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6935A - 储血槽 - Google Patents

储血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6935A
CN102176935A CN2009801400969A CN200980140096A CN102176935A CN 102176935 A CN102176935 A CN 102176935A CN 2009801400969 A CN2009801400969 A CN 2009801400969A CN 200980140096 A CN200980140096 A CN 200980140096A CN 102176935 A CN102176935 A CN 102176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filter
filter member
attraction
stora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00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6935B (zh
Inventor
小林进
新井贵
桑原祐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r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r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631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930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631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930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ro Corp filed Critical Nipr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76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6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6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6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7Degassing devices; Buffer reservoirs; Drip chambers; Blood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7Degassing devices; Buffer reservoirs; Drip chambers; Blood filters
    • A61M1/3632Combined venous-cardiotomy reservo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75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 A61M2205/7545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for solid matter, e.g. microaggrega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包括具有医疗从业人员期望的处理能力的过滤器的储血槽。另外,管理储血槽的医疗从业人员能更正确地把握储血量。而且,避免气泡混入除泡后的血液中。储血槽(1)的过滤器构件(52)是用于从血液中除去异物和气泡的过滤器构件。过滤器构件(52)具有第一过滤器部(52a)和第二过滤器部(52b)。第一过滤器部(52a)形成壁部,第二过滤器部(52b)形成底部。第一过滤器部(52a)和第二过滤器部(52b)的规格不同。另外,储血槽(1)的引导构件(60)由发泡材料构成。因此,去除了气泡后的血液以浸透于引导构件(60)的状态被引导。由此,能够通过该引导构件(60)以适当的着水速度将除泡后的血液引导向规定位置。

Description

储血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过滤器构件的储血槽。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心脏手术中使用人工心肺装置。人工心肺装置主要由储血槽、送血泵、热交换器、血液回路和人工肺等构成。在这样的人工心肺装置中,首先,将从患者的静脉抽出的血液(静脉血)和从术野吸引的血液(吸引血)送入储血槽,并且暂时储存在储血槽中。然后,该血液通过送血泵送入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中对血液进行温度调节。另外,在人工肺中,对进行了温度调节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除去二氧化碳、添加氧)。最后,该血液作为动脉血返回患者的体内。
这样的人工心肺装置用于在心脏手术中暂时代替进行心脏和肺的功能。因此,在人工心肺装置中,在将血液送回至患者之前,需要去除手术时混入血液中的异物和气泡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从血液中同时去除骨片和肉片等异物以及气泡的储血槽(内置有心内血回收贮血器(cardiotomy reservoir)的储血槽)。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5-317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以往的储血槽中设置有例如用于从血液中去除异物和气泡的网眼状的过滤器。作为网眼状的过滤器能够列举纺织布和无纺布等(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38)。例如,在使用无纺布作为过滤器的情况下,因为无纺布不易堵塞孔,所以能够稳定地处理血液。另一方面,在除去特定尺寸以上的气泡时,无纺布与网布相比,透液性低,因而血液容易滞留,过滤速度变慢。即,进入储血槽的血液的量表现为液面变化需要的时间长。因而,对于以往的储血槽,存在管理储血槽的临床医学技师、护士或医师等医疗从业人员不好正确把握从患者身上抽出的血液的量即储血量的问题(问题1)。
另外,以往的储血槽具有底部的一部分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并且,在该突出部的上方配置有用于从静脉血中去除气泡的静脉血用过滤器。另外,在与静脉血用过滤器相邻的位置即在突出部的斜上方配置有吸引血用过滤器。在通过该吸引血用过滤器从吸引血中去除异物和气泡时,在储血量少的情况下,该吸引血落下至与储血槽的突出部相邻的底部(非突出部)。于是,该吸引血从储血槽的非突出部沿着底面向突出部的方向流动,然后储存在突出部的内部空间中。
这样,对于以往的储血槽,在储血量少的情况下,通过吸引血用过滤器去除了异物和气泡的吸引血沿着储血槽的底面流入突出部的内部,因而存在需要时间使该吸引血到达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的问题。即,虽然已经通过吸引血用过滤器从吸引血中去除了异物和气泡,但是存在需要时间使该吸引血反映为储血量的问题。因此,在使用了这样的储血槽的现场,存在管理该储血槽的临床医学技师、护士或医师等医疗从业人员难以在手术中正确把握储血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开发了将吸引血用过滤器配置在突出部的上方的储血槽。在这样的储血槽中,因为吸引血用过滤器配置在突出部的上方,所以当通过该吸引血用过滤器从吸引血中去除异物和气泡时,该吸引血落下至储血槽的突出部的内部。因此,若使用这样的储血槽,则通过吸引血用过滤器去除了异物和气泡的吸引血易于反映为储血量。但是,在储血量少的情况下,在这样的储血槽中,从去除了异物和气泡的吸引血开始落下的位置起到在突出部的内部储存血液的部分为止的落下距离变大,因而存在由于这样的落下而使气泡混入的问题(问题2)。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1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括具有医疗从业人员希望的处理能力的过滤器的储血槽。另外,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2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气泡混入除泡后的血液中。而且,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为使医疗从业人员能够更正确地把握储血量。
技术方案1的储血槽用于储存静脉血和/或吸引血。该储血槽具有壳体和过滤单元。过滤单元配置在壳体的内部。该过滤单元具有过滤器构件。
详细地说,该储血槽具有壳体、静脉血过滤单元和吸引血过滤单元。静脉血过滤单元具有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用于从静脉血中除去气泡。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配置在壳体的内部。吸引血过滤单元具有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和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用于从吸引血中除去异物和气泡,配置在壳体的内部。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用于从通过了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的吸引血中除去异物和气泡,配置在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的外方。
尤其,在该储血槽中,具有用于从从患者抽出的血液中除去异物和气泡的过滤器构件。过滤器构件具有第一过滤器部和第二过滤器部。第一过滤器部形成壁部,第二过滤器部形成底部。另外,第一过滤器部和第二过滤器部以不同的规格形成。
这样的储血槽具有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具有过滤器构件。因此,通过提供能够与医疗从业人员的要求对应的规格的过滤器构件,可提供能够与医疗从业人员的要求对应的储血槽。
详细地说,本储血槽具有吸引血过滤单元,该吸引血过滤单元具有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因此,通过提供能够与医疗从业人员的要求对应的规格的第二过滤器,可提供能够与医疗从业人员的要求对应的储血槽。
更详细地说,吸引血过滤单元还具有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因此,能够通过该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从流入储血槽的吸引血中除去尺寸比较大的异物和气泡。并且,在血液从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向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流入时,能够在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中除去尺寸小的异物和气泡。由此,能够从通过吸引血过滤单元后的血液中除去异物,能够可靠地将通过吸引血过滤单元后的血液中所包含的气泡限制在规定尺寸以下。
尤其,在该储血槽中具有用于从从患者抽出的血液中除去异物和气泡的、由第一过滤器部和第二过滤器部构成的过滤器构件,第一过滤器部形成壁部,以与第一过滤器部不同的规格形成的第二过滤器部形成底部。因此,通过分别对壁部(第一过滤器部)和底部(第二过滤器部)区分使用能够与医疗从业人员的要求对应的规格,能够提供具有医疗从业人员要求的处理能力的过滤器构件。
此外,本储血槽具有静脉血过滤单元,该静脉血过滤单元具有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因此,能够提供可从吸引血中除去异物和气泡并且可从静脉血中除去气泡的储血槽。
如上所述,本储血槽中,能够提供具有医疗从业人员要求的处理能力的储血槽。由此,管理储血槽的医疗从业人员能够更正确地把握积存在储血槽中的储血量。
技术方案2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储血槽,第二过滤器部形成为凸状。
这种情况下,因为过滤器构件的第二过滤器部即底部形成为凸状,所以能够增加血液接触的表面积。由此,能够提高过滤器构件的血液处理能力。
技术方案3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储血槽,第二过滤器部以能够向第一过滤器部的内侧弯曲的方式与第一过滤器部连结。并且,在第二过滤器部被弯曲后,第二过滤器部形成为凸状。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第二过滤器部以能够向第一过滤器部的内侧弯曲的方式与第一过滤器部连结,能够容易地加工制作过滤器构件。另外,在第二过滤器部被弯曲后,第二过滤器部能够增加血液接触的表面积。由此,能够提高过滤器构件的血液处理能力。
技术方案4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血槽,第二过滤器部是具有比第一过滤器部高的透液性的规格。
在这种情况下,过滤器构件的第二过滤器部是具有比第一过滤器部的透液性高的透液性的规格。因此,在血液开始流入过滤器构件的内部时,该血液主要通过第二过滤器部。然后,当第二过滤器部的血液处理能力因孔堵塞等而降低时,血液开始主要通过第一过滤器部。由此,在血液主要通过第二过滤器部时,能够从血液中快速去除异物和气泡。然后,在血液主要通过第一过滤器部时,虽然血液处理速度比第二过滤器部低,但是能够从血液中稳定地去除异物和气泡。
技术方案5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4所述的储血槽,第一过滤器部由无纺布形成。另外,第二过滤器部由一层网布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过滤器部由无纺布形成。另外,第二过滤器部由一层网布(筛网)形成。由此,在血液主要通过网布时,能够从血液中快速地去除异物和气泡。然后,在血液主要通过无纺布时,虽然血液处理速度比网布低,但是能够从血液中稳定地去除异物和气泡。
技术方案6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血槽,是用于储存静脉血和/或吸引血的储血槽。该储血槽具有壳体、过滤单元和引导构件。壳体具有血液的流入部和血液的流出部。过滤单元用于对从流入部流入的血液进行过滤。该过滤单元配置在壳体的内部。引导构件配置在过滤单元与流出部之间,将通过过滤单元被过滤了的血液引导向流出部的方向。该引导构件由发泡材料构成。
在此,储血槽具有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配置在过滤单元与流出部之间,因而能够将通过过滤单元过滤后的血液以适当的着水速度可靠地引导向流出部。另外,因为该引导构件由发泡材料构成,所以去除了气泡后的血液以浸透到引导构件中的状态被引导。由此,通过该引导构件,能够以适当的着水速度将除泡后的血液引导向规定位置。即,通过该引导构件,能够防止气泡混入过滤后的血液中。另外,管理储血槽的医疗从业人员能够更正确地把握积存在储血槽中的储血量。
技术方案7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储血槽,是用于储存静脉血和/或吸引血的储血槽。该储血槽具有壳体、静脉血过滤单元、吸引血过滤单元和引导构件。壳体具有血液的流入部和血液的流出部。静脉血过滤单元具有用于从静脉血中除去气泡的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该静脉血过滤单元配置在壳体的内部。吸引血过滤单元具有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用于从吸引血中除去异物和气泡,配置在壳体的内部。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用于从通过了所述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的吸引血中除去异物和气泡,配置在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的外方。引导构件配置在吸引血过滤单元与流出部之间,将通过吸引血过滤单元被过滤了的血液引导向流出部的方向。
在此,储血槽具有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配置在吸引血过滤单元与流出部之间,因而,能够将通过吸引血过滤单元被过滤了的血液不飞散地可靠地引导向流出部。即,通过该引导构件,能够防止气泡混入过滤后的血液中。另外,管理储血槽的医疗从业人员能够更正确地把握积存在储血槽中的储血量。
技术方案8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储血槽,引导构件是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板状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构成引导构件的规定的发泡材料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所以能够在引导构件上沿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方向形成长孔。由此,能够将浸透于引导构件而被引导的血液顺畅地引导向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方向,同时,气泡不易残留在该构件中。
技术方案9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6~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血槽,以与材料的密度大小对应的倾斜角度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构件的倾斜角度按照引导构件的材料的密度设定为不同的角度。一般而言,随着引导构件的材料的密度变大,引导构件的空隙减小。因此,若引导构件的材料的密度变大,则血液难以浸透于引导构件。即,若引导构件的材料的密度变大,则血液不浸透于引导构件,而在引导构件的表面流动。因此,如引导构件的材料的密度变大,则血液在引导构件上流动的速度变快
根据这样的理由,例如通过以随着引导构件的材料的密度变大而使引导构件的倾斜角度变缓的方式配置引导构件,能够以适当的着水速度将除泡后的血液引导向规定位置。即,通过该引导构件,能够防止气泡混入除泡后的血液中。
技术方案10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9所述的储血槽,引导构件由密度在0.02g/cm3~0.05g/cm3的范围内的发泡材料构成,倾斜角度为70度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引导构件的材料的密度设定在0.02g/cm3~0.05g/cm3的范围并且将倾斜角度设定在70度以上的范围,能够以适当的着水速度将除泡后的血液可靠地引导向规定位置。即,通过该引导构件,能够防止气泡混入除泡后的血液中。
技术方案11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9所述的储血槽,引导构件由密度在0.05g/cm3~0.20g/cm3的范围的发泡材料构成,倾斜角度为65度~70度。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引导构件的材料的密度设定在0.05g/cm3~0.20g/cm3的范围内并且将倾斜角度设定在65度~70度的范围内,能够以适当的着水速度将除泡后的血液可靠地引导向规定位置。即,通过该引导构件,能够防止气泡混入除泡后的血液中。
技术方案12的储血槽如技术方案9所述的储血槽,引导构件由密度在0.20/cm3~0.40g/cm3的范围内的发泡材料构成,倾斜角度小于65度。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引导构件的材料的密度设定在0.25g/cm3~0.40g/cm3的范围内并且将倾斜角度设定在小于65度的范围内,能够以适当的着水速度将除泡后的血液可靠地引导向规定位置。即,通过该引导构件,能够防止气泡混入除泡后的血液中。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储血槽中,过滤器构件的第一过滤器部形成壁部,过滤器构件的第二过滤器部形成底部。另外,第一过滤器部和第二过滤器部以不同的规格形成。因此,通过分别对于壁部(第一过滤器部)和底部(第二过滤器部)区分使用能够与医疗从业人员的要求对应的规格,能够提供具有医疗从业人员要求的处理能力的过滤器构件。另外,通过在储血槽中使用这样的过滤器构件,管理储血槽的医疗从业人员能够更正确地把握储血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储血槽中,引导构件由发泡材料构成。因此,去除了气泡后的血液以浸透于引导构件的状态被引导。由此,通过该引导构件,能够以适当的着水速度将除泡后的血液引导向规定位置。即,通过该引导构件,能够防止气泡混入除泡后的血液中。
另外,本发明的储血槽具有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配置在过滤单元与流出部之间,因而能够以适当的着水速度将通过过滤单元被过滤了的血液可靠地引导向流出部。即,通过该引导构件,能够防止气泡混入过滤后的血液中。另外,管理储血槽的医疗从业人员能够更正确地把握积存在储血槽中的储血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储血槽的外观图。
图2是过滤器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构成第二支撑构件的过滤器夹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构成第二支撑构件的底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储血槽的剖视图。
图6是安装前的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的侧视图(其1)。
图7是安装前的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的侧视图(其2)。
图8是表示引导构件的倾斜角度与引导构件的材料密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所说的静脉血指经由插管从患者的血管抽出的血液,所说的吸引血指从作为术野的心脏内外吸引的血液(出口血和吸入血)。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说的异物指脂肪球、肉片、骨片、变质蛋白和凝结块等可能包含在吸引血中的血液以外的物质。
图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储血槽1的外观图。图2示出了过滤器支撑单元20的第二支撑构件22的分解立体图。图3示出了构成第二支撑构件22的过滤器夹持构件222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构成第二支撑构件22的底构件322的立体图。图5示出了储血槽1的剖视图。图6和图7示出了安装前的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引导构件的倾斜角度与引导构件60的材料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储血槽1具有壳体10、过滤器支撑单元20、血液导入管30、静脉血过滤单元40、吸引血过滤单元50和引导构件60。
如图1所示,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1和盖体12。如图5所示,在该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储存血液的储存空间S。该储存空间S是通过将盖体12安装在壳体主体11上而形成的壳体10的内部空间。
壳体主体11形成为一部分开口的箱形形状。该壳体主体11的开口形成为大致椭圆形或大致四边形。另外,如图1和图5所示,壳体主体11具有箱形部11a和突出部11b。箱形部11a形成血液流入一侧的储存空间S即上部储存空间Sa。突出部11b形成血液流出一侧的储存空间S即下部储存空间Sb。突出部11b是箱形部11a底部的一部分向外方突出的部分,与箱形部11a形成为一体。在突出部11b的底部设置有从储存空间S连通至外部的管状的血液流出口11c。该血液流出口11c例如与体外血液循环回路的送血线的管连接。
此外,在此,箱形部11a的一侧面和突出部11b的一侧面形成在同一面上。在该同一面上设置有用于确认储血量的刻度(未图示)。另外,箱形部11a的底部和突出部11b的底部与壳体主体11的开口相对。
如图1和图5所示,盖体12以覆盖壳体主体11的开口的方式嵌合安装在壳体主体11上。另外,在盖体12上设置有第一血液流入口12a和第二血液流入口12b。第一血液流入口12a例如与体外血液循环回路的静脉血用抽血线的管连接。第二血液流入口12b例如与体外血液循环回路的吸引血用吸引线的管连接。在盖体12安装在壳体主体11上的状态下,上述第一血液流入口12a和第二血液流入口12b从外部与储存空间S连通,例如与上部储存空间Sa连通。
另外,在盖体12上设置有允许空气随着储血槽1内的血液的增减而出入的排气口(未图示)。消泡后的空气和破泡后的空气从该排气口排出到外部。
作为壳体主体11和盖体12的构成材料例如能够列举聚碳酸酯、丙烯树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优选由这样的材料形成的壳体主体11实际上是透明的,使得能够通过目视确认储存在储血槽1内部的储血量和内部的血液状态。
过滤器支撑单元20用于支撑静脉血过滤单元40和吸引血过滤单元50,安装在壳体10上,例如安装在盖体12上。如图2~图5所示,过滤器支撑单元20由第一支撑构件21和第二支撑构件22构成。第一支撑构件21是支撑静脉血过滤单元40例如后述的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的部分。第一支撑构件21由框结构形成,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上。
如图2~图5所示,第二支撑构件22是支撑吸引血过滤单元50例如后述的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和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构件。第二支撑构件22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上。具体地说,第二支撑构件22具有框体122、过滤器夹持构件222、对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底部进行支撑的底构件322,其中,过滤器夹持构件222在与框体122之间夹持有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
框体122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上。框体122具有彼此相向的两个板部122a、连结两个板部122a的连结构件122b、形成在各板部122a的背面上的爪部122c。第二支撑构件22在两个板部122a处安装于盖体12的背面上。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以覆盖板部122a和连结构件122b的状态卡止安装在板部122a上。
过滤器夹持构件222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上。过滤器夹持构件222形成为沿着框体122的外形的箱状。在过滤器夹持构件222的上部、中央部和下部形成有开口。上部开口222a用于插入框体122。中央部的开口222b形成为主要供通过了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第一过滤器部52a例如无纺布的血液通过的通过口。下部开口222c形成为主要供通过了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第二过滤器部52b例如网布(筛网)的血液通过的通过口。过滤器夹持构件222在将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覆盖在框体122的状态下,安装在盖体12上。
底构件322安装在过滤器夹持构件222上。详细地说,底构件322安装在形成于过滤器夹持构件222上的通过口222c上。底构件322形成为在支撑着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底部(后述的第二过滤器部52b)的状态下,吸引血能够通过内部。底构件322形成有支撑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底部的支撑部322a和来自吸引血过滤单元50的吸引血能够通过的通路部322b。支撑部322a形成板状,抵接在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底部,支撑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底部。
通路部322b形成为矩形筒状。换言之,通路部322b形成为中空的嘴状。在该通路部322b的相向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口部322c。由此,通过通路部322b的吸引血不仅从通路部322b的前端流出,还从该开口部322c流出。
另外,在底构件322安装在过滤器夹持构件222的状态下,通路部322b设定为以水平方向为基准的规定的倾斜角度α(参照图5)。具体地说,以使以水平方向为基准的通路部322b的倾斜角度α大约为65度的方式将底构件322安装在过滤器夹持构件222上。
而且,在底构件322安装在过滤器夹持构件222的状态下,底构件322的通路部322b的前端部配置在突出部11b的内部。由此,能够将过滤后的吸引血从突出部11b的上部导向突出部11b的内部。
此外,“盖体12的背面”的意思是表示盖体12的与设置有第一血液流入口12a和第二血液流入口12b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另外,“盖体12的表面”的意思是表示盖体12的与背面相反一侧的面。即,“盖体12的表面”的意思是表示盖体12的设置有第一血液流入口12a和第二血液流入口12b一侧的面。
血液导入管30具有:静脉血用血液导入管31,其用于将静脉血从第一血液流入口12a导入壳体10的内部;吸引血用血液导入管32,其用于将吸引血从第二血液流入口12b导入壳体10的内部。
静脉血用血液导入管31在第一血液流入口12a的位置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上。另外,静脉血用血液导入管31形成为管状,插入第一支撑构件21的框结构的内部而配置。并且,在盖体12已安装在壳体主体11上时,静脉血用血液导入管31在一端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的状态下,另一端位于突出部11b的内部。换言之,在盖体12已安装在壳体主体11上时,静脉血用血液导入管31以从盖体12的第一血液流入口12a朝向壳体主体11的突出部11b倾斜地延伸的状态,配置在壳体10的内部。
吸引血用血液导入管32在第二血液流入口12b的位置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上。具体地说,吸引血用血液导入管32形成为管状,在第二支撑构件22与盖体12之间,在第二血液流入口12b的位置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上。并且,在盖体12已安装在壳体主体11上时,吸引血用血液导入管32在一端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上的状态下,另一端位于突出部11b的上方。换言之,在盖体12已安装在壳体主体11上时,吸引血用血液导入管32以从盖体12的第二血液流入口12b朝向壳体主体11的突出部11b向下方延伸的状态配置在第二支撑构件22例如框体122的内部。
此外,在此示出了吸引血用血液导入管32在第二血液流入口12b的位置处配置在盖体12的背面上的情况的例子,但是吸引血用血液导入管32也可以在第二血液流入口12b的位置处一体地形成在盖体12的背面上。
静脉血过滤单元40安装在壳体10的内部。静脉血过滤单元40具有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用于从静脉血中排除气泡,该静脉血从第一血液流入口12a经由静脉血用血液导入管31导入壳体10的内部。因此,优选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的孔径为约20~40μm。
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形成为一部分开口的袋状,配置在壳体10的内部。具体地说,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形成为上部开口的袋状,安装在过滤器支撑单元20的第一支撑构件21的外表面上。更具体地说,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以将过滤器支撑单元20的第一支撑构件21的框结构包入的方式安装在过滤器支撑单元20的第一支撑构件21上。由此,在盖体12已安装在壳体主体11上时,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以从盖体12的第一血液流入口12a朝向壳体主体11的突出部11b倾斜地延伸的状态配置在壳体10的内部。
吸引血过滤单元50安装在壳体10的内部。吸引血过滤单元50具有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和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
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用于从吸引血中去除比较大的异物和气泡,该吸引血从第二血液流入口12b经由吸引血用血液导入管32导入壳体10的内部。
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形成为一部分开口的帽状,配置在壳体10的内部。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上。具体地说,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具有凸缘部51a和凹部51b。更具体地说,该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的凹部51b与吸引血用血液导入管32嵌合,凸缘部51a安装在盖体12的背面上。并且,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的凸缘部51a由安装在盖体12上的第二支撑构件22支撑着。详细地说,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的凸缘部51a由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22的框体122上的爪部122c支撑着。
在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中使用发泡聚氨酯。在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的背面上,例如在凹部51b的背面上涂敷有在气泡接触时消泡的消泡剂例如有机硅类。因此,在吸引血通过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之前,当吸引血与第一过滤器构件51的背面接触时,通过消泡剂使吸引血中所包含的气泡破裂。然后,吸引血通过了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之后,从吸引血中去除与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的眼的尺寸对应的规定尺寸以上的气泡。另外,在吸引血通过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时,也从吸引血中去除异物。在此,例如,从吸引血中去除尺寸大于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的眼的尺寸的异物。
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是用于从通过了第一过滤器构件的吸引血中,即,从在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中除去了比较大的异物和气泡后的吸引血中去除异物和气泡的构件。优选该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孔径为约20~200μm。
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形成为一部分开口的袋状,配置在壳体10的内部。具体地说,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形成为上部开口的袋状。另外,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安装在过滤器支撑单元20的第二支撑构件22上,该过滤器支撑单元20配置在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的外侧。例如,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覆盖板部122a和连结构件122b,卡止安装在板部122a上。在该状态下,过滤器夹持构件222安装在框体122上。然后,底构件322安装在形成于过滤器夹持构件222上的通过口222c中。于是,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以底部向内侧折回的状态支撑在过滤器支撑单元20上。另外,在该状态下,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配置在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内部。
详细地说,如图6和图7所示,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具有第一过滤器部52a和第二过滤器部52b。
第一过滤器部52a形成袋状的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壁部即血液流入方向的上游侧壁部。第一过滤器部52a由两张大致梯形的薄片状的网眼构件构成。具体地说,通过相互压接或焊接两张网眼构件各自的两个侧边(除了上边和下边的边),形成第一过滤器部52a。另外,第一过滤器部52a例如由无纺布形成。第一过滤器部52a在形成上部开口的边处安装在框体122上。
此外,在此使用的“大致梯形”的意思是“具有向外方突出的下边的梯形”或“具有向外方弯曲的下边的梯形”。
第二过滤器部52b在血液流入方向的下游侧形成底部。第二过滤器部52b由两张大致梯形的薄片状的网眼构件构成。具体地说,第二过滤器部用的大致梯形的网眼构件52b形成为第二过滤器部用的大致梯形的网眼构件52b的高度H2(梯形的高度)小于第一过滤器部用的大致梯形的网眼构件52a的高度H1(梯形的高度)。更具体地说,优选第二过滤器部用的大致梯形的网眼构件52b形成为第二过滤器部用的大致梯形的网眼构件52b的高度H2约为第一过滤器部用的大致梯形的网眼构件52a的高度H1的1/3。
另外,通过相互压接或焊接两张网眼构件各自的两个侧边(除了上边和下边的边),形成第二过滤器部52b。然后,通过将该第二过滤器部52b的下边(构成第二过滤器部52b的两张网眼构件各自的下边)压接或焊接在第一过滤器部52a的上边(构成第一过滤器部52a的两张网眼构件各自的上边),形成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参照图6)。在该状态下,第二过滤器部52b支撑在底构件322上,向血液流入方向的上游侧形成为凸状(参照图5)。
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在配置于框体122和过滤器夹持构件222之间的状态下,当底构件322安装在过滤器夹持构件222的下部时,第二过滤器部52b在与第一过滤器部52a连结的连结部52c(压接部或焊接部)处向第一过滤器部52a的内侧弯曲(参照图5和图7)。并且,第二过滤器部52b支撑在底构件322的支撑部322a上。于是,第二过滤器部52b在壳体10的内部向血液流入方向的上游侧维持成凸状。在该状态下,当吸引血通过第二过滤器部52b时,该吸引血通过底构件322的通路部322b。
另外,第二过滤器部52b为与第一过滤器部52a不同的规格。例如,第二过滤器部52b由具有高于第一过滤器部52a的透液性的材料形成。更具体地说,第二过滤器部52b由网布(筛网)形成。
此外,所说的规格的意思为包括结构、材料、材质等中的至少任意一项。在此,所说的规格示出了与结构对应的情况的一个例子。
在此,在吸引血通过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时,去除未能通过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去除的异物。另外,此时,从吸引血中去除未能通过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去除的气泡。即,从吸引血中去除与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眼(微细孔)的尺寸对应的规定尺寸以上的异物和气泡。在此,通过使吸引血通过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而从吸引血中去除例如尺寸为40微米以上的异物和气泡。
如图5所示,引导构件60配置在吸引血过滤单元50和血液流出口11c之间,是将通过吸引血过滤单元50过滤后的血液导向血液流出口11c的方向的构件。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引导构件60安装在第二支撑构件22即底构件322上。更具体地说,引导构件60形成为板状,插入底构件322的通路部322b的内部而安装。
引导构件60由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发泡材料构成。在引导构件60上使用与所述底构件322的倾斜角度α例如底构件322的通路部322b的倾斜角度α对应的密度D的材料。例如,引导构件60由具有0.12g/cm3~0.16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D的材料构成。在此,引导构件60由具有0.13g/cm3的密度D的材料构成。
引导构件60例如使用发泡聚氨酯。详细地说,在引导构件60中使用将发泡聚氨酯压缩了的压缩发泡聚氨酯。在此使用的压缩发泡聚氨酯,是通过将厚度为10mm的发泡聚氨酯压缩成厚度2mm而形成的。例如,像上述那样压缩市场上出售的密度为26~30kg/m3的发泡聚氨酯后,能够获得具有0.13~0.15g/cm3的密度的压缩发泡聚氨酯。
此外,一般而言,随着引导构件60的材料的密度D升高,引导构件60的空隙减少。因此,若引导构件60的材料的密度D升高,则血液难以浸透引导构件60。即,若引导构件60的材料的密度D升高,则血液不会浸透引导构件60,易于在引导构件60的表面流动。因此,若引导构件60的材料的密度D升高,则易于加快血液在引导构件60上流动的速度。根据这样的理由,例如,优选以随着引导构件60的材料的密度D升高而引导构件60的倾斜角度α变缓的方式配置引导构件60。
在图5中,示出了引导构件60的密度D为0.13g/cm3时的例子。但是,根据上述的理由,优选在底构件322的倾斜角度α变化了的情况下改变材料的密度D。
例如,如图8所示,优选在倾斜角度α为70度以上时,使用密度D在0.02g/cm3~0.05g/cm3的范围内的多孔质材料。另外,优选在倾斜角度α为65度以上且小于70度时,使用密度D在0.05g/cm3~0.20g/cm3的范围内的多孔质材料。并且,优选在倾斜角度α小于65度时,使用密度D在0.20g/cm3~0.40g/cm3的范围内的多孔质材料。
下面,说明本储血槽1中的血液的储存方式。
当静脉血到达与体外血液循环回路的静脉血用抽血线的管连接的血液流入口即第一血液流入口12a时,该静脉血经由静脉血用血液导入管31导入壳体10的内部。在此,静脉血用血液导入管31的前端(所述另一端)一直延伸到壳体10的突出部11b的内部,因而,静脉血被引导向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的底部附近。于是,该静脉血开始在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的内部从底部向上方积存。并且,在该静脉血通过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时,该静脉血中包含的气泡被该构件41消泡。这样,静脉血通过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41即静脉血过滤单元40被过滤,并且储存在储血槽1中。
另外,当吸引血到达与体外血液循环回路的吸引血用抽血线的管连接的血液流入口即第二血液流入口12b时,该吸引血经由吸引血用血液导入管32被引导向壳体10的内部。于是,该吸引血开始在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中积存。并且,在该吸引血通过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时,该吸引血中所包含的比较大的异物例如骨片、肉片等通过该过滤器构件被去除。另外,在该吸引血通过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时,该吸引血中所包含的比较大的气泡通过该过滤器构件被破泡和消泡。
于是,通过了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的吸引血开始积存在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中。并且,在该吸引血通过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时,该吸引血中所包含的异物通过该第二过滤器构件52被去除。另外,在该吸引血通过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时,该吸引血中所包含的气泡通过该过滤器构件被消泡。
具体地说,若通过了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的吸引血开始在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中积存,则首先,在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网布(第一过滤器部52a)处去除吸引血中所包含的异物和气泡。接着,若因孔堵塞等使得网布的血液处理能力降低,则在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无纺布(第二过滤器部52b)处去除吸引血中所包含的异物和气泡。这样,吸引血通过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51和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即吸引血过滤单元50被过滤。
于是,通过吸引血过滤单元50被过滤了的血液被引导构件60引导向血液流出口11c的方向。具体地说,通过引导构件60被引导的血液储存在壳体10的突出部11b中。这样,吸引血通过吸引血过滤单元50被过滤,储存在储血槽1的下部储存空间Sb中。
下面说明本储血槽1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血过滤单元50具有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该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中,底部(第二过滤器部52b)向血液流入方向的上游侧形成为凸状,因而能够增加血液接触的表面积。由此,能够提高过滤器构件的血液处理能力。
另外,通过使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底部(第二过滤器部52b)以能够向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壁部(第一过滤器部52a)的内侧弯曲的方式与壁部连结,能够容易地加工制作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
而且,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壁部(第一过滤器部52a)由无纺布形成。另外,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的底部(第二过滤器部52b)由网布形成。因此,在血液开始流入第二过滤器构件的内部时,该血液主要通过网布(底部)。并且,网布的血液处理能力因孔堵塞等而降低时,血液开始主要通过无纺布(壁部)。由此,在血液主要通过网布时,能够从血液中快速地去除异物和气泡。然后,在血液主要通过无纺布时,虽然血液处理速度比网布低,但是能够从血液中稳定地去除异物和气泡。
在本实施方式中,储血槽1具有吸引血过滤单元50,该吸引血过滤单元50具有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储血槽1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52所具有的效果相同的效果。由此,管理储血槽1的医疗从业人员能够更正确地把握积存于储血槽1中的储血量。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储血槽1的吸引血过滤单元50中过滤吸引血的情况的例子,但是过滤吸引血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方式均可。例如,可以使吸引血过滤单元50与储血槽1分离,设置新的心内血回收贮血器,在该心内血回收贮血器上设置吸引血过滤单元50。在这种情况下,在储血槽的过滤单元(静脉血过滤单元40)中过滤静脉血,在心内血回收贮血器的过滤单元(吸引血过滤单元50)中过滤吸引血。这样,即使在储血槽1和心内血回收贮血器中过滤血液,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工业实用性
能够应用在用于储存静脉血和/或吸引血的储血槽。
标号说明
1储血槽
10壳体
11c血液流出口
40静脉血过滤单元
41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
50吸引血过滤单元
51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
52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
52a第一过滤器部
52b第二过滤器部
60引导构件
α倾斜角度

Claims (12)

1.一种储血槽,用于储存静脉血和/或吸引血,包括:
壳体;及
过滤单元,具有:静脉血过滤单元,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具有用于从静脉血中除去气泡的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及吸引血过滤单元,包括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和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所述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用于从吸引血中除去异物和气泡,所述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配置在所述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的外方并用于从通过所述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后的吸引血中除去异物和气泡,
所述第二过滤器构件具有形成壁部的第一过滤器部和形成底部的第二过滤器部,
所述第一过滤器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规格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构件,其中,
所述第二过滤器部形成为凸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构件,其中,
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以能够向所述第一过滤器部的内侧弯曲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连结,并在弯曲时形成为凸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构件,其中,
所述第二过滤器部是具有比所述第一过滤器部高的透液性的规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过滤器部由无纺布形成,
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由一层网布形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血槽,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血液的流出部,
所述储血槽还具有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配置在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流出部之间,将通过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血液引导向所述流出部的方向,且由发泡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血槽,其中,
所述过滤单元具有:
静脉血过滤单元,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具有用于从静脉血中除去气泡的静脉血用过滤器构件;及
吸引血过滤单元,具有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和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所述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用于从吸引血中除去异物和气泡,所述吸引血用第二过滤器构件配置在所述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的外方并用于从通过所述吸引血用第一过滤器构件后的吸引血中除去异物和气泡,
所述引导构件配置在所述吸引血过滤单元与所述流出部之间,将通过所述吸引血过滤单元被过滤后的血液引导向所述流出部的方向,且由发泡材料构成。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储血槽,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是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板状构件。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血槽,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以与材料的密度的大小对应的倾斜角度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血槽,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由密度在0.02g/cm3~0.05g/cm3的范围内的发泡材料构成,
倾斜角度为70度以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血槽,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由密度在0.05g/cm3~0.20g/cm3的范围内的发泡材料构成,
倾斜角度为65度~70度。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血槽,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由密度在0.20g/cm3~0.40g/cm3的范围内的发泡材料构成,
倾斜角度小于65度。
CN200980140096.9A 2008-10-09 2009-10-02 储血槽 Active CN1021769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3100A JP5293066B2 (ja) 2008-10-09 2008-10-09 フィルタ部材、貯血槽
JP2008-263101 2008-10-09
JP2008-263100 2008-10-09
JP2008263101A JP5293067B2 (ja) 2008-10-09 2008-10-09 貯血槽
PCT/JP2009/067253 WO2010041604A1 (ja) 2008-10-09 2009-10-02 貯血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6935A true CN102176935A (zh) 2011-09-07
CN102176935B CN102176935B (zh) 2014-08-06

Family

ID=42100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0096.9A Active CN102176935B (zh) 2008-10-09 2009-10-02 储血槽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97417B2 (zh)
EP (2) EP3115072B1 (zh)
CN (1) CN102176935B (zh)
BR (1) BRPI0920392B8 (zh)
WO (1) WO201004160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9078A (zh) * 2013-09-26 2016-05-11 尼普洛株式会社 新生儿用贮血槽
CN111148538A (zh) * 2017-09-25 2020-05-12 欧赛特有限公司 血液过滤设备
CN113316461A (zh) * 2019-01-29 2021-08-27 尼普洛株式会社 人工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6592B4 (de) 2009-05-29 2014-08-28 Sorin Group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r Festlegung des venösen Zuflusses zu einem Blutreservoir eines extrakorporalen Blutkreislaufs
DE102009027195A1 (de) 2009-06-25 2010-12-30 Sorin Group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r Förderung von Blut in einem extrakorporalen Kreislauf
JP5799614B2 (ja) * 2011-07-05 2015-10-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消泡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EP2754458B1 (en) * 2011-07-12 2017-02-01 Sorin Group Italia S.r.l. Dual chamber blood reservoir
CA157912S (en) * 2014-01-31 2015-02-26 Nipro Corp Blood reservoir
US10458833B2 (en) 2014-05-16 2019-10-29 Sorin Group Italia S.R.L. Blood reservoir with fluid volume measurement based on pressure sensor
US9827364B2 (en) 2015-06-02 2017-11-28 Terumo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Filters with gradient porosities
CN205036629U (zh) * 2015-09-25 2016-02-17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叶轮、流体泵及液冷装置
US10561127B2 (en) 2016-09-09 2020-02-18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Blood feeding system using nonwoven fabric materials
EP3583962B1 (en) * 2018-06-20 2023-05-24 Fresenius Hemocare Italia S.r.l. Blood-collection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EP3753589B1 (en) * 2019-06-19 2022-11-30 Fresenius Hemocare Italia S.r.l. Filter assembly and container for collecting a body fluid containing the same
JPWO2022158464A1 (zh) * 2021-01-25 2022-07-28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8572A (en) * 1986-06-24 1990-02-06 Futur-Quotidien S.A. Autotransfuser
JPH06343694A (ja) * 1993-06-10 1994-12-20 Terumo Corp 貯血槽
JP2003111835A (ja) * 2001-10-03 2003-04-15 Kawasumi Lab Inc 貯血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8367A (en) * 1982-11-15 1986-02-04 Shiley Incorporated Blood defoamer with improved liquid seal
JPS6227964A (ja) * 1985-07-30 1987-02-05 テルモ株式会社 貯血槽
US5049146A (en) * 1989-05-31 1991-09-17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Blood/gas separator and flow system
JP3231077B2 (ja) 1992-05-14 2001-11-19 テルモ株式会社 貯血槽
US5411705A (en) * 1994-01-14 1995-05-02 Avecor Cardiovascular Inc. Combined cardiotomy and venous blood reservoir
US5823986A (en) * 1995-02-08 1998-10-20 Medtronic, Inc. Perfusion system
US5770073A (en) * 1996-03-15 1998-06-23 Minntech Corporation Combined cardiotomy and venous reservoir
US5800721A (en) * 1996-08-30 1998-09-01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Combined cardiotomy fluid and venous blood reservoir
US5759396A (en) * 1996-10-10 1998-06-02 Medtronic, Inc. Cardiotomy filter/defoamer structure with three-stage filter/defoamer
US5849186A (en) * 1996-11-15 1998-12-15 C. R. Bard Inc. Integrated cardiotomy and venous blood reservoir
EP1720585A4 (en) * 2004-01-22 2008-12-31 Yehuda Tamari CLOSED VENEN CARDIOTOMIERESERVOIR WITH IMPROVED VENTILATION
JP4867692B2 (ja) * 2007-02-15 2012-02-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カーディオトミーフィルタ及び貯血槽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8572A (en) * 1986-06-24 1990-02-06 Futur-Quotidien S.A. Autotransfuser
JPH06343694A (ja) * 1993-06-10 1994-12-20 Terumo Corp 貯血槽
JP2003111835A (ja) * 2001-10-03 2003-04-15 Kawasumi Lab Inc 貯血槽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9078A (zh) * 2013-09-26 2016-05-11 尼普洛株式会社 新生儿用贮血槽
CN105579078B (zh) * 2013-09-26 2017-07-21 尼普洛株式会社 新生儿用贮血槽
CN111148538A (zh) * 2017-09-25 2020-05-12 欧赛特有限公司 血液过滤设备
CN113316461A (zh) * 2019-01-29 2021-08-27 尼普洛株式会社 人工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5072B1 (en) 2023-07-19
BRPI0920392B1 (pt) 2020-02-18
US8597417B2 (en) 2013-12-03
CN102176935B (zh) 2014-08-06
EP2347779A4 (en) 2014-09-17
BRPI0920392A2 (pt) 2016-03-22
EP2347779A1 (en) 2011-07-27
WO2010041604A1 (ja) 2010-04-15
BRPI0920392B8 (pt) 2021-06-22
EP3115072A1 (en) 2017-01-11
US20110247502A1 (en) 2011-10-13
EP3115072C0 (en) 2023-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6935B (zh) 储血槽
JP5845081B2 (ja) デュアルチャンバ血液槽
EP0745397B1 (en) Blood filter and extracorporeal circuit
JP5293067B2 (ja) 貯血槽
KR19990087770A (ko) 심장절개혈 및 정맥혈의 결합 저장소
JP4998555B2 (ja) 貯血槽
JP4867692B2 (ja) カーディオトミーフィルタ及び貯血槽
JP5293066B2 (ja) フィルタ部材、貯血槽
JP7447419B2 (ja) 貯血槽
JP2010207349A (ja) 貯血槽
JP4952232B2 (ja) 貯血槽
EP0767682B1 (en) A device for filtration and collection of blood
JP5999401B2 (ja) カーディオトミー部及び貯血槽
JP7342583B2 (ja) 貯血槽
JP7388102B2 (ja) 貯血槽
JP4162315B2 (ja) 血液リザーバ
JP5181996B2 (ja) 貯血槽
JP6654707B2 (ja) 血液処理組立体を有する血液リザーバ
JPS6227965A (ja) 貯血槽
JP4849337B2 (ja) カーディオトミーフィルタ及び貯血槽
JP6132137B2 (ja) 貯血槽
JP2014183948A (ja) 消泡材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貯血槽
JP2014183946A (ja) 貯血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