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1017A - 风扇框架和风扇单元 - Google Patents

风扇框架和风扇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1017A
CN102221017A CN2011101621532A CN201110162153A CN102221017A CN 102221017 A CN102221017 A CN 102221017A CN 2011101621532 A CN2011101621532 A CN 2011101621532A CN 201110162153 A CN201110162153 A CN 201110162153A CN 102221017 A CN102221017 A CN 102221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rojection
fixed component
sticking department
fa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21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1017B (zh
Inventor
吉田裕亮
金亲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441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040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178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26434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21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1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1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1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7Axial-flow pumps multistag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01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框架和风扇单元,该风扇框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的第一壳体,在该第一端部布置有第一突起;具有第二端部的第二壳体,在该第二端部布置有沿特定轴线与所述第一突起相对的第二突起,该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成轴向相对关系;以及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附接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均在其顶端设有周向宽度径向向外逐渐增加的宽度增加部。

Description

风扇框架和风扇单元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2月24日、申请号为:200910004288.9、发明名称为“轴流风扇单元”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框架和一种轴流风扇单元。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各种电子装置的壳体内部安装冷却风扇以对其电子部件进行冷却。由于电子部件伴随着高性能而产生更多的热,并且因壳体尺寸的减小而使布置密度增加,因此需要增加冷却风扇的静压和流量。为了满足该需求,近年来使用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作为可以确保足够大的静压和增加流量的冷却风扇。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包括多个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彼此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
但是,在通过螺钉、铆钉等将轴流风扇接合在一起的情况下,除了用于将轴流风扇单元附接于装置的通孔之外,还需要在轴流风扇的壳体中形成通孔。对于该结构,即使在设计或安装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过程中改变轴流风扇的组合,也难以重新附接轴流风扇。
一旦将轴流风扇彼此连接,就难以在不使通孔或壳体受损的情况下拆卸这些轴流风扇。因此,即使在设计或安装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过程中改变轴流风扇的组合,也不可能在不降低它们的连接强度的情况下重新附接轴流风扇。
发明内容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一种风扇框架例如包括:具有第一端部的第一壳体,在该第一端部布置有第一突起;以及具有第二端部的第二壳体,在该第二端部布置有沿特定轴线与所述第一突起相对的第二突起,该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成轴向相对关系。固定部件附接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风扇单元包括第一叶轮、第一壳体、第二叶轮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布置成容纳可绕特定轴线旋转的第一叶轮,并具有布置有第一突起的第一端部。
所述第二壳体布置成容纳可绕所述特定轴线旋转的第二叶轮,并具有第二端部,在该第二端部布置有与所述第一突起轴向相对的第二突起。该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成轴向相对关系。固定部件附接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的角部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固定部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角部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的角部和第二壳体的角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的角部和第二壳体的角部的另一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和第二轴流风扇上附接固定部件的方式的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在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在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角部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在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在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在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在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在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在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的端部和第二壳体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在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固定部件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在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在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三突起的平面图。
图30是表示在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在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在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固定部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33A是表示固定部件所附接的弧形部的平面图。
图33B是表示固定部件所附接的弧形部的另一平面图。
图34是表示在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的下端部和第二壳体的上端部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在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壳体的下端部和第二壳体的上端部的另一立体图。
图36是表示在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采用的第一和第二轴流风扇上附接固定部件的方式的图。
图3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38是表示轴流风扇单元的一个优选修改例的平面图。
图39是表示轴流风扇单元的另一优选修改例的平面图。
图40是固定部件的上部和第一突起沿垂直于周向的平面剖的剖视图。
图41是表示轴流风扇单元的又一优选修改例的立体图。
图42是第一壳体和位于图41中的左上侧的突起的剖面图。
图43是轴流风扇单元的再一优选修改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43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述。应注意在本发明的说明中,当将不同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描述成上/下或者左/右时,指的是附图中的最终位置关系和方位;而不是指一旦组装成实际装置时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同时,在下面描述中,轴向指的是平行于轴线的方向,并且径向指的是垂直于轴线的方向。
第一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1的立体图。优选的是,轴流风扇单元1包括第一轴流风扇2、第二轴流风扇3和多个(例如两个)固定部件4。如下面将描述的,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分别设有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通过固定部件4而彼此相固定,以形成中空框架。在轴流风扇单元1中,空气可通过第一轴流风扇2进入框架中,然后排放到外部。
图2是沿包含轴线J1并平行于第一轴流风扇2的上端侧面延伸的平面剖的、轴流风扇单元1的垂直剖视图。轴流风扇单元1是所谓的双对旋式轴流风扇单元。第一叶轮21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叶轮31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是,第一轴流风扇2包括第一叶轮21、第一马达单元22、第一壳体23和多个第一支撑肋24。第一叶轮21通过第一马达单元22绕轴线J1旋转。第一壳体23具有由其内周表面限定的、环绕第一叶轮21的外周和第一马达单元22的外周的空气通道部。第一支撑肋24设计成支撑第一马达单元22,并将第一壳体23和第一马达单元22互连。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3和第一支撑肋24例如通过注射成型树脂而形成为单件。
第一叶轮21优选设有第一杯212和多个第一叶片211。杯212具有大致筒形的顶部闭合形状,并覆盖第一马达单元22的外周。第一叶片211从第一杯212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并沿周向以均匀间隔布置。第一马达单元22优选设有第一转子部221和第一定子部222。
第一转子部221优选设有第一轭2211、第一场磁体2212和第一轴2213。第一轭2211由金属制成,并具有大致筒形的顶部闭合形状从而可覆盖第一杯212。第一场磁体2212具有大致柱形形状并固定于第一轭2211的内表面。第一轴2213固定于第一轭2211的覆盖部。第一转子部221与第一叶轮21一起形成为单件。
第一定子部222优选设有第一基部2221、第一轴承保持部2222、第一电枢2223和第一电路板2224。第一基部2221具有带有开口的大致盘形形状。第一轴承保持部2222具有大致筒形形状,并布置在第一基部2221的中央。第一电枢2223附接于第一轴承保持部2222的外周,并与第一场磁体2212成相对关系。第一电路板2224布置在第一电枢2223的下方,并与第一电枢2223电连接。
第一基部2221通过第一支撑肋24而固定于第一壳体23的大致柱形的内表面,从而将第一定子部222的相应部分保持在适当位置。如果电流从外部电源(未示出)流入第一电枢2223,则在第一电枢2223与第一场磁体2212之间产生绕轴线J1作用的转矩。在第一轴承保持部2222内部的上下位置处布置有滚珠轴承2225和2226,从而可旋转地支撑插入第一轴承保持部2222中的第一轴2213。
第二轴流风扇3具有与第一轴流风扇2基本相同的结构,并优选包括第二叶轮31、第二马达单元32、第二壳体33和多个第二支撑肋34。第二叶轮31具有多个以均匀间隔布置并且倾角与第一叶轮21相反的第二叶片311。
第二马达单元32具有与第一马达单元22基本相同的结构,并优选包括第二转子部321和第二定子部322。第二转子部321包括第二轭3211、第二场磁体3212和第二轴3213。第二轭3211、第二场磁体3212和第二轴3213的结构与第一马达单元22中的基本相同。
优选的是,第二定子部322包括第二基部3221、第二轴承保持部3222、第二电枢3223、第二电路板3224以及滚珠轴承3225和3226,它们的结构与第一定子部222中的基本相同。
第一马达单元22使第一叶轮21旋转,以产生沿轴线J1流动的气流。第二马达单元32使第二叶轮31沿与第一马达单元2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产生沿与由第一叶轮21产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的气流。这样使得轴流风扇单元1可以确保足够大的空气流量。
图3和图5分别是表示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角部2351的第一突起236的平面图。在图3和图5中,用箭头91表示绕轴线J1的周向。当制造轴流风扇单元1时,第一壳体23的下端部232与第二壳体33的上端部331成相对关系。
如图3所示,上端部231和下端部232在平面图中看时具有大致方形形状。上端部231和下端部232均具有多个(例如四个)大致垂直于轴线J1向外延伸的凸缘形角部。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一壳体23的轮廓233呈通过将上端部231和下端部232轴向接合而限定的大致方形假想柱形形状。
在上端部231的四个角部中和下端部232的四个角部2351至2354中分别形成有通孔234。例如当要将轴流风扇单元1安装于特定装置上时,将螺钉等插入通孔234中。
参照图5,第二壳体33优选包括上端部331和下端部332。在第二壳体33中,上端部331和下端部332在平面图中看时具有大致方形轮廓形状。如第一壳体23中那样,第二壳体33的上端部331和下端部332均具有四个带有通孔334的大致凸缘形角部。正如第一壳体23的轮廓233那样,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二壳体33的轮廓333呈大致方形假想柱形形状。
在下端部232中,角部2351和2353关于轴线J1彼此相对。角部2351和2353均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突起236。同样,角部2352和2354关于轴线J1彼此相对。角部2352和2354(未示出)均具有沿周向切除的第一锁定部237。
如图3和图4所示,角部2351的第一突起236在其顶端2361设有周向宽度径向向外逐渐增加的宽度增加部2362。同样,角部2353的第一突起236在其顶端2361设有宽度增加部2362。
如图3所示,第一锁定部237优选由第一侧面2371和第二侧面2372形成。第一侧面2371垂直于周向。第二侧面2372沿周向延伸,并形成第一壳体23的大致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第二侧面2372具有上区域和相对于该上区域径向向外突出的下区域。
如从图5可以看出,角部3351和3353关于轴线J1彼此相对。角部3351和3353均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突起336。第二突起336具有与第一突起236相同的形状,并且在制造轴流风扇单元1时,与第一突起236轴向接触。第二突起336在其顶端3361设有周向宽度径向向外逐渐增加的宽度增加部3362。
再次参照图5,角部3352和3354关于轴线J1彼此相对。角部3352和3354(未示出)均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锁定部337。第二锁定部337优选由第一侧面3371和第二侧面3372形成。第一侧面3371大致垂直于周向。第二侧面3372从第一侧面3371沿周向延伸。第二侧面3372具有下区域和相对于该下区域径向向内突出的上区域。
如果如图1所示制造轴流风扇单元1,则在角部2352、2354、3352和3354中,第一锁定部237和第二锁定部337彼此锁靠。此时,第一侧面2371和第一侧面3371彼此沿周向接触,而第二侧面2372的下区域和第二侧面3372的上区域沿轴向彼此接合。
由此,防止了第一壳体23的下端部232和第二壳体33的上端部331沿轴向和沿由箭头92表示的方向相对运动。
图6是表示固定部件4的立体图。图7是固定部件4的另一立体图,在该图中,固定部件4从图6所示的状态水平翻转。固定部件4例如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优选设有上部41、下部42以及多个(例如两个)将上部41和下部42互连的侧部43。固定部件4具有被上部41、下部42和侧部43环绕的孔部44。在上部41和下部42各自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大致半柱形槽部45。
如图1所示,将彼此重叠的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插入孔部44中,从而使固定部件4与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接合。更具体地说,当插入孔部44中时,彼此重叠的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周向插设在侧部43之间并轴向插设在上部41和下部42之间。
因而,下端部232锁靠上端部331,从而防止下端部232和上端部331沿轴向和沿箭头91和93表示的方向相对运动。由此,防止第一壳体23相对于第二壳体33沿轴向和沿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运动。
再次参照图1,固定部件4连同角部2351、2353、3351和3353形成凸缘部5的一部分,并以不会向外突出超过轮廓233或333的方式附接于各角部。
结果,即使当将固定部件4附接于各角部时,也将凸缘部5保持在由轮廓233和333表示的大致柱形假想轮廓内部。这样可以减小轴流风扇单元1的尺寸。
图8是表示与图1所示的角部2351和3351相对应的凸缘部5的平面图。在凸缘部5的内侧,由槽部45、通孔234和通孔334限定通孔51。
在通孔51中,槽部45的半柱形表面的半径大于通孔234和334的内表面的半径。因此,可以将用于将轴流风扇单元1固定于特定装置上的螺钉等可靠地插入穿过通孔51,而不会有通孔234和334被槽部45阻挡的可能性。
通孔51例如可以用作供可移除地插入螺钉以将第一壳体23固定于第二壳体33的通孔。并不具体限于使用通孔51。对应于角部2353和3353的凸缘部5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结构。
下面将对轴流风扇单元1的制造过程进行描述。图9和图10是表示角部2352和3352的立体图。为了制造轴流风扇单元1,首先使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成轴向相对关系,从而可使下端部232和上端部331彼此面对。此时,角部2351至2354布置成沿与箭头91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与相应角部3351至3354不对准。
之后,使第一壳体23朝向第二壳体33轴向运动,使其与第二壳体33接触。如从图9可以看出,第一锁定部237定位成与第二锁定部337相对,并且通孔334位于二者之间。
如果使下端部232沿箭头91所示的方向相对于上端部331旋转,则第一侧面2371与第一侧面3371接触,如图10所示。另外,第二侧面2372的下区域与第二侧面3372的上区域轴向接触。
结果,第一锁定部237和第二锁定部337沿轴向和沿箭头91表示的方向彼此接合。在角部2354和3354的情况下同样如此。
通过上述过程,第一壳体23锁靠(即,暂时固定于)第二壳体33,并防止第一壳体23相对于第二壳体33沿箭头92表示的方向运动及相对于第二壳体33旋转。这样在暂时固定操作之后附接固定部件4时,可以容易地对准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从而减少了制造过程中所需的步骤数量和时间。
通过使第一壳体23相对于第二壳体33沿与箭头91表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释放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之间的接合。这样可以将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彼此分开。
图11是轴流风扇单元1的立体图,示出了将固定部件4附接于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上的方式。在将第一壳体23暂时固定于第二壳体33之后,使固定部件4沿箭头94和95表示的方向滑动,并附接于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
如从图8可以看出,孔部44的最小周向宽度(即,两个侧部43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宽度增加部2362和3362的最大宽度。由此,在将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插入孔部44中时,孔部44弹性变形。在由孔部44的环绕部所施加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各固定部件4牢固地固定于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
通过上述操作完成了轴流风扇单元1的制造。
下面将描述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彼此分开的操作。在将轴流风扇单元1保持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首先从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移除固定部件4。
然后,使第一壳体23相对于第二壳体33沿与箭头91表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释放第一锁定部237与第二锁定部337之间的接合。之后,使第一壳体23轴向移离第二壳体33,以将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彼此分开。
这样防止(或限制)了上述接合结构受损,否则接合结构会在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彼此分开过程中导致受损。这样还可以容易地拆卸之前制造的轴流风扇单元1。结果,可以再使用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4由树脂制成。这防止了在附接固定部件4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的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受损。可选的是,固定部件4可以由树脂之外的材料制成。
由于固定部件4以及第一锁定部237和第二锁定部337设在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的凸缘形部中,因此防止了它们影响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的空气通道部的尺寸。这样防止轴流风扇单元1中的静压和流量特性变差。
第二优选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1a的立体图。图13和图14是表示第一壳体23a和第二壳体33a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图12所示的轴流风扇单元1a的角部2352和3352的放大平面图,在该图中,以轴向重叠的状态示出了角部2352和3352。
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在各角部2351和2353中形成有第一突起236,而在各角部2352和2354中形成有第一锁定部237a。
第一锁定部237a在平面图中看时具有大致U形形状,并包括内贯穿部(piercing portion)2374和多个(例如两个)台阶部2373。台阶部2373在图15中用虚线表示,并以相互面对的关系布置在第一锁定部237a的径向外侧。内贯穿部2374布置在台阶部2373的径向内侧,并轴向贯穿相应一个角部。
如图12和图14所示,在各角部3351和3353中形成有第二突起336,而在各角部3352和3354中形成有第二锁定部337a。
第二锁定部337a具有顶端3373,其上区域比其下区域更周向向外突出。顶端3373成形为使其周向宽度向下逐渐增加。
如从图15可以看出,第二锁定部337a的径向宽度D1大致等于台阶部2373的径向宽度D2,并优选小于等于内贯穿部2374的径向宽度D3。
顶端3373的周向宽度W1大于台阶部2373的下区域之间的周向宽度W2,并小于等于台阶部2373的上区域之间的周向宽度和内贯穿部2374的周向宽度。
当如图12所示将第一壳体23a和第二壳体33a组合在一起时,在角部2352、2354、3352和3354中将第二锁定部337a装配于台阶部2373,从而使第一锁定部237a和第二锁定部337a可彼此接合。
这样防止了下端部232相对于上端部331沿轴向和箭头92表示的方向运动。如图15所示,由第二锁定部337a的径向向内面向的表面和内贯穿部2374的内表面限定一通孔。
再次参照图12,在角部2351、2353、3351和3353中将固定部件4附接于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如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相对于上端部331轴向固定下端部232,并防止下端部232沿轴向及箭头91和93表示的方向进行相对运动。
使用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上述结构防止了第一壳体23a相对于第二壳体33a沿轴向和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运动。
如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当将第一壳体23a和第二壳体33a接合在一起时,以使第一壳体23a的轮廓233可与第二壳体33a的轮廓333对准的方式,使第一壳体23a朝向第二壳体33a运动。
在角部2352、2354、3352和3354中,第二锁定部337a在经受周向弹性变形的同时从下方插入台阶部2373之间,并沿轴向和箭头93表示的方向与台阶部2373接合。
通过上述过程,将第一壳体23a暂时固定于第二壳体33a。这样易于进行使第一壳体23a和第二壳体33a对准的作业,并易于将固定部件4附接于第一壳体23a和第二壳体33a。
如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在已将第一壳体23a和第二壳体33a彼此暂时固定之后,将固定部件4附接于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
通过上述操作完成了轴流风扇单元1a的制造。
在期望通过使第一锁定部237a在垂直于轴线J1的平面内滑动而使第一锁定部237a与第二锁定部337a接合的情况下,需要将两个第二锁定部337a中的一个插入相应第一锁定部237a的内贯穿部2374中,从而以提高的精度使另一个第二锁定部与所述相应第一锁定部237a径向相对。这样可能会使操作繁琐。
下面对将第一壳体23a和第二壳体33a彼此分开的操作进行描述。如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首先从轴流风扇单元1a移除固定部件4。然后,使第一壳体23a相对于第二壳体33a沿与箭头92表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样释放了第一锁定部237a与第二锁定部337a之间的接合,从而可以将第一壳体23a和第二壳体33a彼此分开。
顶端3373的径向宽度和周向宽度小于内贯穿部2374的径向宽度和周向宽度。这样可以在防止第一壳体23a和第二壳体33a受损的同时容易地将它们彼此分开。
第三优选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1b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第一壳体23b的立体图,在该图中,完全显示了下端部232。图18是表示第二壳体33b的立体图,在该图中,完全显示了上端部331。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各角部2351和2353中形成有第一突起236。
在角部2352布置有具有周向延伸突起2381a的第三锁定部2381。
在角部2354布置有包括两个隆起部2382a的第四锁定部2382。隆起部2382a沿周向并排布置,并设有朝向彼此突出的大致L形下端。
如图16和图18所示,在各角部3351和3353中形成有第二突起336。
在角部3352布置有具有顶端3381a的第五锁定部3381,该顶端3381a沿与箭头91表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在角部3354布置有包括两个凹部3382a的第六锁定部3382。当沿径向看时,凹部3382a具有与隆起部2382a的形状互补的大致L形形状。
参照图16,如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情况那样,将固定部件4附接于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
在角部2352和3352中,第三锁定部2381与第五锁定部3381接合。更具体地说,突起2381a与顶端3381a沿垂直方向接触,并且第五锁定部3381与第三锁定部2381的周向相对两侧接触。在角部2354和3354中,隆起部2382a与凹部3382a沿轴向和周向接触。
这样限制了第一壳体23b相对于第二壳体33b沿轴向和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包括箭头91、92和93表示的方向)运动。
下面将描述将第一壳体23b和第二壳体33b接合在一起的作业。图19是表示在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1中所采用的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的立体图。如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首先使上端部331布置成与下端部232成相对关系,但与下端部232在箭头92A表示的方向上不对准。然后,使下端部232沿箭头92A表示的方向运动,以与上端部331相对。
随后,使第三锁定部2381和第五锁定部3381沿轴向和箭头92A表示的方向彼此接合。在角部2354和3354中,隆起部2382a和凹部3382a沿轴向和箭头91表示的方向彼此接合。如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然后将固定部件4附接于彼此重叠的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
通过上述结构,相对于第二壳体33b,可沿轴向和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容易且牢固地固定第一壳体23b。
通过第三锁定部2381与第四锁定部2382之间的形状差异以及第五锁定部3381与第六锁定部3382之间的形状差异,防止了第一壳体23b和第二壳体33b的错误接合。
当将第一壳体23b和第二壳体33b彼此分开时,如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首先移除固定部件4。然后,使第一壳体23b相对于第二壳体33b沿与箭头92A表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因而,相应的锁定部脱离,从而第一壳体23b和第二壳体33b可以彼此分开。
第四优选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1c的立体图。在第一壳体23c和第二壳体33c的各角部2351至2354和3351至3354中形成有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将固定部件4附接于各角部2351至2354和3351至3354的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
由于固定部件4布置在相对于轴线J1彼此相对的各角部中,因此可以如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防止第一壳体23c相对于第二壳体33c沿轴向和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运动。
当将第一壳体23c和第二壳体33c接合在一起时,如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在轮廓233和轮廓333轴向对准的状态下使下端部232和上端部331彼此接触。然后,将固定部件4附接于各角部,从而将第一壳体23c和第二壳体33c接合在一起。
如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可以通过移除固定部件4并使第一壳体23c相对于第二壳体33c运动,而将第一壳体23c和第二壳体33c彼此分开。
第五优选实施方式
图2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1d的第一壳体23d和第二壳体33d的立体图。在图21中,叶轮21用双点划线表示。图22是沿包含轴线J1并从图21中的前侧向后侧延伸的平面剖的、第一壳体23d和第二壳体33d的剖视图。
使第一壳体23d的下端部与第二壳体33d的上端部接触。将多个(例如两个)固定部件4a附接于关于轴线J1成相对关系的第一壳体23d和第二壳体33d。
优选的是,第一壳体23d和第二壳体33d包括筒形部61和71、上直径增加部621和721、下直径增加部622和722以及薄壁部63和73。
上直径增加部621和721以与轴线J1成倾斜关系从筒形部61和71的上端向上延伸。同样,下直径增加部622和722以与轴线J1成倾斜关系从筒形部61和71的下端向下延伸。
薄壁部63在平面图中看时具有大致直线形状,并将上直径增加部621和621互连并同时将下直径增加部622和622互连。在薄壁部73的情况下同样如此。薄壁部73将上直径增加部721和721互连并同时将下直径增加部722和722互连。
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上直径增加部621和721以及下直径增加部622和722中,形成有沿大致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延伸的端部6211、6221、7211和7221。端部6211、6221、7211和7221在平面图中看时包括大致弧形区域和大致直线区域,并具有多个通孔64和74。在平面图中看时,通孔64与通孔74位置对准。在将轴流风扇单元1d固定于特定装置上时,可以将螺钉插入穿过通孔64和74。
图23是表示固定部件4a的立体图。优选的是,固定部件4a包括侧部43a、上部41a、下部42a、槽部45a以及隆起部411和421。上部41a借助侧部43a而接合于下部42a。通过轴向切除上部41a和下部42a而将槽部45a形成为半柱形形状。隆起部411和421分别形成在上部41a和下部42a的顶端的周向相对两侧。
图24是表示端部6221和7221的放大图。
在关于轴线J1彼此相对的各端部6221中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切口623。在切口623的下区域中,形成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突起6231。突起6231具有轴向延伸的通孔6231a以及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凹部6231b。
如图24所示,在关于轴线J1彼此相对的各端部7221中形成有与切口623重叠的切口723。在切口723的上区域中,形成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突起7231。在突起7231的中央,形成有与通孔6231a重叠的通孔。在突起7231的下表面的周向相对两侧形成有凹部7231b(未示出)。
图25是沿包含轴线J1的平面剖的轴流风扇单元1d的剖视图。在图25中清楚地显示出图21所示的固定部件4a的隆起部411和421的位置。
使固定部件4a如图21中箭头94a和95a所示滑动,然后将其附接于突起6231和7231,此时将隆起部411和421分别装配于凹部6231b和7231b。
由此,容易地将第一壳体23d和第二壳体33d接合在一起。这样限制了第一壳体23d相对于第二壳体33d沿轴向和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运动。同时,由槽部45a、通孔6231a和切口723的通孔限定了向下延伸的通孔64和74。
侧部43a的轴向高度等于端部6221的高度和端部7211的高度总和。上部41a和下部42a的径向宽度等于切口623和723的径向宽度。
这样防止了固定部件4突出超过端部6221和7211。
第六优选实施方式
图2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1e的框架的立体图。优选的是,轴流风扇单元1e包括具有第三壳体25的轴流风扇2a、第四壳体8和多个(例如两个)固定部件4。
第四壳体8具有风通道部,从轴流风扇2a传来的空气流过该风通道部,并且第四壳体8与第三壳体25的下端部251沿轴向接触。固定部件4由树脂制成,并能够将第三壳体25和第四壳体8固定在一起。
轴流风扇2a具有与上述第一轴流风扇2基本相同的结构。在下端部251的关于轴线J1彼此相对的各角部中形成有第七锁定部252。
第四壳体8优选设有上端部81和筒形部82。上端部81在平面图中看时具有大致方凸缘形形状,并接合到筒形部82。在上端部81的关于轴线J1彼此相对的各角部中,形成有具有与上述第二锁定部337相同形状的第八锁定部811。
再次参照图26,在下端部251和上端部81的左右角部中,形成有形状与上述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相同的突起。固定部件4附接于这些突起。筒形部82的内表面具有可通过使下端部251的内表面平行于轴线J1延伸而获得的形状。
如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那样,通过使第三壳体25和第四壳体8朝向彼此运动并使第七锁定部252和第八锁定部811彼此接合,而制成轴流风扇单元1e。然后,将固定部件4附接于下端部251和上端部81。
这样可以将第四壳体8容易且牢固地固定于第三壳体25,从而防止了下端部251相对于上端部81沿轴向和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运动。
将第三壳体25和第四壳体8固定在一起的方法并不限于图26中所示的方法。作为可选实施例,可以使用图21中所示的固定部件4a,或采用相对于前述优选实施方式更早提出的多种不同固定方法。
第七优选实施方式
图2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1f的立体图。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保持彼此接触,并通过固定部件4b固定在一起。
图28是表示第一壳体23e的立体图。如图27和图28所示,在第一壳体23e的下端部232b中形成有弧形部2321至2324。下端部232b的轮廓在平面图中看时具有大致八边形形状,并位于第一壳体23e的轮廓233内部。
图29是表示形成在弧形部2321中的第三突起236b的平面图。如图28和图29所示,弧形部2321和2323关于轴线J1沿直径方向彼此相对,各弧形部均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三突起236b。第三突起236b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顶端2361b,该顶端具有宽度沿周向增加的宽度增加部2362b。
如图28所示,弧形部2322和2324(未示出)关于轴线J1沿直径方向彼此相对,各弧形部均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九锁定部237b。
第九锁定部237b优选设有凸缘部2371b、隆起部2372b和第一挤压部2373b。
凸缘部2371b径向向外突出,并位于弧形部2322下端面的轴向上方的对应于第一挤压部2373b轴向高度的距离处。凸缘部2371b的径向外表面具有大致柱形形状。隆起部2372b从凸缘部2371b轴向向下突出。第一挤压部2373b形成在隆起部2372b的下端处以沿周向延伸。
在弧形部2322的从隆起部2372b沿图28中箭头91表示方向的后侧,凸缘部2371b轴向向下突出。凸缘部2371b的外表面位于相应通孔234的径向外侧。在沿轴向看时,通孔234和凸缘部2371b彼此并不重叠。
如图28所示,隆起部2372b和第一挤压部2373b的径向外表面构造成形成凸缘部2371b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在弧形部2322中,位于隆起部2372b右侧的凸缘部2371b的下端面与弧形部2322的下端面基本齐平。
图30是表示第二壳体33e的立体图。第二壳体33e包括上端部331b,该上端部的平面轮廓具有大致八边形形状并位于第二壳体33e的轮廓333内部。
在各弧形部3311和3313中形成有与第三突起236b接触的第四突起336b。在各弧形部3312和3314中形成有与第九锁定部237b接合的第十锁定部337b。
第四突起336b在形状上与第三突起236b基本相同。第四突起336b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顶端3361b,该顶端具有宽度沿周向增加的宽度增加部3362b。
如图30所示,第十锁定部337b优选包括凸缘部3371b、隆起部3372b和第二挤压部3373b。
凸缘部3371b位于弧形部3312上端面的轴向下方的对应于第二挤压部3373b轴向高度的距离处。凸缘部3371b的径向外表面形成绕轴线J1延伸的弧形部3312的柱形面的一部分。
隆起部3372b从凸缘部3371b轴向向上突出。第二挤压部3373b形成在隆起部3372b的上端处以沿周向延伸。
如图30所示,在弧形部3312的从隆起部3372b沿箭头91表示方向的前侧,凸缘部3371b轴向向上突出。凸缘部3371b的外表面位于相应通孔334的径向外侧,从而在沿轴向看时不会与通孔334重叠。
隆起部3372b和第二挤压部3373b的径向外表面构造成形成凸缘部3371b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在凸缘部3371b的从隆起部3372b沿箭头91表示方向的前侧,凸缘部3371b的上端面与弧形部3312的上端面齐平。
参照图27,在弧形部2322、2324、3312和3314中,将第一挤压部2373b装配于第二挤压部3373b与凸缘部3371b之间的间隙。第一挤压部2373b的面向第一壳体23e的表面和第二挤压部3373b的面向第二壳体33e的表面彼此压靠,从而限制第一壳体23e相对于第二壳体33e沿轴向运动。
图31是表示图27所示的固定部件4b的立体图。图32是固定部件4b的另一立体图,在该图中,固定部件4b从图31所示的状态水平翻转。
固定部件4b由树脂制成,并在平面图中看时具有大致弧形形状。固定部件4b具有接触表面48,在制造轴流风扇单元1f时,该接触表面与弧形部2321和3311的外表面沿径向接触。
如图27、图31和图32所示,接触表面48的曲率半径与凸缘部2371b和3371b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基本相同。从图27可以看出,固定部件4b位于相应通孔234的径向内侧,从而在沿轴向看时不会与通孔234重叠。
参照图31和图32,在固定部件4b的中央区域形成有贯穿凸面49和接触表面48延伸的孔部44b。孔部44b具有形成在凸面49侧的宽度增加部492和形成在接触表面48侧的宽度减小部491,宽度减小部491的周向宽度小于宽度增加部492的周向宽度。宽度减小部491的周向宽度小于前述宽度增加部2362b和3362b的最大宽度。
因此,当附接于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时,固定部件4b能够限制第一壳体23e相对于第二壳体33e沿箭头91和93表示的方向运动。
接触表面48的曲率半径小于弧形部2321和3311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在将固定部件4b附接于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的过程中,固定部件4b沿使接触表面48的曲率半径变大的方向变形。这样在固定部件4b中产生内应力。换言之,当附接固定部件4b时,在固定部件4b中产生相对于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径向向外作用的弹力。此时,固定部件4b的纵向相对端部用作支点。在该弹力的作用下,固定部件4b附接于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
这样可以使固定部件4b的孔部44b的内周表面沿径向、轴向和周向固定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
这也限制了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沿轴向和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相对运动。
如图31和图32所示,固定部件4b具有沿纵向和垂直方向的对称形状。这意味着当将固定部件4b附接于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时,上部41b或下部42b可以位于第一壳体23e侧。此外,固定部件4b的纵向端部中哪一个位于图27中的左侧或右侧并不重要。换言之,对于将固定部件4b附接于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所沿的方向并没有具体限制。这样可以减少将固定部件4b附接于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时所需的步骤数量和时间。
第三突起236b和第九锁定部237b连同第一壳体23e例如通过树脂注射成型而形成为单件。第三突起236b和第九锁定部237b形成在距轴线J1基本相同的径向位置。这样减少了在用树脂成型第一壳体23e时沿轴向向上或向下方向可能产生的第一壳体23e的翘曲。在第二壳体33e的情况下同样如此。
通过第七优选实施方式,可以例如通过将单个螺钉贯穿通孔234和334而将轴流风扇单元1f安装于特定装置。在通孔234和334之间不存在会阻碍螺钉贯穿的部分。这样可以使得螺钉等容易贯穿通孔234和334。
由于在将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接合在一起时不使用通孔234和334,因此不必将通孔234和334的位置准确地对准。这样无需以高的尺寸精度设计树脂注射成型用的模具,从而可降低轴流风扇单元1f的制造成本并减少其制造步骤的数量。
图33A和图33B是表示附接有固定部件4b的弧形部2321和3311的平面图。如图33A所示,宽度增加部2362b锁靠宽度增加部492与宽度减小部491之间的阶梯差部。如图33B所示,顶端2361b和凸面49与通孔234沿轴向并不重叠。
这样消除了如下可能性,即:例如在使螺钉贯穿通孔234时,固定部件4b和第三突起236b可能阻碍螺钉的贯穿。因此,易于将轴流风扇单元1f附接于电子装置等。
下面将对轴流风扇单元1f的制造流程进行描述。首先,使第一壳体23e与第二壳体33e成轴向相对关系。此时,弧形部2321至2324布置成与相应弧形部3311至3314沿周向不对准。
之后,使第一壳体23e朝向第二壳体33e运动,从而使下端部232b可与上端部331b轴向相对。此时,第一挤压部2373b与第二挤压部3373b成周向相对关系,如图34所示。
然后,如果使下端部232b相对于上端部331b沿箭头91表示的方向(即,周向)旋转,则第九锁定部237b和第十锁定部337b沿轴向和旋转方向彼此接合,如图35所示。更具体地说,在弧形部2322和3312中,第一挤压部2373b的周向顶端与隆起部3372b接触,同时第二挤压部3373b的顶端与隆起部2372b接触。在弧形部2324和3314中可获得相同的接合结构。
以上述方式,下端部232b相对于上端部331b暂时固定。由此,限制了下端部232b相对于上端部331b沿轴向和箭头91表示的方向运动。这样在附接固定部件4b时易于对准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
通过上述接合结构,可通过使第一壳体23e相对于第二壳体33e沿与箭头91表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将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彼此分开。
图36是表示将固定部件4b附接于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上的方式的图。在弧形部2321、2323、3311和3313中,使固定部件4b朝向彼此重叠的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滑动,并在弹性变形的同时附接于其上。
更具体地说,孔部44b的宽度增加部492与顶端2361b和3361b接合,从而将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保持在其周向相对两侧。另外,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轴向插设在上部41b与下部42b之间。
这防止了下端部232b相对于上端部331b沿轴向和箭头93表示的方向运动。固定部件4b弹性变形,并在其恢复力的作用下附接于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这确保了固定部件4b的牢固附接。凸面49布置成与顶端2361b和3361b基本齐平。
通过上述操作完成了轴流风扇单元1f的制造。
当拆卸图27所示的轴流风扇单元1f时,首先从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拆卸固定部件4b。然后,通过使第九锁定部237b相对于第十锁定部337b沿与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使第九锁定部237b和第十锁定部337b彼此脱离接合。
这样可以容易地将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彼此分开,以再使用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这也防止(或限制)了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的接合结构在分开过程中受损。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4b、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以及第九锁定部237b和第十锁定部337b位于通孔234和334的径向内侧。这样可以确保轮廓233和333的径向内侧的空间。该空间例如可以容纳引线等。
第一壳体23e和第二壳体33e的各弧形部的外径小于轮廓233和333的外径。这样在制造轴流风扇单元1f并将其安装到电子装置上等的操作期间,使操作者易于保持轴流风扇单元1f,从而使操作者能有效地进行操作。
第八优选实施方式
图3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单元1g的立体图。第一壳体23f具有形成在各弧形部2321至2324和3311至3314中的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彼此接触。固定部件4b附接于第三突起236b和第四突起336b。
因此,相对于第二壳体33f沿轴向和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牢固且稳定地固定第一壳体23f。
优选修改例
图38是表示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1的一个优选修改例的平面图。在图38中显示了具有固定部件4c的凸缘部5。在图38中以分开状态示出了固定部件4c和第一壳体23。第一突起236的顶端2361在其横向相对两端设有宽度增加部2363。宽度增加部2363具有沿轴向延伸并径向向内面对的两个表面2363a。尽管在图38中未示出,但第二突起336的顶端设有形状与宽度增加部2363相同的宽度增加部。固定部件4c的侧部43c具有沿轴向延伸并径向向外面对的表面431。
当制造轴流风扇单元1时,固定部件4c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弹性变形并附接于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此时,侧部43c的表面431与第一突起236的表面2363a和第二突起336的类似表面沿径向接触。
通过该结构,防止了下端部232相对于上端部331沿轴向和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运动。
可以通过断开固定部件4c而将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彼此分开。即使在该情况下,也保护了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免于受损,从而可以再使用这样分开的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
将固定部件4c固定于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的固定强度设定为基本等于固定部件4c的断开强度。这防止了从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意外地移除固定部件4c。
在通过固定部件4c将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固定在一起的情况下,可以省去角部2352和2354的第一锁定部237以及角部3352和3354的第二锁定部337。
图39是表示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1的另一优选修改例的平面图。在图39中示出了具有固定部件4d的凸缘部5。在顶端2361的上表面和顶端3361的下表面上均形成有凹部2364。在上部41d的下表面和下部42d的上表面上均形成有隆起部46。
图40是固定部件4d的上部41d和第一突起236沿垂直于周向的平面剖的剖视图。在图40中,固定部件4d附接于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
当制造轴流风扇单元1时,隆起部46与各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的凹部2364接合。
这样可以容易地将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固定在一起,并防止第一壳体23相对于第二壳体33沿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运动。
图41是表示轴流风扇单元1的又一优选修改例的立体图。在图41中示出了具有固定部件4e的凸缘部5。
如图41所示,在角部2351和2353处凸缘的外表面具有与轮廓233相符的形状。同样,在角部3351和3353处凸缘的外表面具有与轮廓333相符的形状。
固定部件4e为沿角部2351和3351的外表面弯曲的大致矩形金属板。同样,相同形状的固定部件4e附接于角部2353和3353。
固定部件4e具有多个(例如四个)突起47。突起47沿第一壳体23的凸缘的上表面和第二壳体33的凸缘的下表面突出。各突起47具有向下突出的隆起部471或向上突出的隆起部472。
图42是第一壳体23和位于图41中的左上侧的突起47沿垂直于第一壳体23的外表面但平行于轴线J1(参见图1)的平面剖的剖面图。在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中对应于隆起部471和472的位置处形成有向下凹部239和向上凹部(未示出)。在将固定部件4e附接于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时,隆起部471和472装配于各凹部。
这样可以相对于第二壳体33容易且牢固地固定第一壳体23,以防止二者沿轴向和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运动。
本发明并不限于到目前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和优选修改例,而能以多种不同方式进行改动。例如,如图43所示,固定部件4的轴向高度可以设定为等于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的角部的轴向高度。并不具体限制固定部件的轴向高度,而可以在优选实施方式和优选修改例中对其任意地改动。
并不具体限制这里使用的固定部件的数量,可以根据情况使用一个或多个固定部件。例如,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锁定部237和第二锁定部337的接合结构而不是固定部件4,在一侧固定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
换言之,可以通过使用单个固定部件4并结合第一锁定部237和第二锁定部337,相对于角部2351和2353轴向固定角部3351和3353。
在其它优选实施方式和优选修改例的情况下同样如此。设置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实现了第一和第二壳体的容易且牢固的固定。
固定部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不具体限于以上所述。例如,可以使用除了固定部件4之外的其它夹式轴向固定部件,在角部2351、2353、3351和3353将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固定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壳体23的两个以上角部以及第二壳体33的相应角部中形成有轴向延伸的突起和用于与所述突起接合的大致柱形的孔部。通过所述突起和所述孔部的接合,相对于第二壳体33沿垂直于轴线J1的方向固定第一壳体23。这些可选结构可以适当地用于其它优选实施方式和优选修改例。
作为固定部件的另一可选实施例,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可以设有径向延伸的狭缝。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固定部件4装配于第一突起236和第二突起336时,宽度增加部2362和3362沿周向朝向彼此弹性变形。因而,将固定部件4固定于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33。这些可选结构可以适当地用于其它优选实施方式和优选修改例。
可以任意地改变各锁定部的形状和尺寸。例如,在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锁定部237a和第二锁定部337a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只要第一锁定部237a和第二锁定部337a中的至少一个在其接合过程中可弹性变形即可。
另外,可以在第二锁定部337a的顶端3373中形成有轴向延伸的狭缝。第一锁定部237a和第二锁定部337a可以通过第二锁定部337a的弹性变形而彼此接合。
在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于通过固定部件4d将第一壳体23d和第二壳体33d固定在一起的位置没有具体限制。例如,固定部件4d的附接位置可以远离通孔64和74。在其它优选实施方式和优选修改例中可以适当地改变锁定部和突起的布置以及固定部件的位置。
并不具体限制固定部件的数量,在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固定部件的数量例如可以为三个以上。
当将第一和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时,可以与其它优选实施方式和优选修改例中所采用的接合结构结合使用固定部件。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实现验证错误机制,从而可以相对于第二壳体正确地定位第一壳体。
也可以在进气侧设置用于支撑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的马达单元22和32的肋24和34。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流风扇2可以布置在轴流风扇单元的排气侧,使第二轴流风扇3布置在其进气侧。构成轴流风扇单元的轴流风扇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以上。同样,可以通过组合三个以上壳体而构成风扇框架。
可以适当地改变附接有固定部件的各突起的形状和尺寸。例如,形成在单个壳体中的多个突起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彼此不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壳体固定在一起并实现验证错误机制。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和优选修改例中,可以使用上述接合结构将管道而不是第二轴流风扇固定于第一轴流风扇。
并不具体限制形成在壳体中的角部和弧形部的数量。第一壳体的角部和弧形部的数量可以与第二壳体的不同。并不具体限制壳体的轮廓以及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形状和轮廓。
虽然上面已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许多改动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25)

1.一种风扇框架,该风扇框架包括:
具有第一端部的第一壳体,在该第一端部布置有第一突起;
具有第二端部的第二壳体,在该第二端部布置有沿特定轴线与所述第一突起相对的第二突起,该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成轴向相对关系;以及
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附接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均在其顶端设有周向宽度径向向外逐渐增加的宽度增加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在所述第一端部布置有第一锁定部,并且在所述第二端部布置有与所述第一锁定部接合的第二锁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沿预定方向运动时彼此接合,并且当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沿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彼此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预定方向是轴向、绕所述轴线的旋转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布置有所述第一突起的角部,并且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布置有所述第二突起的角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布置有所述第一锁定部的角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布置有所述第二锁定部的角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布置有所述第一突起的弧形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布置有所述第二突起的弧形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布置有所述第一锁定部的弧形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布置有所述第二锁定部的弧形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具有孔部,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插入该孔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固定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突起沿轴向接触的上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突起沿轴向接触的下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固定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沿垂直于所述特定轴线的方向接触的侧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固定部件设有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轮廓延伸的第三突起,以及沿所述第二壳体的轮廓延伸的第四突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第三突起具有隆起部,该第三突起的隆起部装配至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部中的凹部,并且其中所述第四突起具有隆起部,该第四突起的隆起部装配至形成于所述第二端部中的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固定部件由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上部具有隆起部,该上部的隆起部装配至布置于所述第一端部中的凹部,并且所述下部具有隆起部,该下部的隆起部装配至形成于所述第二端部中的凹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当被附接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时,所述固定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轮廓内侧。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形成有凸缘部,该凸缘部包括具有所述第一突起的所述角部、具有所述第二突起的所述角部以及所述固定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在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中形成有轴向延伸的通孔,并且当沿轴向看时,所述通孔和所述凸缘部彼此不重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是管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彼此重叠的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具有与所述固定部件相同的轴向高度。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框架,其中,所述孔部的最小周向宽度小于所述宽度增加部的最大宽度。
22.一种风扇单元,该风扇单元包括: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布置成容纳可绕特定轴线旋转的第一叶轮,该第一壳体具有布置有第一突起的第一端部;
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布置成容纳可绕所述特定轴线旋转的第二叶轮,该第二壳体具有第二端部,在该第二端部布置有与所述第一突起轴向相对的第二突起,该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成轴向相对关系;以及
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附接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均在其顶端设有周向宽度径向向外逐渐增加的宽度增加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风扇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一端部布置有第一锁定部,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端部布置有与所述第一锁定部接合的第二锁定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风扇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沿预定方向运动时彼此接合,并且当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沿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彼此脱离。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风扇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的旋转方向彼此不同。
CN201110162153.2A 2008-02-26 2009-02-24 风扇框架和风扇单元 Active CN102221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4127 2008-02-26
JP2008044127A JP5004022B2 (ja) 2008-02-26 2008-02-26 軸流ファン
JP2008117886A JP2009264343A (ja) 2008-04-28 2008-04-28 軸流ファン
JP2008-117886 2008-04-28
CN 200910004288 CN101520056B (zh) 2008-02-26 2009-02-24 风扇框架和风扇单元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04288 Division CN101520056B (zh) 2008-02-26 2009-02-24 风扇框架和风扇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1017A true CN102221017A (zh) 2011-10-19
CN102221017B CN102221017B (zh) 2015-09-23

Family

ID=4099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2153.2A Active CN102221017B (zh) 2008-02-26 2009-02-24 风扇框架和风扇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23461B2 (zh)
CN (1) CN102221017B (zh)
TW (1) TW20093688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7833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马达
CN104421219A (zh) * 2013-09-04 2015-03-1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级框体的串联风扇结构
CN107781225A (zh) * 2016-08-24 2018-03-0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串接式风扇结构
CN109737085A (zh) * 2018-12-24 2019-05-10 宁波生久散热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散热风扇
CN109751261A (zh) * 2017-11-08 2019-05-14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马达及具有该双马达的风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0366B2 (en) * 2006-10-19 2012-01-03 At&T Mobility Ii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le sharing through mobile devices
US8653763B2 (en) * 2008-09-12 2014-02-18 Delta Electronics, Inc. Ventilator and its impeller
EP3219732A1 (en) 2009-03-10 2017-09-20 Baylor Research Institute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targeted cancer vaccines
TWI422746B (zh) * 2010-11-16 2014-01-1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串聯式扇框模組
CN102852839B (zh) * 2011-06-29 2016-05-1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组合
US9057387B2 (en) * 2012-06-22 2015-06-16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Series fan assembly structure
TWI537476B (zh) 2013-07-15 2016-06-11 Sunon Electronics Foshan Co Ltd Axial fan
CN104564751B (zh) * 2013-10-28 2017-01-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CN108302052B (zh) * 2017-01-12 2020-10-2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直列式轴流风扇
JP7119635B2 (ja) * 2018-06-22 2022-08-1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軸流ファン
CN113357194B (zh) * 2020-03-05 2023-07-21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风扇及其串联风扇框
JP7428099B2 (ja) * 2020-07-31 2024-02-06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軸流ファン
CN115853827A (zh) * 2021-09-24 2023-03-28 亚浩电子五金塑胶(惠州)有限公司 风扇组合及风扇组装方法
JP2023046766A (ja) * 2021-09-24 2023-04-05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
CN115995908A (zh) * 2021-10-19 2023-04-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及轴流风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7114Y (zh) * 1993-12-22 1994-09-14 王增有 能防漏雨、快装的屋顶风机
US20050260065A1 (en) * 2004-05-18 2005-11-24 Nidec Corporation Blower
CN1900535A (zh) * 2005-07-18 2007-01-2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风扇及其扇框
JP2008014147A (ja) * 2006-07-03 2008-01-24 Nippon Densan Corp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3014B1 (en) * 2000-08-11 2002-01-29 Ming-Chuan Yu CPU cooling arrangement
JP3717803B2 (ja) 2001-05-10 2005-11-16 台達電子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直列ファン
DE20115410U1 (de) 2001-09-19 2001-12-06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Kompressorstruktur für einen Ventilator
JP3993118B2 (ja) 2003-03-13 2007-10-17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JP3959359B2 (ja) 2003-03-13 2007-08-15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EP1653087B1 (en) 2003-03-13 2016-06-15 Sanyo Denki Co., Ltd. Counterrotating axial blower
TW569663B (en) 2003-05-16 2004-01-0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Serial-connected heat dissipating fan module
TWI220328B (en) 2003-06-06 2004-08-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tandem motor
TWI226410B (en) 2003-07-30 2005-01-1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Serial-connected heat dissipating fan module
TWI285707B (en) 2005-06-30 2007-08-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mposite fan and frame thereof
JP4128194B2 (ja) * 2005-09-14 2008-07-30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7114Y (zh) * 1993-12-22 1994-09-14 王增有 能防漏雨、快装的屋顶风机
US20050260065A1 (en) * 2004-05-18 2005-11-24 Nidec Corporation Blower
CN1900535A (zh) * 2005-07-18 2007-01-2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风扇及其扇框
JP2008014147A (ja) * 2006-07-03 2008-01-24 Nippon Densan Corp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7833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马达
CN103187833B (zh) * 2011-12-28 2015-08-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马达
CN104421219A (zh) * 2013-09-04 2015-03-1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级框体的串联风扇结构
CN104421219B (zh) * 2013-09-04 2017-08-1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级框体的串联风扇结构
CN107781225A (zh) * 2016-08-24 2018-03-0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串接式风扇结构
CN109751261A (zh) * 2017-11-08 2019-05-14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马达及具有该双马达的风扇
CN109737085A (zh) * 2018-12-24 2019-05-10 宁波生久散热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散热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79951B (zh) 2012-12-21
TW200936889A (en) 2009-09-01
CN102221017B (zh) 2015-09-23
US8123461B2 (en) 2012-02-28
US20090214337A1 (en) 200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0056B (zh) 风扇框架和风扇单元
CN102221017A (zh) 风扇框架和风扇单元
US10309406B2 (en) Centrifugal blowing fan
CN101520057B (zh) 轴流风扇单元
CN100497956C (zh) 用于吹风机上的气流调节装置、吹风机和通风机
US9670932B2 (en) Fan
US20070099459A1 (en) Fan
US8322998B2 (en) Serial axial fan
US20020011326A1 (en) Air rectification blades
CN212155140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JP5146911B2 (ja) 軸流ファン
CN212563632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JP2002017067A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10080083A (ja)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用の保持フレーム
JP5731298B2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ファン、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09505781B (zh) 风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533108A (ja) 特に自動車用の空調装置
JP2008121627A (ja) 送風ファン装置及びそれの製造方法
KR101776697B1 (ko) 전기 기계에 대한 컴포넌트
CN101119622B (zh) 散热模块及其风扇与壳体
JP2019207935A (ja) 電子装置
JP2009264343A (ja) 軸流ファン
US20110274556A1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stator assembly of cooling fan
US11193501B2 (en) Blower device
CN102281738A (zh) 散热模块及其风扇与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