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3078A - 光学薄片以及使用它的背光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光学薄片以及使用它的背光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73078A CN102073078A CN2010105490668A CN201010549066A CN102073078A CN 102073078 A CN102073078 A CN 102073078A CN 2010105490668 A CN2010105490668 A CN 2010105490668A CN 201010549066 A CN201010549066 A CN 201010549066A CN 102073078 A CN102073078 A CN 1020730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on layer
- otpical leaf
- prevents
- mentioned
- rough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薄片以及使用它的背光单元,所述光学薄片能防止与层叠在背面侧的其它光学薄片等粘附,并能防止对其它光学薄片等的表面造成损伤,所述背光单元具有高质量,使用所述光学薄片,能防止因损伤造成的亮度不均、产生干涉条纹等。所述光学薄片的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基体材料层、层叠在该基体材料层一个面侧上的光学层以及层叠在基体材料层另一个面侧上的防止粘附层,在该防止粘附层的整个表面上有微小凹凸形状,所述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0.5μm以上且为4μm以下,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3μm以上且为0.3μm以下,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为40μm以上且为400μm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高的防止粘附功能和防止损伤功能的光学薄片以及具备它的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用于电视机和个人计算机等的画面显示装置,主要分为直接观看显示画面的直观式和观看映射到银幕上的影像的投影式。直观式液晶显示装置有:透射背光源的光的透射型;没有背光源而使用自然光和室内灯等的反射光的反射型;以及在明亮的地方为反射型而在暗的地方为透射型的半透射型。另一方面,投影式液晶显示装置有把影像映射到前面的银幕上的前面型以及把银幕装在显示柜内映射影像的后置型。目前一般使用直观式,其中以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主。
从背面照射液晶层的背光方式的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得到普及,在液晶层的下面一侧装备有边缘光型(侧光型)、正下方型等背光单元。所述边缘光型的背光单元20一般如图2所示,包括:灯21,作为光源;方板形的导光板22,配置成端部沿着所述灯21;以及多个光学薄片23,层叠在所述导光板22表面一侧上。作为光源的灯21可以使用LED(发光二极管)和冷阴极管等,从小型化和节能的观点等考虑,现在一般使用LED。所述光学薄片23具有对透射光线进行漫射、折射等光学功能,(1)使用棱镜薄片24,该棱镜薄片24配置在导光板22的表面一侧,具有使光线向法线方向一侧折射的功能,(2)使用光漫射薄片25,该光漫射薄片25配置在棱镜薄片24的表面一侧,主要具有光漫射功能,等等。
此外,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考虑到上述的导光板22的导光特性和光学薄片23具有的光学薄片的光学功能等,有的背光单元还设置有更多的光漫射薄片和棱镜薄片等光学薄片23。
下面对所述背光单元20的功能进行说明,首先,从灯21入射到导光板22中的光线在导光板22背面的反射点或反射薄片(图中没有表示)以及各侧面被反射,从导光板22的表面射出。从导光板22射出的光线入射到棱镜薄片24中,利用在表面形成的多个突出的条形的棱镜部,向法线方向一侧折射,从表面射出。此后,从棱镜薄片24表面射出的光线入射到光漫射薄片25中并进行漫射,从表面射出,射出的光线再对上方的图中没有表示的液晶层的整个面进行照明。
如图2的(b)所示,重叠配置在棱镜薄片24表面上的光漫射薄片25一般包括:基体材料层26,由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光学层27,层叠在所述基体材料层26的表面上;以及防止粘附层28,层叠在基体材料层26的背面上。所述光学层27一般具有树脂珠30分散在粘结剂29中的构造,对于透射光线起到使光漫射的功能等。此外,防止粘附层28具有的构造是:少量的珠32间隔分散在粘结剂31中,该珠32的下部从粘结剂31的背面突出。所述防止粘附层28能够防止光漫射薄片25的背面与其它的光学薄片等(棱镜薄片24)表面贴紧,即能够防止由于粘附产生干涉条纹,并且能够防止在制造工序中卷成滚筒形保存时粘结成块(附着)这样的不利情况。此外,由于棱镜部的顶点不是锐角,稍微形成平面或曲面,所以在棱镜薄片24表面一侧和光漫射薄片25的背面一侧的面与面之间成带状接触,在该带状的面上会产生粘附。
一般分散在所述光漫射薄片25的防止粘附层28中的珠32使用丙烯酸珠等,由于丙烯酸珠质地比较硬,往往会因向背面突出的珠32对层叠在该光漫射薄片25背面一侧的棱镜薄片24等的表面(棱镜部顶点部分)造成损伤。此外,分散在防止粘附层28中的珠32因与棱镜薄片24的棱镜部顶点部分接触而脱落,该珠32的脱落部分也会成为造成损伤的原因。对所述棱镜薄片表面的损伤会造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不均和正面亮度下降。
所以,为了防止层叠在背面一侧的棱镜薄片等、其它光学薄片及导光板的损伤,开发了把防止损伤层设在背面的光学薄片(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85626号等),以及抗粘结成块性硬化性树脂组合物,通过把该组合物作为涂布液进行涂布并使其硬化而在表面上形成微小凹凸(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182519号等)。
但是,在设置上述的防止损伤层的光学薄片中,由于存在用于防止粘附的微小的珠,所以不能充分防止对其它光学薄片等的损伤。此外,在由上述抗粘结成块性硬化性树脂组合物在表面形成凹凸的情况下,表面的凹凸过于微小,存在防止粘附功能不充分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85626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182519号。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薄片,该光学薄片可以防止与层叠在背面一侧的其它光学薄片等粘附,并且可以防止对其它光学薄片等的表面造成损伤,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质量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使用所述光学薄片,可以防止因损伤造成的亮度不均、产生干涉条纹等。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薄片,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薄片包括:透明的基体材料层;光学层,层叠在所述基体材料层的一个面一侧;以及防止粘附层,层叠在所述基体材料层的另一个面一侧,在所述防止粘附层的整个表面上具有微小凹凸形状,所述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0.5μm以上且为4μm以下,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3μm以上且为0.3μm以下,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为40μm以上且为400μm以下。
由于所述光学薄片的防止粘附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为在上述范围内的比较小的值,所以可以很好地防止与层叠在防止粘附层一侧的其它薄片的粘附,并且可以防止因该粘附层表面的微小凹凸形状造成的损伤。此外,由于所述光学薄片的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薄到0.5μm以上且为4μm以下,所以可以防止因设置防止粘附层造成亮度降低。
在所述光学薄片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所述微小凹凸形状是通过涂布含有作为溶质的合成树脂以及单体或低聚体的硬化性组合物并使该硬化性组合物硬化而形成的。按照该光学薄片,通过涂布上述硬化性组合物并使其硬化,形成防止粘附层表面的微小凹凸形状,可以形成具有所希望的合适的厚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防止粘附层。
在所述光学薄片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比(Rz/Ra)为3以上且为10以下。按照该光学薄片,通过使所述比Rz/Ra为小到上述范围的值,可以均匀地形成高度比较均等的微小凹凸形状,所以凹凸形状的凸部难以脱落,此外,可以防止因使力集中到突出的部分而造成对其它光学薄片表面的损伤。
在所述光学薄片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Rq)为0.04μm以上且为0.4μm以下。按照该光学薄片,通过使防止粘附层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Rq)具有小到上述范围的值,可以使微小凹凸形状的倾斜形成得不陡峭,特别是凹凸形状的凸部难以脱落,可以防止损伤层叠的其它薄片。
在所述光学薄片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铅笔硬度为B以上且为5H以下。按照该光学薄片,通过使防止粘附层表面的铅笔硬度为B以上且为5H以下,可以减少凹凸形状的凸部的脱落,有效地发挥防止粘附的功能,并且可以防止损伤层叠的其它薄片。
因此,使从灯照射的光线分散,并导向表面一侧的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如果具有所述光学薄片,则利用所述光学薄片的高的防止损伤性能,可以防止因损伤其它光学薄片等造成的亮度不均以及产生干涉条纹,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液晶显示画面,并且在制造、运输、保存等时容易处理。
其中,所谓的“光学层”是指对透射的光线实现规定的光学功能的层,具体地说,(a)在粘结剂中具有光漫射剂的光漫射层、(b)具有利用压花加工在表面上大体均匀形成的微小的凹凸的光漫射层、(c)使三棱柱形的棱镜部具有条纹形的棱镜层等相当于光学层,光学层的概念也包括与基体材料层一定成形的情况。此外,“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按照JIS B0601-1994标准,“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和“均方根粗糙度(Rq)”是按照JIS B0601-2001标准,截止λc为2.5mm、评价长度为12.5mm的值。所谓“铅笔硬度”是按照JIS K5400的试验方法8.4的铅笔划痕值。此外,所谓“溶质”是指宏观状态下稳定且均匀地溶于溶剂中的成分,但是不限于单分子无序分散、混合在溶剂中的成分。也就是说,溶质也包括因分子间相互作用吸引在一起的集合体(因缔合而形成的多聚体分子、溶剂化作用分子、分子簇、胶体颗粒等)等分散在溶剂中的成分。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光学薄片通过把防止粘附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抑制在比较小的值的范围内,再调整防止粘附层的其它的表面形状等,可以确保防止与其它的光学薄片等粘附的功能,并且可以防止损伤其它光学薄片等的表面。此外,本发明的背光单元可以防止因光学薄片、导光板等的损伤造成的亮度不均和产生干涉条纹,此外,在制造、运输、保存等时容易处理。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薄片的示意剖视图,图1的(b)是其中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2的(a)是表示一般的边缘光型背光单元的示意立体图,图2的(b)是表示一般的光漫射薄片的示意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光学薄片
2 基体材料层
3 光学层
4 防止粘附层
5 粘结剂
6 光漫射剂
7 微小凹凸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适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的光学薄片1包括:基体材料层2;光学层3,层叠在所述基体材料层2一个面一侧;以及防止粘附层4,层叠在所述基体材料层2另一个面一侧。
基体材料层2由于必须要使光线透射,所以由透明的、特别是无色透明的玻璃或合成树脂制成。用于这样的基体材料层2的合成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例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烯烃、醋酸纤维素及耐候性氯乙烯等。其中优选的是透明性好、强度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特别优选的是改善了弯曲性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基体材料层2的厚度(平均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为10μm以上且为500μm以下,优选的是35μm以上且为250μm以下,特别优选的是50μm以上且为188μm以下。如果基体材料层2的厚度小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则在涂布用于形成光学层3的树脂组合物时容易产生卷边,产生难以处理等不利情况。相反,如果基体材料层2的厚度大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则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此外背光单元的厚度变大,也有违于对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要求。
光学层3包括粘结剂5以及分散在该粘结剂5中的光漫射剂6。这样,通过使光漫射剂6分散在光学层3中,可以使从背面一侧到表面一侧透射过该光学层3的光线均匀漫射。此外,利用光漫射剂6在光学层3的表面上形成大体均匀的微小凹凸,该微小凹凸的各个凹部和凸部形成透镜形。由于这样的微小凹凸的透镜的作用,该光学薄片1能够发挥优良的光漫射功能,并且因该光漫射功能具有使透射光线向法线方向一侧折射的折射功能及使透射的光线宏观会聚在法线方向上的聚光功能。此外,光学层3的厚度(意味着除去光漫射剂6的粘结剂5部分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为10μm以上且为30μm以下左右。此外,由于粘结剂5要使光线透射,所以为透明的,特别优选的是无色透明的。
光漫射剂6是具有能使光线漫射性质的颗粒,主要分为无机填充物和有机填充物。作为无机填充物,具体地说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铝、氧化锌、硫化钡、硅酸镁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有机填充物的具体材料,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丙烯腈树脂、聚氨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及聚丙烯腈等。其中,优选的是透明性好的丙烯酸树脂,特别优选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光漫射剂6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例举:球形、立方体形、针形、棒形、纺锤形、板形、鳞片形、纤维形等,其中优选的是光漫射性能优良的球形珠。
光漫射剂6的平均粒径的下限为1μm,特别优选的是2μm,进一步优选的是5μm,光漫射剂6的平均粒径的上限为50μm,特别优选的是20μm,进一步优选的是15μm。这是因为如果光漫射剂6的平均粒径小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则由光漫射剂6形成的光学层3表面上的凹凸变小,存在不能满足作为光学薄片所需要的光漫射性能的问题,相反,如果光漫射剂6的平均粒径大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则光学薄片1的厚度增加,而且难以产生均匀的漫射。
光漫射剂6的配入量(相对于100份的作为粘结剂5形成材料的聚合物组合物中的基体材料聚合物,换算成固体的配入量)的下限为10份,特别优选的是20份,进一步优选的是50份,所述配入量的上限为500份,特别优选的是300份,进一步优选的是200份。这是由于如果光漫射剂6的配入量小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则光漫射性能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光漫射剂6的配入量大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则固定光漫射剂6的效果降低。此外,在棱镜薄片的表面一侧设置所谓上用光学薄片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高的光漫射性能,所以光漫射剂6的配入量为10份以上且为40份以下,特别优选的是10份以上且为30份以下。
通过使含有基体材料聚合物的聚合物组合物硬化(交联等)形成粘结剂5。利用该粘结剂5把光漫射剂6大体等密度地配置固定在基体材料层2的整个表面上。此外,除此以外,用于形成所述粘结剂5的聚合物组合物中也可以适当配入例如微小无机填充剂、硬化剂、可塑剂、分散剂、各种均化剂、抗静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粘性调节剂、润滑剂及光稳定剂等。
作为上述基体材料聚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例举: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聚酯、氟类树脂、硅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环氧树脂及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等,可以使用这些聚合物的一种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作为上述基体材料聚合物特别优选的是加工性能好、可以用涂布等方法容易地形成光学层3的多元醇。此外,粘结剂5所使用的基体材料聚合物由于需要使光线透射,所以为透明的,特别优选的是无色透明的。
作为上述多元醇,可以例举:把含有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得到的多元醇、在羟基过剩的条件下得到的聚酯多元醇等,可以单独使用它们或把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所述含有羟基的不饱和单体,可以例举:(a)丙烯酸2-羟乙基、丙烯酸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2-羟丙基、烯丙醇、高烯丙醇、肉桂醇及巴豆醇等含有羟基的不饱和单体;(b)乙二醇、环氧乙烷、丙二醇、环氧丙烷、丁二醇、环氧丁烷、1,4-二(羟甲基)环己烷、苯基缩水甘油醚、癸酸缩水甘油酯、プラクセルFM-1(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二元醇或环氧化合物与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及衣康酸等不饱和羧酸反应得到的含有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等。可以从这些含有羟基的不饱和单体中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聚合来制造多元醇。
此外,可以把从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1-甲基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醋酸烯丙酯、己二酸二烯丙酯、衣康酸二烯丙酯、马来酸二乙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二丙酮丙烯酰胺、乙烯、丙烯及异戊二烯等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与从上述(a)和(b)中选择的含有羟基的不饱和单体聚合来制造多元醇。
将所述包括含有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得到的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以上且为500000以下,优选的是5000以上且为100000以下。此外,其羟值为5以上且为300以下,优选的是10以上且为200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20以上且为150以下。
使(c)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癸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甘油、季戊四醇、环己二醇、氢化双酚A、二(羟甲基)环己烷、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三(羟乙基)异三聚氰酸酯、苯二甲醇等多元醇与(d)例如马来酸、富马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偏苯三甲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等多元酸,在丙二醇、己二醇、聚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中的羟基数比上述多元酸的羧基数多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制造在羟基过剩的条件下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所述在羟基过剩的条件下得到的聚酯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500以上且为300000以下,优选的是2000以上且为100000以下。此外,其羟值为5以上且为300以下,优选的是10以上且为200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20以上且为150以下。
作为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基体材料聚合物使用的多元醇,优选上述聚酯多元醇以及包括所述含有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且具有(甲基)丙烯酸单元等的丙烯酸多元醇。把所述聚酯多元醇或丙烯酸多元醇作为基体材料聚合物的粘结剂5的耐候性好,可以抑制光学层3变黄等。此外,可以使用所述聚酯多元醇和丙烯酸多元醇中的任一方,也可以使用双方。
此外,上述聚酯多元醇以及丙烯酸多元醇中的羟基的个数只要是每1分子为2个以上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如果固形物中的羟值为10以下,则存在交联点数减少、耐溶剂性、耐水性、耐热性、表面硬度等涂膜物性降低的倾向。
作为上述基体材料聚合物优选的是具有环烷基的多元醇。这样通过把环烷基导入构成粘结剂5的基体材料聚合物(多元醇)中,粘结剂5的拒水性、耐水性等疏水性好,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该光学薄片1的耐弯曲性能、尺寸稳定性能等得到改善。此外,提高了光学层3的硬度、耐候性、饱满感、耐溶剂性等涂膜基本性能。此外,与后述的在表面上有机聚合物固定的微小无机填充剂的亲和性能以及微小无机填充剂的均匀分散性能进一步变好。
作为上述环烷基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例举: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环癸基、环十一烷基、环十二烷基、环十三烷基、环十四烷基、环十五烷基、环十六烷基、环十七烷基及环十八烷基等。
通过使具有环烷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共聚合,可以得到具有上述环烷基的多元醇。所谓具有环烷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是在分子内至少有一个环烷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作为该聚合性不饱和单体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例举: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叔丁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及环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如上所述,在使用多元醇作为基体材料聚合物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上述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硬化剂。该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是把二异氰酸酯聚合得到的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衍生物。由于配入该聚异氰酸酯化合物,聚合物组合物的硬化反应速度变快,所以即使在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有助于微小无机填充剂的分散稳定性的阳离子类抗静电剂,也可以充分补偿因阳离子类抗静电剂造成的硬化反应速度的降低,还可以提高生产率。
作为上述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优选的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衍生物或该二甲苯二异氰酸酯衍生物和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衍生物的混合物。由于该二甲苯二异氰酸酯衍生物提高聚合物组合物的反应速度的效果大,此外,在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中因热和紫外线造成的变黄和劣化比较小,所以可以减少所述光学薄片1的光线透射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另一方面,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与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衍生物相比,提高反应速度的效果小,但是由于因紫外线等造成的变黄、劣化等非常小,所以通过与二甲苯二异氰酸酯衍生物混合,可以实现使提高反应速度的效果和防止变黄等的效果达到平衡。
作为所述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优选的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衍生物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所述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衍生物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在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中,提高硬化反应速度的作用比较大,可以促进上述的生产率以及耐热性能。
上述二异氰酸酯的衍生物的类型优选的是TMP加成物型、异三聚氰酸酯型或缩二脲型。按照这些类型的衍生物,可以有效地增大上述硬化反应的速度。
上述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配入量(相对于聚合物组合物中的100份聚合物,换算成固体的配入量)的下限优选的是2份,更优选的是5份。另一方面,作为硬化剂的上述配入量的上限优选的是20份,更优选的是15份。这样,通过使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配入量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发挥提高上述聚合物组合物的硬化反应速度的作用。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微小无机填充剂。通过向粘结剂5中分散含有微小无机填充剂,可以提高光学层3的耐热性能,进而提高所述光学薄片1整体的耐热性能,其结果,在背光单元中即使暴露在灯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湿气中,也可以明显抑制所述光学薄片1的变形。
作为构成所述微小无机填充剂的无机物没有特别的限定,特别优选的是无机氧化物。该无机氧化物定义为:金属元素通过主要与氧原子结合构成三维网络的各种含氧金属化合物。此外,作为构成无机氧化物的金属元素,例如优选的是从元素周期表II~VI族中选择的元素,更优选的是从元素周期表III~V族中选择的元素。其中,特别优选的是从Si、Al、Ti和Zr中选择的元素,作为微小无机填充剂最优选的是金属元素为Si的胶体二氧化硅。此外,微小无机填充剂的形状可以是球形、针形、板形、鳞片形、破碎形等任意的颗粒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
微小无机填充剂的平均粒径的下限优选的是5nm,更优选的是10nm。另一方面,微小无机填充剂的平均粒径的上限优选的是50nm,更优选的是25nm。这是因为在微小无机填充剂的平均粒径小于上述范围的下限的情况下,微小无机填充剂的表面能高,容易产生凝聚等,相反,如果平均粒径大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则因短波长的光的影响而发生白色浑浊,存在光学薄片1的透明性降低的问题。
微小无机填充剂(仅为无机物成分)的配入量(相对于聚合物组合物中的100份聚合物,换算成固体的配入量)的下限优选的是10份,更优选的是50份。另一方面,微小无机填充剂的上述配入量的上限优选的是500份,更优选的是200份。这是由于如果微小无机填充剂的配入量小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则存在不能充分显出光学薄片1的耐热性能的问题,相反,如果配入量大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则难以配入到聚合物组合物中,存在光学层3的光线透射率降低的问题。
作为微小无机填充剂优选的是使用在其表面固定有有机聚合物的无机填充剂。通过使用固定有有机聚合物的微小无机填充剂,可以实现提高微小无机填充剂在粘结剂5中的分散性以及与粘结剂5的亲和性能。关于所述有机聚合物,对于其分子量、形状、组成、有无官能团等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任意的有机聚合物。此外,关于有机聚合物的形状可以使用直链形、分枝形、交联构造等任意的形状。
作为构成所述有机聚合物的具体的树脂,可以例举:(甲基)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及它们的共聚物、以及通过氨基、环氧基、羟基、羧基等官能团部分改性的树脂等。其中,把(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聚酯类树脂等含有(甲基)丙烯酸单体的有机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树脂具有涂层形成能力,是合适的。此外,优选的是具有与上述聚合物组合物的基体材料聚合物相溶性的树脂,因此最优选的是与在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的基体材料聚合物相同组成的有机聚合物。
此外,微小无机填充剂可以在微小颗粒内包含有机聚合物。由此可以赋予作为微小无机填充剂的核的无机物适当的柔软度和韧性。
在上述有机聚合物中,优选的是使用含有烷氧基的有机聚合物,其含量优选的是每1g固定有有机聚合物的微小无机填充剂为0.01mmol以上且为50mmol以下。利用所述烷氧基可以提高与构成粘结剂5的基体树脂的亲和性以及提高在粘结剂5中的分散性。
在此所说的烷氧基表示与形成微小颗粒骨骼的金属元素结合的RO基。该R是可以取代的烷基,微小颗粒中的RO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R的具体例子,可以例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及正丁基等。优选的是使用与构成微小无机填充剂的金属相同的金属烷氧基,在微小无机填充剂是胶体二氧化硅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使用以硅为金属的烷氧基。
关于上述固定有有机聚合物的微小无机填充剂中的有机聚合物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的是以微小无机填充剂为基准在0.5质量%以上且为50质量%以下。
如上所述,优选的是:在微小无机填充剂中固定的有机聚合物使用具有羟基的物质,在构成粘结剂5的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从具有两个以上能与羟基反应的官能团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三聚氰胺化合物和氨基塑料树脂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物质。由此,微小无机填充剂和粘结剂5的基体树脂以交联构造结合,保存稳定性、耐污染性、可弯曲性、耐候性、保存稳定性等都变好,此外得到的涂层有光泽。
作为上述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例举: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及其它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改性化合物。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例举:甲苯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双缩脲体、异三聚氰酸酯体等三聚体等;所述多官能异氰酸酯类与丙二醇、己二醇、聚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反应生成的残存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以及把所述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用乙醇、己醇等醇类、酚、甲酚等具有酚性羟基的化合物、丙酮肟、甲基乙基酮肟等肟类、ε-己内酰胺、γ-己内酰胺等内酰胺类等封闭剂封闭的封闭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等。此外,上述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一种或把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其中,为了防止涂层变成黄色,优选的是不具有直接与芳香环结合的异氰酸酯基的无变黄性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
作为上述三聚氰胺化合物,可以例举:二羟甲基三聚氰胺、三羟甲基三聚氰胺、四羟甲基三聚氰胺、五羟甲基三聚氰胺、异丁基醚型三聚氰胺、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正丁基醚型三聚氰胺以及丁基化苯代三聚氰胺等。
作为上述氨基塑料树脂,可以例举:烷基醚化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及苯代三聚氰胺树脂等,可以使用所述氨基塑料树脂的单体,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或共缩合物。所谓烷基醚化三聚氰胺树脂是把氨基三嗪羟甲基化,并用环己醇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醇进行烷基醚化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是丁基醚化三聚氰胺树脂、甲基醚化三聚氰胺树脂、甲基丁基混合三聚氰胺树脂。此外,用于促进硬化的磺酸类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对甲苯磺酸和它的胺盐等。
此外,优选的是在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抗静电剂。作为该抗静电剂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烷基硫酸盐、烷基磷酸盐等阴离子类抗静电剂;季铵盐、咪唑啉化合物等阳离子类抗静电剂;聚乙二醇类、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乙醇酰胺类等非离子类抗静电剂;聚丙烯酸等高分子类抗静电剂等。其中,优选的是抗静电效果比较好、不妨碍微小无机填充剂的分散状态的稳定性的阳离子类抗静电剂。此外,在该阳离子类抗静电剂中,特别优选的是铵盐和甜菜碱,它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上述的高疏水性的粘结剂5的抗静电性能。
上述抗静电剂的配入量(相对于聚合物组合物中的100份聚合物,换算成固体的配入量)的下限优选的是0.1份,更优选的是0.5份。另一方面,抗静电剂的上述配入量的上限优选的是10份,更优选的是5份。这是因为如果抗静电剂的配入量比上述下限小,则存在不能充分发挥上述的抗静电效果的问题,相反,如果抗静电剂的上述配入量大于上述上限,则存在因配入抗静电剂造成整个光线透射率降低及强度降低等不利情况。
防止粘附层4在整个表面上有微小凹凸形状7。因此,如果把所述光学薄片1重叠配置在棱镜薄片等其它光学薄片或导光板等的表面上,则微小凹凸形状7的凸部部分抵接在其它光学薄片等的表面上,光学薄片1背面(防止粘附层4一侧的面)的整个面不会与其它的光学薄片表面等抵接。由此,可以防止光学薄片1和其它光学薄片等粘附,可以抑制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亮度不均。
作为防止粘附层4的平均厚度的下限采用0.5μm,特别优选的是1μm,进一步优选的是1.5μm。另一方面,作为防止粘附层4的平均厚度的上限采用4μm,特别优选的是3.5μm,进一步优选的是3μm。如果防止粘附层4的平均厚度比上述下限小,则在通过涂布后述的树脂和单体或低聚体并使其硬化而形成微小凹凸形状7时,难以形成足够尺寸的凹凸形状。相反,如果防止粘附层4的平均厚度大于上述上限,则由于因该防止粘附层4造成光吸收量增加,使光线透射率降低。
作为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下限采用0.03μm,特别优选的是0.05μm,进一步优选的是0.08μm。另一方面,作为该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采用0.3μm,特别优选的是0.25μm,进一步优选的是0.2μm。如果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比上述下限小,则由于微小凹凸形状7变小,所以凸部以外的部分也与其它的光学薄片等的表面抵接,存在不能发挥防止粘附功能的问题。相反,如果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大于上述上限,则凹凸形状变粗,存在损伤配置在背面的其它光学薄片等表面的问题。
作为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的下限采用40μm,特别优选的是80μm,进一步优选的是120μm。另一方面,作为该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的上限采用400μm,特别优选的是280μm,进一步优选的是240μm。通过使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为上述范围的比较小的值,微小凹凸形状7在整个表面上形成岛状,而且均匀形成,即使在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上述范围的比较小的值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因与其它光学薄片等表面贴紧(粘附)造成产生干涉条纹。
特别是在使算术平均粗糙度(Ra)比较小时,使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在上述范围内,由于微小凹凸形状7在整个表面上形成岛状,而且均匀形成,所以即使在防止粘附层4和棱镜薄片表面的带状的棱镜部顶点接触时,在带状部分上也可以形成微小凹凸形状7的凸部抵接的部分和不抵接的部分。因此按照该光学薄片1,可以有效地发挥层叠在棱镜薄片表面(棱镜部一侧的面)上时的防止粘附功能。
如果所述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比上述下限小,则因各凸部的尺寸变小,所以存在损伤抵接的其它光学薄片等表面的问题。此外,在棱镜薄片表面(棱镜部一侧的面)与防止粘附层4接触的情况下,在与防止粘附层4接触的带状的棱镜部顶点上,存在不会产生抵接的部分和不抵接的部分的问题。相反,如果所述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大于上述上限,则不能充分形成微小凹凸形状,由于在凸部以外的面上与其它光学薄片等表面抵接,存在产生干涉条纹的问题。
作为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下限优选的是0.2μm,更优选的是0.3μm,进一步优选的是0.4μm。另一方面,作为该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上限优选的是1.4μm,特别优选的是1μm,进一步优选的是0.8μm。如果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比上述下限小,则在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微小凹凸形状7中,存在因凸部以外的部分与其它的光学薄片等的表面抵接从而产生粘附的问题。相反,如果所述十点平均粗糙度(Rz)比上述上限大,则凹凸形状过于粗糙,存在使层叠在背面一侧的其它的光学薄片等的表面产生损伤的问题。
作为防止粘附层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比(Rz/Ra)的下限优选的是3,特别优选的是4,进一步优选的是5。另一方面,作为该比的上限优选的是10,特别优选的是9,进一步优选的是8。通过使防止粘附层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比(Rz/Ra)为小到上述范围的值,所述光学薄片1具有高度比较均等的凹凸形状。因此该光学薄片1可以防止因向防止粘附层4的微小凹凸形状7的凸部中特别突出的部分集中力,造成对其它薄片的损伤。此外,可以防止突出的凸部例如因与棱镜部顶点的接触等而脱落,造成对其它光学薄片等表面的损伤。如果防止粘附层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比(Rz/Ra)比上述下限小,则难以充分形成所述微小凹凸形状7。相反,如果所述比(Rz/Ra)大于上述上限,则微小凹凸形状7的凸部的高度的差异显著,因力集中在该部分上,存在对其它光学薄片等的表面造成损伤的问题。
作为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Rq)的下限优选的是0.04μm,特别优选的是0.07μm,进一步优选的是0.1μm。另一方面,作为该均方根粗糙度(Rq)的上限优选的是0.4μm,特别优选的是0.3μm,进一步优选的是0.2μm。按照所述光学薄片1,通过使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Rq)具有小到上述范围的值,形成的微小凹凸形状7的倾斜平缓,可以防止层叠的其它的光学薄片的损伤。如果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Rq)比上述下限小,则由于不能充分形成微小凹凸形状7,所以存在防止粘附功能降低的问题。相反,如果所述均方根粗糙度(Rq)大于上述上限,则因在微小凹凸形状7上产生陡峭的倾斜部分,所以在该陡峭的倾斜部分附近存在使其它的光学薄片等表面产生损伤的问题。
作为防止粘附层4表面各凸部的平均高度(h)的下限优选的是0.5μm,特别优选的是0.7μm,进一步优选的是1μm。此外,作为该平均高度(h)的上限优选的是3μm,特别优选的是2.5μm,进一步优选的是2μm。按照该光学薄片,如上所述,通过使防止粘附层4表面各凸部的平均高度(h)如上所述那样比较小,可以减少对其它的光学薄片等表面的损伤,此外,在产生损伤时,可以使损伤的深度浅。如果各凸部的平均高度(h)比上述下限小,则不能充分发挥防止粘附功能。相反,如果所述平均高度(h)大于上述上限,则对其它的光学薄片表面造成损伤,此外,也存在产生的损伤深的问题。此外,利用激光显微镜对规定的面积进行观察,根据观察到的多个凸部中高度较高的前16个凸部的平均高度进行计算,得出所述平均高度(h)。
作为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各凸部的平均突起直径(r1)的下限优选的是2μm,特别优选的是2.5μm,进一步优选的是3μm。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平均突起直径(r1)的上限优选的是5μm,特别优选的是4.5μm,进一步优选的是4μm。按照该光学薄片,如上所述,通过使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各凸部的平均突起直径(r1)如上所述那样为比较小,可以减少对其它的光学薄片等表面的损伤,此外,可以使产生的损伤的宽度窄。如果各凸部的平均突起直径(r1)比上述下限小,则不能充分发挥防止粘附的功能。相反,如果所述平均突起直径(r1)大于上述上限,则会使其它的光学薄片表面产生损伤,此外,产生的损伤的宽度也宽。此外,利用激光显微镜对规定的面积进行观察,根据观察到的多个凸部中高度高的顺位在上的16个凸部的平均突起直径,计算出所述平均突起直径(r1)。此外,所谓突起直径(r1)是指在凸部的高度(h)的90%(0.9h)的高度切断的断面直径,根据该费雷特直径(Feret Diameter)(用一定方向的平行线夹着投影图像时的间隔)计算出各突起直径的平均值。
作为防止粘附层4表面各凸部的平均直径(r2)的下限优选的是40μm,特别优选的是60μm,进一步优选的是70μm。另一方面,作为该平均直径(r2)的上限优选的是200μm,特别优选的是150μm,进一步优选的是120μm。按照该光学薄片,如上所述,通过使防止粘附层4表面各凸部的平均直径(r2)如上所述那样比较大,在对其它的光学薄片表面造成损伤时,可以把损伤的深度抑制为浅的程度。如果各凸部的平均直径(r2)比上述下限小,则不能充分发挥防止粘附的功能。相反,如果所述平均直径(r2)大于上述上限,则容易对其它的光学薄片表面造成损伤,并且该损伤的深度也变深。此外,利用激光显微镜对规定的面积进行观察,根据观察到的多个凸部中高度较高的前16个凸部的平均直径,计算出所述平均直径(r2)。此外,所谓各直径是指在凸部的高度(h)的5%的高度(0.05h)切断的断面的直径,根据该费雷特直径(用一定方向的平行线夹着投影图像时的间隔)计算出各直径的平均值。
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各凸部的高度比(h/r2)的下限优选的是1/400,特别优选的是1/200,进一步优选的是1/150,再进一步优选的是1/120。此外,作为所述高度比(h/r2)的上限优选的是1/10,特别优选的是1/30,进一步优选的是1/60,再进一步优选的是1/80。按照该光学薄片,通过使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各凸部的高度比(h/r2)如上所述那样小,可以抑制其它的光学薄片表面产生损伤,并且在产生损伤的情况下也可以把损伤本身的尺寸抑制到比较小。如果所述高度比(h/r2)比上述下限小,则存在不能充分发挥防止粘附的功能的问题。相反,如果所述高度比(h/r2)大于上述上限,则容易对其它的光学薄片表面造成损伤,并且使损伤本身的尺寸扩大。
此外,通过使所述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凸部具有比较小的平均高度(h)、比较小的平均突起直径(r1)、比较大的平均直径(r2)和小的高度比(h/r2),可以提高与该层接触的面上的摩擦力。按照具有这样的防止粘附层4的所述光学薄片1,因该防止粘附层4和与该层接触的其它的光学薄片或棱镜薄片之间的摩擦变大,可以防止滑动,其结果,因抑制了在该薄片之间产生的微小的错动,所以可以抑制对其它的光学薄片或棱镜薄片表面造成损伤。
作为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凸部的存在密度的下限优选的是40个/mm2,特别优选的是60个/mm2,进一步优选的是80个/mm2。此外,作为所述凸部的存在密度的上限优选的是500个/mm2,特别优选的是400个/mm2,进一步优选的是300个/mm2。如果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凸部的存在密度比上述下限小,则存在不能充分发挥防止粘附功能的问题。相反,如果所述凸部的存在密度比上述上限大,则容易产生对其它的光学薄片等表面造成损伤。此外,所述凸部的存在密度是在激光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进行观察,计数观察到的视野内的凸部的个数,并使用该视野面积计算出来的。
此外,计算上述平均高度(h)、平均突起直径(r1)、平均直径(r2)和存在密度时的凸部,是指在防止粘附层4表面上的高度为0.2μm以上的突起。
作为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铅笔硬度的下限,在基体材料层2为玻璃的情况下,优选的是H,特别优选的是2H。另一方面,作为所述铅笔硬度的上限优选的是5H,特别优选的是4H。此外,在基体材料层2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的情况下,作为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铅笔硬度的下限优选的是B,特别优选的是HB。另一方面,作为在该情况下的铅笔硬度的上限优选的是3H,特别优选的是2H。按照该光学薄片1,通过使粘附层4表面为上述形状,并且铅笔硬度为上述范围,可以有效地发挥防止粘附功能,并且可以防止对层叠的其它的薄片造成损伤。如果防止粘附层4表面的铅笔硬度比上述下限小,则因微小凹凸形状7中的前端等变脆导致缺损,其结果,存在对其它的光学薄片等的表面造成损伤的问题。相反,如果所述铅笔硬度大于上述上限,则因具有高硬度的微小凹凸形状7本身,存在对其它的光学薄片等的表面造成损伤的问题。
作为所述防止粘附层4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合成树脂等,优选的是含有作为溶质的合成树脂以及单体或低聚体的硬化性组合物的硬化剂,通过该硬化剂形成表面的微小凹凸形状7。此外,优选的是上述溶质的组成至少在成膜状时是层分离的。该层分离可以在合成树脂与单体或低聚体之间产生,也可以在其它的多个单体或低聚体之间产生。按照该光学薄片1,通过涂布上述硬化性组合物并使其硬化,可以利用各组分硬化时的收缩率的差异很好地形成微小凹凸形状7。在上述的层分离的状态下更适合形成该微小凹凸形状7。
作为上述的合成树脂,可以例举:(甲基)丙烯酸树脂、烯烃树脂、聚醚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硅氧烷树脂、聚硅烷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或氟树脂等。作为(甲基)丙烯酸树脂,可以例举:(甲基)丙烯酸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单体与具有其它的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烯烃树脂,可以例举: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等。作为聚醚树脂,可以例举: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作为聚酯树脂,可以例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等。作为树脂可以是具有两种以上的构成这些树脂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也可以是由构成这些树脂的结构单元与除此以外的单体构成的共聚物。其中,从微小凹凸形状成为优选的尺寸以及提高防止粘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丙烯酸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上述合成树脂的质量平均分子量的下限优选的是2,000,更优选的是5,000。另一方面,作为树脂的质量平均分子量的上限优选的是100,000,更优选的是50,000。如果质量平均分子量比上述下限小,则防止粘附层4的微小凹凸形状7变小,存在防止粘附效果不够的问题。相反,如果质量平均分子量大于上述上限,则防止粘附层4的微小凹凸形状7的硬度过高,存在对附着在防止粘附层4上的其它的光学薄片等表面造成损伤的问题。
作为所述低聚体可以举出低分子量的上述合成树脂。作为低聚体,优选的是重复单元数为3~10,重量平均分子量为8,000以下的。作为低聚体,可以是具有两种以上的构成这些低聚体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也可以是构成这些低聚体的结构单元与除此以外的单体构成的共聚物。
作为上述单体,只要具有能够聚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就可以使用。作为可以聚合的官能团,优选的是不饱和双键,从容易聚合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的是(甲基)丙烯酰基。此外作为单体,优选的是多官能性单体。作为多官能性单体,可以例举的有多元醇等的(甲基)丙烯酸酯,具体的例子有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该单体可以在分子内具有除了可以聚合的官能团以外的官能团,例如:氨酯基、异三聚氰酸酯基、尿素基、碳酸酯基、酰胺基、酯基、羧基、亚氨基、氨基、醚基及羟基等。此外,单体可以具有氟、氯等卤素、硅、硫、磷等原子。
优选的是:作为上述溶质的合成树脂、低聚体和单体分别具有能相互反应的官能团。利用各组分具有这样的官能团,得到的防止粘附层4的强度提高,可以提高耐久性。作为这样的反应的官能团的组合,可以例举:乙烯性不饱和基与乙烯性不饱和基、具有活性氢的官能团(羟基、氨基、硫醇基、羧基等)与环氧基、具有活性氢的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基、具有活性氢的官能团与具有活性氢的官能团、硅烷醇基与硅烷醇基、硅烷醇基与环氧基、活性亚甲基与丙烯酰基、噁唑啉基与羧基等。其中,由于在组分之间生成牢固的键,得到的防止粘附层4的强度提高,所以作为相互反应的官能团,优选的是乙烯性不饱和基与乙烯性不饱和基的组合。
此外作为上述溶质,优选的是含有合成树脂、单体或低聚体以及具有极性基的单体或低聚体这三种组分。通过使所述防止粘附层4含有所述组分,特别是含有具有极性基的单体或低聚体,可以促进树脂硬化剂的相分离,有效地显出微小凹凸形状7,提高防止粘附层4的效果。作为所述极性基,可以例举:氨酯基、异三聚氰酸酯基、尿素基、碳酸酯基、酰胺基、酯基、羧基、酸酐基、醚基、环氧基、亚氨基、氨基及羟基等。作为具有极性基的单体或低聚体的具体例子,可以例举: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由于可以容易引起相分离,使微小凹凸形状7显出有效的形状,并可以提高防止粘附的效果,所以特别优选的是氨酯(甲基)丙烯酸酯。
此外,作为上述溶质的三种组分的组合,优选的是在涂布、硬化时形成海-岛-湖的相结构的组合。通过采用这样的组合,即使在涂膜厚度薄的情况下,形成的微小凹凸形状7也比较大,防止粘附的效果变大。
下面对该光学薄片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作为该光学薄片1的制造方法,通常包括的工序有:(a)通过把光漫射剂6混入构成粘结剂5的聚合物组合物中,制造光学层用涂布液的工序;(b)通过把所述光学层用涂布液涂布在基体材料层2的表面上,层叠光学层3的工序;(c)通过调整含有作为溶质的树脂以及单体或低聚体的硬化性组合物,制造防止粘附层用涂布液的工序;(d)通过把所述防止粘附层用涂布液涂布在基体材料层2的背面上,层叠防止粘附层4,并通过使其硬化,在其表面上形成微小凹凸形状7的工序。
(c)工序中的硬化性组合物除了上述的各溶质组分(合成树脂以及单体或低聚体),还配入有溶剂和聚合引发剂等。
作为上述溶剂,可以例举:醚类、二甘醇烷基醚类、乙二醇烷基醚乙酸酯类、丙二醇单烷基醚类、丙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类、丙二醇单烷基醚丙酸酯类、芳香族烃类、酮类及酯类等。
作为这些溶剂,可以分别例举:作为醚类例如有四氢呋喃等;作为二甘醇烷基醚类例如有: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乙基甲基醚等;作为乙二醇烷基醚乙酸酯类例如有:2-甲氧基乙基乙酸酯、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等;作为丙二醇单烷基醚类例如有: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丙基醚、丙二醇单丁基醚等;作为丙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类例如有: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等;作为丙二醇单烷基醚丙酸酯类例如有:丙二醇单甲基醚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丙酸酯、丙二醇单丙基醚丙酸酯、丙二醇单丁基醚丙酸酯等;作为芳香族烃类例如有:甲苯、二甲苯等;作为酮类例如有: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2-庚酮、4-羟基-4-甲基-2-戊酮等;作为酯类例如有: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醋酸异丙酯、醋酸丁酯、2-羟基丙酸乙酯、2-羟基-2-甲基丙酸甲酯、2-羟基-2-甲基丙酸乙酯、羟基醋酸甲酯、羟基醋酸乙酯、羟基醋酸丁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丙酯、乳酸丁酯、3-羟基丙酸甲酯、3-羟基丙酸乙酯、3-羟基丙酸丙酯、3-羟基丙酸丁酯、2-羟基-3-甲基丁酸甲酯、甲氧基醋酸甲酯、甲氧基醋酸乙酯、甲氧基醋酸丙酯、甲氧基醋酸丁酯、乙氧基醋酸甲酯、乙氧基醋酸乙酯、乙氧基醋酸丙酯、乙氧基醋酸丁酯、丙氧基醋酸甲酯、丙氧基醋酸乙酯、丙氧基醋酸丙酯、丙氧基醋酸丁酯、丁氧基醋酸甲酯、丁氧基醋酸乙酯、丁氧基醋酸丙酯、丁氧基醋酸丁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甲氧基丙酸丁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
作为上述聚合引发剂,可以例举:乙酰苯、乙酰苯苯偶酰缩酮、蒽醌、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咔唑、咕吨酮、4-氯二苯甲酮、4,4’-二氨基二苯甲酮、1,1-二甲氧基二苯基乙酮、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噻吨酮类化合物、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2-酮、2-(4-甲基苯甲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烷-1-酮、2-苯甲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烷-1-酮、三苯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苯偶酰二甲基缩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芴酮、芴、苯甲醛、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丙基醚、二苯甲酮、二苯甲酮衍生物、米蚩酮、3-甲基乙酰苯、3,3’,4,4’-四(叔丁基过氧羰基)二苯甲酮、乙酮基-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1-(O-乙酰基肟)、2-甲基-1-(4-甲基苯硫基)-2-吗啉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等。这样的自由基生成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作为(d)工序中的硬化方法,可以使用热硬化或放射线硬化等与组合物的组成对应的公知的方法。作为使用的放射线,例如可以使用可见光线、紫外线、远紫外线、电子射线、X射线等。在这些放射线中,优选的是波长为190nm~450nm范围的放射线。
按照该光学薄片1,由于在防止粘附层4的整个表面上具有上述性状的微小凹凸形状7,形成为平缓且均匀的微小凹凸形状7的凸部可以防止与在该防止粘附层4一侧重叠配置的其它的光学薄片等粘附,而且可以防止对其它的光学薄片等的表面造成损伤。此外,即使由于在把该光学薄片1本身卷起或重叠时,该光学薄片1之间相互摩擦,也可以防止相互损伤和粘结成块。
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20具有图2的(a)所示的灯21、导光板22、棱镜薄片24以及光漫射薄片25,使从灯21射出的光线分散,导向表面一侧,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20中,如果作为光漫射薄片25使用上述光学薄片1,则因光学薄片1的良好的防止粘附性以及防止损伤性,可以降低棱镜薄片24表面的粘附以及损伤,其结果,可以减少因产生干涉条纹和损伤造成的亮度不均的产生,从而可以提高质量。
特别是由于所述光学薄片1的防止粘附层4具有上述的表面性状,在层叠在棱镜薄片24的表面上的情况下,即使在防止粘附层4和棱镜薄片表面的带状的棱镜部顶点接触时,也可以在带状部分上形成抵接的部分和不抵接的部分。因此,按照该光学薄片1,可以有效地发挥防止与棱镜薄片24表面(棱镜部一侧的面)粘附的功能。此外,该光学薄片1上的微小凹凸形状7为即使在与棱镜薄片24的棱镜部顶点的接触中也难以脱落的形状。因此,即使在棱镜薄片的表面一侧具有光学薄片1的该背光单元中,也可以充分发挥高的防止粘附功能以及防止损伤的功能,该背光单元可以具有高的质量。
此外,该背光单元可以把光学薄片1层叠在棱镜薄片等其它的光学薄片的表面上,也可以层叠在导光板的表面上。在这样的本发明的背光单元中,可以使光学薄片1的防止粘附层4的面和与该面接触的其它的光学薄片或导光板的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比较大。作为该动摩擦系数的下限优选的是0.4,特别优选的是0.5,进一步优选的是0.55。此外,作为该动摩擦系数的上限,从实用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0.8,特别优选的是0.7。按照该背光单元,由于光学薄片1的防止粘附层4的面和与该面接触的其它的光学薄片或导光板的表面的动摩擦系数高,所以可以防止它们之间的滑动,可以抑制因该滑动造成对其它的光学薄片或棱镜薄片表面的损伤。
此外,本发明的光学薄片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在棱镜薄片(折射性光学薄片)、微透镜薄片、偏光薄片、反射偏光薄片、反射薄片、相位差薄片、放大视野薄片等其它方式的光学薄片的一个面上设置上述防止粘附层。利用在一个面(与光学层相反一侧的面)上层叠的防止粘附层,可以使所述各种方式的光学薄片具有防止损伤性以及防止粘附性。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叙述,但是不应当根据该实施例的记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性的解释。
[实施例1]
在含有100份的以聚酯多元醇为基体材料聚合物的粘结剂树脂配合物(东洋纺株式会社的“バイロン”)、50份平均粒径为20nm的胶体二氧化硅(扶桑化学工业(株)的“PL-1”)、5份硬化剂(日本聚氨酯(株)的“コロネ一トHX”)以及5份光稳定剂(大塚化学(株)的“PUVA-1033”)的聚合物组合物中,混合50份平均粒径15μm的丙烯酸类树脂珠(积水化成品工业(株)的“MBX-15”),制作了涂布液,把该涂布液用辊涂法以15g/m2(换算成固体)涂布到厚度为100μm的透明聚酯制的基体材料层(东洋纺株式会社的“A-4300”)表面上,通过使其硬化,形成光学层。
此外,作为防止粘附层用涂布液,把0.6质量份的丙烯酸树脂、41.9质量份的作为含有多官能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57.7质量份的氨酯丙烯酸酯、7质量份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甲基-1-(4-甲基苯硫基)-2-吗啉基丙烷-1-酮(チバガイギ一社制“IRGACURE907”)以及3质量份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チバガイギ一社制“IRGACURE184”),与甲基乙基酮(MEK)和甲基异丁基酮(MIBK)的混合溶剂(混合比:MEK/MIBK=1∶1质量比)混合,配置成不挥发成分的比率为50质量%的涂布液。使用刀式涂布机把该涂布液涂布在上述基体材料层的背面上,以涂层厚度2g/m2的方式进行刀式涂布。把涂层在80℃下干燥一分钟,除去溶剂,通过把得到的涂层用超高压水银灯以紫外线的照射能量为400mJ/cm2的方式曝光并进行硬化,形成平均厚度为2.8μm的防止粘附层。由此得到实施例1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2]
除了防止粘附层用的涂布液的涂布量为0.5g/m2(换算成固体)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0.7μm的实施例2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3]
除了防止粘附层用的涂布液的涂布量为1g/m2(换算成固体)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1.4μm的实施例3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4]
除了防止粘附层用的涂布液的涂布量为1.5g/m2(换算成固体)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2.1μm的实施例4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5]
除了防止粘附层用的涂布液的涂布量为2.5g/m2(换算成固体)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3.5μm的实施例5的光学薄片。
[比较例1]
作为防止粘附层用的涂布液,除了不配入氨酯丙烯酸酯(其它的组分同样地配入),把该涂布液用辊涂法以2g/m2(换算成固体)涂布在上述基体材料层的背面上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2.8μm的比较例1的光学薄片。
[比较例2]
除了防止粘附层用的涂布液的涂布量为3g/m2以外,与比较例1相同,得到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4.2μm的比较例2的光学薄片。
[比较例3]
在含有100份的以聚酯多元醇为基体材料聚合物的粘结剂树脂配合物(东洋纺株式会社的“バイロン”)、50份的平均粒径为20nm的胶体二氧化硅(扶桑化学工业(株)的“PL-1”)、5份的硬化剂(日本聚氨酯(株)的“コロネ一トHX”)以及5份的光稳定剂(大塚化学(株)的“PUVA-1033”)的聚合物组合物中,混合10份平均粒径为5μm的丙烯酸类树脂珠(积水化成品工业(株)的“MBX-5”),制作成涂布液,把该涂布液用辊涂法以2g/m2(换算成固体)涂布在上述基体材料层的背面上,通过使其硬化,形成防止粘附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3.0μm的比较例3的光学薄片。
[特性的评价]
使用上述实施例1~5和比较例1~3的光学薄片,测定了表面性状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十点平均粗糙度(Rz)、均方根粗糙度(Rq)和铅笔硬度,此外,评价了把这些光学薄片组装到背光单元中时的正面亮度以及光学薄片对其它的光学薄片的影响(贴合性能、干涉条纹的产生、损伤的产生)。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
表面性状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按照JIS B0601-1994标准,“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和“均方根粗糙度(Rq)”按照JIS B0601-2001标准,截止λc为2.5mm,评价长度为12.5mm,使用株式会社东京精密制造的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サ一フコム470A”进行测量。“铅笔硬度”按照JIS K5400的试验方法8.4进行了测量。
此外,把这些光学薄片实际组装到边缘光型背光单元中(作为光学薄片使用层叠在导光板表面上的惠和(株)制的棱镜薄片H505和层叠在该表面上的实施例或比较例的光学薄片(光漫射薄片)),如下所述评价了把光学薄片组装到背光单元中时的正面亮度及光学薄片对其它的光学薄片的影响(贴合性能,干涉条纹的产生)。
与棱镜薄片的贴合性能在气温为40℃、湿度为90%的状态下放置48小时后,按照以下的评价标准评价了贴合性能。
◎:完全没有贴合
○:有贴合着的部分
△:一定程度的贴合
×:紧密贴合
通过目测按照以下的评价标准对干涉条纹的产生进行了评价。
◎:完全没有产生干涉条纹
○:仔细看可以确认到稍有干涉条纹
△:即使不仔细看也可以确认到干涉条纹
×:可以清楚地确认到干涉条纹
损伤的产生是把这些光学薄片的防止粘附层与惠和(株)制的棱镜薄片H505的表面(棱镜部一侧的面)相互摩擦100次后,用显微镜观察棱镜部有无损伤,按照以下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评价。
◎:完全观测不到损伤
○:观测到稍有损伤
△:观测到损伤
×:清楚地观测到损伤
表1
如上述表1所示,实施例1~5的光学薄片在组装到背光单元中时,显示出具有高的正面亮度,并且可以抑制与其它的光学薄片产生贴合性以及可以抑制产生干涉条纹,此外,可以减少对其它的光学薄片表面造成的损伤。特别是可以确认:通过抑制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比(Rz/Ra)的值,降低了贴合性、干涉条纹以及损伤的产生。
[实施例6~12]
在实施例1中,作为防止粘附层用涂布液组分的丙烯酸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氨酯丙烯酸酯的配入量示于下述表2,除了使防止粘附层用涂布液的不挥发成分的比率为60质量%,并且使形成的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2μ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6~12的光学薄片。
[特性的评价]
对于上述得到的实施例6~12的光学薄片,与上述相同,测量了表面性状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十点平均粗糙度(Rz)、均方根粗糙度(Rq)和铅笔硬度,此外,按照上述评价基准,对在把这些光学薄片组装到背光单元中时的正面亮度以及光学薄片对其它的光学薄片的影响(贴合性能、干涉条纹的产生、损伤的产生)进行了评价。并且测量了防止粘附层表面各凸部的平均高度(h)、平均突起直径(r1)、平均直径(r2)和存在密度。在对各凸部的测量中,使用了激光显微镜“VK-8500”(基恩士公司制)。其结果示于下述表2。
表2
从上述表2的结果可以确认,通过改变形成光学薄片的组分的配入量比,可以保持高的正面亮度和防止损伤性能,并且可以调整防止粘附层的表面性状,通过按照层叠的其它的光学薄片等进行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贴合性能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薄片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的构成要素非常有用,特别适合用于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laims (6)
1.一种光学薄片,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薄片包括:透明的基体材料层;光学层,层叠在所述基体材料层的一个面一侧;以及防止粘附层,层叠在所述基体材料层的另一个面一侧,在所述防止粘附层的整个表面上具有微小凹凸形状,
所述防止粘附层的平均厚度为0.5μm以上且为4μm以下,
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3μm以上且为0.3μm以下,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为40μm以上且为400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所述微小凹凸形状是通过涂布含有作为溶质的合成树脂以及单体或低聚体的硬化性组合物并使该硬化性组合物硬化而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比(Rz/Ra)为3以上且为1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Rq)为0.04μm以上且为0.4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粘附层表面的铅笔硬度为B以上且为5H以下。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使从灯发射的光线分散,并导向表面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单元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63420 | 2009-11-18 | ||
JP2009-263420 | 2009-11-18 | ||
JP2010255605A JP5700777B2 (ja) | 2009-11-18 | 2010-11-16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JP2010-255605 | 2010-11-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73078A true CN102073078A (zh) | 2011-05-25 |
CN102073078B CN102073078B (zh) | 2013-10-16 |
Family
ID=44031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549066 Active CN102073078B (zh) | 2009-11-18 | 2010-11-18 | 光学薄片以及使用它的背光单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7307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19761A (zh) * | 2014-07-09 | 2016-02-10 | 惠和株式会社 | 光学片和边缘光型背光单元 |
CN113534308A (zh) * | 2021-05-27 | 2021-10-22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防翘曲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52396B1 (en) * | 1998-09-17 | 2005-02-08 | Keiwa, Inc. | Photodiffus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is |
CN101037526A (zh) * | 2006-01-10 | 2007-09-19 | 日本油漆株式会社 | 防粘连可光固化的树脂组合物,包含所述组合物的防粘连构件,以及它们的生产方法 |
CN101116013A (zh) * | 2005-03-30 | 2008-01-30 | 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光扩散膜 |
CN101292178A (zh) * | 2005-10-17 | 2008-10-22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棱镜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面光源装置 |
-
2010
- 2010-11-18 CN CN 201010549066 patent/CN1020730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52396B1 (en) * | 1998-09-17 | 2005-02-08 | Keiwa, Inc. | Photodiffus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is |
CN101116013A (zh) * | 2005-03-30 | 2008-01-30 | 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光扩散膜 |
CN101292178A (zh) * | 2005-10-17 | 2008-10-22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棱镜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面光源装置 |
CN101037526A (zh) * | 2006-01-10 | 2007-09-19 | 日本油漆株式会社 | 防粘连可光固化的树脂组合物,包含所述组合物的防粘连构件,以及它们的生产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19761A (zh) * | 2014-07-09 | 2016-02-10 | 惠和株式会社 | 光学片和边缘光型背光单元 |
CN105319761B (zh) * | 2014-07-09 | 2018-07-27 | 惠和株式会社 | 光学片和边缘光型背光单元 |
CN113534308A (zh) * | 2021-05-27 | 2021-10-22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防翘曲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73078B (zh) | 2013-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20963C (zh) | 光扩散片和采用该光扩散片的背照光单元 | |
US7074847B2 (en) | Resin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element | |
TWI420156B (zh) | Optical sheet and the use of its backlight unit | |
TW201501924A (zh) | 防反射膜、偏光板、蓋玻璃、影像顯示裝置、防反射膜的製造方法、防反射膜的清掃用布、包含防反射膜與清掃用布的套組、防反射膜的清掃方法 | |
JP4271462B2 (ja) |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5700777B2 (ja)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CN101059618A (zh) | 液晶显示组件 | |
US20100028660A1 (en) |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and its uses | |
CN102073080B (zh) | 光学薄片以及使用它的背光单元 | |
JP2012226290A (ja) | 拡散シー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5839116B2 (ja) | 光学層形成用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組成物 | |
TWI420157B (zh) | Optical sheet and the use of its backlight unit | |
CN102073079B (zh) | 光学薄片以及使用它的背光单元 | |
KR101605537B1 (ko) | 광학 시트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 |
JP4800549B2 (ja)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CN102073078B (zh) | 光学薄片以及使用它的背光单元 | |
JP4467243B2 (ja) |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学素子 | |
US20110068305A1 (en) |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and its uses | |
JP2002357703A (ja) |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2013238808A (ja) | 特定の表面形状を有する構造体及び該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
JP2004252257A (ja) |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2004252353A (ja) |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2005077445A (ja) |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2008058863A (ja) | 単層プリズムシートおよび複合プリズムシート | |
JP2013216748A (ja) | 光学層形成用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組成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