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7465B - 摄影用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影用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7465B
CN102177465B CN200980141332.9A CN200980141332A CN102177465B CN 102177465 B CN102177465 B CN 102177465B CN 200980141332 A CN200980141332 A CN 200980141332A CN 102177465 B CN102177465 B CN 102177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spring portion
movable module
maintaining part
fix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13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7465A (zh
Inventor
南泽伸司
唐泽敏行
武居勇一
武田正
长田章弘
石原久宽
宫崎清史
柳泽克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77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7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4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4Vertical adjustment of lens; Rising fro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摄影用光学装置,能使装设有透镜及摄像元件的透镜驱动装置顺利地摆动以合适地修正抖动。具体而言,摄影用光学装置(1)包括:具有装设有透镜和摄像元件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可动模块(12);对可动模块(12)进行支承的支承体(5);使可动模块(12)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以及将可动模块(12)支承成能摆动的板簧(17)。板簧(17)包括:对可动模块(1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7a);固定于支承体(5)的固定部(17b);以及将保持部(17a)与固定部(17b)连接的弹簧部(17c)。弹簧部(17c)能在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及光轴方向上变形。

Description

摄影用光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能使装设有透镜及摄像元件的透镜驱动装置摆动以修正抖动的抖动修正功能的摄影用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上装设有摄影用的光学装置。在使用移动设备的情况下,当摄影时容易产生手抖动。因此,提出了一种能对摄影时的手抖动进行修正的光学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学装置包括:装设有透镜、摄像元件的可动部;固定于光学装置的基台并与可动部的底面抵接的枢轴;固定于基台并将可动部支承成能摆动的板簧;以及用于使可动部摆动的摆动机构。在该光学装置中,摆动机构由驱动用线圈和驱动用磁体构成,在摆动机构的驱动力下,可动部以枢轴为支点进行摆动,从而修正手抖动。
另外,在该光学装置中,板簧包括:固定于基台上的固定片;通过形成为直线状的两个X轴变形部与固定片连结的外框片;以及通过形成为直线状的两个Y轴变形部与外框片连结的可动部的支承片,在可动部摆动时,X轴变形部、Y轴变形部扭转。此外,该板簧对可动部的底面侧进行支承,在板簧上形成有供枢轴的上端侧插通的小径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310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学装置中,在可动部摆动时扭转的板簧的X轴变形部、Y轴变形部的长度较短,板簧的弹簧常数较大。因此,在该光学装置中,当可动部的摆动角度变大时,因板簧而产生的可动部的作用力可能会变大,从而使可动部不能顺利地摆动。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装设有透镜及摄像元件的透镜驱动装置顺利地摆动以合适地修正抖动的摄影用光学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摄影用光学装置的特征是,包括:可动模块,该可动模块具有透镜驱动装置,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装设有透镜、摄像元件及驱动透镜的透镜驱动机构;支承体,该支承体对可动模块进行支承;以及抖动修正机构,该抖动修正机构使可动模块摆动,以使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相对于支承体倾斜,由此来修正抖动,抖动修正机构包括:使可动模块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以及将可动模块支承成能摆动的弹簧构件,弹簧构件包括:对可动模块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固定于支承体的固定部;以及将保持部与固定部连接并使可动模块能进行摆动动作的弹簧部,弹簧部能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及光轴方向上变形。
在本发明的摄影用光学装置中,构成将可动模块支承成能摆动的弹簧构件的弹簧部能在与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正交的方向及光轴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变形。因此,能使弹簧构件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及光轴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变得较小。所以,在本发明中,即使可动模块的摆动角度变大,也能使可动模块顺利地摆动(即,使透镜驱动装置顺利地摆动)以合适地修正抖动。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弹簧部能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变形,因此,能防止冲击沿与光轴正交的方向施加到摄影用光学装置时的弹簧部的塑性变形。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摆动驱动机构具有多个驱动用磁体和驱动用线圈,该多个驱动用磁体和驱动用线圈用于使可动模块以与光轴大致正交且彼此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作为摆动的轴向进行摆动,弹簧部具有与第一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弹簧部和与第二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二弹簧部。若如上构成,则在与第一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弹簧部的作用下,能将弹簧构件在第二方向上的弹簧常数设定得较小,在与第二方向平行的第二弹簧部的作用下,能将弹簧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弹簧常数设定得较小。所以,能利用第一弹簧部使保持部朝第二方向顺利地移动,且能利用第二弹簧部使保持部朝第一方向顺利地移动。其结果是,即使可动模块的摆动角度变大,也能使可动模块顺利地摆动。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弹簧部由第一弹簧部和第二弹簧部构成,形成为大致L形。若如上构成,则例如同以多个第一弹簧部与多个第二弹簧部相连的方式形成弹簧部的情况比较,能简化弹簧部的结构,并能使保持部朝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顺利地移动。
在本发明中,弹簧构件具有多个弹簧部,例如,一个弹簧部的第一弹簧部与另一个弹簧部的第一弹簧部在第二方向上重叠,一个弹簧部的第二弹簧部与另一个弹簧部的第二弹簧部在第一方向上重叠。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可动模块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呈大致矩形,且被配置成其外周面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大致平行,弹簧构件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整体上呈大致矩形,且被配置成其外周端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大致平行。在该情况下,例如,第一弹簧部及第二弹簧部配置于可动模块的外周面与弹簧构件的外周端之间。若如上构成,则即便在可动模块的外周面与弹簧构件的外周端之间的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在该空间中合适地配置第一弹簧部及第二弹簧部。所以,能使摄影用光学装置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弹簧构件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矩形,且被配置成其外周端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大致平行,固定部配置于弹簧构件的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及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保持部的外形形成为大致矩形,弹簧构件包括:从保持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形成的弹簧部;以及从保持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形成的弹簧部。若如上构成,则能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使弹簧构件小型化,并能使弹簧部的长度变得较长。因此,能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使弹簧构件小型化,并能使弹簧构件的弹簧常数变得较小。因此,能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使弹簧构件小型化,并能使可动模块顺利地摆动。另外,能使施加于弹簧部的应力分散,并能获得稳定的弹性。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从保持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形成的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与从保持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形成的弹簧部的固定部侧端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从保持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形成的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与从保持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形成的弹簧部的固定部侧端在第二方向上相邻。若如上构成,则能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使弹簧构件进一步小型化,并能使弹簧部的长度变得较长。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可动模块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弹簧构件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矩形,固定部配置于弹簧构件的四角,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保持部配置于可动模块的四角或四角的附近,弹簧部将配置于弹簧构件的大致对角线上的保持部与固定部连接,一个弹簧部的第一弹簧部与另一个弹簧部的第一弹簧部在第二方向上重叠,一个弹簧部的第二弹簧部与另一个弹簧部的第二弹簧部在第一方向上重叠。若如上构成,则能使弹簧部的长度变长。所以,能使板簧的弹簧常数变得较小,从而能使可动模块顺利地摆动。另外,能使施加于弹簧部的应力分散,并能获得稳定的弹性。
此外,在该情况下,弹簧构件例如由分别包括一个保持部、一个固定部及一个弹簧部的大致L形的四个弹簧片构成。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可动模块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呈大致矩形,且被配置成其外周面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大致平行,弹簧构件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矩形,且被配置成其外周端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大致平行,固定部配置于弹簧构件的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及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从光轴方向观察,保持部配置于可动模块的四角或四角的附近,弹簧构件包括:具有以在第一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形成的第一折返弹簧部的弹簧部作为第一弹簧部;以及具有以在第二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形成的第二折返弹簧部的弹簧部作为第二弹簧部。若如上构成,则即便在固定部与保持部之间的距离较近的情况下,也能使弹簧部的长度变得较长。所以,能使板簧的弹簧常数变得较小,从而能使可动模块顺利地摆动。另外,能使施加于弹簧部的应力分散,并能获得稳定的弹性。
此外,在该情况下,弹簧构件例如由两个弹簧片构成,该两个弹簧片分别包括:两个保持部;两个固定部;具有第一折返弹簧部的一个弹簧部;以及具有第二折返弹簧部的一个弹簧部。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弹簧构件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可动模块的摆动中心附近。若如上构成,则能使弹簧部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变形量变小。所以,能使弹簧部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弹簧构件例如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较摆动驱动机构靠可动模块的摆动中心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弹簧部在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处于弹簧部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弹簧常数以下。若如上构成,则即便在具有与光轴正交方向上的成分的振动从外部被施加到摄影用光学装置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可动模块的摇晃。
在本发明中,可动模块例如具有用于对透镜驱动装置的倾斜的变化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摄影用光学装置中,能使透镜驱动装置顺利地摆动以合适地修正抖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影用光学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E-E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E-E截面的一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板簧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F部的纵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影用光学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板簧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摄影用光学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板簧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板簧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板簧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板簧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31、51 摄影用光学装置
2 透镜驱动装置
4 传感器
5、35、55 支承体
6、56 摆动驱动机构(抖动修正机构的一部分)
12、42、62 可动模块
17、47、67、77、87、97 板簧(弹簧构件、抖动修正机构的一部分)
17a、47a、67a、76a、85a、86a、96a 保持部
17b、47b、67b、76b、85b、86b、96b 固定部
17c、47c、67c、76c、85c、86c、96c 弹簧部
19、49 支点部(抖动修正机构的一部分、摆动中心)
17g 内侧弹簧部(第一弹簧部或第二弹簧部)
17h 外侧弹簧部(第一弹簧部或第二弹簧部)
21、71、72 驱动用磁体
23、73、74 驱动用线圈
47g、67g、76g 保持部侧弹簧部(第一弹簧部或第二弹簧部)
47h、67h、76h、96h 固定部侧弹簧部(第一弹簧部或第二弹簧部)
47j、67j 保持部侧端
47k、67k 固定部侧端
69 摆动中心
76、85、86、96 弹簧片
85g 保持部侧弹簧部(第一弹簧部)
85h 固定部侧弹簧部(第二弹簧部)
86g 保持部侧弹簧部(第二弹簧部)
86h 固定部侧弹簧部(第一弹簧部)
96g 保持部侧弹簧部(第一弹簧部或第二弹簧部、第一折返弹簧部或第二折返弹簧部)
L 光轴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摄影用光学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E-E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E-E截面的一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图3所示,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作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此外,将图1~图3的X1方向侧作为“右”侧,将X2方向侧作为“左”侧,将Y1方向侧作为“前”侧,将Y2方向侧作为“后(后方)”侧,将Z1方向侧作为“上”侧,将Z2方向侧作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摄影用光学装置1是装设于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的小型且薄型的摄像机,其在整体上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如图1~图3所示,该摄影用光学装置1包括:装设有未图示的透镜及摄像元件的透镜驱动装置2;用于对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变化进行检测的传感器4;对透镜驱动装置2进行支承的支承体5;以及使透镜驱动装置2摆动以使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倾斜的摆动驱动机构6。在本实施方式中,Z方向(上下方向)与透镜驱动装置2未摆动时的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光轴L的方向(光轴方向)一致,但由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最大摆动角度很小(例如,为2°左右),因此,即使在透镜驱动装置2摆动的情况下,上下方向也与光轴方向大致一致。
如上所述,在透镜驱动装置2上装设有透镜及摄像元件。具体而言,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上端侧装设有透镜,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端装设有摄像元件。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2上装设有用于对透镜沿光轴方向进行驱动的透镜驱动机构。该透镜驱动机构例如由驱动用的线圈和驱动用的磁体构成。
透镜驱动装置2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长方体状。即,透镜驱动装置2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具体而言,透镜驱动装置2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另外,透镜驱动装置2以其外周面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
透镜驱动装置2的前后及左右的侧面被盖构件9覆盖,该盖构件9形成为下端开口的带底的大致方筒状。盖构件9由磁性材料形成。在配置于上端侧的盖构件9的底部形成有圆形的通孔9a。此外,在盖构件9的下端形成有朝前后方向的外侧及左右方向的外侧扩展的凸缘部9b。在盖构件9的前后及左右的侧面中的每一个面上固定有构成摆动驱动机构6的后述驱动用磁体21。
传感器4是用于对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的变化进行检测的回转仪。即,传感器4是用于对透镜驱动装置2的角速度进行检测的角速度传感器。该传感器4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侧。在传感器4上连接有挠性印制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10。该FPC10也与装设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摄像元件连接。FPC10在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下端侧绕转,例如从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右侧面伸出。
另外,传感器4配置于传感器盖构件11的内部,该传感器盖构件11形成上端开口的带底的扁平的大致方筒状。具体而言,传感器4以其与配置于下端侧的传感器盖构件11的底部11d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于传感器盖构件11的内部。传感器盖构件11以光轴L穿过底部11d的中心的方式配置。在底部11d的中心以朝下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支点突起11a,该支点突起11a成为透镜驱动装置2的摆动支点。该支点突起11a形成为大致球面状。
在传感器盖构件11的上端以朝前后方向的外侧及左右方向的外侧扩展的方式形成有凸缘部11b,该凸缘部11b从下侧与盖构件9的凸缘部9b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9b与凸缘部11b彼此固定。即,传感器盖构件11固定于盖构件9的下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2、传感器4、盖构件9及传感器盖构件11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体5。即,利用透镜驱动装置2、传感器4、盖构件9及传感器盖构件11来构成能相对于支承体5摆动的可动模块12。该可动模块12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矩形。具体而言,可动模块12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
支承体5包括:构成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下表面的底座体15;以及构成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前后及左右的外周面的壳体16。在壳体16上固定有板簧17和限位构件18,其中,上述板簧17作为将可动模块12支承成能摆动的弹簧构件,上述限位构件18用于对可动模块12的摆动范围进行限制。
底座体15形成上端开口的带底的扁平的大致方筒状。在配置于下端侧的底座体15的底部的大致中心形成有朝上侧突出的突出部15a。另外,在突出部15a以从突出部15a的上表面凹陷的方式形成有与支点突起11a卡合的卡合凹部15b。该卡合凹部15b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的圆筒面状。另外,卡合凹部15b的直径比形成为大致球面状的支点突起11a的直径稍大,支点突起11a与卡合凹部15b的底面抵接。卡合凹部15b可形成为直径比支点突起11a的直径稍大的半球面状,也可形成为直径朝下方逐渐变小的圆锥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支点突起11a和卡合凹部15b来构成作为可动模块12的摆动中心(透镜驱动装置2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19。即,在可动模块12的下侧配置有可动模块12的摆动中心。该支点部19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穿过的位置。另外,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配置于可动模块12的中心。较为理想的是,在卡合凹部15b的内周面涂布有用于抑制支点突起11a及卡合凹部15b的内周面的磨损的润滑剂。
壳体16形成为上端及下端开口的大致方筒状。在该壳体16的下端侧固定有底座体15。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6由非磁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板簧17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矩形。具体而言,板簧17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正方形。另外,板簧17以其外周端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板簧17的四角固定于壳体16的上端侧的四角。此外,在板簧17的中心部固定有可动模块12的上端(具体而言,是盖构件9的上端)。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轴方向上,在支点部19与板簧17之间配置有可动模块12(即,配置有透镜驱动装置2)。对于该板簧17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进行说明。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板簧17通过规定的安装构件固定于壳体16。即,在固定于壳体16的内周面的安装构件上固定有板簧17的四角。
限位构件18固定于壳体16的内周面。具体而言,两个限位构件18分别在能与盖构件9的凸缘部9b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及能与传感器盖构件11的凸缘部11b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上固定于壳体16的内周面,从而利用限位构件18和凸缘部9b、11b来限制可动模块12的摆动范围。
摆动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用磁体21;以及与驱动用磁体21对向配置的驱动用线圈23。本实施方式的摆动驱动机构6包括四个驱动用磁体21和四个驱动用线圈23。
驱动用磁体21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另外,驱动用磁体21由第一磁体片21a和第二磁体片21b这两个磁体片构成。具体而言,在第一磁体片21a的下表面与第二磁体片21b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第一磁体片21a与第二磁体片21b被粘接固定,从而形成驱动用磁体21。
驱动用磁体21在盖构件9的前后侧面及左右侧面上分别固定有一个,且配置于壳体16的内部。此外,驱动用磁体21与透镜驱动装置2一起摆动。如上所述,盖构件9由磁性材料形成,盖构件9起到驱动用磁体21的后轭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在盖构件9的左右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21被磁化成驱动用磁体21的右表面上形成的磁极与驱动用磁体21的左表面上形成的磁极不同。另外,固定在盖构件9的左右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21还被磁化成左右方向上的第一磁体片21a的外侧面上形成的磁极与第二磁体片21b的外侧面上形成的磁极不同(即,左右方向上的第一磁体片21a的内侧面上形成的磁极与第二磁体片21b的内侧面上形成的磁极不同)。
同样地,固定在盖构件9的前后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21被磁化成驱动用磁体21的前表面上形成的磁极与驱动用磁体21的后表面上形成的磁极不同。另外,固定在盖构件9的前后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21还被磁化成前后方向上的第一磁体片21a的外侧面上形成的磁极与第二磁体片21b的外侧面上形成的磁极不同。
例如,固定在盖构件9的右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21的第一磁体片21a的右侧面被磁化成S极,左侧面被磁化成N极,该驱动用磁体21的第二磁体片21b的右侧面被磁化成N极,左侧面被磁化成S极。同样地,固定在盖构件9的左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21的第一磁体片21a的左侧面被磁化成S极,右侧面被磁化成N极,该驱动用磁体21的第二磁体片21b的左侧面被磁化成N极,右侧面被磁化成S极。
另外,例如,固定在盖构件9的后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21的第一磁体片21a的后侧面被磁化成N极,前侧面被磁化成S极,该驱动用磁体21的第二磁体片21b的后侧面被磁化成S极,前侧面被磁化成N极。同样地,固定在盖构件9的前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21的第一磁体片21a的前侧面被磁化成N极,后侧面被磁化成S极,该驱动用磁体21的第二磁体片21b的前侧面被磁化成S极,后侧面被磁化成N极。
驱动用线圈23是将包括覆盖导线周围的绝缘被膜和进一步覆盖绝缘被膜周围的热粘被膜的热粘线卷绕成空芯状而形成的(即,不包括绕线管等卷芯)空芯线圈。该驱动用线圈23是热粘线卷绕成大致长方形而形成的。另外,驱动用线圈23隔着绝缘性的薄膜在壳体16的前后侧面及左右侧面上分别固定有一个。
如图2所示,驱动用磁体21与驱动用线圈23在隔着规定间隙的状态下对向配置。具体而言,驱动用磁体21与驱动用线圈23在隔着规定间隙的状态下对向配置,使得即使可动模块12以支点部19作为支点摆动,驱动用磁体21也不与驱动用线圈23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不对驱动用线圈23供电时,如图2所示,可动模块12位于相对于支承体5不倾斜的直立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驱动用磁体21和驱动用线圈23以驱动用线圈23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配置于第一磁体片21a与第二磁体片21b的抵接面的上侧的方式对向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磁体21与驱动用线圈23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对向配置,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对向配置的驱动用磁体21和驱动用线圈23可产生使可动模块12以前后方向作为摆动的轴向进行摆动(即,使可动模块12绕Y轴摆动)的驱动力。另外,利用在前后方向上对向配置的驱动用磁体21和驱动用线圈23可产生使可动模块12以左右方向作为摆动的轴向进行摆动(即,使可动模块12绕X轴摆动)的驱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X方向)是与光轴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前后方向(Y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即左右方向及与光轴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
在如上构成的摄影用光学装置1中,当用传感器4检测出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的变化时(即,当检测出透镜驱动装置2的抖动(振动)时),根据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对驱动用线圈23供给电流,使可动模块12以支点部19为中心并使光轴L倾斜地摆动,从而来修正抖动。具体而言,在摄影用光学装置1中,当根据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手抖动时,对驱动用线圈23供给电流,使可动模块12以支点部19为中心并使光轴L倾斜地摆动(转动),从而来修正手抖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支点突起11a和卡合凹部15b构成的支点部19、摆动驱动机构6、板簧17构成抖动修正机构,该抖动修正机构使可动模块12摆动,以使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相对于支承体5倾斜(即,使透镜驱动装置2摆动),由此来修正抖动。
(板簧的结构)
图4是图3所示的板簧17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F部的纵剖视图。
如图4所示,板簧17包括:对可动模块1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7a;固定于壳体16的四个固定部17b;以及将保持部17a与固定部17b连接的四个弹簧部17c。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板簧部17c相对于固定部17b的挠曲,能使保持于保持部17a的可动模块12进行摆动动作。
保持部17a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在该保持部17a的中心形成有圆形的通孔17d。该通孔17d以光轴L穿过其中心的方式形成。在保持部17a固定有可动模块12。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保持部17a的下表面固定有盖构件9的底部的上表面。
固定部17b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并配置于板簧17的四角。在固定部17b
中形成有用于将板簧17朝壳体16固定的圆形的固定孔17e。
弹簧部17c配置于保持部17a的外周侧。该弹簧部17c形成为大致L形。具体而言,弹簧部17c从保持部17a的四角朝固定部17b形成为大致螺旋状,该弹簧部17c由配置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内侧的直线状的内侧弹簧部17g和配置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外侧的直线状的外侧弹簧部17h构成,形成为大致L形。
更具体而言,由内侧弹簧部17g和外侧弹簧部17h构成第一个弹簧部17c,其中,上述内侧弹簧部17g是从保持部17a的右前端朝左方形成的,上述外侧弹簧部17h从该内侧弹簧部17g的左端朝后方形成,并与配置于左后端的固定部17b相连。另外,由内侧弹簧部17g和外侧弹簧部17h构成第二个弹簧部17c,其中,上述内侧弹簧部17g是从保持部17a的左前端朝后方形成的,上述外侧弹簧部17h从该内侧弹簧部17g的后端朝右方形成,并与配置于右后端的固定部17b相连。此外,由内侧弹簧部17g和外侧弹簧部17h构成第三个弹簧部17c,其中,上述内侧弹簧部17g是从保持部17a的左后端朝右方形成的,上述外侧弹簧部17h从该内侧弹簧部17g的右端朝前方形成,并与配置于右前端的固定部17b相连。另外,由内侧弹簧部17g和外侧弹簧部17h构成第四个弹簧部17c,其中,上述内侧弹簧部17g是从保持部17a的右后端朝前方形成的,上述外侧弹簧部17h从该内侧弹簧部17g的前端朝左方形成,并与配置于左前端的固定部17b相连。
此外,第一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四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在板簧17的前端侧沿前后方向重叠,第二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一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在板簧17的左端侧沿左右方向重叠,第三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二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在板簧17的后端侧沿前后方向重叠,第四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三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在板簧17的右端侧沿左右方向重叠。
另外,第一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四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大致平行,第二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一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大致平行,第三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二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大致平行,第四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三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大致平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弹簧部17c相对于穿过保持部17a的中心的光轴L配置成大致点对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内侧弹簧部17g及外侧弹簧部17h成为第一弹簧部,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内侧弹簧部17g及外侧弹簧部17h成为第二弹簧部。即,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17c由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弹簧部和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二弹簧部构成,从而能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变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17c也能在上下方向上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部17c在左右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及弹簧部17c在前后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形成为弹簧部17c在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以下。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弹簧部17c的宽度w在其厚度t以下。例如,弹簧部17c的宽度w为0.13~0.15mm,弹簧部17c的厚度t为0.15mm。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一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外侧弹簧部17h的连结部分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圆弧状。具体而言,构成一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外侧弹簧部17h的连结部分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1/4圆弧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一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外侧弹簧部17h的连接部分、保持部17a与内侧弹簧部17g的连结部分以及固定部17b配置于板簧17的四角中的每一角上。
如图4所示,四个固定部17b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被连结部17f连结。具体而言,利用在板簧17的前后两端及左右两端上配置的直线状的连接部17f使在板簧17的周向上相邻的固定部17b彼此连结。
板簧17以挠曲的状态固定于壳体16上,以产生用于使传感器盖构件11的支点突起11a与底座体15的卡合凹部15b的底面可靠地抵接的加压(即,产生对可动模块12朝下方施力的作用力)(参照图2)。即,固定部17b以其比保持部17a更靠下侧的状态固定于壳体16。
因板簧17而在可动模块12上产生的朝下方的作用力被设定成,例如,在摄影用光学装置1装设于移动电话的情况下,即便由于移动电话的振动功能使摄影用光学装置1振动,支点突起11a与卡合凹部15b也不会分离的大小。例如,当将可动模块12与驱动用磁体21的总质量设为M,将移动电话的振动的振动加速度设为α时,因板簧17而在可动模块12上产生的朝下方的作用力F以满足以下的式(1)的方式设定。
F>α×M  式(1)
振动加速度α例如为4G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可动模块12支承成能摆动的板簧17的板簧部17c可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变形。因此,能将板簧17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全方向上的弹簧常数设定得较小。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可动模块12的摆动角度变大,也能使可动模块12顺利地摆动(即,使透镜驱动装置2顺利地摆动)以合适地修正抖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弹簧部17c能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变形,因此,能防止沿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对摄影用光学装置1施加冲击时的弹簧部17c的塑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部17c包括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弹簧部和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二弹簧部。因此,由于第一弹簧部的作用能将板簧17在前后方向上的弹簧常数设定得较小,由于第二弹簧部的作用能将板簧17在左右方向上的弹簧常数设定得较小。所以,能利用第一弹簧部使保持部17a在前后方向上顺利地移动,并能利用第二弹簧部使保持部17a在左右方向上顺利地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弹簧部17c由第一弹簧部和第二弹簧部构成,形成为大致L形,因此,例如同以多个第一弹簧部与多个第二弹簧部相连的方式形成的弹簧部17c的情况比较,能简化弹簧部17c的结构,并能使保持部17a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顺利地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内侧弹簧部17g和外侧弹簧部17h形成为大致L形的弹簧部17c是从保持部17a的四角朝配置于板簧17的四角上的固定部17b形成的。因此,能增加弹簧部17c的长度。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四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大致平行,第二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一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大致平行,第三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二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大致平行,第四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第三个弹簧部17c的外侧弹簧部17h大致平行。另外,构成一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外侧弹簧部17h的连接部分、保持部17a与内侧弹簧部17g的连结部分以及固定部17b配置于板簧17的四角中的每一角上。因此,能进一步增加弹簧部17c的长度。所以,能进一步减小板簧17的弹簧常数。此外,由于能增加弹簧部17c的长度,因此,能使弹簧部17c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变位量变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一个弹簧部17c的内侧弹簧部17g与外侧弹簧部17h的连结部分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圆弧状。因此,能缓和内侧弹簧部17g与外侧弹簧部17h的连结部分处的弯曲应力的应力集中。所以,能防止弹簧部17c的塑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部17c的宽度w处于弹簧部17c的厚度t以下。因此,容易使弹簧部17c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变形。所以,当可动模块12摆动时,即便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的变动量变大的可动模块12的上端侧配置有板簧17,也能使对可动模块1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7a顺利地移动,从而能顺利地进行可动模块12的摆动动作。
(实施方式2)
(摄影用光学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影用光学装置31的剖视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作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并将X1方向侧作为“右”侧,将X2方向侧作为“左”侧,将Y1方向侧作为“前”侧,将Y2方向侧作为“后(后方)”侧,将Z1方向侧作为“上”侧,将Z2方向侧作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摄影用光学装置31与实施方式1的摄影用光学装置1相同,是装设于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的小型且薄型的摄像机,其在整体上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如图6所示,该摄影用光学装置31包括透镜驱动装置2、传感器4、摆动驱动机构6及对透镜驱动装置2进行支承的支承体35。与实施方式1相同,本实施方式的上下方向也与透镜驱动装置2未摆动时的摄影用光学装置31的光轴方向一致。
透镜驱动模块2的前后及左右的侧面被盖构件39覆盖,该盖构件39形成为上端及下端开口的大致方筒状。盖构件39的前后及左右的侧面形成为与光轴方向大致平行,在该侧面的每一个面上固定有驱动用磁体21。在盖构件39的上端安装有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的上盖构件38。在上盖构件38的中心形成有圆形的通孔38a。
传感器4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侧。具体而言,传感器4在光轴L与传感器4的中心偏离的状态下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侧。传感器4与FPC40连接。另外,传感器4的下表面侧被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的下盖构件41覆盖。下盖构件41安装于盖构件39的下端,将盖构件39的下端侧覆盖。在下盖构件41的下表面固定有抵接构件43,在该抵接构件43上形成有与后述支点突起45a抵接的平面状的抵接面43a。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2、传感器4、盖构件39、上盖构件38、下盖构件41、抵接构件43及后述弹簧固定构件50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体35。即,利用透镜驱动装置2、传感器4、盖构件39、上盖构件38、下盖构件41、抵接构件43及弹簧固定构件50构成能相对于支承体35摆动的可动模块42。该可动模块42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矩形。具体而言,可动模块42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
支承体35包括:构成摄影用光学装置31的下表面的底座体45;构成摄影用光学装置31的前后及左右的外周面的壳体46;以及对驱动用线圈23进行保持的线圈保持构件44。在线圈保持构件44或壳体46上固定有板簧47,该板簧47作为将可动模块42支承成能摆动的弹簧构件。
底座体45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平板状。在该底座体45的大致中心,以朝上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作为可动模块42的摆动支点的支点突起45a。即,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模块42的下侧配置有可动模块42的摆动支点。该支点突起45a例如形成为半球面状,并与抵接构件43的抵接面43a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支点突起45a和抵接面43a构成作为透镜驱动模块2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49。支点部49配置于光轴L穿过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轴L穿过可动模块42的大致中心位置。
壳体46形成为上端及下端开口的大致方筒状。壳体46的前后及左右的侧面形成为与光轴方向大致平行。线圈保持构件44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另外,线圈保持构件44形成为大致方筒状,具有与壳体46的侧面大致平行的四个侧面。该线圈保持构件44固定于壳体46的内周面。在线圈保持构件44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面上,以穿过线圈保持构件44的侧面的方式形成有供驱动用线圈23配置的配置孔44a。
板簧47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矩形。具体而言,板簧47整体上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另外,板簧47以其外周端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板簧47的外周侧固定于支承体35的下端侧。具体而言,在固定于线圈保持构件44或壳体46的下端侧的弹簧固定构件48上固定有板簧47的外周侧。另外,在板簧47的中心部固定有可动模块42的下端侧。具体而言,固定在盖构件39的下端侧的外周面上的弹簧固定构件50固定于板簧47的中心部。
如图6所示,在光轴方向上,板簧47配置于作为可动模块42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49附近。具体而言,板簧47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支点部49的稍上侧,并配置于较摆动驱动机构6靠支点部49侧。对于该板簧47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进行说明。
与实施方式1相同,本实施方式也可利用在前后方向上对向配置的驱动用磁体21和驱动用线圈23来产生使可动模块42以前后方向作为摆动的轴向进行摆动(即,使可动模块42绕Y轴摆动)的驱动力。另外,利用在前后方向上对向配置的驱动用磁体21和驱动用线圈23可产生使可动模块42以左右方向作为摆动的轴向进行摆动(即,使可动模块42绕X轴摆动)的驱动力。
在如上构成的摄影用光学装置31中,当利用传感器4检测出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的变化时,根据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对驱动用线圈23供给电流,使可动模块42以支点部49作为中心进行摆动,从而来修正抖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支点部49、摆动驱动机构6、板簧47来构成根据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使透镜驱动装置2摆动以修正抖动的抖动修正机构。
(板簧的结构)
图7是图6所示的板簧47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板簧47包括:对可动模块4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47a;固定于支承体35的四个固定部47b;以及将保持部47a与固定部47b连接的四个弹簧部47c。该板簧47以光轴L穿过其大致中心的方式配置。另外,与本实施方式1相同,本实施方式也能通过使板簧部47c相对于固定部47b挠曲来进行保持于保持部47a的可动模块42的摆动动作。
保持部47a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如图6所示,在保持部47a的上表面固定有构成可动模块42的弹簧固定构件50的下表面。固定部47b配置于板簧47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及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该固定部47b的下表面固定于弹簧固定构件48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后述连结部47f的板簧47的外周框的整体固定于弹簧固定构件48的上表面。
弹簧部47c配置于保持部47a的外周侧。该弹簧部47c从保持部47a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固定部47b形成为大致L形。具体而言,弹簧部47c由与保持部47a相连的直线状的保持部侧弹簧部47g和与固定部47b相连的直线状的固定部侧弹簧部47h构成,形成为大致L形。
更具体而言,由保持部侧弹簧部47g和固定部侧弹簧部47h构成第一个弹簧部47c,其中,上述保持部侧弹簧部47g是从保持部47a的右端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后方形成的,上述固定部侧弹簧部47h从该保持部侧弹簧部47g的后端朝左方形成,并与配置于板簧47的后侧且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相连。另外,由保持部侧弹簧部47g和固定部侧弹簧部47h构成第二个弹簧部47c,其中,上述保持部侧弹簧部47g是从保持部47a的后端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左方形成的,上述固定部侧弹簧部47h从该保持部侧弹簧部47g的左端朝前方形成,并与配置于板簧47的左侧且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相连。此外,由保持部侧弹簧部47g和固定部侧弹簧部47h构成第三个弹簧部47c,其中,上述保持部侧弹簧部47g是从保持部47a的左端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前方形成的,上述固定部侧弹簧部47h从该保持部侧弹簧部47g的前端朝右方形成,并与配置于板簧47的前侧且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相连。另外,由保持部侧弹簧部47g和固定部侧弹簧部47h构成第四个弹簧部47c,其中,上述保持部侧弹簧部47g是从保持部47a的前端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右方形成的,上述固定部侧弹簧部47h从该保持部侧弹簧部47g的右端朝后方形成,并与配置于板簧47的右侧且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相连。
即,板簧47包括:从保持部47a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形成的两个弹簧部47c;以及从保持部47a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形成的两个弹簧部47c。具体而言,板簧47包括:从保持部47a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图7中逆时针方向上相邻的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形成的两个弹簧部47c;以及从保持部47a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图7中逆时针方向上相邻的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形成的两个弹簧部47c。
另外,第一个弹簧部47c的保持部侧端47j与第四个弹簧部47c的固定部侧端47k在前后方向上相邻。同样地,第二个弹簧部47c的保持部侧端47j与第一个弹簧部47c的固定部侧端47k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第三个弹簧部47c的保持部侧端47j与第二个弹簧部47c的固定部侧端47k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第四个弹簧部47c的保持部侧端47j与第三个弹簧部47c的固定部侧端47k在左右方向上相邻。
即,从保持部47a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形成的弹簧部47c的保持部侧端47j与从保持部47a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形成的弹簧部47c的固定部侧端47k在左右方向上相邻。另外,从保持部47a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形成的弹簧部47c的保持部侧端47j与从保持部47a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形成的弹簧部47c的固定部侧端47k在前后方向上相邻。
与实施方式1的板簧17相同,在板簧47中,四个弹簧部47c相对于穿过保持部47a的中心的光轴L配置成大致点对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保持部弹簧部47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47h成为第一弹簧部,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保持部侧弹簧部47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47h成为第二弹簧部。此外,如图7所示,在板簧47的周向上相邻的固定部47b被形成为大致L形的连结部47f彼此连结。
如上所述,在保持部47a的上表面固定有弹簧固定构件50的下表面,该弹簧固定构件50固定于盖构件39的外周面。此外,弹簧部47c配置于板簧47的外周框与保持部47a之间,该板簧47由固定部47b和连结部47f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侧弹簧部47g和固定部侧弹簧部47h配置于可动模块42的外周面与板簧47的外周端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部47c在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处于弹簧部47c在左右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及弹簧部47c在前后方向上的弹簧常数以下。具体而言,弹簧部47c的厚度在其宽度以下。例如,弹簧部47c的厚度为0.15mm,弹簧部47c的宽度为0.21mm或0.15mm。另外,板簧47在挠曲的状态下固定于支承体35,以产生用于使支点突起45a与抵接面43a可靠地抵接的加压。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在以下构成的摄影光学装置31中,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保持部侧弹簧部47g与固定部侧弹簧部47h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未重叠,因此,能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使板簧47小型化,并能使弹簧部47c的长度变得较长。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簧47的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一侧弹簧部47c的保持部侧端47j与另一侧弹簧部47c的固定部侧端47k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相邻,由于该保持部侧端47j与固定部侧端47k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未重叠,因此,能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使板簧47进一步小型化,并能使弹簧部47c的长度变得较长。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使板簧47小型化,并能将板簧47的弹簧常数设定得较小。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使板簧47小型化,并能使可动模块47顺利地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可动模块42的外周面与板簧47的外周端之间,配置有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保持部侧弹簧部47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47h。因此,即便在可动模块42的外周面与板簧47的外周端之间的空间(具体而言,盖构件39的外周面与板簧47的外周端之间的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在该空间中合适地配置保持部侧弹簧部47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47h。所以,能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使摄影用光学装置31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轴方向上,板簧47配置于作为可动模块42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49附近。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板簧17的弹簧部17c比较,能使弹簧部47c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的变形量变小。所以,与板簧17的弹簧部17c比较,能缩短板簧47的弹簧部47c,从而能使板簧47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部47c在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比弹簧部47c在左右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及弹簧常数47c在前后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小。因此,即便在具有左右方向和/或前后方向上的成分的振动从外部被施加到摄影用光学装置31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可动模块42的摇晃。
(实施方式3)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摄影用光学装置51的剖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板簧67的俯视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与实施方式1、2相同,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作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并将X1方向侧作为“右”侧,将X2方向侧作为“左”侧,将Y1方向侧作为“前”侧,将Y2方向侧作为“后(后方)”侧,将Z1方向侧作为“上”侧,将Z2方向侧作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摄影用光学装置51与上述摄影用光学装置1、31相同,是装设于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的小型且薄型的摄像机,其在整体上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如图8所示,该摄影用光学装置51包括透镜驱动装置2、传感器4、对透镜驱动装置2进行支承的支承体55及使透镜驱动装置2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56。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也与透镜驱动装置2未摆动时的摄影用光学装置51的光轴方向一致。
透镜驱动装置2的前后及左右的侧面被盖构件39覆盖。在盖构件39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面上固定有构成摆动驱动机构56的后述驱动用磁体71、72。在盖构件39的上端安装有上盖构件38。
传感器4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侧。具体而言,传感器4以偏离光轴L的方式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侧。传感器4与FPC40连接。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表面,以与传感器4相邻的方式配置有连接器57,该连接器57将装设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摄像元件等电连接。另外,传感器4的下表面侧被下盖构件41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2、传感器4、盖构件39、上盖构件38及下盖构件41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体55。即,利用透镜驱动装置2、传感器4、盖构件39、上盖构件38及下盖构件41构成能相对于支承体55摆动的可动模块62。该可动模块62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矩形。具体而言,可动模块62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
支承体55包括:构成摄影用光学装置51的前后及左右的外周面的壳体46;以及对构成摆动驱动机构56的后述驱动用线圈73、74进行保持的线圈保持构件64、65。在线圈保持构件64、65或壳体46上固定有板簧67,该板簧67作为将可动模块62支承成能摆动的弹簧构件。
线圈保持构件64、65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另外,线圈保持构件64、65形成为大致方筒状,具有与壳体46的侧面大致平行的四个侧面。该线圈保持构件64、65固定于壳体46的内周面。具体而言,线圈保持构件64、65以在光轴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固定于壳体46的内周面。另外,线圈保持构件64配置于上侧,线圈保持构件65配置于下侧。
在线圈保持构件64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面上以穿过线圈保持构件64的侧面的方式形成有供后述驱动用线圈73配置的配置孔64a。此外,在线圈保持构件65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面上以穿过线圈保持构件65的侧面的方式形成有供后述驱动用线圈74配置的配置孔65a。
板簧67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矩形。另外,板簧67以其外周端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板簧67的外周侧固定于支承体55,在板簧67的中心部固定有可动模块6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簧67的中心部固定有盖构件39在光轴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具体而言,通过固定于盖构件39在光轴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的隔板68,在板簧67的中心部固定有盖构件39在光轴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板簧67配置于可动模块62在光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67的大致中心位置成为可动模块62的摆动中心69。该摆动中心69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穿过的位置。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配置于可动模块62的中心。
如图9所示,除了在板簧67的周向上相邻的固定部67b彼此未被连结这点之外,板簧67与板簧47相同。即,板簧67的保持部67a、固定部67b、弹簧部67c、保持部侧弹簧部67g、固定部侧弹簧部67h、保持部侧端67j及固定部侧端67k分别与板簧47的保持部47a、固定部47b、弹簧部47c、保持部侧弹簧部47g、固定部侧弹簧部47h、保持部侧端部47j及固定部侧端47k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板簧67的详细说明。
摆动驱动机构56包括: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摆动中心69的上侧的驱动用磁体71;与驱动用磁体71对向配置的驱动用线圈73;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摆动中心69的下侧的驱动用磁体72;以及与驱动用磁体72对向配置的驱动用线圈74。本实施方式的摆动驱动机构56包括四个驱动用磁体71、四个驱动用磁体72、四个驱动用线圈73及四个驱动用线圈74。
驱动用磁体71、72与驱动用磁体21相同。即,驱动用磁体71由在光轴方向上彼此抵接的第一磁体片71a和第二磁体片71b构成,驱动用磁体72由在光轴方向上彼此抵接的第一磁体片72a和第二磁体片72b构成。
驱动用磁体71、72在盖构件39的前后侧面及左右侧面中的每一个面上固定有一个。具体而言,盖构件39在板簧67的上侧的前后侧面及左右侧面中的每一个面上分别固定有一个驱动用磁体71,盖构件39在板簧67的下侧的前后侧面及左右侧面中的每一个面上分别固定有一个驱动用磁体72。驱动用磁体71、72在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框状的隔板68定位在光轴方向上的状态下固定于盖构件39的侧面。
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在盖构件39的左右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71、72被磁化成驱动用磁体71、72的右表面上形成的磁极与其左表面上形成的磁极不同。另外,固定在盖构件39的左右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71、72被磁化成左右方向的第一磁体片71a、72a的外侧面上形成的磁极与第二磁体片71b、72b的外侧面上形成的磁极不同。
同样地,固定在盖构件39的前后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71、72被磁化成驱动用磁体71、72的前表面上形成的磁极与其后表面上形成的磁极不同。另外,固定在盖构件39的前后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71、72被磁化成前后方向的第一磁体片71a、72a的外侧面上形成的磁极与第二磁体片71b、72b的外侧面上形成的磁极不同。
驱动用线圈73、74是与驱动用线圈23相同的空芯线圈。驱动用磁体73在线圈保持构件64的前后侧面及左右侧面中的每一个面上固定有一个。另外,驱动用磁体74在线圈保持构件65的前后侧面及左右侧面中的每一个面上固定有一个。
如图8所示,驱动用磁体71与驱动用线圈73在隔着规定间隙的状态下对向配置。具体而言,驱动用磁体71与驱动用线圈73在隔着规定间隙的状态下对向配置,使得即使可动模块62以摆动中心69作为中心摆动,驱动用磁体71与驱动用线圈73也不接触。同样地,驱动用磁体72与驱动用线圈74在隔着规定间隙的状态下对向配置,使得即使可动模块62以摆动中心69作为中心摆动,驱动用磁体72与驱动用线圈74也不接触。当不对驱动用线圈73、74供给电流时,如图8所示,可动模块62处于相对于支承体55不倾斜的直立位置。
在如上构成的摄影用光学装置51中,当利用传感器4检测出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的变化时,根据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对驱动用线圈73、74供给电流,使可动模块62以摆动中心69作为中心进行摆动,从而来修正抖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摆动驱动机构56和板簧67来构成根据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使透镜驱动装置2摆动以修正抖动的抖动修正机构。
另外,在如上构成的摄影用光学装置51中,能获得与实施方式2的摄影用光学装置31相同的效果。
(板簧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板簧17、47、67是一体形成的。除此之外,例如,如图10~图12所示,也可利用多个弹簧片76、85、86、96构成板簧77、87、97。以下,将板簧77作为“板簧的变形例1”,将板簧87作为“板簧的变形例2”,将板簧97作为“板簧的变形例3”,对板簧77、87、97的结构依次进行说明。另外,对其它板簧的变形例一并进行说明。
(板簧的变形例1)
如图10所示,板簧77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矩形。具体而言,板簧77整体上形成为大致长方形。此外,板簧77由形成为大致L形的四个弹簧片76构成。四个弹簧片76中的每一个包括:对可动模块12、42、62进行保持的一个保持部76a;固定于支承体5、35、55的一个固定部76b;以及将保持部76a与固定部76b连接的一个弹簧部76c。
保持部76a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在保持部76a上固定有可动模块12、42、62。具体而言,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可动模块12、42、62的四角或四角的附近固定于保持部76a。固定部76b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并配置于板簧77的四角。另外,固定部76b配置于壳体16、46的内周面的四角或四角的附近。
弹簧部76c由与保持部76a相连的保持部侧弹簧部76g和与固定部76b相连的固定部侧弹簧部76h构成,形成为大致L形。即,弹簧部76c形成为将配置在板簧77的大致对角线上(摄影用光学装置1、31、51的大致对角线上)的保持部76a与固定部76b连接的大致L形。
如图10所示,保持部侧弹簧部76g形成为直线状。另外,固定部侧弹簧部76h形成为折线状以避开保持部76a等。具体而言,利用两根直线部76j、76k和一根斜线部76m构成折线状的固定部侧弹簧部76h,其中,上述两根直线部76j、76k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上述一根斜线部76m以相对于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并将两根直线部76j、76k连接。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直线部76j配置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内侧,并与固定部76b相连。此外,直线部76k配置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外侧,并与保持部侧弹簧部76g相连。
另外,如图10所示,四个弹簧片76配置成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板簧77的中心大致点对称。此外,以一个弹簧部76c的保持部侧弹簧部76g与另一弹簧部76c的固定部侧弹簧部76h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有四个弹簧片76。在板簧77中,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保持部侧弹簧部76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76h成为第一弹簧部,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保持部侧弹簧部76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76h成为第二弹簧部。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与板簧47相同,保持部侧弹簧部76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76h配置于可动模块12、42、62的外周面与板簧77的外周端之间。
在如上构成的板簧77中,由于弹簧部76c形成为将配置于摄影用光学装置1、31、51的大致对角线上的保持部76a与固定部76b连接的大致L形,因此,能使弹簧部76c的长度变长。所以,能减小板簧77的弹簧常数,从而能使可动模块12、42、62顺利地摆动。另外,能使施加于弹簧部76c的应力分散,并能获得稳定的弹性。
此外,在板簧77中,由于两个直线部76j、76k被斜线部76m连接,因此,与固定部侧弹簧部76h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比较,能使固定部侧弹簧部76h的长度变得更长。另外,由于两根直线部76j、76k被斜线部76m连接,因此,能缓和直线部76j与直线部76k的连结部分处的弯曲应力的应力集中。所以,能防止固定部侧弹簧部76h的塑性变形。
此外,在板簧77中,如图10所示,由于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在直线部76k及斜线部76m与保持部侧弹簧部76g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能在该间隙中配置摄影用光学装置1、31、51的其他构成零件。
(板簧的变形例2)
图10所示的板簧77由形成为相同形状的四个弹簧片76构成,但如图11所示,板簧87也可由两个弹簧片85和形状与弹簧片85的形状不同的两个弹簧片86这两种不同形状的弹簧片85、86构成。
两个弹簧片85中的每一个包括:对可动模块12、42、62进行保持的一个保持部85a;固定于支承体5、35、55的一个固定部85b;以及将保持部85a与固定部85b连接的一个弹簧部85c。另外,两个弹簧片86中的每一个包括:对可动模块12、42、62进行保持的一个保持部86a;固定于支承体5、35、55的一个固定部86b;以及将保持部86a与固定部86b连接的一个弹簧部86c。
保持部85a、86a形成为大致正方形。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可动模块12、42、62的四角或四角的附近固定于保持部85a、86a。此外,两个保持部85a配置于可动模块12、42、62的大致对角线上,两个保持部86a配置于可动模块12、42、62的大致对角线上。
固定部85b、86b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并配置于板簧87的四角。另外,固定部85b、86b配置于壳体16、46的内周面的四角或四角的附近。此外,两个固定部85b配置于壳体16、46的内周面的对角线上,两个固定部86b配置于壳体16、46的内周面的对角线上。
弹簧部85c由与保持部85a相连的直线状的保持部侧弹簧部85g和与固定部85b相连的直线状的固定部侧弹簧部85h构成,形成为大致L形。即,弹簧部85c形成为将配置在板簧87的大致对角线上(摄影用光学装置1、31、51的大致对角线上)的保持部85a与固定部85b连接的大致L形。
弹簧部86c由与保持部86a相连的折线状的保持部侧弹簧部86g和与固定部86b相连的折线状的固定部侧弹簧部86h构成,形成为大致L形。即,弹簧部86c形成为将配置在板簧87的大致对角线上(摄影用光学装置1、31、51的大致对角线上)的保持部86a与固定部86b连接的大致L形。
保持部侧弹簧部86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86h以避开保持部85a及固定部85b等的方式形成为折线状。具体而言,保持部侧弹簧部86g由两根直线部86j、86k和一根斜线部86m构成,其中,上述两根直线部86j、86k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上述一根斜线部86m以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并将两根直线部86j、86k连接。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直线部86j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并与固定部侧弹簧部86h相连。另外,直线部86k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并与保持部86a相连。此外,固定部侧弹簧部86h由两根直线部86n、86p和一根斜线部86r构成,其中,上述两根直线部86n、86p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上述一根斜线部86r以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并将两根直线部86n、86p连接。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直线部86n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内侧,并与固定部86b相连。此外,直线部86p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外侧,并与保持部侧弹簧部86g相连。
另外,如图11所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两个弹簧片85配置成相对于板簧87的中心大致点对称,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两个弹簧片86配置成相对于板簧87的中心大致点对称。此外,以弹簧部85c的保持部侧弹簧部85g与弹簧部86c的固定部侧弹簧部86h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弹簧部85c的固定部侧弹簧部85h与弹簧部86c的保持部侧弹簧部86g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弹簧片85、86。在板簧87中,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保持部侧弹簧部85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86h成为第一弹簧部,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固定部侧弹簧部85h及保持部侧弹簧部86g成为第二弹簧部。
在如上构成的板簧87中,由于弹簧部85c、86c形成为将配置于摄影用光学装置1、31、51的大致对角线上的保持部85a、86a与固定部85b、85b连接的大致L形,因此,能使弹簧部85c、86c的长度变长。所以,能减小板簧87的弹簧常数,从而能使可动模块12、42、62顺利地摆动。另外,能使施加于弹簧部85c、86c的应力分散,并能获得稳定的弹性。
此外,在板簧87中,由于两个直线部86j、86k被斜线部86m连接,因此,与保持部侧弹簧部86g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比较,能使保持部侧弹簧部86g的长度变得更长。同样地,由于两个直线部86n、86p被斜线部86r连接,因此,与固定部侧弹簧部86h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比较,能使固定部侧弹簧部86g的长度变得更长。另外,由于两根直线部86j、86k被斜线部86m连接,因此,能缓和直线部86j与直线部86k的连结部分处的弯曲应力的应力集中。同样地,由于两根直线部86n、86p被斜线部86r连接,因此,能缓和直线部86n与直线部86p的连结部分处的弯曲应力的应力集中。所以,能防止保持部侧弹簧部86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86h的塑性变形。
另外,在板簧87中,如图11所示,由于在左右方向上,在直线部86j及斜线部86m与固定部侧弹簧部85h之间形成有间隙,且在前后方向上,在直线部86p及斜线部86r与保持部侧弹簧部85g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能在该间隙中配置摄影用光学装置1、31、51的其他构成零件。
(板簧的变形例3)
图10所示的板簧77由四个弹簧片76构成,但如图12所示,板簧97也可由两个弹簧片96构成。
两个弹簧片96中的每一个包括:对可动模块12、42、62进行保持的两个保持部96a;固定于支承体5、35、55的两个固定部96b;以及将保持部96a与固定部96b连接的两个弹簧部96c。
保持部96a形成为大致正方形。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可动模块12、42、62的四角或四角的附近固定于保持部96a。固定部96b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并配置于板簧97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及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此外,固定部96b配置于壳体16、46的内周面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
弹簧部96c由与保持部96a相连的保持部侧弹簧部96g和与固定部96b相连的固定部侧弹簧部96h构成,形成为大致L形。固定部侧弹簧部96h形成为从固定部96b朝向板簧97的四角的大致直线状。保持部侧弹簧部96g是从板簧97的四角朝保持部96a形成的,并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折返。即,在板簧97中,板簧97的周向上相邻(具体而言,在图12的顺时针方向上相邻)的固定部96b与保持部96a被弹簧部96c连接。
具体而言,配置于板簧97的后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96b与配置于右后端侧的保持部96a被弹簧部96c连接,该弹簧部96c由从固定部96b朝右方形成的固定部侧弹簧部96h和以在前后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形成的保持部侧弹簧部96g构成。另外,配置于板簧97的右端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96b与配置于右前端侧的保持部96a被弹簧部96c连接,该弹簧部96c由从固定部96b朝前方形成的固定部侧弹簧部96h和以在左右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形成的保持部侧弹簧部96g构成。此外,配置于板簧97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96b与配置于左前端侧的保持部96a被弹簧部96c连接,该弹簧部96c由从固定部96b朝左方形成的固定部侧弹簧部96h和以在前后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形成的保持部侧弹簧部96g构成。另外,配置于板簧97的左端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96b与配置于左后端侧的保持部96a被弹簧部96c连接,该弹簧部96c由从固定部96b朝后方形成的固定部侧弹簧部96h和以在左右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形成的保持部侧弹簧部96g构成。
如图12所示,配置于右后端侧的保持部96a与配置于右前端侧的保持部96a被形成为直线状的连结部96f连结。同样地,配置于左后端侧的保持部96a与配置于左前端侧的保持部96a被连结部96f连结。
另外,如图12所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两个弹簧片96配置成相对于板簧97的中心大致点对称。在板簧97中,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保持部侧弹簧部96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96h成为第一弹簧部,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保持部侧弹簧部96g及固定部侧弹簧部96h成为第二弹簧部。另外,在板簧97中,以在左右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形成的保持部侧弹簧部96g成为第一折返弹簧部,以在前后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形成的保持部侧弹簧部96g成为第二折返弹簧部。
在如上构成的板簧97中,由于保持部侧弹簧部96g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折返,因此,即便在保持部96a与固定部96b之间的距离较近的情况下,也能使弹簧部96c的长度变得较长。所以,能使板簧97的弹簧常数变得较小,从而能使可动模块12、42、62顺利地摆动。另外,能使施加于弹簧部96c的应力分散,并能获得稳定的弹性。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配置于右端侧的两个保持部96a被连结部96f连结,配置于左端侧的两个保持部96a被连结部96f连结,但配置于右端侧的两个保持部96a可不被连结部96f连结,配置于左端侧的两个保持部96a也可不被连结部96f连结。
(其他板簧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板簧17、47、67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矩形。除此之外,例如,板簧17、47、67也可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板簧17、47、67包括能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变形的四个弹簧部17c、47c、67c。除此之外,例如,板簧17、47、67也可包括能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变形的三个或五个以上的弹簧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簧部17c、47c、67c由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弹簧部和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二弹簧部构成,形成为大致L形。除此之外,例如,能以两个第一弹簧部与一个第二弹簧部相连的方式形成弹簧部17c、47c、67c,也能以一个第一弹簧部与两个第二弹簧部相连的方式形成弹簧部17c、47c、67c。此外,还能以多个第一弹簧部与多个第二弹簧部相连的方式形成弹簧部17c、47c、67c。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弹簧部17c是从保持部17a的四角朝配置于板簧17的四角上的固定部17b形成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3中,弹簧部47c、67c是从保持部47a、67a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板簧47、67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固定部47b、67b形成的。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从保持部17a、47a、67a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朝配置于板簧17、47、67的四角上的固定部17b、47b、67b形成弹簧部17c、47c、67c。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板簧17的周向上相邻的固定部17b被连结部17f彼此连结。除此之外,例如,周向上相邻的固定部17b也可彼此不连结。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弹簧部17c的宽度w处于弹簧部17c的厚度t以下。除此之外,例如,弹簧部17c的宽度w也可比弹簧部17c的厚度t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弹簧部47c的厚度处于弹簧部47c的宽度以下,但弹簧部47c的厚度也可比弹簧部47c的宽度厚。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以下,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传感器盖构件11上形成有支点突起11a,在底座体15上形成有卡合凹部15b。除此之外,例如,也可在底座体15上形成有支点突起,而将与该支点突起卡合的卡合凹部形成在传感器盖构件11上。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摄影用光学装置31具有作为透镜驱动装置2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49,但摄影用光学装置31也可不具有支点部4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磁体21、71、72由第一磁体片21a、71a、72a和第二磁体片21b、71b、72b这两个磁体片构成。除此之外,例如,驱动用磁体21、71、72也可由一个磁体片构成。在该情况下,一个磁体片被磁化在驱动用磁体21、71、72的两面中的各个面上形成在光轴方向上重叠的两极磁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传感器4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侧。除此之外,例如,传感器4也可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右侧、左侧、前侧或后侧。在该情况下,可动模块12、42、62例如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长方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驱动用磁体21安装于盖构件9,驱动用线圈23安装于壳体16。除此之外,例如,也可将驱动用磁体21安装于壳体16,将驱动用线圈23安装于盖构件9。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驱动用磁体21安装于盖构件39,驱动用线圈23安装于线圈保持构件44,但也可将驱动用磁体21安装于壳体46,将驱动用线圈23安装于盖构件3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驱动用磁体71、72安装于盖构件39,驱动用线圈73、74安装于线圈保持构件64、65,但也可将驱动用磁体71、72安装于壳体46,将驱动用线圈73、74安装于盖构件3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摄影用光学装置1、31、51装设于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除此之外,例如,也可在记录汽车的行驶状况的行驶记录仪上装设摄影用光学装置1、31、51。在该情况下,当利用传感器4检测出因行驶时汽车的振动等引起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的变化时(即,当检测出透镜驱动装置2的抖动(振动)时),根据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对驱动用线圈23供给电流,使可动模块12、42以支点部19、49作为中心进行摆动,从而来修正抖动。或者,当利用传感器4检测出因行驶时汽车的振动等引起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的变化时,根据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对驱动用线圈73、74供给电流,使可动模块62以摆动中心69作为中心进行摆动,从而来修正抖动。另外,摄影用光学装置1、31、51也可装设于监视照相机等其它装置。

Claims (9)

1.一种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模块,该可动模块具有透镜驱动装置,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装设有透镜、摄像元件及驱动所述透镜的透镜驱动机构;
支承体,该支承体对所述可动模块进行支承;以及
抖动修正机构,该抖动修正机构使所述可动模块摆动,以使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倾斜,由此来修正抖动,
所述抖动修正机构包括:使所述可动模块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以及将所述可动模块支承成能摆动的弹簧构件,
所述弹簧构件包括:对所述可动模块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固定于所述支承体的固定部;以及将所述保持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并使所述可动模块能进行摆动动作的弹簧部,
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具有多个驱动用磁体和驱动用线圈,该多个驱动用磁体和驱动用线圈用于使所述可动模块以与所述光轴大致正交且彼此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作为摆动的轴向进行摆动,
所述可动模块形成为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呈大致正方形,且被配置成其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大致平行,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前后及左右的侧面被由磁性材料形成并形成为下端开口的带底的大致方筒状的盖构件覆盖,在所述盖构件的前后及左右的侧面的各个外侧面上固定有构成所述摆动驱动机构的所述驱动用磁体,
所述支承体具有形成为大致方筒状并覆盖所述盖构件的壳体,
所述驱动用线圈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前后侧面及左右侧面的各个内侧面上,
所述弹簧部能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及所述光轴方向上变形,
所述弹簧部形成为由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弹簧部和与所述第二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二弹簧部构成的大致L形,
所述弹簧构件形成为整体上呈大致正方形,且被配置成其外周端与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大致平行,
所述固定部配置于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及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
所述保持部的外形形成为大致正方形,
所述弹簧构件包括:从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所述固定部形成的所述弹簧部;以及从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大致中心的所述固定部形成的所述弹簧部,
从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所述固定部形成的所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与从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所述固定部形成的所述弹簧部的固定部侧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
从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所述固定部形成的所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与从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朝配置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所述固定部形成的所述弹簧部的固定部侧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抖动修正机构具有作为所述可动模块摆动时的支点的支点部,所述可动模块以所述支点部为中心进行摆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构件在挠曲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支承体,以产生使所述可动模块与所述支点部抵接的加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模块具有用于对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倾斜的变化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簧部及所述第二弹簧部配置于所述可动模块的外周面与所述弹簧构件的外周端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构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可动模块的摆动中心附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处于所述弹簧部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弹簧常数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构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配置于较所述摆动驱动机构靠所述可动模块的摆动中心侧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处于所述弹簧部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弹簧常数以下。
CN200980141332.9A 2008-10-14 2009-10-08 摄影用光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7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4899 2008-10-14
JP2008-264899 2008-10-14
PCT/JP2009/005239 WO2010044223A1 (ja) 2008-10-14 2009-10-08 撮影用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7465A CN102177465A (zh) 2011-09-07
CN102177465B true CN102177465B (zh) 2014-06-18

Family

ID=42106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133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7465B (zh) 2008-10-14 2009-10-08 摄影用光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71399B2 (zh)
JP (1) JP5535079B2 (zh)
CN (1) CN102177465B (zh)
WO (2) WO20100442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4068B2 (ja) * 2009-08-11 2014-10-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155318A1 (ja) * 2010-06-08 2011-12-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撮影用光学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638845B2 (ja) * 2010-06-08 2014-12-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撮影用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828686B2 (ja) * 2010-09-07 2015-12-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5698939B2 (ja) * 2010-09-07 2015-04-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5453220B2 (ja) * 2010-11-09 2014-03-26 台灣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モジュールの手ブレ防止傾斜補正構造
US8213783B2 (en) * 2010-11-18 2012-07-03 Tdk Taiwan Corp. Anti-shake device and optical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5848052B2 (ja) * 2011-07-21 2016-01-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5893363B2 (ja) * 2011-11-28 2016-03-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077938B2 (ja) 2012-05-31 2017-02-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EP3722873B1 (en) * 2012-07-09 2023-06-14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US9398264B2 (en) 2012-10-19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mera system using folded optics
JP6077939B2 (ja) * 2013-05-30 2017-02-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223050B2 (ja) * 2013-08-08 2017-11-0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撮影用光学装置
US10178373B2 (en) 2013-08-16 2019-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ereo yaw correction using autofocus feedback
JP3205219U (ja) * 2013-09-27 2016-07-14 鄭 國星CHENG,Kwok Sing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9374516B2 (en) 2014-04-04 2016-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focus in low-profile folded optics multi-camera system
US9383550B2 (en) 2014-04-04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focus in low-profile folded optics multi-camera system
US10013764B2 (en) 2014-06-19 2018-07-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l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
US9386222B2 (en) 2014-06-20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mera system using folded optics free from parallax artifacts
US9819863B2 (en) 2014-06-20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de field of view array camera for hemispheric and spherical imaging
US9294672B2 (en) 2014-06-20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mera system using folded optics free from parallax and tilt artifacts
US9541740B2 (en) 2014-06-20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lded optic array camera using refractive prisms
KR101712849B1 (ko) * 2014-08-04 2017-03-22 주식회사 액트로 손떨림 보정용 ois 액츄에이터
US9832381B2 (en) * 2014-10-31 2017-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for thin cameras
CN107077045B (zh) * 2014-11-28 2020-01-24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EP3088931B1 (en) * 2015-04-30 2024-09-0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3101890B1 (en) * 2015-06-03 2017-11-22 Axis AB A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TWI588592B (zh) 2015-06-16 2017-06-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簧片式旋轉模組
USD786331S1 (en) * 2015-09-14 2017-05-09 Jaunt Inc. Camera assembly
TWM516172U (zh) * 2015-09-15 2016-01-21 Powergate Optical Inc 防手震鏡頭模組結構
CN107040118B (zh) * 2016-02-04 2020-06-0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驱动模块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块的镜头驱动装置
CN108072957B (zh) * 2016-11-14 2022-05-24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驱动机构
JP2018194615A (ja) * 2017-05-15 2018-12-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及び光学システム
CN207304694U (zh) 2017-05-31 2018-05-01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机构
CN114384686B (zh) 2017-07-06 2024-05-14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JP7112876B2 (ja) 2017-07-06 2022-08-04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デバイス
EP3650919B1 (en) 2017-07-06 2023-11-29 Hamamatsu Photonics K.K. Optical device
EP3650911B1 (en) 2017-07-06 2023-08-30 Hamamatsu Photonics K.K. Optical device
WO2019009392A1 (ja) 2017-07-06 2019-01-10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デバイス
WO2019097772A1 (ja) 2017-11-15 2019-05-23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209446872U (zh) * 2018-05-30 2019-09-2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09975973B (zh) * 2019-02-28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液体镜头的音圈马达及具有音圈马达的镜头组件
JP7465063B2 (ja) * 2019-03-29 2024-04-10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CN112703439B (zh) * 2019-05-22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弹片设计方法及弹片、sma组件、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014749A (zh) * 2019-12-20 2021-06-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部件倾斜活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20210093613A (ko) * 2020-01-20 2021-07-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CN115053175A (zh) * 2020-01-30 2022-09-1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1212214B (zh) * 2020-03-19 2021-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机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10598B (zh) * 2020-04-17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7485961B2 (ja) 2021-06-08 2024-05-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20230066834A1 (en) * 2021-08-25 2023-03-02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9725B2 (ja) * 1996-11-15 1999-08-2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US6781622B1 (en) * 1998-06-26 2004-08-24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 for correction based upon detecting a camera shaking
JP2002228903A (ja) * 2001-01-30 2002-08-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ユニット
JP2002357773A (ja) * 2001-06-04 2002-12-1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コンポーネントとそれを用いた内視鏡、内視鏡光学系
JP2006133281A (ja) * 2004-11-02 2006-05-25 Sharp Corp 反射面揺動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7041419A (ja) * 2005-08-04 2007-02-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支持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JP2007139965A (ja) 2005-11-16 2007-06-0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駆動装置
JP2007310084A (ja) 2006-05-17 2007-11-29 Alps Electric Co Ltd 可動光学装置
JP2008058391A (ja) * 2006-08-29 2008-03-13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8122842A (ja) * 2006-11-15 2008-05-29 Micro Uintekku Kk レンズ駆動装置用バネ部材
JP5004579B2 (ja) * 2006-12-28 2012-08-2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170864A (ja) * 2007-01-15 2008-07-24 Sony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249440B2 (en) * 2008-10-01 2012-08-21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ulti-drive mechanism lens actuator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28903A 2002.08.14
JP特开2007-310084A 2007.11.29
JP特开2008-122842A 2008.05.29
JP特开2008-170864A 2008.07.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44222A1 (ja) 2010-04-22
JP5535079B2 (ja) 2014-07-02
CN102177465A (zh) 2011-09-07
WO2010044223A1 (ja) 2010-04-22
US8571399B2 (en) 2013-10-29
JPWO2010044223A1 (ja) 2012-03-15
US20110262122A1 (en) 201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7465B (zh) 摄影用光学装置
US9134503B2 (en) VCM OIS actuator module
US20210080808A1 (en) Anti-shak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for auto-focus
CN104950547B (zh) 光学单元的防共振方法以及光学单元
JP5140573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10684532B2 (en) Lens-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 device
CN101726851B (zh)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04136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853487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231045B2 (ja) 傾斜防止電磁モータ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レンズ装置
US20110097062A1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WO2009133691A1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2576180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TWI694275B (zh)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及相機搭載裝置
JP2016122055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5112248B2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2010096807A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CN102736357A (zh)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JP2010096803A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WO2010044198A1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2015001727A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201907475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4125282A (zh) 一种防抖模组及制造方法
WO2010044196A1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WO2010044195A1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