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1887A - 车辆用玻璃天线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玻璃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1887A
CN102171887A CN2009801391298A CN200980139129A CN102171887A CN 102171887 A CN102171887 A CN 102171887A CN 2009801391298 A CN2009801391298 A CN 2009801391298A CN 200980139129 A CN200980139129 A CN 200980139129A CN 102171887 A CN102171887 A CN 102171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adcast wave
mentioned
receiving
antenna
horizont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91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1887B (zh
Inventor
野口明宏
高木靖雄
片田友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577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625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088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7086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71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1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1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18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01Q1/127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in association with heating wires o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置于车辆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的上方空白部的车辆用玻璃天线,该车辆用玻璃天线的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包括多个水平线条、至少两个垂直线条以及AM用馈电点,其中,多个上述水平线条是间隔设置的,上述垂直线条与该水平线条正交并且彼此分开,上述AM用馈电点设置于该垂直线条之间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上或者从该最上部的水平线条起通过引出线设置的位置处;该车辆用玻璃天线的两个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的上方且位于AM用馈电点的左右两侧的两个FM用馈电点起沿着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外周部的一部分分别按互为反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进行设置并延伸,其中一个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大致呈U型地围住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多个水平线条的一端侧的所有端部,另一个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大致呈U型地围住多个上述水平线条的另一端侧的一部分端部,上述两个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各自的第二水平线条接近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Description

车辆用玻璃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机动车等车辆的后窗玻璃上、并包括分开设置的AM无线电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和FM无线电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玻璃天线,尤其涉及一种适于接收国内外的FM无线电广播波电波的玻璃天线。
背景技术
以往,由于用于接收AM无线电广播波和FM无线电广播波的玻璃天线需要相对较大的面积以获得良好的接收增益,因此经常将该玻璃天线设置于机动车的后窗玻璃上,另外,经常在机动车后窗玻璃的中央区域设置有为了确保在雨中行驶时的后方视野而使用的除雾加热线条(defogging heater strips)。因此,在将玻璃天线设置于后窗玻璃上的情况下,迫使将该玻璃天线设置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上方空白部或下方空白部。
并且,在大多情况下,由设置于除雾加热线条的上方空白部的一个天线来接收AM无线电广播波和FM无线电广播波这两种无线电广播波的电波,将接收该AM无线电波段/FM无线电波段的电波的天线设为共享一个馈电点(feed point)的接地式天线模式。
在大多情况下,如果在像这样由一个玻璃天线来接收AM无线电广播波的电波和FM无线电广播波的电波的情况下,则通常在天线馈电点和调谐器之间设置天线放大器,以对不足以输入至调谐器的电动势进行放大,并将该电动势输入至调谐器。
另外,也做出了如下努力:为了使天线馈电点与调谐器之间由馈电线(feeder line)导致的接收增益的损耗最小化而设置了阻抗匹配电路,从而维持足以输入至调谐器的电动势,由此将电动势输入至调谐器。
此外,在共享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天线的情况下,在大多情况中,对于上述放大器,分别设置AM广播波放大器和FM广播波放大器,从而对接收电力进行放大后将其输入至调谐器。或者,在大多情况中,对于上述阻抗匹配电路,在将由天线所接收到的电波传输至调谐器的路径中,利用AM广播波用阻抗匹配电路和FM广播波用阻抗匹配电路来抑制由损耗导致的接收灵敏度的降低。
作为将玻璃天线设置于车辆后窗玻璃的上方空白部并且由放大器来进行放大的一个例子,例如在日本实愿昭63-89982号(日本实开平2-13311号)的缩微胶片(micro film)中记载有一种机动车用玻璃天线的放大器安装结构,该放大器安装结构具有将天线导体设置于机动车车窗玻璃板的规定位置处的玻璃天线以及用于对上述玻璃天线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放大的放大器,该放大器通过焊接、钎焊(brazing)或导电粘接等方式直接连接在上述玻璃天线的馈电端子部分上,从而减少玻璃天线与放大器之间的馈电线部分中的电容损耗所导致的增益衰减(专利文献1)。
并且,在日本特开平11-205023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车辆用玻璃天线装置,该车辆用玻璃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设置于车辆的窗玻璃板上的第一天线导体以及设置于该窗玻璃板上的第二天线导体;生成包括第一天线导体的阻抗和第一线圈的电感作为共振元素的第一共振,并生成包括第二天线导体的阻抗和第二线圈的电感作为共振元素的第二共振;第二天线导体具有用于第一接收频带的导体长度和导体形状,第一天线导体具有用于第二接收频带的导体长度和导体形状,其中,该第二接收频带的频率比第一接收频带高;第一共振的共振频率和第二共振的共振频率分别是用于提高第一接收频带的灵敏度的频率;第一天线导体和第二天线导体进行电连接(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实愿昭63-89982号(日本实开平2-13311号)的缩微胶片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050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结构:将作为单系统的用于接收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天线设置于机动车的后窗玻璃的空白部上,并且将用于对玻璃天线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放大的放大器安装至该天线的馈电端子。
然而,在将AM用天线和FM用天线设为同一天线的情况下,由于必须进行调谐以满足AM波段和FM波段这两者的频带,因此存在调谐操作变得复杂从而增加了工序的问题、以及由于以一个天线接收AM无线电广播和FM无线电广播这两者的波段而导致当接收到FM无线电广播波时得不到高接收灵敏度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在机动车的后窗玻璃的除雾器上方设置用于高波段的第一天线和用于低波段的第二天线这两个广播波段用的天线,使两个天线电容耦合,由各天线利用各自的共振来提高两个频带的灵敏度,从而能够分别对AM无线电波段和FM无线电波段这两个频带进行调谐,因此能够简化调谐操作,然而,当批量生产本发明的玻璃天线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各电路的元件的变化,未必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接收特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即在设置于机动车的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的空白部的用于接收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天线中尤其FM无线电广播波的接收增益高并且定向特性优秀的天线。
即,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玻璃天线,设置于车辆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的上方空白部,包括一个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和两个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其中,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包括多个水平线条、至少两个垂直线条以及AM用馈电点,其中,多个上述水平线条是间隔设置的,上述垂直线条与上述水平线条正交并且上述垂直线条彼此分开,上述AM用馈电点设置在上述垂直线条之间,并且设置在最上部的水平线条上或者从该最上部的水平线条起经由引出线设置的位置处;两个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设置为,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的上方并且位于上述AM用馈电点的左右两侧的两个FM用馈电点起,沿着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外周部的一部分,分别按互为反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设置并延伸,其中一个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大致呈U型地围住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多个上述水平线条的一端侧的所有端部,另一个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大致呈U型地围住多个上述水平线条的另一端侧的一部分端部,两个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各自的第二水平线条接近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或者,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玻璃天线,设置于车辆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的上方空白部,包括一个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和两个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其中,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包括多个水平线条、至少两个垂直线条以及AM用馈电点,其中,多个上述水平线条是间隔设置的,上述垂直线条与上述水平线条正交并且上述垂直线条彼此分开,上述AM用馈电点设置在上述垂直线条之间,并且设置在最上部的水平线条上或者从上述最上部的水平线条起经由引出线设置的位置;两个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设置为,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的上方并且位于上述AM用馈电点的左右两侧的两个FM用馈电点起,沿着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外周部的一部分,分别按互为反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设置,并且两个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包括左右一对第二垂直线条部,上述左右一对第二垂直线条部各自的长度不同,两个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包夹并围绕在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的最外侧的两端部附近,并且接近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是包括第二水平线条并至少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垂直线条的U形元件,其中,上述第二水平线条分别从上述两个FM用馈电点起水平地按互为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接近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上述至少一个第二垂直线条从该第二水平线条的前端起沿着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多个水平线条的外侧按大致垂直的方向或按圆弧形延伸。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将上述两个FM用馈电点的各端子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100mm以上且400mm以下。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将上述AM用馈电点设置于如下位置:该AM用馈电点的中心与上述FM用馈电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且350mm以下。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通过折回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前端部而形成一个或多个折返水平线条,上述折返水平线条接近AM广播波接收用的天线水平线条的前端部以实现电容耦合。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具有环形结构。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环形结构存在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或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两者。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使两个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或相位分集接收。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使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接近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母线的上端部起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线条沿着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垂直线条的外侧并接近该第二垂直线条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还至少具有水平辅助线条,该水平辅助线条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下部的加热线条的大致中央部分出,水平地按左右任一方向或左右两方向延伸。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使上述水平辅助线条中的最下部的水平辅助线条接近车身凸缘的开口部以实现电容耦合。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在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频带以及日本国外使用的88~108MHz频带的情况下,都将从上述FM用馈电点延伸至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前端的天线线条总长度设为800~2,500mm;在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频带以及日本国外使用的88~108MHz频带的情况下,都将该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彼此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的部分的各水平线条的总长度设为800~2,500mm,并且将该部分的线条间距设为2~30mm。
或者,本发明还是如下的车辆用玻璃天线:还设置了至少一个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多个水平线条交叉的垂直线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于车辆用后窗玻璃的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于车辆用后窗玻璃的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于车辆用后窗玻璃的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于车辆用后窗玻璃的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水平极化波的频率特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垂直极化波的频率特性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于车辆用后窗玻璃的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于车辆用后窗玻璃的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于车辆用后窗玻璃的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于车辆用后窗玻璃的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水平极化波的频率特性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垂直极化波的频率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由于分别设置了设置于车辆的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Defogger:除雾器)的上方空白部的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以及设置于其两侧的左右一对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因此能够大幅缩减对各天线进行调谐所需的工序、时间。
另外,进行设置使得由设置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两侧的以各自的垂直线条部的长度不同的方式进行延伸的左右一对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来包围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使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接近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并且使折返水平线条接近该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或靠近最下部的水平线条的一部分以实现电容耦合,由此大幅提高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接收灵敏度。
并且,由于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以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两侧的左右一对天线各自的第二垂直线条部的长度不同的方式进行延伸,因此对于分集接收以及相位分集接收而言是有效的。
另外,由于除雾加热线条(除雾器)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接近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因此能够拾取由除雾加热线条(除雾器)接收到的AM广播波,并且相对于仅由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进行接收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提高接收特性。
并且,使位于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和副天线5’的最下部的折返线条部5c、5c’接近除雾加热线条(除雾器)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因此,能够拾取由除雾加热线条(除雾器)接收到的FM广播波,并且相对于单独由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和副天线5’进行接收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提高接收特性。
通过这样分成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和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这两个天线,只要独立地对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和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分别进行调谐即可提高效率,调谐操作变得容易,从而能够利用较少的操作工序来进行调谐。
本发明是一种将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和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这两个天线以彼此接近的位置和分别独立的系统设置于车辆用后窗玻璃1的除雾加热线条2的上方空白部的天线。上述除雾加热线条2(通称除雾器)在车辆用后窗玻璃1的中央区域平行布置多个大致水平的加热线条2a,并利用导电性母线3、3’将它们的两端相连接,具有通过通电加热来使窗玻璃表面上的水分蒸发、由此进行除雾的功能。
如图1至4所示,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由隔着间隔设置的多个水平线条和与这些水平线条正交的至少两个彼此分开的垂直线条构成,在这至少两个垂直线条之间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上设置AM用馈电点7,或者通过引出线从该最上部的水平线条的该部分引出的位置上设置AM用馈电点7。
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至少两个垂直线条以位于最上部的水平线条为起点,以其中至少一个垂直线条与全部水平线条正交的方式延伸,其它垂直线条则以与全部或部分上述水平线条正交的方式与水平线条相连接。
另外,与上述多个水平线条4a、4a、…交叉连接的上述垂直线条4b、4b’位于将上述多个水平线条4a、4a、…大致三等分的位置附近,但是上述多个水平线条4a、4a、…并非为相同长度,也存在左右偏移的状况或左右中的一方长度稍短的情况,而未必是左右对称的。
此外,大致三等分的位置附近是指将水平线条4a、4a、…的最大宽度大致三等分的位置附近,但是垂直线条4b、4b’的位置并不限于这些位置,该垂直线条4b、4b’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进一步彼此分开而移动至将多个水平线条4a、4a、…大致四等分的位置中的最左侧位置和最右侧位置上。
优选为,使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面的水平线条4a或者与一个垂直线条的下端相连接的水平线条4a’接近上述除雾加热线条2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2a实现电容耦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拾取除雾器2所载有的AM无线电广播波用的电波。
另外,一对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的上方的AM用馈电点7的左右两侧的两个FM用馈电点8、8’起沿着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外周的一部分分别按互为反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延伸,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被左右一对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所包夹,并且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接近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水平线条4a的至少一部分以实现电容耦合。
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多个水平线条4a、4a、…的各线条长度未必是相同的,有时在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左右两端部处水平线条的个数不同。因此,完全围住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两侧端部附近的左右一对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左右各第二垂直线条5b、5b’的长度是不同的,从而在进行分集接收和相位分集接收时较为方便。
从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FM用馈电点8、8’延伸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接近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的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以实现电容耦合,还设置有从第二水平线条5a的前端沿着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多个水平线条4a、4a、…的外侧的大概轮廓形状按大致垂直方向或按弧形延伸的第二垂直线条5b,可以使从该第二垂直线条5b的前端呈U形折回的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的下部,但是也可以使折返水平线条5c、5c’沿着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两侧端部位置处的位于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与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之间的水平线条4a、4a、…并接近该水平线条4a、4a、…,以实现电容耦合。
另外,也可以设置两个上述第二水平线条5a,还能够进一步将该两个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两个前端部连结以形成闭合环形。
优选将上述两个FM广播用馈电点8、8’的各端子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100mm以上且400mm以下,并且适于将上述AM用馈电点7设置于其中心与FM广播用馈电点8、8’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350mm以下的位置。
即,如果使上述AM用馈电点7的中心与其中一个FM广播用馈电点8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例如50mm,则使上述AM用馈电点7的中心与另一个FM广播用馈电点8’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且350mm以下即可。
这是由于端子本身具有宽度,因此无法使两个馈电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低于50mm,另外,过于接近的情况也可能会相互产生不良影响,而另一方面,过于远离则不利于布线。
通过折回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的前端部而形成的折返水平线条5c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所折回的该一个或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的一部分接近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水平线条4a、4a、…的前端的一部分以实现电容耦合。另外,如图2、图3所示,也能够形成将两个折返线条的两个前端连结而得到的闭合环形。
如图1~图4以及图7~图10所示,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各自具有闭合环形的线条,设置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上方或下方,但是也可以如图2、图3所示那样在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上方和下方这两方都具有闭合环形部。
在该折返水平线条5c为两个的情况下,优选由这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夹持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面水平线条4a或位于其附近的水平线条4a、4a、…中的任一个水平线条4a的前端的一部分,因为这样能够从该接近部有效地拾取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所载有的电波。
另外,如图4、图10所示,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2的母线3、3’的上端部起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线条2c、2c’优选沿着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的至少第二垂直线条5b的外侧并接近该第二垂直线条5b以实现电容耦合,这是为了能够通过辅助垂直线条2c、2c’拾取除雾加热线条2所载有的FM无线电广播波用的电波。
使独立设置了两个系统的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进行分集接收或相位分集接收,该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分别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AM用馈电点7的两侧以夹持该AM用馈电点7的FM用馈电点8、8’起在在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外周部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延伸。
在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频带和日本国外使用的88~108MHz频带的情况下,均将从上述FM用馈电点8、8’延伸至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前端的天线条总长度设为800~2,500mm。
另外,根据上述任一段内容所述车辆用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在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频带和日本国外使用的88~108MHz频带的情况下,均将该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彼此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的部分以及折返水平线条5c、5c’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彼此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的部分的各水平线条的总长度设为800~2,500mm,并且将该部分的线条间距设为2~30mm。
可以由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之一实现足够的接收特性,但是,优选将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中的一个用作为主天线,将另一个用作为副天线,使其进行分集接收或相位分集接收,之后输入至调谐器(未图示),这种设置与仅由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之一单独进行接收并输入至调谐器(未图示)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定向特性。
另外,上述除雾加热线条2设置于后窗玻璃1的中央区域,平行布置有多个大致水平的加热线条2a,并利用导电性母线3、3’将它们的两端相连接,利用直流电源(未图示)来进行通电加热。
另外,连接用于将上述除雾加热线条2的多个大致水平的线条2a分别大致3等分的点的垂直线条2b是不通电的中性条而并非除雾用的加热线条,对于使除雾加热线条2整体作为天线而工作以及利用由除雾加热线条2接收到的电波来提高AM/FM广播波的电波的接收增益而言,垂直线条2b是有效的,但是也可以不必设置该垂直线条2b。
并且,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2的最下部的加热线条的大致中央分出的水平辅助线条2d、2d’沿左右任一方向延伸至一处或沿左右两方向延伸至两处,通过设置水平辅助线条2d、2d’,能够改善各天线的定向特性。优选分别在上下设置两个该水平辅助线条2d、2d’,通过上侧的水平辅助线条2d、2d’来调整阻抗,使下方侧的水平辅助线条2d、2d’接近金属车身的后窗用凸缘框9,从而能够拾取车身所载有的AM无线电广播波用的电波和FM无线电广播波用的电波。
如图4、图10所示的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2的两个母线3、3’的上端部起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线条2c、2c’并非是必需的垂直线条,但是辅助垂直线条2c、2c’接近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第二垂直线条5b、5b’的外侧、并且沿着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上部侧而接近该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上部侧,以实现电容耦合,由此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能够通过辅助垂直线条2c、2c’拾取除雾加热线条2所载有的FM无线电广播波用的电波,以有效地实现频率特性的较宽的带宽并有效地提高接收灵敏度。
此外,本发明的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无需在该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FM用馈电点与调谐器之间连接放大器、阻抗匹配电路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接收灵敏度,当然如果连接放大器、阻抗匹配电路,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接收灵敏度。
接着,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与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被设置为分别独立的天线,因此能够将它们分别调谐为适于各自接收频率的线条长度,调谐操作也较为容易。
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的上方位置、并且从设置于AM用馈电点的左右两侧的两个FM用馈电点起沿着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外周部分别按互为反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进行设置并延伸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多个水平线条的左右两侧端部被设置在其左右的一对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包夹,并且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接近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即,由左右一对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包夹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4的多个水平线条的最外部侧端部,并且使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各自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接近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侧的水平线条4a以实现电容耦合,并且使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侧的水平线条4a的外侧即下侧以实现电容耦合,由此得到更可靠的电容耦合并能够由FM广播波用天线5、5’拾取AM广播波用天线4所接收到的FM广播波段的电波,由此可以提高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接收灵敏度,从而得到稳定的性能。
如图4、图10所示,从上述加热用导电线条2的母线3、3’的上端部起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线条2c、2c’沿着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的至少第二垂直线条5b、5b’的外侧并接近该第二垂直线条5b、5b’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这是为了能够通过辅助垂直线条2c、2c’拾取除雾加热线条2所载有的FM无线电广播波用的电波,从而实现接收增益的提高。
此外,为了方便,将上述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两个天线中的一个设为主天线5,将另一个设为副天线5’,但是也可以将其中任意一个用作为主天线。
当将上述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副天线5’布置于除雾加热线条2上方空白部时,能够得到与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大致同水平的天线灵敏度,以该主天线5和副天线5’进行分集接收或相位分集接收,由此能够彼此补充接收特性和定向特性低的部分。
此外,在图2、图3、图8~图10的除雾加热线条2的图中,省略了图1、图7所示的多个水平加热线条2a、2a…而并未进行记载,但是视为具有与图1、图7的除雾加热线条同样的多个加热线条2a。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机动车用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2的上方空白部设置有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以及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MHz~90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主/副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
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由间隔设置的8个水平线条4a、4a、…以及以与该水平线条4a、4a、…正交的方式设置的两个垂直线条4b、4b’构成,两个垂直线条4b、4b’设置于将水平线条4a大致3等分的位置处,其中一侧的垂直线条4b与最上部到最下部的8个水平线条4a、4a、…正交,而另一侧的垂直线条4b’与从该水平线条4a、4a、…的上方起第3个到第6个水平线条4a、4a、…正交,并且从该垂直线条4b’的上端起在朝上部方向延长,延长的垂直线条的各前端以及中途部分分别连接于与上述水平线条4a、4a、…不同的其它水平线条4a’、4a’,并且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从上述垂直线条4b的上端经由引出线连接到设置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上方的AM用馈电点7。
另外,上述多个水平线条4a、4a、…中,最上部的两个水平线条4a和最下部的两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比中间部的水平线条4a、4a、…短,在所短出的空白区域处配置与上述垂直线条4b’相连接的其它的水平线条4a’、4a’…。
另一方面,上述主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是包括第二水平线条5a、5a和第二垂直线条5b并且设置有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5c的U形天线条,其中,上述第二水平线条5a、5a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垂直线条4b的上端部位置附近并且设置于AM用馈电点7的附近位置的FM用馈电点8起,按逆时针方向沿着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延伸,并与该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彼此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上述第二垂直线条5b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以围住延伸至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所有水平线条4a、4a、…的最外侧的端部的水平线条的端部,上述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5c是从第二垂直线条5b的前端折回的,使该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的下方以实现电容耦合。连接上述两个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两端以形成闭合环形。
另外,副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是包括第二水平线条5a’、5a’、第二垂直线条5b’以及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5c’的大致U形天线条,其中,上述第二水平线条5a’、5a’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垂直线条4b’的上端部位置附近的FM用馈电点8’起按顺时针方向沿着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延伸,并与该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彼此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上述第二垂直线条5b’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以围住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各水平线条4a’、4a’…、4a、4a…的最右端部,上述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5c’是从第二垂直线条5b’的前端折回的,使该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以实现电容耦合。连接上述两个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两端以形成闭合环形。
将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AM用馈电点7连接至调谐器(未图示),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也通过FM用馈电点8、8’同样地连接至未图示的调谐器。
玻璃板1大致呈梯形形状,其大概的尺寸如下:上边为1,200mm、下边为1,360mm,高为500mm;窗框的凸缘的内径尺寸如下:上边为1,100mm、下边为1,100mm,高为400mm。
另外,本发明的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各线条长度如下。
上方起第1、2个水平线条4a各自的长度=650mm、495mm
上方起第3~6个水平线条4a各自的长度=1,100mm
下方起第1、2个水平线条4a各自的长度=650mm、650mm
上方起第1、2个水平线条4a’各自的长度=370mm、495mm
各水平线条4a之间的间隔=10mm
垂直线条4b、4b’各自的长度=100mm、80mm
垂直线条4b、4b’之间的间隔=310mm
另外,本发明的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各线条长度如下。
第二水平线条5a、5a’各自的长度=300mm、350mm
第二垂直线条5b、5b’各自的长度=90mm、80mm
折返水平线条5c、5c’各自的长度=400mm、210mm
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之间的间隔、以及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折返水平线条5c、5c’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之间的间隔分别为5mm。
AM用馈电点7位于距离玻璃板1的中心线向左侧120mm的位置上,该位置在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垂直线条4b和除雾器2的垂直线条2b的大致延长线上。
另一方面,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的第二水平线条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的左端起290mm长的部分接近,折返水平线条5c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的左端起400mm长的部分接近。
另外,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副天线5’的第二水平线条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的右端起345mm长的部分接近,折返水平线条5c’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的右端起210mm长的部分接近。
此外,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与车体凸缘9的上边内侧之间的间隔是30mm,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与最上部侧加热线条2a之间的间隔是20mm。
利用银浆等导电性糊剂在玻璃板面上进行印刷和烘烤,从而形成这些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FM广播波接收用主天线5、FM广播波接收用副天线5’、以及加热用导电线条2、各馈电点7、8、8’、母线3、3’。
将这样得到的窗玻璃板安装在机动车的后窗上,并且,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AM用馈电点经由馈电线与未图示的调谐器相连接,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则通过FM用馈电点8、8’来分别经由馈电线与未图示的调谐器相连接。
此外,上述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和副天线5’是为了提高定向特性而进行分集接收或相位分集接收的,将哪一个设为主天线都可以。
分别由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进行接收的结果如下:如图5所示,在日本国内使用的76MHz~90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水平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分别变为-16.2dBd(偶极天线比(dipole antenna ratio)),而作为由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这两个系统的FM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上述76MHz~90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水平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13.1dBd(偶极天线比),从而可知与以往相比获得了非常好的接收增益。
另外,由于AM广播波段用放大器以与以往相同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用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通过如图1所示那样使这种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与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接收特性都得到了提高。
[实施例2]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2中,在机动车用的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2的上方空白部设置有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以及以美国、欧洲、澳洲为首的国外使用的频率为88MHz~108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主/副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
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设置使得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与大致U形的FM广播波接收用主天线5和副天线5’接近,其中,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由设置于除雾加热线条的上方空白部的七个水平线条以及与其正交的两个垂直线条构成,上述大致U形的FM广播波接收用主天线5和副天线5’为从该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两侧进行包围的形状。
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以下两点: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为七个,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的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的线条长度变为约两倍长度,该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的中途部相连接而形成闭合环形;以及,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垂直线条4b’向上延伸,在其上端部处呈L形地设置有一个水平线条4a’,使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副天线5’的第二水平线条5a’接近该水平线条4a’以实现电容耦合。
另外,本发明的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各线条长度如下。
上方起第1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555mm
上方起第2~5个水平线条4a各自的长度=分别为1,100mm
上方起第6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900mm
上方起第7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690mm
上方起第1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345mm
各水平线条4a之间的间隔=10mm
垂直线条4b、4b’各自的长度=95mm、80mm
垂直线条4b、4b’之间的间隔=310mm
另外,本发明的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各线条长度如下。
第二水平线条5a、5a’各自的长度=310mm、350mm
第二垂直线条5b、5b’各自的长度=90mm、80mm
折返水平线条5c各自的长度=700mm、700mm
折返水平线条5c’各自的长度=390mm、390mm
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4a’之间的间隔、以及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折返水平线条5c、5c和5c’、5c’的各上方侧线条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之间的间隔分别为5mm。
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折返水平线条5c、5c’与除雾加热线条2的最上部的加热线条2a之间的间隔为与实施例1同样的10mm,AM用馈电点7以及FM用馈电点8、8’的位置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
另一方面,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的第二水平线条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的左端起280mm长的部分接近,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副天线5’的第二水平线条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345mm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接近,折返水平线条5c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的左端起690mm长的部分接近,折返水平线条5c’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的右端起380mm长的部分接近。
此外,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与未图示的凸缘的上边内侧之间的间隔是30mm,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与最上部侧加热线条2a之间的间隔则是20mm。
利用银浆等导电性糊剂在玻璃板面上进行印刷和烘烤,从而形成这些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FM广播波接收用主天线5、FM广播波接收用副天线5’、以及加热用导电线条2、各馈电点、母线。
将这样得到的窗玻璃板安装在机动车的后窗上,并且与实施例1同样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AM用馈电点以及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FM用馈电点8、8’分别经由馈电线与未图示的调谐器相连接。
分别由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进行接收的结果如下:如图6所示,在国外使用的88MHz~108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垂直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分别变为-10.8dBd、-11.0dBd(偶极天线比),而作为由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这两个系统的FM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上述88MHz~108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垂直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9.7dBd(偶极天线比),从而可知与以往相比接收增益得到了大幅改善。
另外,由于AM广播波段用放大器以与以往相同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用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通过如图2所示那样使这种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4a、4a’与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或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接收特性都得到了提高。
[实施例3]
图3所示的实施例3是实施例2的变形例,将用于接收频率为国外使用的88~108MHz频带的FM广播波的主天线5以及副天线5’形成为大致U形的图案,使其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两侧部包围该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其中,设置从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下面分出的辅助水平线条2d并使该辅助水平线条2d接近车体凸缘的开口部的下边这一点大为不同,而对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以及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除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上方起第1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变得稍短这一点、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的折返水平线条5c接近除雾加热线条一侧的线条长度变得稍短这一点以外,其它图案、尺寸基本与实施例2相同。
通过设置从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下面分出的辅助水平线条2d,与未设置该辅助水平线条2d的实施例1、2相比,在FM广播波的电波为水平极化波、垂直极化波的北美、欧洲等日本国外,定向特性得到了大幅改善。
分别由本实施例的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来接收国外使用的88MHz~108MHz频带的FM广播波的结果如下:垂直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分别变为-10.2dBd、-11.6dBd(偶极天线比),而作为由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这两个系统的FM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上述FM广播波段的垂直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7.7dBd(偶极天线比),从而可知与以往相比接收增益得到了大幅改善。
另外,由于AM广播波段用放大器以与以往相同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用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通过如图3所示那样使这种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4a、4a’与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或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接收特性都得到了提高。
[实施例4]
图4所示的实施例4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将用于接收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频带的FM广播波的主天线5以及副天线5’形成为大致U形的图案,使其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外侧的两端部包围该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所有水平线条,其中,除了以下两点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以外,其它大致与实施例1相同:设置从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下面分出的辅助水平线条2d;以及,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两个母线3、3’的上端部起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线条2c、2c’沿着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第二垂直线条5b、5b’以及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外侧并接近该第二垂直线条5b、5b’以及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
通过设置从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下面分出的上述辅助水平线条2d,与未设置该辅助水平线条2d的实施例1、2相比,在FM广播波的电波为水平极化波、垂直极化波的北美、欧洲等日本国外,定向特性得到了大幅改善。
另外,通过使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两个母线的上端部起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线条2c、2c’沿着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垂直线条5b、5b’以及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外侧并接近该第二垂直线条5b、5b’以及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与未设置该辅助垂直线条2c、2c’的实施例1~3相比,与除雾器的电容耦合增强,从而能够有效拾取除雾器所载有的FM广播波,而使接收性能得到大幅改善。
分别由本实施例的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来接收日本国内使用的76MHz~90MHz频带的FM广播波的结果如下:水平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与实施例1~3同等的性能,从而可知与以往相比接收增益得到了大幅改善。
另外,由于AM广播波段用放大器以与以往相同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用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通过如图4所示那样使这种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4a、4a’与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或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接收特性都得到了提高。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在机动车用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2的上方空白部设置有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以及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MHz~90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主/副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
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由间隔设置的8个水平线条4a、4a、…以及以与该水平线条4a、4a、…正交的方式设置的两个垂直线条4b、4b’构成,两个垂直线条4b、4b’设置于将水平线条4a大致3等分的位置处,其中一侧的垂直线条4b与最上部到最下部的8个水平线条4a、4a、…正交,而另一侧的垂直线条4b’与从该水平线条4a、4a、…的上方起第3个到第6个水平线条4a、4a、…正交,并且从该垂直线条4b’的上下两端起分别朝上下两方向延长,延长的垂直线条的各前端以及中途部分分别连接于与上述水平线条4a、4a、…不同的其它水平线条4a’、4a’,并且与通过引出线从上述垂直线条4b的上端引出的设置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上方的AM用馈电点7相连接。
另外,上述多个水平线条4a、4a、…中,最上部的两个水平线条4a和最下部的两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比中间部的水平线条4a、4a、…短,在该所短出的空处配置与上述垂直线条4b’相连接的其它的水平线条4a’、4a’…,使其它的水平线条4a’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接近除雾加热线条2的最上部的加热线条2a以实现电容耦合。
另一方面,上述主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是包括第二水平线条5a和第二垂直线条5b并且设置有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5c的U形天线条,其中,上述第二水平线条5a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垂直线条4b的上端部位置附近并且设置于AM用馈电点7的附近位置的FM用馈电点8起按逆时针方向沿着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延伸,并与该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彼此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上述第二垂直线条5b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以围住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所有水平线条4a、4a、…的左端部,上述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5c是从第二垂直线条5b的前端折回的,使该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以实现电容耦合。连接上述两个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两端以形成闭合环形。
另外,副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是包括第二水平线条5a’、5a’、第二垂直线条5b’以及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5c’的大致U形天线条,其中,上述第二水平线条5a’、5a’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垂直线条4b’的上端部位置附近的FM用馈电点8’起按顺时针方向沿着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延伸,并与该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彼此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上述第二垂直线条5b’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以围住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各水平线条4a’、4a’…、4a、4a…的右端部,上述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5c’是从第二垂直线条5b’的前端折回的,使该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以实现电容耦合。连接上述两个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两端以形成闭合环形。
将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AM用馈电点7连接至调谐器(未图示),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也通过FM用馈电点8、8’同样地连接至未图示的调谐器。
玻璃板1大致呈梯形形状,其大概的尺寸如下:上边为1,200mm、下边为1,360mm,高为500mm;窗框的凸缘的内径尺寸如下:上边为1,100mm、下边为1,100mm,高为400mm。
另外,本发明的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各线条长度如下。
上方起第1、2个水平线条4a各自的长度=650mm、495mm
上方起第3~6个水平线条4a各自的长度=1,100mm
下方起第1、2个水平线条4a各自的长度=650mm、650mm
上方起第1、2个水平线条4a’各自的长度=370mm、495mm
下方起第1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400mm
各水平线条4a之间的间隔=10mm
垂直线条4b、4b’各自的长度=100mm、60mm
垂直线条4b、4b’之间的间隔=310mm
另外,本发明的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各线条长度如下。
第二水平线条5a、5a’各自的长度=300mm、350mm
第二垂直线条5b、5b’各自的长度=90mm、80mm
折返水平线条5c、5c’各自的长度=400mm、210mm
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之间的间隔、以及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折返水平线条5c、5c’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之间的间隔分别为5mm。
AM用馈电点7位于距离玻璃板1的中心线向左侧150mm的位置上,该位置在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垂直线条4b和除雾器2的垂直线条2b的大致延长线上。
另一方面,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的第二水平线条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的左端起290mm长的部分接近,折返水平线条5c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的左端起400mm长的部分接近。
另外,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副天线5’的第二水平线条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的右端起345mm长的部分接近,折返水平线条5c’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的右端起210mm长的部分接近。
此外,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与车体凸缘9的上边内侧之间的间隔是30mm,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与最上部侧加热线条2a之间的间隔是20mm。
利用银浆等导电性糊剂在玻璃板面上进行印刷和烘烤,从而形成这些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FM广播波接收用主天线5、FM广播波接收用副天线5’、以及加热用导电线条2、各馈电点7、8、8’、母线3、3’。
将这样得到的窗玻璃板安装在机动车的后窗上,并且,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AM用馈电点经由馈电线与未图示的调谐器相连接,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则通过FM用馈电点8、8’来分别经由馈电线与未图示的调谐器相连接。
此外,上述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和副天线5’是为了提高定向特性而进行分集接收或相位分集接收的,将哪一个设为主天线都可以。
分别由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进行接收的结果如下:如图11所示,在日本国内使用的76MHz~90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水平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分别变为-17.4dBd、-17.7dBd(偶极天线比),而作为由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这两个系统的FM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上述76MHz~90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水平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13.9dBd(偶极天线比),从而可知与以往相比获得了非常好的接收增益。
另外,由于AM广播波段用放大器以与以往相同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用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通过如图7所示那样使这种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与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接收特性都得到了提高。
[实施例6]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6中,在机动车用的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2的上方空白部设置有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以及以美国、欧洲、澳洲为首的国外使用的频率为88MHz~108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主/副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
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设置使得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与大致U形的FM广播波接收用主天线5和副天线5’接近,其中,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由设置于除雾加热线条的上方空白部的七个水平线条以及与其正交的两个垂直线条构成,上述大致U形的FM广播波接收用主天线5和副天线5’为从该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两侧进行包围的形状。
与实施例5的不同点在于以下两点: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为七个,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的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的线条长度变为约两倍长度,该两个折返水平线条5c的中途部相连接而形成闭合环形;以及,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垂直线条4b’向下延伸,在其上端部处呈L形地设置有一个水平线条4a’,使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副天线5’的第二水平线条5a’接近该水平线条4a’以实现电容耦合,并且在上述垂直线条4b’的下端部处也呈L形地设置有水平线条4a’,使该水平线条4a’接近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另外,本发明的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各线条长度如下。
上方起第1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555mm
上方起第2~5个水平线条4a各自的长度=分别为1,100mm
上方起第6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900mm
上方起第7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690mm
上方起第1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345mm
最下部侧的水平线条4a’的长度=195mm
各水平线条4a之间的间隔=10mm
垂直线条4b、4b’各自的长度=95mm、60mm
垂直线条4b、4b’之间的间隔=310mm
另外,本发明的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各线条长度如下。
第二水平线条5a、5a’各自的长度=310mm、350mm
第二垂直线条5b、5b’各自的长度=90mm、80mm
折返水平线条5c各自的长度=700mm、700mm
折返水平线条5c’各自的长度=390mm、390mm
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4a’之间的间隔、以及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折返水平线条5c、5c和5c’、5c’的各上方侧线条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之间的间隔分别为5mm。
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折返水平线条5c、5c’与除雾加热线条2的最上部的加热线条2a之间的间隔为与实施例5同样的10mm,AM用馈电点7以及FM用馈电点8、8’的位置与实施例5大致相同。
另一方面,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的第二水平线条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的左端起280mm长的部分接近,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副天线5’的第二水平线条5a’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345mm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接近,折返水平线条5c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的左端起690mm长的部分接近,折返水平线条5c’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的右端起380mm长的部分接近。
此外,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4a与未图示的凸缘的上边内侧之间的间隔是30mm,最下部的水平线条4a与最上部侧加热线条2a之间的间隔是20mm。
利用银浆等导电性糊剂在玻璃板面上进行印刷和烘烤,从而形成这些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FM广播波接收用主天线5、FM广播波接收用副天线5’、以及加热用导电线条2、各馈电点、母线。
将这样得到的窗玻璃板安装在机动车的后窗上,并且与实施例5同样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的AM用馈电点以及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FM用馈电点8、8’分别经由馈电线与未图示的调谐器相连接。
分别由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进行接收的结果如下:如图12所示,在国外使用的88MHz~108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垂直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分别变为-10.9dBd、-11.1dBd(偶极天线比),而作为由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这两个系统的FM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上述88MHz~108MHz频带的FM广播波段的垂直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7.7dBd(偶极天线比),从而可知与以往相比接收增益得到了大幅改善。
另外,由于AM广播波段用放大器以与以往相同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用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通过如图8所示那样使这种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4a、4a’与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或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接收特性都得到了提高。
[实施例7]
图9所示的实施例7是实施例6的变形例,将用于接收频率为国外使用的88~108MHz频带的FM广播波的主天线5以及副天线5’形成为大致U形的图案,使其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两侧部包围该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其中,设置从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下面分出的辅助水平线条2d并使该辅助水平线条2d接近车体凸缘的开口部的下边这一点大为不同,而对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4以及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除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上方起第1个水平线条4a的长度变得稍短这一点、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的折返水平线条5c接近除雾加热线条一侧的线条长度变得稍短这一点以外,其它图案、尺寸基本与实施例6相同。
通过设置从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下面分出的辅助水平线条2d,与未设置该辅助水平线条2d的实施例5、6相比,在FM广播波的电波为水平极化波、垂直极化波的北美、欧洲等日本国外,定向特性得到了大幅改善。
分别由本实施例的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来接收国外使用的88MHz~108MHz频带的FM广播波的结果如下:垂直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分别变为-12.5dBd、-11.8dBd(偶极天线比),而作为由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这两个系统的FM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上述FM广播波段的垂直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8.9dBd(偶极天线比),从而可知与以往相比接收增益得到了大幅改善。
另外,由于AM广播波段用放大器以与以往相同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用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通过如图9所示那样使这种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4a、4a’与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或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接收特性都得到了提高。
[实施例8]
图10所示的实施例4是实施例5的变形例,将用于接收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频带的FM广播波的主天线5以及副天线5’形成为大致U形的图案,使其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两侧部包围该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其中,除了以下两点与实施例5相比不同以外,其它大致与实施例5相同:设置从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下面分出的辅助水平线条2d;以及,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两个母线3、3’的上端部起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线条2c、2c’沿着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5、5’的第二垂直线条5b、5b’以及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外侧并接近该第二垂直线条5b、5b’以及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
通过设置从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下面分出的上述辅助水平线条2d,与未设置该辅助水平线条2d的实施例5、6相比,在FM广播波的电波为水平极化波、垂直极化波的北美、欧洲等日本国外,定向特性得到了大幅改善。
另外,通过使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两个母线的上端部起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线条2c、2c’沿着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垂直线条5b、5b’以及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外侧并接近该第二垂直线条5b、5b’以及第二水平线条5a、5a’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与未设置该辅助垂直线条2c、2c’的实施例5~7相比,与除雾器的电容耦合增强,从而能够有效拾取除雾器所载有的FM广播波,而使接收性能得到大幅改善。
分别由本实施例的上述FM用主天线5和FM用副天线5’来接收日本国内使用的76MHz~90MHz频带的FM广播波的结果如下:水平极化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与实施例5~7同等的性能,从而可知与以往相比接收增益得到了大幅改善。
另外,由于AM广播波段用放大器以与以往相同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用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通过如图10所示那样使这种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4a、4a’与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5a、5a’或折返水平线条5c、5c’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接收特性都得到了提高。

Claims (15)

1.一种车辆用玻璃天线,设置于车辆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的上方空白部,包括一个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其中,
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包括多个水平线条、至少两个垂直线条以及AM用馈电点,其中,多个上述水平线条是间隔设置的,上述垂直线条与上述水平线条正交并且上述垂直线条彼此分开,上述AM用馈电点设置在上述垂直线条之间,并且设置在最上部的水平线条上或者从该最上部的水平线条的该部分起经由引出线设置的位置处;
两个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设置为,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的上方并且位于上述AM用馈电点的左右两侧的两个FM用馈电点起,沿着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外周部的一部分,分别按互为反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设置并延伸,其中一个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大致呈U型地围住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多个上述水平线条的一端侧的所有端部,另一个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大致呈U型地围住多个上述水平线条的另一端侧的一部分端部,两个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各自的第二水平线条接近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2.一种车辆用玻璃天线,设置于车辆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线条的上方空白部,包括一个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其中,
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包括多个水平线条、至少两个垂直线条以及AM用馈电点,其中,多个上述水平线条是间隔设置的,上述垂直线条与上述水平线条正交并且上述垂直线条彼此分开,上述AM用馈电点设置在上述垂直线条之间,并且设置在最上部的水平线条上或者从上述最上部的水平线条的该部分起经由引出线设置的位置处;
两个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设置为,从设置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的上方并且位于上述AM用馈电点的左右两侧的两个FM用馈电点起,沿着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外周部的一部分,分别按互为反方向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设置,并且两个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包括左右一对第二垂直线条部,上述左右一对第二垂直线条部各自的长度不同,上述左右一对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包夹并围绕在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的最外侧的两端部附近,并且接近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是包括第二水平线条并至少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垂直线条的U形元件,其中,上述第二水平线条分别从上述两个FM用馈电点起水平地按互为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接近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上述至少一个第二垂直线条从该第二水平线条的前端起沿着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多个水平线条的外侧按大致垂直的方向或按圆弧形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两个FM广播用馈电点的各端子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100mm以上且40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AM用馈电点设置于如下位置:该AM用馈电点的中心与上述FM广播用馈电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且35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通过折回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前端部而形成一个或多个折返水平线条,上述折返水平线条接近AM广播波接收用的水平线条的前端部以实现电容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具有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环形结构存在于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或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两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两个系统的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或相位分集接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水平线条接近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水平线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母线的上端部起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线条沿着上述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垂直线条的外侧并接近该第二垂直线条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还至少具有水平辅助线条,该水平辅助线条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最下部的加热线条的大致中央部分出,水平地按左右任一方向或左右两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水平辅助线条中的最下部的水平辅助线条接近车身凸缘的开口部以实现电容耦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频带以及日本国外使用的88~108MHz频带的情况下,都将从上述FM用馈电点延伸至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前端的天线线条总长度设为800~2,500mm;在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频带以及日本国外使用的88~108MHz频带的情况下,都将该F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第二水平线条与上述AM广播波接收用天线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彼此接近以实现电容耦合的部分的各水平线条的总长度设为800~2,500mm,并且将该部分的线条间距设为2~3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了至少一个与上述除雾加热线条的多个水平线条交叉的垂直线条。
CN200980139129.8A 2008-10-02 2009-01-26 车辆用玻璃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1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7782A JP5262537B2 (ja) 2008-10-02 2008-10-02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08257783 2008-10-02
JP2008-257782 2008-10-02
JP2008-257783 2008-10-02
JP2009008824A JP5470866B2 (ja) 2008-10-02 2009-01-19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09-008824 2009-01-19
PCT/JP2009/051174 WO2010038485A1 (ja) 2008-10-02 2009-01-26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1887A true CN102171887A (zh) 2011-08-31
CN102171887B CN102171887B (zh) 2014-01-01

Family

ID=4266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912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1887B (zh) 2008-10-02 2009-01-26 车辆用玻璃天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21691B2 (zh)
EP (1) EP2343773B1 (zh)
CN (1) CN102171887B (zh)
CA (1) CA2710499C (zh)
WO (1) WO201003848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2465A (zh) * 2014-04-18 2014-06-18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有源玻璃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99877A (zh) * 2016-09-06 2018-03-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天线
CN108428996A (zh) * 2017-02-14 2018-08-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窗玻璃
CN110168806A (zh) * 2017-01-11 2019-08-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窗玻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7293B (zh) * 2008-09-16 2014-07-02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玻璃天线
CN102064378A (zh) * 2010-11-15 2011-05-18 蒋小平 汽车窗玻璃调幅、调频共用印刷天线系统
KR101756218B1 (ko) 2011-09-13 2017-07-26 인텔 코포레이션 디지털 광고 시스템
CN104756315B (zh) * 2012-10-25 2017-07-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车窗玻璃及其安装结构
JP6221773B2 (ja) * 2014-01-27 2017-11-01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アンテナ
EP3480888A4 (en) * 2016-07-01 2020-04-15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WINDOW GLASS
WO2019111996A1 (ja) 2017-12-06 2019-06-1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リアガラス
JP7204736B2 (ja) * 2018-03-16 2023-01-1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リアガラス
JP2023023135A (ja) * 2021-08-04 2023-02-16 Agc株式会社 車両用窓ガラ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0235A1 (en) * 2003-06-30 2005-02-10 Central Glass Co., Ltd. Glass antenna for vehicle
JP2006033050A (ja) * 2004-07-12 2006-02-0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車両用ガラスに形成されるデフォッガの熱線パターン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CN1973452A (zh) * 2004-07-15 2007-05-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数字广播接收用天线装置及搭载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体
CN101091286A (zh) * 2005-03-29 2007-12-19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的玻璃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311U (zh) 1988-07-08 1990-01-26
EP0562607B1 (en) * 1992-03-27 1999-09-08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A diversity glass antenna for an automobile
TW423180B (en) 1997-01-31 2001-02-21 Terajima Fumitaka Glass antenna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JP3700372B2 (ja) 1997-01-31 2005-09-28 旭硝子株式会社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US5933119A (en) * 1997-02-20 1999-08-03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Glass antenna system for vehicles
JP4055665B2 (ja) 2002-07-03 2008-03-05 旭硝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高周波ガラスアンテナ
US6822613B2 (en) 2002-07-03 2004-11-23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High frequency wave glass antenna for an automobile
JP2006197184A (ja) 2005-01-13 2006-07-27 Asahi Glass Co Ltd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DE102005039914A1 (de) * 2005-08-24 2007-03-08 Robert Bosch Gmbh Mehrbereichs-Antennenanordnung
KR20070113128A (ko) * 2006-05-23 2007-11-28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자동차용 고주파 유리 안테나
US7825865B2 (en) * 2006-12-27 2010-11-02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Glass antenna for an automobile
CN102017293B (zh) * 2008-09-16 2014-07-02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玻璃天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0235A1 (en) * 2003-06-30 2005-02-10 Central Glass Co., Ltd. Glass antenna for vehicle
JP2006033050A (ja) * 2004-07-12 2006-02-0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車両用ガラスに形成されるデフォッガの熱線パターン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CN1973452A (zh) * 2004-07-15 2007-05-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数字广播接收用天线装置及搭载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体
CN101091286A (zh) * 2005-03-29 2007-12-19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的玻璃天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2465A (zh) * 2014-04-18 2014-06-18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有源玻璃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99877A (zh) * 2016-09-06 2018-03-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天线
CN107799877B (zh) * 2016-09-06 2021-07-16 Agc株式会社 玻璃天线
CN110168806A (zh) * 2017-01-11 2019-08-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窗玻璃
CN108428996A (zh) * 2017-02-14 2018-08-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窗玻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3773B1 (en) 2018-03-07
CN102171887B (zh) 2014-01-01
US8421691B2 (en) 2013-04-16
EP2343773A1 (en) 2011-07-13
WO2010038485A1 (ja) 2010-04-08
US20110032163A1 (en) 2011-02-10
EP2343773A4 (en) 2016-03-30
CA2710499A1 (en) 2010-04-08
CA2710499C (en) 2013-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1887B (zh) 车辆用玻璃天线
CN102017293B (zh) 车辆用玻璃天线
TWI309093B (zh)
JP3974087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H0147922B2 (zh)
JPS5947882B2 (ja) 自動車のアンテナガラス
JPH0884011A (ja) 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その設定方法
US20050140555A1 (en) Glass antenna system for vehicles
WO2015114928A1 (ja) 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13131889A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04520737A (ja) ガラス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ガラス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JP5470866B2 (ja)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JP5023815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H0437601B2 (zh)
JP2004072736A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その設定方法
JPH08107306A (ja) ダイバシティアンテナ
JP5262537B2 (ja)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JPS63292702A (ja) 除曇ヒ−タ線付き自動車用窓ガラス
JP2016058946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H0157843B2 (zh)
JP3599949B2 (ja)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JP3424221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16131334A (ja) 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窓ガラス
JP2003142913A (ja)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JPH077314A (ja) 自動車の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