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1342B - 中框构件及壳体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中框构件及壳体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1342B
CN102081342B CN201010574394.3A CN201010574394A CN102081342B CN 102081342 B CN102081342 B CN 102081342B CN 201010574394 A CN201010574394 A CN 201010574394A CN 102081342 B CN102081342 B CN 102081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dular structure
component
center
cas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43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1342A (zh
Inventor
辻彩子
上野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1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1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8Hous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框构件及壳体单元,能够防止由与外壳构件的接触而产生刮削等,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模块构件定位并固定在外壳构件中。配置在主体壳体(1)与模块构件(4)之间、将模块构件(4)定位在主体壳体(1)内并且进行固定的中框构件(5)形成为其外径比主体壳体(1)的内周的直径还小,并且,中框构件(5)的侧壁部(54)的至少一部分成为扩开部,该扩开部在将模块构件(4)从开口部侧压入时,被模块构件(4)挤开而向外侧扩开,并利用外侧的面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密合。

Description

中框构件及壳体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框构件及壳体单元,尤其涉及电子装置用的中框构件及壳体单元。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32771号公报中公开有相同的结构,一直以来,在手表等电子设备所使用的壳体单元中,将在内部保持部件的模块构件组装到作为外框的外壳构件内时,为了防止模块构件在外壳构件内移动或晃动等,而在模块构件与外壳构件之间配置中框构件,从而将模块构件保持在中框构件内并定位于外壳构件内的规定位置,并进行固定。
一直以来,为了相对于外壳构件不产生晃动等地固定中框构件,而使中框构件的外径形成为与外壳构件的内径大致相同、或以在中框构件的外侧面设置凸部而与外壳构件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方式构成、或采用将中框构件压入外壳构件中的结构等。
但是,在中框构件由合成树脂等比较柔软的材料形成且外壳构件由金属等硬质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若将由比较软质的材料形成的中框构件压入由硬质材料形成的外壳构件内时,则中框构件的外侧面由于与外壳构件的内侧面之间的摩擦而被刮削,有时产生刮削屑。
尤其是在采用通过将盖构件螺纹结合在外壳构件的开口部上而覆盖该开口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将中框构件压入外壳构件内时,中框构件与形成于外壳构件的开口部内侧的螺纹部接触而被刮削的可能性大。
在由中框构件产生刮削屑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是手表,有该刮削屑掉落在表面的钟表玻璃与液晶面板之间的间隙、内部的电子部件等上的情况,而成为产生不好的状况的原因。
在这点上,只要使中框构件的外径形成得比外壳构件的内径还小,就能够防止中框构件与外壳构件接触而被刮削的情况,但因为保持模块构件的中框构件在外壳构件内移动或晃动,需要格外设置衬垫等构件来固定中框构件,从而存在部件个数增加并且组装工时也变多、成本变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框构件及壳体单元,能够防止由与外壳构件接触而产生的刮削等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模块构件固定在外壳构件中。
本发明的壳体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在内部保持有部件的模块构件4;具备开口部11b并用于容纳上述模块构件的外壳构件1;以及中框构件5,其为烟灰缸形状,具有沿着该外壳构件的内周面的环状侧壁部54,介于上述外壳构件与上述模块构件之间,用于在将上述模块构件定位在上述外壳构件内的预先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将上述模块构件固定在上述外壳构件中,上述中框构件形成为,与上述外壳构件相比,其外径比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径足够小,以便能宽松地进入上述外壳构件中;上述环状侧壁部成为至少一个扩开部(58、58a),该扩开部在将上述模块构件从上述开口部侧压入上述中框构件内时被上述模块构件的外周面向外侧挤开,并利用其向外侧挤开的外侧的面与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周面密合。
根据本发明,由于中框构件是能够宽松地配置在外壳构件中的大小,因此,在将中框构件容纳于外壳构件内时,不存在中框构件与外壳构件的内表面冲突而被刮削的情况。根据本发明,不仅如此,而且若将模块构件压入中框构件内,则中框构件的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模块构件挤开而向外侧扩开,并与外壳构件的内周面密合,因此,模块构件压入后,起到模块构件及中框构件在外壳构件中不晃动,且可靠地定位并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壳体单元的手表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外壳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模块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中框构件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中框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将模块构件插入容纳于图1所示的外壳构件内的中框构件中的侧剖视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将模块构件压入图6所示的中框构件内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模块构件的一个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壳体单元的一个变形例的、与图6类似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中框构件的一个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将模块构件插入容纳于外壳构件内的作为一个变形例的中框构件中的侧剖视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模块构件被压入图11所示的中框构件内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中框构件及应用了该中框构件的壳体单元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手表的正视图。
如图1所示,在手表100上设有作为外壳构件的主体壳体1。
形成主体壳体1的材料没有特别地限制,由例如不锈钢或钛等金属等比较硬质的材料形成。
图2是从背面侧(与目视侧相反的一侧)观察主体壳体1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主体壳体1是大致烟灰缸状,在其目视侧(即、表面侧:图2中的下侧)有目视侧的开口部11a,以封闭该开口部11a的方式安装由玻璃等透明材料形成的覆盖构件即表玻璃构件3。另外,覆盖开口部11a的覆盖构件并不限定于由玻璃形成。该主体壳体1的内部成为容纳各种部件的容纳部。
另外,在与主体壳体1的目视侧相反的一侧(背面侧:图2中的上侧)的开口部11b的内周切削有以111所示的内螺纹,相对于该开口部11b螺纹结合在外周切削有外螺纹的后盖构件(未图示),从而封闭开口部11b。
另外,在主体壳体1的图1中的上下两端部形成有安装未图示的表带的带安装部12。
另外,在主体壳体1的外周部,输入对时的指示等各种操作指示的多个操作按钮13通过在主体壳体1的侧面左右各设置两个的贯通孔14向主体壳体的内侧突出。
另外,在内部保持各种电子部件(未图示)的模块构件4以被保持在中框构件5上的状态容纳在该主体壳体1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单元(外壳单元)10(参照图6)由作为外壳构件的主体壳体1、中框构件5与模块构件4构成。
图3是从目视侧(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模块构件4的立体图。
模块构件4例如由树脂等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其外径与中框构件5的开口部52(参照图5)的内周的直径大致相同。在模块构件4的内部容纳有搭载各种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等部件(未图示),在其目视侧(表面侧)的表面配置有构成显示部的液晶面板41。另外,液晶面板41的结构、形状等没有特别地限制。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中框构件5的俯视图,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中框构件5的立体图。
中框构件5介于主体壳体1与模块构件4之间而配置,固定成将模块构件4定位于主体壳体1内,并且模块构件4在主体壳体1内不产生移动或晃动等。
中框构件5例如由树脂等具有一些弹性的材料形成。另外,其材料没有特别地限制。
另外,为了中框构件5能够宽松地进入外壳构件1中,中框构件5的外径形成为比主体壳体1的内径足够小。由此,在将中框构件5容纳在主体壳体1内时,中框构件5的外侧面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不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由摩擦引起的刮削等。
如图5所示,中框构件5也是大致烟灰缸状,具有在那样从上侧容纳在图2所示的主体壳体1中时最初配置在主体壳体1的底面的底部51,另一端侧为开口部52。
在底部51上按照配置在模块构件4的表面的液晶面板41的形状设有窗部53,在将模块构件4容纳在中框构件5中时,液晶面板41从该窗部53中露出。
另外,中框构件5具备沿底部51的周边大致垂直地竖立设置的环状侧壁部54。
侧壁部54为在将中框构件5容纳在主体壳体1中时沿着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的形状。另外,侧壁部54的高度为在由中框构件5保持模块构件4时,模块构件4与侧壁部54的上端大致为一个平面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将中框构件5组装在主体壳体1的状态下,贯通主体壳体1的四个操作按钮13还贯通中框构件5的侧壁部54并进入其内部,而在中框构件5的侧壁部54上分别形成有从其开口部52延伸到底部51的四个在周方向上分间的切口部55。
切口部55的宽度只要是操作按钮13可插通的宽度即可,没有特别地限制。另外,切口部55可以到达中框构件5的底部51,也可以切削到中框构件5的厚度方向的中途。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部54中夹在切口部55间的各区域作为在将模块构件4压入中框构件5中时被挤开而向外侧扩开,并利用其外侧的面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密合的扩开部58而起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扩开部58全部被模块构件4挤开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将侧壁部54中夹在切口部55中的区域全部作为扩开部起作用,也可以将局部作为扩开部而起作用。
作为扩开部而起作用的部分的位置及范围并不限定于在此示例的形式。
在作为扩开部而起作用的侧壁部54的内侧的面上设有多个中框侧凸部56,该中框侧凸部56用于在将模块构件4压入中框构件5内时与模块构件4的外侧面抵接,挤开扩开部58并使其向外侧扩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与各切口部55邻接地配置有左右各三个共计六个中框侧凸部56a、56b、56c、56d、56e、56f。
另外,设置中框侧凸部56的位置及数量等没有特别地限定,为了可靠地挤开侧壁部54并使其扩开且与主体壳体1密合,优选设置两个(例如,在图4中所示的中框侧凸部56a、56f)以上,更优选在相对于底部51的中心大致对称的位置上设置四个(例如,在图4中所示的中框侧凸部56a、56c、56d、56f)以上。
如图5所示,各中框侧凸部56设置成从底部51朝向侧壁部54的上端逐渐地向中框构件5的内侧突出。中框侧凸部56的上端部位于比侧壁部54的上端靠下方处,中框侧凸部56的上端面成为以朝向中框侧凸部56的内侧变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561。由此,在将模块构件4从中框构件5的开口部52侧压入时,中框构件4能够不被中框侧凸部56卡住而停止地插入。
图6是示意地表示将中框构件5容纳在主体壳体1中并将模块构件4从开口部11b压入的情况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在将模块构件4压入中框构件5之前的状态中,若将模块构件4的外径设为L1,将中框侧凸部56突出到最内侧的部分的直径设为L2,则为L1>L2。并且,由于中框构件5的开口部52的直径与模块构件4的外径L1大致相等,因此,若将模块构件4从中框构件5的开口部52压入,则模块构件4的目视侧(在图6中下侧)的角部与中框侧凸部56的上端抵接,模块构件4沿着倾斜面561被压入中框构件5中,挤开中框构件5的侧壁部54(扩开部)并被压入到与中框构件5的底部51抵接的位置(参照图7)。由此,中框构件5利用侧壁部54的扩开部的外侧的面与主体壳体1的内侧的面面接触,密合并被固定。
如图4、图5所示,在12点位置的中框构件5的侧壁部54的扩开部58a的顶部设有在将模块构件4组装到中框构件5上时卡定模块构件4的卡定用卡爪部57。若模块构件4被压入到中框构件5内,则该卡定用卡爪部57从背面侧卡定模块构件4,以免模块构件4从中框构件5脱落。另外,卡定用卡爪部57的形状、设置的位置、数量等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形式。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以卡定用卡爪部57为手表100的12点的位置的方式使位置一致并将中框构件5容纳在主体壳体1内。此时,由于中框构件5的外径比主体壳体1的内周的直径还小,因此,中框构件5能够以不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配置(参照图6)。
接着,使液晶面板41的方向与主体壳体1的方向一致并将模块构件4压入到中框构件5内。此时,模块构件4的里侧的面碰撞在中框构件5的侧壁部54的中框侧凸部56的上端,模块构件4一边碰触在倾斜面561上一边被向下方压入。并且,通过中框侧凸部56,侧壁部54中可向各切口部间的外侧扩开的所有部分即扩开部58被向下方移动的模块构件4挤开并向外侧扩开,并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以面接触,密合并被固定。由此,中框构件5及由中框构件5保持的模块构件4定位于主体壳体1中并被固定,因而能够抑制晃动等。
若模块构件4的目视侧的面被压入到与中框构件5的底部51接触,则卡定用卡爪部57卡定在模块构件4的背面侧的面,从而防止模块构件4从中框构件5中脱落。
之后,在主体壳体1的背面侧的开口部11b上旋入后盖构件并螺纹结合使其固定。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中框构件5的外径形成得比主体壳体1的内周的直径足够小,因此,在将中框构件5容纳在主体壳体1的内部时,不存在中框构件5与主体壳体1的内表面冲突而被刮削,进而产生刮削屑的情况。因此,刮削屑不会附着在主体壳体1内及液晶面板41、各种电子部件等上而产生不良状况。
并且,若将模块构件4压入中框构件5内,则中框构件5的侧壁部54的扩开部58被模块构件4挤开并向外侧扩开从而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密合。因此,压入了模块构件4后,模块构件4及中框构件5不会在主体壳体1中晃动,能可靠地定位并被固定。
换言之,由于在侧壁部54上设有多个切口部55,因此,在压入了模块构件4时,侧壁部54容易向外侧扩开,能够紧密地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密合。
另外,由于在作为扩开部而起作用的侧壁部54的内侧的面上设有中框侧凸部,因此,在将模块构件4压入中框构件5内时,该中框侧凸部与模块构件4的外侧面抵接并挤开扩开部,能够更加可靠地使其向外侧扩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做成旋入后盖构件并螺纹结合使其固定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水滴等进入主体壳体1的内部。并且,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主体壳体1的背面侧的开口部11b上设有用于螺纹结合并固定后盖构件的螺纹部11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中框构件5的外径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的直径相比较形成得足够小,因此,在将中框构件5容纳在主体壳体1的内部时,也不存在中框构件5与主体壳体1的螺纹部111接触而被刮削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个本实施方式,当然可进行适当的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框构件5的侧壁部54的扩开部58的内侧的面上设置了中框侧凸部56,但是,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模块构件4的外周面设置模块侧凸部46,该模块侧凸部46用于在将模块构件4压入中框构件5内时,与中框构件5的侧壁部54的内侧面抵接并挤开扩开部而使其向外侧扩开。
在该情况下,优选模块侧凸部46设置在与中框构件5的扩开部对应的位置上。另外,图8所示的模块侧凸部46是一个例子,模块侧凸部的形状及设置的位置、数量等并不限定于图示例子。
另外,也可以在模块构件4侧设置模块侧凸部46,并且在中框构件5侧也设置中框侧凸部56。在该情况下,模块侧凸部46与中框侧凸部56错开位置地配置,以免相互冲突。
这样,通过在模块构件4侧设置模块侧凸部46,在将模块构件4压入中框构件5内时,能够挤开中框构件5的扩开部并使其向外侧扩开,从而能够使中框构件5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密合而固定。
另外,在将模块构件4从中框构件5的开口部侧压入时,通过由模块构件4挤开侧壁部54的至少一部分并使其向外侧扩开,并利用外侧的面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密合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设置图5或图8所示的中框侧凸部56或模块侧凸部46。
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构成为模块构件6的侧面倾斜,使得在将模块构件6容纳在主体壳体1内时,从成为里侧的一侧朝向其背面侧其直径逐渐变大,若将模块构件6压入中框构件7中,则中框构件7的扩开部沿着模块构件6的侧面的倾斜被挤开。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中框构件7上还设置中框侧凸部,也可以在模块构件6的侧面上设置模块侧凸部。
另外,中框侧凸部5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例如,如图10所示,作为中框侧凸部60,也可以在侧壁部54上设置大致半球形状的突起。这样,即使是将中框侧凸部60做成半球形状的突起的情况,也能够挤开中框构件5的扩开部并使其向外侧扩开。
另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也可以在作为中框构件5的侧壁部的外侧面、且在将中框构件5容纳在主体壳体1的内部时成为里侧的一侧的角部实施倒角加工,从而设置倒角部70。
这样,通过实施倒角加工,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在将中框构件5容纳在主体壳体1的内部时,中框构件5的里侧的面与主体壳体1的内周面接触。由此,能够防止由中框构件5产生刮削屑等,能够防止对手表100等产生不良状况。
另外,在实施了倒角加工的情况下,在压入模块构件4时,侧壁部54容易从倒角70的部分向外侧倾倒,能够更加可靠地使扩开部扩开而与主体壳体的内周面密合。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壳体单元(图6,7的10)的特征在于,具备:在内部保持部件的模块构件(图3、6等的4);具备开口部(图2的11b)并用于容纳上述模块构件的外壳构件(图2、6等的1);以及中框构件5,其为烟灰缸形状,具有沿着该外壳构件的内周面的环状侧壁部(图4、5、6、等的54),介于上述外壳构件与上述模块构件之间,用于在将上述模块构件定位在上述外壳构件内的预先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将上述模块构件固定在上述外壳构件中,上述中框构件形成为,与上述外壳构件相比,其外径比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径足够小,以便能宽松地进入上述外壳构件中;上述环状侧壁部成为至少一个扩开部(58、58a),该扩开部在将上述模块构件从上述开口部侧压入上述中框构件内时被上述模块构件的外周面向外侧挤开,并利用向其外侧挤开的外侧的面与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周面密合。(图4、5、10等的58、58a)。
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图4、5、10等的58、58a)由在上述环状侧壁部(图4、5、10等的54)的周向上依次隔离地配置的多个扩开部(58、58a)构成。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扩开部(图4、5、10等的58、58a)的内侧的面上设有中框侧凸部56,在将上述模块构件4压入上述中框构件内时,上述各扩开部58、58a通过上述中框侧凸部,被上述模块构件4向外侧扩开。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模块构件(图8的4)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模块侧凸部46,在将上述模块构件压入上述中框构件5内时,上述模块构件4通过上述至少一个的模块侧凸部46按压对应的上述中框构件的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并使其向外侧扩开。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壁部54具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该侧壁部的多个切口部(图4、5、10等的55),夹在该切口部间的区域的全部或一部分成为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58、58a。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的内侧的面上设有中框侧凸部(图4、5、6等的56),该中框侧凸部56用于在将上述模块构件4压入上述中框构件5内时,通过与上述模块构件的外侧面抵接并挤开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而使其向外侧扩开。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模块构件4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模块侧凸部(图8的46),该多个模块侧凸部46在将上述模块构件压入上述中框构件5内时,通过与上述中框构件的上述侧壁部54的内侧面抵接并挤开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而使其向外侧扩开。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构件1的上述开口部11b上设有螺纹部(图2、6、7等的111),该螺纹部用于螺纹结合覆盖该开口部的覆盖部件并进行固定。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中框构件5上,对上述侧壁部54的外侧面、且在将上述中框构件5容纳在上述外壳构件1内时为里侧的一侧的角部实施倒角加工(图11、12的70)。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介于在内部保持部件的模块构件(图3、6、7等的4)与用于容纳该模块构件的外壳构件(图2、6、7等的1)之间,而且将从上述外壳构件的开口部(图2的11b)侧压入内部的上述模块构件定位于上述外壳构件内并固定的中框构件(图4、5、10等的5)中,其特征在于,中框构件形成为,与上述外壳构件相比较,其外径比上述构件的内径足够小,以便能宽松地进入上述外壳构件中,并且,具有在容纳于上述外壳构件内时沿着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周面的环状侧壁部(图4、5、10等的54),在上述环状侧壁部上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该侧壁部的多个切口部(图4、5、6等的55),上述环状侧壁部中夹在上述切口部间的区域的全部或一部分成为在将上述模块构件从上述开口部侧压入时,通过上述模块构件向外侧挤开,并利用外侧的面与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周面密合的扩开部(图4、5、10等的58、58a),在该扩开部的内侧的面上设有中框侧凸部(图4、5、6等的56),该中框侧凸部用于在将上述模块构件从上述开口部侧压入时,与上述模块构件的外侧面抵接并挤开上述扩开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中框构件的外径与外壳构件的内周的直径相比较形成得足够小,因此,在将中框构件容纳在外壳构件内时,不存在中框构件与外壳构件的内表面抵接而被刮削的情况。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仅如此,而且若将模块构件压入中框构件内,则中框构件的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模块构件挤开并向外侧扩开而与外壳构件的内周面密合,因此,模块构件压入后,能够起到模块构件及中框构件在外壳构件中不晃动,且可靠地被定位并固定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后盖构件螺纹结合在主体壳体1上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后盖构件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后盖构件也可以做成用螺栓固定在主体壳体1上的结构。
另外,手表100可以是模拟方式、数字方式的任一种。另外,手表100的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制,除了圆形之外,例如可以是四边形、椭圆形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中框构件5及壳体单元10应用于手表10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表示,但可应用中框构件5及壳体单元10的设备并不限于手表100。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手机及PDA等各种便携式终端装置、便携式音乐再生装置、小型收音机等。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当然可进行适当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单元(10),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内部保持有部件的模块构件(4);
具备开口部(11b)并用于容纳上述模块构件的外壳构件(1);以及
中框构件(5),其为烟灰缸形状,具有沿着该外壳构件的内周面的环状侧壁部(54),介于上述外壳构件与上述模块构件之间,用于在将上述模块构件定位于上述外壳构件内的预先规定的位置上的状态下,将上述模块构件固定在上述外壳构件中,模块构件(4)的外径与中框构件(5)的开口部的内周的直径大致相同;
上述中框构件形成为,与上述外壳构件相比较,其外径比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径足够小,以便能宽松地进入上述外壳构件中;上述环状侧壁部成为至少一个扩开部(58、58a),该扩开部在将上述模块构件从上述开口部侧压入上述中框构件内时被上述模块构件的外周面向外侧挤开,并利用其向外侧挤开的外侧的面与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周面以面接触,密合并被固定;
壳体单元(10)的装配结构是:先将上述中框构件(5)宽松地容纳于上述外壳构件(1)内,再将上述模块构件从上述开口部侧压入上述中框构件,上述扩开部(58、58a)被上述模块构件的外周面向外侧挤开,并利用其向外侧挤开的外侧的面与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周面以面接触,密合并被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58、58a)由在上述环状侧壁部(54)的周向上依次隔离配置的多个扩开部(58、58a)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扩开部(58、58a)的内侧的面上设有中框侧凸部(56),在将上述模块构件(4)压入上述中框构件内时,上述各扩开部(58、58a)通过上述中框侧凸部被上述模块构件(4)向外侧扩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模块构件(4)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模块侧凸部(46),在将上述模块构件压入上述中框构件(5)内时,上述模块构件(4)通过上述至少一个模块侧凸部(46)按压对应的上述中框构件的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而使其向外侧扩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10),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壁部(54)具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该侧壁部的多个切口部(55),夹在该切口部间的区域的全部或一部分成为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58、58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10),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的内侧的面上设有中框侧凸部(56),该中框侧凸部(56)用于在将上述模块构件(4)压入上述中框构件(5)内时,通过与上述模块构件的外侧面抵接并挤开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而使其向外侧扩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10),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模块构件(4)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模块侧凸部(46),该多个模块侧凸部(46)用于在将上述模块构件压入上述中框构件(5)内时,通过与上述中框构件的上述侧壁部(54)的内侧面抵接并挤开上述至少一个扩开部而使其向外侧扩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10),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构件(1)的上述开口部(11b)上设有螺纹部(111),该螺纹部(111)用于螺纹结合覆盖该开口部的覆盖部件并进行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单元(10),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侧壁部(54)的外侧面、且在将上述中框构件(5)容纳在上述外壳构件(1)内时为里侧的一侧的角部实施倒角加工(70)。
10.一种中框构件(5),介于在内部保持有部件的模块构件(4)与用于容纳该模块构件的外壳构件(1)之间,而且,将从上述外壳构件的开口部(11b)侧压入内部的上述模块构件定位于上述外壳构件内并固定,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框构件形成为,与上述外壳构件相比较,其外径比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径足够小,以便能宽松地进入上述外壳构件中,并且具有在容纳于上述外壳构件内时沿着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周面的环状侧壁部(54),
模块构件(4)的外径与中框构件(5)的开口部的内周的直径大致相同;
在上述环状侧壁部上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该侧壁部的多个切口部(55),
上述环状侧壁部中夹在上述切口部间的区域的全部或一部分成为扩开部(58、58a),该扩开部在将上述模块构件从上述开口部侧压入时被上述模块构件向外侧挤开,并利用外侧的面与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周面以面接触,密合并被固定,
在该扩开部的内侧的面上设有中框侧凸部(56),该中框侧凸部(56)用于在将上述模块构件从上述开口部侧压入时与上述模块构件的外侧面抵接并挤开上述扩开部;
中框构件(5)的装配结构是:先将上述中框构件(5)宽松地容纳于上述外壳构件(1)内,再将上述模块构件从上述开口部侧压入上述中框构件,上述扩开部(58、58a)被上述模块构件的外周面向外侧挤开,并利用其向外侧挤开的外侧的面与上述外壳构件的内周面以面接触,密合并被固定。
CN201010574394.3A 2009-11-30 2010-11-29 中框构件及壳体单元 Active CN102081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2034A JP5077333B2 (ja) 2009-11-30 2009-11-30 中枠部材及び時計装置
JP2009-272034 2009-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1342A CN102081342A (zh) 2011-06-01
CN102081342B true CN102081342B (zh) 2015-02-11

Family

ID=44068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4394.3A Active CN102081342B (zh) 2009-11-30 2010-11-29 中框构件及壳体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9979B2 (zh)
JP (1) JP5077333B2 (zh)
CN (1) CN1020813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904A (zh) * 2012-03-09 2012-07-25 莆田市诺斯顿电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手表
JP5742830B2 (ja) * 2012-12-14 2015-07-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内装部品の位置決め構造、時計、および内装部品の位置決め方法
CN104167154B (zh) * 2014-08-26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3126475B (zh) * 2021-04-15 2022-08-05 深圳市沃特沃德信息有限公司 主板支架安装结构及智能手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1375A (ja) * 1999-04-22 2000-11-24 Eta Sa Fab Ebauches ケーシングリングを時計ケースに組み付ける方法およびそのような方法のためのケーシングリング
JP2001281359A (ja) * 2000-03-30 2001-10-10 Seiko Instruments Inc 腕時計ケース
JP2002098777A (ja) * 2000-09-25 2002-04-05 Casio Comput Co Ltd リスト装置
JP3835013B2 (ja) * 1998-09-08 2006-10-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指針式時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1529670A4 (zh) * 1970-10-15 1972-03-30
US4184317A (en) * 1976-12-27 1980-01-22 Citizen Watch Co., Ltd. Watch movement mounting structure
JPS53144369U (zh) * 1977-04-20 1978-11-14
JPS53144369A (en) 1977-05-21 1978-12-1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Flatness inspecting apparatus
JPS5759972Y2 (zh) * 1977-09-19 1982-12-21
JPS5555781U (zh) * 1978-10-11 1980-04-15
JPS6083991A (ja) 1983-10-14 1985-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文字処理方法
JPS6095577A (ja) 1983-10-31 1985-05-28 Canon Inc 静電記録装置
JPS6083991U (ja) * 1983-11-15 1985-06-10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中枠固定構造
JPS6095577U (ja) * 1983-12-06 1985-06-29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携帯時計側の中枠構造
JPS62193586A (ja) 1986-02-17 1987-08-25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モ−タの制御装置
JPH0752629Y2 (ja) * 1986-05-29 1995-11-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小型時計
FR2740569B1 (fr) * 1995-10-27 1997-12-12 Smh Management Services Ag Piece d'horlogerie comprenant un boitier dans lequel est loge un mouvement horloger
US7307921B1 (en) * 2004-08-30 2007-12-11 Karterman Don S Wristwatch with movable movement case
JP4655894B2 (ja) 2005-11-10 2011-03-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時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5013B2 (ja) * 1998-09-08 2006-10-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指針式時計
JP2000321375A (ja) * 1999-04-22 2000-11-24 Eta Sa Fab Ebauches ケーシングリングを時計ケースに組み付ける方法およびそのような方法のためのケーシングリング
JP2001281359A (ja) * 2000-03-30 2001-10-10 Seiko Instruments Inc 腕時計ケース
JP2002098777A (ja) * 2000-09-25 2002-04-05 Casio Comput Co Ltd リス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1342A (zh) 2011-06-01
US20110127278A1 (en) 2011-06-02
US8659979B2 (en) 2014-02-25
JP5077333B2 (ja) 2012-11-21
JP2011112619A (ja)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1342B (zh) 中框构件及壳体单元
US9538272B2 (en) Acoustic mesh and methods of us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100877049B1 (ko) 방수구조
US9336967B2 (en) Switch device and timepiece
CN103869683B (zh) 内装部件的定位结构、钟表以及内装部件的定位方法
JP5967156B2 (ja) 時計
JP2005098975A (ja) 時計ケース
CN102467082A (zh) 钟表
US7404668B2 (en) Timepiece
CN110891383B (zh) 螺纹紧固件与脆性材料的机械联锁连接
US20170048600A1 (en)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204947867U (zh) 振动马达
US7690082B2 (en) Multidirectional spindle construction
JP2020205211A (ja) 集合型防水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H0321891A (ja) 時計
JP7186948B2 (ja) 蓋部材および時計
JP2012059552A (ja) 電池収納部カバー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01297337Y (zh) 枢纽器
JP2005091319A (ja) 防水構造
JP6160652B2 (ja)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JP2007225301A (ja) 文字板
JP7300568B1 (ja) 環状品の支持装置
CN110460938B (zh) 扬声器组件及应用该扬声器组件的电子装置
JPH05160756A (ja) 小形通信機の筐体係合構造
JP6338926B2 (ja) バンド取付構造および腕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