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3373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3373B
CN102043373B CN2010105138630A CN201010513863A CN102043373B CN 102043373 B CN102043373 B CN 102043373B CN 2010105138630 A CN2010105138630 A CN 2010105138630A CN 201010513863 A CN201010513863 A CN 201010513863A CN 102043373 B CN102043373 B CN 1020433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drums
width
disappears
paper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38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3373A (zh
Inventor
宫地信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446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1711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398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836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43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3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3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33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6Eliminating residual charges from a reusable imaging member
    • G03G21/08Eliminating residual charges from a reusable imaging member using optical radi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设备(1)通过包含外添剂的调色剂对在感光鼓(18)的表面上经带电和曝光而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消电单元(19),其在带电之前向感光鼓的表面照射消电光,以去除残留在经转印之后的该感光鼓的表面上的电荷;以及消电强度调节装置(74),其使得针对沿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弱于针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感光鼓的调色剂图像输出到中间转印体或纸张上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这种图像形成设备采用了电子照相方式,当带电器预先使感光鼓带电、并由曝光部向感光鼓的表面照射光时,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显影器承载着调色剂,一旦施加显影偏压,则该调色剂就被激发而附着到静电潜像上,从而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显影)调色剂图像。然后,将该可视化了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并定影到纸张上,或者经由中间转印体转印并定影到纸张上。
这里,已知有向感光鼓的表面照射消电光的构造。这是因为如果不事先消除感光鼓的曝光历史就会产生记忆图像(memory image)的缘故。因此,在感光鼓的表面被带电之前,通过消电单元照射消电光,由此消除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鼓的表面上的电荷(残留电荷)。
另外,有时会有少量的调色剂不被转印到纸张上而残留在感光鼓的表面,需要在下次图像形成之前去除。因此还公开了通过清洁刮板清扫该感光鼓的表面。
然而,在感光鼓的表面中,沿该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处于纸张通过宽度外侧的区域是不形成图像的范围。这是因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面也不与纸张接触的缘故。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在纸张的左右两端也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宽度需要设定得比纸张通过宽度大。另外,带电宽度设定得比显影宽度大。这是因为:如果带电宽度比显影宽度小,调色剂就会一直附着在该带电宽度的外侧区域。
即,通过施加显影偏压,调色剂(包含外添剂)也会飞向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且显影宽度的内侧的区域,但该区域由于是带电宽度的内侧区域,因此该调色剂本身不会附着到感光鼓表面而返回到显影器。与此相对,外添剂本身从调色剂脱离而残留在该区域。之后,只有该外添剂从感光鼓的表面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转印面上,或者堆积在上述清洁刮板的边缘。
这里,前者的转印到转印面上的外添剂的状态难以通过中间转印体的清洁装置来清扫。另外,中间转印体和感光鼓的线速度差也会多少起作用,从而该中间转印体所接触的感光鼓的表面中处于上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且处于显影宽度的内侧的区域被外添剂研磨。另外,在后者的外添剂堆积在清洁刮板的状态下,存在上述区域被清洁刮板上的外添剂研磨、感光鼓的该区域的磨损量缩短感光鼓寿命的问题。
并且,在例如使用了有机材料的较易削去的感光鼓中,如果与接触带电式的带电辊直接接触,则在该带电辊的边缘部分附近容易由于放电而劣化。
具体地说,如果将带电辊的形状形成为其边缘突出的单纯的圆筒状,则从带电辊对感光鼓表面的按压力会集中在带电辊的边缘部分,该边缘部分稍靠内侧的部分产生远离感光鼓表面的变形。
并且,如果如上述按压力集中在带电辊的边缘部分,则从该边缘部分流向感光鼓表面的电流比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处的电流增加,会加重由带电时的放电量(放电能量)引起的感光鼓表面的劣化。尤其是,在该边缘部分的稍靠内侧的部分会产生过度放电现象,将明显加重由放电能量引起的感光鼓表面的劣化,存在由于该区域的感光鼓的劣化缩短感光鼓寿命的问题。
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就算使用上述的现有技术,也只是针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比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增大,由此带电时的放电量增多,导致感光鼓的表面劣化,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的磨损被进一步促进。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提供能够抑制感光鼓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的磨损的图像形成设备。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通过包含外添剂的调色剂对在感光鼓的表面经带电和曝光而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
并且,可以包括:消电单元,其在感光鼓的表面带电之前向感光鼓的表面照射消电光,以去除残留在经转印后的该感光鼓的表面上的电荷;以及消电强度调节装置,其使得针对沿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弱于针对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通过感光鼓的驱动,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其潜像通过调色剂显影而成的调色剂图像,并且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材料上。
消电单元在带电之前向感光鼓的表面照射消电光,以去除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鼓的表面上的电荷(残留电荷)。
这里,假如以将上述转印材料作为中间转印带的例子进行说明,则首先,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调色剂和外添剂均被二次转印到纸张上,因此不会残留在转印带的转印面上。并且,即使施加显影偏压,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调色剂本身也不会附着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另一方面,外添剂本身从调色剂脱离而残留在上述区域,仅该外添剂从感光鼓的表面被转印到转印带的转印面上。该现象也可以从转印面上沿其周向出现的白色带得知。
出现上述白色带的部位的研磨性能变高,导致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比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更多地被研磨。
但是,根据本方式,消电强度调节装置使得针对感光鼓的表面中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弱于针对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将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上的表面电位设为比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表面电位高的状态。
即,在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在提高到下次图像形成时所需的表面电位时从带电器流向感光鼓的电流减少,带电时的放电量(放电能量)可以比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少。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该放电能量的产生而引起的感光鼓的表面劣化,其结果是,感光鼓的表面难以被外添剂研磨,能够延长感光鼓的寿命。
在第一方式中,消电单元能够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照射消电光。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消电单元对感光鼓的表面中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不是完全不照射消电光,而是使削电光以比针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减弱的光量照射。因此,能够确保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所需的光量,不损害图像质量。
另外,如果完全不照射消电光,则也有可能反带电调色剂的显影。与此相对,由于如上述进行低光量的照射,因此该区域的表面电位不会过高,还能够防止由反带电调色剂的显影引起的机内污染。
并且,减弱消电光的光量的部位处于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因此也不用担心产生记忆图像。
在第一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带电器,该带电器通过与感光鼓的表面接触而使该表面带电。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接触带电式的带电器与电晕放电式的带电器的情况相比,不会产生臭氧或氮氧化物,因此能够提高图像质量,但接触带电式的带电器还直接接触感光鼓的表面中被外添剂研磨的部位而施加电压。即,该部位不耐电压而产生贯穿感光膜的漏电,电流向外侧方向流失,感光鼓表面的中央部分不被带电,造成横向黑筋等异常图像。但是,如果具有上述的消电强度调节装置,则即使使用接触带电式的带电器,也能够避免上述漏电。
在第一方式中,感光鼓可以是在其表面具有有机类感光层的感光鼓。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具有有机类感光层的感光鼓的表面尤其易被削减,外添剂的研磨可能给该感光鼓带来较大影响,但如果具有上述消电强度调节装置,则可长时间地维持该感光鼓的特性,产生特别显著的效果。
在第一方式中,消电强度调节装置可以是覆盖与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相对的消电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遮光部件。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遮光部件通过遮蔽减弱了到达至感光鼓的表面中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在第一方式中,消电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沿感光鼓的旋转轴线配置并具有大致相同的发光特性,消电强度调节装置能够使得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间隔大于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间隔。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通过扩大负责感光鼓的表面中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间隔来减少了感光鼓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减弱了到达至上述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在第一方式中,消电单元可以沿感光鼓的旋转轴线配置有多个光源,消电强度调节装置能够使得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发光特性低于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发光特性。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通过降低负责感光鼓的表面中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发光特性,即使施加相同的电流也使得光量低,由此减弱了到达至上述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通过调色剂对在感光鼓的表面上经带电和曝光而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带电器,其具有带电辊,所述带电辊通过与感光鼓的表面接触而使该表面带电;以及消电单元,其在所述带电之前向感光鼓的表面照射消电光,以去除残留在经转印之后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上的电荷;带电辊的沿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的显影宽度的外侧区域的直径随着远离纸张通过宽度而缩小,消电单元具有消电强度调节装置,所述消电强度调节装置使得针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弱于针对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通过感光鼓的驱动,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其潜像通过调色剂显影而成的调色剂图像,并且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材料上。接触带电式的带电器的带电辊通过按压感光鼓的表面而使该表面带电,与电晕放电式的带电器的情况相比,不会产生臭氧或氮氧化物,因此能够提高图像质量。
并且,消电单元在感光鼓的表面带电之前向感光鼓的表面照射消电光,以去除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鼓的表面上的电荷(残留电荷)。
这里,如果来自带电辊的电压通过与感光鼓的表面直接接触而施加到该表面上,感光鼓的寿命就会变短。这是因为:在所述带电辊和感光鼓的压印部分、尤其在带电辊的端部,从带电辊流向感光鼓的电流比电晕放电式的场合增加,从而促进了由带电时的放电量(放电能量)引起的感光鼓的表面劣化。
但是,根据本方式,带电辊被构成为其沿着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的显影宽度的外侧区域的直径随着远离纸张通过宽度而缩小的形状,带电辊中与上述显影宽度的外侧区域相当的端部具有与感光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端部、以及即使带电辊按压感光鼓也难以与感光鼓的表面接触的缩径端部,从而缓解了以往那样应力集中到带电辊的边缘部分的现象以及由该应力集中引起的边缘部分稍靠内侧的部分的变形。
由此,在带电辊的端部流向感光鼓的过剩电流减少,能够抑制由带电时的放电量(放电能量)引起的感光鼓的表面劣化。
同时,消电单元使得针对感光鼓的表面中的其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弱于针对其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因此在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在提高到下次图像形成时所需的表面电位时从带电器流向感光鼓的电流可减少,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其放电能量的产生而引起的感光鼓的表面劣化。
其结果是,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感光鼓的磨损,能够延长感光鼓的寿命。
在第二方式中,消电单元能够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照射消电光。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消电单元对感光鼓的表面中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不是完全不照射消电光,而是使消电光以比针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减弱的光量照射。因此,能够确保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所需的光量,不损害图像质量。
另外,如果完全不照射消电光,则也有可能反带电调色剂的显影,但是,由于如上述进行低光量的照射,因此该区域的表面电位不会过高,还能够防止由反带电调色剂的显影引起的机内污染。并且,减弱消电光的光量的部位处于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因此也不用担心产生记忆图像。
在第二方式中,感光鼓可以是在其表面具有有机类感光层的感光鼓。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具有有机类感光层的感光鼓的表面尤其易被削减,由放电引起的劣化可能给该感光鼓带来较大影响,但如果组合上述带电辊的形状和消电单元的光量控制,则可长时间地维持该感光鼓的特性,产生特别显著的效果。
在第二方式中,调色剂图像能够通过用包含外添剂的调色剂显影而形成。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如果感光鼓的表面劣化加重,感光鼓的表面就会变得易被与该感光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件研磨,但通过组合上述带电辊的形状以及消电单元的光量控制,在缓解了应力向带电辊的边缘部分的集中和变形的同时,减弱了针对调色剂图像的形成范围以外的消电光的光量,抑制了感光鼓的表面劣化,从而除了能够抑制上述由于放电能量的产生而引起的感光鼓的磨损之外,还能够抑制由外添剂的研磨对感光鼓的磨损。
在第二方式中,消电强度调节装置可以是覆盖与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相对的消电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遮光部件。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遮光部件通过遮蔽减弱了到达至感光鼓的表面中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在第二方式中,消电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沿感光鼓的旋转轴线配置并具有大致相同的发光特性,消电强度调节装置能够使得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间隔大于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间隔。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通过扩大负责感光鼓的表面中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间隔来减少了感光鼓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减弱了到达至上述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在第二方式中,消电单元可以沿感光鼓的旋转轴线配置有多个光源,消电强度调节装置能够使得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发光特性低于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发光特性。
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通过降低负责感光鼓的表面中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源的发光特性,即使施加相同的电流也使得光量低,由此减弱了到达至上述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能够提供由于针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减弱消电光的光量而能够防止感光鼓的所述区域被过度研磨的图像形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简要构成图;
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单元周边的截面图;
图3是说明图2的感光鼓、带电辊、显影辊的宽度的图;
图4是图2的清除器的平面图;
图5的(a)是第二实施例的清除器的平面图,图5的(b)是第三实施例的清除器的平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消电能量与带电电流的关系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验结果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图2的感光鼓、带电辊、显影辊的宽度的图;
图9是图8的带电辊的端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比较例的带电辊的端部的放大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图10所示比较例的感光鼓轴向上的带电电流分布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依据图8所示带电辊的形状变更的感光鼓轴向上的带电电流分布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感光鼓轴向上的带电电流分布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耐久实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简要示出了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可彩色印刷的打印机1的结构。该图所示的截面是从打印机1的左侧面观察到的截面。因此,打印机1的前面位于该图中的右侧,背面位于左侧。
如该图所示,在打印机1的装置主体2的上方设置有排纸盒36,在该排纸盒36的附近设置有前盖5,在该前盖5上配置有供使用者进行各种操作的多个操作键以及显示各种信息的屏幕。
另外,在该装置主体2的下方配置有供纸盒4,单片纸张以被层积的状态被容纳在该供纸盒4的容纳部40中。从该图来看,在容纳部40的右上方设置有供纸辊46。
并且,纸张在该图中向供纸盒4的右上方送出,所述送出的纸张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沿着打印机1的前面向上方运送。
另外,供纸盒4被构成为能够向打印机1的前面侧、即在图1中向右方向拉出,并且在被拉出的状态下能够向容纳部40补充新的纸张或者将纸张替换成其它类型的纸张。
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在沿供纸盒4的纸张运送方向观察时的下游侧依次配置有运送辊10、校准辊14、图像形成部16以及二次转印部30。
在图像形成部16中并列设置有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7,在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7中分别设置有感光鼓18(图1和图2)。该感光鼓18被设置成可自由旋转,并分别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马达在图1、图2中顺时针驱动。
本实施例的感光鼓18是例如以的直径形成、并在其表面具有有机类感光层的单层OPC鼓(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有机光电导体)。
另外,在该感光鼓18与供纸盒4之间配置有曝光部15(图1),从该曝光部15向各感光鼓18分别照射激光。并且,如上述图1和图2所示,在各感光鼓18的周围的适当位置分别设置有带电器20、显影器24、中间转印辊13、清洁部50以及清除器(消电单元)19。
如图2所示,该带电器20位于图像形成单元17的下部,在朝上开口的壳体70的内部具有与感光鼓18接触的带电辊21、以及具有通过研磨滑擦来清扫带电辊21的表面的刷子的滑擦辊22,其中,带电辊21使感光鼓18的表面带电。另外,带电辊21例如用表氯醇橡胶制造,由
Figure BSA00000312460900102
的直径形成。
另外,显影器24在图1和图2中被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7的左侧,并具有面对感光鼓18的显影辊25。该显影辊25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马达在该图中逆时针驱动。
该图2的参照标号26是间隔限制滚轮。该间隔限制滚轮26设置在显影辊25的两端(图3),与感光鼓18连动而旋转,并设定显影辊25和感光鼓18的间隔。
图像形成部16具有橡胶制的中间转印带(转印材料)12,该中间转印带12被配置在各感光鼓18的上方,在该中间转印带12与排纸盘36之间配置有四个调色剂容器23(图1)。各调色剂容器23从打印机1的背面侧向前面侧以用于品红色的、用于青色的、用于黄色的、以及用于黑色的顺序配置,所述用于黑色的调色剂容器的容量被构成为最大。
在二次转印部30中配置有二次转印辊31,该二次转印辊31被构成为能够从斜下方压靠到中间转印带12。
并且,在所述中间转印带12和二次转印辊31之间形成压印(nip)部,该压印部用于将由从四个调色剂容器23中的每一个供应而来的调色剂构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另外,沿纸张运送方向观察时,在二次转印部30的下游侧依次配置有定影部32、排出分岔部34以及排纸盘36。
在本实施例中,在二次转印部30与手动送纸盘3之间形成有双面印刷单元(运送路径)38。该双面印刷单元(运送路径)38在从排出分岔部34靠装置主体2前面的一侧分岔并向下方延伸,并且连结至校准辊14的上游侧。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调色剂中添加有少量的外添剂(氧化钛、硅石、氧化铝等)。如图2所示,上述的清洁部50从感光鼓18的旋转方向观察时在感光鼓18与中间转印辊(首次转印辊)13的转印位置的下游侧配置有向该感光鼓18开口的壳体51,并且在该壳体51的适当位置具有清洁刮板52和调色剂回收部80。
具体地说,清洁刮板52包括被固定在壳体51的下端处的锌钢板的主体以及熔接在该主体上的聚氨酯橡胶制的刮板部,该刮板部的边缘沿感光鼓18的旋转轴线延伸。并且,该边缘在比感光鼓18的旋转轴线低的位置处逆向与感光鼓18接触,从而刮掉附着在感光鼓18的表面上的包括外添剂在内的残留调色剂或放电生成物等。
通过该清洁刮板52从感光鼓18的表面刮掉的残留调色剂等被调色剂回收部80回收。
详细地说,调色剂回收部80在壳体51的底面附近具有螺杆88。该螺杆88在图2中观察时被设置在清洁刮板52的右侧,并沿感光鼓18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螺杆88的顶端与没有图示的驱动马达连结。并且,当该驱动马达驱动时,壳体51内的残留调色剂等经由螺杆88而被收集到回收容器中。
上述清除器19沿感光鼓18的旋转方向观察时被配置在清洁部50的下游侧且带电器20的上游侧,在经过转印并通过清洁部50进行清洁之后,该清除器19的消电光被照射到感光鼓18的表面,从而在下次带电之前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8的表面上的电荷(残留电荷)。
当上述打印机1进行印刷时,纸张从供纸盒4通过供纸辊46被一张一张分离送出。被送出的纸张到达校准辊14。该校准辊14在矫正纸张的倾斜运送的同时,计算图像形成部16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转印定时,在预定的供纸定时向二次转印部30送出纸张。
另一方面,没有图示的控制器被构成为可从外部接收作为印刷基础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是将文字、符号、图形、记号、图表、图案等各种图像转换成数据的图像数据。并且,该控制器基于该数据来控制光的照射等。
详细地说,对于各感光鼓18,依据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和外侧来设置量的强弱,并由清除器19的LED芯片62、64分别点亮来消电,接着由带电器20分别使感光鼓18的表面带电。接着,一旦曝光部15向感光鼓18的表面分别照射激光,各感光鼓18的表面上就会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施加显影偏压,从该静电潜像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各调色剂图像被重叠(首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2上,并通过二次转印部30被二次转印到纸张上。另外,残留在感光鼓18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被清洁部50去除。
接着,纸张在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状态下被运送至定影部32,在该定影部32被加热和加压,从而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之后,从定影部32送出的纸张经由排出辊35被排出到排纸盒36中,并在高度方向上被层积。
相对于该单面印刷,当进行双面印刷时,从定影部32排出的纸张的运送方向在排出分岔部34被改变。即,被单面印刷的纸张被拉回到装置主体2内,并被运送到双面印刷单元(运送路径)38。接着,该纸张被送往校准辊14的上游侧,并再次送往二次转印部30。由此,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的未被印刷的面上。
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单元17中,当并排各旋转轴线时可知,显影辊25、带电辊21以及感光鼓18等各自的宽度并不相同。
详细地说,如说明上述各结构的宽度的关系的图3所示,在该图中以虚线表示的感光鼓18的感光层宽度被设定得比在该图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带电宽度大。另外,上述的转印带12的宽度被设定成处于感光层宽度与带电宽度之间或者与该带电宽度相等。
另外,该带电宽度被设定得比在该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显影宽度大或者与该显影宽度相同。这是因为:如果带电宽度窄于显影宽度,那么调色剂就会一直附着在该带电宽度的外侧区域。
另外,该显影宽度被设定得始终大于在该图中以单点划线表示的纸张通过宽度。这是为了在纸张的左右两端也能够形成调色剂图像。
即,在感光鼓18的表面中沿该感光鼓18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位于纸张通过宽度外侧的区域(外侧区域)由于中间转印带12的转印面不与纸张接触而成为不形成图像的范围。
但是,通过施加显影偏压,包含外添剂的调色剂也会飞向在该图3中以单点划线表示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在该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即该图的以斜线表示的非图像区域76。
该调色剂本身不会附着在感光鼓18的表面而返回到显影器24。这是因为:该非图像区域76相当于在该图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带电宽度的内侧区域。
另一方面,外添剂本身从调色剂脱离并残留在非图像区域76。之后,如果只有该外添剂从感光鼓18的表面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的转印面上,则下次接触的感光鼓18的非图像区域76会被外添剂研磨。
而且,该非图像区域76会被形成在用于品红色的、用于青色的、用于黄色的、以及用于黑色的所有感光鼓18上。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对该非图像区域76的消电光的光量,使其弱于对在图3中以单点划线表示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清除器(消电单元)19在清洁后进行消电,即在经过这次的转印并通过清洁部50进行清洁之后,向感光鼓18的表面照射其消电光,从而在下次带电之前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8的表面上的电荷(残留电荷)。
另外,如图2以及沿感光鼓18的旋转轴线观察的图4所示,该清除器19包括:沿该感光鼓18的旋转轴线延伸的保持器60、以及沿该保持器60的长度方向埋设的LED芯片(光源)62、64。
LED芯片62被配置在保持器60中,以照射感光鼓18中上述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LED芯片64被配置在保持器60的两端侧,负责照射非图像区域76以及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和外侧的边界部分。
但是,本实施例的LED芯片62、64均具有大致相同的发光特性。这是因为:来自本实施例中的LED芯片64的光量在到达非图像区域76和上述边界部分的期间被减弱。
更详细地说,如上述图2、图4所示,带电器20的壳体70中配置在清除器19侧的侧壁72起到不使LED芯片62、64的消电光绕进带电区域的作用,在该侧壁72上立设有遮光部件(消电强度调节装置)74。
该遮光部件74按照从感光鼓18观察时覆盖LED芯片64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在侧壁72上。由此,由LED芯片64负责的向非图像区域76和上述边界部分的光量在比由LED芯片62负责的向上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变弱的情况下被照射。
然而,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使用遮光部件74减弱了LED芯片64的光量,但减弱到达至非图像区域76等的光量的结构不限于遮光部件74。
详细地说,图5的(a)所示的清除器(消电单元)19A也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使用均具有大致相同的发光特性的LED芯片62、64,并由LED芯片62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由LED芯片64负责非图像区域76和上述边界部分。
但是,在该图5的(a)的清除器19A中,保持器(消电强度调节装置)60A将LED芯片64和相邻的LED芯片62的间隔配置得比其它的LED芯片62、62的间隔大,此时,该LED芯片64负责的向非图像区域76和上述边界部分的光量也在比LED芯片62负责的向上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减弱的情况下被照射。
另一方面,在图5的(b)所示的清除器(消电单元)19B中,LED芯片62和LED芯片(消电强度调节装置)64B以大致等间隔地埋设在保持器60中,并由LED芯片62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由LED芯片64B负责非图像区域76和上述边界部分。但是,该LED芯片64B选择了光量比LED芯片62小的等级(rank)的芯片。
由此,此时,该LED芯片64B负责的向非图像区域76和上述边界部分的光量也在比LED芯片62负责的向上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减弱的情况下被照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7中,在各感光鼓18的表面上个别地形成其潜像通过对应颜色的调色剂被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这些个别的调色剂图像被重叠(首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2的转印面上,并被二次转印到纸张上。
清除器19(19A、19B)在下次带电之前向感光鼓18的表面分别照射消电光,以去除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鼓18的表面上的电荷(残留电荷)。
这里,即使被施加显影偏压,图3的非图像区域76、即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调色剂本身也不附着到感光鼓18的表面上。另一方面,外添剂本身脱离调色剂而残留在非图像区域76上,并且仅该外添剂从感光鼓18的表面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的转印面上。该现象也可以从转印面上沿其周向出现的白色带得知。
出现上述白色带的部位的研磨性能变高,导致感光鼓18的非图像区域76比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被更多地被研磨。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设置于清除器19(19A、19B)的各消电强度调节装置使得针对感光鼓18的非图像区域76的消电光的光量弱于针对在图3中以单点划线表示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减小了带电时的放电量(放电能量)。
针对这一点进行详细说明。当使得针对非图像区域76的消电光的光量弱于针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从而如图6的虚线所示那样沿感光鼓18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从0mm到约25mm以及从约225mm到约250mm的非图像区域76的消电能量(消电光量)减少时,该非图像区域76成为其表面电位比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表面电位高的状态。
即,在该非图像区域76,当提高到下次图像形成时所需的表面电位时从带电器20流向感光鼓18的电流减少,带电时的放电量(放电能量)可以比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少。换言之,在消电能量减少的部位,如图6的实线所示,能够通过少的带电电流使感光鼓18的表面电位饱和。
由此抑制了由于该放电能量的产生而引起感光鼓18表面的劣化,其结果是,感光鼓18的表面难以被外添剂研磨,能够延长感光鼓18的寿命。
对于这一点进行详细说明。在与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相比不减弱而是以基本相等的光量向非图像区域76照射消电光的比较例中,如图7的◆符号所示,相当于该非图像区域76的部位被削去很多。
与此相对,如果采用上述清除器19(19A、19B)减弱针对非图像区域76的消电光的光量使其弱于针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则如该图的●符号所示,能够抑制相当于该非图像区域76的部位的磨损量,能够确保感光鼓18的可维持耐压性能的感光膜厚度。其结果,可长时间地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提高了打印机1的可靠性。
接着,清除器19(19A、19B)的各消电强度调节装置对感光鼓18的非图像区域76不是完全不照射消电光,而是使消电光以比针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减弱的光量照射。因此,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所需的光量能够维持为恒定,不损害图像质量。
另外,如果完全不照射消电光,则也有可能发生反带电调色剂的显影,但由于如上述进行低光量的照射,因此该区域的表面电位不会过高,能够防止因反带电调色剂的显影而引起的机内污染。
并且,减弱消电光的光量的部位处于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因此也不用担心产生记忆图像。
另外,接触带电式的带电器20与电晕放电式的带电器的情况相比,不会产生臭氧或氮氧化物,能够提高图像质量,但带电辊21还直接接触感光鼓18的非图像区域76而施加电压。
即,非图像区域76不耐电压而产生贯穿感光膜的漏电,电流向外侧方向流失,感光鼓18表面的中央部分不被带电,造成横向黑筋等异常图像。但是,如果具有上述的消电强度调节装置,即使使用接触带电式的带电器20也能够避免上述漏电。
并且,OPC鼓18的表面尤其易被削去,外添剂的研磨可能会给该OPC鼓18带来较大影响,但如果具有上述消电强度调节装置,则可长时间地维持该OPC鼓18的特性,能够产生特别显著的效果。
另外,如图2、图4的实施例所示,遮光部件74通过遮蔽减弱了到达至感光鼓18的非图像区域76的消电光的光量,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另外,如图5的(a)的实施例所示,使得负责感光鼓18的非图像区域76的LED64的间隔大于LED62的间隔,减少感光鼓18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以减弱到达至非图像区域76的消电光的光量,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另外,如图5的(b)的实施例所示,使得负责非图像区域76的LED64B的发光特性低于LED62的发光特性,从而即使施加相同的电流也使得光量低,由此减弱到达至非图像区域76的消电光的光量,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接着,对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单元17中,当并排各旋转轴线时可知,显影辊25、带电辊21以及感光鼓18等的各宽度并不相同。
在图8中,显影宽度、带电宽度、感光层宽度、纸张通过宽度的长度关系与图3相同。
并且,图8中以实线表示的显影宽度的外侧区域且图8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带电宽度的内侧区域面对带电辊21的端部,从带电辊21流向感光鼓18的表面中上述区域的电流大于流向感光鼓18的表面中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电流。
尤其是,来自带电辊21的按压力容易集中于感光鼓18中带电辊21的边缘附近、即图8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带电宽度的边界位置的周围。另一方面,面对带电辊21的稍靠内侧的区域、即图8中以斜线表示的区域76A的带电辊21会产生远离感光鼓18的表面的变形,而由于这些应力集中以及变形的缘故,容易在感光鼓18的区域76A上引起过度放电现象。
另外,包括外添剂在内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偏压的施加也会飞向该区域76A的内侧部分、即图8中以单点划线表示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该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76B的周围。
该调色剂本身不会附着到感光鼓18的表面上而返回到显影器24中。这是因为:该区域76B相当于带电宽度的内侧区域。
另一方面,外添剂本身从调色剂脱离而残留在该区域76B,之后,如果只有该外添剂从感光鼓18被转印到转印带12的转印面上,则下次接触的感光鼓18的该区域76B会被外添剂研磨。并且,该区域76B会被形成在用于品红色的、用于青色的、用于黄色的、以及用于黑色的所有感光鼓18上。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带电辊21的端部形状、并且调节清除器19的消电光量来应对。
首先,对于带电辊21,使得该带电辊21的端部、即相当于上述显影宽度的外侧区域的部分的直径随着远离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而缩小。
更详细地说,如进一步放大了上述图8的一部分的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带电辊21包括:与感光鼓18接触的接触端部86、以及其外径被缩小并逐渐扩大与感光鼓18的距离的缩径端部89。
在该带电辊21的端部中,前者的接触端部86面对上述区域76A并与后者的缩径端部89相连。并且,该缩径端部89的边缘部分被倾斜地削成从感光鼓18的表面向带电辊21的旋转轴线退回的形状、例如C倒角,从而在带电辊21不按压感光鼓18的情况下,该缩径端部89不与感光鼓18的表面接触,而且假使带电辊21按压感光鼓18,该缩径端部89也难以与感光鼓18的表面接触。
接着,关于清除器19对消电光量的调节,使得针对图8中以单点划线表示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弱于针对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
具体地说,如图2以及沿感光鼓18的旋转轴线观察的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清除器19包括:沿该感光鼓18的旋转轴线延伸的保持器60、以及沿该保持器60的长度方向埋设的LED芯片62、64。
LED芯片62被配置在保持器60中,以照射感光鼓18中上述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LED芯片64被配置在保持器60的两端侧,负责照射上述区域76A、76B。
但是,本实施例的LED芯片62、64均具有大致相同的发光特性。那是因为:来自本实施例中的LED芯片64的光量在到达区域76A、76B的期间被减弱。
更详细地说,如上述图2、图4所示,带电器20的壳体70中配置在清除器19侧的侧壁72起到不使LED芯片62、64的消电光绕进带电区域的作用,在该侧壁72上立设有遮光部件74。
该遮光部件74按照从感光鼓18观察时覆盖LED芯片64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在侧壁72上。由此,由LED芯片64负责的向上述区域76A、76B的光量在比由LED芯片62负责的向上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减弱的情况下被照射。
然而,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使用遮光部件74减弱了LED芯片64的光量,但减弱到达至区域76A、76B的光量的结构不限于遮光部件74。
详细地说,图5的(a)所示的清除器19A也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使用均具有大致相同的发光特性的LED芯片62、64,并由LED芯片62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由LED芯片64负责区域76A、76B。
但是,在该图5的(a)的清除器19A中,保持器60A将LED芯片64和相邻的LED芯片62的间隔配置得比其它的LED芯片62、62的间隔大,此时,该LED芯片64负责的向区域76A、76B的光量也在比LED芯片62负责的向上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减弱的情况下被照射。
另一方面,在图5的(b)所示的清除器19B中,LED芯片62和LED芯片64B以大致等间隔地埋设在保持器60中,并由LED芯片62负责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由LED芯片64B负责区域76A、76B。但是,该LED芯片64B选择了光量比LED芯片62小的等级的芯片。由此,此时,该LED芯片64B负责的向区域76A、76B的光量也在比LED芯片62负责的向上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减弱的情况下被照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感光鼓18的旋转驱动,在感光鼓18的表面上形成其潜像通过调色剂显影了的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
接触带电式的带电器20的带电辊21按压感光鼓18的表面并使该表面带电,与电晕放电式的带电器的情况相比,不会产生臭氧或氮氧化物,因此能够提高图像质量。另外,清除器19(19A、19B)在带电之前向感光鼓18的表面照射消电光,去除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鼓18的表面上的电荷(残留电荷)。
这里,带电辊21被构成为其沿着感光鼓18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处于显影宽度外侧的区域(外侧区域)的直径随着远离纸张通过宽度而缩小的形状,从而缓解了以往那样应力集中到带电辊的边缘部分的现象以及由该应力集中引起的边缘部分稍靠内侧的部分的变形。
由此,在带电辊的端部向感光鼓流动的过剩电流减少,能够抑制由带电时的放电量(放电能量)引起的感光鼓18的表面劣化。
同时,通过清除器19(19A、19B),与感光鼓18的表面中针对其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量相比减弱了针对其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的消电光量,因此在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在提高到下次图像形成时所需的表面电位时通过带电而流入到感光鼓18的电流可减少,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其放电能量的产生而引起的感光鼓18的表面劣化。
另外,在如本实施例那样调色剂包含外添剂的情况下,如果感光鼓18的表面劣化加重,该感光鼓18的表面就会变得易被转印带12和清洁刮板52研磨,该磨损量可能大大缩短感光鼓18的寿命。但是,如果如本实施例那样组合了上述带电辊21的形状变更以及清除器19(19A、19B)的光量控制,则除了能够抑制随着上述放电能量的产生而引起的对感光鼓18的磨损,而且还能够抑制由外添剂的研磨对感光鼓18的磨损。
对于这一点进行详细说明。
在比较例中,当将带电辊21的形状形成为其边缘突出的单纯的圆筒状时,从带电辊21对感光鼓18的表面的按压力会集中于带电辊21的边缘部分108(图10),在该边缘部分108的稍靠内侧的部分产生远离感光鼓18的表面的变形部分106。
并且,如图11所示,从该边缘部分108向感光鼓18的表面流动的电流大大增大,在该边缘部分108的稍靠内侧的变形部分106产生过度放电现象,从而由放电能量引起的感光鼓18的表面劣化明显加重。
即,在图10的比较例中,如图14的◆符号所示,相当于上述区域76A的部位被大大削去,因此该区域76A不耐电压而产生贯穿感光膜的漏电,电流向外侧方向流失,感光鼓18表面的中央部分不被带电,造成形成横向黑筋等异常图像。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带电辊21中与显影宽度的外侧区域相当的端部具有与上述区域76A接触的接触端部86,并在该区域76A的外侧具有缩径端部89,当带电辊21按压感光鼓18时,该缩径端部89通过该按压力而向感光鼓18的表面扩展,但不会接触到该感光鼓18的表面。
由此,接触端部86不离开区域76A,能够缓解由以往那样的带电辊的按压力引起的应力向边缘部分108的集中以及该边缘部分108的稍靠内侧的变形部分106,因此在带电辊21的端部流入到感光鼓18的过剩电流减少(图12),能够抑制由放电能量引起的感光鼓的表面劣化。
并且,通过清除器19(19A、19B)减少了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的消电光量,在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感光鼓18的感光膜中产生的载流子减少,从而抑制了带电工序时的带电阻碍效果,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该放电能量的产生而引起的感光鼓的表面劣化。
即,如果如本实施例那样组合了上述带电辊21的形状变更以及清除器19(19A、19B)的光量控制,则如图13所示,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过度流入到感光鼓18的电流。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4的●符号所示,能够抑制与上述区域76A、76B相当的部位的磨损量,能够感光鼓18的可维持耐压性能的膜厚度。其结果,可长时间地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提高了打印机1的可靠性。
接着,清除器19(19A、19B)对感光鼓18的表面中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不是完全不照射消电光,而是使消电光以比针对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光量减弱的光量照射。因此,该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所需的光量能够维持为恒定,不损害图像质量。
另外,如果完全不照射消电光,则也有可能发生反带电调色剂的显影,但由于如上述进行低光量的照射,因此该区域的表面电位不会过高,能够防止因反带电调色剂的显影而引起的机内污染。并且,减弱消电光的光量的部位处于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因此也不用担心产生记忆图像。
另外,OPC鼓18的表面尤其易被削去,放电引起的劣化以及外添剂的研磨可能会给OPC鼓18带来较大影响,但如果组合上述带电辊21的形状变更和清除器19(19A、19B)的光量控制,则可长时间地维持该OPC鼓18的特性,产生特别显著的效果。
另外,如图2、图4的实施例所示,遮光部件74通过遮蔽减弱了到达至区域76A、76B的消电光的光量,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另外,如图5的(a)的实施例所示,使得负责区域76A、76B的LED64的间隔大于LED62的间隔,减少感光鼓18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以减弱到达至区域76A、76B的消电光的光量,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另外,如图5的(b)的实施例所示,使得负责区域76A、76B的LED64B的发光特性低于LED62的发光特性,从而即使施加相同的电流也使得光量低,由此减弱到达至区域76A、76B的消电光的光量,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减少放电能量的产生。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的从重力方向观察时的上方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但也可以在该感光鼓的下方转印到转印带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采用中间转印带的打印机1。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应用到将感光鼓18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纸张上的情况或者转印材料也可以是纸张。
详细地说,当以图2为例进行说明时,即使在上述直接转印的情况下,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调色剂和外添剂也会转印到纸张上,难以残留在感光鼓的表面。另外,即使施加显影偏压,感光鼓18的非图像区域76的调色剂本身也不会附着到感光鼓18的表面上。另一方面,外添剂本身从调色剂脱离而残留在非图像区域76上,并且仅该外添剂从感光鼓18的表面堆积到清洁刮板52的边缘。该清洁刮板52的宽度与上述显影宽度大致相等。
并且,该外添剂所堆积的部位的研磨性能变高,造成非图像区域76比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更多地被研磨,从而产生与上述采用中间转印带的情况相同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示出了将图像形成设备具体化为打印机的例子,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也当然能够应用于数码复合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
并且,在上述任一情况下均可产生与上述相同地能够抑制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的磨损的效果。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通过包含外添剂的调色剂对在感光鼓的表面上经带电和曝光而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
消电单元,其在所述带电之前向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照射消电光,以去除残留在经所述转印后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上的电荷;以及
消电强度调节装置,其使得针对沿所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的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所述消电光的光量弱于针对所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所述消电光的光量,
所述消电强度调节装置是覆盖与所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相对的所述消电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遮光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电单元对所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所述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照射消电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带电器,所述带电器通过与所述感光鼓的表面接触而使该表面带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光鼓是在其表面具有有机类感光层的感光鼓。
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通过调色剂对在感光鼓的表面上经带电和曝光而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
带电器,其具有带电辊,所述带电辊通过与所述感光鼓的表面接触而使该表面带电;以及
消电单元,其在所述带电之前向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照射消电光,以去除残留在经所述转印之后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上的电荷;
所述带电辊的沿所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的显影宽度的外侧区域的直径随着远离纸张通过宽度而缩小,
所述消电单元具有消电强度调节装置,所述消电强度调节装置使得针对所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弱于针对所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内侧区域的消电光的光量,
所述消电强度调节装置是覆盖与所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且显影宽度的内侧区域相对的所述消电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遮光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电单元对所述纸张通过宽度的外侧区域照射消电光。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光鼓是在其表面具有有机类感光层的感光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图像通过用包含外添剂的调色剂显影而形成。
CN2010105138630A 2009-10-23 2010-10-14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33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4647 2009-10-23
JP2009244647A JP5417118B2 (ja) 2009-10-23 2009-10-23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9820 2010-02-25
JP2010039820A JP5183652B2 (ja) 2010-02-25 2010-02-2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3373A CN102043373A (zh) 2011-05-04
CN102043373B true CN102043373B (zh) 2013-05-22

Family

ID=43898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386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3373B (zh) 2009-10-23 2010-10-14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682220B2 (zh)
CN (1) CN1020433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56402A (ja) * 2012-01-30 2013-08-1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564530B2 (ja) * 2012-05-17 2014-07-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8284B2 (ja) * 2013-07-17 2016-07-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80784B2 (ja) * 2014-02-25 2017-02-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10053B2 (ja) * 2014-11-21 2017-10-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導光部材
JP6213456B2 (ja) * 2014-12-25 2017-10-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電荷調整装置
JP6711636B2 (ja) * 2015-03-20 2020-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989880B2 (en) 2015-03-19 2018-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JP6604790B2 (ja) * 2015-09-15 2019-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30375A (ja) * 2018-08-24 2020-02-2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916A (zh) * 1996-09-12 1998-07-29 东芝株式会社 具有复印前除电手段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257229A (zh) * 1998-11-24 2000-06-2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306229A (zh) * 2000-01-20 2001-08-01 株式会社理光 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248400A (ja) * 2002-02-26 2003-09-05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514A (ja) * 2006-11-30 2008-06-1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4220B2 (ja) 1999-07-21 2005-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線状光源
US6374073B2 (en) * 2000-06-28 2002-04-1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machine
JP4497666B2 (ja) * 2000-06-30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421229B2 (en) 2005-02-22 2008-09-02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27196B2 (ja) 2005-02-22 2011-02-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2207A (ja) 2006-08-28 2008-03-0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725527B2 (ja) * 2007-01-29 2011-07-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像保持体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916A (zh) * 1996-09-12 1998-07-29 东芝株式会社 具有复印前除电手段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257229A (zh) * 1998-11-24 2000-06-2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306229A (zh) * 2000-01-20 2001-08-01 株式会社理光 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248400A (ja) * 2002-02-26 2003-09-05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514A (ja) * 2006-11-30 2008-06-1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3373A (zh) 2011-05-04
US8682220B2 (en) 2014-03-25
US20110096452A1 (en) 2011-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337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0748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9327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20402B (zh) 调色剂盒及使用该调色剂盒的成像设备
JP54171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33450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2167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79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1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14765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1836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22208A (ja) 記録担体を印刷するためのデジタルプリンター
JP39023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128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090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88580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731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492821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3413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92696A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976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701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転写面処理方法
JP43857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80968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64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