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7001B - 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进行再处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进行再处理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7001B
CN102187001B CN200980141228.XA CN200980141228A CN102187001B CN 102187001 B CN102187001 B CN 102187001B CN 200980141228 A CN200980141228 A CN 200980141228A CN 102187001 B CN102187001 B CN 102187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described method
solid
gas
f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12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7001A (zh
Inventor
A·埃德林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 he electrician carbon Germany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SGL Carbon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25607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18700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L Carbon SE filed Critical SGL Carbon SE
Publication of CN102187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7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5/00General methods of reducing to metals
    • C22B5/02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 C22B5/10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by solid carbonaceous reduc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5/00Manufacture of carbon-steel, e.g. plain mild steel, medium carbon steel or cast steel or stainless steel
    • C21C5/52Manufacture of steel in electric furnaces
    • C21C5/54Processes yielding slags of special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5/00General methods of reducing to metals
    • C22B5/02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 C22B5/12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by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7/00Working up raw materials other than ores, e.g. scrap, to produce non-ferrous metals and compounds thereof; Methods of a general interest or applied to the winning of more than two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7/00Working up raw materials other than ores, e.g. scrap, to produce non-ferrous metals and compounds thereof; Methods of a general interest or applied to the winning of more than two metals
    • C22B7/001D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7/00Working up raw materials other than ores, e.g. scrap, to produce non-ferrous metals and compounds thereof; Methods of a general interest or applied to the winning of more than two metals
    • C22B7/001Dry processes
    • C22B7/002Dry processes by treating with halogens, sulfur or compounds thereof; by carburising, by treating with hydrogen (hydri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7/00Working up raw materials other than ores, e.g. scrap, to produce non-ferrous metals and compounds thereof; Methods of a general interest or applied to the winning of more than two metals
    • C22B7/02Working-up flue dus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7/00Working up raw materials other than ores, e.g. scrap, to produce non-ferrous metals and compounds thereof; Methods of a general interest or applied to the winning of more than two metals
    • C22B7/04Working-up sla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1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 Y02P10/143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of methane [CH4]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进行再处理的方法。在这种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和/或自燃物、尤其是垃圾破碎的轻质部分进行再处理或还原的方法中,将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加到一个至少局部感应加热的石墨体上,其中装入与石墨的碳不同的还原剂,并收集流出的经还原和脱气的熔化物,其中将还原剂与固体或熔化流动的装料一起装入,而且装入天然气,褐煤屑,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和/或氨,与水蒸汽,氧气,CO2和/或卤素或者说卤化氢一起作为还原剂。

Description

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进行再处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和/或自燃物,尤其是垃圾破碎轻质部分,破碎的旧轮胎,含油的轧机屑,PCB(多氯联苯),污染的旧木料,污染的挖掘物(二英或者呋喃),石油蒸馏余渣和干污泥进行再处理或还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碎屑和渣,尤其是垃圾渣,垃圾破碎轻质部分,复合材料,例如像有涂层的铝膜,钢渣以及由非铁合金冶炼和无机工艺技术产生的渣都含有一系列的金属氧化物,其中若是钢渣就在钢渣里有大量的重金属氧化物。为了还原这样的不受人欢迎的金属氧化物,和尤其是铬,钒,钼,钨,钴,锰,铅,铜和锌的氧化物,已经建议:将流动的熔体加装到一种相应的还原的金属熔池上,尤其是一种铁熔池,这种熔池含有熔化的碳作为还原剂,其中还原过的金属转变成金属渣。为了经济地实施一种这样的方法但是多数需要采用初始材料直接作为熔体,以便能够利用熔体可察觉的热量。此外在所有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渣与金属熔池处于平衡,而且由于平衡条件,重金属氧化物决不可能以一种方式完全地还原,在此方式时保留在渣里的氧化物也许在分析的指示极限之下。这尤其是适合于铬-和钒氧化物,它们保留在在还原过的渣里的量大多超过1000ppm。
玻璃,和尤其是玻璃熔体,只是当从这样的玻璃熔体里定量地去除黑色金属氧化物的即使极小的富集时,才能制成无色的,这是因为金属氧化物赋予玻璃相应的颜色。在对玻璃或玻璃熔体再处理时,此外总是需要进行一种提纯,以便可靠地去除最小的气泡,正如它们即使在用于去除金属氧化物的还原过程中也会产生那样。这只是在熔体具有相应高的温度和相应低的粘度以及在熔池液面相对低的时候才可能,这样的熔池液面还可以使气体排出。
在这个方面已经在文献WO 2006/079132 A1里建议:将固体颗粒和/或熔体加到一个至少局部感应加热的具有块状焦炭的床或者一个柱上,并且收集流出的还原的和脱气的熔体。一种这样的焦炭床与已知的金属熔池相比具有高得多的还原倾向,其中无论是熔化还是还原都直接在焦炭床里或者说直接在焦炭块上进行。当然在这种方法中不利的是:焦炭床具有相对较高的硫含量,并且只是在很高的感应频率时才耦合连接,并因此不得不使电气设备的运行费用相对较高。相应的频率在大约50至100khz,这又导致了:耗费的能量由于集肤-效应而只能加在焦炭床的外边缘上。为了即使在堆积体料的中间也充分地将焦炭床加热,需要高的功率,这是因为很少的热量从感应加热的边缘区传输至中间。已知的方法除此之外有以下缺点:焦炭随着还原反应而逐渐被消耗,并且因此必须连续不断地补给,为此不得不在设备方面采取相对复杂而费用高的预防措施。这里尤其有问题的是:当将冷的焦炭放在加热的堆积体料上时,焦炭会变成极细的粉状,从而不再保证堆积体料有充足的孔隙率,并且不得已而有高的压力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改进开头所述样式的方法,从而在避免上述缺点的条件下,特别简单而经济地不仅能够使固体物质,也使熔体最大程度上定量地与重金属氧化物脱开,而且尤其是可以消除一系列的重金属氧化物,直至指示极限以下,其中应该同时确保:所加上的或者在方法中形成的熔体被完全脱气或者说提纯。尤其是要使得问题材料,如垃圾破碎的轻质部分能够简单地进行再处理。
为了解决这个任务,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主要在于:将固体或者熔化流动物料加到一个至少局部感应加热的石墨体上,装入与石墨的炭不同的还原剂,并收集流出的经还原的和/或脱气的熔体,其中使还原剂与固体或者熔化流动的配料一起装入,而且装入天然气,褐煤屑,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和/或氨,与水蒸汽,氧气,CO2和/或卤素或者说卤化氢一起作为还原剂。
由于还原剂不再由感应加热的堆积体料本身构成,而是被装入,并且尤其是与固体或者熔化流动的配料一起,或者说作为固体或者熔化流动的配料或者自燃物被装入,因此感应加热的石墨体就不消耗或者很少消耗了。因而可以完全取消用于补装石墨的费用很贵的装置。由于基本上不消耗石墨堆积体料,因此既可以调整在堆积体料里石墨参数的轴向梯度,也可以调整径向梯度。例如为了优化温度关系和流动情况,可以局部地影响各个石墨体的大小,形状,晶体含量以及导电率,以便实现相应的效果。作为离析物这里除了已经提到的之外,也采用氧化的,预先热处理的钢厂粉状物。铅,卤素和碱在反应器之外预先热处理时被除去,因此由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废气可以得到很纯的锌,必要时为氧化物的形式。
还原剂可以作为固体或者熔化流动的配料的组份,或者与配料分开地被装入。
将垃圾破碎的轻质部分放到石墨上并在大约1500-2000℃时气化。由于高的温度和还原的气氛可以使二英,呋喃和PCB’s(多氯联苯)立即裂解。同样也可以使焦油气化。产生的热解焦炭通过添加水蒸汽和/或氧气被气化。有可能包含的硫作为硫化钙熔解在相应调整过的渣里。使金属-和渣组份液化,并且可以分开地排出。所产生的污染气体被抽出用于进行废气处理,并在那里净化。通过喷入水蒸汽和氧气作为气化剂使净化的气体不通过空气而稀释,并且因此不含有氮氧化物(NOX)。气体优选作为高炉里的还原气体,或者在直接还原时,作为水泥焙烧炉里备选的燃烧气体,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冶金(预热-)炉,用于直接转换成电(例如在煤气发动机里),或者用于根据高H2-含量的费-托汽油合成法。
因为将固体颗粒和/或熔体加载一个感应加热的石墨体上并注入了还原剂,因此可以与发生的还原反应无关地提供一种对于还原所必需的热能。石墨体这里可以优选由具有块状石墨的一个床,一个柱或者一种堆积体构成。石墨体可以备选地设计成石墨块,具有穿过这石墨块的通道,孔和类似物。对这些设计方案来说共同的是:在床,柱或堆积体的石墨块之间,或者说在石墨块的通道或者孔里都保留有自由空腔,在这些空腔里主要按气相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可以在石墨体的这样的自由空腔里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其中在那里也由于高的涡流力和表面力而进行熔体烧结。作为反应机理,这里既可以考虑金属氧化物与一氧化碳间接还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或者说与氢还原成金属和水,也可以考虑金属氧化物与碳直接还原成金属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又与反应的碳转变成一氧化碳,而且相应的水通过与碳的水煤气反应而成为氢和一氧化碳。
由于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提供必要的热能和提供还原剂分开来,因此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还原剂,其中实际应用的还原剂可以按照还原的要求和经济的观点来选择。
导电很好的石墨在感应频率小得多的时候,和尤其是在频率超过0.5khz时,就耦合了,因此可以避免电器设备的上述缺点。石墨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低。但由于感应频率小导致了石墨的耦合,因此避免了独特的集肤效应,从而使消耗的能量能够更深地进入到石墨体的横断面里,并因此导致均匀的感应加热。感应频率在这里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因此也可以考虑更高的频率,以便有意地实现一种更强的集肤效应。这可能是有益的,如果边缘区足够大地被加热,从而由于气体在过热的边缘区里高的粘度,使大部分的反应气体向着反应器的中间聚集的话,其中反应器的耐火材料通过取决于粘度的、在边缘区里材料交换的最小化来保护。同时石墨的导热性比焦炭的导热性高许多倍,因此除了更均匀的感应加热之外,通过石墨体的整个断面上的热传导而进行热平衡。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可以这样进一步改进这方法,使得固体的或熔化流动的材料和与石墨的碳不同的还原剂以及必要时固体的或熔化流动的配料吸入到石墨床里。这可以这样来实现:通过石墨堆积体的轴向长度来调整压力梯度,这种压力梯度使得颗粒和气体从堆积体的给料端流向出料端。按此方式可以实现可靠地应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
如果,如同相当于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那样,将煤粉或者说褐煤粉作为还原剂装入,那么可以实现一种相对于一个焦炭床(见文献WO 2006/079132 A1)高许多倍的还原电势。粉煤在击中或者说在进入感应加热的石墨体的自由空腔里时,与同样也装入的氧气/水蒸汽一起一下子转变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这样就保证了离析物很有效的还原。另一个优点在于:粉煤比焦炭,价廉得多。成本极其有利的褐煤粉特别适合于用来实施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这一方面,由于与很纯的煤粉相比相对强烈地加有伴生物的褐煤粉在热解作用时导致许多挥发物质,这些物质具有高的还原电势,而且另一方面,因为在褐煤粉里相对高的硫含量全部转移到渣里,并且因此完全避免了在这样利用褐煤时废气除硫的问题和费用。
这里优选地这样来改进设计这方法,从而借助于一种载体气体和尤其是氮气,CO2,O2或者空气将固体还原剂装入。这一方面用于使要进行还原的或者说要熔化的材料均匀分布到堆积体的表面上,并且另一方面避免了形成更大量的产品气体,因而避免了颗粒从堆积体里过度地一起被拖走,并且限制了堆积体的压力损失。
按照一种优选的方法,可以在按照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的石墨体里,尤其是在具有块状石墨的床或者堆积体里鼓入气体,从而可以将石墨体的氧化还原电势调节在另外的极限之内。例如可以对应地抵消氧化还原电势,并可以实现一种方法,在此方法中只是将贵金属从其金属氧化物里还原出来,相反非贵金属留在熔体里。同时可以用一种这样的气体输入除了调整氧化还原电势之外,也实现温度的改变,以便按此方式在石墨体的相应部位里使挥发的材料又冷凝。石墨体的温度可以特别简单地通过改变所接受的电功率,在感应加热的时候进行调整,从而可以用一种简单而结构相对小的反应器实现完全的方法控制,用它可以考虑大量不同的参数。当温度相应高时,可以特别简单地也使铬和钒的氧化物还原。
配料可以优选直接地被装到加热的石墨体上,因而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在温度相应较高时,由于相对薄的层而例如实现一种快速的脱气或者说玻璃熔体的提纯。总之可以用一种感应加热的石墨体和尤其是用一种感应加热的具有块状石墨的床或者说柱,毫无困难地实现温度2000℃和更高。块状材料的装入这里首先用于确保气体和流动熔体的所希望的渗透性。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对发明进行了改进,从而应用以下形式的石墨:球,柱体,块,球团状压缩物体和/或电极破碎物。通过合适地选择石墨在堆积体里存在的几何形状,可以使堆积体密度和可期待的压力损失通过堆积而满足要求。来自E-钢制造的、AL-电解用过的电极和用过的石墨阴极(SPL,用过的电解槽)形式的石墨可以特别经济有利和以几何形状很适合的形式加以应用。SPL具有≤15%的碱和≤1%的CN(氰化物),是来自AL-粗加工用过的石墨电极,而且在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排放问题。当使用SPL时使氰化物在T>900℃时破坏(HCN→H2+C+N2),而碱转变成所形成的产品渣。当使用水蒸汽时,来自SPL的NaCN按照以下公式转变成渣的Na2O:
NaCN+H2O→Na2O+HCN
石墨体的大小这里在大约5mm至大约5cm直径的范围里。
但石墨体也可以有利地由一种由石墨和催化剂粉末组成的混合物构成,这种粉末已经被压缩,并在必要时进行了烧结,以便使堆积体具有特殊的催化性能,并且使它们匹配于各自所适合地显现出来的化学和物理方面的工艺要求。因此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也可以考虑:用适合的盐和/或金属或者陶瓷挤压石墨体,用于调整导电性。
为了最佳地调整石墨堆积体或者说-柱的流动性能,对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有利地进行了改进,从而石墨体的微空隙率设计成可控制的。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以优选的方式来实施,从而加上具有两种不同频率的电流来进行感应加热,其中选择一种低的和一种高的频率。高的频率优选在3至15khz的范围里,并用于感应加热石墨。低的频率优选在低于0.5khz的范围里,并在石墨体上产生一个洛伦茨力,因而使其运动。因此这就是说,还原的装入物料通过在石墨体上的电动脉冲被石墨体搅拌。通过这种搅拌作用经过物料-/热量的交换明显地加速了反应。
为了阻止在石墨块相互貼靠并因此引起热损失时产生分路,优选这样实施这方法,使得石墨体作为由焦炭与不活泼装填物体组成的混合物的堆积体装入,尤其是起催化作用的CaO-或者NgO-物体。不活泼装填物体绝大多数阻止了在各个焦炭块之间的直接接触,因此每个焦炭块形成一个固有的加热元件。
优选地这样实施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从而与装入料一起将含有Zn(锌)的钢厂粉末装入,用于结合S(硫)(ZnO+H2S→ZnS+H2O).
用于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和/或自燃物,尤其是垃圾破碎的轻质部分进行再处理或还原的装置设置有一个装料口用于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有一个出料口用于处理过的熔体。一个这样的装置的特征主要在于一种管子-或者沟槽形的外壳,包含有一个石墨体和一个围住外壳的、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线圈的加热装置,用于感应加热石墨体。为了调整氧化还原电势,或者说为了局部地实现冷却,优选地这样进行设计,从而在外壳上接有管路用于输入气体。可以这样特别简单地进行设计,使得管状外壳由电绝缘的材料,例如像Al2O3或者MgO,或者由至少一种电绝缘的薄膜或者垫构成,并且被一个冷却的感应线圈包围。一种这样的电绝缘薄膜例如可以由耐高温的铬-刚玉-垫构成,其中开始的时候通过一般为水冷却的感应线圈实现机械固定。在装入熔化流动物料或者在形成熔体时,使电绝缘薄膜快速地涂覆一种渣液-或熔体-表皮,因为感应线圈相应地进行了冷却,因此大大改善了柱的机械稳定性,并且同时用耐火材料整体上消除了这些问题。同样也可以考虑,将感应物体注入在耐火材料里,因此感应物体也可以具有机械性能。耐火材料这里可以由镁石,尖晶石,或者刚玉,以及由耐火水泥组成。
为了能够方便地局部改变石墨体的温度,尤其是具有块状石墨的床或者说柱的温度,有利地这样进行设计,使感应线圈在管状外壳的轴向方向上设计细分成几个部段,其中优选为轴向相互紧随的管状外壳的部段分开设计有温度测量装置和/或耗用电功率的测量装置,并且可以在分开的部段里,通过调整电功率和/或鼓入的气体和/或气体体积来调整温度和氧化还原的管理。
这样设计装置,使得在轴向,接着位于加热装置部位里的还原区是一个镇静区。在这个区里,使反应区内产生的反应产品混合并烧结熔体滴,从而产生一种均匀的产品气体。镇静区在这里优选地这样设计尺寸,使得镇静区轴向长度相当于管状外壳净宽尺寸的一至二倍,因此实现气体的充分混合并同时以气相存在,还可以使固体颗粒转移到熔体里。为了降低流动速度优选使反应器的直径在这个部位里匹配。
附图说明
以下按照附图所示的装置的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详细叙述。其中:
图1表示了一种反应器的设计方案,它用于安放一个石墨柱以便实施按照本发明的方法;
图2表示了反应器的另一种设计方案;
图3表示了一种方法简图,它说明了在一种工业应用中按照发明方法的集成组合;
图4表示了装料装置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
图5表示了用于装入大量离析物粉末的装置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用1表示反应器,它装有石墨堆积体或者说一个石墨柱16,这反应器包括有一个基座2和一个外壳3。外壳3在上部邻接于固体颗粒给料端或者熔体的部位里成锥形收缩,并且构成一个用于装入物料的扩散器,并且装有一个用于粉末,渣液,熔体和/或矿泥的,或者说用于金属氧化玻璃的给料装置,其中给料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由一个配料旋流器4构成,将所要还原的或者说要脱气的材料经过一个螺旋输送器5输送给这旋流器,其中将所要还原的材料必要时与还原剂混合,以及必要时添加例如SiO2,存放在一个给料漏斗6里。配料旋流器这里用一种惰性气体,例如像氮气驱动,其中附带可以设有一个在轴向方向上可以调整的喷管7用于装入碳粉。一种这样的配料旋流器4例如在文献WO 03/070651里作了说明。外壳3在一个轴向部位里被一个感应线圈8包围,通过这线圈可以感应加热石墨堆积体。接着这具有感应线圈8的外壳3的部位是一个镇静区9,在这个区里没有输入热能,而且这个区因此用作为反应之后的镇静区和混合区。用10表示一个挤压体,它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用于打通有可能难于加热的石墨芯部,并且可以用于流动控制的优化。同时可以考虑,通过挤压体附带地装入气体,或者使挤压体设有另外的感应体。
在腔室11里反应气体与金属熔体分开,其中气体可以通过开口12被抽出,而熔体通过排出口13流出。用14表示一个开口,经过这个开口可以使石墨堆积体16通过添加例如石墨球或者说电极破碎物而恢复更新。在反应器的轴向长度上,也就是反应器轴线的纵向方向上,可以通过输入气体和通过温度调整来既调整氧化还原梯度又调整温度梯度,从而可以确保:在出料口13的部位里成功进行没有铁氧化物和重金属氧化物的渣液-和金属排出,因此在这个位置上也不再出现耐火的问题了。
反应器1的外壳3的壁可以由简单的耐火薄膜构成,这薄膜在熔体熔化或者说流下来时用熔体浸润,后者形成一种相应的渣液-或熔体表面薄皮。线圈8设计成水冷的铜导体,并且确保了壁板的相应冷却,并因此形成渣液-或熔体表面薄皮覆层。
在给料装置4和石墨体16之间可以布置一个预燃烧-或者预热区17,在这区里可以通入至少一条管路(未示出),它用于输入一种能量载体和/或一种氧化气体,以便进行预燃烧-或者预热。
原则上可以在给料端/排出端和在石墨柱里进行补充燃烧,其中将CO燃烧成CO2,这通过输入化石能源而导致了效率的升高。本来很不活泼的石墨堆积体表面这里通过熔渣局部被盖住,因此极大程度上抑制了与石墨碳的布登(Boudouard)反应。
在石墨柱里形成的金属熔体除此之外可以通过煤粉加碳,或者说在金属熔池里形成分散的金属,如铁,钒,铬或者钨的碳化物。原则上也可以用相对短的石墨柱使铬还原出来到60ppm以下。尤其是在“三分之一渣液”时,它应用于“电渣重熔法”里用来制造高质量的结构钢和工具钢,其中渣液的纯度是特别有意义的。渣液基本上由CaF2(氟石),CaO(生石灰)和Al2O3(刚玉)组成,各占(重量)三分之一。以及在一些情况下由MgO,SiO2和类似物组成。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制造这种渣液,这是因为可以特别有效地去除H,P,S,N2,C,Pb,Bi,CN,Na,Kh和B的掺杂。当前这种渣液通过超净的初始材料熔体在电弧炉中制造。由于在电弧炉中电极材料(石墨)的温度很高(大约8000℃),发生Ca和Al的很不利的增碳和生成碳化物,以及部分也发生通过石墨电极剩余硫的增硫现象。在这渣液中同样也溶解有空气中的氮气。在所产生的渣液中保留了所有其它的杂质。
按照发明的方法相比来说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低得多的温度,均匀分布的、可以良好调整的温度水平,没有温度尖峰(感应加热的石墨体床);
-通过添加超纯“碳黑”,使不受欢迎的元素的部分挥发进行还原,因而原料状况有利的多;
-通过按照本发明的还原,阻止极其昂贵的特殊废料存放,并且回收最有价值的合金成分如Ni,Cr,V,W,Mo,Ta和类似元素,可以使得用过的三分之一渣液“再生”;
-反应器里的装入物料绝对不形成桥,因为这种物料被吸入石墨床里;(这在E-炉内进行制造时是个大问题:“生成顶盖”,不均质的熔化材料);
-连续的、成本很有利的熔化过程,小的反应器容积(E-炉只是不连续的);
-没有耐火问题,这是因为与感应区里的耐火材料不发生渣液接触;
-与电极炉相比,从电能至热有高的转化效率,热损失很小;
-尽可能最小的废气量,吸入气体优选不活泼的惰性气体,如Ar,但也可以氮气或者反应气体如优选F2,但是也可以H2O,Cl2,O2或者说它们的混合物。
通常可以采用各种不同来源的流动渣液,而且首先可以简单地使镍氧化物,铁氧化物,磷氧化物,锌氧化物,铅氧化物,锰氧化物,铜氧化物,钒氧化物和铬氧化物还原。受石墨良好导电性的限制达到高的能效,其中通过石墨碳的基本上不活泼的特性,即使在高温下也保持高的稳定性。
图2又表示了一种反应器1,它包含一个石墨柱16。与图1所示的反应器不同,在这反应器中在一个轴向部位里设有一个设计成烧结区的18的镇静区,在这区里通过反应器横断面连续的加大在排出端的方向上实现气体速度的降低。因而可以使得部分保持摇晃的,还原的熔体小部分,通过减小作用在上面的剪切力而烧结,并且从气相里去除。用19表示在这种反应器时的一种耐火堆积体,它用作为支承拱,用于位于其上面的石墨体或者说位于其上面的石墨堆积体。在耐火堆积体19的范围里横断面在排出端的方向上又减小,因而使已经烧结的熔体部分又相互靠近,并且进一步有利于烧结。
在图3中又用1表示反应器,其中用20表示储料容器或料仓,在其中装有要还原的离析物。通过叶轮闸门21可以有控制地将不同的离析物输送给一个混合器22,从这混合器可以将离析物混合物经过了一个叶轮闸门23和一个运输装置24输送给反应器1的给料漏斗6。在反应器的排出端使渣液和金属熔体排出,其中使热废气在输送水的情况下输送给热交换器25。在热交换器里在水气反应之后,生成由一氧化碳和氢组成的高质量的还原气或者燃烧气体。可能还存在的Zn(锌)蒸气通过添加水-/蒸气,在形成氢的情况下转化成ZnO。生成的废气被输送给一个粉尘分离器26,在这分离器里使可能还存在有的二次粉尘沉积下来,从而通过输出管路27可以将纯的燃烧气体例如输送给一个烧结炉或者还原炉。通过一个叶轮闸门28可以使二次粉尘从粉尘分离器里排出。
在图4中,一个用于装入离析物粉末的叶轮闸门用29表示,其中可以使离析物粉末与可能成固体或者气体状存在的碳载体一起输送给反应器1。叶轮闸门29通入一个输入管30里,后者穿过反应器1的外壳3。输入管30指向一个可以旋转设置的菌状布料体31,后者在图4中用剖视表示。可以见到:在布料体31上设置有凹槽32,这些凹槽带动输入的离析物粉末,并且在其中离析物粉末在石墨堆积体16的方向上向下滑动。取决于布料体31的旋转速度使离析物粉末不同远地从反应器的中间抛向反应器1的外围,从而可以简单地调节离析物到石墨堆积体上的卸料断面。
在图5中用33表示两个叶轮闸门,通过所述闸门可以将相对大量的离析物粉末装到石墨堆积体16上。这里用34表示落料管,它以合适的角度指向石墨堆积体16的表面。用35表示一个挤压体,它可以选择地进行加热,以便在石墨堆积体16里实现最佳的温度分布。在孔口12部位里挤压体35支承石墨堆积体16并且通过挤压体35的周期性震荡可以使排出实现最优化,其中同时使石墨堆积体16松散开,并在必要时使石墨堆积体16的堵塞部位又变成可以通过。

Claims (17)

1.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和/或自燃物进行再处理或还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加到一个至少局部感应加热的石墨体上,装入与石墨的碳不同的还原剂,并收集流出的经还原的和/或脱气的熔化物,其中将还原剂与固体或熔化流动的装料一起装入,而且装入天然气,煤粉,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和/或氨,与水蒸汽,氧气,CO2和/或卤素或者说卤化氢一起作为还原剂,其中,通过石墨堆积体的轴向长度来调整压力梯度,所述压力梯度使得颗粒和气体从堆积体的给料端流向出料端,从而将固体的或熔化流动的物料和与石墨的碳不同的还原剂吸入到石墨体里。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墨体由具有块状石墨的一个床、一个柱或者一种堆积体构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墨体设计成石墨块,具有穿过这石墨块的通道、孔。
4.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煤粉作为还原剂装入。
5.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一种载体气体将固体还原剂装入。
6.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墨体的氧化还原电势通过鼓入气体来调节,而石墨体的温度通过改变所接受的电功率和鼓入气体来调节。
7.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轴向相互紧随的石墨体部段来说分开测量温度和/或电功率,而且通过调整电功率和/或要鼓入的气体和/或气体容积在分开的部段上调节温度和氧化还原的管理。
8.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热的石墨体上加入玻璃颗粒或者玻璃熔体。
9.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以下形式的石墨:球,柱体,块,球团状压缩物体和/或电极破碎物。
10.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墨体由石墨和一种催化剂粉末组成。
11.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适合的盐或金属或者陶瓷挤压石墨体,用于调整导电性。
12.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墨体的微空隙率设计成可控制的。
13.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上具有两种不同频率的电流来进行感应加热。
14.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不同的频率中的一个频率在3至15kHz的范围里,而另一个频率在低于0.5kHz的范围里。
15.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石墨体作为由石墨与不活泼装填物体组成的混合物的堆积体装入。
16.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装入料一起将钢厂粉末装入,用于结合S(硫)。
17.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自燃物由破碎的旧轮胎,含油的轧机屑,PCB(多氯联苯),污染的旧木料,污染的挖掘物,石油蒸馏余渣和干污泥构成。
CN200980141228.XA 2008-08-27 2009-08-25 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进行再处理的方法 Active CN102187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0132908A AT507262B1 (de) 2008-08-27 2008-08-27 Verfahren zum aufarbeiten von festen oder schmelzflüssigen stoffen
ATA1329/2008 2008-08-27
PCT/AT2009/000329 WO2010022425A1 (de) 2008-08-27 2009-08-25 Verfahren zum aufarbeiten von festen oder schmelzflüssigen stoff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001A CN102187001A (zh) 2011-09-14
CN102187001B true CN102187001B (zh) 2017-05-31

Family

ID=41256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1228.XA Active CN102187001B (zh) 2008-08-27 2009-08-25 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进行再处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8568507B2 (zh)
EP (1) EP2321439B1 (zh)
JP (1) JP5603865B2 (zh)
KR (1) KR101643136B1 (zh)
CN (1) CN102187001B (zh)
AT (1) AT507262B1 (zh)
AU (1) AU2009287392B2 (zh)
BR (1) BRPI0917332B1 (zh)
CA (1) CA2735009C (zh)
ES (1) ES2622473T3 (zh)
PE (1) PE20110692A1 (zh)
RU (1) RU2484152C2 (zh)
UA (1) UA100587C2 (zh)
WO (1) WO2010022425A1 (zh)
ZA (1) ZA2011021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09593B1 (de) * 2010-11-15 2011-10-15 Sgl Carbon Se Verfahren zum aufarbeiten von organischen abfallstoffen
DE102014226117B4 (de) * 2014-12-16 2016-08-18 Sgl Carbon Se Vorrichtung zum Reduzieren von schmelzflüssigen Einsatzstoffen
DE102015206170A1 (de) 2015-04-07 2016-10-13 Sgl Carbon Se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zinkhaltiger Stäube zur Gewinnung eines verwertbaren Zinkprodukts und zur Herstellung eines künstlichen Eisenerzes
CN107267775A (zh) * 2017-06-09 2017-10-20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镍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57589A1 (en) * 2018-02-14 2019-08-22 Entrepac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luminum and zinc recovery from dross and metal-rich residues using induction melting
US11555473B2 (en) 2018-05-29 2023-01-17 Kontak LLC Dual bladder fuel tank
US11638331B2 (en) 2018-05-29 2023-04-25 Kontak LLC Multi-frequency controllers for inductive heating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823429B (zh) * 2018-07-06 2020-09-11 六盘水中联工贸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低品位含硫氧化锌矿的冶炼方法
CN109771883A (zh) * 2019-03-06 2019-05-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高硫煤解毒铬渣的方法
WO2021175406A1 (en) * 2020-03-02 2021-09-10 Montanuniversität Leob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thermal 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 containing lithium compounds and phosphorus compounds, method of recovering lithium and/or phosphorus from residue material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AT525219B1 (de) * 2021-06-29 2023-04-15 Ib Eng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fbereitung von zinkhaltigen Filterstäuben der Stahl- und Gießereiindustrie
KR102622237B1 (ko) * 2021-11-18 2024-01-09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환원된 아실화 산화그래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0177A (ja) * 2000-02-23 2001-11-06 Nippon Steel Corp 廃棄物の溶融処理方法および溶融処理炉
WO2006079132A1 (de) * 2005-01-27 2006-08-03 Patco Engineering Gmbh Verfahren zum reduzieren von metalloxidhaltigen schlacken bzw. gläsern und/oder entgasen von mineralischen schmelz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ieses verfahrens
JP2007204782A (ja) * 2006-01-31 2007-08-16 Jfe Steel Kk 製鋼スラグの再利用方法
JP5074558B2 (ja) * 2003-04-12 2012-11-14 カビウム・ネットワー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ア・デラウェア・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IPSecを用いたネットワーク処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26822C (de) 1929-02-12 1936-03-03 Maximilian Heinrich Kraemer Dr Eisenloser Induktionsofen zum Erhitzen, Schmelzen oder metallurgischen Behandeln vonMetallen, Metalloxyden, Zuschlaegen oder Schlacke, bei dem der Badinhalt aus Schichten verschiedener elektrischer Leitfaehigkeit besteht
US3948645A (en) * 1973-04-30 1976-04-06 Boliden Aktiebolag Method of carrying out heat-requiring chemical and/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a fluidized bed
JP3088515B2 (ja) * 1991-09-13 2000-09-18 北芝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式残渣溶融炉
JPH05237468A (ja) * 1992-02-26 1993-09-17 Hitachi Ltd 焼却灰加熱溶解処理方法及び溶解処理装置
RU2016116C1 (ru) * 1992-04-06 1994-07-15 Владимир Гильевич Леонтьев Способ извлечения цинка из железосодержащего оксидного сырья
JPH09272909A (ja) * 1996-04-05 1997-10-21 Nippon Steel Corp 溶融還元設備
RU2121518C1 (ru) * 1997-05-21 1998-11-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нститут Гинцветмет"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оксидного сырья, содержащего цветные металлы
JP3028314B1 (ja) * 1999-05-06 2000-04-04 健 神佐 金属酸化物含有粉粒体の誘導加熱融解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2048322A (ja) * 2000-05-25 2002-02-15 Nippon Steel Corp 廃棄物の溶融処理方法および溶融処理炉
JP2003039048A (ja) 2001-04-25 2003-02-12 Fuji Electric Co Ltd 焼却灰溶融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ATE474069T1 (de) * 2007-01-19 2010-07-15 Patco Engineering Gmbh Verfahren zur reduktion von oxidischen schlacken aus stäuben sowie induktiv beheizbarer ofen zur durchführung dieses verfahre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0177A (ja) * 2000-02-23 2001-11-06 Nippon Steel Corp 廃棄物の溶融処理方法および溶融処理炉
JP5074558B2 (ja) * 2003-04-12 2012-11-14 カビウム・ネットワー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ア・デラウェア・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IPSecを用いたネットワーク処理
WO2006079132A1 (de) * 2005-01-27 2006-08-03 Patco Engineering Gmbh Verfahren zum reduzieren von metalloxidhaltigen schlacken bzw. gläsern und/oder entgasen von mineralischen schmelz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ieses verfahrens
JP2007204782A (ja) * 2006-01-31 2007-08-16 Jfe Steel Kk 製鋼スラグの再利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21439A1 (de) 2011-05-18
PE20110692A1 (es) 2011-10-13
AT507262B1 (de) 2011-04-15
WO2010022425A1 (de) 2010-03-04
KR101643136B1 (ko) 2016-07-27
BRPI0917332A2 (pt) 2015-11-17
CN102187001A (zh) 2011-09-14
KR20110059863A (ko) 2011-06-07
ZA201102126B (en) 2011-11-30
EP2321439B1 (de) 2017-03-22
JP2012500717A (ja) 2012-01-12
RU2484152C2 (ru) 2013-06-10
US20110179907A1 (en) 2011-07-28
CA2735009C (en) 2014-03-18
US8568507B2 (en) 2013-10-29
RU2011111503A (ru) 2012-10-10
AU2009287392A1 (en) 2010-03-04
BRPI0917332B1 (pt) 2017-11-14
JP5603865B2 (ja) 2014-10-08
UA100587C2 (ru) 2013-01-10
AT507262A1 (de) 2010-03-15
AU2009287392B2 (en) 2014-04-24
CA2735009A1 (en) 2010-03-04
ES2622473T3 (es) 2017-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7001B (zh) 对固体或熔化流动物料进行再处理的方法
KR100645618B1 (ko) 산화티탄 함유 슬래그의 제조 방법
US87648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production of pig iron and high quality syngas
US7905940B2 (en) Method for reducing metal oxide slags or glasses and/or for degassing mineral melts, and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said method
CN104105802B (zh) 贱金属回收
WO1999016913A1 (fr) Four a sole mobile pour la reduction d'oxydes, et son procede de fonctionnement
WO2009114155A2 (en) Feed material compostion and handling in a channel induction furnace
JP2011246760A (ja) フェロモリブデ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ェロモリブデン
WO2014138401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chromium containing raw material
WO2009114159A2 (en) Feed material compostion and handling in a channel induction furnace
EP4062117B1 (en) Improved plasma induced fuming furnace
WO2009114157A2 (en) Feed material compostion and handling in a channel induction furnace
JP2005126732A (ja) 金属酸化物含有物質の溶融還元方法および溶融還元装置
US20070215019A1 (en) Method and Use of an Apparatus for Recovery of Metals or Metal Compounds
JP2008274375A (ja) 廃棄物の処理方法
JP2008184682A (ja) 還元金属の製造方法
MXPA97008384A (en) Procedure to recover metals from mass queconenteen fie oxi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8

Address after: German Express

Patentee after: Zhao he electrician carbon Germ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Wiesbaden

Patentee before: Sgl Carbon S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