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5153B - 电路板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95153B CN102195153B CN201010621666.0A CN201010621666A CN102195153B CN 102195153 B CN102195153 B CN 102195153B CN 201010621666 A CN201010621666 A CN 201010621666A CN 102195153 B CN102195153 B CN 1021951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
- circuit board
- retaining hole
- fitted
- terminal reta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01R12/585—Terminals having a press fit or a compliant portion and a shank passing through a hole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路板端子,该电路板端子是通过以预定长度切断金属线材而形成的,该金属线材具与端子保持孔类似且稍大的横截面形状。要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的压配部被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锻压。由此,在锻压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锥形部和阶状边缘部,该锥形部朝着压配方向逐渐变细,该阶状边缘部设置在锥形部的末端侧。此外,在压配部的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向外突出部,其中,该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垂直于锻压方向。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美国法典第35条第119款,本申请要求2010年2月15日提交的日本申请No.2010-030687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的方式明确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板端子,其用于将外部电路连接至容纳在车辆的电接线盒等中的印刷电路板。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如下一种电路板端子:其由金属线材形成,被压配至合成树脂端子保持装置中并且由该合成树脂端子保持装置保持。
背景技术
为了将电气部件连接至容纳在车辆的电接线盒等中的印刷电路板,通常使用由导电金属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特别地,如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2000-243495中公开的,将连接端子压配并保持在贯穿合成树脂端子保持装置的端子保持孔中,该合成树脂端子保持装置例如是端子基座、连接器壳体等。然后,将电路板端子的第一端侧焊接至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路径,并且将第二端侧装配并连接至为外部电线末端而设置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等。由此,将外部电路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电路。
为了实现电路板端子与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牢固且稳定的连接,需要将被压配到端子保持装置的端子保持孔中的每个电路板端子牢牢固定并保持在端子保持装置的位置上。因此,提出了如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2000-243495的图4所示的结构,其中设置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该第一突起从电路板端子的板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该第二突起从板厚度方向的两侧突出;并且,各个突起的突出端面与端子保持孔的两个相对表面压力接触,并通过过盈配合而固定。由此,能够防止沿电路板端子的板厚度方向和板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的移动,因此将电路板端子牢牢固定并保持在该位置其上。
当沿电路板端子的板宽度方向和板厚度方向设置有所述突起时,因此突出量(端子保持孔的各个相对表面与这些突起的重叠范围)会增大,从而增大了电路板端子的保持力,然而,将电路板端子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的压配力也增大。结果,由于压配合所需的设备的尺寸增大而使成本增加,并且由于压配率降低而使工作效率恶化。
随着近年来对电接线盒的小型化和高密度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通过以预定长度切断金属线材而获得的电路板端子,金属线材允许以高产率来制造具有小截面积的端子。由金属线材形成的具有小截面积的电路板端子倾向于引起与压配力增大有关的问题,例如变形、屈曲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新颍结构的电路板端子,其能够以小的压配力压配到贯穿端子保持装置的端子保持孔中,并且在被压配到端子保持孔中之后,其能够以大的保持力(脱离阻力)固定至一个位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端子,该电路板端子被压配并组装至合成树脂端子保持装置的端子保持孔中。该电路板端子是通过以预定长度切断金属线材而形成的,该金属线材具有比端子保持孔稍大的横截面形状。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的压配部被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锻压。在锻压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锥形部和阶状边缘部,该锥形部朝着压配方向逐渐变细,该阶状边缘部设置在所述锥形部的端部。向外突出部设置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侧,其中该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垂直于锻压方向。
根据第一方面,电路板端子具有比端子保持孔稍大的横截面形状。因此,当端子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时,该端子的压配部沿着该压配部的外周表面的大致整个周边与端子保持孔的内周表面压接触。因此,能够在压配部的外周表面与端子保持孔的内周表面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与传统产品不同的是,不需要为压配部设置具有大的突出高度的突起,因为基于在压配部的外周表面与端子保持孔的内周表面之间产生的大的摩擦阻力,能够有效地确保将压配部从端子保持孔拔出时的拔出阻力(轴向定位力)为足够大的量。此外,压配部设有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因此,发挥了突出部与端子保持孔的内周表面的接合作用,因而进一步增大了端子的拔出阻力。
此外,压配部设有锥形部,因此在其末端侧设有阶状边缘部。当端子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时,该阶状边缘部不会钩挂到端子保持孔的内周表面。然而,当压配部从端子保持孔中拔出时,该压配部发挥返回功能,然后钩挂到端子保持孔的内周表面上并与其接合。因而,进一步有效增大了端子的拔出阻力。
此外,在第一方面中,如上所述,发挥了基于摩擦阻力的拔出阻力,因此,设置在压配部上的突出部不需要具有大的突出高度。因此,能够以比较小的力将压配部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而与设置在压配部上的突出部无关。此外,设置在压配部上的锥形部具有朝着压配方向逐渐变细的形状,因而提高了将压配部插入到端子保持孔中的可插入性。
另外,在设置有所述突出部的部分中,压配部的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较大。此外,在压配部中,设有锥形部的部分设置有凹部,该凹部以锥形部的外表面作为底表面。因此,当压配部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时,端子保持孔的内周表面的与突出部接触的部分因为该突出部而向外扩展。同时,由于形成所述内周表面的树脂的躲避,面向该锥形部的内周表面部分向内膨出,因而突入到以锥形部的外表面作为底表面的凹部中。那么,有利地减弱了应力和反作用力,该应力是由于将压配部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而在端子保持装置中产生的,该反作用力是抵抗所述压配部的压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将压配部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时的压配阻力,从而提高了将压配部插入到端子保持孔中的可插入性。端子保持孔的由于压配部的压配而向内膨出并突入到所述凹部中的内周表面部分与上述阶状边缘部接合。该接合作用能够进一步有利地增大拔出阻力。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路板端子,其中,所述金属线材是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矩形线材。该金属线材的第一对相反侧部设有锥形部和阶状边缘部。第二对相反侧部设有突出部。
根据本方面,所述阶状边缘部的位于压配部的沿周向方向的角部中的部分沿轴向方向和周向方向均具有呈角度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尖的形状。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该阶状边缘部与端子保持孔的内周表面的接合作用,以及基于该接合作用的拔出阻力(轴向定位力)。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路板端子,其中,还设置有接触突起,该接触突起比锥形部更靠近压配方向的后端侧,该接触突起突出于外周,并且该接触突起与所述端子保持装置的端子保持孔的后端侧的开口部接触,由此确定向端子保持孔中的压配终止位置。
根据本方面,可以容易而确实地确定电路板端子的压配终止位置。此外,当电路板端子的接触突起被接触时,发挥阻力来抵抗由与电路板端子连接的配合连接器的端子施加的压力。因此,当电路板端子连接至配合连接器的端子时,能够确实地将电路板端子保持在预定位置。由此,能够容易而平稳地执行与配合连接器的端子的连接。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一个方面所述的电路板端子,其中锥形部和突出部的轴向长度比端子保持孔的轴向长度短。
根据本方面,当压配部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时,阶状边缘部确实地定位在端子保持孔中。因此,能够确实地发挥所述阶状边缘部与端子保持孔的内周表面的接合作用,因此能够确实地实现基于该接合作用的拔出阻力(轴向定位力)的提高。除了突出部和锥形部以外,设置在前述部分的沿压配方向的前端侧和后端侧的端子部分被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所述端子部分具有比端子保持孔稍大的横截面形状。然后,这些端子部分沿着外周表面的整个周边与端子保持孔的内周表面压接触。由此,能够总体上进一步有效提高端子的拔出阻力。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小的力将电路板端子压配至端子保持装置的端子保持孔中,因此能够有利地实现成本降低和压配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当压配部压配至端子保持孔中时,由于存在足够大的拔出阻力,所以能够以大的保持力将电路板端子固定到适当位置。
附图说明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照多幅附图、通过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非限制性实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其中,在所有几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是图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电路板端子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路板端子的、从II方向看到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路板端子的、从III方向看到的的局部放大图;
图4图示了图1所示的电路板端子的制造过程的实例;
图5是图示了将图1所示的电路板端子组装至电路板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路板端子的沿着VI-VI的局部放大图;并且
图7是图5所示的电路板端子的沿着VII-VII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示出的细节仅作为实例并且仅出于说明性地讨论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并且是为了使推测的内容成为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方面的最有用且容易理解的描述而提出的。在这一点上,并不尝试以比基本理解本发明所需的细节更详细地示出本发明的结构细节,通过结合附图来进行描述,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如何在实践中实施本发明的形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作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电路板端子的一个实施例,首先,图1以透视图图示了用于容纳在车辆的电接线盒中的印刷电路板的端子。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路板端子10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形状,例如整体具有细长的四棱柱形形状。电路板端子10具有与端子保持孔56相似的形状,该端子保持孔56设置在作为下文描述的合成树脂端子保持装置的端子保持基座48中。电路板端子10由通过以预定长度切断金属矩形线材而提供的切断线材形成,从与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图来看,该金属矩形线材具有比可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的尺寸稍大的矩形形状。电路板端子1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由此组装至端子保持基座48并由该端子保持基座48保持(参考图5至图7)。
具体地,电路板端子10在沿轴向方向(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侧设有电路板连接部12,该第一端侧是沿着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的压配方向的前端部。电路板端子10还在第二端侧设有连接器连接部14,该第二端侧是沿着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的压配方向的后端部。在电路板端子10由端子保持基座48保持的状态下,将电路板连接部12焊接并固定至设于印刷电路板46的导电路径66,从而具有电连接部(图6和图7)。在电路板端子10由端子保持基座48保持的状态下,连接器连接部14具有与配合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的电接触部连接的电连接部。在下面的说明中,电路板端子10的电路板连接部12侧被称为压配方向前端侧,而电路板端子10的连接器连接部14侧被称为压配方向后端侧。
在电路板连接部12的端部(压配方向前端侧)和连接器连接部14的端部(压配方向后端侧)分别设置有锥形部16,锥形部16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形状,例如朝着末端逐渐变细的四角锥台形状。因此,能够更平稳地将电路板端子10插入到端子保持基座48的端子保持孔56中,如下文所述。锥形部16易于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形成,例如通过锻压来压缩该电路板连接部12及连接器连接部14的端部而形成。
除了锥形部16以外,在电路板端子10的中间侧的部分中根本不对电路板连接部12和连接器连接部14进行加工。因此,电路板连接部12和连接器连接部14的除了锥形部16以外的部分具有与端子保持孔56相似的、与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具有比可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的尺寸稍大的矩形横截面形状。
电路板端子10的位于电路板连接部12与连接器连接部14之间的轴向中间部分是组装部18。该组装部18具有压配部20和两个接触突起22,这两个接触突起22一体地设置在朝着压配方向后端侧与压配部20(锥形部30)间隔开预定距离的部分。
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接触突起22中的每一个均具有比电路板端子10薄的厚度(与图2中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并且具有任何适当的形状,例如沿着电路板端子1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细长矩形平面形状。两个接触突起22从侧表面突出预定高度H1,所述侧表面位于电路板端子10的沿宽度方向(图2的水平方向)的两侧。组装部18中的设置有这两个接触突起22的部分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具有与连接器连接部14相同的厚度。
在组装部18中,两个接触突起22设置在离压配方向后端侧比压配部20近预定距离的位置。由此,在组装部18中,在设置有两个接触突起22的部分与设置有压配部20的部分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中间部分24,该中间部分24具有与金属线材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与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形状。具体地,中间部分24具有与端子保持孔56大致相同的横截面形状,且具有比端子保持孔56稍大的矩形横截面形状。
同时,如图2所示,在压配部20处一体地设置有两个突出部26,这两个突出部26沿着与两个接触突起22相同的方向突出。通过使如下两个侧表面以预定高度H2整体向外膨出来形成这两个突出部26,这两个侧表面(与两个接触突起22在组装部18中的设置表面相同的侧表面)位于压配部20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该高度H2充分小于高度H1。
具体地,压配部2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表面上的位于压配方向后端侧(图2中的上侧)的部分是分别朝着压配方向前端侧、沿宽度方向向外(与轴线地垂直向外)膨出或倾斜的突出弯曲表面或倾斜表面。此外,压配部2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表面上的位于压配方向前端侧(图2中的下侧)的部分是分别朝着压配方向后端侧、沿宽度方向向外膨出或倾斜的突出弯曲表面或倾斜表面。此外,压配部2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表面上的压配方向中间部分是具有预定宽度并且沿压配方向扩展的平坦表面。因此,与压配部2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向横截面大致具有樽(barrel)形形状。突出部26分别设于压配部2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侧表面(由矩形线材形成的电路板端子10的一对相反侧部),所述两侧提供了具有樽形横截面且沿宽度方向向外膨出的两个弯曲部分。
突出部26的突出高度H2充分小于设置在传统电路板端子中的接合突起(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2000-243495的图1中示出的第一接合突起14和第二接合突起16)的突出高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一体设置有突出部26的压配部20的最大宽度(在图2中以W1表示)比端子保持孔56的1.49mm的宽度(在图7中以W2表示的尺寸)大0.8mm。压配部20的最大宽度W1和端子保持孔56的宽度W2决不局限于上述尺寸,而是可以设置为任何适当的尺寸。
如图3所示,压配部20中的与构成突出部26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侧表面沿周向邻近的两个侧表面(具体为位于压配部20的厚度方向两侧的两个侧表面)被设置为倾斜表面部28,它们分别朝着压配方向前端侧沿厚度方向向内(沿着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方向向内)倾斜。换句话说,由压配部20的厚度方向两侧的两个侧表面形成的两个倾斜表面部28朝着压配方向前端侧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与压配部20的厚度方向平行的轴向横截面具有梯形形状,其具有朝着压配方向前端侧逐渐变窄的宽度。
因此,两个倾斜表面部28形成朝着压配部20的压配方向前端侧逐渐变细的锥形部30,所述两个倾斜表面部28是设置在压配部20的厚度方向两侧的两个侧表面(与构成由矩形线材形成的电路板端子10的突出部26的一对相反侧部不同的一对相反侧部)。此外,在压配部20的厚度方向两侧上设置有凹部32,该凹部32以倾斜表面部28作为底表面。具体地,倾斜表面部28设置成使得在压配部20的厚度方向两侧上形成凹部32。
如上所述,压配部20具有梯形形状,其与宽度方向平行的轴向横截面朝着压配方向前端侧逐渐变窄。因此,如图1和图3所示,在压配部20与比压配部20更靠近压配方向前端侧的电路板连接部12之间的边界部分中,在压配部20的厚度方向两侧中的每一侧均设置有沿着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方向变宽的阶状表面34。阶状表面34还构成凹部32的侧表面。设置在阶状表面34与电路板连接部1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大致呈直角的角部被设置为阶状边缘部36。
换句话说,阶状边缘部36分别在电路板端子1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两个倾斜表面部28的一对相反侧部,该倾斜表面部28提供了由矩形线材形成的电路板端子10的锥形部30)设置在压配部20与电路板连接部12之间的边界部分上。此外,每个阶状边缘部36均具有两个尖角边缘部38,每个边缘部38由阶状表面34和如下角部形成:该角部设置在沿电路板连接部12的周向方向相邻的侧表面之间。
能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下列方式来制造具有上述结构的电路板端子10。
首先,制备金属矩形线材,从与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图来看,该金属矩形线材具有与端子保持孔56相同的形状,并且具有比可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的尺寸稍大的矩形形状。然后,以预定长度切断该金属矩形线材,由此提供切断线材40。
之后,如图4所示,使用冲压模42和模具44将切断线材40压制成形。在此使用的冲压模42和模具44设有与电路板端子10的组装部18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凹部和突起。然后,冲压模42和模具44对置于它们之间的切断线材40沿其厚度方向施加锻造压力(挤压力)。
在使用冲压模42和模具44进行压制成形的过程中,沿厚度方向冲压该组装部18的位于连接器连接部14侧的部分和压配部20。由此,使组装部18的位于连接器连接部14侧的部分设有两个接触突起22,这两个接触突起22沿宽度方向或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突出,其中该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垂直于压制成形时的锻压方向。同时,使组装部18的压配部20在锻压方向的两侧设有朝着压配方向前端侧逐渐变细的锥形部30,并且使锥形部30的末端侧设置有阶状边缘部36。此外,使突出部26形成为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膨出,其中,该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垂直于锻压方向。由此,提供了具有如图1至图3所示结构的电路板端子10。
如图5所示,上述电路板端子10穿过并组装至端子保持基座48,然后由该端子保持基座48保持,该端子保持基座48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6上。在电路板端子10被保持的状态下,电路板端子10进一步安装至印刷电路板46。
更具体地,端子保持基座48具有在印刷电路板46上竖立的一对腿部52以及在该对腿部52上方设置的顶板部54。沿宽度和长度设置有多个通孔50,所述多个通孔50贯穿端子保持基座48的顶板部54。
如图6和图7所示,每个通孔50均设有端子保持孔56,该端子保持孔56是由位于电路板端子10的沿插入方向(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的压配方向)的前端侧(图6和图7中的下侧,以及印刷电路板46侧)上的大致下半部分形成的下部开口侧部分。端子保持孔56具有恒定大小的与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形状(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形状),并且沿着顶板部54的厚度方向直着延伸。该恒定大小的与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形状是和与电路板端子10的电路板连接部12及连接器连接部14的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是比可将电路板连接部12和连接器连接部14压入的尺寸稍小的矩形形状。端子保持孔56的延伸长度(在图7中以L1表示的尺寸)比电路板端子10的压配部20的轴向长度(在图7中以L2表示的尺寸)长预定长度。
此外,通孔50设有引导孔58,该引导孔58是由位于电路板端子10的插入方向后端侧(图6和图7中的上侧)的部分形成的上部开口侧部分。从与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图来看,引导孔58具有矩形漏斗形状,该漏斗形状向上逐渐变宽。具体地,通孔50的四个内表面的上部分具有朝着外部向上倾斜的倾斜表面形状。
通孔50在端子保持孔56(下侧开口部)与引导孔58(上侧开口部)之间的中间部分中设有两个容纳凹部60。在电路板端子10插入到通孔50中的状态下,这两个容纳凹部60分别设于电路板端子10的沿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个内表面上。容纳凹部60具有任何适当的形状,例如是比一体地设于电路板端子10的组装部18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表面上的接触突起22大的矩形形状。在容纳凹部60的内表面中,沿着与通孔5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内表面被设置为与接触突起22接触并接合的接合表面62。
在通孔50的中间部分中,在容纳凹部60的接合表面62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倾斜引导表面64,该倾斜引导表面64是朝着外部向上倾斜的表面。此外,在通孔50的中间部分中沿电路板端子10的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比电路板端子10的电路板连接部12和连接器连接部14的厚度稍小。
随着被引导孔58的内表面和倾斜引导表面64引导,电路板端子10从电路板连接部12的端部中的锥形部16侧平稳地插通(插入)到具有上述结构的通孔50中。
插通到通孔50中的电路板端子10的电路板连接部12从端子保持孔56的下侧开口部向下突出。电路板连接部12的锥形部16穿过印刷电路板46。电路板连接部12的轴向中间部分焊接至(图中未示出)设于印刷电路板46上的导电路径66并固定于其上,因而被电连接。
此外,插通到通孔50中的电路板端子10的组装部18的两个接触突起22被容纳在设于通孔50的轴向中间部分处的两个容纳凹部60中。然后,接触突起22的下表面(电路板连接部12侧的表面)与各个容纳凹部60的接合表面62接合。因此,确定了将电路板端子10插入到通孔50中的插入位置以及将电路板端子10压配到端子保持孔56中的压配位置。因此,插通到通孔50中的电路板端子10从该接触突起22与接合表面62接合的状态移位至印刷电路板46侧。因此,防止了电路板端子1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的压配位置发生变化。在电路板端子10组装至端子保持基座48的过程中,当电路板端子10的连接器连接部14连接至配合连接器(图中未示出)时,将电路板端子10有效地维持在预定位置。
当如上所述地将接触突起22容纳在容纳凹部60中时,电路板端子10的组装部18中的压配部2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端子保持孔56的延伸长度L1设置得比电路板端子10的压配部20的轴向长度L2长。因此,当压配部2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时,组装部18的中间部分24以及位于电路板连接部12的锥形部16的相反侧的端部被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从而使中间部分24和该端部沿着它们的整个外周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表面压接触,其中,中间部分24和该端部位于将电路板端子10的压配部20夹在中间的轴向两侧。此外,组装部18的设置有两个接触突起22的部分中的沿厚度方向的两个侧表面与通孔50的轴向中间部分的内周表面压接触。因此,在电路板端子10的轴向中间部分与通孔50的内周表面之间、沿着电路板端子10的轴向中间部分的整个长度产生了足够大的摩擦阻力,该轴向中间部分包括压配部20,所述内周表面包括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表面。
另外,当电路板端子1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时,压配部20的两个突出部26对端子保持孔56的一对彼此相对的内表面施加大的挤压力。因此,在突出部26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接合的状态下,在突出部26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之间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并且突出部26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压接触。突出部26在中间部分中设有平坦表面,该平坦表面沿着将电路板端子1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的方向扩展。因此,在突出部26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之间提供了大的接触面积,因而进一步增大了与端子保持孔56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
如上所述,当电路板端子1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时,由于大的摩擦阻力和接合作用的相互作用,有效确保了将压配部20从端子保持孔56中拔出时的拔出阻力(轴向定位力)为足够大的量。当具有压配部20的所述轴向中间部分以大的接触面积与通孔50的内周表面压接触时,产生了摩擦阻力,该通孔50的内周表面包括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表面。当突出部26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接合时,获得了所述接合作用。
当压配部20从端子保持孔56中拔出时,设于压配部20处的阶状边缘部36发挥返回功能,然后钩挂到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表面上并因此与其接合。另外,每个阶状边缘部36具有两个尖角边缘部38,它们进一步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表面牢固接合。因此,进一步增加了将压配部20从端子保持孔56中拔出时的拔出阻力。
尽管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表面接合的突出部26具有比较低的突出高度,但电路板端子10的压配部20具有足够大的、从端子保持孔56中拔出时的拔出阻力。因此,能以大的保持力将电路板端子10保持在端子保持基座48中。
电路板端子10具有与端子保持孔56的横截面形状类似且稍大的横截面形状。设于压配部20上的突出部26具有比较低的突出高度。当压配部2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时,阶状边缘部36不会钩挂到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表面。因此,突出部26和阶状边缘部36不会干涉将压配部20插入到端子保持孔56中的插入操作。那么,与具有大突起的传统结构的端子相比,能够以小的插入力(压配力)将压配部2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此外,设置在压配部20上的锥形部30具有朝着压配方向逐渐变细的形状,因而提高了将压配部20插入到端子保持孔56中的可插入性。
另外,当压配部2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时,突出部26对端子保持孔56的被压接触的内表面施加大的挤压力。此时,使得形成该端子保持基座48的树脂躲避,然后,端子保持孔56的与锥形部30的倾斜表面部28面对的内表面随着插入到以倾斜表面部28作为底表面的凹部32中而向外膨出(参见图7)。因此,基于由突出部26施加的压力,有利地减轻了在端子保持基座48中产生的应力和抵抗该压力的反作用力。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将压配部2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时的压配阻力。
因此,能够以比较小的压配力将电路板端子10的压配部20平稳地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因而,不需要大的设备来将电路板端子10插入到端子保持孔56中,并且也增加了压配率。因此,在将电路板端子10插入到端子保持孔56中时,能够有利地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在将电路板端子10压配至端子保持孔56中时,能够进一步有效防止端子保持基座48由于大的压配力而变形或损坏。此外,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向凹部32的膨出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与阶状边缘部36和端子保持孔56内表面的接合作用相关联的拔出阻力。
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受此说明中的具体细节所限。例如,对于锥形部30来说,可以采用任何形状,只要能够在通过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施加锻压力来对切断线材40进行锻压时形成锥形形状即可,该切断线材40是通过以预定长度切断金属线材而提供的。锥形部30的形状示例可以包括与轴线垂直的圆形横截面形状、突出的弯曲表面、凹陷的弯曲表面、以及上述列出的形状的组合。
可以适当地改变用作电路板端子10的形成材料的金属线材。在上述实施例中,该金属线材具有与端子保持孔56相似的、与轴线垂直的矩形横截面形状。然而,只要该金属线材具有比端子保持孔的横截面形状稍大的、与轴线垂直的有角横截面形状,则可以采用具有与端子保持孔的横截面形状相似或不同的横截面形状的任何金属线材。
本发明能够有利地适用于除了实例所示的、用于容纳在车辆电接线盒中的印刷电路板的端子之外的电路板端子。
请注意,上述实例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绝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该理解,在此使用的词语都是描述性和说明性的词语,而非限制性的词语。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各方面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如已经说明的和修改的,可以在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改变。尽管在此已参照特定结构、材料和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旨在局限于这里公开的细节;而是,本发明可以扩展至所有在功能上等同的结构、方法和应用,例如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那些。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电路板端子,所述电路板端子被构造成压配并组装至合成树脂端子保持装置的端子保持孔中,所述电路板端子包括:
预定长度的金属线材,所述金属线材具有比所述端子保持孔稍大的横截面形状;
压配部,所述压配部被构造成压配至所述端子保持孔中,所述压配部被沿着与所述金属线材的轴线垂直的方向锻压;
锥形部和两个阶状边缘部,所述锥形部相对两侧的两个倾斜表面分别设置在锻压方向上的两侧,所述两个阶状边缘部分别设置在锻压方向上的两侧,所述锥形部朝着压配方向逐渐变细,所述两个阶状边缘部设置在所述锥形部的端部;以及
向外突出部,所述向外突出部设置在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侧,该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方向垂直于所述锻压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端子,其中,所述金属线材是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矩形线材,所述金属线材的第一对相反侧部设有所述锥形部相对两侧的两个倾斜表面和所述两个阶状边缘部,而第二对相反侧部设有所述向外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端子,其中,还设置有接触突起,所述接触突起比所述锥形部更靠近所述压配方向的后端侧,所述接触突起突出于外周,并且所述接触突起被构造成与所述端子保持装置的所述端子保持孔的后端侧的开口部接触,由此确定向所述端子保持孔中的压配终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端子,其中,还设置有接触突起,所述接触突起比所述锥形部更靠近所述压配方向的后端侧,所述接触突起突出于外周,并且所述接触突起被构造成与所述端子保持装置的所述端子保持孔的后端侧的开口部接触,由此确定向所述端子保持孔中的压配终止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端子,其中,所述锥形部和所述向外突出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端子保持孔的轴向长度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端子,其中,所述锥形部和所述向外突出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端子保持孔的轴向长度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端子,其中,所述锥形部和所述向外突出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端子保持孔的轴向长度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端子,其中,所述锥形部和所述向外突出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端子保持孔的轴向长度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30687A JP5299708B2 (ja) | 2010-02-15 | 2010-02-15 | 基板用端子 |
JP2010-030687 | 2010-02-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95153A CN102195153A (zh) | 2011-09-21 |
CN102195153B true CN102195153B (zh) | 2014-03-26 |
Family
ID=4436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62166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153B (zh) | 2010-02-15 | 2010-12-29 | 电路板端子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10856B2 (zh) |
JP (1) | JP5299708B2 (zh) |
CN (1) | CN10219515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1075A (zh) * | 2014-07-16 | 2016-01-2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94381B2 (ja) * | 2010-09-14 | 2014-05-1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751874B2 (ja) * | 2011-03-22 | 2015-07-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端子仮係止構造 |
JP6068061B2 (ja) * | 2012-08-31 | 2017-01-2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圧入構造 |
JP2016018595A (ja) * | 2014-07-04 | 2016-02-01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9537278B2 (en) * | 2015-02-09 | 2017-01-03 | Yazaki Corporation | Terminal group and connector |
JP6550890B2 (ja) * | 2015-04-22 | 2019-07-3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
DE102017111293A1 (de) * | 2017-05-23 | 2018-11-29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Kontaktstift |
JP7027932B2 (ja) * | 2018-02-14 | 2022-03-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
JP7253354B2 (ja) * | 2018-10-31 | 2023-04-06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7238675B2 (ja) * | 2019-07-31 | 2023-03-1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およ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
JP7359007B2 (ja) * | 2020-01-31 | 2023-10-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端子連結体、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
JP7352184B2 (ja) * | 2020-02-20 | 2023-09-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22575A (en) * | 1967-06-15 | 1970-08-04 | Amp Inc | Hermetically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263880A (en) * | 1992-07-17 | 1993-11-23 | Del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Wirebond pin-plastic header combinati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
US5571033A (en) * | 1995-02-21 | 1996-11-05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ress-fit contacts for circuit board mounting |
CN2290121Y (zh) * | 1996-03-12 | 1998-09-02 | 林肇聪 | 电脑连接器端子 |
US5921788A (en) * | 1997-04-18 | 1999-07-13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header with improved post retention |
US6328576B1 (en) * | 1999-02-19 | 2001-12-11 | Yazaki Corporation | Substrate-use terminal structure using rectangular r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30834A (ja) | 1998-07-09 | 2000-01-28 | Yazaki Corp | 基板用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047323A (ja) * | 2002-07-12 | 2004-02-1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JP2004362814A (ja) * | 2003-06-02 | 2004-12-24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
JP4707970B2 (ja) | 2004-05-28 | 2011-06-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
JP4586745B2 (ja) | 2006-02-27 | 2010-11-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基板への端子取付構造 |
JP2008117675A (ja) | 2006-11-06 | 2008-05-2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付きプリント基板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を備えた自動車用電気接続箱 |
JP4949169B2 (ja) | 2007-06-04 | 2012-06-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端子保持構造及び糸バリ収集方法 |
-
2010
- 2010-02-15 JP JP2010030687A patent/JP529970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0-28 US US12/913,940 patent/US821085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29 CN CN201010621666.0A patent/CN10219515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22575A (en) * | 1967-06-15 | 1970-08-04 | Amp Inc | Hermetically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263880A (en) * | 1992-07-17 | 1993-11-23 | Del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Wirebond pin-plastic header combinati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
US5571033A (en) * | 1995-02-21 | 1996-11-05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ress-fit contacts for circuit board mounting |
CN2290121Y (zh) * | 1996-03-12 | 1998-09-02 | 林肇聪 | 电脑连接器端子 |
US5921788A (en) * | 1997-04-18 | 1999-07-13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header with improved post retention |
US6328576B1 (en) * | 1999-02-19 | 2001-12-11 | Yazaki Corporation | Substrate-use terminal structure using rectangular rod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5-340068A 2005.12.08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1075A (zh) * | 2014-07-16 | 2016-01-2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5281075B (zh) * | 2014-07-16 | 2018-05-2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299708B2 (ja) | 2013-09-25 |
JP2011165632A (ja) | 2011-08-25 |
US8210856B2 (en) | 2012-07-03 |
CN102195153A (zh) | 2011-09-21 |
US20110201237A1 (en) | 2011-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95153B (zh) | 电路板端子 | |
JP6342608B2 (ja) | 雌端子 | |
US9515403B2 (en) | Female terminal assembly | |
US7390196B2 (en) | Connector, and portable terminal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connector | |
US8944861B2 (en) | Terminal fitt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t | |
US8998656B2 (en) |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auxiliary spring with support | |
US20060128204A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JP5758756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080233810A1 (en) | Contact terminal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CN104272530A (zh) | 连接器 | |
WO2003098746A1 (en) | Connection terminal | |
JP3390721B2 (ja) | C形コンプライアントコンタクト | |
EP2511985B1 (en) | Bo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fixing member therefor | |
CN102195152B (zh) | 基板用的端子 | |
US6743059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retention | |
US2009025330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US768217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US7775832B2 (en) | Holding structure of a contact memb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6969272B2 (en) | Pressure welding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pressure welding connector receiving the same | |
US20090124133A1 (en) | Mini plug connector | |
JP4446477B2 (ja) | コネクタ | |
CN210806110U (zh) | 插头连接器的壳体构造 | |
CN211126142U (zh) | 一种弯脚压接连接器 | |
JP2006156285A (ja) | 雌端子金具 | |
JPH07302638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