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8441B - 连接器用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用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8441B
CN102148441B CN201010569062.6A CN201010569062A CN102148441B CN 102148441 B CN102148441 B CN 102148441B CN 201010569062 A CN201010569062 A CN 201010569062A CN 102148441 B CN102148441 B CN 1021484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section
lid
connector
protrusion tab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90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8441A (zh
Inventor
深泽豪纪
樋田真人
吉见尚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DKK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8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8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8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84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容易插拔、能够对应任何芯数且回流安装后也不会脱落或掉落等的构造的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本目的可通过一种盖(20)来达成,该盖是被保持在连接器(10)的嵌合口(18)上的盖(20),且具备本体(22)及突出片(24),该突出片(24)从本体(22)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一方向突出,并且在自由端侧的前端具有朝向一侧突出的卡合部(28),此盖的特征在于,在突出片(24)上,设置使突出片(24)成为规定间隔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狭缝(26),由狭缝(26)所分割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突出片(24)的卡合部(28)以使位置错开的方式而配置着。

Description

连接器用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定序器(sequencer)、逆变器(inverter)或汽车导航(car navigation)等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中的连接器(connector)装置中所用的盖(cap),尤其涉及一种在回流(reflow)后即使绝缘体或盖发生翘曲,盖也不会脱落、掉落的构造。
背景技术
连接器至少具有多个接触件(contact)和保持、排列有该接触件的外壳(housing)。在所述连接器上,一般设有让连接对象物(基板上安装的对象连接器、带有电缆(cable)的对象连接器、可挠性印刷基板(以下称作“FPC(Flexible Print Circuit)”)、卡(card)或者基板等)进入的嵌合口。在所述连接器的嵌合口上,为了提高回流时的吸附或防尘性,多安装有盖。
作为专利文献,有本申请人已提出的防尘罩(dust cover)即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03-40774号)或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273779号)与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1-260464号),该专利文献3中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用盖,其对基板安装型连接器的成形时的变形或翘曲进行补偿,卡合时连接器不会产生喀哒声,还可对接触件的基板安装部提供充分的共面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根据专利文献1的日本专利实开平03-40774号,其公开了一种突条状态的连接器的防尘罩,该防尘罩是具有在x方向上细长的嵌合面16的角形连接器10的防尘罩30,在其本体32的两侧设有具有突起40的制动片36,所述制动片36的突起40钩在所述角形连接器10的两侧所设的脱落防止用的锁定(lock)片18上,其中,所述制动片36的突起40朝向y方向突出且前端的峰42沿着x方向而延伸。
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的日本专利特开平11-273779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罩,其在电连接器10的搬送时或电路基板安装后的基板62插入电连接器10为止的期间不会脱落,电连接器10的突起部28不会发生变形,而容易插入。
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3的日本专利特开平11-260464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盖,其对盖以及基板安装型连接器的成形时的变形或翘曲进行补偿,从而在卡合时连接器不会产生喀哒声,还可对接触件的基板安装部提供充分的共面性。
一般而言,连接器用盖具备本体及突出片,该突出片从该本体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一方向突出,并且在自由端侧的前端具有朝向外侧方向突出的卡合部。
而且,安装着盖的连接器具备多个接触件及外壳,该外壳保持、排列有该接触件,并且具有至少两个侧壁,由所述侧壁形成插拔着对象连接器的嵌合口。所述盖通过利用相向的卡合部来夹入或者支撑所述外壳的侧壁而卡合于所述连接器。
进而,在将所述盖安装于所述连接器的状态下,进行用于将所述连接器安装于基板的回流。
一般而言,在与连接对象物连接时不需要所述盖,因此将所述连接器回流安装至基板之后会取下所述盖。但是,当在回流安装后所述外壳等的绝缘体发生因热而造成的翘曲时,所述盖有可能亦同样会发生变形而导致脱落或掉落。
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利用整个宽度方向的突起22来与防尘罩的突起40卡合,因此难以受到因热而造成的翘曲等的影响,但难以卡合,插拔力高,必须根据芯数来分别制作防尘罩。
专利文献2的构造的防尘罩是用于在长度方向两侧存在引导(guide)部的连接器,如果存在引导部,则难以受到因热而造成的翘曲等的影响,但在不存在引导部的连接器的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地,有可能因回流安装后的热造成的翘曲而导致脱落或掉落,且必须根据芯数来分别制作防尘罩。
专利文献3的构造中,当在回流安装后外壳等的绝缘体发生因热而造成的翘曲时,与上述同样地,所述盖的卡合爪部分有可能也会发生变形,从而导致脱落或掉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鉴于此种以往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容易插拔、能够对应任何芯数且回流安装后也不会脱落或掉落等的构造的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
上述目的可通过权利要求的各项中记载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用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而达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用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可获得如下所述的优异效果。
一种盖,被保持于连接器的嵌合口上,且具备本体及突出片,该突出片从该本体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一方向突出,并且在自由端侧的前端具有朝向一侧突出的卡合部,此盖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突出片上,设置使所述卡合部成为规定间隔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狭缝,由狭缝所分割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突出片的卡合部以使位置错开的方式而配置着,因此构造简单,能够对应任何芯数,可容易地插拔盖,且所分割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突出片的一个在回流安装后仍可卡合,因此不会脱落或掉落。
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具备多个接触件及外壳,该外壳保持、排列有该接触件,并且具有至少两个侧壁,由所述侧壁形成插拔着对象连接器的嵌合口,该连接器装置在所述嵌合口上安装有盖的状态下进行回流,所述盖具备本体及突出片,该突出片从该本体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一方向突出,并且在自由端侧的前端具有朝向一侧突出的卡合部,其中,
在所述突出片上,设置使所述卡合部成为规定间隔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狭缝,
由狭缝所分割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突出片的卡合部以使位置错开的方式而配置着,
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外壳的侧壁的状态下进行回流。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嵌合口方向的上方观察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从嵌合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盖的立体图。
图1C是安装有盖的状态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1D是安装有将本体取下的状态的盖的状态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安装有将本体取下的状态的盖,且回流前的状态的连接器装置的从嵌合口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2B是安装有将本体取下的状态的盖,且回流前的状态的连接器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图2C是安装有将本体取下的状态的盖,且回流后的状态的连接器装置的从嵌合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2D是安装有将本体取下的状态的盖,且回流后的状态的连接器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图3是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4A是从嵌合口方向观察外壳的立体图。
图4B是从与嵌合口相反的方向观察外壳的立体图。
图4C是在某个插入孔部分将外壳剖开的剖面图。
图5A是与图1B稍许不同的另一盖的立体图。
图5B是与图5A进而有所不同的另一盖的立体图。
图5C是改变图1B所示的盖的角度后的图。
图5D是与外壳的侧壁30的外侧卡合的盖的立体图(该连接器省略图示)。
图5E是表示图5D的变形例的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装置
10:连接器
12:外壳
14:接触件
18:嵌合口
20:盖
22:本体
24:突出片
26:狭缝
28:卡合部(凸部)
30:侧壁
32:本体部
33:凸缘
34:插入孔
35:定位隆起
36:接触部
38:固定部
40:连接部
80: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图1D所示,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1具备连接器10及盖20,所述连接器10至少具有接触件14及外壳12。
对本实例的连接器装置1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连接对象物进行说明。作为所述连接对象物,可列举对象连接器(连结有电缆的连接器或基板上安装的连接器)或卡等。本实例中,所述连接对象物是与对象连接器对应的连接器装置。
首先,对本发明的关键(point)即盖20进行说明。该盖20是电绝缘性的塑料(plastic)制,且通过公知技术的射出成形而制作,作为其材质,可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可挠性或成本(cost)等而适当选择,但一般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聚酰胺(polyamide)(66PA、46PA)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者这些材料的合成材料。
所述盖20是用于在回流时进行吸附以实现自动安装或提高对嵌合口18的防尘等。所述盖20主要具有本体22及从该本体22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一方向突出的突出片24。所述本体22是在回流时被吸附的部分,因此为大致板状,且所述突出片24的相反面为平坦。所述本体22的大小只要可由自动设备来吸附,则任何的大小皆可,可考虑连接器的大小、与不同芯数的对应、加工性或强度等而适当设计。
在所述突出片24的自由端侧的前端,设有朝向一侧突出的卡合部28。
本实例中,由于安装在嵌合口18的内侧,因此所述卡合部28朝向外侧突出。即,在安装于所述嵌合口18的外侧时,所述卡合部28朝向内侧突出。所述突出片24与所述卡合部28的形状、大小只要可卡合于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且在吸附时不会脱落等,则任何的形状、大小皆可,可考虑保持强度、加工性或对不同芯数的对应等而适当设计。本实例中,将所述卡合部28的形状设为梯形,但可考虑三角形或四边形等。
所述突出片24以分割成规定间隔的方式而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狭缝26。本实例中,设有一个所述狭缝26,将所述突出片24分割成两个部分。所述狭缝26的个数可考虑芯数、连接器的长度或保持力来决定。所述狭缝26的形状以及大小可考虑所述突出片24的可挠性、强度、加工性或保持力等而适当设计。本实例中,设为1.0mm的宽度。
所分割的所述突出片24的卡合部28以位置错开的方式而配置。通过以使所述卡合部28的位置错开的方式来进行配置,可对应于回流安装前后的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的变化(因热而造成的翘曲或倾斜),使得至少一个卡合部28在回流前后卡合于所述外壳12的侧壁30。作为使所述卡合部28的位置错开的方法,有如图5A所示设为倾斜(锥形(taper))的方法或如图5C所示设为段差的方法。如果考虑到回流安装前后的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的变化(因热而造成的翘曲、倾斜或膨胀),则所分割的所述卡合部28的位置的偏差较为理想的是设为0.5mm~1.5mm左右。
通过像上述那样使位置错开,即使最初卡合的卡合部28在回流时因热而与所述外壳12同样地发生变化(变形),最初未卡合的另一个所述卡合部28也不会发生变化(变形),因此另一个卡合部28将如图2所示般卡合。
以下,对本实例的连接器10的部位进行说明。首先,对接触件14进行说明。接触件14为金属制,且通过公知技术的压制(press)加工而制作。作为所述接触件14的材质,由于要求弹性或导电性等,因此可列举黄铜、铍铜或磷青铜等。本实例中,以接触部36突出至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内的方式而将所述接触件14配置成2列。
所述接触件14如图3所示,呈大致L字形状,且具有在一端侧与所述连接对象物(对象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部36、在另一端侧连接于基板的连接部40、及在所述接触部36与所述连接部40之间的固定部38。
所述接触部36易与所述连接对象物(对象连接器)接触。所述接触部36的形状、大小是以与所述连接对象物接触并可获得稳定的连接的方式而适当设计。
所述连接部40是连接于基板的部分,本实例中,如图3所示般设为表面安装类型(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但也可以是双列直插式封装(DIP)类型。所述连接部40的类型或大小可考虑基板占用面积、加工性、强度或稳定的连接等而适当设计。
所述固定部38是被保持于所述外壳12的部分,通过压入、卡接(矛接(lance))或熔接等而固定。本实例中是通过压入而固定,所述固定部38设置在所述接触部36与所述连接部40之间的大致中央附近。作为所述固定部38的位置或大小,可考虑稳定的接触或保持力等而适当设计。
其次,对外壳12进行说明。该外壳12为电绝缘性的塑料,且通过公知技术的射出成形而制作,作为其材质,可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或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但一般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ester,LCP)或聚碳酸酯(PC)或者这些材料的合成材料。
所述外壳12如图4A~图4C所示,呈大致箱状,且主要具有本体部32及从该本体部32突出的4个侧壁30。在所述外壳12的本体部32上,设有安装所需数量的接触件14的插入孔34,并通过压入、卡接(矛接)或熔接等而固定。所述插入孔34的大小或形状只要可保持所述接触件14,则任何的大小或形状皆可,可考虑保持力或稳定的连接等而适当设计。
而且,在所述外壳12上,利用所述本体部32及4个侧壁30而设有让所述连接对象物进入的大小的嵌合口18。所述嵌合口18的大小、形状只要可让所述连接对象物进入,则无论是怎样的大小、形状皆可,可考虑稳定的连接、小型化或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
进而,在所述外壳12上,与所述本体部32一体地在长度间距(pitch)方向两侧形成有凸缘(flange)33。在所述凸缘33上,为了进行安装于基板时的定位以及防止误安装,设有位置、大小或形状等不同的定位隆起(boss)35。本实例中,改变该定位隆起35的圆形的大小。
如图2B或图2D中所见,在外壳1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侧壁30的内侧,卡合有所述盖20的卡合部28。
参照图2A~图2D,对回流安装前后的卡合状态进行说明。图2A以及图2B为回流安装前,图2C以及图2D为回流后。如图2C中以夸张的方式所示,外壳12的两侧壁30因热而以朝向内侧凹入的方式发生变形。
进而,通过图5A~图5E,表示从各种盖的卡合侧所见的立体图。
图5A~图5C是卡合于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的内侧的盖,图5D是卡合于所述外壳1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30的外侧的盖。
图5A是在所述突出片24的大致中央附近,以所述突出片24成为大致相同大小的方式而设有一个所述狭缝26的盖。所述突出片24的前端的所述卡合部28朝向外侧方向突出。所分割的一个所述突出片24的卡合部28(凸部)通过倾斜3~8度(锥形),以使得所述卡合部28错开0.5mm~1.5mm。
图5B是在所述突出片24的大致中央附近,以所述突出片24成为大致相同大小的方式而设有一个所述狭缝26的盖。所述突出片24的前端的所述卡合部28朝向外侧方向突出。所分割的一个所述突出片24的卡合部28(凸部)通过改变高度,以使得所述卡合部28的高度错开0.5mm~1.5mm。
图5C是在所述突出片24的大致中央附近,以所述突出片24成为大致相同大小的方式而设有一个所述狭缝26的盖。所述突出片24的前端的所述卡合部28朝向外侧方向突出。所分割的一个所述突出片24的卡合部28(凸部)通过使与所述本体22的连结附近弯折成大致直角,以使得所述卡合部28错开0.5mm~1.5mm。
图5D是卡合于所述外壳1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30的外侧的盖。在所述突出片24的大致中央附近,以所述突出片24成为大致相同大小的方式而设有一个所述狭缝26。所述突出片24的前端的所述卡合部28朝向内侧方向突出。各个所述突出片24的卡合部28(凸部)通过改变倾斜(锥形)角度,以使得所述卡合部28错开0.5mm~1.5mm。
图5E是卡合于所述外壳1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30的外侧的盖。在所述突出片24的大致中央附近,设有大致U字形状的所述狭缝26,外侧的所述突出片24成为大致U字形状。即,所述卡合部28在高度方向上呈上下配置。所述突出片24的前端的所述卡合部28朝向内侧方向突出。内侧的所述突出片24的卡合部28(凸部)通过改变倾斜(锥形)角度,以使得所述卡合部28错开0.5mm~1.5mm,且在高度方向上也错开0.5mm~1.5mm。
如上所述,仅设有一个所述狭缝26,只要满足作用,则也可以设有多个。但是,可考虑连接器的小型化而设计。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活用例,涉及一种活用于定序器、逆变器或汽车导航等的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中所用的连接器装置1,尤其涉及一种在回流后即使绝缘体或盖发生翘曲,盖也不会脱落、掉落的构造。

Claims (8)

1.一种盖,被保持于连接器的嵌合口上,且具备本体及突出片,该突出片从该本体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一方向突出,并且在自由端侧的前端具有朝向一侧突出的卡合部,此盖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片上,设置使所述卡合部成为规定间隔的至少一个狭缝,
由狭缝所分割的至少两个所述突出片的卡合部以使位置错开的方式而配置着,
使所述突出片的卡合部朝向外侧方向突出,
由狭缝所分割的至少两个所述突出片的卡合部以使位置错开的方式而配置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
在回流后,即使连接器的外壳的侧壁因热而发生变形,相向的至少一对卡合部也与所述外壳的侧壁相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卡合部错开0.5mm~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
形成凸部来作为所述卡合部。
5.一种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具备多个接触件及外壳,该外壳保持、排列有该接触件,并且具有至少两个侧壁,由所述侧壁形成插拔着对象连接器的嵌合口,该连接器装置在所述嵌合口上安装有盖的状态下进行回流,所述盖具备本体及突出片,该突出片从该本体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一方向突出,并且在自由端侧的前端具有朝向一侧突出的卡合部,此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片上,设置使所述卡合部成为规定间隔的至少一个狭缝,
由狭缝所分割的至少两个所述突出片的卡合部以使位置错开的方式而配置着,
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外壳的侧壁的状态下进行回流,
使所述突出片的卡合部朝向外侧方向突出,
由狭缝所分割的至少两个所述突出片的卡合部以使位置错开的方式而配置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回流后,即使外壳的侧壁因热而发生变形,相向的至少一对卡合部也与所述外壳的侧壁相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卡合部错开0.5mm~1.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凸部来作为所述卡合部。
CN201010569062.6A 2009-11-27 2010-11-25 连接器用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84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9638A JP5417134B2 (ja) 2009-11-27 2009-11-27 キャップ及び該キャップを用いたコネクタ装置
JP2009-269638 2009-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8441A CN102148441A (zh) 2011-08-10
CN102148441B true CN102148441B (zh) 2014-03-19

Family

ID=44236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906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8441B (zh) 2009-11-27 2010-11-25 连接器用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17134B2 (zh)
CN (1) CN1021484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3228B2 (ja) 2013-10-01 2022-06-10 レニショウ パブリック リミテッド カンパニー 電子機器
JP7044638B2 (ja) * 2018-06-06 2022-03-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カバーの母材及びコネクタカバーの生産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8133A (en) * 1994-12-07 1997-11-18 Molex Incorporated Vacuum placement cover
CN2344884Y (zh) * 1997-07-10 1999-10-20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夹持一对连接器的夹具
CN1239340A (zh) * 1998-06-12 1999-12-22 惠特克公司 板安装型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7815Y2 (ja) * 1989-08-31 1995-11-01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ダストカバー
JP2502229Y2 (ja) * 1991-12-11 1996-06-1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313321B2 (ja) * 1998-03-13 2002-08-1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用キャップ
JPH11273779A (ja) * 1998-03-18 1999-10-08 Dai Ichi Denshi Kogyo Kk 電気コネクタ用ダストカバー
JP2003346972A (ja) * 2002-05-29 2003-12-05 Iriso Denshi Kogyo Kk 電気コネクタ用キャップ
JP2004349036A (ja) * 2003-05-21 2004-12-09 Denon Ltd コネクタカバー
JP2007157439A (ja) * 2005-12-02 2007-06-2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表面実装コネクタ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JP5204516B2 (ja) * 2008-03-19 2013-06-0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被吸着部材付き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8133A (en) * 1994-12-07 1997-11-18 Molex Incorporated Vacuum placement cover
CN2344884Y (zh) * 1997-07-10 1999-10-20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夹持一对连接器的夹具
CN1239340A (zh) * 1998-06-12 1999-12-22 惠特克公司 板安装型连接器组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346972A 2003.12.05
JP特开2007-157439A 2007.06.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13842A (ja) 2011-06-09
CN102148441A (zh) 2011-08-10
JP5417134B2 (ja)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97973B1 (ko) 미세피치 고밀도 고속 직교형 카드 에지 커넥터
TWI364880B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absorbing an error in mounting position
US9004945B2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350480B (zh) 电连接器
US8113884B2 (en) Connector
CN111247701B (zh) 电连接器
US2006000363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414331B2 (en) USB connector structure
CN108258468A (zh) 电连接器
US9318858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plug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516693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080026609A1 (en) Low profile connector
US88519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262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615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CN102148441B (zh) 连接器用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
CN101183753A (zh) 扁平缆线用电连接器
JP5457888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6134687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01975613U (zh) 层叠式电连接器
US75754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707502A (zh) 一种电连接器制成方法
JP5736227B2 (ja)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
US2011023710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0113069A1 (en) A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the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