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5152B - 基板用的端子 - Google Patents
基板用的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95152B CN102195152B CN201010563413.2A CN201010563413A CN102195152B CN 102195152 B CN102195152 B CN 102195152B CN 201010563413 A CN201010563413 A CN 201010563413A CN 102195152 B CN102195152 B CN 1021951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ubstrate
- pressed
- forging
- retaining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基板用的端子,具有新颖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与端子保持件的端子保持孔压接的突起部突出足够的突出量。将与端子保持件(48)的端子保持孔(56)相似且稍大的剖面形状的金属线材以预定长度切断而形成。另外,对插入到端子保持孔(56)的压入部(20)实施正交方向的锻压,在与锻压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两侧设置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32),并且将压入部(20)的锻压方向的面作为锻压面(34),并在该锻压面(34)上设置开口的凹部(3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板用的端子,用于使汽车的电连接箱等中收容的印刷基板电路连接外部的电路,特别是涉及被压入并保持于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件而使用的由金属线材构成的基板用的端子。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将电气部件连接到汽车的电连接箱等中收容的印刷基板电路上时,使用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板用的端子。这种基板用的端子被压入并保持于在端子底座及连接器壳体等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件中贯通形成的端子保持孔中。并且,基板用的端子的一端侧锡焊于印刷基板电路的导电路径,并且另一端侧与外部电线末端上所设置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等嵌合连接,外部的电路与印刷基板电路连接。
近年来,伴随着电连接箱及电气部件的小型化、高密度化的需求,要求以小间距排列剖面积更小的基板用的端子而安装于端子保持件。因此,提出有下述方案:将以一定的小剖面积延伸的金属线材按照预定长度切断,由此以良好的成品率获得符合上述要求的基板用的端子。例如,JP特开2000-243495号(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案即是如此。
为了实现这种基板用的端子和外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可靠且稳定的连接,需要将端子保持件的端子保持孔中所压入的各基板用的端子在端子保持件上牢固地固定位置并保持。因此,提出有下述结构: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正交方向)上对基板用的端子的长度方向(轴向)的中间部分进行锻压而使其向侧方突出,由此设置多个突起部,使各突起部的突出端面和端子保持孔的两个相对面压接,通过过盈配合进行固定。
但是,由金属线材构成的基板用的端子,由于其剖面积较小,所以通过锻压充分地获得向侧方突出的突起部的突出量存在限制。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充分地加大突起部和端子保持孔的各相对面之间的重叠余量较困难,难以将各基板用的端子在端子保持件上牢固地固定位置。此外,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虽然也可以考虑将突起部设于多个部位而提高位置固定的稳定性,但由于锻压次数增多,所以存在制造工序变得繁杂而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2434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上述问题为背景而创立,其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基板用的端子,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与端子保持件的端子保持孔压接的突起部突出足够的突出量。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基板用的端子,以预定长度切断金属线材而形成,将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上的压入部压入到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件的端子保持孔中而组装,所述基板用的端子的特征在于,对所述压入部实施正交方向的锻压而形成锻压面,并且在与锻压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锻压面上设置有开口的凹部。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通过在锻压面形成凹部,根据凹部的体积增大突出部的突出量。这样,与凹部的体积相应地突出部的突出量增加,锻压造成的突出部的突出量与现有结构的基板用的端子相比增大,由此增大突出部的前端面和端子保持件的端子保持孔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并且突出部与端子保持孔的内表面在卡定状态下压接。由此,本技术方案的基板用的端子,通过在突出部的前端面和端子保持孔的内表面之间作用的摩擦阻力的增大、及突出部卡定于端子保持孔内表面,较大地确保抵抗从端子保持孔拔出的阻力。结果,基板用的端子以预定的突出高度稳定地保持于端子保持件。
并且,由于凹部在锻压面上开口而形成,所以在压入部的锻压加工时可与凹部的形成同时进行。所以,能够不增加锻压工序的次数而形成凹部,能够防止制造成本增加。并且,能够通过在锻压面上形成凹部这一极简单的方法来容易地增大突出部的突出高度尺寸。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基于所述第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所述凹部在所述锻压面的轴向的全长上沿着该轴向延伸。
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锻压面的轴向全长上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凹部,突出部向宽度方向外方的突出量在轴向的全长上得以增大。所以,能够在突出部的轴向全长上以足够的大小稳定地得到突出部与端子保持孔的重叠余量,更大地确保抵抗基板用的端子从端子保持孔拔出的阻力。
本发明的第三的技术方案基于所述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所述凹部被设置在所述锻压面的轴向两端缘部的至少一个端缘部上。
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锻压面的轴向两端缘部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凹部,不会使与凹部的体积相当的金属材料向轴向外方转移而有助于突出部向正交方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量。特别是在由线材形成的基板用的端子中,锻压引起的向轴向的延伸容易成为问题,但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积极地限制向该轴向的延伸,能够进一步增大向正交方向的延伸量。
此外,优选的是,在锻压面的轴向两端缘部形成凹部。由此,在形成凹部时,更加积极地限制向轴向延伸,高效地确保突出部向宽度方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量。更优选的是,在锻压方向两侧的锻压面上,在轴向两端缘部设置凹部。由此,降低甚至防止将基板用的端子压入到端子保持孔时产生的力矩,防止基板用的端子压曲变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确保突出部和端子保持孔的各相对面之间的重叠余量足够大,能够实现端子保持件的稳定支撑。并且,由于上述效果无需增加特别的加工工序即可实现,所以也能够避免制造工序复杂化造成制造成本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结构的基板用的端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视说明图。
图2是图1的II方向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3是图1的III方向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4是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基板用的端子时实施的一个工序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基板用的端子向基板组装的状态的透视说明图。
图6是图5的VI-VI剖面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7是图5的VII-VII剖面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8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结构的基板用的端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视说明图。
图9是图1的IX方向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10是图9的X-X剖面的放大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将图9所示的基板用的端子向基板组装的状态的剖面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首先,图1中,作为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基板用的端子的第一实施方式,以透视图表示在汽车用的电连接箱内收容的印刷基板用的端子。从图1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的端子10作为整体具有细长的四棱柱形状。该基板用的端子10是使用将金属方形线材以预定长度切断而成的切断线材形成的,所述金属方形线材具有与后述的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件即端子保持底座48上所设置的端子保持孔56近似的形状,且具有可压入到端子保持孔56程度的稍大的矩形的轴正交剖面形状。并且,基板用的端子10通过被压入到该端子保持孔56而安装到端子保持底座48并被保持(参照图5~图7)。
更详细地说,基板用的端子10中,轴向(长度方向)一端侧即向端子保持孔56压入的方向的前端侧的部分形成基板连接部12,其另一端侧即向端子保持孔56压入的方向的后端侧的部分形成连接器连接部14。基板连接部12具有在基板用的端子10由端子保持底座48保持的状态下通过锡焊固定于印刷基板46上所配置的导电路径66上并电连接的部分(参照图6及图7)。连接器连接部14具有在基板用的端子10由端子保持底座48保持的状态下与对应连接器的电接触部(未图示)电连接的部分。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基板用的端子10的基板连接部12侧称为压入方向前端侧,将基板用的端子10的连接器连接部14侧称为压入方向后端侧。
在上述基板连接部12的前端部(压入方向前端部)和连接器连接部14的前端部(压入方向后端部)上形成朝向前端变细的四棱锥台形状的尖头部16、16。由此,如后所述将基板用的端子10向端子保持底座48的端子保持孔56插入的插入操作能够更顺利地实施。此外,上述各尖头部16、16通过例如对基板连接部12和连接器连接部14各自的前端部实施将上述各前端部压缩的锻造加工等而容易形成。
另外,基板连接部12和连接器连接部14中,除了尖头部16、16,对位于基板用的端子10的中间部侧的部分不实施任何加工。因此,基板连接部12和连接器连接部14的尖头部16、16以外的部分中,其轴正交剖面形状分别为与端子保持孔56近似的形状且可压入到端子保持孔56的程度的稍大的矩形剖面形状。
基板用的端子10的夹在基板连接部12和连接器连接部14之间的轴向中间部分形成安装部18。该安装部18具有压入部20,另外,从压入部20向压入方向后端侧以预定尺寸分离的部分上,两个抵接突起22、22一体形成。
如图2及图3所示,两个抵接突起22、22均具有下述的长方形的平板形状:具有比连接器连接部14的尖头部16以外的部分的厚度(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薄的厚度,并沿基板用的端子10的轴向延伸。并且,上述两个抵接突起22、22从位于基板用的端子10的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两侧的两个侧面分别以预定的高度:H1突出。另外,在安装部18的两个抵接突起22、22的形成部位上,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与连接器连接部14形成同一厚度。
并且,在安装部18上,两个抵接突起22、22设于相比压入部20靠压入方向后端侧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由此,位于安装部18的两个抵接突起22、22的形成部位和压入部20的形成部位之间的中间部分24的轴正交剖面形状为与上述金属线材相同的剖面形状,即为与端子保持孔56近似的形状且稍大的矩形剖面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压入部20通过在厚度方向上被锻压而在厚度方向上比连接器连接部14薄,正交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扁平的矩形。因此,如图1及图3所示,在压入部20和相比压入部20位于压入方向前端侧的基板连接部12之间的边界部分上,在正交方向上扩展的台阶面26被设置为在压入部20的厚度方向两侧各有一个。并且,在这种各台阶面26、26和基板连接部1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大致直角的角部形成台阶边缘部28、28。
即,基板用的端子10的厚度方向两侧的压入部20和基板连接部12之间的边界部分上,台阶边缘部28分别各形成一个。另外,上述各台阶边缘部28、28分别包括由基板连接部12的周方向上相邻的侧面彼此之间形成的角部和台阶面26构成的两个尖锐的角形边缘部分30。
另外,在压入部20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朝向宽度方向外方突出的两个突出部32、32,如图2所示,压入部20的宽度方向尺寸比中间部分24和基板连接部12大。该突出部32、32利用下述工序形成:将金属方形线材上的压入部20的形成部位在厚度方向上锻压,在厚度方向上加工成薄壁的扁平矩形剖面时,金属方形线材向宽度方向外侧膨出变形。此外,突出部32的宽度方向上的突出高度尺寸:H2比抵接突起22的宽度方向上的突出高度尺寸:H1小。
另外,压入部20的厚度方向两端面相互平行且均形成大致平坦的锻压面34、34,锻压面34、34上分别形成有凹部36、36。凹部36在宽度方向上按直线延伸,形成为在压入部20的轴向端面和锻压面34上开口的槽状或者切口状,在锻压面34的轴向两端上横跨宽度方向全长而连续设置。另外,通过在各锻压面34的轴向两端形成凹部36,在压入部20的轴向两端部上设置厚度比除了凹部36的轴向中间部分薄的两个连接部38、38,与基板连接部12和连接器连接部14连接。
具有上述结构的基板用的端子10例如如下所述制造。
即,首先,准备具有与端子保持孔56近似的形状且具有可压入到端子保持孔56程度的稍大的矩形的轴正交剖面形状的金属方形线材。然后,将该金属方形线材以预定长度切断,得到切断线材40。
然后,如图4所示,对切断线材40进行使用了冲头42和冲模44的公知的冲压成形。在此处所使用的冲头42和冲模44上,设有与基板用的端子10的安装部18的外表面形状对应的凹部及凸部。并且,冲头42和冲模44对夹于其间的切断线材40在其厚度方向上实施锻压(冲压)。
通过实施使用了这种冲头42和冲模44的冲压成形,将安装部18的连接器连接部14侧的部位和压入部20在厚度方向上压扁。由此,对安装部18的连接器连接部14侧的部位形成向其宽度方向即与冲压成形时的锻压方向正交的端面方向突出的两个抵接突起22、22。另外,与此同时,在锻压方向上将安装部18的压入部20薄壁化,并且在压入部20的轴向两端设置一对凹部36、36而形成两个连接部38、38。并且,形成向与锻压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2、32。这样处理后,得到具有如图1~图3所示的结构的基板用的端子10。
该基板用的端子10例如如图5所示在贯通状态下安装在印刷基板46上配置的端子保持底座48上并保持。另外,在该保持状态下配置于印刷基板46。
更具体地说,端子保持底座48具有在印刷基板46上竖立设置的一对脚部52、52和在所述脚部52、52上架设的顶板部54。并且,在该端子保持底座48的顶板部54上,多个贯通顶板部54的贯通孔50纵横排列设置。
如图6及图7所示,上述各贯通孔50中,位于基板用的端子10的插通方向(向端子保持孔56的压入方向)的前端侧(图6及图7的下侧的印刷基板46侧)的大致下半侧部分构成的下部开口侧部分形成端子保持孔56。该端子保持孔56具有一定大小的轴正交剖面形状(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剖面形状),并具有在顶板部54的厚度方向上笔直地延伸的形态。另外,所述一定大小的轴正交剖面形状为与基板用的端子10的基板连接部12及连接器连接部14的轴正交剖面形状近似的形状且它们可压入程度的稍小的矩形状。并且,该端子保持孔56的延伸长度(图7中由L1表示的尺寸)比基板用的端子10的压入部20的轴向长度(图7中由L2表示的尺寸)长预定尺寸。
另外,贯通孔50中,基板用的端子10的插通方向后端侧(图6及图7上侧)的部分构成的上部开口侧部分形成导向孔58。该导向孔58具有其正交方向上的剖面面积朝向上方逐渐增加的矩形的漏斗形态。即,此处,贯通孔50的四个内表面的上部部位呈现随着靠近上方向正交方向外方倾斜的倾斜面形态。
在贯通孔50的端子保持孔56(下部开口部分)和导向孔58(上部开口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上,设有两个收容凹部60、60。所述两个收容凹部60、60在基板用的端子10插通到贯通孔50的插通状态下在基板用的端子1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向的两个内表面上各形成一个。各收容凹部60、60具有比与基板用的端子10的安装部18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面一体形成的抵接突起22、22大一圈的矩形形状。并且,所述收容凹部60的内表面中的在贯通孔50的正交方向上扩展的内表面形成与抵接突起22抵接而卡定的卡定面62。
另外,贯通孔50的中间部分上,在收容凹部60、60的卡定面62、62和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之间,分别形成有朝向外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所构成的倾斜引导表面64。并且,该贯通孔50的中间部分的基板用的端子1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内表面,它们之间的距离比基板用的端子10的基板连接部12及连接器连接部14的厚度稍小。
并且,基板用的端子10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贯通孔50中由导向孔58的内表面及倾斜引导表面64、64引导,并且从基板连接部12的前端的尖头部16侧顺利地插通(插入)。
插通到贯通孔50的基板用的端子10中,基板连接部12从端子保持孔56的下侧开口部向下方突出。并且,该基板连接部12的尖头部16贯通印刷基板46,另一方面,基板连接部12的轴向中间部分通过锡焊(未图示)固定于印刷基板46上形成的导电路径66上并电连接。
另外,插通到贯通孔50的基板用的端子10中,安装部18的两个抵接突起22、22分别收容在贯通孔50的轴向中间部上设置的两个收容凹部60、60内。并且,各抵接突起22、22的下表面(基板连接部12侧的面)卡定于各收容凹部60、60的卡定面62、62。由此,基板用的端子10向贯通孔50内插入的插入位置、及基板用的端子10向端子保持孔56内压入的压入位置在轴向上分别被规定。由此,插通到贯通孔50的基板用的端子10被阻止下述情况:从抵接突起22卡定于卡定面62的卡定状态向印刷基板46侧位移,该基板用的端子10向端子保持孔56压入的压入位置变化。这对于在基板用的端子10向端子保持底座48安装的安装状态下相对于未图示的对应连接器连接基板用的端子10的连接器连接部14时将基板用的端子10维持在预定位置是有效的。
并且,在上述的各抵接突起22、22向各收容凹部60、60内收容时,基板用的端子10的安装部18的压入部20被压入到端子保持孔56。另外,此处,端子保持孔56的延伸长度:L1比基板用的端子10的压入部20的轴向长度:L2长。因此,在压入部20压入到端子保持孔56的压入状态下,隔着基板用的端子10的压入部20位于轴向两侧的、安装部18的中间部分24和基板连接部12的尖头部16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在它们的全周上,以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面压接的方式压入到端子保持孔56。另外,安装部18的两个抵接突起22、22的形成部位的厚度方向两侧面(位于两个抵接突起22、22的宽度方向之间的部位的厚度方向两侧面)压接于贯通孔50的轴向中间部的内周面。由此,在基板用的端子10的包括压入部20的轴向中间部和包括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面的贯通孔50的内周面之间,在基板用的端子10的轴向中间部的全长上,产生充分大的摩擦阻力。
并且,在将基板用的端子10向端子保持孔56压入的压入状态下,压入部20的两个突出部32、32对端子保持孔56的彼此相对的一对内表面产生较大的推压力。由此,上述各突出部32、32的前端面和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之间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并且在各突出部32、32在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扣合的状态下压接于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
这样,在基板用的端子10向端子保持孔56压入的压入状态下,通过包括压入部20的轴向中间部与包括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面的贯通孔50的内周面在更大的压力下压接而产生的较大的摩擦阻力和各突出部32、32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的扣合作用的相互作用,压入部20从端子保持孔56拔出的阻力(轴向的定位力)有效地保持足够的大小。
特别是,在基板用的端子10中,通过在压入部20的各锻压面34上分别形成凹部36、36,与凹部36、36的体积对应的金属材料有助于增大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2、32的突出高度。结果,突出部32、32的前端面与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面以更大的力压接,因此在它们之间作用有更大的摩擦阻力,更大地确保了基板用的端子10从端子保持孔56拔出的阻力。
并且,由于凹部36、36在各锻压面34的轴向端部上形成,因此在压入部20锻压时,通过冲头42和冲模44阻止与凹部36、36的体积对应的金属材料向轴向外侧延伸。由此,能够更高效地增大突出部32、32向正交方向外侧(宽度方向外侧)的突出量,有利地获得基板用的端子10从端子保持孔56拔出的阻力。
并且,为了较大地获得突出部32、32的突出高度而设置的凹部36、36在压入部20的锻压面34、34形成开口,由此能够与压入部20的锻压同时形成凹部36、36。由此,不需要增加凹部36、36的形成工序,能够避免制造工序的复杂化,并防止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在压入部20的各锻压面34上分别设有2个凹部36、36,压入部20的凹部36的形成部位(连接部38)的正交方向上的剖面形状形成为相对于基板用的端子10的中心轴在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对称的形状。由此,防止在基板用的端子10压入到端子保持孔56时产生力矩,避免基板用的端子10的压曲变形。
另外,在对基板用的端子10施加有从贯通孔50抽出的方向的外力时,发挥毛边的功能,台阶边缘部28、28进入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面而卡住,从而卡定。并且,各台阶边缘部28、28分别具有两个呈尖锐形状的角形边缘部分30,这些角形边缘部分30相对于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面更可靠地卡定。由此,压入部20从端子保持孔56的拔出的阻力变得更大。
接着,在图8中,作为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基板用的端子的第二实施方式,以透视图表示汽车用的电连接箱内所收容的印刷基板用的端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基板用的端子10实质上相同的部件和部位,在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由图8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的端子80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板用的端子10相同,作为整体,具有细长的四棱柱形状,由将金属方形线材切断而成的切断线材40形成。另外,基板用的端子80为一体地具备基板连接部12、连接器连接部14和安装部82的结构。
安装部82如图9所示,包括在轴向上分离设置的抵接突起22、22和压入部84、84。压入部84通过将切断线材40的轴向中间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锻压并加工成扁平而形成,设有两个突出部86、86,所述两个突出部86、86在厚度方向比切断线材40薄,并且在宽度方向上比切断线材40宽,且向宽度方向两侧突出。
另外,压入部84的厚度方向两面形成大致平坦的锻压面88、88,并且如图9、10所示,在各锻压面88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有凹部90。凹部90在锻压面88上开口,形成以大致一定的剖面形状在轴向全长上连续且按直线延伸的槽状。另外,凹部90在正交方向的剖面(参照图10)上为朝向锻压面88的开口部侧逐渐扩宽的V字形态,压入部84的凹部90的形成部位朝向宽度方向中央逐渐变薄。
并且,具备压入部84的基板用的端子80在贯通状态下安装并保持在印刷基板46上配置的端子保持底座48上。另外,在这种保持状态下配置在印刷基板46上。即,基板用的端子8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板用的端子10相同,从基板连接部12的前端的尖头部16侧顺利地插通(插入)到端子保持底座48上设置的贯通孔50中。
插通于贯通孔50的基板用的端子80的安装部82的压入部84被压入到端子保持孔56。此外,端子保持孔56的延伸长度:L1比基板用的端子80的压入部84的轴向长度:L3长,压入部84的宽度方向两端面在轴向全长上压接于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面,并且中间部分24和基板连接部12的轴向内侧端部压接于端子保持孔56的内周面。由此,在基板用的端子80的轴向中间部分和包括端子保持孔56内周面的贯通孔50的内周面之间作用有足够大的摩擦阻力。
另外,在基板用的端子80向贯通孔50压入的压入状态下,压入部84的两个突出部86、86与端子保持孔56的彼此相对的一对内表面产生较大的推压力。由此,在这些各突出部86、86和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之间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并且各突出部86、86在扣合状态下压接于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
由此,在基板用的端子80上,基于轴向中间部分压接于端子保持孔56内表面而产生的较大摩擦阻力和突出部86、86扣合于端子保持孔56内表面的扣合作用,来自端子保持孔56的拔出阻力(轴向的定位力)达到足够的大小。
特别是,在基板用的端子80的压入部84上,设有在锻压面88、88上开口的凹部90、90,突出部86、86的突出高度尺寸(宽度方向尺寸)变大与凹部90、90的体积对应的量。由此,突出部86、86的前端面和端子保持孔56的内表面之间的推压力变大,作用于基板用的端子80和端子保持孔56之间的拔出阻力增大。
并且,由于凹部90、90形成在压入部84的轴向全长上延伸的槽状,因此在基板用的端子80向贯通孔50压入时,能够防止压入力产生的轴向应力集中作用,从而能够避免压曲变形。
并且,凹部90、90具有朝向厚度方向外侧逐渐在宽度方向上扩开的轴正交剖面形状。由此,特别是在厚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上突出部86、86的突出高度可变得更大,可更有效地防止基板用的端子80相对于贯通孔50拔出及轴向上的位置偏移。
并且,凹部90、90形成在压入部84的厚度方向两侧,压入部84具有相对于基板用的端子80的中心轴在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上均对称的正交方向的剖面形状。所以,降低甚至避免压入力的作用引起的力矩产生,防止基板用的端子80的压入部84压曲变形。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说明。例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压入部20的轴向两端形成凹部36,但凹部36可以仅在压入部20的轴向某一端上形成,也可以在轴向中间部形成。另外,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凹部90,为了确保耐荷重性优选设在压入部84的中央,但也可以偏离中央,例如也能够在各锻压面88上在宽度方向分离形成多个凹部90。
另外,凹部的形态不一定限定于槽状,例如也可以通过形成1个至多个局部的凹陷来设置凹部。
作为基板用的端子的形成材料使用的金属线材可适宜地进行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具有与端子保持孔56近似的矩形轴正交剖面的金属线材,但本发明中,具有与端子保持孔相似的剖面形状的金属线材、与端子保持孔不同的剖面形状(包括圆形剖面及不规则剖面等)的金属线材均可采用。
本发明对例示的汽车用的电连接箱内收容的印刷基板用的端子以外的基板用的端子也能够有效地应用。
Claims (1)
1.一种基板用的端子,以预定长度切断金属线材而形成,将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上的压入部压入到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件的端子保持孔中而组装,所述基板用的端子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压入部实施正交方向的锻压而形成锻压面,并且在与锻压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
通过所述正交方向的所述锻压,在所述锻压方向两侧的各所述锻压面上,在所述锻压面的轴向两端设置有在所述锻压面上开口的一对凹部,
各所述凹部在各所述锻压面的宽度方向全长上按直线延伸并连续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63720 | 2010-03-19 | ||
JP2010063720A JP5578315B2 (ja) | 2010-03-19 | 2010-03-19 | 基板用端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95152A CN102195152A (zh) | 2011-09-21 |
CN102195152B true CN102195152B (zh) | 2014-11-19 |
Family
ID=44602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6341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152B (zh) | 2010-03-19 | 2010-11-25 | 基板用的端子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578315B2 (zh) |
CN (1) | CN1021951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27348B2 (ja) * | 2014-07-16 | 2018-11-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9537278B2 (en) | 2015-02-09 | 2017-01-03 | Yazaki Corporation | Terminal group and connector |
CN109586070A (zh) * | 2017-09-29 | 2019-04-0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线材端子、端子组件及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 |
JP7219018B2 (ja) * | 2018-05-18 | 2023-02-07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回路装置 |
JP7172938B2 (ja) * | 2019-09-30 | 2022-11-1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雄端子、および雄コネク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90121Y (zh) * | 1996-03-12 | 1998-09-02 | 林肇聪 | 电脑连接器端子 |
JP2803574B2 (ja) * | 1994-08-30 | 1998-09-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プレスイン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328576B1 (en) * | 1999-02-19 | 2001-12-11 | Yazaki Corporation | Substrate-use terminal structure using rectangular r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70294A (en) * | 1970-10-19 | 1972-06-13 | Sylvania Electric Prod | Multiple 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3824554A (en) * | 1972-08-28 | 1974-07-16 | G Shoholm | Spring-type press-fit |
JPS5062054U (zh) * | 1973-10-04 | 1975-06-06 | ||
DE3537164C1 (de) * | 1985-10-18 | 1987-01-08 | Leonhardy Gmbh | Anschlussstift fuer Ioetfreie Anschlusstechniken |
JPS62102277U (zh) * | 1985-12-17 | 1987-06-29 | ||
JPH0719874B2 (ja) * | 1986-05-31 | 1995-03-06 |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 半導体搭載基板用の導体ピ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A1277734C (en) * | 1987-06-05 | 1990-12-11 | Robert L. Barnhouse | Circuit board pin |
JPH0317971A (ja) * | 1989-06-13 | 1991-01-25 | Nec Corp | コンタクトピン |
JPH07282871A (ja) * | 1994-04-08 | 1995-10-27 | Meiyuu Giken Kk | Ic基板のピン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5129274A (ja) * | 2003-10-21 | 2005-05-19 | Fujitsu Ten Ltd |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および接続構造 |
JP4707970B2 (ja) * | 2004-05-28 | 2011-06-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
-
2010
- 2010-03-19 JP JP2010063720A patent/JP557831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1-25 CN CN201010563413.2A patent/CN10219515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03574B2 (ja) * | 1994-08-30 | 1998-09-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プレスイン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290121Y (zh) * | 1996-03-12 | 1998-09-02 | 林肇聪 | 电脑连接器端子 |
US6328576B1 (en) * | 1999-02-19 | 2001-12-11 | Yazaki Corporation | Substrate-use terminal structure using rectangular rod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平3-17971A 1991.01.25 * |
JP特开2005-340068A 2005.12.0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578315B2 (ja) | 2014-08-27 |
CN102195152A (zh) | 2011-09-21 |
JP2011198594A (ja) | 2011-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95153B (zh) | 电路板端子 | |
KR101292360B1 (ko) | 커넥터 | |
JP6342608B2 (ja) | 雌端子 | |
KR101725569B1 (ko) | 커넥터 및 단자 배치 부재 | |
CN102195152B (zh) | 基板用的端子 | |
US20090061655A1 (en) | Connector | |
US20080233810A1 (en) | Contact terminal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CN107431295B (zh) | 压配合端子 | |
EP2533378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erminal with press-fit engaging section | |
EP2511985B1 (en) | Bo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fixing member therefor | |
EP1775796A2 (en) | Board Connector | |
US6428365B1 (en) | Terminal | |
KR20220098219A (ko) | 가이드 플레이트를 구비한 플러그 | |
CN111048953B (zh) | 转角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EP2704268A1 (en) | Connector terminal | |
US20160120024A1 (en) | Linear Conductor Connection Terminal | |
EP2065983A2 (en) | Contact member, holding structure of contact membe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WO2019044677A1 (ja) | 端子金具 | |
US20150311660A1 (en) | Jig and press-f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is jig | |
JP7191380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894734B2 (ja) | 端子金具 | |
JP5344992B2 (ja) |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の内部端子 | |
JP2002015806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3001455A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
EP2750253A1 (en) |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