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5877B - 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05877B CN105805877B CN201610294184.6A CN201610294184A CN105805877B CN 105805877 B CN105805877 B CN 105805877B CN 201610294184 A CN201610294184 A CN 201610294184A CN 105805877 B CN105805877 B CN 1058058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accumulation
- interface
- outdoor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1
- 230000003519 venti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abstract 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194 food seasoning ag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其中,换气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室内接口和室外接口;储热部,设置在壳体内,储热部包括储热芯,换气装置具有第一换气状态和第二换气状态,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接口进入储热部并与储热芯换热后通过室外接口排到室外,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接口进入储热部与储热芯换热后通过室内接口排到室内;吸风机,设置在壳体内,并处于室内接口和室外接口之间用于将室内空气或者室外空气吸入至储热部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气装置浪费电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201210143123.1和CN201310247167.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能够通过内外空气的分别流动从而达到更新室内清新空气的效果,该控制方法使换气装置在换气的过程中能精确控制排气和吸气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排气和吸气造成浪费。但是,该控制方法在换气进行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室内热能或者室内冷能量的损失,为了补充该损失,室内的制冷装置不得不加大功率进行制冷或者制热,从而导致用户的电能浪费。而且,在换气的过程中,外界空气中的含水量没有经过处理,未能调节空气在进入室内前的湿度,容易破坏室内坏境的湿度平衡,造成用户感觉空气的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气装置浪费电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室内接口和室外接口;储热部,设置在壳体内,储热部包括储热芯,换气装置具有第一换气状态和第二换气状态,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接口进入储热部并与储热芯换热后通过室外接口排到室外,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接口进入储热部与储热芯换热后通过室内接口排到室内;吸风机,设置在壳体内,并处于室内接口和室外接口之间用于将室内空气或者室外空气吸入至储热部内。
进一步地,储热部还包括储热盒,储热芯设置在储热盒内,储热盒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进风口与室内接口连通且出风口与室外接口连通,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进风口与室外接口连通且出风口与室内接口连通。
进一步地,换气装置还包括:换向阀,换向阀设置在壳体内,换向阀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储热部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第一流道连通进风口与室内接口,并且第二流道连通出风口与室外接口,储热部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第一流道连通出风口与室外接口,并且第二流道连通进风口与室内接口。
进一步地,吸风机设置在储热盒内。
进一步地,储热芯位于进风口和吸风机之间。
进一步地,储热部还包括用于测量储热芯温度的感温包。
进一步地,感温包设置在储热芯的中心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气装置,换气装置为上述的换气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换气装置,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储热芯的初始温度T0;吸风机运行第一预定时间后,获取储热芯的当前温度T,根据初始温度T0与当前温度T得到初始温度T0与当前温度T之间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并判断第一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定值,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执行切换操作直至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定值,其中,切换操作包括吸风机运行第二预定时间,执行换气状态切换。
进一步地,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定值时,实时检测当前换气状态的温度变化速率V,当温度变化速率V小于等于第二预定值时,执行换气状态切换直至检测到排气平均温度与吸气平均温度之间的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三预定值时,执行切换操作,其中,所述排气平均温度为所述换气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换气状态时的平均温度,所述吸气平均温度为所述换气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换气状态时的平均温度。
进一步地,温度变化速率V通过以下公式获得:其中,Tn表示第n次检测到的储热芯的温度,Tn-1为第n-1次检测到的储热芯的温度,检测到Tn的时间和检测到Tn-1的时间之间的间隔为t。
进一步地,换气状态切换的时间间隔在第四预定时间以上。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换气装置的壳体内设置有储热部,储热部包括储热芯,换气装置具有第一换气状态和第二换气状态,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空气在吸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室内接口进入储热部并与储热芯进行换热,此时室内空气将其自身的热能或冷能储存在储热芯中,然后通过室外接口排到室外。当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空气在吸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室外接口进入储热部并与储热芯进行换热,将之前储热芯所储存的热能或冷能传递给经过储热芯后的室外空气,然后通过室内接口排到室内。上述结构考虑到了室内热能或者室内冷能的损失,从而使得室内的制冷装置不必加大功率进行制冷或者制热,进而节省了电能,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气装置浪费电能的问题。另外上述换热芯不仅能够起到储存能量的作用还能够起到储存水分的作用,当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空气中的水分被储热芯吸收,当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空气经过储热芯的湿度调节后,其含水量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室内坏境的湿度平衡,进而改善了用户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换气装置处于制冷状态下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图1的换气装置处于制热状态下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图1的换气装置处于湿润环境下的流程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1的换气装置处于干燥环境下的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室内接口;12、室外接口;21、储热芯;22、储热盒;30、吸风机;40、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换气装置包括壳体10、储热部以及吸风机30。其中,壳体10具有室内接口11和室外接口12;储热部设置在壳体10内,储热部包括储热芯21,换气装置具有第一换气状态和第二换气状态,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接口11进入储热部并与储热芯21换热后通过室外接口12排到室外,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接口12进入储热部与储热芯21换热后通过室内接口11排到室内;吸风机30,设置在壳体10内,并处于室内接口11和室外接口12之间用于将室内空气或者室外空气吸入至储热部内。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换气装置的壳体10内设置有储热部,储热部包括储热芯21,换气装置具有第一换气状态和第二换气状态,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空气在吸风机30的作用下通过室内接口11进入储热部并与储热芯21进行换热,此时室内空气将其自身的热能或冷能储存在储热芯21中,然后通过室外接口12排到室外。当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空气在吸风机30的作用下通过室外接口12进入储热部并与储热芯21进行换热,将之前储热芯21所储存的热能或冷能传递给经过储热芯21后的室外空气,然后通过室内接口排到室内。上述结构考虑到了室内热能或者室内冷能的损失,从而使得室内的制冷装置不必加大功率进行制冷或者制热,进而节省了电能,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气装置浪费电能的问题。另外上述储热芯21不仅能够起到储存能量的作用还能够起到储存水分的作用,当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空气中的水分被储热芯21吸收,当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空气经过储热芯21的湿度调节后,其含水量得到了提高,从而保证了室内坏境的湿度平衡,进而改善了用户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储热芯21是任意一种可以吸收热量和水分并能够通过空气的材料,储热芯21在本申请中不具有独特性,只要满足可以吸收热量和水分并能通过空气的任意一种材料都可以。
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的空气先进入室内接口11,再进入储热芯21,将其自身的能量和水分储存在储热芯21中,然后通过吸风机30进入室外接口12最终排出室外。如图3所示,当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的空气先进入室外接口12,再进入储热芯21,吸收储热芯21内的能量和水分,然后通过吸风机30进入室内接口11最终排至室内。
如图4所示,当室内是制冷时且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冷空气经过温度较高的储热芯21后,储热芯21的热能传递到冷空气中,此时的储热芯21温度下降,空气的温度上升形成热风,然后上述热风将会排出至室外,与室外的热空气混合。当换气装置切换为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的热空气经过温度较低的储热芯21后,便会将空气中的热量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储热芯21上面去,带走热量后的冷空气便吸进室内。上述第一换气状态与第二换气状态来回切换,形成工作循环。
如图5所示,当室内是制热时且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热空气经过温度较低的储热芯21后,空气中的热能传递到储热芯21中,此时的储热芯21温度上升,空气的温度下降形成冷风,然后上述冷风将会排出至室外,与室外的冷空气混合。当换气装置切换为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的冷空气经过温度较高的储热芯21后,冷空气便会吸收储热芯21的能量,储热芯21的温度下降,空气的温度上升形成热风,然后吹进室内。上述第一换气状态与第二换气状态来回切换,形成工作循环。
如图6所示,当室内的空气相对室外较湿润的时且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湿润的空气遇到干燥的储热芯21时,空气中的水分便会依附在上面,而排出去的空气经过被吸收掉水分后变得相对干燥,这时,排出去的为相对干燥的空气。当换气装置切换为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干燥的空气经过含有充足水分的储热芯21,便会带走里面的水分形成湿润的空气吸进室内。上述第一换气状态与第二换气状态来回切换,形成工作循环。
如图7所示,当室内的空气相对室外比较干燥时,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干燥的空气遇到含有充足水分的储热芯21,便会将其中的水分带走排出室外。当换气装置切换为第二换气状态时,外界湿润空气遇到相对干燥的储热芯的时候,空气中的水分便会依附在储热芯21上,这时吸进室内的便是相对干燥的空气了。上述第一换气状态与第二换气状态来回切换,形成工作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热部还包括储热盒22,储热芯21设置在储热盒22内,储热盒22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进风口与室内接口11连通且出风口与室外接口12连通,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进风口与室外接口12连通且出风口与室内接口11连通。具体地,当换气装置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的空气先进入室内接口11,再通过进风口进入储热芯21,将其自身的能量和水分储存在储热芯21中,然后通过相互连通的出风口和室外接口12最终排出室外。当换气装置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的空气先进入室外接口12,再通过进风口进入储热芯21,吸收储热芯21内的能量和水分,然后通过相互连通的出风口和室内接口11最终排至室内。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换气装置还包括:换向阀40,换向阀40设置在壳体10内,换向阀40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储热部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第一流道连通进风口与室内接口11,并且第二流道连通出风口与室外接口12,储热部处于第二换气状态时第一流道连通出风口与室外接口12,并且第二流道连通进风口与室内接口11。上述结构通过换向阀切换第一换气状态与第二换气状态,一方面使得整个产品的结构更加简单,另一方面使得产品的生产变得更加容易,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风机30设置在储热盒22内。具体地,吸风机30具有吸风机吸气口和吸风机出气口,上述吸风机吸气口与储热盒22的进风口相连接,上述吸风机出气口与储热盒22的出风口相连接。上述结构简单,将吸风机30设置在储热盒22内减小了产品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热芯21位于进风口和吸风机30之间。上述结构使得被吸风机30吸入的气体能够从进风口进入储热部,并尽可能多的通过储热芯21。即,上述结构使得被吸入的气体的能量能够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储热芯21或是使得储热芯21的能量能够尽可能多地传递给空气,降低了室内热能或者室内冷能的损失,从而使得室内的制冷装置不必加大功率进行制冷或者制热,进而节省了电能,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气装置浪费电能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储热部还包括用于测量储热芯温度的感温包。上述结构能够实时测量储热芯21的温度,通过测量储热芯21的温度来控制第一换气状态与第二换气状态之间的切换。因此,上述结构使得第一换气状态与第二换气状态之间的切换时机更加合理,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室内热能或者室内冷能的损失,从而使得室内的制冷装置不必加大功率进行制冷或者制热,进而节省了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上述感温包镶在储热芯21的正中央。
具体地,当室内是制冷时且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冷空气经过温度较高的储热芯21后,储热芯21的热能传递到冷空气中,此时的储热芯21温度下降,空气的温度上升形成热风,然后上述热风将会排出至室外。当感温包检测到的温度不在持续下降后,换向阀40将换气装置从第一换气状态切换为第二换气状态,当换气装置切换为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的热空气经过温度较低的储热芯21后,便会将空气中的热量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储热芯21上面去,带走热量后的冷空气便吸进室内。当感温包检测到的温度不在持续上升时,换向阀40将换气装置从第二换气状态切换为第一换气状态,如此循环下去。
当室内是制热时且处于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热空气经过温度较低的储热芯21后,空气中的热能传递到储热芯21中,此时的储热芯21温度上升,空气的温度下降形成冷风,然后上述冷风将会排出至室外。当感温包检测到的温度不在持续上升后,换向阀40将换气装置从第一换气状态切换为第二换气状态,当换气装置切换为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的冷空气经过温度较高的储热芯21后,冷空气便会吸收储热芯21的能量,储热芯21的温度下降,空气的温度上升形成热风,然后吹进室内。当感温包检测到的温度不在持续上下降时,换向阀40将换气装置从第二换气状态切换为第一换气状态,如此循环下去。
在本实施例中,感温包设置在储热芯的中心处。上述结构使得储热芯的温度检测更加准确,进一步地使得第一换气状态与第二换气状态之间的切换时机更加合理,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室内热能或者室内冷能的损失,从而使得室内的制冷装置不必加大功率进行制冷或者制热,进而节省了电能。
在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器包括换气装置,换气装置为上述的换气装置。由于上述的换气装置具有节省电能等优点,因此具有上述换气装置的空调器也具有上述优点。
在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换气装置或者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储热芯21的初始温度T0;
吸风机30运行第一预定时间后,获取储热芯21的当前温度,根据初始温度T0与当前温度T得到初始温度T0与当前温度T之间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并判断第一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定值,
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执行切换操作直至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定值,其中,切换操作包括吸风机30运行第二预定时间,执行换气状态切换。
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定值时,实时检测当前换气状态的温度变化速率V,
当温度变化速率V小于等于第二预定值时,执行换气状态切换直至检测到排气平均温度与吸气平均温度之间的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三预定值时,执行切换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换气状态切换为从第一换气状态切换为第二换气状态,或者从第二换气状态切换为第一换气状态。上述换气状态切换是通过控制换向阀40实现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上述换气状态切换也可以通过其他具有换向功能的设备实现。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排气平均温度指的是在换气装置在第一换气状态下的总温度除以第一换气状态所持续的时间。上述吸气平均温度指的是在换气装置在第二换气状态下的总温度除以第二换气状态所持续的时间,当检测到排气平均温度与吸气平均温度之间的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三预定值时,则说明换气装置不再处于制冷或制热环境,需要执行换气状态切换,使得换气装置重新进入制冷或制热环境。
上述控制方法实际上是去判断初始温度T0与当前温度T之间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一预定值时,说明换气装置并没有处于制冷或制热环境,此时需要执行定时的换气状态切换,直至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定值为止,即直至换气装置处于制冷或制热环境为止。当换气装置处于制冷或制热环境时,就开始通过温度变化速率来控制换气状态切换。当温度变化速率小于第二预定值时,则说明储热芯21已经饱和,也就是说储热芯21很难再吸收或是释放能量了,此时切换换气状态,使得储热芯21可以对应地释放或是吸收能量,从而使得第一换气状态与第二换气状态之间的切换时机更加合理,降低了室内热能或者室内冷能的损失,使得室内的制冷装置不必加大功率进行制冷或者制热,进而节省了电能,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气装置浪费电能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变化速率V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Tn表示第n次检测到的储热芯21的温度,Tn-1为第n-1次检测到的储热芯21的温度,检测到Tn的时间和检测到Tn-1的时间之间的间隔为t。上述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储热芯21实际的温度变化速率,从而使得第一换气状态与第二换气状态之间的切换时机更加合理。
在本实施例中,换气状态切换的时间间隔在第四预定时间以上。上述步骤使得换气状态切换不那么频繁,一方面降低了设备所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保证了换气装置的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换气装置,所述换气装置包括:
壳体(10),具有室内接口(11)和室外接口(12);
储热部,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储热部包括储热芯(21),所述换气装置具有第一换气状态和第二换气状态,所述换气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换气状态时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接口(11)进入所述储热部并与所述储热芯(21)换热后通过所述室外接口(12)排到室外,所述换气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换气状态时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室外接口(12)进入所述储热部与所述储热芯(21)换热后通过所述室内接口(11)排到室内,所述储热芯(21)能够吸收热量和水分;
吸风机(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处于所述室内接口(11)和所述室外接口(12)之间用于将所述室内空气或者所述室外空气吸入至所述储热部内;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储热芯(21)的初始温度T0;
所述吸风机(30)运行第一预定时间后,获取所述储热芯(21)的当前温度T,根据初始温度T0与所述当前温度T得到所述初始温度T0与所述当前温度T之间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并判断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定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执行切换操作直至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其中,所述切换操作包括所述吸风机(30)运行第二预定时间,执行换气状态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时,实时检测当前换气状态的温度变化速率V,
当所述温度变化速率V小于等于第二预定值时,执行所述换气状态切换直至检测到排气平均温度与吸气平均温度之间的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三预定值时,执行所述切换操作,其中,所述排气平均温度为所述换气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换气状态时的平均温度,所述吸气平均温度为所述换气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换气状态时的平均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变化速率V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所述Tn表示第n次检测到的所述储热芯(21)的温度,所述Tn-1为第n-1次检测到的所述储热芯(21)的温度,检测到所述Tn的时间和检测到所述Tn-1的时间之间的间隔为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状态切换的时间间隔在第四预定时间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部还包括储热盒(22),所述储热芯(21)设置在所述储热盒(22)内,所述储热盒(22)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气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换气状态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内接口(11)连通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室外接口(12)连通,所述换气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换气状态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外接口(12)连通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室内接口(1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装置还包括:换向阀(40),所述换向阀(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换向阀(40)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储热部处于所述第一换气状态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内接口(11),并且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室外接口(12),所述储热部处于所述第二换气状态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室外接口(12),并且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内接口(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机(30)设置在所述储热盒(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芯(21)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吸风机(3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部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储热芯(21)温度的感温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包设置在所述储热芯(21)的中心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94184.6A CN105805877B (zh) | 2016-05-04 | 2016-05-04 | 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94184.6A CN105805877B (zh) | 2016-05-04 | 2016-05-04 | 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05877A CN105805877A (zh) | 2016-07-27 |
CN105805877B true CN105805877B (zh) | 2018-11-09 |
Family
ID=56456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94184.6A Active CN105805877B (zh) | 2016-05-04 | 2016-05-04 | 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058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6507B (zh) * | 2017-04-25 | 2021-05-18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提升风电就地消纳的蓄热式电锅炉优化方法和装置 |
CN108592357A (zh) * | 2018-06-12 | 2018-09-28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一种鼻孔式换热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5314A (zh) * | 2010-03-30 | 2010-09-08 | 德华科电器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一体式热泵的风循环系统 |
CN102057226A (zh) * | 2008-06-18 | 2011-05-1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气装置 |
CN203731619U (zh) * | 2013-10-18 | 2014-07-23 | 王雪阳 | 新风系统 |
CN205619495U (zh) * | 2016-05-04 | 2016-10-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08548B2 (ja) * | 2001-12-07 | 2005-01-1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JP4316201B2 (ja) * | 2002-07-30 | 2009-08-19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注出栓及び該注出栓を使用した容器 |
JP2007240125A (ja) * | 2006-03-13 | 2007-09-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換気装置 |
JP5263111B2 (ja) * | 2009-10-05 | 2013-08-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 |
JP5937811B2 (ja) * | 2011-11-28 | 2016-06-22 | パッシブエネルギ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蓄熱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換気ユニット |
-
2016
- 2016-05-04 CN CN201610294184.6A patent/CN1058058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7226A (zh) * | 2008-06-18 | 2011-05-1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气装置 |
CN101825314A (zh) * | 2010-03-30 | 2010-09-08 | 德华科电器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一体式热泵的风循环系统 |
CN203731619U (zh) * | 2013-10-18 | 2014-07-23 | 王雪阳 | 新风系统 |
CN205619495U (zh) * | 2016-05-04 | 2016-10-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05877A (zh) | 2016-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61256B (zh) | 换气装置 | |
CN106662355B (zh) | 空调换气装置 | |
CN106489055B (zh) | 换气装置 | |
CN108826793A (zh) | 冰箱、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7664340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CN201688518U (zh) | 能对空气除湿的多功能空调扇 | |
CN105276736B (zh) | 一种带冷凝再热的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 |
CN102506486B (zh)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201731567U (zh) | 一种多功能空调装置 | |
CN106016989A (zh) | 一种烟草干燥装置 | |
CN102278799A (zh) |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990696A (zh) | 半导体热电干燥系统及除湿干燥设备 | |
CN207094824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5805877B (zh) | 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10017564A (zh) | 双冷源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116229U (zh) | 一种中央空调的换气系统 | |
CN107270448A (zh) | 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676892A (zh)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CN109595705A (zh) | 一种节能泳池热泵除湿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5758056B (zh)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7621009A (zh) | 室内机 | |
CN107062470A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恒温除湿控制方法 | |
CN205641664U (zh)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5619495U (zh) | 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839202A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除湿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