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3641B - 放电灯点亮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灯点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3641B
CN102143641B CN201110009559.7A CN201110009559A CN102143641B CN 102143641 B CN102143641 B CN 102143641B CN 201110009559 A CN201110009559 A CN 201110009559A CN 102143641 B CN102143641 B CN 102143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ime
switch element
during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95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3641A (zh
Inventor
堀川工
笹山辉久郎
北河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TDK Lamb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TDK Lamb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TDK Lambda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43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3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3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36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out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s, high-pressure mercury or sodium lamps or low-pressure sodium lamps
    • H05B41/2881Load circuits; Control thereof
    • H05B41/2882Load circuits; Control thereof the control resulting from an action on the static converter
    • H05B41/2883Load circuits; Control thereof the control resulting from an action on the static converter the controlled element being a DC/AC converter in the final stage, e.g. by harmonic mode star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可抑制与逆变器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的磁饱和。逆变器(12)具有使其输出电压成为正极性的第1组开关元件(32、33)、和成为负极性的第2组开关元件(31、34)。在灯(20)启动时,通过使各个开关元件(31~34)以在第1组开关元件(32、33)多次导通、截止后,使第2组开关元件(31、34)多次导通、截止的模式进行开关动作,由此使在暂时的截止期间中蓄积于电感器(37)的能量释放,从而不会发生电感器(37)的磁饱和。

Description

放电灯点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放电灯启动时向放电灯提供必要的启动波形,而且对装置提供减少损耗的方法的放电灯点亮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作为放电灯的电灯技术的进步,在启动时使电灯达到点亮的启动电压越来越小。与之相伴,在放电灯装置中所必要的启动时的波形也发生了变化。
以往的放电灯在启动时需要15kV左右的高电压,放电灯点亮装置也需要与此相应地进行设计,但通过在放电灯内部封入氪等,可以将启动所需要的电压降低到3kV~5kV左右。而且,作为新的需求,还被要求可连续发生1kV~2kV左右的脉冲电压的放电灯点亮装置。
随着这样的放电灯的启动电压的降低,点亮装置侧通过应用并发展以往的高频启动方式,实现了上述要求。具体而言,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不改变以往的电路方式,而逐步改变启动时的逆变器的频率,使谐振频率配合部件偏差,来暂时获得所希望的脉冲电压,或者通过另外附加新的电路来实现上述要求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13539号公报(国际公开号WO2004/064457)
在上述专利文献1等所提出的技术,虽然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获得与放电灯对应的所希望的脉冲电压,但由于以70kHz~200kHz程度的高频使逆变器动作,所以存在着作为放电灯点亮装置,内部损耗变大;在内部产生了不可预期的高电压和/或高电流的问题。
而且,逆变器的输出与启动时向放电灯施加高压脉冲的电感器连接,基于构成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动作定时,该高压脉冲施加用的电感器有可能引起磁饱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优化构成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动作定时,来抑制与逆变器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的磁饱和,并且无须追加部件,即可将内部损耗抑制到最小程度的放电灯点亮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具有:根据放电灯的管电压调整输入电压的直流电源电路;将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电路的直流输出转换成交流电力,向上述放电灯供给电流的逆变器;控制上述直流电源电路及上述逆变器的控制电路;和与上述逆变器的输出连接,在上述放电灯启动时对该放电灯的电极之间施加高压脉冲的电感器;上述逆变器具备:使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成为一个极性的第1组开关元件、和成为另一个极性的第2组开关元件,具有在上述放电灯启动时,以在使上述第1组开关元件多次导通、截止后,使上述第2组开关元件多次导通、截止的模式,来使上述各个开关元件进行开关动作的构成。
而且,使与此前导通的组的上述开关元件不同组的上述开关元件导通的定时,被设定在以此前所有的上述开关元件开始截止的定时为0°,由与上述逆变器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的成分、基于上述各个开关元件中包含的二极管及其外围电路的电容所决定的成分、和上述逆变器的输入电压决定的谐振频率的周期的0°~180°的范围,使与此前导通的组的上述开关元件相同组的上述开关元件再次导通的定时,被设定在以此前所有的上述开关元件开始截止的定时为0°的、上述谐振频率的周期的180°~360°的范围。
该情况下的上述控制电路优选按照反复进行使上述第1组开关元件导通,使所有上述开关元件截止,使上述第1组开关元件再次导通,使所有上述开关元件截止,使上述第2组开关元件导通,使所有上述开关元件截止,使上述第2组开关元件导通,使所有上述开关元件截止的模式的方式,来使上述各个开关元件动作。
根据本发明,当第1组或第2组开关元件导通时,虽然与逆变器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中蓄积能量,但由于同一组的开关元件之后进行暂时截止,并再次导通的动作,所以,在该暂时的截止期间中蓄积于电感器的能量被释放,电感器不会发生磁饱和。由此,通过使构成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动作定时最佳化,可抑制与逆变器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的磁饱和。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考虑了由与逆变器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的成分、根据开关元件中包含的二极管及其外围电路的电容所决定的成分、和逆变器的输入电压所决定的谐振频率的定时,使各个开关元件进行导通动作,能够避免流过用于对这些开关元件中包含的电容成分进行充放电的大的电流。因此,通过使构成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动作定时最佳化,无须特意追加部件即可将内部损耗抑制到最小程度。
根据本发明,与以往相比,由于即使是相同的开关次数,使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极性不同的开关次数也成为一半,所以能够将放电灯点亮装置的内部损耗减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放电灯点亮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例中的逆变器及点火器(igniter)的一部分结构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开关元件的动作状态的时序图。
图4是对上述实施例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的各部的波形图。
图5是表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使所有开关元件截止(off)时的逆变器的动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图6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使所有开关元件截止时的电感电流和电感电压的波形图。
图7是作为比较例而表示各个开关元件的其他动作状态的时序图。
图8是对上述比较例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的各部的波形图。
图9是对上述比较例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的各部的波形图。
图中:11-降压斩波器(直流电源电路);12-逆变器;15-控制电路;20-灯(放电灯);31-开关元件(第2组开关元件);32-开关元件(第1组开关元件);33-开关元件(第1组开关元件);34-开关元件(第2组开关元件);31a、32a、33a、34a-二极管;37-电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放电灯点亮装置由降压斩波器(downchopper)11、逆变器12、点火器13和控制电路15构成,在与点火器13连接的输出端子17、18上连接有作为放电灯的灯20。降压斩波器11相当于本发明的直流电流电路,为了对应灯20的管电压来提供规定的恒定电力,可调整被施加在输入端子22、23之间的直流输入电压Vin,在本例中,通过斩波处理使输入电压Vin降低,进行用于向灯20提供一定电力的电流控制。该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电流被输出到逆变器12。
电阻25、26的串联电路连接在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端之间,在电阻25与26的连接点所产生的电位被作为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电压提供给控制电路15。而且,降压斩波器11的负电位侧的线与作为电流检测器的电阻27插入连接,流过电阻27的电流被作为灯电流检测出,并被供给到控制电路15。逆变器12由多个开关元件构成,通过使这些开关元件进行开关切换,将来自降压斩波器11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并输出到点火器13。另外,相当于脉冲发生电路的点火器13例如由触发变压器及其驱动电路等构成,在开始点亮灯20的启动时产生高压脉冲,将其从触发变压器施加到灯20的电极之间。
控制上述降压斩波器11、逆变器12和点火器13的控制电路15例如由包含微处理器的电路构成。这里的控制电路15例如分别取入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电压和灯电流,按照向灯20供给的电力为恒定的方式,控制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电流。而且,控制电路15恰当控制逆变器12的输出频率,并且在启动时控制点火器13,产生高电压。
图2是表示上述逆变器12的等效电路的图,图中还图示了点火器13的一部分结构。在该图中,逆变器12由全桥(full bridge)连接的4个开关元件31~34构成,在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端之间,除了输入电容30以外,还分别连接有由第1开关元件31及第2开关元件32构成的第1串联电路、和由第3开关元件33及第4开关元件34构成的第2串联电路。而且,作为点火器13的高电压发生电路部,由相当于上述触发变压器的电感成分的电感器37、和包含触发高电压发生时的消除噪声用电容的电容器38构成的倒L型电路,被连接在逆变器12的输出端与放电灯点亮装置的输出端子17、18之间。由此,构成为开关元件33、34的连接点与电感器37的一端和电容器38的一端连接,电感器37的另一端通过输入端子17与灯20的一个电极连接,开关元件31、32的连接点与电容器32的另一端和灯20的另一个电极连接。
构成上述逆变器12的开关元件31~34都是具有相同特性的N沟道MOS型FET,在漏极与源极之间逆并联连接有开关元件31~34中包含的二极管31a~34a。这些二极管31a~34a具有在电流向正方向流过而导通时,只要电流不向反方向流过,则不截止的特性,各个二极管31a~34a作为在截止之前流过反方向的电流的容量成分,分别存在反向恢复电荷量。其中,二极管31a~34a的反向恢复电荷量充分大于开关元件31~34的漏极-源极间的寄生电容。另外,这里所说的反向恢复电荷量不限于由开关元件31~34中内置的二极管31a~34a决定的成分,还包括由作为二极管31a~34a的外围电路,例如在漏极与源极之间连接的外带电容器等、在二极管31a~34a的外围连接的所有元件的电容所决定的成分。
控制电路15在启动时周期性反复生成共同提供给开关元件32、33的栅极的第1驱动信号的导通脉冲、和共同提供给开关元件31、34的栅极的第2驱动信号的导通脉冲,并且双方的导通脉冲具有不重叠的死区时间。由此,从逆变器12通过点火器13向灯20的两端之间施加正负的输出电压Vout。其中,图2表示灯20启动时的等效电路,这里,假设是刚点亮后的灯20,在输出端子17、18之间连接了等效的例如30V的恒定电压负载40。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放电灯点亮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灯20启动时,降压斩波器11通过斩波处理,使输入的直流电压Vin下降,向逆变器12输出其输出电流。逆变器12通过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5的驱动信号,使开关元件31~34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降压斩波器11的直流电流转换成规定频率的交流电流,然后输出到点火器13。在等效表示了构成点火器13的触发变压器的电感器37中,当启动时被激励起高压脉冲,点火器13将该高压脉冲与从逆变器12供给的交流电压叠加,然后向灯20供给。
这样,当灯20被施加了高电压脉冲时,灯20在其电极之间绝缘被击穿,从而开始放电。在放电开始后,灯20中流过电流,通过从逆变器12经由点火器13供给适当的电力,使得灯20开始点亮。然后,控制电路15取入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电压和灯电流,按照向灯20供给恒定电力的方式,对降压斩波器11进行控制。
图3是表示启动时的各个开关元件31~34的动作状态的时序图。在该图中,上段表示第1组开关元件32、33的动作定时,下段表示第2组开关元件31、34的动作定时。
首先,在时间(1)中,从控制电路15向开关元件32、33的栅极供给导通脉冲的驱动信号,使这些开关元件32、33导通。此时,逆变器12由于将在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端产生的电压直接输出到点火器13,所以在电容器38被充电的同时,电流从电感器37的一端流到另一端而蓄积能量,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以由电感器37的电感值决定的斜率增加。而且,以与输出端子18连接的负载40的另一端为基准,向与输出端子17连接的负载40的一端施加正极性的输出电压Vout。
来到时间(2),当从控制电路15向开关元件32、33的导通脉冲的驱动信号停止时,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从时间(2)到下一次使开关元件32、33再成为导通的时间(3)的期间,是为了防止电感器37的磁饱和而设置的期间。
当开关元件31~34截止时,基于流过电感器37的电流的连续性,二极管31a~34a导通,电流从二极管31a、34a的阳极通过阴极流入开关元件31、34。此时的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以由电感器37的电感值决定的斜率减少。另外,负载40的一端被施加负极性的输出电压Vout。
然后,当电感器37中储存的能量所有释放,从电感器37的一端向另一端的电流成为零时,流过电感器37的电流的极性反转。该反向的电流随着时间的经过从零逐渐增加,电感器37再次蓄积能量,但负载40的一端被继续施加负极性的输出电压Vout,电压极性不反转。另外,二极管31a、34a不立即截止,二极管31a、34a中流过从阴极向阳极的反向电流。
这样,当经过了由二极管31a、34a的上述反向恢复电荷量决定的一定期间,这些二极管31a、34a截止时,这次二极管32a、33a导通,电流从二极管32a、33a的阳极通过阴极流入开关元件32、33。由此,电感器37中蓄积的能量被放出,流过电感器37的反向电流从增加转向减少,并且,负载40的一端被施加的输出电压Vout也从负极性反转成正极性。
然后,来到时间(3),从控制电路15向开关元件32、33的栅极赋予导通脉冲的驱动信号,这些开关元件32、33再次导通。此时的开关元件32、33在通过二极管32a、33a流过电流,且漏极-源极间的电压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被切换。因此,可减少开关元件32、33导通时的损耗。
当开关元件32、33再次导通时,由于逆变器12将在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端产生的电压直接输出给点火器13,所以若在电容器38被充电的同时,电感器37中蓄积的能量所有放出,则流过电感器37的电流的方向反转,从一端向另一端流过电流,电感器37再次蓄积能量,其电流以由电感器37的电感值决定的斜率增加。另外,负载40的一端被施加正极性的输出电压Vout。
来到时间(4),当从控制电路15向开关元件32、33的导通脉冲的驱动信号停止时,所有的开关元件31~34截止。之后的动作与上述时间(2)的说明相同。
当成为时间(5)时,从控制电路15向开关元件31、34的栅极赋予导通脉冲的驱动信号,使这些开关元件31、34导通。开关元件31、34导通的定时是通过二极管31a、34a向这些开关元件31、34流入电流的期间、即直到从电感器37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入的电流成为零为止的期间。由此,能够在开关元件31、34的漏极-源极间的电压大致为零的状态下,使这些开关元件31、34导通,从而可减少损耗。
当开关元件31、34导通时,由于逆变器12将在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端产生的电压反转输出到点火器13,所以当电感器37中蓄积的能量所有放出时,流过电感器37的电流的方向发生反转,从另一端向一端流过电流,电感器37再次蓄积能量,其电流以由电感器37的电感值决定的斜率增加。另外,电容器38被反极性充电,并且负载40的一端被施加负极性的输出电压Vout。
来到时间(6),当从控制电路15向开关元件31、34的导通脉冲的驱动信号停止时,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从时间(6)到下一次使开关元件32、33再次导通的时间(7)的期间,是为了防止电感器37的磁饱和而设置的期间。
当开关元件31~34截止时,基于流过电感器37的电流的连续性,二极管32a、33a导通,电流从二极管32a、33a的阳极通过阴极流入开关元件32、33。此时的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以由电感器37的电感值决定的斜率减少。另外,负载40的一端被施加正极性的输出电压Vout。
然后,当电感器37中蓄积的能量所有放出,从电感器37的另一端向一端流出的电流成为零时,在电感器37中流动的电流的极性反转。从该电感器37的一端向另一端的电流随着时间的经过从零逐渐增加,电感器37再次蓄积能量,但负载40的一端被继续施加正极性的输出电压Vout,电压极性不反转。另外,二极管32a、33a不立即截止,二极管32a、33a流过从阴极向阳极的反方向的电流。
这样,当经过了由二极管32a、33a的上述反向恢复电荷量决定的一定期间,这些二极管32a、33a截止时,这次二极管31a、34a导通,电流从二极管31a、34a的阳极通过阴极流入开关元件31、34。由此,电感器37中蓄积的能量被放出,流过电感器37的电流从增加转向减少,并且,负载40的一端被施加的输出电压Vout也从正极性变成负极性。
然后,到了时间(7),从控制电路15向开关元件31、34的栅极赋予导通脉冲的驱动信号,使这些开关元件31、34再次导通。此时的开关元件31、34在通过二极管31a、34a流过电流、漏极-源极间的电压大致为零的状态下被切换。因此,可减少开关元件31、34导通时的损耗。
当开关元件31、34再次导通时,由于逆变器12将在降压斩波器11的输出端产生的电压反转输出给点火器13,所以当电感器37中蓄积的能量所有放出时,流过电感器37的电流的方向反转,从另一端向一端流过电流,电感器37再次蓄积能量,其电流以由电感器37的电感值决定的斜率增加。另外,在电容器38被以反极性充电的同时,负载40的一端被施加负极性的输出电压Vout。
来到时间(8),当从控制电路15向开关元件31、34的导通脉冲的驱动信号停止时,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之后的动作与上述时间(6)的说明相同。
接下来,当再次成为时间(1)时,从控制电路15向开关元件32、33的栅极赋予导通脉冲的驱动信号,使这些开关元件32、33导通。开关元件32、33导通的定时是电流通过二极管32a、33a流向这些开关元件32、33的期间、即直到从电感器37的另一端流入一端的电流成为零为止的期间。由此,能够在开关元件32、33的漏极-源极间的电压大致为零的状态下,使这些开关元件32、33导通,从而可减少损耗。然后,反复上述的时间(1)~时间(8)的动作,对灯40施加正负交替的输出电压Vout。
图4表示了基于上述一系列动作的各部的波形图。在该图中,最上段的波形是开关元件34的栅极电压,之后分别表示了开关元件32的栅极电压、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和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其中,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与基于上述图3的动作说明的极性相反。
首先,在时间(5)中,虽然控制电路15使开关元件31、34导通,但此时的开关元件31、34成为电流流向内置的二极管31a、34a,开关元件31、34的漏极-源极间的电压大致为零的状态。
当到了时间(6)时,控制电路15使开关元件31、34截止。与此同时,蓄积了能量的电感器37成为向逆变器12持续流入电流的电源,开关元件32、33的二极管32a、33a导通。另外,逆变器12的输出极性从负(-)反转为正(+)。
然后,当到了时间(6)-a时,由电感器37供给的电流的方向反转,向二极管32a、33a流入反向电流。由此,虽然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的极性不变化,但输出电流的极性从负反转为正。
在时间(6)-b,当二极管32a、33a导通时,基于电感器37的电流供给,二极管31a、34a导通。由此,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转向减少,逆变器12的输出极性从正反转成负。
在时间(7)中,控制电路15使开关元件31、34再次导通。此时的开关元件31、34成为电流流向内置的二极管31a、34a,开关元件31、34的漏极-源极间的电压大致为零的状态。
接下来,当到达时间(8)时,控制电路15使开关元件31、34截止。与此同时,蓄积了能量的电感器37成为向逆变器12持续供给电流的电源,二极管32a、33a导通。另外,逆变器12的输出极性从负反转为正。
在之后的时间(1)中,控制电路15使开关元件32、33导通。此时的开关元件32、33成为电流流向内置的二极管32a、33a,开关元件32、33的漏极-源极间的电压大致为零的状态。
蠹鱼以后的时间(1)~(5)的动作而言,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都是反极性,成为与上述时间(5)~时间(8)相同的动作。
在上述一系列动作中,通过将时间(7)的动作放在时间(6)-b之后进行,可减少开关元件31、34的导通损耗。其中,从上述时间(6)-a到时间(6)-b的动作是根据电感器37、二极管32a、33a的反向恢复电荷量、和逆变器12的输入电压的动作,需要根据其动作期间来设定时间(7)。
如上所述,在使灯20点亮的启动时,控制电路15以一定的模式使4个开关元件31~34进行开关动作。此时的开关频率比较高(30kHz~100kHz是优选的范围),图3所示的开关周期T是20μSec=50kHz。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使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成为一个极性的第1组开关元件32、33、和成为另一个极性的第2组开关元件31、34,由控制电路15控制逆变器12的动作,使其反复进行下述模式的动作:使第1组开关元件32、33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使第1组开关元件32、33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使第2组开关元件31、34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使第2组开关元件31、34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
在图3中,从时间(1)到时间(2)的期间T1是与从时间(5)到时间(6)的期间T5相同的长度,在实施例中被设定为2.3μSec。期间T1相当于开关元件32、33第1次导通的时间宽度,而期间T5相当于开关元件31、34第1次导通的时间宽度,这些期间T1、T5越长,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越多。
从时间(2)到时间(3)的期间T2是与从时间(6)到时间(7)的期间T6相同的长度,比上述期间T1、期间T5长,在实施例中被设定为4μSec。期间T2或期间T6相当于在同一组的开关元件32、33或开关元件31、34再次导通为止的期间,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的极性非反转的死区时间(dead time),这些期间T2、T6越长,越能可靠降低下一次使开关元件32、33或开关元件31、34导通时的损耗。
从时间(3)到时间(4)的期间T3是与从时间(7)到时间(8)的期间T7相同的长度,比上述期间T1、期间T5短,在实施例中被设定为1.9μSec。期间T3相当于开关元件32、33第2次导通的时间宽度,而期间T7相当于开关元件31、34第2次导通的时间宽度,这些期间T3、T7越长,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越多。
从时间(4)到时间(5)的期间T4是与从时间(8)到时间(1)的期间T8相同的长度,比上述期间T2、期间T6短,而且也比上述期间T3、期间T7短,在实施例中被设定为1.8μSec。期间T4相当于在与刚进行了导通动作的开关元件32、33不同组的开关元件31、34导通之前的期间,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的极性反转的死区时间,而期间T8相当于在与刚进行了导通动作的开关元件31、34不同组的开关元件32、33导通之前的期间,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的极性反转的死区时间,这些期间T4、T8越长,越能可靠降低下一次使开关元件32、33或开关元件31、34导通时的损耗。
上述期间T1~T8可通过改变控制电路15的软件结构而容易地变更,所设定的时间宽度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情况。而且,在实施例中,为了使电感器37不发生偏激励,将期间T1~T4分别设定为与期间T5~T8相同,但不需要将它们设定为相同,也可以使各个开关元件31~34以图3、图4所示那样的模式以外的模式进行开关动作。
下面,结合图5和图6,对使上述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时的逆变器1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逆变器12的动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图6分别图示了流过电感器37的电流(电感电流)IL、和施加给电感器37的电压(电感电压)VL。
在期间(A)中,通过使二极管32a、33a导通,电感器37放出能量,从其一端向另一端流出电感电流IL。此时,二极管31a、34a导通,电流向正方向流过,电感电流IL直线性减少。当电感器37的能量所有放出时,迁移到期间(B)。
在期间(B)中,电感器37蓄积能量,从其另一端向一端流过电感电流IL。此时,二极管31a、34a持续导通,向反方向流过电流,电感电流IL直线性增加。当期间(B)的长度与电感电流IL的积达到二极管31a、34a的反向恢复电荷量时,迁移到之后的期间C。
在期间C中,通过使二极管31a、34a截止,电感器37放出能量,从其另一端向一端流过电感电流IL。此时,二极管32a、33a导通,向正方向流过电流,电感电流IL直线性减少。当电感器37的能量所有放出后,迁移到期间(D)。
在期间(D)中,电感器37蓄积能量,从其一端向另一端流过电感电流IL。此时,二极管32a、33a持续导通,向反方向流过电流,电感电流IL直线性增加。当期间(D)的长度与电感电流IL的积达到二极管32a、33a的反向恢复电荷量时,迁移到之后的期间(A)。
这样,期间(A)~期间(D)的动作被反复进行,此时的基于电感器37和二极管31a~34a的反向恢复电荷量的谐振频率f可用下式表示。
[式1]
f = 1 4 V 2 · Qrr · L
在上述式中,L表示电感器37的电感值,Qrr表示二极管31a~34a的反向恢复电荷量,V表示逆变器12的输入电压。因此,只要上述的使开关元件32、33导通的时间(1)、(3)、和使开关元件31、34导通的时间(5)、(7),都根据由电感器37的电感值L、开关元件31~34中内置的二极管31a~34a的反向恢复电荷量Qrr、和逆变器12的输入电压V唯一决定的谐振频率f设定即可。
本实施例的放电点亮装置具有:根据灯20的管电压来调整输入电压Vin的作为直流电源电路的降压斩波器11;将来自降压斩波器11的直流输出转换成交流电力,向灯20供给输出电流的逆变器12;控制这些降压斩波器11、逆变器12的控制电路15;和与逆变器12的输出连接,在灯20启动时,向该灯20的电极之间施加高压脉冲的电感器37;逆变器12具有:由使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成为一方的正极性的第1组开关元件32、33、和成为另一方的负极性的第2组开关元件31、34构成的优选4个开关元件31~34,控制电路15具有在灯20启动时,以一定的模式使各个开关元件31~34进行开关动作的结构。
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里在灯20启动时,以在使第1组开关元件32、33进行了多次导通、截止后,使第2组开关元件31、34进行多次导通、截止的模式,使各个开关元件31~34进行开关动作。
该情况下,当开关元件32、33或开关元件31、34导通时,在与逆变器12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37中蓄积能量,但由于同一组的开关元件32、33或开关元件31、34之后进行暂时截止,然后再次导通的动作,所以在该暂时的截止期间T2或期间T6中,电感器37中蓄积的能量被放出,电感器37不会发生磁饱和。由此,通过使构成逆变器12的开关元件31~34的动作定时最佳化,可抑制与逆变器12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37的磁饱和。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使与之前导通的组的开关元件32、33或开关元件31、34不同组的开关元件31、34或开关元件32、33导通的时间(5)、时间(1),被设定在将此前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开始截止的时间(4)、时间(8)作为0°起算,基于与逆变器12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37的成分、由开关元件31~34中包含的二极管31a~34a与其外围电路的电容决定的成分、和逆变器12的输入电压唯一决定的谐振频率的周期的0°~180°的范围,另一方面,使与之前导通的组的开关元件32、33或开关元件31、34相同组的开关元件32、33或开关元件31、34再次导通的时间(3)、时间(7),被设定在将此前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开始截止的时间(2)、时间(6)作为0°起算的、上述谐振频率的周期的180°~360°的范围。
这里所说的180°是相当于谐振频率的半周期的时间,图4的时间(2)-b、时间(6)-b与此对应。而360°是相当于谐振频率的一个周期的时间。
这样,如果在考虑了由与逆变器12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37的成分、基于开关元件31~34中包含的二极管31a~34a及其外围电路的电容决定的成分、和逆变器12的输入电压所决定的谐振频率的定时,使各个开关元件31~34进行导通动作,则不会流过为了使这些开关元件31~34中包含的电容成分进行充放电的大电流。因此,通过使构成逆变器12的开关元件31~34的动作定时最佳化,无需特意追加部件,即可将内部损耗抑制到最小程度。
而且,特别优选上述时间(5)、时间(1)被设定在将时间(4)、时间(8)作为0°起算的谐振频率的周期的90°±20°(70°以上、110°以下)的范围,优选上述时间(3)、时间(7)被设定在将时间(2)、时间(6)作为0°起算的谐振频率的周期的270°±20°(250°以上、290°以下)的范围。这样,能够更可靠地将构成逆变器12的开关元件31~34的动作定时最佳化。
并且,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5对逆变器12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反复进行下述模式的动作:使第1组开关元件32、33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使第1组开关元件32、33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使第2组开关元件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使第2组开关元件31、34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
另外,以往启动时逆变器12的驱动顺序是反复进行使第1组开关元件32、33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使第2组开关元件31、34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的动作。这里,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的期间一般被称为死区期间,此时在灯20未点亮的状态下流入逆变器12的电流成为与逆变器12的输出等效连接的电容成分(电容器38)的充放电电流,其成为放电灯点亮装置的内部损耗。
对于这一点,本实施例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利用控制电路15以与以往不同的方式使各个开关元件31~34进行开关动作,以便反复重复使第1组开关元件32、33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使第1组开关元件32、33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使第2组开关元件31、34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使第2组开关元件31、34导通,使所有开关元件31~34截止的模式。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开关次数,由于使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极性不同的开关次数成为一半,所以能够将放电灯点亮装置的内部损耗减半。
为了进行比较,图9表示了以与实施例相同的模式使开关元件31~34进行了开关动作时的、启动时的另一动作定时的例子。这里的开关周期T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是20μSec=50khz。在该图中,期间T1与期间T5、及期间T3与期间T7是相同长度,都被设定为2μSec。另外,期间T2与期间T6、及期间T4与期间T8是相同长度,都被设定为3μSec。
图8和图9表示了在图7所示的定时使各个开关元件31~34动作时的各部的波形图。另外,这里的比较例除了各个开关元件31~34的动作定时以外,其他与实施例所示的相同。
图8表示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为1.8A的波形,图9表示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为2.8A的波形。在各图中,依次表示了开关元件34的栅极电压、开关元件32的栅极电压、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和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
图8中,在时间(4)-a中,当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的极性从负反转为正之后、即在谐振频率的180°以后,进行时间(5)的动作。对于此时的开关元件31、34而言,内置的二极管31a、34a中没有电流流过,漏极-源极间的寄生电容被充电。因此,当开关元件31、34导通时,开关元件32、33中内置的二极管32a、33a的电压急速变化,流过恢复电流而产生内部损耗。这种损耗在时间(8)-a中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的极性从正反转为负之后,进行时间(1)的动作时也发生。
另外,在时间(7)中,使开关元件31、34再次导通的动作在实施例中的时间(6)-b之前、即谐振频率的180°之前进行。此时,由于在开关元件32、33的二极管32a、33a中流过电流,所以当使开关元件31、34导通时流过恢复电流,还是产生内部损耗。这种损耗在时间(3)中使开关元件32、33再次导通的动作在实施例中的时间(2)-b之前进行时也发生。
另一方面,图9中,在时间(7)中,使开关元件31、34再次导通的动作也在实施例中的时间(6)-b之前、即谐振频率的180°之前进行,产生内部损耗。这种损耗在时间(3)中使开关元件32、33再次导通的动作在实施例中的时间(2)-b之前进行时也发生。
图8与图9中的波形差异依赖于使逆变器12的输出电压的极性反转的开关元件31~34的导通定时。在降压斩波器11的恒定电力控制下,当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变小,向负载40的输出电压变大时,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减少时的斜率增大,开关元件31~34的导通定时相对变慢。因此,在图8所示的模式下,极性转换点变多,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减少。为了增加逆变器12的输出电流,只要增加作为开关元件31~34的导通时间的时间T1、T3、T5、T7即可,但由于电流的斜率由电感器37的电感值唯一决定,所以存在限度。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主导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与逆变器12的输出端连接的电感器37不限于触发变压器的电感器成分,而且,电容器38也不限于触发高电压发生时的消除噪声用的电容。并且,关于实施例中说明的各个期间T1~T8的设定也只是一例。

Claims (11)

1.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根据放电灯的管电压调整输入电压的直流电源电路;
将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电路的直流输出转换成交流电力,向上述放电灯供给电流的逆变器;
控制上述直流电源电路及上述逆变器的控制电路;和
与上述逆变器的输出连接,在上述放电灯启动时对该放电灯的电极间施加高压脉冲的电感器;
上述逆变器具有:使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转换成一个极性的第1组开关元件、和成为另一个极性的第2组开关元件,上述逆变器被构成为,当上述第1组开关元件导通时,增加从上述电感器向上述放电灯方向流动的电流,当上述第2组开关元件导通时,增加从上述放电灯向上述电感器方向流动的电流,
通过上述控制电路的控制,在上述放电灯启动时,以设定在通过仅使上述第1组开关元件多次导通、截止,使得上述电流的流动方向多次反转的第1期间之后,通过仅使上述第2组开关元件多次导通、截止,使得上述电流的流动方向多次反转的第2期间的模式,来使上述各个开关元件进行开关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与此前导通的组的上述开关元件不同组的上述开关元件导通的定时,被设定在以此前所有的上述开关元件开始截止的定时为0°,由与上述逆变器的输出连接的电感器的成分、根据上述各个开关元件中包含的二极管及其外围电路的电容决定的成分、和上述逆变器的输入电压决定的谐振频率的周期的0°~180°的范围,
使与此前导通的组的上述开关元件相同组的上述开关元件再次导通的定时,被设定在以此前所有的上述开关元件开始截止的定时为0°的、上述谐振频率的周期的180°~360°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电感器的电感值设为L、将作为由上述各个开关元件中包含的二极管及其外围电路的电容决定的成分的反向恢复电荷量设为Qrr、将上述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设为V时,上述谐振频率f由下式表现,
f = 1 4 V 2 · Qrr · L
根据计算出的上述谐振频率f,来设定使与上述此前导通的组的上述开关元件不同组的上述开关元件导通的定时、和与上述此前导通的组的上述开关元件相同组的上述开关元件再次导通的定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与上述此前导通的组的上述开关元件不同组的上述开关元件导通的定时,被设定在上述谐振频率的周期的90°±20°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与上述此前导通的组的上述开关元件相同组的上述开关元件再次导通的定时,被设定在上述谐振频率的周期的270°±20°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个开关元件都是MOS型FET,上述二极管是上述MOS型FET的体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按照反复进行下述模式的方式使上述各个开关元件动作,所述模式是指依次出现使上述第1组开关元件导通的第1时间、使所有的上述开关元件截止的第2时间、使上述第1组开关元件再次导通的第3时间、使所有的上述开关元件截止的第4时间、使上述第2组开关元件导通的第5时间、使所有的上述开关元件截止的第6时间、使上述第2组开关元件导通的第7时间、和使所有的上述开关元件截止的第8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1时间到上述第2时间的期间、与从上述第5时间到上述第6时间的期间被设定为相同的长度,从上述第2时间到上述第3时间的期间、与从上述第6时间到上述第7时间的期间被设定为相同的长度,从上述第3时间到上述第4时间的期间、与从上述第7时间到上述第8时间的期间被设定为相同的长度,从上述第4时间到上述第5时间的期间、与从上述第8时间到上述第1时间的期间被设定为相同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1时间到上述第2时间的期间被设定为比从上述第3时间到上述第4时间的期间长,从上述第2时间到上述第3时间的期间被设定为比从上述第4时间到上述第5时间的期间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1时间到上述第2时间的期间被设定为比从上述第2时间到上述第3时间的期间短,从上述第3时间到上述第4时间的期间被设定为比从上述第4时间到上述第5时间的期间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能够分别可变地设定从上述第1时间到上述第2时间的期间、从上述第2时间到上述第3时间的期间、从上述第3时间到上述第4时间的期间、从上述第4时间到上述第5时间的期间、从上述第5时间到上述第6时间的期间、从上述第6时间到上述第7时间的期间、从上述第7时间到上述第8时间的期间、和从上述第8时间到上述第1时间的期间。
CN201110009559.7A 2010-01-29 2011-01-12 放电灯点亮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3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9715 2010-01-29
JP2010019715A JP5053395B2 (ja) 2010-01-29 2010-01-29 放電灯点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3641A CN102143641A (zh) 2011-08-03
CN102143641B true CN102143641B (zh) 2014-01-22

Family

ID=44341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955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3641B (zh) 2010-01-29 2011-01-12 放电灯点亮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13903B2 (zh)
JP (1) JP5053395B2 (zh)
CN (1) CN1021436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8979B (zh) * 2012-05-17 2015-09-30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向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提供功率的系统和方法
JP5896152B2 (ja) * 2012-08-01 2016-03-30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
CN112311262B (zh) * 2020-10-21 2022-02-22 湖南大学 单相电流型逆变器、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3590A (ja) * 2000-09-13 2002-03-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
CN1585250A (zh) * 2003-08-21 2005-02-23 哈利盛东芝照明株式会社 放电灯点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0A (en) * 1841-03-12 Improvement in the manufacture of starch
US200A (en) * 1837-05-22 Geoege
US2004A (en) * 1841-03-12 Improvement in the manner of constructing and propelling steam-vessels
US2010A (en) * 1841-03-18 Machine foe
EP0314077B1 (en) * 1987-10-27 1994-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Discharge lamp driving circuit
JP3285230B2 (ja) * 1992-09-25 2002-05-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H06153516A (ja) * 1992-11-13 1994-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3404874B2 (ja) * 1994-03-28 2003-05-1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負荷制御装置
JP3800714B2 (ja) * 1997-04-18 2006-07-2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
AU747501B2 (en) * 1998-09-18 2002-05-16 Knobel Ag Lichttechnische Komponenten Circuit for operating gas discharge lamps
JP2000195692A (ja) 1998-12-28 2000-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3654089B2 (ja) * 1999-10-26 2005-06-0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US7141937B2 (en) * 2002-10-28 2006-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High-pressure discharge lamp operation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appliance having the same
JP2006513539A (ja) 2003-01-14 2006-04-2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回路配置
JP2004303501A (ja) 2003-03-31 2004-10-28 Tdk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と同放電灯点灯装置による放電灯点灯方法
DE10333820A1 (de) 2003-07-24 2005-02-17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Betreiben mindestens einer Hochdruckentladungslampe
TWI258322B (en) * 2003-12-17 2006-07-11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Light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lamp and illumination appliance
JP2007214010A (ja) 2006-02-10 2007-08-23 Seiko Epson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197204A (ja) * 2007-02-09 2008-08-28 Seiko Epson Corp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024544B2 (ja) 2007-10-26 2012-09-12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光源装置
JP4678425B2 (ja) 2008-06-18 2011-04-27 Tdk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2010010074A (ja) 2008-06-30 2010-01-14 Tdk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5333762B2 (ja) * 2009-07-17 2013-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放電灯の駆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3590A (ja) * 2000-09-13 2002-03-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
CN1585250A (zh) * 2003-08-21 2005-02-23 哈利盛东芝照明株式会社 放电灯点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87288A1 (en) 2011-08-04
JP5053395B2 (ja) 2012-10-17
CN102143641A (zh) 2011-08-03
JP2011159479A (ja) 2011-08-18
US8513903B2 (en) 2013-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7215B (zh) 开关电源装置、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7245087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5556859B2 (ja) 電流共振型dcdcコンバータ
KR101288230B1 (ko) 전기 차량용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US20080043506A1 (en) Dc-ac converter
US7535733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DC-to-DC converter whereby switching control sequence applied to switching elements suppresses voltage surges at timings of switch-off of switching elements
JPWO2008032425A1 (ja) Dc/dc電力変換装置
US8605460B2 (en) Method for starting up DC-DC converter
CN104396132A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02143641B (zh) 放电灯点亮装置
JP2014075943A (ja) コンバータ及び双方向コンバータ
JP4951772B2 (ja) タップインダクタコンバータ
US6437518B1 (en) Lighting circuit for an electric discharge lamp
KR20140034065A (ko) 이오나이저
WO2015072009A1 (ja) 双方向コンバータ
KR20060042996A (ko) 방전등 점등 장치
US20080037299A1 (en) Method for driving dc-ac converter
JP6515762B2 (ja) 電源装置
US20230136912A1 (en) Dc-dc converter with bridge circuit for voltage-free switch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
EP3783788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sonant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resonant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WO2014098221A1 (ja) コンバータ及び双方向コンバータ
CN106464142B (zh) 用于转换电能的开关模式转换器和方法
US20010033140A1 (en)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circuit
CN113273071B (zh) 直流电压变换电路以及开关电源装置
KR20070065818A (ko) 파워 컨버터에서의 영전압 스위칭(zv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