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8165B - 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8165B
CN102048165B CN200910209610.1A CN200910209610A CN102048165B CN 102048165 B CN102048165 B CN 102048165B CN 200910209610 A CN200910209610 A CN 200910209610A CN 102048165 B CN102048165 B CN 102048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crc
purine
food
product
food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96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8165A (zh
Inventor
陈任道
温秋燕
许芳华
蔡孟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ODSTUF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ST OF FINANCIAL GROUP LEGAL PERSONS
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FOODSTUF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ST OF FINANCIAL GROUP LEGAL PERS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ODSTUF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ST OF FINANCIAL GROUP LEGAL PERSONS filed Critical FOODSTUF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ST OF FINANCIAL GROUP LEGAL PERSONS
Priority to CN2009102096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48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48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8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8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8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该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包括:将一具有分解嘌呤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培养于一可食性材料中,其中该微生物是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BCRC 30118(对应于ATCC 11493)、BCRC 30133(对应于ATCC 26850)、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或米根霉(Rhizopusoryzae)BCRC 31108(对应于ATCC 5236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得的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一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将一具有分解嘌呤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培养于一可食性材料中,其中该微生物是米曲菌(Aspergillusoryzae)BCRC 30118(对应于ATCC 11493)、BCRC 30133(对应于ATCC26850)、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或米根霉(Rhizopus oryzae)BCRC 31108(对应于ATCC 52362)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
背景技术
痛风(gout)是一种由尿酸的过度产生(overproduction)或排泄不足(underexcretion)所引起的单钠尿酸盐结晶(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的沉积而造成的疾病。一般而言,在一为7的pH值下,有超过90%的尿酸是以单钠尿酸盐的形式存在,而单钠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关节的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滑液(synovial fluid)、肌腱(tendon)以及其他软组织(soft tissue)中,或者会在肾脏中形成尿酸结石(uric acid stone)。痛风通常与被升高的血清尿酸位准(serum uric acid levels)有关联,它的临床症状包括急性与慢性关节炎(acute and chronic arthritis)、痛风石(tophi)、间质肾病(interstitial renal disease)以及尿酸肾结石(uricacid nephrolithiasis)(J.R.Pittman and M.H.Bross(1999),AmericanFamily Physician,59:1799-1806)。
高尿酸血症(hyperur icemia)被定义为在一男性个体中具有一大于7mg/dL(420μmol/L)的血液单钠尿酸盐位准,或者在一女性个体中具有一大于6mg/dL(360μmol/L)的血液单钠尿酸盐位准。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展的一个危险因子,但是它与急性痛风之间的确切关联性仍是未知的。此外,高尿酸血症也被发现与高三酸甘油酯症(hypertriglyceridemia)、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以及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的发展有关联。
尿酸是嘌呤代谢(purine metabolism)的最终氧化产物(finaloxidation product),它不具有生理角色(physiologic role)并且会被排泄至尿液中。有许多病理学的研究指出,富含嘌呤的食品(purine-richfood)的摄取是痛风以及高尿酸血症的起因。由于富含嘌呤的食品的过度摄取以及肥胖(obesity)等因素,痛风以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incidence)和盛行率(prevalence)已逐年增加,并且病患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降低嘌呤含量的摄取被认为是可以有效预防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方法。
在日常饮食当中有许多富含嘌呤的食品,包括:菇类(mushrooms)、豆类(legumes)、肉类、海鲜(seafood)、鱼精(soft roe)、蛋以及酒精饮料(alcoholic beverages)等。大多数富含嘌呤的食品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以及含有许多生物活性成分,但是这些富含嘌呤的食品因为会造成痛风而使得可摄食此类食品的人口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富含嘌呤的食品中的嘌呤化合物含量即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研发课题。
目前已知有许多物理性或化学性方法可供用于降低富含嘌呤的食品中的嘌呤化合物含量,例如:(1)利用不同的加工处理(processing treatment)[诸如,水洗(washing)、水煮(boiling)、蒸煮(steam cooking)、烘烤(roasting)以及干燥(drying)]来降低海鲜食品(seafood)(例如鱼、虾等)的嘌呤化合物含量;(2)以吸附剂(adsorbent)[诸如,活性炭(activated charcoal)与沸石(zeolite)]来移除经发酵的麦芽饮料(fermented malt beverages)中的嘌呤化合物(参见US 2004/0241282A1以及CN 1743444A);以及(3)减少大麦芽(barley malt)的使用量以及利用稀释处理(dilution treatment)来降低啤酒中的嘌呤化合物含量(参见CN 1743444 A以及CN 1563321 A)。
近年来,利用生物学法(biological method)[例如生物分解(biodecomposition)]来降低食品中的嘌呤化合物含量已开始受到重视。
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是一种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us),它是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散囊菌目(Eurotiales)、发菌科(Trichocomaceae)、曲菌属(Aspergillus)。米曲菌的菌落(colony)呈平坦(plane)或放射状皱纹(radially furrowed);菌丝(hyphae)是白色;分生孢子头(conidial heads)是灰黄色或橄榄色;分生孢子柄(conidiophores)顶端膨大为囊泡(vesicles);囊泡上具有并瓦梗(phialides),着生链状分生孢子(conidia);分生孢子的表面平滑(smooth)或细微突起(fincly roughened),大小可达7μm以上。基迪福格斯(G.D.Vogels)与西凡德尔德福特(C.Van Der Drift)曾报导,米曲菌会生成黄嘌呤去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 se,XDH)、尿酸酶(uricase,Uri)、尿囊素酶(allantoinase,An)以及尿囊酸酶(allantoicase,Ac)(G.D.Vogelsand C.Van Der Drift(1976),Bacteriol.Rev.,40:403-468)。米曲菌常被应用于制造酱油(soybean sauce)、味噌(miso)、醋(vinegar)以及甜面酱(sweet bean sauce)等,并且也可被应用于生产多种酵素[诸如,淀粉酶(amylase)以及蛋白酶(protease)]。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是一种丝状真菌,它是属于真菌界(Fung i)、接合菌门(Zygomycota)、接合菌纲(Zygomycetes)、毛霉目(Mucorales)、毛霉科(Mucoraceae)、根霉菌属(Rhizopus)。米根霉的菌落是灰褐色,具有假根(rhizoids);孢子囊柄(sporangiophores)顶端会产生球状孢子囊(sporangia);孢子囊大小约为160-240μm,具有囊托(apophyses)、中轴(columellae)以及大量的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s)。米根霉常被应用于制造酒精饮料以及生产多种有机酸(organic acid)[诸如,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草酸(oxal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以及乳酸(lactic acid)等]。
US 6,013,288揭示一种用以制造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啤酒的方法,该方法是借由使用一经分离的嘌呤核苷磷酸酶(isolated purinenucleoside phosphorylase)和/或一经分离的嘌呤核苷酶(isolatedpurine nucleosidase)来将麦芽汁(wort)中的嘌呤核苷(purinenucleosides)分解成嘌呤碱基(purine bases),并且将所得到的具有被降低的嘌呤核苷含量的麦芽汁应用在一啤酒制造过程中。该嘌呤核苷酶可得自于曲菌属(Aspergillus)[例如:米曲菌(IAM 2630)]、芽孢杆菌属(Bacillus)以及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的微生物。
就申请人所知,迄今尚无任何文献或专利前案曾经揭示微生物可以被直接地应用于降低食品中的嘌呤化合物含量。
经研究,申请人从202株已知的食品安全菌株(其中有11株是米曲菌,而有11株是米根霉)中初步筛选出24株具有分解嘌呤碱基能力的菌株,并且借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到:在该24株菌株当中有4株米曲菌以及1株米根霉具有分解嘌呤化合物的能力。因此,这5株菌株被预期可供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使其将微生物直接地应用于降低食品中的嘌呤化合物含量,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一具有分解嘌呤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培养于一可食性材料中,其中该微生物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米曲菌(Aspergillusoryzae)BCRC 30118(对应于ATCC 11493)、BCRC 30133(对应于ATCC26850)、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以及米根霉(Rhizopus oryzae)BCRC 31108(对应于ATCC 52362)。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微生物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米曲菌BCRC30133(对应于ATCC 26850)、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以及BCRC30235(对应于ATCC 26831)。
较佳地,前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培养是在该可食性材料的制备期间或之后被进行。
较佳地,前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可食性材料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菇类食品、豆类食品、酒精饮料、水果饮料、蔬菜饮料、发酵乳品以及醋。
较佳地,前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可食性材料是菇类食品或豆类食品。
较佳地,前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菇类食品是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
较佳地,前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豆类食品是豆浆。
较佳地,前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微生物是以一范围落在3.4×105至3.4×106孢子/mL内的浓度被培养于该可食性材料中。
较佳地,前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微生物是在一范围落在20至37℃内的温度下被进行培养。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该食品产品是借由一如上所述的方法而被制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是借由一如上所述的方法将微生物直接地应用于降低食品中的嘌呤化合物含量而获得。该食品产品借由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分析而被证实含有低量的嘌呤化合物。因此,当该食品产品被人类或动物摄食(ingested)之后,能够提供有益人体的营养成分,但不会造成不想要的效用,例如高尿酸血症、痛风或尿酸肾病变(uric acid nephropathy)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该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包括:将一具有分解嘌呤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培养于一可食性材料中,其中该微生物是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BCRC 30118(对应于ATCC 11493)、BCRC 30133(对应于ATCC 26850)、BCRC30222(对应于ATCC 44193)、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或米根霉(Rhizopus oryzae)BCRC 31108(对应于ATCC 5236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得的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分别显示将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以不同的孢子接种量接种至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并在发酵培养的第16、24、32、40以及48小时之时,所获得的香菇发酵液产物中被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蛋白质残存率以及多醣残存率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C是分别显示将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以不同的孢子接种量接种至秀珍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并在发酵培养的第16、24、32、40以及48小时之时,所获得的秀珍菇发酵液产物中被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蛋白质残存率以及多醣残存率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C是分别显示将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以不同的孢子接种量接种至金针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并在发酵培养的第16、24、32、40以及48小时之时,所获得的金针菇发酵液产物中被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蛋白质残存率以及多醣残存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有许多的研究指出,富含嘌呤的食品的摄取是痛风以及高尿酸血症的起因。在日常饮食当中,大多数富含嘌呤的食品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以及含有许多生物活性成分,但是这些富含嘌呤的食品因为会造成痛风而使得可摄食此类食品的人口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富含嘌呤的食品中的嘌呤化合物含量即成为本领域中的研究人员致力研究的目标。
为达到这个目的,申请人尝试从202株已知的食品安全菌株[其中有11株是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而有11株是米根霉(Rhizopus oryzae)]中初步筛选出24株具有分解嘌呤碱基能力的菌株,并借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到:在这24株菌株当中,米曲菌BCRC 30118(对应于ATCC 11493)、BCRC30133(对应于ATCC 26850)、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以及米根霉BCRC 31108(对应于ATCC 52362)具有分解嘌呤化合物的能力,因而能降低菇类发酵液产物(fermented liquidproduct of mushroom)或豆浆发酵液产物(fermented liquid product ofsoybean milk)中的总嘌呤含量。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包括:将一具有分解嘌呤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培养于一可食性材料中,其中该微生物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米曲菌BCRC30118(对应于ATCC 11493)、BCRC 30133(对应于ATCC 26850)、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以及米根霉BCRC31108(对应于ATCC 52362)。
如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嘌呤”或“嘌呤化合物”意指具有一嘌呤骨架(purine skeleton)的化合物,它包括,但不限于:嘌呤碱基(purinebases)、嘌呤核苷(purine nucleosides)、嘌呤核苷酸(purinenucleotides)以及核酸(nucleic acid)。
如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嘌呤碱基”意指具有各种不同的经取代的部分的嘌呤{也就是9H-咪唑并[4,5-d]嘧啶(9H-imidazo[4,5-d]pyrimidine)}的衍生物。嘌呤碱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腺嘌呤(adenine)、鸟粪嘌呤(guan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以及黄嘌呤(xanthine)。
如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嘌呤核苷”意指醣苷(glycoside),其中一嘌呤碱基与一糖分子(sugar molecular)的还原基团(reducing group)借由一N-醣苷键(N-glycoside bond)而被连结。嘌呤核苷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腺核苷(adenosine)、鸟粪核苷(guanosine)以及肌核苷(inosine)。
如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嘌呤核苷酸”意指一种化合物,其中一嘌呤核苷的糖部分与磷酸形成一酯键(ester bond)。嘌呤核苷酸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腺嘌呤核苷酸(adenylicacid)、鸟粪嘌呤核苷酸(guanylicacid)以及肌苷酸(inosinic acid)。
如本文中所用的,术语“核酸”意指呈单-或双-股形式的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分子、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分子以及类似物,且当中包含有已知的天然存在的核苷酸(naturallyoccurring nucleotides)或人造化学仿效物(aritificial chemicalmimics)。如本文中所用的,“核酸”此术语可与“基因”、“cDNA”、“mRNA”、“寡核苷酸”和“聚核苷酸”交换使用。
依据本发明,该培养是在该可食性材料的制备期间或之后被进行。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该培养是在该可食性材料的制备之后被进行。
依据本发明,在该培养之后可以使用一分离处理(separationtreatment)来移除该微生物。该分离处理可以采用熟习此项技艺的技术人员所详知且惯用的技术(例如,离心、过滤)来进行。
依据本发明,该可食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菇类食品(mushroomfood)、豆类食品(legume food)、酒精饮料(alcoholic beverages)、水果饮料(fruit beverages)、蔬菜饮料(vegetable beverages)、发酵乳品(fermented milk)以及醋(vinegar)。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该可食性材料是菇类食品或豆类食品。
适用于本发明的菇类食品包括,但不限于:菇类萃取物(mus hroomextract)[诸如,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water-extracted products ofmushrooms)以及菇类的经有机溶剂萃取的产物(organicsolvent-extracted products of mushrooms)]、菇类调味料(mushroomseasoning)以及菇类高汤(mushroom soup stock)。
依据本发明,菇类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香菇(Lentinus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秀珍菇(Pleurotus ostreatus)、柳松菇(Agrocybe aegerita)、洋菇(Agaricus bisporus)、灵芝(Ganodermalucidium)、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鸡肉丝菇(Termitomycesalbuminosus)以及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该菇类食品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金针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以及秀珍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佳具体例中,该菇类食品是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
适用于本发明的豆类食品包括,但不限于:豆浆、发酵豆奶(fermentedsoybean milk)、豆鼓(salt black bean)、酱油(soybean sauce)、味增(miso)、豆瓣酱(chilli bean sauce)、甜面酱(sweet bean sauce)以及豆腐乳(Chinese cheese)。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该豆类食品是豆浆。
适用于本发明的酒精饮料包括,但不限于:啤酒(beer)、绍兴酒(Shao-Hsing wine)、清酒(sake)、红酒(red wine)、白酒(white wine)以及水果酒(fruit wine)。
适合供用于制备本发明的水果饮料的水果包括,但不限于:苹果(apple)、桃子(peach)、香蕉(banana)、草莓(strawberry)、西瓜(watermelon)、柑橘(orange)、葡萄(grape)、甘蔗(sugar cane)、梨(pear)、荔枝(litchi)以及椰子(coconut)。
适合供用于制备本发明的蔬菜饮料的蔬菜包括,但不限于:南瓜(pumpkin)、胡萝卜(carrot)、番茄(tomato)、甜椒(bell pepper)、芹菜(celery)、菠菜(spinach)、玉米(corn)、芥蓝(kale)、香芹(parsley)、甘蓝(cabbage)以及青花菜(broccoli)。
适用于本发明的发酵乳品包括,但不限于:优酪乳(yogurt)、酸乳(sourmilk)、冷冻优格(frozen yogurt)以及乳酸菌发酵饮料(lactic acidbacteria-fermented beverages)。
较佳地,该微生物是以一范围落在3.4×105至3.4×106孢子/mL内的浓度被培养于该可食性材料中。更佳地,该微生物是以一范围落在3.4×105至1.3×106孢子/mL内的浓度被培养于该可食性材料中。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该微生物是以一为1.3×106孢子/mL的浓度被培养于该可食性材料中。
较佳地,该微生物是在一范围落在20至37℃内的温度下被进行培养。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该微生物是在一为25℃的温度下被进行培养。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它是借由一如上所述的方法而被制得。该食品产品借由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分析而被证实含有低量的嘌呤化合物。因此,当该食品产品被人类或动物摄食(ingested)之后,能够提供有益人体的营养成分,但不会造成非所欲的效用[例如高尿酸血症、痛风或尿酸肾病变(uric acid nephropathy)等]。
本发明将就下面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应了解的是,该些实施例只是用来作为例示说明,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发明的实施上的限制。
<实施例>
实验材料:
1、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water-extracted products of mushrooms)的制备:
首先,将新鲜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以及秀珍菇(Pleurotus ostreatus)(这两者皆购自于新竹大卖场)冷冻干燥(freezedrying)(Lyophilization systems.INC,U.S.A.),继而使用研磨机(佑崎D3V-10,台湾)将经冷冻干燥的金针菇与秀珍菇以及已预先经过干燥的香菇(Lentinus edodes)(购自于台中县新社乡菇类生产合作社)研磨成粉末。
接着,将60g的金针菇粉末、秀珍菇粉末以及香菇粉末分别置于1L血清瓶(serum bottle)中并加入600mL的蒸馏水,然后在121℃下进行加热萃取历时20分钟。当所形成的水性混合物冷却到室温时,以3,000g(himac CR21E,Hitachi)来进行离心历时20分钟。之后,取35mL的上清液并将其加入至250mL的摇瓶(shake flask)中,然后在一为121℃的温度以及一为0.103MPa的压力下进行灭菌历时15分钟,而得到金针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秀珍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以及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备用。
2、下面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胰蛋白酶大豆琼脂(tryptic soy agar,TSA)(DIFCO 0369)、营养琼脂(nutrient agar)(DIFCO 0001)以及YM琼脂(YM agar)(DIFCO 0712)是购自于迪福科实验公司,美国(DifcoLaboratories Inc,USA);而马铃薯右旋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Merck 110130)是购自于默克,德国(Merck,Germany)。
一般实验方法:
1、总嘌呤含量降低率(reduced rate of total purine content)的测定:
(1)酸水解法(acid hydrolysis method):
有关酸水解法是参考骆锡能与陈翠瑶(S.N.Lou and T.Y.Chen)(1997),食品科学(Food Science),24:1-11当中所述的方法来进行,并略作修改。首先,将200mg的下面实施例中所获得的经冷冻干燥的菇类发酵液产物或豆浆发酵液产物加入至含有螺旋盖的玻璃试管中,接着再加入1mL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以及10mL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甲酸(formic acid)(v/v=1∶1),并予以振荡混合均匀。将所形成的混合物置于90℃水浴下作用历时15分钟,继而立即移至冰水浴中进行冷却。接着,使用去离子水将该混合物从玻璃试管洗涤至250mL圆底烧瓶中,然后在50℃下进行减压浓缩(decompress concentrating)(RotaryEvaporator R-200,Switzerland)。之后,将所得到的浓缩物(concentrate)溶解于10mL的0.02M KH2PO4缓冲液(pH 4.0)中,继而以0.2μm滤膜(filtermembrane)(Sartorius MinisartNY25,Germany)予以过滤,借此所得到的滤液(filtrate)被拿来作为测试样品(test sample)并进行下面的高效能液相层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另外,未经发酵的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或豆浆(两者皆经过冷冻干燥)被用来作为对照组(control)并参照上述方法来进行测试样品的制备。
(2)HPLC分析:
使用一配备有一个紫外光侦测器(ultraviolet detector)(HitachiUV-VIS Detector L-7420,Japan)的高效能液相层析仪(Hitachi L-7100Liquid Chromatography,Japan)来进行腺嘌呤(adenine)、鸟粪嘌呤(guan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以及黄嘌呤(xanthine)的含量测定,其中所使用的管柱以及操作条件如下:分析管柱为Hypersil BDS C18(5μm)(长度:250mm×4.6mm);流动相:0.02M KH 2PO4缓冲液(pH 4.0);流速被控制为1mL/分钟;样品注射体积为10μL;侦测波长被设定为254nm;腺嘌呤、鸟粪嘌呤、次黄嘌呤以及黄嘌呤的滞留时间(retention times)分别为9.59、6.79、7.24以及8.10分钟。各个测试样品至少被重复分析3次。总嘌呤含量(total purine content)是借由将所测得的腺嘌呤、鸟粪嘌呤、次黄嘌呤以及黄嘌呤的含量相加而被计算出。
(3)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计算:
菇类发酵液产物与豆浆发酵液产物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是借由将上面第(2)项所测得的总嘌呤含量分别代入下列公式(1)与(2)而被计算出:
公式(1):A=(B-C)/B×100
公式(2):A=(B’-C’)/B’×100
其中:A=总嘌呤含量降低率(%)
      B=未经发酵的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的总嘌呤含量
      B’=未经发酵的豆浆的总嘌呤含量
      C=菇类发酵液产物的总嘌呤含量
      C’=豆浆发酵液产物的总嘌呤含量
实施例1.具有分解腺嘌呤、鸟粪嘌呤以及尿酸(uric acid)能力的微生物的初步筛选
实验材料:
1、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202株食品安全菌株(food safety strains)是购自于台湾的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Institute,FIRDI)的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source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300新竹市食品路331号,中国台湾),其中这202株菌株是分属于下面18个菌属(genera):醋酸菌属(Acetobacter)、曲菌属(Asperg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双叉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灰霉属(Botryti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糖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葡萄杆菌属(Glucon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被孢霉属(Mortierella)、青霉属(Penicillium)、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根霉菌属(Rhizopus)、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以及木霉属(Trichoderma)。
2、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尿酸琼脂培养基(uric acid agar medium)具有下面表1所示的配方。
表1.尿酸琼脂培养基的配方
*:将尿酸粉末溶解于0.075N NaOH溶液中,然后利用10%KH2PO4溶液将pH值调整至7.0。
3、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腺嘌呤琼脂培养基(adenine agar medium)以及鸟粪嘌呤琼脂培养基(guanine agar medium)大体上是参照上面表1所示的配方来进行配制,不同之处在于:分别以腺嘌呤以及鸟粪嘌呤来代替尿酸。
实验方法:
将202株食品安全菌株依据BCRC所建议的最适于各菌株生长的温度与培养基来进行活化。接着,将该些菌株分别接种至尿酸琼脂培养基、腺嘌呤琼脂培养基以及鸟粪嘌呤琼脂培养基上,并在最适于各菌株生长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历时7天。之后,以肉眼观察各个菌株在尿酸琼脂培养基、腺嘌呤琼脂培养基以及鸟粪嘌呤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形。
结果:
由肉眼的观察结果发现,有24株菌株(它们的寄存编号与名称被显示于下面的表2中)可以在腺嘌呤琼脂培养基、鸟粪嘌呤琼脂培养基以及尿酸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这表示它们可以利用腺嘌呤、鸟粪嘌呤以及尿酸作为生长的能量来源。申请人据此而推论:这24株菌株应具有分解嘌呤碱基(purine bases)的能力。
特别地,申请人发现到,在本实验所使用的202株食品安全菌株中,有11株是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有11株是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而在这两个物种中各自只有6株菌株具有分解腺嘌呤、鸟粪嘌呤以及尿酸的能力,这表示并非所有属于米曲菌或米根霉的物种的菌株皆具有分解腺嘌呤、鸟粪嘌呤以及尿酸的能力。
表2.24株具有分解腺嘌呤、鸟粪嘌呤以及尿酸能力的食品安全菌株
  菌株的寄存编号 菌株名称
  BCRC 10272   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Hammer)
BCRC 14718   枯草芽孢杆菌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Ehrenberg)Cohn]
  BCRC 20582 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eyen ex Hansen)
  BCRC 21593   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eyen ex Hanse)
BCRC 30118   米曲菌变异种[Aspergillus oryzae var.oryzae(Ahlburg)Cohn]
  BCRC 30133   米曲菌变异种(Aspergillus oryzae var.viridi Murakami)
BCRC 30222   米曲菌变异种[Aspergillus oryzae var.oryzae(Ahlburg)Cohn]
BCRC 30235   米曲菌变异种[Aspergillus oryzae var.oryzae(Ahl burg)Cohn]
  BCRC 31108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Prinsen Geerligs)
  BCRC 31152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Prinsen Geerligs)
  BCRC 31494   黑曲菌变异种(Aspergillus niger var.niger van Tieghem)
  BCRC 31651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Prinsen Geerligs)
BCRC 31652   米曲菌变异种[Aspergillus oryzae var.oryzae(Ahlburg)Cohn]
  BCRC 31883   黑曲菌变异种(Aspergillus niger var.niger van Tieghem)
  BCRC 32126   黑曲菌变异种(Aspergillus niger var.niger van Tieghem)
BCRC 32148   米曲菌变异种[Aspergillus oryzae var.effusus(Tiraboschi)Ohara]
  BCRC 32229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Prinsen Geerligs)
  BCRC 32265   酱油曲菌(Aspergillus sojae Sakagushi&Yamada)
  BCRC 32802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Prinsen Geerligs)
  BCRC 32963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Prinsen Geerligs)
BCRC 33468   黑曲菌变异种(Aspergillus niger var.macrosporusKoaze)
  BCRC 35695   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
  BCRC 35696   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
  BCRC 35697   钩状木霉菌[Trichoderma hamatum(Bonorden)Bainier]
实施例2.具有分解嘌呤碱基能力的菌株对于香菇发酵液产物(fermented liquid product of Lentinus edodes)中的总嘌呤含量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确认在上述实施例1中所筛选出来的24株菌株是否具有降解嘌呤化合物(purine compounds)的能力,进行下面的实验。
实验方法:
A、制备具有分解嘌呤碱基能力的菌株的孢子接种物(sporeinoculums):
将上面实施例1中所筛选出的24株菌株分别依照下面表3所示的培养条件来进行培养历时10天,而使得各个菌株可以在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孢子。接着,各个培养基分别被加入20颗玻璃珠(直径为40mm),继而予以摇动直至培养基上的孢子已附着于该些玻璃珠上,然后加入5mL无菌水来散浮附着在玻璃珠上的孢子。所形成的悬浮液被使用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孢子接种物。
表3.24株具有分解嘌呤碱基能力的菌株的培养条件
  菌株的寄存编号   培养基种类   培养温度(℃)
  BCRC 10272   TSA   37
  BCRC 14718   营养琼脂   30
  BCRC 20582   YM琼脂   24
  BCRC 21593   YM琼脂   24
  BCRC 30118   PDA   25
  BCRC 30133   PDA   25
  BCRC 30222   PDA   25
  BCRC 30235   PDA   25
  BCRC 31108   PDA   25
  BCRC 31152   PDA   25
  BCRC 31494   PDA   25
  BCRC 31651   PDA   25
  BCRC 31652   PDA   25
  BCRC 31883   PDA   25
  BCRC 32126   PDA   25
  BCRC 32148   PDA   25
  BCRC 32229   PDA   30
  BCRC 32265   PDA   25
  BCRC 32802   PDA   25
  BCRC 32963   PDA   25
  BCRC 33468   PDA   25
  BCRC 35695   PDA   24
  BCRC 35696   PDA   24
  BCRC 35697   PDA   24
B、香菇发酵液产物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分析:
将3.5mL的上面A项中所得到的24种菌株的孢子接种物分别接种至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中,继而依据上面表3中所示的培养温度并在一为150rpm的振荡速率下进行发酵培养历时16小时。所形成的香菇发酵培养物(fermented culture of Lentinu sedodes)以3,000g来进行离心历时20分钟,继而收取澄清的香菇发酵液产物(fermented liquid product ofLent inus edode s)。之后,将各个香菇发酵液产物以及未经发酵的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冷冻干燥并依照上面“一般实验方法”的第1项“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测定”中所述的方法来测量总嘌呤含量降低率。
结果:
表4显示24株具有分解嘌呤碱基能力的菌株分别与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进行发酵培养后,所获得的香菇发酵液产物中被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从表4可见,除了凝结芽孢杆菌BCRC 10272之外,其余的23株菌株皆可以降低香菇发酵液产物中的总嘌呤含量,特别地,有7株菌株(也就是枯草芽孢杆菌BCRC 14718;米曲菌BCRC 30118、BCRC 30133、BCRC 30222与BCRC 30235;以及米根霉BCRC 31108与BCRC 31152)可以使总嘌呤含量降低率达到68%以上,而其中米曲菌BCRC 30235甚至可以使总嘌呤含量降低率达到100%。
为了确认上述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在上面B项当中所得到的该7株菌株的经冷冻干燥的香菇发酵液产物被拿来作进一步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分析,而有关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分析大体上是参照上面“一般实验方法”的第1项“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测定”当中所述的方法来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在进行HPLC分析之前,从各个测试样品中分别取出4个等份(每份10μL)并分别加入单一的腺嘌呤、鸟粪嘌呤、次黄嘌呤以及黄嘌呤标准品,继而将其进行HPLC分析而得到各个嘌呤的实际滞留时间,各个试验样品随后即以该些实际滞留时间来进行成分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被显示在下面的表5中。
从表5可见,除了枯草芽孢杆菌BCRC 14718以及米根霉BCRC 31152之外,米曲菌BCRC 30118、BCRC 30133、BCRC 30222与BCRC 30235以及米根霉BCRC 31108确实具有分解嘌呤化合物的能力,因而能有效地降低香菇发酵液产物中的总嘌呤含量,其中以米曲菌BCRC 30235的效果最好,它可以使总嘌呤含量降低率达到53.5%。另外,米曲菌BCRC 30118、BCRC 30133、BCRC30222、BCRC 30235以及米根霉BCRC 31108也可被购自于美国类型培养物收集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它们的寄存编号分别为ATCC 11493、ATCC 26850、ATCC 44193、ATCC 26831以及ATCC52362。根据表5所示的结果,申请人选用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26831)、BCRC 30133(对应于ATCC 26850)以及BCRC 30222(对应于ATCC44193)来进行下面的实验。
表4.24株具有分解嘌呤碱基能力的菌株的香菇发酵液产物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
  菌株的寄存编号   总嘌呤含量降低率(%)
  BCRC 10272   -6.7
  BCRC 14718   81.0
  BCRC 20582   14.9
  BCRC 21593   62.9
  BCRC 30118   90.1
  BCRC 30133   91.2
  BCRC 30222   91.1
  BCRC 30235   100.0
  BCRC 31108   68.2
  BCRC 31152   83.7
  BCRC 31494   29.1
  BCRC 31651   36.8
  BCRC 31652   36.3
  BCRC 31883   30.7
  BCRC 32126   27.4
  BCRC 32148   14.1
  BCRC 32229   17.6
  BCRC 32265   13.2
  BCRC 32802   7.9
  BCRC 32963   17.6
  BCRC 33468   18.4
  BCRC 35695   38.8
  BCRC 35696   27.8
  BCRC 35697   19.4
表5.7株具有分解嘌呤碱基能力的菌株的香菇发酵液产物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
  菌株的寄存编号   总嘌呤含量降低率(%)
  BCRC 14718   -25.2
  BCRC 30118   6.4
  BCRC 30133   43.5
  BCRC 30222   20.5
  BCRC 30235   53.5
  BCRC 31108   32.8
  BCRC 31152   -17.3
实施例3.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的孢子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对于不同的菇类发酵液产物(fermented liquid product ofmushroom)中的总嘌呤、蛋白质以及多醣含量的影响
为了解在上面实施例2中所筛选出的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26831)的孢子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对于不同的菇类发酵液产物中的总嘌呤、蛋白质以及多醣含量的影响,金针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秀珍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以及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被拿来进行下面的实验。
实验方法:
A、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的孢子接种物的制备:
本实验所使用的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的孢子接种物大体上是参照上面实施例2的“A、制备具有分解嘌呤碱基能力的菌株的孢子接种物”当中所述的方法来进行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以血球计数器(hemocytometer)(Bright-Line,Hauser Scientific,Horsham,PA)来计算所得到的孢子接种物中的孢子数量。
B、菇类发酵液产物的制备:
首先,将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秀珍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以及金针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分别分装至摇瓶(每一种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各45个)中,接着将上面A项中所得到的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的孢子接种物以一为3.4×105、1.3×106以及3.4×106孢子/mL的接种量分别接种至各个摇瓶(每一接种量各15个)内,并在一恒温振荡培养箱(25℃、150rpm)内进行发酵培养。在第16、24、32、40以及48小时之时,分别取出含有不同孢子接种量的摇瓶(每一接种量各3个),然后将各个摇瓶中的菇类发酵培养物以3,000g来进行离心历时20分钟。之后,分别收取部分的澄清的菇类发酵液产物来进行下面的蛋白质残存率与多醣残存率的测定。另外,将剩余的菇类发酵液产物以及未经发酵的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冷冻干燥并依照上面“一般实验方法”的第1项“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测定”中所述的方法来测量总嘌呤含量降低率。
C、蛋白质残存率(res idual rate of protein)的测定:
有关蛋白质的含量测定是使用Bio-Rad蛋白质分析套组(Bio-RadProtein Assay Kit)(Bio-Rad,Cat No.500-0006)来进行。首先,将100μL的上述B项中所得到的菇类发酵液产物或未经发酵的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加入至一试管中,然后加入5mL的经5倍稀释的蛋白质分析染料试剂浓缩物(protein assay dye reagent concentrate)并予以混合作用历时20-30分钟。接着,取出1mL的混合物并以分光光度计(Beckman DU-800)来测量波长595nm下的吸光值。
另一方面,将各个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bovine serum albuminstandard solution)的浓度(0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以及100μg/mL)与其相对应的吸光值(OD595)作图,可得到一标准曲线(standard curve)。
混合物的吸光值(OD595)借由该标准曲线而被换算成浓度(μg/mL)来表示。菇类发酵液产物的蛋白质残存率(%)是借由将所测得的蛋白质浓度代入下列公式(3)而被计算出:
公式(3):D=(E/F)×100
其中:D=蛋白质残存率(%)
E=菇类发酵液产物的蛋白质浓度
F=未经发酵的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的蛋白质浓度
D、多醣残存率(residual rate of polysaccharide)的测定:
将上述B项中所得到的发酵液产物或未经发酵的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以去离子水来进行5倍稀释(5-fold dilution),继而取出0.2mL的稀释溶液并将其置于一试管中,然后加入0.8mL的95%酒精并予以混合均匀。接着,将所形成的混合物置于-20℃的冰箱中历时1小时以沉淀多醣,然后在4℃下以12,000r pm进行离心历时25分钟。之后,以0.8mL的75%酒精来清洗所得到的粗多醣沉淀物(crude polysaccha ride precipitate),继而在4℃下以12,000rpm进行离心历时25分钟以去除杂质。所得到的沉淀物以0.2mL的去离子水予以溶解,借此而得到样品溶液。之后,将0.2mL的样品溶液置于一新的试管中,然后加入0.2mL 5%酚溶液(phenolsolution),继而缓慢地加入1mL浓硫酸(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并予以均匀混合,然后静置历时30分钟以使反应完全。当所形成的混合物的温度降至室温时,取出1mL的混合物并以分光光度计(Beckman DU-800)来测量波长490nm下的吸光值。
另一方面,将葡萄糖标准溶液(glucose standard solution)的浓度(0μg/mL、20μg/mL、40μg/mL、60μg/mL、80μg/mL以及100μg/mL)与其相对应的吸光值(OD490)作图,可得到一标准曲线。
混合物的吸光值(OD490)借由该标准曲线而被换算成浓度(μg/mL)来表示。菇类发酵液产物的多醣残存率(%)是借由将所测得的多醣浓度代入下列公式(4)而被计算出:
公式(4):G=(H/I)×100
其中:G=多醣残存率(%)
H=菇类发酵液产物的多醣浓度
I=未经发酵的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的多醣浓度
结果:
图1A至图1C是分别显示将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以不同的孢子接种量接种至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并在发酵培养的第16、24、32、40以及48小时之时,所获得的香菇发酵液产物中被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蛋白质残存率以及多醣残存率。从图1A可见,当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的接种量为1.3×106孢子/mL时,香菇发酵液产物中的总嘌呤含量被降低最多,特别地,在发酵培养的第16小时之时,所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为61%,而在发酵培养的第48小时之时,所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高达84%。另外,从图1B与图1C可见,当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的接种量为1.3×106孢子/mL时,香菇发酵液产物中的蛋白质残存率会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从68%降低至16%,而多醣残存率则维持在一为75%-95%的范围内。
图2A至图2C是分别显示将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以不同的孢子接种量接种至秀珍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并在发酵培养的第16、24、32、40以及48小时之时,所获得的秀珍菇发酵液产物中被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蛋白质残存率以及多醣残存率。从图2A可见,当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的接种量为1.3×106孢子/mL时,秀珍菇发酵液产物中的总嘌呤含量被降低最多,特别地,在发酵培养的第48小时之时,所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可达到61%。另外,从图2B与图2C可见,当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的接种量为1.3×106孢子/mL时,秀珍菇发酵液产物中的蛋白质残存率不会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有显著的降低,大约维持在一为45%-65%的范围内,而多醣残存率则要比其他2种接种量高,大约维持在一为90%-110%的范围内。
图3A至图3C是分别显示将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以不同的孢子接种量接种至金针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并在发酵培养的第16、24、32、40以及48小时之时,所获得的金针菇发酵液产物中被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蛋白质残存率以及多醣残存率。从图3A可见,当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的接种量为1.3×106孢子/mL时,金针菇发酵液产物中的总嘌呤含量被降低最多,特别地,在发酵培养的第40小时之时,所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为73%,而在发酵培养的第48小时之时,所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高达97%。另外,从图3B与图3C可见,当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的接种量为1.3×106孢子/mL时,金针菇发酵液产物中的蛋白质残存率不会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有显著变化,大约维持在一为20%-35%的范围内,而多醣残存率在发酵培养的第32小时之时降低至50%,但是在发酵培养的第48小时之时上升至96%。
这个实验结果显示: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对于香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秀珍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以及金针菇的经水萃取的产物中的嘌呤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分解能力,并且当米曲菌BCRC 30235(对应于ATCC 26831)以一为1.3×106孢子/mL的接种量来被接种时,可达到最好的嘌呤化合物分解效果。
实施例4.米曲菌BCRC 30133(对应于ATCC 26850)以及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对于豆浆发酵液产物(fermented liquid product ofsoybean milk)中的总嘌呤含量的影响
实验方法:
A、米曲菌BCRC 30133(对应于ATCC 26850)以及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的孢子接种物的制备:
本实验所使用的米曲菌BCRC 30133(对应于ATCC 26850)以及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的孢子接种物大体上是参照上面实施例2的“A、制备具有分解嘌呤碱基能力的菌株的孢子接种物”当中所述的方法来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发酵培养历时7天,以及以血球计数器来计算所得到的孢子接种物中的孢子数量。
B、豆浆发酵液产物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分析:
将1kg的黄豆(s oybean)以及8kg的水置于一均质机(homogenizer)(Vita-Mix VM0101B,USA)中进行均质处理历时15分钟,继而将所形成的均质物(homogenate)煮沸历时30分钟,而得到豆浆。将35mL的豆浆分别加入至6个250mL摇瓶中,然后在一为121℃的温度以及一为0.103MPa的压力下进行灭菌历时15分钟。当摇瓶的温度降低至室温时,将上面A项中所得到的米曲菌BCRC 30133(对应于ATCC 26850)以及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的孢子接种物分别以一为1.3×106孢子/mL的接种量接种至3个摇瓶中,并在一恒温振荡培养箱(25℃、150rpm)内进行发酵培养历时16小时。所形成的豆浆发酵培养物以3,000g来进行离心历时20分钟,继而收取澄清的豆浆发酵液产物。将各个豆浆发酵液产物以及未经发酵的豆浆冷冻干燥并依照上面“一般实验方法”的第1项“总嘌呤含量降低率的测定”中所述的方法来测量总嘌呤含量降低率。
结果:
由实验结果发现,将米曲菌BCRC 30133(对应于ATCC 26850)以及BCRC30222(对应于ATCC 44193)分别以一为1.3×106孢子/mL的接种量接种至豆浆中并经过发酵培养历时16小时,所获得的豆浆发酵液产物中被测得的总嘌呤含量降低率分别为15.24%±6.37%以及39.93%±2.33%。根据这个实验结果,申请人认为米曲菌BCRC 30133(对应于ATCC 26850)以及BCRC 30222(对应于ATCC 44193)可以有效地降低含嘌呤化合物饮料(purinecompounds-containing beverages)中的总嘌呤含量。
在本案说明书中被引述的所有文献资料以及专利文件以它们的整体被并入本案作为参考资料。若有所冲突时,本案的详细说明(包含界定在内)将占上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一具有分解嘌呤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培养于一可食性材料中,其中该微生物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米曲菌ATCC11493、ATCC26850、ATCC44193、ATCC26831以及米根霉ATCC52362;以及该可食性材料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菇类食品、豆类食品、酒精饮料、水果饮料、蔬菜饮料、发酵乳品以及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微生物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米曲菌ATCC26850、ATCC44193以及ATCC268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培养是在该可食性材料的制备期间或之后被进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食性材料是菇类食品或豆类食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菇类食品是菇类的经水萃取的产物。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豆类食品是豆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微生物是以一范围落在3.4×105至3.4×106孢子/mL内的浓度被培养于该可食性材料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微生物是在一范围落在20至37℃内的温度下被进行培养。
9.一种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其特征在于:该食品产品是借由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而被制得,其中所述的可食性材料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菇类食品、酒精饮料、水果饮料、蔬菜饮料、发酵乳品以及醋。
CN200910209610.1A 2009-10-30 2009-10-30 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 Active CN102048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9610.1A CN102048165B (zh) 2009-10-30 2009-10-30 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9610.1A CN102048165B (zh) 2009-10-30 2009-10-30 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8165A CN102048165A (zh) 2011-05-11
CN102048165B true CN102048165B (zh) 2014-07-09

Family

ID=43953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9610.1A Active CN102048165B (zh) 2009-10-30 2009-10-30 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481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4309B (zh) * 2015-09-25 2017-07-07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低嘌呤、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d的食用菌醋制备方法
CN107854495B (zh) * 2017-08-04 2021-04-13 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 凝结芽孢杆菌在制备降低血尿酸制剂中的应用
CN110353051B (zh) * 2019-07-25 2023-11-28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低嘌呤豆浆粉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5599A (ja) * 2000-03-31 2001-10-09 Fuji Oil Co Ltd 低プリン含有大豆加工品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5599A (ja) * 2000-03-31 2001-10-09 Fuji Oil Co Ltd 低プリン含有大豆加工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8165A (zh)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2701B (zh) 用於生產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產品之方法
CN103330258B (zh) 一种液体深层发酵制备的蛹虫草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7632B (zh) 发酵辣椒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60478B (zh) 一种葛根红曲的制造方法
CN101658288B (zh) 一种虫草生抽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07624513A (zh) 一种富含多糖的食药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及应用
CN113637594B (zh) 一种多脂鳞伞菌株yx1、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04522812B (zh) 一种冬虫夏草活菌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5876764A (zh) 一种发酵菌菇酱的制备技术
CN105077484A (zh) 一种桑黄风味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67984A (zh) 一种发酵辣椒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23983A (zh) 鸡腿菇固态转化山药的发酵物及其应用
CN102816806A (zh) 一种灰树花多糖硒复合物的生产方法
CN104431992A (zh) 一种灵芝菌丝粉的生产工艺
CN102048165B (zh) 用于生产具有一被降低的嘌呤化合物含量的食品产品的方法及该食品产品
CN102168027B (zh) 一种果酒生物发酵菌株j4及其应用
CN101658289B (zh) 一种虫草老抽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03614301B (zh) 产水解酶的黑曲霉及其在制备香菇酶解物中的应用
KR101260471B1 (ko) 고로쇠 수액을 이용한 기능성 막걸리 제조방법
CN108719946A (zh) 一种乳酸发酵杏鲍菇酱及其制作方法
CN102816807B (zh) 一种灰树花多糖锰复合物的生产方法
CN106045602A (zh) 香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8831A (zh) 一种液体发酵鸡腿菇菌丝体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002255B (zh) 一种红枣的生物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
CN108200965B (zh) 一种制备复方虫草菌素豆浆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