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4813A - 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4813A
CN102164813A CN2009801380185A CN200980138018A CN102164813A CN 102164813 A CN102164813 A CN 102164813A CN 2009801380185 A CN2009801380185 A CN 2009801380185A CN 200980138018 A CN200980138018 A CN 200980138018A CN 102164813 A CN102164813 A CN 102164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lid
fastening
fastening par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80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4813B (zh
Inventor
沼田英彦
鬼头玄一
立石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64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4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8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所述车辆用前盖包括第一盖部和邻近第一盖部并与第一盖部部分重叠的第二盖部,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紧固部,是第一盖部与第二盖部之间的重叠部分;固定构件,从所述紧固部的前侧安装、并固定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和遮蔽构件,从前侧覆盖所述紧固部以及所述固定构件,并且所述遮蔽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是可拆卸地安装的并覆盖所述固定构件。

Description

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
本申请要求2008年9月26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47121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存在这样一种构成摩托车的腿部护板的前盖,该前盖构造成分割成位于左右中心侧的中心盖和位于中心盖的左右两侧的侧盖(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H11-198881号首次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对于上述结构,中心盖和侧盖有时通过从盖子外侧安装的螺丝彼此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轻松地进行连接操作。然而,观可能因螺丝暴露于盖子外侧而损害外观。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构成车辆前盖的第一和第二盖部之间的紧固部结构,以使紧固操作能够轻松地进行、并且维持前盖的外观。
[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种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所述车辆用前盖包括第一盖部和邻近第一盖部并与第一盖部部分重叠的第二盖部,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紧固部,是第一盖部与第二盖部之间的重叠部分;固定构件,从所述紧固部的前侧安装、并固定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和遮蔽构件,从前侧覆盖所述紧固部以及所述固定构件,并且所述遮蔽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是可拆卸地安装的并覆盖所述固定构件。
(2)该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可构造成使得:所述遮蔽构件具有弹性。
(3)该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可构造成使得:所述遮蔽构件安装至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设置得比较靠前的任一个的后侧。
(4)该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可构造成使得: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紧固臂,所述紧固臂延伸横穿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所述紧固臂固定至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所述遮蔽构件上设置有被所述紧固臂插入的插入孔。
(5)该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可构造成使得:所述紧固臂的插入所述插入孔的部分平行于所述遮蔽构件的安装或拆卸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1)项中描述的发明,当紧固或松开紧固构件(固定构件)时,遮蔽部件的状态从遮蔽状态改变为退避状态。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紧固部的紧固和松开操作。同时,能够轻松地紧固两个盖子。另一方面,根据上述(1)项中描述的发明,在两个盖子通过紧固构件(固定构件)彼此紧固固定后,能够使遮蔽部件恢复至遮蔽状态,并从盖子外侧覆盖紧固部。因此,能够防止紧固构件(固定构件)暴露于盖子的外侧。同时,能够维持前盖的外观。
根据上述(2)项中描述的发明,仅通过使遮蔽部件(弹性构件)从遮蔽状态向退避状态弹性变形,就能对紧固构件(固定构件)进行松紧。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松紧操作。同时,在两个盖子彼此紧固固定后,仅通过使遮蔽部件的弹性变形复原,就能从盖子外侧遮蔽紧固部。因此,能够维持前盖的外观。另外,前盖能够轻松地安装至车体。此外,在车辆完成后的维修操作等操作期间能够轻松地安装和卸除前盖。
根据上述(3)项中描述的发明,遮蔽部件安装至位于盖子外侧的第二盖子的内部,两个盖子在该内部(紧固部)重叠。因此,遮蔽部件向前盖的安装部不暴露于盖子的外侧。此外,能够在不使遮蔽部件难以安装至前盖的情况下,通过遮蔽部件从盖子外侧轻松地遮蔽两个盖子发生重叠的紧固部。
根据上述(4)项中描述的发明,能够通过使用紧固臂来保持遮蔽部件。同时,与紧固臂设置成回避遮蔽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该紧固臂小型化。这样,能够使紧固部的整体结构简单化。
根据上述(5)项中描述的发明,遮蔽部件能够设置有用于沿紧固构件(固定构件)的紧固方向移动的空间。另外,能够增加用于遮蔽部件的弹性变形的空间。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紧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两轮机动车辆的左视图。
图2是上述实施例的两轮机动车辆的前盖的上部的左视图。
图3是设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前盖内的电池托盘的正视图。
图4是上述实施例的从后侧安装至前盖的内盖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上述实施例的前盖的左前部侧盖的左视图。
图6是上述实施例的左前部侧盖的正视图。
图7是上述实施例的前盖的前部中心盖的左视图。
图8是图7的A箭头视图。
图9是遮蔽上述实施例的前部中心盖和左前部侧盖的紧固部的左橡胶盖的左视图。
图10是上述实施例的左橡胶盖的正视图。
图11是上述实施例的前盖的内侧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A是上述实施例的前盖的左橡胶盖的周边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紧固部被遮蔽的遮蔽状态。
图12B是上述实施例的前盖的左橡胶盖的周边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紧固部被暴露的退避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除非特别提及,例如前/后/左/右等方向与车辆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相同。在附图中,箭头FR指向车辆的前侧。同时,箭头LH指向车辆的左侧。此外,箭头UP指向车辆的上侧。
两轮机动车辆(鞍乘型车辆)1包括由车把2导向的前轮3和由摆动单元21驱动的后轮4。包括车把2和前轮3的导向型部件被位于车体框架11的前端的车头管12可导向地枢转支持。在车体框架11的后下部,摆动单元21的前下部被枢转支撑成能沿上下方向摆动。车把2与被支持在车体的后部上方供乘客乘坐的座位5之间的部分称为底部。在该底部上设置有踏板6,以便乘客置放其脚。
车体框架11由多种钢材通过焊接等方法一体接合而成。车体框架11包括:位于其前端的车头管12;从该车头管12向斜后下方延伸然后在车体的前下部向后弯曲再进一步延伸的单个主框架13;在车体下部的前后中间部处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其左右侧的中间部与主框架13的后端部接合的横框架(cross frame)14;从该横框架14的左右端部沿斜后上方延伸、然后在车体后部的上侧向后弯曲再进一步延伸的左右后框架15;与横框架14的左右端部的后侧接合的左右枢转板16;和设置成横跨左右后框架15的前后一对横向构件17。以下,主框架13的沿斜后下方延伸的部分称为下延框架部13a。另一方面,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部分称为下框架部13b。
摆动单元21是由位于摆动单元21的前部的引擎22和位于摆动单元21的后部左侧的传动机构23集成的摆动型动力单元。摆动单元21的前部经由悬臂连结件16a被左右枢转板16支持成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同时,摆动单元21的后部左侧经由后减震器7被左侧后框架15支持,使得摆动单元21的后部左侧能够接近和远离左侧后框架15。这样,在车辆的后部形成了单元摆动型后悬臂。
引擎(内燃机)22是曲柄轴(未示出)沿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单缸引擎。缸从引擎22的曲柄箱的前端部朝前侧大致水平地(更具体地,略微向前上方)突出。在曲柄箱的左侧,向后延伸的传动机构23的传动箱的前部被一体地设置。朝传动机构23的右侧(车体中心侧)突出的后轮轴4a被可旋转地支持在传动机构23的后端部。此外,曲柄轴的旋转动力经由传动机构23传至后轮轴4a。因此,被后轮轴4a支持的后轮4得到驱动,使两轮机动车辆1运行。
两轮机动车辆1包括:从前方和斜前左右外侧覆盖车体框架11的前部的前盖31;从后侧覆盖车体框架11的前部的内盖34;从左右覆盖车体框架11的下部的地侧盖35;从上侧覆盖车体框架11的下部的踏板6;从前侧覆盖车体框架11的后部前侧的后部中心盖36;和从侧方覆盖车体框架11的后部的左右后部侧盖37。
前盖31和内盖34形成从前侧覆盖车辆上的驾驶者的脚的腿部护板。另外,前盖31包括:从前侧覆盖车体框架11的前部上侧的前部中心盖32;和与前部中心盖32的侧面连接并从斜前外侧覆盖车体框架11的前部的前部侧盖33。
座位5被支持在后部中心盖36和左右后部侧盖37的上侧。在被后部中心盖36和左右后部侧盖37的前部包围的部分设置有储物箱38。例如头盔等物品能够存储在储物箱38中。在储物箱38的后方且在左右后部侧盖37的后部之间设置有燃料箱39。
下面,参考图2和3进行说明。图2示出了在车头管12的前方由前盖31和内盖34围成的空间。在该空间内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电池B。该电池B存储在盒状电池托盘41内。电池托盘41由多种钢材一体接合而成。该电池托盘41包括:存储电池B的盒部41a;从该盒部41a的后侧向上延伸的上支持架(support stay)41b;在盒部41a的下侧向下突出的下支持座(support bracket)41c;在盒部41a的下部从下支持座41c向前突出的喇叭支持座41d;和从盒部41a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的左右一对盖子支持座41e。
上支持架41b通过单个螺栓B1紧固固定至在车头管12的中间部的前侧突出设置的上支持座12a。下支持座41c通过左右一对螺栓B2紧固固定至在车头管12的下部的前侧突出设置的下支持座12b。因此,整个电池托盘41被支持在车头管12的前侧。在盒部41a的紧前方设置有喇叭42。喇叭支持架42a从喇叭42的后侧向下延伸。该喇叭支持架42a的下端部通过螺栓B3紧固固定至喇叭支持座41d。
左右盖子支持座41e包括上下一对盖子紧固部43。该盖子紧固部43呈平板状。这些紧固部43各自的上部倾斜成位于盒部41a的紧前方的一部分的左右两侧的后方。形成在左右前部侧盖33的上部左右内侧的各框架紧固部73(后述)分别通过螺栓B4紧固固定至各盖子紧固部43。
下面,参考图2、7和8进行说明。前部中心盖32是一体形成的树脂模制件。前部中心盖32形成为在前方与车头管12隔开的位置处从前侧覆盖车头管12的周围区域。另外,前部中心盖32以倾斜方式设置成在侧视时大致平行于车头管12,使得前部中心盖32的上部位于后方。前部中心盖32的下部发生弯曲,形成在侧视时沿斜前上方呈凸状的圆弧。同时,前部中心盖32的下部形成在侧视时朝后上侧倾斜的前端脊线L1。另外,前部中心盖32的下部沿斜后下方延伸一预定量。前部中心盖32的上缘部形成在侧视时沿后下方延伸的上端脊线L2。此外,前部中心盖32的上缘部以预定量大致水平地朝后侧延伸。
这里,图7所示的线L3是沿前部中心盖32的释放方向的直线。相对于与侧视时以直线形式倾斜的前部中心盖32的上部垂直的方向,该线L3设置成使倾斜较缓。
图8是沿上述释放方向的正视图(沿箭头A的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如图8所示,前部中心盖32的上部的侧缘部(上方侧缘部44)设置成使得下侧定位成更靠近左右内侧。另外,上方侧缘部44设置成相对于车体的中心面CS略微倾斜。另一方面,前部中心盖32的下部的侧缘部(下方侧缘部45)从上方侧缘部44的下端沿斜下左右内侧延伸,以使上述倾斜变陡。此外,该下方侧缘部45延伸的同时略微弯曲以使左右内侧更指向下方。下方侧缘部45的下侧设置成大致平行于车体的中心面CS。
另外,前部中心盖32略微弯曲使得上下方侧缘部内的左右外侧定位成更靠后。
下面,参考图7进行说明。在前部中心盖32的上下方侧缘部,大致平行于上述释放方向地设置有短凸缘46。该短凸缘46面向盖子的内侧(基本向后)。短凸缘46在上方侧缘部44和下方侧缘部45的下侧升起大致相同的高度。然而,短凸缘46在下方侧缘部45的上侧升起的高度较高。位于下方侧缘部45的上侧的短凸缘46被切成在侧视时沿斜前上方凸出的圆弧形状。以下,将该部分称为侧缘切口部47。在该侧缘切口部47的下侧一体形成有盖子支持架48。该盖子支持架48用于紧固前部侧盖33。
盖子支持架48包括延伸部48a和紧固片48b。延伸部48a从侧缘切口部47的内周缘向后升起,形成大致平行于车体中心面CS的平面。紧固片48b从该延伸部48a的末端沿左右外侧升起,形成大致平行于左右方向的平面。紧固片48b倾斜成使得侧视时紧固片48b的上部定位在后方。该紧固片48b从前侧(盖子外侧)与形成在前部侧盖33的上部左右内侧的盖子紧固部74(后述)重叠。紧固片48b和盖子紧固部74通过从前侧插入的单个自攻螺丝B7(参考图12B)得到紧固固定。该自攻螺丝B7沿大致平行于车体左右中心面CS的方向进行紧固。延伸部48a形成为大致平行于该紧固方向。前部中心盖32和前部侧盖33的紧固部49包括盖子支持架48和盖子紧固部74。
在前部中心盖32的上下中间部的内侧(里侧、后侧),朝斜后下侧突设(突出设置)有左右一对上夹具51。上夹具51用于紧固前部中心盖32与左右前部侧盖33。在前部中心盖32的下部的内侧、朝斜后下侧突设有左右一对下夹具52。下夹具52用于紧固前部中心盖32与左右前部侧盖33。上夹具51和下夹具52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于前部中心盖32的释放方向。另外,在前部中心盖32的上缘部的内侧,一体形成有左右一对内紧固部53。内紧固部53用于紧固前部中心盖32与内盖34。
下面,参考图2、5和6进行说明。前部侧盖33是一体形成的加压模制钢板件。前部侧盖33包括上方侧盖部33a和下方侧盖部33b。上方侧盖部33a在与车头管12沿斜前左右外侧方向隔开的位置处、从斜前左右外侧覆盖车头管12的周缘。下方侧盖部33b在与下延框架部13a沿斜前左右外侧方向隔开的位置处、从斜前左右外侧覆盖下延框架部13a的周缘。图5和6示出了车体左侧的前部侧盖33。车体右侧的前部侧盖与上述前部侧盖33是左右对称的。
这里,图5和6中的中心线L4是与前部中心盖32的前端脊线L1连接的中间脊线。该线L4在侧视时沿后上方设置。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设置在下方与线L4隔开预定量并大致平行于线L4的线L5称为上方侧盖部33a的下端缘。
上方侧盖部33a设置成与前部中心盖32的侧部连接。此外,上方侧盖部33a弯曲成使得左右外侧更指向后方。侧视时,上方侧盖部33a设置成大致平行于前部中心盖32(车头管12)。因此,上方侧盖部33a倾斜成使得上方侧盖部33a的上部位于后方。另一方面,下方侧盖部33b设置成与上方侧盖部33a的下部连接。此外,下方侧盖部33b弯曲成使得左右外侧更指向后方。侧视时,下方侧盖部33b设置成大致平行于下延框架部13a。因此,下方侧盖部33b倾斜成使得下方侧盖部33b的上部位于前侧。因为这些上方侧盖部33a和下方侧盖部33b,整个前部侧盖33侧视时形成为V字形。
在上方侧盖部33a和下方侧盖部33b的左右内侧(前侧)的缘部(内侧缘部54和64),一体形成有各自朝盖子的内侧(大致斜后左右内侧)升起的内缘凸缘55和65。另一方面,在上方侧盖部33a和下方侧盖部33b的后缘部56和66,一体形成有各自朝左右内侧升起的后缘凸缘57和67。
上方侧盖部33a形成为使得对于与侧视时上方侧盖部33a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上方侧盖部33a的上部更窄。另外,正视上方侧盖部33a时,上方侧盖部33a的上部形成为使得上侧的左右宽度更窄。同时,上方侧盖部33a的下部弯曲成使得下侧更指向左右内侧。此外,上方侧盖部33a的左右内侧的端部(内侧端部54a)大致平行于车体的中心面CS。内侧端部54a是上方侧盖部33a的内侧缘部54的一部分。
上方侧盖部33a的内侧缘部54的内侧端部54a的上部设置成在正视时沿斜下左右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以下,将该部分称为内圆弧部61。当将前部中心盖32安装至上方侧盖部33a的内侧缘部54时,前部中心盖32的短凸缘46的前端缘大致设置成沿着上方侧盖部33a。在内圆弧部61处形成间隙62。间隙62在与短凸缘46与侧缘切口部47之间成形为从侧视图和正视图两箭头视图观察时类似叶子的形状。
下方侧盖部33b形成为使得侧视时上部在与下方侧盖部33b的延伸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在下侧更窄。同时,下方侧盖部33b的下部在上述垂直相交方向上的宽度大致是恒定的。另外,从下方侧盖部33b的正视图观察时,下方侧盖部33b的上部设置在内侧缘部64的斜上左右外侧。此外,下方侧盖部33b的上部形成凸圆弧。同时,下方侧盖部33b的下部形成沿左右外侧凸出的平缓弯曲形状。此外,下方侧盖部33b的下部的左右宽度大致是恒定的。
这里,在上方侧盖部33a的内侧端部54a上方的部分一体形成有盖子固定凸缘71。盖子固定凸缘71从内缘凸缘55的末端进一步向左右内侧延伸。盖子固定凸缘71在其上部具有与前部中心盖32的上夹具51相对应的上夹具接合部72。同时,在盖子固定凸缘71的下部,设置有与电池托盘41的盖子紧固部43相对应的上下一对框架紧固部73。此外,在盖子固定凸缘71的下部,设置有与前部中心盖32的盖子支持架48相对应的单个盖子紧固部74。
各框架紧固部73分别包括螺栓插入孔。此外,各框架紧固部73设置成使得上侧的框架紧固部定位在下侧的框架紧固部的左右外侧。另外,盖子紧固部74包括自攻螺纹孔。盖子紧固部74设置在上下框架紧固部73的中间位置的左右外侧(紧邻内圆弧部61的那侧)。各框架紧固部73和盖子紧固部74设置在内圆弧部61的内周侧(左右内侧)。在内侧端部54a一体形成有下夹具接合部75。下夹具接合部75呈凸缘状,从内缘凸缘55的末端朝左右内侧升起。
在上夹具接合部72和下夹具接合部75分别形成有方形夹具孔。前部中心盖32的上夹具51和下夹具52经由夹具的本体可拆卸地安装至上夹具接合部72和下夹具接合部75(参考图11)。这时,夹具的本体(未示出)与夹具孔接合。
在下方侧盖部33b的下侧设置有加宽部76。加宽部76由内缘凸缘65向盖子内侧进一步延伸而成。在加宽部76的左右内侧,朝左右内侧立设(立起设置)有紧固部77。紧固部77用于将加宽部76紧固至下盖(under cover,未示出)。在下方侧盖部33b的后下侧向后立设有紧固部78。紧固部78用于将下方侧盖部33b紧固至地侧盖35。
下面,参考图2和4进行说明。内盖34是一体形成的树脂模制件。该内盖34形成为使得其上缘部设置成沿着前部中心盖32的上缘部、其左右外缘部设置成沿着左右前部侧盖33的后缘部56和66、并且其下缘部设置成沿着踏板6的前缘部。
在内盖34的左右中心部形成有中心隧道部81。该中心隧道部81从后侧覆盖车头管12和下延框架部13a。在中心隧道部81的上部设置有螺栓插入部82。通过将从后侧插入螺栓插入部82的螺栓B5拧入并紧固至突设在车头管12的中间部后侧的后支持座12c,内盖34的左右中心部的上侧被紧固固定至车头管12的后部。
在内盖34的下缘部,设置有向后延伸的下缘凸缘83。在该下缘凸缘8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对螺栓插入部84。在下框架部13b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地侧框架(未示出)。通过从上方将插入各螺栓插入部84的螺栓(未示出)拧入并紧固至地侧框架的前端部,内盖34的下缘部被紧固固定至车体框架11的下部的前侧。注意,在各螺栓插入部84的后部的下侧,向下突设有突起85。突起85与地侧框架的前端部接合,并对内盖34的下缘部进行定位。另外,在内盖34安装至车体后,下缘凸缘83被踏板6的前缘部从上方覆盖。
内盖34包括在其左右外侧缘部上下排列的多个螺丝插入部86。通过将从后侧插入各螺丝插入部86的自攻螺丝(未示出)拧入并紧固至在与后缘凸缘57和67相对应的部位形成的内紧固部87(参考图6)的自攻螺纹孔,内盖34的左右外侧缘部被紧固固定至左右前部侧盖33的后缘部56和66。这时,左右前部侧盖33的后缘凸缘57和67从前侧与内盖34的左右外侧缘部发生接触。
在内盖34的上缘部一体形成有左右一对螺丝插入部88。各内紧固部53(参考图7和8)的自攻螺纹孔形成在前部中心盖32的上缘部的相应部位。通过将从后侧插入各螺丝插入部88的自攻螺丝(未示出)拧入并紧固至上述自攻螺纹孔,内盖34的上缘部和前部中心盖32的上缘部被彼此紧固固定。这时,前部中心盖32的上缘部从前侧与内盖34的上缘部发生接触。
现在,参考图5~8进行说明。通过将上夹具51和下夹具52分别接合至上夹具接合部72和下夹具接合部75,并且通过使用自攻螺丝B7将盖子支持架48紧固至盖子紧固部74,前部中心盖32被可拆卸地安装至预先安装于车体的左右前部侧盖33。
如图12B所示,间隙62形成在前部中心盖32的侧缘切口部47与前部侧盖33的内圆弧部61之间。在该间隙62设置有封闭该间隙62的橡胶盖91。这时,前部中心盖32安装至左右前部侧盖33。
下面,参考图9和10进行说明。橡胶盖91是橡胶模制件。该橡胶91主要包括:侧视图形状与间隙62大体一致的内侧壁92;正视图形状与间隙62大体一致的后壁93;和朝内侧壁92的左右内侧延伸的固定凸缘94。图9和10示出了车体左侧的橡胶盖91。车体右侧的橡胶盖与左侧的上述橡胶盖91是左右对称的。
内侧壁92的外侧面和后壁93的前表面暴露于盖子的外侧。横跨该暴露面大致水平地一体形成有上下一对鳍片95。在各鳍片95的上下侧、并在各鳍片95之间,在内侧壁92的后壁93侧的部位形成有开口96。开口96使间隙62的一部分向盖子的外侧打开(使盖子的内侧与盖子的外侧连通)。
在固定凸缘94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一对螺丝插入部97。在前部中心盖32的侧缘切口部47的左右内侧的后侧向后突设有上下自攻螺纹套筒98(参考图7、8、11)。通过将从后侧(盖子内侧)插入各螺丝插入部97的自攻螺丝B8拧入并紧固至各自攻螺纹套筒98,橡胶盖91的固定凸缘94被紧固固定至前部中心盖32的侧缘切口部47的左右内侧。这时,上下螺丝插入部97从后侧(盖子内侧)与上下自攻螺纹套筒98发生接触。上下自攻螺纹套筒98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于前部中心盖32的释放方向。
下面,再参考图9、10和12A进行说明。当橡胶盖91安装至前部中心盖32后,橡胶盖91的内侧壁92的前缘与侧缘切口部47的内周缘紧密接触。当前部中心盖32安装至左右前部侧盖33后,橡胶盖91的后壁93的外缘与内圆弧部61的内周缘紧密接触。将橡胶盖91与间隙62的周缘紧密接触而封闭和遮蔽该间隙的上述状态称为该橡胶盖91的遮蔽状态。通过在橡胶盖91上形成开口96,使外观得到改善。同时,向前盖31内导入外部空气,使电池B的冷却更简单。另外,喇叭42的警报声音能够更容易传播至盖子的外侧。
盖子支持架48从前部中心盖32的侧缘切口部47升起。因此,在橡胶盖91的固定凸缘94的基端部沿上下方向横跨上下鳍片95地设置缝状插入孔99(参考图10)。盖子支持架48的延伸部48a穿过插入孔99。
当前盖31组装好后,橡胶盖91的左右外缘只与前部侧盖33紧密接触。因此,如图12B所示,通过抓捏橡胶盖91的外缘、并使橡胶盖91弹性变形以向前侧和左右内侧翻开橡胶盖91,能够使内侧壁92和后壁93从间隙62的封闭位置退避开。此外,间隙62的大部分能够暴露出来,并向盖子外侧开放。将该状态称为橡胶盖91的退避状态。
在该退避状态下,在内圆弧部61的内周侧的盖子紧固凸缘的位于内圆弧部61侧的紧固部49(盖子紧固部74和盖子支持架48)暴露于盖子外侧。同时,紧固部49的自攻螺丝B7能够沿其紧固方向(轴向方向)安装和拆卸。通过在橡胶盖91上形成开口96,能够轻松地进行上述弹性变形。
另一方面,在进行螺丝安装或拆卸后,仅通过释放橡胶盖91使弹性变形复原,就能够使橡胶盖91的外侧缘与前部侧盖33紧密接触,从而能够再次封闭间隙62。
延伸部48a设置成沿着盖子支持架48的自攻螺丝B7的紧固方向。通过将延伸部48a插入橡胶盖91的插入孔99,使得插入孔99与盖子支持架48之间沿紧固方向的相对运动成为可能。另外,如上所述,当翻开橡胶盖91以使之发生弹性变形时,变形用空间被增大。
如上所述,根据基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前盖的紧固结构,构成两轮机动车辆1的前盖31的前部侧盖33和前部中心盖32之间的紧固部49构造成使得,前部中心盖32的一部分从盖子外侧重叠在前部侧盖33上,该重叠部分作为盖子32和33之间的紧固部49,并且盖子32和33通过从盖子外侧插入紧固部49的自攻螺丝B7而被彼此紧固固定。同时,橡胶盖91设置在前部中心盖32上,在盖子32和33得到彼此紧固固定时从盖子外侧遮蔽紧固部49。橡胶盖91能够从从盖子外侧遮蔽紧固部49的遮蔽状态向紧固部49暴露于盖子外侧的退避状态变化。
根据该构造,通过在装卸自攻螺丝时从遮蔽状态向退避状态改变橡胶盖91的状态,能够在紧固部49轻松地进行装卸操作。此外,能够更容易紧固盖子32和33。另一方面,在盖子32和33被自攻螺丝B7紧固固定后,能够使橡胶盖91回到遮蔽状态,从盖子外侧遮蔽紧固部49。因此,防止自攻螺丝B7暴露于盖子外侧,从而维持前盖31的外观。
由于橡胶盖91是由能够从遮蔽状态向退避状态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做成的,所以通过使橡胶盖91(弹性部件)从遮蔽状态向退避状态发生弹性变形,就能安装和拆卸自攻螺丝B7。同时,在盖子32和33被彼此紧固固定后,仅通过使橡胶盖91的弹性变形复原,就能够从外侧遮蔽紧固部49。这样,能够轻松地确保前盖31的外观。另外,能够轻松地进行向车体安装前盖31的操作、以及在车辆完成后的维修程序期间装卸前盖31的操作。
橡胶盖91从内侧安装至前部中心盖32。因此,橡胶盖91安装至在盖子32和33的重叠部分(紧固部49)处位于盖子外侧的前部中心盖32的内侧。因此,橡胶盖91向前盖31的安装部不会暴露于盖子外侧。另外,橡胶盖91向前盖31的安装操作也不会变得复杂。此外,能够通过橡胶盖91从外侧轻松地遮蔽盖子32和33发生重叠的紧固部49。
紧固部49包括从前部中心盖32向前部侧盖33延伸的盖子支持架48。在橡胶盖91上设置有供盖子支持架48穿过的插入孔99。因此,通过使用盖子支持架48,能够保持橡胶盖91。同时,与盖子支持架48设置成回避橡胶盖9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盖子支持架48小型化。因此,能够使紧固部49的整体结构简单化。
盖子支持架48包括大致平行于自攻螺丝B7的紧固方向的延伸部48a。当橡胶盖91安装至前部中心盖32时,延伸部48a穿过橡胶盖91的插入孔99。因此,能够生成在橡胶盖91中沿自攻螺丝B7的紧固方向的移动用空间。通过增加橡胶盖91的弹性变形用空间,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紧固操作。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代替橡胶盖91,在前盖上设置铰链型或滑动型可动遮蔽部件。另外,覆盖紧固部49的遮蔽部件可被前部侧盖33支持,也可被支持成横跨两个盖子32和33。此外,紧固部49也可通过使用正常的螺栓和螺母而不是自攻螺丝B7来构成。
上述实施例中的构造只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不仅可适用于两轮车辆,而且也适用于三轮或四轮车辆。此外,在本发明的要旨内,可做出各种变型。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当安装或拆卸紧固构件(固定构件)时,通过使遮蔽部件从遮蔽状态向退避状态变化,能够轻松地安装或拆卸紧固部。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紧固两个盖子。另一方面,在两个盖子通过紧固构件(固定构件)彼此紧固固定后,通过使遮蔽部件恢复至遮蔽状态,能够从盖子外侧遮蔽紧固部。这样,通过防止紧固构件(固定构件)暴露于盖子外侧,能够良好地维持前盖的外观。
附图标记说明
1 两轮机动车辆(车辆)
31 前盖
32 前部中心盖(第二盖部)
33 前部侧盖(第一盖部)
48 盖子支持架(紧固臂)
48a 延伸部
49 紧固部
91 橡胶盖(遮蔽部件)
99 插入孔
B7 自攻螺丝(紧固构件(固定构件))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所述车辆用前盖包括第一盖部和邻近第一盖部并与第一盖部部分重叠的第二盖部,所述紧固结构包括:
紧固部,是第一盖部与第二盖部之间的重叠部分;
固定构件,从所述紧固部的前侧安装、并固定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和
遮蔽构件,从前侧覆盖所述紧固部以及所述固定构件,并且所述遮蔽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是可拆卸地安装的、并覆盖所述固定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其中,所述遮蔽构件具有弹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其中,所述遮蔽构件安装至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设置得比较靠前的任一个的后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其中:
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紧固臂,所述紧固臂延伸横穿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所述紧固臂固定至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在所述遮蔽构件上设置有被所述紧固臂插入的插入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其中,所述紧固臂的插入所述插入孔的部分平行于所述遮蔽构件的安装或拆卸方向。
CN200980138018.5A 2008-09-26 2009-09-24 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4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47121A JP5178430B2 (ja) 2008-09-26 2008-09-26 車両用フロントカバーの締結部構造
JP2008-247121 2008-09-26
PCT/JP2009/004801 WO2010035460A1 (ja) 2008-09-26 2009-09-24 車両用フロントカバーの締結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4813A true CN102164813A (zh) 2011-08-24
CN102164813B CN102164813B (zh) 2013-06-05

Family

ID=42059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801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4813B (zh) 2008-09-26 2009-09-24 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336013B1 (zh)
JP (1) JP5178430B2 (zh)
CN (1) CN102164813B (zh)
BR (1) BRPI0919040B1 (zh)
WO (1) WO201003546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3082A (zh) * 2011-12-28 2013-07-0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4684797B (zh) * 2012-09-28 2017-08-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部件的连接结构
CN110191841A (zh) * 2017-01-18 2019-08-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8513A1 (en) * 2021-03-30 2022-10-06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Front cowl assembly of a vehic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8033A (en) * 1976-06-03 1979-12-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cycle covering
JPH0648344A (ja) * 1992-07-31 1994-02-22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用車体カバー
CN1376607A (zh) * 2001-03-28 2002-10-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
EP1398256A2 (en) * 2002-09-10 2004-03-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ndscre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EP1495953A2 (en) * 2003-07-07 2005-01-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77035A (fr) * 1953-03-17 1954-11-03 Viralu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moyens pour garnir les bords d'articles du genre des pare-brise, notamment pour cycles
JP4248616B2 (ja) 1998-01-16 2009-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バー装置
JP4070960B2 (ja) * 2001-01-10 2008-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ロック開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8033A (en) * 1976-06-03 1979-12-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cycle covering
JPH0648344A (ja) * 1992-07-31 1994-02-22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用車体カバー
CN1376607A (zh) * 2001-03-28 2002-10-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
EP1398256A2 (en) * 2002-09-10 2004-03-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ndscre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EP1495953A2 (en) * 2003-07-07 2005-01-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3082A (zh) * 2011-12-28 2013-07-0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3183082B (zh) * 2011-12-28 2015-06-1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4684797B (zh) * 2012-09-28 2017-08-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部件的连接结构
CN110191841A (zh) * 2017-01-18 2019-08-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
CN110191841B (zh) * 2017-01-18 2021-07-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19040B1 (pt) 2019-07-09
BRPI0919040A2 (pt) 2015-12-08
JP2010076597A (ja) 2010-04-08
EP2336013A4 (en) 2012-02-15
EP2336013A1 (en) 2011-06-22
CN102164813B (zh) 2013-06-05
EP2336013B1 (en) 2012-12-19
JP5178430B2 (ja) 2013-04-10
WO2010035460A1 (ja) 201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248C (zh)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
KR101317619B1 (ko) 자동 이륜차
EP2468613B1 (en) Vehicle handlebar support structure
CN103010362A (zh) 电动车辆
CN100455479C (zh) 摩托车
CN1962348A (zh) 跨骑式车辆
CN102164813B (zh) 车辆用前盖的紧固结构
WO2009122799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CN100360366C (zh) 汽车的前车身构造
EP2599698A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54605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EP2192031A1 (e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CN104421070A (zh) 摩托车型车辆
CN1071226C (zh) 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
CN104870301A (zh) 机动两轮车的位置灯安装结构
CN1079758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构造
CN100564144C (zh) 电装品配置结构
CN104364144A (zh) 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
JP519623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配線保持構造
CN100462273C (zh) 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
JP3319633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収納ボックス
CN110402220B (zh) 鞍乘型车辆的仪表安装结构
CN101934838B (zh) 机动二轮车的盖安装构造
CN203439184U (zh) 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JP2009149175A (ja) 自動2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