔划的传送开始坐标和传送结束坐标的第二绘制指令集,以在介质中绘制可视信息。
CN200980148005.6A 2008-12-03 2009-11-25 控制装置、激光投射装置、记录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7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8956 2008-12-03
JP2008-308956 2008-12-03
JP2009-235614 2009-10-09
JP2009235614A JP5316354B2 (ja) 2008-12-03 2009-10-09 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PCT/JP2009/070211 WO2010064639A1 (en) 2008-12-03 2009-11-25 Control device, laser projection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7313A true CN102227313A (zh) 2011-10-26
CN102227313B CN102227313B (zh) 2014-03-12

Family

ID=42233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800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7313B (zh) 2008-12-03 2009-11-25 控制装置、激光投射装置、记录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65496B2 (zh)
EP (1) EP2352649B1 (zh)
JP (1) JP5316354B2 (zh)
KR (1) KR101307707B1 (zh)
CN (1) CN102227313B (zh)
WO (1) WO201006463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6641A (zh) * 2017-12-29 2018-07-20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sim卡槽窄边激光加工极细小字符的方法
CN108767653A (zh) * 2018-05-30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激光投射器的控制系统、终端和激光投射器的控制方法
CN109525701A (zh) * 2017-09-19 2019-03-26 鲍比小鸟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基于移动终端的打印方法及激光器
CN112004654A (zh) * 2018-08-17 2020-11-2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包三维构建床
US11183811B2 (en) 2018-05-30 2021-11-2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ser projector, and termina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0155B2 (ja) 2009-10-19 2015-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描画制御方法、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2035622A (ja) * 2010-07-13 2012-02-23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644287B2 (ja) * 2010-09-07 2014-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描画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制御方法、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664169B2 (ja) 2010-11-24 2015-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サーマルメディア描画装置
JP5659871B2 (ja) * 2010-11-24 2015-0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サーマルリライタブルメディア描画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971041B2 (ja) 2011-11-25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011271B2 (ja) * 2012-01-17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024445B2 (ja) * 2012-02-03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9740189B2 (en) * 2012-03-02 2017-08-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achining program creating apparatus, machining program creating method, and machining program creating program
JP6264446B2 (ja) 2014-03-13 2018-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及び搬送容器
JP2016172285A (ja) 2015-03-16 2016-09-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保護囲い、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
JP6750258B2 (ja) 2015-03-18 2020-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保護囲い、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
JP6711010B2 (ja) 2015-03-20 2020-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JP2016175406A (ja) 2015-03-20 2016-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消去方法及び画像消去装置、並びに、画像消去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JP6976115B2 (ja) * 2017-09-20 2021-12-08 株式会社東芝 レーザ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0816133A (zh) * 2018-08-08 2020-02-21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刻字加工方法、cnc加工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982542B (zh) * 2023-03-21 2023-08-29 湖北泰跃卫星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土地之间相邻关系的计算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6486B2 (ja) * 1991-06-24 1997-05-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描画装置
JP3446316B2 (ja) * 1993-11-16 2003-09-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レーザ記録方法及びレーザ記録装置
JP3576611B2 (ja) * 1994-12-05 2004-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文字発生装置ならびに方法
EP0952554A3 (en) * 1998-02-26 2003-0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2000229427A (ja) * 1999-02-09 2000-08-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US6102593A (en) * 1999-04-16 2000-08-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 speed print quality font modification
JP4377490B2 (ja) * 1999-09-27 2009-12-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の記録消去装置
JP3990891B2 (ja) * 2001-10-24 2007-10-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の記録消去装置
JP2004090026A (ja) 2002-08-30 2004-03-25 Inst Of Physical & Chemical Res 情報書込み装置
JP4259920B2 (ja) 2003-05-19 2009-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7484827B2 (en) 2003-03-20 2009-02-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a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for performing an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4345273A (ja) * 2003-05-23 2004-12-0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画像記録方法
JP4217180B2 (ja) * 2004-03-17 2009-01-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シートに積層されたホログラム又は回折格子の転写方法、並びに被転写媒体
KR101234913B1 (ko) * 2005-03-31 2013-02-19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접촉형 리라이트 서멀 라벨의 기록방법
JP5255218B2 (ja) * 2006-03-14 2013-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
JP5223211B2 (ja) * 2006-03-15 2013-06-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010878B2 (ja) * 2006-09-07 2012-08-2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書き換え可能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
US7639259B2 (en) * 2006-09-15 2009-12-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rving font structure
JP5228471B2 (ja) * 2006-12-26 2013-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8179131A (ja) * 2006-12-26 2008-08-07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8628898B2 (en) * 2006-12-26 2014-0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or
JP2008208631A (ja) 2007-02-27 2008-09-11 Nishimatsu Constr Co Ltd 杭基礎の耐震補強構造
JP2008308956A (ja) 2007-06-18 2008-12-25 Calsonic Kansei Corp ドア開閉アシスト装置
JP4372198B2 (ja) 2008-03-27 2009-11-2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中芯用紙
JP5397070B2 (ja) * 2008-08-13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最適化フォントデータdb、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5701A (zh) * 2017-09-19 2019-03-26 鲍比小鸟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基于移动终端的打印方法及激光器
WO2019056910A1 (zh) * 2017-09-19 2019-03-28 鲍比小鸟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基于移动终端的打印方法及激光器
CN108296641A (zh) * 2017-12-29 2018-07-20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sim卡槽窄边激光加工极细小字符的方法
CN108296641B (zh) * 2017-12-29 2020-03-13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sim卡槽窄边激光加工极细小字符的方法
CN108767653A (zh) * 2018-05-30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激光投射器的控制系统、终端和激光投射器的控制方法
US11183811B2 (en) 2018-05-30 2021-11-2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ser projector, and terminal
CN112004654A (zh) * 2018-08-17 2020-11-2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包三维构建床
CN112004654B (zh) * 2018-08-17 2022-05-1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包三维构建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35134A1 (en) 2011-09-29
CN102227313B (zh) 2014-03-12
EP2352649A1 (en) 2011-08-10
EP2352649B1 (en) 2014-06-18
KR101307707B1 (ko) 2013-09-11
KR20110091731A (ko) 2011-08-12
WO2010064639A1 (en) 2010-06-10
US8665496B2 (en) 2014-03-04
JP2010156950A (ja) 2010-07-15
EP2352649A4 (en) 2013-10-02
JP5316354B2 (ja)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7313B (zh) 控制装置、激光投射装置、记录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
KR101396041B1 (ko) 묘화 제어 방법, 레이저 조사 장치, 및 묘화 제어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기록 매체
JP5397070B2 (ja) 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最適化フォントデータdb、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858194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laser radiation device, render information generating method, control system, recording medium, and render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JP601127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8947485B2 (en) Drawing control device, laser-light emitting system, draw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KR101518158B1 (ko) 레이저 묘화 제어 장치, 레이저 묘화 장치, 레이저 묘화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JP598300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596231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2011104991A (ja) 描画順決定装置、描画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最適化フォントdb、描画制御方法、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97104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5915781B2 (ja) 描画制御方法、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740808B2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