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8302B - 经过时间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经过时间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8302B
CN102138302B CN200980133725.5A CN200980133725A CN102138302B CN 102138302 B CN102138302 B CN 102138302B CN 200980133725 A CN200980133725 A CN 200980133725A CN 102138302 B CN102138302 B CN 102138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ynchronization
elapsed time
dela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37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8302A (zh
Inventor
狩野达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38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8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3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61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concerning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 H02H1/0084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concerning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y means of pilot wires or a telephone network; watching of these wi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73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intermediate nodes, e.g. modification of a received timestamp before further transmission to the next packet node, e.g. including internal delay time or residence time into the packe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26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differenc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responsive to phase angl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 H02H3/2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differenc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responsive to phase angl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involving comparison of the voltage or current values at two spaced portions of a single system, e.g. at opposite ends of one line, at input and output of apparatus
    • H02H3/3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differenc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responsive to phase angl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involving comparison of the voltage or current values at two spaced portions of a single system, e.g. at opposite ends of one line, at input and output of apparatus using pilot wires or other signalling channel
    • H02H3/305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differenc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responsive to phase angl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involving comparison of the voltage or current values at two spaced portions of a single system, e.g. at opposite ends of one line, at input and output of apparatus using pilot wires or other signalling channel involving current comparis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2Synchronisation of signals having the same nominal but fluctuating bit rates, e.g. using buff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82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by delay compensation, e.g. by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 or variations thereof, by ran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始终对同步帧固定传送延迟时间且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取样同步控制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将来自客户机(3C1)的帧(101)通过端口(21P1)输入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控制电路(25)内的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对从客户机(3C1)送来的帧(101)的帧类别进行判断。目的地判断单元(25b)根据接收到的帧(101)取得目的地地址,从而确定进行延迟处理的帧控制电路(24Cn+1)。在确定出的帧控制电路(24Cn+1)中利用一定时间延迟单元(26a)使被判断为同步帧的帧(101)延迟一定时间。

Description

经过时间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输电线的电流差动保护继电器中的数据收发和取样同步控制,是关于能够对同步帧固定传送延迟时间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般在电流差动保护继电器装置中,使用传送延迟时间变动小的继电器(relay)专用的通信设施来进行数据收发和取样同步控制,将来希望开发可实现使用了互联网(注册商标、下面相同。)等网络的高精度的取样同步控制的保护继电器装置。 
现有的保护继电器装置中,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取样同步控制,而采用如下这种数字电流差动继电器的结构(参考非专利文献1)。该数字电流差动继电器如图9这样,将输电线的两端子设作主站和从站,分别测量本站的取样定时时刻与来自对端端子的作为取样定时数据的定时标记(TF)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TM和TS),并根据该时间间隔TM和TS算出取样同步误差(ΔT)。 
也就是说,该继电器在主站和从站中,将时间间隔TM或TS传到对端装置,并基于取样同步误差ΔT来校正取样定时。另外,该继电器的传送格式是,1帧的长度被固定且相对于取样基准信号以固定的时间差来加以发送。 
另外,该取样同步控制如图9所示,需要使相对端子间的上行、下行的传送延迟时间相等,即从从站向主站的定时标记TF的上行传送延迟时间Tdu与从主站向从站的定时标记TF的下行传送延迟时间Tdd相等。 
此外,为了实现高精度的时刻同步,还提出了施加了如下这种限制的取样控制方式(参考专利文献1)。该方式中采用了交换式集线器(switchinghub),该交换式集线器将传送帧的长度固定,并且将该长度限制为一定值以下,并进一步具有优先中继同步帧的优先发送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电气学会发行“保護リレ一システム工学(保护继电器系统工学)”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328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如上这种在主站和从站中将时间间隔TM或TS传送到对端装置并基于取样同步误差ΔT来校正取样定时的取样同步控制中,需要使定时标记TF的上行传送延迟时间Tdu和下行传送延迟时间Tdd相等。 
但是,在使用了互联网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使上行传送延迟时间Tdu和下行传送延迟时间Tdd相等。作为其理由,举出有在网络中一般配置了多台中继装置,在帧经过该中继装置时产生延迟这一理由。 
此外,该延迟时间根据网络的负载状态而变动,并且该延迟时间还因网络的中继装置内部的帧处理顺序而变化。因此,不能够使帧经过网络内的中继装置的传送延迟时间一定,从而主站和从站间的往返的传送延迟时间不相等,所以无法实现高精度的取样同步控制。 
在此,参考图10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使用了网络时的网络中继装置中,传送延迟时间不一致这一点。图10示出了在互联网交换机等的网络中继装置1上连接了n台客户机3C1~3Cn和服务器4的结构。 
在图10这种结构中,如下这样求出经由了网络中继装置1的客户机3C1和客户机3C2的帧传送延迟时间。 
首先,客户机3C1在线缆30A1上发送以服务器4为目的地的帧101,紧接其后,客户机3C2在线缆30A2上发送以服务器4为目的地的帧102。用于表示此时的向线缆上发送的帧发送定时的时序图一如图11所示。 
帧101和帧102以时序图一所示的时间差Tdef到达网络中继装置1,帧101从该网络中继装置1延迟T101后被输出到线缆30Bn+1上。另一方面,由于帧101处于输出过程中,所以帧102等待直至该帧101的输出结束,如图11所示,在等待时间T102后,帧102从网络中继装置1被输出到线缆30Bn+1上。
也就是说,如图11的时序图一所示,帧101经过网络中继装置1的时间T101与帧102经过网络中继装置1的时间T102是不同的。因此,使帧的传送延迟时间一定有困难,在使用了网络时的两端子间的上行和下行的传送延迟时间不一致。 
在此,帧102经过网络中继装置1的时间即T102由传送速度和帧101的帧长来决定。因此,在假设传送速度为100Mbps、帧101的帧长为标准的最大长度即12320比特的情况下,T102约为123μs。另一方面,帧101经过网络中继装置1的时间即T101由网络中继装置1内的硬件的延迟时间来决定,通常是几百ns左右。 
由此,由于帧经过互联网交换机等网络中继装置1的延迟时间在T101的几百ns至T102的123μs之间变化,所以将该延迟时间固定有困难。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使用了将帧长固定且限制为一定长度以下、并优先中继同步帧的带有优先发送功能的交换式集线器的方式中,虽然减小了传送延迟时间的波动,但是由于将帧长限制在一定值以下,所以牺牲了该帧的扩展性。并且,即使在将帧长设为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与该帧长相当的量的传送延迟时间的波动。 
本发明为消除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针对同步帧始终将传送延迟时间固定且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取样同步控制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一种经过时间固定装置,为了利用在输电线的多个端子分别设置的保护继电器来基于来自各端子的电流信息保护输电线,而经由使用了中继装置的网络进行所述端子间的取样同步,控制该端子间的传送延迟时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具备:帧类别判断单元,在从所述各端子发送的、由包含有发送源端子的电流信息的各种信息构成的帧经过所述中继装置时,通过发送源端子和发送目标端子之间的关系判断所述帧是否为同步帧;以及一定时间延迟单元,进行延迟处理,该延迟处理使所述帧类别判断单元判断出的同步帧经过所述中继装置的经过时间延迟一定时间;所述一定时间基于从所述各端子发送的帧的标准上的最大帧长和所述中继装置的传送速度被预先固定。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一定时间延迟单元按照每个所述端子分别设置;所述帧包含有用于确定发送目标的所述端子的目的地地址信息;所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具备目的地判断单元,该目的地判断单元基于所述目的地地址信息对每个所述帧判断发送目标,确定与发送目标对应的所述一定时间延迟单元。 
进而,本发明还包含有下述这一点,即,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具备:延迟帧判断单元,判断是否存在正在由所述一定时间延迟单元进行延迟处理的所述同步帧;以及一般帧延迟单元,在判断为存在正在由所述延迟帧判断单元进行延迟处理的所述同步帧的情况下,进行使所述帧类别判断单元判断为不是同步帧的一般帧延迟的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由于能够使同步帧的传送延迟一定时间,所以通过对应传送速度或帧长适当地设置延迟的时间,能够使来自多个端子的多个帧经由互联网交换机等网络中继装置到达发送目标的传送时间固定为相等。因此,在通过网络中继装置处理来自多个端子的多个同步帧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多个同步帧间的往返的传送延迟时间差,所以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取样同步控制。此外,现有技术中,由于为了使网络中继装置的延迟时间的偏差最小,需要将帧长限制为一定值以下,但是通过适用本发明,对帧长没有限制,从而能够高效传送更多的信息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内的判断电路的具体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帧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例的框图。 
图4本发明中使用的帧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帧的向线缆上发送的发送定时的时序图二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帧的向线缆上发送的发送定时的时序图三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帧的向线缆上发送的发送定时的时序图四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例的框图。 
图9是表示作为现有技术的数字电流差动继电器的取样同步的图。 
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11表示现有技术的帧的向线缆上发送的发送定时的时序图一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构成] 
[整体结构] 
接着,参考图1在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图中,在参考附图标记的末尾添加的“1”~“n+1”的附图标记仅用于区别表示各个要素。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从简化的观点来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各个要素的情况下和一般或统一表示多个相同要素的情况下省略这些末尾附图标记的记载。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经由作为本发明部分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将互联网交换机等网络中继装置1与n台客户机3C1~3Cn和服务器4连接。在此,在客户机3C1~3Cn和服务器4中采用具有网络接口硬件的电流差动保护继电器装置等的一般装置。 
网络中继装置1是作为网络中的中继设备使用的通用的交换式集线器,通过对经由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从客户机3C1~3Cn和服务器4送来的数据进行解析来检测出目的地(发送目标),将数据发送到发送目标的客户机3C1~3Cn或服务器4。 
此外,该网络中继装置1具有用于与客户机3C1~3Cn和服务器4分别单独进行接口连接的多个(n+1个)端口11P1~11Pn+1。即,网络中继装置1具有按照从客户机3C1~3Cn和服务器4发送来的帧的目的地地址将该帧送出到与发送目标对应的规定端口的功能。另外,网络中继装置1的端口11P1~11Pn+1由互联网物理层(PHY)等物理层来实现。 
[经过时间固定装置的结构] 
接着,详细描述将来自客户机3C1~3Cn或服务器4的帧的经过时间 固定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包括传送帧的两个方向的信号线20A1~20An+1和20B1~20Bn+1、用于与客户机3C1~3Cn和服务器4接口连接的端口21P1~21Pn+1、以及用于与网络中继装置1接口连接的端口22P1~22Pn+1。在此,末尾附图标记(1~n+1)一致的两个方向的信号线20A、20B连接在末尾附图标记(1~n+1)一致的一对端口21P、22P之间。 
并且,端口21P1~21Pn+1中的端口21P1~21Pn分别经由末尾附图标记一致的各个两个方向的线缆30A1~30An、30B1~30Bn,与末尾附图标记一致的客户机3C1~3Cn相连。此外,端口21Pn+1经由末尾附图标记一致的两个方向的线缆30An+1、30Bn+1与服务器4连接。 
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作为本发明的主要要素,包括:判断电路23,监视信号线20A、20B来进行同步帧的检测;以及帧控制电路24C1~24Cn+1,将由判断电路23检测出的同步帧延迟一定时间(固定时间)后,从端口21P1~21Pn+1向客户机3C1~3Cn和服务器4发送。 
在此,判断电路23是监视两个方向的信号线20A1~20An+1和20B1~20Bn+1,对从网络中继装置1、客户机3C1~3Cn和服务器4发送的同步帧进行检测的电路,如图2所示具有控制电路25。控制电路25包括: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对送来的帧的帧类别进行判断;以及目的地判断单元25b,基于该帧的目的地地址来判断发送目标,确定与发送目标对应的帧控制电路24C,并根据帧类别对确定出的帧控制电路24C输出延迟指令或经过指令。即,判断电路23在由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判断为是同步帧的情况下,向由目的地判断单元25b确定出的帧控制电路23发送延迟指令,在判断为是同步帧之外的一般帧的情况下,向确定出的帧控制电路23发送经过指令。 
此外,帧控制电路24C1~24Cn+1分别插入在信号线20B1~20Bn+1的线中间,输入经过信号线20B1~20Bn+1的帧和来自判断电路23的指令。这些帧控制电路24C1~24Cn+1分别单独对应于端口21P1~21Pn+1,并且分别单独对应于与端口22P1~22Pn+1连接的客户机3C1~3Cn和服务器4。各个帧控制电路24C如图3所示,具有包含有FIFO(先进先出)缓冲存储器的FIFO电路26,该FIFO电路26具备利用了FIFO缓冲存储器的一定时间延迟单元26a、延迟帧判断单元26b和一般帧延迟单元26c。 
在此,一定时间延迟单元26a是如下的单元,即,在从判断电路23下达延迟指令的情况下,将需要进行该延迟的同步帧在FIFO缓冲存储器中存储一定时间,由此进行使同步帧延迟一定时间的延迟处理。延迟帧判断单元26b是如下的单元,即,根据在FIFO缓冲存储器中是否存在存储中的帧,来判断在帧控制电路23内是否存在延迟处理过程中的帧。进而,一般帧延迟单元26c在由延迟帧判断单元26b判断为存在延迟处理过程中的帧的情况下,将同步帧以外的一般帧存储在FIFO缓冲存储器中,由此使该一般帧延迟、等待,直到该延迟处理过程中的同步帧的延迟处理结束。 
[实施方式的作用] 
接着,下面说明具有上述这种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的动作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从客户机3C和服务器4发送的帧101或帧102等的帧结构例如如图4所示,包括目的地地址、发送源地址、帧类别、数据部、FCS(校验码)。在此,作为一例,对帧类别附加表示同步帧的“0”或表示除此之外的一般帧的“1”。 
本实施方式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中,基本上基于该帧结构内的帧类别,来区分同步帧和除此之外的一般帧,在是同步帧的情况下,从判断电路23输出延迟指令,通过帧控制电路24c实施使延迟时间一定的延迟处理。与此相对,在是同步帧之外的一般帧的情况下,从判断电路23输出经过指令,不进行由帧控制电路24c实施的延迟处理,一般帧基本上只是通过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另外,对例外地到达了同步帧的延迟处理过程中的一般帧而言,使一般帧等待,直到延迟处理过程中的同步帧的延迟处理结束。下面,依次说明多个动作例。 
[第一动作例]…单独为同步帧的情况 
接着,参考图5所示的时序图二,在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的第一动作例。另外,在第一动作例中,说明作为发送对象的帧不包含有一般帧,而单独为同步帧101的情况。 
首先,在图5所示的时序图二的定时下从客户机3C1向线缆30A1发送的帧101经过端口21P1输入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 
在设置在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内的判断电路23中,控制电路25中的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对从客户机3C1送来的帧101的帧类别进行判断。即,判断图4所示的帧中的帧类别是否是“0”。在此,若帧101的帧类别是“0”,而因此将来自客户机3C1的帧101判断为是同步帧,则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对与发送目标的服务器4对应的帧控制电路24Cn+1发送将该同步帧101延迟一定时间的指令。
该情况下,控制电路25中的目的地判断单元25b根据接收到的同步帧101取得目的地地址,判断出同步帧101的发送目标是服务器4,确定与作为发送目标的服务器4对应的帧控制电路24Cn+1,并输出延迟指令。上述的确定能够通过在判断电路23内准备表示目的地地址与帧控制电路的对应关系的表格而容易地加以实现。 
并且,若帧控制电路24Cn+1从判断电路23输入帧101的延迟指令,则帧控制电路24Cn+1的FIFO电路26进行使同步帧即帧101延迟一定时间的延迟处理。即,通过一定时间延迟单元26a使帧101在FIFO缓冲存储器中存储一定时间,从而使帧101延迟一定时间。 
帧控制电路24Cn+1在对接收到的同步帧101进行存储后,在经过一定时间而延迟处理结束的情况下,通过信号线20Bn+1和端口21Pn+1,将该同步帧101输出到线缆30Bn+1上,而使其到达服务器4。 
在从多个客户机3C朝向服务器4连续发送多个同步帧时,通过帧控制电路24Cn+1对每个同步帧重复如上这种同步帧的延迟处理,使多个同步帧相等地延迟一定时间。同样,在从服务器4朝向多个客户机3C连续发送多个同步帧时,对每个同步帧,根据发送目标,通过各个帧控制电路24C分别进行如上这种同步帧的延迟处理,从而使多个同步帧相等地延迟一定时间。也就是说,能够将从客户机和服务器发送的同步帧通过与发送目标对应的各个单独的帧控制电路,在发送过程中相等地延迟一定时间,所以能够对从客户机和服务器发送的全部同步帧而言将到达发送目标的传送延迟时间相等地固定。 
另外,关于同步帧的由FIFO电路26延迟的一定时间、即通过一定时间延迟单元26a使同步帧延迟的一定的延迟时间,其最佳长度对应用于帧传送的端口的传送速度或帧长而变化,但具体而言能够如下所述那样进行表示。 
延迟时间=(标准上的最大帧长+α)×传送速度 
其中,可以固定最大延迟时间来作为该延迟时间。 
例如,在帧长为8000字节(标准上的最大帧长+α)、传送速度为1GBPs的情况下,延迟时间如下所示。 
(8000字节×8比特)/1G=64μs 
[第二动作例]…以一般帧、同步帧的顺序经过的情况 
接着,下面参考图6所示的时序图三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的第二动作例。第二动作例中,说明以来自客户机3C2的一般帧102、来自客户机3C1的同步帧101的顺序、将帧发送到线缆30A上并输入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的情况下的动作顺序。 
首先,根据图6的时序图三,将来自客户机3C2的帧102发送到线缆30A2上,并通过端口21P2输入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并且,判断电路23内的控制电路25对从该客户机3C2发送的帧102的帧类别进行判断。即,控制电路25内的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判断接收到的帧102是同步帧还是除此之外的一般帧。 
如上所述,由于该帧102是一般帧(图4所示的帧类别为“1”),所以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判断为不是同步帧。此外,目的地判断单元25b基于帧102的目的地地址来确定与发送目标的服务器4对应的帧控制电路24Cn+1。在此,由于判断为是同步帧之外的一般帧,所以帧类别判断单元25a不对由目的地判断单元25b确定出的帧控制电路24Cn+1输出延迟指令,而送出该帧102的经过指令。 
由此,该一般帧102以不被延迟的方式单纯经过由目的地判断单元25b确定的帧控制电路24Cn+1,并经过信号线20Bn+1和端口21Pn+1,输出到线缆30Bn+1上,到达服务器4。也就是说,该一般帧102不被FIFO电路26内的一定时间延迟单元26a实施延迟处理,而单纯经过FIFO电路26,输出到线缆30Bn+1上。 
另一方面,如图6的时序图三所示,接着来自客户机3C2的帧102,将来自客户机3C1的帧101发送到线缆30A1上,并通过端口21P1而输入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在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内的判断电路23中,由控制电路25内的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对来自客户机3C1的帧101的帧类别进行判断。 
如上所述,由于来自客户机3C1的帧101是同步帧,所以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将帧101判断为同步帧101。控制电路25内的目的地判断单元25b基于该同步帧101的目的地地址来确定与发送目标的服务器4对应的帧控制电路24Cn+1。另外,若由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判断为是同步帧101,并通过目的地判断单元25b确定了帧控制电路24Cn+1,则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向确定出的帧控制电路24Cn+1该帧101的延迟指令。 
结果,在帧控制电路24Cn+1中,FIFO电路26内的一定时间延迟单元26a使该同步帧101如图6的时序图三所示那样延迟一定时间,并将延迟处理结束后的同步帧101输出到线缆30Bn+1上,而使其到达服务器4。根据图6的时序图三显然可知,在以一般帧、同步帧的顺序通过经过时间固定装置的情况下,不仅使一般帧单纯地经过,而且先到达的一般帧还不会影响到同步帧的延迟时间。 
[第三动作例]…以同步帧、一般帧的顺序经过的情况 
接着,下面参考图7的时序图四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的第三动作例。另外,第三动作例中,说明以来自客户机3C1的同步帧101、来自客户机3C2的一般帧102的顺序将帧发送到线缆30A上并输入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的情况下的动作顺序。 
首先,如图7的时序图四所示,将来自客户机3C1的帧101发送到线缆30A1上,并通过端口21P1输入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该情况下,在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内的判断电路23中,通过控制电路25内的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判断为来自客户机3C1的帧101的帧类别是同步帧。 
此外,控制电路25内的目的地判断单元25b基于该同步帧101的目的地地址来确定与发送目标的服务器4对应的帧控制电路24Cn+1。并且,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对确定出的帧控制电路24Cn+1发送同步帧101的延迟指令。 
接着,如图7的时序图四所示,将来自客户机3C2的帧102发送到线缆30A2上,并通过端口21P2输入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该情况下,在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内的判断电路23中,由控制电路25内的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判断为来自客户机3C2的帧102的帧类别是一般帧。 
此外,控制电路25内的目的地判断单元25b基于该帧102的目的地地址来确定与发送目标的服务器4对应的帧控制电路24Cn+1。并且,帧类别判断单元25a对确定出的帧控制电路24Cn+1发送一般帧102的经过指令。 
这样,若将来自客户机3C2的一般帧102送到由目的地判断单元25b确定出的帧控制电路24Cn+1,则该帧控制电路24Cn+1的延迟帧判断单元26b对在FIFO电路26中的FIFO缓冲存储器中是否存在存储中的帧,从而判断在帧控制电路23内是否存在延迟处理过程中的帧。如图7的时序图四所示,在本动作例中,由于之前的从客户机3C1发送的同步帧101处于延迟处理过程中,所以通过延迟帧判断单元26b判断为存在延迟处理过程中的帧101。 
这样,由于之前的同步帧101处于延迟处理过程中,所以一般帧等待单元26c尽管有来自判断电路23的经过指令,也如图7所示那样,使来自客户机3C2的一般帧102延迟、等待,直到同步帧的一定时间的延迟处理结束(延迟、等待处理)。也就是说,在之前的同步帧101的延迟处理结束为止的期间,使经过帧控制电路24Cn+1的一般帧102存储在FIFO电路26的FIFO缓冲存储器中。 
并且,在帧控制电路24Cn+1的FIFO电路26中,若来自客户机3C1的同步帧101的一定时间的处理处理结束,并将该同步帧101通过端口21Pn+1输出到线缆30Bn+1上,则使由一般帧等待单元26c进行的一般帧102的延迟、等待处理也终止,使该一般帧102接着同步帧101通过端口21Pn+1输出到线缆30Bn+1上。结果,同步帧101、一般帧102依次连续到达服务器4。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利用帧控制电路使同步帧延迟一定时间,所以通过根据传送速度或帧长来适当地设置延迟的时间,能够相等地固定来自多个端子的多个帧经由互联网交换机等网络中继装置到达发送目标的传送时间。因此,在通过互联网交换机处理来自多个端子的多个同步帧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多个同步帧间的往返传送延迟的时间差,所以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取样同步控制。此外,由于不需要将帧长限制在一定值以下,所以能够高效地传送更多的信息量。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含下述的实施方式。即,如图8所示,本发明也包含将在网络中继装置1内采用如上述所示那样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2的判断电路23和帧控制电路24的结构的实施方式。由此,能够单通过互联网交换机等网络中继装置1进行高精度的取样时刻的同步控制。 
附图标记说明 
1...网络中继装置 
2...经过时间固定装置 
3C...客户机 
4...服务器 
11P、21P、22P...端口 
20A、20B...信号线 
23...判断电路 
24C...帧控制电路 
25a...帧类别判断单元 
25b...目的地判断单元 
26...FIFO电路 
26a...一定时间延迟单元 
26b...延迟帧判断单元 
26c...一般帧延迟单元 
30A、30B...线缆 
101...帧(同步帧) 
102...帧(一般帧) 

Claims (5)

1.一种经过时间固定装置,为了利用在输电线的多个端子分别设置的保护继电器来基于来自各端子的电流信息保护输电线,而经由使用了中继装置的网络进行所述端子间的取样同步,控制该端子间的传送延迟时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具备:
帧类别判断单元,在从所述各端子发送的、由包含有发送源端子的电流信息的各种信息构成的帧经过上述中继装置时,通过发送源端子和发送目标端子之间的关系判断所述帧是否为同步帧;以及
一定时间延迟单元,进行延迟处理,该延迟处理使所述帧类别判断单元判断出的同步帧经过所述中继装置的经过时间延迟一定时间;
所述一定时间基于从所述各端子发送的帧的标准上的最大帧长和所述中继装置的传送速度被预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定时间延迟单元按照每个所述端子分别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帧包含有用于确定发送目标的所述端子的目的地地址信息;
所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具备目的地判断单元,该目的地判断单元基于所述目的地地址信息对每个所述帧判断发送目标,确定与发送目标对应的所述一定时间延迟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具备:
延迟帧判断单元,判断是否存在正在由所述一定时间延迟单元进行延迟处理的所述同步帧;以及
一般帧延迟单元,在由所述延迟帧判断单元判断为存在正在进行延迟处理的所述同步帧的情况下,进行使所述帧类别判断单元判断为不是同步帧的一般帧延迟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过时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般帧延迟单元直到所述同步帧的延迟处理结束为止使所述一般帧存储在缓冲器单元中,在该同步帧的延迟处理结束的时刻,将该一般帧向发送目标端子发送。
CN200980133725.5A 2008-08-28 2009-08-28 经过时间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83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0315A JP5249682B2 (ja) 2008-08-28 2008-08-28 保護継電装置用通過時間固定装置
JP2008-220315 2008-08-28
PCT/JP2009/004243 WO2010023955A1 (ja) 2008-08-28 2009-08-28 通過時間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8302A CN102138302A (zh) 2011-07-27
CN102138302B true CN102138302B (zh) 2013-10-09

Family

ID=41721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372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8302B (zh) 2008-08-28 2009-08-28 经过时间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99883B2 (zh)
EP (1) EP2320602B1 (zh)
JP (1) JP5249682B2 (zh)
CN (1) CN102138302B (zh)
WO (1) WO2010023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5551B2 (ja) * 2010-05-28 2014-04-16 株式会社東芝 保護継電装置
JP5768624B2 (ja) 2011-09-26 2015-08-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JP5853737B2 (ja) * 2012-02-03 2016-02-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中継装置制御方法、及び、中継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DE112012007181B4 (de) * 2012-11-28 2019-10-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lais-Gerät,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Relais-Verfahren
JP6220129B2 (ja) * 2013-01-15 2017-10-25 株式会社東芝 保護継電システムおよび保護継電装置
JP5815155B2 (ja) * 2013-02-27 2015-1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および中継プログラム
WO2016132539A1 (ja) * 2015-02-20 2016-08-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16147405A1 (ja) * 2015-03-19 2016-09-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5119376B (zh) * 2015-09-09 2017-08-2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常规采样goose跳闸模式的采样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5958469B (zh) * 2016-06-15 2018-08-24 厦门科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编程多机并联电源系统同步及均流方法
JP7103788B2 (ja) * 2017-12-28 2022-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JP7097840B2 (ja) * 2019-03-20 2022-07-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保護制御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8069A (ja) * 1999-06-15 2000-1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を構成するスレーブ接続装置、マスタ接続装置、多重化装置ならびに中継装置
JP2001177570A (ja) * 1999-12-17 2001-06-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レーブ装置、マスタ装置および中継装置ならびに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同期制御方法
US6954432B1 (en) * 2000-10-04 2005-10-1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erceived signal quality of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in a full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83782A (zh) * 2006-11-13 2008-05-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站中继方式和pcm电流差动中继方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9310A (ja) * 1983-08-12 1985-03-01 株式会社東芝 サンプリング同期方法
JP3545570B2 (ja) * 1997-03-18 2004-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ハブ
JP2000332809A (ja) * 1999-05-24 2000-1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フィール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1156857A (ja) 1999-11-25 2001-06-08 Fujikura Ltd Lan用コンバータ
US20030112758A1 (en) * 2001-12-03 2003-06-19 Pang Jon Laurent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variable delays in packet transmission
US7126800B2 (en) * 2003-07-11 2006-10-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channel delay asymmetry compensation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US7991296B1 (en) * 2006-11-10 2011-08-0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frame synchronization and delineation
US8208815B1 (en) * 2006-11-30 2012-06-2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it accurate upstream burst transmission phase method for reducing burst data arrival variation
US7818389B1 (en) * 2006-12-01 2010-10-19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Packet buf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80309505A1 (en) * 2007-06-18 2008-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urrent-differential re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8069A (ja) * 1999-06-15 2000-1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を構成するスレーブ接続装置、マスタ接続装置、多重化装置ならびに中継装置
JP2001177570A (ja) * 1999-12-17 2001-06-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レーブ装置、マスタ装置および中継装置ならびに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同期制御方法
US6954432B1 (en) * 2000-10-04 2005-10-1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erceived signal quality of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in a full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83782A (zh) * 2006-11-13 2008-05-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站中继方式和pcm电流差动中继方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20602B1 (en) 2014-11-19
EP2320602A4 (en) 2013-10-23
US8599883B2 (en) 2013-12-03
WO2010023955A1 (ja) 2010-03-04
JP2010056947A (ja) 2010-03-11
EP2320602A1 (en) 2011-05-11
CN102138302A (zh) 2011-07-27
JP5249682B2 (ja) 2013-07-31
US20110158263A1 (en) 201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8302B (zh) 经过时间固定装置
CN101390265B (zh) 电流差动继电装置和其信号处理方法以及输电线保护系统
US8737240B2 (en) Link band estimating apparatus and link band estimating method
EP2442488B1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physical link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1192068A5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マスタ通信回路
CN102739651B (zh) 自动化系统
US20120163239A1 (en) Double-ring network system,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riority in double-ring network and transmission station device
EP259924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on a connection between two nodes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499936B (zh) 用于确定传输延迟差的方法和设置
EP1276262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ring with data splitting in the nodes
CN102100037A (zh) 通信系统的具有功能分离的发送事件存储器的用户节点
CN105847187B (zh) 双端口以太网系统的交换装置
US772477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ata transmission circuit
JP2007516637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0350353A (ja) 電流差動継電装置の伝送同期方式
CN108353338A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
JP5182269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KR102024521B1 (ko) 전송 장치 및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CN104750021A (zh) 数值控制系统
JP2014217103A (ja) 電流差動保護継電装置および送電線保護システム
KR101400319B1 (ko) 스타 토폴로지의 네트워크 기반 제어 시스템 및 시간 동기화 방법
JP2013141319A (ja) 保護継電システム及び保護継電システムの通過時間固定方法
JPH11150493A (ja) 海底ケーブル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監視情報の送受信装置
US20170187634A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in a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puter Network
JP561189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