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4070A - 硬币暂时贮留机构 - Google Patents

硬币暂时贮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4070A
CN102074070A CN2010102156459A CN201010215645A CN102074070A CN 102074070 A CN102074070 A CN 102074070A CN 2010102156459 A CN2010102156459 A CN 2010102156459A CN 201010215645 A CN201010215645 A CN 201010215645A CN 102074070 A CN102074070 A CN 102074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member
mentioned
coin
rotation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56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4070B (zh
Inventor
青木正人
末富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74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4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4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40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9/00Counting coins; Handling of coi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7D9/008Feeding coins from bulk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00Coin dispen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 Slot Machines And Peripher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硬币暂时贮留机构,能够使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小型化,缩短分配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硬币的动作时间并且降低产生动作不良。该硬币暂时贮留机构设置: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它们相对置地配置在相对置地竖立而形成硬币贮留部侧面的平板状的一对侧板之间,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侧面,并且各自的一端被轴支承为可转动,形成为梳齿状的各自的自由端相互向内侧倾斜,且该自由端相啮合而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第一限制部件(17)和第二限制部件(18),它们限制自由端相啮合的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转动以及解除该限制。

Description

硬币暂时贮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暂时贮留在硬币贮留部的硬币分配到两个硬币通路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的具备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硬币处理装置,是由鉴别部对放入到放入口的硬币进行鉴别,将被鉴别为正常并经过计数的硬币,暂时贮留到平板状的底部开闭的硬币贮留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并确认顾客的想法从而决定是收纳到保险柜等的收纳部、还是输送到用于返还给顾客的返还部。作为将暂时贮留在该硬币贮留部的硬币分配到收纳于收纳部的硬币输送通路、或返还到返还部的硬币输送通路的方法,存在以下的方法:将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全部硬币统一从底部的排出口返回到放入口的导出部,再一枚一枚进行分离、输送,并通过分配口向收纳部或返还部运送的方法;使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全部硬币统一从底部的排出口落下后,通过设置在其下部的分配口改变硬币路径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使硬币贮留部自身移动或旋转,从而使底部的开口通向收纳部或返还部的方法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5470号公报(段落“0007”~段落“0010”,图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66327号公报(段落“0007”~段落“0016”,图1、图2)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将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全部硬币统一从底部的排出口返回到放入口的导出部,再一枚一枚进行进行分离、输送,通过分配口向收纳部或返还部运送的方法,存在花费处理时间的问题,另外在使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全部硬币统一从底部的排出口落下后,通过设置在其下部的分配口改变硬币路径的方法、以及使硬币贮留部自身移动或旋转,从而使底部的开口通向收纳部或返还部的方法中,存在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另外,还存在受到贮留于平板状硬币贮留部底部的硬币重量的直接作用,有可能产生由硬币的重量引起的底部的开关动作不良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为课题,其目的在于,使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小型化,缩短对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硬币进行分配的动作时间并且降低产生动作不良。
因此,本发明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其分配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硬币的排出目的地,该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特征在于,设置:平板状的一对侧板,它们相对置地竖立而形成硬币贮留部的侧面;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它们相对置地配置在上述一对侧板之间以形成硬币贮留部的侧面,并且各自的一端被轴支承为可转动,形成为梳齿状的各自的自由端相互向内侧倾斜,且该自由端相啮合而形成硬币贮留部的底部;第一限制部件,其限制上述自由端相啮合的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以及解除该限制;第二限制部件,其限制上述自由端相啮合的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以及解除该限制,由上述一对侧板、被上述第一限制部件及第二限制部件限制转动的第一引导部件以及第二引导部件来形成贮留硬币的硬币贮留部,并通过以下方式分配贮留于上述硬币贮留部的硬币的排出目的地:使由上述第一限制部件解除了限制的上述第一引导部件转动,由此开放硬币贮留部的底部而形成第一开口,并且通过被上述第二限制部件限制的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倾斜,来引导贮留的硬币并将该硬币从上述第一开口排出,或者通过使由上述第二限制部件解除了限制的上述第二引导部件转动,由此开放硬币贮留部的底部而形成第二开口,并且通过被上述第一限制部件限制的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倾斜,来引导贮留的硬币并将该硬币从上述第二开口排出。
这样本发明,能够获得使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小型化、缩短对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硬币进行分配的动作时间,并且能够降低产生动作不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引导部件的前端形状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向返还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向收纳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要部构成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要部构成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向返还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向收纳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向返还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向收纳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中符号说明:1、2...侧板;3...第一引导部件;4...第二引导部件;5、6、24...轴;7、8...按压部;9...引导旋转电机;10、11、12...齿轮;13、14...突起;15、16...限幅器;17、18...限制部件;19、20...螺线管;21...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2...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3...弹簧;27、28...凸轮;100...硬币暂时贮留机构;101...硬币贮留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构成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构成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构成的侧视图。
在图1、图2和图3中,100是硬币暂时贮留机构,例如是搭载于现金自动存取款机或自动售票机等自动交易装置的硬币处理装置,将所放入的硬币暂时贮留于贮留部,并将该硬币分配到用于向收纳部输送的硬币排出通路或者用于向返还部输送的硬币排出通路。
1和2是一对平板状的侧板,形成暂时贮留所放入的硬币的硬币贮留部101的两个侧面,这一对侧板配置为相对置地竖立。
3是第一引导部件、4是第二引导部件,它们相对置地设置在侧板1和侧板2的内侧,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两个侧面。该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各自的一端可转动地轴支承在硬币贮留部101的上部,作为自由端的各自的另一端以使内角呈钝角的方式相互向内侧弯曲并倾斜,其前端如图4所示形成间距比最小的硬币(例如,一日元硬币)的直径小的梳齿状,且彼此的前端形成嵌套构造,通过使其前端交错啮合来堵塞底部。
这样由侧板1和侧板2、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形成只在上部开口的硬币贮留部101。
5和6是作为支轴的轴,在硬币贮留部101的上方配置在侧板1和侧板2之间,将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一端轴支承为可旋转。
7和8是凸起状的按压部,形成为在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局部向侧板2的外侧延伸。另外,在侧板2上与按压部7、8对应地形成有圆弧状的开口,以便不妨碍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转动。
9是能够限制旋转量和正反旋转方向的步进电机等引导旋转电机(驱动源),经由齿轮10将驱动传递到作为第一旋转体的齿轮11和作为第二旋转体的齿轮12,使齿轮11和齿轮12向相同方向旋转,其中作为第一旋转体的齿轮11,其独立于轴5可旋转地与作为第一引导部件3的旋转支点(支轴)的轴5同轴设置,作为第二旋转体的齿轮12,其独立于轴6可旋转地与作为第二引导部件4的旋转支点(支轴)的轴6同轴设置。另外,引导旋转电机9能够保持其停止状态。
13和14是设置于齿轮11和齿轮12上作为突出部的突起,突起13设置为在齿轮11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从硬币贮留部101的内侧抵接于第一引导部件3的按压部7,另外,突起14设置为在齿轮12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从硬币贮留部101的内侧抵接于第二引导部件4的按压部8。
23是弹簧,一端安装于第一引导部件3,另一端安装于第二引导部件4,弹簧23是将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向内侧相互闭合的方向,即向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自由端相啮合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因此,突起13从弹簧23施力的方向的反方向与第一引导部件3的按压部7抵接,另一方面突起14从弹簧23施力的方向的反方向与第二引导部件4的按压部8抵接。
15和16是限幅器,被安装于侧板1或侧板2。限幅器15与被弹簧23向内侧施力的第一引导部件3抵接,另外限幅器16与被弹簧23向内侧施力的第二引导部件4抵接,从而限制各自的旋转位置。被该限幅器15和限幅器16限制了旋转位置的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各自的梳齿状前端相互啮合,由此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
17是第一限制部件,18是第二限制部件,是设置于一个侧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侧板1侧),并分别与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抵接来限制其旋转的部件。第一限制部件17配置为抵接于前端啮合的第一引导部件3的倾斜部的外侧以便限制其转动。第二限制部件18配置为抵接于前端啮合的第二引导部件4的倾斜部的外侧以便限制其转动。
19和20是螺线管,安装于设置有第一限制部件17和第二限制部件18的侧板上,分别使限制部件17和限制部件18移动。通过吸引该螺线管19、20由此使限制部件17和限制部件18分别退避到侧板的外侧,解除对第一引导部3和第二引导部4的转动的限制,另一方面通过解除吸引,使第一限制部件17和第二限制部件18分别突出到侧板的内侧,来限制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转动。
这样侧板1和侧板2、被第一限制部件17限制了旋转的第一引导部件3和被第二限制部件18限制了旋转的第二引导部件4,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侧面和底部。
21是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2是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其上方的开口配置在硬币贮留部101下方的第一引导部件3侧,并且其下方的开口配置为朝向未图示的返还部的开口。另外,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其上方的开口配置在硬币贮留部101下方的第二引导部件4侧,并且其下方的开口配置为朝向未图示的收纳部的开口。
因此,通过使第一引导部件3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被引导到第二引导部件4并向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引导。另一方面,通过使第二引导部件4向图1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被引导到第一引导部件3并向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引导。
另外,硬币暂时贮留机构100具备:由未图示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运算单元和控制单元构成的控制部;和存储有用于控制装置整体的动作的控制程序(软件)的存储部,控制部基于该控制程序来控制装置整体的动作。
下面,说明上述构成的作用。
首先,基于图1说明硬币的贮留动作。
被放入到硬币处理装置的放入口的硬币,经过未图示的硬币导出部、鉴别部而被判断为正常的硬币,被送到硬币贮留部101进行收集。此时硬币贮留部101,通过限制部件17、18来防止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向外侧打开,并由前端部相啮合的该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形成用于收集硬币的底部。
当收集在硬币贮留部101内的硬币的枚数达到规定的枚数、或者所放入的全部硬币的收集结束时,则结束贮留动作。另外,硬币枚数的计测通过鉴别部进行。
在此,在设置于硬币处理装置100的侧面等的未图示的显示部和操作部进行顾客想法的确认,并在操作部接受选择是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收纳”到收纳部、还是“返还”到返还口的操作,根据该选择,被收集到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在“返还”的情况下,被分配到用于将硬币导向设置在硬币贮留部101下底部的返还部的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在“收纳”的情况下,被分配到用于将硬币导向设置在硬币贮留部101下底部的收纳部的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
接下来,基于图5的第一实施例的向返还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和图6的第一实施例的向收纳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来说明收集在硬币贮留部101中的硬币的分配方法。另外,图5和图6的(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基于图5说明将收集在硬币贮留部101中的硬币分配到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时的动作。
首先,通过将螺线管19向图中箭头A表示的方向吸引,由此使限制第一引导部3旋转的旋转限制部件17退避从而解除限制,第一引导部件3能够向图中箭头E表示的方向、即外侧旋转。
当使引导旋转电机9向图中箭头B表示的方向正旋转规定量时,则齿轮11向图中箭头C表示的方向旋转,且设置在其侧面的突起13也向图中箭头C表示的方向旋转。突起13通过按压与其抵接的第一引导部件3的按压部7,从而使第一引导部件3向图中箭头E表示的方向旋转。另外,使引导旋转电机9在旋转了规定量后停止,使第一引导部件3保持旋转后的状态。
另一方面,第二引导部件4,被限幅器16限制其旋转方向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内侧旋转,并被限制部件18限制向外侧旋转,并且通过引导旋转电机9向图中箭头B表示的方向的正旋转,虽然设置在齿轮12侧面的突起14向图中箭头D表示的方向旋转,但是为了向离开按压部8的方向移动而不动。因此,第二引导部件4的前端仍位于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的上方,因而第二引导部件4能够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引导至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
这样通过使第一引导部件3向图中箭头E表示的方向旋转,开放图5(b)中左斜下方的底部而形成开口(第一开口),因此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因其自重而沿着第二引导部件4下部的倾斜面从开口排出到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
引导旋转电机9保持其状态直到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完全被排出(落下)为止。当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等检测到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完全被排出后,则引导旋转电机9进行逆旋转。
第一引导部件3通过引导旋转电机9的逆旋转,齿轮11的突起13向离开按压部7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一引导部件3不是被引导旋转电机9强制旋转,而是借助弹簧23的作用以被压回到硬币贮留部101内侧的方式旋转。
引导旋转电机9在逆旋转规定量后停止,第一引导部件3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内侧旋转到与侧板2的限幅器15抵接为止并停止。
然后,停止吸引螺线管19以解除限制部件17的退避。由于限制部件17位于第一引导部件3旋转方向的硬币贮留部101的外侧,因此限制第一引导部件3向外侧旋转,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并返回到硬币收集前的状态。
接下来,基于图6说明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分配到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时的动作。
首先,通过将螺线管20吸引到图中箭头G表示的方向,使限制第二引导部件4旋转的旋转限制部件18退避以解除限制,由此第二引导部件4能够向图中箭头L表示的方向、即外侧旋转。
当使引导旋转电机9向图中箭头H表示的方向逆旋转规定量时,则齿轮12向图中箭头K表示的方向旋转,且设置在其侧面的突起14也向图中箭头K表示的方向旋转。突起14通过按压与其抵接的第二引导部件4的按压部8,从而使第二引导部件4向图中箭头L表示的方向旋转。另外,使引导旋转电机9在旋转了规定量后停止,使第二引导部件4保持旋转后的状态。
另一方面,第一引导部件3,被限幅器15限制其旋转方向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内侧旋转,并被限制部件17限制向外侧旋转,并且通过引导旋转电机9向图中箭头H表示的方向的逆旋转,虽然设置在齿轮11侧面的突起13向图中箭头J表示的方向旋转,但是为了向离开按压部7的方向移动而不动。因此,第一引导部件3的前端仍位于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的上方,因而第一引导部件3能够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引导至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
这样通过使第二引导部件4向图中箭头L表示的方向旋转,开放图6(b)中右斜下方的底部而形成开口(第二开口),因此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因其自重而沿着第一引导部件3下部的倾斜面从开口排出到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
引导旋转电机9保持其状态直到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完全被排出(落下)为止。当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等检测到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完全被排出后,则引导旋转电机9进行正旋转。
第二引导部件4通过引导旋转电机9的正旋转,齿轮12的突起14向离开按压部8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二引导部件4不是被引导旋转电机9强制旋转,而是借助弹簧23的作用以被压回到硬币贮留部101内侧的方式旋转。
引导旋转电机9在正旋转规定量后停止,第二引导部件4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内侧旋转到与侧板2的限幅器16抵接为止并停止。
然后,停止吸引螺线管20以解除限制部件18的退避。由于限制部件18位于第二引导部件4旋转方向的硬币贮留部101的外侧,因此限制第二引导部件4向外侧旋转,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并返回到硬币收集前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一实施例中是相对置地配置两个引导部件,这两个引导部的一端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硬币贮留部的上部,而形成为梳齿状的自由端相互向内侧倾斜,两个引导部件的自由端相啮合形成硬币贮留部的底部,因此根据引导部件旋转的方向,能够将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硬币从向返还部或收纳部开放的底部排出,因而能够获得缩短分配硬币的处理时间并且使硬币处理装置小型化的效果。
另外,由于硬币贮留部的底部倾斜,因此能够降低贮留的硬币的重量对引导部件的转动动作带来的负荷,因此能够获得降低引导部件的动作不良,并且能够使电机等驱动单元小型化、便宜的效果。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要部构成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要部构成的侧视图。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构成,在限制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外侧旋转以及解除其限制的构成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在图7和图8中,24是轴,是设置在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前端相啮合的交叉部分的正下方的旋转轴。
27是与第一引导部件3的梳齿形状的突出的部位、即凸部25抵接的凸轮(作为第一限制部件的第一凸轮部件),另外28是与第二引导部件4的梳齿形状的突出的部位、即凸部26抵接的凸轮(作为第二限制部件的第二凸轮部件)。该凸轮27和凸轮28,如图8(a)所示被一个一个固定在轴24的中央部附近。
另外,如图7所示,凸轮27和凸轮28形成为,其截面(与轴24正交的平面的截面)为夹持轴24且左右对称(线对称)的大致扇形,凸轮27外周部的顶部271和凸轮28外周部的顶部281分别沿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方向配置时,凸轮27的顶部271从下方与第一引导部件3的自由端、即凸部25抵接并对其进行支承来限制第一引导部件3的旋转,另外凸轮28的顶部281从下方与第二引导部件4的自由端、即凸部26抵接并对其进行支承来限制第二引导部件4的旋转。
这样通过用凸轮27和凸轮28支承第一引导部件3的前端部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前端部来限制旋转,由此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
当使凸轮27和凸轮28以规定的角度(例如45度)向图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凸轮27的顶部271从第一引导部件3的凸部25离开,因此第一引导部件3的限制被解除从而能够向图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虽然在凸轮28的顶部281解除与第二引导部件4的凸部26的抵接,但是通过与其顶部281连续的外周部282来保持与第二引导部件4的凸部26抵接的状态,从而限制第二引导部件4的旋转。
另外,使凸轮27和凸轮28以规定的角度(例如45度)向图7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凸轮28的顶部281从第二引导部件4的凸部26离开,因此第二引导部件4的限制被解除从而能够向图7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虽然在凸轮27的顶部271解除与第一引导部件3的凸部25的抵接,但是通过与其顶部271连续的外周部272来保持与第一引导部件3的凸部25抵接的状态,从而限制第一引导部件3的旋转。
29是能够限制旋转量和正反旋转方向的步进电机等凸轮旋转电机,通过齿轮30使轴24旋转。另外,凸轮旋转电机29能够保持其停止状态。
另外,如图8(b)所示,凸轮27和凸轮28以使与第一引导部件3抵接的凸轮27a~27c、和与第二引导部件4抵接的凸轮28a~28c与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嵌套构造的梳齿(凸部25和凸部26)的间隔吻合的宽度而形成,也可以遍布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整个宽度配置多对。
下面,说明上述构成的作用。
首先,基于图7说明硬币的贮留动作。
被放入到硬币处理装置的放入口的硬币,经过未图示的硬币导出部、鉴别部而被判断为正常的硬币,被送到硬币贮留部101进行收集。此时硬币贮留部101,通过凸轮27、28来防止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向外侧打开,并由前端部相啮合的该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形成用于收集硬币的底部。
当收集在硬币贮留部101内的硬币的枚数达到规定的枚数、或者所放入的全部硬币的收集结束时,则结束贮留动作。另外,硬币枚数的计测通过鉴别部进行。
在此,在设置于硬币处理装置100的侧面等的未图示的显示部和操作部进行顾客想法的确认,并在操作部接受选择是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收纳”到收纳部、还是“返还”到返还口的操作,根据该选择,被收集到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在“返还”的情况下,被分配到用于将硬币导向设置在硬币贮留部101下底部的返还部的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在“收纳”的情况下,被分配到用于将硬币导向设置在硬币贮留部101下底部的收纳部的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
接下来,基于图9的第二实施例的向返还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和图10的第二实施例的向收纳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来说明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的分配方法。
基于图9说明将收集在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分配到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时的动作。
首先,通过使凸轮旋转电机29向图7中箭头P表示的方向正旋转规定量时,该凸轮旋转电机29的驱动经由齿轮30使轴24以及固定于轴24的凸轮27和凸轮28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规定量。
如图9表示,当凸轮27和凸轮28向顺时针方向正旋转规定量时,凸轮27的顶部271从第一引导部件3前端的凸部25脱开,因此第一引导部件3能够向图中箭头R表示的硬币贮留部101的外侧旋转。另外,利用形成于梳齿形状相互相邻的凸部25之间的凹部,第一引导部件3能够通过凸轮28。
另一方面,第二引导部件4由于其前端的凸部26被凸轮28的圆弧部分限制而无法旋转。因此,第二引导部件4的前端仍位于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的上方,因而第二引导部件4能够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引导至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
然后,与第一实施例同样,未图示的引导旋转电机9进行正旋转,使第一引导部件3旋转而开放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并将硬币排出。
这样,通过使第一引导部件3向图中箭头R表示的方向旋转而开放图9的左斜下方向的底部,因此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因其自重而沿着第二引导部件4下部的倾斜面,被排出到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
另外,如图8所示,如果沿着轴24遍布硬币贮留部101的整个宽度配置凸轮27和凸轮28,则凸轮27和凸轮28整体覆盖第二引导部件4前端的下方,因而除了防止硬币侵入硬币输送通路以外,还由于其形状而使凸轮自身成为滑动台,从而起到引导硬币输送的作用。
之后当全部硬币从硬币贮留部101排出后,与第一实施例同样,未图示的引导旋转电机9进行逆旋转,并且利用未图示弹簧23的力使第一引导部件3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内侧旋转,使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被关闭。
另外,当使凸轮旋转电机29逆旋转规定量而使凸轮27和凸轮28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转动被凸轮27和凸轮28限制,由此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从而返回到硬币收集前的状态。
基于图10说明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分配到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时的动作。
首先,当使凸轮旋转电机29向图7中箭头Q表示的方向正旋转规定量时,该凸轮旋转电机29的驱动经由齿轮30而使轴24以及固定于轴24的凸轮27和凸轮28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规定量。
如图10所示,当凸轮27和凸轮28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规定量时,凸轮28的顶部281从第二引导部件4前端的凸部26脱开,由此第二引导部件4能够向图中箭头S表示的硬币贮留部101的外侧旋转。另外,利用形成于梳齿形状相互相邻的凸部26之间的凹部,第二引导部件4能够通过凸轮27。
另一方面,第一引导部件3由于其前端的凸部25被凸轮27的圆弧部分限制而无法旋转。因此,第一引导部件3的前端仍位于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的上方,因而第一引导部件3能够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引导至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
然后,与第一实施例同样,未图示的引导旋转电机9进行逆旋转,使第二引导部件4旋转而开放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并将硬币排出。
这样,通过使第二引导部件4向图中箭头S表示的方向旋转而开放图10的右斜下方向的底部,因此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因其自重而沿着第一引导部件3下部的倾斜面,被排出到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
之后当全部硬币从硬币贮留部101排出后,与第一实施例同样,未图示的引导旋转电机9进行正旋转,并且利用未图示弹簧23的力使第二引导部件4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内侧旋转,使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被关闭。
另外,当使凸轮旋转电机29正旋转规定量而使凸轮27和凸轮28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转动被凸轮27和凸轮28限制,由此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从而返回到硬币收集前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二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以外,通过从下方由凸轮部件限制两个引导部件相啮合的自由端,就能够可靠地限制因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硬币的重量而将引导部件向底部开放的方向作用的力,从而获得能够可靠地保持底部闭塞状态的效果。
另外,通过在硬币贮留部整个宽度上设置凸轮部件,由此能够防止因贮留的硬币的重量而引起的引导部件的扭曲,并且能够获得防止硬币进入引导部件与位于其下方的硬币通路的间隙的效果。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构成的侧视图。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11中,9是引导旋转电机(驱动源),如第一实施例记载的那样,通过齿轮10将驱动传递到齿轮11、12。在齿轮11上设置有突起13,在齿轮12上设置有突起14,在第一引导部件3与按压部7以及第二引导部件4与按压部8之间,分别在用图中箭头T和箭头U表示的旋转方向具有规定量的活动空隙(间隙)。
另外,引导旋转电机9通过齿轮31,如第二实施例记载的那样,也将驱动传递到固定有凸轮27、28的轴24上。
另外,与第二实施例同样,如图8(b)所示,凸轮27和凸轮28以使与第一引导部件3抵接的凸轮27a~27c、和与第二引导部件4抵接的凸轮28a~28c与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嵌套构造的梳齿(凸部25和凸部26)的间隔吻合的宽度而形成,也可以遍布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整个宽度配置多对。
下面,说明上述构成的作用。
另外,由于硬币贮留的动作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基于图12的第三实施例的向返还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和图13的第三实施例的向收纳侧排出硬币的动作的说明图,来说明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的分配方法。
基于图12说明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分配到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时的动作。
首先,当使引导旋转电机9向图12中箭头V表示的方向正旋转规定量时,则该引导旋转电机9的驱动经由齿轮31使轴24以及固定于轴24的凸轮27和凸轮28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12(a)所示,当凸轮27和凸轮28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规定量时,凸轮27的顶部271从第一引导部件3的前端的凸部25脱开,因此第一引导部件3能够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外侧旋转。另外,利用形成于梳齿形状相互相邻的凸部25之间的凹部,第一引导部件3能够通过凸轮28。
此时,通过齿轮10,虽然设置于齿轮11和齿轮12的突起13和突起14也向图中箭头表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但突起14向离开第二引导部件4的按压部8的方向旋转,突起13向按压第一引导部件3的按压部7的方向旋转。由于突起13设置有活动空隙,以使凸轮27的前端271从第一引导部件3的前端脱开为止不与第一引导部件3的按压部7抵接,因此,在凸轮27的顶部271从第一引导部件3的前端脱开之前,不按压第一引导部件3的按压部7从而不打开底部。
然后,当引导旋转电机9进一步正旋转时,如图12(b)所示,突起13与第一引导部件3的按压部7抵接后,与第二实施例同样使第一引导部件3转动从而开放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将硬币排出。
另一方面,第二引导部件4由于其前端的凸部26被凸轮28的圆弧部分限制而无法旋转。因此,第二引导部件4的前端仍位于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的上方,因而第二引导部件4能够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引导至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
这样,通过使第一引导部件3向图中箭头W表示的方向旋转而开放图12左斜下方的底部,因此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因其自重而沿着第二引导部件4下部的倾斜面,被排出到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
之后当全部硬币从硬币贮留部101排出,并使引导旋转电机9以规定量逆旋转到凸轮27的顶部271从第一引导部件3的前端脱开后的位置时,第一引导部件3因弹簧23的力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内侧旋转,从而关闭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
此外,当使引导旋转电机9逆旋转规定量而使凸轮27和凸轮28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转动被凸轮27和凸轮28限制,由此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从而返回到硬币收集前的状态.
在此,引导旋转电机9的逆旋转,可以以第一引导部件3因弹簧23而关闭之前不使凸轮27和凸轮28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方式,暂时停止在逆旋转了规定量的位置,或减慢旋转速度。
接下来,以及图13说明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分配到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时的动作。
首先,当使引导旋转电机9向图13中箭头X表示的方向逆旋转规定量时,该引导旋转电机9的驱动经由齿轮31而使轴24以及固定于轴24的凸轮27和凸轮28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规定量。
如图13(a)所示,当凸轮27和凸轮28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规定量时,凸轮28的顶部281从第二引导部件4前端的凸部26脱开,由此第二引导部件4能够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外侧旋转。另外,利用形成于梳齿形状相互相邻的凸部26之间的凹部,第二引导部件4能够通过凸轮27。
此时,通过齿轮10,虽然设置于齿轮11和齿轮12的突起13和突起14也向图中箭头表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但突起13向离开第一引导部件3的按压部7的方向旋转,突起14向按压第二引导部件4的按压部8的方向旋转。由于突起14设置有活动空隙,以使凸轮28的前端281从第二引导部件4的前端脱开为止不与第二引导部件4的按压部8抵接,因此,在凸轮28的顶部281从第二引导部件4的前端脱开之前,不按压第二引导部件4的按压部8的间隙从而不打开底部。
其后,当引导旋转电机进一步逆旋转9时,如图13(b)所示,突起14与第二引导部件4的按压部8抵接后,与第二实施例同样使第二引导部件4旋转从而开放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将硬币排出。
另一方面,第一引导部件3由于其前端的凸部25被凸轮27的圆弧部分的限制而无法旋转。因此,第一引导部件3的前端仍位于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的上方,因而第一引导部件3能够将收集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引导至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
这样,通过使第二引导部件4向图中箭头Y表示的方向旋转而开放图13右斜下方的底部,因此贮留于硬币贮留部101的硬币因其自重而沿着第一引导部件3下部的倾斜面,被排出到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
之后当全部硬币从硬币贮留部101排出,并使引导旋转电机9以规定量逆旋转到凸轮28的顶部281从第一引导部件3的前端脱开后的位置时,第一引导部件4因弹簧23的力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内侧旋转,从而关闭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
另外,当使引导旋转电机9正旋转规定量而使凸轮27和凸轮28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引导部件3和第二引导部件4的转动被凸轮27和凸轮28限制,由此形成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从而返回到硬币收集前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三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效果以外,通过在引导部件的按压部和与该按压部抵接的齿轮的突起部之间设置活动空隙,并共用使引导部件转动的驱动源和使凸轮部件旋转的驱动源,由此能够获得使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小型化、便宜的效果。
实施例4
第四实施例,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构成中使第一引导部件3或第二引导部件4的开闭动作进行多次的情况。
参照图1、图7、图11说明该第一引导部件3或第二引导部件4的开闭动作。
首先,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方法,进行第一引导部件3或第二引导部件4的开闭动作。
由于在关闭时均借助弹簧23而返回,因此将第一引导部件3或第二引导部件4与限幅器15或16碰撞的振动施加为冲击,使在第一引导部件3、第二引导部件4上或侧板1、2上残留的硬币和贴附的硬币向硬币贮留部101的底部落下。
之后,再进行一次以上第一引导部件3或第二引导部件4的开闭动作后,使落到硬币贮留部101底部的残留硬币排出到返还侧硬币排出通路21或收纳侧硬币排出通路22。
另外,也可以在处理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多次进行该动作、或分期分批地进行或改变开放角,由此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四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效果以外,通过使引导部碰撞而将振动赋予硬币贮留部,因此即使在侧板或引导部件上贴附有硬币时或卡挂住有毛刺的硬币时,也能够获得防止在暂时贮留部内残留硬币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其分配贮留于硬币贮留部的硬币的排出目的地,该硬币暂时贮留机构的特征在于,设置:
平板状的一对侧板,它们相对置地竖立而形成硬币贮留部的侧面;
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它们相对置地配置在上述一对侧板之间以形成硬币贮留部的侧面,并且各自的一端被轴支承为可转动,形成为梳齿状的各自的自由端相互向内侧倾斜,且该自由端相啮合而形成硬币贮留部的底部;
第一限制部件,其限制上述自由端相啮合的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以及解除该限制;
第二限制部件,其限制上述自由端相啮合的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以及解除该限制,
由上述一对侧板、被上述第一限制部件及第二限制部件限制转动的第一引导部件以及第二引导部件来形成贮留硬币的硬币贮留部,
并通过以下方式分配贮留于上述硬币贮留部的硬币的排出目的地:
使由上述第一限制部件解除了限制的上述第一引导部件转动,由此开放硬币贮留部的底部而形成第一开口,并且通过被上述第二限制部件限制的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倾斜,来引导贮留的硬币并将该硬币从上述第一开口排出,或者
通过使由上述第二限制部件解除了限制的上述第二引导部件转动,由此开放硬币贮留部的底部而形成第二开口,并且通过被上述第一限制部件限制的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倾斜,来引导贮留的硬币并将该硬币从上述第二开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
施力部件,其向使上述自由端相啮合的方向对上述第一引导部件和上述第二引导部件施力;
第一旋转体,其可旋转地与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支轴同轴设置,并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沿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形成于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按压部抵接;
第二旋转体,其可旋转地与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支轴同轴设置,并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沿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形成于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按压部抵接;
驱动源,其使上述第一旋转体和上述第二旋转体向相同方向旋转,使第一引导部件或第二引导部件中的任一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限制部件和第二限制部件,是固定在配置于相啮合的上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的自由端相交叉的位置正下方的旋转轴上,且截面形状为扇形的第一凸轮部件和第二凸轮部件,
上述第一凸轮部件形成有第一外周部,该第一外周部通过与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自由端抵接来限制该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并且通过离开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自由端来解除对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的限制,
上述第二凸轮部件形成有第二外周部,该第二外周部通过与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自由端抵接来限制该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并且通过离开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自由端来解除对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的限制,上述第一凸轮部件和上述第二凸轮部件,分别以截面形状为线对称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旋转轴,从分别利用外周部限制上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转动的位置起正旋转规定量,由此解除对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的限制并且利用上述第二外周部限制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另一方面,从分别利用外周部限制上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的位置起逆旋转规定量,由此解除对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的限制并且利用上述第一外周部限制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按压部和形成于上述第一旋转体的突出部之间、以及在形成于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按压部和形成于上述第二旋转体的突出部之间,设有活动空隙,
上述驱动源,使上述第一旋转体和上述第二旋转体旋转、并且使固定上述第一凸轮部件和第二凸轮部件的旋转轴旋转,
在上述第一凸轮部件解除了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限制后,使该第一引导部件转动,另外在上述第二凸轮部件解除了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限制后,使该第二引导部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限制部件和第二限制部件,是固定在配置于啮合的上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的自由端相交叉的位置正下方的旋转轴上,且截面形状为扇形的第一凸轮部件和第二凸轮部件,
上述第一凸轮部件形成有第一外周部,该第一外周部通过与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自由端抵接来限制该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并且通过离开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自由端来解除对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的限制,
上述第二凸轮部件形成有第二外周部,该第二外周部通过与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自由端抵接来限制该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并且通过离开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自由端来解除对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的限制,
上述第一凸轮部件和上述第二凸轮部件,分别以截面形状为线对称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旋转轴,从分别利用外周部限制上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转动的位置起正旋转规定量,由此解除对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的限制并且利用上述第二外周部限制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另一方面,从分别利用外周部限制上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转动的位置起逆旋转规定量,由此解除对上述第二引导部件的转动的限制并且利用上述第一外周部限制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凸轮部件形成为,其宽度与上述第二凸轮部件的梳齿的间隔吻合,
上述第二凸轮部件形成为,其宽度与上述第一凸轮部件的梳齿的间隔吻合,
遍布上述第一凸轮部件和上述第二凸轮部件的整个宽度,配置有多个上述第一凸轮部件和上述第二凸轮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币暂时贮留机构,其特征在于,
进行一次以上的以下动作,即:在使上述第一引导部件或第二引导部件转动而开放硬币贮留部的底部后,闭塞开放的上述第一引导部件或上述第二引导部件并对该第一引导部件或第二引导部件赋予冲击,之后再次开放上述第一引导部件或第二引导部件的动作。
CN2010102156459A 2009-11-19 2010-06-24 硬币暂时贮留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4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4101 2009-11-19
JP2009264101A JP5504841B2 (ja) 2009-11-19 2009-11-19 硬貨一時貯留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4070A true CN102074070A (zh) 2011-05-25
CN102074070B CN102074070B (zh) 2013-03-06

Family

ID=44032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564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4070B (zh) 2009-11-19 2010-06-24 硬币暂时贮留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04841B2 (zh)
KR (1) KR101097149B1 (zh)
CN (1) CN10207407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3404A (zh) * 2016-05-06 2016-10-12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双凸轮协作的硬币分拣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9389733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卷分发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0045B2 (ja) * 2014-09-03 2018-03-07 株式会社日本コンラックス 硬貨処理装置
KR102312912B1 (ko) * 2015-02-10 2021-10-15 효성티앤에스 주식회사 금융자동화기기용 지폐 반송방향 전환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3485A (en) * 1982-02-15 1986-03-04 The Plessey Company Plc Coin runway with coin sequencing facility
JPH05266327A (ja) * 1992-03-18 1993-10-15 Sharp Corp 自動販売機の硬貨回収装置
JPH11265470A (ja) * 1998-03-18 1999-09-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硬貨回収装置
CN1556971A (zh) * 2002-07-26 2004-12-22 日本功勒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2393A (ja) * 1987-01-12 1988-07-16 株式会社田村電機製作所 バケツト式硬貨蓄積装置
JPH0639399Y2 (ja) * 1988-01-20 1994-10-1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硬貨振分装置
KR20010038340A (ko) 1999-10-25 2001-05-15 배길성 자동 판매기용 동전 반환 장치
JP2001195638A (ja) 2000-01-14 2001-07-19 Nippon Conlux Co Ltd 硬貨処理装置
JP4087103B2 (ja) 2001-11-19 2008-05-21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3485A (en) * 1982-02-15 1986-03-04 The Plessey Company Plc Coin runway with coin sequencing facility
JPH05266327A (ja) * 1992-03-18 1993-10-15 Sharp Corp 自動販売機の硬貨回収装置
JPH11265470A (ja) * 1998-03-18 1999-09-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硬貨回収装置
CN1556971A (zh) * 2002-07-26 2004-12-22 日本功勒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3404A (zh) * 2016-05-06 2016-10-12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双凸轮协作的硬币分拣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6023404B (zh) * 2016-05-06 2018-07-27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双凸轮协作的硬币分拣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9389733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卷分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97149B1 (ko) 2011-12-22
JP2011108099A (ja) 2011-06-02
CN102074070B (zh) 2013-03-06
KR20110055357A (ko) 2011-05-25
JP5504841B2 (ja)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4070B (zh) 硬币暂时贮留机构
US6508700B2 (en) Coin processing device
CN102376121B (zh) 硬币处理装置
JP5259654B2 (ja) 硬貨一時保留機構を備えた硬貨処理装置
JP5066674B2 (ja) コインセレクタ
CN101499189A (zh) 纸页类处理装置
JP2008117072A5 (zh)
JP2016157250A (ja) 媒体束収納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JP3996091B2 (ja) メダル払い出し機
JP6241363B2 (ja)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収納カセット
JP4407996B2 (ja) コイン払出装置
CN110288759B (zh) 纸币集积装置、限位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JP6183614B2 (ja) 硬貨振分装置及び当該硬貨振分装置を備えた硬貨選別装置
JP2002260047A (ja) 硬貨釣銭機
JP5712878B2 (ja) 硬貨処理装置
JP4534656B2 (ja) 玉整列機構および玉ホッパー
JP2007206767A (ja) 異物返却機構および自動取引装置
JP2016122231A (ja) 媒体処理装置
JP2015210738A5 (zh)
JP2000093636A (ja) 遊技媒体貸出機
EP1416452B1 (en) Gaming machine with game medium diverting means
JP2002260054A (ja) 硬貨釣銭機
JP2007310557A (ja) コインセレクタ
JP3859980B2 (ja) 遊技設備の球払出装置
EP2806408A1 (en) Coin payou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