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4542A -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4542A
CN102174542A CN 201110044726 CN201110044726A CN102174542A CN 102174542 A CN102174542 A CN 102174542A CN 201110044726 CN201110044726 CN 201110044726 CN 201110044726 A CN201110044726 A CN 201110044726A CN 102174542 A CN102174542 A CN 102174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hydroxy
propionic acid
ammediol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447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4542B (zh
Inventor
陈国强
周琴
石振宇
孟德川
吴琼
陈金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0447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74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74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4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4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4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菌的一种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醛脱氢酶编码基因、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PHA聚合酶编码基因导入出发菌,得到重组菌。本发明的实验证明:该工程菌可高效表达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及PHA聚合酶基因,使3-羟基丙酸经过3-羟基丙酰辅酶A最终被聚合为3-羟基丙酸均聚物(P(3HP))。小型发酵罐实验表明将本发明的工程菌在6L发酵罐中发酵后,P(3HP)的产量最高可达8.9g/L以上,P(3HP)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91.5%。且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工程菌,尤其涉及一种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聚羟基烷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是由许多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在胞内积累的,具有热可塑性、生物相容性、光学活性和压电特性等优良性能的一类聚合物,在自然界中可被微生物完全降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它完全有可能取代日益严重污染环境的化学塑料,在医学、药学、精细化学等方面也极具有应用价值。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0047799390000011
根据单体的种类,PHA分为同聚物(均聚物,homopolymer)和共聚物(copolymer)两类:前者只有一种单体;后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
聚3-羟基丙酸是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高分子量的P(3HP)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拉伸强度(>400MPa),以及具有较大的断裂伸长率等优异性能。目前其合成主要采用生物发酵或者两步法开环聚合得到。相对于纯化学合成方法如开环聚合途径来合成有机物,生物合成方法具有经济消耗低,污染少,反应条件宽松(37℃和标准大气压)等优点。但由于3HP的特殊结构,至今国际上关于P(3HP)的合成研究报道仍然较少。
目前,已有研究用微生物法以甘油为底物合成P(3HP),该途径克隆了甘油脱水酶基因(dhaBlCb),丙醛脱氢酶(pduPSe)基因及PHA聚合酶基因(phaClCn)。此为首例采用微生物方法以甘油为前体合成均聚P(3HP)的报道,最终积累的P(3HP)仅占细胞干重的12%,且需要二步培养法,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重组菌的一种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醛脱氢酶编码基因、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PHA聚合酶编码基因导入出发菌,得到重组菌。
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0;
所述醛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1;
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2;
所述PHA聚合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3。
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
所述醛脱氢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
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
所述PHA聚合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4;
所述出发菌为大肠杆菌,具体为Escherichia coli Trans5α、Escherichia coli Trans1-T1或Escherichia coli S17-1。但不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和所述醛脱氢酶编码基因通过重组载体A导入所述出发菌中;
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所述PHA聚合酶编码基因通过重组载体B导入所述出发菌中;
所述重组载体A为将启动子PRe插入pZL-dhaT-aldD的ApaI和Xhol识别位点间得到的载体;
所述重组载体B为将3-羟基丙酸辅酶A的编码基因插入到pBHR68的StuI和EcoRI识别位点间得到的载体。
所述启动子PRe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5。
由所述的方法构建的重组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酵所述的重组菌,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
所述发酵温度为30℃-40℃;所述发酵的溶氧量为10%-30%(体积百分含量);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8;
所述发酵温度具体为30℃、37℃或40℃;所述发酵的溶氧量具体为10%、20%或30%(体积百分含量);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具体为6、7或8。
所述发酵过程中,在所述重组菌进入稳定期起至发酵结束,向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分批补加1,3-丙二醇和/或1,4-丁二醇,使每L发酵产物中的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含量均不高于30g。
所述分批发酵为当细菌生长进入稳定期,加入1,3-丙二醇3瓶(共含30g 1,3-丙二醇,溶于15ml水)。此后,每间隔4h取样,当1,3-丙二醇浓度低于5g/L时,补加1,3-丙二醇10g。
也可采用流加的方式,将1,3-丙二醇溶液加入发酵液中,采用流加方法时,流加速度按照每L培养基1~10mL/h(丙二醇溶液配置方法如上所述)。
所述每L发酵产物中的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含量均为1g/L-30g/L,
所述每L发酵产物中的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含量均具体为1g/L-10g/L、10g/L-20g/L或20-30g/L;
所述发酵时间为32h-50h,所述发酵时间具体为32h、44h或50h;所述3-羟基丙酸共聚物为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
可采用生物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方法将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醛脱氢酶、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及PH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假单胞菌宿主菌,如接合转化法、电击转化法、氯化锂转化法或原生质体转化法等,优选为接合转化法。
可采用大肠杆菌的常规培养条件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培养。
在发酵罐发酵中,可采用如下的LB培养基进行发酵:罐底成分:5g/L酵母提取物,10g/L蛋白胨,10g/L NaCl,其余为水;也可采用适用与本发明工程菌的改良LB培养基(LB’)配方:10g/L酵母提取物,10g/L蛋白胨,10g/L NaCl,其余为水。本发明中,还可使用TB培养基进行发酵,罐底成分:24g/L酵母提取物,12g/L蛋白胨,4ml/L甘油,0.017mol/L KH2PO4,0.072mol/L K2HPO4。(溶液先在15psi高压下蒸汽灭菌20min,当冷至60℃或60℃以下时加入无菌的KH2PO4水溶液,K2HPO4水溶液)。
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可向上述培养基中再添加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以维持质粒的稳定性,如50μg/mL氨苄青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载体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由所述的方法中的重组载体A和重组载体B组成;所述3-羟基丙酸共聚物为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
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基因,醛脱氢酶基因,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及PHA聚合酶的专用表达工程菌,该工程菌可高效表达1,3-丙二醇脱氢酶及醛脱氢酶基因,在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底物1,3-丙二醇为3-羟基丙酸,转化效率较高。同时,该工程菌也高效表达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及PHA聚合酶基因,使3-羟基丙酸经过3-羟基丙酰辅酶A最终被聚合为3-羟基丙酸均聚物(P(3HP))。小型发酵罐实验表明将本发明的工程菌在6L发酵罐中发酵后,P(3HP)的产量最高可达8.9g/L以上,P(3HP)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91.5%。且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1,3-丙二醇、3-羟基丙酸、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转化关系示意图
图2为质粒pZQ01和pZQ03的结果示意图
图3为1H核磁共振NMR检测细胞中均聚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所用酶试剂均购自MBI Fermentas公司,提取质粒所用的试剂盒购自北京博迈德科技发展公司,回收DNA片段所用的试剂盒购自美国omega公司,相应的操作步骤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有培养基如无特别说明均用去离子水配制。
本发明中的溶氧是6升发酵罐(NBS Bioflo 3000,New Brunswick Scientific,U.S.A.)探头获得的结果,即指在1大气压,25℃时,按照C*=0.2mmol/L(发酵液中)来计算溶氧率。
培养基配方:
1)摇瓶发酵培养基:
LB培养基含:5g/L酵母提取物(购自英国OXID公司,产品目录号LP0021),10g/L蛋白胨(购自英国OXID公司,产品目录号LP0042),10g/L NaCl,其余为水。调pH值至7.0-7.2,高压蒸汽灭菌。
LB’培养基含:10g/L酵母提取物(购自英国OXID公司,产品目录号LP0021),10g/L蛋白胨(购自英国OXID公司,产品目录号LP0042),10g/L NaCl,其余为水。调pH值至7.0-7.2,高压蒸汽灭菌。
TB培养基配置方法: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蛋白胨(购自英国OXID公司,产品目录号LP0042)12g,酵母提取物(购自英国OXID公司,产品目录号LP0021)24g,甘油4ml。各组分溶解后高压灭菌。冷却到60℃,再加100ml灭菌的170mmol/LKH2PO4,0.72mol/L K2HPO4的溶液(2.31g的KH2PO4和12.54gK2HPO4溶在足量的水中,使终体积为100ml。高压灭菌或用0.22um的滤膜过滤除菌)。K2HPO4,KH2PO4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目录号分别为10017528,1017628。
2)6升发酵罐(NBS Bioflo 3000,New Brunswick Scientific,U.S.A.):初始培养基体积为3L,用LB’和TB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
采用LB’为培养基的罐底成分如下:10g/L酵母提取物,10g/L蛋白胨,10g/LNaCl,其余为水。
采用TB为培养基的罐底成分如下:24g/L酵母提取物,12g/L蛋白胨,4ml/L甘油,0.017mol/L KH2PO4,0.072mol/L K2HPO4(溶液先在15psi高压下蒸汽灭菌20min,当冷至60℃或60℃以下时加入无菌的KH2PO4,K2HPO4溶液)。
以上发酵补料成分:1,3-丙二醇溶液和浓缩10倍的LB’或TB培养基。通过液相色谱监测保证罐内1,3-丙二醇浓度维持在10g/L以下,通过监测细胞生长情况补充对应的培养基以维持细胞良好生长。
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可向上述培养基中再添加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以维持质粒的稳定性,如50μg/mL氨苄青霉素和50μg/mL硫酸卡那霉素。
1,3-丙二醇、3-羟基丙酸、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3-羟基丙酸共聚物(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的结构式及转化关系见图1所示。
实施例1、表达工程菌的构建
一、表达载体pZQ03的构建
1)提取真氧产碱杆菌(Ralstonia eutropha H16)(ATCC编号:17699,可购自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的基因组,以R.eutrophaH16基因组为模板,以PReSense和PReAntisense为引物,用pfu酶进行PCR反应扩增目的启动子PRe,并在片段两端设计引入酶切位点。
PReSense:    5’ATAAGTCGACCTCCTATTTGATTGTCTCTCTGCCGTC  3’(序列6)
SalI
PReAntisense:5’TTAAGGGCCCGATGCGAGCGCTGCATACCGTC  3’(序列7)
ApaI
PCR反应条件:
先94℃预变性8min;再94℃变性30sec,60℃退火30sec,72℃延伸1min24sec,29次循环;然后72℃后延伸10min。
PCR扩增目的片断(20μL体系)
模版DNA      0.4μL
引物1        0.5μL
引物2        0.5μL
pfu buffer   2.0μL
pfu酶        0.2μL
dNTP         1.5μL
ddH2O        14.9μL
PCR扩增体系配制时,DNA聚合酶最后加入。
得到的PCR产物,经过测序,该PCR产物具有序列表中的序列5,序列表中的序列5为启动子PRe的核苷酸序列;序列5由410个核苷酸组成。
用ApaI和XhoI双酶切质粒pZL-dhaT-aldD(Zhang,L;Shi,ZY;Wu,Q,et al.Microbial production of 4-hydroxybutyrate,poly-4-hydroxybutyrate,and poly(3-hydroxybutyrate-co-4-hydroxybutyrate)by recombinant microorganisms,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9,84(5),909-916,公众可从清华大学获得。)得到酶切后载体大片段,与经ApaI和SalI(SalI与XhoI为同尾酶)酶切上述PCR产物得到的片段连接,得到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Top10中,得到转化子,提取转化子的质粒,送去测序,结果为该质粒为将序列表中的序列5插入pZL-dhaT-aldD的ApaI和Xhol酶切位点得到的载体,该质粒记作pZQ01,该质粒中还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基因(dhaT,核苷酸序列为序列1,氨基酸序列为序列10,NCBI GenBank号为NC_002947.所述的dhaT(REGION:3194879..3196063)),醛脱氢酶基因(aldD,核苷酸序列为序列2,氨基酸序列为序列11,GenBank号为PP_0545所述的(aldD,REGION:631918..633438)。该质粒的结果示意图见图2的左图。
2)提取橙色绿屈挠菌(Chloroflexus aurantiacus)(ATCC编号:29365,可购自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的基因组,以Chloroflexus aurantiacus基因组为模板,以pcs Sense和pcs Antisense为引物,用pfu酶进行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pcs,并在片段前加入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片段末尾加入终止密码子UAG。
引物为:
pcs Sense:5’TATACAGGCCT
Figure BDA0000047799390000051
ATGGTCGATG 3’(序列8)(请核实序列,
StuI    SD
pcs Antisense:5’GCGTGAATTC
Figure BDA0000047799390000052
TTCGATGATCTGCTGC  3’(序列9)
EcoRI终止密码子
PCR反应条件:
1.94℃预变性8min;
2.94℃变性30sec;
3.62±2℃退火30sec;
4.72℃延伸1min24sec;
5.重复步骤2-4,29次循环;
6.72℃后延伸10min。
PCR扩增目的片断(20μL体系)
模版DNA       0.4μL
引物1         0.5μL
引物2         0.5μL
pfu buffer    2.0μL
pfu酶         0.2μL
dNTP          1.5μL
ddH2O         14.9μL
PCR扩增体系配制时,DNA聚合酶最后加入。
得到的PCR产物,经过测序,该PCR产物具有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表中序列3为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pcs的核苷酸序列;序列3由2571个核苷酸组成,为NCBI GenBank号为AF445079所述的丙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中编码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结构域的片段基因,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12。
pBHR68记载在Spiekermann P,Rehm BHA,Kalscheuer R,Baumeister D,Steinbüchel A(1999)A sensitive,viable- colony staining method using Nile red for direct screening of bacteria that accumulate polyhydroxya
用StuI和EcoRI酶切pBHR68(将phaA,phaB基因切除),回收载体大片段(含有phaC2基因的载体片段),与经过同样酶切的PCR产物连接,得到连接产物,将连接产物通过化学转化方法转化入E.coli Top10中,挑取在LB-Km固体培养平板上长出的单克隆,将其接种到LB-Km液体培养基中,在37℃、200rpm下摇床培养12h,提取质粒,并用限制性内切酶StuI和EcoRI对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阳性质粒经酶切后可产生大小约为2.6kb及5.0kb的DNA片断,将酶切鉴定的阳性质粒送去测序,结果为该质粒为将序列表中的序列3插入pBHR68的StuI和EcoRI酶切位点得到的载体,该质粒记作pZQ03。该质粒还含有PHA聚合酶基因(phaC,核苷酸序列为序列4,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3,NCBI GenBank号为NC_008313所述的pahC2(REGION:2175046..2176821)。该质粒的结果示意图见图2的右图。
二、表达工程菌E.coli Trans1-T1(pZQ01,pZQ03),E.coli Trans5α(pZQ01,pZQ03)及E.coli S17-1(pZQ01,pZQ03)的获得
将步骤一构建的表达载体pZQ01和pZQ03用化学转化法同时转入到E.coliTrans1-T1(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目录号:CD51。)中,得到重组菌1;
将步骤一构建的表达载体pZQ01和pZQ03用化学转化法同时转入到E.coliTrans5α(购自全式金公司,目录号CD201)中,得到重组菌2;
将步骤一构建的表达载体pZQ01和pZQ03用电转化法同时导入到E.coli S17-1(ATCC编号:47055,可购自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中,得到重组菌3;
分别将重组菌1、2、3涂布于LB-Amp,Km的固体培养平板上,在37℃、200rpm下摇床培养12h;分别挑取在LB-Amp,Km固体培养平板上长出的单克隆,将其接种到LB-Amp,Km液体培养基中,在37℃、200rpm下摇床培养12h。
分别从重组菌1、2、3中提取质粒,分别用引物(PReSense和PReAntisense、pcsSense和pcs Antisense)进行PCR验证,结果分别均得到约400bp(启动子PRe)和2.6kb(pcs)的片段,为阳性重组菌,说明这两种质粒都已被成功转入到上述菌株中。
同时将上述的各种阳性重组菌均提取质粒,分别用ApaI和Xhol双酶切、StuI和EcoRI双酶切,分别得到约400bp(启动子PRe大小)和2.6k(pcs大小)片段,进一步证明pZQ01和pZQ03已经被成功转入上述菌中;
将上述各种阳性重组菌分别命名为E.coliTrans1-T1(pZQ01,pZQ03),E.coliTrans5α(pZQ01,pZQ03)和E.coli S17-1(pZQ01,pZQ03)。
按照上述方法将pZQ03分别转入E.coliTrans1-T1(pZQ03),E.coli Trans5α(pZQ03)和E.coliS17-1(pZQ03)得到E.coliTrans1-T1(pZQ03),E.coliTrans5α(pZQ03)和E.coliS17-1(pZQ03),经过PReSense和PReAntisense为引物的PCR验证,没有目的片段,用pcs Sense和pcs Antisense为引物进行PCR,含有2.6k(pcs大小)片段,说明这些菌株中含有pZQ03而不含有pZQ01。
按照上述方法将pZQ01分别转入E.coliTrans1-T1(pZQ01),E.coliTrans5α(pZQ01)和E.coliS17-1(pZQ01)得到E.coliTrans1-T1(pZQ01),E.coliTrans5α(pZQ01)和E.coliS17-1(pZQ01),经过PReSense和PReAntisense为引物的PCR验证,得到400bp片段,用pcs Sense和pcs Antisense为引物进行PCR,没有目的片段,说明这些菌株中含有pZQ01而不含有pZQ03。
实施例2、用表达工程菌生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P(3HP)的实验
一、摇瓶培养摸索试验
1、以LB为培养基生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P(3HP)
表达工程菌E.coliTrans1-T1(pZQ01,pZQ03),E.coliTrans5α(pZQ01,pZQ03)和E.coliS17-1(pZQ01,pZQ03)分别用LB培养基,在37℃,200rpm过夜培养;然后按5%接种量(v/v),分别接种至100mL含1,3-丙二醇(1,3-PDO)的LB培养基(含:5g/L酵母提取物,10g/L蛋白胨,10g/L NaCl,10g/L 1,3-PDO,其余为水,pH 7.0-7.2),37℃,200rpm,摇瓶培养48小时,得到菌液。每个菌种设置三组平行。运用核磁共振谱仪NMR(JEOL,ECA-600SCC)和气相色谱仪(GC,Hewlett-Packard model 6890)验证细胞中均聚物的积累;运用气相色谱仪对细胞中均聚物或共聚物进行定量分析;运用液相色谱仪(HPLC,SpectroSYSTEM,Thermo Separation Products,USA)检测1,3-PDO的消耗和3HP的积累。
液相检测色谱柱为Bio-rad公司有机酸柱,Aninex HPX-87X Ion Exclusion Column(300×7.8mm)。流动相为5mM H2SO4,流速为0.5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器使用美国SPECTRA SYSTEM公司的RI-150示差检测器。
样品检测:取1.5ml菌液,10000rpm离心后取上清液,用0.45mm滤膜过滤后作为色谱的样品(1,3-PDO和3HP是存在于细胞外的上清液中)。
标准曲线测定:3HP(日本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TCI),产品目录号H0297)或1,3-PDO(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目录号30157194)的标样均为体积含量为30%的水溶液。将3HP或1,3-PDO的标准样品稀释不同倍数,以0.5ml/min的流速,通过HPLC检测,并绘制标准曲线。
3HP标样的出峰时间为第18.5min,1,3-PDO标样的出峰时间为第23.8min。
结果为表达工程菌E.coliTrans1-T1(pZQ01,pZQ03),E.coliTrans5α(pZQ01,pZQ03)和E.coliS17-1(pZQ01,pZQ03)的菌液均有第18.5min的峰值,证明这些菌株均能产生3HP。根据标样定量检测出3种表达工程菌的培养基中3HP和1,3-PDO的浓度,用于监测培养基中底物1,3-PDO和中间产物3HP的变化从而适当的补加底物。
气相检测3-羟基丙酸均聚物的方法:
设定炉温为80℃,进样器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20℃,柱头压力为0.25Mpa,程序升温条件为:80℃停留1.5分钟,以30℃/min的速度升温至140℃,接着以40℃/min的速度升温至220℃并在此温度保持0.5分钟。样品的进样量为1μl,使用安捷伦公司生产的微量进样器。
气相样品准备:取40-70mg待测样品的干细胞(菌液10000rpm,10min条件下离心,所得细胞沉淀水洗一次之后,冰干,得到干细胞,均聚物产于细胞中),加2ml氯仿,2ml酯化液(纯甲醇中含3%(v/v)的浓硫酸及2g/L苯甲酸作内标)于酯化管中,加盖密封后于100下加热4小时。冷却后加入1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待氯仿相与水相完全分层后,取下层氯仿相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HP公司Hewlett Packard 6890)中进行色谱分析。依照HP公司Hewlett Packard 6890气相色谱仪的说明书操作气相色谱仪。
标准样品准备:取30ul左右的30%浓度(体积浓度)3HP(日本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TCI),产品目录号H0297)水溶液于酯化管中,加2ml氯仿,2ml酯化液,加盖密封后在100℃进行酯化。在本实施例中的气相检测条件下,标准样品在第2.7min有明显出峰,表征酯化样品中的3-羟基丙酸。
以标准样品为对照,如果待测细胞的酯化样品(待测样品)在2.7min也有明显的出峰,且无其它特异峰出现,说明待测细胞的酯化样品有且仅有3HP单体。因为在干细胞中3HP只能以聚合物的形式存在(3HP单体会释放到细胞外),这样的结果即证明了均聚物的产生。
结果为E.coliTrans1-T1(pZQ01,pZQ03),E.coliTrans5α(pZQ01,pZQ03)和E.coliS17-1(pZQ01,pZQ03)的干细胞在2.7min也有明显的出峰,并且没有其它特异出峰,说明能够生产均聚物。
通过分析气相检测到的出峰面积和样品量,可得到干细胞中含有均聚物的比重(wt%),及每L培养体系中能够生产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浓度(g/L),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1H核磁共振NMR检测细胞中均聚物的方法:
样品:从细胞中提取提纯的成膜聚合物(均聚物),具体如下:
1)称量干菌体粉末若干;2)加入5~10倍体积的乙酸正丁酯,混匀,在150转/min下搅拌,并在75℃下回流加热处理1.5h;3)大转速离心,除去细菌残渣,留上清;4)将上清液中加入10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中,搅拌混合均匀,静置,有白色絮状或粉末状沉淀析出;5)离心收集沉淀,对其用无水乙醇反复浸泡洗涤,离心收集沉淀;6)将经洗涤的沉淀进行干燥,得到提纯均聚物。
实验条件:核磁仪器(购买JEOL公司,型号ECA-600SCC);采用氘代氯仿CDCl3为氘代溶液;测试核种:1H;扫描次数:16次;采用14.1T超导磁场,氢核子共振频率为600MHZ。
结果为:E.coliTrans1-T1(pZQ01,pZQ03),E.coliTrans5α(pZQ01,pZQ03)和E.coliS17-1(pZQ01,pZQ03)在含有PDO的培养基中生长后,提取干细胞,并从中提取提纯均聚物,送核磁检测。这些样品的核磁结果均显示出3个明显的出峰。以E.coliS17-1(pZQ01,pZQ03),为例,如图3,其中2.6535ppm-2.6741ppm检测到3-羟基丙酸单体的C2位亚甲基的共振出峰;4.3576ppm-3782ppm检测到3-羟基丙酸单体的C3位亚甲基的共振出峰;而7.2619ppm则为CDCl3的共振出峰。该结果进一步证明,细胞中确实积累了均聚物P(3HP)。
在含有1,3-PD0的培养基中培养E.coli Trans1-T1(pZQ03),E.coli Trans5α(pZQ03)、E.coli S17-1(pZQ03)、E.coli Trans1-T1(pZQ01),E.coli Trans5α(pZQ01)、E.coli S17-1(pZQ01)、E.coli Trans1-T1,E.coli Trans5α、E.coliS17-1菌株,按照上述“气相样品准备”得到待测样品,以标准样品的气相检测结果为参照,分析这些菌株是否积累了均聚物。
结果发现仅含有pZQ01质粒的菌株E.coli Trans1-T1(pZQ01),E.coli Trans5α(pZQ01)和E.coli S17-1(pZQ01)在含有10g/L 1,3-丙二醇条件下的培养基中生长,只能将1,3-丙二醇转化为3-羟基丙酸,均能够得到2.3g/L 3-羟基丙酸(3HP),但检测不到均聚物产生。而仅含有pZQ03质粒的菌株E.coli Trans1-T1(pZQ03),E.coli Trans5α(pZQ03)、E.coli S17-1(pZQ03)没有检测到3-羟基丙酸(3HP),说明几乎不能利用1,3-丙二醇。未转任何质粒的E.coli Trans1-T1、E.coli Trans5α、E.coli S17-1均检测不到3-羟基丙酸均聚物的产生。可以看出仅仅含有一种上述质粒,都不能积累3-羟基丙酸均聚物。
分别在含有和不含有1,3-PDO的培养基中培养E.coli Trans1-T1(pZQ01,pZQ03),E.coli Trans5α(pZQ01,pZQ03)和E.coli S17-1(pZQ01,pZQ03)菌株,48h后将菌液离心、水洗、冰干后得到干细胞待测样品,并通过气相色谱检测,结果也如表1所示。
表1LB培养基条件下摇瓶培养的检测结果
ND:not detected,即未检测到该物质。
由表1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带有pZQ01和pZQ03质粒的细菌能够以1,3-丙二醇为底物积累3-羟基丙酸均聚物P(3HP),说明pcs基因的导入使菌株具备了将3-羟基丙酸转为3-羟基丙酰辅酶A的能力,从而为phaC聚合酶作用于3-羟基丙酰辅酶A,合成均聚P(3HP)提供了基础。摇瓶条件下,P(3HP)就达到细胞干重的88.71%,从表1的结果也可以看到,菌株体内积累均聚物时,其细胞干重相对于不积累聚合物条件下明显提高。但以LB为培养基,细胞干重普遍不高。
2、以LB’为培养基生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
表达工程菌E.coliTrans1-T1(pZQ01,pZQ03),E.coliTrans5α(pZQ01,pZQ03)和E.coli S17-1(pZQ01,pZQ03)分别用LB’培养基,在37℃,200rpm过夜培养;然后按5%接种量(v/v),分别接种至100mL含1,3-丙二醇的LB’培养基(含:10g/L酵母提取物,10g/L蛋白胨,10g/L NaCl,10g/L 1,3-PDO,其余为水,pH7.0-7.2),37℃,200rpm,摇瓶培养48小时,得到菌液,经离心、水洗、冰干后得到干细胞待测样品,并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条件和方法同上),结果如表2所示。每个菌种设置三组平行。
表2LB’培养基条件下摇瓶培养的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0047799390000101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LB’培养基条件下,各菌株的细胞干重相对于LB培养基条件下的干重有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菌株体内积累的3-羟基丙酸均聚物P(3HP)百分比也有所下降,但总体的P(3HP)积累浓度明显提高。三种表达载体菌株中,以E.coli S17-1菌株的生产水平最高,最适合用于P(3HP)的生产积累。
3、以TB为培养基生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
表达工程菌E.coliTrans1-T1(pZQ01,pZQ03),E.coliTrans5α(pZQ01,pZQ03)和E.coliS17-1(pZQ01,pZQ03)分别用LB培养基,37℃,200rpm过夜培养;然后按5%接种量(v/v),分别接种至100mL含1,3-丙二醇(1,3-PDO)的TB培养基(含:10g/L 1,3-PDO,24g/L酵母提取物,12g/L蛋白胨,4ml/L甘油,0.017mol/LKH2PO4,0.072mol/L K2HPO4。其余为水,pH 7.0-7.2),37℃,200rpm,摇瓶培养48小时,得到菌液,每个菌种设置三组平行。
采用上述气相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TB培养基条件下摇瓶培养的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0047799390000102
由表3可以看出,TB培养基作为一种能够提高质粒DNA复制水平和细胞干重的培养基,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本发明中三种表达菌株的生长水平,特别是E.coliS17-1,其菌株细胞干重在摇瓶条件下就达到了7.76g/L,虽然细胞积累的P(3HP)百分比下降到43.47%,但总体的P(3HP)生产浓度相对于表1,表2中的结果都有进一步提高。三种表达菌株中,E.coli S17-1相对于E.coliTrans1-T1和E.coliTrans5α生产P(3HP)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二、重组菌Escherichia coli S17-1(pZQ01,pZQ03)生产P(3HP)的小型发酵罐实验
方法一:
1、种子液的培养:重组菌Escherichia coli S17-1(pZQ01,pZQ03)菌种在20mL抗性LB培养基(含50μg/mL氨苄氯霉素,硫酸卡那霉素)中37℃,200rpm培养12h,获得一级种子;接种量为5%(V/V)将一级种子接种至100mL抗性LB’培养基或TB培养基中37℃,200rpm培养12h,获得二级种子;
2、发酵:
以接种量为10%(V/V)将上述二级种子进行发酵罐培养。发酵培养基分别为LB’和TB。发酵罐初始设定:空气流速3L/min,即通气量为1;设定温度为37℃,用5M氢氧化钠和硫酸调pH,设定发酵罐的pH=7.0,均采用P-I-D监测;溶氧控制为30%,与搅拌速度耦联,搅拌速度控制范围为200-800rpm之间。与摇瓶实验不同的是,为了减轻1,3-丙二醇对于细胞的毒害作用,在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后,才向发酵罐中加入底物1,3-丙二醇。
将1,3-丙二醇溶液加入发酵液中的方式为分批补加;培养过程中,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菌OD值,结合罐内溶氧和转速的检测值补加浓缩10倍的培养基;用液相色谱监测罐上清的1,3-丙二醇浓度,当细菌生长进入稳定期,加入1,3-丙二醇3瓶(共含30g 1,3-丙二醇,溶于15ml水)。此后,每间隔4h取样,当1,3-丙二醇浓度低于5g/L(“浓度”为1,3-丙二醇占此时发酵体系中的浓度,也就是即时浓度)时,补加1,3-丙二醇10g,使发酵罐中1,3-丙二醇浓度维持在1g/L-10g/L。
当罐体内3-羟基丙酸浓度和1,3-丙二醇浓度变化进入平台期,说明菌株已经不能继续有效消耗底物积累聚合物,终止发酵,发酵44h。分别收集不同发酵培养基中获得的发酵产物,10000rpm,10min条件下离心,所得细胞沉淀水洗一次之后,冰干,得到含有3-羟基丙酸均聚物的干细胞。
3、检测
上述气相检测方法检测含有3-羟基丙酸均聚物的干细胞,
结果为:以LB’为培养基的发酵过程中,细菌生长正常。细菌在发酵32h时达到CDW(菌体干重)最大值,为5.52g/L。细菌对数生长期时,细胞内中迅速积累P(3HP),24h后,P(3HP)的积累进入平台期,细胞干重和P(3HP)浓度值在小范围内上下浮动,44h时菌株内积累的均聚P(3HP)百分比达到了最高值91.5%,总的P(3HP)浓度达到5.01g/L。
以TB为培养基的发酵过程中,细菌生长正常。细菌在发酵28h时达到CDW(菌体干重)最大值,为19.9g/L。细菌对数生长期时,细胞内中迅速积累P(3HP),28h后,P(3HP)的积累进入平台期,细胞干重和P(3HP)浓度值在小范围内上下浮动。44h时菌株内积累的均聚P(3HP)百分比达到了最高值66.76%,总的P(3HP)浓度达到12.39g/L。采用TB培养基,虽然细胞体内积累的P(3HP)比例下降,但总体积累浓度明显上升。
方法二、
1、种子液的培养:与方法一相同。
2、发酵:与方法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发酵温度为30℃、发酵的溶氧量为10%,发酵培养基的pH为6。发酵容器中每L发酵产物中的底物浓度为10g/L-20/L;发酵时间为32h。
3、检测:检测方法与方法一相同,检测结果与方法一无显著差异,补加一句:不同的是细胞干重下降2-3倍。
方法三、
1、种子液的培养:与方法一相同。
2、发酵:与方法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发酵温度为40℃、发酵的溶氧量为20%,发酵培养基的pH为8。发酵容器中每L发酵产物中的底物浓度为20g/L-30g/L;发酵时间为50h。
3、检测:检测方法与方法一相同,检测结果基本与方法一基本无显著差异,不同的是细胞干重下降2-3倍。
实施例3、用表达工程菌E.coli S17-1(pZQ01,pZQ03)生产P(3HP-co-4HB)共聚物的摇瓶实验
表达工程菌E.coliS17-1(pZQ01,pZQ03)分别用LB,LB’和TB培养基,在37℃,200rpm条件下过夜培养;然后按5%接种量(v/v),分别接种至100mL含不同浓度1,3-丙二醇(1,3-PDO,见表4)和/或不同浓度1,4-丁二醇(1,4-BD,见表4)的LB,LB’和TB培养基,37℃,200rpm,摇瓶培养48小时,每个菌种设置三组平行。
采用上述气相检测方法中的条件,标样制备如下:
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的标准样品的准备:取30ul左右30%浓度(体积浓度)的3HP(日本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TCI),产品目录号H0297)水溶液于酯化管中,加2ml氯仿,2ml酯化液,加盖密封后在100℃进行酯化。经气相检测,标准样品在第2.7min有明显出峰,表征酯化样品中的3-羟基丙酸。
取10ul的99%浓度的γ-丁内酯(美国Sigma-Aldrich公司,目录号cat.:B10,360-8)于酯化管中,加2ml氯仿,2ml酯化液,加盖密封后在100℃进行酯化。经气相检测,标准样品在第3.0min有明显出峰,表征酯化样品中的4-羟基丁酸。(γ-丁内酯是4-羟基丁酸的内酯结构,可替代市面上少见的4-羟基丁酸作为气相检测的标准样品。)
以标准样品为对照,如果待测细胞的酯化样品(待测样品)在2.7min有明显的出峰,在第3.0min也有明显出峰,且无其他特异峰出现,说明待测细胞的酯化样品存在3HP单体和4HB。因为在干细胞中3HP和4HB只能以聚合物的形式存在(3HP单体会释放到细胞外),
结果为E.coliS17-1(pZQ01,pZQ03)在2.7min有明显的出峰,在第3.0min也有明显出峰,说明产生P(3HP-co-4HB)共聚物。
通过分析气相检测得到的出峰面积和样品量,可得到干细胞中含有共聚物的比重(wt%),及每L培养体系中能够生产的均共聚物的浓度(g/L)。
在含有1,3-丙二醇和/或1,4-丁二醇的LB或LB’或TB培养基中培养E.coliS17-1(pZQ01,pZQ03),48h后将菌液离心、水洗、冰干后得到干细胞待测样品,并通过气相色谱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该结果证实了细胞中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的产生。
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三种培养基条件下摇瓶培养的共聚物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0047799390000131
ND:not detected,即检测不到该物质的产生。
由表4可以看出,在提供1,3-丙二醇和1,4-丁二醇的条件下,菌株也能够积累P(3HP-co-4HB)共聚物(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
Figure IDA0000047799480000011
Figure IDA0000047799480000031
Figure IDA0000047799480000051
Figure IDA0000047799480000061
Figure IDA0000047799480000081
Figure IDA0000047799480000101
Figure IDA0000047799480000111
Figure IDA0000047799480000131
Figure IDA0000047799480000141

Claims (10)

1.重组菌的一种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醛脱氢酶编码基因、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PHA聚合酶编码基因导入出发菌,得到重组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0;
所述醛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1;
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2;
所述PHA聚合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
所述醛脱氢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
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
所述PHA聚合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4;
所述出发菌为大肠杆菌,具体为Escherichia coli Trans5α、Escherichia coliTrans1-T1或Escherichia coli S17-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和所述醛脱氢酶编码基因通过重组载体A导入所述出发菌中;
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所述PHA聚合酶编码基因通过重组载体B导入所述出发菌中;
所述重组载体A为将启动子PRe插入pZL-dhaT-aldD的多克隆识别位点得到的载体;
所述重组载体B为将3-羟基丙酸辅酶A的编码基因插入到pBHR68的多克隆识别位点得到的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动子PRe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5。
6.由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构建的重组菌。
7.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酵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菌,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温度为30℃-40℃;所述发酵的溶氧量为10%-30%(体积百分含量);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8;
所述发酵温度具体为30℃、37℃或40℃;所述发酵的溶氧量具体为10%、20%或30%(体积百分含量);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具体为6、7或8;
所述发酵过程中,在所述重组菌进入稳定期起至发酵结束,向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分批补加1,3-丙二醇和/或1,4-丁二醇,使每L发酵产物中的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含量均不高于30g。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L发酵产物中的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含量均为1g/L-30g/L;
所述每L发酵产物中的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含量均具体为1g/L-10g/L、10g/L-20g/L或20-30g/L;
所述发酵时间为32h-50h,所述发酵时间具体为32h、44h或50h;
所述3-羟基丙酸共聚物为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
10.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载体组合物,由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中的重组载体A和重组载体B组成;所述3-羟基丙酸共聚物为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
CN 201110044726 2011-02-24 2011-02-24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Active CN102174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44726 CN102174542B (zh) 2011-02-24 2011-02-24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44726 CN102174542B (zh) 2011-02-24 2011-02-24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4542A true CN102174542A (zh) 2011-09-07
CN102174542B CN102174542B (zh) 2013-03-27

Family

ID=44517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44726 Active CN102174542B (zh) 2011-02-24 2011-02-24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7454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2319A (zh) * 2013-04-12 2013-07-24 清华大学 与调控蛋白PhaR相关物质的新用途
CN103497922A (zh) * 2013-09-10 2014-01-08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联产3-hp和p3hp的重组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11281A (zh) * 2014-11-26 2015-05-13 天津申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合成聚3-羟基丙酸的方法
CN105039376A (zh) * 2014-08-14 2015-11-11 清华大学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共聚物的重组菌及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7151643A (zh) * 2017-04-28 2017-09-12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9266597A (zh) * 2018-09-30 2019-01-25 清华大学 一种微生物生产短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共聚物的方法
CN111705029A (zh) * 2020-07-06 2020-09-25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嗜盐菌高效生产3-羟基丙酸(3hp)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2114A (ja) * 2007-03-07 2008-09-18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CN101381696A (zh) * 2008-06-05 2009-03-11 清华大学 构建基因工程菌增强1,3-丙二醇生产菌株抗逆性的方法
CN101445813A (zh) * 2007-12-21 2009-06-03 清华大学 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2114A (ja) * 2007-03-07 2008-09-18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CN101445813A (zh) * 2007-12-21 2009-06-03 清华大学 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的方法
CN101381696A (zh) * 2008-06-05 2009-03-11 清华大学 构建基因工程菌增强1,3-丙二醇生产菌株抗逆性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01230 HENRY E. VALENTIN et al. Application of a Propionyl Coenzyme A Synthetase for Poly(3-Hydroxypropionate-co-3-Hydroxybutyrate) Accumulation in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5253-5258 1-10 第66卷, 第12期 *
《化工新型材料》 20101031 陈国强 生物高分子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开发现状及产业化前景分析 1-7 1-10 第38卷, 第10期 *
《生物工程学报》 20101025 李正军,魏晓星,陈国强 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生物细胞工厂 1426-1435 1-10 第26卷, 第10期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2319A (zh) * 2013-04-12 2013-07-24 清华大学 与调控蛋白PhaR相关物质的新用途
CN103497922A (zh) * 2013-09-10 2014-01-08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联产3-hp和p3hp的重组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39376A (zh) * 2014-08-14 2015-11-11 清华大学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共聚物的重组菌及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5039376B (zh) * 2014-08-14 2018-08-03 清华大学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共聚物的重组菌及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4611281A (zh) * 2014-11-26 2015-05-13 天津申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合成聚3-羟基丙酸的方法
CN107151643A (zh) * 2017-04-28 2017-09-12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7151643B (zh) * 2017-04-28 2019-12-17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9266597A (zh) * 2018-09-30 2019-01-25 清华大学 一种微生物生产短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共聚物的方法
CN111705029A (zh) * 2020-07-06 2020-09-25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嗜盐菌高效生产3-羟基丙酸(3hp)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4542B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4542B (zh)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WO2023016058A1 (zh) 一株盐单胞菌及其应用
Akaraonye et al. Poly (3‐hydroxybutyrate) production by Bacillus cereus SPV using sugarcane molasses as the main carbon source
Rodriguez-Contreras et al. Novel poly [(R)-3-hydroxy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a Bolivian hypersaline lake
CN104593442A (zh) 一种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四氢嘧啶的方法
CN104830712B (zh) 一种产高纯度2‑酮基‑d‑葡萄糖酸的粘质沙雷氏菌株
CN102226206B (zh) 一种聚羟基丁酸酯的制备方法
EP4410984A1 (e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train for producing polylactic aci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lactic acid
CN116042685B (zh) 一种利用木糖生产p34hb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5039376B (zh)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共聚物的重组菌及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16574645A (zh) 一株蜡样芽孢杆菌mg1及应用
CN105331568A (zh) 一种通过增大细菌体积而增加微生物胞内内含物积累量的方法
CN111518710B (zh) 一株肠杆菌株及其在制备微生物多糖中的应用
CN110904012A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生产γ-聚谷氨酸中的应用
CN116925981B (zh) 一株高温嗜盐菌及其应用
CN112143664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株及其在合成微生物多糖中的应用
CN102676567A (zh) 生产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的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CN112126609B (zh) 一种利用乙醇生产聚羟基丁酸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11518711B (zh) 一株肠杆菌株及其在联产微生物胞外多糖和2,3-丁二醇中的应用
CN103667153B (zh) 一株产聚3-羟基丁酸酯的嗜热菌
CN112176012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联产微生物多糖和γ-聚谷氨酸中的应用
CN106755144B (zh) 一种用于木糖转化pha人工双菌体系初步优化的方法
CN112143663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株及其在合成γ-聚谷氨酸中的应用
CN114517206B (zh) 一种重组地中海富盐菌及其在制备phbv中的应用
CN112574900B (zh) 类芽孢杆菌及其生产果聚糖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