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1557A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1557A
CN102201557A CN2011100762815A CN201110076281A CN102201557A CN 102201557 A CN102201557 A CN 102201557A CN 2011100762815 A CN2011100762815 A CN 2011100762815A CN 201110076281 A CN201110076281 A CN 201110076281A CN 102201557 A CN102201557 A CN 102201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link
stacking direction
compacting part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62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正幸
井上久人
村上文章
平岩尚树
葛原史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01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15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包括:在堆叠方向(X)上堆叠的角形的电池单元(11)和电池保持器装置(20,20A,20B,20C)。电池保持器装置以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压紧电池单元(11)的侧面。电池保持器装置(20,20A,20B,20C)一体地包括: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每个表面压紧部件都插入在相邻电池单元(11)之间,以及多个连接部件(23,23A,23C),每个连接部件都连接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每个连接部件(23,23A,23C)的抵抗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的刚度小于每个表面压紧部件(22)的抵抗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的刚度。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多个堆叠电池单元的组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常规电池组,其中,多个扁平电池单元彼此电串联并且堆叠。多个夹层部件插入在堆叠的电池单元之间。布置在电池单元之间的多个夹层部件经由具有高导热性的导热部件彼此连接。导热部件和多个夹层部件通过例如铝压铸件一体地形成。导热部件和多个夹层部件构成用作电池组的外壳部件的壳体。壳体限定用于使电池单元接收在以夹层部件划分的空间中的电池单元腔室。每个电池单元通过压配合到电池单元腔室中而与壳体集成在一起,从而构成电池组。
专利文献1:JP-2006-196230A
然而,在上述常规技术中,因为每个电池单元通过压配合到电池单元腔室中而与壳体集成在一起,所以每个电池单元腔室在堆叠方向上的尺寸需要与电池单元的厚度尺寸相当或比其略小。实际上,电池单元的尺寸具有制造变化,并且难以管理电池单元腔室和电池单元之间的严格尺寸关系。另外,如果电池单元的尺寸具有变化,该变化在捆绑电池单元时会引起施加于各个电池单元的侧面的表面压力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获得足以使所有电池单元集成在一起的捆绑力。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可以适应电池单元的厚度变化并且可以获得足以使多个电池单元集成在一起的捆绑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电池组包括:角形的多个电池单元,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上堆叠;以及电池保持器装置,所述电池保持器装置以沿着所述堆叠方向作用的载荷压紧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的侧面以使所述电池组集成在一起。所述电池保持器装置一体地包括:多个表面压紧部件,所述多个表面压紧部件中的每一个都插入在相邻电池单元之间以使所述多个表面压紧部件压紧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的侧面,以及多个连接部件,所述多个连接部件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在所述堆叠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相邻表面压紧部件。每个连接部件的抵抗沿着所述堆叠方向作用的载荷的刚度小于每个表面压紧部件的抵抗沿着所述堆叠方向作用的载荷的刚度。
根据上述电池组,连接部件的抵抗沿着堆叠方向作用的载荷的刚度小于表面压紧部件的刚度。因此,当外力作用在表面压紧部件的垂直于堆叠方向“X”的侧面上从而以沿着堆叠方向“X”从电池组两侧压缩电池组的捆绑力捆绑电池组时,具有较小刚度的连接部件可以容易地偏斜。以这种方式,可以在电池单元和表面压紧部件之间实现紧密接触,并且可以以可靠的方式捆绑所有的堆叠电池单元。因此,电池组可以适应电池单元的厚度变化并且可以获得足以使多个电池单元集成在一起的捆绑力。
附图说明
从参照附图进行的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侧视图;
图4是在电池单元的堆叠方向观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侧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使用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在电池单元的堆叠方向观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使用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汇流条安装于电池单元的终端部件之前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14是汇流条安装于电池单元的终端部件之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使用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1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侧视图;以及
图19是在电池单元的堆叠方向观察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各实施方式之间的相同的部件。在前面的实施方式中已经给出说明的情况下,将省略对相同的部件的重复说明。如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给出对构造的仅一部分的说明,则在前面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构造的另一部分可以应用于该一个实施方式。不同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可以组合,不仅在明确地示出这样的组合时是如此,而且在未明确地示出这样的组合时也是如此,只要这些组合不产生矛盾即可。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可以在例如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等中使用,其中混合动力车辆使用内燃机和由充在电池中的电力供给能量的马达作为其驱动动力源,电动车辆使用马达作为其驱动动力源。电池组的电池是例如镍氢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机基电池等。接收在壳体中的电池可以布置在车辆的座椅下面的空间、后排座椅和行李箱之间的空间、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员座椅之间的空间等中。
下面将参照图1至8描述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立体图。图2是电池组1的俯视图。图3是在纵向方向“Y”观察的电池组1的侧视图。图4是在电池单元11的堆叠方向“X”观察的电池组1的侧视图。如附图所示,多个电池单元11堆叠和布置的方向限定为堆叠方向“X”。每个矩形电池单元11呈细长的方向限定为纵向方向“Y”。垂直于堆叠方向“X”和纵向方向“Y”二者的方向限定为高度方向“Z”(也称为竖直方向“Z”或上下方向“Z”)。
包括多个电池单元11的组件的电池组1由电子部件(未示出)控制,该电子部件可以用于使多个电池单元11充电和放电或控制多个电池单元11的温度。电池组1由鼓风机(未示出)吹送的空气冷却。在电池组1中,多个电池单元11彼此电串联并且在堆叠方向“X”上布置和堆叠以使电池单元11的垂直于堆叠方向“X”的侧面彼此面对。其中集成有堆叠的电池单元11的电池组1接收在壳体(未示出)中。上述电子部件可以是由DC/DC变换器、用于驱动鼓风机的马达或逆变器控制的电子构件。可替代地,上述电子部件可以是电子控制单元等。例如,上述电子部件可以由电力操作,该电力由充当切换供电装置的电力装置调节。
壳体是长方体并且具有能够拆卸以维修的至少一个部件。壳体可以由钢板或树脂制成。壳体设有用于通过螺栓连接件等将壳体固定于车辆的安装部件。壳体还设有装置接收盒(未示出)。
装置接收盒容纳电池监测单元(未示出)、控制装置、用于连接装置的电线束等。用于监测电池状态(例如,电压、温度等)的各种传感器的结果输入到电池监测单元。控制装置与电池监测单元通信。控制装置控制DC/DC变换器的电力输入/输出,并且控制鼓风机的马达的驱动。电池监测单元用作为用于监测每个电池单元11的状态的电池ECU(即,用于电池的电子控制单元),并且经由许多电线与电池组1连接。
如图1至4所示,每个电池单元11是有角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压紧电池单元11的垂直于堆叠方向“X”的侧面(即,平行于纵向方向“Y”和高度方向“Z”的侧面)以使堆叠的电池单元11集成为电池单元组件。电池保持器装置20以如下方式保持和捆绑多个电池单元11使得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在堆叠方向“X”上彼此相对的相对端部由托架2连接,以使多个堆叠的电池单元11经受由从相对的端部朝向端部之间的内部的方向的外力引起的压缩力。四个托架2中的每一个用作带形捆绑装置。四个托架2固定于表面压紧部件21,表面压紧部件21位于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端部处。更具体地,四个托架2分别由诸如螺钉3等的固定器件固定于表面压紧部件21的上部两个部分和下部两个部分。托架2用诸如金属、硬质树脂等的高强度材料制造,以使托架2可以以稳定的力压紧和集成多个堆叠的电池单元11。
将给出电池组1的电池单元11的说明。每个电池单元11是扁平长方体。每个电池单元11的外周表面由电绝缘树脂制成的外壳覆盖。每个电池单元11设有用作正接线端和负接线端的两个终端部件12。两个终端部件12在纵向方向“Y”彼此间隔开,并且被暴露以便在高度方向“Z”从外壳突出。
以上述方式布置在壳体中作为一个整体的所有电池单元11彼此连接。具体地,电池单元11的各个终端部件12由汇流条连接以使电流能够经由中间电池单元11的正接线端和负接线端从第一端部电池单元11的负接线端传导到第二端部电池单元11的正接线端,以使电流路径沿着纵向方向“Y”在电池组1中来回延伸。在上文中,第一端部电池单元11和第二端部电池单元11是在堆叠方向“X”上位于多个电池单元11的相对端部处的多个电池单元11中的两个。中间电池单元11是在堆叠方向“X”上位于第一端部电池单元11和第二端部电池单元11之间的多个电池单元11中的那些电池单元。以这种方式,在堆叠方向“X”上相邻的电池单元11彼此电连接。换而言之,构成电池组1的所有电池单元11经由汇流条彼此电串联以使电流在从第一端部电池单元11的终端部件12到第二端部电池单元11的终端部件12的Z字形的或曲折的路径中流动。
图5是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立体图。图6是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俯视图。图7是在纵向方向“Y”观察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侧视图。图8是在堆叠方向“X”观察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侧视图。现在,将参照图5至8描述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构造。
电池保持器装置20包括表面压紧部件21、22和连接部件23。表面压紧部件21、22和连接部件23一体地形成。表面压紧部件22插入在电池单元11之间。多个电池单元11在堆叠方向“X”上插入在表面压紧部件21之间。以这种方式,表面压紧部件21、22布置成压紧电池单元11的垂直于堆叠方向“X”并且平行于纵向方向“Y”和高度方向“Z”的侧面。每个连接部件23连接在堆叠方向“X”上彼此相邻的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21。电池保持器装置20可以由任何绝缘树脂制成。例如,电池保持器装置20可以由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氯化物、氟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例如,尼龙)、聚酰胺酰亚胺树脂(PAI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成树脂)、聚缩醛、聚碳酸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苯酚、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
表面压紧部件22是多个板形部件并且在堆叠方向“X”上以预定的间隔布置。两个表面压紧部件21相对于堆叠方向“X”位于表面压紧部件22的外侧。更具体地,一个表面压紧部件21相对于堆叠方向“X”从一个最外面表面压紧部件22向外安置以使一个表面压紧部件21和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之中安置在最外面的一个最外面表面压紧部件22在堆叠方向“X”上以预定的间隔彼此间隔开。另一个表面压紧部件21相对于堆叠方向“X”从另一个最外面表面压紧部件22向外定位以使另一个表面压紧部件21和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之中也安置在最外面的另一个最外面表面压紧部件22在堆叠方向“X”上以预定的间隔彼此间隔开。表面压紧部件21可以分别用作为压紧多个堆叠电池单元11的相对端面的两个端部板部件。
预定的间隔设定成与堆叠方向“X”上的电池单元11的厚度尺寸相当或比堆叠方向“X”上的电池单元11的厚度尺寸略大。预定的间隔对应于堆叠方向“X”上的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的长度。在上文中,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是限定在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22,21)之间的空间。更具体地,多个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在堆叠方向“X”上布置以使多个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和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交替地布置。在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中的每一个中接收一个电池单元11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外壳。外壳的在堆叠方向“X”上彼此相对的侧面紧密地附接于表面压紧部件22(22,21),并且作为一个整体的外壳的侧面经受压紧力。
多个凹槽22a形成在每个表面压紧部件22的一个或两个侧面中的相对于纵向方向“Y”的中心部分上。多个凹槽22a中的每一个沿着高度方向“Z”延伸。多个凹槽22a在纵向方向“Y”上布置并且彼此间隔开。安置在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相对端部处的表面压紧部件21也在其上具有多个凹槽21a以使多个凹槽21a具有与多个凹槽22a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当电池单元11布置在每个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中并且经受来自表面压紧部件22、21的压紧力时,凹槽21a、22a中的每一个在电池单元11和表面压紧部件21、22之间形成间隙。凹槽21a、22a可以用作空气通路,当空气吹送到电池组1时,该空气通路引导空气(风)以冷却电池单元11的侧面。
四个第一支撑部件24与每个表面压紧部件22、21的端部成一体以使四个第一支撑部件24中的两个在纵向方向“Y”上相对于四个第一支撑部件24中的其它两个位于表面压紧部件22、21的相对侧面上。四个第一支撑部件24中的两个分别位于表面压紧部件22、21的一个端部上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四个第一支撑部件24中的其它两个分别位于表面压紧部件22、21的另一个端部上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4是板形部件并且朝向平行于堆叠方向“X”的两个相反方向从表面压紧部件22的端部(即,在纵向方向“Y”上的端部)突出。当电池单元11从上方插入到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中时,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4支撑电池单元11以便引导电池单元11的外壳的端面并且控制电池单元11在纵向方向“Y”上的运动。一个表面压紧部件22的一个第一支撑部件24可以支撑布置在一个表面压紧部件22的相对侧面上的两个电池单元11。
第二支撑部件25形成在每个表面压紧部件22、21在高度方向“Z”上的下端部处。第二支撑部件25是板形的。第二支撑部件25和表面压紧部件22、21一体形成。每个第二支撑部件25朝向平行于堆叠方向“X”的两个相反方向从表面压紧部件22的下端部突出。当电池单元11从上方插入到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中时,每个第二支撑部件25接触和支撑电池单元11的外壳的底面以使第二支撑部件25控制电池单元11的外壳的向下运动。一个表面压紧部件22的一个第二支撑部件25可以支撑布置在一个表面压紧部件22两侧的两个电池单元11。
连接部件23与表面压紧部件22、21成一体。连接部件23中的一些形成为使相邻的表面压紧部件22彼此连接。连接部件23中的其它连接部件形成为使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之中安置在最外面的最外面表面压紧部件22连接于表面压紧部件21——其充当从最外面表面压紧部件22向外安置的端部板部件。更具体地,连接部件23形成在表面压紧部件22、21在纵向方向“Y”上彼此相对的端部上。连接部件23相对于高度方向“Z”从第一支撑部件24向外安置,即,连接部件23安置成相对于高度方向“Z”比第一支撑部件24高或低。如图8所示,每个连接部件23形成为在纵向方向“Y”上比表面压紧部件22、21的端面向外突出。
每个连接部件23包括薄部,该薄部的厚度尺寸比表面压紧部件22的厚度尺寸小。每个连接部件23的横截面是U形的。U形横截面出现在平行于堆叠方向“X”和纵向方向“Y”的平面上,或出现在平行于堆叠方向“X”和高度方向“Z”的平面上。
U形连接部件23的角部231比其它部分薄(即,厚度比其它部分小)。由于角部231的厚度,当在电池单元11处于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中的状态下由托架2(捆绑装置或器件)施加压缩力时,该压缩力使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空间缩小并且使连接部件23的偏斜增加。即,由于上述角部231,连接部件23的偏斜变得容易。
将描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优点。
以下列方式构造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多个角形电池单元11在堆叠方向“X”上堆叠。电池保持器装置20通过以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压紧多个电池单元11的垂直于堆叠方向“X”的侧面而使多个电池单元11集成在一起。电池保持器装置20一体地包括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和多个连接部件23。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插入在多个电池单元11之间以使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压紧多个电池单元11的垂直于堆叠方向“X”的侧面。多个连接部件23中的每一个连接在堆叠方向“X”上彼此相邻的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每个连接部件23的抵抗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的刚度比每个表面压紧部件22的抵抗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的刚度小。
根据上述构造,因为连接部件23的抵抗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的刚度比表面压紧部件22的抵抗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的刚度小,所以当外力作用在表面压紧部件22的垂直于堆叠方向“X”的侧面上从而以一定的捆绑力捆绑电池组1时,具有较小刚度的连接部件23可以容易地偏斜,其中上述捆绑力在堆叠方向“X”上从电池组1的两个侧面压紧电池组1。因此,表面压紧部件22被压紧以紧密地接触电池单元11的侧面而不影响连接部件的刚度,可以在每个电池单元11和对应的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实现紧密接触,并且可以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捆绑所有的堆叠电池单元。因此,可以提供对付电池单元11的厚度尺寸变化的措施,并且进一步地,可以提供足以使多个电池单元11集成在一起的捆绑力。
上述电池组1可以构造成使得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使每个连接部件23变形并且使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缩小。根据该构造,因为由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引起的每个连接部件23的变形使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缩小,所以在电池组1上作用的捆绑力根据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的减小压紧电池单元11。因此,可以从表面压紧部件22将压力可靠地施加于每个电池单元11的侧面,并且可以可靠地捆绑电池组1的所有电池单元11。
此外,根据相关技术,当堆叠角形电池单元11时,从防振的观点出发,当通过使用壳体而从电池单元组的外部施加压紧力时,必需紧固该电池单元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因为可以通过使用上述电池保持器装置20紧固电池单元组,所以不必通过使用壳体来紧固电池单元组。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可以构造成使得在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使间隔改变的情况下,每个连接部件23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比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的变化量大。根据该构造,当捆绑力作用在电池组1上作用时,并且当沿着堆叠方向作用的载荷使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改变时,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的最终变化量比连接部件23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小。因此,有可能放松作用在连接部件23上的应力。这对连接部件23的损坏预防有很大影响。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可以构造成使得电池组1的连接部件23具有薄部,薄部的厚度尺寸比表面压紧部件22的厚度尺寸小。根据该构造,因为薄部形成在连接部件23中,所以连接部件23可以在薄部处更容易地偏斜。因此,当捆绑电池组1时,可以将压缩表面压紧部件22的捆绑力有效地用作用于表面压紧部件22的压紧力以压紧电池单元11。因此,可以增大捆绑时连接部件23的偏斜允许量。在上文中,作为一个整体的连接部件23可以形成为薄部。或者,薄部可以形成为比连接部件23的其它部分薄(厚度尺寸比连接部件23的其它部分小)。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可以构造成使得连接部件23的横截面是U形的。根据该构造,即使捆绑力较小,连接部件23也可以在U形薄部处容易地偏斜。因此,即使当各电池单元11的厚度尺寸有变化时,也可以将期望的捆绑力施加于所有电池单元11。
连接部件23可以构造成具有在厚度上比连接部件23的其它部分小的角部231。在该构造中,因为连接部件23的角部231在厚度上比连接部件23的其它部分小,所以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在表面压紧部件22上的压缩力可以由于角部231的变形而使连接部件23确定地偏斜。因此,可以将表面压紧部件22上的压缩力有效地用作为表面压紧部件22压紧电池单元11的压紧力。因此,从捆绑装置等施加于电池组1的压缩力可以有效地转换为作用在每个电池单元11上的捆绑力。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9至12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设有电池保持器装置20A的电池组1A。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A的立体图。图10是电池保持器装置20A的侧视图。图11是电池保持器装置20A的俯视图。图12是在纵向方向“Y”观察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A的侧视图。如图9至12所示,多个电池单元11堆叠和布置的方向限定为堆叠方向“X”。每个矩形电池单元11呈细长的方向限定为纵向方向“Y”。垂直于堆叠方向“X”和纵向方向“Y”二者的方向限定为高度方向“Z”(也称为竖直方向“Z”或上下方向“Z”)。
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件23A的构造。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本实施方式之间的相似构造有关的优点,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优点相同的优点。现在将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连接部件23A与表面压紧部件22、21成一体。连接部件23A中的一些形成为使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彼此连接。连接部件23A中的其它连接部件形成为使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之中相对于堆叠方向“X”定位在最外面的最外面表面压紧部件22连接于表面压紧部件21——该表面压紧部件21充当相对于堆叠方向“X”从最外面表面压紧部件22向外定位的端部板部件。更具体地,连接部件23A形成在表面压紧部件22、21的在纵向方向“Y”上彼此相对的端部上。连接部件23A相对于高度方向“Z”从第一支撑部件24向外定位,即,连接部件23A安置成沿着高度方向“Z”比第一支撑部件24高或低。如图11所示,在纵向方向“Y”上,每个连接部件23A定位成与表面压紧部件22、21的端面重叠。此外,在纵向方向“Y”上,每个连接部件23A还与第一支撑部件24重叠。此外,每个连接部件23A面对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的每个连接部件23A接收在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23不同,连接部件23A不向外突出。
每个连接部件23A具有薄部,该薄部在厚度尺寸上比表面压紧部件22小。连接部件23A的横截面可以是弯曲的。每个连接部件23A的弯曲横截面出现在平行于堆叠方向“X”和纵向方向“Y”的平面上,或出现在平行于堆叠方向“X”和高度方向“Z”的平面上。
连接部件23A可以形成为使得连接部件23A的弯曲部在厚度尺寸上比连接部件23A的其它部分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弯曲部的厚度,当在电池单元11处于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中的状态下由托架2(捆绑器件的实施例)施加沿着堆叠方向“X”的压缩力时,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被缩小,并且连接部件23A在弯曲部处变得更容易偏斜。即,由于连接部件23A具有弯曲部,因此连接部件23A的偏斜变得容易。
将描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A的优点。
电池组1A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A构造成具有薄部,该薄部的横截面是弯曲的。根据该构造,即使作用在电池组1A上的捆绑力较小,连接部件23A也可以在弯曲薄部处容易地偏斜。因此,即使各电池单元11的厚度尺寸有变化时,也可以将期望的捆绑力施加于所有电池单元11。
在电池组1A中,连接部件23A设置成能够接收在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根据该构造,因为在捆绑电池组1A时偏斜的连接部件23A不突出到表面压紧部件22的外侧,所以电池组1A占据较小的体积,并且电池组1A的尺寸缩小可以改进可安装性。
在电池组1A中,在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使间隔改变的情况下,连接部件23A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比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的变化量大。在该构造中,当捆绑力作用在电池组1A上时,在堆叠方向“X”上作用的载荷使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改变。然而,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的该变化量变得比连接部件23A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小。因此,可以使(i)连接部件23A在堆叠方向“X”上的偏斜量相对于(ii)连接部件23A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的比值减小。因此,可以放松作用在连接部件23A上的应力,并且可以防止连接部件23A的损坏。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3至14描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具有电池保持器装置20B的电池组1B。图13是汇流条274安装于电池单元11的终端部件12之前的电池组1B的立体图。图14是汇流条274安装于电池单元11的终端部件12之后的电池组1B的立体图。如图13至14所示,多个电池单元11堆叠和布置的方向限定为堆叠方向“X”。每个矩形电池单元11呈细长的方向限定为纵向方向“Y”。垂直于堆叠方向“X”和纵向方向“Y”二者的方向限定为高度方向“Z”(也称为竖直方向“Z”)。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不同之处在于电池保持器装置20B包括汇流条安装部件27。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本实施方式之间的相似构造有关的优点,第三实施方式可以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优点相同的优点。现在将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
每个汇流条安装部件27包括一体形成的接收部272和连结部271。接收部272能够安装汇流条274。连结部271连接在接收部272和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汇流条安装部件27与表面压紧部件22成一体。汇流条安装部件27由与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绝缘树脂相同或相似的绝缘树脂制成。接收部272具有接收汇流条274的尺寸和形状,并且具有用于安装汇流条274的凹部和定位部。可替代地,接收部272可以通过嵌件成型等形成为预先接收汇流条274。汇流条274具有可插入电池单元11的终端部件12的通孔。接收部272具有对应于汇流条274的通孔的开口273。
连结部271是杆形的。如图14所示,连结部271具有的刚度使得连结部271能够容易地弹性变形并且可以由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外力弯曲(例如,可以由人手施加的外力弯曲)。连结部271的材料或杆直径可以适当地设定成使得连结部271具有上述刚度。即,连结部271具有的刚度和挠性使得在将汇流条274安装于每个终端部件12时便于定位汇流条274和终端部件12。
将描述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根据电池组1B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B,因为汇流条安装部件27与电池保持器装置20B成一体,所以可以减少用于将汇流条安装于终端部件12的工时。
与电池保持器装置20B一体的汇流条安装部件27可以由具有优越的绝缘性能的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用于使汇流条绝缘的覆盖件不必作为附加部件,所以提供了可以确保绝缘和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和管理工时量的电池组1B。
此外,如果汇流条274与电池保持器装置20B的汇流条安装部件27集成在一起,因为汇流条不是分开的部件,所以可以减少用于管理汇流条的工时量和将汇流条安装于终端部件12所需的工时量。因此,可以改进电池组的生产率。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5至19描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具有电池保持器装置20C的电池组1C。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不同之处在于构造。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C的立体图。图16是电池组1C中使用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C的立体图。图17是电池保持器装置20C的俯视图。图18是在纵向方向“Y”观察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C的侧视图。图19是在堆叠方向“X”观察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C的侧视图。应当注意图15示出捆绑力施加于电池组1C之前的状态。如图15至19所示,多个电池单元11堆叠和布置的方向限定为堆叠方向“X”。每个矩形电池单元11呈细长的方向限定为纵向方向“Y”。垂直于堆叠方向“X”和纵向方向“Y”二者的方向限定为高度方向“Z”(也称为竖直方向“Z”或上下方向“Z”)。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保持器装置20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件23C等。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本实施方式之间的相似构造有关的优点,本实施方式可以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优点相同的优点。现在将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如图15至19所示,连接部件23C与表面压紧部件22C成一体。连接部件23C中的一些形成为连接在堆叠方向“X”上彼此相邻的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C。连接部件23C中的其它连接部件形成为使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C之中安置在最外面的最外面表面压紧部件22C连接于表面压紧部件21C——该表面压紧部件21充当从最外面表面压紧部件22向外安置的端部板部件。更具体地,连接部件23C形成在表面压紧部件22C、21C的在纵向方向“Y”上彼此相对的端部上。连接部件23C相对于高度方向“Z”从第一支撑部件24C向外安置,即,连接部件23C安置成相对于高度方向“Z”比第一支撑部件24C高或低。
第一支撑部件24C位于表面压紧部件22C的在纵向方向“Y”上彼此相对的相对端部上。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4C是板形部件并且在堆叠方向“X”上从表面压紧部件22C的端部突出。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4C还充当连接在两个连接部件23C之间的壁部件,两个连接部件23C中的一个在高度方向“Z”上位于上部,而两个连接部件23C中的另一个在高度方向“Z”上位于下部。在堆叠方向“X”彼此相邻的相邻第一支撑部件24C由上连接部件23C和下连接部件23C连接。当电池单元11从上方插入到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中时,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4C在纵向方向“Y”上支撑电池单元11的外壳的端面以便引导外壳的端面并且控制端面在纵向方向“Y”上的运动。
如图17所示,肋24C1形成在在纵向方向“Y”上定位成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支撑部件24C中的一个的内壁表面上以使肋24C1向内突出。当电池单元11从上方插入到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中时,该肋24C1在纵向方向“Y”上接触和引导电池单元11的端面;因此,肋24C1与第一支撑部件一起支撑电池单元11以便控制电池单元11在纵向方向“Y”上的运动。
第二支撑部件25C1形成在表面压紧部件22C、21C在高度方向“Z”上的下端部处。第二支撑部件25C1是板形的。第二支撑部件25C1和表面压紧部件22C、21C一体地形成。每个第二支撑部件25C1在堆叠方向“X”上从表面压紧部件22C、21C的下端部突出。两个第三支撑部件25C2进一步形成在面向具有第二支撑部件25C1的另一个表面压紧部件22C、21C的表面压紧部件22C、21C在高度方向“Z”上的下端部处。如图17所示,两个第三支撑部件25C2位于凹槽22a、21a的相对侧以便在纵向方向“Y”上间隔开。当电池单元11从上方插入并且安装到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中时,一个第二支撑部件25C1和两个第三支撑部件25C2与电池单元11的外壳接触并且分别在三个点处支撑电池单元11以便控制电池单元11的向下运动。
如图17所示,在每个表面压紧部件22C、21C上形成有两个连接部件23C,以使两个连接部件23C与每个表面压紧部件22C、21C的在纵向方向“Y”上彼此相对的相对端面重叠。另外,每个连接部件23C还在纵向方向“Y”上与第一支撑部件24C重叠。连接部件23C定位成面向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即,作为一个整体的每个连接部件23C设置成能够接收在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C之间。连接部件23C不突出到表面压紧部件22C的外侧。注意,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23突出到表面压紧部件22的外侧。
如图18所示,连接部件23C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C2比长度C1大,长度C1是当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使间隔改变时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C之间的间隔的变化量。另外,长度C2比长度C3小,长度C3是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C之间的距离。
每个连接部件23C具有薄部,该薄部在厚度尺寸上比表面压紧部件22C小。连接部件23C的横截面可以是弯曲的。弯曲横截面出现在平行于堆叠方向“X”和高度方向“Z”的平面上。因为连接部件23C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对于堆叠方向“X”是不对称的,所以弯曲部的位置在堆叠方向“X”从连接部件23C的中心朝向端部偏离。如图18所示,作为一个整体的连接部件23C可以是薄的并且可以充当薄部。可替代地,连接部件23C的某些部分可以是薄的并且可以充当薄部。连接部件23C的薄部可以在厚度尺寸上比连接部件23C的其它部分小。
可替代地,每个连接部件23C的弯曲部可以充当在厚度尺寸上比连接部件23C的其它部分小的薄部。由于弯曲部的薄度,当在电池单元11处于电池单元布置空间26中的状态下由捆绑装置施加沿着堆叠方向的压缩力时,该压缩力使表面压紧部件22C之间的空间缩小并且使连接部件23C在弯曲部处容易地偏斜。即,因为连接部件23C具有弯曲部,所以连接部件23C的偏斜进一步变得容易。
接合凸部24C1形成在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4C的在堆叠方向“X”上彼此相对的相对端面中的一个上。接合凸部24C1在堆叠方向“X”上突出。接合凹部24C2形成在每个第一支撑部件24C的相对端面中的另一个上。接合凹部24C2具有的尺寸使得接合凹部24C2可以配合到相邻的接合凸部24C1中。接合凹部21C1形成表面压紧部件21C的垂直于堆叠方向“X”的一个端面上。接合凹部21C1具有的尺寸使得接合凹部21C1可以配合到相邻的接合凸部24C1中。
当捆绑装置等将捆绑力施加于电池组1C时,压缩力作用在表面压紧部件21C、22C上并且使连接部件23C变形;因此,相邻表面压紧部件之间的距离变小。当表面压紧部件22C在堆叠方向“X”上的位移量变得与图18中示出的长度C1相当时,第一支撑部件24C的接合凸部24C1与对应的相邻接合凹部24C2或对应的相邻接合凹部21C1接合在一起或配合到其中。由于该接合状态,可以限制表面压紧部件22C的位置,并且可以将表面压紧部件22C置于抵抗捆绑力的稳定位置。
将描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C的优点。
电池保持器装置20C是树脂成型部件。连接部件23C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见图18中的“C2”)比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C之间的距离(见图18中的“C3”)小。
当具有易变形结构的连接部件23C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较大时,通常在诸如注射成型等成型时难以使树脂材料充分地流入模具中,并且难以制造在强度和尺寸上可确保期望质量的产品。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连接部件23C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比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C之间的距离小,所以树脂材料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在模具内到处流动。因此,可以确保期望量的强度和期望量的偏斜,并且可以提供引起上述优点的连接部件23C。
如图18所示,连接部件23C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C2比变化量C1大,变化量C1是当沿着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使间隔改变时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C之间的间隔变化量。在该构造中,当捆绑力施加于电池组1C时,并且当在堆叠方向“X”上作用的载荷使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C之间的间隔改变时,间隔的变化量不大于连接部件23C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因此,可以抑制偏斜量相对于连接部件23C在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的比值。因此,可以放松连接部件23C上的应力,并且可以防止连接部件23C的损坏。
连接部件23C设置成能够接收在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C之间。在该构造中,当电池组1C被捆绑时发生偏斜的连接部件23C不突出到表面压紧部件22C的外侧。因此,电池组1C占据的体积较小。这种尺寸减小提高了可安装性。
(其它实施方式)
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上述实施方式,将在下面描述其示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槽21a和22a形成在表面压紧部件的一个侧面或两个侧面的相对于纵向方向“Y”位于中心的中心部分上。可替代地,凹槽21a和22a可以形成在表面压紧部件的一个侧面或两个侧面的另一个部分上。表面压紧部件可以由高导热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可以吹送到电池保持器装置20、20A、20C,使得来自电池保持器装置本身的热辐射能够冷却电池组1、1B、1C。可替代地,表面压紧部件可以不设有凹槽。
连接部件23、23A可以与表面压紧部件22、21成一体以使:连接部件23、23A位于表面压紧部件22、21的在纵向方向“Y”上彼此相反的相对端部上;并且,在高度方向“Z”上,如与第一支撑部件24相比,连接部件23、23A定位得更靠近表面压紧部件22、21的中心。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23A具有在高度方向“Z”上朝向电池组1B的外侧凸出的弯曲部。然而,弯曲部可以以其它的方式凸出。例如,弯曲部可以沿着高度方向“Z”朝向电池组的内侧凸出。可替代地,弯曲部可以在纵向方向“Y”上朝向电池组的内侧或外侧凸出。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23C具有在高度方向“Z”上(例如,沿向下的方向或向上的方向)朝向电池组的外侧凸出的弯曲部。然而,弯曲部可以以其它的方式凸出。例如,弯曲部可以在高度方向“Z”上朝向电池组1B的内侧凸出。可替代地,弯曲部可以在纵向方向“Y”上朝向电池组的内侧或外侧凸出。
虽然上面已经参照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结构。本发明旨在涵盖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9)

1.一种电池组,包括:
角形的多个电池单元(11),所述多个电池单元(11)在堆叠方向(X)上堆叠;以及
电池保持器装置(20,20A,20B,20C),所述电池保持器装置(20,20A,20B,20C)以沿着所述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压紧所述多个电池单元(11)的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X)的侧面以使所述电池组集成在一起,
其中:
所述电池保持器装置(20,20A,20B,20C)一体地包括:
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所述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中的每一个都插入在相邻电池单元(11)之间以使所述多个表面压紧部件(22)压紧所述多个电池单元(11)的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X)的侧面,以及
多个连接部件(23,23A,23C),所述多个连接部件(23,23A,23C)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在所述堆叠方向(X)上彼此相邻的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并且
每个连接部件(23,23A,23C)的抵抗沿着所述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的刚度小于每个表面压紧部件(22)的抵抗沿着所述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每个连接部件(23,23A,23C)通过沿着所述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而变形以使所述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在沿着所述堆叠方向(X)作用的载荷使所述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间隔改变的情况下,每个连接部件(23,23A,23C)的长度在所述方向(X)上比所述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所述间隔的变化量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电池保持器装置(20C)是树脂成型的;
每个连接部件(23C)在所述堆叠方向(X)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每个连接部件(23A,23C)的横截面是弯曲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每个连接部件(23)的横截面是U形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每个连接部件(23,23A,23C)包括薄部(231),所述薄部(231)的尺寸小于所述表面压紧部件(22)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每个连接部件(23)包括薄部(231),所述薄部(231)的厚度小于每个连接部件(23)的其它部分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每个连接部件(23A,23C)布置成能够被接收在所述相邻表面压紧部件(22)之间。
CN2011100762815A 2010-03-24 2011-03-23 电池组 Pending CN1022015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8811 2010-03-24
JP2010068811 2010-03-24
JP2011036160A JP2011222490A (ja) 2010-03-24 2011-02-22 電池パック
JP2011-036160 2011-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1557A true CN102201557A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5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62815A Pending CN102201557A (zh) 2010-03-24 2011-03-23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36739A1 (zh)
JP (1) JP2011222490A (zh)
CN (1) CN102201557A (zh)
DE (1) DE102011001441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7933A (zh) * 2011-11-23 2013-06-05 株式会社电装 电池单元
CN104795520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7819098A (zh) * 2016-09-13 2018-03-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CN108292716A (zh) * 2015-12-15 2018-07-17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电池壳
CN108736053A (zh) * 2017-03-22 2018-11-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电池阵列组装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92010A (zh) * 2016-09-30 2019-05-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组合电池
CN115009677A (zh) * 2022-07-06 2022-09-06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堆叠方法及电池载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8079B (zh) * 2011-07-04 2013-12-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電池模組
JP5802458B2 (ja) * 2011-07-06 2015-10-28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モジュール、その製造方法、車両及び電気機器
US20140193674A1 (en) * 2011-07-29 2014-07-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ttery module
WO2013137707A1 (en) * 2012-03-12 2013-09-19 Chung Peng Liew Non-welded battery module
JP6184959B2 (ja) * 2012-08-09 2017-08-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US9899649B2 (en) * 2013-03-26 2018-02-20 Nissan Motor Co.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US9431782B2 (en) * 2014-02-25 2016-08-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urrent carry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6582570B2 (ja) * 2015-06-04 2019-10-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CA2921925A1 (fr) 2016-02-25 2017-08-25 Hydro-Quebec Assemblage d'accumulateurs electriques
JP6537730B2 (ja) 2016-07-07 2019-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電池セル、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9478618B (zh) * 2016-07-27 2021-11-23 柯锐世先进解决方案有限责任公司 电池模块的电池单元组装件
DE102016224442A1 (de) * 2016-12-08 2018-06-14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atterie
JP7165757B2 (ja) * 2019-02-05 2022-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及び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KR20210122592A (ko) * 2020-04-01 2021-10-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N111740051B (zh) * 2020-05-18 2022-09-27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结构
DE102020123720A1 (de) 2020-09-11 2022-03-1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nergiespeich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JP7420783B2 (ja) 2021-12-24 2024-01-23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7093A (zh) * 1999-03-12 2000-09-20 东芝电池株式会社 电池组及电动工具
CN1341974A (zh) * 2000-08-31 2002-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JP2004349202A (ja) * 2003-05-26 2004-12-09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結束具
CN1610144A (zh) * 2003-10-24 2005-04-27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667851A (zh) * 2004-03-11 2005-09-1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
CN1758460A (zh) * 2004-09-24 2006-04-1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二次电池的组合件壳及方法
JP2006196230A (ja) * 2005-01-11 2006-07-27 Densei Lambda Kk 電池パッ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2252A (ja) * 1993-10-25 1995-05-12 Sony Corp 組電池
JP4170714B2 (ja) * 2002-09-20 2008-10-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7093A (zh) * 1999-03-12 2000-09-20 东芝电池株式会社 电池组及电动工具
CN1341974A (zh) * 2000-08-31 2002-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JP2004349202A (ja) * 2003-05-26 2004-12-09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結束具
CN1610144A (zh) * 2003-10-24 2005-04-27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667851A (zh) * 2004-03-11 2005-09-1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
CN1758460A (zh) * 2004-09-24 2006-04-1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二次电池的组合件壳及方法
JP2006196230A (ja) * 2005-01-11 2006-07-27 Densei Lambda Kk 電池パック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4496B2 (en) 2011-11-23 2015-05-19 Denso Corporation Battery unit
CN103137933B (zh) * 2011-11-23 2015-05-27 株式会社电装 电池单元
CN103137933A (zh) * 2011-11-23 2013-06-05 株式会社电装 电池单元
CN104795520B (zh) * 2014-01-22 2019-04-16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4795520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8292716B (zh) * 2015-12-15 2021-04-23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电池壳
CN108292716A (zh) * 2015-12-15 2018-07-17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电池壳
CN107819098B (zh) * 2016-09-13 2020-10-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CN107819098A (zh) * 2016-09-13 2018-03-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CN109792010A (zh) * 2016-09-30 2019-05-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组合电池
CN108736053A (zh) * 2017-03-22 2018-11-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电池阵列组装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36053B (zh) * 2017-03-22 2023-05-3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电池阵列组装的方法和装置
CN115009677A (zh) * 2022-07-06 2022-09-06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堆叠方法及电池载具
CN115009677B (zh) * 2022-07-06 2023-11-07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堆叠方法及电池载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36739A1 (en) 2011-09-29
JP2011222490A (ja) 2011-11-04
DE102011001441A1 (de) 201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1557A (zh) 电池组
KR102518181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팩 구조
US20180375075A1 (en) Battery case
CN103597627B (zh) 包括外壳体和衬里的电池模块和方法
CN102163702B (zh) 电源装置及具备该电源装置的车辆
JP6723770B2 (ja) 組電池とこの組電池を搭載した車両
US9023502B2 (en) System for the storage of electric energy with reduced thickness for a vehicle with electric propulsion
US9437878B2 (en) Electricity storage module
CN101395740B (zh) 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
JP5528772B2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防水ケース
US8501344B2 (en) Battery module of compact joint structure
CN110998904A (zh) 电池模块和配备有该电池模块的车辆
KR101126889B1 (ko) 배터리 팩
JP2012160347A (ja)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
KR20210041950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102317506B1 (ko) 배터리 팩
JPWO2012057323A1 (ja) 組電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KR101799565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KR20150024724A (ko) 배터리 팩
EP2416399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system
CN108431989B (zh) 用于容纳燃料电池单体堆、电池堆或电容器堆的壳体
CN103403917A (zh) 由多个棱柱形的存储电池构成的储能模块
US11394088B2 (en) Battery module
KR20200044423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821377B1 (ko) 케이스 프레임 타입의 2 셀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어레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