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0176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0176B
CN102190176B CN201110035767.4A CN201110035767A CN102190176B CN 102190176 B CN102190176 B CN 102190176B CN 201110035767 A CN201110035767 A CN 201110035767A CN 102190176 B CN102190176 B CN 102190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unit
rail portion
sheet
upstream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57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0176A (zh
Inventor
水口惠介
松野昭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90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0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1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4Manual suppl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65H5/38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im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1Pivoting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2Sliding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9Copy medium holder
    • G03G2215/00392Manual input tr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箱体,收容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输送机构,至少部分地形成用于向图像形成部引导薄片体的输送通道;该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具有上游端,该上游端上形成有用于提供薄片体的供纸结构件;第二输送单元,与该第一输送单元相对配置,并与该第一输送单元共同形成输送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箱体具有导轨部,导轨部引导第二输送单元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位移,其中第一位置是第二输送单元沿第一输送单元来形成输送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第二位置是离开第一输送单元的位置。由此,在没必要的情况下不用移动用于提供薄片体的供纸机构,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去除薄片体的作业。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安装有可以适合消除薄片体堵塞的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一般是在箱体内输送薄片体,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去除堵塞在箱体内的薄片体的去除机构。
已知的去除机构包括利用连接机构连接的供纸部和输送部,该供纸部和输送部可以从箱体中一体拉出。使用者可以把供纸部和输送部从箱体中拉出,从而去除堵塞在箱体内的薄片体(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112848号)。
上述去除机构的供纸部和输送部由于可以从箱体中一体拉出,所以使用者可以比较有效地去除堵塞在箱体内的薄片体。可是,使供纸部和输送部成为一体的连接机构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大型化。此外,由于不必要地移动供纸部,使得提供薄片体的最佳设定容易发生变化。其结果容易产生供纸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没必要的情况下不用移动用于提供薄片体的供纸机构,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去除薄片体的作业。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箱体,收容所述图像形成部;输送机构,至少部分地形成用于向所述图像形成部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输送通道;以及盒,所述盒能够插入或抽出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具有上游端,该上游端上形成有用于提供所述薄片体的供纸结构件;以及第二输送单元,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相对配置,并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共同形成所述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具有上游单元以及能够转动地与该上游单元连接的下游单元,该上游单元和下游单元沿所述薄片体的供给方向配置,所述箱体具有引导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导轨部,所述导轨部具有:第一导轨部,当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从第一位置位移到第二位置时引导所述上游单元;第二导轨部,当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位移到所述第二位置时引导所述下游单元,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第二输送单元沿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来形成所述输送通道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位置;以及第三导轨部,引导所述盒的插入或抽出,所述第一导轨部和所述第二导轨部与所述第三导轨部连接,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由所述第三导轨部引导,能够向所述盒的插入或抽出方向移动。
按照上述构成,薄片体通过输送机构至少部分形成的输送通道,被引导到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输送机构的第一输送单元具有形成了供纸结构件的上游端。供纸结构件输送薄片体。输送机构的第二输送单元被导轨部引导,从与第一输送单元共同形成输送通道的第一位置到离开第一输送单元的第二位置进行位移。因此,在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一输送单元之间可以确保空间,不用使具有供纸结构件的第一输送单元移动,而且不需要导致图像形成装置大型化的连接机构,就可以有效地去除堵塞在由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形成的输送通道中的薄片体。
按照上述构成,当第二输送单元从第一位置被引导到第二位置时,第二输送单元的上游单元由第一导轨部引导。当第二输送单元从第一位置被引导到第二位置时,第二输送单元的下游单元由第二导轨部引导。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输送单元由引导盒插入或抽出的第三导轨部向盒的插入或抽出方向移动。因此,不需要用于使第二输送单元向盒的插入或抽出方向移动的特别的零件,第二输送单元就可以向盒的插入或抽出方向移动。当第二输送单元从箱体中被拉出时,堵塞在由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形成的输送通道中的薄片体也与第二输送单元一起被从箱体中拉出,或被回收到装有盒的空间内。于是,可以有效地回收薄片体。此外,由于上游单元相对于下游单元可以转动,在下游单元留在箱体内期间,上游单元可以相对于下游单元成角,可以减少从箱体的突出量。其结果,可以抑制因使用者接触从箱体突出的上游单元而造成的对输送机构的损伤。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轨部包括:上游壁,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向上游方向倾斜;下游壁,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向下游方向倾斜;所述上游单元具有由所述第一导轨部引导的第一凸起。
按照上述构成,当第二输送单元从第一位置位移到第二位置时,第一凸起由上游壁引导。其结果,第二输送单元一边向上游方向移动,一边从第一位置位移到第二位置。因此,可以有效地从箱体中拉出第二输送单元。此外,当使用者把第二输送单元返回到箱体内时,第二输送单元由第二壁引导,从而到达第一位置。由于第一导轨部具有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而向上游方向倾斜的上游壁、以及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而向下游方向倾斜的下游壁,所以第一凸起的移动可以比较顺利地从第三导轨移到第一导轨部。因此,可以有效地进行第二输送单元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位移。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导轨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延伸,并沿倾斜的所述上游壁倾斜,所述下游单元具有由所述第二导轨部引导的第二凸起。
按照上述构成,由于第二导轨部沿第一导轨部的上游壁的倾斜方向延伸,所以第二输送单元可以恰当地进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位移。此外,当第二输送单元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返回时,下游单元被第二导轨部引导,相对于上游单元成角。即使下游单元相对于上游单元成角,第一导轨部的下游壁也可以恰当地把上游单元从第一位置引导到第二位置。在上游单元被第一导轨部的下游壁引导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期间,上游单元和下游单元之间的成角逐渐消除。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导轨部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一区间、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区间、以及在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二区间之间形成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二凸起向所述第一区间的移动。
按照上述构成,由第三导轨部的限制部可以限制第二凸起的移动。因此,下游单元留在箱体内。于是,第二输送单元可以有效地进行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返回的作业。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对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所述上游单元进行定位。
按照上述构成,由定位机构对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输送单元的上游单元进行定位。其间,由于第二导轨部沿第一导轨部的上游壁的倾斜方向延伸,所以可以抑制下游单元无意地向第二位置移动。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合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上;卡合片,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游单元埋入或露出;所述卡合片与所述卡合孔卡合;以及作用构件,对所述卡合片施加使该卡合片相对于所述上游单元突出的作用力。
按照上述构成,安装在上游单元上的卡合片与形成于第一输送单元上的卡合孔卡合,使得上游单元相对于第一输送单元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简要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箱体中完全拉出的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输送机构的定位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简要说明输送机构的定位机构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其他的导轨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第三导轨部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之间的边界周围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导轨部引导的输送机构的仰视图。
图11是从箱体中拉出的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从箱体中拉出的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词汇,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说明清楚,而不是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有什么限定。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薄片体”这一词汇是指复印纸、铜版纸、OHP薄片体、厚纸、明信片、描图纸和可以接受图像形成处理的其他的薄片体材料。“薄片体的前头边缘”这一词汇是指在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上,位于前头的薄片体的边缘。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游”、“下游”和与其类似的词汇是指在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下游”和与此类似的概念。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此外,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打印机。当然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代之以是复印机、传真机、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或在薄片体上可以形成图像的其他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大体为长方体形的箱体2、向箱体2正面一侧突出的盘510、配置在盘510下方的盒300。箱体2内收容有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所必需的各种装备(例如后面叙述的图像形成部所用的各种单元)。安装在箱体2上的盘510绕盘510的下边缘转动。如上所述,图1所示的盘510位于从箱体2突出的突出位置上。使用者可以把薄片体放置在位于突出位置的盘510上。盘510上的薄片体利用后面叙述的供纸结构件向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提供。使用者如果使盘510从突出位置向靠近箱体2转动,则盘510可以收容在箱体2上形成的凹陷区域21内。盒300做成相对于箱体2可以插入或抽出。使用者把盒300从箱体2中向正面一侧拉出,可以把薄片体装在盒300内。当在盒300内装入了所希望的薄片体后,使用者可以把盒300插入到箱体2内。在以下的说明中,把放置在盘510中的薄片体称为第一薄片体,把装在盒300内的薄片体称为第二薄片体。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选择性地把第一薄片体和第二薄片体向图像形成部输送,形成调色剂图像。
操作面板22配置在盘510上方。使用者对操作面板22进行操作,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所希望的动作。操作面板22例如可以包括用于调节调色剂图像浓度的按钮。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使用者对操作面板22进行的输入、和从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发送来的图像信号(包括与成为印刷对象的图像有关的信息的信号),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当图像形成部在从盘510或盒300提供的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后,薄片体被排出到在箱体2上面形成的岀纸盘23上。已实施了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存放在形成于岀纸盘23上侧的大体为三棱柱形的空间内。
图2简要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利用图1和图2对图像形成装置1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薄片体被从盘510或盒300输送。此后,薄片体被导向在箱体2内形成的输送通道,送向图像形成部410。图像形成部410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此后,薄片体被送向定影部430。定影部430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体上。之后,薄片体通过排出部450排出到岀纸盘23上。
输送通道包括向箱体2的背面壁24延伸的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在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的上游端配置有供纸结构件520,所述供纸结构件520把第一薄片体拉入到箱体2内,提供给图像形成部410。输送通道还包括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所述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从位于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下方的盒300的下游端(图2中的右端)向上方延伸。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和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在对准辊对320的上游汇合,所述对准辊对320与图像形成部410的图像形成工序配合,向图像形成部410输送薄片体。位于盒300上方的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的大体为直线形的区间由后面叙述的输送机构600形成。
输送通道还包括:主输送通道330,在从对准辊对320到定影部430的区间中引导薄片体;排出输送通道340,在从定影部430到排出部450的区间中引导薄片体。图像形成部410在沿主输送通道330移动的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此后,定影部430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体上。使用者在使图像形成装置1单面印刷时,排出部450把从定影部430向排出输送通道340送出的薄片体排向箱体2外。排出的薄片体层叠在岀纸盘23上。
使用者在使图像形成装置1双面印刷时,排出部450在把从定影部430向排出输送通道340送出的薄片体向箱体2外仅送出规定量后,执行向箱体2内拉回的转回动作。输送通道还包括返回输送通道350,用于引导利用排出部450拉回的薄片体。返回输送通道350从排出部450向箱体2的背面壁24延伸,然后向下方延伸。此后,返回输送通道350再向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延伸,并与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汇合。
在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主输送通道330、排出输送通道340和返回输送通道350的适当部位均配置输送辊对360,用于输送在这些输送通道中被引导的薄片体。
如上所述,第一薄片体放置在盘510上,利用供纸结构件520送入到输送机构600形成的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供纸结构件520包括:提升板521,朝向箱体2把向下方倾斜的盘510上的第一薄片体的前头边缘推起;供纸辊522,配置成可以与利用提升板521推起的第一薄片体的前头边缘接触;分离衬垫523,配置在供纸辊522的下方。如果供纸辊522转动,第一薄片体就通过供纸辊522和分离衬垫523之间,被送入到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内。分离衬垫523对通过供纸辊522和分离衬垫523之间的第一薄片体施加摩擦力。因此,在供纸辊522要将多张第一薄片体送向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时,分离衬垫523对位于最上面的第一薄片体(直接与供纸辊522接触的第一薄片体)以外的第一薄片体施加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的摩擦力,以阻碍它们向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内输送。其结果,第一薄片体被一张张地送入到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内。
作为另一个供纸源使用的盒300包括支承第二薄片体的提升板305。提升板305以把盒300内的第二薄片体的前头边缘向上方推起的方式倾斜。在提升板305的下游端上方配置有搓纸辊311。搓纸辊311与用提升板305推起的第二薄片体的前头边缘接触。其结果,搓纸辊311一转动,第二薄片体就被从盒300向下游送出。
在搓纸辊311的下游配置供纸辊312以及位于供纸辊312下方的分配辊313。搓纸辊311把第二薄片体送入供纸辊312和分配辊313之间。供纸辊312转动,使第二薄片体向更下游送出。另一方面,分配辊313向使第二薄片体返回盒300的方向转动。因此,在搓纸辊311送出多张第二薄片体时,分配辊313把位于最上面的第二薄片体(直接与供纸辊312接触的第二薄片体)以外的第二薄片体推回到盒300中。其结果,第二薄片体被一张张地送入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
薄片体被送入到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后,利用设在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中的输送辊对360向对准辊对320送出。上述的返回输送通道350在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的输送辊对360的上游汇合。因此,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的输送辊对360同样把通过返回输送通道350提供给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的薄片体,送向对准辊对320。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和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在对准辊对320的上游汇合。因此,对准辊对320把通过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或第二供纸输送通道310输送的薄片体提供给图像形成部410。
图像形成部410包括黄色(Y)用调色剂容器900Y、品红色(M)用调色剂容器900M、青色(C)用调色剂容器900C、黑色(BK)用调色剂容器900BK。在这些容器的下方分别配置有与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对应的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图像形成部410使用装在这些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中的调色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410包括承载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7(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潜影的感光体)。作为感光鼓17可以使用非晶态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从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分别把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提供给各感光鼓17。
在感光鼓17的周围配置有带电器16、显影装置10(10Y、10M、10C、10BK)、转印辊19和清洁装置18。带电器16使感光鼓17的表面均匀带电。曝光单元94使带电后的感光鼓17表面曝光,形成静电潜影。曝光单元94例如根据来自外部装置的图像信号(含有图像信息的信号),照射激光。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分别使用从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提供的调色剂,使在感光鼓17上分别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可视化)。转印辊19和感光鼓17形成夹持中间转印带921的夹缝部。转印辊19把感光鼓17上的调色剂像第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21上。清洁装置18清扫转印调色剂像后的感光鼓17的圆周面。
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分别具有显影箱体20。在显影箱体20内部装入具有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此外,在显影箱体20的底部附近配置有搅拌辊11、12。相互平行延伸的搅拌辊11、12在显影箱体20内转动。
在显影箱体20内部底面上形成显影剂的循环路径。搅拌辊11、12配置在循环路径内。显影箱体20包括配置在搅拌辊11、12之间的隔壁201。隔壁201从显影箱体20的底部直立设置,部分分隔循环路径。循环路径围绕隔壁201的周围。双组分显影剂在循环路径中由搅拌辊11和12进行搅拌并输送。
在双组分显影剂边被搅拌辊11和12搅拌边在显影箱体20内循环期间,调色剂被带电。搅拌辊11上的双组分显影剂被位于上侧的磁辊14吸引。被吸引的双组分显影剂在磁辊14上形成磁刷(图中没有表示)。磁刷利用刮板13限制层厚。利用磁辊14和显影辊15之间的电位差形成显影辊15上的调色剂层。由调色剂层使感光鼓17上的静电潜影显影。
曝光单元94具有光源和多面反射镜、反射镜、偏光镜这样的各种光学仪器。曝光单元94根据图像信号向设置在图像形成部410中的各感光鼓17的圆周面照射光,形成静电潜影。
中间转印单元92具有中间转印带921、驱动辊922和从动辊923。利用各感光鼓17形成的调色剂像被重叠涂覆(第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921上。重叠涂覆后的调色剂像在第二次转印部98中被第二次转印到从盒300或盘510提供的薄片体上。使中间转印带921周向转动的驱动辊922和从动辊923转动自如地支承在箱体2上。
薄片体从对准辊对320送出后,被提供到构成第二次转印部98的中间转印带921和转印辊981之间。此后,薄片体在承载由第二次转印部98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状态下,向定影部430送出。
定影部430包括内部装有加热器431的加热辊432和与加热辊432压力接触的加压辊433。从第二次转印部98送出来的薄片体被送入到加热辊432和加压辊433之间。薄片体上的调色剂接受来自加热辊432的热能而熔融,并承受来自加压辊433的压力。其结果,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薄片体上。定影部430在把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后,通过排出输送通道340把薄片体送向排出部450。
排出部450具有排出辊对451。排出辊对451可以向双方向转动。由此可以实现上述的转回动作。
图3是形成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的输送机构600的侧视图。用图2和图3对输送机构600进行说明。
输送机构600包括第一输送单元610、配置在第一输送单元610下方的第二输送单元620。沿第一输送单元610下表面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上表面至少形成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的一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第二输送单元620的上表面沿第一输送单元610的下表面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位置为第一位置,从第一位置离开第一输送单元610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位置为第二位置。
在第一输送单元610的上游端形成与图2相关而被说明的供纸结构件520。如上所述,供纸结构件520向在第一输送单元610和第二输送单元620之间形成的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提供薄片体。
如上所述,第二输送单元620与第一输送单元610相对配置,并且,第二输送单元620与第一输送单元610共同形成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第二输送单元620包括上游单元622和下游单元621。上游单元622和下游单元621沿着由供纸结构件520供给第一薄片体的供纸方向配置。上游单元622和下游单元621可以相互转动地连接。在图3中表示了可以使上游单元622和下游单元621转动地连接的销624。也可以使用适当的连接构件来替代销624,所述连接构件可以转动地连接上游单元622和下游单元621。从上游单元622的上游端侧面突出第一凸起625。此外,从下游单元621的下游端侧面突出第二凸起623。
图4是与箱体2侧壁25的内壁上连接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立体图。图4所示的第二输送单元620位于第一位置。此外,在图4中没有表示第一输送单元610和盒300。用图1至图4对第二输送单元620进一步进行说明。
箱体2左右的侧壁25的内表面上凹陷设置有导轨部640。导轨部640包括与从上游单元622的左右侧面突出的第一凸起625相啮合的第一导轨部641。第一导轨部641把上游单元622从第一位置引导向第二位置。导轨部640还包括与从下游单元621的左右侧面突出的第二凸起623相啮合的第二导轨部642。第二导轨部642把下游单元621从第一位置引导向第二位置。导轨部640还包括在水平方向(盒300的插入或抽出方向)延伸的第三导轨部643。第三导轨部643与第一导轨部641的下端和第二导轨部642的下端连接。第三导轨部643也可以做成引导盒300从箱体2插入或抽出。第二输送单元620被第一导轨部641和第二导轨部642引导,从第一位置位移到第二位置后,由第三导轨部643引导,可以沿插入或抽出盒300的方向移动。
第一导轨部641包括:上游壁644,从确定上游单元622的第一位置的地点到确定第二位置的地点,向上游方向倾斜;下游壁645,从确定上游单元622的第一位置的地点到确定第二位置的地点,向下游方向倾斜。第二导轨部642沿第一导轨部641的上游壁644的倾斜方向,从确定下游单元621的第一位置的地点到确定第二位置的地点向上游方向倾斜。
图5是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箱体2完全拉出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立体图。用图1、图3至图5对第二输送单元620的操作进行说明。
使用者把盒300从箱体2拉出后,如图5所示,可以把第二输送单元620从箱体2中完全拉出。使用者把盒300从箱体2去除后,使第二输送单元620向下方位移。当上游单元622从第一位置位移到第二位置时,被第一导轨部641的上游壁644引导的上游单元622的第一凸起625边向上游方向移动边向下方位移。当下游单元621从第一位置位移到第二位置时,被第二导轨部642引导的下游单元621的第二凸起623与上游单元622相同,边向上游方向移动边向下方位移。此后,使用者可以把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输送单元620沿第三导轨部643从箱体2拉出。其结果,堵塞在形成于第一输送单元610和第二输送单元620之间的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中的薄片体与第二输送单元620一起向箱体2外移动。或者,堵塞在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中的薄片体掉在收容盒300的空间中。于是,使用者可以有效地去除堵塞在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中的薄片体。
在去除堵塞于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中的薄片体后,使用者可以把第二输送单元620从下游单元621起推入箱体2内。下游单元621被第三导轨部643引导,在箱体2内沿水平方向移动。此后,如果第二凸起623从第三导轨部643的下游端移到第二导轨部642上,则下游单元621相对于上游单元622成角。在第二凸起623到达了第二导轨部642上端后,使用者可以把上游单元622向上方推。其结果,被第一导轨部641的下游壁645引导的上游单元622的第一凸起625一边向上方移动,一边向上游方向移动。在第一凸起625到达了第一导轨部641上游端时,上游单元622的上表面和下游单元621的上表面大体相互为一个面。其结果,到达了第一位置的第二输送单元620与第一输送单元610共同形成第一供纸输送通道530。
图6是输送机构600的侧视图,是为了简要说明用于把第二输送单元620定位于第一位置的定位机构。图7是简要说明用于把第二输送单元620定位于第一位置的定位机构的剖面图。利用图3、图4、图6和图7对定位机构进行说明。
输送机构600包括用于把第二输送单元620定位于第一位置的定位机构630。定位机构630包括:大体为矩形的框体631,被安装在第一输送单元610的侧面上;作用构件632,埋设在上游单元622中;卡合片633,安装在作用构件632的前端上。在框体631上形成卡合孔634。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螺旋弹簧作为作用构件632。也可以代之以采用使卡合片633相对于上游单元622的侧面埋入或露出的任意构件来作为作用构件632。
如上所述,在下游单元621位于第一位置时,上游单元622配置在沿第一输送单元610的位置上。此时,定位机构630的卡合片633插入卡合孔634中。其结果,上游单元622以及下游单元621相对于第一输送单元610被定位,在第一位置被固定。
如果使用者对在上游单元622的上游边缘上形成的把手部635向下方施加力,则卡合片633埋入到上游单元622中,卡合片633和卡合孔634的卡合被解除。于是,使用者可以在第一输送单元610和第二输送单元620之间比较容易地形成空间。因此能容易地去除堵塞在输送机构600内的薄片体。
图8是表示导轨部640的其他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输送机构600的结构与图3至图7中的输送机构大体相同。利用图4和图8对导轨部640进行说明。
图8所示的导轨部640的第三导轨部643被划分成上游的第一区间和下游的第二区间。第一区间用于引导上游单元622的第一凸起625。第二区间用于引导下游单元621的第二凸起62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起623和第三导轨部643之间啮合的深度被设计成比第一凸起625和第三导轨部643之间啮合的深度要深。
图9是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之间的边界周围的放大立体图。用图4、图8和图9对第三导轨部643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第二区间的第三导轨部643可以做成比第一区间的第三导轨部643深。其结果,在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之间形成限制部646,所述限制部646限制第二凸起623向第一区间的移动。也可以代之以采用横断第三导轨部643的任意的壁、向第三导轨部643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第三导轨部643的导轨宽度缩小的部分等用于限制第二凸起623移动的任意的结构、形状或尺寸,来作为限制部646。
图10是由图8和图9说明的导轨部640所引导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仰视图。用图8至图10对第二输送单元620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从下游单元621的侧面突出的第二凸起623做成比从上游单元622的侧面突出的第一凸起625长。从第二输送单元620的侧面突出的第一凸起625和第二凸起623之间的突出量的差X,与第三导轨部643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之间的深度差大体相等。
图11是表示从箱体2中拉出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立体图。用图8至图11对第二输送单元620的移动进行说明。
一旦使用者沿第三导轨部643把第二输送单元620从箱体2中拉出,第二凸起623就从第二区间向第一区间移动。一旦第二凸起623到达第二区间的上游端,则第二凸起623就被卡在限制部646上。其结果,可以阻止第二输送单元620的移动。于是第二输送单元620被部分地从箱体2中拉出。
图12是表示部分地从箱体2中拉出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立体图。用图8至图12对第二输送单元620进行说明。
部分地从箱体2中拉出的第二输送单元620的上游单元622因自重绕露在箱体2外的销624向下转动。其结果,使用者不会受到上游单元622的干扰,可以去除堵塞在箱体2内的薄片体。此外,由于上游单元622不从箱体2突出,所以可以适当避免使用者把过大的负荷施加在第二输送单元620上。
如图12所示,下游单元621留在箱体2内。因此,使用者在去除箱体2内的薄片体后,就可以立刻使第三导轨部643引导第二输送单元620装入箱体2内。此后,如上所述,第二输送单元620由第一导轨部641和第二导轨部642引导,被设置在第一位置上。此后,第二输送单元620由定位机构630定位。
如图12所示,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可以从箱体2的正面一侧去除薄片体。也可以代之以做成箱体2的左右的侧壁25可以打开。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可以从输送机构600的侧方去除薄片体。
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去除薄片体,在第一输送单元610和第二输送单元620之间形成十分大的空间。第一输送单元610和第二输送单元620之间不存在复杂的连接机构。此外,第三导轨部643不仅引导盒300,还引导第二输送单元620的移动。因此,不需追加引导第二输送单元620的构件,可以提供比较小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由于供纸结构件520不会不必要地移动,因此在去除薄片体之后不易产生供纸不良。由此实现高效率的薄片体去除作业。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箱体,收容所述图像形成部;
输送机构,至少部分地形成用于向所述图像形成部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输送通道;以及
盒,所述盒能够插入或抽出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其中,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具有上游端,该上游端上形成有用于提供所述薄片体的供纸结构件;以及第二输送单元,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相对配置,并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共同形成所述输送通道,
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具有上游单元以及能够转动地与该上游单元连接的下游单元,该上游单元和下游单元沿所述薄片体的供给方向配置,
所述箱体具有引导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导轨部,
所述导轨部具有:第一导轨部,当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从第一位置位移到第二位置时引导所述上游单元;第二导轨部,当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位移到所述第二位置时引导所述下游单元,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第二输送单元沿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来形成所述输送通道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位置;以及第三导轨部,引导所述盒的插入或抽出,
所述第一导轨部和所述第二导轨部与所述第三导轨部连接,
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由所述第三导轨部引导,能够向所述盒的插入或抽出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轨部包括:上游壁,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向上游方向倾斜;下游壁,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向下游方向倾斜;
所述上游单元具有由所述第一导轨部引导的第一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轨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延伸,并沿倾斜的所述上游壁倾斜,
所述下游单元具有由所述第二导轨部引导的第二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导轨部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一区间、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区间、以及在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二区间之间形成的限制部,
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二凸起向所述第一区间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对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所述上游单元进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合孔,形成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上;
卡合片,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游单元埋入或露出,所述卡合片与所述卡合孔卡合;以及
作用构件,对所述卡合片施加使该卡合片相对于所述上游单元突出的作用力。
CN201110035767.4A 2010-02-24 2011-02-10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0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9299A JP5103492B2 (ja) 2010-02-24 2010-02-2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9299 2010-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0176A CN102190176A (zh) 2011-09-21
CN102190176B true CN102190176B (zh) 2014-07-02

Family

ID=44476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576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0176B (zh) 2010-02-24 2011-02-1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23466B2 (zh)
JP (1) JP5103492B2 (zh)
CN (1) CN1021901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3159B2 (ja) * 2012-03-01 2014-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1590B2 (ja) * 2012-11-19 2015-09-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368077B2 (ja) * 2013-09-03 2018-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558955B2 (ja) 2015-05-28 2019-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51285B2 (ja) * 2019-04-19 2023-04-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8889A (en) * 1989-02-15 1991-05-28 Tokyo Electric Co., Lt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a printer
CN1924717A (zh) * 2005-08-31 2007-03-07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送纸装置及具有该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27039A (zh) * 2008-10-16 2010-06-09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02661B1 (en) * 1992-12-18 2000-08-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332504B2 (ja) 1993-10-20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145828A (en) * 1997-11-28 2000-11-14 Mita Industrial Co., Ltd. Sheet conveyor single-handed parting engagement mechanism
JP4429856B2 (ja) * 2004-09-29 2010-03-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EP1674948B1 (en) * 2004-12-27 2018-08-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54158B2 (en) * 2005-08-25 2008-11-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ccommodation spaces
JP4277223B2 (ja) * 2005-09-30 2009-06-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4845589B2 (ja) * 2006-05-19 2011-1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9775B2 (ja) * 2006-10-24 2011-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3363B2 (ja) * 2007-09-28 2011-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カセット
US8185016B2 (en) * 2008-12-26 2012-05-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8889A (en) * 1989-02-15 1991-05-28 Tokyo Electric Co., Lt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a printer
CN1924717A (zh) * 2005-08-31 2007-03-07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送纸装置及具有该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27039A (zh) * 2008-10-16 2010-06-09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105791A 2008.05.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23466B2 (en) 2013-09-03
US20110206441A1 (en) 2011-08-25
CN102190176A (zh) 2011-09-21
JP5103492B2 (ja) 2012-12-19
JP2011175108A (ja) 201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718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77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01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016690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ame
JP61758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1161B2 (ja)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装置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52981B (zh) 输送机构和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775954B2 (ja)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装置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98036B2 (ja) 処理装置
JP20090736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145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80916A1 (e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5439238B2 (ja) カセット及びカセット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286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570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841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0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024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94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351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61160B2 (ja)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装置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64626B2 (ja)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5240A (ja) 搬送ユニット及び搬送ユニット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4581A (ja) 回転要素組立体及び回転要素組立体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52903A (ja) 給紙カセ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