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1773B - 计时钟表 - Google Patents

计时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1773B
CN102141773B CN201110058048.4A CN201110058048A CN102141773B CN 102141773 B CN102141773 B CN 102141773B CN 201110058048 A CN201110058048 A CN 201110058048A CN 102141773 B CN102141773 B CN 102141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stitching
bar
transmission lever
zero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80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1773A (zh
Inventor
藤原俊行
小野保
铃木重男
河田正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41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1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FTIME-INTERVAL MEASURING
    • G04F8/00Apparatus for measuring unknown time intervals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G04F8/08Means used apart from the time-piece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sam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Unknown Time Interv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时钟表,其占有面积达到最小限度,且在不按压计时动作的指示按钮时可使相关联的杆复位至初始位置。计时钟表(1)具有:多个心形凸轮(81b、82b、83b);起停按钮(16);归零按钮(17);随着起停按钮的按入绕共同转动中心(C4)转动的起停杆(30);随着归零按钮的按入绕共同转动中心(C4)转动的归零指示杆(20);回针传递杆(40),其随着起停杆的转动向第一方向(H2)转动,随着归零指示杆的转动向第二方向(H1)转动;回针杆(50),其随着回针传递杆向第二方向的转动用对应的锤部使多个心形凸轮归零,随着回针传递杆向第一方向的转动使锤部成为离开心形凸轮的离开状态或保持于该离开状态。

Description

计时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时钟表,更详细说,涉及被以电气方式以及电子方式驱动控制且适合以机械方式归零的计时钟表。此外,在该说明书中,所谓“计时钟表”指具有计时功能的钟表。
背景技术
公知在被以机械方式驱动控制且以机械方式归零的类型的计时钟表中设置有如下的归零机构:该归零机构使回针杆自身借助于引导销一边进行位置调整一边移位从而该回针杆的三个锤使所对应的心形凸轮归零,且三个锤相对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排列(进行自校准)(专利文献1)。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计时钟表中,归零机构为了能够进行起动、停止以及复位动作各动作,不仅需要具有像棘轮的齿以及驱动齿这两种齿的工作凸轮,而且为了能经由该工作凸轮进行各动作需要与各个动作相关联的多个杆或者弹簧部件,由于需要多个零部件,所以难于避免其结构复杂、装配性差、成本升高的问题。
在被以电气方式以及电子方式驱动控制且以机械方式归零的类型的计时钟表中,提出了不利用工作凸轮而是借助多个杆以及弹簧部件来控制具有多个锤的回针杆的位置及移位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
在专利文献2的归零机构中,通过具有如下部件使杆数为最小限度:具有多个锤的回针杆(专利文献2中的用语为“回针传递杆”);第一杆,所述第一杆在基端侧臂部的基端部能够与复位按钮卡合,且隔着转动中心具有末端侧臂部;和第二杆,所述第二杆在末端侧臂部的末端与回针杆卡合,在位于转动中心的基端侧的基端侧臂部的基端部处与第一杆的末端侧臂部的末端部卡合,并且,所述第二杆在该基端部附近可与起动/停止按钮卡合。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2的归零机构中,因为第一杆以及第二杆仅能够进行如杠杆那样的动作,所以例如在计时器的计时动作中按压起动/停止按钮来执行停止动作的情况下,起动/停止按钮不与第二杆卡合,而是仅与开关触点电接触来执行停止动作。因此,用户不能可靠地得到起动/停止按钮的按压确实被执行这样的感觉,容易发生误动作或者误指示,使用感也差。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的归零机构中,当起动/停止按钮或复位按钮的按压动作结束时,通过该起动/停止按钮或复位按钮而移位的起停杆(专利文献3中的用语为“工作杆”)或回针指示杆组(专利文献3中的用语为“传递杆”以及“回针传递杆”)可返回至初始位置,在使该起停杆或回针指示杆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移位位置时能够得到起动/停止按钮或复位按钮的下压感。更详细说,在专利文献3的归零机构中,在起动/停止按钮或复位按钮的按压结束后,为了使起停杆或回针指示杆能够返回至初始位置,使借助起动/停止按钮的按压直接转动的起停杆、或借助复位按钮的按压直接转动的回针指示杆组的末端侧杆与具有多个锤的回针杆间隙卡合,不管回针杆的位置在何处,起停杆或回针指示杆都能够返回至初始位置。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3的归零机构的情况下,由于起停杆、回针指示杆(回针传递杆)与回针杆间隙卡合,所以不容易避免对回针杆所施加的力的方向复杂化的问题,难于采用通过回针杆自身进行位置调整并移位从而该回针杆的三个锤使所对应的心形凸轮归零那样的结构(自校准结构)。
另外,在该专利文献3的归零机构的情况下,由于作为回针指示杆组需要两个杆(专利文献3中的用语为“传递杆”以及“回针传递杆”),各个杆绕各自的转动中心转动,所以难于避免为使杆能够转动而导致占有面积变大的问题。
此外,在使回针杆的锤大致直线移动地扣击心形凸轮来使该心形凸轮归零的类型的计时钟表中,在锤向心形凸轮的顶点且在朝向该心形凸轮的转动中心的方向上施加归零力的情况下,有难于使心形凸轮归零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锤使心形凸轮归零的计时钟表中,当锤使心形凸轮过急地转动时,安装于该心形凸轮所在的计时轴上的计时指针的显示指针主体部(羽状部)或安装部(嵌装于计时轴上的裙状的管状部)有被损伤的可能性。计时指针越细长,这种可能性就越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42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案登记第26056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640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方面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时钟表,该计时钟表一方面能够使占有面积达到最小限度,另一方面,在不按压计时动作的指示按钮时能够使关联的杆复原至初始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回针杆的自校准动作的计时钟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计时钟表具有:嵌装于多个计时轴上的多个心形凸轮;起停按钮;归零按钮;起停杆,该起停杆随着起停按钮的按入而绕起停按钮和归零按钮的共同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所述共同转动中心相对于钟表主体的圆周方向位于起停按钮和归零按钮所在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归零指示杆,该归零指示杆随着归零按钮的按入而绕所述共同转动中心进行转动;回针传递杆,该回针传递杆随着与起停按钮的按入对应的起停杆的转动而在一端侧向第一方向转动,该回针传递杆随着与归零按钮的按入对应的归零指示杆的转动而在所述一端侧向第二方向转动;和回针杆,随着回针传递杆向第二方向的转动,所述回针传递杆的另一端侧向归零指示方向转动,从而该回针杆将多个心形凸轮用所对应的锤部归零,并且,随着回针传递杆向第一方向的转动,该回针传递杆的另一端侧向起停方向转动,从而该回针杆使多个锤部成为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离开的离开状态或者保持于该离开状态下。
在该说明书中,“起停”是“起动/停止”的意思,“起停按钮”也称“起动/停止按钮”。同样,“归零按钮”也称“复位按钮”。另外,随着起停按钮的按压而动作的杆叫做“起停杆”,随着归零按钮的按压而直接动作的杆叫做“归零指示杆”。此外,该归零指示杆与现有技术中称为“回针传递杆A”等的杆对应。具有以机械方式使心形凸轮归零的锤的杆称为“回针杆”,使回针杆动作的杆称为“回针传递杆”(大致与现有技术中称为“回针传递杆B”等的杆对应)。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由于设置有“起停杆,该起停杆随着起停按钮的按入而绕起停按钮和归零按钮的共同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所述共同转动中心相对于钟表主体的周方向位于起停按钮和归零按钮所在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和归零指示杆,该归零指示杆相对于钟表主体的周方向,随着归零按钮的按入而绕所述共同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所以能够将随着起停按钮以及归零按钮的按压而转动的杆类的数目以及占有面积抑制为最低限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由于设置有“回针传递杆,该回针传递杆随着与起停按钮的按入对应的起停杆的转动而在一端侧向第一方向转动,该回针传递杆随着与归零按钮的按入对应的归零指示杆的转动而在所述一端侧向第二方向转动”,所以能够将通过起停按钮的按入产生的起停指示以及通过归零按钮的按入产生的归零指示这两者汇总为回针传递杆的转动动作或者转动位置,因此回针杆的控制变得容易。而且,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由于设置有“回针杆,随着所述回针传递杆向第二方向的转动,所述回针传递杆的另一端侧向归零指示方向转动,从而该回针杆将多个心形凸轮用所对应的锤部归零,并且,随着回针传递杆向第一方向的转动,该回针传递杆的另一端侧向起停方向转动,从而该回针杆使多个锤部成为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离开的离开状态或者保持于该离开状态下”,所以能够通过回针传递杆以预期的方式进行回针杆的控制即归零控制,且在不按压计时动作的指示按钮(起停按钮或归零按钮)时能够使关联的杆复位至初始位置,或者也能够进行自校准方式的归零控制。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构成为,起停杆和归零指示杆位于在钟表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相对位置,起停杆和归零指示杆中的任一杆构成为以其输出侧端部与薄板状的回针传递杆的所述一端卡合,起停杆和归零指示杆中的另一杆构成为,以其输出侧端部与销状突出部卡合,该销状突出部从薄板状的回针传递杆的所述一端向与该回针传递杆的薄板面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用板状体形成各杆的主体,可将厚度和占有面积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能将成本抑制到最低限度。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具有电池作为驱动能源,并且具有弹性金属薄板,该弹性金属薄板赋予了由该电池供给的基准电位,该金属薄板具有对起停按钮以及归零按钮的按压产生点击感的点击感赋予单元。
在该种情况下,是电气式驱动、电子式驱动、机械式归零的计时钟表,在按入起停按钮以及归零按钮时能够得到点击感(适度感(節度感))。此外,能够另外设置点击感赋予单元这点,由于回针传递杆卡合着随着起停按钮以及归零按钮的按入而动作的起停杆以及归零指示杆,在起停按钮以及归零按钮的按入动作结束后所述按钮返回原来的位置时,起停杆以及归零指示杆也能够复位到原来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所述点击感赋予单元具有起停按钮按压感赋予用弹簧部,该起停按钮按压感赋予用弹簧部具备肩部,起停杆具有销状卡合部,在该起停杆随着起停按钮的按入而转动时,该销状卡合部从起停按钮按压感赋予用弹簧部的肩部移出而被压入。
在该种情况下,在按压起停按钮时能够使操作者切实地感觉到点击感(适度感)。这特别在起停按钮的停止动作和重新开始动作时有益。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构成为,起停杆的转动被位于支撑基板的外周缘的止挡部卡定。
在该种情况下,能够通过起停按钮按压感赋予用弹簧部的肩部将偏向初始位置的起停按钮可靠地卡定于该初始位置。此外,支撑基板例如由底板构成,但是也可以是计时下板及其他任意的静置支撑体。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构成为,所述点击感赋予单元具有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该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具备凸部,回针传递杆具有销状突起部,在回针传递杆位于使回针杆的锤部成为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离开的离开状态的起停控制位置时,该销状突起部位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的一侧;在回针传递杆位于使回针杆的锤部成为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抵接的抵接状态的归零动作控制位置时,该销状突起部位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的另一侧,在该销状突起部越过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时,使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弹性变形。
在该种情况下,能够得到定位和点击感(适度感)双方。即,通过使回针传递杆的销状突起部位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不仅将回针传递杆选择性地定位在起停控制位置或者归零动作控制位置从而控制心形凸轮基于回针杆的开放和归零,而且在通过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的一侧向另一侧越过该凸部而使回针传递杆从起停控制位置向归零动作控制位置移位时,能够使操作者对归零按钮的按压产生点击感,在通过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的另一侧向一侧越过该凸部而使回针传递杆从归零动作控制位置向起停控制位置移位时,也能够使操作者对起停按钮的按压产生点击感,该起停按钮的按压是用于指示计时测量的开始的。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构成为,为了将回针传递杆保持在使回针杆的锤部成为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抵接的抵接状态的归零动作控制位置,使得在回针传递杆的销状突起部位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的所述另一侧的情况下,且在将归零按钮最大限度按入而使归零指示杆最大限度转动时,在该归零指示杆的输出侧端部、和回针传递杆的与该输出侧端部对应的输入侧端部之间留有间隙。
在该种情况下,即使由于落下或者异物撞击等对归零按钮错误地施加冲击而使归零按钮被急剧按入,也不会有大的冲击通过归零杆传递到回针传递杆等,能够将关联杆等因冲击而受损伤的可能性抑制到最低限度。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构成为,为了将回针传递杆保持在使回针杆的锤部成为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离开的状态的起停控制位置,使得在回针传递杆的销状突起部位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的所述一侧的情况下,且在将起停按钮最大限度按入而使起停杆最大限度转动时,在该起停杆的输出侧端部、和回针传递杆的与该输出侧端部对应的输入侧端部之间留有间隙。
在该种情况下,即使由于落下或者异物撞击等对起停按钮错误地施加冲击而使起停按钮急剧按入,也不会有大的冲击通过起停杆传递到回针传递杆等上,能够将关联杆因冲击而受损伤的可能性抑制到最低限度。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从钟表的厚度方向观察,在计时下板与开关弹簧之间配置有起停杆、归零指示杆、回针传递杆以及回针杆。
在该种情况下,能够在通常的电子钟表中紧凑地装入计时机构。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所述计时钟表具有停止杆,归零指示杆伴随归零按钮的按压而转动,该停止杆随着归零指示杆的转动而转动,并且该停止杆对计时轮组进行调整。
在该种情况下,在进行归零指示时,能够不对计时运针用电动机造成影响地进行归零动作。此外,停止杆对计时轮组的调整是随着归零指示按钮的转动而经由归零指示杆进行的,相对于此,对心形凸轮的机械式归零是由归零指示杆通过回针传递杆以及回针杆来进行的,所以停止杆对计时轮组的调整与锤对心形凸轮的机械式归零相比,能够更加可靠迅速地进行。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停止杆构成为对秒计时轮中间轮进行调整,该秒计时轮中间轮用于将电动机的旋转传递给秒计时轮,秒计时轮具备滑移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存在在归零动作时计时轮组的驱动用电动机的转子被强制转动的可能性(转子的相位偏移的可能性),在这方面不会产生误差。此外,如果希望,也可以直接调整秒计时轮的齿轮自身,根据情况,也可以调整其他的计时轮。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构成为,回针杆以自校准方式定位来进行归零动作,使得由回针传递杆对该回针杆施加的力和由与回针杆的多个锤部对应的心形凸轮对回针杆的所述多个锤部施加的力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可靠地进行机械式归零。此外,能够组装这种自校准式定位机构是由于:起停杆以及归零指示杆采用使回针传递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方式与该回针传递杆卡合,该回针传递杆与心形凸轮协作使回针杆进行自校准动作。
这里,自校准动作典型地是通过回针杆的卡合部(典型的是长孔)与被卡合部(典型的是销状突起部)的卡合来实现,其中,与由回针传递杆施加给回针杆的外力恰好呈反作用的力由多个心形凸轮施加给回针杆的所对应的锤部,从而使回针杆的位置或者方向偏离。此外,锤的数目典型的是三个(计时时锤、计时分锤以及计时秒锤),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是两个。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地,回针杆具有受到来自回针传递杆的力的力输入部,计时钟表具有移位引导机构,回针杆在该力输入部受到来自回针传递杆的力时,该移位引导机构引导回针杆移位,该移位引导机构具备两个引导销以及与所述引导销分别嵌合的引导用长孔状部,两个引导用长孔状部中的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在如下位置具有凹部:在回针杆的锤部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的顶点抵接时,所述凹部在所述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内所对应的引导销所在的区域中,且位于所述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的长度方向位置的侧面,所述凹部允许该引导销向与所述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两个引导用长孔状部中的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在如下位置具有凹部:在回针杆的锤部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的顶点抵接时,所述凹部在所述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内所对应的引导销所在的区域中,且位于所述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的长度方向位置的侧面,所述凹部允许该引导销向与所述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所以,即便在“回针杆的锤部抵接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的顶点”的状态下,恰好朝向心形凸轮的旋转中心的方向的的力由锤部作用在心形凸轮上使得心形凸轮形成无法向任何方向转动的顶住状态的情况下,与由心形凸轮的顶点施加给回针杆的该锤部的力(反力即反作用)以及从回针传递杆施加给回针杆的力输入部的力对应地,对回针杆产生绕一个引导销的转矩,允许引导销向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侧面的凹部内移位,因此通过该转矩使回针杆摆动,引导销随着该摆动而嵌入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侧面的凹部。其结果,与锤部的心形凸轮接触面的形状、锤部的移位方向(引导用长孔状部的长度方向)以及锤部的心形凸轮接触面相对于心形凸轮的相对方向等相对应地,伴随进一步按入,在锤部的心形凸轮接触面从心形凸轮的顶点偏离的位置(顶点的任何一侧),锤部与心形凸轮的顶点附近的表面部接触,从而摆脱顶住状态,能够可靠地进行使心形凸轮转动的通常的归零动作。
此外,在与多个心形凸轮中的一个心形凸轮的顶点对应的锤部进行抵接的情况下,通常,与多个心形凸轮中其他的心形凸轮的顶点对应的锤部处于尚未接触的状态,所以关于回针杆的转动或者摆动,只要考虑回针杆的由力输入部受到的力和与心形凸轮的顶点接触的锤部受到的来自心形凸轮的力即可。亦即,即使将多个心形凸轮组合到一起,两个以上的心形凸轮的顶点与所对应的锤部成为都恰好接触的状态的概率极低。但是,即使在两个以上的心形凸轮的顶点与所对应的锤部的顶点恰好接触的情况下,与作用于回针杆上的转矩的总和相应地,回针杆进行摆动,引导销嵌入凹部,从而也同样能够一下子脱离顶住状态。在心形凸轮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不同的部位形成凹部,或者形成为连成一个(一连串)的长的(幅度宽的)凹部。
心形凸轮典型地,具有关于连接顶点和旋转中心的假想线镜像对称的形状。但是如果希望,则也可以成为非对称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在锤接触心形凸轮的顶点附近时施加在心形凸轮上的归零转矩变得更大。
多个锤部相对于引导用长孔状部典型的是位于不同侧,在成为顶住状态时,由于能够改变作用在回针杆上的转矩的方向,所以典型的是将凹部设置在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两个侧面上。但是,在顶住状态产生的频率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在单侧。
此外,本发明的计时钟表,典型地构成为进行上述那样的自校准式的动作,但是顶住状态在自校准式以外的情况下也会发生,所以计时钟表也可以不是自校准式的。
在自校准式的情况下,典型的是,以如下方式配置各心形凸轮并规定各锤部的接触面的方向:将计时钟表的心形凸轮形成为相同的尺寸以及形状,而且,在各心形凸轮与所对应的锤部之间发生顶住状态时回针杆所占据的位置,对于所有心形凸轮以及锤部而言都是相同的。在该情况下,引导用长孔状部的各侧面的凹部实际上可以是一个。但是,根据多个心形凸轮的大小、相对位置或者锤部的接触面的方向,引导用长孔状部的至少一个侧面的凹部也可以位于多个部位。此外,如果希望,则也可以将多个部位的凹部连成为一个。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的是,各引导销突出设置于钟表的支撑基板上,各引导用长孔状部形成于回针杆上。
在该种情况下,容易可靠地进行回针杆的引导及摆动。但是如果希望,则也可以在回针杆上突出设置两个引导销,所对应的引导用长孔状部也可以形成于与该销的突出端面对的支撑基板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的是,所述凹部形成于各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一个侧面上。但是,如果希望,如上所述,所述凹部也可以形成于各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两个侧面上。
在本发明的计时钟表中,典型的是,所述移位引导机构的引导用长孔状部形成有制动用凸部以妨碍与该引导用长孔状部嵌合的引导销沿该引导用长孔状部的长度方向相对移位,该制动用凸部从该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侧面向该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中央突出,使得在回针杆接近归零位置时对该回针杆作用有制动力,所述归零位置是回针杆的锤部的接触面部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的最小径接触部抵接的位置。
在该种情况下,在归零动作中回针杆移动时引导销在引导用长孔状部内对于引导用长孔状部相对移动,此时,引导销与从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侧面突出的制动用凸部碰撞而减速,所以能够将回针杆的锤部对心形凸轮造成过度冲击而使如计时秒针的计时针的显示指针主体或者用于将该指针主体安装到计时轴上的裙状管状部等受到损伤等的可能性抑制到最低限度。
此外,引导用长孔状部在与制动用凸部所在的侧面相反侧的侧面中的、与制动用凸部大致面对的部位,具有允许引导销的方向转换的凹部,使得在引导销与制动用凸部接触时,引导销在引导用长孔状部内至少能稍微向横向(与引导用长孔状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
另外,典型的是,设置有供与最初的制动用凸部接触后方向变换了的引导销碰撞的另一制动用凸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通过制动用凸部进行制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图9所示的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计时钟表中的主体部从后盖侧观察到的俯视说明图。
图2是对图1的计时钟表的主体部在计时机构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略去了电池正端子(板)以及计时支撑部的状态下从后盖侧观察到的俯视说明图。
图3是关于图1的计时钟表的中心附近部分的纵剖视说明图。
图4是关于图1的计时钟表的、按压起停按钮(起动/停止按钮)而指示计时开始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5是关于图1的计时钟表的、按压起停按钮(起动/停止按钮)后正在进行计时测量动作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6是关于图1的计时钟表的、按压归零按钮(复位按钮)而指示计时的机械归零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7是图1的计时钟表的机械式计时机构的立体说明图。
图8是图1的计时钟表的机械式计时机构涉及的部分的局部的剖面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计时钟表的外观的俯视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计时钟表的通常运针轮组以及计时轮组的立体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的计时钟表的动作的概要的框图,图11(a)是表示计时动作开始时的流程的概要的框图,图11(b)是表示计时动作停止时的流程的概要的框图,图11(c)是表示计时动作复位时的流程的概要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的计时钟表的回针杆具有图2所示那样的引导长孔的情况下,虽然少见但有可能发生的心形凸轮的归零难于进行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3是关于可避免图12所示那样的现象发生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计时钟表的、表示与图12同样的归零动作中途的状态(但是,该情况是过渡性地暂时产生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3的计时钟表中脱离了图13所示的状态的、与图13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3的状态下取出回针杆以及心形凸轮的部分来放大表示的俯视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在图14的状态下取出回针杆以及心形凸轮的部分来放大表示的、与图15同样的俯视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在归零处理结束之前能够使回针杆减速的、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计时钟表的与图5同样的状态(计时测量状态或者测量停止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计时钟表的回针杆正在减速的归零动作的中途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符号说明
1、1A、1B:计时钟表;
2:底板;
2a:孔部;
2b:转动中心销;
2c:归零指示杆嵌合部;
2d:起停杆嵌合部;
2e:环状轴支承部;
2f:环状轴支承部;
2g:卡定突起部;
3:轮组承托部;
4:表盘;
5:计时下板;
5a:贯通孔;
5b:回针传递杆转动中心销;
5c、5d:回针杆引导销(自校准引导销);
5e:归零指示杆弹簧支撑销;
5f:归零指示杆卡定销;
5g:停止杆转动中心销;
5h:停止杆弹簧支撑销;
5j:回针传递杆嵌合部;
6:计时承托件;
7、7A、7B:机械式计时机构;
8、8A、8B:计时钟表主体(动作单元);
11:电池;
12:通常运针用电动机;
12a:转子;
13:计时运针用电动机;
13a:转子;
14:通常运针用轮组;
15:计时轮组;
16:起动/停止(起停)按钮;
17:复位(归零)按钮;
18:转柄(卷真);
19:表把(りゅうず);
20:归零指示杆;
21:孔部;
22:输入侧臂部;
23:输出侧臂部;
23a:末端部;
24:弹簧部;
25:末端部;
26:指示支撑突出部;
27:停止杆卡定突起部;
28:卡定缘部;
29:卡合缘部;
30:起停杆;
31:一端部(基端部);
32:孔部;
33:臂部;
34:延伸端部;
35:回针传递杆按压用突出部;
36:突出部;
37:主面(后盖侧主面);
38:销状突起部;
39:被卡定部;
40:回针传递杆;
41:孔部;
42:输入侧臂部;
43:输出侧臂部;
44:起停杆卡合部;
45:归零指示杆卡合用销状突起部;
46:主面(后盖侧主面);
47:销状突起部;
48:(U字形)卡合槽部;
49:回针杆动作部;
50、50A、50B:回针杆;
50a:头部侧臂部;
50b、50bA、50bB:尾部侧臂部;
50c:左翼侧臂部;
50d:右翼侧臂部;
51:回针杆动作销(力输入部);
52:引导槽部;
53、53A、53B:引导孔部(引导用长孔部);
53a、53b、53aA、53bA、53aB、53bB:侧面;
54:(大径的)槽部分;
55:(大径的)孔部分;
56:秒锤(秒心形凸轮接触部);
56a、56b:秒锤的接触面;
56c:秒锤的顶点;
57:分锤(分心形凸轮接触部);
57c:分锤的顶点;
58:时锤(时心形凸轮接触部);
58c:时锤的顶点;
60:电池正端子;
61:起停开关杆部;
61a:末端部;
62:归零开关杆部;
62a:末端部;
63:起停开关弹簧部;
63a:弹簧主体部;
63b:末端卡合部;
63c:基端侧长侧面;
63d:末端侧短侧面;
63e:肩部;
64: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
64a:主体部;
64b:末端卡合部;
64c:基端侧倾斜部;
64d:末端侧倾斜部;
64e:凸部;
64f:凹部;
64g:倾斜部;
64h:突起部;
64j:顶点;
70:停止杆;
71:孔部;
72:第一臂部;
73:第二臂部;
74:弹簧部;
75:末端部;
76:被卡定部;
77:分支臂部;
78:计时中间轮调整缘部;
81:秒计时轮;
81a:计时秒针;
81b:秒心形凸轮;
81bh:左侧的接触面;
81bm:右侧的接触面;
81bt:秒心形凸轮的顶点;
81c:秒计时齿轮;
81d:秒计时轴(秒クロノグラフ真);
81e:按压弹簧;
82:分计时轮;
82a:计时分针;
82b:分心形凸轮;
82bt:分心形凸轮的顶点;
82c:分计时齿轮;
82d:分计时轴;
83:时计时轮;
83a:计时时针;
83b:时心形凸轮;
83bt:时心形凸轮的顶点;
83c:时计时齿轮;
83d:时计时轴;
84:秒计时中间轮;
84a:秒计时第一中间轮;
84b:秒计时第二中间轮;
85:分计时中间轮;
85a:分计时第一中间轮;
85b:分计时第二中间轮;
86:时计时中间轮;
86a:时计时第一中间轮;
86b:时计时第二中间轮;
86c:时计时第三中间轮;
90:第五轮;
91:秒轮;
92:第四轮;
93:第三轮;
94:分轮;
95:日期内轮(日の裏車);
96:时轮;
97:秒针;
98:分针;
99:时针;
101、102:凹部;
111、121:制动用凸部;
112、122:凹部;
A1、A2:进退方向;
B1:摆动方向;
C:中心轴线;
C1、C2:旋转中心;
C4、C5:中心轴线;
D1、D2:进退方向;
E1:摆动方向;
F1、F2:转动方向;
G1:弯曲方向;
G2:返回方向;
H1、H2:旋转方向;
J1、J2:回针杆的概略的移位方向;
K、K1、K2、K3、Kc、K1c:力;
M1、M2:旋转方向;
P2a:归零指示杆的动作位置;
P2i:归零指示杆的初始位置;
P2m:归零指示杆的中间位置;
P3a:起停杆的动作位置;
P3i:起停杆的初始位置;
P4a:回针传递杆的动作位置(归零动作控制位置或者归零动作位置);
P4i:回针传递杆的初始位置(起停控制位置或者非归零动作位置);
P4m:回针传递杆的中间位置(归零处理(归零动作)进行到中途的位置);
P5a:回针杆的动作位置(归零位置);
P5d:顶住状态时回针杆占据的长度方向位置;
P5i:回针杆的非归零位置(开放位置或者初始位置);
P5m:回针杆的中间位置(归零处理(归零动作)进行到中途的位置);
P5w:回针杆从顶住状态脱离时占据的摆动位置;
P7a:动作位置(停止位置);
P7i:初始位置(非停止位置);
Q1、Q2:间隙;
S1:电起停信号;
S2:电归零信号;
T:钟表的厚度方向;
U:位置(顶住发生时引导销在长孔内占据的位置);
Ua、Ub:部位;
V1:计时机构的初始状态(计时归零状态);
V2:计时测量开始指示状态(或者计时测量停止指示状态);
V3:计时测量状态(或者计时测量停止状态);
V4:计时归零指示状态;
V4d:顶住状态;
W1、W2:摆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所示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例如如图1~图3以及图9~图10所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计时钟表1将电池11作为电源并具有通常运针用电动机12以及计时运针用电动机13,通过所述电动机12及13并经由它们各自的关联轮组即通常运针用轮组14以及计时轮组15以电气方式、电子方式驱动。标号19是表把,标号18是转柄。此外,在该说明书中,所谓计时钟表1指具有计时功能的钟表。
从图3、图9以及图10可知,计时钟表1的主体或者动作单元8具有从通常运针用电动机12的转子12a经由第五轮90而旋转的秒轮91、从该第五轮90经由第四轮92、第三轮93而旋转的分轮94、以及从该分轮94经由日期内轮95而旋转的时轮96。在秒轮91、分轮94以及时轮96上安装秒针97、分针98以及时针99。从图3的剖视说明图以及图9的外观图中可知,分针98以及时针99绕计时钟表1的中心轴线C旋转,秒针97是在从该中心轴线C离开的位置处旋转的小秒针的形态。通常运针用轮组14中的大多数的轮12a、90、91、92、93等支撑于底板2和轮组承托部3之间,时轮96等支撑于底板2的表盘4侧。
另外,从图3的剖视说明图、图9的外观图以及图10的立体图中可知,计时钟表1具有在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秒计时轴81d上安装的计时秒针81a、在绕位于12时位置的旋转中心C1旋转的分计时轴82d上安装的计时分针82a、以及绕位于9时位置的旋转中心C2旋转的时计时轴83d上安装的计时时针83a。另外,从图10等可知,在各计时轴81d、82d、83d上嵌装有各自的心形凸轮81b、82b、83b。
从图3中可知,秒计时齿轮81c经由按压弹簧81e以能够滑动和旋转的方式嵌装于秒计时轴81d上。同样,如图10所示,分计时齿轮82c经由按压弹簧(未图示)以能够滑动和旋转的方式嵌装于分计时轴82d上,时计时齿轮83c经由按压弹簧(未图示)以能够滑动和旋转的方式嵌装于时计时轴83d上。这里,由秒计时轴81d、秒心形凸轮81b、秒计时齿轮81c以及按压弹簧81e等构成了秒计时轮81,由分计时轴82d、分心形凸轮82b以及分计时齿轮82c、按压弹簧(未图示)等构成了分计时轮82,由时计时轴83d、时心形凸轮83b以及时计时齿轮83c、按压弹簧(未图示)等构成了时计时轮83。
计时轮组15大致配置于底板2和轮组承托部3之间,秒计时轮81、分计时轮82、时计时轮83、和之后要详述的计时关联杆,从计时钟表1的厚度方向T观察,主要配置于计时下板5和计时承托部6之间。此外,在计时承托部6的后盖侧配置有作为用于赋予基准电位的弹性金属薄板的电池正端子60。
计时轮组15包括秒计时轮81、分计时轮82和时计时轮83,所述秒计时轮81从计时运针用电动机13的转子13a经由秒计时中间轮84(在该例中由秒计时第一中间轮84a和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构成)借助秒计时齿轮81c进行旋转,所述分计时轮82从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经由分计时中间轮85(在该例中由分计时第一中间轮85a和分计时第二中间轮85b构成)借助分计时齿轮82c进行旋转,所述时计时轮83从分计时第一中间轮85a经由时计时中间轮86(在该例中由时计时第一中间轮86a、时计时第二中间轮86b、以及时计时第三中间轮86c构成)借助时计时齿轮83c进行旋转。
机械式计时机构7,除了具有起动/停止(起停)按钮16及复位(归零)按钮17之外,还具有归零指示杆20、起停杆30、回针传递杆40、回针杆50以及停止杆70。
电池正端子60是对动作单元8的电气电路块等赋予基准电位的导电体,而且具有机械性的弹性的部分、即由具有弹性的金属薄板构成,电池正端子60包括:起停开关杆部61和归零开关杆部62、以及起停开关弹簧部63和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
起停按钮16可在A1、A2方向上进退,如图4所示,在将起停按钮16向A1方向按入时,使起停开关杆部61向B1方向摆动,将该起停开关杆部61的末端部61a按压到电路基板(未图示)的侧面的触点上,从而产生电气起停信号S1。同样,归零按钮17可在D1、D2方向上进退,如图6所示,在将归零按钮17向D1方向按入时,使归零开关杆部62向E1方向摆动,将该归零开关杆部62的末端部62a按压到电路基板(未图示)的侧面的触点上,从而产生电气归零信号S2。
底板2相对于计时钟表1的周方向在起停按钮16和归零按钮17所在的部位之间的位置具有孔部2a(图8),在该孔2a内螺合有转动中心销2b。如图8所示,该转动中心销2b贯通并突出于计时下板5的贯通孔5a,该贯通孔5a位于与所述孔部2a对准的位置,并且该转动中心销2b沿长度方向(计时钟表1的厚度方向T)具有归零指示杆嵌合部2c及起停杆嵌合部2d。转动中心销2b的归零指示杆嵌合部2c经由环状轴支承部2e将归零指示杆20支撑为能够绕中心轴线C4向F1、F2方向转动。同样,转动中心销2b的起停杆嵌合部2d经由环状轴支承部2f将起停杆30支撑为能够绕共同的中心轴线C4向F1、F2方向转动。
如图8、图7以及图2等所示,计时下板5具有回针传递杆转动中心销5b(图8)、回针杆50的自校准引引导销5c、5d、归零指示杆弹簧支撑销5e、归零指示杆弹簧卡定销5f、停止杆转动中心销5g以及停止杆弹簧支撑销5h。
此外,转动中心销2b也可以突出设置于计时下板5,而代替突出设置于底板2。在该情况下,用于构成机械式计时机构7的全部杆类20、30、40、50、70被该计时下板5支撑于该计时下板5的计时承托件6侧。
从图8、图7以及图2等可见,归零指示杆20具有孔部21(图8)、位于该孔部21的一端侧的输入侧臂部22、和位于该孔部21的另一端侧的输出侧臂部23,在输入侧臂部22的端部形成有呈U字形地弯曲的弹簧部24。归零指示杆20在中央的孔部21处通过转动中心销2b的归零指示杆嵌合部2c被支撑为在F1、F2方向上转动自如,并且在弹簧部24的末端部25处与归零指示杆支撑销5e卡合。即归零指示杆20能够在初始位置P2i(图2等)和工作位置P2a(图6等)之间在F1、F2方向上转动。
归零指示杆20还在输入侧臂部22的外侧部具有指示支撑突出部26。归零指示杆20另外在输出侧臂部23的内侧缘具有停止杆卡定突起部27,在输出侧臂部23的末端部附近的内侧缘具有卡定缘部28,并且在末端部23a具有卡合缘部29。
因此,如图2等所示,归零指示杆20在未施加有外力的状态下,通过弹簧部24在F2方向上受到转动偏移力,将卡定缘部28被归零指示杆卡定销5f所卡定的卡定位置作为初始位置P2i。另一方面,当归零按钮17被向D1方向按入时,该归零按钮17的D1方向按压力被施加在归零指示杆20的输入侧臂部22的突出部26上,使得归零指示杆20绕转动中心销2b向F1方向转动,(只要不是如下状态:已进行复位而使回针传递杆40到达后述的作为归零动作控制位置的动作位置(归零动作位置)P4a那样的状态)利用输出侧臂部23的末端的卡合缘部29与回针传递杆40卡合。
如从图8、图7以及图2中可见,起停杆30具有孔部32(图8)和臂部33,该孔部32位于作为基端部的一端部31附近,该臂部33从该孔部32向一个方向延伸,并且,起停杆30在该臂部33的延伸端部34的一侧具有回针传递杆按压用突出部35。起停杆30在基端部31的孔部32处通过共同转动中心销2b的起停杆嵌合部2d被支撑为绕共同的中心轴线C4在F1、F2方向上转动自如。亦即,起停杆30能够在初始位置P3i(图2等)和动作位置P3a(图4等)之间在F2、F1方向上转动。
起停杆30构成为,被与归零指示杆20共用的同一个转动中心销2b支撑为转动自如,并绕共同的旋转中心轴线C4转动,所以,由于该杆20、30的转动区域实际上可以共用,所以能够将占有面积抑制到最低限度。并且,由于共同的旋转中心轴线C4位于起停按钮16和归零按钮17之间的位置,所以通过向A1方向按入起停按钮16而转动的起停杆30和通过向D1方向按入归零按钮17而转动的归零指示杆20能够从(互为)相反的方向卡合回针传递杆40,使得该回针传递杆40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起停杆30还在臂部33的外缘部具有突出部36,并且,在臂部33的孔部32与突出部36之间的部位,在与电池正端子60对面的主面(后盖侧主面)37上具有与电池正端子60的起停开关弹簧部63卡合的销状突起部38。起停杆30还在末端外缘部上具有与底板2的卡定突起部2g卡定的卡合缘部39。
如从图1以及图4等中可知,起停开关弹簧部63具有细长的弹簧主体部63a和在该弹簧主体部63a的末端部附近形成的末端卡合部63b。末端卡合部63b具有:与弹簧主体部63a相连的基端侧长侧面63c和末端侧短侧面63d;以及用于连接基端侧长侧面63c和末端侧短侧面63d这两侧面的阶梯部形态的肩部63e。起停杆30的突起部38能够在与末端侧短侧面63d及肩部63e抵接的位置、以及在使弹簧主体部63a向G1方向弯曲的状态下抵接于基端侧长侧面63c的位置(图4)之间移位。
因此,起停杆30在未施加有外力的状态下,通过起停开关弹簧部63的肩部63e在F1方向上受到转动偏移力,并占据卡合缘部39与卡定突起部2g卡定的初始位置P3i。另一方面,当将起停按钮16向A1方向按入时,如图4所示,该起停按钮16的A1方向按压力施加在起停杆30的突出部36上,使得起停杆30绕旋转中心销2b向F2方向转动,(在回针传递杆40未返回到后述的作为起停控制位置的初始位置(非归零位置)P4i的情况下)利用臂部33的位于延伸端部34的一侧的回针传递杆按压用突出部35与回针传递杆40卡合。伴随起停杆30向F2方向的转动,起停杆30的销状突起部38使起停开关弹簧部63向G1方向弯曲。当销状突起部38越过肩部63e而沿基端侧长侧面63c移位时,起停按钮16的A1方向按压的阻力急剧降低,给操作者带来点击的感觉。当解除起停按钮16的A1方向按压力时,在起停开关弹簧部63的主体部63a的G2方向回复力的作用下,起停杆30的突起部38从与起停开关弹簧部63的末端卡合部63b的基端侧长侧面63c卡合的位置返回到与末端侧短侧面63d卡合的位置,起停杆30向F1方向返回(例如参照图5),起停按钮16也向A2方向返回。
如从图8图7、图6及图4等中可见,回针传递杆40具有:孔部41(图8)、位于该孔部41的一端侧的输入侧臂部42、和位于该孔部41的另一端侧的输出侧臂部43。回针传递杆40在中央的孔部41通过转动中心销5b的回针传递杆嵌合部5j被支撑为能够绕中心轴线C5向H1、H2方向转动自如。输入侧臂部42在末端的一侧缘部具有起停杆卡合部44,而且输入侧臂部42具有从与计时下板5面对的一侧的主面突出的归零指示杆卡合用销状突起部45。
亦即,回针传递杆40能够在作为起停控制位置的初始位置(非归零动作位置)P4i(图4、图5等)与作为归零动作控制位置的动作位置(归零动作位置)P4a(图6、图2等)之间向H1、H2方向转动。如图2那样在回针传递杆40位于动作位置(归零动作位置)P4a时,起停杆30从初始位置P3i沿F2方向向动作位置P3a转动的话,起停杆30的回针传递杆按压用突出部35与回针传递杆40的输入侧臂部42的起停杆卡合部44接触而使回针传递杆40沿H2方向朝非归零动作位置P4i转动(图4)。另一方面,如图4、图5那样,在回针传递杆40位于初始位置(非归零动作位置)P4i时,归零指示杆20从位置P2i沿F1方向向位置P2a转动的话,归零指示杆20的卡合缘部29与回针传递杆40的输入侧臂部42的归零指示杆卡合用销状突起部45接触而使回针传递杆40沿H1方向朝归零动作位置P4a转动(图6)。
回针传递杆40还在输出侧臂部43的与电池正端子60面对的一侧的主面(后盖侧主面)46上具有用于与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卡合的销状突起部47,并且,回针传递杆40在输出侧臂部43的末端部具有回针杆动作部49,该回针杆动作部49具有供回针杆50的回针杆动作销51间隙卡合的U字形凹部形态的卡合槽部48。
与销状突起部47卡合的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具有细长的弹簧形态的主体部64a和末端的卡合部64b。末端卡合部64b包括:具有倾斜部64c、64d的凸部64e、以及具有倾斜部64g的突起部64h,该倾斜部64g与末端侧倾斜部64d协作而形成凹部64f。基端侧倾斜部64c与主体部64a的侧缘连续地相连接。
因此,回针传递杆40的销状突起部47能够在位于凸部64e的末端侧倾斜部64d侧且凹部64f内的状态(如图4、图5那样,与回针传递杆40的初始位置(非归零动作位置)P4i对应)和位于凸部64e的基端侧倾斜部64c侧的状态(如图6、图2那样,与回针传递杆40的动作位置(归零动作位置)P4a对应)之间移动。严格说,回针传递杆40的动作位置(归零动作位置)P4a是使回针杆50占据后述的动作位置(归零动作位置)P5a的、回针传递杆40的位置。此外,在回针传递杆40的销状突起部47位于凸部64e的顶点64j的情况下,处于尚未进行(至少未结束)回针杆50的归零动作的状态。
亦即,回针传递杆40通过起停杆30向H2方向转动,在销状突起部47越过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凸部64e的顶点64j时,在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弹力作用下销状突起部47沿末端侧倾斜部64d移位,所以回针传递杆40进一步向H2方向转动,最终占据初始位置(非归零动作位置)P4i,经由与U字形卡合槽部48间隙卡合的回针杆动作销51使回针杆50移位至非归零位置(开放位置)P5i(例如图4)。
在销状突起部47位于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凹部64f内、且回针传递杆40位于初始位置(非归零动作位置)P4i的情况下,回针传递杆40向H2方向转动至最大限度,回针传递杆40的起停杆卡合部44占据向H2方向转动了最大限度的位置,所以,在该状态P4i下在起停杆30的回针传递杆按压用突出部35与回针传递杆40的起停杆卡合部44之间留有间隙Q1(参照图4),使得在该状态P4i下,即便将起动/停止按钮(起停按钮)16向A1方向按入最大限度,使得起停杆30向F2方向转动达到最大限度,起停杆30的回针传递杆按压用突出部35也不会与回针传递杆40的起停杆卡合部44接触。因此,在该状态P4i下即使起动/停止按钮(起停按钮)16受到冲击等而被向A1方向按入最大限度,使得起停杆30向F2方向转动最大限度,也不用担心起停杆30的回针传递杆按压用突出部35与回针传递杆40的起停杆卡合部44碰撞,能够避免冲击的传递。
另一方面,在销状突起部47越过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凸部64e而位于基端侧倾斜部64c侧、且回针传递杆40位于动作位置(归零动作位置)P4a的情况下,回针传递杆40向H1方向最大限度转动,回针传递杆40的归零指示杆卡合用销状突起部45占据向H1方向转动了最大限度的位置,所以,在该状态P4a下在归零指示杆20的卡合缘部29与回针传递杆40的归零指示杆卡合用销状突起部45之间留有间隙Q2(参照图6),使得在该状态P4a下,即使复位按钮(归零按钮)17向D1方向被最大限度地按入,归零指示杆20向F1方向被最大限度地转动,归零指示杆20的卡合缘部29也不会与回针传递杆40的归零指示杆卡合用销状突起部45接触。因此,在该状态P4a下,即使复位按钮(归零按钮)17由于冲击等向D1方向被最大限度地按入且归零指示杆20向F1方向被最大限度转动,也不用担心归零指示杆20的卡合缘部29与回针传递杆40的归零指示杆卡合用销状突起部45碰撞,能够避免冲击的传递。
另一方面,回针传递杆40借助归零指示杆20向H1方向转动,在销状突起部47越过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凸部64e的顶点64j时,在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弹力作用下销状突起部47沿基端侧倾斜部64c移位,所以回针传递杆40更加向H1方向转动,最终占据动作位置(归零动作位置)P4a,经由与U字形凹部形态的卡合槽部48卡合的回针杆动作销51使回针杆50移位至归零位置P5a(例如图6)。
从图3、图7以及图6、图5等中可见,停止杆70具有:孔部71(图3)、位于该孔部71的一端侧的第一臂部72;和位于该孔部71的另一端侧的第二臂部73,在第二臂部73的端部形成有呈U字形弯曲的弹簧部74。停止杆70在中央的孔部71被转动中心销5g支撑为向M1、M2方向转动自如,停止杆70以弹簧部74的末端部75与停止杆支撑销5h卡合。
另外,停止杆70在第一臂部72的外侧部具有被卡定部76。停止杆70还在第二臂部73的分支臂部77具有计时中间轮调整缘部78,该计时中间轮调整缘部78向计时钟表1的厚度方向T弯折,且在该厚度方向T上延伸的同时向横向突出。
停止杆70能够在初始位置(非停止位置)P7i(图2等)与动作位置(停止位置)P7a(图6等)之间向M1、M2方向转动。
如图2、图4等所示,停止杆70在第一臂部72的被卡定部76被处于非动作位置P2i的归零指示杆20的停止杆卡定突起部27卡定的状态下,停止杆70克服弹簧部74的弹力而占据向M2方向转动了的非停止位置P7i。在停止杆70处于该非停止位置P7i的情况下,停止杆70的分支臂部77的计时中间轮调整缘部78占据离开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的位置,允许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转动。
另一方面,当归零指示杆20被向F1方向转动时,归零指示杆20的停止杆卡定突起部27对第一臂部72的被卡定部76的卡定被解除。因此,停止杆70通过弹簧部74的力向M1方向转动,停止杆70的分支臂部77的计时中间轮调整缘部78占据与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卡合的动作位置(停止位置)P7a,调整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禁止与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啮合的秒计时齿轮81c转动。
停止杆70占据停止位置P7a的时刻,如后所述,是略早于通过回针杆50的锤56、57、58使心形凸轮81b、82b、83b机械式归零的时刻,在心形凸轮81b、82b、83b机械式归零时,秒计时齿轮、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秒计时第一中间轮84a、计时运针用转子13不转动。
回针杆50作为整体呈鸟飞翔着的形状,具有头部侧臂部50a、尾部侧臂部50b、两翼侧臂部50c、50d。
在回针杆50的头部侧臂部50a上形成有用于构成细长开口形态的回针杆引导部或者引导用长孔状部的引导槽部52,在回针杆的尾部侧臂部50b形成有与引导槽部52协动且用于构成细长开口形态的回针杆引导部或者引导用长孔状部的、引导孔部或者引导用长孔部53。该引导槽部52以及引导孔部53与突出设置于计时下板5的与计时支撑6面对的表面上的第一以及第二回针杆引导销5d、5c嵌合。这里,第一以及第二回针杆引导销5d、5c的外周面与引导槽部52及引导孔部53的内表面之间存在有少许间隙。因此,回针杆50大致能够沿引导槽部52以及引导孔部53的延伸方向在J1、J2方向上移动。此外,在引导槽部52以及引导孔部53各自的一端分别形成有比该槽部52及孔部53的其他部分稍大的槽部分54以及孔部分55。因此,在第一以及第二回针杆引导销5d、5c位于槽部分54以及孔部分55内的情况下,回针杆50的朝向也多少可能变动。这里,回针杆50的移位引导机构由第一及第二回针杆引导销5d、5c、和引导槽部52及引导孔部53组成。
在回针杆50的右翼侧臂部50d上突出设置有作为力输入部的回针杆动作销51,该回针杆动作销51与回针传递杆40的输出侧臂部43的回针杆动作部49的U字形槽部48嵌合,并随着回针传递杆40向H1方向的转动而受到动作力K,从而向J1方向移位。
另外,回针杆50在尾部侧臂部50b的末端部具有作为秒锤的秒心形凸轮接触部56,并且在左翼侧臂部50c的末端部具有作为分锤的分心形凸轮接触部57,还在右翼侧臂部50d的末端部具有作为时锤的时心形凸轮接触部58。
因此,当与复位按钮17的D1方向按压相应地回针传递杆40向H1方向转动时,回针杆50在回针杆动作销51处受到回针传递杆40的输出侧臂部43的回针杆动作部49的力K,引导槽52以及引导孔53由引导销5d及5c引导而向J1方向移位,秒心形凸轮接触部56与秒心形凸轮81b抵接或者压接,同时分心形凸轮接触部57与分心形凸轮82b抵接或者压接,时心形凸轮接触部58与时心形凸轮83b抵接或者压接。这里,当心形凸轮接触部56、57、58到达与秒、分及时心形凸轮81b、82b、83b接触的区域时,动作力K的作用线实际上朝向通过中心轴线C的方向。在达到抵接状态或者压接状态时,引导销5d及5c恰好位于引导槽52以及引导孔53的稍大的槽部分54以及孔部分55内,所以能够实现回针杆50的接触部(锤)56、57、58恰好抵接或者压接其所对应的心形凸轮81b、82b、83b的最小径部。此时,回针传递杆40的输出侧臂部43的回针杆动作部49经由回针杆动作销51推压回针杆50的力K,恰好与秒心形凸轮81b在秒心形凸轮接触部(秒锤)56处推压回针杆50的力K1、分心形凸轮82b在分心形凸轮接触部(分锤)57处推压回针杆50的力K2、以及时心形凸轮83b在时心形凸轮接触部(时锤)58处推压回针杆50的力K3的合力相平衡,而且四个力K、K1、K2、K3施加给回针杆50的转矩实际上也平衡,即使槽部分54以及孔部分55的周壁支撑引导销5d及5c的力实际上不起作用,回针杆50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在该状态下,回针杆50利用秒心形凸轮接触部56、分心形凸轮接触部57以及时心形凸轮接触部58被压接在秒心形凸轮81b、分心形凸轮82b以及时心形凸轮83b上,从而使秒计时轮81、分计时轮82以及时计时轮83归零。由此实现自校准。
接着,在图1~图10中以图2以及图4~图6为主,并根据图11的流程图说明如上构成的计时钟表1的操作以及动作。
计时钟表1的主体(动作单元)8的机械式计时机构7在初始状态V1下处于图2所示那样的状态。这里,所谓机械式计时机构7的初始状态V1指归零结束后而且归零(复位)按钮17向D2方向后退或者返回到突出的原始位置的状态。
更详细说,在机械式计时机构7的初始状态V1下,归零指示杆20在弹簧24的作用下向F2方向偏移转动,并占据以卡定缘部28卡定于卡定销5f的初始位置P2i。在该初始位置P2i,归零指示杆20的停止杆卡定突起部27按压停止杆70的被卡定部76,将停止杆70设定于克服弹簧74的弹力而向M2方向转动的位置P7i。另外,在机械式计时机构7的初始状态V1下,起停杆30的销状突起部38在起停开关弹簧部63的肩部63e处向F1方向偏移,从而起停杆30占据端部34的外缘的被卡定部39与底板2的卡定突起部2g卡定的初始位置P3i。进而,在机械式计时机构7的初始状态V1下,回针传递杆40占据向H1方向最大限度转动了的动作位置P4a。在该动作位置P4a,销状突起部47与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凸部64e的基端侧倾斜部64c卡合,回针杆动作部49将回针杆50设定于向J1方向最大限度地移位的归零位置P5a。亦即,回针杆50位于归零位置P5a,其锤56、57、58压接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81b、82b、83b,从而将该心形凸轮81b、82b、83b设定在了归零位置。
在该初始状态V1下,当向A1方向下压起停(起动/停止)按钮16时,进入图4所示的计时计量开始指示状态V2。
当下压起停按钮16时,起停开关杆部61被推压使得其末端部61a与位于电路基板(未图示)侧面的触点接触,开关(触点)接通,如图11(a)所示,输出计时测量开始信号S1,开始驱动计时运针用电动机13,在有计数器(未图示)的情况下开始该计数器的计数。另一方面,在突出部36受到起停按钮16的A1方向下压力的起停杆30向F2方向转动。伴随该F2方向的转动,起停杆30的销状突起部38从起停开关弹簧部63的肩部63e中移出而沿基端侧长侧面63c移位时,操作者能够感觉到对起停按钮16的A1方向下压力的点击感。伴随起停杆30的F2方向转动,起停杆30到达动作位置P3a。该动作位置P3a是起停按钮16(为了解除心形凸轮的卡定)超过预定范围向A1方向被压入的情况的位置,例如可以是最大按入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此外,伴随起停杆30的F2方向转动,位于初始位置P4i的回针传递杆40的起停杆卡合部44受到起停杆30的突出部35的F2方向的按压,使得回针传递杆40向F2方向转动,回针传递杆40的销状突起部47越过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凸部64e的顶点64j而从倾斜面64c移动到倾斜面64d。(在销状突起部47越过顶点64j时,给操作者带来第二次点击的感觉。例如,为使最初的测量开始比测量停止或者重新开始测量感觉到的更强,将该第二次点击的感觉设定得更强,为使最初的测量开始与测量停止或者重新开始测量的感觉程度相同,将该第二次点击的感觉设定得更弱,或者设定为大致同时产生点击的感觉。)其后,回针传递杆40通过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受到H2方向的转动力。其结果,即便回针传递杆40的起停杆卡合部44从起停杆30的突出部35离开,销状突起部47也会进一步向H2方向转动,在销状突起部47到达凹部64f的底部时,回针传递杆40的H2方向转动结束,回针传递杆40占据初始位置P4i。另外,伴随回针传递杆40从动作位置P4a向H2方向转动到初始位置P4i,利用动作销51与回针传递杆40的回针杆动作部49卡合的回针杆50也从动作位置(归零位置)P5a返回初始位置(开放位置)P5i,锤56、57、58完全解除对心形凸轮81b、82b、83b的调整(規正)。因此,开始了伴随计时测量的计时指针81a、82a、83a的运针。
此外,在该状态V2下,在回针传递杆40的起停杆卡合部44和起停杆30的突出部35之间存在间隙Q1(图4),所以例如即便对起停按钮16施加A1方向的冲击,也不会有该冲击传递到其他杆等上的可能性,机械式计时机构7受损伤的可能性小。
接着,当解除起停按钮16的A1方向下压时,进入图5所示的计时测量状态V3。在该计时测量状态V3下,开关杆部61借助开关杆部61的B2方向复原力而向B2方向返回,起停按钮16向A2方向返回。由于开关弹簧部63的G2方向复原力,使得起停杆30也被压回并向F1方向转动,返回到由被卡定部39与卡定突起部2g卡定的初始位置P3i。这种计量状态V3在其他方面与图4的状态V2相同。
当在计时测量过程中按压起停按钮16时,进行图11(b)所示那样的动作,并且在再次进入了图4的状态V2后返回至图5的状态V3。
亦即,伴随起停按钮16的A1方向的下压,开关杆部61向B1方向摆动,开关触点接通,输出停止信号S1作为起停信号,计时运针用电动机13停止。另一方面,在与伴随起停按钮16的A1方向下压的、起停杆30的F2方向转动相应地,使开关弹簧部63向G1方向摆动而越过肩部63e时,产生点击感(图4的状态V2),在开关弹簧部63向G2方向返回时,起停杆30向F1方向返回(图5的状态V3)。
当在计时测量停止中再次按下起停按钮16时,进行与图11(b)同样的动作,并且(但是代替停止计时测量或者运针而重新开始计时测量或者运针)在再次进入了图4的状态V2后返回图5的状态V3。
亦即,伴随起停按钮16的A1方向按下,开关杆部61向B1方向摆动,开关触点接通,输出重新开始信号S1作为起停信号,(再次)开始驱动计时运针用电动机13。另一方面,与起停杆30随着起停按钮16的A1方向下压而向F2方向转动相应地,使开关弹簧部63向G1方向摆动,在越过肩部63e时赋予点击感觉(图4的状态V2),在开关弹簧部63向G2方向返回时,起停杆30向F1方向返回(图5的状态V3)。
以上那样的机械式计时机构7的停止或者再次开始是与起停按钮16的下压及其下压的解除相应地重复进行的。
在图5的状态V3(典型的是计时测量停止状态,但是也可以是计时测量状态)下,当向D1方向按压复位按钮17而输出计时归零指示时,成为图6所示那样的计时归零指示状态V4。
亦即通过复位(归零)按钮17的D1方向按压,归零开关杆部62向E1方向弯曲,末端部62a与位于电路基板(未图示)侧面的触点接触,如图11(c)所示,输出归零指示信号S2(在用定时计数器等进行计时测量的情况下该定时计数器被复位)。
另一方面,伴随归零按钮17的D1方向按压,以指示支撑突出部26承受按压力的归零指示杆20向F1方向转动。当归零指示杆20开始向F1方向转动时,归零指示杆20的卡定突起部27从停止杆70的被卡定部76迅速离开,从而解除了停止杆70的卡定,所以停止杆70在弹簧部74的作用下向M1方向转动而到达动作位置P7a,调整缘部78被按压在计时第二中间秒轮84b上来调整该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使与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啮合的秒计时齿轮81c的转动停止。当归零指示杆20进一步向F1方向转动时,归零指示杆20的卡合缘部29与回针传递杆40的销状突起部45卡合,通过该销状突起部45使位于初始位置P4i的回针传递杆40向H1方向转动。销状突起部47随着回针传递杆40的H1方向转动而从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凹部64f越过凸部64e的顶点64j向基端侧倾斜部64c移动。当销状突起部47越过顶点64j时,即使回针传递杆40的销状突起部45从归零指示杆20的卡合缘部29离开,回针传递杆40由于开关弹簧部64的弹簧力仍然会向H1方向转动。因此,对归零按钮17按压的阻力急剧下降,操作者能够感觉到点击的感觉。伴随回针传递杆40的H1方向转动,该回针传递杆40的回针杆动作部49通过动作销51向K方向按压回针杆50。回针杆50的J1方向移动由引导销5d、5c所卡合的槽部52以及孔部53引导,特别是在扩径部54、55进行朝向或者位置的调整(进行自校准),通过锤56、57、58将心形凸轮81b、82b、83b强制归零。其结果是,回针传递杆40到达动作位置P4a,回针杆50也到达动作位置P5a。
在该状态V4下,即使将归零按钮17向D1方向最大限度按入使得归零指示杆20向F1方向最大限度转动,由于在归零指示杆20的卡合缘部29和回针传递杆40的销状突起部45之间残留有间隙Q2(图6),所以即使归零按钮17受到D1方向意外的冲击,该冲击直接传递到其他轮组的可能性也小。
接着,当解除复位按钮17的按压时,归零开关杆部62向E2方向返回,同时在弹簧24的作用下归零指示杆20返回卡定缘部28与卡定销5f卡定的初始位置P2i。其结果,如图2所示,归零指示杆20的卡定突起部27再次与停止杆70的被卡定部76接触而使停止杆70返回到初始位置P7i,解除秒计时第二中间轮84b的调整。但是,心形凸轮81b、82b、83b保持由锤56、57、58矫正归零后的状态,计时运针用电动机13处于一直停止的状态。
在如上构成的计时钟表1中,虽然通常能够可靠地进行预期的归零动作,但是残留有利用心形凸轮的机械归零机构中固有的问题,即在锤部恰好接触心形凸轮的顶点并对该心形凸轮在朝向其转动中心的方向上施力这样稀少的状态的情况下,心形凸轮可能不向任何转动,导致归零难于进行这样的问题。
更详细说,在图5的计时测量状态V3下秒计时轮81进一步转动后,通过按下起停按钮16而被设定为计时测量停止状态V3时,假定秒计时轮81、分计时轮82、时计时轮83到达图12表示的转动位置,此时,当通过归零指示按钮17的D1方向按入来执行归零指示时,如图12所示,归零指示杆20向F1方向转动而使回针传递杆40占据从初始位置P4i向H1方向转动的归零指示中间位置P4m。此时,如图12所示,回针传递杆40的销状突起部47位于朝向顶点64j在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倾斜部64d上提升的中途的位置。这样,在回针传递杆40向H1方向转动到中途时,与此伴随地,回针杆50也占据从初始位置P5i朝向归零位置P5a向J1方向前进一定程度的中间位置P5m。在回针杆50位于这样的中间位置P5m时,回针杆50的锤部,在图示的例子中,秒锤部56与其所对应的秒心形凸轮81b的顶点81bt接触,而且对该秒锤部56施加朝向其转动中心C的方向的力K1c,这样的情况尽管稀少但是有时也会发生。
在图示的计时钟表1的例子中,秒锤部56具有相互交叉的第一以及第二接触面部56a、56b和位于该接触面部56a、56b之间的顶点部56c,由秒锤部56的用于形成接触面部56a、56b的一部分的顶点部56c恰好抵接秒心形凸轮81b的顶点81bt。但是根据锤部相对于心形凸轮的相对配置或者相对的移位方向,代替具有多个接触面部,例如在锤仅具有单一的平面状的接触面部的情况下也同样。
总之,在秒锤部56(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顶点部56c处)对秒心形凸轮81b的顶点81bt施加朝向其转动中心C的方向的力K1c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如下状态:秒心形凸轮81b不会向任何方向转动,回针杆50的包含秒锤部56的尾部侧臂部50b(因此是回针杆50自身)顶住秒心形凸轮81b而变得不能动的状态、即一种顶住状态V4。
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需要重复按压(以及借助弹簧的复位)归零按钮17来多少改变秒心形凸轮81b的方向以进行归零动作。
为消除那样的不良情况,在回针杆50的J1方向移位位置P5d处,可使回针杆50摆动,以改变用于扣击心形凸轮的锤部相对于心形凸轮的相对位置。
图13表示具有计时钟表主体8A的计时钟表1A,所述计时钟表主体8A具有能够摆脱(能够避免不脱离)上述的顶住状态(顶住状态)V4d的机械式计时机构7A。在图13的计时钟表1A中,对与图1至图12中表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对虽有不同指出但相对应的要素在同一符号的最后附加标识A。
在计时钟表1A中,如从图13以及放大其一部分表示的图15中看出,回针杆50A的尾部侧臂部50bA的作为引导用长孔部的引导用孔部53A,在侧面53aA、53bA中的一个侧面53bA的特定部位Ub处具有凹部101。这里,图13是在计时机构的归零指示处理处于进行到中途的阶段的情况下对与图2或者图12等同样的计时钟表的主体部略去了电池正端子(板)以及计时支撑的状态下从后盖侧观察到的俯视说明图,图15是将图13中的回针杆以及心形凸轮放大来表示的俯视说明图。
如从图13以及图15中看出,凹部101所在的部位Ub,是在秒锤56的顶点56c恰好与秒心形凸轮81b的顶点81bt卡合时,相当于回针杆引导销5c在引导用长孔53A内占据的位置U的侧面53bA的部位。
这里,图13的计时钟表1A的结构及状态,除了回针杆50的引导用长孔53A在侧面53bA的部位Ub处具有凹部101这点外,与图12的计时钟表1的结构及状态实际上相同。
在图13以及图15所示的状态下,在计时轮81、82、83旋转了一定程度的状态且秒计时轮81处于特殊的旋转位置时计时测量停止了的状态下,通过归零指示按钮17的D1方向按入来进行归零指示,归零指示杆20向F1方向转动,从而使回针传递杆40占据从初始位置P4i向H1方向转动的归零指示中间位置P4m,回针传递杆40向H1方向转动至中途,使得回针传递杆40的销状突起部47占据中间位置P4a,该中间位置P4a位于在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倾斜部64d上朝向顶点64j上升的中途的位置,回针杆50也占据从初始位置P5i朝向归零位置P5a向J1方向前进一定程度的中间位置P5m,此时,回针杆50的秒锤部56恰好与偶然位于特殊旋转位置的秒心形凸轮81b的顶点81bt接触,处于对该秒锤部56施加朝向其转动中心C的方向的力K1c的顶住状态或者顶住状态V4d。在处于该顶住状态时,随着回针杆50A从初始位置P5i朝向动作位置P5a向J1方向移位,前侧的回针杆引导销5c在引导用长孔53A中相对地向J2方向移位而恰好到达位置U,恰好面对与该位置U对应的部位Ub处的凹部101。
如从图15的放大说明图中看出,在该顶住状态V4d,回针杆50A一方面在作为力输入部的回针杆动作销51处,在回针杆动作部49绕中心轴线C5转动的转动方向H1上受到来自回针传递杆40的回针杆动作部49的归零驱动力Kc,另一方面,在秒锤56的顶点56c处受到秒心形凸轮81b的反作用-K1c,该反作用-K1c是秒锤56的顶点56c朝向中心C按压秒心形凸轮81b的顶点81bt的力K1c的反作用力。此外,在归零指示进行到中途的该状态下,如从图15中看出,由于分锤57以及时锤58与所对应的分心形凸轮82b以及时心形凸轮83b尚未抵接,所以回针杆50A未受到来自分心形凸轮82b和时心形凸轮83b的力。
另外,如从图15中看出,在该顶住状态V4d,两个力K、-K1c都禁止向力K1c所作用的方向或者长孔部53A的延伸方向平移,但是作为整体对回针杆50A产生转矩,使该回针杆50A绕后侧的回针杆引导销5d向W1方向摆动。这里,由于回针杆50A恰好在部位Ub处具有凹部101,所以该凹部101允许回针杆50A向W1方向摆动,在回针杆50A向该W1方向摆动时,前侧的回针杆引导销5c进入凹部101内。亦即,回针杆50A从图16中用虚线表示的顶住状态P5d(在图15中用实线表示的状态)转移到用实线表示的摆动状态或者摆动位置P5w。另外,随着回针杆50A向W1方向的摆动,在秒锤56的前侧的接触面56a与秒心形凸轮81b之间能够形成间隙,所以回针杆50A向J1方向稍微移位从而将该间隙补齐。
当回针杆50A到达摆动位置P5w时,从图16中看出,回针杆50A的秒锤56的前侧的接触面56a与相对于该接触面56a左转(绕逆时针)倾斜的秒心形凸轮81b的顶点81bt左侧的面81bh抵接。因此,如从图16以及表示整体的图14中看出,摆脱了顶住状态的回针杆50A的秒锤56利用前侧的接触面56a在从中心C偏离的方向上以力K1a推压秒心形凸轮81b的左侧的面81bh,重新开始进行使秒心形凸轮81b绕中心轴线C向Ch方向旋转的归零指示处理,其后,进行自校准从而到达和图6同样的归零指示结束状态或者归零结束状态V4。
以上虽然说明了秒锤56(的顶点56c)恰好接触秒心形凸轮81b的顶点81bt而成为朝向中心C按压顶点81bt的顶住状态V4d的例子,但是即便在时锤58(的顶点58c)恰好接触时心形凸轮83b的顶点83bt而成为朝向时心形凸轮83b的中心C2按压顶点83bt的顶住状态的情况下,在该计时钟表1A中,由于在该顶住状态下回针杆50A受到的力绕销5d产生W1方向的转矩,所以前方的回针杆引导销5c也能够嵌入凹部101内,因此与图15以及图16示出的情况同样,使得回针杆50A向W1方向摆动,解除了顶住状态,同样能够重新开始进行归零指示处理。
另一方面,在分锤57(的顶点57c)恰好接触分心形凸轮82b的顶点82bt而成为朝向分心形凸轮82b的中心C1按压顶点82bt的顶住状态的情况下,根据引导销5c、5d与分心形凸轮82b及分锤57之间的相对位置,回针杆5A受到绕回针杆引导销5d的与W1方向为相反方向的W2方向的转矩,所以,为了允许该方向W2的摆动,如在图15中用假想线102所示,在与侧面53bA反对侧的侧面53aA的部位Ua(与部位Ub面对的部位)形成凹部即可。因此,尾部侧臂部50bA的引导用长孔部53A也可以具有凹部101和凹部102这两者,另外根据情况也可以代替凹部101而仅具有凹部102。
此外,在归零动作时,如果计时轮借助锤急速旋转后在归零动作的结束时点急停时(或者重复这样的急停)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具有细长的指针部的计时秒针等由于急剧的转矩变化而弯曲、或者产生秒计时针的安装用裙状部或者管状部与秒计时轴的之间的接合发生变化。为将发生这种不良情况的可能性抑制到最低限度且作为计时秒针的指针部等使用细的结构,也可如图17所示,将计时钟表1B形成为在归零指示时能够降低锤的移动速度。
在图17的计时钟表1B中,对与图1至图12中所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对虽有不同之处但相对应的要素在同一符号的最后附加标识B。但是,在图17的计时钟表1B中,对在图1至图12中未示出但在图13至图16中示出的要素赋予与图13至图16相同的符号。
在计时钟表1B中,在位于回针杆50B的尾部侧臂部50bB中的引导用长孔部53B的侧面53aB、53bB上形成有制动用凸部或者突起部111、121,该凸部111、121在回针杆50B进行J1方向的归零动作时,通过妨碍在引导用长孔53B内沿该长孔53B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回针杆引导销5c的直线移动来至少稍微改变一下前进路径,发挥使回针杆50B的移动速度减慢的作用。计时钟表1B具有凹部101以及与凹部101相反侧的凹部102。
此外,由于引导用长孔53B的宽度与回针杆引导销5c的粗细(直径)大致为相同程度,所以,为了与凸部111、121的突出对应地形成与回针杆引导销5c的粗细(直径)相当的宽度,在引导用长孔53B中的与凸部111、121面对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凹部112、122。即,在侧面53bB中的与侧面53aB的凸部111面对的部位形成有凹部112,在侧面53aB中的与侧面53bB的凸部121面对的部位形成有凹部122,凸部111与凹部112协作地形成允许引导销5c移动的宽度,凸部121与凹部122协作地形成允许引导销5c移动的宽度。但是,在引导用长孔53B和引导销5c之间的间隙比较大且即使形成有凸部111、121引导销5c也能在引导用长孔53B内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形成凹部112、122。
在具有具备了如上构成的机械式计时机构7B的计时钟表主体8B的计时钟表1B中,从计时测量状态到计时测量停止状态V3,与关于计时钟表1的图5的情况相同,如图17所示,归零指示杆20占据初始位置P2i,起停杆30占据初始位置P3i,回针传递杆40占据初始位置P4i,回针杆50占据初始位置P5i。此时,回针杆引导销5c位于回针杆引导用长孔53B的J1方向端部的附近。
这里,如图18所示,当向D1方向按压归零指示按钮17时,归零指示杆20向F1方向转动而占据朝向动作位置P2a移位到中途的中间位置P2m,回针传递杆40占据朝向动作位置P4a移位到中途的中间位置P4m,回针杆50占据朝向动作位置P5a移位到中途的中间位置P5m。此时,例如回针传递杆40的销状突起部47沿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的凸部64e的倾斜侧面64d上升而到达顶点64j附近。当回针传递杆40的销状突起部47越过顶部64j时,通过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d自身的弹力使回针传递杆40进一步向H1方向转动。在回针传递杆40向H1方向转动的该阶段,回针传递杆40通常受到回针传递杆用开关弹簧部64d自身的弹力、和来自随着归零指示按钮17的D1方向压入而向F1方向转动的归零指示杆20的转矩这两者,H1方向转动速度容易变大。
但是,在该计时钟表1B中,在该阶段,如从图18中看出,回针杆引导销5c向J1方向移动而与位于中间状态P5m的回针杆50B的引导用长孔53B的凸部111接触,回针杆引导销5c的直线运动受到妨碍而向凹部112那一侧偏移而减速,接着,接触所偏移的一侧(相反侧)的凸部121,其直线运动再一次受妨碍而向凹部122那一侧偏移而减速。
因此,归零动作进一步进行,在秒锤部56扣击秒计时轮81的秒心形凸轮81b而到达图6所示那样的归零结束状态时,能够降低经由秒心形凸轮81b施加给秒计时轴81d的冲击,即使在计时秒针81a非常细而且非常长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该计时秒针81a的显示指针部弯曲或者显示指针部的用于安装到秒计时轴81d上的裙状管状部的嵌装状态成为不完全的可能性。

Claims (16)

1.一种计时钟表,其特征在于,
该计时钟表具有:
嵌装于多个计时轴上的多个心形凸轮;
起停按钮;
归零按钮;
起停杆,该起停杆随着起停按钮的按入而绕起停按钮和归零按钮的共同转动中心转动,所述共同转动中心相对于钟表主体的周方向位于起停按钮和归零按钮所在的位置之间的位置;
归零指示杆,该归零指示杆随着归零按钮的按入而绕所述共同转动中心转动;
回针传递杆,该回针传递杆随着与起停按钮的按入对应的起停杆的转动而在一端侧向第一方向转动,该回针传递杆随着与归零按钮的按入对应的归零指示杆的转动而在所述一端侧向第二方向转动;和
回针杆,随着所述回针传递杆向第二方向的转动,所述回针传递杆的另一端侧向归零指示方向转动,从而该回针杆利用所对应的锤部使多个心形凸轮归零,并且,随着回针传递杆向第一方向的转动,该回针传递杆的另一端侧向起停方向转动,从而该回针杆使多个锤部成为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离开的离开状态或者保持于该离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起停杆和归零指示杆位于在钟表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相对位置,起停杆和归零指示杆中的任一杆构成为以其输出侧端部与薄板状的回针传递杆的所述一端卡合,起停杆和归零指示杆中的另一杆构成为,以其输出侧端部与销状突出部卡合,该销状突出部从薄板状的回针传递杆的所述一端向与该回针传递杆的薄板面交叉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所述计时钟表具有电池作为驱动能源,并且具有弹性金属薄板,该弹性金属薄板赋予了由该电池供给的基准电位,该金属薄板具有对起停按钮以及归零按钮的按压产生点击感的点击感赋予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所述点击感赋予单元具有起停按钮按压感赋予用弹簧部,该起停按钮按压感赋予用弹簧部具备肩部,起停杆具有销状卡合部,在该起停杆随着起停按钮的按入而转动时,该销状卡合部从起停按钮按压感赋予用弹簧部的肩部移出而被压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所述计时钟表构成为,起停杆的转动被位于支撑基板的外周缘的卡定部卡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所述计时钟表构成为,所述点击感赋予单元具有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该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具备凸部,回针传递杆具有销状突起部,在回针传递杆位于使回针杆的锤部成为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离开的离开状态的起停控制位置时,该销状突起部位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的一侧;在回针传递杆位于使回针杆的锤部成为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抵接的抵接状态的归零动作控制位置时,该销状突起部位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的另一侧,在该销状突起部越过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时使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弹性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所述计时钟表构成为,为了将回针传递杆保持在使回针杆的锤部成为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抵接的抵接状态的归零动作控制位置,使得在回针传递杆的销状突起部位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所述凸部的所述另一侧的情况下,且在将归零按钮最大限度按入而使归零指示杆最大限度转动时,在该归零指示杆的输出侧端部与回针传递杆的所对应的输入侧端部之间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所述计时钟表构成为,为了将回针传递杆保持在使回针杆的锤部成为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离开的状态的起停控制位置,使得在回针传递杆的销状突起部位于回针传递杆定位用弹簧部的凸部的所述一侧的情况下,且在将起停按钮最大限度按入而使起停杆最大限度转动时,在该起停杆的输出侧端部与回针传递杆的所对应的输入侧端部之间留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从钟表的厚度方向观察,在计时下板与开关弹簧之间配置有起停杆、归零指示杆、回针传递杆以及回针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所述计时钟表具有停止杆,归零指示杆伴随归零按钮的按压而转动,该停止杆随着归零指示杆的转动而转动,并且该停止杆对计时轮组进行调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停止杆构成为对秒计时轮中间轮进行调整,该秒计时轮中间轮用于将电动机的旋转传递给秒计时轮,秒计时轮具备滑移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回针杆构成为以自校准方式定位来进行归零动作,使得由回针传递杆对该回针杆施加的力和由与回针杆的多个锤部对应的心形凸轮对回针杆的所述多个锤部施加的力平衡。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回针杆具有受到来自回针传递杆的力的力输入部,计时钟表具有移位引导机构,回针杆在该力输入部受到来自回针传递杆的力时,该移位引导机构引导回针杆移位,该移位引导机构具备两个引导销以及与所述引导销分别嵌合的引导用长孔状部,
两个引导用长孔状部中的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在如下位置具有凹部:在回针杆的锤部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的顶点抵接时,所述凹部在所述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内所对应的引导销所在的区域中,且位于所述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的长度方向位置的侧面,所述凹部允许该引导销向与所述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各引导销突出设置于钟表的支撑基板上,各引导用长孔状部形成于回针杆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一个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一个侧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时钟表,其中,
所述移位引导机构的引导用长孔状部形成有制动用凸部以妨碍与该引导用长孔状部嵌合的引导销沿该引导用长孔状部的长度方向相对移位,该制动用凸部从该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侧面向该引导用长孔状部的中央突出,使得在回针杆接近归零位置时对该回针杆作用有制动力,所述归零位置是回针杆的锤部的接触面部与所对应的心形凸轮的最小径接触部抵接的位置。
CN201110058048.4A 2010-02-03 2011-02-01 计时钟表 Active CN1021417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2404 2010-02-03
JP2010-022404 2010-02-03
JP2010271809A JP5536623B2 (ja) 2010-02-03 2010-12-06 クロノグラフ時計
JP2010-271809 2010-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1773A CN102141773A (zh) 2011-08-03
CN102141773B true CN102141773B (zh) 2014-02-26

Family

ID=44353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8048.4A Active CN102141773B (zh) 2010-02-03 2011-02-01 计时钟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91181B2 (zh)
JP (1) JP5536623B2 (zh)
CN (1) CN102141773B (zh)
CH (1) CH702680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98414B1 (fr) * 2011-12-27 2024-03-20 Rolex S.A. Ressort pour mouvement horloger
WO2013102598A2 (fr) 2011-12-27 2013-07-11 Rolex S.A. Ressort pour mouvement horloger
JP6266218B2 (ja) * 2012-03-21 2018-01-2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クロノグラフ帰零機構、クロノグラフ機構、ムーブメント、及び、クロノグラフ時計
CH708999A1 (fr) * 2013-12-16 2015-06-30 Société Anonyme De La Manufacture D Horlogerie Audemars Piguet & Cie Dispositif de remise à zéro avec marteaux indépendants.
JP6319834B2 (ja) * 2014-03-04 2018-05-09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時計表示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CH718698B1 (fr) * 2021-06-01 2023-11-15 Dubois & Depraz Sa Mécanisme horloger pour correction de plusieurs affichag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873A (zh) * 1999-04-22 2000-11-01 Eta草图制造公司 按钮机构和安装该机构的计时器
CN1534412A (zh) * 2003-03-27 2004-10-06 具有调零结构的精密计时时计
CN1698020A (zh) * 2003-01-28 2005-1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多功能钟表
CN101404070A (zh) * 2007-10-02 2009-04-08 奥米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两个时间计数器的归零装置
CN101452256A (zh) * 2007-12-07 2009-06-10 奥米加股份有限公司 计时器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90524A5 (fr) * 1995-10-31 2000-09-29 Rolex Montres Pièce d'horlogerie à mécanisme de chronographe.
JP2002107470A (ja) * 2001-08-17 2002-04-10 Seiko Instruments Inc 連動するレバー装置を備えたクロノグラフ時計
US7232254B2 (en) * 2002-10-07 2007-06-19 Vaucher Manufacture Fleurier S.A Chronograph-type watch
JP4324108B2 (ja) * 2002-10-07 2009-09-02 ヴォーチェ マニファクチュール フルリエール エス.アー. 腕時計用表示装置
DE602004018429D1 (de) 2003-01-28 2009-01-29 Seiko Epson Corp Multifunktions-armbanduhr
JP4296018B2 (ja) * 2003-03-27 2009-07-1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カレンダ機構を備えたクロノグラフ時計
US7597471B2 (en) * 2005-11-24 2009-10-06 Vaucher Manufacture Fleurier S.A. Time piece chronograph clockwork movement
EP2073078B1 (fr) * 2007-12-21 2012-11-07 Omega SA Marteau bistable pour mécanisme de chronographe
CH705056B1 (fr) * 2008-02-08 2012-12-14 Manuf La Joux Perret Sa Pièce d'horlogerie comportant un mécanisme de chronographe.
JP2009281969A (ja) * 2008-05-26 2009-12-03 Seiko Instruments Inc クロノグラフ時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873A (zh) * 1999-04-22 2000-11-01 Eta草图制造公司 按钮机构和安装该机构的计时器
CN1698020A (zh) * 2003-01-28 2005-1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多功能钟表
CN1534412A (zh) * 2003-03-27 2004-10-06 具有调零结构的精密计时时计
CN101404070A (zh) * 2007-10-02 2009-04-08 奥米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两个时间计数器的归零装置
CN101452256A (zh) * 2007-12-07 2009-06-10 奥米加股份有限公司 计时器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07470A 2002.04.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80122A (ja) 2011-09-15
US20110194382A1 (en) 2011-08-11
JP5536623B2 (ja) 2014-07-02
CH702680A8 (de) 2011-09-30
CH702680A2 (de) 2011-08-15
CN102141773A (zh) 2011-08-03
US8491181B2 (en) 2013-07-23
CH702680B1 (de) 2015-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1773B (zh) 计时钟表
US9594351B2 (en) Moon phase display mechanism for timepieces
US9256207B2 (en) Timepiece movement provided with a drive mechanism for the periodic or intermittent movement of an analogue indicator
CN104834205B (zh) 显示机构、钟表用机芯和钟表
US11003139B2 (en) Mechanism for a watch movement
US20160202664A1 (en) Device for driving a mobile of a horological calendar mechanism
US8724430B2 (en) Retrograde display mechanism and timepiece having the same
US9477204B2 (en) True perpetual calendar device
CN102200757B (zh) 开关结构体及采用该开关结构体的计时机构和电子钟表
US20180314209A1 (en) Date and moon phase display mechanism for watches
JP6370178B2 (ja) 日曜回し車、カレンダ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JP2019095435A (ja) 時計ムーブメントの機能のための修正機構
JP6666978B2 (ja) 調速器を有する時打機構及び時間設定安全機能を有する時計
CN102819213A (zh) 日历机构和具有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EP1046970B1 (en) Intermittent feeding mechanism
JP2022524066A (ja) 時計の週数を表示する機構
US11892804B2 (en) Timepiece mechanism intended to be driven through a variable number of steps
JP2017142134A (ja) カレンダ機構、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JP2014020799A (ja) 日回し車、カレンダ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CN102681416A (zh) 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手动上条机构及钟表
CN220020112U (zh) 用于时计的月相显示机构,钟表机芯及时计
CN106970514A (zh) 定位杆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CN101943883A (zh) 计时钟表
JP2015172560A (ja) クロノグラフ機構、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JPH065667Y2 (ja) 電子時計の切換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