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5719B - 点按式分配容器 - Google Patents

点按式分配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5719B
CN102065719B CN200980122129.7A CN200980122129A CN102065719B CN 102065719 B CN102065719 B CN 102065719B CN 200980122129 A CN200980122129 A CN 200980122129A CN 102065719 B CN102065719 B CN 102065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surface
rotor
cam
threaded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21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5719A (zh
Inventor
福本刚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039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3459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210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7356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641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4826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642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947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65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5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5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5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0/00Cas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solid or pasty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shaving soaps or lipsticks
    • A45D40/20Pencil-like cosmetics; Simple holders for handling stick-shaped cosmetics or shaving soap while in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34/00Container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liquid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perfumes
    • A45D34/04Appli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 e.g. using roller or ba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11/00Brushes with reservoir or other means for applying substances, e.g. paints, pastes, water
    • A46B11/001Brushes with reservoir or other means for applying substances, e.g. paints, pastes, water with integral reservoirs
    • A46B11/002Brushes with reservoir or other means for applying substances, e.g. paints, pastes, water with integral reservoirs pressurised at moment of use manually or by powered means
    • A46B11/0024Brushes with reservoir or other means for applying substances, e.g. paints, pastes, water with integral reservoirs pressurised at moment of use manually or by powered means with a permanently displaceable pressurising member that remain in position unless actuated, e.g. lead-screw or ratchet mechanisms, toothpaste tube twisting or rolling devices
    • A46B11/0027Lead-screw mechanisms
    • A46B11/0031Means for influencing rotation of the knob, e.g. ratchet, click mechanisms, one way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MBUREAU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3M11/00Hand or desk devices of the office or personal type for applying liquid, other than ink, by contact to surfaces, e.g. for applying adhesive
    • B43M11/06Hand-held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D
    • A45D2200/05Details of containers
    • A45D2200/054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to the outlet of the container
    • A45D2200/055Piston or plunger for supplying the liquid to the applicator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一种点按式分配容器,其是能够通过沿轴向朝前按压布置在筒本体的后端的冠部而分配内容物的容器,并且该容器的结构包括:机构部,其将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将作用于冠部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螺纹体,其被固定至筒本体;以及螺杆,其螺纹接合至螺纹体,当螺杆被机构部所转换的转动力转动时,通过使螺杆经由螺纹体前进而分配内容物。

Description

点按式分配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点按筒本体后端的冠部而分配诸如液体化妆品等液体或流体、或者分配棒状的固体内容物等的点按式分配容器。
背景技术
传统已知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使用类似于圆珠笔的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包括均具有凸轮的点按体、转动件和内筒,使得被弹簧向后施力的转动件持续转动,由此将转动件的转动传递至设置有螺纹部(阳螺纹)的螺杆(该机构被称为Khan点按机构)。由于该螺杆(阳螺纹)与设置在固定至筒本体的螺纹体的内径部中的螺纹部(阴螺纹)螺纹配合,至少关于转动方向,螺杆随着螺杆的转动而相对于螺纹体前进。当螺杆前进时,装配至螺杆前端的活塞(piston)也前进,从而分配内容物(日本特开昭60-116495号公报(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平9-118095号公报(专利文件2),日本特开2002-068332号公报(专利文件3)和日本特开2001-232273号公报(专利文件4))。
在使用Kahn点按式分配机构以使书写元件突出和缩入的书写工具中,具有如下的构造:该构造具有改变指示的功能,即通过点按操作使指示筒与凸轮转动件连动地转动从而通过外筒能够看到指示的变化(日本特开2001-219689号公报(专利文件5)和日本特开平2-73000号公报(专利文件6))。
此外,还有如下的已知构造:该构造采用阀,通过点按操作开闭所述阀而利用容器内的压差排出内容物(日本实公平06-4837号公报:专利文件7)。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
日本特开昭60-116495号公报
专利文件2:
日本特开平9-118095号公报
专利文件3:
日本特开2002-068332号公报
专利文件4:
日本特开2001-232273号公报
专利文件5:
日本特开2001-219689号公报
专利文件6:
日本特开平2-73000号公报
专利文件7:
日本实公平6-48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前述点按式分配容器中,在螺杆前进的前者构造中,转动件的转动力由弹簧的强度和凸轮构造确定。因此,当内容物为高粘度型内容物时,如果由于时间推移(passage oftime)或其它情形导致出现活塞粘附于筒本体的现象,则不能进行转动动作。另外,在前者类型中,由于其结构使得部件的数量趋于增加,增加了诸如细径化等外观上的限制,同时装配也变得复杂,导致成本的增加。
在使用阀的后者构造中,难以以定量的方式进行排出,并且可排出的内容物的粘度也受到限制。另外,担心内容物朝前漏出,于是需要防止朝前漏出的装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已经设计了一种如下的点按式分配容器(非公知):转动体包括具有以相同节距形成的锯齿状的凸轮齿的第一和第二凸轮面,通过反复施加和释放压力使转动体转动,从而将转动力传递给螺杆以使活塞前进,由此实现防止由于活塞粘附而导致转动动作不良,并减少了部件数量。
当第一凸轮面被沿着第一固定凸轮面引导时,或当第二凸轮面被沿着第二固定凸轮面引导时,各凸轮在另一凸轮面上滑动,以当凸轮齿的壁彼此抵接时产生咔嗒(clicking sound)。但是,存在取决于条件和环境而不能听到满意的咔嗒声的情形。这样,如果使用者不能听到相对满意的咔嗒声,则不能清晰地感受到点按感觉,并且点按前进的极限不明确,使得难以完成冠部的按压操作。结果,可能不能实现转动体的转动,从而导致分配失败。
即使明确地点按至前进的极限,也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没有获得点按感觉,而使使用者感受到不舒服的感觉或者没有意识到分配完成而再次点按。
在以上的专利文件6和7描述的技术中,当书写元件突出或缩回时,指示与凸轮转动体联动地变化,除需要三个可移动的部件的Kahn点按式分配机构外还需要可移动的指示筒,这导致结构复杂化。但是,由于指示筒由微小的活塞动作驱动,是否给出指示仍然是不清楚的。
考虑到上述情形,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点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够基于初期的转动动作产生转动力,而不仅仅依赖弹力和凸轮构造;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点按式分配容器由较少数量的部件组成;并且通过使用螺纹能够分配固定量的内容物。
本发明还旨在提供一种点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够确实地让使用者清楚地知道内容物的配送,而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并且不增加部件的数量;并且该点按式分配容器能够分配固定量的内容物。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点按式分配容器,其具有分配机构部,该分配机构部具有简单的分配机构、能够通过组装时的测试而不费时间地简便检查,并且能够显著的改善确定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个点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够通过使用者操作设置在筒本体后端的冠部来分配收纳部内的内容物,且所述点按式分配容器具有的结构包括:机构部,其通过使用者操作将作用于冠部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螺纹体,其固定至筒本体;以及螺杆,其螺纹配合到螺纹体中,并且点按式分配容器能够在机构部转换的转动力作用下使螺杆转动,借助于螺纹体使螺杆前进而分配内容物,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包括:
转动体,其上设置有可转动且轴向移动受限的冠部,所述转动体是具有朝前的第一凸轮面和朝后的第二凸轮面的圆环形构造,并且转动体被配置成相对于筒本体能转动并能在轴向上移动;和
面对第一凸轮面的第一固定凸轮面和面对第二凸轮面的第二固定凸轮面,并且第一固定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被设置为关于轴向和转动方向被固定到筒本体,并且
机构部被构造成:
第一凸轮面和第一固定凸轮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个第一齿,各第一齿均具有相对于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朝前倾斜的斜面,并且第一齿沿着预定转动方向以同样的节距配置,
第二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个第二齿,各第二齿均具有相对于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朝后倾斜的斜面,并且第二齿沿着预定转动方向以同样的节距配置,以及
在通过按压力使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与第一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当第一凸轮面被沿着第一齿的朝前倾斜的斜面引导时,转动体向前移动并沿预定转动方向转动,反之,当上述按压力被释放时,转动体的与第二固定凸轮面保持啮合的第二凸轮面被沿着第二固定凸轮面的朝后倾斜的斜面引导,转动体向后移动并沿预定方向转动,从而,通过转动体的转动使螺杆转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根据具有上述第一特征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轮面在相对于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朝前倾斜的斜面的前方具有突起的台阶部,并且第一固定凸轮面在相对于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朝前倾斜的斜面的前方具有凹状的台阶部,以及当第一凸轮面被沿着第一固定凸轮面的斜面引导时,沿着第一凸轮面的斜面形成的台阶部和沿着第一固定凸轮面的斜面形成的台阶部相互抵接,以产生咔嗒声和点按感觉。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根据具有上述第二特征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均形成有朝后的台阶部,当第二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在按压释放的时侯相互啮合时,通过台阶部产生咔嗒声和点按感觉。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根据具有上述第三特征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与第一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转动体侧的第二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部分;在转动体侧的第二凸轮面与第二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转动体侧的第一凸轮面和第一固定凸轮面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根据具有上述第四特征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方向上的相位错开是一个凸轮齿的一半。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根据具有上述第五特征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对转动体向后施力的弹簧元件,以在按压被释放的状态下,使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与第二固定凸轮面接触并啮合。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根据具有上述第六特征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转动体形成有比如椭圆形等异形截面孔,螺纹体具有形成有阴螺纹的螺纹部和第一固定凸轮面并且被固定至筒本体;在具有与转动体的异形截面孔匹配的截面形状并且外周侧形成有阳螺纹的螺杆被螺纹配合到螺纹体的螺纹部,并且螺杆被装配穿过转动体的异形截面孔的状态下,通过转动体的转动而使螺杆转动。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是根据具有上述第七特征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转动体具有一体地形成于转动体的外周面的能够从外部容易地看到的比如切口、刻痕和突起等标识部,标识部以第一齿的分布节距的两倍为间隔并且与第一齿同相地布置,当通过转动体的转动使螺杆转动,以使内容物推力构件前进时,通过由螺纹体的或筒本体的通孔或透明部形成的窗部能够观察到转动体的外表面上的标识部的移动,通孔或透明部位于与将要用于转动的凸轮的分布角相同的角度分布的位置处,从而能够通过标识部的移动确认通过转动体的转动而产生的螺杆的前进。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是一种点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够通过沿轴向向前按压设置在筒本体后端的点按体的后端部来分配内容物,且所述点按式分配容器具有如下结构:包括将作用于点按体的后端部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并通过所转换的转动力使螺杆前进来分配内容物,所述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特征在于,
点按体包括形成于点按体的前端面的具有锯齿状槽口和突起的凸轮面,并且点按体以如下方式被配置在筒本体中:随着按压点按体的后端,点按体能沿轴向滑动并且被限制在转动方向上移动,
用于将作用于点按体的后端部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包括:
点按体的凸轮面;
转动体,其具有大致圆环形回转构造,该构造中的第一凸轮面具有沿轴向朝后的槽口和突起,该构造中的第二凸轮面具有沿轴向朝前的槽口和突起,且转动体被配置成使第一凸轮面面对点按体的凸轮面;
螺纹体,其整体上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构造,该构造具有凸轮面和螺纹部,凸轮面具有沿轴向朝后的槽口和突起,螺纹部形成于螺杆螺纹配合入的内径部中,并且凸轮面以面对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的方式被固定到筒本体;和
弹簧,其设置在点按体和转动体之间,以对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持续地施力使第二凸轮面抵靠螺纹体的凸轮面,以保持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与螺纹体的凸轮面彼此啮合,
点按体的凸轮面和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一斜面,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和螺纹体的凸轮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相对于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向轴向一侧倾斜,
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和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彼此不同,并且
由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倾斜角之间的不同,当点按体被推动而向前时,在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沿着点按体的凸轮面滑动且第二凸轮面沿着螺纹体的凸轮面滑动的状态下,转动体沿预定转动方向转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九方面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构部(mechanical assembly),所述机构部通过按压冠部使转动体沿轴向前后移动并且由此使该转动体转动而将按压力转化成转动力。
具体地,用于将作用在冠部上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包括:一个大致环状的转动体,其形成有朝前的第一凸轮面和朝后的第二凸轮面;以及与第一凸轮面相对的第一固定凸轮面以及与第二凸轮面相对的第二固定凸轮面,并且第一固定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被相对于轴向和转动方向地布置和固定至筒本体,所述机构部被构造成:在通过按压力使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与第一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当第一凸轮面被沿着齿的朝前倾斜的斜面引导时,转动体向前移动并沿预定方向转动,反之,当上述按压力被释放时,转动体的与第二固定凸轮面保持啮合的第二凸轮面被沿着第二固定凸轮面的朝后倾斜的斜面引导,使得转动体向后移动并沿预定方向转动。
因此,当冠部被反复地按压和释放时,转动体与各凸轮齿的旋转运动联动并且在按压和释放时被转动,使得螺杆通过该转动而能够前进。当重复上述点按操作时,沿轴向的点按动作和释放动作被转换成转动力以使螺杆转动,从而能够推动例如活塞体向前并分配固定量的内容物。
此外,由于初期转动用的转动力的强度依赖于按压力,所以能够很容易地处理如下的情况:因为活塞体粘附于收纳部或类似情况而需要大于一定水平的力用于初期转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转动体的通过按压力而与第一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第一凸轮面被沿着第一固定凸轮面的朝前倾斜的斜面引导时,转动体向前移动并沿预定方向转动,同时,形成于第一凸轮面的台阶部与第一固定凸轮面的斜面相互碰撞,产生当第一凸轮面被沿着第一固定凸轮面的斜面引导时的咔嗒声和点按感觉,由此,用手和手指按压冠部的使用者能够听到咔嗒声且能感觉到他们手和手指中的点按感觉。结果,能清晰地感觉到点按前进的极限,很简单地完成冠部的按压操作,从而,能够实现转动体的转动而不会引起任何分配失败。此外,由于当点按已经确定地进行到前进的极限时能够获得清晰地点按感觉,可以感到舒适的操作感觉,因此不再需要额外的点按就能确认分配完成。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都形成有朝后的台阶部,所以当第二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在点按释放的时侯相互啮合时,能够通过所述台阶部产生卡嗒声和点按感觉。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所述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所述转动体侧的所述第二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部分;在转动体侧的第二凸轮面与第二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转动体侧的第一凸轮面和第一固定凸轮面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部分。因此,由于凸轮的作用,齿之间的相位错开确保对于冠部的按压和释放动作被可靠地转换成转动体的转动。
相位错开可被设置为一个凸轮齿的1/4至3/4。这样,在本方面的第五方面中,如果相位错开被设置成半个凸轮齿,就能够以更可靠的方式将冠部的按压和释放动作转换成转动体的转动。
如果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相互同相,则可以将第一固定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错开成异相。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和第七方面,当对转动体向后施力的弹簧元件在按压被释放的状态下使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与第二固定凸轮面接触并啮合时,可以在按压被释放时确定地使第二凸轮面与第二固定凸轮面抵接,从而使操作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转动体具有一体地形成于所述转动体的外周面的能够从外部容易地看到的比如切口、刻痕和突起等标识部,所述标识部以第一齿的分布节距的两倍为间隔且与第一齿同相地布置,当通过转动体的转动使螺杆转动从而使得内容物推力构件前进时,通过在螺纹体或所述筒本体中在与将用于转动的凸轮的分布角相同的角度分布的位置处由通孔或者透明部形成的窗部,能够观察到所述转动体的外表面上的所述标识部的运动,由此能够通过所述标识部的移动确认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而产生的所述螺杆的前进。这种构造使得:当组装分配机构部时,透过螺纹体的窗部能够通过目视观察直接地查看转动体的转动,因此,在装配时能够准确可靠地查看机构是否正确地工作。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当点按体的的后端被点按时,随着点按体前后移动,通过转动体的转动来分配内容物。所述点按体的凸轮面和所述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和所述螺纹体的凸轮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均相对于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沿轴向向一侧倾斜,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和第二斜面的倾斜角相互不同,从而,由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倾斜角之间的不同,当点按体被推动向前时,点按体的凸轮面沿着第一凸轮面滑动且第二凸轮面沿着螺纹体的凸轮面滑动。结果,在本发明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点按体的前后运动被转换成转动体的转动。这样,随着点按体的凸轮面移动离开第一凸轮面,点按体缩回,弹簧的施力使螺纹体的凸轮面与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啮合。
这样,当重复施加和释放点按体后端上的点按力时,该构造包括较少的部件,即包括点按体、转动体、螺纹体和弹簧,使转动体与一个凸轮齿(其可被形成为之间有顶点的斜面或者形成为壁部)的动作相关联地转动、转动地驱动螺杆而连续地实现螺纹给送,由此实现能够利用与现有技术所需要的部件数量相比显著地减少的部件来分配固定量的内容物的机构。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在冠部被按压之前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截面图和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2(a)和图2(b)是图1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在冠部被按压时的整体截面图和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3(a)至图3(e)是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点按机构的操作说明图。
图4(a)和图4(b)是筒本体的立体图和纵截面图。
图5(a)、图5(b)、图5(c)和图5(d)是螺纹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纵截面图和放大截面图。
图6(a)和图6(b)是螺杆的侧视图和沿线X-X截取的截面图。
图7(a)、图7(b)和图7(c)是活塞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和纵截面图。
图8(a)、图8(b)、图8(c)、图8(d)和图8(e)是转动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纵截面图和主视图。
图9(a)、图9(b)、图9(c)和图9(d)是凸轮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
图10(a)、图10(b)和图10(c)是冠部前侧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
图11(a)和图1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在点按体的后端被按压之前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截面图和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12(a)和图12(b)是当点按体的后端正在被按压时图11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截面图和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13(a)和图13(b)是当点按体的后端被按压至极限时图11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截面图和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14(a)和图14(b)是当点按体的后端被从受压状态释放时图11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截面图和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15(a)至图15(f)是分配容器的点按机构的说明图,(a)示出了点按之前的初期状态,(b)示出了当点按体前进并且转动体被抵接时的状态,(c)示出了当转动体由于按压点按体而转动时的状态,(d)示出了随着点按体被按压而通过转动体的顶点时的状态,(e)示出了当转动体停止时的状态,以及(f)示出了点按被释放时的状态。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筒本体的立体图和纵截面图。
图17(a)、图17(b)、图17(c)和图17(d)是活塞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
图18(a)、图18(b)、图18(c)和图18(d)是螺纹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
图19(a)、图19(b)、图19(c)、图19(d)和图19(e)是转动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纵截面图和主视图。
图20(a)、图20(b)、图20(c)和图20(d)是点按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
图21(a)和图21(b)是螺杆的侧视图和沿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22(a)和图22(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在冠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外观图和纵截面图。
图23是示出在冠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图22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点按机构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24是在冠部被按压的状态下图22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点按机构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25(a)至图25(f)是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点按机构部的操作说明图。
图26(a)、图26(b)、图26(c)、图26(d)和图26(e)是转动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纵截面图和主视图。
图27(a)、图27(b)和图27(c)是冠部的前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
图28(a)、图28(b)、图28(c)和图28(d)是螺纹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和纵截面图以及螺纹部周围的放大截面图。
图29(a)和图29(b)是筒本体的立体图和纵截面图。
图30(a)、图30(b)、图30(c)和图30(d)是凸轮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
图31(a)和图31(b)是螺杆的侧视图和沿线X-X截取的截面图。
图32(a)、图32(b)和图32(c)是活塞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和纵截面图。
图33(a)和图33(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在冠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外观图和纵截面图。
图34是在冠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图33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点按机构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35是在冠部被按压的状态下图33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点按机构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36(a)至图36(e)是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点按机构部的操作说明图。
图37(a)至图37(c)是示出如何观察通过螺纹体窗可见的标识部(标记)的说明图。
图38(a)、图38(b)、图38(c)、图38(d)和图38(e)是转动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纵截面图和主视图。
图39(a)、图39(b)和图39(c)是冠部的前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
图40(a)、图40(b)、图40(c)和图40(d)是螺纹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和纵截面图以及螺纹部周围的放大截面图。
图41(a)和图41(b)是筒本体的立体图和纵截面图。
图42(a)、图42(b)、图42(c)和图42(d)是凸轮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
图43(a)和图43(b)是螺杆的侧视图和沿线X-X截取的截面图。
图44(a)、图44(b)和图44(c)是活塞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和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将基于图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点按式分配容器。
图1至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说明图。具体地,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在冠部被按压之前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截面图和机构部的放大图。图2(a)和图2(b)是当冠部被按压时图1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截面图和机构部的放大图。图3(a)至图3(e)是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点按机构的操作说明图。图4(a)和图4(b)是筒本体的立体图和纵截面图。图5(a)、图5(b)、图5(c)和图5(d)是螺纹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纵截面图和放大截面图。图6(a)和图6(b)是螺杆的侧视图和沿线X-X截取的截面图。图7(a)、图7(b)和图7(c)是活塞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和纵截面图。图8(a)、图8(b)、图8(c)、图8(d)和图8(e)是转动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纵截面图和主视图。图9(a)、图9(b)、图9(c)和图9(d)是凸轮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图10(a)、图10(b)和图10(c)是冠部的前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是能够通过沿轴向朝前按压布置在筒本体10的后端的冠部12而分配内容物的容器,并且该容器的结构包括:机构部A,其将由于使用者的操作而作用于冠部12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螺纹体28,其被固定至筒本体10;以及螺杆30,其螺纹配合至螺纹体28,并且该容器的结构通过在螺杆30被机构部A所转换的转动力转动时使螺杆30经由螺纹体28前进而分配内容物。
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筒本体10的前端10a安装有接头14、管接头16、管18、前筒20和刷头22。从筒本体10的内容物收纳部24分配的内容物通过管18被排出至刷头22的前端。另外,该容器被形成为使用后能够安装帽26。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沿轴向观察,筒本体10具有形成前端部10a的台阶状小径部。被前筒20的后部覆盖的筒状接头14和管接头16被插入前端部10a。由大量纤维束或连续的气泡体形成的笔尖(writing tip)状的刷头22作为涂布元件被保持在前筒20的前部内的管接头16的前部。除刷头以外,涂布元件还可采用任意合适的构造。
接头14为前端扩径的大致筒状,并且被安装到筒本体10的前端部10a中。管接头16从前侧插入接头14的前开口中。用于将液体从收纳部24给送至刷头22的管18被插入该管接头16中,并且由该管接头16支撑。帽26被安装到前端部10a以覆盖刷头22和前筒20。
[用于将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A]
用于将通过按压冠部12产生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A主要由如下构件组成:转动体36,其具有第一凸轮面32和第二凸轮面34;螺纹体28,其具有第一固定凸轮面38;以及凸轮体42,其具有第二固定凸轮面40。
[转动体36]
如图1和图8所示,配置转动体36,使得冠部12可转动并且被限制沿轴向的移动,转动体36具有第一凸轮面32朝前并且第二凸轮面34朝后的环状构造,而且转动体36被布置成相对于筒本体10可转动并且可沿轴向移动。
如图8所示,转动体36具有大致中空筒状的环状整体构造。在轴向前端形成前侧的第一凸轮面,在转动体的内径部(bore)中形成椭圆形或任意其它异形截面孔46。另外,在转动体36的轴向中央部的外周侧形成台阶状的大径环状部分,该大径环状部分的后表面具有朝后的第二凸轮面34。在转动体36的后端的外周侧形成凸缘状的凹凸的嵌合部36a。
此处,如图10所示,冠部12是轴向一端封闭的筒状的容器状构造,其具有由后端内周部中的凹凸台阶部形成的接合部12a。当转动体36的后端被从冠部12的前开口推入时,嵌合部被嵌入接合部12a。嵌合部36a和接合部12a的尺寸被规定为使得冠部12能够相对于转动体36转动并且被限制沿轴向的移动。
[螺纹体28]
如图1和图5所示,螺纹体28为大致中空筒状,其形成有缩径的台阶状前端部和扩径的台阶状后端部。前端部为缩径的台阶状筒状部28a,筒状部28a的内径部形成有阴螺纹的螺纹部48。第一固定凸轮面38形成于具有螺纹部48的筒状部28a的后侧。
螺纹体28的后端部的扩径的台阶状筒状部分28b是冠部12以可转动且可前后移动的方式插入的部分。在与筒状部分28b的前侧邻接的部分中,形成沿轴向延伸的、连通螺纹体28的内外部的多个切口28c,并且在外周形成凹凸的嵌合部28d。另外,在前部外周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槽部28e。用于定位后述的弹簧元件44的径向位置的肋部28f向内突出,并且在螺纹体28的前部内周中沿轴向延伸。
[筒本体10]
如图4所示,筒本体10具有缩径的前端部10a。在内周面上,凹凸的台阶状嵌合部10b形成于后端部,而向内突出且轴向延伸的肋部10c形成于或多或少地靠近后侧的中央部分。当螺纹体28安装至筒本体10时,螺纹体28被从筒本体10的开口后端朝前插入并且在肋部10c嵌合于槽部28e的状态下前进和安装。
另外,当使嵌合部10b经过嵌合部28d的凹凸时,螺纹体28被挤压。这时,螺纹体28前进,直到筒状部分28b的台阶状扩径部分与筒本体10的后端面抵接。由于肋部10c和嵌合部10b分别紧密安装至槽部28e和嵌合部28d,螺纹部28关于转动方向和轴向以固定关系被安装至筒本体10。
此处,筒本体10中的在螺纹体28前侧的空间形成用于内容物的收纳部24。
[凸轮体42]
如图9所示,凸轮体42具有大致筒状的中空构造,其具有形成于前端侧的第二固定凸轮面40、形成于外周侧并且从中央部延伸至后侧的突起部42a以及缩径的略台阶状的后端部42b。
如图1所示,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转动体36的外周的该凸轮体42被插入螺纹体28,使得突起部42a被嵌入螺纹体28的切口28c并且后端部42b接合于筒状部分28b的内部。利用该配置,将凸轮体42固定成相对于螺纹体28不沿转动方向和轴向移动。另外,由于螺纹体28被如上所述地固定于筒本体10,所以凸轮体42也被固定成相对于筒本体10不沿转动方向和轴向移动。
[弹簧元件44]
如图1所示,弹簧元件44被布置在螺纹体28的内部,并且被布置于在转动体36的外周上环状突出的突起部的与第二凸轮面34相反的一侧与封闭螺纹体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8的部分之间。该弹簧元件44的作用是对转动体36向后施力,以当冠部12上的压力被释放时使得转动体36的第二凸轮面34以与第二固定凸轮面40接合的方式抵接第二固定凸轮面40。
[螺杆30和活塞体50]
如图6所示,螺杆30为棒状长形件,其具有与转动体36的异形截面孔46配合的截面并且形成有阳螺纹30a。在前端部形成凸缘状的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嵌合部30b。活塞体50安装于螺杆30的前端,该活塞体50以可沿筒本体10滑动的方式与螺杆30一起沿轴向一体地移动。
如图1和图7所示,该活塞体50包括:主体部50a,其沿着收纳部24的内壁滑动;中空的筒状部50b,其从主体部50a向后延伸;以及凹凸的嵌合部50c,其位于中空的筒状部50b的内部。螺杆30前端的嵌合部30b被以如下的方式嵌入活塞体50的该嵌合部50c:前者相对于后者可转动并且前者的前后移动被限制。在该条件下,活塞体50被配置为可在筒本体10的容纳部24的内部前后移动。
如图8所示,转动体36形成有椭圆形截面或任意其它异形截面的孔46。具有第一固定凸轮面38和阴螺纹的螺纹部48的螺纹体28被固定至筒本体10。螺杆30具有与转动体36的异形截面孔46配合的截面形状并且外周侧形成有阳螺纹30a,该螺杆30被螺纹配合至螺纹体28的螺纹部并且以贯穿转动体36的异形截面孔46的方式配置。在该条件下,通过转动体36的转动使螺杆30转动。螺杆30的转动使活塞体50在收纳部24的内部前进以将诸如化妆品等液体内容物给送至前筒20内作为涂布件的刷头22。
第一固定凸轮面38和第二固定凸轮面40分别与第一凸轮面32和第二凸轮面34相对,并且第一固定凸轮面38和第二固定凸轮面40以相对于轴向和转动方向固定的方式配置在筒本体10中。
将参照图3详细说明第一固定凸轮面38和第二固定凸轮面40以及第一凸轮面32和第二凸轮面34。在图3中,为了方便解释和说明,仅描述了第一凸轮面32和第二凸轮面34的一个齿。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形成有多个齿。当然,如果齿以无间隙的方式紧密地并且连续地形成于彼此相对的凸轮面中的一方,那么另一凸轮面上齿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具体地,第一凸轮面32具有沿转动体36的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一齿32a,第一固定凸轮面38具有沿转动体36的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一齿38a,各第一齿32a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在图3的主视图中为向左)向前(在图3的主视图中为向下)倾斜的斜面32a1,各第一齿38a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在图3的主视图中为向左)向前(在图3的主视图中为向下)倾斜的斜面38a1。
第二凸轮面34具有沿转动体36的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二齿34a,第二固定凸轮面40具有沿转动体36的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二齿40a,各第二齿34a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在图3的主视图中为向左)向后(在图3的主视图中为向上)倾斜的斜面34a1,各第二齿40a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在图3的主视图中为向左)向后(在图3的主视图中为向上)倾斜的斜面40a1。此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轮面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8的节距以及第二凸轮面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40的节距被形成为彼此相等。当彼此相对的凸轮面具有不同的齿数时,如果第一凸轮面32和第一固定凸轮面38中的一方的齿的节距等于第二凸轮面34和第二固定凸轮面40中的一方的齿的节距是足够的。
在通过按压力使转动体36的第一凸轮面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8啮合的状态下,当第一凸轮面32被沿着齿38a的朝前倾斜的斜面38a1(见图3(b)至图3(c))引导时,转动体36朝前移动并且沿预定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当前述按压力被释放时,转动体36的被保持与第二固定凸轮面40啮合的第二凸轮面34被沿着齿40a的朝后倾斜的斜面40a1(见图3(d)至图3(e))引导,于是转动体36朝后移动并且沿预定方向转动。结果,构成以上通过凸轮操作实现转动动作的机构部A,使得转动体36的转动导致螺杆30转动。
此处,在转动体36的第一凸轮面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8啮合的状态下(见图3(c)),转动体36侧的第二凸轮面34和第二固定凸轮面40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半个凸轮齿。另一方面,在转动体36侧的第二凸轮面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40啮合的状态下(见图3(e)),转动体36侧的第一凸轮面32和第一固定凸轮面38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半个凸轮齿。
另外,在按压力被释放时,为了使转动体36的第二凸轮面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40接触并啮合,设置对转动体36向后施力的弹簧元件44。
总而言之,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构造包括:在螺纹体28的中空内部设置环状地形成的转动体36,所述转动体36在前部具有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8啮合的第一凸轮面32,在后部具有第二凸轮面34,并且在前部的内径部中形成异形截面孔46;弹簧元件44,其设置在转动体36和螺纹体28之间,用于相对于螺纹体28对转动体36向后施力;以及凸轮体42,其具有与转动体36的第二凸轮面34啮合的第二固定凸轮面40并且固定在螺纹体28的后部,从而在螺纹体28和凸轮体42之间从前后保持转动体36,并且通过弹簧元件44对转动体36施加朝向凸轮体42的力。
另外,外周侧具有螺纹的、异形截面的螺杆30被螺纹配合到螺纹体28的螺纹部48。由于转动体36的异形截面孔46,螺杆30和转动体36可沿轴向移动而相对于转动方向被锁定。活塞体50安装到螺杆30的前端,该活塞体50可以沿着筒本体10滑动,并且沿轴向与螺杆30一起一体地移动。
此外,冠部12被以可转动并且相对于轴向被锁定的方式配置在转动体36的后部。
如图3所示,在转动体36的第一凸轮面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8啮合的状态下,转动体36侧的第二凸轮面34和第二固定凸轮面40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半个凸轮齿,并且在转动体36的第二凸轮面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40啮合的状态下,转动体36侧的第一凸轮面32和第一固定凸轮面38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半个凸轮齿。
接着将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
图3(a)至图3(e)示出了转动体36的第一凸轮面32和第二凸轮面34、螺纹体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8以及凸轮体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40的相互动作的示意图。
在图1所示的冠部12未被点按(按压)的初期状态(图3中以符号F0表示)下,如箭头U所示,转动体36被弹簧元件44向上推靠在凸轮体42侧,使得转动体36的第二凸轮面34与凸轮体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40彼此啮合。在该状态下,转动体36的第二凸轮面34以其顶部与第一凸轮面32处在平行于轴向的同一直线上的方式定位,并且相对于螺纹体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8相位错开节距的一半。
接着,如图2所示,沿轴向推动冠部12以开始点按。
当点按开始时,状态从图3(a)变成图3(b)(点按状态1:以符号NK1表示)。具体地,随着弹簧元件44被压缩,冠部12和转动体36开始一体地向前移动,使得转动体36的第二凸轮面34从凸轮体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40离开。
如图3(b)所示,当点按继续时,转动体36的第一凸轮面32在相位错开一半节距的位置处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8抵接。
如图3(c)所示,从该抵接状态起进一步施加压力(点按状态2:以符号NK2表示),转动体36的第一凸轮面32的齿32a的斜面32a1在螺纹体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8的齿38a的斜面38a1上滑动移动,使得转动体36在沿预定转动方向转动的同时向前移动,直到齿32a的壁部32a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8的齿38a的壁部38a2抵接(参见图3(c))。在此期间,由于转动体36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冠部12,所以冠部12自身不会转动。
通过点按时转动体36的转动,贯穿转动体36前端的异形截面孔46的螺杆30因此能够轴向移动,但是其相对于转动体36的转动被限制,而与转动体36一起一体地转动。由于螺杆30与螺纹体28的螺纹部48螺纹配合,所以螺杆与活塞体50一起向前移动,从而分配收纳部24的内容物。
从该状态起,点按被释放。
当布置在螺纹体28内的弹簧元件44使转动体36向上移动时进行点按释放。此时,转动体36的第二凸轮面34开始向后移动,其位置相对于凸轮体42的凸轮部相位错开节距的一半。
当继续释放点按时,如图3(d)所示,转动体36的第二凸轮面34与凸轮体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40抵接(点按释放状态1:以符号UNK1表示),然后,如图3(e)所示,弹簧元件44的向上的推力使转动体36的第二凸轮面34的齿34a的斜面34a 1在凸轮体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40的齿40a的斜面40a1上滑动移动(点按释放状态2:以符号UNK2表示),使得转动体转动并且退回至第二凸轮面34的齿34a的壁部34a2与第二固定凸轮面40的齿40a的壁部40a2抵接的位置。在该转动过程中,如上述那样转动的螺杆30也与活塞体50一起向前移动以分配内容物。
当重复上述点按操作时,沿轴向的点按动作和释放动作被转换成转动力,从而使螺杆30转动并且向前推动活塞体50,由此能够分配固定量的内容物。
另外,因为初期转动用的转动力的大小取决于按压力,所以可以容易地处理由于活塞体50的粘附等引起的对于初期转动需要大于某一水平的力的情形。
应注意,本发明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各部分优选地由树脂成型品(resinmolding)形成。优选地,筒本体由PP形成、转动体由POM形成、凸轮体由ABS形成、螺纹体由ABS形成以及冠部由PC形成。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动体36的第一凸轮面32和螺纹体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8以及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34和凸轮体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40均形成有以相同节距配置的多个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第一凸轮面和第一固定凸轮面中的一方也可以由多个如下的第一齿形成:所述第一齿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向前倾斜的斜面并且沿着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的节距配置;而第二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中的一方可以由多个如下的第二齿形成:所述第二齿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向后倾斜的斜面并且沿着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的节距配置。即,本发明可以包括如下的构造:相对的凸轮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多个齿;而另一方除凸轮面以外,还可以由能够容易地被凸轮面引导的辊体或者前端处为圆形截面的体形成。
接着,将基于图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点按式分配机构。
图11至图2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机构的示意图。
即,图11至图14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截面图及其机构部的放大图。图11示出了在点按体的后端被按压之前的状态。图12至图14示出操作的各步骤的相似的截面图。
图15(a)至图15(f)是上述分配容器的点按机构的说明图,图16(a)和图16(b)是筒本体的立体图和纵截面图,图17(a)、图17(b)、图17(c)和图17(d)是活塞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图18(a)、图18(b)、图18(c)和图18(d)是螺纹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图19(a)、图19(b)、图19(c)、图19(d)和图19(e)是转动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纵截面图和主视图,图20(a)、图20(b)、图20(c)和图20(d)是点按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图21(a)和图21(b)是螺杆的侧视图和沿线A-A截取的截面图。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是能够通过沿轴向朝前按压配置在筒本体110后端的点按体132的后端部112而分配内容物的容器,并且该容器的结构包括机构部1A,该机构部将作用于点按体132的后端部112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并且通过所转换的转动力使螺杆128前进而分配内容物。
筒本体110的前端110a安装有接头114、管接头116、管118、前筒120和刷头122。从筒本体110的内容物收纳部124分配的内容物通过管118被排出至刷头122的前端。另外,该容器被形成为在使用后能够安装帽126。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沿轴向观察,筒本体110具有形成前端部110a的台阶状小径部。被前筒120的后部覆盖的筒状接头114和管接头116被插入前端部110a中。由大量纤维束或连续的气泡体形成的笔尖状的刷头122作为涂布元件被保持在前筒120的前部内的管接头116的前部。
接头114为前端扩径的大致筒状,并且被嵌入筒本体110的前端部110a中。管接头116被从前侧插入接头114的前方开口。用于将液体从收纳部124给送至刷头122的管118被插入该管接头116中并且被该管接头116支撑。帽126以覆盖刷头122和前筒120的方式被安装到前端部110a。
用于将作用于点按体132的后端部112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1A主要由如下构件组成:点按体132,其具有凸轮面130;转动体138,其具有第一凸轮面134和第二凸轮面136;螺纹体144,其具有凸轮面140;以及弹簧146,所有构件都被插入筒本体110中。
点按体132包括凸轮面130,凸轮面130具有形成在点按体132的前端面的锯齿状的槽口和凸起(notche and projection),并且点按体132从具有凸轮面130的部分至后端部112具有一体的构造。当沿轴向按压后端部112时,点按体132整体沿轴向可滑动,并且以其向后的运动和转动运动被限制的方式被配置在筒本体110中。
具体地,如图20所示,在点按体132中,具有较小直径的筒状插入部132a形成为从形成点按体132的大直径部的后端部112起经由台阶部朝前延伸,并且插入部132a的前端形成有凸轮面130。在插入部132a的侧面形成一对突起部132b、132b,而在这些突起部132b之间形成连通内部和外部的一对切口132c、132c。突起部132b、132b嵌入后述的螺纹部144的切口144c、144c(见图11和图18),从而起到在固定范围内允许沿轴向的相对运动并且限制转动运动的功能。
[转动体138]
如图19所示,转动体138具有如下的近似环状的旋转构造:其中,形成于后端面的第一凸轮面134具有沿轴向朝后的槽口和凸起,形成于前端面的第二凸轮面136具有沿轴向朝前的槽口和凸起,并且转动体138被以可转动的方式配置在筒本体110中,使得第一凸轮面134与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相对(见图11)。
如图11和图19所示,转动体138关于轴向分别在后端和前端形成有第一凸轮面134和第二凸轮面136。在转动体的前部中形成大致椭圆形或卵形等异形截面孔138a,该异形截面孔能够使螺杆128沿转动方向被固定并且沿轴向可移动,转动体的前部的内部为台阶状并且直径较小。
此处,台阶部138b形成于转动体138内侧的前端部,当安装弹簧146时,弹簧146的前端与台阶部138b抵接。
[螺纹体144]
如图11和图18所示,螺纹体144整体上具有如下的近似圆筒状构造:具有螺纹部142和凸轮面140,其中螺纹部142形成于前端的内径部中,以便与螺杆128螺纹配合,而凸轮面140具有形成于螺纹部142的后端面的沿轴向朝后的槽口和凸起,并且螺纹体144相对于转动方向以凸轮面140与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相对的方式被固定至筒本体110。
具体地,螺纹体144整体上是筒状,在螺纹体144的前端部具有向内的台阶状厚壁,从而将与螺杆128螺纹配合的螺纹部(阴螺纹)142形成于内径部中,并且螺纹体144在螺纹部142后面具有中空部。通过将形成于筒本体110后部内周的环状凹凸的嵌合部110b嵌入螺纹体144后部的环状嵌合突起144a来实现螺纹体144在轴向上与筒本体110的固定,并且通过将在筒本体110内部沿轴向延伸的突出的肋部110c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嵌入在螺纹体144的前部外周上沿轴向延伸的槽部144b中来实现螺纹体144在相对转动方向上的固定。在螺纹体144的中央部,形成一对窗状的切口144c、144c,该切口形成为从中空的内部开口到外部。如图11和图18所示,在轴向上比切口144c、144c短的点按体132的突起部132b、132b被嵌入这些切口144c、144c中,使得点按体132相对于螺纹体144沿轴向在固定范围内可移动而沿转动方向被固定。
如图11、图19和图20所示,在安装于筒本体110内部的螺纹体144中,另外插入转动体138、弹簧146和点按体132。
弹簧146设置在点按体132和转动体138之间并且施力以持续地(constantly)将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压靠于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以便使这些凸轮面彼此啮合。如图20所示,形成缩径的台阶的台阶部132d形成于点按体132的插入部132a的中空部的内表面的中途。如图19所示,台阶部138b形成于转动体138内部的异形截面孔138a周围。如图11所示,弹簧146介于转动体138的台阶部138b的朝后的面和点按体132的台阶132d的朝前的面之间,使得该弹簧146对转动体138朝前施力并且对点按体132朝后施力。
转动体138被从后端开口插入螺纹体144,并且插入弹簧146。然后利用突起部132b、132b嵌入切口144c而从转动体138、弹簧146的后面插入点按体132,从而形成这样的结构:点按体132能够相对于螺纹体144在固定范围内前后移动而沿转动方向被固定。
[螺杆128]
螺杆128的前端被构造为安装有用于推出筒本体110中的内容物的活塞148,活塞148以在筒本体110内可滑动和相对于螺杆128可转动的方式被安装。
如图21所示,螺杆128是内部无中空的实心结构,通过局部切除外周侧从而形成具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异形截面。螺杆128的截面形状是通过以与转动体138的前端的异形孔138a的截面对应的方式切除圆周侧而形成,形成如下的结构:当螺杆128被插入转动体中时,限制螺杆128和转动体138在相对转动方向上的运动,并且使得螺杆128和转动体138能够沿轴向相对运动。在螺杆128的外周面上,在切除部分以外的区域沿着圆弧形成有阳螺纹128a。
螺杆128贯穿转动体138的异形截面孔138a,从而形成如下状态:螺杆128与转动体138一起一体地转动,并且相对于转动体138可沿轴向移动。另外,螺杆128的外侧部上的阳螺纹128a利用螺纹体144的内径部内的阴螺纹与螺纹部142螺纹配合。突出的或凸缘状的嵌合部128b形成于螺杆128的前端。活塞148安装到螺杆128的前端的嵌合部128b,用于如下所述地推出筒本体110中的内容物:活塞148可沿着筒本体110内部的收纳部124的内壁滑动,并且相对于螺杆128可转动。
[活塞148]
为了利用螺杆128的推进压力来分配筒本体110内部的收纳部124中的例如液体化妆品等内容物,在收纳部124中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设置活塞148。如图17所示,活塞148包括具有H型截面的主体部148a和筒状支撑部148b,其中,从主体部148a朝后突出地形成筒状支撑部148b,从而接收螺杆128的前端的嵌合部128b。在筒状支撑部148b内部,中间部(嵌入部148c)以使直径变窄的方式向内凸出,使得螺杆128前端的嵌合部128b穿过嵌入部148c形成紧密嵌合。利用该配置,活塞148被螺杆128以相对旋转的方式保持。
[各凸轮面]
现在,将说明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和第二凸轮面136、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的构造。
如图15、图18至图20所示,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形成有斜面130a,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形成有134a,所述斜面均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图15(a)中箭头L的方向)向后(朝筒的后方)倾斜,而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形成有斜面136a,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形成有140a,所述斜面均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向后倾斜。斜面130a和134a的倾斜角θ1形成为比斜面136a和140a的倾斜角θ2大或陡(θ1>θ2)。
在上述配置中,当向前推点按体132时,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抵接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且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抵接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当在这种状态下按压点按体132时,由于斜面130a和134a的倾斜角θ1与斜面136a和140a的倾斜角θ2的差异(θ1>θ2),通过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在第一凸轮面134上滑动以及第二凸轮面136在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上滑动,转动体138将沿预定转动方向转动。
此外,如图15所示,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和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的对应的槽口和突起以及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和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的对应的槽口和突起形成有相同的节距或偶数倍的节距。此外,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和第二凸轮面136以及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被构造为具有以下关系:当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与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相互啮合时,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和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的凸轮槽口和突起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异相(out of phase);反之,当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与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相互啮合时,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和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的凸轮槽口和突起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异相。相位差落入如下范围内:当一对关联的凸轮啮合时,第一凸轮面134的顶点和第二凸轮面136的顶点没有位于平行于轴向的同一条直线上。
此外,如图15所示,当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与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已啮合时,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通过在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上滑动而转动(参见图15(b)至图15(c)),而且,当第二凸轮面136的顶点经过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的顶点上方时,第二凸轮面136被保持(参见图15(d)至图15(e))。
具体地,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沿着预定转动方向从陡然向前(朝向筒本体的前端)上升的壁面经由前端顶点至向后倾斜的斜面130a形成一个节距。
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沿着预定转动方向从向后(朝向筒本体的后端)倾斜的斜面134a至从后端顶点陡然向后下降的壁面形成一个节距。
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沿着预定转动方向从陡然向前(朝向筒本体的前端)上升的壁面经由前端顶点至向后倾斜的斜面136a形成一个节距。
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沿着预定转动方向由向后(朝向筒本体的后端)倾斜的斜面140a和从后端顶点朝前倾斜的斜面140b形成一个节距。
当按压推进点按体132的时候,设置在转动体138和点按体132之间的弹簧146被施压,由此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沿着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的斜面滑动,同时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沿着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滑动。转动体138在转动的同时抵抗设置在转动体138和点按体132之间的弹簧146而向后移动。利用该转动,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的前端顶点在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的后端顶点上经过,并且当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的壁部分抵接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的壁部分时,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的前端顶点被中途定位在向前倾斜的斜面140上,以阻止进一步转动,由此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被悬置在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上,直至解除点按。
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中这样构造的点按式分配装置中,接头114、管接头116、管118、前筒120和刷头122被安装到保持内容物的筒本体110的前端侧。从筒本体110的内容物收纳部124分配的内容物通过管118并被排出到刷头122的前端。此外,该容器被形成为在使用后可被装上帽126。
如上所述,在图11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用于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1A被设置在筒本体110的后端。
用于转换的机构部1A包括图17所示的活塞148、图18所示的螺纹体144、图19中的转动体138和图20所示的点按体132。具有内径部内的螺纹部142和后方的凸轮面140的近似圆筒状的螺纹体144被固定至包括内容物收纳部124的近似圆筒状的筒本体110,从而通过筒本体110的肋部110c和螺纹体的槽部144b之间的接合限制了螺纹部144相对于筒本体110的转动,并且通过筒本体110的嵌合部110b和螺纹体144的嵌合突起144a之间的接合限制了螺纹部144在轴向上的移动。
在螺杆128的前端从螺纹体144的前端突出的状态下,具有异形截面的螺杆128通过其外周侧上阳螺纹128a被螺纹配合到螺纹体144的螺纹部142中。在该状态下,在筒本体110的内径部中滑动以推出内容物的活塞148被可转动地安装到螺杆128的前端嵌合部128b。转动体138以如下姿态被可转动地配置到螺纹体144内部: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被定向为与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相对。转动体138内部形成异形孔138a。该异形孔138a限制螺杆128的转动而允许轴向上的移动。
当转动体138转动时,该异形孔138a能使螺杆128与转动体138一起转动。因为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的斜面134a的倾斜角θ1比第二凸轮面136的斜面136a的倾斜角θ2大,所以转动第一凸轮面134所需的力与转动第二凸轮面136所需的力不同。
此外,当通过点按体132的突起部132b嵌入螺纹体144的切口144c而从螺纹体144的后侧装配点按体134时,由于弹簧146被从转动体138的后侧插入转动体138内部的台阶部138b,所以点按体132和转动体138被它们之间布置的弹簧146施力。由于点按体132通过螺纹体144的切口144c被限制向后移动,转动体138被弹簧146的压力持续地压靠在螺纹体144上。此外,点按体132还通过螺纹体的切口144c被限制转动方向上的转动,并且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和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被布置成相互异相。
接下来,将说明操作(图15示出了操作的图解)。在初期状态下(点按体132的后端部112未被按压),由于弹簧146的力,点按体132的突起部132b被螺纹体144的切口144c的后端面按压,同时转动体138也被螺纹体144按压。这时,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被设置为与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啮合。
从该状态开始,通过按压点按体132的后端开始点按,随着弹簧146被压缩,点按体132向前移动。
随着点按进一步持续,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抵接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其中第一凸轮面134与凸轮面130的定位异相(见图12和图15(b))。
当从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与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抵接的状态继续进一步点按时,通过在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的斜面130a和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的斜面140a上滑动,转动体138开始转动(见图13和图15(c))。这时,由于点按体132侧的凸轮面130的斜面倾角和螺纹体144侧的凸轮面140的斜面倾角被制成为不同,所以点按体132侧的转动力变得比螺纹体144侧的转动力大。
通过该转动,螺杆128与转动体138一起一体地转动,以向前推动活塞148,从而分配收纳部124内的内容物。
随着继续进一步点按,由于弹簧146的力,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的顶点爬过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的顶点,并沿着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的斜面140b滑动和转动而向前移动。这时,转动体138与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啮合,而与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异相。即使在该条件下,转动体138仍在转动,从而保持分配内容物(见图13和图15(d)至图15(e))。
在点按体132与转动体138的凸轮啮合的状态下,点按到达前进极限。从这种条件下释放点按,点按体132缩回并返回到初期位置(见图14和图15(e)至图15(f))。由于转动体138被弹簧146持续地压靠在螺纹体144上,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的斜面136a沿着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滑动转动并与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啮合。结果,恢复了与初期状态(图15(a))相同的位置关系: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的顶点与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的顶点被置于相互异相。
当重复上述操作时,轴向上的点按运动被转换成转动力以转动螺杆128并向前推进活塞体148,由此能够用最小数量的部件来分配固定量的内容物。
应注意到,本发明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情况下,当然可以进行多种变化。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各部分优选地由树脂成型品形成。优选地,筒本体110由PP形成,转动体138由POM形成,螺纹体144由ABS形成,点按体132由PC形成。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和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对应的槽口和突起以及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和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对应的槽口和突起形成有以相同的节距布置的多个齿。然而,本发明不应局限于该构造。即,点按体132的凸轮面130和转动体138的第一凸轮面134中的一方形成有相对于转动体138的预定转动方向沿轴向向一侧倾斜的第一斜面,转动体138的第二凸轮面136和螺纹体144的凸轮面140中的一方形成有相对于转动体138的预定转动方向沿轴向向一侧倾斜的第二斜面。即,本发明可以包括如下构造:相对的凸轮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多个齿,而另一方除凸轮面以外,还可以由能够容易地被凸轮面引导的辊体或者前端处为圆形截面的体形成。
接下来,将基于图中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点按式分配容器。
图22至图32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图。
具体地,图22(a)和图22(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在冠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外观图和纵截面图。图23是在冠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图22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点按机构部的放大截面图。图24是示出冠部被按压的状态下图22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点按机构部的放大截面图。图25(a)至图25(f)是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点按机构部的操作说明图。
图26(a)、图26(b)、图26(c)、图26(d)和图26(e)是转动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纵截面图和主视图。图27(a)、图27(b)和图27(c)是冠部的前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图28(a)、图28(b)、图28(c)和图28(d)是螺纹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和纵截面图以及螺纹部周围的放大截面图。图29(a)和图29(b)是筒本体的立体图和纵截面图。图30(a)、图30(b)、图30(c)和图30(d)是凸轮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图31(a)和图31(b)是螺杆的侧视图和沿线X-X截取的截面图。图32(a)、图32(b)和图32(c)是活塞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和纵截面图。
如图22所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是能够通过沿轴向朝前按压布置在筒本体210的后端的冠部212而分配内容物的容器,并且该容器的结构包括:机构部2A,其将由于使用者的点按操作而作用于冠部212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螺纹体228,其被固定至筒本体210;以及螺杆230,其螺纹配合至螺纹体228,当螺杆230被机构部2A所转换的转动力转动时,通过使螺杆230经由螺纹体228前进(由此使安装在螺杆230前端的活塞体250前进)而分配内容物。
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筒本体210的前端210a安装有接头214、管接头216、管218、前筒220和刷头222。从筒本体210的内容物收纳部224分配的内容物(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例如液态化妆品等液体)通过管218被排出至刷头222的前端。另外,该容器被形成为使用后能够安装帽226。此处,在图22中,224a表示收纳部224中的内容物搅拌球,226a是内帽,226b是用于向该内帽的后端施力的弹簧,226c是塞子,在不使用时,用于限制内容物流向管218和其下游。在管218的后端,密封球224b被紧密安装在接头214的内径部中,使得在未使用分配容器时内容物不会流入管218。在使用分配容器时,塞子226c被从筒本体210拔出,前筒220被朝向该后端推入,使密封球224b从接头214的内径部移开,从而内容物流入管218并可以被使用。
具体地,如图22和图29所示,沿轴向观察,筒本体210具有形成前端部210a的台阶状小径部。被前筒220的后部覆盖的筒状接头214和管接头216被插入前端部210a。由大量纤维束或连续的气泡体形成的笔尖状的刷头222作为涂布元件被保持在前筒220的前部内的管接头216的前部。除该类型刷头以外,涂布元件还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构造。
接头214为前端扩径的大致筒状,并且被安装到筒本体210的前端部210a中。管接头216被从前侧插入接头214的前开口。用于将液体从收纳部224给送至刷头222的管218被插入该管接头216并且被该管接头216支撑。帽226被安装到前端部210a以覆盖刷头222和前筒220。
接下来,将说明各部分的具体构造。
[用于将按压力转化成转动力的点按机构部2A]
如图22和图23所示,用于将通过按压冠部212产生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点按机构部2A主要由如下构件组成:转动体236,其具有第一凸轮面232和第二凸轮面234;螺纹体228,其具有第一固定凸轮面238;以及凸轮体242,其具有第二固定凸轮面240。
[转动体236]
如图22和图26所示,转动体236被配置成使得冠部212可转动并且冠部212被限制沿轴向的移动,转动体236具有第一凸轮面232朝前并且第二凸轮面234朝后的环状构造,而且转动体236被布置成相对于筒本体210可转动并且可沿轴向移动。
如图26所示,转动体236具有大致中空筒状的环状整体构造。在轴向前端形成前侧的第一凸轮面232,第一凸轮面232具有台阶部233,台阶部233具有形成于前侧的朝前的突起台阶部,在转动体的内径部中形成椭圆形或任意异形截面孔246。另外,在转动体236的轴向中部的外周侧形成台阶状的扩径环状部分,该扩径环状部分的后端面具有朝后的第二凸轮面234。在转动体236的后端部的外周侧形成凸缘状的凹凸(bumped)的嵌合部236a。
应注意,不仅在第一凸轮面232上而且在第二凸轮面234上也形成具有与前述台阶同样的高度差(difference in level)的台阶。
此处,如图27所示,冠部212为一个轴向端部封闭的筒状的容器状构造,并且具有由后端内周部中的凹凸台阶形成的接合部212a。当转动体236的后端被从冠部212的前开口推入时,接合部212a嵌入嵌合部236a。嵌合部236a和接合部212a的尺寸被规定为使得冠部212能够相对于转动体236转动并且被限制沿轴向的移动。
[螺纹体228]
如图22和图28所示,螺纹体228为大致中空筒状,其形成有减径的台阶状前端部和扩径的台阶状后端部。前端部为减径的台阶状筒状部228a,筒状部228a的内径部形成有阴螺纹的螺纹部248。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具有从斜面中途朝前的凹进台阶部239并且形成于具有螺纹部248的筒状部228a的后侧。
螺纹体228的后端部的扩径的台阶状筒状部分228b是冠部212以可转动且可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进入的部分。在与筒状部分228b的前侧相邻的部分中,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连通螺纹体228的内外部的多个切口228c,并且在外周部上形成凹凸的嵌合部228d。另外,在前部外周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槽部228e。用于定位后述的弹簧元件244的径向位置的肋部228f在螺纹体228的前部内周中向内突出并沿轴向延伸。
[筒本体210]
如图29所示,筒本体210具有减径的前端部210a。在内周面上,凹凸的台阶状的嵌合部210b形成于后端部,向内突出且轴向延伸的肋部210c形成于或多或少地靠近后侧的中部。当将螺纹体228安装至筒本体210时,螺纹体228被从筒本体210的开口后端朝前插入并且在肋部210c安装至槽部228e的状态下前进和安装。
另外,螺纹体228在筒本体210的嵌合部210b经过螺纹体228的嵌合部228d的凹凸时被挤压。这时,螺纹体228前进直到筒状部分228b的台阶状扩径部分与筒本体210的后端面抵接。由于肋部210c紧密安装至槽部228e,并且前述的嵌合部210b紧密嵌合于嵌合部228d,所以螺纹体228以关于转动方向和轴向固定的关系被安装至筒本体210。
这里,筒本体210的在螺纹体228前方的空间形成用于内容物的收纳部224。
[凸轮体242]
如图30所示,凸轮体242具有大致筒状的中空构造,其具有形成于前端侧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形成于外周侧并且沿轴向从中部向后侧延伸的突起部242a和减径的略台阶状的后端部242b。
如图22和23所示,该凸轮体242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转动体236的外周,并且以突起部242a安装进螺纹体228的切口228c中并且后端部242b与筒状部分228b的内部接合的方式被插入螺纹体228中。利用该配置,凸轮体242以相对于螺纹体228不沿转动方向和轴向移动的方式被固定。另外,由于螺纹体228被如上所述地固定于筒本体210,所以凸轮体242也被固定成相对于筒本体210不沿转动方向和轴向移动。此处,在凸轮体2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上也可形成类似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的台阶部239的台阶部。
[弹簧元件244]
如图22和图23所示,弹簧元件244被布置在螺纹体228内,并被布置在转动体236前部外周上筒状圆环形突起部的与第二凸轮面234相反的一侧和封闭螺纹体2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的部分之间。该弹簧元件244的作用是对转动体236向后施力,当冠部212上的压力被释放时,使得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以与第二固定凸轮面240接合的方式抵接第二固定凸轮面240。
[螺杆230和活塞体250]
如图31所示,螺杆230为棒状长形件,其具有与转动体236的异形截面孔246配合的截面并且在外周上形成有阳螺纹230a。凸缘状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嵌合部230b形成于前端部。活塞体250安装于螺杆230的前端,该活塞体250可以沿着筒本体210滑动并且与螺杆230一起一体地沿轴向移动。
如图22和图32所示,该活塞体250包括:主体部250a,其沿着收纳部224的内壁滑动;中空的筒状部250b,其从主体部250a向后延伸;以及凹凸的嵌合部250c,其位于中空的筒状部250b内。螺杆230前端的嵌合部230b被以如下的方式安装进活塞体250的该嵌合部250c:前者相对于后者可转动并且前者的前后移动被限制。在该条件下,活塞体250被配置成可在筒本体210的容纳部224的内部前后移动。
如图22所示,转动体236形成有椭圆形截面或任意异形截面的孔246。螺纹体228具有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和形成有阴螺纹的螺纹部248,并且螺纹体228被固定至筒本体210。螺杆230具有与转动体236的异形截面孔246配合的截面形状并且在其外周侧形成有阳螺纹230a,该螺杆230被螺纹配合至螺纹体228的螺纹部并且被配置成贯穿转动体236的异形截面孔246。在该条件下,转动体236的转动可以使螺杆230转动。该转动使活塞体250在收纳部224的内部前进以将诸如化妆品等液体内容物给送至作为前筒220内的涂布件的刷头222。
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和第二固定凸轮面240分别与第一凸轮面232和第二凸轮面234相对,并且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和第二固定凸轮面240以相对于轴向和转动方向固定的方式被配置在筒本体210中。
将参照图25详细说明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和第二固定凸轮面240以及第一凸轮面232和第二凸轮面234。在图25中,为了方便解释和说明,仅示出了第一凸轮面232和第二凸轮面234的一个齿。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26所示,可以形成有多个齿。当然,如果彼此相对的凸轮面中的一方上无间隙地形成紧密的并且连续的齿,那么另一凸轮面上的齿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详细地,转动体236的第一凸轮面232具有相对于该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图25的主视图中的左侧)向前(在图25的主视图中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并且该斜面具有向前突出的台阶的台阶部233,而螺纹体2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具有相对于转动体236的预定转动方向向前倾斜的斜面,并且该斜面具有向前凹进的台阶的台阶部239。转动体236的第一凸轮面232具有沿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一齿232a,螺纹体2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具有沿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一齿238a,各第一齿232a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向前倾斜的斜面232a1,各第一齿238a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向前倾斜的斜面238a1。台阶部233和239分别形成在第一凸轮面232和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的各第一个齿的中部。
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具有沿转动体236的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二齿234a,凸轮体2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具有沿转动体236的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二齿240a,各第二齿234a均具有相对于该预定转动方向(图25的主视图中的左侧)向后(在图25的主视图中为向上)倾斜的斜面234a1,各第二齿240a均具有相对于该预定转动方向(图25的主视图中的左侧)向后(在图25的主视图中为向上)倾斜的斜面240a1。
这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轮面2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的节距以及第二凸轮面2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240的节距被形成为彼此相等。当彼此相对的凸轮面具有不同的齿数时,如果第一凸轮面232和第一固定凸轮面238中的一方的齿的节距等于第二凸轮面234和第二固定凸轮面240中的一方的齿的节距,则能够获得可用的构造。
当使用者点按冠部212时,通过按压力使转动体236的第一凸轮面2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啮合,而且在该状态下,由于第一凸轮面232被沿着齿238a的朝前倾斜的斜面238a1引导(参见图25(b)至图25(c)),转动体236朝前移动并且沿预定方向转动。具体地,第一凸轮面232的台阶部233的顶点倚靠在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的斜面238a1上并沿着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的斜面238a1滑动。
然后,如图25(d)所示,第一凸轮面232中形成的台阶部233滑入第一固定凸轮面238中形成的台阶部239。具体地,第一凸轮面232的齿232a的台阶部233移入第一固定凸轮面238a的台阶部239的凹陷,使得台阶部233滑入台阶部239的凹陷,并使得第一凸轮面232的齿232a的台阶部233的在转动方向侧的端面(壁面232a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的在转动方向相反侧的壁面238a2碰撞而发出碰撞声或咔嗒声,由此握着该分配容器的使用者通过手和手指能够感受到点按感觉。
另一方面,当前述按压力被释放时,转动体236的保持与第二固定凸轮面240啮合的第二凸轮面234被沿着齿240a的朝后倾斜的斜面240a1引导(见图25(e)至图25(f)),使得转动体236朝后移动并且沿预定方向转动。
由此,点按机构部2A被构成为通过以上凸轮操作来激励(actuate)转动动作,使得转动体236的转动可以使螺杆230转动。
这里,在转动体236的第一凸轮面2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啮合的状态下(见图25(d)),第二固定凸轮面240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的相位错开为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的一个凸轮齿的一半。另一方面,在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240啮合的状态下(见图25(f)),转动体236侧的第一凸轮面2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238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的彼此相位错开为一个凸轮齿的一半。
另外,在按压力被释放时,为了使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240接触并啮合,设置对转动体236向后施力的弹簧元件244。
总之,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构造包括:在螺纹体228的中空内部中,环状地形成的转动体236的前部具有与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啮合的第一凸轮面232且后部具有第二凸轮面234,并且在前部的内径部中形成异形截面孔246;弹簧元件244,其被设置在转动体236和螺纹体228之间,用于相对于螺纹体228对转动体236向后施力;以及凸轮体242,所述凸轮体242具有与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啮合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并且被安装到螺纹体228的后部,以从前后将转动体236保持在螺纹体228和凸轮体242之间并通过弹簧元件244对转动体236施加朝向凸轮体242的力。
另外,外周侧具有螺纹的异形截面的螺杆230被螺纹配合到螺纹体228的螺纹部248。由于转动体236的异形截面孔246,螺杆230和转动体236可沿轴向移动而相对于转动方向被锁定。活塞体250被安装到螺杆230的前端,该活塞体250可以沿着筒本体210滑动并沿轴向与螺杆230一起移动。
此外,冠部212以可转动而关于轴向被锁定的方式被配置在转动体236的后部。
如图25所示,在转动体236的第一凸轮面2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啮合的状态下,转动体236侧的第二凸轮面2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240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半,而且,在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240啮合的状态下,转动体236侧的第一凸轮面2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半。
接着将说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
图25(a)至图25(f)示出了转动体236的第一凸轮面232和第二凸轮面234、螺纹体2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238以及凸轮体2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的相互动作的示意图。
如图25(a)所示,在图22和图23所示的冠部212未被点按(按压)的初期状态(F0)下,转动体236被弹簧元件244向上推靠在凸轮体242侧(如箭头U所示),使得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与凸轮体2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彼此啮合。在该状态下,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以其尖部与第一凸轮面232处在平行于轴向的同一直线上的方式定位并且从螺纹体2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相位错开节距的一半。
接着,如图24所示,沿轴向(沿P方向)向下推动冠部212以开始点按。
当点按开始时,状态从图25(a)变化到图25(b)(点按状态1:以符号NK1表示)。具体地,随着弹簧元件244被压缩,冠部212和转动体236开始一体地朝前移动,使得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从凸轮体2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离开。
如图25(b)所示,当点按进一步继续时,转动体236的第一凸轮面232与螺纹体2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238在相位错开节距的一半的位置处抵接。
如图25(c)所示,从该抵接状态起进一步施加压力(点按状态2:以符号NK2表示),转动体236的第一凸轮面232的齿232a的斜面232a1在螺纹体2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的齿238a的斜面238a1上滑动移动,使得转动体236在沿预定转动方向转动的同时向前移动,直到齿232a的壁部232a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238的齿238a的壁部238a2抵接(图25(d)中的点按状态3:以符号NK3表示)。在此期间,由于转动体236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冠部212,所以冠部212自身不会转动。
利用点按时转动体236的转动,贯穿位于转动体236的前端的异形截面孔246的螺杆230能够轴向移动,但是螺杆230相对于转动体236的转动被限制,而是与转动体236一起一体地转动。由于螺杆230与螺纹体228的螺纹部248螺纹配合,所以螺杆与活塞体250一起向前移动,以分配收纳部224的内容物。
从该状态起,点按被释放。
如图25(e)所示,当布置在螺纹体228内部的弹簧元件244使转动体236向上移动时进行点按释放(点按释放状态1:以符号UNK1表示)。此时,由于凸轮体2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的齿部240a位于从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相位错开节距的一半的位置,所以第二凸轮面234开始沿预定转动方向转动并向后移动。
当进一步继续释放点按时,从图25(e)中所示的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与凸轮体2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抵接的状态开始,弹簧元件244的上推力(pushup force)使转动体236的第二凸轮面234的齿234a的斜面234a1以在凸轮体2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的齿240a的斜面240a1上滑动的方式移动,如图25(f)所示(点按释放状态2:以符号UNK2表示),使得转动体转动并且退回到第二凸轮面234的齿234a的壁部234a2与第二固定凸轮面240的齿240a的壁部240a2抵接的位置。另外在该转动过程中,螺杆230如上地转动并与活塞体250一起向前移动以分配内容物。
当重复上述点按操作时,当第一凸轮面与第一固定凸轮面相互啮合时产生咔嗒声,并且沿轴向的点按动作和释放动作被转换成转动力,从而使螺杆230转动并且向前推动活塞体250,由此能够分配固定量的内容物。
另外,因为初期转动的转动力的大小取决于按压力,所以可以容易地处理由于活塞体250的粘附等引起的对于初期转动需要大于某一水平的力的情形。
应注意,本发明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该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型。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各部分优选地由树脂成型品形成。优选地,筒本体由PP形成,转动体由POM形成,凸轮体由ABS形成、螺纹体由ABS形成以及冠部由PC形成。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转动体236的第一凸轮面232和螺纹体2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238以及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234和凸轮体2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240均形成有以相同节距配置的多个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第一凸轮面和第一固定凸轮面中的一方也可以由多个如下的第一齿形成:所述第一齿均具有相对于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向前倾斜的斜面,并且沿着该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的节距配置;而第二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中的一方可以由多个如下的第二齿形成:所述第二齿具有相对于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向后倾斜的斜面并且沿着该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的节距配置。即,本发明可以包括如下的构造:相对的凸轮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多个齿,而另一方形成有单个齿或多个齿。
接着,将基于图中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点按式分配机构。
图33至图44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图。
具体地,图33(a)和图33(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在冠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整体外观图和纵截面图。图34是示出冠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图33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点按机构部的放大截面图。图35是示出冠部被按压的状态下图33所示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点按机构部的放大截面图。图36(a)至图36(e)是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点按机构部的操作说明图。
图37(a)至图37(c)是示出如何观察通过螺纹体窗可见的标识部(标记)的说明图。图38(a)、图38(b)、图38(c)、图38(d)和图38(e)是转动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纵截面图和主视图。图39(a)、图39(b)和图39(c)是冠部的前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图40(a)、图40(b)、图40(c)和图40(d)是螺纹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和纵截面图以及螺纹部周围的放大截面图。图41(a)和图41(b)是筒本体的立体图和纵截面图。图42(a)、图42(b)、图42(c)和图42(d)是凸轮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侧视图和纵截面图。图43(a)和图43(b)是螺杆的侧视图和沿线X-X截取的截面图。图44(a)、图44(b)和图44(c)是活塞体的前视立体图、后视立体图和纵截面图。
如图33所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点按式分配容器是能够通过沿轴向朝前按压布置在筒本体310的后端的冠部312而分配内容物的容器,并且该容器的结构包括:机构部3A,其将由使用者的点按操作而作用于冠部312上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螺纹体328,其被固定至筒本体310;以及螺杆330,其螺纹配合至螺纹体328,当螺杆330被机构部3A所转换的转动力转动时,通过使螺杆330经由螺纹体328前进(由此使安装在螺纹体330前端的活塞体前进)而分配内容物。
点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筒本体310的前端310a安装有接头314、管接头316、管318、前筒320和刷头322。从筒本体310的内容物收纳部324分配的内容物(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为例如液态化妆品等液体)通过管318以被排出至刷头322的前端。另外,该容器被形成为使用后能够安装帽326,帽326包括内帽326a和内帽弹簧326b。此处,在图33中,324a表示收纳部324中的内容物搅拌球,326c是塞子,在所述分配容器不使用时,用于限制内容物流向管318及其下游。在管318的后端,密封球324b被紧密安装在接头314的内径部中,当所述分配容器不使用时使得内容物不会流到管318中。当使用时,塞子326c被从筒本体310拔出,并且前筒320被朝向后端推入,使密封球324b从接头314的内径部移开,由此使内容物流入管318并能够被使用。
具体地,如图33和图41所示,沿轴向观察,筒本体310具有形成前端部310a的台阶状的小径部。被前筒320的后部覆盖的筒状接头314和管接头316被插入前端部310a中。由大量纤维束或连续的气泡体形成的笔尖状的刷头322作为涂布元件被保持在前筒320的前部内的管接头316的前部。除该类型刷头以外,涂布元件还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构造。
接头314为前端扩径的大致筒状,并且被安装到筒本体310的前端部310a中。管接头316被从前侧插入接头314的前开口中。用于将液体从收纳部324给送至刷头322的管318被插入管接头316中且被该管接头316支撑。帽326被安装到前端部310a以覆盖刷头322和前筒320。
接下来,将说明各部分的具体构造。
[用于将按压力转化成转动力的点按机构部3A]
如图33和图34所示,用于将通过按压冠部312产生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点按机构部3A主要由如下构件组成:转动体336,其具有第一凸轮面332和第二凸轮面334;螺纹体328,其具有第一固定凸轮面338;以及凸轮体342,其具有第二固定凸轮面340。
[转动体336]
如图33和图38所示,转动体336被配置成使得冠部312可转动而被限制沿轴向的移动,转动体336具有第一凸轮面332朝前并且第二凸轮面334朝后的环状构造,而且转动体336被布置成相对于筒本体310可转动并可沿轴向移动。
如图38所示,转动体336具有大致中空筒状的环状整体构造。在轴向前端形成第一凸轮面332,所述第一凸轮面332具有形成于前侧的前倾斜面,在转动体的内径部中形成椭圆形或任意的异形截面孔346。另外,在转动体336的轴向中部的外周侧形成台阶状的扩径环状部分336b,该扩径环状部分的后侧面具有朝后的第二凸轮面334。在转动体336的后端部的外周侧形成凸缘状的凹凸的嵌合部336a。
此外,以凸轮面334的两倍节距的间隔(齿334a之间的节距)并以同相的方式,在环状部分336b的侧面上形成例如切口、刻痕(inde ntation)或突起等标识部(对应于标记)337,该环状部分336b在转动体336的轴向中部被扩直径并呈台阶状。然而,标识部337以及它们的节距和相位不限于此。
此处,如图39所示,冠部312为一个轴向端部被封闭的筒状的容器状构造,其具有由后端内周部中的凹凸台阶形成的接合部312a。当转动体336的后端被从冠部312的前开口推入时,嵌合部336a被嵌合到接合部312a中。嵌合部336a和接合部312a的尺寸被规定为使得冠部312相对于转动体336能够转动而被限制沿轴向的移动。
[螺纹体328]
如图33和图40所示,螺纹体328为大致中空筒状,其形成有缩径的台阶状前端部和扩径的台阶状后端部。前端部为缩径的台阶状筒状部328a,筒状部328a的内径部形成有阴螺纹的螺纹部348。第一固定凸轮面338形成于具有螺纹部348的筒状部328a的后侧。
螺纹体328的后端部的扩径的台阶状筒状部分328b是冠部312以可转动且可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进入的部分。在与筒状部分328b的前侧相邻的部分中,形成沿轴向延伸的连通螺纹体328的内外部的多个切口328c,并且在外周形成凹凸的嵌合部328d。另外,在凸起的嵌合部328d的前侧外周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槽部328e。在嵌合部328d和槽部328e周围(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窗部329,通过它能够目视观察到安装在内部的转动体336的环状部336b的标识部337。第四实施方式的窗部329以通孔的方式被开口,优选地,窗部329的相对于螺纹体328的圆周方向的开口位置与转动体336的凸轮(第一凸轮232和第二凸轮334)的分布角度一致。
用于定位后述的弹簧元件344的径向位置的肋部328f在螺纹体328的前部内周中向内突出并沿轴向延伸。
[筒本体310]
如图41所示,筒本体310具有缩径的前端部310a。在内周面上,凹凸的台阶状的嵌合部310b形成于后端部,向内突出且轴向延伸的肋部310c形成于或多或少地靠近后侧的中部。当螺纹体328安装至筒本体310时,螺纹体328被从筒本体310的开口后端朝前插入并且在肋部310c安装至槽部328e的状态下前进和安装。
另外,螺纹体328在嵌合部310b经过螺纹体328的嵌合部328d的凹凸时被挤压。这时,螺纹体328前进直到筒状部分328b的台阶状的扩径部分与筒本体310的后端面抵接。由于肋部310c紧密安装至槽部328e,嵌合部310b紧密安装至嵌合部328d,螺纹部328关于转动方向和轴向以固定关系被安装至筒本体310。
这里,筒本体310内的在螺纹体328前侧的空间形成用于内容物的收纳部324。
[凸轮体342]
如图42所示,凸轮体342具有大致筒状的中空构造,其具有形成于前端侧的第二固定凸轮面340、形成于外周侧并且从中部延伸至后侧的突起部342a以及缩径的略台阶状的后端部342b。
如图33和34所示,凸轮体342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转动体336的外周并被插入螺纹体328中,使得突起部342a被安装进螺纹体328的切口328c中并使后端部342b接合于筒状部分328b的内部。利用该配置,凸轮体342被固定成相对于螺纹体328不沿转动方向和轴向移动。另外,由于螺纹体328被如上所述地固定于筒本体310,所以凸轮体342也被固定成相对于筒本体310不沿转动方向和轴向移动。
[弹簧元件344]
如图33和图34所示,弹簧元件344被布置在螺纹体328的内部,并被布置在转动体336的前部外周上的环状部分336b与第二凸轮面334相反的一侧和封闭螺纹体3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38的部分之间。该弹簧元件344的作用是对转动体336向后施力,当冠部312上的压力被释放时,使得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340以与第二固定凸轮面340接合的方式抵接第二固定凸轮面340。
[螺杆330和活塞体350]
如图43所示,螺杆330为棒状长形件,其具有与转动体336的异形截面孔346配合的截面并且在外周形成有阳螺纹330a。凸缘状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嵌合部330b形成于前端部。活塞体350安装于螺杆330的前端,该活塞体350可以沿着筒本体310滑动并且与螺杆330一起一体地沿轴向移动。
如图33和图44所示,该活塞体350包括:主体部350a,其可以沿着收纳部324的内壁滑动;中空的筒状部350b,其从主体部350a向后延伸;以及凹凸的嵌合部350c,其位于中空的筒状部350b的内部。螺杆330的前端的嵌合部330b被以如下方式安装进活塞体350的该嵌合部350c:前者相对于后者可转动而被限制前后移动。在该条件下,活塞体350被配置成可在筒本体310的容纳部324的内部前后移动。
如图33所示,转动体336形成有椭圆形截面的或任意异形截面的孔346。具有第一固定凸轮面338和形成有阴螺纹的螺纹部348的螺纹体328被固定至筒本体310。具有与转动体336的异形截面孔346配合的截面形状并且在外周侧形成有阳螺纹330a的螺杆330被螺纹配合至螺纹体328的螺纹部并且被配置成贯穿转动体336的异形截面孔346。在该条件下,转动体336的转动使螺杆330转动。该转动使活塞体350在收纳部324的内部前进以将诸如化妆品等液体内容物给送至前筒320内作为涂布件的刷头322。
第一固定凸轮面338和第二固定凸轮面340分别与第一凸轮面332和第二凸轮面334相对,并且以相对于轴向和转动方向固定的方式配置在筒本体310中。
将参照图36详细说明第一固定凸轮面338和第二固定凸轮面340以及第一凸轮面332和第二凸轮面334。在图36中,为了方便解释和说明,仅示出了第一凸轮面332和第二凸轮面334的一个齿。但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可以如图38所示形成有多个齿。当然,如果彼此相对的凸轮面中的一方上以无间隙方式形成紧密连续的齿,那么另一凸轮面上的齿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详细地,转动体336的第一凸轮面332具有沿转动体336的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一齿332a,各齿的前侧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在图36的主视图中为向左)向前(在图36的主视图中为向下)倾斜的斜面。螺纹体3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38具有沿转动体336的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一齿338a,各齿的前侧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向前倾斜的斜面338a1。
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具有沿转动体336的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二齿334a,凸轮体3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340具有沿转动体336的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节距形成的多个第二齿340a,各第二齿334a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在图36的主视图中为向左)向后(在图36的主视图中为向上)倾斜的斜面334a1,各第二齿340a均具有相对于预定转动方向(在图36的主视图中为向左)向后(在图36的主视图中为向上)倾斜的斜面340a1。
这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轮面3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38的节距以及第二凸轮面3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340的节距被形成为彼此相等。当彼此相对的凸轮面具有不同的齿数时,如果第一凸轮面332和第一固定凸轮面338中的一方的齿的节距等于第二凸轮面334和第二固定凸轮面340中的一方的齿的节距,则可以获得可用的构造。
当使用者点按冠部312时,通过按压力使转动体336的第一凸轮面3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38啮合,在该状态下,由于第一凸轮面332被沿着第一固定凸轮面338的齿338a的朝前倾斜的斜面338a 1引导(参见图36(b)至图36(c)),转动体336朝前移动并且沿预定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当前述按压力被释放时,转动体336的保持与第二固定凸轮面340啮合的第二凸轮面334被沿着齿340a的朝后倾斜的斜面340a1引导(参见图36(d)至图36(e)),使得转动体336朝后移动并且沿预定方向转动。
由此,点按机构部3A被构成为通过以上凸轮操作激励转动动作,从而使得转动体336的转动引起螺杆330转动。
这里,在转动体336的第一凸轮面3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38啮合的状态下(参见图36(c)),第二固定凸轮面340被设置成相对于转动方向相位错开第一固定凸轮面338的一个凸轮齿的一半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转动体336侧的第二凸轮面3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340啮合的状态下(参见图36(e)),转动体336侧的第一凸轮面3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38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半。
另外,在按压力被释放时,为使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340接触并啮合,设置对转动体336向后施力的弹簧元件344。
总之,点按式分配容器的构造包括:在螺纹体328的中空部中,环状地形成的转动体336在前部具有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38啮合的第一凸轮面332,在后部具有第二凸轮面334,并且在前部的内径部中形成异形截面孔346;弹簧元件344,其设置在转动体336和螺纹体328之间,用于相对于螺纹体328对转动体336向后施力;以及凸轮体342,其具有与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啮合的第二固定凸轮面340并且被安装到螺纹体328的后部,从而在螺纹体328和凸轮体342之间从前后保持转动体336,并且通过弹簧元件344对转动体336施加朝向凸轮体342的力。
另外,外周侧具有螺纹的异形截面螺杆330被螺纹配合到螺纹体328的螺纹部348。由于转动体336的异形截面孔346,螺杆330和螺纹体336沿轴向可移动而相对于转动方向被锁定。活塞体350安装到螺杆330的前端,该活塞体350可以沿着筒本体310滑动并且与螺杆330一起一体地沿轴向移动。
此外,冠部312被以可转动并且相对于轴向被锁定的方式配置在转动体336的后部。
如图36所示,在转动体336的第一凸轮面3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38啮合的状态下,转动体336侧的第二凸轮面3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340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半,而且,在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与第二固定凸轮面340啮合的状态下,转动体336侧的第一凸轮面33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半。
接着将说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操作。
图36(a)至图36(f)示出了转动体336的第一凸轮面332和第二凸轮面334、螺纹体3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38以及凸轮体3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340的相互动作的示意图。
如图36(a)所示,在图33、图34和图37(a)所示的冠部312未被点按(按压)的初期状态(F0)下,转动体336被弹簧元件344向上推靠在凸轮体342侧(如箭头U所示),使得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与凸轮体3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340彼此啮合。在该状态下,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以其顶部与第一凸轮面332处在平行于轴向的同一直线上的方式定位并且相对于螺纹体3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38相位错开节距的一半。从窗部329,标识部337被设置在取决于它的角位置而能被看见或不能被看见的位置,所述标识部比如是形成在转动体336的轴向中部的扩径的台阶状环形部分336b的侧表面上的切口等。
接着,如图35所示,沿轴向(沿P方向)向下推动冠部312以开始点按。
当点按开始时,状态从图36(a)变化到图36(b)(点按状态1:以符号NK1表示)。具体地,随着弹簧元件344被压缩,冠部312和转动体336开始一体地向前移动,使得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从凸轮体3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340离开。
当点按进一步继续时,如图36(b)所示,转动体336的第一凸轮面332在相位错开节距的一半的位置处抵接螺纹体3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38。
如图36(c)所示,从该抵接状态起进一步施加压力(点按状态2:以符号NK2表示),转动体336的第一凸轮面332的齿332a的斜面332a1在螺纹体3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38的齿338a的斜面338a1上滑动移动,使得转动体336在沿预定转动方向转动的同时向前移动,直到齿332a的壁部332a2与第一固定凸轮面338的齿338a的壁部338a2抵接(如图36(c)所示)。在此期间,由于转动体336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冠部312,所以冠部312自身不会转动。
利用点按时转动体336的转动,贯穿位于转动体336的前端的异形截面孔346的螺杆330能够轴向移动,但是其相对于转动体336的转动被限制,而是与转动体336一起一体地转动。由于螺杆330与螺纹体328的螺纹部348螺纹配合,所以螺杆与活塞体350一起向前移动,从而分配收纳部324的内容物。
从该状态起,点按被释放。
在布置于螺纹体328内部的弹簧元件344使转动体336向上移动时进行点按释放,如图36(d)所示(点按释放状态1:以符号UNK1表示)。此时,由于凸轮体3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340的齿340a位于与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相位错开节距的一半的位置,所以第二凸轮面334开始沿预定转动方向转动并向后移动。
当进一步继续释放点按时,如图36(e)所示,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与凸轮体3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340抵接(点按释放状态2:以符号UNK2表示),弹簧元件344的上推力使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的齿334a的斜面334a1在凸轮体3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340的齿340a的斜面340a1上滑动移动,使得转动体336转动并且退回到第二凸轮面334的齿334a的壁部334a2与第二固定凸轮面340的齿340a的壁部340a2抵接的位置。另外在该转动过程中,如上述一样转动的螺杆330与活塞体350一起向前移动以分配内容物。
当重复上述点按操作时,如图37(a)至图37(c)所示,当设置于转动体336的轴向中部的环状部分336b的侧面上的比如切口、刻痕或突起等标识部337通过窗部329可见时,通过点按操作可以变为不可见,而当其通过窗部329不可见时,通过点按操作可以变为可见。例如,当标识部在图36(a)(图37(a))中的初期状态(F0)下为可见时,通过点按或在冠部312上施加压力(图36(c)中的点按状态2),转动体336开始转动(图37(b)),然后当压力被释放时或在非点按状态下(图36(e)中点按释放状态2:UNK2),冠部312返回初期状态(F0),并且标识部337从窗部329消失(图37(c))。
由上述可知,当在组装等过程中进行分配机构的操作测试时,仅通过视觉观察几次点按就能实现操作测试。
应注意,本发明的点按式分配容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在该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型。
尽管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利用通孔形成窗部,但是螺纹体的部分或整个侧壁可被形成为透明,以使内部的标识部可见。
此外,各部分优选地由树脂成型品形成。优选地,筒本体由PP形成,转动体由POM形成,凸轮体由ABS形成,螺纹体由ABS形成以及冠部由PC形成。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转动体336的第一凸轮面332和螺纹体328的第一固定凸轮面338以及转动体336的第二凸轮面334和凸轮体342的第二固定凸轮面340均形成有以相同节距配置的多个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第一凸轮面和第一固定凸轮面中的一方也可以由多个如下的第一齿形成:所述第一齿均具有相对于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向前倾斜的斜面并且沿着该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的节距配置;而第二凸轮面和第二固定凸轮面中的一方可以由多个如下的第二齿形成:所述第二齿均具有相对于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向后倾斜的斜面并且沿着该预定转动方向以相同的节距配置。即,本发明可以包括如下的构造:相对的凸轮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多个齿,而另一方形成有单个齿或多个齿。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可被应用到各种分配容器,通过点按筒本体后端的冠部来分配液态化妆品、其它液体、液态药物、例如颜料、胶等应用液体,以及棒状类型的固态内容物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      筒本体
10a     筒本体的前端部
10b     嵌合部
10c     肋部
12      冠部
14      接头
16      管接头
18      管
20      前筒
22      刷头
24      收纳部
26      帽
28      螺纹体
28a     螺纹体前端的筒状部
28b     筒状部分
28c     切口
28d     嵌合部
28e     槽部
28f     肋部
30      螺杆
30a     阳螺纹
30b     嵌合部
32      第一凸轮面
32a     第一凸轮面的齿
32a1    第一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32a2    齿的壁部
34    第二凸轮面
34a   第二凸轮面的齿
34a1  第二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34a2  第二凸轮面的齿的壁部
36    转动体
38    第一固定凸轮面
38a   第一固定凸轮面的齿
38a1  第一固定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38a2  第一固定凸轮面的齿的壁部
40    第二固定凸轮面
40a   第二固定凸轮面的齿
40a1  第二固定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40a2  第二固定凸轮面的齿的壁部
42    凸轮体
44    弹簧元件
46    异形截面孔
48    螺纹体的螺纹部
50    活塞体
50a   主体部
50b   筒状部
50c   嵌合部
A     用于将按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
110   筒本体
110a  筒本体的前端部
110b  筒本体的嵌合部
110c  筒本体的肋部
112   点按体的后端
114    接头
116    管接头
118    管
120    前筒
122    刷头
124    内容物收纳部
126    帽
128    螺纹体
128a   阳螺纹
128b   嵌合部
130    点按体的凸轮面
130a   凸轮面的斜面(倾斜表面)
132    点按体
132a   插入部
132b   突起部
132c   切口
132d   台阶部
134    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
134a   第一凸轮面的斜面(倾斜表面)
136    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
136a   第二凸轮面的斜面(倾斜表面)
138    转动体
138a   转动体的异形截面孔
138b   转动体内的台阶部
140    螺纹体的凸轮面
140a   螺纹体的凸轮面的朝后倾斜的表面(斜面)
140b   螺纹体的凸轮面的朝前倾斜的表面(斜面)
142    螺纹部
144    螺纹体
144a   螺纹体的嵌合突起
144b   螺纹体的槽部
144c   螺纹体的切口
146    弹簧
148    活塞
148a   活塞的主体部
148b   活塞的筒状支撑部
148c   活塞的嵌入部
1A     用于将点按体端部上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
L      转动方向
θ1    倾斜角
θ2    倾斜角
210    筒本体
210a   筒本体的前端部
210b   嵌合部
210c   肋部
212    冠部
214    接头
216    管接头
218    管
220    前筒
222    刷头
224    收纳部
224a   搅拌球
224b   密封球
226    帽
226a   内帽
226b   用于在后端向内帽施力的弹簧
226c   塞子
228    螺纹体
228a   螺纹体前端的筒状部
228b   筒状部分
228c   切口
228d   嵌合部
228e   槽部
228f   肋部
230    螺杆
230a   阳螺纹
230b   嵌合部
232    第一凸轮面
232a   第一凸轮面的齿
232a1  第一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232a2  齿的壁部
233    台阶部
234    第二凸轮面
234a   第二凸轮面的齿
234a1  第二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234a2  第二凸轮面的齿的壁部
236    转动体
236a   嵌合部
238    第一固定凸轮面
238a     第一固定凸轮面的齿
238a1    第一固定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238a2    第一固定凸轮面的齿的壁部
239      台阶部
240      第二固定凸轮面
240a     第二固定凸轮面的齿
240a1    第二固定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240a2    第二固定凸轮面的齿的壁部
242      凸轮体
244      弹簧元件
246      异形截面孔
248      螺纹体的螺纹部
250      活塞体
250a     主体部
250b     筒状部
250c     嵌合部
2A       用于将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
310      筒本体
310a     筒本体的前端部
310b     嵌合部
310c     肋部
312      冠部
312a     接合部
314      接头
316      管接头
318      管
320      前筒
322    刷头
324    收纳部
324a   搅拌球
324b   密封球
326    帽
326a   内帽
326b   用于在后端向内帽施力的弹簧
326c   塞子
328    螺纹体
328a   螺纹体前端的筒状部
328b   筒状部分
328c   切口
328d   嵌合部
328e   槽部
328f   肋部
329    窗部
330    螺杆
330a   阳螺纹
330b   嵌合部
332    第一凸轮面
332a   第一凸轮面的齿
332a1  第一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332a2  齿的壁部
334    第二凸轮面
334a   第二凸轮面的齿
334a1  第二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334a2  第二凸轮面的齿的壁部
336    转动体
336a   嵌合部
336b   环状部分
337    标识部(标记)
338    第一固定凸轮面
338a   第一固定凸轮面的齿
338a1  第一固定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338a2  第一固定凸轮面的齿的壁部
340    第二固定凸轮面
340a   第二固定凸轮面的齿
340a1  第二固定凸轮面的齿的斜面
340a2  第二固定凸轮面的齿的壁部
342    凸轮体
344    弹簧元件
346    异形截面孔
348    螺纹体的螺纹部
350    活塞体
350a   主体部
350b   筒状部
350c   嵌合部
3A     用于将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

Claims (9)

1.一种点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够通过使用者操作设置在筒本体后端的冠部来分配收纳部内的内容物,且所述点按式分配容器具有的结构包括:机构部,其通过使用者操作将作用于所述冠部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螺纹体,其固定至所述筒本体;螺杆,其螺纹配合到所述螺纹体中;以及活塞体,其安装于所述螺杆的前端,并且所述点按式分配容器能够在所述机构部转换的转动力作用下使所述螺杆转动,借助于所述螺纹体使所述螺杆前进而分配所述内容物,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所述机构部包括:
转动体,其上设置有可转动且轴向移动受限的所述冠部,所述转动体是具有朝前的第一凸轮面和朝后的第二凸轮面的圆环形构造,并且所述转动体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筒本体能转动并能在轴向上移动;和
面对所述第一凸轮面的第一固定凸轮面和面对所述第二凸轮面的第二固定凸轮面,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被设置为关于轴向和转动方向被固定到所述筒本体,并且
所述机构部被构造成:
所述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一固定凸轮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个第一齿,各所述第一齿均具有相对于所述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朝前倾斜的斜面,并且所述第一齿沿着所述预定转动方向以同样的节距配置,
所述第二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个第二齿,各所述第二齿均具有相对于所述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朝后倾斜的斜面,并且所述第二齿沿着所述预定转动方向以同样的节距配置,以及
在通过按压力使所述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当所述第一凸轮面被沿着所述第一齿的朝前倾斜的斜面引导时,所述转动体向前移动并沿所述预定转动方向转动,反之,当上述按压力被释放时,所述转动体的与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保持啮合的所述第二凸轮面被沿着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的朝后倾斜的斜面引导,所述转动体向后移动并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从而,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使所述螺杆转动,
所述螺杆的前端的嵌合部被以如下方式嵌入所述活塞体的嵌合部:所述螺杆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塞体转动并且所述螺杆相对于所述活塞体的轴向移动被限制,所述活塞体能够沿着所述筒本体滑动,
通过所述螺杆的转动,所述活塞体与所述螺杆沿轴向一体地移动,该转动使所述活塞体在所述收纳部的内部前进,以分配作为所述内容物的液体内容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面在相对于所述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朝前倾斜的斜面的前方具有突起的台阶部,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凸轮面在相对于所述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朝前倾斜的斜面的前方具有凹状的台阶部,以及
当所述第一凸轮面被沿着所述第一固定凸轮面的斜面引导时,沿着所述第一凸轮面的斜面形成的台阶部和沿着所述第一固定凸轮面的斜面形成的台阶部相互抵接,以产生咔嗒声和点按感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均形成有朝后的台阶部,当所述第二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在按压释放的时侯相互啮合时,通过所述台阶部产生咔嗒声和点按感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所述转动体侧的第二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所述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部分;在所述转动体侧的所述第二凸轮面与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所述转动体侧的所述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一固定凸轮面被设置成如下的关系:相对于所述转动方向彼此相位错开一个凸轮齿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方向上的相位错开是一个凸轮齿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对所述转动体向后施力的弹簧元件,以在按压被释放的状态下,使所述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与所述第二固定凸轮面接触并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形成有比如椭圆形等异形截面孔,所述螺纹体具有形成有阴螺纹的螺纹部和所述第一固定凸轮面并且被固定至所述筒本体;在具有与所述转动体的异形截面孔匹配的截面形状并且外周侧形成有阳螺纹的所述螺杆被螺纹配合到所述螺纹体的螺纹部,并且所述螺杆被装配穿过所述转动体的异形截面孔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而使所述螺杆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具有一体地形成于所述转动体的外周面的能够从外部容易地看到的比如切口、刻痕和突起等标识部,所述标识部以所述第一齿的分布节距的两倍为间隔并且与所述第一齿同相地布置,当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使所述螺杆转动,以使内容物推力构件前进时,通过由所述螺纹体的或所述筒本体的通孔或透明部形成的窗部能够观察到所述转动体的外表面上的标识部的移动,所述通孔或所述透明部位于与将要用于转动的凸轮的分布角相同的角度分布的位置处,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标识部的移动确认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而产生的所述螺杆的前进。
9.一种点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够通过沿轴向向前按压设置在筒本体后端的点按体的后端部来分配内容物,且所述点按式分配容器具有如下结构:包括将作用于所述点按体的后端部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机构部,并通过所转换的转动力使螺杆前进来分配所述内容物,所述点按式分配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点按体包括形成于所述点按体的前端面的具有锯齿状槽口和突起的凸轮面,并且所述点按体以如下方式被配置在所述筒本体中:随着按压所述点按体的后端,所述点按体能沿轴向滑动并且被限制在转动方向上移动,
用于将作用于所述点按体的后端部的按压力转换成转动力的所述机构部包括:
所述点按体的凸轮面;
转动体,其具有大致圆环形回转构造,该构造中的第一凸轮面具有沿轴向朝后的槽口和突起,该构造中的第二凸轮面具有沿轴向朝前的槽口和突起,且所述转动体被配置成使所述第一凸轮面面对所述点按体的凸轮面;
螺纹体,其整体上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构造,该构造具有凸轮面和螺纹部,所述凸轮面具有沿轴向朝后的槽口和突起,所述螺纹部形成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入的内径部中,并且所述凸轮面以面对所述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的方式被固定到所述筒本体;和
弹簧,其设置在所述点按体和所述转动体之间,以对所述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持续地施力使所述第二凸轮面抵靠所述螺纹体的凸轮面,以保持所述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与所述螺纹体的凸轮面彼此啮合,
所述点按体的凸轮面和所述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转动体的第二凸轮面和所述螺纹体的凸轮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均相对于所述转动体的预定转动方向向轴向一侧倾斜,
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和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彼此不同,并且
由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之间的不同,当所述点按体被推动而向前时,在所述转动体的第一凸轮面沿着所述点按体的凸轮面滑动且所述第二凸轮面沿着所述螺纹体的凸轮面滑动的状态下,所述转动体沿所述预定转动方向转动。
CN200980122129.7A 2008-04-11 2009-04-13 点按式分配容器 Active CN102065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3988 2008-04-11
JP2008103988A JP5234596B2 (ja) 2008-04-11 2008-04-11 ノック式繰出容器
JP2008121016A JP5173564B2 (ja) 2008-05-07 2008-05-07 ノック式繰出容器
JP2008-121016 2008-05-07
JP2008264195A JP5248262B2 (ja) 2008-10-10 2008-10-10 ノック式繰出容器の繰出機構部
JP2008-264201 2008-10-10
JP2008264201A JP5294789B2 (ja) 2008-10-10 2008-10-10 ノック式繰出容器
JP2008-264195 2008-10-10
PCT/JP2009/057447 WO2009125868A1 (ja) 2008-04-11 2009-04-13 ノック式繰出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5719A CN102065719A (zh) 2011-05-18
CN102065719B true CN102065719B (zh) 2014-04-09

Family

ID=41161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2129.7A Active CN102065719B (zh) 2008-04-11 2009-04-13 点按式分配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45221B2 (zh)
EP (1) EP2269483B1 (zh)
CN (1) CN102065719B (zh)
WO (1) WO20091258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84143B2 (ja) * 2010-03-23 2014-05-07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ノック式塗布具
JP5545635B2 (ja) * 2010-03-23 2014-07-0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塗布具
WO2011118636A1 (ja) 2010-03-23 2011-09-2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ノック式塗布具
EP2604142B1 (en) 2010-08-11 2020-04-08 Kotobuki & Co., Ltd. Knock-type feeding container
WO2013103740A1 (en) * 2012-01-03 2013-07-11 Designing Solutions Paint applicator, kit and method
EP2987644A4 (en) * 2013-08-06 2017-05-24 Kotobuki & Co., Ltd. Liquid applying tool
US9149107B2 (en) * 2014-02-18 2015-10-06 Lin-Lang Chan Multiple cosmetics press-to-dispense cosmeticizing device
FR3031284B1 (fr) * 2015-01-06 2018-05-25 Oreal Applicateur cosmetique a espace interieur contenant la composition
FR3045298B1 (fr) * 2015-12-17 2018-01-26 L'oreal Appareil de traitement des matieres keratiniques humaines
FR3052651B1 (fr) * 2016-06-15 2020-10-30 Bullier Pinceau dote d'un reservoir place dans le manche, d'un mecanisme de recharge et de touffes de poils fixees sur des viroles interchangeables
CN106757825B (zh) * 2017-01-19 2019-05-31 台州市飞龙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针距调节器
US10683160B2 (en) * 2017-02-15 2020-06-16 Nypro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ill dispenser
CN108694893A (zh) * 2017-04-11 2018-10-23 邵海艳 一种安装装置及led显示屏
KR102344584B1 (ko) * 2017-06-27 2021-12-31 게르하르트 브뤼거 분배 용기
US10532376B2 (en) * 2017-07-19 2020-01-14 Derik (JiangSu) Industrial Co., LTD Dispenser for storing and advancing a liquid
CN110116863B (zh) * 2019-03-14 2024-04-12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可补充按压式牙膏
JP7351741B2 (ja) * 2019-12-23 2023-09-27 株式会社 資生堂 化粧料繰出容器
EP3928868A1 (de) * 2020-06-22 2021-12-29 Eppendorf AG Pipette für den gebrauch mit einer einen kolben und einen zylinder aufweisenden pipettenspitze oder spritz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837U (ja) 1983-06-22 1985-01-14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
JPS60116495A (ja) 1983-11-29 1985-06-22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塗布具
US4624594A (en) * 1983-11-28 1986-11-25 Pentel Kabushiki Kaisha Fluid dispenser
JPS6280685A (ja) 1985-10-04 1987-04-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吸引乾燥装置
JPS6280685U (zh) 1985-11-07 1987-05-23
JPS6395514A (ja) 1986-10-09 1988-04-26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電源開閉制御装置
JPH0440576Y2 (zh) 1986-12-10 1992-09-24
JPH0273000A (ja) 1988-09-08 1990-03-13 Masuo Ueno 筆記具
JPH064837Y2 (ja) 1989-02-14 1994-02-09 フィグラ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式液状化粧料容器
JP3245963B2 (ja) 1992-06-18 2002-01-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監視用記録再生装置
JP3770636B2 (ja) 1995-06-21 2006-04-26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固形化粧料容器
JP3681203B2 (ja) 1995-10-24 2005-08-10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ノック式筆記具
US5871296A (en) 1995-10-03 1999-02-16 Mitsubishi Pencil Kabushiki Kaisha Clicking-type writing implement
JP3768057B2 (ja) 2000-02-10 2006-04-19 株式会社壽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2001232273A (ja) 2000-02-28 2001-08-28 Kotobuki:Kk ノック式液体容器
JP3828732B2 (ja) 2000-09-05 2006-10-04 株式会社壽 ノック式液体容器
US6742953B2 (en) * 2002-01-24 2004-06-01 Bic Corporation Writing instrument with display window
JP4468002B2 (ja) * 2004-02-02 2010-05-26 壽印刷紙工株式会社 サイドノック式繰出し機構
WO2007142135A1 (ja) * 2006-06-05 2007-12-13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3-95514U 1988.06.20
JP昭和62-80685U 1987.05.23
JP特开2005-212418A 2005.08.11
JP特开平9-347A 1997.01.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45221B2 (en) 2014-09-30
CN102065719A (zh) 2011-05-18
EP2269483A4 (en) 2014-12-31
WO2009125868A1 (ja) 2009-10-15
US20110020048A1 (en) 2011-01-27
EP2269483A1 (en) 2011-01-05
EP2269483B1 (en)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5719B (zh) 点按式分配容器
CN102293506B (zh) 填充物推出容器
EP0371135A1 (en) Extrusion member
CN101590935B (zh) 涂布材料压出式容器
CN105270036B (zh)
TWI525005B (zh) mechanical pencil
CN101721039B (zh) 涂覆材料推出容器
US20140097208A1 (en) Liquid Product Dispenser
RU2013147688A (ru) Аппликатор
JP2012235885A (ja) 棒状化粧料繰出容器
CN104337210A (zh) 涂布材料压出式容器
CN101869385B (zh) 可调睫毛刷瓶
CN107048674A (zh) 按动笔
US9375068B2 (en) Click-type applicator
EP1656261B1 (en) Multiple width marking instrument
US10196196B2 (en) Watertight liquid dispenser with syringe-like functions
EP2656925B1 (en) Application material extruding container
US20160009459A1 (en) Applicator
TWI818159B (zh) 自動鉛筆
RU143095U1 (ru) Толкатель для шприца
JP5173564B2 (ja) ノック式繰出容器
TWI516383B (zh) mechanical pencil
JP2006150098A5 (zh)
JP2022095973A (ja) 眼軟膏収容容器
AU2008203435A1 (en) Product replacement unit for a base stick module in particular of a cosmetic stick as well as a set comprising a product replacement unit of this type and a plurality of base stick modu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