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7226B - 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7226B
CN102057226B CN200980122174.2A CN200980122174A CN102057226B CN 102057226 B CN102057226 B CN 102057226B CN 200980122174 A CN200980122174 A CN 200980122174A CN 102057226 B CN102057226 B CN 102057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unning
ventilation
fan
sid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21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7226A (zh
Inventor
武内伸胜
高桥隆
松木义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57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7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7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7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means responsive to temperature, e.g. bimetal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气装置。全热交换器单元(1)包括控制器(2),该控制器(2)一接收到停止任意换气运转的停止信号,就结束任意换气运转,开始强制换气运转,该控制器(2)一接收到开始任意换气运转的开始信号,就结束强制换气运转,开始任意换气运转。控制器(2)构成为:在强制换气运转时让供气扇(20)及排气扇(21)间歇地工作。

Description

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居室内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进行强制换气运转的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对居室内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已为人所知。在该换气装置中,包括根据近年来修改的日本建筑基准法进行对居室内换气的24小时强制换气运转的换气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换气装置构成为:能够根据作为住宅设备之控制装置的家庭服务器的运转指令进行换气运转。检测房屋病(sickhouse)物质的传感器与该家庭服务器连接。该传感器一检测到居室内的房屋病物质,家庭服务器就让换气装置进行换气工作。并且,居室内的房屋病物质的检测量一在阈值以下,就停止该换气工作。还能够利用与换气装置电连接的遥控器开始及停止换气工作。这样的换气工作构成任意换气运转(通常换气运转)。
所述家庭服务器判断是否按照上述法律规定的换气次数进行了换气工作。此外,换气次数指的是用换气装置的有效换气量除以居室的容积而得到的值。并且,如果没有按该规定的换气次数进行换气工作,则即使没有检测出房屋病物质,也会强制地进行换气工作。该换气工作构成强制换气运转(24小时换气运转)。如上所述,现有换气装置进行所述强制换气运转,由此即便在不进行任意换气运转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法定的换气次数。
另一方面,该换气装置中包括设置有全热交换器的换气装置。该全热交换器构成为:使从室外供向居室内的供给空气和从居室内排向室外的排出空气进行热交换。能够利用该全热交换器,使供给空气的温度接近排出空气的温度(居室内的温度)后,再将该供给空气供向居室内。由此,与不使用全热交换器将室外的空气直接供向居室内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居室内的空调负荷。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5-337647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就现有换气装置而言,丝毫没有考虑到强制换气运转中送风风扇的耗电量。为此,存在换气装置节能性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发明出来的,其目的在于:能够降低具有全热交换器的换气装置在强制换气运转时的耗电量。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以下述换气装置为前提。该换气装置包括:将室外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供向居室内的供气扇20、将居室内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排向室外的排气扇21、以及具有所述供给空气流经的供气流路及所述排出空气流经的排气流路的全热交换器22,该换气装置进行对所述居室内换气的换气运转。
所述换气装置的换气运转具有:用来任意地进行换气的任意换气运转、和以比该任意换气运转的换气量少且在规定的必要换气量以上的换气量对所述居室进行强制换气的强制换气运转。进而,所述换气装置包括控制部2。该控制部2一接收到停止所述任意换气运转的停止信号,就结束所述任意换气运转,开始所述强制换气运转;该控制部2一接收到开始所述任意换气运转的开始信号,就结束所述强制换气运转,开始所述任意换气运转。而且,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在所述强制换气运转时能够进行让所述两台风扇20、21间歇工作的间歇控制。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让所述供气扇20及所述排气扇21间歇地运转,从而不使用变频器等换气量调节部件,就能使强制换气运转时居室内的换气量低于通常换气运转时的换气量。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换气装置中,所述两台风扇20、21构成为:可改变风量。而且,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能够在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之间切换地执行强制换气运转,在该第一动作下,让所述两台风扇20、21连续工作,在该第二动作下,让所述两台风扇20、21以比第一动作时的风扇转速快的风扇转速间歇工作,使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与该第一动作时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实质上相等。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在强制换气运转时,能够不改变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让两台风扇20、21连续或间歇地工作。由此,能够改变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也就是说,若使这些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时的换气量与进行连续运转时的换气量相等,则在进行间歇运转时,在所述全热交换器22内流动的供给空气及排出空气的流速较快。因此,能够降低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该温度交换效率的下降量与供给空气及排出空气的流速加快量相对应。
此外,若将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设定为居室所需的换气量(例如,由日本法律所规定的换气量),便能够将强制换气运转时两台风扇20、21的耗电量抑制到必要的最小限度。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换气装置中,包括:检测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的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和检测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排出空气的入口温度T2的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在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在规定值Tset以上且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小于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二动作;在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在规定值Tset以上且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在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以上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一动作。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能够根据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及所述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以第一动作及第二动作执行强制换气运转。在此,规定值是用来判断室外季节的值,例如若将该规定值设定为19℃,则当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在19℃以上时就判断为夏季。
在已判断为夏季的情况下,当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比排出空气的入口温度T2低时,优选的是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供给空气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下降,因而能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供给空气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反之,当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在排出空气的入口温度T2以上时,优选的是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供给空气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连续运转。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提高,因而能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供给空气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换气装置中,包括:检测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的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和检测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排出空气的入口温度T2的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在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小于规定值Tset且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在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以下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一动作;在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小于规定值Tset且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大于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二动作。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能够根据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及所述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以第一动作及第二动作执行强制换气运转。在此,规定值是用来判断室外季节的值,例如若将该规定值设定为19℃,则当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低于19℃时就判断为冬季。
在已判断为冬季的情况下,与夏季相反,当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在排出空气的入口温度T2以下时,优选的是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供给空气的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连续运转。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提高,因而能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供给空气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还有,在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高于排出空气的入口温度T2时,优选的是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供给空气的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下降,因而能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供给空气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换气装置中,包括:对所述居室内进行制冷,使该居室内的温度成为制冷设定温度的制冷机构5。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在由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检测到的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在所述制冷设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一动作,在所述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低于所述制冷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二动作。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能够由设置在居室内的制冷机构5的制冷设定温度和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判断出室外的季节后,再以第一动作及第二动作执行强制换气运转。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换气装置中,包括:对所述居室内进行制热,使该居室内的温度成为制热设定温度的制热机构6。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在由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检测到的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在所述制热设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一动作,在所述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高于所述制热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二动作。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能够由设置在居室内的制热机构6的制热设定温度和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判断出室外的季节后,再以第一动作及第二动作执行强制换气运转。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的任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换气装置中,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能够改变所述强制换气运转时在各台风扇20、21的间歇运转时间中驱动时间所占的比例以及停止时间所占的比例。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能够自由地设定强制换气运转时居室内的换气量。也就是说,在这些风扇20、21的间歇运转时间中,若增大驱动时间所占的比例,就能够增加居室内的换气量。反之,若增大停止时间所占的比例,就能够减少居室内的换气量。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五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换气装置中,所述制冷机构5和所述控制部2电连接,所述制冷机构5一停止运转,就从所述制冷机构5向所述控制部2输出停止信号,所述制冷机构5一开始运转,就从所述制冷机构5向所述控制部2输出开始信号。
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能够与所述制冷机构5联动地运转换气装置。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六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换气装置中,所述制热机构6和所述控制部2电连接,所述制热机构6一停止运转,就从所述制热机构6向所述控制部2输出停止信号,所述制热机构6一开始运转,就从所述制热机构6向所述控制部2输出开始信号。
根据第九方面的发明,能够与所述制热机构6联动地运转换气装置。
第十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的任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换气装置中,包括使用者所操作的操作部34。所述操作部34和所述控制部2电连接,从所述操作部34向所述控制部2输出所述停止信号及所述开始信号。
根据第十方面的发明,能够利用使用者所操作的操作部34运转换气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让所述供气扇20及所述排气扇21间歇地运转,从而不使用变频器等换气量调节部件,就能使强制换气运转时居室内的换气量低于通常换气运转时的换气量。由此,与现有装置相比,能够将强制换气运转时换气装置的耗电量抑制到很低。
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在强制换气运转时,能够不改变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让两台风扇20、21连续或间歇地工作。由此,能够改变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从而能够尽量控制供向居室内的空气的温度。
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的发明,能够根据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及所述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以第一动作或第二动作执行强制换气运转。由此,能够尽量控制供向居室内的供给空气的温度。
根据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能够由设置在居室内的制冷机构5的制冷设定温度和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判断出室外的季节后,再以第一动作及第二动作执行强制换气运转。由此,能够与制冷机构5联动地运转换气装置。
根据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能够由设置在居室内的制热机构6的制热设定温度和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判断出室外的季节后,再以第一动作及第二动作执行强制换气运转。由此,能够与制热机构6联动地运转换气装置。
根据所述第七方面的发明,能够自由地设定强制换气运转时居室内的换气量。为此,能够根据例如修改的日本建筑基准法所规定的标准,设定居室内的换气量。由此,能够对所述换气装置设定必要的换气量,因而能够适当地抑制强制换气运转时的运转耗电量。
根据所述第八方面的发明,能够与所述制冷机构5联动地运转换气装置。由此,能够在所述制冷机构5的运转停止后进行强制换气运转。
根据所述第九方面的发明,能够与所述制热机构6联动地运转换气装置。由此,能够在所述制热机构6的运转停止后进行强制换气运转。
根据所述第十方面的发明,能够利用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34运转换气装置。由此,能够在使用者停止换气装置,离开居室后,进行强制换气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气装置的外形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气装置的设置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气装置的设定状态号和换气周期(cycle)的对应表。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换气装置及空调机的设置图。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气装置的强制换气运转中,各台风扇被设定为连续运转或间歇运转时风扇的风量及驱动时间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换气装置在强制换气运转时的流程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换气装置在强制换气运转时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全热交换器单元(换气装置);2-控制器(控制部件);3-供气温度传感器(供气侧温度检测部);4-排气温度传感器(排气侧温度检测部);10-壳体;20-供气扇;21-排气扇;22-全热交换器;34-遥控器(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换气装置1是天花板埋入型导管式全热交换器单元。此外,只要没有特别注明,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右”、“左”、“上”、“下”、“近”、“远”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是指图1所示的状态。
如图1所示,该全热交换器单元1具有横长且扁平的长方体状壳体10。在所述壳体10的右侧板11上,设置有一个室外空气吸入导管连接部13和一个排气导管连接部14。在该右侧板11上,室外空气吸入导管连接部13设置在较远侧,排气导管连接部14设置在较近侧。
另一方面,在所述壳体10的左侧板12上,设置有室内空气吸入导管连接部15和供气导管连接部16。在该左侧板12上,室内空气吸入导管连接部15设置在较近侧,供气导管连接部16设置在较远侧。
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被隔成供气侧通路和排气侧通路,但这并未图示出来。该供气侧通路与室外空气吸入导管连接部13及供气导管连接部16的开口部连通。所述排气侧通路与室内空气吸入导管连接部15及排气导管连接部14的开口部连通。并且,在所述供气侧通路中设置有供气扇20,在所述排气侧通路中设置有排气扇21。
这些风扇20、21都是由所谓的西罗克风扇(siroccofan)即风扇主体和驱动该风扇主体的风扇马达构成的。所述风扇马达中设置有用来分级改变其转速的转速切换机构,能够利用该转速切换机构,调节风扇的转速。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分三级改变所述风扇马达的转速。
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设置有横跨所述供气侧通路和排气侧通路的全热交换器22。该全热交换器22形成为端面为正方形的四方柱状,在全热交换器22中,沿其长度方向交替地设置有平板部件(无图示)和波板部件(无图示)。该全热交换器22构成交叉流式热交换器(crossflowtypeheatexchanger),在该交叉流式热交换器中,夹着平板部件交替地形成有用来让室外空气流通的供气流路和用来让居室内空气流通的排气流路,供气流路的延长方向和排气流路的延长方向相互垂直。此外,所述供气流路与所述供气侧通路连通,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排气侧通路连通。
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平板部件由例如纸等透湿性材料形成。在全热交换器22中,热和水分从在供气流路中流动的室外空气和在排气流路中流动的居室内空气中的一方移向另一方。也就是说,在全热交换器22中,湿空气之间进行焓的交换。
在所述壳体10的较近侧的侧板上安装有控制箱23。在该控制箱23内,收纳有用来控制所述供气扇20及所述排气扇21运转的控制部即控制器2。此外,在用该控制器2控制的运转中,包含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强制换气运转。在下文中,对该强制换气运转的具体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所述全热交换器单元1设置在居室的天花板顶上。在天花板上,设置了具有供气口的供气栅30和具有排气口的排气栅31。第一供气导管40的一端与所述供气栅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单元1的供气导管连接部16连接。第一排气导管42的一端与所述排气栅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单元1的室内空气吸入导管连接部15连接。
还有,在将居室和室外隔开的墙体上设置有供气用圆形罩(hood)32和排气用圆形罩33。所述各个圆形罩32、33具有通气口。第二供气导管41的一端与所述供气用圆形罩3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单元1的室外空气吸入导管连接部13连接。第二排气导管43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用圆形罩3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单元1的排气导管连接部14连接。
在居室内设置有操作部即遥控器34。该遥控器34是使用者为了操作全热交换器单元1而使用的装置,该遥控器34经由电气布线与所述控制箱23中的控制器2连接。
所述遥控器34构成为:经由所述电气布线向所述控制器2输出用来开始及停止全热交换器单元1的运转的运转信号和用来设定所述风扇转速的转速设定信号。还有,所述遥控器34构成为:向控制器2输出用来改变下述强制换气运转时的换气量的换气周期信号。
所述强制换气运转有时被称作所谓的24小时换气运转。所述强制换气运转是通过让供气扇20及排气扇21间歇运转而实现的,如图3所示能够分五级改变该强制换气运转的换气量。具体来说,在所述遥控器34中,若使用者向遥控器34输入图3所示的设定状态号,则与该设定状态号对应的换气周期信号就被输出给控制器2,由此改变强制换气运转时的换气量。
在所述第二供气导管41内,设置有用来检测流入全热交换器单元1的室外空气温度的供气温度传感器(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在所述第一排气导管42内,设置有用来检测流入全热交换器单元1的居室内空气温度的排气温度传感器(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
也就是说,所述全热交换器单元1的换气运转包括:用来任意地进行换气的任意换气运转、和以比该任意换气运转的换气量少且在规定的必要换气量以上的换气量对所述居室进行强制换气的强制换气运转。所述任意换气运转是通常进行的所谓通常换气运转。所述强制换气运转是所谓的24小时换气运转。
所述控制器2构成为:一接收到停止所述任意换气运转的停止信号,就结束所述任意换气运转,开始所述强制换气运转;一接收到开始所述任意换气运转的开始信号,就结束所述强制换气运转,开始所述任意换气运转。并且,所述控制器2构成为:在所述强制换气运转时能够进行让所述两台风扇20、21间歇工作的间歇控制。
—运转动作—
使用者利用遥控器34从设定好的三级风量中选出任一级风量。然后,若使用者开启遥控器34的运转开关,就从所述遥控器34向控制器2输入与所选择的风量对应的转速设定信号和用来使全热交换器单元1开始运转的运转信号,供气扇20及排气扇21便以所选择的风量开始运转。于是,室外的空气从所述供气用圆形罩32通过第二供气导管41及全热交换器22的供气流路被所述壳体10内的供气扇20吸入。另一方面,居室内的空气从所述排气栅31通过第一排气导管42及全热交换器22的排气流路被所述壳体10内的所述排气扇21吸入。此外,在所述全热交换器22中,热和水分从流经供气通路的空气及流经排气通路的空气中的一方移向另一方,由此温度和湿度就会彼此接近。
已被所述供气扇20吸入的室外空气从该供气扇20吹出后流入第一供气导管40。另一方面,已被所述排气扇21吸入的居室内空气从该排气扇21吹出后流入第二排气导管43。
已流入所述第一供气导管40的室外空气在通过该第一供气导管40后,作为供给空气从供气栅30吹向居室内。另一方面,已流入所述第二排气导管43的居室内空气在通过该第二排气导管43后,作为排出空气从排气用圆形罩33排向室外。如上所述,根据遥控器34的运转指令进行的运转是任意换气运转,利用该运转对居室内进行换气。
若使用者关闭遥控器34的运转开关,任意换气运转便结束。此后,所述供气扇20和所述排气扇21并不是完全停止下来,而是根据从遥控器34向控制器2输入的换气周期信号进行强制换气运转。也就是说,所述供气扇20及所述排气扇21间歇地运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台风扇20、21的转速被设定为三级转速中最低的转速。
例如,在输入与图3所示的设定状态号02对应的换气周期信号的情况下,所述供气扇20及所述排气扇21仅运转了两分钟后便要停止28分钟。此后,再次仅运转了2分钟后停止28分钟。到开启遥控器34的运转开关为止一直重复该周期。如上所述,在所述任意换气运转结束后,让所述供气扇20及所述排气扇21间歇地进行送风动作的运转便是强制换气运转,即使任意换气运转结束,也能利用该强制换气运转继续对居室内进行换气。
使用者一开启遥控器34的运转开关,该强制换气运转就结束,开始进行任意换气运转。
—实施方式的效果—
与现有装置不同,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在强制换气运转时能够让所述供气扇20及所述排气扇21间歇地运转。由此,与让这些风扇20、21连续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强制换气运转时的换气量,降低耗电量。
在强制换气运转中,与让这些风扇20、21连续运转的情况相比,在让这些风扇20、21间歇运转时,能够将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抑制到很低。由此,能够控制供给空气的温度,使该供给空气的温度不过于接近居室内空气的温度,将该供给空气供向居室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改变所述遥控器34的设定状态号,自由地设定强制换气运转时居室内的换气量。为此,能够根据例如修改建筑基准法所规定的标准,设定居室内的换气量。由此,能够对所述换气装置设定必要的换气量,因而能够适当地抑制强制换气运转时的运转耗电量。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与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所述控制器2能够根据所述供气温度传感器3及所述排气温度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在连续运转和间歇运转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在所述各台风扇20、21的风扇马达上设置有其连续运转专用的转速切换机构。
图5是表示在所述各台风扇20、21被设定为连续运转和间歇运转中的任一种运转时风扇风量及驱动时间的关系的坐标图。此外,间歇运转的风量大于连续运转的风量,不过与连续运转的运转时间相比通过缩短间歇运转的运转时间,便能将两者的换气量设定为相同值。该换气量与根据日本法律由该居室的建筑面积及规定建筑材料的使用面积等算出的换气量相等。
在所述各台风扇20、21被设定为连续运转时,利用所述转速切换机构,使各台风扇20、21以比任意换气运转时的最低转速还要低的转速旋转。在本变形例1中,如图5所示,各台风扇20、21以80m3/h的风量连续运转。在该风量下,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为84%。
另一方面,在所述各台风扇20、21被设定为间歇运转时,利用上述转速切换机构来切换所述各台风扇20、21的风扇马达的转速,各台风扇20、21以400m3/h的风量间歇运转。在该风量下,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为70%。
如上所述,能够降低风扇风量较大的间歇运转的温度交换效率。因此,在将已与居室内的空气进行了热交换的室外空气吹向居室内的全热交换器中,当不欲使吹向居室内的空气温度接近居室温度时,就进行所述间歇运转。反之,当欲使吹向居室内的空气温度接近居室温度时,就进行所述连续运转。
也就是说,所述控制器2构成为:能够在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之间切换地执行强制换气运转,在该第一动作下,让所述两台风扇20、21连续工作,在该第二动作下,让所述两台风扇20、21以比第一动作时的风扇转速快的风扇转速间歇工作,使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与该第一动作时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实质上相等。
图6是变形例1在强制换气运转时的流程图。使用者一关闭遥控器34的运转开关,任意换气运转就结束,与此同时开始强制换气运转。于是,在图6的步骤ST1中,判断所述供气温度传感器3的检测温度T1是否在事先设定好的设定温度Tset以上。此外,在本变形例1中设定温度Tset被设为19℃。
步骤ST1是判断室外季节的步骤。在该步骤ST1中,检测温度T1是全热交换器22的供气侧入口温度,因此与室外温度大致相同。若该检测温度T1在19℃以上,就判断为夏季;若该检测温度T1不满19℃,就判断为冬季。并且,若满足步骤ST1的条件,就判断为夏季,移向步骤ST2;若不满足该条件就判断为冬季,移向步骤ST3。
在步骤ST2中,判断所述供气温度传感器3的检测温度T1是否低于所述排气温度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T2。若满足步骤ST2的条件,就移向步骤ST4,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另一方面,若不满足步骤ST2的条件,就移向步骤ST5,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连续运转。此外,所述检测温度T2是全热交换器22的排气侧入口温度,因此与居室内的温度大致相同。
在步骤ST2中,当处于夏季,室外温度T1比居室内温度T2低时,优选的是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室外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步骤ST4)。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下降,因而能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室外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反之,当室外温度T1在居室内温度T2以上时,优选的是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室外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连续运转(步骤ST5)。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提高,因而能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室外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另一方面,在步骤ST3中,判断所述供气温度传感器3的检测温度T1是否高于所述排气温度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T2。并且,若满足步骤ST3的条件,就移向步骤ST6,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另一方面,若不满足步骤ST3的条件,就移向步骤ST7,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连续运转。
在步骤ST3中,当处于冬季时,与夏季的情况相反,在室外温度T1比居室内温度T2低时,优选的是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室外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连续运转(步骤ST7)。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提高,因而能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室外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还有,在室外温度比居室内温度高时,优选的是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室外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步骤ST6)。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下降,因而能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室外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这样一来,在强制换气运转中,根据室外温度T1和居室内温度T2,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或者连续运转,由此能够控制供向居室内的空气温度。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与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全热交换器单元1边与设置在居室内的制冷机构及制热机构即空调机5、6联动,边进行运转。
图4所示的空调机5、6的运转构成为:能够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之间进行切换。在居室内,设置有使用者用以操作该空调机5、6的空调用遥控器7。该空调用遥控器7经由电气布线与用来控制所述空调机5、6运转的空调用控制基板8连接。并且,该空调用控制基板8和全热交换器单元用控制器2由电气布线连接起来。
该空调用遥控器7经由上述电气布线向空调用控制基板8输出用来开始或停止空调机5、6运转的运转信号、用来设定为制冷运转模式或制热运转模式的运转设定信号以及用以设定各运转模式时的设定温度的设定温度信号。还有,从空调用控制基板8向全热交换器单元用控制器2输出上述信号。
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若使用者利用空调用遥控器7选择了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后,开启空调用遥控器7的运转开关,则与所选择的运转模式对应的运转设定信号和用来使空调机5、6开始运转的运转信号被输入到空调用控制基板8和全热交换器单元用控制器2。于是,空调机5、6以所选择的运转模式开始运转,同时全热交换器单元1开始任意换气运转。若关闭空调用遥控器7的运转开关,则空调机5、6的运转停止,同时全热交换器单元1的运转从任意换气运转切换为强制换气运转,从而继续进行换气运转。
这样一来,就能与空调机5、6联动地运转全热交换器单元1。
图7是变形例2在强制换气运转时的流程图。使用者一关闭空调用遥控器7的运转开关,就如上所述开始强制换气运转。于是,在图7的步骤ST11中,判断空调机5、6的运转模式是否为制冷运转。并且,若判断为制冷运转,就移向步骤ST12;若不是制冷运转,便判断为制热运转,移向步骤ST13。这样一来,与变形例1不同,是根据空调用遥控器7的运转模式的设定状态,来判断室外是夏季还是冬季。若所述空调机5、6的运转模式为制冷模式,就判断为夏季;若为制热模式,就判断为冬季。
与变形例1不同,在步骤ST12中,判断所述供气温度传感器3的检测温度T1是否低于空调机5、6的制冷设定温度。当室外温度T1比制冷设定温度低时,优选的是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室外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下降,因而能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室外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反之,当室外温度T1在制冷设定温度以上时,优选的是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室外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连续运转。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提高,因而能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室外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另一方面,在步骤ST13中,判断所述供气温度传感器3的检测温度T1是否高于空调机5、6的制热设定温度。当室外温度T1比制热设定温度高时,优选的是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室外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下降,因而能尽量不用全热交换器22降低室外的空气温度,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反之,当室外温度T1在制热设定温度以下时,优选的是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室外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因此,在该情况下,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连续运转。这样一来,就如上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温度交换效率提高,因而能尽量用全热交换器22提高室外的空气温度后,再让该空气吹向居室内。
这样一来,在强制换气运转中,根据室外温度T1和所述空调机5、6的设定温度,让所述各台风扇20、21进行间歇运转或者连续运转,由此能够控制供向居室内的空气温度。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换气装置构成天花板埋入型导管式全热交换器单元1。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并不限于所述全热交换器单元1,也可以是例如天花板埋入型盒式全热交换器单元。此外,该盒式全热交换器单元在壳体10的底面上设置有吹出口和吸入口。在此情况下,不设置供气栅30及排气栅31,就能够对居室内进行换气。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气扇20和所述排气扇21同时进行间歇运转。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让两台风扇20、21分别运转。在此情况下,若所述供气扇20的驱动时间较长,就能够使居室内形成正压。由此,在已形成正压的居室和相邻居室之间由百叶门等隔开的情况下,能够不让相邻居室内的空气流入已形成正压的居室中。还有,若所述排气扇21的驱动时间较长,就能够使居室内形成负压。由此,在已形成负压的居室和相邻居室之间由百叶门等隔开的情况下,能够不让已形成为负压的居室内的空气流入相邻的居室中。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但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它的用途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进行居室内换气的换气装置很有用。

Claims (6)

1.一种换气装置,包括:将室外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供向居室内的供气扇(20)、将居室内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排向室外的排气扇(21)、以及具有所述供给空气流经的供气流路及所述排出空气流经的排气流路的全热交换器(22),该换气装置进行对所述居室内换气的换气运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运转具有:用来任意地进行换气的任意换气运转、和以比该任意换气运转的换气量少且在规定的必要换气量以上的换气量对所述居室进行强制换气的强制换气运转,
所述换气装置包括:
控制部(2),该控制部(2)一接收到停止所述任意换气运转的停止信号,就结束所述任意换气运转,开始所述强制换气运转,该控制部(2)一接收到开始所述任意换气运转的开始信号,就结束所述强制换气运转,开始所述任意换气运转,
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该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检测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以及
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该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检测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排出空气的入口温度T2,
所述供气扇(20)和排气扇(21)构成为:可改变风量,
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在所述强制换气运转时能够进行让所述供气扇(20)和排气扇(21)间歇工作的间歇控制,并且构成为:能够在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之间切换地执行强制换气运转,在该第一动作下,让所述供气扇(20)和排气扇(21)连续工作,在该第二动作下,让所述供气扇(20)和排气扇(21)以比第一动作时的风扇转速快的风扇转速间歇工作,使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与该第一动作时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实质上相等,
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在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在规定值Tset以上且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小于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二动作;在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在规定值Tset以上且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在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以上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一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能够改变所述强制换气运转时在各台风扇(20、21)的间歇运转时间中驱动时间所占的比例以及停止时间所占的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使用者所操作的操作部(34),
所述操作部(34)和所述控制部(2)电连接,从所述操作部(34)向所述控制部(2)输出所述停止信号及所述开始信号。
4.一种换气装置,包括:将室外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供向居室内的供气扇(20)、将居室内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排向室外的排气扇(21)、以及具有所述供给空气流经的供气流路及所述排出空气流经的排气流路的全热交换器(22),该换气装置进行对所述居室内换气的换气运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运转具有:用来任意地进行换气的任意换气运转、和以比该任意换气运转的换气量少且在规定的必要换气量以上的换气量对所述居室进行强制换气的强制换气运转,
所述换气装置包括:
控制部(2),该控制部(2)一接收到停止所述任意换气运转的停止信号,就结束所述任意换气运转,开始所述强制换气运转,该控制部(2)一接收到开始所述任意换气运转的开始信号,就结束所述强制换气运转,开始所述任意换气运转,
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该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检测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供给空气的入口温度T1,以及
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该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检测所述全热交换器(22)的排出空气的入口温度T2,
所述供气扇(20)和排气扇(21)构成为:可改变风量,
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在所述强制换气运转时能够进行让所述供气扇(20)和排气扇(21)间歇工作的间歇控制,并且构成为:能够在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之间切换地执行强制换气运转,在该第一动作下,让所述供气扇(20)和排气扇(21)连续工作,在该第二动作下,让所述供气扇(20)和排气扇(21)以比第一动作时的风扇转速快的风扇转速间歇工作,使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与该第一动作时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实质上相等,
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在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小于规定值Tset且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在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以下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一动作;在所述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小于规定值Tset且供气侧温度检测部(3)的检测值大于排气侧温度检测部(4)的检测值的情况下设定为第二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2)构成为:能够改变所述强制换气运转时在各台风扇(20、21)的间歇运转时间中驱动时间所占的比例以及停止时间所占的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使用者所操作的操作部(34),
所述操作部(34)和所述控制部(2)电连接,从所述操作部(34)向所述控制部(2)输出所述停止信号及所述开始信号。
CN200980122174.2A 2008-06-18 2009-06-18 换气装置 Active CN102057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8797 2008-06-18
JP2008-158797 2008-06-18
PCT/JP2009/002772 WO2009153993A1 (ja) 2008-06-18 2009-06-18 換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7226A CN102057226A (zh) 2011-05-11
CN102057226B true CN102057226B (zh) 2016-02-10

Family

ID=41433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2174.2A Active CN102057226B (zh) 2008-06-18 2009-06-18 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11689A1 (zh)
EP (1) EP2309196B1 (zh)
JP (1) JP4483995B2 (zh)
KR (1) KR101298816B1 (zh)
CN (1) CN102057226B (zh)
AU (1) AU2009261383B2 (zh)
ES (1) ES2717342T3 (zh)
WO (1) WO20091539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58269B1 (ko) * 2010-07-30 2017-07-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5538270B2 (ja) * 2011-02-24 2014-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102562628A (zh) * 2012-02-22 2012-07-11 罗顺春 一种双向同步换气扇
CN103542488A (zh) * 2012-07-16 2014-01-29 李一平 套管式排风机
JP2014074554A (ja) * 2012-10-05 2014-04-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換気システム、換気方法、換気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495341B2 (en) * 2013-11-26 2019-12-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upply and exhaust ventilation device
KR102252725B1 (ko) * 2014-10-23 2021-05-17 세메스 주식회사 기판 지지용 핀
CN106152374B (zh) * 2015-03-25 2020-05-0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室内机
JP6497195B2 (ja) 2015-04-28 2019-04-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
JP6448470B2 (ja) * 2015-05-28 2019-0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6545554B2 (ja) * 2015-07-17 2019-07-17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燃焼装置
JP6061003B1 (ja) * 2015-08-28 2017-01-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CN106610083A (zh) * 2015-10-21 2017-05-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热交换风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258296B (zh) * 2015-10-29 2018-10-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系统、空调器
CN105805877B (zh) * 2016-05-04 2018-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WO2018140330A1 (en) * 2017-01-29 2018-08-02 Ventacity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on-demand ventilation management
CN110506184B (zh) * 2017-03-31 2021-07-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换气系统、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US10921766B2 (en) * 2019-06-17 2021-02-16 Broan-Nutone Llc Energy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for a ventilation unit
JP7292240B2 (ja) * 2020-04-08 2023-06-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送風機および換気送風機システム
WO2023007696A1 (ja) * 2021-07-30 2023-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0314A (zh) * 2001-11-19 2003-05-2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换气装置的电热交换器
CN1508486A (zh) * 2002-12-17 2004-06-30 ��ʿͨ�����ɷ����޹�˾ 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CN101198825A (zh) * 2005-06-14 2008-06-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2792B2 (ja) * 1996-11-18 2003-02-04 株式会社エコ・トゥエンティーワン 電子冷蔵庫
JPH11190542A (ja) * 1997-12-26 1999-07-13 Natl House Ind Co Ltd 住宅の換気システム
US6176305B1 (en) * 1998-11-09 2001-01-23 Building Performance Equipment Inc. Ventilator system and method
JP2002039578A (ja) * 2000-07-21 2002-02-06 Shimizu Corp 省エネ型24時間換気システム
US6481635B2 (en) * 2000-07-21 2002-11-19 Gun Valley Temperature Controls Llc Environmental control method
JP3744409B2 (ja) * 2001-11-14 2006-0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
KR20050055105A (ko) * 2003-12-05 2005-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 장치를 구비한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운용 방법
JP3757976B2 (ja) * 2004-04-15 2006-03-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ユニット
JP2005337647A (ja) 2004-05-31 2005-12-08 Toshiba Corp 住宅設備制御装置
JP2007100983A (ja) * 2005-09-30 2007-04-19 Nitta Ind Corp 全熱交換器の制御装置、全熱交換装置及び全熱交換器の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JP2007101077A (ja) * 2005-10-05 2007-04-19 Daiwa House Ind Co Ltd 24時間換気システム
KR101474498B1 (ko) * 2008-06-23 2014-12-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0314A (zh) * 2001-11-19 2003-05-2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换气装置的电热交换器
CN1508486A (zh) * 2002-12-17 2004-06-30 ��ʿͨ�����ɷ����޹�˾ 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CN101198825A (zh) * 2005-06-14 2008-06-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11689A1 (en) 2011-05-12
EP2309196A1 (en) 2011-04-13
KR20110031332A (ko) 2011-03-25
ES2717342T3 (es) 2019-06-20
EP2309196B1 (en) 2018-12-26
AU2009261383A1 (en) 2009-12-23
CN102057226A (zh) 2011-05-11
EP2309196A4 (en) 2017-03-22
JP4483995B2 (ja) 2010-06-16
JP2010025539A (ja) 2010-02-04
KR101298816B1 (ko) 2013-08-23
WO2009153993A1 (ja) 2009-12-23
AU2009261383B2 (en)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7226B (zh) 换气装置
CN102056756B (zh) 车辆用换气空调装置
CN108507016A (zh)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CN107504567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加湿方法
CN105102248A (zh) 马达控制装置
CN103673132A (zh) 节能型库房环境指标调控一体机
CN204853609U (zh) 一种油烟机
JP5237782B2 (ja)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CN105318453A (zh) 室外机化霜装置及空调器
CN105862371A (zh) 干衣机和干衣机的控制方法
WO2017051524A1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111623417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KR101562641B1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WO2007083501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1737891A (zh) 一种湿膜加湿方法及其加湿装置
KR101027165B1 (ko) 복수의 송풍팬 제어기능이 구비된 공기조화기
CN212408873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KR101862556B1 (ko) 냉각탑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520477Y (zh) 长丝专用侧吹风装置
JP2000074445A (ja) 熱交換換気システム
KR101243227B1 (ko) 환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H0319125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17357164U (zh) 空调机组
CN1140249A (zh) 空调机
CN115451606B (zh) 一种换热型风冷移动能源站装置及其节能融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