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0465A - 一种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0465A
CN102060465A CN 201010557224 CN201010557224A CN102060465A CN 102060465 A CN102060465 A CN 102060465A CN 201010557224 CN201010557224 CN 201010557224 CN 201010557224 A CN201010557224 A CN 201010557224A CN 102060465 A CN102060465 A CN 102060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expression
methyl
hydrogen
polycarboxyl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572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0465B (zh
Inventor
冯中军
郑柏存
傅乐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NRUI HIGH-POLYMER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ANRUI CHEMISTRY CO Ltd
SHANGHAI SANRUI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ANRUI CHEMISTRY CO Ltd, SHANGHAI SANRUI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ANRUI CHEMI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572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60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60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0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0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0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4/2641Polyacrylates; Polymethacrylates
    • C04B24/2647Polyacrylates; Polymethacrylates containing polyether side cha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16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 C04B24/16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onate or sulfate groups
    • C04B24/16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onate or sulfate group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4/1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onate or sulfate group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polyether side chai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分散剂是含有源自不饱和聚醚单体的结构单元(1)、源自不饱和聚醚单体的结构单元(2)和3.0-20.0%重量的源自不饱和羧酸单体的结构单元(3)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120000的聚羧酸聚合物;其制备方法是由不饱和聚醚单体(A)和不饱和聚醚单体(B)以及不饱和羧酸单体(C)在20-110℃和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聚合而得到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本发明的聚合物分散剂在较低的掺量条件下仍具有高的混凝土减水率,同时掺有本发明聚合物分散剂后仍具有较好的混凝土坍落度和流动度。

Description

一种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涉及砂浆或混凝土用超塑化剂,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被称为第三代混凝土超塑化剂,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分子结构设计自由度大、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二十一世纪混凝土外加剂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重点。
在专利CN1412175中公开了一种烯丙基醚酯单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用该单体制备减水剂的方法:首先用氧化铝等吸附材料处理烯丙醇聚醚并使其过氧化值达到5.0meq/kg以下,再与脂肪族一元羧酸进行酯化反应制造烯丙基醚酯单体。再用这种精制过的烯丙基醚酯单体与马来酸酐在80℃下用偶氮二异丁腈做引发剂下制得重均分子量为13500的共聚物,再将此共聚物和烷基聚亚烷基二醇在100℃下酯化得到一种水泥分散剂。但是,由于烯丙基醚酯单体的反应活性较差,造成得到的水泥分散剂的减水性能和坍落度保持性能都不能令人满意。
在专利CN1081615C中公开了一种烯基聚乙二醇醚与不饱和羧酸共聚制备聚羧酸分散剂的方法:由烯基聚乙二醇醚(如烯丙基聚乙二醇或甲基烯丙基聚乙二醇或者3-甲基-3-丁烯-1-聚乙二醇)与不饱和羧酸(如丙烯酸或者马来酸或者甲基丙烯酸)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共聚得到。但是,该发明的聚羧酸分散剂在高减水率的条件下不具备优良的坍落度保持能力。
在专利CN101205127A中公开了一种聚羧酸超塑化剂的配方及其制造方法,首先使聚乙二醇单甲醚与马来酸酐在催化剂和阻聚剂存在的条件下酯化生成大单体,然后与烯丙基聚乙二醇、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的条件下共聚得到徐放型的聚羧酸超塑化剂。但是,由于烯丙基聚乙二醇、聚乙二醇单甲醚马来酸酯的聚合活性不足,会大量残留在所合成的聚羧酸超塑化剂中,造成所得超塑化剂的减水率低、坍落度保持性能不足。
日本专利JP106890/2003公布了一种聚羧酸水泥分散剂及混凝土二级制品的制造方法。该水泥分散剂采用氧化烯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00~200的聚醚单甲基丙烯酸酯或聚醚单丙烯酸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含磺酸基的不饱和单体共聚而成。所发明的聚羧酸水泥分散剂具有减水率高,也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但是该发明的聚羧酸水泥分散剂的坍落度保持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高减水率的条件下也具有优良坍落度保持能力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是含有以下的源自不饱和聚醚单体的结构单元(1),以下的源自不饱和聚醚单体的结构单元(2),和以下的源自不饱和羧酸单体的结构单元(3)的聚羧酸聚合物,其中:
结构单元(1)是
Figure 792141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R1、R2、R3、R4、R5为氢或者甲基,且R1、R2、R3、R4、R5最多同时存在两个甲基;R6O相同或不同,表示具有2-1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R7O相同或不同,表示具有2-1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p表示亚甲基的个数,为0-2的整数;n,m表示氧化烯基的加成数,为1-300的整数。
结构单元(2)是
Figure 566062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R8表示氢或者甲基;R9O表示2-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及其混合物;n表示氧化烯基的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180中的任意数;R10表示氢或1-6个碳原子的烷基。
结构单元(3)是
Figure 244299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R11表示氢、甲基或
Figure 445474DEST_PATH_IMAGE004
基团,R12表示氢、甲基或
Figure 402803DEST_PATH_IMAGE005
基团,M表示氢、一价金属、二价金属、铵基或者有机胺基。 
所述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具有:3.0-20.0%重量的结构单元(3)含量和10000-120000的重均分子量。
一种制备本发明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包含下述由通式(4)表示的不饱和聚醚单体(A)和由通式(5)表示的不饱和聚醚单体(B)以及由通式(6)表示的不饱和羧酸单体(C)在20-110℃、链转移剂和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聚合的步骤,其中:
单体(A)用通式(4)表示: 
Figure 465568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R1、R2、R3、R4、R5为氢或者甲基,且R1、R2、R3、R4、R5最多同时存在两个甲基;R6O相同或不同,表示具有2-1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R7O相同或不同,表示具有2-1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p表示亚甲基的个数,为0-2的整数;n,m表示氧化烯基的加成数,为1-300的整数。在共聚物中,单体(A)是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多种混合使用。
单体(B)用通式(5)表示:
Figure 513159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R8表示氢或者甲基;R9O表示2-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及其混合物;n表示氧化烯基的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180中的任意数;R10表示氢或1-6个碳原子的烷基。在共聚物中,单体(B)是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多种混合使用。
单体(C)用通式(6)表示:
Figure 137431DEST_PATH_IMAGE008
式中,R11表示氢、甲基或
Figure 83522DEST_PATH_IMAGE004
基团,R12表示氢、甲基或
Figure 199245DEST_PATH_IMAGE005
基团,M表示氢、一价金属、二价金属、铵基或者有机胺基。单体(C)占全部单体总重量的3.0-20.0%。在共聚物中,单体(C)是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多种混合使用。
对用于本发明的不饱和聚醚单体(A)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它是可以由以上通式(4)表示的单体。单体(A)是由1摩尔的不饱和甘油醚(例如3-烯丙氧基-1,2-丙二醇、3-(2-甲基烯丙氧基)-1,2-丙二醇、3-(2-甲基-1-烯丁氧基)-1,2-丙二醇、3-(2-甲基-2-烯丁氧基)-1,2-丙二醇、3-(3、3-二甲基烯丙氧基)-1,2-丙二醇)与环氧烷(含有2至18个碳原子)进行加成得到,每个羟基上加成的环氧烷数为1-300。
对用于本发明的不饱和聚醚单体(B)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它是可以由以上通式(5)表示的单体。制备单体(B)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乙烯基羟基醚、烯丙醇、甲基烯丙醇、3-甲基-3-丁烯-1-醇等不饱和醇与环氧烷(含有2至8个碳原子)进行加成得到,加成的方法包括均聚、无规共聚和嵌段共聚。
单体(C)的具体例子包括如下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和马来酸,及其一价金属盐、二价金属盐、铵盐和有机胺盐。
如果需要,还可以加入以下单体组分:
(甲基)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
不饱和磺酸或其盐,包括烯丙基磺酸钠、甲基烯丙基磺酸钠、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或其盐、丙烯酸磺乙酯、甲基丙烯酸磺乙酯。
不饱和酰胺,包括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羟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
乙烯基酯,包括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
本发明所述的引发剂包括热分解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热分解引发剂是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双氧水和叔丁基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氧化还原引发剂是采用热分解引发剂和还原剂共同组成的,其中热分解引发剂是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双氧水和叔丁基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还原剂是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钾、焦亚硫酸钠、吊白块、次磷酸、次磷酸钠、次磷酸钾、亚铁盐和维生素C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在实施本发明时,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体系中的热分解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2%~10.0%,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体系中的还原剂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8.0%。
所述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重均分子量为10000~120000。分子量太低或太高,聚羧酸聚合物外加剂的性能均劣化。必要时,可以在聚合过程中加入链转移剂以调节产品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的测试采用美国Waters 1515 HPLC SYSTEM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UltrahydrogelTM水溶性凝胶柱、Waters 2414示差折光检测器,以0.1mol/L NaNO3水溶液为流动相、以聚乙二醇为标准品进行测定。
共聚反应完成后,根据需要选择调节产品的pH值或者选择不调节。如果选折调节pH值,所用的中和试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氨或者有机胺或者它们的水溶液。
此外,本发明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能够与已知的混凝土减水剂、促凝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消泡剂、增粘剂、减缩剂一起用于砂浆或混凝土中。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不对本发明产生任何限制。
在实施例中用到了下面所列的缩写:
B-1:烯丙基聚乙二醇醚(由烯丙醇与环氧乙烷加成制得,环氧乙烷平均加成数50)
B-2:甲基烯丙基聚乙二醇醚(由甲基烯丙醇与环氧乙烷加成制得,环氧乙烷平均加成数55)
B-3:3-甲基-3-烯丁基聚乙二醇醚(由3-甲基-3-丁烯-1-醇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无规加成制得,环氧乙烷平均加成数45,环氧丙烷平均加成数5)
C-1:丙烯酸
C-2:马来酸 
D-1: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合成例1
在2L的反应釜中投入3-烯丙氧基-1,2-丙二醇 132.0g,催化剂甲醇钠2.0g,用氮气将反应釜置换后,搅拌升温至105℃~115℃,抽真空脱出水和甲醇,抽真空的压力达到负0.09MPa以上,抽真空时间为30分钟。停止抽真空后后,从反应釜顶部加入少量环氧乙烷至反应釜压力上升至0.10MPa左右;待釜压回落后,再持续慢速通入环氧乙烷,通入环氧乙烷的速度以保持反应釜内压力在0.30MPa~0.40MPa之间,并且通过调节冷却水使反应温度维持在105℃~115℃,累计加入环氧乙烷的重量为1760g。待环氧乙烷全部加入后,在105℃~115℃继续保温反应30分钟以上至反应釜内压力不再下降为止,降温至50℃~60℃出料,得到不饱和聚醚单体,记为A-1。
合成例2
在2L的反应釜中投入3-(2-甲基烯丙氧基)-1,2-丙二醇73.0g,催化剂甲醇钠1.0g,用氮气将反应釜置换后,搅拌升温至130℃~140℃,抽真空脱出水和甲醇,抽真空的压力达到负0.09MPa以上,抽真空时间为30分钟。停止抽真空后后,从反应釜顶部加入少量环氧乙烷至反应釜压力上升至0.10MPa左右;待釜压回落后,再持续慢速通入环氧乙烷,通入环氧乙烷的速度以保持反应釜内压力在0.30MPa~0.40MPa之间,并且通过调节冷却水使反应温度维持在130℃~140℃,累计加入环氧乙烷的重量为1760g。待环氧乙烷全部加入后,在130℃~140℃继续保温反应30分钟以上至反应釜内压力不再下降为止,降温至50℃~60℃出料,得到不饱和聚醚单体,记为A-2。
合成例3
在2L的反应釜中投入3-(2-甲基烯丙氧基)-1,2-丙二醇73.0g,催化剂氨基钠2.0g,用氮气将反应釜置换后,搅拌升温至140℃~150℃,抽真空脱出水和氨气,抽真空的压力达到负0.09MPa以上,抽真空时间为30分钟。停止抽真空后后,从反应釜顶部加入少量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混合物(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95:5),至反应釜压力上升至0.10MPa左右;待釜压回落后,在持续慢速通入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混合物(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质量比为95:5),通入环氧混合物的速度以保持反应釜内压力在0.30MPa~0.40MPa之间,并且通过调节冷却水使反应温度维持在140℃~150℃,累计加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重量为1800g。待环氧混合物全部加入后,在140℃~150℃继续保温反应30分钟以上至反应釜内压力不再下降为止,降温至50℃~60℃出料,得到不饱和聚醚单体,记为A-3。
实施例1
在配置有搅拌器、温度计、滴加装置的2000ml的四口烧瓶内加入200.0g A-1、520.0g B-2、628.3g水,搅拌升温至80℃。同时滴加100.0g过硫酸铵水溶液(由10.0g过硫酸铵溶于90.0g水中得到)和403.6g单体水溶液(由80.0g C-1、3.6g 3-巯基丙酸溶于320.0g水得到),滴加时间分别控制在210分钟和180分钟,反应温度控制在78~82℃。滴加结束后,在78~82℃下保温60分钟左右,使聚合反应完全。保温结束后,降温至50℃以下加入148.1g 30%NaOH水溶液,得到本发明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MPC-1,其固含量为41.8%,重均分子量为32200。 
实施例2
在配置有搅拌器、温度计、滴加装置的2000ml的四口烧瓶内加入360.0g A-2、360.0gB-2、702.9g水,搅拌升温至80℃。同时滴加145.0g过硫酸铵水溶液(由10.0g过硫酸铵溶于135.0g水中得到)和284.0g单体水溶液(由80.0g C-1、4.0g巯基乙酸溶于200.0g水得到),滴加时间分别控制在240分钟和210分钟,反应温度控制在78~82℃。滴加结束后,在78~82℃下保温60分钟左右,使聚合反应完全。保温结束后,降温至50℃以下加入148.1g 30%NaOH水溶液,得到本发明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MPC-2,其固含量为41.8%,重均分子量为36500。
实施例3
在配置有搅拌器、温度计、滴加装置的2000ml的四口烧瓶内加入304.0g A-3、400.0gB-3、574.1g水、20.0g 30%浓度的双氧水,搅拌升温至60℃。同时滴加77.0g维生素C水溶液(由2.0g维生素C、3.0g 3-巯基丙酸溶于72.0g水中得到)和376.0g单体水溶液(由96.0g C-1溶于280.0g水中得到),滴加时间分别控制在210分钟和180分钟,反应温度控制在58~62℃。滴加结束后,在58~62℃下保温30分钟,使聚合反应完全。保温结束后,降温至50℃以下加入248.9g 30%KOH水溶液,得到本发明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MPC-3,其固含量为42.8%,重均分子量为41600。
实施例4
在配置有搅拌器、温度计、滴加装置的2000ml的四口烧瓶内加入240.0g A-2、520.0g B-2、798.9g水、20.0g 30%浓度的双氧水,搅拌升温至65℃。同时滴加87.0g维生素C水溶液(由3.0g维生素C、3.0g 2-巯基丙酸溶于81.0g水中得到)和260.0g单体水溶液(由40.0g C-1溶于220.0g水中得到),滴加时间分别控制在240分钟和210分钟,反应温度控制在63~67℃。滴加结束后,在63~67℃下保温30分钟,使聚合反应完全。保温结束后,降温至50℃以下加入148.0g 30%NaOH水溶液,得到本发明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MPC-4,其固含量为40.9%,重均分子量为36700。
实施例5
在配置有搅拌器、温度计、滴加装置的2000ml的四口烧瓶内加入280.0g A-3、440.0g B-2、496.1g水、20.0 g 30%浓度的双氧水,搅拌升温至40℃。同时滴加100.0g二水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水溶液(由10.0g二水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溶于90.0g水中得到)和480.0g单体水溶液(由80.0g C-2溶于400.0g水得到),滴加时间分别控制在150分钟和120分钟,反应温度控制在30~50℃。滴加结束后,在30~50℃下保温60分钟左右,使聚合反应完全。保温结束后,加入183.9g 30%NaOH水溶液,得到本发明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MPC-5,其固含量为41.9%,重均分子量为26800。
实施例6
在配置有搅拌器、温度计、滴加装置的2000ml的四口烧瓶内加入120.0g A-1、200.0g A-2、160.0g B-1、240.0g B-2、476.1g水,搅拌升温至30℃。同时滴加120.0g二水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水溶液(由12.0g二水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溶于108.0g水中得到)和480.0g单体水溶液(由80.0g C-1溶于400.0g水得到),滴加时间分别控制在150分钟和120分钟,反应温度控制在25~45℃。滴加结束后,在25~45℃下保温60分钟左右,使聚合反应完全。保温结束后,加入183.9g 30%NaOH水溶液,得到本发明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MPC-6,其固含量为42.0%,重均分子量为28500。 
实施例7
在配置有搅拌器、温度计、滴加装置的2000ml的四口烧瓶内加入160.0g A-2、520.0g B-3、678.7g水,搅拌升温至65℃。同时滴加113.2g维生素C水溶液(由2.0g维生素C、3.2 g 3-巯基丙酸溶于108.0g水中得到)和360.0g单体水溶液(由80.0g C-3、40.0g D-1溶于240.0g水得到),滴加时间分别控制在240分钟和210分钟,反应温度控制在62~68℃。滴加结束后,在62~68℃下保温60分钟左右,使聚合反应完全。保温结束后,降温至50℃以下加入148.1g 30%NaOH水溶液,得到本发明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MPC-7,其固含量为41.4%,重均分子量为37400。 
比较例1
在配置有搅拌器、温度计、滴加装置的2000ml的四口烧瓶内加入704.0g B-1、489.2g水,搅拌升温至65℃。同时滴加113.0g维生素C水溶液(由2.0g维生素C、3.0 g 3-巯基丙酸溶于108.0g水中得到)和496.0g单体水溶液(由96.0g C-1溶于400.0g水得到),滴加时间分别控制在240分钟和210分钟,反应温度控制在62~68℃。滴加结束后,在62~68℃下保温60分钟左右,使聚合反应完全。保温结束后,降温至50℃以下加入177.8g 30%NaOH水溶液,得到比较例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SPC-1,其固含量为41.7%,重均分子量为31700。 
比较例2
在配置有搅拌器、温度计、滴加装置的2000ml的四口烧瓶内加入720.0g B-2、518.9g水,搅拌升温至65℃。同时滴加113.0g维生素C水溶液(由2.0g维生素C、3.0 g 3-巯基丙酸溶于108.0g水中得到)和480.0g单体水溶液(由80.0g C-1溶于400.0g水得到),滴加时间分别控制在240分钟和210分钟,反应温度控制在62~68℃。滴加结束后,在62~68℃下保温60分钟左右,使聚合反应完全。保温结束后,降温至50℃以下加入148.1g 30%NaOH水溶液,得到比较例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SPC-2,其固含量为41.4%,重均分子量为42500。
应用例
按照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标准中高性能减水剂测试要求,采用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基准水泥、含泥量0.8%细度模数2.6的河砂、含泥量0.2%的公称粒径5-10mm和10-20mm连续级配碎石为材料,按照表1规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测试了减水率、含气量、坍落度保持能力等指标,测试结果见表2。
Figure 350610DEST_PATH_IMAGE009
注:  / 表示混凝土没有扩展度
从表2的测试结果来看,本发明的共聚物在较低的掺量条件下仍具有高的混凝土减水率,同时掺有本发明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的一小时后仍具有较好的混凝土坍落度和流动度。

Claims (4)

1.一种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其特征在于该分散剂是含有以下的源自不饱和聚醚单体的结构单元(1),以下的源自不饱和聚醚单体的结构单元(2)和以下的源自不饱和羧酸单体的结构单元(3)的聚羧酸聚合物,其中:
结构单元(1)是
Figure 372407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R1、R2、R3、R4、R5为氢或者甲基,且R1、R2、R3、R4、R5最多同时存在两个甲基;R6O相同或不同,表示具有2-1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R7O相同或不同,表示具有2-1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p表示亚甲基的个数,为0-2的整数;n,m表示氧化烯基的加成数,为1-300的整数;
结构单元(2)是
Figure 38750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q表示亚甲基的个数,为0-2的整数;R8表示氢或者甲基;R9O表示2-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及其混合物;n表示氧化烯基的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180中的任意数;R10表示氢或1-6个碳原子的烷基;
结构单元(3)是
Figure 958164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R11表示氢、甲基或基团,R12表示氢、甲基或基团,M表示氢、一价金属、二价金属、铵基或者有机胺基;
所述的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具有:3.0-20.0%重量的结构单元(3)含量和10000-120000的重均分子量。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包含下述由通式(4)表示的不饱和聚醚单体(A)和由通式(5)表示的不饱和聚醚单体(B)以及由通式(6)表示的不饱和羧酸单体(C)在20-110℃和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聚合的步骤,其中:
单体(A)用通式(4)表示: 
Figure 601526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R1、R2、R3、R4、R5为氢或者甲基,且R1、R2、R3、R4、R5最多同时存在两个甲基;R6O相同或不同,表示具有2-1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R7O相同或不同,表示具有2-1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p表示亚甲基的个数,为0-2的整数;n,m表示氧化烯基的加成数,为1-300的整数;
在共聚物中,单体(A)是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多种混合使用;
单体(B)用通式(5)表示:
Figure 872101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R8表示氢或者甲基;R9O表示2-8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及其混合物;n表示氧化烯基的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180中的任意数;R10表示氢或1-6个碳原子的烷基;
在共聚物中,单体(B)是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多种混合使用;
单体(C)用通式(6)表示:
Figure 732479DEST_PATH_IMAGE008
式中,R11表示氢、甲基或
Figure 882837DEST_PATH_IMAGE004
基团,R12表示氢、甲基或
Figure 25237DEST_PATH_IMAGE005
基团,M表示氢、一价金属、二价金属、铵基或者有机胺基;
单体(C)占全部单体总重量的3.0-20.0%;
在共聚物中,单体(C)是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多种混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包括热分解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热分解引发剂是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双氧水和叔丁基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氧化还原引发剂是采用热分解引发剂和还原剂共同组成的,其中热分解引发剂是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双氧水和叔丁基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还原剂是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钾、焦亚硫酸钠、吊白块、次磷酸、次磷酸钠、次磷酸钾、亚铁盐和维生素C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发剂,其特征在于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体系中的热分解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2%~10.0%,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体系中的还原剂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8.0%。
CN 201010557224 2010-11-24 2010-11-24 一种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060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57224 CN102060465B (zh) 2010-11-24 2010-11-24 一种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57224 CN102060465B (zh) 2010-11-24 2010-11-24 一种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0465A true CN102060465A (zh) 2011-05-18
CN102060465B CN102060465B (zh) 2012-08-15

Family

ID=43995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57224 Active CN102060465B (zh) 2010-11-24 2010-11-24 一种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6046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4238A (zh) * 2011-10-10 2012-06-20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不饱和聚醚单体、采用该单体制备的梳形支化共聚物水泥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392A (zh) * 2013-11-04 2014-02-05 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增稠剂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897441A (zh) * 2012-12-28 2014-07-02 南通市晗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溶剂型嵌段高分子分散剂
CN107828061A (zh) * 2017-10-26 2018-03-2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含复合长短侧链聚羧酸盐分散剂及其水溶液raft合成方法
CN108948261A (zh) * 2018-07-31 2018-12-07 四川大学 高强耐高温阻燃混凝土粘度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60931A (zh) * 2021-02-01 2021-06-1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低水化热缓凝性大体积混凝土用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75306A (zh) * 2020-08-14 2022-02-22 清华大学 油井水泥用分散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474A (zh) * 2003-04-10 2004-12-01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聚羧酸水泥分散剂及混凝土二级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948210A (zh) * 2005-10-14 2007-04-1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水泥混合剂
CN101687952A (zh) * 2007-07-10 2010-03-31 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水泥沙浆外加剂用水性合成树脂乳液、水泥沙浆外加剂用再乳化性水性合成树脂乳液粉末及使用其的水泥沙浆外加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474A (zh) * 2003-04-10 2004-12-01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聚羧酸水泥分散剂及混凝土二级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948210A (zh) * 2005-10-14 2007-04-1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水泥混合剂
CN101687952A (zh) * 2007-07-10 2010-03-31 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水泥沙浆外加剂用水性合成树脂乳液、水泥沙浆外加剂用再乳化性水性合成树脂乳液粉末及使用其的水泥沙浆外加剂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4238A (zh) * 2011-10-10 2012-06-20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不饱和聚醚单体、采用该单体制备的梳形支化共聚物水泥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7441A (zh) * 2012-12-28 2014-07-02 南通市晗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溶剂型嵌段高分子分散剂
CN103897441B (zh) * 2012-12-28 2015-08-19 南通市晗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溶剂型嵌段高分子分散剂
CN103554392A (zh) * 2013-11-04 2014-02-05 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增稠剂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828061A (zh) * 2017-10-26 2018-03-2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含复合长短侧链聚羧酸盐分散剂及其水溶液raft合成方法
CN108948261A (zh) * 2018-07-31 2018-12-07 四川大学 高强耐高温阻燃混凝土粘度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48261B (zh) * 2018-07-31 2019-11-01 四川大学 高强耐高温阻燃混凝土粘度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75306A (zh) * 2020-08-14 2022-02-22 清华大学 油井水泥用分散剂及其应用
CN112960931A (zh) * 2021-02-01 2021-06-1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低水化热缓凝性大体积混凝土用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0465B (zh)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0496B (zh) 一种聚羧酸共聚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3793B (zh) 一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CN102060465B (zh) 一种聚羧酸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4187B (zh) 一种聚羧酸超塑化剂
CN104140503A (zh) 一种高减水高保坍型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常温合成方法
CN102268121B (zh) 一种高减水率高坍落度保持性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07652405B (zh) 一种酰胺/酰亚胺结构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0334A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
CN101830663B (zh) 一种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EP2657264A1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hyperbranched polycarboxylic acid type copolymer cement dispersant
CN102964533B (zh) 一种超支化聚羧酸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1451B (zh) 一种聚醚胺改性聚羧酸超塑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2628B (zh) 一种低敏感抗泥醚酯共聚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5619A (zh) 一种聚醚胺改性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2776A (zh) 一种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4098286A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混凝土专用泵送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2558A (zh) 一种酰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96253B (zh) 一种预制构件专用早强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70711A (zh) 一种烯基聚亚烷基二醇单体,采用该单体制备的梳型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8412B (zh) 一种聚醚混合型混凝土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710310B (zh) O-马来酰基乳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中的应用
CN101935184B (zh) 一种减缩早强聚合物外加剂
CN101905960B (zh) 一种双长支链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工艺
WO2024131610A1 (zh) 一种带酯基结构的聚氧烷基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2010A (zh) 一种降粘型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SANRUI CHEMIST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518

Owner name: SHANGHAI SANRUI POLYMER MATERIAL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SANRUI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5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8

Address after: 200232 Shanghai city Xuhui District Xi Road No. 237 Building No. 17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ANRUI HIGH-POLYMER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32 Shanghai city Xuhui District Xi Road No. 237 Building No. 17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anrui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anrui Chemist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