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3360B - 用于将外饰板安装于建筑物本体的锚固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外饰板安装于建筑物本体的锚固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3360B
CN102203360B CN200980144677.XA CN200980144677A CN102203360B CN 102203360 B CN102203360 B CN 102203360B CN 200980144677 A CN200980144677 A CN 200980144677A CN 102203360 B CN102203360 B CN 102203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component
vertical wall
side member
seat board
ceramic wa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46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3360A (zh
Inventor
原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t KK
Original Assignee
Act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t KK filed Critical Act KK
Publication of CN102203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3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3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3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01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 E04F13/0832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out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 E04F13/0833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out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not adjustable
    • E04F13/0846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out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not adjustable the fastening elements engaging holes or grooves in the side faces of the cover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01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 E04F13/0803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 E04F13/081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with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between furring elements and covering elements
    • E04F13/0814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with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between furring elements and covering elements fixed by means of clamping 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外饰板安装于建筑物本体的锚固件,即使用在背面具有肋部的陶瓷板等外饰材也能使爪钩在锚型部件的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稳定。所述锚固件由中心构件(2)、左右一对侧部构件(3、4)以及螺栓(5)构成,其中,所述中心构件(2)通过安装部(12)安装于建筑物本体(20)侧,所述左右一对侧部构件(3、4)以夹住该中心构件(2)的方式配置于两侧,具有钩在陶瓷板(21)背面(21a)的固定用槽(22)的爪(6),并通过将该爪(6)钩在固定用槽(22)中来安装于陶瓷板(21)侧,所述螺栓(5)将侧部构件(3、4)彼此连结而一体化,各构件(2、3、4)具有包括与陶瓷板(21)正交的一对垂直壁(8)和连结这些垂直壁(8)的、与陶瓷板平行的水平壁(9)的槽状骨架部(7),所述锚固件包括座板(10),该座板(10)从相邻的中心构件(2)和侧部构件(3、4)中的一个构件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朝向另一个构件(8)的垂直壁、与水平壁(9)平行地突出并进入垂直壁(8)下端缘的下方,以支撑垂直壁(8)。

Description

用于将外饰板安装于建筑物本体的锚固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陶瓷板(瓷砖)等外饰板安装于建筑物本体表面的锚固件。更详细来说,本发明涉及特别适合将干式成形瓷砖安装于建筑物壁面的锚固件。
背景技术
作为将作为外饰板的陶瓷板安装于建筑物本体外壁的工艺,有使用专用附件安装于建筑物本体的干式工艺。在这种干式工艺中,在陶瓷板背面形成两个平行的固定用槽,并将包括钩在该固定用槽中的爪的锚固件安装于陶瓷板侧,进而通过将锚固件的一部分安装于建筑物本体侧的横撑或底层来将陶瓷板固定于建筑物本体。
上述工艺是为将大型的湿式成形瓷砖固定于建筑物本体作为外饰板而开发的,其使用的锚固件(专利文献1)包括:安装于建筑物本体侧的中心构件;配置于两侧以夹住该中心构件、并具有钩在陶瓷板背面的固定用槽中的爪的左右一对侧部构件;以及螺栓,该螺栓将上述独立的三个零件连结而一体化。通过在将侧部构件的爪分别钩在陶瓷板背面的两个固定用槽中的状态下旋紧螺栓以使侧部构件彼此靠近,藉此将锚固件安装于陶瓷板。此外,通过将中心构件的安装部朝向横撑或底层地安装中心构件,藉此将陶瓷板固定于建筑物本体。
此时,在锚固件中,从左右的侧部构件的垂直壁的下端缘朝外侧折曲以与陶瓷板平行的水平壁和以使其前端进一步朝下且折返至垂直壁侧的形态折曲成V字形的爪与陶瓷板背面紧密接触,以使爪与固定用槽的钩挂保持相等且保持所希望的深度。因此,当应用于陶瓷板背面平坦的湿式成形瓷砖时,很少会在锚固件安装到陶瓷板的安装强度上出现问题。此外,由于中心构件也几乎不与陶瓷板背面之间空开间隙地或是空开一定间隙地被两个侧部构件支承,因此很少出现较大的松动。
专利文献1:特許第2958321号(日本专利第2958321号)
发明的公开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近年来的大型陶瓷板中,干式成形瓷砖已经成为主流。该干式成形瓷砖是通过高压的冲压机来对粉状的原料进行成形,因此,为得到均匀密度的瓷砖,因制造上的限制等,很多情况下需在背面设置竖条纹、横条纹、格子条纹、斜格条纹等肋部,而成为具有凹凸(不平整)的背面。此外,存在由上述肋部形成的凹凸会使锚固件的两个侧部构件在陶瓷板背面上的稳定性变差,根据情况不同,会使得爪的钩挂状态不稳定。因此,在将锚固件安装于陶瓷板的安装作业中,需要足够的小心和时间。若爪钩在陶瓷板上的钩挂状态不稳定,则在施工时或完工后可能会发生陶瓷板掉落。
也就是说,由于在陶瓷板背面存在肋部的关系,在该肋部附近形成有固定用槽的情况下,锚固件上会出现从陶瓷板浮起的部位和紧贴在陶瓷板上的部位,使侧部构件的松动和间隙增大,其结果是,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或深或浅而产生偏差,不稳定。此外,会使附件的钩挂状态不稳定,根据情况不同,可能会使固定用槽的外伸部分缺损而导致陶瓷板掉落等。此外,若侧部构件的安装高度整体变动或因前后左右方向上的高度不同而发生倾斜,则由于在对中心构件的支承的松动出现增减而使陶瓷板出现倾斜,因而,容易影响外饰面的完工状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用在背面具有肋部等凹凸的陶瓷板等外饰材也能使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稳定的锚固件。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固定用槽的外伸部分的缺损的锚固件。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锚固件包括中心构件、左右一对侧部构件以及螺栓,其中,上述中心构件安装于建筑物本体侧,上述左右一对侧部构件以夹住该中心构件的方式配置于两侧,具有钩在陶瓷板背面的固定用槽中的爪,并通过将该爪钩在上述固定用槽中来安装于陶瓷板侧,上述螺栓将侧部构件彼此连结而一体化,各构件具有包括与陶瓷板正交的一对垂直壁和连结这些垂直壁的、与陶瓷板平行的水平壁的槽状骨架部,在陶瓷板的背面设有由肋部形成的凹凸,上述锚固件包括:从中心构件的一对垂直壁各自的下端缘朝向侧部构件的一对垂直壁中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与水平壁平行地突出并进入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下端缘的下方,以支撑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座板;或是从左右一对侧部构件各自的一对垂直壁中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下端缘朝中心构件的一对垂直壁中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与水平壁平行地突出并进入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下端缘的下方,以支撑该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座板,通过该座板搁在陶瓷板背面的凹凸上而形成平面,并在该座板上放置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是中心构件的一对垂直壁,从而通过座板将中心构件和侧部构件保持成一定高度。
在此,将座板设置在从侧部构件或中心构件的前端至后端的整个区域能进一步减少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的偏差而得到平面度,因而较为理想,但在减少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的偏差这点上,在一部分上存在座板就能发挥足够的功能,因此,将座板形成于所需最小限度的范围内因可实现轻量化和成本降低而较为理想,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在各构件的前后方向上局部地设置座板。此外,由于陶瓷板上施加有按压或拉伸的力,因此,若将座板前后配置,则能有效应对两种力。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座板设于从前端至后端的整个区域或将座板分别设置在前后端的左右。更为理想的是,将座板在中心构件或侧部构件上均高平衡性地对称配置在靠前端或后端。此外,由于座板的存在使通过侧部构件的内侧垂直壁或中心构件的两个垂直壁施加到陶瓷板21上的力被分散并缓和,因此,能提高陶瓷板的破坏强度。
因此,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锚固件中,较为理想的是,将座板配置在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前部侧和后部侧中的至少一侧。
此外,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锚固件中,较为理想的是,将座板配置在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前部侧和后部侧这两侧的各端部附近。
此外,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锚固件中,较为理想的是,将座板互不相同地配置在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前部侧和后部侧而呈非左右对称。
此外,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锚固件中,较为理想的是,将座板配置于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前部侧和后部侧中的一侧的端部附近,且将座板互不相同地配置在相对向的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与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之间。
此外,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锚固件的基础上,较为理想的是,将座板以中心构件为中心配置成左右对称。
此外,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锚固件中,较为理想的是,座板是通过将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下端朝外侧折曲而一体成形而成的,并将相对向的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放置在座板上。
此外,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锚固件的基础上,较为理想的是,在任意一个侧部构件的骨架部的一对垂直壁上所开设的螺孔之间的水平壁上设有通孔,该通孔在骨架部的弯曲加工前预先开设且将螺孔周围的一对垂直壁之间分开。
此外,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锚固件中,较为理想的是,将座板配置于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后部侧的端部附近,并将中心构件的后部长度设置成比侧部构件的上述座板更朝后方伸出,从而使以螺栓为中心的距安装部的距离与从螺栓至后端的距离相同,并在比座板更朝后方伸出的后端附近的垂直壁的下端缘设置与陶瓷板抵接的突起。
另外,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锚固件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中心构件或侧部构件的水平壁上设有不平整调整用的弹性变形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锚固件,由于通过座板对侧部构件或中心构件的垂直壁予以支承,因此,能减少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的偏差,而使高度相等来显著增加平面度。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锚固件,由于能使两个侧部构件稳定且以相同的高度将爪钩挂固定于陶瓷板背面的固定用槽,因此,可使爪钩挂在整体上稳定的深度,因而,作为使爪的钩挂状态稳定的锚固件,能防止完工后的陶瓷板的掉落。尤其是在从侧部构件或中心构件的前端至后端的整个区域或是局部区域前后平衡性好地设置座板的情况下,不仅因为能减少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的偏差而较为理想,而且,由于可使通过侧部构件的内侧垂直壁或中心构件的两个垂直壁施加至陶瓷板侧的力分散并缓和,因此,能提高陶瓷板的破坏强度,并能因强度上的稳定而使爪的把持力的偏差变少。
也就是说,即使因肋部等而在陶瓷板背面存在不平整,在该肋部附近形成固定用槽时,也能通过座板搁在肋部上而形成平面,将侧部构件或中心构件的垂直壁放置在该平面上,从而将中心构件和侧部构件分别通过座板保持一定的高度,因此,可在锚固件从陶瓷板背面浮起一定高度的状态下将两个侧部构件的爪钩在固定用槽中,使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稳定。而且,由于在左右的侧部构件与固定用槽之间的钩挂强度上不存在偏差,因此,能防止力集中在一侧的固定用槽的外伸部分而导致外伸部分缺损。此外,能防止因固定用槽的外伸部分缺损而引起陶瓷板的掉落。此外,由于中心构件的支承也稳定,因此能减少对陶瓷板面的完工状态造成的影响。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锚固件,由于力在侧部构件的内侧垂直壁或中心构件的两个垂直壁上通过座板施加至陶瓷板侧,因此能使力分散并缓和,因而能提高陶瓷板的破坏强度。例如,对于使陶瓷板卷起的力和按压陶瓷板的力而言,由于不仅爪的部分受力,座板也受力,因此,尤其是在侧部构件设有座板时,能在提高破坏强度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锚固件,即使通过所需最小限度的座板也能减少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的偏差,而使高度相等来显著增加平面度,因此,能实现锚固件的轻量化和成本降低,因而较为理想。在此,尤其是在侧部构件的后部侧设置座板的情况下,提高瓷砖的破坏强度的效果好。由于在远离外伸部的部分也能通过座板承受施加至陶瓷板的力,因此,能分散施加至陶瓷板的力,防止供爪钩住的陶瓷板的固定用槽的外伸部开缺,结果可增大足以破坏瓷砖的力。此外,由中心构件的垂直壁的下端缘所施加的力也被分散。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确认在不设座板的情况下,与一般情况相比,瓷砖会在更早的时间(因更小的力)而破损。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锚固件,由于座板配置在前部侧和后部侧这两侧的各端部附近,因此,不仅可减少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的偏差,还可使通过侧部构件的内侧垂直壁或中心构件的两个垂直壁施加至陶瓷板侧的力分散并缓和,藉此,不仅提高陶瓷板的破坏强度,还因强度上的稳定而能减少爪对陶瓷板的把持力的偏差。而且,为了减少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的偏差,只要在一部分上存在座板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将座板形成于所需最小限度的范围能实现轻量化和成本降低。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锚固件,由于将座板互不相同地配置于前部侧和后部侧而呈非左右对称,因此,能通过所需最小限度的座板来应对按压或拉伸陶瓷板的两种力。而且,能实现锚固件的进一步轻量化和成本的降低。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锚固件,由于通过在前部侧和后部侧互不相同地配置的座板来有效应对按压、拉伸陶瓷板的两种力,因此,不仅能减少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的偏差,还能使施加至陶瓷板侧的力分散并缓和,从而不仅能提高陶瓷板的破坏强度,还能因强度上的稳定而使爪的把持力的偏差减少。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锚固件,由于将座板以中心构件为中心配置成左右对称,因此能使座板在左右的侧部构件之间有效地应对按压、拉伸陶瓷板的两种力,因此,不仅能减少爪钩在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的偏差,得到稳定感,还能使施加至陶瓷板侧的力分散并缓和,从而不仅能提高陶瓷板的破坏强度,还能因强度上的稳定而使爪的把持力的偏差减少。除此之外,通过将中心构件侧的座板形成为截面呈帽型,由于进一步增大断面二次矩而能增大中心构件抗弯曲的强度,因此,能形成为更薄壁。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锚固件,由于将垂直壁的下端朝外侧折曲而一体成形,并将相对的中心构件的垂直壁或侧部构件的内侧垂直壁放置在座板上,因此,能通过冲压弯曲加工来一体地连续成形,而能使制造容易且成本降低。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锚固件,由于因通孔的存在而将螺孔周边的内侧垂直壁和外侧垂直壁分开以消除彼此拉伸或压缩,因此,在通过弯曲加工形成骨架部时,螺孔周边没有被拉伸,螺孔也不会歪斜。因此,不仅在攻螺纹中不需要专用夹具,还能精确地攻出螺纹。此外,由于在弯曲加工时螺孔不会产生歪斜,因此,利用现有已知晓的冲压弯曲加工技术,能容易地确保将内侧垂直壁的螺孔与外侧垂直壁的螺孔配置在同轴上的状态。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锚固件,由于在中心构件的安装部一侧施加有将中心构件相对提起的力时,相反侧的中心构件的后端侧的突起会与陶瓷板抵接,通过陶瓷板承受反作用力而在安装部与陶瓷板之间施加大致相同的力,因此,随着用座板将力分散而使施加至陶瓷板的力的减小效果增加,并能防止提高外伸部开缺而使侧部构件的爪脱离的强度、即破坏强度。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锚固件,在通过将锚固件直接安装于底层来固定陶瓷板的情况下,即使存在底层的不平整,也能通过不平整调整用的弹性变形部的变形来调整底层的不平整,因而陶瓷板的贴附完工状态受底层精度的影响小。因此,在通过直接将锚固件固定于底层来贴附陶瓷板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在底层与锚固件之间放入衬垫等的不平整调整,不仅可使施工迅速也可使作业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锚固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将座板在后侧左右对称地配置于中心构件(centerpiece)的侧面的锚固件的主视图。
图2是上述锚固件的俯视图。
图3是分解表示上述锚固件的俯视图。
图4是上述锚固件的右视图。
图5是在上述锚固件的中心构件部分进行剖切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6是上述锚固件的中心构件的右视图。
图7是上述锚固件的侧部构件的右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锚固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将座板非左右对称地交错配置于中心构件的侧面的锚固件的主视图。
图9是上述锚固件的中心构件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锚固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将座板在后侧左右对称地配置于中心构件的侧面的挂钩式锚固件的俯视图。
图11是上述锚固件的主视图。
图12是上述锚固件的右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锚固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分解表示将座板左右对称地前后配置于侧部构件侧的锚固件的俯视图。
图14是上述锚固件的俯视图。
图15是锚固件的主视图。
图16是上述锚固件的右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锚固件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分解表示将座板左右对称地前后配置于侧部构件的侧面的挂钩式锚固件的俯视图。
图18是上述锚固件的俯视图。
图19是上述锚固件的主视图。
图20是上述锚固件的右视图。
图21是对将本发明的锚固件安装于陶瓷板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22是对将上述锚固件安装于陶瓷板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23是将固定于底层配件的锚固件与挂钩式锚固件结合使用的干式工艺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在使用固定于底层配件的锚固件的干式工艺中的锚固件的配置状态的说明图。
图25是使用安装于底层本身的锚固件的干式工艺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锚固件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将座板左右对称地前后配置于侧部构件侧的锚固件的俯视图。
图27是上述锚固件的右视图。
图28是锚固件的中心构件的右视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锚固件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钩挂在底层配件上的挂钩式锚固件的俯视图。
图30是上述挂钩式锚固件的右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锚固件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将座板分别左右对称地配置于侧部构件的后部和中心构件的前部的锚固件的分解俯视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锚固件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将座板左右对称地配置于侧部构件的前部和中心构件的后部的锚固件的分解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处于组装状态的锚固件的螺栓的轴向作为宽度方向,将与螺栓的轴向正交的各构件的长度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中心构件的比螺栓贯穿的位置更靠形成有安装部一侧称为前部,将前部的端部称为前端,将与比螺栓贯穿的位置更靠形成有安装部一侧的相反侧称为后部,将后部的端部称为后端。
图1至图7表示本发明的锚固件的第一实施方式。该锚固件1一般是由不锈钢制成的,其由安装于建筑物本体20侧的中心构件2、将爪6钩在陶瓷板21背面21a的固定用槽22中而安装于陶瓷板21侧的左右一对侧部构件3、4以及将侧部构件3、4彼此连结的螺栓5构成。中心构件2和侧部构件3、4形成为彼此互相独立的分体部件。另外,在中心构件2与一个侧部构件、例如侧部构件4之间配置有由海绵等弹性材形成的环状或筒状的垫子19,其不仅抑制中心构件2的松动,还在中心构件2与侧部构件4之间确保使中心构件2可作相对运动的空间S。
左右一对侧部构件3、4分别包括槽状的骨架部7,该骨架部7具有与陶瓷板21正交的一对垂直壁8和将这一对垂直壁8连结的、与陶瓷板21平行的水平壁9,并且,左右一对侧部构件3、4呈分别形成有水平壁13和爪6的对称形状,其中,上述水平壁13与陶瓷板21平行,其是将上述骨架部7外侧(与中心构件2侧相反的一侧)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朝外侧折曲而成的,上述爪6是使上述水平壁13的前端朝下并以折返至垂直壁8侧的形态折曲成V形后朝内倾斜而成的。上述侧部构件3、4以夹着中心构件2的方式配置,在夹着中心构件2的状态下,利用螺栓5并通过陶瓷板21将侧部构件3、4彼此连结,从而使侧部构件3、4一体化。一个侧部构件3设有直径比穿过垂直壁8大致中央的螺栓5的外径大的通孔18,另一个侧部构件4设有穿过垂直壁8大致中央的螺孔17。此外,中心构件2的垂直壁8的大致中央也设有通孔18。接着,在这些通孔18和螺孔17配置在相同轴上的状态下使螺栓5穿过,并使其前端的螺纹部16与螺孔17螺合,从而将侧部构件3、4彼此连结。另外,侧部构件4的螺孔17分别形成于内侧和外侧的两个垂直壁8,在旋紧螺栓5时,与只在一个垂直壁8上具有螺孔17的情形相比,可使防止侧部构件4上浮的效果提高。
另一方面,中心构件2也与侧部构件3、4一样形成有槽状的骨架部7,该骨架部7具有与陶瓷板21正交的一对垂直壁8和将这些垂直壁8连结的、与陶瓷板21平行的水平壁9,以确保作为支承构造物的强度。此外,在中心构件2的一个端部、例如前端侧,如图2所示以比侧部构件3、4的前端更朝前方突出的形态形成有固定于建筑物本体侧的安装部12,中心构件2的相反一侧的端部、即后端15也比侧部构件3、4的后端更朝后方突出以将从螺栓5所穿过的位置起的长度设定为大致相同,藉此可设置成使安装部12所受的力与相反一侧的端部15所受的力相等。藉此,使力均等地作用于安装部12和陶瓷板21上,从而减小作用于陶瓷板上的外力。此外,将至少一个垂直壁8延伸形成而使安装部12成为L形的截面形状,藉此增加断面二次矩。而且,按照本实施方式的中心构件2,使中心构件2的壁厚比侧部构件3、4的壁厚薄,例如为侧部构件3、4一半左右的厚薄,从而即使将侧部构件3、4放置在中心构件2的座板10上,也可使高度与现有锚固件的高度大致相同。藉此,能将座板搁在陶瓷板背面的肋部上而进入侧部构件3、4的垂直壁下方时的上浮量、体积增大量抑制得较小。除此之外,通过将中心构件2形成得较薄,不仅能减少材料成本,还能使弯曲加工变得容易,且能使重叠部分的切槽较小,因此,能使中心构件或两个侧部构件3、4的截面损失减少。而且,由于能使安装部12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强,因此,即使使中心构件2的壁厚比左右的侧部构件3、4的壁厚薄,在强度上也不会有所逊色,并能防止因从建筑物本体侧施加的力和移位而使中心构件2发生弯曲变形。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可以如图26~图30所示,与现有的锚固件一样,使中心构件2的壁厚与侧部构件3、4的壁厚相同,或是根据需要使中心构件2形成为比侧部构件3、4厚。
此外,在彼此相邻的中心构件2和侧部构件3、4中的一个构件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形成有座板10,该座板10朝向另一个构件的垂直壁8与水平壁9平行地突出,并进入至垂直壁8的下端缘下方,以支撑垂直壁8。本实施方式中,座板10形成于中心构件2。具体而言,通过使中心构件2的两个垂直壁8的下端缘朝外侧折返而形成截面呈帽形,藉此形成进入至侧部构件3、4的骨架部7的垂直壁8下方的座板10。在此,由于在中心构件2的两个垂直壁8的下端缘将座板10部分朝外侧折返形成,因此,在未形成座板10的区域内,作为脚部(垂直壁8)的长度形成得比形成有座板的部分要短至少座板10的厚度。换言之,在形成有座板10的部分,比中心构件2的两个垂直壁8的下端缘多出座板10的部分朝陶瓷板背面21a侧突出。另一方面,在侧部构件3、4侧的与中心构件2的座板10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比座板10的壁厚更深的切槽11,在安装至平坦的陶瓷板背面21a时,侧部构件3、4侧是未设有切槽11的区域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与陶瓷板背面21a抵接,中心构件2侧是座板10的背面与陶瓷板背面21a抵接。也就是说,比侧部构件3、4的两个垂直壁8的下端缘多出切槽11的部分朝远离陶瓷背面21a的方向凹陷。因此,当将锚固件1承载在平坦的陶瓷板背面21a上时,侧部构件3、4侧只在未设有切槽11的区域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与陶瓷板背面21a抵接,中心构件2侧只在座板10的背面与陶瓷板背面21a抵接,在切槽11的部分上,切槽部分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相对于座板10浮起。此外,在中心构件2的座板10被陶瓷板背面21a的肋部23抬起时,以侧部构件3、4的切槽11部分的垂直壁8与座板10抵接、未设有切槽11的区域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从陶瓷板背面21a浮起的方式得到支承。因此,将侧部构件3、4以搁在中心构件2的座板10上的形态支承并固定于陶瓷板21。
虽然也可将座板10形成于中心构件2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上,但为了减少爪6与固定用槽22的钩挂状态的偏差,只要在一部分区域上存在座板10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所需的最小限度范围内形成座板10,这在实现轻量化和成本降低方面是较为理想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将座板10形成于中心构件2的后部侧。此时,通过使中心构件2的后部、即比螺栓5更靠后端15侧的区域的中心构件2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帽形,以进一步增大断面二次矩,能增大抗弯曲强度。因此,即使使中心构件2的壁厚比侧部构件3、4的壁厚薄,结构性强度也能达到不逊色于侧部构件3、4的强度。根据本发明人等的实验,确认了即使使中心构件2的壁厚形成为根据侧部构件3、4所需强度求得的壁厚的一半左右,在强度上也没有问题。而且,由于通过搁在中心构件2两侧的座板10上的侧部构件3、4使中心构件2的上浮得到抑制,因此,能不容易因从建筑物本体20侧施加的旋转矩而卷起。
在此,座板10的宽度例如也可以是如图10所示左右相同,但较为理想的是,如图3所示,使一个座板10的宽度为最小限度,并加宽另一个座板10的宽度,以便足够配置垫子19来抑制中心构件2的松动,同时在中心构件2与侧部构件4之间确保使中心构件2可作相对移动的空间S。此时,也能应付增大固定用槽22的间隔的情形,从而能进一步减少爪6与固定用槽22的钩挂状态的偏差。
而且,在中心构件2或是侧部构件3、4中的一个或两个侧部构件的水平壁9上形成有不平整调整用的弹性变形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变形部14形成为通过切起弯曲加工在水平壁9上形成U型的切口,并通过切起成相对于水平壁9倾斜不足90°来起到板簧的作用。由这种板簧形成的弹性变形部(以下仅称为弹簧)14例如相对于水平壁9倾斜10~45°,较为理想的是倾斜15~30°,更为理想的是倾斜20°左右。在将锚固件1安装于建筑物本体20时,该弹簧14通过其自由端侧与底层等抵接来受力,藉此能朝底层的凹凸方向自由弹性变形,通过根据底层不平整程度来变形,不仅能抑制底层与锚固件1之间的松动,还能将它们之间的间隙调整为固定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弹簧14形成于宽度形成得最宽的中心构件2的水平壁9,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侧部构件3、4的宽度为足以形成弹簧14的宽度而在侧部构件3、4的水平壁9上也形成弹簧14。例如,也可以在侧部构件3、4和中心构件2这三个构件上分别形成弹簧14,但也可以根据情况,如图26的双点划线所示,只在侧部构件3、4上前后对称地形成弹簧14。若在侧部构件3、4的前后对称地设有弹簧14,则即使在中心构件2上没有弹簧14,也能调整不平整。此外,弹簧14也可以朝任意方向切起,但较为理想的是,形成为朝向后端15或前端侧突出,以在远离螺栓5的地方与底层接触。此外,例如图28所示,中心构件2上的弹簧14只要在后部侧则可以朝任意方向,但较为理想的是,形成为朝向后端15侧突出,以在远离安装部12的地方与底层接触。
在此,若减小侧部构件3、4与中心构件2的间隔S,则在地震等时中心构件2能够作相对移动的允许幅度变小,因此,存在中心构件2的移动受到限制而使力直接传递到陶瓷板21侧这样的问题。相反,若在侧部构件3、4与中心构件2之间设定较大的间隙,则存在无法使侧部构件3、4之间的中心构件2的位置稳定,在平时(没有受到地震载荷等的时候等)中心构件2进而是陶瓷板21的松动变大这样的问题。此外,若中心构件2的骨架部7的宽度W1较小,则容易绕螺栓5产生偏转和/或滚转,从而使与吸收地震时的移动没有直接关联的松动变大。因此,较为理想的是采用这样的结构:使中心构件2的骨架部7的宽度W1扩大至侧部构件3、4的骨架部7的宽度W2的例如2~5倍、较为理想的是2~4倍、更为理想的是2.5~3.5倍左右,并且,在中心构件2的骨架部7与至少一个侧部构件3或4的骨架部7之间设置垫子19,以降低平时的松动,且在地震时横撑和底层移动的时候,通过中心构件2相对地自由移动来吸收振动,使力难以直接传递至陶瓷板21侧。当然,从消除因陶瓷板背面的凹凸影响而产生的锚固件的松动这样的观点来看,即使使中心构件2的骨架部7的宽度W1与侧部构件3、4的骨架部7的宽度W2大致相同,也不会有影响。
另外,陶瓷板21的背面21a的固定用槽22是对陶瓷板21上下的切口面(日文:こば面)进行槽加工而形成的槽,其通过朝斜方切入陶瓷板背面21a而形成有供侧部构件3、4的爪6钩挂的外伸部(日文:オ一バ一ハング部)22a。在这一对槽22之间被围住的陶瓷板的形状为燕尾形,在划分其两端的槽22的斜面上形成外伸部22a。
另外,在附图中绘制成爪6的角度与固定用槽22的外伸部22a的角度为相同角度,但较为理想的是,使爪6的角度比外伸部22a的角度小(锐角),以便在爪6的前端或靠近前端侧与外伸部22a抵接。此时,由于在与爪6抵接的外伸部22a的根部分的厚度较厚、而使抗崩碎性变强,因此,外伸部22a的缺口变少。
图8和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在没有特别声明的情况下均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锚固件1是在前后方向上互不相同地配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左右的座板10而呈非左右对称的形态。此时,通过在中心构件2的前端部设置座板10,使安装部12的安装用孔12a周边的移位受到抑制。也就是说,由于在中心构件的前部侧呈侧部构件4的垂直壁8搁在中心构件2的座板10上的形态,因此,在受到将陶瓷板21按压到建筑物本体20这样的移位时,力通过座板10分散施加至陶瓷板21,因而抗破坏性强。藉此,在因某些原因使陶瓷板21受到拉伸而使安装部12朝面外方向变形时,通过抑制中心构件2的安装部12周边的移位,可提高陶瓷板21的破损强度,这点已通过本发明人等的实验得到确认。当然,虽然分别设于中心构件2的左右的垂直壁8或左右的侧部构件3、4的面向中心构件2的垂直面8上的座板10形成在从前端至后端的整个区域内较为理想,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0、图13、图26或图29等所示设置成在整个区域的一部分且呈左右对称,还可以如图3或图9等所示设置成非左右对称。而且,座板10可按包括或不包括中心构件2的中央(螺栓5的穿过位置)在内的方式形成在前部侧(比螺栓5的穿过位置更靠安装部12的区域)、后部侧或根据需要的任意位置上。由于形成于干式形成陶瓷板背面的肋部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因此,希望是与该形状相对应地适当配置座板10。
此外,图10~图12示出挂钩式锚固件的实施方式作为第三实施方式。该挂钩式锚固件是中心构件2具有钩部分25、并将钩部分25钩挂在设置于建筑物本体20侧的称为横撑的底层附件(以下称为横撑)29上进行使用。此时的横撑29具有收容在由钩部分25围住的凹部26内的凸缘,且横撑29设置成在与陶瓷板21正交的方向上没有松动地钩挂。通常,上述锚固件1安装于陶瓷板21的下端缘侧,并将钩部分25钩挂于横撑29以支撑陶瓷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中心构件2后部的左右的座板10的宽度相同,形成为左右对称。理由如下:在钩挂式锚固件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因为不是直接固定于建筑物本体20而是通过钩挂在横撑29等上进行安装的,所以只要不与正下方的陶瓷板21的锚固件1相干扰,就无须在侧部构件3、4与中心构件2之间设定用于吸收宽度方向移位的间隙S,因此,无须将中心构件2偏移地配置。
另外,图13~图16示出第四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部构件3、4的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分别设有座板10。具体而言,侧部构件3、4内侧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设置成朝向外侧即中心构件2侧折曲以进入中心构件2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下方。此时,在与从侧部构件3、4突出的座板10重叠的中心构件2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部分形成有比座板10的壁厚更深的切槽11,在安装至湿式成形陶瓷板等平坦的陶瓷板背面21a时,中心构件2侧的未设有切槽11的区域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与陶瓷板背面21a抵接,侧部构件3、4侧的座板10背面与陶瓷板背面21a抵接。在侧部构件3、4侧设有座板10以将中心构件2的垂直壁8放置在座板10上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尤其具有可提高陶瓷板21的破损强度的效果。由于施加至陶瓷板21的力被中心构件2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分散,因此,与没有座板10时相比,即使作用有更大的力,也不会破坏陶瓷板21。此外,在将座板10对称配置于侧部构件3、4的前后端时,对于将陶瓷板21按压的力或将陶瓷板21拉伸的力,座板10均能有效地起作用。当然,对本实施方式的座板10而言,如图2所示,也可使座板10的宽度在设置垫子19一侧和未设置垫子19一侧不同。
另外,图17~图20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挂钩式锚固件,其将座板10设置在侧部构件3、4的前后端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部构件3、4靠中心构件2侧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设置成朝中心构件2侧折曲以进入中心构件2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下方、即切槽1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心构件2的壁厚形成为较薄,例如,形成为比侧部构件3、4所需的壁厚薄。然而,若想提高弯曲加工的弯曲强度,则通过在中心构件2的垂直壁8设有强化用肋部24,从而能弥补因减薄壁厚而引起的强度降低。这样,通过将中心构件形成得较薄,不仅能减少材料成本,还能使弯曲加工变得容易,且能使重叠部分的切槽较小,因此,能使中心构件2或两个侧部构件3、4的截面损失减少。
另外,图26~图28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锚固件是能以在弯曲加工前的相当于内侧的垂直壁8的部分和相当于外侧的垂直壁8的部分上分别通过丝锥预先开设螺孔17的状态下使内侧的垂直壁8和外侧的垂直壁8的两个螺孔17配置在同心上的形态进行骨架部7的弯曲加工的结构。
用于旋紧螺栓5的螺孔17一般是通过攻螺纹切出的。此外,为了将该螺孔17在侧部构件4的骨架部7的内侧垂直壁8和外侧垂直壁8上分别配置成同心状,可以想到以下两种加工方法:对侧部构件4的弯曲加工前的毛坯先进行攻螺纹再将骨架部7弯曲的方法,在通过弯曲加工来成形骨架部7之后在内侧垂直壁8和外侧垂直壁8上进行攻螺纹的方法。在此,在通过弯曲加工将骨架部7成形为沟道状后进行攻螺纹来切出螺孔17时,由于攻螺纹时的力作用于垂直壁8,因此就这样的话螺孔的轴线会发生倾斜。因此,为了不在两个垂直壁8上出现挠曲,需要将专用夹具配置在内侧的垂直壁8与外侧的垂直壁8之间、即骨架部7内侧的空间来防止挠曲,以使螺孔17的轴线不发生倾斜。因此,存在不仅需要专用夹具而且作业也费工夫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弯曲加工前攻出螺孔17时,即使通过攻螺纹在弯曲加工前的毛坯的作为两个垂直壁8的目标的位置上精确地切出螺孔17,进行弯曲加工时也会在螺孔17部分发生歪斜,导致内侧的垂直壁8的螺孔17和外侧的垂直壁8的螺孔17各自的中心轴彼此朝相反方向倾斜,因而存在螺栓很难穿过、螺栓5的旋转不佳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通过弯曲加工形成的骨架部的相当于水平壁9的部分的两个部位上的螺孔17之间,在弯曲加工时所产生的角落部分上的中性轴的内侧的压缩力和外侧的拉伸力对螺孔17的周围有影响的区域及部分上,在弯曲加工之前预先开设通孔33。藉此,由于因通孔33的存在而将螺孔17周边的内侧的垂直壁8和外侧的垂直壁8分开以消除彼此拉伸或压缩,因此,在通过弯曲加工形成骨架部7时,螺孔17周边没有被拉伸,螺孔17也不会歪斜。
而且,该通孔33的存在使得即使是相同形状的侧部构件3、4,也能通过有无通孔33一目了然地判别出切有螺孔17的侧部构件4。因此,能使锚固件1的组装作业更迅速。
此外,如图26~图28所示,在两个侧部构件3、4的至少后端附近设有座板10,以使中心构件2放置在该座板10上,且将中心构件2的后部长度设置成比侧部构件3、4的后座板10更朝后方伸出以使以螺栓5为中心的距安装部12的安装孔12a的中心的距离与从螺栓5至后端15的距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在比座板10更朝后方伸出的部分(后端附近)的垂直壁8的下端缘上设置朝陶瓷板21突出的突起34。藉此,当在中心构件2的安装部12一侧施加有将中心构件2相对提起的力时,相反一侧的中心构件2的后端15侧的突起34能与陶瓷板21抵接,而通过陶瓷板21承受反作用力。通过使以螺栓5为中心的距安装部12的安装孔12a的中心的距离与从螺栓5至后端15的突起34的距离大致相同,可减小陶瓷板21所受的力,并将大致相同的力施加在安装部12与陶瓷板21之间,藉此,能防止施加偏向陶瓷板21或中心构件的安装部12的过大载重,从而能实现强度提高。另外,图中符号35是设置于中心构件2的垂直壁8的中央下端的突起35,以确保在螺栓5所穿过的孔18的周边具有足以避免因强度不足而引起的断裂的边缘空当。另外,在图13~20和图31的实施方式中也一样。
此外,图29~图30示出第七实施方式。在挂钩式锚固件1中,一般而言,中心构件2的钩部分25的长度为如图12或图20所示到达侧部构件3、4前端缘这种程度的长度。在具有上述钩长的锚固件1的情况下,当将钩部分25钩在设置于建筑物本体20侧的横撑29上时,不仅容易钩挂还难以脱开,从而得到更稳定的支承。相反,在陶瓷板21完工后重贴一部分陶瓷板时,例如,在重贴缺损的陶瓷板等时,不得不通过在将陶瓷板21提起的同时朝前侧旋转来将钩部分25从横撑29取下,然后,在嵌入新的陶瓷板21时,通过将安装于陶瓷板21下端的钩式锚固件1的钩部分25钩在横撑29上之后使陶瓷板21以横撑29为中心朝里侧旋转,并慢慢插入陶瓷板21来设置。因此,若不增大接缝32的宽度,就很难进行陶瓷板21的重贴作业。此外,若增长中心构件2的后部长度,则可使施加于陶瓷板21的力变小,并将中心构件2的摆动范围抑制成很小,因此,能使设置到横撑29后的支承稳定。相反,在完工后重贴一部分陶瓷板时,由于中心构件2相对于陶瓷板21摆动的范围较小,因此陶瓷板21的旋转便相应地受到制约,若不增大接缝32的宽度,就很难进行陶瓷板21的重贴作业。
因此,与图10~图12或图20所记载的实施方式的挂钩式锚固件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挂钩式锚固件缩短了中心构件2的钩挂部分25的长度和中心构件2的后部长度。也就是说,中心构件2与侧部构件3、4相比前后分别短20%~50%,较为理想的是,短25%~40%左右。此时,通过不只缩短中心构件2前端的钩25部分,还缩短后部,就能在实现中心构件2的旋转平衡与成本降低的同时,减小接缝的宽度。也就是说,能使将钩部分25从横撑29取下所需的陶瓷板21的提起量减少。而且,通过缩短比螺栓5所穿过的孔更靠后方的中心构件2的长度,中心构件2相对于陶瓷板21的摆动角度增大,因此,可相应地减少陶瓷板的提起量。同样地,也能使在取下陶瓷板21的位置上嵌入新的陶瓷板21时所需的陶瓷板21的插入量减少。因此,能减小接缝32的宽度。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如图31或图32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或第九实施方式所示的那样,座板10无论在中心构件2或侧部构件3、4均靠前端或后端高平衡性地(呈对称配置)设置。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座板10将力经由侧部构件3、4内侧的垂直壁8或中心构件2的两个垂直壁8施加至陶瓷板21侧,因此,能使所施加的力分散并缓和,这在提高陶瓷板的破坏强度上是有效的。例如,在将座板10设于中心构件2的前部和侧部构件3、4的后部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由于不仅通过爪6部分,还可通过座板10来阻止将陶瓷板21卷起的力,因此更为有效。另一方面,在将座板10设于中心构件2后部和侧部构件3、4前部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锚固件1中,由于为侧部构件的垂直壁搁在中心构件的座板上的形态,因此,在受到将陶瓷板21按压到本体壁面这样的移位时,力会被座板10分散地施加到陶瓷板21上,因此,抗破坏性强。当然,由于在陶瓷板21上施加有按压或拉伸的力,因此,在中心构件2或侧部构件3、4上,只要将座板10前后配置,就能有效应对两种力。
对利用上述那样组合的中心构件2和侧部构件3、4以及螺栓5来把持陶瓷板21并将其安装于建筑物本体20的干式工艺进行说明。附带一提的是,利用锚固件1的干式工艺例如有如图24或图25所示的直接固定型(固定于底层本身或固定于安装在底层上的横撑29)和图23所示的同时使用挂钩式的两种方式。
首先,如图21所示,在陶瓷板21背面的上下的切口面上,对适当位置加工出一对固定用槽22。该固定用槽22是对陶瓷板21上下的切口面进行槽加工而形成的槽,其通过朝斜方切入陶瓷板背面21a而形成有供侧部构件3、4的爪6钩挂的外伸部22a。接着,将临时组装状态下的锚固件1的一对侧部构件3、4的爪6分别嵌入固定用槽22。然后,通过将螺栓5旋紧,使侧部构件3、4彼此靠近,从而通过陶瓷板21使两个侧部构件3、4一体化。此外,组装成在两个侧部构件3、4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地对中心构件2予以支承。
在此,如图13~图20和图26~图30所示,在侧部构件3、4内侧的垂直壁8设置座板10的情况下,当通过旋紧螺栓5使爪6钩在陶瓷板21的固定用槽22中的侧部构件3、4的骨架部7彼此受拉而紧固陶瓷板21时,通过夹着骨架部7配置于内侧的座板10和配置于外侧的水平壁13来使骨架部7发生水平移动。因此,由于锚固件1增加了与陶瓷板21背面21a抵接的面积,因而能一边保持与陶瓷板背面21a平行一边使爪6嵌入陶瓷板21的固定用槽22。因此,通过利用螺栓5的旋紧来调整左右的侧部构件3、4的爪6与爪6之间的间隔,能用一对爪6和水平壁13及座板10将形成在陶瓷板21的固定用槽22之间的燕尾夹住,并通过以稳定的深度固定来防止完工后陶瓷板21的掉落。而且,由于左右的侧部构件3、4的爪6与固定用槽22之间的钩挂状态没有偏向,因此,能防止因力集中到一方的固定用槽22的外伸部分22a而产生缺损等。此外,由于将中心构件2放置在侧部构件3、4的座板10上,将中心构件2和侧部构件3、4保持固定高度,因此,能使通过中心构件2安装于建筑物本体20的陶瓷板21的高度对齐,从而能使由陶瓷板21形成的壁面的完工状态变得较好。而且,由于座板10的存在使远离外伸部22a的部分也受力,能使施加到陶瓷板21上的力分散,因此,结果可增大足以使陶瓷板破损的力,可防止与爪6抵接的外伸部22a开缺(日文:幅欠け)。
如上所述地将多个锚固件1安装到一个外饰体的适当部位。通常,在大型陶瓷板的情况下,将锚固件1均匀地安装到四个部位。此时,在锚固件1中,如图21所示,利用固定用槽22将两个侧部构件3、4固定于陶瓷板21,以使中心构件2的安装部12比陶瓷板21的缘部更朝外部突出。此外,可以考虑将螺钉31等固定元件在不与陶瓷板21干扰的状态下穿过安装孔12a直接旋入建筑物本体20或旋入建筑物本体20侧的横撑29。藉此,容易进行将陶瓷板安装到建筑物本体20的安装作业。
图23示出通过底层配件将陶瓷板安装到钢筋混凝土的例子。利用锚栓27将角钢28以规定间隔固定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本体20,一边实施不平整调整一边通过紧固螺栓30将横撑29固定于该角钢28。此外,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将固定于陶瓷板21上端侧的锚固件1的安装部12固定结合于横撑29。另一方面,陶瓷板21的下端侧固定有钩型锚固件1,将中心构件2的钩部25钩在横撑29上,以将陶瓷板下端固定于横撑29。在此,横撑29被设置成将其前端侧折返以与钩式锚固件1的凹部26嵌合,并被设置成没有松动地与钩部25卡合。
图24示出只利用图1的锚固件1将陶瓷板21安装于钢筋混凝土的横撑29的一例。如图21所示,将锚固件1分别固定于陶瓷板21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并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将锚固件1的安装部12固定结合在混凝土外壁(未图示)的已完成不平整调整的横撑29上。此时,上侧陶瓷板下端的锚固件1和下侧陶瓷板上端的锚固件1以将安装部12彼此组合的方式配置成点对称。此外,虽未图示,但在陶瓷板21与陶瓷板21之间的空间、即接缝32中填充有接缝材。
图25是通过将锚固件1直接安装于建筑物本体20的底层来固定陶瓷板的例子。一般来说,在通过将中心构件2的安装部12安装于横撑29或底层来将陶瓷板21固定于建筑物本体20的情况下,虽未图示,但在底层等存在不平整(不平坦而具有凹凸)时,需要在底层与锚固件之间放入衬垫来进行使锚固件浮起1~3mm左右这样的不平整调整。但是,若在局部存在的中心构件的安装部位上均实施插入衬垫等不平整调整,则在作业上非常麻烦。然而,在利用本发明的锚固件的情况下,即使底层不平整,也能通过弹簧14的变形来吸收底层的凹凸移位,因而陶瓷板的贴附完工状态受底层施工精度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直接将锚固件1固定于底层来贴附陶瓷板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进行底层的不平整调整,不仅可使施工迅速也可使作业容易。因而,能提供一种即使底层等存在不平整也能在不事先进行不平整调整的情况下贴附陶瓷板的锚固件。另外,图中符号31是直接将锚固件1固定于底层的螺钉。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举例说明了设有座板10和弹簧14两者的锚固件的例子,但根据施工方法不同,有时不需要弹簧14。即、如图23所示,在使用横撑29将陶瓷板21固定于建筑物本体20的情况下,由于能在将横撑29安装于直接固定在建筑物本体20侧的角钢28时通过位置调整来进行不平整调整,因而不需要弹簧14。相反,对于如湿式成形陶瓷板这样不存在肋部且背面没有凹凸的陶瓷板所使用的现有锚固件,当在通过旋紧螺钉等将中心构件2直接固定于底层的情况下,弹簧14的存在也是有用的。在此时,由于通过弹簧14与底层面抵接而产生的变形来进行不平整调整,因此不需要在将锚固件1直接安装于底层之前进行不平整调整,因而使得陶瓷板贴附作业的施工变得更容易。也就是说,在直接将锚固件安装于底层的所有情况下,将弹簧14形成于中心构件2或侧部构件3、4是有益的且有效的。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座板10以彼此反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中心构件2或是侧部构件3、4中的一个或两个,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座板10朝相同方向突出。虽未图示,但例如在图26中,也可以是使座板10从侧部构件4的内侧垂直壁8突出,并使座板10从中心构件2的与另一个侧部构件3相对的垂直壁突出,将中心构件2的一个垂直壁8放置在侧部构件4的座板10上,同时将侧部构件3的垂直壁8放置在从中心构件2的相反侧的垂直壁突出的座板10上。此时,虽然在结构上变得复杂,但能实现使锚固件的爪钩在具有肋部的陶瓷板等外饰材的固定用槽中的钩挂状态稳定这样的初始目的。
而且,在图8和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左右的座板10设置成在中心构件2的前后方向上互不相同地配置而呈非左右对称,但也可以设置成相对于左右的侧部构件3、4在前后方向上互不相同地配置而呈非左右对称。此时,也能得到与将座板10设置在侧部构件3、4前后时相同的效果。此外,虽未图示,但也可将座板配置于侧部构件的内侧垂直壁或中心构件的垂直壁的靠近前部侧和后部侧中的一个的端部,且将座板互不相同地配置在相对向的侧部构件的内侧垂直壁与中心构件的垂直壁之间。即,在图8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侧部构件4的后部和侧部构件3的前部通过将各侧部构件3、4的内侧垂直壁8的下端朝中心构件2侧折曲而突出形成座板。此时的效果与图31和图32时的效果相同。
(符号说明)
1锚固件
2中心构件
3侧部构件
4侧部构件
5螺栓
6爪
7槽状的骨架部
8与陶瓷板正交的一对垂直壁
9连结垂直壁的与陶瓷板平行的水平壁
10座板
11切槽
12安装部
14不平整调整用的弹性部件(弹簧)
15后端部15
19垫子
20建筑物本体
21陶瓷板
21a背面
22固定用槽
23肋部
33通孔
34突起

Claims (10)

1.一种锚固件,其包括中心构件、左右一对侧部构件以及螺栓,其中,所述中心构件通过安装部安装于建筑物本体侧,所述左右一对侧部构件以夹住所述中心构件的方式配置于两侧,并且具有钩在陶瓷板背面的固定用槽中的爪并通过将该爪钩在所述固定用槽中来安装于所述陶瓷板侧,所述螺栓穿过所述中心构件和所述左右一对侧部构件并将所述左右一对侧部构件夹着所述陶瓷板彼此连结,所述各构件具有包括与所述陶瓷板正交的一对垂直壁和连结这些垂直壁的、与所述陶瓷板平行的水平壁的槽状骨架部,在将所述中心构件的比所述螺栓贯穿的位置更靠形成有所述安装部一侧作为前部侧,并将与所述前部侧相反的一侧作为后部侧,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陶瓷板的背面设有由肋部形成的凹凸, 
所述锚固件包括: 
从所述中心构件的所述一对垂直壁各自的下端缘朝向所述侧部构件的所述一对垂直壁中靠所述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与所述水平壁平行地突出并进入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下端缘的下方,以支撑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座板;或是 
从所述左右一对侧部构件各自的所述一对垂直壁中靠所述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下端缘朝向所述中心构件的所述一对垂直壁中靠所述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与所述水平壁平行地突出并进入所述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下端缘的下方,以支撑该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座板, 
通过该座板搁在所述陶瓷板背面的凹凸上而形成平面,并在该座板上放置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是所述中心构件的一对垂直壁,从而通过所述座板将所述中心构件和所述侧部构件保持成一定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配置于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所述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所述前部侧和所述后部侧中的至少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配置于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所述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所述前部侧和所述后部侧这两侧的各端部附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互不相同地配置在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所述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所述前部侧和所述后部侧而呈非左右对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配置于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所述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所述前部侧和所述后部侧中的一侧的端部附近,且互不相同地配置在相对向的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与所述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以所述中心构件为中心配置成左右对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是通过将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所述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下端朝外侧折曲而一体成形而成的,并将相对向的所述中心构件靠侧部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或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放置在所述座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件,其特征在于,在任意一个所述侧部构件的所述骨架部的所述一对垂直壁上所开设的螺孔之间的所述水平壁上设有通孔,该通孔在所述骨架部的弯曲加工前预先开设且将所述螺孔周围的所述一对垂直壁之间分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配置于所述侧部构件靠中心构件一侧的垂直壁的后部侧的端部附近,并将所述中心构件的后部长度设置成比所述侧部构件的所述座板更朝后方伸出,从而使以所述螺栓为中心的距所述安装部的距离与从所述螺栓至后端的距离相同,并在比所述座板更朝后方伸出的后端附近的所述垂直壁的下端缘设置与所述陶瓷板抵接的突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构件或所述侧部构件的所述水平壁上设有不平整调整用的弹性变形部。 
CN200980144677.XA 2008-11-06 2009-11-06 用于将外饰板安装于建筑物本体的锚固件 Active CN102203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5303 2008-11-06
JP2008285303 2008-11-06
PCT/JP2009/005916 WO2010052921A1 (ja) 2008-11-06 2009-11-06 建物躯体に外装板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アンカー金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3360A CN102203360A (zh) 2011-09-28
CN102203360B true CN102203360B (zh) 2013-08-14

Family

ID=42152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4677.XA Active CN102203360B (zh) 2008-11-06 2009-11-06 用于将外饰板安装于建筑物本体的锚固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709941B2 (zh)
CN (1) CN102203360B (zh)
WO (1) WO20100529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8830B (zh) * 2014-04-28 2016-04-20 赵希誉 一种石材非幕墙挂件、非幕墙单元及免龙骨非幕墙体系
JP6431876B2 (ja) * 2016-07-14 2018-11-28 株式会社日本陶業 外壁パネルを固定するための固定金物
JP6744617B2 (ja) * 2016-09-14 2020-08-19 株式会社アクト 建物躯体に外装板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アンカー金物
IT201600116373A1 (it) * 2016-11-17 2018-05-17 Angelo Beretta Sistema di ancoraggio e fissaggio di materiali di rivestimento ad una superficie esterna di edifici
US10900238B2 (en) 2018-11-05 2021-01-26 Hunter Douglas Inc. Coupling system for mounting tiles to a building
DE202021001801U1 (de) 2021-05-20 2022-08-25 Steffen Weiser Fassadenbefestigungsanordn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3910A1 (fr) * 2000-05-01 2001-11-08 Masao Suzuki Batiment permettant l'emploi de materiau de construction, faisant face a l'exterieur
CN101191368A (zh) * 2006-11-30 2008-06-04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具有隔热功能的外墙瓷砖墙面以及施工方法
CN101191376A (zh) * 2006-11-24 2008-06-04 周述文 石材或瓷砖的干挂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1294441A (zh) * 2007-04-27 2008-10-29 上海成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硅瓷板施工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71Y2 (ja) * 1986-03-28 1994-01-19 大塚オ−ミ陶業株式会社 外装板のアンカ−金物
JPH0532569Y2 (zh) * 1986-11-29 1993-08-20
JP3383041B2 (ja) * 1993-11-25 2003-03-04 大塚オーミ陶業株式会社 外装板乾式直張り工法
JP3598393B2 (ja) * 1996-12-24 2004-12-08 大塚オーミ陶業株式会社 化粧パネルの取付金物及び取付け工法
US7621100B2 (en) * 2005-02-22 2009-11-24 Davinci Italia/Usa Group, Llc Tile alignment and level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3910A1 (fr) * 2000-05-01 2001-11-08 Masao Suzuki Batiment permettant l'emploi de materiau de construction, faisant face a l'exterieur
CN101191376A (zh) * 2006-11-24 2008-06-04 周述文 石材或瓷砖的干挂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1191368A (zh) * 2006-11-30 2008-06-04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具有隔热功能的外墙瓷砖墙面以及施工方法
CN101294441A (zh) * 2007-04-27 2008-10-29 上海成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硅瓷板施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052921A1 (ja) 2012-04-05
WO2010052921A1 (ja) 2010-05-14
CN102203360A (zh) 2011-09-28
JP4709941B2 (ja) 201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3360B (zh) 用于将外饰板安装于建筑物本体的锚固件
WO1999064692A1 (en) Cladding system
KR102258727B1 (ko) 인장 강도와 내진 성능을 향상시킨 연결부재
CA3091347A1 (en) Fast fit bracket assembly
KR20140061032A (ko) 벽면장식이 가능한 프리스트레스가 도입된 프리캐스트 옹벽 및 이를 이용한 옹벽 시공방법
CN103774820B (zh) 一种装饰板连接构件及其安装方法
KR200411719Y1 (ko) 바닥재용 데크 시스템
CN207003671U (zh) 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JP2005344371A (ja) 床構造体及びテラスデッキ
KR20100128579A (ko) 건축마감재 설치용 고정장치
WO2012166067A2 (en) Hexagon demounted shelf system
CN107254927A (zh) 一种石材幕墙阴转角连接件及使用方法
CN210508225U (zh) 一种双卡扣龙骨及其木地板
CN208965849U (zh) 快速调平grg板造型天花安装结构
JP2015004234A (ja) フェンス用継手及びフェンス
KR20220086929A (ko) 석재 고정용 브라켓
JPH09201235A (ja) 机のパネル取付装置
CN211396136U (zh) 一种悬挂式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
CN218815399U (zh) 一种古建筑木梁损坏段锚固修复加固件
JP6688553B2 (ja) 自転車用シートポストおよび自転車用サドルの取付方法
JP5153268B2 (ja) 組立段状構造物の組立ユニット、及び組立方法
KR20130104946A (ko) 난간 설치용 브래킷
KR200174504Y1 (ko) 건축물의 벽판재 부착용 철물
KR102413438B1 (ko) 고밀도 목재패널의 결합구조
KR200466790Y1 (ko) 조립식 천막의 빔 간격유지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