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6966B - 便携式发送器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发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6966B
CN102206966B CN201110078540.8A CN201110078540A CN102206966B CN 102206966 B CN102206966 B CN 102206966B CN 201110078540 A CN201110078540 A CN 201110078540A CN 102206966 B CN102206966 B CN 102206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ge
housing
cover
portable transmitter
outer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85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6966A (zh
Inventor
齐藤寿昭
中川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06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6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6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69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944Details of 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2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linear movement, e.g. push butt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04B2001/3866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carried on the 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发送器,其具有内罩、外罩、外钮、罩、电路衬底等。所述罩具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突出部分。每个突出部分通过内壳体的相应的贯穿孔朝向外罩的相应的开口部分突出。突出部分的前端部接触到相应的外钮。突出部分的相对部分接触到形成于电路衬底上的相应的轻触开关,同时,突出部分弹性变形,并且内壳体容纳所述罩。每个外钮设置在外壳体的相应的开口部分中,同时,通过从所述罩施加的弹性斥力将外钮的外周边部分推压到形成于外壳体中的开口部分的壁表面的外周边部分上。

Description

便携式发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发送器,特别是配备用于在不使用任何机械钥匙的情况下能够锁定和解锁诸如车门的各种类型的门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中使用的便携式发送器。
背景技术
例如,具有在不使用任何机械钥匙的情况下能够锁定和解锁车门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中使用的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该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包括内壳体、电路衬底和外壳体。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为一体。一个或多个按钮从第一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外部延伸,换句话说,暴露在外面。在电路板上的与按钮相对的位置处布置一个或多个轻触开关。电路衬底设置在内壳体中。外壳体具有开口部分,按钮通过该开口部分暴露于外部。外壳体容纳内壳体,使得按钮通过外壳体的相应的开口部分突出。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号JP2001-200664公开了这种类型的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
图8是示出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
如图8所示,便携式发送器包括内壳体J30和外壳体J40。内壳体J30包括第一壳体J31和第二壳体J32。内壳体J30容纳电路衬底J20,在电路衬底J20上安装一个或多个轻触开关J21。外壳体J40容纳内壳体J30。
特别地,图8中所示的便携式发送器,第一壳体J31和第二壳体J32组装为一体。第一壳体J31具有底面和侧壁。侧壁围绕内壳体J31的底面。与第一壳体J31类似,第二壳体J32具有底面和侧壁。侧壁围绕内壳体J32的底面。
另外,在第一壳体J31中的与安装于电路衬底J20上的轻触开关J21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处形成一个或多个贯穿孔(或通孔)J33。即,贯穿孔J33的数目等于安装在电路衬底J20上的轻触开关J21的数目。
另外,内壳体J30容纳罩J10,使得罩J10的凸缘J11夹置在第一壳体J31与第二壳体J32之间。即,罩J10具有底面、侧壁和凸缘J11。侧壁围绕罩J10的底面的端部部分。罩J10的凸缘J11形成在侧壁的远端部分处。
罩J10的结构防止诸如灰尘、水和微细固体颗粒的异物通过贯穿孔J33以及第一壳体J31与第二壳体J32之间的接合面进入便携式发送器的内部中。即,罩J10的结构防止电路衬底J20等暴露于诸如灰尘、水和微细固体颗粒的异物。
外壳体J40在与相应的轻触开关J21相对的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部分J43。即,开口部分J43的数目对应于轻触开关J21的数目。每个外钮J60具有按钮J63。外钮J60的按钮J63朝向内壳体J30侧突出。外钮J60被推压到外壳体J40上。
更详细地,外钮J60设置在相应的开口部分J43中。片部J70设置在外钮J60与第一壳体J31之间。片部J70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片部J70具有朝向外钮J60突出的突出部分J71。片部J70的突出部分J71对应于外钮J60和轻触开关J21。
片部J70中的每个突出部分J71的前端部部分与相应的按钮J63接触。片部J70的与突出部分J71的前端部部分相对的部分与罩J10接触。在图8所示的便携式发送器中,片部J70中的突出部分J71弹性变形并且设置在外钮J60与第一壳体J31之间。
即,如图8所示,外钮J60设置在相应的开口部分J43中,同时,通过相应的突出部分J71的弹性斥应力将外钮J60的外周边边缘部分朝向外壳体J40推压。
当车辆的使用者(或操纵者)推压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便携式发送器中的其中一个外钮J60时,推力通过突出部分J71和罩J10施加到相应的接触开关J21上,相应的轻触开关J21由此接通。当轻触开关J21接通时,形成在电路衬底J21上的一个或多个电路模块根据轻触开关J21的状态开始执行预定程序。
通过这种方式,在具有图8所示的上述结构的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中,外钮J60和外壳体J40分别为不同的部件,不组装为一体。即,通过从形成于片部J70上的突出部分J71施加的弹性斥应力将外钮J60的外周边边缘部分强迫地推压到外壳体J70上。在便携式发送器的技术领域中的最近趋势是减少便携式发送器的部件的总数并降低其制造成本。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不满足上述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减少数量的部件的便携式发送器并且以低成本制造该便携式发送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发送器,其包括电路衬底、内壳体、罩、外壳体以及一个或多个外钮。
在电路衬底上安装一个或多个轻触开关以及电路模块。内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为一体。第一壳体包括底面和侧壁。侧壁围绕第一壳体的底面。类似地,第二壳体包括底面和侧壁。第二壳体的这些侧壁围绕底面。内壳体容纳电路衬底使得电路衬底的一个表面面向内壳体的第一壳体。在内壳体的第一壳体中形成对应于轻触开关的一个或多个贯穿孔。贯穿孔面向形成在电路衬底上的轻触开关,电路衬底设置在内壳体中。
在电路衬底与第一壳体之间设置罩。该罩还位于内壳体中,同时该罩支承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以便密封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的空间。
外壳体容纳内壳体。外壳体包括开口部分,所述开口部分在面向形成于电路衬底上的轻触开关的一侧上形成。
一个或多个板状形状的外钮设置在相应的开口部分中,同时,每个外钮的一个表面暴露于便携式发送器的外部。在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发送器中,罩由弹性部件制成并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分。每个突出部分从相应的贯穿孔朝向相应的开口部分突出。突出部分的前端部部分接触相应的外钮。
突出部分的与其前端部部分相对的相对部分接触相应的轻触开关,同时突出部分弹性变形。每个外钮设置在相应的开口部分中,同时,通过罩的弹性力将相应的外钮的外周边部分推压到形成于外壳体中的相应的开口部分的外周边部分上。
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发送器使得可以通过罩来保护设置在罩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电路衬底。该结构还使得罩可以将外钮推向外壳体,并使外钮置于相应的开口部分中。即,外钮设置在相应的开口部分中,同时,外钮通过罩被推压到外壳体上。即,罩既具有保护电路衬底免受诸如灰尘、水和微细固体颗粒的异物的功能,又具有支承外钮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发送器中的罩起到在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例如,具有图8所示的传统结构)中使用的罩和片部的作用。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结构使得可以减少便携式发送器的部件的总数,并且使得可以减小组装部件以制造便携式发送器的工作负荷。
在如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便携式发送器中,罩具有底面和围绕底面的侧壁。罩的底面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分和载荷分配部分。每个载荷分配部分具有在罩的底面上、于相应的突出部分的外周边部分处形成的弯曲形状。在罩的侧壁上形成凸缘。内壳体容纳罩,同时,罩的凸缘支承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发送器具有载荷分配部分。每个载荷分配部分具有通过弯曲罩的底面而形成的弯曲形状。当使用者或操纵者推压其中一个外钮时,通过延展载荷分配部分使得载荷分配部分可以缓解一部分推力。
即,从其中一个外钮施加的推力通过相应的载荷分配部分得到缓解,然后,减小的推力施加到相应的轻触开关上。换句话说,小推力施加到轻触开关上,而并非是通过外钮施加的推力施加到轻触开关上。
当将推力施加到相应的外钮上时,载荷分配部分能够缓解推力,然后,作为小推力的减小的推力施加到轻触开关上。
当将推力施加到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发送器的外钮上时,当与没有任何载荷分配部分的传统便携式发送器相比时,较小的推力施加到便携式发送器的轻触开关上。由于比施加到外钮上的推力小的推力施加到轻触开关上,因此,当使用者或操纵者进行了意外操作时,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发送器的该结构使得可以抑制轻触开关被接通。
在如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便携式发送器中,在罩上形成的每个突出部分为具有中空部分的圆筒形形状。突出部分还具有形成在突出部分的端部部分上的一个或多个子突出部分。
罩的每个突出部分设置于在内壳体的第一壳体中、于外壳体的端部部分侧形成的相应的贯穿孔中。当内壳体容纳罩时,每个突出部分的子突出部分接触相应的外钮。
当与没有任何子突出部分的突出部分的结构相比时,具有子突出部分的突出部分的结构使得可以通过改变子突出部分的尺寸和形状容易地改变从突出部分施加到相应的外钮上的弹性斥应力。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2是示出在根据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中的部件的细节的立体图;
图3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其它构造的突出部分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3B是示出图3A所示的突出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其它构造的突出部分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4B是示出图4A所示的突出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其它构造的突出部分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5B是示出图5A所示的突出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其它构造的突出部分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6B是示出图6A所示的突出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其它构造的突出部分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7B是示出图7A所示的突出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以及
图8是示出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方式。在不同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中,贯穿几个示图,相同的参考符号或数字用以指示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到图7A和图7B给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图2是示出在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中的部件的细节的立体图。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可应用于在不使用任何机械钥匙的情况下能够锁定和解锁诸如车门等门的各种类型的无钥匙进入系统。
现在给出将便携式发送器应用于车辆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例子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包括内壳体30、外壳体40、罩10、电路衬底20以及一个或多个外钮60。
内壳体30容纳罩10和电路衬底20等。
内壳体30由树脂制成并容纳罩10和电路衬底20等。
内壳体30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组装为一体。第一壳体31包括侧壁和大致矩形形状的底面。侧壁围绕第一壳体31的底面。与第一壳体30的结构类似,第二壳体32包括侧壁和大致矩形形状的底面。侧壁围绕第二壳体32的底面。
具体地,第一壳体31的侧壁具有形成在该侧壁上的锁定突出部分31a。第二壳体32的侧壁还具有形成在该侧壁中的锁定孔部分32a。通过将锁定突出部分31a装配到相应的锁定孔部分32a来组装内壳体30。
第一壳体31在表面中具有一个或多个贯穿孔33,当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罩10和电路衬底20组装在一起时,贯穿孔33对应于形成在电路衬底20上的轻触开关21(将稍后对其进行说明)。
每个轻触开关21是按钮型开关并安装在电路衬底20的一个表面上。例如端子、天线和集成电路(IC)的电路模块安装在电路衬底20的与安装轻触开关21的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上。
电路衬底20的安装轻触开关21的表面设置在内壳体30的第一壳体31侧上。
钮扣电池50设置在电池保持器51中。带有钮扣电池50的电池保持器51设置在电路衬底20与第二壳体32之间。钮扣电池50的电极电连接到形成在电路衬底20上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钮扣电池50向电路衬底20提供必需的电力。图2中省略钮扣电池50。
罩10设置在电路衬底20与第一壳体31之间。另外,内壳体30容纳罩10,同时,罩10支承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之间。罩10和第二壳体32形成密封空间。
具体地,罩10由诸如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罩10大致具有与第一壳体31相同的外部形状。罩10包括底面和围绕底面的端壁。罩10的侧壁的远端部分具有凸缘11。如图1所示,内壳体30容纳罩10,同时,罩10的底面沿第一壳体31的底面设置,并且罩10的凸缘11装配并支承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之间。内壳体30和罩10的这种结构抑制诸如灰尘、水和微细固体颗粒的异物进入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内部。即,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这种结构防止了电路衬底20等暴露于诸如灰尘、水和微细固体颗粒的异物。罩10用作保护部件以防止电路衬底20等暴露于诸如灰尘、水和微细固体颗粒的异物。
如图1和图2所示,罩10是由弹性部件制成的单个部件。罩10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分12。形成在罩10上的突出部分12朝向形成在外壳体40的第三壳体41中的开口部分43(将稍后对其进行说明)突出。当罩10和内壳体30组装在一起时,各个开口部分43对应于形成在第一壳体31中的各个贯穿孔33。
形成在罩10上的每个突出部分12的前部部分与相应的外钮60的底面接触。外钮60的结构将稍后进行说明。罩10中的与突出部分12的前部部分相对的部分与相应的轻触开关21接触。内壳体30容纳罩10,同时,罩10的突出部分12弹性变形。罩10的每个突出部分12为具有中空部分的圆筒形形状。如图2所示,突出部分12中的该中空部分在突出部分的沿其突出方向的前端部部分处敞开。
如图1和图2所示,罩10还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形状的载荷分配部分13。载荷分配部分13形成在罩10的底面上,载荷分配部分13分别对应于贯穿孔33的位置。在罩10中,每个载荷分配部分13围绕相应的突出部分12。
外壳体40由树脂等制成。外壳体40容纳内壳体30。外壳体40包括组装为一体的第三壳体41和第四壳体42。第三壳体41包括侧壁和矩形形状的底面。侧壁围绕第三壳体41的底面的端部部分。与第三壳体41类似,第四壳体42包括侧壁和矩形形状的底面。侧壁围绕第四壳体42的底面的端部部分。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第三壳体41的侧壁上形成一个或多个锁定突出部分41a。此外,在第四壳体42的侧壁上形成一个或多个锁定孔部分42a。锁定突出部分41a的数目对应于锁定孔部分42a的数目。
与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内壳体30类似,通过将锁定突出部分41a装配到锁定孔部分42a来组装外壳体40的第三壳体41和第四壳体42。
在外壳体40的第四壳体42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开口部分43。开口部分43分别对应于轻触开关21和贯穿孔33。
如图2所示,便携式发送器具有开口部分43和外钮(或开关钮)60。
每个开口部分43在尺寸上大于相应的轻触开关21和相应的贯穿孔31。相应的外钮60设置在该开口部分43中。
外钮60由树脂等制成。外钮60具有板状形状。外钮60的一个表面通过开口部分43暴露于便携式发送器的外部。更详细地,外钮60包括图2所示的薄部分61和厚部分62。
在外钮60的外周边部分处,薄部分61具有阶梯形状的结构。图2所示的厚部分62和图1所示的按钮部分63组装为一体。
外钮60设置在相应的开口部分43中,同时,外钮60暴露于便携式发送器的外部,并且外钮60的薄部分61被朝向外壳体40的内侧推压。
具体地,外钮60以如下方式设置在相应的开口部分43中。外钮60的按钮部分63布置在形成于罩10上的相应的突出部分12的中空部分中。外钮60的厚部分62与罩10的相应的突出部分12接触。即,由于外钮60与相应的弹性变形的突出部分12接触,因此,外钮60设置在形成于外壳体40中的相应的开口部分43中,同时,突出部分12的弹性斥应力朝向外壳体40进行施加。即,外钮60设置在外壳体40的相应的开口部分43中,使得通过罩10的相应的突出部分12的弹性力将外壳体60的薄部分61推压到外壳体40的定位在开口部分43的外周边部分处的壁表面上。
即,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罩10既具有保护电路衬底20的保护功能、又具有保护外钮60的功能。
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结构中,在每个外钮60的暴露于外部的表面上形成双色模制的功能显示部分(未示出)。外钮60的双色模制的功能显示部分示出便携式发送器的可选择功能。
另外,如图1所示,外壳体40的第三壳体41具有引导部44,引导部44在开口部分43的外周边部分处——即,在外壳体40的与外钮60的薄部分61接触的部分处——朝向内壳体30侧突出。
当便携式发送器的操纵者推压其中一个外钮60时,引导部44抑制外钮60向开口部分43侧倾斜。即,当便携式发送器的操作者推压外钮60时,外钮60沿引导部44变形。
例如,外壳体40中的第三壳体41配备有例如发动机钥匙和门钥匙的机械钥匙(未示出)。该机械钥匙由金属制成并通过机械加工制造。通常,众所周知,通过利用嵌件模塑工艺将机械钥匙和第三壳体41组装为一体。
当使用者或操纵者推压其中一个外钮60以便解锁车门时,并且当通过外钮60的推力使相应的轻触开关21由此经由相应的突出部分12接通时,安装在电路衬底20上的电路产生并且向车辆传送预定频率的信号。由此使车辆的门解锁。
罩10具有载荷分配部分13。每个载荷分配部分13是罩10的弯曲的底面,当将推力施加到目标外钮60上时,载荷分配部分13通过所施加的推力延展。这样缓解了施加的推力。即,当使用者或操纵者推压目标外钮60时,由于施加到目标外钮60上的推力通过载荷分配部分13得到缓解,因此通过小的推力就可推压相应的轻触开关21。换句话说,这种小于所施加的推力的小推力被施加到目标轻触开关21上。
如上详细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具有罩10。该罩10既具有防止电路衬底20等暴露于诸如灰尘、水和微细固体颗粒的异物的保护功能、又具有支承外钮60的支承功能。
在根据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中的罩10既具有在图8中示出的在先说明的传统便携式发送器中的罩J10的功能、又具有片部J70的功能。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结构使得可以减少部件的总数并减少其制造成本。另外,当组装减少数量的部件以便制造便携式发送器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结构使得可以降低工作负荷。
在该便携式发送器中,外钮60与罩10的在相应的突出部分12的方向上的前端部部分处的部分接触,相应的轻触开关21接触罩的与罩10的前端部部分相对的相对部分,同时,突出部分12弹性变形,并且内壳体30容纳罩10。在便携式发送器的这种结构中,通过来自罩10的弹性斥力将预定的荷载施加到轻触开关21上。通常,具有上述结构的便携式发送器具有如下缺点,即:当使用者或操纵者将便携式发送器放到其衣袋中时,以及当使用者或操纵者进行了意外操作的情况下推压便携式发送器的外钮时,容易由小的推力接通轻触开关。
另一方面,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在形成于罩10上的突出部分12的外周边部分处具有载荷分配部分13。当将推力施加到目标外钮60上时,载荷分配部分13能够缓解施加的推力,并且然后,减小的推力施加到相应的轻触开关21上。
当将推力施加到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目标外钮60上时,当与没有任何载荷分配部分的传统便携式发送器相比时,较小的推力施加到相应的轻触开关21上。
由于比施加到外钮60上的推力更小的推力施加到轻触开关21上,因此,当使用者或操纵者进行了意外操作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结构使得可以抑制轻触开关21被接通。
另外,在外钮60的与主表面相对的后表面处,弹性斥应力从相应的突出部分12施加到外钮60上,在外钮60的主表面上印有双色模制的功能显示部分(未示出)。当与将推力从按钮部分63施加到突出部分12上的结构相比时,这种结构使得可以抑制将外钮60推压到外壳体40上、同时外钮60倾斜的情况。
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罩10既具有在图8所示的传统便携式发送器中的罩J10的功能、又具有片部J70的功能。换句话说,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中的一个部件起到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中的两个部件的作用。这样使得可以减小在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生产中引起的累积公差。
另外,图8所示的传统便携式发送器的结构具有设置在外钮J60与轻触开关J21之间的片部J70和罩J10。传统的便携式发送器的这种结构导致当片部J70和罩J10组装在一起时的它们之间的尺寸误差。
另一方面,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中,仅罩10设置在外钮60与轻触开关21之间。施加到轻触开关21上的推力仅受到罩10的尺寸误差的影响。
因此,当与图8所示的传统便携式发送器的结构相比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结构使得可以抑制接通轻触开关21所必需的推力的波动。
(其它改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在便携式发送器中的罩10上的突出部分12具有如图1和图2所示的圆筒形形状。本发明的原理不受到突出部分12的该结构的限制。例如,形成在罩10上的每个突出部分12可以具有如下形状。
图3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其它构造的形成在罩10上的突出部分12-1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图3B是示出图3A所示的突出部分12-1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3A和图3B所示,每个突出部分12-1为具有子突出部分12a的圆筒形形状。每个突出部分12-1的子突出部分12a设置在外壳体40的端部部分处。即,便携式发送器可具有如下结构,即:每个突出部分12-1的子突出部分12a与相应的外钮60的厚部分62接触。
另外,罩10的突出部分12可以具有如下形状。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其它构造的突出部分12-2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图4B是示出图4A所示的突出部分12-2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突出部分12-2具有半圆锥形形状并具有渐缩部分12-21,在渐缩部分12-21中,突出部分12-2的直径朝向该突出部分12-2的顶部逐渐减小。另外,突出部分12-2的远端具有中空部分。相应的外钮60的按钮部分63接触突出部分12-2的远端。
另外,形成在罩10上的每个突出部分12可以具有如下形状。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其它构造的突出部分12-3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图5B是示出图5A所示的突出部分12-3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5A和图5B所示,突出部分12-3为具有中空部分的半圆锥形形状并具有渐缩部分。在突出部分12-3的渐缩部分中,其前半部分的直径朝向突出部分12-3的中心部分逐渐增大,并且作为渐缩部分的后半部的其余部分12-32的直径从突出部分12-3的中心部分逐渐减小。
另外,突出部分12-3的远端部分接触相应的外钮60的厚部分62。
另外,形成在罩10上的突出部分12可以具有如下形状。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其它构造的突出部分12-4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图6B是示出图6A所示的突出部分12-4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6A和图6B所示,突出部分12-4为具有中空部分的半圆锥形形状。
每个突出部分12-4具有形成在突出部分12-4的内壁表面与外壁表面之间的间隙12b(参见图6A)。另外,突出部分12-4的远端部分接触相应的外钮60的厚部分62。
另外,罩10的突出部分12可以具有如下形状。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其它构造的多个突出部分12-5的便携式发送器的横截面的视图。图7B是示出图7A所示的突出部分12-5的结构的立体图。特别地,图7B还示出突出部分12-5附近的罩10。
如图7A和图7B所示,每个突出部分12-5具有圆筒形形状,并且每个突出部分12-5的远端部分接触相应的外钮60的厚部分62。
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便携式发送器的结构中,载荷分配部分13-1形成在每个突出部分12-5的外周边部分处。但是,本发明的原理不受到该结构的限制。例如,便携式发送器中的罩10可具有围绕全部的突出部分12-5的单个载荷分配部分。
特别地,如图3A和图3B所示,当突出部分12还具有子突出部分12a时,与突出部分12不具有子突出部分的结构相比,通过改变子突出部分12a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容易地改变从相应的突出部分12施加到目标外钮60上的弹性斥应力。
以上说明的便携式发送器的实施方式示出了配备有载荷分配部分13的结构。本发明的原理不受到该结构的限制。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中的罩10具有保护电路衬底20的功能以及支承外钮60的功能。当与例如图8所示的传统便携式发送器的结构相比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发送器的这种结构使得可以减少部件的总数并减少其制造成本。
另外,该实施方式示出在便携式发送器中围绕相应的突出部分12的载荷分配部分13。本发明的原理不受到该结构的限制。例如,可以在每个突出部分12的外周边部分处形成由不连续部分或分离部分组成的载荷分配部分13。在该结构中,形成载荷分配部分13的不连续部分或分离部分沿每个突出部分12的外周边部分形成。
另外,以上所述的便携式发送器的实施方式示出如下结构,即:在突出部分12的外周边部分处,载荷分配部分13形成在相应的贯穿孔33处。本发明的原理不受到该结构的限制。例如,可以将载荷分配部分13布置在与第一壳体31的底面相对的位置处,该位置不对应于形成在罩10中的贯穿孔33的位置。
虽然已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本公开的整体教示能够对这些细节提出各种改型和替代方案。因此,公开的具体装置仅用于说明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所有等同物的全部广度给定。

Claims (7)

1.一种便携式发送器,其包括:
电路衬底(20),在所述电路衬底(20)上安装一个或多个轻触开关(21)和电路模块;
内壳体(30),所述内壳体(30)包括组装为一体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所述第一壳体(31)包括底面和围绕该底面的侧壁,所述第二壳体(32)包括底面和围绕该底面的侧壁,所述内壳体(30)容纳所述电路衬底使得所述电路衬底(20)的一个表面面向所述第一壳体(31),并且在所述内壳体(30)中的面向形成于所述电路衬底(20)上的相应的所述轻触开关(21)的位置处形成一个或多个贯穿孔(33);
外壳体(40),所述外壳体(40)容纳所述内壳体(30)并包括开口部分(43),所述开口部分(43)在面向形成于所述电路衬底(20)上的所述轻触开关(21)的一侧上形成;
所述便携式发送器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10),所述罩(10)设置在所述电路衬底(20)与所述第一壳体(31)之间,并且所述罩(10)还设置在所述内壳体(30)中且同时所述罩(10)支承在所述第一壳体(31)与所述第二壳体(32)之间,以便密封在所述第一壳体(31)与所述第二壳体(32)之间形成的空间;以及
一个或多个板状形状的外钮(60),所述外钮(60)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开口部分(43)中且同时每个所述外钮(60)的一个表面暴露于所述便携式发送器的外部,
其中,所述罩(10)由弹性部件制成并具有突出部分(12),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从相应的所述贯穿孔(33)朝向相应的所述开口部分(43)突出,所述突出部分(12)的前端部部分接触相应的所述外钮(60),并且所述突出部分(12)的与其前端部部分相对的相对部分接触相应的所述轻触开关(21)且同时所述突出部分(12)弹性变形,并且
每个所述外钮(60)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开口部分(43)中,同时,通过所述罩(10)的弹性力将所述外钮(60)的外周边部分推压到形成于所述外壳体(40)中的相应的所述开口部分(43)的外周边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送器,其中,所述罩(10)具有底面和围绕该底面的侧壁,并且所述罩(10)的底面具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突出部分(12)和载荷分配部分(13),每个所述载荷分配部分(13)在所述罩(10)的底面上、于相应的所述突出部分(12)的外周边部分处具有弯曲形状,并且在所述罩(10)的侧壁上形成凸缘(11),并且所述内壳体(30)容纳所述罩(10)且同时所述罩(10)的凸缘(11)支承在所述第一壳体(31)与所述第二壳体(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送器,其中,形成在所述罩(10)上的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为具有中空部分的圆筒形形状,并且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还具有形成在所述突出部分(12)的端部部分上的一个或多个子突出部分(12a),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设置于在所述内壳体(30)的所述第一壳体(31)中、于所述外壳体(40)的端部部分侧形成的相应的所述贯穿孔(33)中,并且当所述内壳体(30)容纳所述罩(10)时,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的子突出部分(12a)接触相应的所述外钮(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送器,其中,形成在所述罩(10)上的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2)为具有中空部分的半圆锥形形状,并且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2)具有渐缩部分(12-21),在所述渐缩部分(12-21)中,所述突出部分(12-2)的直径朝向该突出部分(12-2)的顶部逐渐减小,并且所述突出部分(12-2)的远端部分具有凹入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送器,其中,形成在所述罩(10)上的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3)为具有中空部分的半圆锥形形状,并且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3)具有渐缩部分,在所述渐缩部分中,所述渐缩部分的前半部分(12-31)的直径朝向所述突出部分(12-3)的中心部分逐渐增大,并且作为所述渐缩部分的其余部分的后半部分(12-32)的直径从所述突出部分(12-3)的中心部分逐渐减小,并且所述突出部分(12-3)的前半部分(12-31)的远端接触相应的所述外钮(60)的厚部分(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送器,其中,形成在所述罩(10)上的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4)为具有中空部分的半圆锥形形状,并且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4)具有形成在相应的所述突出部分(12-4)的内壁表面与外壁表面之间的间隙(12b),并且所述突出部分(12-4)的远端部分接触相应的所述外钮(60)的厚部分(6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送器,其中,形成在所述罩(10)上的每个所述突出部分(12-5)为具有中空部分的圆筒形形状,并且所述突出部分(12-5)的远端部分接触相应的所述外钮(60)的厚部分(62)。
CN201110078540.8A 2010-03-30 2011-03-28 便携式发送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69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8258 2010-03-30
JP2010078258A JP4947179B2 (ja) 2010-03-30 2010-03-30 携帯型送信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6966A CN102206966A (zh) 2011-10-05
CN102206966B true CN102206966B (zh) 2014-01-15

Family

ID=44650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854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6966B (zh) 2010-03-30 2011-03-28 便携式发送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36486B2 (zh)
JP (1) JP4947179B2 (zh)
CN (1) CN102206966B (zh)
DE (1) DE1020110014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07003592T5 (de) * 2007-07-18 2010-06-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nschlusskasten
DE102013205675A1 (de) * 2013-03-28 2014-10-0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Elektronischer Schlüssel
DE102013205689B3 (de) * 2013-03-28 2014-09-2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Tragbare elektronische Benutzervorrichtung
CN103470101A (zh) * 2013-09-12 2013-12-25 天合汽车零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遥控钥匙
JP6425002B2 (ja) 2013-10-30 2018-11-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型無線キー
TW201537599A (zh) * 2014-03-26 2015-10-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
WO2016125216A1 (ja) * 2015-02-04 2016-08-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DE102015103120A1 (de) * 2015-03-04 2016-09-08 Hella Kgaa Hueck & Co. Schlüssel
KR20200030273A (ko) * 2018-09-12 2020-03-2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카드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DE102019206282A1 (de) * 2019-05-02 2020-11-05 Witte Automotive Gmbh Türentriegelungs- und/oder Türöffnungsmechanismus mit einer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JP7240988B2 (ja) * 2019-08-13 2023-03-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電子キー
DE102019131692A1 (de) * 2019-11-22 2021-05-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chlüsselelement für ein Fahrzeug und Computerprogram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7248Y (zh) * 1998-07-17 1999-09-08 李万顶 改良构造的具有遥控器的钥匙
EP1327734A1 (en) * 2002-01-08 2003-07-16 Alps Electric Co., Ltd.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of a remote keyless entr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16182A (fi) 1991-01-18 1992-07-19 Hochiki Co Kombinerad metod foer faststaellande av brand.
JP3320259B2 (ja) * 1995-06-20 2002-09-0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ケースのシール構造
DE19915969A1 (de) * 1998-04-28 1999-11-04 Marquardt Gmbh Gehäuseteil mit einem Betätigungsorgan
JP3951493B2 (ja) * 1999-03-15 2007-08-0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複合スイッチ
JP2001200664A (ja) * 2000-01-17 2001-07-27 Alps Electric Co Ltd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の携帯機
JP2001339176A (ja) 2000-05-29 2001-12-07 Alps Electric Co Ltd 小型電気装置
JP3972570B2 (ja) * 2000-09-05 2007-09-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機
JP4562949B2 (ja) * 2001-05-23 2010-10-1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
JP3900063B2 (ja) * 2002-10-30 2007-04-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機のケース
JP3975885B2 (ja) * 2002-10-31 2007-09-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機
US6852929B2 (en) * 2002-11-27 2005-02-08 Lear Corporation Elastomer seal and housing for a remote keyless entry device
JP3922204B2 (ja) 2003-04-10 2007-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型送信機
JP3835427B2 (ja) * 2003-04-10 2006-10-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型送信機
JP4190934B2 (ja) * 2003-04-10 2008-12-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型送信機
JP4344639B2 (ja) * 2003-04-11 2009-10-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押圧操作型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JP2005268945A (ja) 2004-03-16 2005-09-29 Tokai Rika Co Ltd 携帯機
US7499283B2 (en) * 2004-07-29 2009-03-0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Key fob for an automobile
US7211760B2 (en) * 2004-12-21 2007-05-0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Membrane switch
JP4568617B2 (ja) * 2005-02-18 2010-10-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舶に用いられる携帯用電子キー
US7463134B1 (en) * 2005-04-01 2008-12-09 Stilley Russell L Dual key fob
JP4551322B2 (ja) * 2005-12-28 2010-09-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キー一体型携帯機
JP2009146670A (ja) 2007-12-13 2009-07-02 Omron Corp 携帯機
JP5169289B2 (ja) 2008-02-19 2013-03-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リモコン送信機
JP5100591B2 (ja) * 2008-09-25 2012-12-19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JP2010078258A (ja) 2008-09-26 2010-04-08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7248Y (zh) * 1998-07-17 1999-09-08 李万顶 改良构造的具有遥控器的钥匙
EP1327734A1 (en) * 2002-01-08 2003-07-16 Alps Electric Co., Ltd.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of a remote keyless entry devic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00664A 2001.07.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36486B2 (en) 2014-09-16
US20110241830A1 (en) 2011-10-06
DE102011001427A1 (de) 2011-10-06
CN102206966A (zh) 2011-10-05
JP4947179B2 (ja) 2012-06-06
JP2011208450A (ja) 201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6966B (zh) 便携式发送器
CN100573974C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电池盖结构
CN103427182B (zh) 连接器
CN203466107U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2436953B (zh) 按键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71194A (zh) 按键模组及应用该按键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100297869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cover which synchronously defined as a wall of a modular jack disposed thereof
JP4979330B2 (ja) 送信機
US8361643B2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11508198B2 (en) Smart card key
JP5086087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07851177B (zh)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US8439694B2 (en) Socket with pick up cap with a pivot having a long side and a short side
JP4540527B2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US8021776B2 (en) Holding and contact-making apparatus for a button cell,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US8229520B2 (en) Cover part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the same
US6636018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positioning structure therefor
JP2001082007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内蔵防水回路装置
TW202105847A (zh) 連接器
US8057255B1 (en) Connector with a battery sandwiched between a housing and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19626315U (zh) 一种一体化可防水的车载播放器
CN216286820U (zh) 车用无线遥控钥匙
US7179098B2 (en) Terminal and portab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22209B (zh) 按鍵模組及應用該按鍵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KR20130077645A (ko) 카드형 무선 송수신기의 수지 케이스 보정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