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9064B - 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49064B CN102049064B CN200910198403.0A CN200910198403A CN102049064B CN 102049064 B CN102049064 B CN 102049064B CN 200910198403 A CN200910198403 A CN 200910198403A CN 102049064 B CN102049064 B CN 1020490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ting
- silicon
- electrolyte
- titanium oxide
- pr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生物陶瓷涂层和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涂层呈多孔纳米结晶结构,与基体结合紧密,涂层物相主要由纯锐钛矿或锐钛矿/金红石复合相组成,涂层中硅元素的含量在0.01~25wt%范围内可控。本发明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特定的电解液中,直接在钛或钛合金表面一步法原位生成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可用作人工骨、人工关节和牙种植体等部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生物陶瓷涂层和纳米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生物医用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得到飞速发展。其中,钛及其合金以其较低的弹性模量、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用作外科手术植入体材料。研究表明:钛及其合金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主要归因于其表面在空气中自然形成的一层氧化钛薄膜。因此,氧化钛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然而,氧化钛生物惰性的本质使其在体内难以有效诱导新骨形成,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研究表明,在模拟体液中,类骨磷灰石能够在溶胶凝胶法获得的纳米结构薄膜表面形成[UchidaM,KimHM,KokuboT,FujibayashiS,NakamuraT.Structuraldependenceofapatiteformationontitaniagelsinsimulatedbodyfluid.J.BiomedMaterRes.64A(2003)164-170],这表明氧化钛材料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中国专利ZL200510029743.2和ZL200510023170.2分别公布了一种氢离子注入和紫外辐照提高等离子体喷涂纳米氧化钛涂层生物活性的方法,表明通过一定的后处理活化方法,能够获得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氧化钛涂层。然而,在一些深入的生化性能指标,如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特异性蛋白吸附、生长因子和基因的表达等方面,氧化钛涂层的表现仍有待提高。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动物骨骼生长必需的一种元素。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研究发现,在老鼠的新生骨区域有大量硅元素富集;在骨骼和软骨组织中硅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部位[CarliseE.Si:apossiblefactorinbonecalcification.Science167(1970)279-280;SchwarzK.AboundformofSiinglycosaminoglycansandpolyuronides.ProcNatAcadSciUSA70(1973)1608-1612]。科学家还通过对小鸡饲料中硅含量的控制研究了硅对骨骼生长的作用:新生的小鸡被分为两组,一组喂食硅含量只有2μg/g的饲料,另一组喂食硅含量100mg/g的饲料。26天后,前一组小鸡的平均重量为76g,而后一组小鸡的平均重量达到了116g[CarliseE.Si:anessentialelementforthechick.Science178(1972)619-621.]。研究还发现,硅元素能够显著促进造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提高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基因表达[PietakAM,ReidJW,StottMJ,SayerM.Siliconsubstitutioninthecalciumphosphatebioceramics.Biomaterials28(2007)4023-403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也表明,有超过60种基因都是硅敏感性的[Hidebrand,HigginsD,BusserK,VolcaniB,Siliconresponsivec-DNAcloneisolatedfromthemarinediatomcylindrothecafusiformis,Gene.132(1993)213-218.]。因此,将硅元素掺杂到氧化钛涂层中,有望改善其生物学性能,获得可应用于临床的氧化钛承载骨组织修复与替代材料。此外,硅掺杂氧化钛材料良好的光催化性能[YanX,HeaJ,EvansDG,DuanX,ZhuY.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andphotocatalyticactivityofSi-dopedandrareearth-dopedTiO2frommesoporousprecursors.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55(2005)243-252],也使其有望在光催化领域获得应用。
有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相比于传统材料在促进造骨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WebsterTJ,SiegelRW,BiziosR.Enhancedfunctionsofosteoblastsonnanophaseceramics.Biomaterials21(2000)1803-1810.]。纳米材料通过对表面能和表面结构的改善,能够显著促进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BalasundaramG,WebsterTJ.Aperspectiveonnanophasematerialsfororthopedicimplantapplications.JMaterChem16(2006)3737-3745]。另一方面,多孔材料,尤其是具有微米级孔径的材料也能显著促进细胞的粘附和增殖,且多孔材料在体内有利于新骨的内生长,增强新生骨和植入体之间的结合,加速患者康复[AkinFA,ZreiqatH,JordanS,WijesundaraMBJ,HanleyL.PreparationandanalysisofmacroporousTiO2coatingsonTisurfaceforbone-tissueimplants.JBiomedMaterRes57(2001)588-596.]。
微弧氧化技术又称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是一种直接在钛、镁、锆、铝等阀金属表面原位氧化生成陶瓷涂层的新技术。其涂层呈多孔和纳米结构,与基体结合强度高,且不受工件几何外形的限制,还可以通过对电解液的调节实现膜层成分和功能的调节。本发明拟通过对微弧氧化电解液的调节与控制,获得硅掺杂含量可控的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从而改善涂层的生物学和光催化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氧化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硅元素优异的生物学性能,以及微弧氧化技术不受工件几何外形限制,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并具有多孔和纳米结构而提出的。也即采用微弧氧化技术选用合适的工艺条件,在一定的电解液中,在钛或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具有多孔和纳米结构,且涂层与基体牢固结合的硅掺杂氧化钛涂层材料。
本发明的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a、提供一种包含有硅元素的电解液,并辅以至少一种辅助起弧的电解质;
b、在上述特定电解液中,以钛或钛合金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采用直流脉冲电源对钛或钛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
c、电流密度0.1~5A/cm2、电压300~600V、频率500~2000Hz、占空比10~80%;
d、微弧氧化时间为1~60min;
e、制备过程电解液温度不超过60℃。
所述电解液中硅元素的最佳含量范围为0.01~0.5mol/L,辅助起弧的电解质最佳含量范围为0.01~2mol/L。提供硅元素的电解质优选硅酸钠、硅酸钾、硅酸钾钠或其它可溶性硅酸盐中的至少一种;辅助起弧的电解质优选乙酸钙、甘油磷酸钠、磷酸氢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磷酸、硝酸或乙酸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方法制备的硅掺杂氧化钛涂层,呈多孔和纳米结晶结构形态,与基体结合紧密,涂层物相主要由纯锐钛矿或锐钛矿/金红石复合相组成。通过调整电解液组成、浓度和工艺条件,可使涂层中硅元素的含量在0~25wt%范围内可控,即增大电解液浓度、延长微弧氧化处理时间或增大处理电流/电压,涂层中硅元素含量升高。
MG63造骨细胞在该涂层表面能够快速粘附和增殖,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采用MTT法研究表明[WangGC,LiuXY,GaoJH,DingCX.Invitrobioactivityandphasestabilityofplasma-sprayednanostructured3Y-TZPcoatings.ActaBiomater6(2009)2270-2278],该涂层与未掺杂氧化钛涂层相比能够显著提高造骨细胞在涂层表面的增殖速率和活力。将涂层浸泡在缓冲溶液中时,硅离子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从涂层中连续释放。
采用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在钛或钛合金表面制得的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可直接用作承载骨组织修复与替换材料,并在光催化领域有着潜在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制备的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与骨质具有接近的弹性模量,结合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多孔和纳米结构,有利于新骨的生长与结合。
2、本发明是在钛或钛合金表面一步法原位生成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且可以通过调整电解液组成、浓度和工艺条件,使涂层中硅元素含量在0~25wt%范围内可控。
3、本发明制备的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比现有的氧化钛涂层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造骨细胞在该涂层表面增殖速率更快、活力更强,可用作人工骨、人工关节和牙种植体等承载部位的替换材料,并在光催化领域有着潜在应用。
4、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快捷,操作简便、可控,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供的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表面扫描电镜照片。(a)500倍;(b)50000倍。可见涂层呈多孔和纳米结构。
图2本发明提供的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见涂层由锐钛矿和金红石组成。
图3本发明提供的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表面EDS图谱。可见硅元素成功掺杂到涂层中。
图4本发明提供的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截面形貌及硅元素的面分布EDS图谱。可见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硅元素在涂层中分散均匀,不仅在涂层表层存在,在涂层最底部也存在。
图5本发明提供的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表面培养MG63造骨细胞3天后的形貌。可见细胞在涂层表面充分铺展,显示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没有细胞毒性。
图6本发明提供的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表面培养MG63造骨细胞1、3、5和7天的MTT检测结果。表明硅掺杂氧化钛涂层相比未掺杂氧化钛涂层能够显著促进细胞在涂层表面的增殖速率,MG63细胞在硅掺杂涂层表面的活力更强。
图7本发明提供的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浸泡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1至9天的硅离子释放情况。ICP-OES结果表明硅离子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从涂层中连续释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特点和效果。绝非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a)使用去离子水将0.1mol/L的硅酸钠、0.05mol/L的乙酸钙与0.05mol/L的甘油磷酸钠混合配制成电解液。(b)以钛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采用直流脉冲电源在恒定电流密度0.01A/cm2、电压350~420V、频率800Hz、占空比10%的条件下处理3min,保持电解液温度低于60℃。(c)样品取出后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并自然干燥。经检测,涂层厚度约5-8μm,元素组成主要为Ti、O、Si、Ca和P,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涂层相组成主要为锐钛矿和金红石,EDS结果表明涂层中硅元素含量约为12.3wt%,SEM分析显示涂层孔径小于10μm,晶粒尺度10-80nm。MG63细胞能够在涂层表面快速粘附、铺展和增殖,显示出涂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实施例2
(a)使用去离子水将0.04mol/L的硅酸钠、0.1mol/L的乙酸钙与0.05mol/L的甘油磷酸钠混合配制成电解液。(b)以钛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采用直流脉冲电源在恒定电流密度1A/cm2、电压500~540V、频率800Hz、占空比10%的条件下处理4min,保持电解液温度低于60℃。(c)样品取出后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并自然干燥。经检测,涂层厚度约20-30μm,元素组成主要为Ti、O、Si、Ca和P,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涂层相组成主要为锐钛矿和金红石,EDS结果表明涂层中硅元素含量约为3.6wt%,SEM分析显示涂层孔径小于15μm,晶粒尺度20-90nm。MG63细胞能够在涂层表面快速粘附、铺展和增殖,显示出涂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实施例3
(a)使用去离子水将0.08mol/L的硅酸钠、0.2mol/L的乙酸钙、0.05mol/L的甘油磷酸钠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混合配制成电解液。(b)以钛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采用直流脉冲电源在恒定电流密度0.6A/cm2、电压400~480V、频率1000Hz、占空比30%的条件下处理10min,保持电解液温度低于60℃。(c)样品取出后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并自然干燥。经检测,涂层厚度约25-40μm,元素组成主要为Ti、O、Si、Ca和P,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涂层相组成主要为金红石和锐钛矿,EDS结果表明涂层中硅元素含量约为8.7wt%,SEM分析显示涂层孔径小于20μm,晶粒尺度40-100nm。MG63细胞能够在涂层表面快速粘附、铺展和增殖,显示出涂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实施例4
(a)使用去离子水将0.04mol/L的硅酸钠、0.1mol/L的乙酸钙与0.03mol/L的甘油磷酸钠混合配制成电解液。(b)以Ti6Al4V合金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采用直流脉冲电源在恒定电流密度0.5A/cm2、电压400~480V、频率800Hz、占空比20%的条件下处理4min,保持电解液温度低于60℃。(c)样品取出后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并自然干燥。经检测,涂层厚度约10-20μm,元素组成主要为Ti、O、Si、Ca、P和Al,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涂层相组成为纯锐钛矿,EDS结果表明涂层中硅元素含量约为2.4wt%,SEM分析显示涂层孔径小于15μm,晶粒尺度20-80nm。MG63细胞能够在涂层表面快速粘附、铺展和增殖,显示出涂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实施例5
(a)使用去离子水将0.05mol/L的硅酸钾和0.1mol/L的磷酸混合配制成电解液。(b)以钛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采用直流脉冲电源在恒定电流密度1.5A/cm2、电压450~500V、频率1500Hz、占空比30%的条件下处理1min,保持电解液温度低于60℃。(c)样品取出后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并自然干燥。经检测,涂层厚度约5-7μm,元素组成主要为Ti、O、Si和P,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涂层相组成为纯锐钛矿,EDS结果表明涂层中硅元素含量约为4.3wt%,SEM分析显示涂层孔径小于10μm,晶粒尺度10-80nm。MG63细胞能够在涂层表面快速粘附、铺展和增殖,显示出涂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实施例6
(a)使用去离子水将0.1mol/L的硅酸钾钠、0.1mol/L的氢氧化钠和0.05mol/L的甘油磷酸钠混合配制成电解液。(b)以镍钛合金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采用直流脉冲电源在恒定电流密度0.3A/cm2、电压350~420V、频率500Hz、占空比50%的条件下处理5min,保持电解液温度低于60℃。(c)样品取出后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并自然干燥。经检测,涂层厚度约8-15μm,元素组成主要为Ti、O、Si、Na、P和Ni,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涂层相组成主要为锐钛矿和金红石,EDS结果表明涂层中硅元素含量约为14.8wt%,SEM分析显示涂层孔径小于20μm,晶粒尺度20-100nm。MG63细胞能够在涂层表面快速粘附、铺展和增殖,显示出涂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Claims (5)
1.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制备方法,涂层呈多孔纳米结晶结构,与基体结合紧密,涂层物相主要由纯锐钛矿或锐钛矿/金红石复合相组成,涂层中硅元素的含量在0.01~25wt%,其特征在于: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特定的电解液中,直接在钛或钛合金表面一步法原位生成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包括下述步骤:
(1)提供一种包含有硅元素的电解液,并辅以至少一种辅助起弧的电解质;
(2)在上述特定电解液中,以钛或钛合金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采用直流脉冲电源对钛或钛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
(3)电流密度0.1~5A/cm2、电压300~600V、频率500~2000Hz、占空比10~80%;
(4)微弧氧化时间为1~60min;
(5)制备过程电解液温度不超过60℃,
其中,所述电解液中硅元素含量范围为0.01~0.5mol/L。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元素的含量在0.01~15wt%。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起弧的电解质含量范围为0.01~2mol/L。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硅元素的电解质优选硅酸钠、硅酸钾、硅酸钾钠或其它可溶性硅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辅助起弧的电解质优选乙酸钙、甘油磷酸钠、磷酸氢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磷酸、硝酸或乙酸中的至少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98403.0A CN102049064B (zh) | 2009-11-06 | 2009-11-06 | 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98403.0A CN102049064B (zh) | 2009-11-06 | 2009-11-06 | 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49064A CN102049064A (zh) | 2011-05-11 |
CN102049064B true CN102049064B (zh) | 2016-08-03 |
Family
ID=4395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98403.0A Active CN102049064B (zh) | 2009-11-06 | 2009-11-06 | 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490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83303B2 (en) | 2011-06-03 | 2016-03-15 | DePuy Synthes Products, Inc. | Surgical implant |
CN102526800A (zh) * | 2012-01-05 | 2012-07-0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微弧氧化钛种植体上载头孢唑啉钠药物膜的方法 |
CN103147111B (zh) * | 2013-03-25 | 2016-02-24 | 邹智群 | 一种纯钛微弧氧化涂层及其应用 |
CN104099654A (zh) * | 2014-07-24 | 2014-10-1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多孔硅酸钙生物活性涂层的制备方法 |
CN105597157B (zh) * | 2015-12-28 | 2018-07-27 | 周建宏 | 一种可促进血管形成与抗感染生物活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7866210B (zh) * | 2016-09-23 | 2020-08-04 | 长沙立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钛基掺杂型二氧化钛光催化网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277501A (zh) * | 2017-12-19 | 2018-07-13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Si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
CN109524656A (zh) * | 2018-11-26 | 2019-03-26 | 天津师范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钛/氧化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1890A (zh) * | 2001-10-30 | 2002-06-05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1280450A (zh) * | 2008-05-08 | 2008-10-08 | 南昌航空大学 | 一种减少钛合金表面摩擦系数的微弧氧化工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625C (zh) * | 2002-03-01 | 2004-04-28 | 西安交通大学 | 多孔纳米氧化钛基复相生物活性表层及其制备工艺 |
-
2009
- 2009-11-06 CN CN200910198403.0A patent/CN1020490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1890A (zh) * | 2001-10-30 | 2002-06-05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硅灰石涂层-钛合金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1280450A (zh) * | 2008-05-08 | 2008-10-08 | 南昌航空大学 | 一种减少钛合金表面摩擦系数的微弧氧化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钛合金微弧氧化膜成分特性分析;金光等;《材料保护》;20051130;59-60 * |
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特点及成膜分析;黄平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0430;第32卷(第4期);272-275 * |
阳极电压对医用钛材微弧氧化的影响;李卫等;《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1231;第27卷(第2期);97-100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49064A (zh) | 2011-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49064B (zh) | 一种硅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71005B (zh) | 一种锌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90982B (zh) | 一种人工牙根或关节材料及其微弧氧化制备方法 | |
CN100496622C (zh) | 含锶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74876B (zh) | 钛金属表面生物活性膜层及其喷砂-微弧氧化复合工艺 | |
CN102743789B (zh) | 具有微纳米分级拓扑表面结构的人工牙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97157B (zh) | 一种可促进血管形成与抗感染生物活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570874B (zh) | 原位生成含TiO2/HA/CaCO3梯度膜层的方法 | |
CN100423794C (zh) | 活性生物压电陶瓷涂层及在钛基体表面制备该涂层的方法 | |
CN102732882B (zh) | 具有微纳米分级拓扑表面结构的人工关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54708A (zh) | 等离子微弧氧化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膜的方法 | |
CN102438671A (zh) | 离子取代磷酸钙涂层 | |
CN109680266A (zh) | 一种在钛合金表面制备钽原子掺杂的生物活性陶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28974A (zh) | 一种镁掺杂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0565144A (zh) | 一种兼具抗菌和促成骨的多孔生物陶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Bai et al. |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loaded TiO 2 nanotube arrays for medical implants | |
Fathyunes | Effect of ultrasonic wave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calcium phosphate/nano-sized silica composite coating | |
CN104001207B (zh) | 一种医用钛表面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082290A (zh) | 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和抗菌性能的氧化锌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制备方法及用途 | |
CN102605410A (zh) | 钛金属表面制备含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复合膜层的方法 | |
CN100341587C (zh) | 用作人工骨骼的钛或钛合金生物医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338425A (zh) | 一种钛表面含锶磷酸盐生物活性转化膜的制备方法 | |
Liu et al. | Preparation and 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r-containing microarc oxidation layer on titanium implants | |
Tanurat et al. | Osteoblast proliferation on graphene oxide eletrodeposited on anodized titanium | |
CN110241453A (zh) | 一种缓释氟和铈的可降解锌合金骨钉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