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92C - 磁性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磁性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92C
CN1021992C CN89100940A CN89100940A CN1021992C CN 1021992 C CN1021992 C CN 1021992C CN 89100940 A CN89100940 A CN 89100940A CN 89100940 A CN89100940 A CN 89100940A CN 1021992 C CN1021992 C CN 10219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tuner
magnetic color
weight
magnetic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9100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45A (zh
Inventor
坂下喜一郎
中原俊章
谷川博英
吉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Magnetic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0/00Radiation imagery chemistry: process, composition, or product thereof
    • Y10S430/001Electric or magnetic imagery, e.g., xerography, electrography, magnetography, etc. Process, composition, or product
    • Y10S430/104One component toner

Abstract

磁性调色剂,含有粘合树脂,磁性粉末和0.1~10%(基于树脂组分的重量)低分子量聚亚烷基,所述粘合树脂含有四氢呋喃不溶物含量为5~80%(重量)的乙烯型聚合物;所述磁性调色剂的熔体指数为0.2~12g/10分(125℃,10kg负载);所述磁性调色剂的剩余磁化强度δr和体积平均粒度满足下式:3.7-0.11d≤δ≤6.5-0.23d,其中δr表示在1KOe的外部磁场下的剩余磁化强度(emu/g),d表示3~16微米的平均粒度。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成象法中使用的磁性调色剂,所述成象法有电子照相、静电复制和磁性复制。
迄今为止,已知有大量的电子照相方法,见美国专利2297691,3666363(相应于日本专利公告23910/1967),4071361(相应于日本专利公告24748/1968)和其它公开文献。在这些方法中,先通过各种手段在由光导性材料构成的感光体上形成电子潜象,然后用调色剂显影成象,在将其转移到所需的转移材料(例如纸)上后,经加热,挤压,加热和挤压等定象,得到复制件。
各种使静电潜象显影成象的方法也是已知的,例如美国专利2874063公开了磁刷法;美国专利2618552公开了阶式显象法;美国专利2221776公开了粉雾法;此外还有毛刷显象法和液体显象法。在这些方法中,商业上广泛应用的是使用主要由调色剂和载体组成的显象剂的显象方法,例如磁刷 法,阶式法和液体显象法。尽管这些方法提供的图象相对稳定,但它们不可避免由于使用两组分的显象剂所带来的共同问题,例如载体的变质以及调色剂和载体混合比的变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已经建设了使用仅由调色剂组成的单组分显象剂的不同方法。其中有一些使用含有磁性调色剂颗粒和显象剂的优异的显象方法。
美国专利3909258提出了使用导电磁性调色剂的显象方法,其中将导电磁性调色剂携带在内部装有磁体的圆筒型导电套筒上,使之与静电图象接触实现显象。在这一方法中,作为显象区,在复制元件表面和套筒表面之间形成带有调色剂颗粒的通路,由于由图象部分施加的库仑力,调色剂颗粒附着于图象部分以实现显象。这种使用导电性磁性调色剂的方法是一种克服了两组分显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的优异方法。然而,由于调色剂是导电性的,便有这样一个问题,即难于将显象的图象以静电方式从复制元件转移到最终的载物上(例如平板纸)。
作为使用可静电转移的高阻抗磁性调色剂的方法,已知的是使用调色剂颗粒介电极化的显象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显象速度慢,且不能得到足够强度的显象图象。
作为使用高阻抗磁性调色剂的另一方法,已知的有通过调色剂颗粒之间的摩擦或摩擦件(例如套筒)和调色剂颗粒之间的摩擦使调色剂颗粒产生摩擦电荷,然后使之与带有静电图象的元件接触以实现显象。然而,这些方法的问题在于,由于调色剂颗粒和摩擦件之间的摩擦次数,摩擦电荷易于不足,且由于增强了的库仑力,带电荷的调色剂颗粒易于在套筒上聚结。
美国专利4395476(相应于日本申请公开№18656/1980)提出了一种消除上述问题的显象方法,在该方法中,磁性调色剂以极小的厚度施于套筒,摩擦起电,并使之与静电图象紧密相邻以实现显象。具体讲,在这一方法中,磁性调色剂以极小的厚度施加到套筒上,从而增加了套筒与调色剂接触的机会,因此可得到充足的摩擦电荷;调色剂由磁力携带且磁体和调色剂相对移动以避免调色剂的聚结和导致调色剂和套筒间的充分摩擦;以及调色剂层在磁场下面对静电图象而不与之接触以实现显象,基于以上因素,可以得到优异的图象。
最近,由于成象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的广泛应用,需要高质量的图象。因此,需要在利用常规的磁性调色剂的同时解决某些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复印原始图象(例如普通文件和书)时,需要非常精细和如实地再现甚至是很微小的字母,不出现模糊或变形、断裂或离散。
作为计算机输出装置的打印机,需要的是具有高度可靠性,使之既使在连续运行时也能稳定地提供出清晰的图象。此外,在精密图表翻印领域,需要适用于大面积翻印的高强度、细线再现性和层次特征。然而,在先有技术中,当成象装置感光件上形成的潜象包括100微米或更细的线条图象时,细线再现性通常很差,线条图象的清晰度不足。
特别是,在最近的使用数字图象信号的成象装置(例如电子照相打印机)中,所得的潜图是通过具有恒定电势的点的聚集形成的,图象的实色、半色和明亮部分可通过改变点的密度表示。然而,在点不能完全被调色剂颗粒覆盖和调色剂颗粒超出点的情况下,便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不能得到与数字潜象中黑色部分与白部分的点密度比相应的调色剂图象的层次特征。此外,当欲通过减小点的尺寸以增强分辨性,从而提高图象质量时,由微点形成的潜象的再现性变差,导致产生没有对比度、分辨性低和层次特征差的图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一些有关磁性调色剂的建议。
例如,美国专利4299900公开了一种使用含有10-50%(重量)粒径为20-35微米的磁性调色剂颗粒的显象剂的跳跃显象法,在该方法中,研究了适宜的调色剂粒度,以使磁性调色剂产生摩擦电荷,使调色剂在套筒上形成均匀的薄层并增强图象强度和显象剂的环境稳定性。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1135/1981公开了一种显象方法,其中限定了磁调色剂的数均分子量、剩余磁矩和饱和磁矩,调色剂在置于复制元件对面的特殊电极发出的信号脉冲的作用下转移到复制元件上。
然而,考虑到上述对细线条再现性和分辨性的更高要求,美国专利4299900的磁性调色剂还不能满足,因此仍需进一步的改进。
由于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1135/1981的磁性调色剂以塔状调色剂集合体的形式转移到复制 元件上(即调色剂颗粒的耳状物不是呈分别排列在调色剂元件(例如套筒)上的线型,而是混在一起形成塔(锥)耳状物的状况),因此难以得到细微的分辨性和再现性。此外,这种调色剂的数均颗粒度为2-10微米和0.1-2emu/g的残余磁矩,因此在用于普通的显象系统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90640/1982(相应于欧洲专利申请公开№53491)限定了用于调色剂的磁性材料的形状和磁性,当这种1-10微米的不能粉碎的大磁铁矿团粒用于调色剂时,在调色剂颗粒中易于出现磁铁矿的分散问题,由此导致使用中出现模糊和图象质量变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了上述问题的磁性调色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的细线条再现性和层次特性并能得到高图象强度的磁性调色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长期使用时其性能没有什么变化的磁性调色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既使环境条件改变其性能也没有什么变化的磁性调色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转移和定象中不损害图象质量的磁性调色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能以少量消耗便能得到高图象强度的磁性调色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既使用在采用数字图象信号的成象装置中也能形成分辨性,层次特性和细线再现性均优异的调色剂图象的磁性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磁性调色剂含有粘合树脂,磁性粉末和0.1-10%(基于树脂组分的重量)低分子量聚亚烷基,粘合树脂含有具有5-80%(重量)四氢呋喃(THF)不溶物的乙烯型聚合物;磁性调色剂的熔体指数为0.2-12g/10分(125℃,10kg负载);磁性调色剂的剩余磁化强度δr和体积平均粒度d满足下式:
3.7-0.11≤δr≤6.5-0.23d
其中δr表示在1KOe的外部磁场下的剩余磁化强度(emu/g),d表示体积平均粒度为3-16微米。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根据下述参照附图对优选方案的描述将会更加明显。
图1是适于采用本发明的磁性调色剂的显象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图;
图2是测定本发明所用电荷量的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下述实施例和对比实例中所得磁性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度和剩余磁化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基于在前述背景下所做的研究,发明人发现磁性调色剂的图象强度的缺陷、低分辨性、差的细线条再现性以及在调色剂携带元件(例如显象套筒)上形成的磁性调色剂层的突起和不规则或不均匀是基于分布于套筒上的磁性调色剂颗粒是否形成所述的线型耳状物,或基于耳状物的长度或形状,且与调色剂的静电特性和磁性有关。特别是,发明人发现调色剂的粒度和剩余磁化强度之间的特定关系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并且调色剂颗粒中磁性颗粒的理想状态是由特定的粘合剂树脂提供的。基于这些认识,发明人实现了本发明。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的磁性调色剂能够如实再现感光件上形成的潜象中的细线条,并且在复制点潜象(例如半色点图和数字图象)中也是优异的,从而得到层次和分辨性良好的图象。
本发明磁性调色剂的上述效果的产生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可以假定考虑如下。
为了对上述先有技术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发明人分析了图象强度降低或图象质量波动和上述显象套筒上突起的不规则层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突起的不规则层”指在显象套筒上出现点状或条状调色剂颗粒不规则层、在黑色突象上出现突起形状的白斑或在白色突象上出现突起形状的图象的现象。
由于对突起的不规则的观察,发现颗粒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附着于套筒表面,因此用套筒摩擦起电并不充足,致使带有不充足电荷的调色剂颗粒在上述突起的不规则层上形成断裂和松散的耳状物。因为这些附着的颗粒通常包括在静电引力作用下附着在套筒上的带电荷调色剂颗粒,当为了增强图象色度而向调色剂颗粒施加较大量的电荷时,上述现象更易于发生。特别是,与普通的连续使用相比,在极低的温度-湿度条件长期连续使用,上述现象更易于发生。
这些附着的颗粒影响调色剂层的均匀性和对显象的敏感性。突起的不规则层是一种极端的情形, 可以认为图象质量的降低和图象强度的降低出于同样的原因,但其表现形式有些不同。断裂的耳状物或太长的耳状物不能如实地显象潜象,并且从潜象上出现这些耳状物的突出和调色剂的分散。此外,这些耳状物使得潜象不能均匀地或浓密地显象,得到的图象覆盖力差(即单位面积上调色剂的掩盖力差),并且图象强度低。
基于上述结果,发明人发现有效的是优化控制磁场施加于磁性调色剂的力,以防止磁性调色剂颗粒由于调色剂颗粒电荷的镜象力在套筒表面粘附、聚集和聚结,从而形成适于显象的线型耳状物。
此外,考虑到耳状物长度和调色剂颗粒粒度的关系,发明人认为下述特定的关系对解决问题有效的:
3.7-0.11d≤δr≤6.5-0.23d
其中δr表示调色剂的剩余磁化强度,d表示调色剂的平均粒度。而且,为充分实现这一效果,发明人认为构成调色剂的粘合树脂含有四氢呋喃不溶物含量为5-80%(重量)的乙烯型聚合物且磁性调色剂的熔体指数(MI)为0.2-12g/10分是有效的,磁性调色剂最好含有低分子量聚亚烷基。
下面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磁性调色剂。
在本发明中,必要的是磁性调色剂的剩余磁化强度δr和体积平均粒度d满足下述关系:
3.7-0.11d≤δr≤6.5-0.23d
其中δr表示在1KOe的外部磁场下的剩余磁化强度(emu/g),d表示粒度范围为3-16微米的体积平均粒度。图3的阴影部分示出了这一范围。
如果δr>6.5-0.23d,相对于其粒度的调色剂的δr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将调色剂颗粒建立在显象套筒上的力很强,不易出现气疱,然而,调色剂颗粒的耳状物会变得太长,超过100微米(例如150微米),比待显象的细线条潜象的宽度还长。结果,调色剂颗粒从潜象突出并散开,使图象的质量变差。此外,调色剂颗粒的耳状物变长,调色剂层的厚度增大,每一颗粒难以均匀地带电荷,从而造成图象强度降低和图象模糊。在连续复印中,可充电性低的调色剂颗粒积聚在显象装置中,导致图象强度和图色质量长期下降。
如果δr<3.7-0.11d,则调色剂颗粒的δr太小,造成套筒上出现突起的不规则层,磁性调色剂颗粒断续的塔形耳状物降低了图象密度和图象质量。更具体讲,当调色剂颗粒的平均粒度变小时,调色剂的表面积增大,套筒的摩擦生电能力和静电附着力也都增大,由此,上述问题更容易发生。
然而,在磁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粒度和剩余磁化强度按上述方法定义的条件下,我们发现本发明上述目的在一些条件下不能完全解决。基于该点研究的结果是,该问题与组成磁性调色剂的粘合树脂中的磁性材料存在状态有关。
在本发明中,上述的粘合树脂包括含四氢呋喃不溶物5-80%(重量),较好为10-60%(重量)的乙烯型聚合物。当四氢呋喃不溶物含量为5-80%(重量),磁性材料在熔融捏和步骤中会非常均匀地分散在粘合树脂中。
如果调色剂含有少量不适合的调色剂颗粒,则它们很容易造成有突起的不均匀涂层。依这种观点,上述磁性材料的均匀分散在使调色剂颗粒的磁性均匀上是非常有效的。
在本发明中,与通过降低捏和温度增加剪切力来增加捏和材料的熔融粘度的情况相比较,通过调节粘合树脂中所含四氢呋喃不溶物含量来增加捏合材料的熔融粘度,可得到更好的结果。这应归因于含在粘合树脂中的四氢呋喃不溶物抑制了磁性材料或电荷调节剂与树脂形成薄层,其作用是增强所得 调色剂颗粒的带电荷能力和稳定性,由此增强了本发明磁性调色剂的特性。
如果四氢呋喃不溶物含量小于5%(重量),则上述作用变小,另一方面,如果四氢呋喃不溶物含量大于80%,则定象能力降低,捏和产物的破碎也困难,因此降低了生产率。另外,当使用普通捏合机时,会造成熔融不发生或剪切力不足,因此使分散不能充分进行。
用于本发明的磁性调色剂的粘合树脂可包括乙烯型聚合物或共聚物,较好为苯乙烯共聚物。形成苯乙烯共聚物的共聚单体实例可包括选自下面的一种或多种乙烯单体:含双键的单羧酸和它们的取代衍生物,如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基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基酸辛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酰胺;含双键的二羧酸和它们的取代衍生物,如马来酸,马来酸丁酯,马来酸甲酯,和马来酸二甲酯,乙烯基酯,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烯烃类,如乙烯,丙烯,丁烯;共轭二烯或它们的衍生物,如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乙烯基酮类,如乙烯基甲酮,乙烯基己酮;乙烯醚类,如乙烯甲醚,乙烯乙醚,乙烯异丁醚。
在需要交联剂的情形下,含二个或多个可聚合双键的化合物原则上可作为交联剂。交联剂的实例有:芳香联乙烯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萘;含双键的羧酸酯,如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1,3-丁二醇酯;二乙烯基化合物,如二乙烯基醚,二乙烯基硫化物和二乙烯基砜;和含三个或更多个乙烯基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以粘合树脂为基准,交联剂用量最好为0.01-5%(重量)。
在本发明中,乙烯型聚合物的较好实例包括交联的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和剂量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上述乙烯聚合物可根据需要将两种或多种混合起来使用。另外,这些乙烯聚合物可和其它粘合树脂混合用于调色剂。
用于本发明的粘合树脂其分子量分布最好为在分子量范围2,000-10,000内至少有一个峰值。以粘合树脂的THF可溶物为基准,含在粘合树脂中且分子量为2,000-10,000的化合物量为3-60%(重量)[最好10-50%(重量)]是较好的。在这种条件下,在调色剂生产中可得到有优良定象性和粉碎性的调色剂组合物。
本发明磁性调色剂的熔体指数与粘合树脂中的四氢呋喃不溶物含量有关,其较好为0.2-12g/10分(125℃,负载:10公斤),最好为0.5-8g/10分。
如熔体指数低于0.2g/10分,则磁性调色剂定的象性不好并且容易产生这样的现象,即由于带电,使定象性不好的调色剂颗粒粘附在定象滚筒上,或由于定象滚筒的压力,使没定象的颗粒散开,由此,降低了图象质量。如熔体指数大于12g/10分,则定象后的图象失真较大,而且清晰度和细线再现性也有不希望有的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磁性调色剂最好含平均分子量2,000-30.000的聚亚烷基化合物,其含量是以树脂成分的重量为基准,为0.1-10%(重量),最好为0.5-8%(重量)。
当平均分子量2,000-30.000的聚亚烷基化合物加到调色剂中时,可产生这样的效果,即定象的调色图象在定象期间更容易与定象滚筒分离,从而防止图象质量的降低。另外,还可作为润滑剂,获得降低调色剂颗粒之间的凝结的效果。更具体讲,如聚亚烷基化合物使复制过程中显象装置里的调色剂颗粒流动性均匀化,并稳定了电荷及防止了调色剂颗粒团聚的发生,因此提高了图象质量。
顺便讲,在制备调色剂的工艺(研磨工艺)中,是将由喷嘴给出的粗粉碎产物与高压空气一起撞击位于喷嘴对面的碰撞板,由此进行微粉碎。我们发现在上面的工艺中,聚亚烷基化合物防止了颗粒附着到碰撞板上和粉碎颗粒之间的再熔融,从而促进了具有所需性能和形态的调色剂制备。具体就调色剂形态来讲,聚亚烷基化合物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提供了不同的形态的磁性粉末而且具有更佳的效果。
如上述平均分子量不是2,000-30,000,则很难得到上面的效果。如聚亚烷基化合物含量低于0.1%(重量),则效果不佳。如聚亚烷基化合物含量大于10%(重量),则其与粘合树脂混合后很难产生游离的聚亚烷基化合物,从而很易造成图象失真,如模糊。
用于本发明磁性调色剂的具体聚亚烷基化合物有烯烃单体的均聚物,如乙烯,丙烯,丁烯-1,己烯,4-甲基戊烯-1;共聚物,如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和丙烯己烯共聚物以及这些聚合物的热处理产物。具体讲,较好的是聚乙烯,聚丙烯,含丙烯和乙烯,丁烯等的共聚物和这些聚合物的热处理产物(例如,产物中的分子链通过热处理已断裂)。
本发明中的四氢呋喃不溶物意指在调色剂树脂组合物中聚合物成分(实质上是交联聚合物)不溶于四氢呋喃溶剂的重量比。
本发明的磁性调色剂含磁性材料,该磁性材料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作为着色剂。
本发明磁性调色剂包含的磁性材料可包括氧化铁,如磁铁石,γ-氧化铁,铁素体,过量铁成分类的铁素体;金属,如铁,钴,镍或这些金属与下面这些金属的合金,如铝,钴,铜,铅,镁,锡,锌,锑,铍,铋,镉,钙,锰,硒,钛,钨,钒和它们的混合物。
铁磁材料的平均颗粒大小为0.1至1微米,较好约0.1至0.5微米。其在调色剂中的含量为每100份(重量)树脂成分可含40份至200份(重量),较好是每100份(重量)树脂成分含50至150份(重量),该含量应根据剩余磁性强度与调色剂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在本发明的磁性调色剂中,将电荷调色剂掺入调色剂颗粒中(内添加)或与调色剂颗粒混合(外添加)是较好的。通过使用电荷调节剂,可对应于使用的显象系统最恰当地控制电荷量。
电荷调节剂的实例有:尼格洛辛(nigrosine)和及其用下面的化合物改性的产物,这些化合物有:脂肪酸金属盐,季铵盐,如三丁基苄基-氨基-1-羟基-4-萘磺酸盐,四氟硼酸四丁基铵盐;二有机锡氧化物,如氧化二丁基锡,氧化二辛基锡,氧化二环己基锡;二有机锡硼酸盐,如硼酸二丁基锡,硼酸二辛基锡和硼酸二环己基锡。这些正电荷调节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在这些电荷调节剂中,尼格洛辛(nigrosine)类化合物或季铵盐是尤其优选使用的。
另一类可用的正电荷调节剂是含由下式代表的氨基的单体的均聚物
Figure 89100940X_IMG1
其中R1代表H或CH3,R2和R3分别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较好C1-C4);或含氨基的单体与其它可聚合的单体(如上述的苯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在这种情况下,正电荷调节剂也可(部分或全部)作为粘合剂。
另一方面,本发明也可使用负电荷调节剂。负电荷调节剂有:有机金属复合物或螯合物。更具体讲,较好的有:乙酰-丙酮酸铝,乙酰丙酮酸铁(Ⅱ),丙酮-金属复合物。3,5-二-叔丁基水杨酸-金属复合物。更好的有:乙酰丙酮复合物,或水杨酸类金属盐或复合物。在这些当中,最好的是水杨酸类复合物(包括单烷基或二烷基取代的衍生物)或水杨酸类金属盐。
在内添加情况下,电荷调节剂用量较好是每100份(重量)粘合剂树脂含0.1~20份(重量),更好为0.2~10份(重量)。
将二氧化硅粉加到本发明磁性调色剂中是较佳的。这是由于二氧化硅粉有适当的渗漏电荷作用。当使用这种二氧化硅粉时,即使在极低的温度和湿度下也能保持适合量的电荷,并可提供良好的磁性调色剂。
二氧化硅粉可通过干法和湿法生产。用干法生产的二氧化硅粉从抗膜性和耐久性观点看是较好的。
在上述二氧化硅粉中,具有表面积(用氮气吸收BET法测得)为30m2/g或更高,特别是50-400m2/g的二氧化硅粉能产生良好的结果。
在本发明中,二氧化硅细粉的较好用量为每100份(重量)磁性调色剂含0.01~8份(重量)二氧化硅细粉,更好为0.1~5份(重量)。
如本发明磁性调色剂用作可带正电荷的磁性调色剂,则用正电荷二氧化硅细粉而不是负电荷二氧 化硅细粉是较好的,这样防止了调色剂颗粒的磨损和套筒表面的污染,并保持了带电荷能力的稳定性。
为了得到可带正电荷的二氧化硅细粉,上述由干法或湿法得到的二氧化硅粉可用含有机基团(至少在副链含一个氮原子)的硅油,含氮原子的硅烷偶联剂或二者的混合物来处理。
在本发明中,“正电荷二氧化硅”意指当用吹气法测量时,相对于铁粉载体带有摩擦正电荷的正电荷二氧化硅。
用于处理二氧化硅粉、副链上含氮原子的硅油至少具有下面的部分结构:
Figure 89100940X_IMG2
其中R1表示氢,烷基,芳基或烷氧基;R2表示亚烷基或亚苯基;R3和R4分别代表氢,烷基或芳基;R5代表含氮原子的杂环。在不损害带电荷能力的范围内,上述烷基,芳基,亚烷基和亚苯基可含有机基团(含一个氮原子)或取代基(如卤原子)。
以二氧化硅粉末的重量为基准,上述硅油的较好用量为1~50%(重量),更好为5~30%(重量)。
用于本发明的含氮原子的硅烷偶联剂具有下式的结构:
Rm-Si-Yn,
其中R是烷氧基或卤原子;Y是至少含一个氨基或氮原子的有机基团;m和n是1~3的正整数,且m+n=4。
硅烷偶联剂的实例有:
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
氨基丙基三乙氧硅烷。
二甲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
二乙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
二丙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
二丁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
一丁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
二辛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
二丁氨基丙基二甲氧硅烷,
二丁氨基丙基单甲氧硅烷,
二甲氨基苯基三乙氧硅烷,
三甲氧甲硅烷基-γ-丙基苯基胺,和
三甲氧甲硅烷基-γ-丙基苄基胺。
另外,含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有:
三甲氧甲硅烷基-γ-丙基哌啶,
三甲氧甲硅烷基-γ-丙基吗啉,和
三甲氧甲硅烷基-γ-丙基咪唑。
以二氧化硅粉末的重量为基准,上述含氮原子的硅烷偶联剂的较好用量为1~50%(重量),更好为5~30%(重量)。
当由此处理的正电荷二氧化硅粉按0.01~8份(重量)量,更好按0.1~5份(重量)分别加到正电荷磁性调色剂中时,则正电荷磁性调色剂显示出具有良好稳定的带正电荷能力。较好的添加模式是,每100份(重量)正电荷磁性调色剂中有0.1-3份(重量)的处理的二氧化硅粉附着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未处理的二氧化硅粉末可按同样的量使用。
本发明的二氧化硅粉末根据需要可用其它硅烷偶联剂或有机硅化合物处理以达到增强疏水性的目的。二氧化硅粉可用已知的方法用这些试剂处理,这些试剂与二氧化硅粉反应或被物理吸附。这些处理试剂有:六甲基二硅氮烷,三甲基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烯丙基二甲基氯硅烷,烯丙基苯基二氯硅烷,苄基二甲基氯硅烷,溴甲基二甲基氯硅烷,α-氯乙基三氯硅烷,β-氯乙基三氯硅烷,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三有机硅烷氧基硫醇如三甲基硅烷氧基硫醇,丙烯酸三有机硅烷氧基酯,乙烯基二甲基乙酰氧基硅烷,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二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每分子含2至12个硅氧烷单位且所含的每个羟基与终端单元Si键合的二甲基聚硅氧烷。这些试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上述处理用的试剂用量是以二氧化硅粉末的重 量为基准,较好为1~40%(重量)。然而,可以使用上述处理用的试剂,使得处理的二氧化硅粉末最终产物具有带正电荷能力。
在本发明中,加入含氟的聚合物粉末是较好的,如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或四氟乙烯-偏氟乙烯的共聚物。在这些聚合物中,从流动性和磨损性角度考虑,聚偏氟乙烯粉末是更好的。含氟聚合物粉末较好按0.01~2.0%(重量),更好按0.02~1.0%(重量)加到调色剂中。
在二氧化硅粉末和上述含氟粉末是混合加入的磁性调色剂中,虽然原因不是十分清楚,但产生这样的现象,即附着到调色剂上的二氧化硅是稳定的,举例来说,由于阻止了附着的二氧化硅与调色剂颗粒的分离从而阻止了对调色剂磨耗和套筒污染的保护作用降低,并且带电荷能力的稳定性进一步得到加强。
根据需要可将添加剂混合到本发明的磁性调色剂中。更具体讲,可按每100份(重量)粘合剂树脂加0.5~20份(重量)的量加入着色剂,已知染料或颜料。也可加入其它选择性添加剂以使调色剂有更好的性能。使用的选择性添加剂有:润滑剂如硬脂酸锌,研磨剂如氧化铈和碳化硅;流动性改善剂如胶体硅石和氧化铝;抗结块剂;或电导剂如碳黑和氧化锡。
在本发明中,下文所述的电荷量Q/S(nc/cm2)的绝对值较好为3-12nc/cm2,更好为4-11nc/cm2,最好为5-10nc/cm2
如果Q/S>12(nc/cm),则所带电荷变为过量,图象的力也变大,这样即使在图2所示的测量装置中,也容易发生有突起的不均匀层。当调色剂的剩余磁性强度进一步增加以阻止这种带电时,调色剂的耳状物变长了,从而不能达到图象质量的改善。当用这种调色剂进行连续复制时,由于强的镜缘力使调色剂颗粒附着到套筒上,使它们不容易飞到感光元件上,由此降低了图象强度。如果Q/S<3(nc/cm2),则电荷量变得不充足,因此降低了图象强度。具体讲,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电荷量进一步降低,造成很低的图象强度。在进一步连续复制中,由于“选择性显象”,使显象性差的调色剂颗粒保留下来,由此造成图象强度的降低和图象质量的下降。
本发明的用于显象静电图象的磁性调色剂可如下制备,首先采用混合法如球磨机,将磁性材料与前述提到的乙烯热塑树脂或非乙烯热塑树脂,作为着色剂的选择性颜料或染料和电荷调节剂等充分混合;然后采用热捏合法如热辗压机,捏和机和挤压机将该混合物熔融和捏和,从而将颜料或染料分散或溶在熔融树脂中,冷却并破碎该混合物,将粉末产物精确分级,从而得到本发明的磁性调色剂。
在本发明中,包括后面出现的实例和比较例,分布在圆柱套筒上的磁性调色剂颗粒的电荷量是按下面的方法采用图2所示的测量装置来测量的。
将被测量的磁性调色剂装入测量装置,其中所规定的条件见后面,圆柱套筒12在23℃和60%RH条件下以150mm/秒的圆周速度旋转从而在套筒12上形成调色剂层13。因此,在所规定的时间间隔内,采用称为“吸出型法拉第圆柱法”测量在套筒12上形成的调色剂13的每单位面积电荷量。
在吸出型法拉第圆柱法中,将法拉第圆柱体的外圆柱体压到套筒12上以吸出分布在套筒所规定面积上的调色剂颗粒,然后用内侧圆柱体的过滤器收集,由过滤器所增加的重量,可计算出分布在套筒每单位面积上的调色剂层重量。进行这种测量的同时,通过测量与外部有静电屏蔽的内侧圆柱体内所累积的电荷量来测定套筒的每单位面积电荷量Q/S(nc/cm2)。
下面参照图2,介绍用上述电荷量测量的测量条件。
参见图2,这是一个与显象装置类似的测量装置,包括调色剂料斗15,位于料斗内的圆筒形套筒12,和位于套筒12对面的磁片11。操作时,圆筒形套筒借助于传动发动机(未示出)以恒定的圆周速度(150mm/秒),按筒头E的方向旋转,在调色剂料斗15中所含的调色剂16通过磁片11加到圆筒形套筒12上以形成一调色剂薄层13,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上述方法测定电荷量。在图2中,磁片11与套筒12之间的间隙A大约为250微米。对于调色剂料斗15的形状,从套筒12到料斗壁的距离C几乎与套筒12的直径相等,而从套筒12到料斗顶壁的距离D大于套筒12的半径。调色剂料斗中所装调色剂16的量应使从套筒12的上表面到调色剂16的表面的距离B大于1/2的套筒半径且小于套筒半径。
圆筒形套筒12内有一个固定磁体。磁极N1的强度约为800G(高斯),该磁极位于在套筒12对面的磁片位置上游(即,靠近料斗15一侧)大约5度(就套筒12的运动方向(箭头E)而言)。磁极S1,N2和S2的强度分别约为1000G,750G和550G。
套筒12的直径为20mm,该套筒由不锈钢(SU    S304)制成。使用由80%或更多的直径为53~62微米的规则形状的玻璃珠(由喷嘴中喷出)组成的玻璃珠对套筒12的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以使之具有包含多处球形微弱凹陷的不匀性,其中凹处直径(R)约为53~62微米,不匀性间距(P)约为33微米,表面粗糙度(d)约为2微米。套筒表面的间距P和表面粗糙度(d)是通过用微型表面粗糙度测定器(由Kosaka    Kenkyusho    K.K.制造)测量套筒表面而测得的。
顺便提一句,在本发明中,细线重现性可以下列方法测定。
在适宜的复制条件下,即在复制一直径为5mm,图象强度为0.3(半色调)的圆形原始图象而得到一图象强度为0.3~0.5的复制图象,从而得到作为测定样品用的复制图象的条件下,复制由精确宽度为100微米的细线组成的原始图象。用粒子分析(Luzex    450,由Nihon调节器有限公司制造)作为测量装置形成样品的放大监测器图象,并用指示器测量线宽。由于由调色剂颗粒组成的细线图象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不均匀性,所以在确定线宽测量点时应使之相应于平均线宽,即,最大和最小线宽的平均值。根据这种测量,可按下式计算细线可重现性的数值(%):
(通过测量所得复制图象的线宽)/(原始线宽(100微米)) ×100
此外,在本发明中,分辨性可按下列方法测定。
形成10种由具有相等的线宽并以与线宽相等的相同间隔排列的5条细线的图案组成的原始图象。在这10种原始图象中,分别画出细线使其每1mm有2.8,3.2,3.6,4.0,4.5,5.0,5.6,6.3,7.1,和8.0线条强度。在上述适宜的复制条件下复制这10种原始图象以形成复制图象,然后用放大镜观察。所测得的分辨性数值应相当于其中所有细线都彼此清楚地分离开的图象中细线的最大数(线/mm)。当上述数目较大时,表明分辨性较高。
在本发明中(包括下文中的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在内),以按下述方法测得的数值定义THF不溶物。
称取0.5~1.0g(W1g)调色剂样品,置于圆筒形滤纸(例如,86R号,由Toyo Roshi K.K.生产)中,以100~200ml THF作为溶剂,用索格利特萃取器进行6小时萃取。将用溶剂萃取的可溶物蒸发,然后在100℃下真空干燥数小时,并称THF溶解树脂组分的重量(W2g)。将除树脂组分以外其它组分(如磁性材料或调色剂中的颜料)的重量规定为(W3g)。由下式定义THF不溶物:THF不溶物(%)=[W1-(W3+W2)/(W1-W3)]×100
在本发明中,用Coulter计数器测定调色剂的颗粒分布,它可用各种方法测定。
用TA-Ⅱ型Coulter计数器(可从Coulter    Electronics    Inc.得到)作为测量器,与之相连的为用于提供数目分布和体积分布的连接装置(可从Nikkaki    K.K.得到)和专用计算机CX-1(可从Canon    K.K.得到)。
为了测定,用试剂级氯化钠配制1%NaCl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向100~150ml电解液中,加入0.1~5ml表面活性剂(最好是烷基苯磺酸盐)作为分散剂,并加入2~20mg样品。用超声扩散器对样品于电解液中的分散液进行分散处理大约1~3分钟,然后用孔径为100微米的上述TA-Ⅱ型Coulter计数器,在2~40微米范围内测定颗粒大小分布以得到体积分布和数目分布。从体积分布和数目分布的结果,可得到表征本发明磁性调色剂的参数。
可在125℃的温度和10kg的载荷条件下,用日本工业标准中所述的装置,即配备着内径为2.0955±0.0051mm和长为8.000±0.025mm锐孔的JISK7210(热塑性塑料的流动试验)测定熔体指数。
在本发明中(包括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在内),以下述测定值定义重均分子量(Mw)。
通过一个在40℃热室中稳定的柱,使溶剂 THF(四氢呋喃)以1.0ml/分的速度流过,并注射300μl树脂的THF样品溶液(控制样品浓度为0.1%(重量)进行测定。在测定样品的分子量时,根据用几种单分散的聚苯乙烯标准样品制备的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所具有的分子量分布。柱的优选实例可包括,例如,Shodex    KF-8M,KF802,803,804和805(由Showa    Denko    K.K.制造),但本发明的柱不应局限于这些具体的实例。为了精确地进行测定,最好结合使用两种或多种上述柱。
在本发明中,磁性调色剂的磁性特征基于用测量装置VSMP-1-10(由Toei    Kogyo    K.K.制造)在室温,1KOe的外磁场条件下测得的数值。
在下文中,将以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在下列配方中,“份”均为重量份。
实施例1
苯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160重量份
(共聚重量比:78/18.5/3.5,
重均分子量(Mw):140,000,
THF不溶物:80重量%)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2    40重量份
(共聚重量比:82/18,
THF不溶物:0重量%,Mw=280,000)
磁粉    85重量份
(过量铁组分类型的纯铁粉
平均粒度:0.25微米,δr=12.5emu/g
尼格洛辛(Nigrosine)    3重量份
低分子量丙烯-丁烯
共聚物(Mw=5,500)    5重量份
*1:分子量为2,000~10,000的组分在THF可溶物中的含量为40%(重量)。
*2分子量为2,000~10,000的组分在THF可溶物中的含量为18%(重量)。
(包括上述两种苯乙烯类型的共聚物的粘合剂树脂每100重量份中含48重量份的THF可溶物。)
用Henschel混合器将上述成分充分混合并用捏和混合器(在180℃)熔化捏和。
使捏和产物冷却,用切削碾机粗粉碎,用喷射气流式微型粉磨机(I)型喷射式碾机,由Hippon    Pneumat    ic    Mfd.Co.,Ltd制造)磨成细粉,并用固定壁式风力粒度分级器(DS型风力粒度分级器,由Nippon    Pneumat    ic    Mfd.Co.Ltd制造)分粒以得到一种干燥绝缘的磁性调色剂。
如此得到的磁性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度为8.5微米,剩余磁化强度为3.2emu/g,熔体指数为3.1g/10分钟。低分子量丙烯-丁烯共聚物的含量占磁性调色剂重量的2.6%(即,占粘合剂树脂重量的4.9%)。
将0.6重量份的可带正电荷的疏水性二氧化硅(BET比表面积:130m2/g)加到100重量份的上面得到的磁性调色剂中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从而得到单组分型显象剂(即,含有外加二氧化硅的调色剂)。
按上述方法测得的Q/S最大值为9.5nc/m2,在2小时的测定期间,在显象套筒上没有出现故障并且调色剂层一直保持均匀。在显象区,磁性调色剂颗粒形成高约90微米的耳状物。
将上面制备的单组分显象剂加到复印机(NP3525,由Canon    K.K.制造)中,该复印机已通过从定象装置中除去加油装置进行了改进,这样可便于产生胶印现象,并进行了10,000张纸的成象试验。
参照图1描述上述试验机的传动条件。套筒3与叶片2之间的间隔为250微米,由固定磁体5产生的套筒3表面附近的磁场为1,000高斯,感光转筒4与套筒3之间的最小距离约为300微米,偏压电压是DC电压和AC电压的叠加(2,000Hz/1350Vpp)。结果如下面的表1所示。
从表1中明显可见,图象强度高,并且本发明的磁性调色剂的细线重现性和分辨性极好,甚至在10,000张纸成象后仍保持良好的在最初阶段所得到的图象质量。此外,在成象过程中未出现结块不规则层,并且对于定象和胶印现象来说没有困难。
实施例2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共聚物*3    100重量份
(共聚重量比:83/16.5/0.5,
重均分子量(Mw):350,000,
THF不溶物:9重量%)
磁粉    120重量份
尼格洛辛(Nigrosine)    2重量份
低分子量聚丙烯(Mw=15,000)    4重量份
*3:分子量为2,000~10,000的组分 在THF可溶物中的含量为20%(重量)。
使用以上各成分,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磁性调色剂。
如此得到的磁性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度为4.1微米,剩余磁化强度为5.2emu/g,熔体指数为12g/10分钟。
将0.8重量份的疏水性二氧化硅加到100重量份的上面制得的磁性调色剂中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从而得到单组分型显象剂(即,含有外加二氧化硅的调色剂)。在此所用的二氧化硅是可带正电荷的疏水性二氧化硅,是通过在大约250℃,搅拌条件下,用其侧链上带有胺的硅油(25℃时的粘度:70cps,胺当量:830)处理100重量份的干法二氧化硅细粉(商品名:Aerosil # 130,比表面积:大约130m2/g,由Nihon Aerosil K.K.制造)而得到的二氧化硅。
按上述方法测得的Q/S最大值为90nc/m2,在2小时的测定期间,在显象套筒上没有出现故障并且调色剂层一直保持均匀。在显象区,磁性调色剂颗粒形成高约60微米的耳状物。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定上面制得的单组分显象剂,如表1所示,稳定地得到了清晰的高质量图象。
实施例3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5    100重量份
(共聚重量比:78/19.5/2.5,
重均分子量(Mw):210,000,
THF不溶物:59重量%
磁粉    65重量份
尼格洛辛(Nigrosine)    2重量份
低分子量丙烯-乙烯共聚物(Mw=8,500)    4重量份
*5:分子量为2,000~10,000的组分在THF可溶物中的含量为34%(重量)。
使用以上各成分,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磁性调色剂。
如此得到的磁性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度约为15微米,剩余磁化强度为2.4emu/g,熔体指数为0.45g/分钟。
将0.3重量份的可带正电荷的疏水性二氧化硅加到100重量份的上面得到的磁性调色剂中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以得到单组分型显象剂(即,含有外加二氧化硅的调色剂)。
按上述方法测得的Q/S最大值为6.5nc/m2,在2小时的测定期间,在显象套筒上没有出现故障并且调色剂层一直保持均匀。在显象区,磁性调色剂颗粒形成高约140微米的耳状物。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定上面制得的单组分显象剂,如表1所示,稳定地得到了清晰的高质量图象。
实施例4
苯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二乙烯基苯共取物    60重量份
(与实施例1相同)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40重量份
(与实施例1相同)
四氧化三铁    90重量份
(平均粒度:0.15微米)
3,5-二-叔丁基水杨酸金属盐    1重量份
低分子量丙烯-乙烯    3重量份
共聚物(Mw=23,000)
使用以上各成分,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细黑粉状的磁性调色剂。
将0.4重量份的可带负电荷的疏水性二氧化硅粉(BET比表面积:130m2/g)加到100重量份的上面得到的磁性调色剂中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以得到可带负电荷的单组分型显象剂(即,含有外加二氧化硅的调色剂)。
如此得到的显象剂的体积平均粒度为4.5微米,剩余磁化强度为3.5emu/g,熔体指数为3.3g/10分钟。
按上述方法测得的Q/S最大值为-8.5nc/m2,在测定期间,在显象套筒上未出现斑块不规则层。
将上面制得的单组分显象剂加到具有能够形成带正电荷静电潜像的非晶形硅氧烷感光转筒的复印机(NP7550,由Canon    K.K.制造)中,该复印机通过除去加油装置进行了改进,并进行10,000张纸的成象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稳定地得到了清晰的高质量图象。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中制得的可带正电荷的单组分显象 剂加到具有非晶形硅氧烷感光转筒的数字式复印机(N    P9330,由Canon    K.K.制造)中,并进行10,000张纸的成象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细线重现性和分辨率一直极好并得到了层次性极好的清晰图象。
如上文所述,按照本发明,可得到下列效果。
(1)提供一种能产生图象强度高,细线重现性和层次性极好的图象的磁性调色剂。
(2)提供一种当长期使用时或环境条件改变时性能和图象质量变化不大的磁性调色剂。
(3)提供一种在定象步骤中不削弱图象质量的磁性调色剂。
(4)提供一种能利用其小的消耗量产生高的图象强度的磁性调色剂。
(5)提供一种即使在数字图象信号的成象过程中使用时也能产生良好性能的磁性调色剂。
对比实施例1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100重量份
(共聚物重量比:83/17,
重均分子量(Mw):270,000,
THF-不溶物:0重量%)
四氧化三铁    50重量份
(δr=10.5emu/g)
尼格洛辛(Nigrosine)    3重量份
低分子量丙烯    5重量份
使用以上各成分,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磁性调色剂。
如此得到的磁性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度为12微米,剩余磁化强度为1.7emu/g,熔体指数为15g/10分钟。
将0.4重量份的疏水性二氧化硅加到100重量份的上面得到的磁性调色剂中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以得到单组分型磁性显象剂。
按上述方法测得的Q/S最大值为14.5nc/m2。在测定中,从开始测定计算,2分钟后开始出现斑块不规则层。使用如此得到的显象剂进行成象并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评定。
结果,在套筒上所形成的耳状物高约110微米,但其形状受到干扰,其中塔形耳状物彼此重叠。此外,细线重现性和分辨率差并观察到图象强度降低,当连续进行成象时,细线重现性和分辨率变坏。
对比实施例2
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    100重量份
(粘合剂树脂与实施例2所用
的相同)
四氧化三铁    80重量份
(δr=5.8emu/g)
尼格洛辛(Nigrosine)    2重量份
低分子量聚丙烯    4重量份
使用以上各成分,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磁性调色剂。
如此得到的磁性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度为7.5微米,剩余磁化强度为1.5emu/g(小于本发明所规定的范围),熔体指数为3.0g/10分钟。
使用如此得到的调色剂,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象剂。用如此得到的显象剂进行成象并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评定。结果,在初始阶段得到了较好的图象,但所成的图象质量变粗,强度降低并缺乏对比度。
将调色剂加到旋转套筒上而不按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显象,观察到Q/S高达10.0,10分钟后出现斑块不规则层。我们认为这种麻烦是由于对于颗粒粒径来说调色剂的δr太小所致。
对比实施例3
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磁性调色剂,所不同的是将磁性材料的量变为110份,并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生成的磁性调色剂。
如此得到的磁性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度为9.5微米,剩余磁化强度为4.8emu/g(大于本发明所规定的范围,熔体指数为3.5g/10分钟。
使用如此得到的调色剂,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象剂。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定如此得到的显象剂。
结果,磁性调色剂的耳状物高达约170微米,并且所得到的图象细线重现性和分辨率差,其中来自微小潜象的调色剂突起和散射都是显著的。此外,由于电荷不均匀,造成图象模糊,并由于连续成象,使图象强度降低,图象质量变差。按上述方法测得的Q/S最大值为5.0nc/cm2
在以上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中所得到的结果都在下面表中给出。
Figure 89100940X_IMG4

Claims (23)

1、磁性调色剂,含有粘合树脂,磁性粉末和占树脂组分0.1-10%(重量)的低分子量聚亚烷基,所述粘合树脂含有四氢呋喃不溶物含量为5-80%(重量)的乙烯型聚合物;所述磁性调色剂的熔体指数在125℃和10kg负载下为0.2-12g/10分;所述磁性调色剂的剩余磁化强度δr和体积平均粒度满足下式:
3.7-0.11d≤δr≤6.5-0.23d
其中δr表示在lKOe的外部磁场下的以emu/g为单位的剩余磁化强度,d表示3-16微米的平均粒度。
2、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粘合树脂含有乙烯型聚合物。
3、权利要求2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粘合树脂含有交联的乙烯型共聚物。
4、权利要求3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粘合树脂含有交联的苯乙烯-丙烯酸酯型共聚物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型共聚物。
5、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粘合树脂含有10-60%(重量)四氢呋喃不溶物。
6、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它的熔体指数为0.5-8g/10分。
7、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低分子量聚亚烷基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30,000。
8、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低分子量聚亚烷基相对于树脂组分的含量为0.5-8%(重量)。
9、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磁性粉末的平均颗粒度为0.1-1微米。
10、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磁性粉末的平均颗粒度为0.1-0.5微米。
11、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磁性粉末相对于每100份(重量)树脂组分的含量为40-200份(重量)。
12、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磁性粉末相对于每100份(重量)树脂组分的含量为50-150份(重量)。
13、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粘合树脂含有电荷控制剂。
14、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混有二氧化硅细粉。
15、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它具有摩擦带电的能力,其电荷量Q/S以nc/cm2表示的绝对值为3-12nc/cm2
16、权利要求15的磁性调色剂,它具有摩擦带电的能力,其电荷量Q/S以nc/cm2表示的绝对值为4-11nc/cm2
17、权利要求16的磁性调色剂,它具有摩擦带电的能力,其电荷量Q/S以nc/cm2表示的绝对值为5-10nc/cm2
18、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含有正电荷控制剂并混有可带正电荷的疏水二氧化硅细粉。
19、权利要求18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电荷控制剂含有尼格洛辛(Nigrosine),二氧化硅细粉含有用氨改性的硅氧烷油处理过的二氧化硅细粉。
20、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含有负电荷控制剂并混有可带负电荷的疏水二氧化硅细粉。
21、权利要求20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磁性电荷控制剂含有有机金属复合物。
22、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其中磁性粉末和平均粒度为0.1-1微米,每100重量份树脂组分中含有磁性粉末40-200重量份。
23、将权利要求1的磁性调色剂作为单组分磁性调色剂用于静电图象的显象过程。
CN89100940A 1988-02-29 1989-02-28 磁性调色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4352/88 1988-02-29
JP63044352A JPH07120071B2 (ja) 1988-02-29 1988-02-29 磁性ト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45A CN1036645A (zh) 1989-10-25
CN1021992C true CN1021992C (zh) 1993-09-01

Family

ID=12689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91009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92C (zh) 1988-02-29 1989-02-28 磁性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4952476A (zh)
EP (1) EP0331015B1 (zh)
JP (1) JPH07120071B2 (zh)
KR (1) KR920003987B1 (zh)
CN (1) CN1021992C (zh)
CA (1) CA1334056C (zh)
DE (1) DE68916666T2 (zh)
IT (1) IT12304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0457B1 (en) * 1989-07-28 1997-06-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3130783A (ja) * 1989-10-16 1991-06-04 Canon Inc 磁性トナー
US5169738A (en) * 1989-11-09 1992-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338894A (en) * 1990-09-21 1994-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with improved development
US5330871A (en) * 1990-11-29 1994-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US5268248A (en) * 1990-11-30 1993-1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KR970001393B1 (ko) * 1991-09-11 1997-02-06 캐논 가부시기가이샤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및 가열정착방법
US5356712A (en) * 1991-09-13 1994-10-18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Magnetite particles
JP3218404B2 (ja) * 1992-03-06 2001-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DE69316086T2 (de) * 1992-05-25 1998-05-20 Canon Kk Magnetischer Entwickler und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von Zeichen aus magnetischer Tinte
US5534982A (en) * 1993-03-03 1996-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EP0618511B1 (en) * 1993-03-31 1998-0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DE4442088C2 (de) * 1994-03-30 1999-09-30 Ricoh Kk Entwickler für die Entwicklung latenter elektrostatischer Bilder
US5759435A (en) * 1996-05-23 1998-06-02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mpany, Ltd. Magnetite partic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3450658B2 (ja) * 1996-07-31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潜像現像用磁性トナー、装置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944685B2 (ja) * 1998-02-06 2007-07-1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重合法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081904A1 (en) * 2002-09-24 2004-04-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static developing toner
US9733583B2 (en) 2015-04-08 2017-08-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DE102017101171B4 (de) 2016-01-28 2021-07-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503090B2 (en) 2017-05-15 2019-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2022001918A (ja) 2020-06-22 2022-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22066092A (ja) 2020-10-16 2022-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22160285A (ja) 2021-04-06 2022-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7622B2 (zh) * 1973-05-31 1976-12-16
US4137188A (en) * 1975-11-07 1979-01-30 Shigeru Uetake Magnetic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US4702986A (en) * 1984-08-30 1987-10-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method uses toner of polyalkylene and non-magnetic inorganic fine powder
US4810610A (en) * 1988-02-29 1989-03-07 Xerox Corporation Conductive single component cold pressure fixable magnetic toner composi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8916666T2 (de) 1994-11-17
DE68916666D1 (de) 1994-08-18
EP0331015B1 (en) 1994-07-13
CN1036645A (zh) 1989-10-25
EP0331015A3 (en) 1991-01-02
CA1334056C (en) 1995-01-24
IT8947694A0 (it) 1989-02-28
KR920003987B1 (ko) 1992-05-21
US4952476A (en) 1990-08-28
JPH01219756A (ja) 1989-09-01
IT1230495B (it) 1991-10-24
KR890013532A (ko) 1989-09-23
JPH07120071B2 (ja) 1995-12-20
EP0331015A2 (en) 198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92C (zh) 磁性调色剂
CN1086233C (zh) 磁性调色剂、磁性显影剂、设备装置、影象形成设备和传真设备
CN1289972C (zh) 调色剂
CN1174288C (zh) 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色调剂、成像方法以及操作盒
CN1119705C (zh) 磁性色粉与成像方法
CN1115598C (zh) 使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144097C (zh) 色调剂、双组分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076107C (zh) 静电荷象显象用磁性调色剂
CN1088528C (zh) 磁性调色剂、加工盒和形成图象的方法
CN1092348C (zh) 显影与清洁同时进行的成像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495550A (zh) 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1456942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其外部添加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及成像设备
CN1580962A (zh) 调色剂
CN1158573C (zh) 磁性色粉、设备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366213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用于形成图像的方法
CN1138709A (zh) 静电像显影用调色剂
CN101051194A (zh) 显影剂
CN1076106C (zh) 磁性调色剂
CN1050449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有机调色剂的制法
CN1119704C (zh) 磁性有机调色剂及成像方法
CN1229198A (zh) 具有负性摩擦生电能力的色调剂和显象方法
CN1036875C (zh) 磁性调色剂
CN1154019C (zh) 用于静电影像显影的调色剂、成像方法、显影装置和工艺盒总成
CN143287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09574A (zh) 电照相装置,成像方法和成像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