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8785A - 活体信息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活体信息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8785A
CN102138785A CN2011100341214A CN201110034121A CN102138785A CN 102138785 A CN102138785 A CN 102138785A CN 2011100341214 A CN2011100341214 A CN 2011100341214A CN 201110034121 A CN201110034121 A CN 201110034121A CN 102138785 A CN102138785 A CN 102138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logical information
exercise intensity
measurement device
measured value
pulse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41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秀也
志甫和洋
瓶子利弘
中泽宏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38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by using sensing means generating electric signals, i.e. ECG signals
    • A61B5/024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by using sensing means generating electric signals, i.e. ECG signals provided with high/low alarm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18Determining activity lev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05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sou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2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visual displ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3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with portable devices, e.g. worn by the pati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产生针对运动的动机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包括:设定部(20),其设定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测定部(10),其测定能够换算成运动强度的活体信息;校正部(30),其根据在第1运动期间内利用由所述测定部测定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实测值,校正所述目标值。在所述第1实测值比第1阈值小的情况下,所述校正部(30)将所述目标值校正为所述第1实测值。在所述第1实测值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校正部(30)将所述目标值校正为所述第2实测值。所述测定部(10)测定脉搏数或者心跳数作为所述活体信息。

Description

活体信息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等。
背景技术
例如,能够使用心跳数(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表示人们散步时的运动强度。这种运动强度例如能够根据卡沃宁(Karvonen)法等评价公式进行评价。心跳数通常与脉搏数(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一致,所以能够使用脉搏数取代心跳数。换言之,作为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一例,测定脉搏数的脉搏计有时被称为心跳计。另外,也可以取代心跳数或者脉搏数,例如根据氧摄取量、血液中乳酸浓度等活体信息来评价运动强度。换言之,例如也可以使用氧摄取量、血液中乳酸浓度等作为能够换算成运动强度的活体信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21738号公报
专利文献1公开的装置,用于将运动时的心跳数(广义地讲是指运动强度)是否在合适的心跳数范围(广义地讲是指范围)内告知用户(广义地讲是指被检查体)。专利文献1使用心跳数,但存在例如心跳数的上升率、心跳数的下降率等实际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即使在把相同年龄(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参数)作为前提的情况下,根据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的[数式1]所示的固定的评价公式设定合适的心跳数的范围也是困难的。例如,在将合适的心跳数的范围的下限值(广义地讲是指目标值)设定得较高的情况下,运动时的心跳数很难达到合适的心跳数的范围。在这种状况下,不能产生针对运动的动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产生针对运动的动机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具有:
设定部,其设定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
测定部,其测定能够换算成运动强度的活体信息;以及
校正部,其根据在第1运动期间内利用由所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实测值,校正所述目标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能够根据第1运动期间内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实测值进行校正。这样,考虑了第1运动期间内的第1实测值(即,第1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作为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例如能够考虑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能够产生针对运动的动机。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校正部根据已知的活体信息参数来取得所述第1实测值。
这样,能够根据已知的活体信息参数更准确地得到第1实测值。另外,也可以根据已知的活体信息参数更准确地得到目标值,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设定部根据已知的活体信息参数来取得所述目标值。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在所述第1实测值比第1阈值小的情况下,所述校正部将所述目标值校正为所述第1实测值。
这样,通过使用第1实测值作为目标值,第1运动期间后的运动时的活体信息能够容易地达到目标值。因此,能够产生针对运动的动机。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在所述第1实测值小于等于比所述第1阈值小的第2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校正部将所述目标值校正为所述第2阈值。
这样,通过使用第2阈值作为目标值,能够防止目标值被设定得偏低。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具有第1告知部,该第1告知部将所述第1运动期间内的理想的运动步调和当前的步调中的至少一方告知被检查体。
这样,通过提示第1运动期间内的理想的运动步调和当前的运动步调中的至少一方,被检查体能够保持理想的运动步调,或者使当前的步调接近理想的运动步调。结果,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能够更准确地掌握第1运动期间内的第1实测值(即第1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目标值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下限值,
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具有第2告知部,该第2告知部根据利用所述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2实测值,将所述范围内的当前位置告知被检查体。
这样,通过提示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被检查体能够掌握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当前的运动强度的评价值。另外,在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具有第1告知部的情况下,第2告知部也可以是第1告知部。即,也可以是第1告知部将运动步调和当前的步调中的至少一方告知被检查体,同时还将当前位置告知被检查体。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目标值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下限值,
所述范围具有从所述第1阈值到所述范围的上限值的第1区域,
所述第1区域被分割成多个子区域,
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具有告知部,该告知部将利用所述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2实测值是否属于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多个子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告知所述被检查体。
这样,通过提示是否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第1区域中的一个子区域,被检查体能够掌握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当前的运动强度。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多个子区域中的所述任意一个是在所述多个子区域中所述运动强度最高的子区域。
这样,通过提示是否是在多个子区域中运动强度最高的子区域,被检查体能够掌握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当前的运动强度是否是较高的水平。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目标值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下限值,
所述范围被分割成从所述第1阈值到所述范围的上限值的第1区域、和从所述第2阈值或者所述第1实测值到所述第1阈值的第2区域,
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具有告知部,该告知部将利用所述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2实测值是否属于所述第1区域或者所述第2区域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告知所述被检查体。
这样,被检查体能够评价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当前的运动强度,被检查体能够以例如从第2区域变为第1区域的方式增加运动步调。另外,告知部也可以实施所述第1告知部和所述第2告知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功能。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目标值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下限值,
所述范围被分割成从所述第1阈值到所述范围的上限值的第1区域、和从所述第1实测值到所述第1阈值的第2区域,
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具有告知部,该告知部将利用所述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2实测值是否属于所述第1区域或者所述第2区域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告知所述被检查体。
这样,被检查体能够评价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当前的运动强度,被检查体能够以例如从第2区域变为第1区域的方式增加运动步调。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所述测定部测定脉搏数或者心跳数作为所述活体信息,
所述校正部根据利用在所述第1运动期间内由所述测定部测定出的脉搏数或者心跳数求出的第1实测值,校正所述目标值。
这样,能够使用脉搏数或者心跳数作为所述活体信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产生针对运动的动机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脉搏计或者心跳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结构示例。
图2是图1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具体结构示例。
图3是年龄与安静时的脉搏数的对应示例。
图4是图1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另一个具体结构示例。
图5是表示图2或者图4的测定部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步行6分钟时的脉搏数的变化示例。
图7是表示图4的设定部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基于年龄的脉搏数的目标值的设定示例。
图9是表示图4的校正部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基于第1实测值的脉搏数的目标值的设定示例。
图11是图2的具体结构示例的变形例。
图12是图4的具体结构示例的变形例。
图13是基于第1实测值的脉搏数的目标值的另一个设定示例。
图14是基于第1实测值的范围的设定示例。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例。
图16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的告知示例。
图17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分割示例。
图18是第2实测值的告知示例。
图19是图15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具体结构示例。
图20是表示图19的测定部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图19的告知部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测定部;20设定部;30校正部;40输入部;50转换部;60比较部;70告知部(第1告知部、第2告知部);80判定部;150腕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不得用来不恰当地限定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不一定都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
1.第1模式(第1运动期间)
1.1基本结构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结构示例。图1的示例是对应于第1运动期间(广义地讲是指第1模式)的结构示例,关于对应于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广义地讲是指第2模式)的结构示例,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包括测定部10、设定部20以及校正部30。测定部10测定活体信息。活体信息例如是指脉搏数,包括测定脉搏数的测定部10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也能够称为脉搏计。并且,测定部10例如可以按照专利文献1所述来测定心跳数,也可以测定能够换算成运动强度的氧摄取量、血中乳酸浓度等。
设定部20设定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目标值的单位可以就是运动强度,也可以是由测定部10测定出的活体信息(例如脉搏数)。在进行旨在改善适合于保持或增进健康的生活习惯的散步等运动时,当运动强度例如在40[%]~7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该运动被认为是有氧运动。因此,设定部20能够把例如运动强度的范围是40[%]~70[%]的范围的下限值(40[%])设定为目标值。
并且,运动强度也能够按照卡沃宁(Karvonen)法等评价公式,利用能够换算成运动强度的活体信息进行表示,所以设定部20也可以把相当于范围的下限值(例如40[%])的脉搏数(例如111[bpm])设定为目标值。另外,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也可以把除了有氧运动之外的运动作为对象,并且,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可以是范围的上限值,也可以就是该范围。
校正部30根据利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实测值,校正目标值(例如111[bpm]=40[%])。第1实测值的单位可以就是运动强度,也可以是由测定部10测定出的活体信息(例如脉搏数)。例如,使被检查体(例如用户A)步行6分钟,测定该运动期间中的脉搏数。在第1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例如是108[bpm]的情况下,第1实测值例如是108[bpm]。并且,在相当于108[bpm]的运动强度例如是37[%]的情况下,第1实测值例如可以是37[%](=108[bpm])。校正部30能够考虑第1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例如108[bpm]=37[%]),校正目标值(例如111[bpm]=40[%])。
对于用户A而言容易达到例如108[bpm]的脉搏数,但另一方面也存在难以达到最初的目标值即111[bpm]的情况。换言之,即使被检查体的运动未严格地达到最初的目标值即111[bpm],但只要符合旨在改善适合于保持或增进健康的生活习惯的目的,就能够把相当于例如108[bpm]的脉搏数的运动视为“合格”。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向用户A提供能够产生针对运动的动机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狭义地讲是指脉搏计)。
具体地讲,在第1实测值(例如108[bpm]=37[%])比第1阈值(例如111[bpm]=40[%])小的情况下,校正部30能够把目标值(例如111[bpm]=40[%])校正为第1实测值(例如108[bpm]=37[%])。第1阈值例如是目标值,第1阈值的单位可以就是运动强度,也可以是由测定部10测定出的活体信息(例如脉搏数)。例如,目标值可以是111[bpm],第1阈值可以是40[%]。通过把第1实测值用作目标值,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运动时的活体信息能够容易地达到目标值。因此,能够产生针对运动的动机。
另外,在用户B的第1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例如是89[bpm]的情况下,第1实测值例如是89[bpm]。在第1实测值(例如89[bpm]=20%)小于等于第2阈值(例如100[bpm]=30[%])的情况下,校正部30能够把目标值(例如111[bpm]=40[%])校正为第2阈值(例如100[bpm]=30[%])。第2阈值能够设定为例如比第1阈值小的值,第2阈值的单位可以就是运动强度,也可以是由测定部10测定出的活体信息(例如脉搏数)。通过把第2阈值用作目标值,能够防止目标值被设定得偏低。换言之,对于用户B而言,即使容易达到例如89[bpm]的脉搏数,但只要不符合旨在改善适合于保持或增进健康的生活习惯的目的,就能够视为“不合格”。但是,与达到最初的目标值即111[bpm](=40[%])就视为“合格”的情况相比,通过设为在达到第2阈值(例如100[bpm]=30[%])时就视为“合格”,对于用户B而言能够产生针对运动的动机。
在图1的示例中,由测定部10、设定部20以及校正部30构成活体信息测定装置,测定部10、设定部20以及校正部30能够由例如门阵列等ASIC构成。并且,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广义地讲是指包括处理部和存储部的装置)构成测定部10、设定部20以及校正部30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处理部例如是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存储部成为处理部(狭义地讲是指测定部10、设定部20以及校正部30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工作区域,存储部例如是存储器、HDD(硬盘驱动器)等。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例如能够具有存储程序、数据等的信息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信息存储介质例如是存储卡、光盘等。处理部能够根据存储在信息存储介质或者存储部中的程序进行各种处理。即,也可以在信息存储介质或者存储部中存储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测定部10、设定部20以及校正部30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来发挥作用的程序。
1.2第1结构示例
图2表示图1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具体结构示例。在图2的示例中,活体信息测定装置是脉搏计,但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具体结构示例不限于图2。另外,对与上述的结构示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2所示,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能够包括输入部40、转换部50以及比较部60。输入部40例如是操作按钮、触摸屏等。转换部50以及比较部60能够与测定部10、设定部20以及校正部30相同地由例如门阵列等ASIC构成。并且,也可以利用测定部10、设定部20以及校正部30中的至少一方实现转换部50以及比较部60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功能。
在图2的示例中,例如由输入部40输入年龄作为已知的活体信息参数。转换部50把来自测定部10的脉搏数转换为运动强度。转换部50可以具有脉搏数与运动强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也可以具有存储脉搏数与运动强度之间的换算结果的LUT(速查表)。换算公式能够使用例如卡沃宁(Karvonen)法等评价公式,卡沃宁法能够利用下式1表示。
[式1]
S = HR AVE - HR REST HR MAX - HR REST × 100
在式1中,S表示运动强度[%],HRAVE表示运动时的脉搏数[bpm],HRREST表示安静时的脉搏数[bpm],HRMAX表示最大脉搏数[bpm]。
图3表示年龄与安静时的脉搏数的对应示例。如图3所示,安静时的脉搏数HRREST例如能够根据年龄求出。例如,如果年龄是20[岁],则能够将安静时的脉搏数HRREST设定为70[bpm]。并且,如果年龄是60[岁],则能够将安静时的脉搏数HRREST设定为62[bpm]。另外,安静时的脉搏数HRREST也可以利用测定部10进行测定,还可以采用与年龄无关的固定值。
最大脉搏数HRMAX例如也能够根据年龄求出,但也可以采用与年龄无关的固定值。由于利用测定部10测定最大脉搏数HRMAX比较困难,所以最大脉搏数HRMAX能够利用下式2表示。
[式2]
HRMAX=220-AGE
在式2中,AGE表示年龄[岁],例如,如果年龄是20[岁],则能够将最大脉搏数HRMAX设定为200[bpm]。并且,如果年龄是60[岁],则能够将最大脉搏数HRMAX设定为160[bpm]。
在图2的示例中,转换部50能够根据来自测定部10的脉搏数以及来自输入部40的年龄,例如使用诸如式1、式2以及图3所示的对应公式得到运动强度。由转换部50得到的运动强度是第1实测值(第1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通过考虑来自输入部40的年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狭义地讲是指校正部30,更狭义地讲是指转换部50)能够更准确地得到第1实测值。
在图2的示例中,由设定部20预先设定例如40[%]作为运动强度的目标值。目标值(例如运动强度=40[%])能够保存在例如存储器中,也能够把存储目标值的存储器等的存储部称为设定部20。在目标值(例如运动强度=40[%])是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也可以由设定部20预先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例如运动强度=70[%]),作为另一个目标值。
在图2的示例中,由设定部20预先设定例如40[%]作为运动强度的第1阈值,并由设定部20预先设定例如30[%]作为运动强度的第2阈值。比较部60能够将第1实测值(第1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与第1阈值(例如运动强度=40[%])以及第2阈值(例如运动强度=30[%])中的至少一个阈值进行比较。
校正部30根据比较部60的比较结果,校正目标值(例如运动强度=40[%])。在第1实测值比第1阈值小的情况下,校正部30把目标值校正为第1实测值(校正用的运动强度)。在第1实测值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校正部30把目标值校正为第2阈值(校正用的运动强度)。另外,在第1实测值大于等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校正部30能够保持目标值。
1.3第2结构示例
图4表示图1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另一个具体结构示例。对与上述的结构示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2的示例中,由设定部20预先设定运动强度的目标值,运动强度的目标值本身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在图4的示例中,脉搏数的目标值被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图4的示例中,转换部50把来自设定部20的运动强度的目标值(例如40[%])转换为脉搏数的目标值。上述的式1能够变形为下式3。
[式3]
HR S = S 100 × ( HR MAX - HR REST ) + HR REST
在式3中,HRS表示脉搏数的目标值[bpm],对应于式1的HRAVE。把S=40[%]作为运动强度的目标值代入式3,能够得到相当于运动强度=40[%]的脉搏数的目标值HRS。例如,如果年龄是41[岁],则脉搏数的目标值HRS是111[bpm]。通过考虑来自输入部40的年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狭义地讲是指设定部20,更狭义地讲是指转换部50)能够更准确地得到脉搏数的目标值(例如111[bpm])。在图4的示例中,目标值(例如脉搏数=111[bpm])能够保存在例如存储器中。
并且,在图2的示例中,校正部30直接校正目标值(例如运动强度=40[%])。在图4的示例中,由于目标值的单位是脉搏数,所以校正部30通过转换部50来校正目标值(例如脉搏数=111[bpm])。在图4的示例中,在第1实测值(第1运动期间中的运动强度)比第1阈值(例如运动强度=40[%])小的情况下,转换部50把第1实测值转换为脉搏数。校正部30把保存在存储器中的脉搏数的目标值校正为相当于第1实测值的脉搏数(由转换部50得到的校正用的脉搏数)。并且,在第1实测值小于等于第2阈值(例如运动强度=30[%])的情况下,转换部50把第2阈值转换为脉搏数。校正部30把保存在存储器中的脉搏数的目标值校正为相当于第2阈值的脉搏数(由转换部50得到的校正用的脉搏数)。
另外,如图4所示,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能够包括告知部70。另外,图2的第1结构示例也可以包括告知部70。告知部70(相当于第1告知部)能够将第1运动期间内的理想的运动步调告知被检查体。为了更准确地掌握第1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使被检查体以例如2[Hz]的运动步调步行例如6分钟。例如,告知部70能够每1秒钟鸣叫两次“哔哔”的步调声音。被检查体按照步调声音每1秒钟前进两步,由此能够形成理想的运动状态。告知部70例如是扬声器,但也可以是LED、振子等。告知部70可以每1秒钟发光两次,也可以每1秒钟振动两次。
并且,告知部70也可以将第1运动期间内的当前的运动步调告知被检查体。在这种情况下,告知部70例如能够按照实际的步数输出声音、光等。通过掌握实际的运动步调,被检查体能够主动使实际的运动步调与理想的运动步调(例如2[Hz])一致。步数能够利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测定,例如可以由测定部10测定步数。这样,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能够将第1运动期间内的理想的运动步调以及当前的步调中的至少一方告知被检查体。
1.4动作示例
图5表示图2或者图4的测定部10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首先,在测定部10实施第1模式之前,被检查体准备例如6分钟的步行。具体地讲,被检查体在步行6分钟之前保持安静,并准备第1模式的设定。另外,在设定第1模式之前,被检查体操作输入部40,将年龄输入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也可以在由输入部40输入年龄的同时设定第1模式,还可以在用于设定第1模式的专用的操作按钮等被按下的同时设定第1模式。例如,输入部40能够具有专用的操作按钮等。
在图5的示例中,测定部1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判定是否设定了第1模式(步骤S11)。在没有设定第1模式的情况下,测定部10再次实施步骤S11。在设定了第1模式的情况下,测定部10实施第1模式。作为第1模式,测定部10测定从设定了第1模式起的经过时间。
被检查体在将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设定为第1模式后步行6分钟。在理想的运动状态是2[Hz]的运动步调的情况下,被检查体在6分钟内持续每1秒钟前进两步。在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包括告知部70的情况下,在设定第1模式的同时,告知部70能够在6分钟内持续每1秒钟鸣叫两次“哔哔”的步调声音。并且,告知部70能够根据6分钟内的实际步数,告知被检查体“当前的运动步调是2Hz。”、“请保持该步调。”、“当前的运动步调是1.9Hz。”、“请加快步调。”、“当前的运动步调是2.5Hz。”、“请放慢步调。”等当前的运动步调(包括用于与理想的运动步调进行对比的当前的运动步调)。
图6表示步行6分钟时的脉搏数的变化示例。在图6的示例中,在设定了第1模式时,即经过时间为0[min]时,脉搏数表示安静时的脉搏数。另外,表示经过时间为0[min]时的安静时的脉搏数(测定值),也可以与如图3所示的根据年龄求出的安静时的脉搏数(估算值)不同。在被检查体开始步行时,脉搏数上升,然后运动时的脉搏数表示稳定状态(参照图6)。稳定状态下的脉搏数能够对应于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脉搏数的上升率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例如能够把经过时间为3[min]~6[min]的范围确定为第1运动期间。通过由测定部10测定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能够评价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另外,例如也可以把经过时间为0[min]~6[min]的范围确定为第1运动期间,例如还可以由测定部10判定是否是稳定状态,并测定第1运动期间内的稳定状态下的脉搏数。
在图5的示例中,测定部1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判定从设定了第1模式起是否经过了3分钟(步骤S12)。在经过时间比3[min]小的情况下,测定部10再次实施步骤S12。在经过时间大于等于3[min]的情况下,测定部10按照给定的间隔对脉搏数进行取样(步骤S13)。例如,测定部10实时地测定脉搏数,保存例如每10秒钟的脉搏数。
在图5的示例中,测定部1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判定从设定了第1模式起是否经过了6分钟(步骤S14)。在经过时间比6[min]小的情况下,测定部10再次实施步骤S13。在经过时间大于等于6[min]的情况下,测定部10中止取样。测定部10能够在经过时间为3[min]~6[min]的范围内,保存例如18(=3×6)个脉搏数。
在图5的示例中,测定部1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计算平均脉搏数(步骤S15)。测定部10例如能够求出18个脉搏数的平均值,并把该平均值用作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另外,测定部10也可以采用稳定状态下的1个脉搏数取代平均脉搏数。
图7表示图4的设定部20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在图7的示例中,设定部2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读出预先设定的运动强度(例如40[%])(步骤S21)。然后,设定部2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转换部50以及输入部40,例如根据年龄把预先设定的运动强度(例如40[%])转换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步骤S22)。设定部2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例如在存储器中设定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步骤S23)。
图8表示基于年龄的脉搏数的目标值的设定示例。如图8所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例如能够根据年龄求出。图8所示的设定式例如能够采用诸如式1、式2、图3所示的对应公式求出。例如,在用户A的年龄是41[岁]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相当于预先设定的运动强度(例如40[%])的111[bpm]作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步骤S23)。并且,例如,在用户B的年龄也是41[岁]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111[bpm]作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步骤S23)。例如,在用户C、D的年龄是35[岁]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相当于预先设定的运动强度(例如40[%])的114[bpm]作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步骤S23)。
在图7的示例中,设定部2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比较部60、校正部30以及转换部50,判定是否需要校正在存储器中设定的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步骤S24)。在不需要校正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的情况下,设定部20保持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在需要校正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的情况下,设定部20将在存储器中设定的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改写成校正用的脉搏数(步骤S25)。
图9表示图4的校正部30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在图9的示例中,校正部3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转换部50以及输入部40,例如根据年龄把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转换为运动强度(第1实测值)(步骤S31)。校正部3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比较部60,判定运动强度(第1实测值)是否比第1阈值小(步骤S32)。在运动强度(第1实测值)比第1阈值小的情况下,校正部3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再判定运动强度(第1实测值)是否比第2阈值大(步骤S33)。另外,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例如由设定部20设定,比较部60(广义地讲是指校正部30)能够读出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
在运动强度(第1实测值)比第1阈值小、而且运动强度(第1实测值)比第2阈值大的情况下,校正部3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转换部50以及输入部40,例如根据年龄把运动强度(第1实测值)转换为脉搏数(校正用的脉搏数)(步骤S34)。在运动强度(第1实测值)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校正部3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转换部50以及输入部40,例如根据年龄把第2阈值转换为脉搏数(校正用的脉搏数)(步骤S35)。
在图9的示例中,校正部3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转换部50,指示例如设定部20进行脉搏数(目标值)的校正(步骤S36)。设定部20使用在步骤S34或者步骤S35中得到的校正用的脉搏数,改写在存储器中设定的脉搏数(目标值)(图7中的步骤S25)。
图10表示基于第1实测值的脉搏数的目标值的设定示例。在图10的示例中,例如,在41[岁]的用户A的第1实测值(利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108[bpm]求出的运动强度37[%])比第1阈值小、且比第2阈值大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相当于第1实测值的109[bpm]作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图9中的步骤S34、步骤S36)。例如,在41[岁]的用户B的第1实测值(利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89[bpm]求出的运动强度20[%])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相当于第2阈值的100[bpm]作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步骤S35、步骤S36)。
在图10的示例中,例如,在35[岁]的用户C的第1实测值(利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92[bpm]求出的运动强度21[%])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相当于第2阈值的102[bpm]作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图9中的步骤S35、步骤S36)。例如,在35[岁]的用户D的第1实测值(利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120[bpm]求出的运动强度45[%])大于等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校正而直接采用相当于预先设定的运动强度(例如40[%])的114[bpm]。
1.5变形例
图11表示图2的具体结构示例的变形例。对与上述的结构示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2的示例中,由比较部60将运动强度与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比较。在图11的示例中,比较部60采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本身取代运动强度。
图12表示图4的具体结构示例的变形例。对与上述的结构示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4的示例中,由比较部60将运动强度与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比较。在图12的示例中,比较部60采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本身取代运动强度。
在图11的示例以及图12的示例中,由设定部20预先设定第1阈值的基准值例如40[%],由设定部20预先设定第2阈值的基准值例如30[%]。转换部5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设定部20以及输入部40,例如根据年龄把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例如40[%])转换为脉搏数(脉搏数的第1阈值)。并且,转换部50例如根据年龄把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例如30[%])转换为脉搏数(脉搏数的第2阈值)。
在图11的示例以及图12的示例中,比较部60能够将第1实测值(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本身)、与第1阈值(例如相当于运动强度=40[%]的脉搏数)以及第2阈值(例如相当于运动强度=30[%]的脉搏数)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比较。
在图11的示例中,校正部30通过转换部50来校正目标值(例如运动强度=40[%])。在图11的示例中,在第1实测值比第1阈值(例如相当于运动强度=40[%]的脉搏数)小的情况下,转换部50把第1实测值转换为运动强度。校正部30把保存在存储器中的运动强度的目标值校正为第1实测值(由转换部50得到的校正用的运动强度)。并且,在第1实测值小于等于第2阈值(例如相当于运动强度=30[%]的脉搏数)的情况下,转换部50把第2阈值转换为运动强度。校正部30把保存在存储器中的脉搏数的目标值校正为第2阈值(由转换部50得到的校正用的运动强度)。
在图12的示例中,校正部30根据比较部60的比较结果来校正目标值(例如相当于运动强度=40[%]的脉搏数)。在第1实测值比第1阈值小的情况下,校正部30把目标值校正为第1实测值(校正用的脉搏数)。在第1实测值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校正部30把目标值校正为第2阈值(校正用的脉搏数)。
图13中的(A)、(B)、(C)表示基于第1实测值的脉搏数的目标值的另一个设定示例。图13中的(A)对应于图2,图13中的(B)对应于图11,图13中的(C)对应于图12。
在图13中的(A)的示例中,例如,在41[岁]的用户A的第1实测值(利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108[bpm]求出的运动强度37[%])比第1阈值小、且比第2阈值大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第1实测值37[%]作为运动强度(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例如,在41[岁]的用户B的第1实测值(利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89[bpm]求出的运动强度20[%])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第2阈值30[%]作为运动强度(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
在图13中的(A)的示例中,例如,在35[岁]的用户C的第1实测值(利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92[bpm]求出的运动强度21[%])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第2阈值30[%]作为运动强度(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例如,在35[岁]的用户D的第1实测值(利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120[bpm]求出的运动强度45[%])大于等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校正而直接采用预先设定的运动强度(例如40[%])。
在图13中的(B)的示例中,例如,在41[岁]的用户A的第1实测值(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108[bpm])比第1阈值小、且比第2阈值大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相当于第1实测值的37[%]作为运动强度(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例如,在41[岁]的用户B的第1实测值(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89[bpm])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相当于第2阈值的30[%]作为运动强度(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
在图13中的(B)的示例中,例如,在35[岁]的用户C的第1实测值(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92[bpm])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相当于第2阈值的30[%]作为运动强度(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例如,在35[岁]的用户D的第1实测值(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120[bpm])大于等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校正而直接采用预先设定的运动强度(例如40[%])。
在图13中的(C)的示例中,例如,在41[岁]的用户A的第1实测值(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108[bpm])比第1阈值小、且比第2阈值大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第1实测值108[bpm]作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例如,在41[岁]的用户B的第1实测值(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89[bpm])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第2阈值100[bpm]作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
在图13中的(C)的示例中,例如,在35[岁]的用户C的第1实测值(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92[bpm])小于等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存储器中设定相当于第2阈值的102[bpm]作为脉搏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例如,在35[岁]的用户D的第1实测值(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运动期间内的脉搏数120[bpm])大于等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校正而直接采用相当于预先设定的运动强度(例如40[%])的114[bpm]。
1.6范围的设定
如图10、图13中的(A)、(B)、(C)所示,由设定部20设定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的单位可以就是运动强度,也可以是相当于运动强度的脉搏数(广义地讲是指由测定部10测定出的活体信息)。在图2、图4、图11、图12中,由设定部20预先设定作为运动强度的目标值的40[%]或者作为脉搏数的目标值的相当于40[%]的脉搏数。
但是,如上所述,关于运动强度的目标值,设定部20不仅预先设定例如运动强度的范围为40[%]~70[%]的范围的下限值(40[%]),也能够预先设定范围的上限值(70[%])。同样,关于心跳数的目标值,设定部20不仅预先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相当于40[%]的脉搏数),也能够预先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相当于70[%]的脉搏数)。
图14表示基于第1实测值的范围的设定示例。图14对应于图10,并追加了范围的上限值。在图14的示例中,即使在根据第1实测值(第1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校正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也能够直接使用范围的上限值。即,41[岁]的用户A的范围被校正为具有109[bpm]~145[bpm]的范围,取代111[bpm]~145[bpm]的范围。41[岁]的用户B的范围被校正为具有100[bpm]~145[bpm]的范围,取代111[bpm]~145[bpm]的范围。35[岁]的用户C的范围被校正为具有102[bpm]~150[bpm]的范围,取代114[bpm]~150[bpm]的范围。35[岁]的用户D的范围不需要校正而直接采用114[bpm]~150[bpm]的范围。
2.第2模式(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
2.1基本结构
图1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例。图15的示例是对应于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广义地讲是指第2模式)的结构示例。由设定部20设定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如图1所示,由校正部30根据需要进行校正。并且,对与上述的结构示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1模式下,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是考虑利用第1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实测值而设定的。因此,在第1运动期间后,即在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被适当设定后,在第2模式下,告知部7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能够在与范围(目标值)的关系中,适当评价被检查体的散步等运动状态。
在图15的示例中,告知部70(相当于第2告知部)根据利用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2实测值,将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告知被检查体。第2实测值的单位可以就是运动强度,也可以是由测定部10测定出的活体信息(例如脉搏数)。例如,使被检查体(例如用户A)散步30分钟,并测定该运动期间中的脉搏数。在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从开始散步起例如10分钟后的脉搏值)是例如123[bpm]的情况下,第2实测值是例如123[bpm]。并且,在相当于123[bpm]的运动强度是例如50[%]的情况下,第2实测值例如可以是50[%](=123[bpm])。告知部70能够将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例如,脉搏数123[bpm]=运动强度50[%])告知被检查体。
2.2告知示例
图16中的(A)、(B)表示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的告知示例。图16中的(A)、(B)表示作为告知部70的示例的、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并且,在图16中的(A)、(B)中示出了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外观示例,活体信息测定器能够还包括可以将活体信息测定器安装在被检查体(用户)的腕(狭义地讲是指手腕)部上的腕带150。
在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例如是图14的用户A的脉搏数的范围(109[bpm]~145[bpm]=37[%]~70[%])的情况下,告知部70能够将第2实测值(例如123[bpm])位于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哪个位置告知用户A。在图16中的(A)的示例中,例如使用下式4表示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
[式4]
X = Y - Z MIN Z MAX - Z MIN
在式4中,Y表示第2实测值,ZMIN表示范围的下限值,ZMAX表示范围的上限值。X表示范围内的位置。并且,以在Y表示ZMAX时X表示1的方式,对式4中的X进行归一化。
在图16中的(A)的示例中,对当前位置X进行条水平表示。在图16中的(A)的示例中,告知部70(显示部)的横向的条的长度和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X(=(123[bpm]-109[bpm])/(145[bpm]-109[bpm])=0.39)对应。被检查体通过感知条的长度,能够掌握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
在图16中的(B)的示例中,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被计分。例如,在第2实测值与范围的下限值一致的情况下,能够显示为0“分”。并且,例如在第2实测值与范围的上限值一致的情况下,能够显示为100“分”。在图16中的(B)的示例中,第2实测值(例如123[bpm])被计分为39“分”。在图16中的(B)的示例中,分数的值与例如利用式4表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X(=0.39)对应。被检查体通过感知分数的值,能够掌握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
告知部70的形式不限于图16中的(A)、(B),也可以例如以声音方式等输出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另外,如图16中的(A)、(B)所示,告知部70能够显示第2实测值(当前的脉搏数123[bpm])。
图17中的(A)、(B)、(C)、(D)表示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分割示例。图17中的(A)、(C)对应于例如图14的用户A的范围,图17中的(B)、(D)对应于例如图14的用户B的范围。在图17中的(A)的示例中,活体信息测定装置根据第1实测值(脉搏数109[bpm]=运动强度37[%]),将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运动强度37[%]~70[%])分割成两个区域(合格区域、良好区域)。换言之,针对与运动强度相关的最初的第1区域(运动强度40[%]~70[%]:从第1阈值到范围的上限值),根据第1阈值(运动强度40[%])增加第2区域(运动强度37[%]~40[%]:从第1实测值到第1阈值)。在图17中的(B)的示例中,活体信息测定装置根据第1实测值(运动强度40[%]),将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运动强度30[%]~70[%])分割成两个区域(合格区域(第2区域:从第2阈值到所述第1阈值)、良好区域(第1区域:从第1阈值到范围的上限值))。相当于图17中的(A)、(B)的良好区域的最初的第1区域(运动强度40[%]~70[%]),能够按照图17中的(C)、(D)所示分割成三个区域(良好区域、更好区域、最好区域)。三个区域也能够称为最初的第1区域内的第1子区域、第2子区域以及第3子区域。另外,在更细密地分割第1区域时,在运动时很难使例如脉搏数(第2实测值)进入到该分割而得到的一个子区域中,所以优选将第1区域分割成2~3个子区域。
这样,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能够根据第1阈值将与运动强度相关的区域分割成多个区域。另外,例如如图14的用户D的范围所示,不根据第1实测值来校正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也可以只使用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运动强度40[%]~70[%])本身。但是,如图17中的(C)、(D)所示,也可以将用户D的区域分割为多个子区域、即三个区域(良好区域、更好区域、最好区域)。
图18中的(A)、(B)、(C)、(D)、(E)表示第2实测值的告知示例。告知部7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能够将利用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2实测值是否属于第1区域或者第2区域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告知被检查体。并且,在不存在第2区域的情况下,告知部70将第2实测值属于第1区域的情况告知被检查体。另外,在第1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的情况下,告知部70也可以将第2实测值属于哪个子区域的情况告知被检查体。取而代之,告知部70还可以将第2实测值是否属于子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例如,在多个子区域中运动强度最高的子区域)告知被检查体。
在图18中的(A)的示例中,表示第2实测值(例如,脉搏数123[bpm]=运动强度50[%])大于等于第1阈值,而且小于等于范围的上限值,因而是例如图17中的(A)的良好区域(运动强度40[%]~70[%])。并且,在图18中的(B)的示例中,表示第2实测值(例如,脉搏数100[bpm]=运动强度39[%])大于等于第2阈值或者第1实测值,而且小于第1阈值,因而是例如图17(A)的合格区域(运动强度37[%]~40[%])。合格区域是在最初的范围中追加的区域,所以被检查体能够朝向更高的区域增加散步等的运动步调。
并且,告知部70能够按照图18中的(C)所示,将第2实测值属于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的情况告知被检查体,同时将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的历史记录告知被检查体。或者,告知部70将第2实测值属于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的情况告知被检查体,同时将例如图16中的(A)所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告知被检查体。在图18中的(C)的示例中,利用虚线表示范围的上限值(例如,脉搏数145[bpm]=运动强度70[%])以及下限值(例如,脉搏数109[bpm]=运动强度37[%])。并且,在图18中的(C)的示例中,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的历史记录表示第2实测值(脉搏数)在逐渐减小,利用黑色的纵向条描画最近的当前位置。
另外,告知部70能够按照图18中的(D)、(E)所示,将第2实测值是否属于例如图17中的(C)、(D)所示的最好区域(广义地讲是指多个子区域中的一个子区域)告知被检查体。在图18中的(D)的示例中,表示第2实测值(例如,脉搏数139[bpm]=运动强度65[%])大于等于第1阈值,而且小于等于范围的上限值,因而是多个子区域中的例如图17中的(C)的最好区域。在图18中的(E)的示例中,第2实测值(例如,脉搏数128[bpm]=运动强度55[%])小于多个子区域中的例如图17中的(C)的最好区域,因而能够告知被检查体没有进入到最好区域。通过提示是否进入到多个子区域中运动强度最高的子区域,被检查体能够实施运动强度更高的运动。
2.3第1结构示例
图19表示图15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具体结构示例。在图19的示例中,活体信息测定装置是脉搏计,但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具体结构示例不限于图19。并且,对与上述的结构示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9所示,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能够包括输入部40、转换部50以及判定部80。转换部50以及判定部80能够与测定部10以及设定部20相同地由例如门阵列等ASIC构成。并且,也可以利用测定部10、设定部20以及告知部70中的至少一方实现转换部50以及判定部80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功能。
输入部40与第1模式相同地发挥作用。在第2模式下,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能够使用在第1模式下由输入部40输入的年龄。另外,在第2模式下,也可以由输入部40再次输入例如年龄作为已知的活体信息参数。
在图19的示例中,在第2模式下,转换部50能够根据来自测定部10的脉搏数以及来自输入部40的年龄,使用诸如式1、式2以及图3所示的对应公式得到运动强度。由转换部50得到的运动强度是第2实测值(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被检查体的实际的运动能力)。
在图19的示例中,与第1模式相同,设定部20预先设定例如40[%]作为运动强度的第1阈值。并且,在实施第1模式后,范围(目标值)被保存在例如存储器中。在图19的示例中,在第2模式下,判定部80能够根据第1阈值将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分割成多个区域,判定第2实测值属于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在图19的示例中,在第2模式下,告知部70能够将判定部80的判定结果、即第2实测值(当前的运动强度)属于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的情况告知被检查体。并且,在图19的示例中,在第2模式下,告知部70通过使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与第2实测值(当前的运动强度)相关联,能够将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告知被检查体。另外,在图19的示例中,能够将当前的脉搏数告知被检查体。
2.4动作示例
图20是表示图19的测定部10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在图20的示例中,测定部1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判定是否设定了第2模式(步骤S41)。在没有设定第2模式的情况下,测定部10再次实施步骤S41。例如,能够在用于设定第2模式的专用的操作按钮等被按下的同时设定第2模式。
在图20的示例中,测定部1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判定是否实施了第1模式(步骤S42)。在没有实施第1模式的情况下,被检查体需要准备例如6分钟的步行,将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设定为第1模式。在实施了第1模式的情况下,被检查体能够散步例如30分钟,测定部10能够在第2模式下测定该运动期间中的脉搏数。被检查体可以散步几个小时,并且也可以进行慢跑等喜欢的运动。另外,也可以在被检查体将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设定为第2模式后,告知部70告知被检查体“请开始运动”等催促信息。
在图20的示例中,测定部1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按照给定的间隔对脉搏数进行取样(步骤S43)。测定部1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判定第2模式是否已被解除(步骤S44)。在第2模式未被解除的情况下,测定部10再次实施步骤S43。例如,测定部10实时地测定脉搏数,在直到第2模式被解除之前的期间,能够保存例如每10秒钟的脉搏数。例如,能够在用于设定第2模式的专用的操作按钮被再次按下的同时解除第2模式。或者,能够在用于解除第2模式的专用的解除操作按钮等被按下的同时解除第2模式。另外,测定部10也可以测定从设定了第2模式时起的经过时间,还可以在经过时间例如表示2小时时,自动解除第2模式。
图21是表示图19的告知部70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在图21的示例中,告知部7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读出例如由测定部10取样的脉搏数,将读出的脉搏数告知被检查体(步骤S51、步骤S52)。在图20的步骤S43中,在保存例如每10秒钟的脉搏数的情况下,在图21的步骤S51、步骤S52中,告知部70能够每10秒钟更新脉搏数,按照例如图16中的(A)等所示显示当前的脉搏数。另外,告知部70的形式不限于图16中的(A)等,也可以利用例如声音等输出当前的脉搏数。
在图21的示例中,告知部7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将相当于例如由测定部10取样的脉搏数的运动强度位于范围内的哪个位置告知被检查体(步骤S53)。虽然能够把脉搏数用作第2实测值的单位,但在图19、图21的示例中,把运动强度用作第2实测值的单位。在把运动强度用作第2实测值的单位的情况下,告知部70能够通过例如转换部50,将由测定部10取样的脉搏数转换为运动强度(第2实测值)。虽然能够把脉搏数用作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单位,但在图19、图21的示例中,把运动强度本身用作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单位。换言之,例如虽然能够在设定部20的存储器中设定如图14所示的脉搏数的范围,但是采用运动强度的范围。在图21的示例中,告知部70将例如由设定部20读出的运动强度的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以及相当于由测定部10取样的脉搏数的运动强度(第2实测值),代入到式4中,能够得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告知部70能够按照例如图16中的(A)等所示显示当前位置。
在图21的示例中,告知部7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判定部80以及设定部20,判定运动强度的范围的下限值是否小于第1阈值(例如运动强度40[%])(步骤S54)。即,告知部70能够判定是否在第1模式下校正了运动强度的范围的下限值(目标值)。在运动强度的范围的下限值比第1阈值小、而且已被校正的情况下,例如按照图17中的(C)所示,告知部7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判定部80,将运动强度的范围分割成四个区域(合格区域、良好区域、更好区域、最好区域)(步骤S55)。在运动强度的范围的下限值大于等于第1阈值、而且没有被校正的情况下,告知部70通过例如判定部80,将运动强度的范围分割成三个区域(步骤S56)。在运动强度的范围的下限值没有被校正的情况下,不存在例如图17中的(C)所示的合格区域,所以能够将第1区域(运动强度40[%]~70[%])分割成三个区域(良好区域、更好区域、最好区域)。
在图21的示例中,告知部7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通过例如判定部80,判定相当于由测定部10取样的脉搏数的运动强度(第2实测值)属于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并将判定结果告知被检查体(步骤S57)。告知部70能够按照例如图18中的(B)等所示显示判定结果。在判定结果表示合格区域的情况下,告知部7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可以利用声音等实施“如果稍微加快运动步调就会进入良好区域”等的支援。在判定结果不表示任何区域的情况下,告知部70(广义地讲是指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可以利用声音等实施“不是合适的运动步调”等的警告。警告可以是闹铃声音等的声音的输出,也可以是红色等发光的输出,还可以是振动的输出。
2.5变形例
在图19的示例中,如果假设如图4所示在设定部20的存储器中设定脉搏数的区域,则图19的告知部70也可以把由测定部10取样的脉搏数本身用作第2实测值。即,可以对图19的告知部70进行变形,例如将由设定部20读出的脉搏数的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以及由测定部10取样的脉搏数(第2实测值)代入到式4中,得到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内的当前位置。这样,告知部70采用的单位可以是脉搏数,也可以是运动强度。
3电子设备
脉搏计等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可以装配在钟表、手机、寻呼机、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或者也可以与电子设备进行组合。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一部分,例如图2的校正部30、转换部50、比较部60、图19的判定部80等,也可以由例如组装活体信息检测器的电子设备的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构成。
另外,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行业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可以实现实体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事项及效果的许多变形。因此,这种变形例全部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中。例如,在说明书或者附图中,至少一次与更广义或者同义的不同用语一起记载的用语,在说明书或者附图的任何位置都能够置换为该不同的用语。

Claims (11)

1.一种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具有:
设定部,其设定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目标值;
测定部,其测定能够换算成运动强度的活体信息;以及
校正部,其根据在第1运动期间内利用由所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1实测值,校正所述目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部根据已知的活体信息参数来取得所述第1实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实测值比第1阈值小的情况下,所述校正部将所述目标值校正为所述第1实测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实测值小于等于比所述第1阈值小的第2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校正部将所述目标值校正为所述第2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具有第1告知部,该第1告知部将所述第1运动期间内的理想的运动步调和当前的运动步调中的至少一方告知被检查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值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下限值,
所述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具有第2告知部,该第2告知部根据利用所述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2实测值,将所述范围内的当前位置告知被检查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值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下限值,
所述范围具有从所述第1阈值到所述范围的上限值的第1区域,
所述第1区域被分割成多个子区域,
所述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具有告知部,该告知部将利用所述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2实测值是否属于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多个子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告知所述被检查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区域中的所述任意一个是在所述多个子区域中所述运动强度最高的子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值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下限值,
所述范围被分割成从所述第1阈值到所述范围的上限值的第1区域、和从所述第2阈值或者所述第1实测值到所述第1阈值的第2区域,
所述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具有告知部,该告知部将利用所述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2实测值是否属于所述第1区域或者所述第2区域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告知所述被检查体。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值是与运动强度相关的范围的下限值,
所述范围被分割成从所述第1阈值到所述范围的上限值的第1区域、和从所述第1实测值到所述第1阈值的第2区域,
所述活体信息测定装置还具有告知部,该告知部将利用所述第1运动期间后的第2运动期间内的活体信息求出的与运动强度相关的第2实测值是否属于所述第1区域或者所述第2区域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告知所述被检查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部测定脉搏数或者心跳数作为所述活体信息,
所述校正部根据利用在所述第1运动期间内由所述测定部测定出的脉搏数或者心跳数求出的所述第1实测值,校正所述目标值。
CN2011100341214A 2010-02-01 2011-01-31 活体信息测定装置 Pending CN1021387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0015 2010-02-01
JP2010020015 2010-02-01
JP2010218337A JP5625688B2 (ja) 2010-02-01 2010-09-29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JP2010-218337 2010-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8785A true CN102138785A (zh) 2011-08-03

Family

ID=43969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41214A Pending CN102138785A (zh) 2010-02-01 2011-01-31 活体信息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10190646A1 (zh)
EP (1) EP2351519B1 (zh)
JP (1) JP5625688B2 (zh)
CN (1) CN10213878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03747B1 (en) * 2012-02-04 2021-08-31 Thomas Chu-Shan Chuang Athletic training optimization
US10499849B1 (en) * 2012-02-04 2019-12-10 Thomas Chu-Shan Chuang Athletic training intensity
US10456077B1 (en) * 2012-02-04 2019-10-29 Thomas Chu-Shan Chuang Athletic training optimization
US10300334B1 (en) 2012-02-04 2019-05-28 Thomas Chu-Shan Chuang Athletic training optimization
US10448849B2 (en) * 2013-03-15 2019-10-22 Vital Connect, Inc. Contextual heart rate monitoring
US10302944B2 (en) * 2013-06-28 2019-05-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Head-mount typ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head-mount type display device
JP6299138B2 (ja) * 2013-10-11 2018-03-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処理装置
US10650335B2 (en) * 2014-02-11 2020-05-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Worker group identification
JP6243761B2 (ja) * 2014-03-14 2017-12-06 日本光電工業株式会社 心肺機能評価装置及び心肺機能評価方法
JP6331874B2 (ja) 2014-08-22 2018-05-30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運動情報測定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405893B2 (ja) * 2014-10-30 2018-10-17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運動情報測定装置、運動支援方法、運動支援プログラム
WO2016103198A1 (en) * 2014-12-23 2016-06-30 Performance Lab Technologies Limited Parameter and context stabilisation
JP6435958B2 (ja) 2015-03-27 2018-12-12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運動情報測定装置、運動管理方法、及び運動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17035327A (ja) * 2015-08-11 2017-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運動支援装置、運動支援システム、運動支援方法及び運動支援プログラム
KR102558738B1 (ko) * 2016-04-04 2023-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심폐 체력을 평가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6570489A (zh) * 2016-11-10 2017-04-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活体判别方法和装置、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
WO2018096631A1 (ja) 2016-11-24 2018-05-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媒体、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5184A2 (en) * 2001-01-18 2002-10-02 Polar Electro Oy Heart rate monitor
US20040122333A1 (en) * 2002-12-18 2004-06-24 Polar Electro Oy Setting of heart rate limit in heart rate monitor
US20070159926A1 (en) * 2003-04-17 2007-07-12 Nike, Inc. Adaptive Wat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5080A (en) * 1978-05-27 1979-12-06 Citizen Watch Co Ltd Pace generator
JPH07213499A (ja) * 1994-02-03 1995-08-15 Omron Corp 脈拍測定装置
US5795301A (en) * 1995-08-31 1998-08-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method used in portable pulse measuring device
JP3562469B2 (ja) * 1995-09-13 2004-09-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健康状態管理装置
JP3582211B2 (ja) * 1996-03-12 2004-10-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運動支援装置
WO1997022295A1 (fr) * 1995-12-18 1997-06-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e l'etat de sante et dispositif d'assistance d'exercise
US6163718A (en) * 1996-02-01 2000-12-19 Acumen, Inc. Age-based heart rate target zone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608204B2 (ja) * 1996-04-08 2005-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運動処方支援装置
FI112028B (fi) * 1997-05-21 2003-10-31 Polar Electro Oy Harjoittelussa käyttäjän mukana kulkeva hänen kehostaan ainakin yhden signaalin non-invasiivisesti mittaava mittalaite ja menetelmä sen ohjaamiseksi
EP1059102A4 (en) * 1998-02-26 2005-01-19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EXERCISER, PHYSICAL FORCE EVALUATION METHOD, AND PULSE COUNTER
JP4249173B2 (ja) * 1998-03-09 2009-04-02 株式会社Csk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トレ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出力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出力プログラム
US6174289B1 (en) * 1999-05-28 2001-01-16 Orca Diagnostics Corporation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408208B1 (en) * 1999-10-28 2002-06-18 Cardiac Pacemakers, Inc. Fully automatic and physiologic rate-adaptive pacing
JP3421738B2 (ja) * 2000-02-08 2003-06-30 長野工業高等専門学校長 心拍数記録型適正運動量指示装置
JP2001275999A (ja) * 2000-03-30 2001-10-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健康増進システム
DE60129972T2 (de) * 2000-06-30 2008-05-08 Lifewaves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zur bewertung und veränderung der physiologischen kondition eines individuums
US20030004424A1 (en) * 2001-06-28 2003-01-02 Birnbaum Burton H. Heart rate monitor with a multiple exercise profile featur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7149568B2 (en) * 2002-07-12 2006-12-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xercise load intensity evaluation device and exercise equipment
WO2005032363A1 (en) * 2003-09-29 2005-04-14 Acres John F System for regulating exercise and exercise network
US7507207B2 (en) * 2003-10-07 2009-03-24 Denso Corporation Portabl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onitor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ATE441467T1 (de) * 2004-02-19 2009-09-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dio-temposteuerungsvorrichtung
US7691069B2 (en) * 2005-08-23 2010-04-06 Joshua Adams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planning
EP1875859A1 (en) * 2006-07-05 2008-01-09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System for determination of an effective training heart rate zone and use of such a system
US20090054751A1 (en) * 2007-08-22 2009-02-26 Bruce Babashan Touchless Sensor for Physiological Monito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5184A2 (en) * 2001-01-18 2002-10-02 Polar Electro Oy Heart rate monitor
US20040122333A1 (en) * 2002-12-18 2004-06-24 Polar Electro Oy Setting of heart rate limit in heart rate monitor
US20070159926A1 (en) * 2003-04-17 2007-07-12 Nike, Inc. Adaptive Wa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5688B2 (ja) 2014-11-19
JP2011172903A (ja) 2011-09-08
EP2351519B1 (en) 2017-12-27
US20150265160A1 (en) 2015-09-24
EP2351519A1 (en) 2011-08-03
US20110190646A1 (en) 2011-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8785A (zh) 活体信息测定装置
JP4595651B2 (ja) 生体センサ、睡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睡眠情報処理装置
US9662072B2 (en) Exercise inform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exercise informat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exercise information detection program stored thereon
EP1512370B1 (en) Train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biofeedback
JP5448515B2 (ja) 生体信号測定装置
JP6406624B2 (ja)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る生体情報測定システム
KR20080082906A (ko) 운동 모니터링 장치, 운동 모니터링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컴퓨터로 판독가능한 기록 매체, 및 운동 모니터링 방법
JPWO2008114377A1 (ja) 運動状態検出装置、運動状態検出プログラム、運動状態検出方法
JPH07313474A (ja) 測定装置
KR20150120702A (ko) 실시간 운동 현황 알림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600732B2 (ja) 睡眠段階推定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545229B2 (en) Heart monitoring device
US20100217142A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training intensity
JP5488135B2 (ja) 生体情報処理装置
JP6428664B2 (ja) 生体情報表示装置
WO2013049798A1 (en) Heart rate and pulse monitoring device
JP2014050411A (ja) 計測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EP3459444A1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support devic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support method,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support program
JP2017080154A (ja) 睡眠段階推定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880260B2 (ja) 運動レベル記録装置
JP2015024163A (ja)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CN112040859A (zh) 无氧代谢阈值估计方法和装置
JP6271553B2 (ja) 電子機器
JP2018190250A (ja) ダイエット支援システム
JP2009279239A (ja) 身体活動強度計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