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2273C - 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2273C
CN100462273C CNB200610151647XA CN200610151647A CN100462273C CN 100462273 C CN100462273 C CN 100462273C CN B200610151647X A CNB200610151647X A CN B200610151647XA CN 200610151647 A CN200610151647 A CN 200610151647A CN 100462273 C CN100462273 C CN 1004622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stome
joint face
body cover
axis
strength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516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1656A (zh
Inventor
窪岛显一郎
菊野顺二
久保田吉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1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1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22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227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该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使用紧固部件(53R)将构成车身罩一部分的罩部件(52)安装到其它部件(51)上,在罩部件的内部配置有油压制动器用主缸的油量确认窗,并且在罩部件上设有观察油量确认窗的开口部(59R),在罩部件内侧形成有安装紧固部件(53R)的紧固接合面(61R),紧固接合面的轴线(66)与观察油量确认窗的开口部的轴线(63)不平行,使轴线之间交叉。开口部的轴线与视线一致时能很好地观察罩部件的内部。紧固接合面配置于从开口部的轴线离开的位置上,从而不易从开口部看到紧固接合面和紧固部件。本发明能提供隐藏紧固部件和紧固接合面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车身罩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车辆、特别是低地板式自动二轮车中,利用车身罩覆盖车身的大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车身罩的紧固技术变得很重要。在紧固中使用螺钉、螺丝、夹紧件等紧固部件。由于露出这种紧固部件的一部分会降低美观性,因此提出了隐藏紧固部件的结构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73083号公报(图2、图5)
在专利文献1的图5中,使罩部件11和其它部件12接合并通过螺钉42紧固为一体。此时,在罩部件11上设置仿造通气孔的装饰用开口部21,利用该装饰用开口部21紧固螺钉42。螺钉42配置于装饰用开口部21即假通气孔的里面,因此不会从车身的侧面看到。因此,是一种能够提高美观性的结构。
但是在作为车辆正视图的图2中,螺钉42、42的螺钉头和螺钉紧固接合面29、29清晰可见。因此,需要对螺钉42、42和螺钉紧固接合面29、29的配置进行进一步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隐藏紧固部件和紧固接合面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其使用紧固部件将构成车身罩的一部分的罩部件安装到其它部件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部件上设有开口部,并且在罩部件的内侧形成有安装所述紧固部件的紧固接合面,所述紧固接合面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轴线不平行,使轴线之间交叉。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为,使开口部的边缘部的整体或一部分弯曲形成为指向紧固接合面。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为,在由手柄罩前半体、手柄罩后半体和对这些半体进行紧固的螺钉来构成包围操作手柄的手柄罩时,罩部件是手柄罩后半体,其它部件是手柄罩前半体,紧固部件是螺钉,开口部是观察配置于手柄罩内的油压制动器用主缸所具有的油量确认窗的开口。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为,油压制动器用主缸分别设置于所述操作手柄的左右部分,开口部和紧固接合面分别设置于罩部件的左右部分。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为,相对于通过开口部的中心的水平线,紧固接合面配置于上侧,油量确认窗配置于下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罩部件上设有开口部,并且在罩部件内侧形成有安装紧固部件的紧固接合面,紧固接合面的轴线相对于开口部的轴线不平行,使轴线之间交叉。
使开口部的轴线与视线一致时就能够很好地观察罩部件的内部。
另一方面,紧固接合面配置于从开口部的轴线离开的位置上,从而不易从开口部看到紧固接合面和紧固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能够提供隐藏紧固部件和紧固接合面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车身罩的美观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使开口部的边缘部的整体或一部分弯曲形成为指向紧固接合面。由于弯曲的边缘部起到螺丝刀等紧固工具的引导部的作用,因此能够使紧固作业顺利进行。
另外,由于使边缘部弯曲而能够抑制紧固工具和边缘部的干涉,因此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紧固接合面的部位,从而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其结果,能够在更加不容易被看到的部位设定紧固接合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开口部是观察配置于手柄罩内的油压制动器用主缸所具有的油量确认窗的开口。如果将使观察油量确认窗的开口与用于紧固螺钉的开口分别设置,则会使设于手柄罩的开口数量增加。对于这一点,由于本发明将观察油量确认窗的开口兼用作用于紧固螺钉的开口,因此能够使设于手柄罩的开口数量减半,并能够提高手柄罩的美观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油压制动器用主缸分别设置于操作手柄的左右部分,开口部和紧固接合面分别设置于罩部件的左右部分。本发明适合于在前后轮分别设置油压制动器的车辆。并且由于能够在左右两处进行紧固,因此能够非常牢固地紧固手柄罩。并且由于两处的紧固接合面处于不易被看到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手柄罩的美观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相对于通过开口部的中心的水平线,紧固接合面配置于上侧,油量确认窗配置于下侧。驾驶者等降低视线就能够容易地通过开口部对油量进行确认。由于紧固接合面从该视线向上离开,因此紧固接合面不会进入驾驶者等的视线。其结果,能够可靠地将紧固接合面遮挡在视线之外,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手柄罩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箭头2的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手柄罩的分解图。
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面图。
图5是观看与沿图4的箭头5的向视图相对应的左侧开口部的图。
图6是观看与沿图4的箭头6的向视图相对应的左侧开口部的图。
标号说明
10:车辆(低地板式自动二轮车);44L、44R:油压制动器用主缸;50:手柄罩;51:其它部件(手柄罩前半体);52:罩部件(手柄罩后半体);53L、53R:紧固部件(螺钉);59L、59R:开口部;61L、61R:紧固接合面;63:开口部的轴线;64:通过开口部的中心的水平线;66:紧固接合面的轴线;67:紧固工具;68:下部弯曲部;69:主缸所具有的油量确认窗;θ:轴线之间的交叉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前后、左右、上下表示以驾驶者为基准的方向。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的侧视图。车辆10为低地板式自动二轮车,该车辆10中,侧视为U字状的主架12从头管11起延伸,座椅横挡13从该主架12起延伸,从而构成车架,在头管11上可回转地安装有前叉15,在该前叉15上安装有前轮16,在前叉15的上端安装有操作手柄17,在主架12的后部可上下摆动地安装有动力单元18,在该动力单元18上安装有后轮19,在动力单元18和座椅横挡13之间装入后缓冲器22,在座椅横挡13上安装有前后双人座椅23,在该前后双人座椅23的下方配置有燃料箱24,并且还配置有能够容纳头盔25的容纳箱26,利用手柄罩50来包围操作手柄17,利用前罩27和护腿28来包围头管11和主架12的一部分,利用踏板29和下罩31来包围主架12的剩余部分,利用侧罩32和后罩33来包围座椅横挡13。
34是前挡泥板,35是制动钳(brake caliper),36是后挡泥板;37是空气滤清器。
图2是沿图1的箭头2的向视图。在前罩27上具有方向指示灯38L、38R(L是表示左、R是表示右的添加字符,下同),在手柄罩50上具有前照灯39,在操作手柄17的左侧具有左把手41L、左制动杆42L、左后视镜43L和左油压制动器用主缸44L,在操作手柄17的右侧具有右把手41R、右制动杆42R、右后视镜43R和右油压制动器用主缸44R。
图3是本发明的手柄罩的分解图。考虑到手柄罩50要装卸在操作手柄上,手柄罩50由手柄罩前半体51、手柄罩后半体52和对这些半体51、52进行紧固的螺钉53L、53R构成。
在手柄罩前半体51上,在中央具有前照灯用开口54,并且在该前照灯用开口54的上方位置具有钩座55L、55R,在前照灯用开口54的侧方位置具有左侧旋入接合面56L和右侧旋入接合面56R。
另外,手柄罩后半体52具有仪表用开口57,并且在该仪表用开口57的上方位置具有钩58L、58R,在仪表用开口57的侧方位置具有左侧开口部59L和左侧紧固接合面61L以及右侧开口部59R和右侧紧固接合面61R。
并且,在钩座55L、55R挂上钩58L、58R,在左侧旋入接合面56L上重叠左侧紧固接合面61L,在右侧旋入接合面56R上重叠右侧紧固接合面61R,使左侧螺钉53L通过开口部59L,贯通左侧紧固接合面61L,然后旋入左侧旋入接合面56L。同样地,使右侧螺钉53R通过开口部59R,贯通右侧紧固接合面61R,然后旋入右侧旋入接合面56R。
图4是图2的4—4线剖面图,表示了下面的状态:使手柄罩后半体52与手柄罩前半体51配合,使右侧紧固接合面61R与右侧旋入接合面56R重叠,使右侧螺钉53R通过开口部59R,贯通右侧紧固接合面61R,然后旋入右侧旋入接合面56R。
手柄罩50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对操作手柄17和安装于该操作手柄17的油压制动器用主缸44R一起进行包围,从而提高美观性。
图中,63为开口部59R的轴线(以下,称为开口部的轴线),64是通过开口部59R的中心的水平线(以下,称为通过开口部的中心的水平线)。65是沿着手柄罩后半体52的外表面的线,优选用该线65来描绘开口部的轴线63和通过开口部的中心的水平线64。
另外,66是紧固接合面61R的轴线(以下,称为紧固接合面的轴线),沿着该紧固接合面的轴线66插入紧固工具67。
从图可知,开口部的轴线63和紧固接合面的轴线66交叉而成交叉角θ,开口部的轴线63和紧固接合面的轴线66为不平行的关系。其结果,沿着标记有数字“6”的箭头观看时,并不能看到螺钉53R和紧固接合面61R。
另外,轴线之间的交叉角θ在实施例中为大约70度。但是,交叉角θ可以在55度至85度的范围内。如果交叉角θ不足55度,则紧固接合面61R进入驾驶者视野的概率较高。另外,交叉角θ超过85度,则难以对紧固工具67进行操作。
另外,优选开口部59R的边缘部向内侧(图左下侧)弯曲。进而,使容易仿效紧固接合面的轴线66的下部弯曲部68指向紧固接合面61R,从而大致平行于紧固接合面的轴线66。这样,下部弯曲部68起到螺丝刀等紧固工具67的引导部的作用,从而能够使紧固作业顺利进行。
另外,由于使边缘部弯曲而能够抑制紧固工具67和边缘部的干涉,因此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紧固接合面61R的部位,从而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并且,能够在更加不容易看到的部位设置紧固接合面61R。
另外,相对于通过开口部的中心的水平线64,紧固接合面61R配置于上侧,油量确认窗69配置于下侧。驾驶者等降低视线就能够构容易地通过开口部59R对油量进行确认。由于紧固接合面61R从该视线向上离开,因此紧固接合面61R不会进入驾驶者等的视线。其结果,能够可靠地将紧固接合面61R遮挡在视线之外,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手柄罩50的美观性。
图5是观看与图4的箭头5的向视图相对应的左侧开口部的图。图示状态表示了左侧开口部59L,开口部59L是比紧固工具(图4中的标号67)的外径稍大的长条的细开口。
图6是观看与图4的箭头6的向视图相对应的左侧开口部的图。图示状态表示了左侧开口部59L,开口部59L是足够大的三角形开口,从而能够易于观察油压制动器用主缸44L所具有的油量确认窗69。但是,从开口部59L不能看到螺钉53L和紧固接合面61L。
另外,作为车辆外观部件的车身罩通常是多个罩部件的组合体,除了如图4所示那样使手柄罩后半体52与手柄罩前半体51配合并通过螺钉53R而紧固为一体的方式外,还有通过夹紧件将某种罩部件紧固于车架或者从车架延伸的托架上的方式。
因此,将具有开口部59R一侧的手柄罩后半体52替换为罩部件52,将作为对象部件的手柄罩前半体51替换为其它部件51,将螺钉53R或夹紧件替换为紧固部件53,从而能够使本发明具有普遍的意义。
这样,参照图4对本发明进行如下说明。
一种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使用紧固部件53R将构成车身罩一部分的罩部件52安装到其它部件51上,其特征在于,在罩部件52上设有开口部59R,并且在罩部件52内侧形成有安装紧固部件53R的紧固接合面61R,紧固接合面的轴线66相对于开口部的轴线63不平行,使轴线之间交叉。
在开口部的轴线63与视线一致时就能够很好地观察罩部件52的内部。
另一方面,紧固接合面61R配置于从开口部的轴线63离开的位置,因此不易从开口部59R看到紧固接合面61R和紧固部件53R。
因此,能够提供隐藏紧固部件53R和紧固接合面61R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车身罩的美观性。
另外,本发明在实施方式中适用于低地板式自动二轮车,但是也可以用于三轮车,还可以用于一般车辆。
本发明适用于低地板式自动二轮车的手柄罩。

Claims (7)

1.一种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所述的车身罩紧固结构使用紧固部件将构成车身罩的一部分的罩部件安装到其它部件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部件的内部配置有油压制动器用主缸的油量确认窗,并且在所述罩部件上设置观察所述油量确认窗的开口部,在所述罩部件的内侧形成有安装所述紧固部件的紧固接合面,所述紧固接合面的轴线与观察所述油量确认窗的开口部的轴线不平行,使轴线之间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的边缘部的整体或一部分弯曲形成为指向所述紧固接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由手柄罩前半体、手柄罩后半体和对这些半体进行紧固的螺钉来构成包围操作手柄的手柄罩时,所述罩部件是手柄罩后半体,所述其它部件是手柄罩前半体,所述紧固部件是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制动器用主缸分别设置于所述操作手柄的左右部分,所述开口部和紧固接合面分别设置于所述罩部件的左右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通过所述开口部的中心的水平线,所述紧固接合面配置于上侧,所述油量确认窗配置于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的轴线和所述紧固接合面的轴线之间的交叉角在55度至85度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叉角为70度。
CNB200610151647XA 2005-09-16 2006-09-11 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 Active CN1004622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9968 2005-09-16
JP2005269968A JP4563905B2 (ja) 2005-09-16 2005-09-16 車両の車体カバー締結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1656A CN1931656A (zh) 2007-03-21
CN100462273C true CN100462273C (zh) 2009-02-18

Family

ID=37877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51647XA Active CN100462273C (zh) 2005-09-16 2006-09-11 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63905B2 (zh)
CN (1) CN100462273C (zh)
TW (1) TW20072442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1515B2 (ja) * 2008-09-29 2013-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371643B2 (ja) * 2008-10-31 2013-1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
JP5460182B2 (ja) * 2009-08-27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メータユニット
CN102549253A (zh) * 2009-10-13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罩部件的紧固方法以及气缸盖罩的紧固结构
JP5697189B2 (ja) * 2010-01-08 2015-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3083A (ja) * 1997-03-28 1998-10-13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H11152069A (ja) * 1997-11-20 1999-06-08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
JP2005119571A (ja) * 2003-10-20 2005-05-12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前部カバー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6891U (zh) * 1988-12-23 1990-07-10
JP4108286B2 (ja) * 2001-03-28 2008-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05119392A (ja) * 2003-10-15 2005-05-12 Honda Motor Co Ltd 操向ハンドルのハンドルカバー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3083A (ja) * 1997-03-28 1998-10-13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H11152069A (ja) * 1997-11-20 1999-06-08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
JP2005119571A (ja) * 2003-10-20 2005-05-12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前部カバー構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62J 10-175578A 1998.06.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4429A (en) 2007-07-01
JP2007076592A (ja) 2007-03-29
JP4563905B2 (ja) 2010-10-20
TWI304033B (zh) 2008-12-11
CN1931656A (zh) 200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3358C (zh) 摩托车
CN102001381B (zh) 机动二轮车的尾灯装置
CN1945106B (zh) 车辆用方向指示灯
USD565758S1 (en) Headlamp bezel
US8845154B2 (en) Motorcycle
US20060181891A1 (en) Motorcycle type vehicle
CN100462273C (zh) 车辆的车身罩紧固结构
CN100516636C (zh) 用于车辆的灯单元和配备有这种灯单元的摩托车
JP54605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CN102120474B (zh) 跨骑型车辆的方向指示装置
WO2009084289A1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8126706A (ja) 車両用ミラー・方向指示器装置
EP2208663B1 (en) Saddle-riding vehicle
JP519623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配線保持構造
EP2554464B1 (en) Motorcycle
CN107406111B (zh) 用于摩托车的头灯安装结构
CN107406112B (zh) 摩托车的头灯防护结构
JP5033748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592859B2 (ja) 自動2輪車の後部灯体構造
CN104554557B (zh) 跨坐型车辆
JP4549279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メータ装置
US11840300B2 (en) Vehicle body cover and saddle-type vehicle
JPS60107466A (ja) 後写鏡を内蔵した風防装置
JP2010006258A (ja) 灯火器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CN110402220A (zh) 鞍乘型车辆的仪表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