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2981B - 输送机构和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机构和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2981B
CN102152981B CN2011100315775A CN201110031577A CN102152981B CN 102152981 B CN102152981 B CN 102152981B CN 2011100315775 A CN2011100315775 A CN 2011100315775A CN 201110031577 A CN201110031577 A CN 201110031577A CN 102152981 B CN102152981 B CN 102152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heet
supply unit
box
rai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15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2981A (zh
Inventor
松野昭典
水口恵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52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2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2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29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65H5/38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immovable in ope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8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directed to paper handling or jam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30Facilitating or easing
    • B65H2601/32Facilitating or eas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321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05Registration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4Openable part of feed pa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输送机构和具有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包括设置形成有用于提供薄片体的供纸结构件的上游端;第二输送单元,与第一输送单元共同形成引导薄片体的输送通道;其中,第二输送单元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转动单元和与转动单元连接的位移单元,第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靠近第一输送单元的位置上,第二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位移单元连接,当转动单元位于沿第一输送单元的第一位置时,位移单元沿第一输送单元来形成输送通道,当转动单元从第一位置转动来离开第一输送单元时,位移单元一边相对于转动单元成角,一边离开第一输送单元。由此,当没必要时不用移动供纸机构,就可以有效地去除薄片体。

Description

输送机构和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输送机构和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一般是在箱体内输送薄片体,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去除堵塞在箱体内的薄片体的去除机构。
已知的去除机构包括利用连接机构相连接的供纸部和输送部,该供纸部和输送部可以从箱体中一体拉出。使用者可以把供纸部和输送部从箱体中拉出,去除堵塞在箱体内的薄片体(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112848号)。
上述去除机构的供纸部和输送部由于可以从箱体中一体拉出,所以使用者可以比较有效地去除堵塞在箱体内的薄片体。可是,使供纸部和输送部成为一体的连接机构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大型化。此外,由于不必要地移动供纸部,使得提供薄片体的最佳设定容易发生变化。其结果容易产生供纸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机构和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没必要的情况下不用移动用于提供薄片体的供纸机构,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去除薄片体的作业。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机构,用于输送薄片体,其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具有上游端,该上游端上形成有用于提供所述薄片体的供纸结构件;第二输送单元,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相对配置;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共同形成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输送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转动单元以及与该转动单元连接的位移单元,所述转动单元具有沿所述薄片体的供给方向排列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位置上,所述第二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位移单元连接,当所述转动单元位于沿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第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所述位移单元形成所述输送通道,当所述转动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来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时,所述位移单元一边相对于所述转动单元成角,一边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
按照上述构成,第一输送单元具有形成有用于提供所述薄片体的供纸结构件的上游端,第二输送单元配置成与该第一输送单元相对,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形成引导薄片体的输送通道。第二输送单元包括转动单元以及与该转动单元连接的位移单元,其中转动单元具有沿薄片体的供纸方向形成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可以转动地支承在靠近第一输送单元的位置上。位移单元可以转动地与第二端部连接。当转动单元位于沿第一输送单元的第一位置上时,位移单元沿第一输送单元形成输送通道。当转动单元从第一位置转动来离开第一输送单元时,位移单元一边相对于转动单元成角,一边离开第一输送单元。其结果,在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之间产生出用于去除薄片体的空间。于是,不需要使输送机构大型化的连接机构,而且也不用不必要地移动供纸结构件,就能够有效地实现去除薄片体的作业。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输送机构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在所述转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设定所述位移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位置。
按照上述构成,由于用定位机构对位移单元以及与位移单元连接的转动单元进行定位,所以可以防止位移单元不必要地离开第一输送单元。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合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上;卡合片,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位移单元埋入或露出;以及作用构件的作用力,对所述卡合片施加使该卡合片相对于所述位移单元突出,其中,所述卡合片能够与所述卡合孔卡合。
按照上述构成,利用安装在位移单元上的卡合片与在第一输送单元上形成的卡合孔进行卡合,使位移单元相对于第一输送单元定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其包括:箱体,收容所述图像形成部;输送机构,至少部分地形成向所述图像形成部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输送通道;其中,所述输送机构是如上所述的输送机构。
按照上述构成,输送机构至少部分地形成向所述图像形成部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输送通道。第一输送单元具有基端部,该基端部上形成有用于提供薄片体的供纸结构件,该第一输送单元和与第一输送单元相对配置的第二输送单元形成输送通道。第二输送单元包括转动单元和与该转动单元连接的位移单元,其中转动单元具有沿薄片体的供纸方向形成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可以转动地支承在靠近第一输送单元的位置上。位移单元可以转动地与第二端部连接。当转动单元位于沿第一输送单元的第一位置时,位移单元沿第一输送单元来形成输送通道。如果转动单元从第一位置进行转动来离开第一输送单元,则位移单元一边相对于转动单元成角,一边离开第一输送单元。其结果,在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之间产生了用于去除薄片体的空间。于是,不需要使输送机构大型化的连接机构,而且也不用不必要地移动供纸结构件,就能够有效地实现去除薄片体的作业。
在上述构成中,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盒,所述盒以能够插入或抽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其中,所述箱体具有引导所述盒插入或抽出的第一导轨部、以及引导所述位移单元向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方向位移的第二导轨部,所述第二导轨部与所述第一导轨部连接,所述位移单元具有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部和所述第二导轨部移动的引导片。
按照上述构成,由于利用引导盒的插入或抽出的第一导轨部来引导位移单元的位移的一部分,所以不需要追加用于引导位移单元的构件。于是可以形成小型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上述构成中,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盒,所述盒以能够插入或抽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其中,所述箱体具有引导所述盒插入或抽出的第一导轨部、以及引导所述位移单元向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方向位移的第二导轨部,所述第一导轨部具有狭窄部,所述狭窄部使从所述第一导轨部和所述第二导轨部之间的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导轨部移动的引导片停止。
按照上述构成,第一导轨部的狭窄部使从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之间的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导轨部移动的引导片停止。因此,可以恰当地抑制位移单元沿第一导轨部不必要地移动。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盒从所述箱体中被取出后,所述位移单元能够向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方向移动。
按照上述构成,用于收容盒的箱体内的空间可以作为用于使位移单元离开第一输送单元的空间使用。于是可以形成小型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位移单元具有对置面,所述对置面在所述引导片位于所述第一导轨部期间,与插入所述箱体中的所述盒相对,所述对置面具有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引导片位于所述第一导轨部期间,最先与插入所述箱体中的所述盒碰撞。
按照上述构成,由于突出部先与盒冲撞,所以容易把因位移单元和盒的冲撞造成的潜在的损伤部位限定在突出部上。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突出部具有缓和与所述盒之间的冲撞的缓冲部。
按照上述构成,由于缓冲部缓和位移单元和盒之间的冲撞,所以可以缓和突出部的潜在的损伤程度。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突出部具有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移单元施加力的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以能够分离或接触的方式与所述对置面连接,所述缓冲部具有配置在所述把手部和所述对置面之间的弹性构件。
按照上述构成,当盒冲撞把手部时,缓冲部接近位移单元的对置面。弹性构件缓和盒和把手部之间的冲撞并进行压缩变形。其结果,可以缓和把手部的潜在的损伤程度。如果盒离开把手部,因被压缩的弹性构件恢复原状,把手部离开对置面,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薄片体包括由所述供纸结构件提供的第一薄片体、以及从所述盒向所述图像形成部提供的第二薄片体。
按照上述构成,选择性地向图像形成部提供第一薄片体和第二薄片体。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转动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箱体具有与所述转动单元接触而使该转动单元停止转动的接触片。
按照上述构成,箱体的接触片使转动单元的转动停止。因此,可以恰当地抑制转动单元不必要的转动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简要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简要表示具有图3和图4所示的输送机构的定位机构的剖面图。
图6A是图3和图4所示的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6B是图3和图4所示的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简要表示用于引导图6A和图6B所示输送机构的位移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简要表示用于引导图6A和图6B所示输送机构的位移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用于避免因使用者误操作造成的不利情况的导轨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在保持位移单元离开第一输送单元的状态下,使用者把盒装入到框体内时的框体内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对图10所示的盒和位移单元之间的冲撞部位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用于抑制因与盒冲撞造成转动单元不必要转动的接触片的放大立体图。
图13是简要表示改进后的位移单元的突出部的图。
图14是表示与盒冲撞的把手部的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把手部的简要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词汇,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说明清楚,而不是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有什么限定。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薄片体”这一词汇是指复印纸、铜版纸、OHP薄片体、厚纸、明信片、描图纸和可以接受图像形成处理的其他的薄片体材料。“薄片体的前头边缘”这一词汇是指在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上,位于前头的薄片体的边缘。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游”、“下游”和与其类似的词汇是指在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下游”和与此类似的概念。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此外,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打印机。当然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代之以是复印机、传真机、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或在薄片体上可以形成图像的其他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大体为长方体形的箱体2、向箱体2正面一侧突出的盘510、配置在盘510下方的盒300。箱体2内收容有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所必需的各种装备(例如后面叙述的图像形成部所用的各种单元)。安装在箱体2上的盘510绕盘510的下边缘转动。如上所述,图1所示的盘510位于从箱体2突出的突出位置上。使用者可以把薄片体放置在位于突出位置的盘510上。盘510上的薄片体利用后面叙述的供纸结构件向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提供。使用者如果使盘510从突出位置向靠近箱体2转动,则盘510可以收容在箱体2上形成的凹陷区域21内。盒300做成相对于箱体2可以插入或抽出。使用者把盒300从箱体2中向正面一侧拉出,可以把薄片体装在盒300内。当在盒300内装入了所希望的薄片体后,使用者可以把盒300插入到箱体2内。在以下的说明中,把放置在盘510中的薄片体称为第一薄片体,把装在盒300内的薄片体称为第二薄片体。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选择性地把第一薄片体和第二薄片体向图像形成部输送,形成调色剂图像。
操作面板22配置在盘510上方。使用者对操作面板22进行操作,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所希望的动作。操作面板22例如可以包括用于调节调色剂图像浓度的按钮。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使用者对操作面板22进行的输入、和从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发送来的图像信号(包括与成为印刷对象的图像有关的信息的信号),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当图像形成部在从盘510或盒300提供的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后,薄片体被排出到在箱体2上面形成的岀纸盘23上。已实施了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存放在形成于岀纸盘23上侧的大体为三棱柱形的空间内。
图2简要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利用图1和图2对图像形成装置1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薄片体被从盘510或盒300输送。此后,薄片体被导向在箱体2内形成的输送通道,送向图像形成部410。图像形成部410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此后,薄片体被送向定影部430。定影部430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体上。之后,薄片体通过排出部450排出到岀纸盘23上。
输送通道包括向箱体2的背面壁24延伸的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在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的上游端配置有供纸结构件520,所述供纸结构件520把第一薄片体拉入到箱体2内,提供给图像形成部410。输送通道还包括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所述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从位于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下方的盒300的下游端(图2中的右端)向上方延伸。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和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在对准辊对320的上游汇合,所述对准辊对320与图像形成部410的图像形成工序配合,向图像形成部410输送薄片体。位于盒300上方的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的大体为直线形的区间由后面叙述的输送机构600形成。
输送通道还包括:主输送通道330,在从对准辊对320到定影部430的区间中引导薄片体;排出输送通道340,在从定影部430到排出部450的区间中引导薄片体。图像形成部410在沿主输送通道330移动的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此后,定影部430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体上。使用者在使图像形成装置1单面印刷时,排出部450把从定影部430向排出输送通道340送出的薄片体排向箱体2外。排出的薄片体层叠在岀纸盘23上。
使用者在使图像形成装置1双面印刷时,排出部450在把从定影部430向排出输送通道340送出的薄片体向箱体2外仅送出规定量后,执行向箱体2内拉回的转回动作。输送通道还包括返回输送通道350,用于引导利用排出部450拉回的薄片体。返回输送通道350从排出部450向箱体2的背面壁24延伸,然后向下方延伸。此后,返回输送通道350再向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延伸,并与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汇合。
在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主输送通道330、排出输送通道340和返回输送通道350的适当部位均配置输送辊对360,用于输送在这些输送通道中被引导的薄片体。
如上所述,第一薄片体放置在盘510上,利用供纸结构件520送入到输送机构600形成的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供纸结构件520包括:提升板521,朝向箱体2把向下方倾斜的盘510上的第一薄片体的前头边缘推起;供纸辊522,配置成可以与利用提升板521推起的第一薄片体的前头边缘接触;分离衬垫523,配置在供纸辊522的下方。如果供纸辊522转动,第一薄片体就通过供纸辊522和分离衬垫523之间,被送入到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内。分离衬垫523对通过供纸辊522和分离衬垫523之间的第一薄片体施加摩擦力。因此,在供纸辊522要将多张第一薄片体送向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时,分离衬垫523对位于最上面的第一薄片体(直接与供纸辊522接触的第一薄片体)以外的第一薄片体施加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的摩擦力,以阻碍它们向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内输送。其结果,第一薄片体被一张张地送入到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内。
作为另一个供纸源使用的盒300包括支承第二薄片体的提升板305。提升板305以把盒300内的第二薄片体的前头边缘向上方推起的方式倾斜。在提升板305的下游端上方配置有搓纸辊311。搓纸辊311与用提升板305推起的第二薄片体的前头边缘接触。其结果,搓纸辊311一转动,第二薄片体就被从盒300向下游送出。
在搓纸辊311的下游配置供纸辊312以及位于供纸辊312下方的分配辊313。搓纸辊311把第二薄片体送入供纸辊312和分配辊313之间。供纸辊312转动,使第二薄片体向更下游送出。另一方面,分配辊313向使第二薄片体返回盒300的方向转动。因此,在搓纸辊311送出多张第二薄片体时,分配辊313把位于最上面的第二薄片体(直接与供纸辊312接触的第二薄片体)以外的第二薄片体推回到盒300中。其结果,第二薄片体被一张张地送入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
薄片体被送入到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后,利用设在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中的输送辊对360向对准辊对320送出。上述的返回输送通道350在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的输送辊对360的上游汇合。因此,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的输送辊对360同样把通过返回输送通道350提供给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的薄片体,送向对准辊对320。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和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在对准辊对320的上游汇合。因此,对准辊对320把通过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或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输送的薄片体提供给图像形成部410。
图像形成部410包括黄色(Y)用调色剂容器900Y、品红色(M)用调色剂容器900M、青色(C)用调色剂容器900C、黑色(BK)用调色剂容器900BK。在这些容器的下方分别配置有与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对应的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图像形成部410使用装在这些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中的调色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410包括承载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7(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潜影的感光体)。作为感光鼓17可以使用非晶态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从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分别把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提供给各感光鼓17。
在感光鼓17的周围配置有带电器16、显影装置10(10Y、10M、10C、10BK)、转印辊19和清洁装置18。带电器16使感光鼓17的表面均匀带电。曝光单元94使带电后的感光鼓17表面曝光,形成静电潜影。曝光单元94例如根据来自外部装置的图像信号(含有图像信息的信号),照射激光。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分别使用从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提供的调色剂,使在感光鼓17上分别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可视化)。转印辊19和感光鼓17形成夹持中间转印带921的夹缝部。转印辊19把感光鼓17上的调色剂像第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21上。清洁装置18清扫转印调色剂像后的感光鼓17的圆周面。
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分别具有显影箱体20。在显影箱体20内部装入具有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此外,在显影箱体20的底部附近配置有搅拌辊11、12。相互平行延伸的搅拌辊11、12在显影箱体20内转动。
在显影箱体20内部底面上形成显影剂的循环路径。搅拌辊11、12配置在循环路径内。显影箱体20包括配置在搅拌辊11、12之间的隔壁201。隔壁201从显影箱体20的底部直立设置,部分分隔循环路径。循环路径围绕隔壁201的周围。双组分显影剂在循环路径中由搅拌辊11和12进行搅拌并输送。
在双组分显影剂边被搅拌辊11和12搅拌边在显影箱体20内循环期间,调色剂被带电。搅拌辊11上的双组分显影剂被位于上侧的磁辊14吸引。被吸引的双组分显影剂在磁辊14上形成磁刷(图中没有表示)。磁刷利用刮板13限制层厚。利用磁辊14和显影辊15之间的电位差形成显影辊15上的调色剂层。由调色剂层使感光鼓17上的静电潜影显影。
曝光单元94具有光源和多面反射镜、反射镜、偏光镜这样的各种光学仪器。曝光单元94根据图像信号向设置在图像形成部410中的各感光鼓17的圆周面照射光,形成静电潜影。
中间转印单元92具有中间转印带921、驱动辊922和从动辊923。利用各感光鼓17形成的调色剂像被重叠涂覆(第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921上。重叠涂覆后的调色剂像在第二次转印部98中被第二次转印到从盒300或盘510提供的薄片体上。使中间转印带921周向转动的驱动辊922和从动辊923转动自如地支承在箱体2上。
薄片体从对准辊对320送出后,被提供到构成第二次转印部98的中间转印带921和转印辊981之间。此后,薄片体在承载由第二次转印部98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状态下,向定影部430送出。
定影部430包括内部装有加热器431的加热辊432和与加热辊432压力接触的加压辊433。从第二次转印部98送出来的薄片体被送入到加热辊432和加压辊433之间。薄片体上的调色剂接受来自加热辊432的热能而熔融,并承受来自加压辊433的压力。其结果,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薄片体上。定影部430在把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后,通过排出输送通道340把薄片体送向排出部450。
排出部450具有排出辊对451。排出辊对451可以向双方向转动。由此可以实现上述的转回动作。
图3是形成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的输送机构600的侧视图。图4是打开了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的输送机构600的侧视图。用图2至图4对输送机构600进行说明。
输送机构600包括第一输送单元610、配置在第一输送单元610下方的第二输送单元620。沿第一输送单元610下表面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上表面形成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二输送单元620的上表面沿第一输送单元610下表面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位置作为第一位置的例子。
在第一输送单元610的上游端形成图2所说明的供纸结构件520。如上所述,供纸结构件520向在第一输送单元610和第二输送单元620之间形成的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提供薄片体。
如上所述,第二输送单元620配置成与第一输送单元610相对,并与第一输送单元610共同形成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第二输送单元620包括转动单元621、相对于转动单元621配置在上游的位移单元622。
转动单元621被安装在箱体2的内壁上或从第一输送单元610的侧面向下延伸的支承托架上。转动单元621可以绕下游侧端部转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端部623作为转动单元621的下游侧端部的例子,将第二端部624作为上游侧端部的例子。转动单元621可以绕第一端部623,朝向第二端部624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的方向转动。
位移单元622的下游端可以转动地与第二端部624连接。在转动单元621位于第一位置时,位移单元622被配置在靠近第一输送单元610的位置,并沿着该第一输送单元610,形成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如果转动单元621从第一位置向下转动,并且第二端部624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则位移单元622配合第二端部624的位移,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位移单元622当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时大体平行地移动。因此,在位移单元622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期间,位移单元622相对于转动单元621逐渐成角。
图5是简要说明用于使第二输送单元620定位在第一位置上的定位机构的剖面图。用图3至图5对定位机构进行说明。
输送机构600包括用于使第二输送单元620定位在第一位置上的定位机构630。定位机构630包括安装在第一输送单元610侧面的大体为矩形的框体631、埋设在位移单元622中的作用构件632、安装在作用构件632端部的卡合片633。在框体631上形成卡合孔634。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螺旋弹簧作为作用构件632。此外,也可以采用使卡合片633相对于位移单元622侧面埋入或露出的任何构件作为作用构件632,以替代螺旋弹簧。
如上所述,当转动单元621位于第一位置时,位移单元622被配置在沿第一输送单元610的位置上。此时,定位机构630的卡合片633穿入到卡合孔634中。其结果,位移单元622和转动单元621相对于第一输送单元610定位,被固定在第一位置上。因此,位移单元622和转动单元621不会不必要地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
图6A和图6B是输送机构600的立体图。图6A表示具有被定位在第一位置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输送机构600。图6B表示具有从第一位置向下移动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输送机构600。用图3至图6B,对打开输送机构6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使用者对在位移单元622的上游边缘形成的把手部635施加向下的力,则卡合片633埋没在位移单元622中,卡合片633和卡合孔634的卡合被解除。于是,使用者可以比较容易地在第一输送单元610和第二输送单元620之间形成空间。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去除堵塞在输送机构600内的薄片体。
图7是表示形成收容图1所示盒300的收容空间的箱体2的内壁结构的立体图。用图1、图6A至图7对用于引导位移单元622位移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箱体2左右的侧壁25的内壁上形成导轨部640。导轨部640包括:第一导轨部641,沿箱体2的下边缘延伸;第二导轨部642,在第一导轨部641的上游端(收容盒300的收容空间的开口部附近的端部)的附近,与第一导轨部641连接。第二导轨部642向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导轨部641用于引导盒300对于箱体2进行插入或抽出。
如图6A和图6B所示,大体为圆柱形的引导片643从位移单元622的侧面突出。引导片643位于位移单元622的上游端,与第二导轨部642啮合。如与图6A和图6B相关说明的那样,如果使用者对把手部635施加力,使位移单元622向下移动(以使位移单元622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的方式移动),则第二导轨部642和引导片643相啮合来引导位移单元622。在第二导轨部642的下端附近,第二导轨部642的宽度逐渐增加。该第二导轨部642的宽度增加与引导片643伴随转动单元621的转动而向下游方向的位移相对应。
图8是表示使位移单元622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时的箱体2的内壁结构的立体图。用图1、图6A至图8对位移单元622的位移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第二导轨部642与第一导轨部641连接。因此,沿第二导轨部642移动并到达了第二导轨部642下端的引导片643,移到第一导轨部641上,沿第一导轨部641移动。由于第一导轨部除了引导盒300以外也对引导片643进行引导,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对引导片643进行引导的单元。因此可以提供小型的图像形成装置1。
于是,使用者在把盒300从箱体2中取出后,有效地利用收容盒300的空间,使位移单元622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可以在第一输送单元610和第二输送单元620之间形成空间。其结果,使用者可以容易地去除堵塞在第一输送单元610和第二输送单元620之间的薄片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B所示,利用转动单元621可以一直到输送机构600的下游端都确保比较宽的空间。这非常有助于提高去除堵塞的薄片体的作业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可以从箱体2的正面一侧去除薄片体。也可以代之以做成箱体2左右的侧壁25可以打开。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可以从输送机构600的侧面去除薄片体。
[用于避免因使用者的误操作造成的不利情况的结构]
在位移单元622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的状态下,使用者可能进行把盒300装入箱体2内的误操作。下面对用于抑制因这样的误操作造成对位移单元622和转动单元621之间的连接部和/或转动单元621和箱体2之间的连接部作用过大负荷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9表示用于避免因使用者误操作造成的不利情况的导轨部640的结构。用图2、图6A至图7和图9,对用于避免因使用者误操作造成的不利情况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导轨部641从第一导轨部641和第二导轨部642之间的连接部J向箱体2的背面壁24延伸,并具有宽度逐渐变窄的狭窄部644。狭窄部644做成比位移单元622的圆柱形的引导片643的直径窄的导轨宽度。因此,引导片643当从第一导轨部641和第二导轨部642之间的连接部J沿第一导轨部641移动时,因狭窄部644而停止。因此,即使在位移单元622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的状态下,使用者把盒300装入箱体2内,也可以抑制位移单元622的移动和转动单元621的转动,可以抑制对位移单元622和转动单元621之间的连接部和/或转动单元621和箱体2之间的连接部作用过大的负荷。
图10是表示在保持位移单元622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的状态下,使用者把盒300装入箱体2内时的箱体2内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对图10所示的盒300和位移单元622之间的冲撞部位的放大立体图。用图2、图6A、图6B、图8、图10和图11,对位移单元622的结构进行说明。
位移单元622具有对置面645。对置面645在引导片643卡合在第一导轨部641上的期间,与插入箱体2内的盒300相对。对置面645具有向盒300突出的突出部646。在本实施方式中,盒300的两个侧壁303向箱体2的背面壁24突出。因此,虽然把手部635比突出部646更向盒300突出,但突出部646先冲撞盒300。于是,利用盒300和位移单元622的冲撞,可以抑制具有比较复杂形状的把手部635损坏。
图12是用于抑制因与盒300冲撞造成转动单元621不必要转动的接触片的放大立体图。用图2至图4、图10和图12对接触片进行说明。
箱体2也可以具有从箱体2内表面突出的接触片260,来替代或补充上述的导轨部640的狭窄部644。如与图3和图4相关说明的那样,转动单元621的第一端部623可以转动地与箱体2的内表面连接。如图10所示,当盒300冲撞到位移单元622时,转动单元621会进一步向箱体2的背面壁24转动。
在转动单元621的与第一输送单元610相对的面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形成多个肋。这些肋中,沿转动单元621的侧边缘形成的肋651具有最大的高度尺寸。在箱体2的内表面下边缘附近形成接触片260。由于肋651与接触片260接触,所以向箱体2的背面壁24转动的转动单元621被停止。
图13简要表示改进后的位移单元622的突出部646。用图13对改进后的突出部646进行说明。
也可以在与盒300的侧壁303冲撞的突出部646的冲撞面647上安装缓冲部648。图13所示的缓冲部648是螺旋弹簧。也可以代之以采用具有缓和及吸收冲击功能的(即,用于缓和与盒300之间的冲撞的)任何构件来作为缓冲部648。由于缓冲部648缓和并吸收与盒300之间的冲击,所以可以抑制位移单元622和/或转动单元621潜在的损伤。
图14表示与盒300冲撞的把手部635。图15是图14所示的把手部635的简要剖面图。用图5至图6B、图11、图13至图15,对改进后的把手部635进行说明。
如与图6A和图6B相关说明的那样,使用者对把手部635向下施加力,解除用定位机构630对位于第一位置的位移单元622定位的功能。因此,把手部635向盒300突出。因与图11相关被说明的盒300和位移单元622的冲撞,突出部646最先冲撞盒300的侧壁303。如果盒300为特定的形状,也可以代之以把手部635先冲撞盒300。
在把手部635先与盒300冲撞的情况下,优选将把手部635以能与对置面645分离或接触的方式连接在位移单元622上。例如,也可以利用在大体L形的支承构件636(该支承构件636用于支承设置于位移单元622的把手部635)上形成的长孔、以及从把手部635下表面突出的引导片637来引导把手部635的分离或接触。在把手部635和对置面645之间配置与图13相关被说明的缓冲部648。如果盒300冲撞到把手部635上,则把手部635靠近对置面645,作为缓冲部648使用的弹性构件被压缩。其结果,缓和并吸收把手部635和盒300之间的冲撞,可以抑制把手部635的损坏。如果盒300离开把手部635,则由于缓冲部648恢复,把手部635离开对置面645,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Claims (12)

1.一种输送机构,用于输送薄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单元,具有上游端,该上游端上形成有用于提供所述薄片体的供纸结构件;
第二输送单元,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相对配置;其中,
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共同形成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输送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转动单元以及与该转动单元连接的位移单元,所述转动单元具有沿所述薄片体的供给方向排列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位置上,
所述第二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位移单元连接,
当所述转动单元位于沿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第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所述位移单元形成所述输送通道,
当所述转动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来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时,所述位移单元一边相对于所述转动单元成角弯曲,一边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在所述转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设定所述位移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卡合孔,形成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上;
卡合片,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位移单元埋入或露出;以及
作用构件,对所述卡合片施加使该卡合片相对于所述位移单元突出的作用力,
其中,所述卡合片能够与所述卡合孔卡合。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箱体,收容所述图像形成部;
输送机构,至少部分地形成向所述图像形成部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输送通道;其中,
所述输送机构是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盒,所述盒以能够插入或抽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其中,
所述箱体具有引导所述盒插入或抽出的第一导轨部、以及引导所述位移单元向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方向位移的第二导轨部,
所述第二导轨部与所述第一导轨部连接,
所述位移单元具有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部和所述第二导轨部移动的引导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盒,所述盒以能够插入或抽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其中,
所述箱体具有引导所述盒插入或抽出的第一导轨部、以及引导所述位移单元向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方向位移的第二导轨部,
所述第一导轨部具有狭窄部,所述狭窄部使从所述第一导轨部和所述第二导轨部之间的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导轨部移动的引导片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从所述箱体中被取出后,所述位移单元能够向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单元具有对置面,所述对置面在所述引导片位于所述第一导轨部期间,与插入所述箱体中的所述盒相对,
所述对置面具有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引导片位于所述第一导轨部期间,最先与插入所述箱体中的所述盒冲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缓和与所述盒之间的冲撞的缓冲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移单元施加力的把手部,
所述把手部以能够分离或接触的方式与所述对置面连接,
所述缓冲部具有配置在所述把手部和所述对置面之间的弹性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体包括由所述供纸结构件提供的第一薄片体、以及从所述盒向所述图像形成部提供的第二薄片体。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箱体上,
所述箱体具有与所述转动单元接触而使该转动单元停止转动的接触片。
CN2011100315775A 2010-01-27 2011-01-27 输送机构和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2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5166 2010-01-27
JP2010015166 2010-01-27
JP2010-059267 2010-03-16
JP2010059267A JP5352505B2 (ja) 2010-01-27 2010-03-1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2981A CN102152981A (zh) 2011-08-17
CN102152981B true CN102152981B (zh) 2013-11-20

Family

ID=4430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157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2981B (zh) 2010-01-27 2011-01-27 输送机构和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20887B2 (zh)
JP (1) JP5352505B2 (zh)
CN (1) CN102152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2706B2 (en) 2015-10-30 2021-01-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hoto cassette for a mobile printer
US10011458B2 (en) * 2016-05-04 2018-07-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Removable duplexer tray module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EP3683175A4 (en) * 2017-09-14 2021-06-0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GENERATION DEV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6209A (zh) * 2003-07-23 2005-02-09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800998A (zh) * 2004-12-27 2006-07-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2504B2 (ja) 1993-10-20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71356A (ja) * 1995-09-04 1997-03-18 Minolta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3654396B2 (ja) * 1996-10-21 2005-06-02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2000044086A (ja) * 1998-05-22 2000-02-15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4026B2 (ja) * 2004-06-15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69732A (ja) * 2004-09-01 2006-03-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80208B1 (ko) * 2004-12-02 2006-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어 완충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7047404A (ja) * 2005-08-09 2007-02-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866678B2 (ja) * 2006-08-21 2012-02-0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773384B2 (ja) * 2007-02-19 2011-09-14 株式会社Pfu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2009203047A (ja) * 2008-02-29 2009-09-10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6209A (zh) * 2003-07-23 2005-02-09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800998A (zh) * 2004-12-27 2006-07-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44086A 2000.02.15
JP特开2009-203047A 2009.09.10
JP特开平10-120239A 1998.05.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52505B2 (ja) 2013-11-27
JP2011173722A (ja) 2011-09-08
US20110180987A1 (en) 2011-07-28
CN102152981A (zh) 2011-08-17
US8720887B2 (en) 2014-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73908A1 (en) Sheet dis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73848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7961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819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52981B (zh) 输送机构和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01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7959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703895B1 (en) Sheet stack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JP5881636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86885B1 (ko) 기록 매체 수납 카세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0462851C (zh) 具有单元收容许可机构的图像形成设备
JPWO2016163328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161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80031102A (ko) 피반송물 반송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59294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13736242U (zh) 一种显影剂袋的保护结构
JP5813087B2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62989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01228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523797B2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US20200010293A1 (en) Paper feed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85873B2 (ja) 給紙装置
JP5267081B2 (ja) 排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944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843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