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3468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3468A
CN102033468A CN201010502375XA CN201010502375A CN102033468A CN 102033468 A CN102033468 A CN 102033468A CN 201010502375X A CN201010502375X A CN 201010502375XA CN 201010502375 A CN201010502375 A CN 201010502375A CN 102033468 A CN102033468 A CN 102033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nip
transfer roll
photoreceptor
pape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23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泷口俊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33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75Mechanical copy medium guiding means, e.g. mechanical switc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包括圆筒形感光体、转印单元、定影单元和导纸装置。感光体上承载图像。转印单元包括与感光体压紧接触的转印辊。定影单元包括加热辊和压辊。导纸装置定位在转印单元与定影单元之间。感光体和转印辊布置成使得该感光体与该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切线朝导纸装置倾斜,远离于连接该感光体与该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和加热辊与压辊之间的压区的线。导纸装置具有比连接两个压区的线上的中点更靠近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形成的凹部。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墨粉转印至纸张并将墨粉定影在纸张上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印刷过程已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一起使用。该设备包括圆筒形感光体、转印单元以及定影单元。该过程包括通过转印单元将感光体上的墨粉转印至纸张并随后通过定影单元将墨粉定影在该纸张上。
如果感光体与转印单元的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压力高,则压力可能挤压感光体上的墨粉。受挤压的墨粉结块,因此转印到纸张上的墨粉图像可能具有没有墨粉的部分。
JP-1990-262175-A公开了一种发明,用于使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产生周向速度差以便防止墨粉结块,防止转印的墨粉图像具有没有墨粉的部分。
由JP-1990-262175-A公开的发明可通过包括圆筒形感光体、转印辊和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而得以具体实施。如果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压力过高,则仍然不可能完全防止经转印的墨粉图像具有没有墨粉的部分。因此,优选压区压力尽可能的低。定影单元包括加热辊和压辊。加热辊与压辊之间的压区压力明显高于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压力,因此墨粉能够被定影在纸张上。
因此,如果感光体和转印辊传送纸张的速度低于加热辊和压辊传送纸张的速度,则加热辊和压辊向下游拉动纸张,因此,转印到纸张的图像的标度比在输送纸张的方向上较高。较高的标度比降低了图像的质量。
因此,成像设备的感光体和转印辊存在以比该成像设备的加热辊和压辊更高的速度传送纸张的一般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当纸张被传送时,纸张弯曲,产生传送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同时施加在加热辊与压辊之间的压区上以及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上。由于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压力低于加热辊与压辊之间的压区压力,因此传送的反作用力更大地影响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压力。在两个压区之间传送的纸张的特性使得传送的反作用力在纸张的宽度方向(垂直于传送方向)上不同。因此,将纸张传送穿过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的速度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可能不同,因此,纸张上的图像可能在纸张的端部处倾斜。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设备削弱处于设备的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处的纸张的传送反作用力,以便防止传送纸张穿过压区的速度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失衡。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包括圆筒形感光体、转印单元、定影单元和导纸装置。感光体上承载图像。转印单元包括与感光体压紧接触的转印辊。定影单元包括彼此压紧接触的加热辊和压辊。导纸装置定位在转印单元与定影单元之间。感光体和转印辊设置成使得该感光体与该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切线远离于连接该感光体与该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和加热辊与压辊之间的压区的线朝导纸装置倾斜。导纸装置具有凹部,该凹部形成为比连接两个压区的线上的中点更靠近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
夹持在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以及加热辊与压辊之间的纸张朝导纸装置弯曲。弯曲的顶点到达凹部。因此,该弯曲顶点比连接两个压区的线上的中点更靠近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这使得纸张的输送的反作用力较不易于被施加在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区上,因而可防止将纸张传送穿过该压区的速度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失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成像设备的导纸装置和该导纸装置的周围部件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导纸装置及其周围部件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导纸装置以及该导纸装置的周围部件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导纸装置以及该导纸装置的周围部件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导纸装置以及该导纸装置的周围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体现本发明的成像设备。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00的结构的图。
成像设备100以复印机模式、打印机模式以及传真模式等成像模式中的一种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可由使用者选择其中一种模式。成像设备100能够进行双面打印。
成像设备100包括原稿读取部10、进纸部20、成像部30、输纸部40和操作面板(未示出)。原稿读取部10定位在成像设备100的顶部并包括稿台玻璃11、原稿托盘12以及扫描光学系统13。光学系统13包括光源14、反射镜15A-15C、光学透镜16以及CCD(电荷耦合装置)17。光源14向放置在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或者正被从原稿托盘12沿着原稿路径18传送的原稿照射光。反射镜15A-15C对从原稿反射的光进行反射并对光学透镜16处的光进行引导。光学透镜16将通过反射镜15A 15C引导的反射光成像于CCD 17上。CCD 17根据反射光输出电信号。
进纸部20定位在成像设备100的底部并包括进纸托盘21和捡拾辊22。进纸托盘21保持纸张。捡拾辊22的旋转将所保持的纸张给送至纸张路径61,在此,图像可形成在纸张上。
成像部30定位在原稿读取部10的下面并与手动进纸托盘邻接。成像部30包括激光扫描单元(以下称为“LSU”)37、感光鼓31以及定影单元36。沿感光鼓31旋转的方向(由图1中箭头指示),感光鼓31由充电单元32、显影单元33、转印单元34和清洁单元35依序围绕。
套准调节辊51支承在纸张路径61上。如果按压操作面板上的启动键,则捡拾辊22旋转以将纸张给送到纸张路径61并将其传送至套准调节辊51。
当纸张的前端到达套准调节辊51时套准调节辊51停止。套准调节辊51的旋转为定时启动使得纸张的前端与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墨粉图像在感光鼓与转印单元34之间的压区处互相套准。
导纸装置200定位在感光鼓31与定影单元36之间、以及转印单元34与定影单元36之间。导纸装置200使纸张能够从感光鼓31与转印单元34之间的压区平顺地传送至定影单元36。
充电单元32将感光鼓31的圆柱面均匀地充电至指定电位。充电单元32为如图1所示的充电器,但可能是接触式充电器,比如辊式或刷式充电器。
LSU 37根据输入至LSU的图像数据将感光鼓31的已充电表面暴露在光下。该曝光根据图像数据在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LSU 37包括激光束发射器和反射镜。LSU 37还包括对激光束进行反射以扫描感光鼓表面的多面镜。LSU 37还包括光学元件,比如将经反射的激光束导向感光鼓31的透镜和反射镜。可替代地,LSU 37可以是包括发光装置阵列的EL或LED写入头。
显影单元33包括MG辊33A,并以粘着至MG辊33A的圆柱面的墨粉使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感光鼓31的圆柱面根据感光鼓表面上的电位差来吸引粘着的墨粉。被吸引的墨粉粘着至感光鼓表面,使得静电潜像显影为墨粉图像。
转印单元34包括转印辊34A。转印辊34A和感光鼓31的圆柱面彼此成压紧接触,且转印辊34A和感光鼓31的圆柱面之间具有特定的压区。对转印辊34A施加高电压,使得感光鼓31上的墨粉能够被转印至正在穿过压区的纸张。该电压为正电压,而墨粉带负电荷。
在图像显影及转印之后,清洁单元35清除并回收残留在感光鼓31上的墨粉。
定影单元36包括加热辊36A和压辊36B,加热辊36A和压辊36B随着夹在这些辊子之间的纸张旋转。控制器(未示出)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未示出)的信号使加热辊36A具有指定的定影温度。加热辊36A与压辊36B协作以将转印后的墨粉热压接合至纸张。热压接合将转印后的墨粉图像熔融、混合并压紧在纸张上,从而将图像热定影至纸张。
输纸部40定位在进纸托盘21上并包括可反转输纸辊41和输纸托盘42。输纸辊41的正常旋转将沿着纸张路径61传送的纸张输送至输纸托盘42。成像设备100能够通过以下步骤执行双面成像:首先在纸张的一面上形成图像,然后沿着纸张路径61传送纸张,将所传送的纸张夹持在沿正常方向旋转的输纸辊41之间,随后反转这些辊以便将所夹持的纸张传送至纸张路径62,并且使纸张的另一面与感光鼓31的圆柱面形成接触,在此,能够将另一个墨粉图像转印至纸张的这一面上。输纸托盘42成叠地保持从输纸辊41输送来的纸张。
图2为示出导纸装置200及其周围部件的设置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导纸装置200及其周围部件的示意图。
成像设备100在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处以比在加热辊36A与压辊36B之间的压区处更高的速度传送纸张。该速度差防止定影单元36向下游拉动被夹持在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纸张。这防止转印至纸张的图像的标度比增大,并因此避免所转印图像的质量下降。
图3示出正在从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传送至加热辊36A与压辊36B之间的压区的纸张60。如图2所示,两个压区由线229连接。
感光鼓31和转印辊34A设置成使得鼓和辊之间的压区切线227远离于压区之间的线229而朝导纸装置200倾斜。因此,纸张60的中间部分朝导纸装置200弯曲。
导纸装置200具有凹部211,该凹部211形成为比两个压区之间的线229上的中点220更靠近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优选地,如图2所示,凹部211定位在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切线227和加热辊36A与压辊36B之间的压区切线228相遇的交点处。在凹部211定位于交点处的情况下,纸张60的弯曲顶点易于达到凹部211。在弯曲顶点到达凹部211的情况下,该弯曲顶点比中点220更靠近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
这使得纸张60的传送的反作用力较不易于施加在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上。因此,可防止将纸张60传送穿过该压区的速度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失衡。因此,可防止纸张60上的图像在纸张的后端部处倾斜地移位或切断。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导纸装置200及其周围部件的示意图。
该成像设备的感光鼓31和转印辊34A设置成使得鼓与辊之间的压区切线远离于连接鼓与辊之间的压区和导纸装置200的凹部211的线而朝连接该压区和成像设备的加热辊36A与压辊36B之间的压区的线倾斜。该倾斜使得相比于第一实施方式,纸张60相对于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切线以较大角度进入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
这使得纸张60易于相对于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弯曲,使得纸张60的传送的反作用力较不易于施加在该压区上。因此,可防止将纸张60传送穿过该压区的速度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失衡。因而,可防止纸张60上的图像在纸张的后端部处倾斜地移位或切断。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导纸装置200及其周围部件的示意图。
该导纸装置200具有凹部212,该凹部212形成为靠近从该成像设备的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延伸至该成像设备的加热辊36A与压辊36B之间的压区的线上的四分之一点。凹部212定位成比两个压区之间的线上的中点220更靠近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是必要的。优选地,凹部212定位在中点220与压区之间的线上的五分之一点之间。在将凹部212如此定位的情况下,可防止将纸张60传送穿过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的速度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失衡。这使得可防止纸张60上的图像在纸张的后端部处倾斜地移位或切断。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导纸装置200及其周围部件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是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组合。在满足实施方式的结构要求的情况下,可在该导纸装置200中的任意位置形成凹部,并将本成像设备的感光鼓31和转印辊34A设置在任意位置。实施方式的结构组合也使得可防止将纸张60传送穿过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的速度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失衡。这可防止纸张60上的图像在纸张的后端部处倾斜地移位或切断。
四个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的结构使成像设备100能够防止将纸张60传送穿过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压区的速度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失衡。这使得降低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压力成为可能。因此,可防止可能由压区压力所引起的墨粉结块。本发明可减小所转印的图像可能具有没有墨粉的部分的可能性。
四个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的结构可在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产生周向速度差。该周向速度差在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产生摩擦。即使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压力使墨粉成块,成块的墨粉也能够经由摩擦而松散。这可减小由可能使得所转印的图像具有没有墨粉的部分的压区压力使墨粉成块的可能性。
四个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的结构避免了限制用于成像设备100的墨粉的种类的需要。由于如上所述能够防止墨粉结块,因此可使用易于因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A之间的压区压力而结块的墨粉类型。
尽管如此说明本发明,但很明显,本发明可以多种方式变化。这种变化不应当被视为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所有这种修改都倾向于被包括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圆筒形感光体,所述圆筒形感光体用于在其上承载图像;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包括与所述感光体成压紧接触的转印辊;
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包括加热辊和压辊,所述加热辊和压辊彼此成压紧接触;以及
导纸装置,所述导纸装置定位在所述转印单元与所述定影单元之间;
所述感光体和所述转印辊设置成使得所述感光体与所述转印辊之间的压区的切线远离于连接所述感光体与所述转印辊之间的压区和所述加热辊与所述压辊之间的压区的线而朝所述导纸装置倾斜;
所述导纸装置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为比连接所述两个压区的线上的中点更靠近所述感光体与所述转印辊之间的压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感光体和所述转印辊设置成使得所述感光体与所述转印辊之间的压区的切线远离于连接所述凹部和所述感光体与所述转印辊之间的压区的线而朝所述连接线倾斜。
CN201010502375XA 2009-10-02 2010-09-29 成像设备 Pending CN1020334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0359A JP5153747B2 (ja) 2009-10-02 2009-10-0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30359 2009-10-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468A true CN102033468A (zh) 2011-04-27

Family

ID=43823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2375XA Pending CN102033468A (zh) 2009-10-02 2010-09-29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81182A1 (zh)
JP (1) JP5153747B2 (zh)
CN (1) CN10203346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7706B2 (ja) * 2014-07-01 2018-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01050B2 (ja) * 2015-08-18 2019-11-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0464B2 (ja) * 2016-08-10 2019-11-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45781A (ja) * 2021-09-22 2023-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207A (ja) * 1988-07-11 1990-01-25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工業用防カビ剤
JPH04322280A (ja) * 1991-04-22 1992-11-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2207A (ja) * 1995-07-07 1997-01-21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H10123773A (ja) * 1996-10-18 1998-05-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搬送ガイド
US20030063933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Hidehiko Fujiwar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6133329A (ja) * 2004-11-02 2006-05-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841237A (zh) * 2005-03-29 2006-10-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983070A (zh) * 2005-12-09 2007-06-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2258B2 (ja) * 1992-12-26 2002-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JPH08272246A (ja) * 1995-02-03 1996-10-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搬送装置
JP3599301B2 (ja) * 1997-02-20 2004-1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
JP2007017888A (ja) * 2005-07-11 2007-01-2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207A (ja) * 1988-07-11 1990-01-25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工業用防カビ剤
JPH04322280A (ja) * 1991-04-22 1992-11-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2207A (ja) * 1995-07-07 1997-01-21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H10123773A (ja) * 1996-10-18 1998-05-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搬送ガイド
US20030063933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Hidehiko Fujiwar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6133329A (ja) * 2004-11-02 2006-05-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841237A (zh) * 2005-03-29 2006-10-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983070A (zh) * 2005-12-09 2007-06-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76038A (ja) 2011-04-14
US20110081182A1 (en) 2011-04-07
JP5153747B2 (ja)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29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conveyance section movable in a width direction
CN101510069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995028B2 (en) Reading apparatus
JP20100722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56934A (zh) 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33468A (zh) 成像设备
CN10152063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介质传送方法
JP3818105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US912844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JP35736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782535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82714A (zh) 薄片输送装置、使用其的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40084A (zh) 纸张位置检测装置、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3476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45313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warm-up method
US7627281B2 (en) Paper tray, paper feeder with the tray,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1079672A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原稿搬送方法
JP4246086B2 (ja) スプリングクラッチ装置
JP20112095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3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656116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5269601A (ja) 原稿搬送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453477B (zh) 纸张搬送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6493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811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