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666A - 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4666A
CN102124666A CN2009801319350A CN200980131935A CN102124666A CN 102124666 A CN102124666 A CN 102124666A CN 2009801319350 A CN2009801319350 A CN 2009801319350A CN 200980131935 A CN200980131935 A CN 200980131935A CN 102124666 A CN102124666 A CN 102124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signal
empty
sebolic addressing
si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19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素梅
严超
贵生·托尼·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ingapore
Original Assignee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ingapo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ingapore filed Critical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ingapore
Publication of CN102124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6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和装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模拟空时中继信道(100)包括用以中继从源站(110)发射至目的站(130)的一信息信号的第一和第二中继天线(122,124)。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所述第一中继天线(122)接收一第一符号序列,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一噪声元素;(ii)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124)接收一第二符号序列,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二噪声元素;(iii)通过所述第一中继天线(122)发射一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与在第二中继天线(124)接收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相关联;(iv)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124)发射一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与在第一中继天线(122)接收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相关联。还公开了用于导出一符号序列的复共轭和帧头结构的方法和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要求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089,617优先权的两件专利申请之一。本专利申请主要涉及空时编码,而另一专利申请则尤其涉及循环前置码的使用。在分开的所述两件专利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是独立的,均可以被单独使用,尽管结合分开的所述两篇专利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以构建系统同样可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中继已经显示了其在扩展通信范围和提供优质体验方面的潜力。基本上,基于在中继站的处理方式,无线中继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中继方案:数字域处理和模拟域处理。“解码和传送”(DNF)方案是一种能在中继站去除噪声的数字域处理方案,尽管其需要在中继节点做严格的信号处理。所述DNF方案也被归类为一种“再生”中继方案,其信号必须被“再生”后才能发射。中继站从源站接收的信号已被解码,当所述被解码的信号中存在错误时,这些错误也将从中继站传送至目的站。
关于模拟信号处理方案,“放大和传送”(ANF)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拟方案,但它具有一个缺陷,即在中继站所采集到的噪声将随同需要的信号一起被放大传送至目的站。
另一个执行中继的方式是采用分布式空时编码(DSTC)方案,相对于简单的ANF方案和DNF方案,其能获得更高的多样性。DSTC方案可通过使用ANF方案或者DNF方案实现。然而,DSTC方案也面临着ANF方案或者DNF方案相同的缺陷。即当通过使用ANF实现时,在中继站所采集到的噪声将被放大传送至目的站;当通过使用DNF实现时,在中继站发生的解码错误将从中继站传送至目的站。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和/或提供一种有用的选择方案。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表达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包括用以中继从源站发射至目的站的一信息信号的第一和第二中继天线,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在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处接收一第一符号序列,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一噪声元素;
(ii)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一第二符号序列,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二噪声元素;
(iii)通过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发射一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与在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相关联;
(iv)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发射一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与在第一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相关联。
在一个变化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符号的一复共轭,而所述方法中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信息符号的复共轭求负值以导出所述第一信号。所述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结合所述信息信号的求负值后的复共轭和所述第一符号序列以导出所述第一信号。所述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结合以获得所述第二信号。
优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各自发射之前,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通过Alamouti编码方案进行编码。
所述第一个表达方式可作为一种训练方案,而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信息符号可包括至少一个训练信号,以及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通过Alamouti编码方案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进行编码,从而获得通过各自的中继天线发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较佳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目的站,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求负值以获得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目的站,计算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的均值以获得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在第二个变化例中,所述信息符号可包括两个连续符号。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可包括所述两个连续符号的结合,而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可包括所述两个连续符号的差值。
优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以导出用于所述第一中继天线的第一信号;结合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以导出用于第二中继天线的所述第二信号。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通过Alamouti编码方案对所述结合的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进行编码以形成通过各自的中继天线发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
在一个训练方案的变化例中,所述信息符号可包括至少一个训练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信号包括在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一个共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的一符号间隙再发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所述第二信号可包括:在所述第一中继天线接收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的一个负共轭。
较佳的,所述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在不同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的一符号间隙再发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目的站,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求负值以获得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在所述训练方案的变化例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目的站,计算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的均值以获得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作为一个可选的训练方案,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可在第一和第二符号间隙通过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再发射,而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一个第三符号间隙发射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一个负共轭。第一个可在一个第四符号间隙发射。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同时地,在所述第一符号间隙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发射一个负的第二符号序列,而在所述第二符号间隙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再发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在第三和第四符号间隙,可包含有所述第一符号序列的负共轭的所述第二信号被发射。
在第三个变化例中,所述信息符号可包括偶数个符号,而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以在各自的天线处获得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
优选的,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各自发射之前,通过Alamouti编码方案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进行编码。
在一个进一步的训练方案变化例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以形成所述第一信号,以及在一个第一符号间隙发射所述第一信号。较佳的,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第一信号求负值;在一个第二符号间隙,发射求负值后的第一信号。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获得所述第一信号的一个复共轭;在一个第三和第四符号间隙,发射所述第一信号的复共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同时地,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序列以形成所述第二信号,获得所述第二信号的一个复共轭,对所述第二信号的复共轭求负值,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间隙,发射所述第二信号的求负值后的复共轭。
较佳的,所述第二信号在所述第三符号间隙被发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第二信号求负值,以及在一个第四符号间隙发射求负值后的第二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具体表达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包括用以中继从源站发射至目的站的一信息信号的第一和第二中继天线,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在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处接收一第一符号序列,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将所述第一符号序列作为一第一信号发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一噪声元素;
(ii)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一第二符号序列,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二噪声元素;
(iii)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发射一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一个重排序。
较佳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二符号序列次序的一个反转。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获得所述经重排序的第二符号序列的一个复共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经重排序的第二符号序列的复共轭的奇数项符号求负值。
较佳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复共轭的偶数项和奇数项符号的次序反转以形成所述第二信号。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各自发射前,通过Alamouti编码方案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进行编码。
在一个所述训练方案的更进一步变化例中,所述信息信号可包括一个第一训练信号和一个第二训练信号,所述第二训练信号是所述第一训练信号的一个负值。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一个第一符号间隙,发射所述第一训练信号,以及在一个第二符号间隙,发射所述第二训练信号,所述第二符号间隙在所述第一符号间隙之后发生。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目的站,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求负值以获得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目的站,计算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的均值以获得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在各表达方式和变化例中,所述信息符号可通过OFDM来调制。可选择的,所述信息符号可通过单一载波-循环前置码来调制。
较佳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通过一基于在中继站的天线数量的编码矩阵进行编码。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目的站执行线性处理。
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可位于同一中继站,也可位于不同的中继站。
所述第一噪声元素或所述第二噪声元素可包括所述通信中继信道的附加噪声。
较佳的,来自源站的所述信息信号进一步包括一循环前置码,而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中继站去除部分循环前置码;将剩余部分循环前置码与所述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一同发射至目的站。
可选择的,代替去除部分循环前置码,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在中继站去除所述循环前置码;
在中继站形成一第二循环前置码;以及
将所述第二循环前置码附加至所述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以发射至目的站。
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可进一步包括从另一源站发射至另一目的站的另一信息信号。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可进一步包括从另一源站发射至另一目的站的另一信息信号。
所述信息信号可包括一第一帧头,而所述并发信息信号可包括一第二帧头,通过无偏移地相关所述第一帧头和第二帧头获得的互相关值等于通过大于零的偏移相关所述第一和第二帧头获得的互相关值。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具体表达方式中,提供一个帧结构的帧头,所述帧头包括一符号序列,所述符号序列通过使所述帧头与其自身的一拷贝相关而获得一相关值。当所述帧头与其自身拷贝之间无偏移时,所述相关值为第一值;当所述帧头与其自身拷贝之间的偏移大于零时,所述相关值为第二值。
较佳的,所述第一值等于所述序列中符号的数目,而所述第二值为零。序列可以是CAZAC型或者Frank-Zadoff型。所述序列可以是最大长度序列类型。
较佳的,所述第一值等于所述序列中符号的数目,而所述第二值为-1。
在本发明的第四个具体表达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导出一符号序列的复共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反转所述符号序列的次序;
(ii)在所述反转的符号序列上执行一复共轭。
本发明也关于执行任一上述被讨论的方法或者被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的装置或设备。例如,某些特征被用于某一在中继站使用的集成电路上。特别地,在本发明的第五个具体表达方式中,提供了在一无线通信中继信道中执行从源站发射至目的站的信息信号的模拟空时中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i)一第一中继天线,其被配置用以接收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一噪声元素的一第一符号序列;以及
(ii)一第二中继天线,其被配置用以接收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二噪声元素的一第二符号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被配置用以发射与在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的第二符号序列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而所述第二天线被配置用以发射与在第一中继天线处接收的第一符号序列相关联的第二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六个具体表达方式中,提供了在一无线通信中继信道中执行从源站发射至目的站的信息信号的模拟空时中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i)一第一中继天线,其被配置用以接收一第一符号序列以及将所述第一符号序列作为一第一信号再发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一噪声元素;
(ii)一第二中继天线,其被配置用以接收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二噪声元素的一第二符号序列;所述第二中继天线进一步被配置用以发射由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一重排序构成的一第二信号。
在所述第五和第六具体表达方式的一个或者两者中,所述装置可以是一中继站的形式,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可共同位于所述中继站。可选择的,所述装置可以包括两个中继站,而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可位于不同的中继站。
在本发明的第七个具体表达方式中,提供了一用于导出一符号序列的一复共轭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i)一反向器,其用于反转所述符号序列的次序;
(ii)一处理器,其用于在所述反转的符号序列上执行一复共轭。
来自于所述源站的所述信息信号可包括一循环前置码,而所述装置可进一步包括:
一处理单元,其用于在所述中继站去除部分循环前置码;以及
一发射器,其用于将所述剩余部分的循环前置码和所述信息发射至目的站。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包括:
一处理单元,其被配置用以去除循环前置码,产生一第二循环前置码,将所述第二循环前置码附加至所述信息;以及将附加有第二循环前置码的所述信息发射至目的站。
从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理解的是所述方法和装置:
-在所述中继站仅需要极少的信号处理(与数字处理装置相反)
-显著较低的实施成本和电力消耗
-仅需要线性处理而能取得最大可能的解码
-能灵活地配置多个天线于中继节点或者多个单一天线中继。如果使用OFDM,将提供下列优点:
-在中继信道中实现ISI的完全减轻
-在中继站只需要模拟域处理
-在目的站只需要线性解码
附图说明
仅通过举例的方式,一个或者数个实施例将参照附图予以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一范例实施例的具有源站S、中继站R和目的站D的通信信道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图1中所述源站的发射器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图1中所述中继站的接收器的示意图;
图4(a)是当不需要序列重排时,用于图1中一目的站的接收器的示意图;
图4(b)是当需要序列重排时,图4(a)中所述接收器的一个变化例的示意图;
图5是经由图1的通信信道的一般ASTC发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图5的流程图的信道训练和估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根据所述范例实施例的一个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7(b)是图7(a)的帧结构的一个变化例,其中具有两个或者更多个训练序列;
图8是使用图7(a)的帧结构实施ASTC发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所述范例实施例,导出一循环前置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所述范例实施例,插入循环前置码的方案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所述范例实施例,插入循环前置码的另一方案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根据一范例实施例的通信信道。所述信道由一源站/节点110(S)、一中继站120(R)和一目的站/节点130(D)组成。所述源站和目的站分别仅有一个天线,所述中继站有两个天线122、124。仅有一个中继节点将被用于通信,而所提出的模拟空时编码(ASTC)中继方案接着以直接的方式在选中的中继上执行。本实施例中的所述ASTC中继方案适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其中,所述ASTC编码应用于两个连续OFDM符号的个别次载波上。
其他实施例也可将ASTC中继方案应用于单载波前置循环码(SC-CP)系统,其中所述ASTC编码也可应用于两个连续的SC-CP区块的个别符号中。
其他实施例也可在中继站有多于两个的天线。
图2所示为根据范例实施例的所述源站的一个示例发射器。当使用OFDM作为调制技术时,各个由N个字组成的OFDM符号进入模块202,并在其中经由N点反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将频域信号转换至时域。
图2的其他实施例可使用SC-CP作为调制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模块202不是必须的,而到达模块202的符号可不作改变的通过。
在一第一符号间隙tS,1期间,以x1表示的一第一符号离开所述IDFT模块202,由开关控制210将x1向下导向路径216。所述符号x1到达并串列转换器212,接着至模块214执行循环前置码的插入。插入有循环前置码的所述符号x1接着通过源站的天线予以发射。
在一第二符号间隙tS,2期间,以x2表示的一第二符号离开所述IDFT模块202,由开关控制210将x2导向处理单元204,通过其中的序列重排单元206执行信号共轭,接着通过共轭单元208对产生的结果求负值和共轭。所述共轭符号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091
到达并串列转换器212,接着至模块214执行循环前置码的插入。插入有循环前置码的所述符号x2接着通过源站的天线予以发射。
其他实施例可具有将奇数符号向下导向路径216,而将偶数符号导向处理单元204的开关控制210。
图3所示为用于图1的中继站D的一接收器300。其可通过射频(RF)电路或在模数转换器(ADC)后予以实施。在后者的情况下,信号仍锁定在高采样频率下。
从所述源站发射的所述符号序列(即x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1
)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1和tR,2在中继站的天线处被接收。
在tR,1期间,在第一天线302和第二天线304处分别接收信号rR,11和rR,21。信号rR,11被送至第一延迟单元330以延迟一时间段tD,其中tD是一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信号rR,21被送至第二延迟单元332以延迟一时间段tD
在tR,2期间,在第一天线302和第二天线304处分别接收信号rR,12和rR,22。信号rR,12被送至第一处理单元306,其中通过序列重排单元308执行信号共轭,接着通过共轭单元310对产生的结果求负值和共轭。产生的信号是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2
信号rR,22被送至第二处理单元312,其中通过序列重排单元314执行信号共轭,接着通过共轭单元316对产生的结果取共轭。产生的信号是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3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06和第二处理单元312采用一时间段tD以分别产生信号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4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5
在tD之后,经延迟的信号rR,1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6
被送至第一结合器单元320,执行一加法操作以结合rR,1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7
而产生u1,即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8
经延迟的信号rR,2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9
在T_D之后也被送至第二结合器单元322。在结合器单元332处执行一个加法操作以结合rR,2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10
而产生u2,即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011
所述信号u1和u2接着可以下面的形式予以重排列用于中继站的再发射:
Y = y 11 y 12 y 21 y 22 = u 1 u 2 * u 2 - u 1 *
Y在这种情况下是Alamouti编码的,而所述符号y11和y1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所述中继站的第一天线302被分别发射。所述符号y21和y2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所述中继站的第二天线304被分别发射。
图4(a)所示为用于目的站D的一接收器400。接收信号被转换至数字域,然后做数据包检测、帧同步402和频率同步404。执行串并列转换408将每组的N个串列符号转换成一个N点向量。接着在410中对所述N点向量执行N点DFT,将所述N个时域符号转换成N个频率成分。接着在帧头序列和训练序列的辅助下执行信道估计412,而检测单元414使用在每次载波基础上的线性最大可能检测来执行信号检测。
图4(a)的其他实施例可使用SC-CP作为调制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在检测单元414执行信号检测后可执行一反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
图4(b)所示为用于目的站的另一接收器450。接收信号被转换至数字域,且在帧头序列和训练序列的辅助下执行数据包检测、帧同步452和频率同步454。一序列重排单元456接着对之前在发射器处重排序的那些符号执行一左移。接着执行一串并列转换458以将每组的N个串列符号转换成一个N点向量。接着在460中对所述N点向量执行一N点DFT,将所述N个时域符号转换成N个频率成分。接着执行信道估计462,以及在检测单元464使用在每次载波基础上的线性最大可能检测来执行信号检测。
图4(b)的其他实施例可使用SC-CP作为调制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在检测单元464执行信号检测后可执行一反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
帧结构
图7(a)所示为根据范例实施例的一帧结构700。所述帧结构包括一帧头702、一训练序列704和一有效载荷序列706。
所述帧头702是用于数据包检测和帧同步的一独特的字序列。此独特的字序列具有如下的特性:
●一常数振幅;
●一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如果所述帧头序列w(n)具有Nw个样本,即n=1,...,Nw,理想地,它应具有如下的特性:
Σ n = 1 N w w ( n ) w * ( n ⊕ k ) = N w , k = 0 0 , otherwise
上述表示了一自相关操作,其中,所述Nw个样本长帧头序列(即对于n=1,...,Nw的w(n))与其经共轭和循环移位的版本(即对于n=1,...,Nw的w*(n))相关。k表示在所述帧头序列与其经共轭和循环移位的版本之间的样本偏移,且当k=0时,没有偏移。w(n)表示在所述帧头序列中的第n个符号,其中n=1,...,Nw。当(n+k)=Nw时,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21
表示在所述帧头序列中的第(n+k)个符号,而当(n+k)>Nw时,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22
表示在所述帧头序列中的第(n+k-Nw)个符号。
所述帧头序列可以选择为CAZAC序列或者Frank-Zadoff序列。
所述帧头序列的另一个选择是具有常数振幅和如下自相关特性的最大长度序列:
Σ n = 1 N w w ( n ) w * ( n ⊕ k ) = N w , k = 0 - 1 , otherwise
紧随着所述帧头序列702的是所述训练序列704。所述训练序列704用于信道训练和估计,稍后将予以阐述。
所述有效载荷序列706可再分为一有效载荷帧头序列708和一有效载荷信息序列710,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有效载荷帧头序列708在所述训练序列704之后,而所述有效载荷信息序列710在所述有效载荷帧头序列708之后。所述有效载荷帧头序列708包含用以解码所述有效载荷信息710的所需信息。所述有效载荷帧头序列708还可包括误差控制编码方案、编码率、调制方案、有效载荷信号长度等。
此外较佳的,所述帧结构700能够提供健全的数据包检测、健全的帧边界同步、健全的信道估计的训练以及在目的站健全的解码。进一步的,使数据包检测、帧边界同步、信道估计的训练和目的站的解码在数字域中实施,这对于帧结构700来说是有利的。
所述帧结构700还能实现用于数据包解调和解码的必要的有效载荷信息的传递。所述帧结构700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所述训练序列704在所述有效载荷序列706之前,具有由所述训练序列704估计的信道参数的ASTC发射可应用于所述有效载荷序列706以提高发射的可靠性。
图7(b)所示为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训练序列754、755的一经修改的帧结构750的另一实施例。这个实施例可具有简化目的站的频率同步处理的优点。所述两个或更多个训练序列754、755形成了具有一周期训练序列的一帧结构750。这使得在中继站和目的站能够更简单地估计频率误差。
一帧的发射
图8所示为根据范例实施例,在所述中继站120使用所述帧结构700实施ASTC发射的一方法。
在802中,执行数据包检测和帧同步以检测在中继站120处一数据包的到达,以及识别数据包中的符号时序。频率偏移补偿可在符号时序同步完成之后。数据包检测和帧同步802可使用在帧结构700中发射的帧头信息702来实现,而中继站120在第一和第二天线122、124处接收帧头702。
在所述中继站120处可使用在模拟域的一匹配滤波器来执行数据包检测和帧同步。由于所述帧结构700的帧头702具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因而匹配滤波器输出的明显的波峰(或波谷)可以用于指示一有效数据包和该数据包的起始参考符号。
其后,在804中,所述中继站120使用从源站110接收的训练信号704执行训练信号编码。训练信号编码804的目的是使得目的站130能够估计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这些CSI参数后续将在ASTC发射步骤806中执行解码发射时使用。
在训练信号编码804之后,执行ASTC发射806以对接收的有效载荷序列706编码并将其在通信信道上发射。信道训练信号编码804和ASTC发射806的步骤可使用编码方案1至6中的任何一个来实施。
编码方案1
使用编码方案1的信道训练和估计
图6所示为根据范例实施例的信道训练和估计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在目的站解码所需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1、hP,2的估计。所述CSI参数使用在中继站处只需模拟处理的一训练结构和信道估计协议来获得。
在602中,由x表示的一信息符号被安排从源站发射。x被选取为符号值1。形成表示训练序列的一符号序列w,其中
w=[x]
在604中,激活源站至中继站的链接。源站在一符号间隙tS,T,1将所述符号序列w发射。此发射使用在源站的单一天线进行。
在606中,在所述符号间隙tR,T,1在中继站的两个天线处接收发射自源站的符号序列。在第一天线处,接收由信号r1,R,T组成的符号序列。在第二天线处,接收由信号r2,R,T组成的符号序列。
r1,R,T=h1,S+n1,T
r2,R,T=h2,S+n2,T
h1,S是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第一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2,S是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第二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n1,T表示出现在第一天线处的附加噪声。n2,T表示出现在第二天线处的附加噪声。
在608中,接着可将来自第一天线的符号序列r1,R,T和来自第二天线的符号序列r2,R,T配置为Y,从中继站发射。较佳地,Y可以用Alamouti编码为
Y = y 11 y 12 y 21 y 22 = r 1 , R , T r 2 , R , T * r 2 , R , T - r 1 , R , T *
在610中,符号y11和y1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T,2和tR,T,3分别从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处发射。符号y21和y2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T,2和tR,T,3分别从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处发射。
在612中,从所述中继站发射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D,T,1和tD,T,2在目的站的天线处被接收。在目的站,由信号rD,T,1和rD,T,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T,1和tD,T,2期间被分别接收,且可表示为:
r D , T , 1 r D , T , 2 = h D , 1 r 1 , R , T + h D , 2 r 2 , R , T + v 1 , D h D , 1 r 2 , R , T * - h D , 2 r 1 , R , T * + v 2 , D
hD,1是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D,2是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v1,D和v2,D分别表示出现在目的站处信号rD,T,1和rD,T,2中的附加噪声。
在614中,表示产品信道特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1、hP,2从rD,T,1和rD,T,2中估计而来。
r D , T , 1 r D , T , 2 = h D , 1 h 1 , S + h D , 2 h 2 , S + ( h D , 1 n 1 , T + h D , 2 n 2 , T + v 1 , D ) h D , 1 h 2 , S * - h D , 2 h 1 , S * + ( h D , 1 n 2 , T * + h D , 2 n 1 , T * + v 2 , D )
= h P , 1 + v ~ 1 , D h P , 2 + v ~ 2 , D
其他实施例也可在602中使用x=-1的一信息符号值,在这种情况下,应对rD,T,1和rD,T,2的值求负值。其他实施例也可多次重复信道训练和估计602至614。在这种情况下,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1和hP,2可采用经估计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的均值。
使用编码方案1的ASTC发射
图5是提供ASTC发射概况的流程图。
在502中,由x1和x2表示的信息符号被配置从源站发射。x1和x2可以是来自所述帧结构700的有效载荷序列706。获得x2的复共轭作为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53
x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54
接着被配置以形成符号序列w。
w = x 1 x 2 *
在504中,激活源站至中继站的链接。源站在两个连续符号间隙tS,1和tS,2发射符号序列w。符号x1在tS,1发射,而符号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56
在tS,2发射。该发射使用源站的天线进行。
在506中,发射自源站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符号间隙tR,1和tR,2在中继站的两个天线处被接收。在第一天线处,由信号rR,11和rR,1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R,1和tR,2期间被分别接收。在第二天线处,由信号rR,21和rR,2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R,1和tR,2期间被分别接收。
由第一和第二天线所接收的信号可由一矩阵rR表示,其中
r R = r R , 11 r R , 12 r R , 21 r R , 22
= h 1 , S h 2 , S x 1 x 2 * + n 11 n 12 n 21 n 22
= h 1 , S x 1 + n 11 h 1 , S x 2 * + n 12 h 2 , S x 1 + n 21 h 2 , S x 2 * + n 22
h1,S是源站和中继站的第一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2,S是源站和中继站的第二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nij表示出现在第j时间第i天线处的附加噪声。
在508中,中继通过在模拟域中处理rR而获得一符号序列U,其中
U = u 1 u 2
= h 1 , S h 2 , S * h 2 , S - h 1 , S * x 1 x 2 + n 11 + n 22 * n 21 - n 12 *
在u的运算中,运算rR,22的一个复共轭,且以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65
表示。运算rR,12的一个经求负值的复共轭,且以表示。接着结合rR,1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67
以形成u1。结合rR,2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68
以形成u2,其中
u 1 = r R , 11 + r R , 22 *
= h 1 , S x 1 + h 2 , S * x 2 + ( n 11 + n 22 * )
u 2 = r R , 21 - r R , 12 *
= h 2 , S x 1 - h 1 , S * x 2 + ( n 21 - n 12 * )
可接着将符号序列u中的成分配置为Y,从中继站发射。较佳的,Y可以用Alamouti编码为
Y = y 11 y 12 y 21 y 22 = u 1 u 2 * u 2 - u 1 *
在510中,符号y11和y1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处被分别发射。符号y21和y2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处被分别发射。
在512中,发射自中继站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D,1和tD,2在目的站的天线处被接收。在目的站,由信号rD,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71
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1和tD,2期间被分别接收,并且可以表示为
r D , 1 r D , 2 *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u 1 u 2 + v 1 v 2 *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 h 1 , S h 2 , S * h 2 , S - h 1 , S * x 1 x 2 + n 11 + n 22 * n 21 - n 12 * ) + v 1 v 2 *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h 1 , S h 2 , S * h 2 , S - h 1 , S * x 1 x 2 +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n 11 + n 22 * n 21 - n 12 * v 1 v 2 *
hD,1是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D,2是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v1和v2分别表示出现在目的站信号rD,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75
中的附加噪声。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76
表示rD,2的共轭。
在514中,一产品信道矩阵HP被定义为
H P = h P , 1 h P , 2 - h P , 2 * h P , 1 *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h 1 , S h 2 , S * h 2 , S - h 1 , S *
= h D , 1 h 1 , S + h D , 2 h 2 , S h D , 1 h 2 , S * - h D , 2 h 1 , S * h D , 1 * h 2 , S - h D , 2 * h 1 , S - h D , 1 * h 1 , S * - h D , 2 * h 2 , S *
信息符号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711
的估计值可接着使用如下的一线性操作而获得
x ~ 1 x ~ 2 = H P H r D , 1 r D , 2 *
= ( | h P , 1 | 2 + | h P , 2 | 2 ) x 1 x 2 + v ~ 1 v ~ 2
其中
|hP,1|2+|hP,2|2=(|hD,1|2+|hD,2|2)(|h1,S|2+|h2,S|2)
=|hD,1h1,S|2+|hD,2h2,S|2+|hD,1h2,S|2+|hD,2h1,S|2
v ~ 1 v ~ 2 = ( | h D , 1 | 2 + | h D , 2 | 2 ) h 1 , S * h 2 , S h 2 , S * - h 1 , S n 11 + n 22 * n 21 - n 12 * h D , 1 * - h D , 2 h D , 2 * h D , 1 v 1 v 2 *
hP,1和hP,2是表示在信道训练和估计期间被估计的产品信道特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182
表示HP的共轭转置。
编码方案2
下面使用图6描述根据所述范例实施例的另一编码方案。
使用编码方案2的信道训练和估计
图6所示为根据所述范例实施例的信道训练和估计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在目的站解码所需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1、hP,2的估计。所述CSI参数使用在中继站处只需模拟处理的一训练结构和信道估计协议来获得。
在602中,由x表示的一信息符号被配置从源站发射。x被选取为符号值1。形成表示训练序列的一符号序列w,其中
w=[x]
在604中,激活源站至中继站的链接。源站在一符号间隙tS,T,1将所述符号序列w发射。此发射使用在源站的单一天线进行。
在606中,发射自源站的符号序列在符号间隙tR,T,1在中继站的两个天线处被接收。在第一天线处,接收由信号r1,R,T组成的符号序列。在第二天线处,接收由信号r2,R,T组成的符号序列。
r1,R,T=h1,S+n1,T
r2,R,T=h2,S+n2,T
h1,S是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第一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2,S是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第二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n1,T表示出现在第一天线处的附加噪声。n2,T表示出现在第二天线处的附加噪声。
在608中,接着可将来自第一天线的符号序列r1,R,T和来自第二天线的符号序列r2,R,T配置为Y,从中继站发射,其中
Y = y 11 y 12 y 13 y 14 y 21 y 22 y 23 y 24 = r 1 , R , T r 2 , R , T * 0 0 0 0 r 2 , R , T - r 1 , R , T *
在610中,符号y11、y12、y13和y14在四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T,2、tR,T,3、tR,T,4和tR,T,5从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处被分别发射。符号y21、y22、y23和y24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T,2、tR,T,3、tR,T,4和tR,T,5从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处被分别发射。
在612中,发射自中继站的符号序列在四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D,T,1、tD,T,2、tD,T,3和tD,T,4在目的站的天线处被接收。在目的站,由信号rD,T,1、rD,T,2、rD,T,3和rD,T,4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T,1、tD,T,2、tD,T,3和tD,T,4期间被分别接收,并且可以被表示为
r D , T , 1 = h D , 1 r 1 , R , T + v 1 , D
= h ~ P , 11
r D , T , 2 * = h D , 1 * r 2 , R , T + v 2 , D *
= h ~ P , 22
r D , T , 3 = h D , 2 r 2 , R , T + v 3 , D
= h ~ P , 12
r D , T , 4 * = - h D , 2 * r 1 , R , T + v 4 , D *
= h ~ P , 21
hD,1是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D,2是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v1,D、v2,D、v3,D和v4,D分别表示出现在目的站的信号rD,T,1、rD,T,2、rD,T,3和rD,T,4中的附加噪声。
在614中,表示产品信道特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从rD,T,1、rD,T,2、rD,T,3和rD,T,4中估计而来。
H P = h ~ P , 11 h ~ P , 12 h ~ P , 21 h ~ P , 22
其他实施例也可以在602中使用x=-1的一信息符号值,在这种情况下,应对rD,T,1、rD,T,2、rD,T,3和rD,T,4的值取负值。
其他实施例也可多次重复信道训练和估计602至614。在这种情况下,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可采用经估计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的均值。
使用编码方案2的ASTC发射
使用此方案的ASTC发射将再次参照图5予以描述。
在502中,由x1和x2表示的两个信息符号被配置从源站发射。x1和x2可来自所述帧结构的有效载荷序列。x1和x2被配置以形成符号序列w,其中
w = w 1 w 2 = 1 1 1 - 1 x 1 x 2
w1=x1+x2
w2=x1-x2
w1是由x1和x2相加而得,而w2是由x1和x2相减而得。
在504中,激活源站至中继站的链接。源站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S,1和tS,2发射符号序列w。符号w1在tS,1被发射,而符号w2在tS,2被发射。此发射使用源站的天线进行。
在506中,发射自源站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符号间隙tR,1和tR,2在中继站的两个天线处被接收。在第一天线处,由信号rR,11和rR,1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R,1和tR,2期间被分别接收。在第二天线处,由信号rR,21和rR,2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R,1和tR,2期间被分别接收。
由第一和第二天线所接收的信号可由一矩阵rR表示,其中
r R = r R , 11 r R , 12 r R , 21 r R , 22
= h 1 , S h 2 , S w 1 w 2 + n 11 n 12 n 21 n 22
= h 1 , S ( x 1 + x 2 ) + n 11 h 1 , S ( x 1 - x 2 ) + n 12 h 2 , S ( x 1 + x 2 ) + n 21 h 2 , S ( x 1 - x 2 ) + n 22
h1,S是源站和中继站的第一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2,S是源站和中继站的第二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nij表示出现在第j时间第i天线处的附加噪声。
在508中,中继站通过在模拟域中处理rR而获得一符号序列U,其中
U = u 1 u 2
u1=rR,11+rR,12
=2h1,Sx1+(n11+n12)
u2=rR,21+rR,22
=2h2,Sx2+(n21-n22)
可接着将符号序列u中的成分配置为Y,从中继站发射。较佳地,Y可以用Alamouti编码为
Y = y 11 y 12 y 21 y 22 = u 1 u 2 * u 2 - u 1 *
在510中,符号y11和y1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处被分别发射。符号y21和y2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处被分别发射。
在512中,发射自中继站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D,1和tD,2在目的站的天线处被接收。在目的站,由信号rD,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13
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1和tD,2期间被分别接收,并且可以被表示为
r D , 1 r D , 2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u 1 u 2 + v 1 v 2 *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 2 h 1 , S 0 0 h 2 , S x 1 x 2 + n 11 + n 22 * n 21 - n 12 * ) + v 1 v 2 *
= 2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h 1 , S 0 0 h 2 , S x 1 x 2 + h D , 1 ( n 11 + n 22 * ) + h D , 2 ( n 21 - n 12 * ) + v 1 - h D , 2 * ( n 11 + n 22 * ) + h D , 1 * ( n 21 - n 12 * ) + v 2 *
hD,1是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D,2是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和目的站之间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17
表示rD,2的共轭。v1和v2分别表示出现在目的站的信号rD,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21
中的附加噪声。
在514中,信息信号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22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23
的估计值可接着使用如下的一线性操作而获得
x ~ 1 x ~ 2 = H P H r D , 1 r D , 2 *
= 2 ( | h D , 1 | 2 + | h D , 2 | 2 ) | h 1 , S | 2 x 1 | h 2 , S | 2 x 2 + v ~ 1 v ~ 2
HP是表示产品信道特征的信道训练和估计期间经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所述产品信道矩阵HP
H P = h ~ P , 11 h ~ P , 12 h ~ P , 21 h ~ P , 22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h 1 , S 0 0 h 2 , S
编码方案3
下面参照图6描述第二个替代编码方法。
使用编码方案3的信道训练和估计
图6所示为根据范例实施例的信道训练和估计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在目的站解码所需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1、hP,2的估计。所述CSI参数使用在中继站处只需模拟处理的一训练结构和信道估计协议来获得。
在602中,由x表示的一信息符号被配置从源站发射。x被选取为符号值1。形成表示训练序列的一符号序列w,其中
w=[x]
在604中,激活源站至中继站的链接。源站在一符号间隙tS,T,1将所述符号序列w发射。此发射使用在源站的单一天线进行。
在606中,发射自源站的符号序列在符号间隙tR,T,1在中继站的两个天线处被接收。在第一天线处,接收由信号r1,R,T组成的符号序列。在第二天线处,接收由信号r2,R,T组成的符号序列。
r1,R,T=h1,S+n1,T
r2,R,T=h2,S+n2,T
h1,S是源站和中继站第一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2,S是源站和中继站第二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nij表示出现在第j时间第i天线处的附加噪声。
在608中,接着可将来自第一天线的符号序列r1,R,T和来自第二天线的符号序列r2,R,T配置为Y,从中继站发射,其中
Y = y 11 y 12 y 13 y 14 y 21 y 22 y 23 y 24 = r 1 , R , T r 1 , R , T - r 2 , R , T * r 2 , R , T * - r 2 , R , T r 2 , R , T - r 1 , R , T * - r 1 , R , T *
在610中,符号y11、y12、y13和y14在四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T,2、tR,T,3、tR,T,4和tR,T,5从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处被分别发射。符号y21、y22、y23和y24在四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T,2、tR,T,3、tR,T,4和tR,T,5从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处被分别发射。
必须执行下面的操作以获得y11、y12、y13和y14,且将它从第一天线发射:
●在第一和第二符号间隙,即tR,T,2和tR,T,3,将在第一天线处接收的信号即r1,R,T发射至目的站;
●在第三符号间隙即tR,T,4,将在第二天线处接收的信号的负共轭即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32
发射至目的站;
●在第四信号间隙即tR,T,5,将在第二天线处接收的信号的共轭即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33
发射至目的站。
必须执行下面的操作以获得y21、y22、y23和y24,且将它从第二天线发射:
●在第一符号间隙即tR,T,2,将在第二天线处接收的信号的负值即-r2,R,T发射至目的站;
●在第二符号间隙即tR,T,3,将在第二天线处接收的信号即r2,R,T发射至目的站;
●在第三和第四符号间隙即tR,T,4和tR,T,5,将在第一天线处接收的信号的负共轭即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41
发射至目的站;
在612中,发射自中继站的符号序列在四个连续符号间隙tD,T,1、tD,T,2、tD,T,3和tD,T,4在目的站的天线处被接收。在目的站,由信号rD,T,1、rD,T,2、rD,T,3和rD,T,4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T,1、tD,T,2、tD,T,3和tD,T,4期间被接收。
在614中,表示产品信道特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从而由rD,T,1、rD,T,2、rD,T,3和rD,T,4估计为
h ~ P , 11 h ~ P , 12 = r D , T , 1 r D , T , 2 1 - 1 1 1
h ~ P , 22 h ~ P , 21 = r D , T , 3 * r D , T , 4 * - 1 1 1 1
其中
H P = h ~ P , 11 h ~ P , 12 h ~ P , 21 h ~ P , 22
其他实施例也可在602中使用x=-1的一信息符号值,在这种情况下,应对rD,T,1、rD,T,2、rD,T,3和rD,T,4的值求负值。
其他实施例也可多次重复信道训练和估计602至614。在这种情况下,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可采用经估计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的均值。
使用编码方案3的ASTC发射
可以用与编码方案2相同的方式完成信息的ASTC发射。
编码方案4
下面使用图6描述根据范例实施例的第三个替代编码方案。
使用编码方案4的信道训练和估计
图6所示为根据范例实施例的信道训练和估计的方法,能够实现对用于目的站解码所需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的估计,其中
H P = h ~ P , 11 h ~ P , 12 h ~ P , 21 h ~ P , 22 = ( h 1 , S + h 2 , S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所述CSI参数使用在中继站处只需模拟处理的一训练结构和信道估计协议来获得。
在602中,由x表示的一信息符号被配置从源站发射。x被选取为符号值1。形成表示训练序列的一符号序列w,其中
w=[x]
在604中,激活源站至中继站的链接。源站在一符号间隙tS,T,1将所述符号序列w发射。此发射使用在源站的单一天线进行。
在606中,发射自源站的符号序列在符号间隙tR,T,1在中继站的两个天线处被接收。在第一天线处,接收由信号r1,R,T组成的符号序列。在第二天线处,接收由信号r2,R,T组成的符号序列。
r1,R,T=h1,S+n1,T
r2,R,T=h2,S+n2,T
h1,S是源站和中继站第一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2,S是源站和中继站第二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nij表示出现在第j时间第i天线处的附加噪声。
在608中,接着可结合来自第一天线的符号序列r1,R,T和来自第二天线的符号序列r2,R,T以形成uT,其中
uT=r1,R,T+r2,R,T
=(h1,S+h2,S)+(n1,T+n2,T)
接着将uT配置为Y,从中继站发射,其中
Y = y 11 y 12 y 13 y 14 y 21 y 22 y 23 y 24 = u T - u T u T * u T * - u T * - u T * u T - u T
在610中,符号y11、y12、y13和y14在四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T,2、tR,T,3、tR,T,4和tR,T,5从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处被分别发射。符号y21、y22、y23和y24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T,2、tR,T,3、tR,T,4和tR,T,5从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处被分别发射。
在612中,发射自中继站的符号序列在四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D,T,1、tD,T,2、tD,T,3和tD,T,4在目的站的天线处被接收。在目的站,由信号rD,T,1、rD,T,2、rD,T,3和rD,T,4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T,1、tD,T,2、tD,T,3和tD,T,4期间被分别接收。
在614中,表示产品信道特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11、hP,12、hP,11和hP,12从rD,T,1、rD,T,2、rD,T,3和rD,T,4估计而来。
h ~ P , 11 = 1 2 ( r D , T , 1 - r D , T , 2 )
h ~ P , 12 = 1 2 ( r D , T , 3 - r D , T , 4 )
h ~ P , 21 = 1 2 ( r D , T , 1 + r D , T , 2 ) *
h ~ P , 22 = 1 2 ( r D , T , 3 + r D , T , 4 ) *
其他实施例也可在602中使用x=-1的一信息符号值,在这种情况下,应对rD,T,1和rD,T,2的值求负值。
其他实施例也可多次重复信道训练和估计602至614。在这种情况下,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可采用经估计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的均值。
使用编码方案4的ASTC发射
使用此方案的ASTC发射将再次参考图5予以描述。
在502中,由x1和x2表示的两个信息符号被配置从源站发射。x1和x2可来自所述帧结构的有效载荷序列。x1和x2被配置以形成符号序列w。
w=[x1  x2]
在504中,激活源站至中继站的链接。源站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S,1和tS,2发射符号序列w。符号x1在tS,1被发射,而符号x2在tS,2被发射。此发射使用源站的天线进行。
在506中,发射自源站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1和tR,2在中继站的两个天线处被接收。在第一天线处,由信号rR,11和rR,1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R,1和tR,2期间被分别接收。在第二天线处,由信号rR,21和rR,2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R,1和tR,2期间被分别接收。
由第一和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可由一矩阵rR表示,其中
r R = r R , 11 r R , 12 r R , 21 r R , 22
= h 1 , S h 2 , S x 1 x 2 + n 11 n 12 n 21 n 22
= h 1 , S x 1 + n 11 h 1 , S x 2 + n 12 h 2 , S x 1 + n 21 h 2 , S x 2 + n 22
h1,S是源站和中继站的第一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2,S是源站和中继站的第二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nij表示出现在第j时间第i天线的附加噪声。
在508中,中继站通过在模拟域处理rR得到一符号序列U,其中
U = u 1 u 2
u1=rR,11+rR,21
=(h1,S+h2,S)x1+(n11+n21)
u2=rR,12+rR,22
=(h1,S+h2,S)x2+(n12+n22)
可接着将符号序列u的成分配置为Y,从中继站发射。较佳地,Y可以用Alamouti编码为
Y = y 11 y 12 y 21 y 22 = u 1 u 2 * u 2 - u 1 *
在510中,符号y11和y1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处被分别发射。符号y21和y2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处被分别发射。
在512中,发射自中继站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D,1和tD,2在目的站的天线处被接收。在目的站,由信号rD,1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1和tD,2期间被分别接收,且可以表示为
r D , 1 r D , 2 *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u 1 u 2 + v 1 v 2 *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 ( h 1 , S + h 2 , S ) x 1 x 2 + n 11 n 21 n 12 n 22 ) + v 1 v 2 *
= ( h 1 , S + h 2 , S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x 1 x 2 + ( h D , 1 h D , 2 - h D , 2 * h D , 1 * n 11 n 21 n 12 n 22 + v 1 v 2 * )
hD,1是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D,2是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v1和v2分别表示出现在目的站的信号rD,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84
中的附加噪声。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85
表示rD,2的共轭。
在514中,接着信息符号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86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287
的估计可使用如下的一线性操作而获得
x ~ 1 x ~ 2 = ( h 1 , S + h 2 , S ) * h D , 1 * - h D , 2 h D , 2 * h D , 1 r D , 1 r D , 2 *
= | h 1 , S + h 2 , S | 2 ( | h D , 1 | 2 + | h D , 2 | 2 ) x 1 x 2 + v ~ 1 v ~ 2
其中
v ~ 1 = ( h 1 , S + h 2 , S ) * ( | h D , 1 | 2 + | h D , 2 | 2 ) ( n 11 + n 21 ) + ( h 1 , S + h 2 , S ) * ( h D , 1 v 1 + h D , 2 v 2 * )
v ~ 2 = ( h 1 , S + h 2 , S ) * ( | h D , 1 | 2 + | h D , 2 | 2 ) ( n 12 + n 22 ) + ( h 1 , S + h 2 , S ) * ( - h D , 2 * v 1 + h D , 1 * v 2 * )
编码方案5
下面使用图6描述根据范例实施例的第四个替代编码方案。
使用编码方案5的信道训练和估计
图6所示为根据范例实施例的信道训练和估计的方法,能够实现对用于目的站解码所需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的估计。所述CSI参数使用在中继站处只需模拟处理的一训练结构和信道估计协议来获得。
在602中,形成表示所述训练序列的一符号序列w,其中
w=[x1  x2]=[1  -1]
在604中,源站在两个符号间隙tS,T,1和tS,2,T发射符号序列w。此发射使用源站的单一天线进行。
在606中,发射自源站的符号序列在中继站的两个天线处被接收。在第一天线处,由信号r11,R,T和r12,R,T组成的符号序列在符号间隙tR,T,1和tR,T,2被分别接收。在第二天线处,由信号r21,R,T和r22,R,T组成的符号序列在符号间隙tR,T,1和tR,T,2被分别接收。
r R , T = r 11 , R , T r 12 , R , T r 21 , R , T r 22 , R , T = h 1 , S - h 1 , S h 2 , S - h 2 , S + n 11 n 12 n 21 n 22
h1,S是源站和中继站第一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2,S是源站和中继站第二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nij表示出现在第j时间第i天线的附加噪声。
在608中,接着可将rR,T中的符号序列配置为Y,从中继站发射,其中
Y = y 11 y 12 y 21 y 22 = r 11 , R , T r 12 , R , T - r 21 , R , T * r 22 , R , T *
= h 1 , S - h 1 , S - h 2 , S * - h 2 , S * + n 11 n 12 n 22 * - n 21 *
在610中,符号y11和y1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T,2和tR,T,3从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处被分别发射。符号y21和y2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T,2和tR,T,3从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处被分别发射。
换句话说,在中继站,对于两个符号间隙的每个训练期,在第一天线处接收的序列不做任何进一步处理地从第一天线发射至目的站。对于在第二天线处接收的序列,在从所述第二天线发射至目的站之前,对所述序列的第一个符号求负值和共轭,且在从所述第二天线发射至目的站之前,对所述序列的第二个符号求共轭。
在612中,发射自中继站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符号间隙tD,T,1和tD,T,2在目的站的天线处被接收。在目的站,由信号rD,T,1和rD,T,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T,1和tD,T,2期间被分别接收,且可以被表示为
= h D , 1 h D , 2 h 1 , S - h 1 , S - h 2 , S * - h 2 , S * + h D , 1 h D , 2 n 11 n 12 n 22 * - n 21 * + v 1 , D v 2 , D
= h D , 1 h 1 , S h D , 2 h 2 , S * 1 - 1 - 1 - 1 + h D , 1 h D , 2 n 11 n 12 n 22 * - n 21 * + v 1 , D v 2 , D
hD,1是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D,2是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v1,D和v2,D分别表示出现在信号rD,T,1和rD,T,2中的附加噪声。
在614中,表示产品信道特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hP,1和hP,2可由rD,T,1和rD,T,2估计为
h ~ P , 1 = 1 2 ( r D , T , 1 - r D , T , 2 )
h ~ P , 2 = - 1 2 ( r D , T , 1 + r D , T , 2 )
其他实施例也可多次重复信道训练和估计602至614。在这种情况下,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07
可采用经估计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CSI)参数的均值。
使用编码方案5的ASTC发射
根据此方案的ASTC发射方法将再次参考图5予以描述。
在502中,由x1和x2表示的两个信息符号被配置从源站发射。x1和x2可来自所述帧结构的有效载荷序列。x1和x2接着被配置以形成符号序列w。
w=[x1  x2]
在504中,激活源站至中继站的链接。源站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S,1和tS,2发射符号序列w。符号x1在tS,1被发射,而符号x2在tS,2被发射。此发射使用源站的天线进行。
在506中,发射自源站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1和tR,2在中继站的两个天线处被接收。在第一天线处,由信号rR,11和rR,1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R,1和tR,2期间被分别接收。在第二天线处,由信号rR,21和rR,2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R,1和tR,2期间被分别接收。
由第一和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可由一矩阵rR表示,其中
r R = r R , 11 r R , 12 r R , 21 r R , 22
= h 1 , S h 2 , S x 1 x 2 + n 11 n 12 n 21 n 22
= h 1 , S x 1 + n 11 h 1 , S x 2 + n 12 h 2 , S x 1 + n 21 h 2 , S x 2 + n 22
h1,S是源站和中继站的第一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2,S是源站和中继站的第二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nij表示出现在第j时间第i天线的附加噪声。
在508中,接着可将信号rR,11、rR,12、rR,21和rR,22配置为Y,从中继站发射。较佳地,Y可以用Alamouti编码为
Y = y 11 y 12 y 21 y 22 = r R , 11 r R , 12 r R , 22 * - r R , 21 *
在510中,符号y11和y1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处被分别发射。符号y21和y2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处被分别发射。
换句话说,在第一天线处,接收的符号序列不做改变地被再发射,而在第二天线处,在信号被发射之前,执行下面的操作:
i.对接收的符号rR,21和rR,22求共轭;
ii.对奇数项的符号求负值,即
iii.反转偶数和奇数项符号的次序。
在模拟域中执行操作i至iii,一种范例是在射频电路中或者在模数转换器(ACDs)的输出处。
在512中,发射自中继站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D,1和tD,2在目的站的天线处被接收。在目的站,由信号rD,1和rD,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1和tD,2期间被分别接收,且可以表示为
r D , 1 r D , 2 = h D , 1 h D , 2 r R , 11 r R , 12 r R , 22 * - r R , 21 * + v 1 v 2
= h D , 1 h D , 2 h 1 , S x 1 + n 11 h 1 , S x 2 + n 12 h 2 , S * x 2 * + n 22 * - h 2 , S * x 1 * + n 21 * + v 1 v 2
= h D , 1 h 1 , S h D , 2 h 2 , S * x 1 x 2 x 2 * - x 1 * + h D , 1 h D , 2 n 11 n 12 n 22 * - n 21 * + v 1 v 2
hD,1是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而hD,2是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系数。v1和v2分别表示出现在目的站的信号rD,1和rD,2中的附加噪声。
接着得到信号rD,1和rD,2的结果为
r D , 1 r D , 2 * = h D , 1 h 1 , S h D , 2 h 2 , S * - h D , 2 * h 2 , S h D , 1 * h 1 , S * x 1 x 2 * + h D , 1 n 11 + h D , 2 n 22 * + v 1 h D , 1 * n 12 * - h D , 2 * n 21 + v 2 *
在514中,接着信息符号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25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26
的估计值可使用如下的一线性操作而获得
x ~ 1 x ~ 2 * = h D , 1 h 1 , S h D , 2 h 2 , S * - h D , 2 * h 2 , S h D , 1 * h 1 , S * H r D , 1 r D , 2 *
= ( | h D , 1 | 2 | h 1 , S | 2 + | h D , 2 | 2 | h 2 , S | 2 ) x 1 x 2 * + v ~ 1 v ~ 2
其中
v ~ 1 = h D , 1 * h 1 , S * ( h D , 1 n 11 + h D , 2 n 22 * + v 1 ) - h D , 2 h 2 , S * ( h D , 1 * n 12 * - h D , 2 * n 21 + v 2 * )
v ~ 2 = h D , 2 h 2 , S * ( h D , 1 n 11 + h D , 2 n 22 * + v 1 ) - h D , 1 h 1 , S ( h D , 1 * n 12 * - h D , 2 * n 21 + v 2 * )
编码方案6
下面使用图6来描述第五个替代编码方案。
在所述编码方案中,帧结构将对帧头序列和训练序列具有如下的附加要求:
●两个源站所使用的帧头序列之间应具有尽可能低的互相关值,例如正交序列。
●两个源站所使用的训练序列之间应是正交的。这要求训练信号中的至少两个符号被源站所使用。例如,第一个源站可以发射w=[1  1],而第二个源站可以发射w=[1  -1]。
在OFDM系统中采用此编码方案时,需要执行距离修正以将中继站接收的信号对准在循环前置码视窗中。
使用编码方案6的信道训练和估计
信道训练和估计可以与编码方案5相同的方式完成。
使用编码方案6的ASTC发射
参考图5描述根据此方案的ASTC发射的方法。
在502中,信息符号被配置从第一源站和第二源站发射。xi,j表示在第j符号间隙期间从第i源站发射的信号。
在504中,激活第一源站和中继站的链接,以及第二源站和中继站的链接。在两个连续符号间隙tS,1和tS,2完成从两个源站至中继站的发射。第一源站在tS,1发射符号x1,1,在tS,2发射符号x1,2。第二源站在tS,1发射符号x2,1,在tS,2发射符号x2,2
在506中,从两个源站发射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1和tR,2在中继站的两个天线处被接收。在第一天线处,由信号rR,11和rR,1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R,1和tR,2期间被分别接收。在第二天线处,由信号rR,21和rR,2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R,1和tR,2期间被分别接收。
假设完全同步,由第一和第二天线接收的符号可通过一矩阵rR表示,其中
r R = r R , 11 r R , 12 r R , 21 r R , 22
= h 1,1 h 2,1 x 1,1 x 1,2 + h 1,2 h 2,2 x 2,1 x 2,2 + n 11 n 12 n 21 n 22
= h 1,1 x 1,1 + h 1,2 x 2,1 + n 11 h 1,1 x 1,2 + h 1,2 x 2,2 + n 12 h 2,1 x 1,1 + h 2,2 x 2,1 + n 21 h 2,1 x 1,2 + h 2,2 x 2,2 + n 22
hi,kj表示对应于中继站的第i天线和第k源站的信道系数。nij表示出现在第j时间第i天线处接收的信号中的附加噪声。
在508中,接着可将信号rR,11、rR,12、rR,21和rR,22配置为Y,从中继站发射。较佳地,Y可以用Alamouti编码为
Y = y 11 y 12 y 21 y 22 = r R , 11 r R , 12 r R , 22 * - r R , 21 *
用于此方案的编码方案与用于单方向中继的编码方案1至5的编码方案相似。这可具有优点:可在模拟域执行在中继节点的编码操作。
在510中,符号y11和y1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中继站的第一天线处被分别发射。符合y21和y22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R,3和tR,4从中继站的第二天线处被分别发射。
换句话说,在第一天线处,接收的符号序列不做改变地被再发射,而在第二天线处,信号被发射之前,执行如下操作:
i.对接收的符号rR,21和rR,22求共轭;
ii.对奇数项符号求负值,即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42
iii.反转偶数和奇数项符号的次序。
可在模拟域中执行操作i至iii,一种范例是在射频电路中或者在模数转换器(ACDs)的输出处。
在512中,发射自中继站的符号序列在两个连续的符号间隙tD,1和tD,2在两个目的站的天线处被接收。假设是对称信道,接收的信号经过Alamouti编码,在每个目的站可表示为
r K , 1 r K , 2 = h 1 , K h 2 , K r R , 11 r R , 12 r R , 22 * - r R , 21 * + v K , 1 v K , 2
K=1作为第一个目的站,而K=2作为第二个目的站。根据所述范例实施例,第一目的站可以是与第一源站相同的节点,而第二目的站可以是与第二源站相同的节点。然而,熟悉技术的读者应当清楚,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其他实施例也是可行的,例如两个源站是与目的站完全不同的节点。
在第一目的站,在减去与x1,1和x1,2相关的信号成分之后,即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51
其中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52
由信号r1,1和r1,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1和tD,2期间被分别接收,可以表示为
r 1,1 r 1,2 = h 1,1 h 2,1 h 1,2 x 2,1 + n 11 h 1,2 x 2,2 + n 12 h 2,2 * x 2,2 * + n 22 * - h 2,2 * x 2,1 * - n 21 * + v 1,1 v 1,2
= h 1,1 h 1,2 h 2,1 h 2,2 * x 2,1 x 2,2 x 2,2 * - x 2,1 * + h 1,1 h 2,1 n 11 n 12 n 22 * - n 21 * + v 1,1 v 1,2
v1,1和v1,2分别表示为出现在信号r1,1和r1,2中的附加噪声。在第二目的站,在减去与x2,1和x2,2相关的信号成分之后,即其中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56
由信号r2,1和r2,2组成的符号序列在间隙tD,1和tD,2期间被分别接收,可以表示为
r 2,1 r 2,2 = h 1,2 h 2,2 h 1,1 x 1,1 + n 11 h 1,1 x 1,2 + n 12 h 2,1 * x 1,2 * + n 22 * - h 2,1 * x 1,1 * - n 21 * + v 2,1 v 2,2
= h 1,1 h 1,2 h 2,1 * h 2,2 x 1,1 x 1,2 x 1,2 * - x 1,1 * + h 1,2 h 2,2 n 11 n 12 n 22 * - n 21 * + v 2,1 v 2,2
v2,1和v2,2分别表示为出现在信号r2,1和r2,2中的附加噪声。
使用符号rK,1和rK,2,并且以K=1作为第一个目的站,而K=2作为第二个目的站,信号rK,1和rK,2的结果为
r K , 1 r K , 2 * = h K , 1 h 1 , K h K , 2 h 2 , K * - h K , 2 * h 2 , K h K , 1 * h 1 , K * x K , 1 x K , 2 * + h K , 1 n 11 + h K , 2 n 22 * + v K , 1 h K , 1 * n 12 * - h K , 2 * n 21 + v K , 2 *
在514中,接着信息符号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510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511
的估计值可使用如下一线性操作得到
x ~ K , 1 x ~ K , 2 * = h K , 1 h 1 , K h K , 2 h 2 , K * - h K , 2 * h 2 , K h K , 1 * h 1 , K * H r K , 1 r K , 2 *
= ( | h K , 1 | 2 | h 1 , K | 2 + | h K , 2 | 2 | h 2 , K | 2 ) x K , 1 x K , 2 * + v ~ K , 1 v ~ K , 2
其中
v ~ K , 1 = H K , 1 * h 1 , K * ( h K , 1 n 11 + h K , 2 n 22 * + v K , 1 ) - h K , 2 h 2 , K * ( h K , 1 * n 12 * - h K , 2 * n 21 + v K . 2 * )
v ~ K , 2 = h K , 2 h 2 , K * ( h K , 1 n 11 + h K , 2 n 22 * + v K , 1 ) + h K , 1 h 1 , K ( h K , 1 * n 12 * - h K , 2 * n 21 + v K , 2 * )
且[]H是指执行一共轭转置。
循环前置码插入
帧结构700被配置用于多个符号的发射。可使用编码方案1至6中的任一个执行此发射。为了减轻由频率选择性衰落所导致的符号间干扰(ISI)的影响,在源站和/或中继站的发射器处对每个符号执行循环前置码插入。
图9所示为插入一循环前置码的方法。在902中,将被发射的信息包含于由xn表示的N个字组成的一符号序列x1中,其中n=0...N-1,即
x1=[x0 Λ xn Λ xN-1]
在904中,通过复制x1的最后Ncp个字,创建长度为Ncp的一循环前置码CP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63
在906中,所述循环前置码CP被插入在x1的前面,产生用于发射的结果符号x2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64
符号共轭
为了如在ASTC方案中所进行的,在频域中执行共轭,可将由不具有循环前置码的xA表示的一OFDM符号序列反转及共轭为时域符号以产生xB。可使用下面的映射:
x B ( n ) = x A ( n ) , whenn = 0 x A ( N - n ) , otherwise
其中xA(n)和xB(n)分别表示在符号xA和xB中的第n个字。N表示出现在xA或xB中的字的数目。产生的xB
XB=[x0 xN-1 xN-2 Λ x1]
xB在时域中求共轭产生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71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72
是不具有循环前置码的一有效OFDM符号。当对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73
执行一N点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时,由于所述字序列的次序的反转,从而将维持该格式。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ASTC方案所需要的频域中的共轭,可将包含一长度为Ncp的循环前置码和N个字的OFDM符号序列xA反转且共轭为时域符号以产生xB。可使用下面的映射:
xB(n)=xA(NA-n-1)
其中xA(n)和xB(n)分别表示在符号xA和xB中的第n个字。NA是在xA中字的数目使得NA=N+Ncp。产生的xB是xA的反转,即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74
产生的xB在时域中求共轭以产生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76
是具有循环前置码的一有效OFDM符号。当对执行一N点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时,由于所述字序列的次序的反转,从而将维持该格式。因此,维持了减轻符号间干扰(ISI)的特性。
当在时域执行共轭以产生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78
时,xB的对应频域序列是
X * ( k ) W N k ( N - Ncp - 1 ) = X * ( k ) W N - k ( Ncp + 1 )
即相移共轭序列。
符号共轭方法利用以下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特性:
●线性: ax ( n ) + by ( n ) ⇔ aX ( k ) + bY ( k ) ;
●循环移位: x ( ( n + m ) N ) ⇔ W N - km X ( k ) ;
●对称性: x * ( ( - n ) N ) ⇔ X * ( k )
其中我们使用x(n)和y(n)来表示时域序列,X(k)和Y(k)是其相应的频率序列,N是DFT的大小,且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713
所述符号共轭方法可具有优点:在中继站只需进行模拟域处理,且在目的站对于每个次载波的最大可能性解码只需进行线性处理。
循环前置码方案1
图10所示为根据范例实施例,插入循环前置码的一方案。令x是将被发射的符号序列。
在1002中,源站导出长度为τCP1的第一循环前置码(表示为CP1)使得τCP1≥max{τS→Ri}。τS→Ri指从源站至第i个中继天线(此处表示为Ri)的最大延迟扩展,由样本持续时间的数目表示。
在1004中,源站在x的前面插入CP1。接着发射产生的符号序列[CP1  x]。
在1006中,中继站接收[CP′1  x′]。
在1008中,在执行时间同步之后,在每一OFDM符号中将长度为τCP1的CP′1部分移除而留下x′。
在1010中,如果不需要信号共轭,那么长度为τCP2≥max{τRi→D}的第二循环前置码(表示为CP2)从每一OFDM符号的x′导出,并插入到x′的前面,从而产生序列[CP2  x′]。当天线的分布跨越多个中继时,τCP2被选取为使得τCP2≥max{τR1→D,τR2→D,Λ,τRi→D,Λ,τRNr→D},即τCP2指从第i个中继(即Ri)至目的站的最大延迟扩展,由样本持续时间的数目表示。Nr表示天线或者在中继站的天线的数量。
在1012中,如果需要信号共轭,那么OFDM符号序列根据如下予以重排
x out ( n ) = x in ( n ) , whenn = 0 x in ( N Xin - n ) , otherwise
其中xin=[x′],NXin表示xin的长度,且n=0,1,...,NXin-1。随后导出xout的共轭,且表示为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82
接着从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83
导出长度为τCP2的第二循环前置码(表示为CP2),并插入在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84
的前面,产生序列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85
在1014中,执行在中继站处ASTC实施的其他必要步骤,接着符号序列[CP2  x′]或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86
被发射至目的站。
在1016中,目的站接收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87
在帧同步之后,目的站在每一OFDM符号中将长度为τCP2的CP′2移除。
在1018中,目的站在频域中执行ASTC解码。
循环前置码方案2
从源站至中继站信道的最大延迟扩展表示为τS→R个样本持续时间,而中继站至目的站信道的最大延迟扩展表示为τR→D个样本持续时间。产品信道的延迟扩展由τP表示,其中τP=τS→RR→D-1,τS→R=max{τS→Ri},τR→D=max{τRi→D}。图11所示为根据所述范例实施例插入循环前置码的另一方案。令x为将被发射的符号序列。
在1102中,源站导出长度为τCP1≥τS→RR→D的一第一循环前置码(表示为CP1)。为了完全减轻ISI,τCP1不应比τP短。
在1104中,源站将CP1插入x中。接着发射产生的符号序列[CP1  x]。
在1106中,中继站接收[CP′1  x′]。在步骤1108中,在执行时间同步以后,将移除每一OFDM符号的CP′1部分中最前面的τS→R个符号,留下表示为[CP′2  x′]的序列。产生的OFDM符号将具有NR=N+τCP2或NR=N+τPS→R个信号。
在步骤1110中,如果不需要信号共轭,那么不进行任何处理。在步骤1112中,如果需要信号共轭,将所述OFDM符号序列反转以产生输出序列
xout(n)=xin(NR-n-1)
其中xin=[CP′2  x′],NR表示[CP′2  x′]的长度,并且n=0,1,...,NR-1。接着导出xout的共轭,且表示为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91
在1114中,执行在中继站处ASTC实施的其他必要步骤,接着将符号序列[CP′2  x′]或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92
发射至目的站。
在1116中,目的站接收[CP″2  x″]或
Figure BDA0000047051100000393
在帧同步之后,目的站从每一个OFDM符号中移除长度为τCP2=τPS→R的CP″2
在1118中,在频域执行ASTC解码。
其他实施例可在中继站处具有两个以上的天线,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天线选择。基于预定的选择标准,例如最佳产品信道SNR等,仅选择两个天线以实施所提出的方案。
其他实施例也可具有可执行中继选择的多个中继站,其中基于预定的选择标准,例如最佳产品信道SNR等,选择一个中继站以实施所提出的方案。
其他实施例也可具有多个中继站,其中在每一中继站处实施协调延迟ASTC,且所述协调延迟应用于不同的中继站。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不同中继站的延迟持续时间是从一中央控制获得的一设计参数。此实施例可具有优点:载波频率不必是正交的,从而将不会发生信号冲突。
另一可能性是使用至少两个中继站来实施合作。使用编码方案1至3,在所述的至少两个中继站中实施信息传递,且所述的至少两个中继站可接着参与ASTC发射。
尽管所描述的实施例没有包括在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功率调整,但是这可以依据部署的类型予以使用。例如,功率调整可合并于信道估计中,从而它对于上面提出的方案是明晰的。
尽管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但是对熟悉技术的读者而言,将清楚的是许多变化例可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68)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包括第一和第二中继天线,所述第一和第二中继天线被配置用以中继从源站发射至目的站的一信息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处接收一第一符号序列,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一噪声元素;
(ii)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一第二符号序列,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二噪声元素;
(iii)通过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发射一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与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相关联;
(iv)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发射一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与在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相关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符号的一复共轭,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信息符号的复共轭求负值以导出所述第一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信息信号的求负值后的复共轭与所述第一符号序列结合以导出所述第一信号。
4.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结合以获得所述第二信号。
5.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各自发射之前,使用Alamouti编码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编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信息符号包括至少一个训练信号,而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使用Alamouti编码对接收的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编码,以获得通过各自的中继天线发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目的站,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求负值,以获得用于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目的站,计算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的均值,以获得用于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信息符号包括两个连续的符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两个连续符号的一结合,而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两个连续符号的一差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以导出用于所述第一中继天线的所述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处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以导出用于所述第二中继天线的所述第二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使用Alamouti编码对所述结合的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进行编码,以形成通过各自的中继天线发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信息符号包括至少一个训练信号,而所述第一信号包括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一共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的一符号间隙通过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再发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包括在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的一负共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不同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的一符号间隙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再发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
17.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目的站,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求负值,以获得用于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18.如权利要求13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目的站,计算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的均值,以获得用于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19.如权利要求13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在第一和第二符号间隙通过所述第一中继天线被再发射,而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一第三符号间隙发射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一负共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在一第四符号间隙被发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同时地,在所述第一符号间隙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发射一负的第二符号序列,而在所述第二符号间隙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再发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符号序列的所述负共轭的所述第二信号在所述第三和第四符号间隙被发射。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信息符号包括偶数项的符号。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以在各自的天线处获得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3至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各自发射之前,使用Alamouti编码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编码。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序列以形成所述第一信号,且在一第一符号间隙发射所述第一信号。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第一信号求负值;且在一第二符号间隙发射求负值后的第一信号。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获得所述第一信号的一复共轭;且在一第三和第四符号间隙发射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复共轭。
29.如权利要求26至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同时地,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序列以形成所述第二信号,获得所述第二信号的一复共轭,对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复共轭求负值,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符号间隙发射所述第二信号的求负值后的复共轭。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在所述第三符号间隙被发射。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第二信号求负值,且在一第四符号间隙发射求负值后的第二信号。
3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包括第一和第二中继天线,所述第一和第二中继天线被配置用以中继从源站发射至目的站的一信息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所述第一中继天线接收一第一符号序列,且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将所述第一符号序列作为一第一信号再发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一噪声元素;
(ii)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接收一第二符号序列,所述第二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二噪声元素;
(iii)通过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发射一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一重排序。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次序的反转。
34.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获得经重排序的第二符号序列的一复共轭。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经重排序的第二符号序列的复共轭的奇数项符号求负值。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反转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复共轭的偶数项和奇数项符号的次序,以形成所述第二信号。
37.如权利要求32至3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各自发射之前,使用Alamouti编码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编码。
3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信息信号包括一第一训练信号和一第二训练信号,所述第二训练信号是所述第一训练信号的一负值。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一第一符号间隙发射所述第一训练信号,且在一第二符号间隙发射所述第二训练信号,所述第二符号间隙发生在所述第一符号间隙之后。
40.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目的站,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求负值,以获得用于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41.如权利要求38至4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目的站,计算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的均值,以获得用于所述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42.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信息符号是使用OFDM调制的。
43.如权利要求1至4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信息符号是使用单载波-循环前置码调制的。
44.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使用基于在所述中继站处的天线数量的一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编码。
45.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目的站执行线性处理。
46.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位于同一中继站。
47.如权利要求1至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位于不同的中继站。
48.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噪声元素包括所述通信中继信道的附加噪声。
49.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噪声元素包括所述通信中继信道的附加噪声。
50.一种用于帧结构的帧头,所述帧头包括一符号序列,所述符号序列通过使所述帧头与其自身的一拷贝相关而获得一相关值,当所述帧头和其自身的拷贝之间没有偏移时,所述相关值是一第一值;而当所述帧头和其自身的拷贝之间的偏移大于零时,所述相关值是一第二值。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用于帧结构的帧头,其中所述第一值等于所述序列中符号的数目,而所述第二值为零。
52.如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帧头,其中所述序列是CAZAC类型。
53.如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帧头,其中所述序列是Frank-Zadoff类型。
54.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用于帧结构的帧头,其中所述第一值等于所述序列中符号的数目,而所述第二值为-1。
55.如权利要求50至5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帧头,其中所述序列是最大长度序列类型。
56.一种导出一符号序列的复共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反转所述符号序列的次序;
(ii)在所述经反转的符号序列上执行一复共轭。
57.如权利要求1至4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来自所述源站的所述信息信号进一步包括一循环前置码,而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中继站移除部分的所述循环前置码;以及将所述循环前置码的剩余部分与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一起发射至所述目的站。
58.如权利要求1至4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来自所述源站的所述信息信号进一步包括一循环前置码,而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中继站移除所述循环前置码;
在所述中继站产生一第二循环前置码;以及
将所述第二循环前置码附加于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用于发射至所述目的站。
59.如权利要求1至49、57和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符号序列进一步包括从另一源站发射至另一目的站的另一信息信号。
60.如权利要求1至49、57和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序列进一步包括从另一源站发射至另一目的站的另一信息信号。
61.如权利要求59或60所述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其中所述信息信号包括一第一帧头,而所述另一信息信号包括一第二帧头,通过使所述第一帧头和所述第二帧头无偏移地相关而获得的一互相关值等于通过使所述第一帧头和所述第二帧头以大于零的偏移相关而获得的一互相关值。
62.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中继信道执行从源站发射至目的站的信息信号的模拟空时中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i)一第一中继天线,被配置为用以接收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一噪声元素的一第一符号序列;以及
(ii)一第二中继天线,被配置为用以接收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二噪声元素的一第二符号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被配置为用以发射与在所述第二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相关联的一第一信号;而所述第二天线被配置为用以发射与在所述第一中继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相关联的一第二信号。
63.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中继信道执行从源站发射至目的站的信息信号的模拟空时中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i)一第一中继天线,被配置为用以接收一第一符号序列,且将所述第一符号序列作为一第一信号予以再发射,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一噪声元素;
(ii)一第二中继天线,被配置为用以接收包括所述信息信号和一第二噪声元素的一第二符号序列;所述第二中继天线进一步被配置为用以发射一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一重排序。
64.如权利要求61或6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是一中继站的形式,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共同位于所述中继站。
65.如权利要求61或6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两个中继站,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位于不同的中继站。
66.一种用于导出符号序列的复共轭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i)一反向器,其用于反转所述符号序列的次序;
(ii)一处理器,其用于在所述经反转的符号序列上执行一复共轭。
67.如权利要求62至6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来自所述源站的所述信息信号进一步包括一循环前置码,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处理单元,其用于在所述中继站移除部分的所述循环前置码;以及
一发射器,其用于将所述循环前置码的剩余部分和所述信息发射至所述目的站。
68.如权利要求62至6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来自所述源站的所述信息信号进一步包括一循环前置码,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用以移除所述循环前置码,产生一第二循环前置码,将所述第二循环前置码附加于所述信息中;以及将所述附加有第二循环前置码的所述信息发射至所述目的站。
CN2009801319350A 2008-08-18 2009-08-18 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21246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961708P 2008-08-18 2008-08-18
US61/089,617 2008-08-18
PCT/SG2009/000285 WO2010021597A1 (en) 2008-08-18 2009-08-18 Analog space-time re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lay channe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4666A true CN102124666A (zh) 2011-07-13

Family

ID=417073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19350A Pending CN102124666A (zh) 2008-08-18 2009-08-18 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和装置
CN2009801367161A Pending CN102160347A (zh) 2008-08-18 2009-08-18 循环前置码方案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67161A Pending CN102160347A (zh) 2008-08-18 2009-08-18 循环前置码方案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8630580B2 (zh)
CN (2) CN102124666A (zh)
TW (2) TW201012108A (zh)
WO (2) WO20100215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8984A (zh) * 2015-04-17 2017-12-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Golay序列的高效信道估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1598A1 (en) * 2008-08-18 2010-02-25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yclic prefix schemes
KR101635888B1 (ko) * 2009-06-26 2016-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를 위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110041386A (ko) * 2009-10-15 2011-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릴레이 방식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신호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US8942272B2 (en) * 2010-08-02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signal processing in a multiple antenna repeater
US9008203B2 (en) 2013-03-13 2015-04-14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and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KR102029208B1 (ko) * 2013-06-04 2019-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 장치, 수신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284068B (zh) * 2013-06-05 2019-08-27 索尼公司 用于传输有效载荷数据和紧急信息的传输器和传输方法
US9426082B2 (en) * 2014-01-03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or 2-wire differential link with symbol transition clocking
MY191476A (en) * 2015-07-31 2022-06-28 Viasat Inc Flexible capacity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US10103792B2 (en) 2016-01-14 2018-10-16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 transmission
CN109691048B (zh) * 2016-07-29 2021-07-20 杜塞尔多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将发送数据格式化为帧结构的发送机和方法
WO2019077717A1 (ja) * 2017-10-19 2019-04-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12139C (en) * 1990-03-08 2004-01-13 Michael P. Te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dict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JPH0775099A (ja) 1993-05-07 1995-03-17 Philips Electron Nv マルチプレックス直交振幅変調テレビジョン送信用送信方式、送信機及び受信機
US6584144B2 (en) * 1997-02-24 2003-06-24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Vertical adaptive antenna array for a discrete multiton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169723B1 (en) 1997-07-02 2001-01-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al signals using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 and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
RU2145152C1 (ru) * 1998-10-08 2000-01-27 Гармо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ортогональной разнесенной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сигнала в сотовой системе радиосвязи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US6700866B1 (en) * 1999-06-23 2004-03-02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obtaining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68714B1 (en) * 1999-06-23 2004-07-27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obtaining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17642B1 (en) * 2000-02-23 2005-07-12 Ipr Licensing, Inc. Method for using a non-orthogonal pilot signal with data chann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7020072B1 (en) 2000-05-09 2006-03-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 for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
US8363744B2 (en) * 2001-06-10 2013-01-29 Aloft Medi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bust, secure, and high-efficiency voice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ad-hoc, mesh, and MIM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248841B2 (en) * 2000-06-13 2007-07-24 Agee Brian 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ation of wireless multipoint electromagne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6985434B2 (en) * 2000-09-01 2006-01-1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time diversity and spatial diversity for OFDM
US7088782B2 (en) * 2001-04-24 2006-08-08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Ti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i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systems
US7706458B2 (en) * 2001-04-24 2010-04-27 Mody Apurva N Ti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i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systems
SG110012A1 (en) * 2001-12-28 2005-04-28 Ntt Docomo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US7209433B2 (en) * 2002-01-07 2007-04-24 Hitachi, Ltd. Channel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techniques for use in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systems
JP4168633B2 (ja) * 2002-01-17 2008-10-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プログラム
US7394754B2 (en) * 2002-08-01 2008-07-01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ultiple-branch transmitter-diversity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
US7508798B2 (en) * 2002-12-16 2009-03-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Virtual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18891B2 (en) * 2003-03-31 2007-05-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hop intelligent rela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base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KR100712344B1 (ko) * 2003-05-15 2007-05-02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무선 중계 네트워크에서의 간섭 소거
CN1826780B (zh) * 2003-05-28 2010-04-2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协同中继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结构
US7274906B1 (en) * 2003-09-16 2007-09-25 At & T Bl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Digital radio feedback systems
US7433433B2 (en) * 2003-11-13 2008-10-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nnel estimation by adaptive interpolation
US7903617B2 (en) * 2003-12-03 2011-03-08 Ruey-Wen Liu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us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anti-interference to increase transmission data rate
PL1700438T3 (pl) * 2003-12-30 2007-09-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posób kalibrowania celem uzyskania wzajemności dwukierunkowych kanałów komunikacyjnych
SE0303602D0 (sv) * 2003-12-30 2003-12-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self-organizing cooperative network
US7382733B2 (en) * 2004-02-12 2008-06-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handling reordered data packets
US7636406B2 (en) * 2004-05-05 2009-12-22 Metalink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a MIMO transmitter / receiver
TW200608723A (en) * 2004-05-07 2006-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FDM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616557B2 (en) * 2004-05-17 2009-11-1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nceling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through conjugate transmission for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655446B (zh) * 2004-06-30 2016-12-14 亚马逊科技公司 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的装置和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JP4459738B2 (ja) * 2004-07-05 2010-04-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中継装置、通信装置および指向性制御方法
US8484272B2 (en) * 2004-08-20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ied pulse shaping for multi-carrier and single-carrier waveforms
JP2008511237A (ja) 2004-08-26 2008-04-1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広帯域ofdm通信システムのチャネル推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680008B2 (ja) * 2004-08-31 2011-05-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ノード及び通信方法
US7725074B2 (en) * 2005-02-18 2010-05-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relay st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WO2006121381A1 (en) * 2005-05-06 2006-11-16 Ericsson Ab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relaying
US7680211B1 (en) * 2005-05-18 2010-03-16 Urbain A. von der Embse MIMO maximum-likelihoo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US20060270363A1 (en) * 2005-05-19 2006-11-3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cooperative diversity using partial channel knowledge
US7406060B2 (en) * 2005-07-06 2008-07-2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overage improv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with fixed infrastructure based relays
DE602005008422D1 (de) * 2005-08-01 2008-09-04 Ntt Docomo Inc Verfahren zum Informationsweiterleiten mittels eines ersten Kanals zu einem zweiten Kanal und Funkrelaisvorrichtung
WO2007053954A1 (en) * 2005-11-10 2007-05-1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Zon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WO2007064249A1 (en) * 2005-11-29 2007-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US8050311B2 (en) * 2005-11-29 2011-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relaying
US7684337B2 (en) * 2006-01-17 2010-03-23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in 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s
WO2007084681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Atc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atellite forward link transmit diversity using orthogonal space coding
US8081721B2 (en) * 2006-03-29 2011-1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relaying
US7720166B2 (en) * 2006-03-30 2010-05-18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of decoding spatially multiplexed signals
US7653141B2 (en) * 2006-03-31 2010-01-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band OFDM UWB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ing improved frequency diversity
KR100956756B1 (ko) * 2006-05-19 2010-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단말 간 간섭 회피를 위한 주파수 재사용 장치 및 방법
US7623487B2 (en) * 2006-05-24 2009-11-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OFDM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wide range of mobility speeds
MY145967A (en) * 2006-05-29 2012-05-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63211B1 (en) * 2006-05-29 2013-10-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92131A1 (en) * 2006-06-15 2007-12-20 Volodymyr Slobodyanyuk Methodes and processes of all-optical switching of optical data packets
US8244190B2 (en) * 2006-07-03 2012-08-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antenna relay with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1106807B (zh) * 2006-07-12 2012-04-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基于中继器的蜂窝网络以及空分双工通信方法
US8477677B2 (en) * 2006-07-28 2013-07-02 Apple Inc. Space time block code communications with co-operative relays
GB2440981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0824334A (en) * 2006-08-18 2008-06-01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950659B1 (ko) * 2006-09-06 2010-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08033423A2 (en) * 2006-09-13 2008-03-20 Marvell Semiconductor, Inc. Decoding method for alamouti scheme with harq and/or repetition coding
KR20080043031A (ko) 2006-11-13 2008-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서비스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059732B2 (en) * 2006-11-28 2011-11-15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deband transmission from multiple non-collocated base stations over wireless radio networks
KR100922970B1 (ko) * 2007-02-08 2009-10-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훈련 시퀀스 코드의 생성/변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신 장치
TWI458288B (zh) * 2007-02-21 2014-10-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經縮放與旋轉之Alamouti編碼
US8483324B2 (en) * 2007-04-05 2013-07-09 Wi-Lan, Inc. Signal detection in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56289A4 (en) * 2007-05-04 2010-11-17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CONSTELLATION ROTATION ANGLES FOR QUASI-ORTHOGONAL SPACE-TIME AND SPACE FREQUENCY BLOCK ENCODING
US8320284B2 (en) * 2007-05-07 2012-11-27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reciproc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8155764A2 (en) * 2007-06-18 2008-12-24 Duolink Ltd.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utilization
US7907677B2 (en) * 2007-08-10 2011-03-15 Intel Corporation Open loop MU-MIMO
KR100969147B1 (ko) * 2007-11-29 2010-07-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협력 수신 다이버시티 동작 방법, 선택적 협력 통신 방법및 시스템
US8699604B2 (en) * 2007-12-11 2014-04-1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signals in asynchronous cooperative network
FR2925797A1 (fr) * 2007-12-21 2009-06-26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pre-egalisation par retournement temporel
KR101529852B1 (ko) * 2008-01-02 2015-07-01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협력적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434566B1 (ko) * 2008-01-02 2014-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이클릭 프리픽스가 없는 신호를 처리하는 중계기 기반의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DE602008000755D1 (de) * 2008-01-11 2010-04-15 Ntt Docomo Inc Verfahren, Vorrichtung und System zur Kanalschätzung in Zwei-Wege-Relais-Netzwerken
AU2009215558B2 (en) * 2008-02-19 2014-03-06 Elbit Systems Of America, Llc MIMO Slotted Aloha (MSA) system
KR101507834B1 (ko) * 2008-04-17 2015-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한 동기 채널 전송 방법
US8634763B2 (en) * 2008-04-22 2014-01-21 Intel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techniques
US8565329B2 (en) * 2008-06-03 2013-10-22 Ntt Docomo, Inc. Soft output M-algorithm receiver structures with generalized survivor selection criteria for MIMO systems
KR100979212B1 (ko) * 2008-06-30 2010-09-01 한국항공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이중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이중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중계장치 및 방법
US9237598B2 (en) * 2008-07-23 2016-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f-configuring a cellular infrastructure as desired,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8045463B2 (en) * 2008-07-30 2011-10-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Path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KR101603338B1 (ko) * 2008-08-11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451951B2 (en) * 2008-08-15 2013-05-28 Ntt Docomo, Inc. Channel classification and rate adaptation for SU-MIMO systems
WO2010021598A1 (en) * 2008-08-18 2010-02-25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yclic prefix schemes
US8289894B2 (en) * 2008-09-15 2012-10-1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 relay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KR101432734B1 (ko) * 2008-11-04 2014-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안테나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포워딩하는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CN101800616B (zh) * 2009-02-10 2012-11-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中继装置、通信装置和方法
SG173662A1 (en) * 2009-02-12 2011-09-29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A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US8472868B2 (en) * 2009-05-06 2013-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MO repeater chai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RU2553679C2 (ru) * 2009-09-02 2015-06-20 Эппл Инк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mimo"
US8537693B2 (en) * 2010-02-17 2013-09-17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lticast schedu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everaging cooperation gains in relay networks
US8514913B2 (en) * 2010-07-16 2013-08-20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ilot and data symbols in a relayed-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937899B2 (en) * 2011-05-18 2015-0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mplify-and-forward relay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20300680A1 (en) * 2011-05-27 201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relay
US8838020B2 (en) * 2011-08-31 2014-09-16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relay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8984A (zh) * 2015-04-17 2017-12-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Golay序列的高效信道估计
CN107438984B (zh) * 2015-04-17 2020-07-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Golay序列的高效信道估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37560B2 (en) 2016-01-12
TW201034418A (en) 2010-09-16
US20110207399A1 (en) 2011-08-25
WO2010021597A1 (en) 2010-02-25
US20140247770A1 (en) 2014-09-04
US20120028570A1 (en) 2012-02-02
CN102160347A (zh) 2011-08-17
US8768245B2 (en) 2014-07-01
US8630580B2 (en) 2014-01-14
WO2010021598A1 (en) 2010-02-25
TW201012108A (en) 2010-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4666A (zh) 用于无线通信中继信道的模拟空时中继方法和装置
CN1714552B (zh) 复杂度减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
CN1643867B (zh) 用于估计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CN1312873C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CN100370718C (zh) 不考虑正交码长度的联合检测接收设备和方法
CN101325569B (zh) 通信系统中的鲁棒信道估计
CN100496031C (zh) 接收机、发送机和无线通信系统及信道估计方法
US6912195B2 (en) Frequency-domain MIMO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1278500A (zh) 无线通信设备
US7006579B2 (en) ISI-robust slot formats for non-orthogonal-based space-time block codes
CN105187339A (zh) 一种双选信道的补偿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1981847A (zh) 移动通信系统、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US2006005652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ation of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in an OFDM-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13398B (zh) 基于正交空时分组编码的mimo盲信道估计模糊度去除方法
CN101695005A (zh) 单个用户检测
CN101366215A (zh) 产生/恢复ofdm/ofdma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08113216A1 (fr) Méthode d'évaluation d'un canal
CN102227098B (zh) 一种多模mimo-scfde自适应传输系统频域承载点选取方法
CN102857284A (zh) 数据发射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68949B (zh) 无线发送方法、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
CN103338168A (zh)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双弥散信道下的迭代时域最小均方误差均衡方法
CN103326976A (zh)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双弥散信道下的迭代频域最小均方误差均衡方法
CN102014089B (zh) 基于时间反转多天线系统的空时预均衡方法和设备
CN101322365A (zh) 多载波系统中的噪声功率插值
CN109302240A (zh) 基于双选择衰落信道的低复杂度osdm串行均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